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瓦德西統(tǒng)帥,自得了曹夢蘭之后,政令寬大了好些,華官被釋出的,不知凡幾。忽報中國政府,已派慶親王弈劻,肅毅伯李鴻章,并為全權,劉坤一,張之洞,會同辦理。李鴻章已到大沽口了。原來拳亂劇烈時光,朝廷電召李伯相。到了六月里,德使克林德被戕,大沽炮臺被洋兵攻陷,又召伯相為直隸總督。伯相都辭不至。總署電致各國駐使,向各國議和。
法國外部聲言:“匪首未誅,端王等尚在樞府,言和不易。如果罷斥了端王等,剿捕拳匪,當可介各國議和?!?
德國外部聲稱:“使臣被害,清帝無一言引咎,豈能遽及和議?”
英國外部聲言:“駐華公使脫了險,當可復電。”
美國外部要求:“洋兵與華兵合救公使,可以開議。”
天津既陷,朝命李伯相為全權大臣。伯相到了上海,致電美國,情愿保護到天津,請聯(lián)軍不要入京。美國回電,聲言公使不能通電,無可商之余地。伯相電請政府,叫護各公使到天津。政府派了桂春、陳夔龍保護公使。各公使因沒有洋兵來護,不肯走。聯(lián)軍破了京師,俄皇聲言使臣既然脫險,可以撤兵議和。美國也贊成此說。法奧德三國,卻竭力反對。朝旨促伯相入都議和,伯相因茲事體大,不肯獨立擔當,電請加派王大臣會議。于是派慶親王弈劻,并為全權,劉坤一、張之洞會同辦理。伯相就由上海起身,乘輪駛向大沽口來。
當下聯(lián)軍將帥得著此信,忙開特別議會,商量對付之策。
議定把伯相軟禁在兵艦里頭,等開議時光,再行開釋。電告政府,各國政府都不肯答應。李伯相到了大沽,俄國提督派員來迎。美國提督也來拜謁,聲言奉了政府命令,以公使之禮相待。
伯相到塘沽俄營,談論甚洽。聯(lián)軍此時,正在攻打北塘。俄將派兵隊護送伯相到天津,住在海防公所里。法國開出六款:一、懲辦罪魁,由各國使臣指定;二、禁軍械入;三、賠兵費暨諸損失;四、西兵常駐北京保衛(wèi)使館;五、毀大沽炮臺;六、京津要處,西兵屯守。
各國盡都贊成。閏八月初六,行在下旨,革去肇禍諸王大臣,各國始允議和。英德協(xié)定四款:一、中國商埠皆得通商,他處擇開商埠,二國均得自由前往貿(mào)易;二、保全中國疆土,不取尺寸;三、如有援他故取中國土地者,英德兩國別商保全兩國之權利;四、通告全國,請各國贊議。
各國也都贊成,于是議和綱領,方才定當。各國使臣索閱慶親王、李伯相的全權憑證,兩全權電請行在,頒發(fā)敕書。一面擬了約稿,送交袖領公使。
閏八月十四日,朝旨添派榮祿為議和大臣。各公使因榮祿曾遣董福祥攻打使館,拒不與議。李伯相忙叫榮祿不要來京。
慶親王名為全權,交涉事情,悉由伯相一個兒做主。他老人家片言不發(fā),不過議成之后,照例簽名罷了。各國索辦罪魁,載漪、載勛、載瀾、剛毅、趙舒翹、毓賢等數(shù)十人,伯相屢與辯護,瓦德西道:“咱們所列的罪魁,都是第二等,為全中國的體面,第一等罪魁的名字,還沒有提出呢!現(xiàn)在既然不答應,咱們可要開出第一等的來了?!?
