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04_1【泊靈溪館】鄭巢
孤吟疏雨絕,荒館亂峰前。曉鷺棲危石,秋萍滿敗船。
溜從華頂落,樹與赤城連。已有求閑意,相期在暮年。
卷504_2【瀑布寺貞上人院】鄭巢
林疏多暮蟬,師去宿山煙。古壁燈熏畫,秋琴雨潤弦。
竹間窺遠鶴,巖上取寒泉。西岳沙房在,歸期更幾年。
卷504_3【寄貞法師】鄭巢
巡禮知難盡,幽人見亦稀。幾年潭上過,何待雪中歸。
遠瀑穿經(jīng)室,寒螀發(fā)定衣。無因?qū)さ勒?,獨坐對松扉?br />
卷504_4【送靈溪李侍郎】鄭巢
貂裘離闕下,初佐漢元勛。河偃流澌疊,沙晴遠樹分。
牛羊下暮靄,鼓角調(diào)寒云。中夕蕭關(guān)宿,邊聲不可聞?! 【?04_5【送姚郎中罷郡游越】鄭巢
逍遙方罷郡,高興接東甌。幾處行杉徑,何時宿石樓?! ∠媛暣┕鸥],華影在空舟。惆悵云門路,無因得從游。
卷504_6【送魏校書赴夏口從事】鄭巢
西風吹遠蟬,驛路在云邊。獨夢諸山外,高談大旆前。
夜燈分楚塞,秋角滿湘船??ひ囟鄮r竇,何方便學仙。
卷504_7【送衡州薛從事】鄭巢
吟去望雙旌,滄洲晚氣清。遙分高岳色,亂出遠蟬聲。
楚霽云連寺,湘寒浪浸城。孤猿不可聽,一聽白髭生。
卷504_8【送邊使】鄭巢
關(guān)河度幾重,邊色上離容。灞水方為別,沙場又入冬。
曙雕回大旆,夕雪沒前峰。漢使多長策,須令遠國從。
卷504_9【送人赴舉】鄭巢
篇章動玉京,墜葉滿前程。舊國與僧別,秋江罷釣行。
馬過隋代寺,檣出楚山城。應近嵩陽宿,潛聞瀑布聲?! 【?04_10【送袁肇歸山陰】鄭巢
論文意有違,寒雨灑行衣。南渡久誰語,后吟今獨歸?! 『臃驑渎?,沙鳥背潮飛。若值云門侶,多因宿翠微?! 【?04_11【送李式】鄭巢 瀟湘路杳然,清興起秋前。去寺多隨磬,看山半在船。
綠云天外鶴,紅樹雨中蟬。莫使游華頂,逍遙更過年。
卷504_12【送韋弇】鄭巢
掛席曙鐘初,家山半在吳。櫓聲過遠寺,江色潤秋蕪。 陂鶴巢城木,邊鴻宿岸蘆。知君當永夜,獨釣五湖隅?! 【?04_13【送人南游】鄭巢
南京路悄然,欹石漱流泉。遠寺寒云外,揚帆暑雨前。
雁行回曉岫,蜃色上湖田。更想清吟處,多同隱者眠。
卷504_14【送省空上人歸南岳】鄭巢
又歸衡岳寺,舊院樹冥冥。坐石縫寒衲,尋龕補壞經(jīng)。
嶠云籠曙磬,潭草落秋萍。誰伴高窗宿,禪衣掛桂馨。
卷504_15【送象上人還山中】鄭巢 竹錫與袈裟,靈山笑暗霞。泉痕生凈蘚,燒力落寒花。
高戶閑聽雪,空窗靜搗茶。終期宿華頂,須會說三巴。
卷504_16【送僧歸富春】鄭巢 憶過僧禪處,遙山抱竹門。古房關(guān)蘚色,秋徑掃潮痕。
石凈聞泉落,沙寒見鶴翻。終當從此望,更與道人言。
卷504_17【送琇上人】鄭巢
古殿焚香外,清羸坐石棱。茶煙開瓦雪,鶴跡上潭冰。
孤磬侵云動,靈山隔水登。白云歸意遠,舊寺在廬陵。
卷504_18【哭虛海上人】鄭巢
一化西風外,禪流稍稍分。買碑行暮雨,斫石葬寒云。
靜戶關(guān)松色,荒齋聚鳥群。朗吟聲不倦,高傳有遺文。
卷504_19【和姚郎中題凝公院】鄭巢
后房寒竹連,白晝坐冥然。片衲何山至,空堂幾夜禪。
葉侵經(jīng)上字,冰結(jié)硯中泉。雪夕誰同話,懸燈古像前。
