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茶譜

茶譜 作者:(五代蜀)毛文錫


《茶譜》,五代茶書。前蜀·毛文錫撰,一卷,已佚。陳尚君輯本已輯佚文四十一則。毛文錫,字平珪。高陽(治今河北高陽縣東舊城)人。父龜范,成通(八六0一八七四)間為嶺南刺史,歷任潮州刺史等。文錫通音樂,能詩(shī)工詞,時(shí)名頗重。年十四,登進(jìn)士第,仕唐宦歷未詳。入蜀依王建,累任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遷承旨。永平三年(九一三)七月,為太子元膺貶逐、拘捕,撾之幾死。太子敗死,仍復(fù)原職,四年八月,遷禮部尚書,判樞蜜院事。通正元年(九一六),兼文思殿大學(xué)士,尋進(jìn)位司徒。天漢元年(九一七)八月,為飛龍使唐文房所譖,貶茂州司馬。其后事跡無考。撰有《毛司徒詞》三卷,有王國(guó)維輯本,錄詞三十二闋。又有《前蜀王氏紀(jì)事》二卷,記王建稱前帝事,佚?!恫枳V》一卷,至遲撰于唐亡后不久;前蜀初,已流傳于世,這從康末詩(shī)僧貫休《禪月集》卷一七《和毛學(xué)士舍人早春詩(shī)》可考知。其詩(shī)有云:“茶癖金鐺快”(注云:“舍人有《茶譜》”)?!冻缥目偰俊肪砣?、《晁志》卷一二、《通志·略》四、尤袤《遂初堂書目》、《解題》卷一四均著錄是書。陳振孫《解題》稱“后蜀毛文錫撰”,實(shí)誤;此書撰于五代前蜀之初無疑。但因此書久佚,自宋至明真見過此書者,不會(huì)太多。乃至對(duì)其書作者著錄多誤,如《文獻(xiàn)通考》誤稱為“燕文錫”,《說郛》作“王文錫”,《山堂肆考》又稱“毛文勝”;《天中記》則誤書名為《茶品》等,不一而足。晁公武謂:“記茶故事,其后附以唐人詩(shī)文”;實(shí)亦未能概括是書內(nèi)容。據(jù)南宋浦國(guó)寶《金堂南山泉銘·序》(《全蜀藝文志》卷四四)稱:“毛文錫作《茶譜》,(水品)又增至三十有八”云,則似《茶譜》亦仿《茶經(jīng)》有品水之內(nèi)容,但今已無可輯佚。從佚文看,《茶譜》著重記述中唐以后名茶的產(chǎn)地、品性等,間或附以茶事及茶詩(shī)文。從未以后人刊行《茶經(jīng)》時(shí),多取《茶譜》之文作注文,足見此書之價(jià)值,是繼《茶經(jīng)》以后的又一部重要茶書。佚文中,附有關(guān)于陸羽、張志和、胡生、志崇、陸龜蒙、蒙山僧及湖常二州太守境會(huì)亭制貢茶的茶故事七則,唐人詩(shī)文則無存。這有兩種可能:一為詩(shī)文已佚,今已無從搜輯,二為《晁志》誤記?!恫枳V》佚文中涉及唐七道三十六州產(chǎn)茶情況,記載了五十余種中唐以后的名茶品目和性狀。較《茶經(jīng)》已大為拓展。從明清茶書中錄存的《茶譜》佚文中存在不少與宋人書中引文不同的異文判斷,似還無從論定此書佚于宋元之際,至少,明代尚存其殘本或從類書、方志中轉(zhuǎn)錄的條文?!恫枳V》是僅次于《茶經(jīng)》的茶學(xué)巨著,其久佚不傳,無疑是中國(guó)茶文化史上的一大損失。今其佚文雖存有三千余字,但僅全書一部分。佚文主要輯自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吳淑《事類賦注》、陳景沂《全芳備祖》、晏殊《類要》、謝維新《古今合璧事類備要》、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唐慎微《重修政和證類本草》等。日本學(xué)者青木正兒有《茶譜》輯本,刊其《中華茶書》(東京春秋社一九六二年版)中,又收入其《全集》。今蒙臺(tái)灣王德毅教授賜示覆印本,其輯本無出拙輯之右,今不取。今擬將《茶譜》佚文重加裒輯,謝維新書不僅多出今傳各本數(shù)則,且有些條目文字亦詳且勝,故多用作底本,并詳加校證。所幸上列前三種書均有宋本存世(《寰宇記》約存百分之四十),無疑提供了輯校的善本。由于有些條文已被宋人用作《茶經(jīng)·八之出》之注,《太平寰宇記》有幾條可確證為《茶譜》之文者,往往誤注出處為《茶經(jīng)》,這種現(xiàn)象絕非偶然,疑宋初樂史所見之《茶經(jīng)》,已有《茶譜》文竄入為注,今也盡力予以辨析。必須指出,今輯《茶譜》諸條或已多非毛氏原文,已由宋人以意改寫,這從上引諸書文字略有不同可證。
==============================================================================

彭州有蒲村堋口 灌口 其園名仙崖 石花等 其茶餅小 而布嫩芽如六出花者尤妙

眉州洪雅 昌闔 丹棱 其茶如蒙頂制餅茶法 其散者葉大而黃 味頗甘苦 亦片甲 蟬翼之次也 臨邛數(shù)邑茶 有火前 火後 嫩綠 黃芽號(hào) 又有火番餅 每餅重四十兩 入西蕃 黨項(xiàng)重之 如中國(guó)名山者 其味甘苦

蜀州晉原 洞口 橫源 味江 青城 其橫源雀舌 鳥觜 麥顆 蓋取其嫩芽所造 以其芽似之也 又有片甲者 即是早春黃茶 芽葉相抱如片甲也 蟬翼者 其葉嫩薄如蟬翼也 皆散茶之最上也

雅州百丈 名山二者尤佳 瀘州之茶樹 夷獠常攜瓢窴側(cè) 每登樹採(cǎi)摘芽茶 必含于口 待其展 然後置于瓢中 旋塞其竅 此歸 必置于暖處 其味極佳 又有粗者 其味辛而性熟 彼人云 飮之療風(fēng) 通呼爲(wèi)瀘茶

建州方山之露芽及紫筍 片大極硬 須湯浸之 方可碾 治頭痛 江東老人多味之

鄂州之東山 蒲圻 唐年縣皆産茶 黑色如韭葉 極軟 治頭疼

長(zhǎng)沙之石楠 其樹如棠楠 採(cǎi)其芽謂之茶 湘人以四月摘楊桐葉 搗其汁拌米而蒸 猶蒸糜之類 必啜此茶 乃其風(fēng)也 尤宜暑月飮之 潭邵之間有渠州 中有茶 而多毒蛇猛獸 鄕人每年采擷不過十六七斤 其色如鐵 而芳香異常 烹之無滓也 南平縣狼猱山 茶黃黑色 渝人重之 十月採(cǎi)貢

容州黃家洞有竹茶 葉如嫩竹 土人作飮 甚甘美(作者按 以上各條據(jù)宋樂史太平寰宇記)

渠江薄片 一斤八十枚

洪州西山之白露 味美而淸

袁州之界橋 其名甚著 不若湖州之硏膏 紫筍 烹之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