正文

卷一 眼目·牙齒·口舌·腹痛·鼻病·喉痹·頭痛·眩暈·頭風(fēng)面腫·腰痛·脅痛

仁術(shù)便覽 作者:


  [卷一] 眼目

  眼黑有翳,皆用知母、黃柏。眼睛痛,亦用知母、黃柏瀉腎火,當(dāng)歸養(yǎng)陰水。眼中風(fēng)淚出,食后吞龍薈丸數(shù)粒,日三次。冬月眼暴發(fā),當(dāng)解表。

  屬風(fēng)熱血少,神勞腎虛,如暴失明,昏澀翳膜,眵淚斑入眼,皆表也,風(fēng)熱也,宜表散以去之。如昏弱不欲視物,肉障見黑花,瞳散,皆里也,血少神勞,腎虛,宜養(yǎng)血補水安神調(diào)之。

  [卷一\眼目] 【升陽抑火湯】

  因服寒涼藥太多,致眼久不愈。

  升麻柴胡葛根蒼術(shù)羌活防風(fēng)白芷黃連(酒炒)黃柏(酒炒)知母(酒炒)當(dāng)水一鐘半,煎至一鐘,食遠(yuǎn)稍熱服。

  [卷一\眼目] 【菊花洗心散】

  當(dāng)歸川芎芍藥熟地菊花荊芥穗(各一錢)生地(二錢)黃芩梔子羌活(各八分)防己(五分)龍膽草木賊(各八分)甘草(五分)熱加大黃、黃連(俱酒炒)水煎,食遠(yuǎn)熱服。

  [卷一\眼目] 【散熱飲子】

  治眼暴赤暴腫。

  防風(fēng)羌活黃芩黃連大便秘加大黃。痛甚加當(dāng)歸、生地黃。煩躁不眠加梔子。服寒涼藥過多,加升麻、柴胡、蒼術(shù)。水煎服。

  一方治眼隱澀云翳或盲障者。

  石決明(火,二兩)木賊(二兩)谷精草(四兩)菊花(去萼,四兩)白蒺藜(炒,四兩)共為細(xì)末,滾白水調(diào)下一錢,日三次服。

  [卷一\眼目] 【羊肝散】

  治大人小兒癖疾傷眼,諸眼皆可治。

  青葙子(一錢)黃菊花(一錢半)黃連(二錢)黃芩(一錢半)蒼術(shù)(三錢)白術(shù)(二錢)梔子(二錢)羌活(一錢半)蟬殼(一錢半)如無羊肝豬肝亦可,將肝用竹刀劈開去筋膜,摻藥末在內(nèi),每肝一具,用凈藥一兩五錢,布裹,新沙鍋米泔水懸胎煮熟,任意食之。

  [卷一\眼目] 【羊肝丸】

  治一切目疾障盲。

  白乳羊肝(一具,以竹刀去膜)黃連(一兩)甘菊花防風(fēng)薄荷荊芥羌活當(dāng)歸川上將肝忌鐵器,沙鍋內(nèi)蒸熟,搗如泥,加酒面和藥末,丸食,遠(yuǎn)漿水湯下。

  [卷一\眼目] 【抑肝化積湯】

  治積塊日久,上攻眼目澀暗,或生翳膜遮睛。

  羌活(五分)黃連(五分)柴胡當(dāng)歸龍膽草(各五分)薄荷(三分)大黃(五分)芍藥水煎,食遠(yuǎn)熱服。

  [卷一\眼目] 【四物龍膽湯】

  治目赤暴發(fā)作,云翳瘀痛不可忍者。

  當(dāng)歸川芎芍藥地黃(各五錢)羌活防風(fēng)(各三錢)防己(二錢)龍膽草(二錢)水煎服。

  [卷一\眼目] 【洗眼方】

  歸尾黃連(各一錢)赤芍防風(fēng)(各五分)杏仁(四個)銅綠(一分)用水半碗,乳汁少許,入藥泡,連碗入滾水內(nèi),頓熱洗,好。

  [卷一\眼目] 【洗紅爛眼方】

  當(dāng)歸黃連杏仁銅綠皮硝凈堿各等水泡,膈青布洗。

  [卷一\眼目] 【熟地黃丸】

  即滋陰地黃丸,又名生熟地黃丸。治血少,神勞,腎虛,眼目昏黑亦治。瞳熟地(酒浸,真者一兩)柴胡(去蘆,八錢)天門冬(酒浸,去心)甘草(炙)枳殼地骨皮黃連人參五味子(各三錢)防風(fēng)當(dāng)歸(酒洗焙)生地(真。各一兩半)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茶清下。

  [卷一\眼目] 【洗心散】

  治風(fēng)壅痰滯,心經(jīng)積熱,口舌唇焦,煩躁,眼澀多淚,大便秘結(jié),小便赤澀。

  白術(shù)(一兩半)麻黃(連節(jié))當(dāng)歸(酒洗)荊芥穗芍藥甘草大黃(煨)薄荷(少許)