卷504_20【贈丘先生】鄭巢
云泉心不爽,垂日坐柴關(guān)。硯取檐前雨,圖開異國山。
原僧招過宿,沙鳥伴長閑。地與中峰近,殘陽獨不還。
卷504_21【贈蠻僧】鄭巢
南海何年過,中林一磬微。病逢秋雨發(fā),心逐暮潮歸。
久臥前山寺,猶逢故國衣。近來慵步履,石蘚滿柴扉。
卷504_22【秋思】鄭巢
寒蛩鳴不定,郭外水云幽。南浦雁來日,北窗人臥秋?! 〔∩矶嘣谶h,生計少于愁。薄暮西風急,清砧響未休。
卷504_23【楚城秋夕】鄭巢
故苑多愁夕,西風木葉黃。寒江浸霧月,曉角滿城霜?! 〉苤秮頃伲P(guān)河去路長。幾時停桂楫,故國隔瀟湘。
卷504_24【秋日陪姚郎中登郡中南亭】鄭巢
云水生寒色,高亭發(fā)遠心。雁來疏角韻,槐落減秋陰?! 「羰瘒L茶坐,當山抱瑟吟。誰知瀟灑意,不似有朝簪。
卷504_25【宿天竺寺】鄭巢
暮過潭上寺,獨宿白云間。鐘磬遙連樹,星河半隔山。
石中泉暗落,松外戶初關(guān)。卻憶終南里,前秋此夕還。
卷504_26【陳氏園林】鄭巢
當門三四峰,高興幾人同。尋鶴新泉外,留僧古木中。
蟬鳴槐葉雨,魚散芰荷風。多喜陪幽賞,清吟繞石叢。
卷504_27【題崔中丞北齋】鄭巢
湖近草侵庭,秋來道興生。寒潮添井味,遠漏帶松聲。
放卷聽泉坐,尋僧踏雪行。何年各無事,高論宿青城。
卷504_28【題崔行先石室別墅】鄭巢
山空水繞籬,幾日此棲遲。采菊頻秋醉,留僧擬夜棋。
桂陰生野菌,石縫結(jié)寒澌。更喜連幽洞,唯君與我知。
卷504_29【題靈隱寺皖公院】鄭巢 山寒葉滿衣,孤鶴偶清羸。已在云房老,休為內(nèi)殿期。
嵐昏聲磬早,果熟喚猿遲。未得終高論,明朝更別離。
孤吟疏雨絕,荒館亂峰前。曉鷺棲危石,秋萍滿敗船。
溜從華頂落,樹與赤城連。已有求閑意,相期在暮年。
卷504_2【瀑布寺貞上人院】鄭巢
林疏多暮蟬,師去宿山煙。古壁燈熏畫,秋琴雨潤弦。
竹間窺遠鶴,巖上取寒泉。西岳沙房在,歸期更幾年。
卷504_3【寄貞法師】鄭巢
巡禮知難盡,幽人見亦稀。幾年潭上過,何待雪中歸。
遠瀑穿經(jīng)室,寒螀發(fā)定衣。無因?qū)さ勒?,獨坐對松扉?br />
卷504_4【送靈溪李侍郎】鄭巢
貂裘離闕下,初佐漢元勛。河偃流澌疊,沙晴遠樹分。
牛羊下暮靄,鼓角調(diào)寒云。中夕蕭關(guān)宿,邊聲不可聞?! 【?04_5【送姚郎中罷郡游越】鄭巢
逍遙方罷郡,高興接東甌。幾處行杉徑,何時宿石樓?! ∠媛暣┕鸥],華影在空舟。惆悵云門路,無因得從游。
卷504_6【送魏校書赴夏口從事】鄭巢
西風吹遠蟬,驛路在云邊。獨夢諸山外,高談大旆前。
夜燈分楚塞,秋角滿湘船??ひ囟鄮r竇,何方便學仙。
卷504_7【送衡州薛從事】鄭巢
吟去望雙旌,滄洲晚氣清。遙分高岳色,亂出遠蟬聲。
楚霽云連寺,湘寒浪浸城。孤猿不可聽,一聽白髭生。
卷504_8【送邊使】鄭巢
關(guān)河度幾重,邊色上離容。灞水方為別,沙場又入冬。
曙雕回大旆,夕雪沒前峰。漢使多長策,須令遠國從。
卷504_9【送人赴舉】鄭巢
篇章動玉京,墜葉滿前程。舊國與僧別,秋江罷釣行。
馬過隋代寺,檣出楚山城。應近嵩陽宿,潛聞瀑布聲?! 【?04_10【送袁肇歸山陰】鄭巢
論文意有違,寒雨灑行衣。南渡久誰語,后吟今獨歸?! 『臃驑渎?,沙鳥背潮飛。若值云門侶,多因宿翠微?! 【?04_11【送李式】鄭巢 瀟湘路杳然,清興起秋前。去寺多隨磬,看山半在船。
