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譜(明)董遹
貨錢
《管子》曰:湯七年旱,禹五年水,湯以莊山之金,禹以歷山之金,并鑄幣以救人之困也。至周而以金銀為錢,太公立九府圜法,始名為錢。錢之形以圓含方,輕重以銖?!秶Z注》云:“古曰泉,后轉(zhuǎn)而曰錢?!薄妒池浿尽吩唬骸坝頊加媒痂T錢。周立九府圜法,貨寶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布,束于帛?!毖藻X之流布通于泉流。奏鑄半兩錢,漢高祖鑄八銖錢,文帝鑄四銖錢,武帝鑄五銖錢,又鑄半兩錢,又鑄側(cè)錢一當(dāng)五。漢興有榆莢錢,以前錢重難用,更鑄榆莢小錢,以一當(dāng)百,狀如榆莢。王莽鑄貨泉,徑六分,重一銖,曰小錢,一當(dāng)十三銖;曰法錢,一當(dāng)十五銖;曰幼錢,一當(dāng)二十七銖;曰中錢,一當(dāng)三十九銖;曰壯錢,一當(dāng)四十;并大錢,一當(dāng)五十;立為九品。漢公孫述鑄鐵錢,梁王鑄鵝眼錢,《食貨志》曰:“貯藏曰泉,流行曰布?!?br /> 古文餞
半兩,《漢志》曰:“秦始皇鑄,質(zhì)如周錢,重如之,其文曰半兩?!睗h呂后鑄重八銖,文帝鑄重四銖,應(yīng)劭曰:“今民間半兩中最小輕者是四銖錢也?!睗h武帝建元元年鑄重三銖,如錢文曰三銖。封演曰:“三銖又有別種,穿下有三豎文?!笨忠源巳嫗槿徶畡e,銖重三銖,文曰“半兩”,今有折二小錢共六樣,皆篆文。
五銖,漢文帝元符五年罷半兩錢,行五銖錢。王莽廢,光武復(fù)興行之。三國魏文帝黃初二年鑄,西晉,南朝宋武帝、梁武帝亦鑄有小五銖錢,謂之堆錢。陳文帝,后魏宣帝、西魏文帝又有雞目五銖。隋文帝鑄小五銖錢,其制輕小,八九萬才滿半斛。唐高祖武德四年廢五銖,行開元錢。今以篆文推之有七樣:大五銖錢,今有內(nèi)廓者;小五銖錢,亦有內(nèi)廓者,而錢文面后有點(diǎn)兩星;大五銖錢無內(nèi)廓者,錢之背有點(diǎn)四星者。董逌《錢譜》引張合曰:五銖又有穿上一星,“五”字上下各一星,南朝梁宋名兩柱錢。鏝面傍一星至三星者,五字之內(nèi)、上、下各一星,上或有小星字,或有五字,穿上橫文,穿下橫文,外四角缺文,有廓,無廓,闊緣,不可窮盡。疑皆當(dāng)時(shí)工人之意,非有別于年代。今考于古,四角缺文、有廓無廓自是一種,迨未嘗考也。又封演曰:“別有最小五銖,文字輕薄未見。”《晉志》曰“吳興沈克又鑄小五銖錢,謂之沈郎錢”是也。
四道五銖,后漢靈帝鑄,錢背內(nèi)廓四角有路抵于外輪?!稘h書》云,“靈帝中平三年,帝鑄四出文錢,流布四海?!薄跺X譜》曰:五銖錢有四出道于造緣,俗謂之角錢?;蛑^豈非此錢既成,京師將壞而四出流布四海乎?至董卓焚宮乃劫鑾輿,西幸長安,悉壞五銖錢矣。
傳形五銖錢,封演曰:“傳形五銖,劉備所鑄,文字、輕重、大小與五銖無別,但以五字在左,銖字在右,謂之傳形?!苯窨加诠攀駠L鑄五銖矣,但不言傳形耳。