  [卷一\眼目] 【洗肝散】

  治肝熱,眼目赤腫,疼痛,眵淚羞明,或筋脈拘急,有挾風(fēng)痰火。

  薄荷葉當(dāng)歸羌活防風(fēng)川芎甘草大黃(煨)加山梔龍膽草上為細(xì)末,滾水調(diào)服,或煎服,俱可。

  [卷一\眼目] 【明目流氣飲】

  治目疾久者,此方殊妙。

  當(dāng)歸地黃川芎芍藥菊花龍膽草(酒制)決明子(炒)防風(fēng)防己香附上用水煎服。如有云翳,加蜜蒙花、木賊。

  一方治眼久昏暗,血少,云翳,隱澀不能視物,服十貼必效。

  菊花白芷大黃(炒)白蒺藜當(dāng)歸防風(fēng)木賊羌活獨活薄荷梔子蟬蛻赤芍黃連(各等分)一方治雀目,不睹光明。

  蒼術(shù)(去皮,三兩)石決明(燒存性,一兩)為末,入豬肝內(nèi),沙鍋米泔水煮熟,先熏后吃。

  又方用蒼術(shù)、川烏草共為末,豬肝和搗丸,燒熏眼。

  [卷一\眼目] 【加味明目流氣飲】

  治肝經(jīng)不足,內(nèi)受風(fēng)熱,上攻眼目,視物不明,常見黑花,當(dāng)風(fēng)多淚,癮澀難開,或生障翳,婦人血風(fēng)時行,暴赤,一切眼疾并皆治之。

  大黃(炮)牛蒡子(炒)川芎菊花白蒺藜(炒)細(xì)辛防風(fēng)玄參山梔黃芩甘草(炙)蔓荊子荊芥木賊(各五分)草決明(七分半)蒼術(shù)(一錢)水煎服。如久服,去大黃加桑白皮、知母、黃柏。

  [卷一\眼目] 【唐光明火眼定痛立時有效方】

  火硝(一兩)黃丹(凈)乳香沒藥雄黃川芎薄荷(各一錢)上為細(xì)末,以蘆筒吹一字入鼻中,痛立止。

  [卷一] 牙齒

  皆因熱,屬胃熱,有風(fēng)寒,有蟲,有濕熱,有風(fēng)熱。

  [卷一\牙齒] 【調(diào)胃承氣湯】

  治實熱腫痛,加黃連,去芒硝。

  甘草(五錢)大黃(酒浸,一兩)芒硝(九分)水煎熱服。

  又方治牙風(fēng)熱腫痛。

  升麻白芷防風(fēng)荊芥薄荷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卷一\牙齒] 【清胃散】

  治胃經(jīng)有熱,牙齒疼痛,或牙根腫痛,或牽引頭腦,或面上發(fā)熱,或面腫。

  歸身(酒洗)黃連生地(酒洗,各一錢)牡丹皮(一錢半)升麻(二錢)加石膏、白芷一方治陰虛郁熱,牙出鮮血。

  川芎芍藥當(dāng)歸生地牛膝香附生甘草側(cè)柏葉水煎服。

  一方牙根臭爛出水,芥菜根燒存性,為末敷,立愈。梔子皮燒灰敷亦好。治牙疳。

  [卷一\牙齒] 【五味血竭散】

  治牙疳并惡瘡,及滿口生瘡,牙腫,兩夾腮內(nèi)腫,及臊疳瘡,神效。

  寒水石(燒研,四兩)龍骨(研)真蒲黃(各一兩)真血竭(五錢)枯礬(一兩)上為極細(xì)末,敷。

  [卷一\牙齒] 【口疳瘡】

  及一切疳瘡,俱效。又治薄皮瘡、黃水瘡、濕熱浸淫瘡,俱效。

  兒茶(二錢)乳香沒藥(各一錢)龍骨(,八分)輕粉(一分)赤石脂(,七錢)象牙(燒,二分)珍珠(燒,二分)為末,敷。

  一方用川烏、草烏、生礬、枯礬各等分,末,左邊牙痛吹左邊鼻孔,右邊牙痛吹右邊鼻孔。

  一方治牙痛,不問風(fēng)牙、蟲牙。用釅燒酒一小鐘,堿水半小鐘,荊子一捻,花椒七粒,艾葉一個,熬滾,溫漱口,能除根。

  [卷一\牙齒] 【搽牙散】

  用無毛小鼠一個,以濕紙七層包之,食鹽三分、黃泥七分和勻,固裹前鼠,炭火存性,為末,聽用。四八月采蒲公英草,切,沙鍋內(nèi)水高草三寸,煮爛去渣,取清汁煎成膏,曬干為末,一兩,好青鹽一兩,沒石子一兩,南蚯蚓一兩,共為細(xì)末,搽牙用。

