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山仙人掌茶 并序
唐 李白余聞荊州玉泉寺近清溪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鴉(一作鴨)。按仙經(jīng)蝙蝠一名仙鼠。千歲之后,體白如雪,棲則倒懸。蓋飲乳水而長生也。其水邊處處有茗草羅生,枝葉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飲之。年八十余歲,顏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異于他者。所以能童振枯,扶人壽也。余游金陵,見宗侄位置中孚,示余茶數(shù)十片。拳然重迭,其狀如手,號為仙人掌茶。蓋新出乎玉泉之山,曠古末覿,因持之見遺,兼贈詩,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隱,知仙人掌茶發(fā)乎中孚禪子及青蓮居士李白也。
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末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余興,長吟播諸天。
[注]此詩約作于天寶中。李白因在長安遭權(quán)貴讒毀,抱負(fù)不得施展,于天寶三載(744,按:是年正改年曰載)春“賜金還山”,離長安作第二次漫游。后在金陵與族侄僧人中孚相遇,蒙其贈詩與仙人掌茶,詩人以此詩為謝。在唐代的詩歌中,這是早期的詠茶詩作,可以說它是唐代茶文化百花園中,一枝報春的梅花。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 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注]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從唐時起,就有在重陽節(jié)登高賦詩、插茱萸或相聚飲酒之風(fēng)俗。杜甫在《九日藍(lán)田會飲》詩有“興來今日盡君歡”之句。陸羽于肅宗上元初(760)在吳興苕溪結(jié)廬隱居時,同皎然結(jié)成“緇素忘年交”,情誼篤深,生死不逾。此詩作于陸羽隱居妙喜寺期間。皎然在重陽節(jié)同陸羽品茗、賞菊、賦詩,開創(chuàng)以茶代酒,移風(fēng)易俗之新風(fēng)。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唐 皎然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講仙瓊?cè)餄{。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食酒多自欺。
秋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注]這首五、七言古體茶歌,是皎然同友人崔刺史共品越州茶時即興之作。題中雖冠以“誚”字,微含譏嘲之意,乃為詼諧之言。其意在倡導(dǎo)以茶代酒,探討茗飲藝術(shù)境界。皎然在茶詩中,探索品茗意境的鮮明藝術(shù)風(fēng)格,對唐代中后期中國茶文學(xué)----詠茶詩歌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此詩約作于德宗貞元初(785)。
顧渚行寄裴方舟
唐 皎然
我有云泉鄰渚山,山中茶事頗相關(guān)。
伯勞飛日芳草死,山家漸欲收茶子。
[是鳥][1]鳴時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時。
由來慣采無近遠(yuǎn),陰嶺長兮陽崖淺。
大寒山下葉末生,小寒山下葉初卷二山名。
吳婉攜籠落花亂,度水時驚啼鳥飛。
家園不遠(yuǎn)乘露摘,歸時露彩猶滴瀝。
初看抽出欺玉英,更取煎來勝金液。
昨夜西風(fēng)雨色過,朝尋新茗復(fù)如何?
