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在今山西省臨汾市西)人。其生卒年不可考,元人周德清在作于一三二四年的《中原音韻自序》中,已經(jīng)提到了他的去世;同時,從《錄鬼簿》看,他享年亦較高,故人稱“鄭老先生”,以七十歲計,他的生年約在年前后,卒年在年以前。他的生平史料留傳下來的極少,我們只知道他長期生活在杭州,以儒補杭州路吏。由于元朝前期未實行科舉制,所以習儒是沒有什么出路的;而元人重吏,以吏入官是當時最重要的仕途。但鄭德輝雖補杭州路吏,似乎一直屈沉下僚,未能得到升遷,難以施展抱負。最后他病卒在杭州,火葬于西湖之靈芝寺?!朵浌聿尽氛f他“為人方直,不妄與人交,故諸公多鄙之,久則見其情厚,而他人莫之及也”。
鄭德輝幾乎把他全部的理想與才華都傾注在雜劇的創(chuàng)作當中。據(jù)今所知,他一生總共寫作了個劇本,現(xiàn)存的有《亻芻梅香騙翰林風月》、《迷青瑣倩女離魂》(一說為趙公輔作)、《醉思鄉(xiāng)王粲登樓》、《輔成王周公攝政》、《虎牢關三戰(zhàn)呂布》(一說為武漢臣作)、《鐘離春智勇定齊》(一說為無名氏作)、《立成湯伊尹耕莘》(一說為無名氏作)、《程咬金斧劈老君堂》(一說為無名氏作)等種,僅存殘曲的有《崔懷寶月夜聞箏》種,已佚的有《采蓮舟》、《秦樓月》、《細柳營》、《哭孺子》、《指鹿道馬》、《哭晏嬰》、《后庭花》、《梨園樂府》、《紫云娘》種。
這些劇作,大都取材于歷史故事或歷史傳說,但作者的主旨,卻重在表達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即所謂“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胸中之塊壘”。象《王粲登樓》、《周公攝政》、《三戰(zhàn)呂布》等,或者通過文人的落魄而表現(xiàn)出懷才不遇的極度悲憤;或者通過對正面人物浩然正氣的歌頌,來表達對建功立業(yè)、一層宏圖的無比渴望。《翰林風月》和《倩女離魂》屬于另一類生活風情劇,在對曲折的愛情故事描繪的同時,作者同樣表達出了對儒生酸甜苦辣的種種感慨。與關漢卿等早期的北方劇作家相比,鄭德輝的劇作更注重于個人對生活的主觀感受,而不是現(xiàn)實本身的客觀的社會問題。
鄭光祖的劇作,又比較典型的代表著南方文人雜劇創(chuàng)作的風格:刻意追求藝術形式上的完美。在結(jié)構方面,精心結(jié)撰,巧妙安排沖突,劇情往往起伏跌宕而錯落有致。語言風格方面,以清雅流麗見長,并多以古書之語入曲,才情學問,結(jié)合得恰到好處。這一點與北方作家的質(zhì)樸豪辣。有著顯著的不同。明代的曲論家于此十分贊賞;劇作家也往往摹仿,甚至走入極端。
鄭光祖還留存著為數(shù)不多的一些散曲作品。這些作品以描述歸隱生活和閨怨離情者為多,風格上與他的雜劇作品大體相似。但總的來說成就并不太高。
鄭光祖的創(chuàng)作,在當時就得到了廣泛的高度評價。鐘嗣成《錄鬼簿》說“公之所作,不待備述,名香天下,聲振閨閣,伶?zhèn)愝叿Q‘鄭老先生’,皆如其為德輝也?!辈贿^鐘氏又說:“惜乎所作貪于俳諧,未免多于斧鑿。”實際上,“斧鑿”較為允當,而“俳諧”則未必盡然。
早在年,曲論家就把鄭光祖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并提,指為對元曲有重大貢獻的前輩。明初,朱權《太和正音譜》更稱贊說:“鄭德輝之詞,如九天珠玉。其詞出語不凡,若咳唾落乎九天,臨風而生珠玉,誠杰作也?!贝撕笄艺撛拇蠹?必舉鄭氏為其一。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甚至說:“元人樂府稱馬東籬、鄭德輝、關漢卿、白仁甫為四大家。馬之詞老健而乏滋媚,關之詞激歷而少蘊藉,白頗簡淡,所欠者俊語,當以鄭為第一?!碑斎?,這種評價不免包涵著明人形式主義審美趣味的偏見。但無論如何,經(jīng)過了數(shù)百年時間的考驗,鄭光祖的成就和地位,一直是舉世公認的。