  [卷一\口舌] 【三黃丸】

  治脾熱口甜。

  黃芩黃連大黃(煨,各五錢)煉蜜丸,溫水下二十丸。

  一方治膽熱口苦,因謀慮不決。

  小柴胡湯加麥門冬、酸棗仁、地骨皮、遠(yuǎn)志,用水煎服。

  小柴胡湯見寒門。

  一方口瘡服涼藥不愈者,因中焦土虛不能食,相火沖上無制,用理中湯加減服。

  人參、白術(shù)、甘草、干姜。甚則加附子或加官桂尤妙。此從治之法也。

  一方治舌上無故出鮮血如線,槐花炒為末,敷之立止。

  [卷一\口舌] 【既濟丹】

  治口瘡,干姜、黃連為末,敷。

  一方黃柏、細(xì)辛為末,敷。

  一方治口瘡,大小人俱用黃連多、細(xì)辛少,為末,敷。

  一方治唇無故出血如線,傾刻成碗,以百草霜止之,后服降火藥。

  [卷一\口舌] 【升麻散】

  治胸膈壅熱,口舌生瘡,咽喉腫痛。

  升麻赤芍人參桔梗干葛(各錢半)甘草(七分)水煎,徐徐溫服。

  一小兒口瘡不下食,先以白礬湯浸腳,半日后以黃柏蜜炙僵蠶為末,敷,立用乳食。

  □口瘡乳香(一錢)沒藥(一錢)飛礬(五分)銅綠(少許)□口瘡乳香(一錢)沒藥(一錢)雄黃(一錢)輕粉(五分)巴豆一個取霜為末,敷,神效。

  一方治唇口破裂,過蛤粉生蜜調(diào)敷。

  又方蜜炙黃柏為末敷好。

  一方治小兒惡口瘡。用巴豆一粒同胭脂貼印堂,半炷香,急去,不去即成瘡泡。

  一方治口腥氣,瀉白散。白者,肺金也。心火上炎,肺金受傷,故氣燥,外不華皮毛,內(nèi)桑白皮(一錢半)地骨皮(一錢)生甘草(八分)梔子黃芩麥冬(各五分)夏月加五味子、香薷,春秋加藿香,水煎服。

