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回批通鑒獨抒卓見巡江南遍閱名花

清朝秘史 作者:陸士諤


話說皇太后聽了高宗的話,就問道:“哪里去呢?” 高宗道:“西苑中房屋還潔凈,叫人收拾收拾,就好住了。” 皇太后道:“也好。” 于是特開西苑,兩宮駐了蹕。這一夜高宗憑物吊人,很灑了幾點多情之淚。 次日回宮,已是晌午時候,總管太監(jiān)呈上一張表文。高宗瞧時,原來就是《御批歷代通鑒輯覽》告成,正總裁傅恒等進的表。其文道:原任經(jīng)筵講官、太保保和殿大學(xué)士、一等忠勇公、兼管吏部戶部理藩院事務(wù)、管理三庫事、御前大臣議政大臣、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總理步軍統(tǒng)領(lǐng)事、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事臣傅恒等,奉敕編纂(御批歷代通鑒輯覽》告成。謹奉表上進者,倘恒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欽惟我皇上:法古綏猷,右文成化,稽帝堯而稽帝舜,考禮樂以等百世之王。監(jiān)有夏而監(jiān)有殷,秉權(quán)衡以定一中之統(tǒng)。刊歷代廿二家之史,文訂差訛;紀勝國三百載之書,編沿正續(xù)。廣修明于舊典,取鑒無遺;闡義例于微言,折衷有待。惟作者之謂圣,體則史而義則經(jīng),洵煥乎其有文,指以千而言以萬,成編既定,至教斯垂。原夫在昔,有邦若時稽古,因文見義,用布訓(xùn)于丹青,此事屬辭,咸取裁于筆削。 蓋史使其記,必明取舍之宜,而鑒監(jiān)于前,實具是非之跡,至編年以定體,尤提要而征之。涑水之表歲系辭,裒輯實原于漢紀。紫陽之列綱分目,指歸悉本于魯書。洎遞嬗夫元明,亦間沿為著述。然而年芟益部,不同習(xí)氏之存劉,系出房陵,莫問昭公之在晉。合書地書人以表例,柄鑿恒多,系歲陽歲陰以表名,盾予不免,難糾唐有作,文人之習(xí)相沿。而譏鄫無庸,史法之傳漸失。乃在前明中葉,復(fù)有纂要一書,略具規(guī)模。倍多蹐駁,魯魚錯見,沿故牘之乖訛,臧否失宜,任詹言之蕪漏。 當發(fā)函于幾暇,欲訂毫厘,因付館以編摩,載陳圭臬,纂排數(shù)載,蒼萃群書,授青簡而肇錫嘉名,御丹毫而時抒精義。溯自分編以論次,逮茲削匯而現(xiàn)成。凡條目之攸紛,幸睿裁之悉稟。 闡特權(quán)之論,覺管窺蠡測而無由。垂刪定之文,實薄壤流涓之莫助,承素王而纘彝典,說明則道自可行。仰圣祖而紹前聞,揆一則心無不合。昭其經(jīng)法,大旨備而悉奉指南,示以變通。 舊例繁而不皆從朔,大用策而小用牘,若網(wǎng)在網(wǎng),國為緯而年為經(jīng),咸指諸掌。審是非而繩懸悉準,具首尾而囊括無余,紀載之例綦嚴。宜事增而文省,見聞之辭各異,故遠略而近詳。 或分注以備言,特書與附書并列,或后經(jīng)以終義,事本與事末該披。牒月竁之輿圖,悉河判重源之實考星經(jīng)之次舍。知躔同五緯之誣,《國語》則遙證金源。按出之傳訛始剖,兼世牒則遠征蒙古卻特之。受姓成稽,以至正字審音,三蒼并協(xié),旁及釋名辨物。五雅兼資,凡質(zhì)實而辨疑,盡部居而州次,譬校仇于掃葉。