德瓦西意思,是暗指著皇太后。
伯相無奈,只得電告行在。磋議了數(shù)月,定出大綱十二款:一、德國公使克林德被害,派親王充專使謝罪,立碑于遇害地方;二、懲辦罪魁,由各公使指出,被害城鎮(zhèn),五年內(nèi)不得考試;三、日本書記被戕,須向日本謝罪;四、各國墳瑩發(fā)掘之處,立碑雪恥;五、軍火不得運入;六、賠償各國人民損失;七、駐兵保衛(wèi)使館,中國人不得居界內(nèi);八、毀大沽炮臺;九、京師至滿道,擇要屯西兵;十、人民肇亂罪其長官,不得借端開脫;十一、改通商條約;十二、改總署及覲見禮節(jié)。
這一回的和議,一是釁由我啟,二是城下之盟,各國態(tài)度格外的強硬。李伯相與各國磋議,心力交瘁。偏偏行在政府,不諒苦衷,屢次傳電授意駁辯。伯相因樞臣不明敵情,徒亂人意,把傳來電報,隨閱隨毀掉,連幕僚都不及見呢。鄂督張之洞,也疊次傳電干議。伯相笑道:“不意香濤作官數(shù)十年,還這么的書生見識!”
彼時各國持議甚堅,李伯相積勞成病,卒至不起。瀕危之際,猶口授計劃,秩然不紊。各國聽得伯相逝世,都感愴不已,乃悉如伯相原議簽約。
議和大綱十二章:
一、派醇親王載灃,赴德充謝罪使??肆值屡品?,當即鳩工建造;二、懲辦罪魁,端親王載漪、輔國公載瀾,斬監(jiān)候,加恩貸死,戍新疆,永不釋回。莊親王載勛,尚書趙舒翹,左都御史英年,均賜死。尚書剛毅,大學士李秉衡,身死奪官。
巡撫毓賢,尚書啟秀,侍郎徐承煜,均正法。提督董福祥,革職。被害之尚書徐用儀、立山,侍郎許景澄,閣學聯(lián)元,太常寺卿袁昶,均復官昭雪;三、派侍郎那桐赴日本謝罪;四、被掘墳塋,撥帑立碑;五、禁軍火入口二年;六、償款四皆五十兆兩,年息四厘,分三十九年,本息清還。賠款由上海辦理,以關稅鹽政作保;七、劃崇文門大街以西,正陽門城垛,歸使館管理,留兵保護;八、大沽炮臺削平;九、諸國駐防之處,為黃村、廊坊、楊村、天津、軍糧城、塘沽、蘆臺、唐山、灤州、昌黎、秦皇島、山海關;十、有違約事,罪其長官;十一、北河改善河道,各國派員興修,歲費四十六萬兩,一半由中國支付,中國派員會修;十二、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班在六部之前。
十二章之后,又申明此約簽押之后,除留防使館兵隊,約期撤兵。各國使臣,會同全權,曉諭士民,交還北京。
此約既定,罪魁諸臣,無不喪魂落魄,吉少兇多。端王載漪,自以罪孽深重,計當被戮,奉著發(fā)配極邊之旨,大喜過望,忙問左右道:“大阿哥有罪沒有?”
左右回說:“沒有聽得什么?!?
載漪道:“這回不干他事,他或者可以免禍呢!”
于是兼程趕到配所去,深怕西人續(xù)請正法。那大阿哥在西安,每日帶了太監(jiān),到戲院聽戲。他老子戍邊,他也毫無戚容。后來斥退出宮,跟隨家屬到了配所去。
趙舒翹已經(jīng)革職留任,因各國恨憾不已,改為斬監(jiān)候,囚在西安獄中。西安士民,聯(lián)合數(shù)百人,為舒翹請命。樞臣奏聞,太后命釋放回家,賜令自盡。軍機擬就旨意,呈給太后。恰因他事,擱置未發(fā),停府數(shù)日。忽有人問:“趙舒翹事情,如何處置?太后怒道:“此事還未辦么?”
日已向晦,使左右速宜旨,限今夕四點鐘復命,派陜撫岑春萱前往監(jiān)視。舒翹兩個門生,恰好都在旁邊。一個是前任提牢廳某君,就是楊銳、劉光第遇害時光,懇求趙舒翹說情的;一個是大同縣知縣張鶴齡。
二人忙替趙具了衣冠,北面叩頭,領旨謝恩畢,同到趙舒翹家中宣旨。舒翹還望必有后命,不肯服毒。他妻子向他道:“君不要空望恩命了。咱們夫婦,生則同生,死則同死?!?