貨泉,王莽所鑄,徑一寸,重五銖,今有內(nèi)廓者、有重廓者。其后光武起春陵白水鄉(xiāng),文成“白水真人”,是驗(yàn)其讖也。
大泉五十,《國語》注云:王莽鑄大泉五十,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直如其文。今有折二錢,又有小錢,亦不多見。今見鏝有斗劍龜蛇之文者,未之考也。
大泉五百,吳王孫權(quán)嘉禾五年鑄,一當(dāng)五百錢。
大泉二千,未詳所鑄年代,一當(dāng)二千。
大泉當(dāng)千,吳孫權(quán)赤烏元年鑄,一當(dāng)千。
太平百錢,未詳所鑄年代,一當(dāng)百。
四銖,南朝宋文帝鑄,又宋世祖鑄,比重四銖。
直百五銖,南朝梁武帝鑄,一當(dāng)百。
布泉,陳文帝天嘉二年鑄,錢文曰“布泉?!币划?dāng)百,與五銖并行。后周武帝保定元年亦鑄布泉,以一當(dāng)五。今有玉箸篆者,有柳葉篆者,柳葉篆文又有重廓者。董逌《錢譜》云:“藏曰泉,流曰布?!庇忠显唬骸板X徑一寸,重四銖。”懸針書者,自梁武帝以來有之,文曰“布泉”,世謂之男錢,《梁書》曰:“布泉徑一寸,重四銖半,婦人佩之,即生男也。天子頻下詔,非敕鑄之錢,并不許用?!倍厮匾赏趺r(shí)鑄,亦無所據(jù)。后周布泉,字皆玉箸,與此甚異。
大貨六銖,《陳書?宣帝紀(jì)》曰:“太建十一年七月辛卯,初用大貨六銖?!薄端逯尽吩唬骸瓣愋坭T大貨六銖,以一當(dāng)五銖之十,與五銖并行。后復(fù)當(dāng)一,人皆不從,乃相與訛言六銖錢有不利縣官之象?!毙焓显唬骸爸{言大貨六銖有類人叉腰哭。未幾宣帝崩,竟至陳亡,嶺南諸州多以鹽米布交易,俱不用此錢矣?!?br /> 五行大布,《后周武帝紀(jì)》曰:“建德三年六月壬子更鑄五行大布錢,以一當(dāng)十,收商賈之利,與布泉并行。四年七月又以邊境之人多盜鑄,乃禁五行大布錢不得入四關(guān)。”張合曰:“小者至徑八分,舊錢之文上五下行,又有上大下布者,皆古篆文?!?br /> 永通萬國,《后周宣帝紀(jì)》曰:“大象元年十一月初鑄,文曰‘永通萬國’,徑一寸三分,重十二銖,背面肉好。又有徑一寸二分半,重八銖,皆一當(dāng)十?!?br /> 永通泉貨,后周宣帝鑄,永通泉貨以一當(dāng)十。南唐李璟亦鑄大錢,以一當(dāng)十。《大定錄》曰:“顯德五年七月,江南李氏亦鑄永通泉貨?!?br /> 永安五銖,后魏敬宗永安年鑄,徑九分,重五銖。北齊神武皇帝亦鑄永安五銖。
太和五銖,后魏獻(xiàn)文帝延興年中鑄,其文曰“太和五銖”,徑一寸,重五銖。
常平五銖,北齊文宣帝天保三年改鑄,其文曰“常平五銖”,徑八分,重五銖,皆篆文。
