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大庭
《帝王世紀》:神農氏營曲阜,故《春秋》稱魯大庭氏之庫?!端涀ⅰ罚呼斂h,即曲阜之地,少昊之墟,有大庭氏之庫。劉公干《魯都賦》曰:戢武器于有炎之庫。兗州,今襲慶府仙源縣。
虞
《括地志》:故虞城在陜州河北縣今平陸縣。東北五十里虞山之上。皇甫謐曰:堯以二女妻舜,封之于虞,今河東大陽山虞城是。
有夏
《世紀》:禹受封為夏伯,今河南陽翟是也?!兜乩碇尽罚簼}川郡陽翟,夏禹國。今屬潁昌府。
商見前
周見前
陶唐
《郡縣志》:曹州定陶故城,堯所居也。堯先居唐,故曰陶唐氏。《世紀》:堯始封于唐,今中山唐縣。定州。《書》: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墩x》云:堯都平陽。今晉州臨汾縣。
五霸
《左傳》:五伯之霸也。注: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韋,周伯齊桓、晉文?;蛟积R桓、晉文、宋襄、秦穆、楚莊。昆吾、豕韋見前。大彭,《郡縣志》:徐州彭城縣,古大彭氏國。
共和
古史:共伯和者,厲王時之賢諸侯也,諸侯皆往宗焉,因以名其年,謂之共和,凡十四年。按《汲冢紀年》,共伯和于王位,故曰共和。《左傳》:王子朝奔走告于諸侯曰:“厲王戾虐,萬民弗忍,居于彘,諸侯釋位,以間王政。宣王有志,而后效官?!眲t厲、宣之間,諸侯有去其位而代王為政者矣?!肚f子》曰:共伯得乎丘首?!夺屛摹吩疲汗采皆诤觾裙部h西。魯連子云:共伯后歸于國,得意共山之首。《郡縣志》:衛(wèi)州共城縣,本周共伯國。共伯奉王子靖立為宣王,共伯復歸于國。
周南召南
雍州岐山之陽見前
美陽縣
《地理志》:右扶風美陽縣?!队碡暋罚横皆谖鞅敝兴l(xiāng),周大王所邑。《郡縣志》:鳳翔府扶風縣,本漢美陽縣地。武德三年,分岐山縣置圍川縣,貞觀八年改為扶風?!独m(xù)漢志》:美陽縣有周城,在縣西北,南有周原。
江漢汝見前
雍梁荊豫徐揚
《論語集注》:天下歸文王者六州,惟青、兗、冀尚屬紂。
豐見前周召之地見前
周公封魯,召公封燕,元子世之,其次子亦世守采地,在王官。
魯燕見前
宣王時,召穆公虎春秋時周公黑肩、閱,召伯奐、盈。召公采邑在孟州王屋縣,周公采邑未詳。雍縣東北之周城,春秋時已屬秦。
徐吳楚江黃六蓼邾滕紀莒
徐國、泗州臨淮縣徐城鎮(zhèn)。吳國、平江府吳縣。楚國、初都丹陽,今歸州秭歸縣東南七里,后徙枝江,今江陵府枝江縣。文王都郢,今江陵縣。江國、在汝南安陽縣安陽,故城在蔡州新息縣西。黃國、在汝南弋陽縣,今光州定城縣。六國、廬江六縣,故城在安豐軍安豐縣南百三十里,皋繇所封。蓼國、在安豐縣。邾國、襲慶府鄒縣。滕國、徐州滕縣西南十四里滕城。紀國、青州壽光縣有故城。莒國。密州莒縣。
邶鄘衛(wèi)
大行
《述征記》:大行山首始于河內,《郡縣志》:在懷州河內縣北二十五里,修武縣北四十二里,武德縣北五十里。自河內北至幽州,凡有八陘。
衡漳
