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茶解

茶解 作者:(明)羅廩


  (明)羅廩 著

  序

  家孝廉兄有茶圃,在桃花源西巖,幽奇別一天地,琪花珍羽莫能辨識其名。所盧茶,實用蒸法如岕茶,弗知有炒焙揉授之法。予理鄣日,始游松蘿山,親見方長老制茶法甚具,予手書茶僧卷贈之,歸而傳其法。故山山中人弗習也,中歲自祠部出,偕高君訪太和,輒人吾里,偶納涼城西莊,稱姜家山者,上有茶數株,翳叢薄中,高君手擷其芽數升,旋沃山莊鐺,炊松茅活火,且炒且揉,得數合。馳獻先計部,余命童子汲溪流烹之。洗盞細啜,色白而香,仿佛松蘿等。自是吾兄弟每及谷雨前,遣干仆人山,督制如法,分藏堇堇。邇年榮邸中益稔茲法,近采諸梁山制之,色味絕佳,乃知物不殊,顧腕法工拙何如耳。予晚節(jié)嗜茶益癖,且益能別澠淄。覺舌根結習未化,于役湟塞,遍品諸水,得城隅北泉,自巖隙中淅瀝如線漸出,輒■然進流。嘗之味甘冽且厚,寒碧沁人,即弗能顏行中泠,亦庶幾昆龍泓而季蒙惠矣。日汲一盎,供博士爐。茗必松蘿始御,弗繼,則以天池顧渚需次焉。頃從皋蘭書郵中,接高君八行,兼寄茶解。自明州至,亟讀之,語語中倫,法法人解。贊皇失其鑒,竟陵褫其衡。風旨泠泠,惕然人外,直將蓮花齒頰,吸盡西江,洗滌根塵,妙證色香味三昧,無論紫茸作供,當拉玉版同參耳。予因追憶西莊采啜酣笑時,一彈指十九年矣。予疲暮尚逐戎馬,不耐膻鄉(xiāng)潼酪。賴有此家常生活,顧絕塞名茶不易致,而高君乃用。此為政中隱山,足以茹真卻老。予實妒之。更㈠可時盤磚相對,倚聽松濤,口津津林壑間事,言之色飛。予近筑滁園,作漚息計,饒陽阿爽塏執(zhí)茶,歸當手茲編為善知識,亦甘露門不二法也。昔白香山治池園洛下,以所獲潁川釀法、蜀客秋聲、傳陵之琴、弘農之石為快。惜無有以茲解授之者,予歸且習禪,無所事釀,孤桐怪石,夙故畜之。今復得茲,視白公池上物奢矣。率爾書報高君,志蘭息心賞。時方歷壬子春三月武陵友弟龍膺君御甫書。

  總論

  茶通仙靈,久服能令升舉。然蘊有妙理,非深知篤好不能得其當。蓋知深斯鑒別精,篤好斯修制力。余自兒時,性喜茶,顧名品不易得,得亦不常有。乃周游產茶之地,采其法制,參互考訂,深有所會。遂于中隱山陽,栽植培灌,茲且十年。春夏之交,手為摘制。聊足供齋頭烹啜,論其品格,當雁行虎丘。因思制度有古人意慮所不到,而今始精備者,如席地團扇,以冊易卷,以墨易漆之類,未易枚舉。即茶之一節(jié),唐宋間研膏蠟面,京挺龍團,或至把握纖微,直錢數十萬,亦珍重哉。而碾造愈工,茶性愈失,矧雜以香物乎。曾不若今人止精于炒焙,不損本真,故桑苧茶繹,第可想其風致,奉為開山,其舂碾羅則,諸法殊不足仿。余嘗謂茶酒二事,至今日可稱精妙,前無古人,此亦可與深知者道耳。

  原

  鴻漸志茶之出,曰山南、淮南、劍南、湖東、黔州、嶺南諸地。而唐宋所稱,則建州、洪州、穆州、惠州、綿州、福州、雅州、南康、婺州、宣城、饒池、蜀州、潭州、彭州、袁州、龍安、涪州、建安、岳州。而紹興進茶自宋范文虎始。余邑貢茶,亦自南宋季,至今南山有茶局、茶曹、茶園之名,不一而止。蓋古多園中植茶,沿至我朝,貢茶為累。茶園盡廢,第取山中野茶,聊且塞責,而茶品遂不得與陽羨、天池相抗矣。余按唐宋產茶地,堇堇如前所稱,而今之虎丘、羅芥、天池、顧渚、松蘿、龍井、雁蕩、武夷、靈山、大盤、日鑄諸有名之茶,無一與焉。乃知靈草在在有之,但人不知培植,或疏于制度耳,嗟嗟,宇宙大矣。