  又方治口瘡,好酒煮黃連,呷下立愈。

  又方西瓜水徐徐飲。冬月無瓜,用皮燒灰,敷。

  一方治口臭口干,口舌生瘡,及咽喉腫痛,咽物妨礙。

  硼砂(二兩)片腦(一錢)麝香(一錢,無亦可)馬牙硝(四兩)寒水石(,十兩)甘草

  [卷一] 腹痛

  有寒,積熱,死血,食積,濕痰,臍下忽大痛,人中有黑色者,多死。寒痛者,綿綿痛,無增減者是。時痛時止者,熱也。死血痛,不行移者是。食積痛,欲大便,便后痛減者是。

  濕痰痛,小便必不利者是。

  [卷一\腹痛] 【養(yǎng)胃湯】

  見瘧門。

  [卷一\腹痛] 【生料五積散】

  見寒門。

  [卷一\腹痛] 【理中湯】

  見寒門。

  [卷一\腹痛] 【七氣湯】

  見氣門。

  [卷一\腹痛] 【燒脾散】

  見心痛。

  [卷一\腹痛] 【蟠蔥散】

  見氣門。俱宜用。

  一方治腹中水鳴作痛,是火動水也。

  [卷一\腹痛] 【調(diào)胃承氣湯】

  治腹中常有熱而痛,此為積熱。見牙齒門。

  [卷一\腹痛] 【小建中湯】

  治虛,里急腹痛,遺精,四肢酸痛,手足煩熱,咽干口燥,自汗等癥。

  桂枝甘草(各三錢)生姜(二錢)白芍(六錢)阿膠(炒,一合)黃芩(三錢)棗二枚,水煎服。

  [卷一\腹痛] 【又小建中湯】

  治腹痛。

  官桂陳皮干姜甘草(各等分)水煎,空心溫服。

  [卷一\腹痛] 【黃建中湯】

  脈弦氣弱,自汗發(fā)熱,或大便泄瀉,或皮毛枯槁脫落等癥。

  黃肉桂(各三錢)甘草(二兩)白芍(六兩)每五錢,姜三片、棗二枚,入餳少許,煎。

  一方治腹痛,以生姜自然汁半酒鐘,沙糖半酒鐘,滾水一大鐘調(diào)服,半時愈。

  [卷一\腹痛] 【大建中湯】

  治虛癥不足,小腹急痛,腸脅脹,骨肉酸痛,短氣,喘咳痰嗽,潮熱多汗,心下驚悸,腰背強直,多臥少起。

  黃附子鹿茸(炙)地骨皮石斛人參當(dāng)歸芍藥續(xù)斷川芎小草(各一錢)上用水一鐘半,姜三片煎,空心溫服。渣再煎服。

  一方治小腹痛,及陰中相引痛,自汗出,欲死。丹參為末,二錢熱酒調(diào),空心服。

  又方小腹痛,及陰扯痛。用小茴炒,加鹽,時時服,茴香莖葉皆可煎服,神效。

  一方婦人小腹痛,及有血塊作痛,速效。

  蓬術(shù)(酒炒,一錢)青皮(去穣,一錢)官桂(五分)紅花(五分)川芎(一錢)姜黃(二上用水一鐘半,煎服。

  [卷一\鼻病] 【消風(fēng)散】

  治面鼻生瘡,粉刺,去肺風(fēng)毒。(忌豬肉。)桔梗甘草柴胡黃連梔子黃芩防風(fēng)川芎薄荷葛根黃柏枳殼天花粉枇杷葉水一鐘,酒半鐘煎,食遠(yuǎn)熱服。

  [卷一\鼻病] 【辛荑散】

  治肺虛為四氣所干,鼻內(nèi)壅塞,涕出不已,或氣息不通,或不聞香臭。

  川芎木通防風(fēng)甘草辛荑仁細(xì)辛本升麻白芷(各等分)共為細(xì)末,每服三錢,茶清調(diào)服。

  [卷一\鼻病] 【蒼耳草散】

  治鼻流涕不止,名曰鼻淵。

  辛荑(五錢)蒼耳子(炒,二錢半)白芷(一兩)薄荷葉(五錢)上為末,每二錢,蔥茶湯調(diào)服。

  [卷一\鼻病] 【通圣散】

  見傷寒。加薄荷、黃連水煎,熱服,亦治腦漏。膽移熱于腦,則辛鼻淵。

  一方治鼻淵,并嗅,名曰控腦沙。

  沉香(少許)宿香(去白,二錢)雄黃皂角(各少許)白牛尾橙葉(焙干,二錢)上為末,吹入鼻中,倘有少血出,不妨,血出加梔子。忌風(fēng)寒冷物。

  [卷一\鼻病] 【離澤通氣湯】

  治鼻不聞香臭,及鼻氣不通。

  羌活獨活蒼術(shù)防風(fēng)升麻葛根(各三錢)甘草(炙,一錢)麻黃(冬加夏去)川椒上每服五錢,姜三片,棗二枚,蔥白三寸水煎,食遠(yuǎn)熱服。渣實時煎。

  [卷一\鼻病] 【菖蒲散】

  治鼻內(nèi)窒塞不通,不得休息,菖蒲、皂角各等為末,每一錢綿裹,塞鼻中,仰一方治血熱入肺,鼻赤,名曰酒渣鼻。

  川芎當(dāng)歸芍藥地黃紅花黃芩(酒炒)陳皮茯苓甘草(各等分)上水二鐘,姜三片,入酒數(shù)滴于內(nèi),調(diào)五靈脂末,同服。氣弱者加黃。

  [卷一\鼻病] 【嗅鼻淵方】

  辛荑仁(五分)蒼耳子(三分)白芷(一錢)薄荷葉(五分)川芎(五分)木通(三分)羌活(五分)黃連(酒炒,三分)黃芩(酒炒,三分)荊芥穗(三分)防風(fēng)(五分)甘草(三分)梔子(三分)連翹(三分)白術(shù)(五分)滑石(五分)石膏(三分)當(dāng)歸(五分)赤蔥白一根,姜一片,水煎服。

  [卷一\鼻病] 【洗肺散】

  治鼻內(nèi)外赤色,或生瘡。

  黃芩半夏(各三錢)天冬五味子(各一錢半)杏仁(去皮尖,一錢)甘草(五分)桑上水一鐘半,生姜五片煎,食遠(yuǎn)熱服。

  [卷一\鼻病] 【赤鼻方】

  治面瘡,風(fēng)刺亦好。

  木鱉子(去殼)大楓子(去殼)輕粉硫黃為末,以唾津調(diào)搽。

  一方治鼻中有肉下垂。用片腦研點,自入。

  [卷一\鼻病] 【清神散】

  治肺熱鼻塞生瘡,不聞香臭,有余毒不散。

  人參桔梗細(xì)辛甘草白術(shù)茯苓天花粉防風(fēng)(各等分)為散入薄荷水,煎服。

  治腦漏效方治鼻中流出臭膿水。

  辛荑花(一錢)細(xì)辛(八分)白芷(一錢)甘草(六分)白芍(一錢)川芎(一錢)黃芩(水二鐘,燈心二十莖煎,食遠(yuǎn)熱服。加木通、升麻為末,茶調(diào)三錢服,尤好。