《禹貢注》:漳水橫流入河,謂之衡漳。衡,古橫字。薛氏曰:濁漳出潞州長子縣,東至磁州武安縣入清漳。清漳出平定軍樂平縣,合乎池、易水,東北至滄州清池入海,清漳即衡水也。易氏曰:洺州洺水縣,本漢斥漳縣,地屬廣平國。有衡漳故瀆,俗名阿難渠,在縣西二百步。
兗州桑土之野
《禹貢》:兗州桑土既蠶。注云:其地尤宜蠶桑,因以名之。蔡氏曰:兗地宜桑,后世之濮上桑間猶可驗??资显唬航皴?,地有桑間。濮陽在濮水之北,是有桑土?!稑酚涀ⅰ罚荷ig在濮陽南。今開德府濮陽縣。
三監(jiān)管叔蔡叔霍叔紂城
管,鄭州管城縣。蔡,蔡州上蔡縣?;?,晉州霍邑縣。紂城,《括地志》:紂都朝歌,故城在衛(wèi)州東北七十三里,朝歌故城是也。在衛(wèi)州衛(wèi)縣西二十二里,謂之殷虛。衛(wèi)縣今省,入黎陽為鎮(zhèn)。
王
周東都王城
《郡縣志》:河南府。《禹貢》豫州之域,在天地之中,故三代皆為都邑。陽翟夏城,禹都也;偃師、西亳,湯都也;周成王定鼎于郟鄏,使召公先相宅,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是為東都,今苑內故王城是也;又卜瀍水東,召公往營之,是為成周,今河南府故洛城是也?!独m(xù)漢志》:河南縣,周公所城雒邑也,春秋時謂之王城,東城門名鼎門,北城門名乾祭?!兜弁跏兰o》曰:河南城西有郟鄏陌。雒陽縣,周時號成周。《地道記》曰:王城去雒城四十里。
豫州太華外方之間北得河陽漸冀州之南
《郡縣志》:太華山在華州華陰縣南八里,嵩高山在河南府登封縣北八里,亦名外方山。河陽縣南城在縣西,四面臨河,即孟津之地,亦謂之富平津。唐屬河南府,后為孟州。冀州之南河內。襄王以河內賜晉文公。
鎬京宗周西都豐洛邑王城今河南成周今洛陽并見前申犬戎戲
申國,今鄧州南陽縣。犬戎,《周語》:穆王將征犬戎。注:西戎之別名,在荒服。《漢·匈奴傳》:隴以西有畎戎。戲,《郡縣志》:古戲亭在京兆府昭應縣本周驪戎國,秦為驪邑,漢改新豐,唐改昭應,今臨潼。東北三十里,周幽王為犬戎所逐,死于戲。幽王陵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鄭
宗周畿內咸林之地今京兆鄭縣
《郡縣志》:古鄭城在華州鄭縣西北三里。漢屬京兆,后魏置東雍州,改為華州。鄭縣,其地一名咸林。《世本》:桓公居咸林。宋忠云:舊地名,封桓公,乃名為鄭?!妒酚洝罚何褐L城,自鄭濱洛,今州東南三里魏長城是也。《秦紀》:武公十一年初縣鄭。
濟洛河潁之間虢鄶鄢蔽補丹依疇歷華君之土也取十邑之地右洛左濟前莘后河食溱洧焉今河南新鄭鄢音偃
濟水在孟州濟源縣西北三里,本軹縣,屬河內。平地而出,有二源:東源周回七百步,深不可測;西源周回六百八十五步,深一丈,源出王屋山?!渡胶=洝吩疲和跷葜?, 氵聯(lián)水出焉。郭璞注云:氵聯(lián),沇水之源,沇水出王屋縣王屋山,東流至濟源縣,而名濟水,又南流一百廿里,而入于河。孔安國云:濟水入河,并流十數里,而南截河,又并流數里而溢,自溢處又東南流二百三十里,至鄭州滎澤縣。本漢滎陽縣地。洛水出商州洛陽縣西冢嶺山,東北流至河南府鞏縣,會伊瀍澗之水,東經洛汭,北對郎渚,謂之洛口,亦名什谷而入河。河東流,經鞏縣,又東流孟州汜水縣,本成皋縣,一名虎牢。