以上古錢計(jì)二十一樣,自秦至隋所鑄之錢,其錢之大小,文之篆籀,廓之有無,推之共五十三樣。董逌曰:又有所謂異錢,雖不見于傳記,然制作之近古者今錄之,如李唐鑄撒帳錢,其文有曰“長命富貴”,“金玉滿堂”,又有“忠孝傳家”、“五男二女’,“天下太平’、“封侯拜相”之類。又博戲錢,有背字鏝者不及錄。
平錢
開元通寶,《唐會(huì)要》曰:“唐高祖武德四年七月十七日鑄開元通寶,歐陽詢制詞及書字,含八分,篆隸二體,俗謂之‘開元通寶’。其錢徑八分,重十二銖,積十錢僅重一兩,得輕重大小之中。”今開元通寶錢鏝有文如初月者。《談賓錄》曰:“武德初行開元通寶錢,初進(jìn)樣時(shí)文德皇后掐一粉甲痕,因不復(fù)改?!编嶒稌?huì)碎》云,“熙寧中劉斧撰《青瑣高議》,且曰事由明皇貴妃,彼徒見錢文有開元字,使乃謂明皇時(shí)事,亦不考實(shí)之過?!庇钟凶筇议_元錢,雙桃開元錢、篆字開元錢。封演曰:“武宗會(huì)昌五年鑄開元錢時(shí),廢天下寺佛像,宰相李德裕請以廢寺銅鐘佛像及僧尼瓶碗等物,命所在鑄物,揚(yáng)州節(jié)度使李紳乃以所廢寺品鑄錢,背加昌字以表年號。又有敕令鑄錢所各加本郡州號名為背文,京(京兆)、洛(河南),興(鳳翔)、梁(汴州)、荊(江陵)、桂(廣西)、潭(湖南)、廣(廣東)、福(福建)、越(浙東),洪(江西)、潤(鎮(zhèn)江)、昌(成都)、鄂(湖廣)、兗(兗州),梓(東川)、襄(襄州),丹(河北)、益(四川),宣(宣州),平(燕山)、揚(yáng)(揚(yáng)州),藍(lán)(藍(lán)田),共二十三監(jiān)?!?br /> 乾封泉寶,《唐會(huì)要》曰:“高宗祀昊天上帝于泰山,改乾封年,鑄徑一寸,重十二銖六分,以一當(dāng)十。其年而舊錢皆廢,明年因谷價(jià)涌貴,商賈不來,又明年詔罷之,仍行開元錢?!?br /> 乾元重寶,唐肅宗乾元二年第五琦請鑄小錢,徑寸,每緡重十斤,與開元通寶參用,以一當(dāng)十,今有折二,又有小錢。第五琦復(fù)為相,命鑄重輪乾元錢,徑一寸四分,重十二銖,其文“承昌”,背之外廓為之重輪。又為之重棱,每緡重十二斤,以一當(dāng)五十。法既屢易,物貨騰涌,米斗錢至七十,餓死者滿道,上元年減重輪錢一當(dāng)二十,開元舊錢與乾元錢皆以一當(dāng)十。代宗即位,乾元小錢一當(dāng)二,重輪大錢一當(dāng)三。元載作相,凡大小錢皆以一當(dāng)一,《唐書>謂之重窺錢,今有當(dāng)三折二小錢。
大歷元寶,唐代宗鑄。
建中通寶,唐德宗鑄。
天成通寶,后唐明宗年號。至德年間安慶緒亦改元天成,未知鑄錢否。
天福鎮(zhèn)寶,晉氏舊史以為趙石虎所鑄。
漢元通寶,后漢劉智遠(yuǎn)年號。
周元通寶,后周世宗毀天下銅佛鑄。
以上平錢系大唐至于五代末所鑄之錢也,錢共二十四樣。
僭偽錢