作述之義昭如,攬體要于挈裘,興替之端備矣。且夫正統(tǒng)偏安之辦,尤屬人心天命所關(guān),即良史未協(xié)于大公,欽宸斷獨衷于至是。蓋自緹油失職,恒緣諱飾為文。迨至光岳分區(qū),浸以詆諆成習(xí),名互稱夫島索,徒相嘲出聘之車,號已貶于孫臣。尚欲侈橫磨之劍,總偏私之曲徇。致名義之都乖,況如丙子讖成宋祚隨江湖并歇。庚申史就,元基與塞草同荒,乃或續(xù)景炎于南渡之余,更且擯至正于北遷之始,皆妄加其予奪,遂盡悖乎公平。惟至圣之制義,因心故定案必循名責(zé)實,削紀年于閨位,凜乎大命之難諶,改書寇于舊條,截然內(nèi)詞之莫假,實從古未發(fā)之義,于此心適得所同屬。勝朝改玉之時,當圣代膺圖之。會欣際六龍乘御大一統(tǒng),已悉受周疆,特念五馬倉皇。 小朝廷尚僅留夏肄,殉黃巾于冀北,既大書春月之三擅白版于江東,遂并紀福王之一運。分甲乙,存殘局,而國號斯加,事附閩滇,溯遺封而藩稱非偽,是皆擴天地為公之量,覆載同符,因之冠星云有倬之。章典謨并璨,春秋之旨在居正。奉正義以無私,帝王之事集大成,勒成書于有永允矣。無偏而無黨,粲然是訓(xùn)而是行。至特筆之所垂,統(tǒng)全書而堿貫。劍南之冊末至,肅皇不改儲稱,上都之號猶存,懷邸難逃篡字。循莽大夫之例,望石城而冷哭褚公,冠周平章之名,對高廟而多慚,狄相莫不約群紛以炳義。本彝訓(xùn)以敷言,立綱常名教之大,防極微顯婉彰而一致。信讀書之貴得間,不啻引錐而畫沙。審觀人之必于微,乃如鑄鼎以象物。蓋揚黃鉞以治萬世,非天予莫操其權(quán)。 而會民極以執(zhí)兩端,獨圣人能見其大。昔者蘭陵通史,繁華徒侈千篇,貞觀《晉書》,論斷只存四贊。咨忠臣而錄袁粲,寧本親裁侈盛事而補陳橋。何關(guān)之體,從未有定書法則軒鏡心懸,著史評則堯文手勤。善者勸,而惡者懼,知袞鉞之非空言。參于天而驗于人,在方策以明大道。書成一百二十卷,盡善盡美而蔑以加事,紀四千五百年,舉要舉凡而得其當。臣等學(xué)慚閎覽,才謝淹通,識故籍而有愧五難,論先民而粗聞十例。時政記言,起居記事,愿依左右史之班。伯恭知古,君舉知今,難參大大賢之列屬,操觚于虎觀,濫廁分排,承執(zhí)簡于麟編,幸邀鑒定,惟子戛得其書矣。詎能贊夫一詞,若皋陶見而知之,實叩榮于千載。從此名山藏副,定百家作史之謨,更欣秘殿刊成,闡奕祀傳心之要。臣等無任瞻天仰圣,激切屏營之至。謹奉表恭進以聞。 高宗瞧罷,忽然高興,想撰一篇序文,叫太監(jiān)捧過文房四寶,磨好墨,拈上筆,只寫了通鑒輯覽序五個字,搜索枯腸,再也寫不來一個字,只得叫太監(jiān)收拾了。次日,和珅入見,高宗就問:“你家里可有能文的人,聯(lián)要撰一篇通鑒輯覽的序,不知怎樣,文思終是不來。你有人不妨擬幾篇進來,聽朕選擇。 ”和珅道:“微臣門下,雖有幾個文人,怕不大佳呢。” 高宗道:“朕也不光靠你一個兒,傅恒、阿桂,聯(lián)都要囑咐他呢。 ”和珅叩頭稱是。隔不到五六日,高宗的御制序文,早已煌煌宜了出來,也不知是誰代的筆。 高宗自香妃去世以后,整日無情無緒,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傅恒、和珅等幾位休戚相關(guān)的大臣,百計替他解悶,哪里解的過來?;侍笠埠軕n悶。