說著,送上生金,舒翹含淚咬牙,瞧著生金,向妻子道:“不意我趙舒翹盡命今朝,我與你們從此永訣了!”
說畢,挺直了脖子,硬吞下去。停了好一會子,不覺著什么,處分了一回家事,還是不死。更進鴉片煙,舒翹恨道:“剛子良害我!剛子良害我!
”吞了鴉片煙,精神倍長。時已夜半,春煊十分焦灼,再送進鶴頂血去,終無死法。春煊道:“太后立等著復命,可叫我怎樣呢?這明明是難為我了!”
舒翹聽說,大呼取汾酒來,連喝數(shù)巨觥,依然無恙。一個番役獻計,不如用開加官法子,春煊點頭稱妙。這開加官法子,好生怕人,用黃蠟涂住耳目口鼻,再用汾酒石灰噴濕了厚紙,一層層封上臉去。當下眾番役一齊動手,如法泡制,不意趙舒翹平日補品服的太多,精神充足,這會子竟難絕氣。春煊見雞聲唱曉,天已將明,忙叫大家辛苦點子,用帛勒死了,好早早的復旨。趙舒翹聽得,喊道:“稍緩須臾,競要死了?!?
依舊不死。春煊道:“顧不得他了,快快動手罷!”
于是縛住了手足,用汗巾勒住頸項,好半日才宛轉就斃。
啟秀、徐承煜,原被日軍拘禁在順天府衙門里。這日,奉到西安行在正法的旨意。慶王弈劻,知照日本軍官。日軍官置酒謂之餞別,酒至半酣,才傳行在旨意。承煜色變,極聲呼冤,并痛詈洋人不已。啟秀從容如常,徐徐道:“即此已邀圣恩矣!
我深悔從前之謬誤,現(xiàn)在也罷了。愿貴國助我中華,光復舊物,我死也瞑目的。”
次日,刑部派員來提,日軍官道:“徐侍郎頑鈍如故,啟尚書心地明白,可惜他悟的太晚了。這二位都是貴國大官,已經(jīng)代備了轎子,等候起行呢?!?
先到刑部衙門劃到,然后衣冠至菜市口。啟秀下輿小立,氣度猶從容,監(jiān)斬官出席,與之為禮。徐承煜早已暈去,昏不知人事。西人集視,拍了照方才就戮。
山西巡撫毓賢,自從天津失陷時光,上疏自請勤王,朝旨叫他統(tǒng)軍入京。毓賢其實不愿意離去山西,陰叫晉民吁留。朝旨一再催促,不得已就道。臨走,還向拳黨道:“教民罪大,盡你們處治,不要聽地方官阻止。”
七月里,才出山西地界,聯(lián)軍早已破了北京,途遇兩宮。李伯相奉命議和,德皇要求懲辦罪魁,伯相奏聞行在。閏八月,降旨毓賢開缺另候簡用,以錫良代為晉撫。各國因罪魁沒有懲辦,不允議約。駐德使臣呂海寰,駐俄使臣楊儒,駐英使臣羅豐祿,駐美使臣伍廷芳,駐法使臣裕祥,駐日使臣李盛鐸,合電請懲辦罪魁:第一名李秉衡,第二名就是毓賢,并述各國堅決之意。李伯相與劉坤一、張之洞、盛宣懷,也先后電劾。得旨毓賢革職,配極邊,永不釋回。各國意猶不慊。十二月,得旨,毓賢遣發(fā)新疆,計已行抵甘肅,著即行正法,派何福堃監(jiān)視行刑。甘督李廷簫接到此旨,持告毓賢。毓賢道:“死原是我本分,執(zhí)事可怎么樣呢?