潁水出河南府陽城縣乾山,乾音干。自汝州襄城縣流入潁昌府長社縣,自長社流入臨潁縣,自順昌府汝陰縣流入潁上縣,至壽春府下蔡縣入淮。韋昭注:四水之間,謂左濟、右洛、前潁、后河。濟本作濟,音姊。虢,東虢,虢仲之后?!端涀ⅰ罚核魉畺|逕虢亭南。應劭曰:滎陽,故虢之國。今鄭州?!犊たh志》:孟州汜水縣,古東虢國,鄭之制邑,漢之成皋縣,一名虎牢。襄二年,諸侯城虎牢,十年,諸侯城虎牢而戍之?!妒酚涀ⅰ罚盒鞆V曰虢在成皋?!蹲髠髯ⅰ罚弘?,今滎陽。鄶,《周語》:鄶由叔妘,是求利離親者也。《詩》作“檜”,見前。鄢,《國語》:鄢之亡也,由仲任。注:鄢,妘姓之國,為鄭武公所滅。《春秋》:鄭伯克段于鄢。《漢·地理志》:陳留郡鄢縣。應劭曰:克段于傿是也?!犊たh志》:故鄢城在宋州寧陵縣今屬拱州。南五十三里,漢鄢縣,鄭伯克段于此?!妒酚洝ろn世家》:秦伐敗我鄢。蔽、補、丹、依。未詳。疇,《國語》作 囗?!吨苷Z》:摰、疇之國也由大任。注:摰、疇二國,任姓。歷。未詳。華,《水經注》:黃水東南流經華城西。韋昭曰:華,國名?!妒酚洝罚呵卣淹醵哪?,白起攻魏,拔華陽,走芒卯。司馬彪曰:華陽在密縣。今屬鄭縣,亭名?!妒酚浾x》:故華城在鄭州管城南三十里?!对娬x》云:八國。韋昭注云:八邑。前莘后河,《鄭語》曰:前莘后河。注:莘,莘國也?!犊たh志》:故莘城在汴州陳留縣東北三十五里,古莘國。溱洧,《郡縣志》:溱水源出鄭州新鄭縣西北三十里平地,洧水縣西北二十里灌潁渠。見前。《鄭語》:主芣騩而食溱洧。注:芣、騩,山名;主,為神主;食,謂居其土,食其水?!犊たh志》:大騩山在河南府密縣東南五十里,本具茨山。黃帝見大隗于具茨,故亦謂大騩。新鄭,《郡縣志》:新鄭縣,本有熊氏之墟,又為祝融之墟,于周為鄭武公之國都。韓哀侯滅鄭,自平陽徙都之。秦為潁川郡,漢為新鄭縣,屬河南郡。隋重置,屬鄭州?!多嵳Z》:史伯對曰:王室將卑,戎狄必昌,不可逼也。當成周者,雒邑。南有荊、蠻、申、呂、應、鄧、陳、蔡、隋、唐,北有衛(wèi)、燕、翟、鮮虞、潞、洛、泉、徐、蒲,西有虞、虢、晉、隗、霍、楊、魏、芮,東有齊、魯、曹、宋、滕、薛、鄒、莒,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則皆蠻、荊、戎、翟之人也。非親則頑,不可入也。公曰:南方不可乎?對曰:荊,重黎之后也,若周衰,其必興矣。姜嬴荊芊,實與諸姬代相干也。姜,齊姓。嬴,秦姓。芊,楚姓。公曰:謝西之九州何如?謝宣王之舅,申伯之國也,今在南陽謝西有九州,一千五百家曰州?!逗鬂h志》:棘陽縣東北一百里有謝城。對曰:其民沓貪而忍,不可因也。惟謝、郟之間,郟南謝北,虢鄶在焉。郟后屬鄭,鄭衰,楚取之。《傳》曰:郟敖,葬郟是也?!犊たh志》:郟城縣本鄭地,屬汝州。其冢君驕侈,其民怠沓其君,而未及周德,是易取也,且可長用也。公曰:若周衰,諸姬其孰興?對曰:其在晉乎?幽王八年而桓公為司徒,九年而王室始騷,十一年而斃,及平王末而秦、晉、齊、楚代興。
齊
爽鳩氏之墟