得一元寶,唐史思明僭鑄。順天元寶,見上。保大元寶,江南主李璟鑄。唐國通寶。大唐通寶,南唐世家鑄。《五代史》不載,又有錢子。天感元寶,未詳所鑄之地。壽昌元寶,遼道宗壽昌年鑄。大興平寶,錢之鏝有丁字,疑五代僭偽錢也。大德重寶。偽殷王建所鑄,錢之鏝有殷字者。乾亨重寶,偽漢劉儼所鑄。永平元寶,前偽蜀王建鑄。通正元寶,前偽蜀王建鑄。天漢元寶,前偽蜀王建鑄。光天元寶,前偽蜀王建鑄。乾德元寶,前偽蜀王衍鑄。咸康元寶,前偽蜀王衍鑄。廣政通寶,前偽蜀孟昶改元。
以上系唐末并五代間僭偽所鑄,共二十四樣。
北地錢
乾亨通寶,宋太平興國七年遼耶律隆緒鑄。統(tǒng)和元寶,宋太平興國八年耶律隆緒鑄。太平元寶,宋天僖五年耶律隆緒鑄。清寧通寶,宋至和二年耶律隆緒鑄。咸永通寶,宋治平二年耶律洪基鑄。太康元寶,宋熙寧七年耶律洪基鑄。太康通寶,同上。大安元寶,宋神宗元豐七年洪基鑄。乾純元寶,徽宗崇寧九年延基鑄。天慶元寶,宋政和二年契丹國主在燕山府鑄。阜昌重寶,高宗建炎四年知濟(jì)南府劉豫反降金人,以山東、河南、陜西為齊國,立豫僭號,改元阜昌。以上并載于《圣政錄》及見紀(jì)年《通鑒》。大定元寶,金世宗鑄,鏝有申酉字。正隆元寶,海陵王鑄于太原府。
以上系北地錢,共一十三樣。
海東番錢
三韓重寶,楷書,二樣。東國重寶,楷書,篆,二樣。東國重寶。
海東通寶。海東重寶。朝鮮通寶。
以上系海東番錢,共八樣。董逌《錢譜》引徐氏曰:“又有重馭國錢,徑七分,厚薄肉好不異中夏。敦素曰字文若梵書,凡十樣?!?br /> 宋朝錢
圣宋元寶,宋太祖鑄。宋元通寶,同上。太平通寶,宋太宗鑄。
至道元寶,宋真宗鑄。淳化元寶。咸平元寶。景德元寶。
大中通寶。祥符通寶。天禧通寶,以上宋真宗鑄。天圣元寶。
景祐元寶?;仕瓮▽?。慶歷重寶。明道元寶。至和元寶。
至和通寶。至和重寶。嘉祐元寶。嘉祐通寶,以上宋仁宗鑄。
治平元寶。治平通寶,英宗鑄。熙寧元寶。熙寧重寶。
元豐通寶,神宗鑄。元祐通寶。紹圣元寶。紹圣通寶。
元符通寶,以上宋哲宗鑄。崇寧通寶,徽宗年號,崇寧重寶。大觀通寶。政和通寶.重和通寶。宣和通寶。宣和元寶。靖康元寶,欽宗年號。靖康通寶。建炎通寶,高宗年號。建炎元寶。建炎重寶。紹興元寶。紹興通寶,見上注。隆興元寶,孝宗年號。乾道元寶。淳熙元寶。紹熙元寶,光宗年號。
慶元通寶,寧宗年號。嘉泰元寶。開禧元寶。開禧通寶。
嘉定元寶。大宋通寶,理宗年號。紹定通寶。端平元寶。
端平通寶。嘉熙元寶。淳祐元寶。寶祐元寶。開慶元寶。
景定元寶。咸淳元寶,度宗年號。德祐元寶,幼主年號。
以上系宋朝錢,共一百三十五樣。
元朝錢鈔
中統(tǒng)元寶交鈔,世祖造。至元中行寶鈔。至大銀鈔,武宗造。
至大通寶,武宗鑄?;蕬c元寶,仁宗。至治通寶,英宗。致和通寶,泰定帝。至正通寶,順帝年號。
以上元朝鈔三樣,錢一十四樣。
國朝寶鈔
洪武通寶,圣朝太祖皇帝洪武年鑄。大明通行寶鈔。永樂通寶,圣朝太宗皇帝永樂年鑄。
以上國鈔二樣,錢四樣。
今見博戲中私鑄錢:
合門清吉。秦將散騎,鏝有騎馬將軍。稱心遂意,鏝有琢。
出入通寶,鏝有馬鞍。天下太平。長命富貴。封侯拜將。
忠孝傳家。金玉滿堂。五男二女。長生不老,鏝有云日,花草,團(tuán)圓二字。八卦餞,面有八卦文。命錢,面有十二屬生肖。龍鳳文錢。