綠云天外鶴,紅樹雨中蟬。莫使游華頂,逍遙更過年。
卷504_12【送韋弇】鄭巢
掛席曙鐘初,家山半在吳。櫓聲過遠寺,江色潤秋蕪。 陂鶴巢城木,邊鴻宿岸蘆。知君當永夜,獨釣五湖隅?! 【?04_13【送人南游】鄭巢
南京路悄然,欹石漱流泉。遠寺寒云外,揚帆暑雨前。
雁行回曉岫,蜃色上湖田。更想清吟處,多同隱者眠。
卷504_14【送省空上人歸南岳】鄭巢
又歸衡岳寺,舊院樹冥冥。坐石縫寒衲,尋龕補壞經(jīng)。
嶠云籠曙磬,潭草落秋萍。誰伴高窗宿,禪衣掛桂馨。
卷504_15【送象上人還山中】鄭巢 竹錫與袈裟,靈山笑暗霞。泉痕生凈蘚,燒力落寒花。
高戶閑聽雪,空窗靜搗茶。終期宿華頂,須會說三巴。
卷504_16【送僧歸富春】鄭巢 憶過僧禪處,遙山抱竹門。古房關(guān)蘚色,秋徑掃潮痕。
石凈聞泉落,沙寒見鶴翻。終當從此望,更與道人言。
卷504_17【送琇上人】鄭巢
古殿焚香外,清羸坐石棱。茶煙開瓦雪,鶴跡上潭冰。
孤磬侵云動,靈山隔水登。白云歸意遠,舊寺在廬陵。
卷504_18【哭虛海上人】鄭巢
一化西風外,禪流稍稍分。買碑行暮雨,斫石葬寒云。
靜戶關(guān)松色,荒齋聚鳥群。朗吟聲不倦,高傳有遺文。
卷504_19【和姚郎中題凝公院】鄭巢
后房寒竹連,白晝坐冥然。片衲何山至,空堂幾夜禪。
葉侵經(jīng)上字,冰結(jié)硯中泉。雪夕誰同話,懸燈古像前。
卷504_20【贈丘先生】鄭巢
云泉心不爽,垂日坐柴關(guān)。硯取檐前雨,圖開異國山。
原僧招過宿,沙鳥伴長閑。地與中峰近,殘陽獨不還。
卷504_21【贈蠻僧】鄭巢
南海何年過,中林一磬微。病逢秋雨發(fā),心逐暮潮歸。
久臥前山寺,猶逢故國衣。近來慵步履,石蘚滿柴扉。
卷504_22【秋思】鄭巢
寒蛩鳴不定,郭外水云幽。南浦雁來日,北窗人臥秋?! 〔∩矶嘣谶h,生計少于愁。薄暮西風急,清砧響未休。
卷504_23【楚城秋夕】鄭巢
故苑多愁夕,西風木葉黃。寒江浸霧月,曉角滿城霜?! 〉苤秮頃伲P(guān)河去路長。幾時停桂楫,故國隔瀟湘。
卷504_24【秋日陪姚郎中登郡中南亭】鄭巢
云水生寒色,高亭發(fā)遠心。雁來疏角韻,槐落減秋陰?! 「羰瘒L茶坐,當山抱瑟吟。誰知瀟灑意,不似有朝簪。
卷504_25【宿天竺寺】鄭巢
暮過潭上寺,獨宿白云間。鐘磬遙連樹,星河半隔山。
石中泉暗落,松外戶初關(guān)。卻憶終南里,前秋此夕還。
卷504_26【陳氏園林】鄭巢
當門三四峰,高興幾人同。尋鶴新泉外,留僧古木中。
蟬鳴槐葉雨,魚散芰荷風。多喜陪幽賞,清吟繞石叢。
卷504_27【題崔中丞北齋】鄭巢
湖近草侵庭,秋來道興生。寒潮添井味,遠漏帶松聲。
放卷聽泉坐,尋僧踏雪行。何年各無事,高論宿青城。
卷504_28【題崔行先石室別墅】鄭巢
山空水繞籬,幾日此棲遲。采菊頻秋醉,留僧擬夜棋。
桂陰生野菌,石縫結(jié)寒澌。更喜連幽洞,唯君與我知。
卷504_29【題靈隱寺皖公院】鄭巢 山寒葉滿衣,孤鶴偶清羸。已在云房老,休為內(nèi)殿期。
嵐昏聲磬早,果熟喚猿遲。未得終高論,明朝更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