《左傳》:晏子曰: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少皥氏之司寇。季荝因之,虞夏諸侯。有逢伯陵因之,殷諸侯。蒲姑氏因之,殷周之間代逢公。博昌縣北有蒲姑城?!犊たh志》:薄姑故城在青州博昌縣東北六十里,今博興縣?!洱R世家》:胡公徙都薄姑。
而后太公因之。《地理志》:成王時,薄姑氏與四國共作亂,成王滅之,以封師尚父。
營丘
《地理志》:齊郡臨淄縣,師尚父所封。臣瓚曰:臨淄,即營丘也。今齊之城中有丘,即營丘。《郡縣志》:營丘在青州臨淄縣北百步外城中?!稜栄拧吩唬核銎淝?,經其左,曰營丘。今臨淄城中有丘,淄水出其前,經其左,故曰營丘。
九畿
《大司馬》:九畿,方千里曰國畿,其外侯、甸、男、采、衛(wèi)、蠻、夷、鎮(zhèn)、藩。畿,言其有界畫。
東至于海
吳公子札曰:表東海者,其太公乎?《地理志》:太公以齊地負海舄鹵,通魚鹽之利《漢》:田肯曰:齊東有瑯琊、即墨之饒?,樼穑苤?,東至大海一百六十里。即墨縣屬萊州,海在縣東四十三里,又在縣南百里,即墨故城在膠水縣東南六十里?!洱R語》:通魚鹽于東萊?!稜栄拧罚菏?,齊有海隅?!洱R世家》:自泰山屬之瑯邪,北被于海。
西至于河
《春秋正義》:九河故道,河間成平以南,平原鬲縣以北,徒駭最西,以次而東。齊之西竟,當在九河之最西。徒駭,齊之西界。《寰宇記》:在滄州清池。
南至于穆陵
《郡縣志》:穆陵山,在沂州沂水縣一百九十里。
北至于無棣
《郡縣志》:滄州鹽山縣,本齊無棣邑。漢置高城縣,屬渤??ぁK甯柠}山。無棣河在饒安縣南二十里。無棣縣,隋置,以南臨無棣溝,因以為名。
岱山之陰濰淄之野紀侯
《史記》:泰山之陽則魯,其陰則齊。齊帶山海,膏壤千里?!队碡暋罚汉a肺┣嘀荨|北據海,西南據岱,岱即泰山也。在兗州?!蹲髠鳌罚簳x伐齊,東侵及濰?!队碡暋罚呵嘀轂H淄其道。濰水出密州莒縣濰山北,東至青州博興縣本博昌。入海。淄水出淄州淄川縣原山,東至青州壽光縣博昌故城。入濟。紀侯。見前?!洱R語》:桓公正封疆,東至于紀酅。
魏
虞舜夏禹所都之地
舜都蒲坂,河中府河東縣。禹都平陽、晉州臨汾縣。安邑。陜州夏縣??资显唬何航越?。
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
《郡縣志》:雷首山,一名中條山,在河中府河東縣南十五里,陜州今屬解州。安邑縣南二十里。析城山,在河南府王屋縣今屬孟州。西北六十里,峰四面,其形如城,有南門焉,故曰析城,在澤州陽城縣西南七十五里。
南枕河曲北涉汾水
《地理志》:魏國在晉之南河曲,故《詩》曰“彼汾一曲,置諸河之側”?!蹲髠鳌罚呵夭畮熡诤游?,魏人在東。今河北縣,于秦為在河之東?!端洝罚汉铀謻|,永樂澗水注之?!蹲ⅰ罚核背鲇诒∩?,南流逕河北縣故城西。故魏國,今河中府永樂縣。汾水出太原汾陽縣北管涔山,今憲州靜樂縣。西過皮氏縣南,河中府龍門縣。又西至汾陰縣北,西注于河。河中府滎河縣。
舜耕于歷山陶于河濱
《郡國志》:河東蒲坂有雷首山。注:縣南二十里有歷山,舜所耕處?!独ǖ刂尽罚浩阎莺訓|縣雷首山,亦名歷山,南有舜井。《郡縣志》:媯汭水,源出河東縣南雷首山,州城即蒲坂城也。城中有舜廟,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壇。故陶城在縣北四十里。《尚書大傳》曰:舜陶于河濱?!独ǖ刂尽罚禾粘窃诳h北三十里。