貨錢
《管子》曰:湯七年旱,禹五年水,湯以莊山之金,禹以歷山之金,并鑄幣以救人之困也。至周而以金銀為錢,太公立九府圜法,始名為錢。錢之形以圓含方,輕重以銖?!秶Z注》云:“古曰泉,后轉(zhuǎn)而曰錢?!薄妒池浿尽吩唬骸坝頊加媒痂T錢。周立九府圜法,貨寶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布,束于帛?!毖藻X之流布通于泉流。奏鑄半兩錢,漢高祖鑄八銖錢,文帝鑄四銖錢,武帝鑄五銖錢,又鑄半兩錢,又鑄側(cè)錢一當(dāng)五。漢興有榆莢錢,以前錢重難用,更鑄榆莢小錢,以一當(dāng)百,狀如榆莢。王莽鑄貨泉,徑六分,重一銖,曰小錢,一當(dāng)十三銖;曰法錢,一當(dāng)十五銖;曰幼錢,一當(dāng)二十七銖;曰中錢,一當(dāng)三十九銖;曰壯錢,一當(dāng)四十;并大錢,一當(dāng)五十;立為九品。漢公孫述鑄鐵錢,梁王鑄鵝眼錢,《食貨志》曰:“貯藏曰泉,流行曰布?!?br /> 古文餞
半兩,《漢志》曰:“秦始皇鑄,質(zhì)如周錢,重如之,其文曰半兩?!睗h呂后鑄重八銖,文帝鑄重四銖,應(yīng)劭曰:“今民間半兩中最小輕者是四銖錢也?!睗h武帝建元元年鑄重三銖,如錢文曰三銖。封演曰:“三銖又有別種,穿下有三豎文?!笨忠源巳嫗槿徶畡e,銖重三銖,文曰“半兩”,今有折二小錢共六樣,皆篆文。
五銖,漢文帝元符五年罷半兩錢,行五銖錢。王莽廢,光武復(fù)興行之。三國魏文帝黃初二年鑄,西晉,南朝宋武帝、梁武帝亦鑄有小五銖錢,謂之堆錢。陳文帝,后魏宣帝、西魏文帝又有雞目五銖。隋文帝鑄小五銖錢,其制輕小,八九萬才滿半斛。唐高祖武德四年廢五銖,行開元錢。今以篆文推之有七樣:大五銖錢,今有內(nèi)廓者;小五銖錢,亦有內(nèi)廓者,而錢文面后有點(diǎn)兩星;大五銖錢無內(nèi)廓者,錢之背有點(diǎn)四星者。董逌《錢譜》引張合曰:五銖又有穿上一星,“五”字上下各一星,南朝梁宋名兩柱錢。鏝面傍一星至三星者,五字之內(nèi)、上、下各一星,上或有小星字,或有五字,穿上橫文,穿下橫文,外四角缺文,有廓,無廓,闊緣,不可窮盡。疑皆當(dāng)時(shí)工人之意,非有別于年代。今考于古,四角缺文、有廓無廓自是一種,迨未嘗考也。又封演曰:“別有最小五銖,文字輕薄未見。”《晉志》曰“吳興沈克又鑄小五銖錢,謂之沈郎錢”是也。
四道五銖,后漢靈帝鑄,錢背內(nèi)廓四角有路抵于外輪?!稘h書》云,“靈帝中平三年,帝鑄四出文錢,流布四海?!薄跺X譜》曰:五銖錢有四出道于造緣,俗謂之角錢?;蛑^豈非此錢既成,京師將壞而四出流布四海乎?至董卓焚宮乃劫鑾輿,西幸長安,悉壞五銖錢矣。
傳形五銖錢,封演曰:“傳形五銖,劉備所鑄,文字、輕重、大小與五銖無別,但以五字在左,銖字在右,謂之傳形?!苯窨加诠攀駠L鑄五銖矣,但不言傳形耳。