”廷簫聽了,就仰藥而亡。原來李廷簫是由山西藩臺升來的,在藩臺任上,曾經(jīng)附和毓賢,縱拳戕教,所以著急呢。廷簫死了,蘭州士民,集眾代毓賢請命。毓賢移書止之,并撰聯(lián)自挽,其辭道:臣罪當誅,臣志無他,念小子生死光明,不似終沈三字獄。
君恩我負,君憂誰解,愿諸公轉旋補救,切須早慰兩宮心。
毓賢有一個八十多歲的老母,留在太原,一妾隨行,逼令自裁。正月初六日,何福堃到什字觀,喊出毓賢,武員舉刀就斫,傷頸未誅。毓賢連呼求速死,仆人憐之,奮臂相助,才結果了性命。只有董福祥因手掌兵權,不敢過分奈何他,只輕輕革了個職。偏是福樣不服氣,移書榮祿,狠狠發(fā)了一番牢騷,其辭道:祥負罪無狀,僅獲免官,手書慰問,感愧交并。然私懷無訴,不能不憤極仰天而痛哭也。祥辱隸麾旌,忝總戎任。軍事聽公指揮,固部將之分;亦敬公忠誠謀國,故竭駑力,排眾謗以效馳驅(qū)。戊戌八月,公有非常之舉。七月二十日,電命樣統(tǒng)所部入京師,實衛(wèi)公也。拳民之變,屢奉鈞諭,囑撫李來中,命攻使館。樣以茲事重大,猶尚遲疑。以公驅(qū)策,敢不承全?
疊承面諭,圍攻使館,不妨開礙。樣猶以殺使臣為疑,公謂戮力攘夷,禍福同之。祥一武夫,本無知識,恃公在上,故效犬馬之奔走耳。今公巍然執(zhí)政,而樣被罪,竊大惑焉?夫祥之于公,力不可謂不盡矣。公行非常之事,祥犯義以從之;公撫拳民,樣因而用之;公欲攻使館,樣彌月血戰(zhàn)。今獨歸罪于祥,麾下士卒解散堿不甘心,多有議公反復者。樣惟知報國,已拼一死,而將士怨憤,恐不足以鎮(zhèn)之,不敢不告。
首禍諸臣,既已辦妥。又下特旨,昭雪殉難諸忠。略謂:本年五月間,拳禍倡亂,勢日鴟張。朝廷以剿撫兩難,造次召見臣工,以期折衷一是。乃兵部尚書徐用儀,戶部尚書立山,吏部左侍郎許景澄,內(nèi)閣學士聯(lián)元,大常寺正卿袁昶,經(jīng)朕的再垂詢,詞意均涉兩可。而首禍諸臣,遂乘機誣陷,文章參劾,致罹重辟。惟念徐用儀等宣力有年,平日辦理交涉,亦能和衷,就著勞績,應加恩徐用儀、立山、許景澄、聯(lián)元、袁昶均著開復原官。欽此。
獎功罰罪,刑賞很是詳明。暫且按下。
卻說帝后蒙塵之際,南中起了一樁非常變故。湖北武備學堂,有一群學生,都是?;庶h。為首的姓唐名叫才常,湖南瀏陽人氏。暗設自立會,散放富有票,結合江湖會黨,約期起事。
海外黨人,擔任籌款事宜。唐才常真也了得,鄂中豪杰,都已召集;軍械一切,都已預備。但等海外款到,立即豎旗起事。
不意海外黨人,偏偏委了一個倜儻非常之人,充作解餉人員。
赍款十萬,到了上海,花天酒地,紙醉金迷,一陣迷,竟迷的他忘了正經(jīng)大事。唐才常在湖北,今天盼明天,明天盼后天,望眼欲穿,終似泥牛入海,影悉全無,任你急煞也沒中用。本來定計,是三路同時起兵:一路是安徽的大通,一路是湖北的新堤,一路是湖北省城。三路得手,湖南黨人,也齊起回應。
中國從古到今,揭竿起事,總不過江湖亡命、椎埋之徒,既可就敵因糧,何妨沿江擄掠。現(xiàn)在舉事的,卻是愛國青年,救時豪杰。按著文明國軍法,約束黨人,民間一草一木,不準妄動。
所以從前可以白手辦事,現(xiàn)在卻非錢不行。唐才常在湖北時候款子不來,招集的江湖會黨,又都向自己索取糧餉,急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這日,正在學堂里,跟幾個同志,商議出行方法,忽報張制軍親來查學,已到大門了??傓k有渝,叫學生們站隊出迎。唐才常大吃一驚。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