與秦晉鄰國日見侵削
孔氏曰:西接于秦,北鄰于晉?!蹲髠鳌罚夯溉?,芮伯萬出居于魏。四年,王師、秦師圍魏,執(zhí)芮伯以歸。閔元年,晉侯滅魏。
唐
帝堯舊都太原晉陽是堯始都此后乃遷河東
平陽,《地理志》:太原晉陽縣,故詩唐國。河東平陽縣,堯都也,在平河之陽?!兜弁跏兰o》:帝堯始封于唐,今中山唐縣是也。堯山在焉,唐水在西北,入唐河。后又徙晉陽。及為天子,都平陽,于詩風為唐國。晉陽,漢太原郡所治,龍山在西北,晉水所出。北齊分晉陽,置龍山縣。隋開皇十年,改龍山曰晉陽,而以古晉陽為太原縣。自北漢劉氏以前,郡治太原、晉陽二縣。太平興國四年,王師下北漢,徙州治陽曲縣,本漢狼孟縣地。而空其故城。《通志》:今平定軍有古晉陽城,是其地。平陽,隋改平河縣,屬晉州,又改臨汾。堯廟在縣東八里汾水東。
成王封叔虞于堯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晉水至子燮改為晉侯
《郡縣志》:太原府,本高辛氏之子實沈,又金天氏之子臺駘之所居也。又為唐國,帝堯為唐侯所封。又為夏禹所都?!兜弁跏兰o》:禹自安邑都晉陽。周成王以封弟叔虞。晉水,源出晉陽縣西南懸甕山,東入汾?!端涀ⅰ吩唬撼鰬耶Y山東,過其縣南。智伯遏晉水,灌晉陽城。故唐城在晉陽縣北二里,堯所筑,唐叔虞之子燮父徙都之所。晉祠一名王祠,叔虞祠也,在縣西南十二里。
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太原太岳之野
太行山連亙河北諸州,為天下之脊?!犊たh志》:恒山在定州恒陽縣北百四十里。今中山府曲陽縣。太原,臺駘之所居。晉荀吳敗狄于大鹵,中國以高平曰太原,夷狄曰大鹵,其實一也。秦初置太原郡,治晉陽,即太原。見前。太岳,《郡縣志》:霍山,一名太岳,在晉州霍邑縣東三十里?!队碡暋穳乜诶资字劣谔?,鄭玄注曰:今河東彘縣霍太山是也?;粢乇惧榭h。
成侯南徙居曲沃近平陽
《左傳注》:曲沃在河東聞喜縣。晉別封成師之邑。聞喜縣,唐屬絳州。今屬解州。
穆侯又徙于絳
《郡縣志》:故翼城在絳州翼城縣東南十五里,晉故絳都也。
秦
秦者隴西谷名近雍州鳥鼠之山
《地理志》:秦,今隴西秦亭秦谷?!遁浀貜V記》:秦州隴城縣有秦谷?!犊たh志》:鳥鼠山,今名青雀山,在渭州渭源縣西七十六里,渭水所出,凡有三源并下。其同穴鳥如家雀,色小青,其鼠如家鼠,色小黃。本漢首陽縣?!兜乩碇尽罚壶B鼠同穴山在西南。渭源縣,熙寧三年置渭源堡,屬熙州狄道縣?!稜栄拧罚骸渡胶=涀ⅰ菲澍B為鵌,其鼠為鼵,共處一穴,鼠在內,鳥在外,故山以為名。《禹貢注》:鳥鼠共為雌雄,同穴處此山。張氏《地理記》:不為牝牡。《沙州記》:寒嶺去大陽川三十里,有雀鼠同穴之山。
非子養(yǎng)馬于汧渭之間孝王封非子為附庸邑之于秦谷
《地理志》:汧水出右扶風汧縣西北,入渭。今隴州汧源縣,本汧縣,在汧水之北?!犊たh志》:汧水在隴州汧陽縣南一里,渭水在南,由縣南四十里,本汧縣之地。又在鳳翔府岐山縣南三十里。《世紀》云:襄公徙居汧,即此城?!独ǖ刂尽罚汗蕸F城在隴州汧源縣南三里。郿縣故城在岐州郿縣東北十五里。文公東獵汧渭之會,卜居之,乃營邑焉,即此城也。今按汧、渭之間,當在隴州。