貨泉,王莽所鑄,徑一寸,重五銖,今有內(nèi)廓者、有重廓者。其后光武起春陵白水鄉(xiāng),文成“白水真人”,是驗(yàn)其讖也。
大泉五十,《國語》注云:王莽鑄大泉五十,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直如其文。今有折二錢,又有小錢,亦不多見。今見鏝有斗劍龜蛇之文者,未之考也。
大泉五百,吳王孫權(quán)嘉禾五年鑄,一當(dāng)五百錢。
大泉二千,未詳所鑄年代,一當(dāng)二千。
大泉當(dāng)千,吳孫權(quán)赤烏元年鑄,一當(dāng)千。
太平百錢,未詳所鑄年代,一當(dāng)百。
四銖,南朝宋文帝鑄,又宋世祖鑄,比重四銖。
直百五銖,南朝梁武帝鑄,一當(dāng)百。
布泉,陳文帝天嘉二年鑄,錢文曰“布泉?!币划?dāng)百,與五銖并行。后周武帝保定元年亦鑄布泉,以一當(dāng)五。今有玉箸篆者,有柳葉篆者,柳葉篆文又有重廓者。董逌《錢譜》云:“藏曰泉,流曰布?!庇忠显唬骸板X徑一寸,重四銖。”懸針書者,自梁武帝以來有之,文曰“布泉”,世謂之男錢,《梁書》曰:“布泉徑一寸,重四銖半,婦人佩之,即生男也。天子頻下詔,非敕鑄之錢,并不許用?!倍厮匾赏趺r(shí)鑄,亦無所據(jù)。后周布泉,字皆玉箸,與此甚異。
大貨六銖,《陳書?宣帝紀(jì)》曰:“太建十一年七月辛卯,初用大貨六銖?!薄端逯尽吩唬骸瓣愋坭T大貨六銖,以一當(dāng)五銖之十,與五銖并行。后復(fù)當(dāng)一,人皆不從,乃相與訛言六銖錢有不利縣官之象?!毙焓显唬骸爸{言大貨六銖有類人叉腰哭。未幾宣帝崩,竟至陳亡,嶺南諸州多以鹽米布交易,俱不用此錢矣?!?br /> 五行大布,《后周武帝紀(jì)》曰:“建德三年六月壬子更鑄五行大布錢,以一當(dāng)十,收商賈之利,與布泉并行。四年七月又以邊境之人多盜鑄,乃禁五行大布錢不得入四關(guān)。”張合曰:“小者至徑八分,舊錢之文上五下行,又有上大下布者,皆古篆文?!?br /> 永通萬國,《后周宣帝紀(jì)》曰:“大象元年十一月初鑄,文曰‘永通萬國’,徑一寸三分,重十二銖,背面肉好。又有徑一寸二分半,重八銖,皆一當(dāng)十?!?br /> 永通泉貨,后周宣帝鑄,永通泉貨以一當(dāng)十。南唐李璟亦鑄大錢,以一當(dāng)十。《大定錄》曰:“顯德五年七月,江南李氏亦鑄永通泉貨?!?br /> 永安五銖,后魏敬宗永安年鑄,徑九分,重五銖。北齊神武皇帝亦鑄永安五銖。
太和五銖,后魏獻(xiàn)文帝延興年中鑄,其文曰“太和五銖”,徑一寸,重五銖。
常平五銖,北齊文宣帝天保三年改鑄,其文曰“常平五銖”,徑八分,重五銖,皆篆文。
以上古錢計(jì)二十一樣,自秦至隋所鑄之錢,其錢之大小,文之篆籀,廓之有無,推之共五十三樣。董逌曰:又有所謂異錢,雖不見于傳記,然制作之近古者今錄之,如李唐鑄撒帳錢,其文有曰“長命富貴”,“金玉滿堂”,又有“忠孝傳家”、“五男二女’,“天下太平’、“封侯拜相”之類。又博戲錢,有背字鏝者不及錄。