這日,傅恒、阿桂在御前閑談,無意中說起南邊風(fēng)景很是可玩,當日圣祖皇帝二次南巡,遍處都留題句,實足為湖山生色。高宗聽了心動,隨道:“咱們也南邊逛逛去,好么?” 傅恒、阿桂齊都慫恿。高宗道:“皇太后心里不知怎樣,總要請請她老人家旨意。” 傅恒道:“皇上孝思,皇太后總沒有不歡喜的?!? 高宗隨到慈寧宮奏知太后,果然太后異常欣喜。于是飭下內(nèi)務(wù)府,派員到江西,督造龍舟,戶、兵兩部,飛咨各省督撫,修建行宮,派兵防護。高宗下旨,擇定明年三月南巡。此旨一下,各省官員,頓時都忙亂起來,督撫飭司道,司道劄州縣,修塘的修塘,浚河的浚河,忙得要不的。一到正月,各省督撫奏本陸續(xù)到京,報稱行宮御道盡都修竣。高宗又派大臣到各處躡踏。轉(zhuǎn)瞬二月中旬,高宗奉了皇太后,由紫禁城啟蹕,大開正陽門,離京向南而進,王公侯伯、貝勒貝子,盡都扈從。儀仗車馬,排列了十來里路。留守各王大臣,卻送三十里才回。 高宗在路,無非是逢山游覽,遇水題詩,不過怡情悅性的勾當,了無新奇事實可記。這日行到山東濟寧州地界,御道上黃沙也沒有鋪,行在蘆殿也沒有蓋搭。高宗大怒,傳旨查問。 一時近臣回奏:“知州顏希深因事他出,州里事沒人辦管。現(xiàn)在地方紳士請急賑,顏希深的媽,擅令開倉發(fā)粟,也不管朝廷法度。有這么糊涂的兒子,就有這么糊涂的媽。請皇上狠狠辦她一下,也儆戒別個?!? 說著山東巡撫的參本也到。高宗正要降旨,忽報皇太后召。高宗過了船,見太后。太后道:“我的兒,你知道沒有,這里顏知州的媽,倒是位賢母,她兒子不在州衙,她就開倉發(fā)賑,救活了許多民命。” 高宗應(yīng)了一聲“是,”隨回道:“太后不知,他媽雖賢,他做兒子的很糊涂呢。” 隨把供差不妥的事,說了一遍。太后道:“媽這么賢,兒子總不會十分不出息。人家有事,也為的是公事,咱們將就點子也好?!? 高宗應(yīng)了兩個“是?!? 太后道:“我已經(jīng)差人去召她了。 ”說著顏希深的媽何氏召至。太后笑道:“在哪里?就著她進來?!? 隨向高宗道:“我的兒別走,你也見見她?!? 高宗只得坐著。一時太監(jiān)引進何氏叩見過兩宮,太后賜了她坐,跟她攀談起來。高宗暗暗打量,見何氏五端身材,慈善臉兒,奏對禮節(jié)頗合規(guī)制,很是納罕。見太后與何氏,話說得很是投機。太后先問:“你今年幾歲了?” 何氏起身回奏:“臣妾七十三歲了。” 太后道:“牙齒耳朵都還好?” 何氏道:“托皇太后皇上洪福,都還好?!? 太后道:“我比你小好多歲呢,耳朵還好,牙齒已缺掉了好多個,現(xiàn)在只嚼幾樣很爛的東西?!? 何氏道:“臣妾草木之軀,何敢上比圣母!” 太后道:“沒有的話,一般是個人,何分貴賤!” 當下太后褒獎備至,賜了她一方匾額,特派兩名太監(jiān),扶她上轎,送回州衙去。后人有詩道:便宜發(fā)粟為揚仁,嚴嫗何期白簡陳。 鳳鰨暫停溫詔下,中宮宣進太夫人。 何氏去后,太后留高宗水殿共飯。母子兩個,講講家常,談?wù)剣苁强旎?。忽一個內(nèi)監(jiān)從頭艙進來,呈上奏本一道。 高宗翻閱一過,才欲傳侍臣擬旨,太后問什么事。高宗道:“濟南府出了缺?!? 太后道:“就把顏希深升了,便得么?” 高宗道:“謹遵懿旨!只是太便宜了他。” 太后道:“我看他為這么一個媽,監(jiān)在上頭,總不至于誤事么?!? 