襄公討西戎以救周平王東遷王城乃以岐豐之地賜之遂橫有周西都宗周畿內八百里之地東至迆山在荊岐終南惇物之野
西戎,犬戎。王城。見前。岐豐,岐陽在鳳翔府扶風縣岐陽鎮(zhèn)。漢美陽縣地。豐,《通典》:周文王作酆,今京兆府長安縣西北靈臺鄉(xiāng)豐水上是也。岐山在鳳翔府岐山縣東北,豐水出京兆府鄠縣東南,北流入渭。宗周豐鎬,宗廟所在。漢婁敬曰: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呂氏曰:敬所談秦之形勢,乃周之形勢也。迆山,孔氏曰:迆,謂靡迆,《禹貢》無迆山。荊山,《郡縣志》:在京兆府富平縣今屬耀州。西南二十五里,在岐山東?!队碡暋贰扒G岐既旅”是也。北條荊山,《漢志》:在左馮翊懷德縣南。岐山,亦名天柱山,在鳳翔府岐山縣東北十里。終南山,在京兆府萬年縣南五十里,鳳翔府郿縣南三十里。惇物山,《漢志》:垂山,古文以為敦物,在扶風武功縣東。《郡縣志》:武功蓋在渭水南,今鳳翔府郿縣地。
德公又徙雍
雍縣,漢屬右扶風,故城在鳳翔府天興縣南七里。
陳
太皥?zhí)挔奘现?
《左傳》:陳,太皥之虛也?!痘配洝罚憾纪鹎?。今淮寧府宛丘縣?!犊たh志》:包羲氏、神農氏并都此。
封媯滿于陳都于宛丘之側見前在豫州之東西望外方東不及明豬明音孟
外方。見前。明豬,《禹貢》謂之孟豬,《職方氏》謂之望諸,《春秋傳》謂之孟諸,《史記》謂之明都,《漢志》謂之盟豬,其實一也。《郡縣志》:孟諸澤在宋州今應天府。虞城縣西北十里,周回五十里,俗號盟諸澤?!稘h志》:盟諸澤在梁國睢陽縣東北。虞城,本漢虞縣,蓋此澤介乎二邑之間。
檜
祝融之墟在外方之北滎波之南居溱洧之間祝融氏名黎其后八姓唯妘姓檜
《左傳》:鄭,祝融之虛也。滎波,《職方氏》:豫州,其川滎、洛,其浸波、溠,是為二水?!犊たh志》:滎澤,鄭州滎縣北四里。《禹貢》:濟水亦不復入。鄭康成謂:滎,今塞為平地,滎陽民猶謂其處為滎澤。薛氏曰:濟源謂之沇,東流于濟,至懷州修武縣入河。河水泛溢,則南北被為滎澤?!蹲髠鳌沸l(wèi)侯及狄戰(zhàn)于滎澤,在河之北??诐}達說滎澤跨河南北是也。蔡氏曰:今濟水但入河,不復過河之南。滎水受河水,有石門,謂之滎口石門。易氏曰:孔安國言滎澤在敖倉東南?!端洝罚簼畺|合滎瀆。《水經注》:谷水又東,波水注之?!渡胶=洝罚赫爸T山西三十里婁汲之山,波水出于其陰,謂之百答,水北流,注于谷?!稜栄拧吩疲核月宄鰹椴?,在河南府。溱洧。見前。祝融八姓,《鄭語》史伯曰:己姓昆吾、蘇、顧、溫、董,董姓鬷夷、豢龍,彭姓彭祖、豕韋、諸稽,禿姓舟人,妘姓鄔、鄶、路、逼陽,曹姓鄒、莒,芊姓夔、越、荊,斟姓無后??资显唬簷u,祝融之后,復居祝融之墟。
北鄰于虢
《地理志》:河南郡滎陽縣。滎陽成皋,見前。應劭曰:故虢國,今虢亭是也。《郡縣志》:縣東至鄭州六十里。《左傳》:制,巖邑也,虢叔死焉。注:虢叔,東虢君也。虢國,今滎陽縣、成皋縣,故虎牢,或曰制?!跺居钣洝罚簴|虢,即今成皋。
曹