  治男子酒渣鼻驗方用豬膽,每日早以好熱酒調(diào)服一個,不過半月,鼻好如舊。用雄豬膽。

  一方治老人鼻中流涕不干。用獨蒜四五個,搗如泥。貼腳底心下,用紙貼之,其涕再不發(fā)。

  [卷一\鼻病] 【鉛紅散】

  治風(fēng)熱上攻,而鼻生紫赤瘡刺癮疹,俗呼肺風(fēng)。

  舶上硫黃枯白礬(各五錢)上為末,黃丹少許,染與病患面色同,每半唾津調(diào)涂,臨臥再涂,兼服升麻湯。

  [卷一\鼻病] 【升麻湯】

  半夏茯苓白芷當(dāng)歸(各二錢)蒼術(shù)干葛桔梗升麻(各一兩)枳殼干姜(各五分)大黃(蒸,五錢)芍藥(十錢半)陳皮甘草(各一兩半)燈草(二十莖)水煎服。

  [卷一\鼻病] 【黃白散】

  治鼻癰息肉、鼻痔等癥。

  雄黃枯礬細(xì)辛甜瓜子各等為末搐入鼻中。

  [卷一\鼻病] 【辛荑膏】

  治鼻癰息肉,窒塞不通,有時疼痛。

  辛荑葉(二兩)細(xì)辛木香木通白芷杏仁(去皮尖,各五錢)用羊骨髓、豬骨髓各一兩,熬膏赤黃色,放冷,入片腦,麝香各五分,為丸,塞鼻數(shù)日,肉

  [卷一] 喉痹

  其癥先二日胸膈氣緊,出氣短促,驀然咽喉腫痛,手足厥冷,氣閉不通,須臾不救。屬痰、屬火,屬熱,重者宜吐,宜刺出血,又針少商、照海二穴。

  [卷一\喉痹] 【雄黃解毒丸】

  治纏喉風(fēng)、喉痹。

  巴豆(七粒三生四炒,去殼油存性)雄黃(好的皂子大一塊,研)郁金(一個,肚者,上三味研細(xì),每服半茶匙,茶調(diào),細(xì)細(xì)呷下。如口禁咽塞,用小管吹藥喉中,須臾,吐利即醒。

  如無前藥,用川升麻四兩,銼,水四碗,煎一碗,灌服。又無升麻,用皂角三挺,捶碎,擂水一鐘,灌服。或吐,不吐即安。

  [卷一\喉痹] 【牛蒡子湯】

  治風(fēng)熱上壅,咽喉腫痛,或生癰瘡,如有腐肉者。

  牛蒡子(二錢)玄參升麻桔梗犀角黃芩木通甘草(各一錢)水煎,食遠(yuǎn)服。

  [卷一\喉痹] 【甘桔湯】

  治少陰咽痛。又治咽喉腫痛,燥熱喉痹,神效。

  甘草(一錢)桔梗(三錢)加防風(fēng)、荊芥、薄荷、黃芩、鼠粘子、連翹、射干。水煎,食遠(yuǎn)一方治咽喉干燥,痛或不痛。用四物湯加桔梗、荊芥、知母、黃柏煎服,立已。

  一方治咽喉牙關(guān)緊急。熏法,巴豆去殼,紙包,以竹管壓取油,在紙上就將此紙作捻子,如點燈法,吹滅,以煙熏入鼻中,一霎時,口鼻涎流,牙關(guān)開矣。

  一方治聲音不清。

  訶子肉(三錢,半生半熟)木通(三錢,半生半熟)桔梗(五錢)甘草(三錢,半生半炒)生地黃(三錢)水煎,食遠(yuǎn)服。

  [卷一\喉痹] 【清咽利膈湯】

  治咽喉熱毒腫痛,痰涎壅盛。

  防風(fēng)荊芥薄荷桔梗黃芩黃連(各一錢半)山梔連翹玄參大黃樸硝牛蒡子甘草(各七分)上水煎,食遠(yuǎn)徐徐溫服。

  一方諸物刺喉成瘡,腫痛危急者。

  黃(蜜炙,一錢)訶子(去核,七分)蒼術(shù)(一錢)五味子(二十粒)黃連(五分)烏梅(

  [卷一] 頭痛

  多屬痰痛,有可吐可下者。

  《脈訣舉要》曰∶頭痛陽弦,浮風(fēng)緊寒,風(fēng)熱洪數(shù),濕細(xì)而堅。氣虛頭痛,雖弦必澀。

  痰厥則滑,腎厥堅實。

  [卷一\頭痛] 【羌活白芷湯】

  治頭風(fēng)、傷風(fēng)、感風(fēng),一切頭痛。婦人產(chǎn)后,加當(dāng)歸、石膏調(diào)服。

  菊花(去萼,一兩)細(xì)辛(五錢)甘草(七錢半)白芷羌活香附薄荷(各三兩)荊芥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茶清調(diào)服。