女宮露澀青芽老,堯市人稀紫筍多。
紫筍青芽誰得識,日暮采之長太息。
清泠真人待子元,貯此芳香思何極。[注]顧渚行是一首歌行體的茶詩,作者言其顧渚山的見聞。裴方舟經(jīng)歷末詳。
[1]:“決”右旁加“鳥”
對陸迅飲天目山茶困寄元居士晟唐 皎然
喜見幽人會,初開野客茶。
日成東井葉,露采北山芽。
文火香偏勝,寒泉味轉(zhuǎn)佳。
投鐺涌作沫,著碗聚生花。
稍與禪經(jīng)近,聊將睡網(wǎng)賒。
知君在天目,此意日無涯。
[注]皎然同陸迅等人共品天目山茶,因此茶為隱士元晟惠贈,故即興賦詩相寄謝。陸迅經(jīng)歷末詳。
重題居?xùn)|壁唐 白居易長松樹下小溪頭,
班鹿胎中白布裘。
藥圃茶園為產(chǎn)業(yè),
野麋林鶴是交游。
云生潤戶衣裳潤,
嵐隱山廚火燭幽。
最愛一泉新引得,
清泠屈曲繞階流。
[注]詩人于憲宗元和十年(815)被貶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曾于廬山香爐峰下、湓水之濱,種植茶園,開鑿清泉,結(jié)屋而居,仿效當(dāng)年陸羽在信州一饒品泉生涯。這是草堂落成后,蘭人重題東壁詩(四首之二)。約作于元和十三年(818)
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唐 白居易
故園周匝向交親,
新茗分張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后信,
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勺水煎魚眼,
天下刀圭攪曲塵。
不及他人先寄我,
應(yīng)緣我是別茶人。[注]詩人被貶謫江州司馬后,在廬山腳步下結(jié)廬而居。此詩是在他收到忠州刺史李景儉眾蜀地寄來新茶后所作的酬謝詩。約作于元和十三年(818)
謝蕭員外寄蜀茶
唐 白居易
蜀茶寄到但驚新,
渭水煎來始覺珍。
滿甌似乳堪持玩,
況是春深酒渴人。
吟元郎中白須詩兼飲雪水茶因題壁上
唐 白居易
吟詠霜毛句,
閑嘗雪水茶。
城中展眉處,
只是有元家。
[注]憲宗元和十五年(820),白居易從忠州刺史任上被召回長安,任尚書司門員外郎。元稹時在京城剛?cè)戊舨坷芍小4嗽娂s作于元和十五年冬
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
想羨歡宴因寄此詩唐 白居易
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鐘且繞身。
盤下中分兩州界,
燈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遞舞應(yīng)爭妙,
紫筍齊嘗各斗新。
自嘆花時北窗下,
蒲黃酒對病眠人。
琴茶
唐 白居易兀兀寄形群動內(nèi),
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后春多夢,
不讀書不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
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常相伴,
難道吾今無往還?
[注]這是一首“琴”與“茶”雙詠之詩。并借琴茶之靈性以喻樂天“君子陶陶”之品德風(fēng)范。此詩作于唐文宗大和年間
一至七字詩——茶
唐 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 將知醉后其堪夸。
[注]這是一首構(gòu)思巧妙,語言流暢,意境高雅,音律和諧的茶歌。詩人在題后有小注云:“同王起諸公送白居易分司東郡作。”
巽上人以竹間自采茶見贈酬之以詩
唐 柳宗元
芳叢翳湘竹,零露凝清華。
復(fù)此雪山客,晨朝掇靈芽。
蒸煙俯石瀨,咫尺凌丹崖。
圓芳麗奇色,圭璧無纖瑕。
呼兒爨金鼎,余香延幽遐。
滌慮發(fā)真照,還原蕩昏邪。
猶同甘露飲,佛事薰毗耶。
咄此蓬瀛侶,無乃貴流霞。
[注]詩人于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十一月貶永州司馬,住在龍興寺(該寺猶存,在今湖南省沅陵縣城西北)期間,與寺僧巽上人交往密切。這首詩是在詩人目睹巽上人親自采制晨茶的經(jīng)過情景,及品飲僧人珍貴香茗的感受之后寫的酬謝詩。此詩約作于元和初年。
謝孟諫議寄新茶唐 盧仝日高丈五睡正濃,將軍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tuán)三百片。
天子末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fēng)暗結(jié)珠[王非][1] ,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guān)無俗客,紗籠頭自煎吃。
碧云引風(fēng)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唯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千卷,
四碗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膚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fēng)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fēng)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從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注]一天清晨,時任常州刺史的孟簡派人給盧仝送來了三百片唐貢山產(chǎn)的貢茶。這首詩就是盧仝在品嘗了天子及王公大臣才能得享的“陽羨茶”之后,寫給孟刺史的致謝詩。此詩約作于812或813年春,孟簡任常州刺史監(jiān)修貢茶期間。