鄭德輝幾乎把他全部的理想與才華都傾注在雜劇的創(chuàng)作當中。據(jù)今所知,他一生總共寫作了個劇本,現(xiàn)存的有《亻芻梅香騙翰林風月》、《迷青瑣倩女離魂》(一說為趙公輔作)、《醉思鄉(xiāng)王粲登樓》、《輔成王周公攝政》、《虎牢關三戰(zhàn)呂布》(一說為武漢臣作)、《鐘離春智勇定齊》(一說為無名氏作)、《立成湯伊尹耕莘》(一說為無名氏作)、《程咬金斧劈老君堂》(一說為無名氏作)等種,僅存殘曲的有《崔懷寶月夜聞箏》種,已佚的有《采蓮舟》、《秦樓月》、《細柳營》、《哭孺子》、《指鹿道馬》、《哭晏嬰》、《后庭花》、《梨園樂府》、《紫云娘》種。
這些劇作,大都取材于歷史故事或歷史傳說,但作者的主旨,卻重在表達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即所謂“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胸中之塊壘”。象《王粲登樓》、《周公攝政》、《三戰(zhàn)呂布》等,或者通過文人的落魄而表現(xiàn)出懷才不遇的極度悲憤;或者通過對正面人物浩然正氣的歌頌,來表達對建功立業(yè)、一層宏圖的無比渴望。《翰林風月》和《倩女離魂》屬于另一類生活風情劇,在對曲折的愛情故事描繪的同時,作者同樣表達出了對儒生酸甜苦辣的種種感慨。與關漢卿等早期的北方劇作家相比,鄭德輝的劇作更注重于個人對生活的主觀感受,而不是現(xiàn)實本身的客觀的社會問題。
鄭光祖的劇作,又比較典型的代表著南方文人雜劇創(chuàng)作的風格:刻意追求藝術形式上的完美。在結(jié)構方面,精心結(jié)撰,巧妙安排沖突,劇情往往起伏跌宕而錯落有致。語言風格方面,以清雅流麗見長,并多以古書之語入曲,才情學問,結(jié)合得恰到好處。這一點與北方作家的質(zhì)樸豪辣。有著顯著的不同。明代的曲論家于此十分贊賞;劇作家也往往摹仿,甚至走入極端。
鄭光祖還留存著為數(shù)不多的一些散曲作品。這些作品以描述歸隱生活和閨怨離情者為多,風格上與他的雜劇作品大體相似。但總的來說成就并不太高。
鄭光祖的創(chuàng)作,在當時就得到了廣泛的高度評價。鐘嗣成《錄鬼簿》說“公之所作,不待備述,名香天下,聲振閨閣,伶?zhèn)愝叿Q‘鄭老先生’,皆如其為德輝也?!辈贿^鐘氏又說:“惜乎所作貪于俳諧,未免多于斧鑿。”實際上,“斧鑿”較為允當,而“俳諧”則未必盡然。
早在年,曲論家就把鄭光祖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并提,指為對元曲有重大貢獻的前輩。明初,朱權《太和正音譜》更稱贊說:“鄭德輝之詞,如九天珠玉。其詞出語不凡,若咳唾落乎九天,臨風而生珠玉,誠杰作也?!贝撕笄艺撛拇蠹?必舉鄭氏為其一。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甚至說:“元人樂府稱馬東籬、鄭德輝、關漢卿、白仁甫為四大家。馬之詞老健而乏滋媚,關之詞激歷而少蘊藉,白頗簡淡,所欠者俊語,當以鄭為第一?!碑斎?,這種評價不免包涵著明人形式主義審美趣味的偏見。但無論如何,經(jīng)過了數(shù)百年時間的考驗,鄭光祖的成就和地位,一直是舉世公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