平錢
開元通寶,《唐會(huì)要》曰:“唐高祖武德四年七月十七日鑄開元通寶,歐陽詢制詞及書字,含八分,篆隸二體,俗謂之‘開元通寶’。其錢徑八分,重十二銖,積十錢僅重一兩,得輕重大小之中。”今開元通寶錢鏝有文如初月者。《談賓錄》曰:“武德初行開元通寶錢,初進(jìn)樣時(shí)文德皇后掐一粉甲痕,因不復(fù)改?!编嶒稌?huì)碎》云,“熙寧中劉斧撰《青瑣高議》,且曰事由明皇貴妃,彼徒見錢文有開元字,使乃謂明皇時(shí)事,亦不考實(shí)之過?!庇钟凶筇议_元錢,雙桃開元錢、篆字開元錢。封演曰:“武宗會(huì)昌五年鑄開元錢時(shí),廢天下寺佛像,宰相李德裕請以廢寺銅鐘佛像及僧尼瓶碗等物,命所在鑄物,揚(yáng)州節(jié)度使李紳乃以所廢寺品鑄錢,背加昌字以表年號。又有敕令鑄錢所各加本郡州號名為背文,京(京兆)、洛(河南),興(鳳翔)、梁(汴州)、荊(江陵)、桂(廣西)、潭(湖南)、廣(廣東)、福(福建)、越(浙東),洪(江西)、潤(鎮(zhèn)江)、昌(成都)、鄂(湖廣)、兗(兗州),梓(東川)、襄(襄州),丹(河北)、益(四川),宣(宣州),平(燕山)、揚(yáng)(揚(yáng)州),藍(lán)(藍(lán)田),共二十三監(jiān)?!?br /> 乾封泉寶,《唐會(huì)要》曰:“高宗祀昊天上帝于泰山,改乾封年,鑄徑一寸,重十二銖六分,以一當(dāng)十。其年而舊錢皆廢,明年因谷價(jià)涌貴,商賈不來,又明年詔罷之,仍行開元錢?!?br /> 乾元重寶,唐肅宗乾元二年第五琦請鑄小錢,徑寸,每緡重十斤,與開元通寶參用,以一當(dāng)十,今有折二,又有小錢。第五琦復(fù)為相,命鑄重輪乾元錢,徑一寸四分,重十二銖,其文“承昌”,背之外廓為之重輪。又為之重棱,每緡重十二斤,以一當(dāng)五十。法既屢易,物貨騰涌,米斗錢至七十,餓死者滿道,上元年減重輪錢一當(dāng)二十,開元舊錢與乾元錢皆以一當(dāng)十。代宗即位,乾元小錢一當(dāng)二,重輪大錢一當(dāng)三。元載作相,凡大小錢皆以一當(dāng)一,《唐書>謂之重窺錢,今有當(dāng)三折二小錢。
大歷元寶,唐代宗鑄。
建中通寶,唐德宗鑄。
天成通寶,后唐明宗年號。至德年間安慶緒亦改元天成,未知鑄錢否。
天福鎮(zhèn)寶,晉氏舊史以為趙石虎所鑄。
漢元通寶,后漢劉智遠(yuǎn)年號。
周元通寶,后周世宗毀天下銅佛鑄。
以上平錢系大唐至于五代末所鑄之錢也,錢共二十四樣。
僭偽錢
得一元寶,唐史思明僭鑄。順天元寶,見上。保大元寶,江南主李璟鑄。唐國通寶。大唐通寶,南唐世家鑄。《五代史》不載,又有錢子。天感元寶,未詳所鑄之地。壽昌元寶,遼道宗壽昌年鑄。大興平寶,錢之鏝有丁字,疑五代僭偽錢也。大德重寶。偽殷王建所鑄,錢之鏝有殷字者。乾亨重寶,偽漢劉儼所鑄。永平元寶,前偽蜀王建鑄。通正元寶,前偽蜀王建鑄。天漢元寶,前偽蜀王建鑄。光天元寶,前偽蜀王建鑄。乾德元寶,前偽蜀王衍鑄。咸康元寶,前偽蜀王衍鑄。廣政通寶,前偽蜀孟昶改元。