[1]:左王,右為上下三個田
茶山
唐 杜牧
山實東南秀,茶稱瑞草魁。
剖符雖俗吏,修貢亦仙才。
溪盡停蠻棹,旗張卓翠苔。
柳村穿窈窕,松徑度喧[1] 。
等級云峰峻,寬平洞府開。
拂天問笑語,特地見樓臺。
泉嫩黃金涌,芽香紫璧裁。
拜章期沃日,輕騎若奔雷。
舞袖嵐侵潤,歌聲谷答回。
磬聲藏葉鳥,云艷照潭梅。
好是全家到,兼為奉詔來。
樹蔭香作帳,花徑落成堆。
景物殘三月,登臨愴一杯。
重游難自克,俯首入塵埃。
[注]茶山,在唐湖州長城縣(今浙江長興縣)顧渚山。地處太湖西岸,盛產(chǎn)紫筍茶,入品陸羽《茶經(jīng)》,稱其為茶中上品。據(jù)《吳興縣志》載:唐代中期大歷五年(770),在顧渚源建草舍三十余間于此造茶。至德宗貞元十七年(801),湖州刺史顧詞以為院宇隘漏,建寺。以東廊三十間為貢茶院,專司造貢茶。按唐制每歲春三月采制第一批春茶時,湖、常二州刺史都要奉詔赴茶山督辦修貢事宜。這首《茶山》詩,即是詩人在湖州刺史任內(nèi),作于宣宗大中四年(850)春三月。
[1]:虺字“蟲”換“琢”字右旁
聞道林諸友嘗茶因有寄注
唐 齊已
旗槍冉冉綠叢園,谷前初晴叫杜鵑。
摘帶岳華蒸曉露,碾和松粉煮春泉。
高人夢惜藏巖里,白[石垂]封題寄火前。
應(yīng)念苦吟耽睡起,不堪無過夕陽天。
嘗茶唐 齊已
石屋晚煙生,松窗鐵碾聲。
因留來客試,共說寄僧名。
味擊詩魔亂,香搜睡思輕。
春風(fēng)[上雨下言]川上,憶傍綠竹行。
謝中上人寄茶
唐 齊已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煙。
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
且招臨院客,試煮落花泉。
地遠(yuǎn)相勞寄,無來又隔年。
謝[左水右邕]湖茶
唐 齊已
邕湖唯上貢,何以惠尋常。
還是詩心苦,堪消蠟面香。
碾聲通一室,烹色帶殘陽。
若有新春者,西來信勿忘。
[注]作者曾在岳麓山道林寺清修多年。這首詩是他在遠(yuǎn)離寺院后,寄懷念之情所作的茶詩。
唐 李白余聞荊州玉泉寺近清溪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鴉(一作鴨)。按仙經(jīng)蝙蝠一名仙鼠。千歲之后,體白如雪,棲則倒懸。蓋飲乳水而長生也。其水邊處處有茗草羅生,枝葉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飲之。年八十余歲,顏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異于他者。所以能童振枯,扶人壽也。余游金陵,見宗侄位置中孚,示余茶數(shù)十片。拳然重迭,其狀如手,號為仙人掌茶。蓋新出乎玉泉之山,曠古末覿,因持之見遺,兼贈詩,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隱,知仙人掌茶發(fā)乎中孚禪子及青蓮居士李白也。
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末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余興,長吟播諸天。
[注]此詩約作于天寶中。李白因在長安遭權(quán)貴讒毀,抱負(fù)不得施展,于天寶三載(744,按:是年正改年曰載)春“賜金還山”,離長安作第二次漫游。后在金陵與族侄僧人中孚相遇,蒙其贈詩與仙人掌茶,詩人以此詩為謝。在唐代的詩歌中,這是早期的詠茶詩作,可以說它是唐代茶文化百花園中,一枝報春的梅花。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 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注]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從唐時起,就有在重陽節(jié)登高賦詩、插茱萸或相聚飲酒之風(fēng)俗。杜甫在《九日藍(lán)田會飲》詩有“興來今日盡君歡”之句。陸羽于肅宗上元初(760)在吳興苕溪結(jié)廬隱居時,同皎然結(jié)成“緇素忘年交”,情誼篤深,生死不逾。此詩作于陸羽隱居妙喜寺期間。皎然在重陽節(jié)同陸羽品茗、賞菊、賦詩,開創(chuàng)以茶代酒,移風(fēng)易俗之新風(fēng)。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唐 皎然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講仙瓊?cè)餄{。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食酒多自欺。
秋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注]這首五、七言古體茶歌,是皎然同友人崔刺史共品越州茶時即興之作。題中雖冠以“誚”字,微含譏嘲之意,乃為詼諧之言。其意在倡導(dǎo)以茶代酒,探討茗飲藝術(shù)境界。皎然在茶詩中,探索品茗意境的鮮明藝術(shù)風(fēng)格,對唐代中后期中國茶文學(xué)----詠茶詩歌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此詩約作于德宗貞元初(785)。
顧渚行寄裴方舟
唐 皎然
我有云泉鄰渚山,山中茶事頗相關(guān)。
伯勞飛日芳草死,山家漸欲收茶子。
[是鳥][1]鳴時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時。
由來慣采無近遠(yuǎn),陰嶺長兮陽崖淺。
大寒山下葉末生,小寒山下葉初卷二山名。
吳婉攜籠落花亂,度水時驚啼鳥飛。
家園不遠(yuǎn)乘露摘,歸時露彩猶滴瀝。
初看抽出欺玉英,更取煎來勝金液。
昨夜西風(fēng)雨色過,朝尋新茗復(fù)如何?