  [卷一\頭痛] 【上清散】

  治因風(fēng)頭痛,眉骨痛,眼眶痛,不可忍者。

  川芎郁金白芍荊芥薄荷芒硝(各一錢半)乳香沒藥(各五分)片腦(一分半)上為細(xì)末,每服一字,鼻內(nèi)搐之。

  [卷一\頭痛] 【菊花散】

  治風(fēng)熱上攻,頭痛不止。

  石膏菊花防風(fēng)旋復(fù)花枳殼蔓荊子甘草羌活(各一錢半)上水二鐘,煎至七分,食遠(yuǎn)熱服,加生姜五片。

  [卷一\頭痛] 【天香散】

  治年久頭風(fēng)頭痛不愈者。

  天南星半夏(湯泡)川烏(去皮)白芷(各等)上每服四錢,水煎,入姜汁半酒鐘,食遠(yuǎn)溫服。

  一方治控腦沙頭痛,用絲瓜藤燒存性,研二錢,酒調(diào)服。

  [卷一\頭痛] 【九龍丸】

  治男女八般頭風(fēng),一切頭痛。

  川芎石膏白芷川烏半夏南星(各半兩)加細(xì)辛、全蝎。

  上為末,韭汁為丸梧子大。每五十丸,茶清下。

  [卷一\頭痛] 【順氣和中湯】

  即調(diào)中益氣湯。治氣虛頭痛,升陽補氣。亦治氣血雙虛頭痛。

  黃(一錢半)人參(一錢)甘草(二分)白術(shù)陳皮當(dāng)歸芍藥(各五分)升麻柴胡上作一劑,水煎服。

  [卷一\頭痛] 【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治脾胃癥,已經(jīng)疏風(fēng)丸下二三次,原證不瘳,增以吐逆,痰唾稠粘,眼黑頭旋,目不敢開,頭苦痛如裂,四肢厥冷,不得安臥,此氣虛頭痛也。又治痰作眩暈夾氣虛者,兼治痰厥頭痛。

  黃柏(二分)干姜(三分)澤瀉茯苓天麻黃人參蒼術(shù)(各五分)神曲(炒)白上每服五錢,姜三片,水煎服。

  [卷一\頭痛] 【芎歸湯】

  治血虛頭痛。

  川芎當(dāng)歸上每服五錢,水煎服。

  [卷一\頭痛] 【四神散】

  治婦人血風(fēng)眩暈,頭痛。

  菊花當(dāng)歸旋復(fù)花荊芥穗(各等)上共為末,每服二錢,蔥白三寸,茶末二錢,水一鐘半煎,食遠(yuǎn)熱服。

  秘方貼頭風(fēng)熱痛。

  大黃樸硝(各等)為末,井底泥和作餅,貼兩太陽穴,神效。

  [卷一\頭痛] 【選奇湯】

  治眉骨痛不可忍,大效。

  羌活防風(fēng)(各二錢)甘草(二錢,夏生冬炒)酒芩(一錢)每服三錢,水煎服。

  [卷一\頭痛] 【祛風(fēng)清熱散】

  治風(fēng)熱頭目昏痛,偏正頭風(fēng)頭痛鼻塞,俱治。

  細(xì)辛(一分半)酒芩二錢白芷(一錢二分)防風(fēng)(八分)柴胡稍(八分)川芎(一錢)荊芥(七分)羌活(七分)甘草(五分)蔓荊子(三分)天麻(七分)石膏(一錢半)菊花(七分)治偏正頭痛應(yīng)驗方耳中,或左或右,如抽筋痛者,半邊頭痛是也。用黃蠟一二兩,鐵杓內(nèi)化開,將白紙蠟面上拖過,如蠟紙樣。每一紙闊二寸,長五寸,將真蘄艾揉軟,薄攤蠟紙上,以筋卷為筒,一頭插耳孔內(nèi),一頭用火捻之,令煙氣入耳,熱氣透入腦,其痛即止,再不發(fā)。右耳痛插右,左耳痛插左耳,不過二次,效。

  校艾葉按《本經(jīng)》及諸注釋云∶生于田野復(fù)道者佳,未嘗以州土拘也。世俗反目此為野艾,惟以蘄州產(chǎn)者貴重之,殊不知蘄產(chǎn)者九牛草形類艾,世俗遂以艾呼之,實非艾也。為穣絮絨長,作印色極佳,氣雖艾香,而力實不及。

  [卷一] 眩暈

  左手脈數(shù)熱多,脈澀而有力為死血。右手脈實有痰積,脈大是久病,為氣血俱虛,痰濁不降也。此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動痰也。眩,言其黑。暈,言其轉(zhuǎn)。無痰不能作眩。經(jīng)云∶諸風(fēng)眩暈,皆屬肝木。風(fēng)則有汗,寒則掣痛,暑則熱悶,濕則重滯,此四氣乘虛而眩暈。