  經云,一茶、二槚、三葭、四茗、五荈,精粗不同,總之皆茶也。而至如嶺南之苦登、玄岳之騫林葉、蒙陰之石蘚,又各為一類,不堪人口?!堆斜敝尽吩?,交趾登茶如綠苔,味辛烈,而不言其苦惡,要非知茶者。

  茶,六書作荼,《爾雅》、《本草》、《漢書》,荼陵俱作荼?!稜栄抛ⅰ吩啤皹淙鐥d子”是已。而謂冬生葉,可煮作羹飲,其故難曉。

  茶須色香味三美具備,色以白為上,青綠次之,黃為下。香如蘭為上,如蠶豆花次之,以甘為上,苦澀斯下矣。

  茶色貴白。白而味覺甘鮮,香氣撲鼻,乃為精晶。蓋茶之精者,淡固白,濃亦白,初潑白,久貯亦白。味足而色白,其香自溢,三者得則俱得也。近好事家,或慮其色重,一注之水,投茶數片,味既不足,香亦杳然,終不免水厄之誚耳。雖然,尤貴擇水。

  茶難五香而燥,燥之一字,唯真芥茶足以當之。故雖過飲,亦自快人。重而濕者,天池也。茶之燥濕,由于土性,不系人事。

  茶須徐啜,若一吸而盡,連進數杯,全不辨味,何異傭作。盧仝七碗亦興到之言,未是實事。山堂夜坐,手烹蠶茗,至水火相戰(zhàn),儼聽松濤,傾瀉人甌,云光縹渺,一段幽趣,故,難與俗人言。

  藝

  種茶地宜高燥而沃,土沃則產茶自佳。《經》云,生爛石者上,多土者下;野者上,園者次??植蝗弧?br />
  秋社后,摘茶子水浮,取沉者。略曬去濕潤,沙拌,藏竹簍中,勿令凍損。俟春旺時種之。茶喜叢生,先治地平正,行間疏密,縱橫各二尺許。每一坑下子一掬,覆以焦土,不宜太厚,次年分植,三年便可摘取。

  茶地斜坡為佳,聚水向陰之處,茶品遂劣。故一山之中,美惡相懸,至吾四明海內外諸山,如補陀、川山、朱溪等處,皆產茶,而色香味俱無足取者。以地近海,海風咸而烈,人面受之,不免憔悴而黑,況靈草乎。

  茶根土實,草木難生則不茂。春時薙草,秋夏間鋤掘三四遍,則次年抽茶更盛。茶地覺力薄,當培以焦土。治焦土法,下置亂草,上覆以土,用火燒過。每茶根傍掘一小坑,培以升許。須記方所,以便次年培壅。晴晝鋤過,可用米泔澆之。

  茶園不宜雜以惡木,惟桂、梅、辛夷、玉蘭、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其不可蒔芳蘭、幽菊及諸清芬之品,最忌與菜畦相逼,不免穢污滲漉,滓厥清真。

  采

  雨中采摘,則茶不香。須晴晝采,當時焙。遲則色味香俱減矣。故谷雨前后,最怕陰雨,陰雨寧不采。久雨初霽,亦須隔一兩日方可,不然,必不香美。采必期于谷雨者,以太早則氣未足,稍遲則氣散。人夏則氣暴而味苦澀矣。

  采茶入簞,不宜見風日,恐耗其真液。亦不得置漆器及瓷器內。

  制

  炒茶,鐺宜熱;焙,鐺宜溫。凡炒止可一握,候鐺微炙手,置茶鐺中札札有聲,急手炒勻。出之箕上,薄攤用扇扇冷,略加揉挼。再略炒,人文火鐺焙干,色如翡翠。若出鐺不扇,不免變色。

  茶口十新鮮,膏液具足。初用武火急炒,以發(fā)其香,然火亦不宜太烈。最忌炒制半干,不于鐺中焙燥而厚罨籠內,慢火烘炙。

  茶炒熟后,必須揉按,揉授則脂膏熔液,少許人湯,味無不全。

  鐺不嫌熟,磨擦光凈,反覺滑脫。若新鐺則鐵氣暴烈,茶易焦黑。又若年久銹蝕之鐺,即加磋磨亦不堪用。

  炒茶用手,不惟勻適,亦足驗鐺之冷熱。薪用巨桿,初不易燃,既不易熄,難于調適。易燃易熄,無逾松絲,冬日藏積,臨時取用。

  茶葉不大苦澀.惟??酀纾諑Р輾?。去其梗,則味自清澈.此松蘿、天池法也。余謂及時急采急焙,即連梗亦不甚為害。大都頭茶可連梗,人夏便須擇去。

  —松蘿茶出休寧松蘿山,僧大方所創(chuàng)造。其法,將茶摘去筋脈.銀銚妙制。今各山悉仿其法。真?zhèn)我嚯y辨別。

  茶無蒸法,惟岕茶用蒸。余嘗欲取真岕,用炒焙法制之,不知當作何狀。近聞好事者亦稍稍變其初制矣。

  藏

  藏茶宜燥又宜涼,濕則味變而香失,熱則味苦而色黃。蔡君謨云,茶喜溫。此語有疵。大都藏茶宜高樓,宜大甕。包口用青箬,甕宜覆,不宜仰,覆則諸氣不入,晴燥天,以小瓶分貯用,又貯茶之器,必始終貯茶,不得移為他用。小瓶不宜多用青箬,箬氣盛亦能奪茶香。