女宮露澀青芽老,堯市人稀紫筍多。
紫筍青芽誰得識,日暮采之長太息。
清泠真人待子元,貯此芳香思何極。[注]顧渚行是一首歌行體的茶詩,作者言其顧渚山的見聞。裴方舟經(jīng)歷末詳。
[1]:“決”右旁加“鳥”
對陸迅飲天目山茶困寄元居士晟唐 皎然
喜見幽人會,初開野客茶。
日成東井葉,露采北山芽。
文火香偏勝,寒泉味轉(zhuǎn)佳。
投鐺涌作沫,著碗聚生花。
稍與禪經(jīng)近,聊將睡網(wǎng)賒。
知君在天目,此意日無涯。
[注]皎然同陸迅等人共品天目山茶,因此茶為隱士元晟惠贈,故即興賦詩相寄謝。陸迅經(jīng)歷末詳。
重題居?xùn)|壁唐 白居易長松樹下小溪頭,
班鹿胎中白布裘。
藥圃茶園為產(chǎn)業(yè),
野麋林鶴是交游。
云生潤戶衣裳潤,
嵐隱山廚火燭幽。
最愛一泉新引得,
清泠屈曲繞階流。
[注]詩人于憲宗元和十年(815)被貶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曾于廬山香爐峰下、湓水之濱,種植茶園,開鑿清泉,結(jié)屋而居,仿效當(dāng)年陸羽在信州一饒品泉生涯。這是草堂落成后,蘭人重題東壁詩(四首之二)。約作于元和十三年(818)
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唐 白居易
故園周匝向交親,
新茗分張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后信,
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勺水煎魚眼,
天下刀圭攪曲塵。
不及他人先寄我,
應(yīng)緣我是別茶人。[注]詩人被貶謫江州司馬后,在廬山腳步下結(jié)廬而居。此詩是在他收到忠州刺史李景儉眾蜀地寄來新茶后所作的酬謝詩。約作于元和十三年(818)
謝蕭員外寄蜀茶
唐 白居易
蜀茶寄到但驚新,
渭水煎來始覺珍。
滿甌似乳堪持玩,
況是春深酒渴人。
吟元郎中白須詩兼飲雪水茶因題壁上
唐 白居易
吟詠霜毛句,
閑嘗雪水茶。
城中展眉處,
只是有元家。
[注]憲宗元和十五年(820),白居易從忠州刺史任上被召回長安,任尚書司門員外郎。元稹時在京城剛?cè)戊舨坷芍小4嗽娂s作于元和十五年冬
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
想羨歡宴因寄此詩唐 白居易
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鐘且繞身。
盤下中分兩州界,
燈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遞舞應(yīng)爭妙,
紫筍齊嘗各斗新。
自嘆花時北窗下,
蒲黃酒對病眠人。
琴茶
唐 白居易兀兀寄形群動內(nèi),
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后春多夢,
不讀書不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
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常相伴,
難道吾今無往還?