  又或七情郁而生痰,痰因火動隨氣上厥,此七情致虛而眩暈也。淫欲過度,腎家不能納氣歸元,使諸氣逆奔而上,此氣虛而眩暈也。吐衄崩漏,肝家不能收攝榮氣,故使諸血失道妄行,此血治方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桔梗枳殼黃芩蒼術(shù)羌活白術(shù)

  [卷一\眩暈] 【芎歸湯】

  治血虛頭痛眩暈,亡血過多者有之。見頭痛門。

  一方治眩暈不可當(dāng)者,以大黃酒炒為末,米湯調(diào)服。亦治頭痛,量虛實用。

  [卷一\眩暈] 【頭暈方】

  利痰,清氣降火。右手脈實大者有痰積。

  南星(制,五錢)半夏(一錢)桔梗(七分)枳殼(一錢)甘草(三分)茯苓(一錢)黃芩

  [卷一\眩暈] 【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見頭痛。

  [卷一\眩暈] 【安神湯】

  治頭痛,頭旋眼黑。

  甘草(四錢,半生半炒)防風(fēng)(二錢半)柴胡升麻生地黃(酒洗)知母(酒炒)黃柏(每服五錢,水煎,食遠(yuǎn)服。

  [卷一\眩暈] 【紫金錠】

  治男子婦人苦頭風(fēng)作暈。用酒磨服一二錠,吐痰碗許,遂不復(fù)發(fā)。

  一方凡婦人頭風(fēng)眩暈,如登車乘舡,眼澀手麻,發(fā)脫健忘,喜怒不常,皆胸中有宿痰所致。用瓜蒂散吐之。見中風(fēng)門。

  [卷一\眩暈] 【上清散】

  見火門。

  [卷一] 頭風(fēng)面腫

  屬痰者,多有熱,有風(fēng),有血虛。在左屬風(fēng),薄荷、荊芥。屬血虛用芎歸。在右屬痰,蒼術(shù)、半夏。屬熱,酒芩為主。又屬痰,川芎、南星、蒼術(shù)。

  又方酒芩(一兩)蒼術(shù)羌活防風(fēng)(各五錢)細(xì)辛(二錢)蒼耳子(三錢)上為末,每服三錢,生姜三片,同擂勻,茶湯蕩起服之。

  又方酒片芩蒼術(shù)(各二錢半)羌活蒼耳川芎生甘草酒黃連半夏曲(炒,各錢半)上為末,同上法服。

  [卷一\頭風(fēng)面腫] 【消風(fēng)散】

  見傷風(fēng)門。

  一方治諸風(fēng)上攻,頭目昏眩,偏正頭風(fēng),或面腫,及婦人頭皮腫癢,并皆治之。

  一方治面腫,牙痛,眼眶痛。又治骨槽風(fēng)腫,痛不可忍。

  升麻干葛白芷蒼術(shù)柴胡本防風(fēng)羌活甘草黃柏麻黃當(dāng)歸生地石膏黃連牡丹皮上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卷一] 腰痛

  有腎虛,有瘀血,有濕熱,有閃挫,有痰。

  一方治腎虛腰痛,動止,軟弱不能支持,脈弦大而虛,痛之不已者是。

  杜仲(酥炙去絲盡)龜板(酥炙)黃柏(酒炒)知母(去毛,酒炒)枸杞子五味子當(dāng)歸(酒洗)芍藥(酒炒)黃破故紙(炒,各一兩)上為末,煉蜜同豬脊髓為丸梧子大。每八十丸、空心鹽湯下。

  [卷一\腰痛] 【青蛾丸】

  專滋腎水,壯陽益筋骨,治腰膝足痛,久服極驗。

  破故紙(四川者佳,酒浸少時,隔紙炒)萆(真正四兩切片,分作四分,鹽水浸一分,童便浸一分,泔水浸一分,酒浸一分)杜仲(四兩,去粗皮,姜汁炒斷絲)胡桃肉(八兩,湯泡去皮)黃柏(四兩,蜜炒)知母(去毛,三兩,蜜炒)牛膝(四兩,酒浸)上為細(xì)末,春夏用糯米糊丸。先將胡桃肉搗如膏,和勻,石臼中樁千余下,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加至八十丸,空心鹽湯、鹽酒任下,以干物壓之。

  [卷一\腰痛] 【獨活寄生湯】

  治腎虛氣弱,為風(fēng)濕所乘,流注腰膝,或攣拳掣痛,不得屈伸,或緩弱冷秦艽獨活桑寄生(如無以續(xù)斷代)細(xì)辛牛膝茯苓白芍桂心川芎防風(fēng)人參熟地當(dāng)歸杜仲(炒)甘草(炙。各三兩)每服三錢,水一鐘煎,空心服。原利去地黃。