  烹

  名茶宜瀹以名泉。先令火熾,始置湯壺,急扇令涌沸,則湯嫩而茶色亦嫩?!恫杞洝吩?,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沿邊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過此則湯老不堪用。李南金謂,當用背二涉三之際為合量。此真賞鑒家言。而羅大經懼湯過老,欲于松濤澗水后,移瓶去火,少待沸止而瀹之。不知湯既老矣,雖去火何救耶?此語亦未中竅。

  岕茶用熱湯洗過擠干。沸湯烹點,緣其氣厚,不洗則味色過濃,香亦不發(fā)耳。自余名茶,俱不必洗。

  水

  古人品水,不特烹時所須,先用以制團餅,即古人亦非遍歷宇內,盡嘗諸水,品其次第,亦據所習見者耳。甘泉偶出于窮鄉(xiāng)僻境,土人或藉以飲牛滌器,誰能省識。即余所歷地,甘泉往往有之,如象川蓬萊院后,有丹井焉,晶瑩甘厚不必瀹茶,亦堪飲酌。蓋水不難于甘,而難于厚,亦猶之酒不難于清香美冽,而難于淡。水厚酒淡,亦不易解。若余中隱山泉,止可與虎跑甘露作對,較之惠泉,不免徑庭。大凡名泉,多從石中進出,得石髓故佳。沙潭為次,出于泥者多不中用。宋人取井水,不知井水止可炊飯作羹,瀹茗必不妙,抑山井耳。

  瀹茗必用山泉,次梅水。梅雨如膏,萬物賴以滋長,其味獨甘?!冻鸪毓P記》云,時雨甘滑,潑茶煮藥,美而有益。梅后便劣,至雷雨最毒,令人霍亂。秋雨冬雨,俱能損人,雪水尤不宜,令肌肉銷鑠。

  梅水須多置器,于空庭中取之,并人大甕,投伏龍肝兩許,包藏月余汲用,至益人。伏龍肝,灶心中干土也。

  武林南高峰下有三泉,虎跑居最,甘露亞之,真珠不失下劣,亦龍井之匹耳。許然明武林人,品水不言甘露,何耶?甘露寺在虎跑左,泉居寺殿角,山徑甚僻,游人罕至,豈然明未經其地乎。

  黃河水自西北建瓶而東,支流雜聚,何所不有舟次,無名泉,聊取克用可耳。謂其源從天來,不減惠泉,未是定論。

  《開元遺事》紀逸人王休,每至冬時,取冰敲其精瑩者,煮建茶以奉客,亦太多事。

  禁

  采茶制茶,最忌手汗、膻氣、口臭、多涕、多沫不潔之人及月信婦人。

  茶酒性不相人,故茶最忌酒氣,制茶之人不宜沾醉。

  茶性淫,易于染著,無論腥穢及有氣之物,不得與之近,即名香亦不宜相雜。

  茶內投以果核及鹽、椒、姜、橙等物,皆茶厄也。茶采制得法自有天香,不可方擬。蔡君謨云,蓮花、木犀、茉莉、玫瑰、薔薇、惠蘭、梅花種種皆可拌茶。且云重湯煮焙收用,似于茶理不甚曉暢。至倪云林點茶用糖,則尤為可笑。

  器

  簞 以竹篾為之,用以采茶,須緊密不令通風。

  灶 用以采茶,須緊密不令透風。置鐺二,一炒一焙,火分文武。

  箕 大小各數個,小者盈尺,用以出茶,大者二尺,用以攤茶,揉按其上并細篾為之。

  扇 茶出箕中,用以扇冷,或藤,或箬,或蒲。

  籠 茶從鐺中焙燥,復于此中再總焙人甕,勿用紙襯。

  蛻 用新麻布,洗至潔。懸之茶室,時時拭手。

  甕 用以藏茶,須內外有油水者。預滌凈曬干以待。

  爐 用以烹泉,或瓦或竹,大小要與湯壺稱。

  注 以時大彬手制粗沙燒缸色者為妙,其次錫。

  壺 內所受多寡,要與注子稱。或錫或瓦,或汴梁擺錫銚。

  甌 以小為佳,不必求古,只宣、成、靖窯足矣。

  夾 以竹為之,長六寸。如食箸而尖其末,注中潑過茶葉,用此夾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