以上系唐末并五代間僭偽所鑄,共二十四樣。
北地錢
乾亨通寶,宋太平興國七年遼耶律隆緒鑄。統(tǒng)和元寶,宋太平興國八年耶律隆緒鑄。太平元寶,宋天僖五年耶律隆緒鑄。清寧通寶,宋至和二年耶律隆緒鑄。咸永通寶,宋治平二年耶律洪基鑄。太康元寶,宋熙寧七年耶律洪基鑄。太康通寶,同上。大安元寶,宋神宗元豐七年洪基鑄。乾純元寶,徽宗崇寧九年延基鑄。天慶元寶,宋政和二年契丹國主在燕山府鑄。阜昌重寶,高宗建炎四年知濟(jì)南府劉豫反降金人,以山東、河南、陜西為齊國,立豫僭號,改元阜昌。以上并載于《圣政錄》及見紀(jì)年《通鑒》。大定元寶,金世宗鑄,鏝有申酉字。正隆元寶,海陵王鑄于太原府。
以上系北地錢,共一十三樣。
海東番錢
三韓重寶,楷書,二樣。東國重寶,楷書,篆,二樣。東國重寶。
海東通寶。海東重寶。朝鮮通寶。
以上系海東番錢,共八樣。董逌《錢譜》引徐氏曰:“又有重馭國錢,徑七分,厚薄肉好不異中夏。敦素曰字文若梵書,凡十樣?!?br /> 宋朝錢
圣宋元寶,宋太祖鑄。宋元通寶,同上。太平通寶,宋太宗鑄。
至道元寶,宋真宗鑄。淳化元寶。咸平元寶。景德元寶。
大中通寶。祥符通寶。天禧通寶,以上宋真宗鑄。天圣元寶。
景祐元寶?;仕瓮▽?。慶歷重寶。明道元寶。至和元寶。
至和通寶。至和重寶。嘉祐元寶。嘉祐通寶,以上宋仁宗鑄。
治平元寶。治平通寶,英宗鑄。熙寧元寶。熙寧重寶。
元豐通寶,神宗鑄。元祐通寶。紹圣元寶。紹圣通寶。
元符通寶,以上宋哲宗鑄。崇寧通寶,徽宗年號,崇寧重寶。大觀通寶。政和通寶.重和通寶。宣和通寶。宣和元寶。靖康元寶,欽宗年號。靖康通寶。建炎通寶,高宗年號。建炎元寶。建炎重寶。紹興元寶。紹興通寶,見上注。隆興元寶,孝宗年號。乾道元寶。淳熙元寶。紹熙元寶,光宗年號。
慶元通寶,寧宗年號。嘉泰元寶。開禧元寶。開禧通寶。
嘉定元寶。大宋通寶,理宗年號。紹定通寶。端平元寶。
端平通寶。嘉熙元寶。淳祐元寶。寶祐元寶。開慶元寶。
景定元寶。咸淳元寶,度宗年號。德祐元寶,幼主年號。
以上系宋朝錢,共一百三十五樣。
元朝錢鈔
中統(tǒng)元寶交鈔,世祖造。至元中行寶鈔。至大銀鈔,武宗造。
至大通寶,武宗鑄?;蕬c元寶,仁宗。至治通寶,英宗。致和通寶,泰定帝。至正通寶,順帝年號。
以上元朝鈔三樣,錢一十四樣。
國朝寶鈔
洪武通寶,圣朝太祖皇帝洪武年鑄。大明通行寶鈔。永樂通寶,圣朝太宗皇帝永樂年鑄。
以上國鈔二樣,錢四樣。
今見博戲中私鑄錢:
合門清吉。秦將散騎,鏝有騎馬將軍。稱心遂意,鏝有琢。
出入通寶,鏝有馬鞍。天下太平。長命富貴。封侯拜將。
忠孝傳家。金玉滿堂。五男二女。長生不老,鏝有云日,花草,團(tuán)圓二字。八卦餞,面有八卦文。命錢,面有十二屬生肖。龍鳳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