  一方治濕熱腰痛,動止,滯重不能轉(zhuǎn)便,遇天陰則發(fā),脈緩者是也。

  杜仲(酒鹽炒,去絲)黃柏(酒炒)蒼術(shù)(米泔炒)川芎當(dāng)歸白術(shù)破故紙(炒,各一

  [卷一\腰痛] 【摩腰丹】

  治寒濕腰痛。

  附子尖烏頭尖南星朱砂干姜(各一錢)雄黃朝腦丁香麝香(各五分)上為末,蜜丸彈子大。姜水化開,手摩痛處,以綿衣縛定,腰熱如火,每三日用一丸。

  或內(nèi)加吳茱萸、官桂。

  一方治寒濕腰痛。生料五積散加吳茱萸五分、杜仲一錢炒,見中寒門。

  一方痰積腰痛,脈滑者是。

  南星(姜制,錢半)半夏(姜制,錢半)茯苓(八分)甘草(五分)蒼術(shù)(一錢)黃柏(炒,一錢)陳皮(一錢)上姜三片,水煎服。

  一方治瘀血腰痛,日輕夜重,脈澀者是也。

  川芎(八分)當(dāng)歸(一錢半)芍藥(一錢)桃仁(九個)紅花(八分)杜仲(鹽酒炒,一錢)一方治寒濕痰積、瘀血氣滯腰痛。炒胡鹽二升,布包,乘熱熨之?dāng)?shù)遍,愈。

  [卷一\腰痛] 【立安丸】

  治虛老腰痛,壯筋骨,妙。

  故紙(酒洗過,青鹽炒二兩)川續(xù)斷(一兩五錢)木瓜(一兩半)川萆(二兩)杜仲姜汁(炒斷絲)牛膝(酒浸,一兩半)胡桃肉(湯浸去皮,四兩)研為膏,煉蜜為丸梧子大。每七八十丸,空心鹽湯、鹽酒任下。

  [卷一] 脅痛

  系火郁,肝火盛,木氣實,有死血,有痰流注,肝急。木氣實,用蒼術(shù)、川芎、青皮、當(dāng)歸之類。痛甚者,肝火盛以龍薈丸焙熱姜湯下,是泄火之要藥。死血,用桃仁、川芎。痰流注,以二陳湯加南星、蒼術(shù)、川芎。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撫芎、川芎、蒼術(shù)。

  一方治咳嗽脅痛,以二陳湯加南星、香附、青皮、青黛入姜汁。

  [卷一\脅痛] 【當(dāng)歸龍薈丸】

  治內(nèi)有濕熱,兩脅痛。先以琥珀膏貼痛處,卻以生姜汁吞此丸。

  龍膽草當(dāng)歸大梔子黃連黃芩(各一兩)大黃蘆薈(各半兩)木香(一錢半)黃柏上為末,面糊丸。治丸,治脅痛。曲丸,降肝火。

  一方加柴胡、川芎各五錢。

  又方加青黛五錢。

  [卷一\脅痛] 【推氣散】

  治右脅疼痛,脹滿不食。

  枳殼桂心片姜黃(各半兩)甘草(炙,一錢半)上為末,每服二錢,姜棗湯調(diào)下,酒亦可。

  [卷一\脅痛] 【鹽煎散】

  治男婦一切冷氣攻上,胸脅刺痛不能已,及脾胃虛冷,嘔吐泄瀉,膀胱小腸氣,婦人血氣痛。

  砂仁甘草茯苓草果(煨)肉豆蔻(煨)川芎小茴香(炒)蓽澄茄麥芽檳榔良上每服三錢,鹽少許,空心,煎服。

  [卷一\脅痛] 【沉香升氣湯】

  治一切氣不升降,脅肋刺痛,胸膈痞塞。

  沉香檳榔(各三錢半)人參訶子肉大腹皮(酒焙。各半兩)白術(shù)紫蘇葉香附(炒)神曲(炒)麥芽(炒)烏藥(各一兩)陳皮甘草姜黃(各四兩)三棱(煨)莪術(shù)(煨)上銼,水煎服。

  [卷一\脅痛] 【調(diào)中順氣丸】

  治三焦不和,水飲停積,脅下虛滿,或時刺痛。又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木香白豆蔻青皮陳皮三棱(各一兩)大腹子半夏(各二兩)砂仁檳榔沉香(各五錢)上為末,水糊丸,每三五十丸,陳皮湯下。

  [卷一\脅痛] 【柴胡瀉肝湯】

  治郁怒傷肝,脅肋痛在左者。

  柴胡(一錢二分)甘草(五分)青皮(炒,一錢)黃連(炒,八分)山梔(炒,八分)當(dāng)歸一方治死血作痛。瘦人多怒者?;即?。

  桃仁(九個)紅花(八分)川芎(八分)歸尾(酒制,一錢半)芍藥(一錢)柴胡(八分)一方治肥白人氣虛,兩脅痛,發(fā)熱者。

  人參(七分)黃(八分)柴胡(一錢)黃芩(八分)木香(六分)青皮(一錢)川芎(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