兗州陶丘之北
陶丘,《郡縣志》:曹州今興仁府。理中城,蓋古之陶丘也,一名左城。《帝王世紀》:舜陶于河濱。即《禹貢》之陶丘,今濟陰定陶西有陶丘是也。《爾雅》曰:再成為陶丘。成,猶重也?!稘h志》:在定陶西南陶丘亭。《水經注》:墨子以為釜丘。《竹書紀年》:魏襄王十九年,薛侯來會于釜丘。薛氏曰:陶丘,在廣濟軍定陶縣。
封叔振鐸于曹今濟陰定陶
《郡縣志》:曹州濟陰縣,本漢定陶縣之地,屬濟陰郡,于周為曹國之地。曹國在州東北三十七里濟陰界,故定陶城是也。在縣東北四十七里,自曹叔至伯陽,凡十八葉。后魏于定陶城置西兗州,周武帝改為曹州,隋置濟陰縣。定陶舊為濟陰縣之鎮(zhèn),太平興國三年置廣濟軍,分為定陶縣?!端涀ⅰ罚憾ㄌ湛h,故三鬷國,三鬷亭在濟陰縣東北四十九里。
在雷夏菏澤之野菏音柯
雷夏,《山海經》云: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頰,鼓其腹則雷。然則本夏澤也,因其神名之曰雷夏。《郡縣志》:雷夏澤在濮州雷澤縣北郭外,《括地志》:在縣郭外西北。灉沮二水會同此澤。隋開皇六年,于郕陽縣置雷澤縣,因縣北雷夏澤為名。菏澤,在曹州濟陰縣東北九十里,故定陶城東北,濟陰縣南三里,其地有菏山,故名其澤為菏澤。今東平、濟南、淄川、北海界中有水,流入于海,謂之清河,實菏澤?!端洝罚簼謻|北,菏水東出焉。薛氏曰:菏水分濟,自興仁府乘氏縣,東至單州魚臺縣,為荷澤,入泗?!犊たh志》:兗州魚臺縣,本漢方與縣,菏水即濟水也,一名五丈溝。西自金鄉(xiāng)縣界流入,去縣十里又東南流,合泗水。泗水東北自任城縣流入,經縣東與菏水合,又東流入徐州沛縣界。
帝堯嘗游成陽葬焉舜漁于雷澤
《地理志》:濟陰郡成陽縣有堯冢、靈臺?!队碡暋罚豪诐稍谖鞅??!妒酚洝穲蜃饔纬申枴!墩x》曰:濮州雷澤縣是?!犊たh志》:雷澤縣,本漢郕陽縣,古郕伯國。周武王封弟季載于郕,漢以為縣。堯陵在縣西三里,自堯即位至永嘉三年,二千七百二十一年,記于碑。堯母廟在縣西南四里。《皇覽》云:堯冢在成陽?!秴问洗呵铩罚簣蛟峁攘?。皇甫謐云:谷林即成陽?!逗鬂h》:肅宗元和二年,使使者祠唐堯于成陽靈臺,安帝延光三年又祠。注云:郭緣生《述征記》曰:成陽縣東南有堯母慶都墓,上有祠廟,堯母陵俗亦名靈臺大母。《金石錄》:漢成陽靈臺碑,亦以為堯母冢。雷澤,見前。《郡縣志》:歷山在雷澤縣西北十六里?!妒酚洝罚核锤麣v山姚墟,在縣東十三里。舜生于姚墟。馮衍《顯志賦》:皋陶釣于靁澤兮,賴虞舜而后親。注:《呂氏春秋》舜漁于雷澤,今書皋陶,未詳。
夾于魯衛(wèi)之間
《郡縣志》:曹州東至兗州三百七十里,魯地。西北至滑州二百里。衛(wèi)地。
豳
邰
《郡縣志》:京兆府武功縣,后周于故斄城置。古有邰國,堯封后稷之地。故斄城,邰音同。一名武功城,在縣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國?!兜弁跏兰o》:后稷始封邰,今扶風斄是也。后稷祠、姜嫄祠在縣西南二十二里。
栒邑
《郡縣志》:栒邑故城在邠州三水縣東二十五里,即漢栒邑縣,屬右扶風,古郇國也?!蹲髠鳌吩疲痕?,文之昭也。古豳城在縣西三十里,公劉始都之處。