[注]這是一首“琴”與“茶”雙詠之詩。并借琴茶之靈性以喻樂天“君子陶陶”之品德風(fēng)范。此詩作于唐文宗大和年間
一至七字詩——茶
唐 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 將知醉后其堪夸。
[注]這是一首構(gòu)思巧妙,語言流暢,意境高雅,音律和諧的茶歌。詩人在題后有小注云:“同王起諸公送白居易分司東郡作。”
巽上人以竹間自采茶見贈酬之以詩
唐 柳宗元
芳叢翳湘竹,零露凝清華。
復(fù)此雪山客,晨朝掇靈芽。
蒸煙俯石瀨,咫尺凌丹崖。
圓芳麗奇色,圭璧無纖瑕。
呼兒爨金鼎,余香延幽遐。
滌慮發(fā)真照,還原蕩昏邪。
猶同甘露飲,佛事薰毗耶。
咄此蓬瀛侶,無乃貴流霞。
[注]詩人于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十一月貶永州司馬,住在龍興寺(該寺猶存,在今湖南省沅陵縣城西北)期間,與寺僧巽上人交往密切。這首詩是在詩人目睹巽上人親自采制晨茶的經(jīng)過情景,及品飲僧人珍貴香茗的感受之后寫的酬謝詩。此詩約作于元和初年。
謝孟諫議寄新茶唐 盧仝日高丈五睡正濃,將軍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tuán)三百片。
天子末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fēng)暗結(jié)珠[王非][1] ,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guān)無俗客,紗籠頭自煎吃。
碧云引風(fēng)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唯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千卷,
四碗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膚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fēng)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fēng)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從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注]一天清晨,時任常州刺史的孟簡派人給盧仝送來了三百片唐貢山產(chǎn)的貢茶。這首詩就是盧仝在品嘗了天子及王公大臣才能得享的“陽羨茶”之后,寫給孟刺史的致謝詩。此詩約作于812或813年春,孟簡任常州刺史監(jiān)修貢茶期間。
[1]:左王,右為上下三個田
茶山
唐 杜牧
山實東南秀,茶稱瑞草魁。
剖符雖俗吏,修貢亦仙才。
溪盡停蠻棹,旗張卓翠苔。
柳村穿窈窕,松徑度喧[1] 。
等級云峰峻,寬平洞府開。
拂天問笑語,特地見樓臺。
泉嫩黃金涌,芽香紫璧裁。
拜章期沃日,輕騎若奔雷。
舞袖嵐侵潤,歌聲谷答回。
磬聲藏葉鳥,云艷照潭梅。
好是全家到,兼為奉詔來。
樹蔭香作帳,花徑落成堆。
景物殘三月,登臨愴一杯。
重游難自克,俯首入塵埃。
[注]茶山,在唐湖州長城縣(今浙江長興縣)顧渚山。地處太湖西岸,盛產(chǎn)紫筍茶,入品陸羽《茶經(jīng)》,稱其為茶中上品。據(jù)《吳興縣志》載:唐代中期大歷五年(770),在顧渚源建草舍三十余間于此造茶。至德宗貞元十七年(801),湖州刺史顧詞以為院宇隘漏,建寺。以東廊三十間為貢茶院,專司造貢茶。按唐制每歲春三月采制第一批春茶時,湖、常二州刺史都要奉詔赴茶山督辦修貢事宜。這首《茶山》詩,即是詩人在湖州刺史任內(nèi),作于宣宗大中四年(850)春三月。
[1]:虺字“蟲”換“琢”字右旁
聞道林諸友嘗茶因有寄注
唐 齊已
旗槍冉冉綠叢園,谷前初晴叫杜鵑。
摘帶岳華蒸曉露,碾和松粉煮春泉。
高人夢惜藏巖里,白[石垂]封題寄火前。
應(yīng)念苦吟耽睡起,不堪無過夕陽天。
嘗茶唐 齊已
石屋晚煙生,松窗鐵碾聲。
因留來客試,共說寄僧名。
味擊詩魔亂,香搜睡思輕。
春風(fēng)[上雨下言]川上,憶傍綠竹行。
謝中上人寄茶
唐 齊已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煙。
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
且招臨院客,試煮落花泉。
地遠(yuǎn)相勞寄,無來又隔年。
謝[左水右邕]湖茶
唐 齊已
邕湖唯上貢,何以惠尋常。
還是詩心苦,堪消蠟面香。
碾聲通一室,烹色帶殘陽。
若有新春者,西來信勿忘。
[注]作者曾在岳麓山道林寺清修多年。這首詩是他在遠(yuǎn)離寺院后,寄懷念之情所作的茶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