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大王又避戎狄之難而入處于岐陽
岐山。見前。原隰。見前隰原。岐陽,《郡縣志》:鳳翔府岐陽縣,貞觀七年置,以在岐山之南故,因名之。今省為鎮(zhèn),入扶風。
周公出居東都
《金縢》:周公居東二年。居國之東也。鄭氏謂避居東都,未知何據。
豳公
《帝王世紀》:公劉徙邑于豳?!对姟贩Q“于豳斯館”,今新平漆之東有豳亭是也?!独ǖ刂尽罚横僦菪缕娇h,即漢之地豳州,開元改為邠。大王徙邑于岐山之陽,南有周原,始改號曰周。
小雅大雅
西都豐鎬見前
魯頌
少昊摰之墟國中有大庭氏之庫見前徐州大野蒙羽之野
《郡縣志》:鄆州鉅野縣今屬濟州。大野澤,一名鉅野,在縣東五里,南北三百里,東西百余里。《地理志》:在山陽郡鉅野縣北。《爾雅》十藪,魯有大野,西狩獲麟于此澤。獲麟澤在縣東十二里。蒙山在沂州新泰縣東南八十八里,《書》曰“蒙羽其藝”。又蒙山在沂州費縣西北八十里,東蒙山在縣西北七十五里,顓臾為東蒙主。羽山在海州朐山縣西北一百里,殛鮌即此。沂州臨沂縣東南一百一十里,與朐山縣分界?!兜乩碇尽罚好缮皆谔┥娇っ申幙h西南,今沂州費縣。羽山在東??ぷF淇h南,今海州朐山縣。
淮上淮夷見前命魯郊祭天三望
三望,《公羊傳》:泰山、河、海?!蹲髠髯ⅰ罚悍忠爸?,國中山川。劉氏《春秋意林》曰:魯之有天子禮樂,殆周之末王賜之,非成王也。魯惠公使宰讓請郊廟之禮于天子,天子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魯,實始為墨翟之學。見《呂氏春秋》。使成王之世魯已郊矣,則惠公奚請?惠公之請也,殆由平王以下乎?
商頌
契所封之地
《括地志》:商州東八十里商洛縣,本商邑,古之商國,卨所封。漢弘農郡商縣。
閼伯之墟封微子啟為宋公在徐州泗濱西及豫州盟豬之野
《郡縣志》:宋州?!队碡暋吩ブ葜?,即高辛氏之子閼伯所居商丘,今州治是也。周為青州之域。宋城縣,漢睢陽縣,州城,古閼伯之墟,契孫相土亦都于此,春秋為宋國都。今應天府。自微子至君偃三十三世,為齊、楚、魏所滅。《地理志》: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陽是也,本陶唐氏火正閼伯之墟。
泗濱
泗濱,泗水在兗州泗水縣,至淮陽軍宿遷縣南入淮。
盟豬見前
《左傳》:文十年,宋逆楚子,遂道以田孟諸?!稜栄拧肥?,《呂氏春秋》九藪,宋有孟諸。
《詩譜》曰:魯人大毛公為《故訓傳》于其家,《釋文》云:河間人大毛公。河間獻王得而獻之,以小毛公為博士?!度辶謧鳌罚好?,趙人,為河間獻王博士?!逗鬂h·儒林傳》:趙人毛萇?!犊たh志》:毛公墓在瀛州高陽縣東南三十里。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高密縣,隋、唐屬密州?!犊たh志》:鄭玄墓在縣西七十里。著《毛詩譜》?!督浀湫蜾洝罚亨嵭对娮V》二卷,徐整暢,太叔裘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