高宗應(yīng)了一個“是,”就親提御筆,擬下上諭,立刻發(fā)出去把顏希深升了。顏希深靠著媽的福,得著太后知遇,從此平步青云,不到數(shù)年,就升為河南巡撫。此系后話。 兩宮在濟寧駐蹕一宵,啟駕南下。那御舟行路,并不用檣帆槳櫓,用黃絲絞成的兩條纖索,民夫百人,穿著黃綢號衣,分引兩端,沿堤前進。每一龍舟,用纖夫百名。宮眷侍從人等,大小龍舟五七十號,即纖夫一項,已經(jīng)有六七千人了。龍舟未到之先,地方官員派遣兵弁衙役,分乘船只四處巡查,禁止民船出入。龍舟一到,兩岸迎駕的人,蜂蒸蟻聚。有獻詩賦的舉貢生監(jiān),有預(yù)告的紳士,現(xiàn)任官員更是不用說得。高宗偶然賞臉,駐一日半日駕,這地方頓時就鏟了個干凈。光供一餐飯,山南海北各種山珍異味,那一樣不要辦到,兩宮隨從人等,又都是不肯將就的,花的銀子真連水都不如。兩宮安坐艙中,如何知道呢? 這日,侍臣奏稱:“明兒到揚州了?!? 高宗道:“古人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揚州風(fēng)景,必有可觀。咱們到了那里,多逛他一兩日。” 次日行抵揚州,高宗叫太監(jiān)傳出旨意,兩岸人民男的回避,女的不必回避。揚州知府接到這一道旨,立飭江、甘兩縣,派遣差役往四鄉(xiāng)挨戶傳諭,叫民家女子打扮了齊整,都到江干迎駕,如違重究不貸??蓱z揚州百姓無端遭著這個大劫,高宗卻樂得要不的,憑欄閑眺,與二三侍臣品評揚州春色。高宗道:“南邊女子比北邊女子究竟好看一點子。 ”傅恒道:“六朝金粉,原很有名的呢。” 高宗停了半晌,忽地嘆一口氣。傅恒忙問:“皇上何故發(fā)嘆?” 高宗附著傅恒耳朵,輕輕講的幾句不知什么,只見傅恒笑道:“這個很容易,傳旨揚州府,立刻就可辦到。” 高宗道:“你真糊涂極了,這什么事,也能夠冠冕堂皇的傳旨。只好你私下向知府說知,叫他悄悄辦了來就完了。” 傅恒道:“臣可不敢,這差使求恩派別人當了罷?!? 高宗詫道:“這又是什么意思?” 傅恒道:“皇后知道了,臣還有命么?” 高宗道:“怕什么,有我呢。” 傅恒笑道:“臣不過一句玩話兒!皇上放心,臣遵旨是了?!? 高宗道:“要辦就辦,聯(lián)可沒那么好性?!? 傅恒道:“船快到碼頭了。” 一時船埠碼頭運司知府等一眾官員,都上來接駕。 傅恒就傳揚州知府到自己船里,問道:“這里可有窯子?” 知府忙起身道:“回中堂話,卑府境內(nèi)風(fēng)俗,倒還醇厚。頭起雖有幾戶私窯子,自從卑府到任之后,嚴嚴辦了幾下,現(xiàn)在已經(jīng)差不多了?!? 傅恒知道他誤會了意思,笑道:“誰有暇查究你政績,我問的是為二十四橋自古著名,圣上途中寂寞,有好一點子的姐兒,喚幾個來陪陪熱鬧。” 知府應(yīng)了幾個“是”,告辭而去。傍晚時,送下晚膳來,果然選到十名花朵兒似的窯姐兒。高宗大喜,就叫她們唱曲侑酒,金樽檀板,大有小紅低唱我吹簫雅致。散席之后,又特布殊恩,留她們御舟侍寢,左擁右抱,玉軟香溫,說不盡的快樂。正是:春色上眉開意蕊,秋波窺鏡逗心痕。 次日日影橫窗,波光寫影,高宗與十個窯姐兒,兀自搓穌滴粉,意悅神酣。忽聞后艙轟說娘娘不好了。高宗大驚,忙叫宮監(jiān)出去探聽。一時回奏說:“皇后娘娘不知為了什么,忽用剪子自把頭發(fā)剪掉。太后知道了,傳懿旨把皇后船中宮娥太監(jiān)通通叫去問話,怕還要召爺呢?!? 高宗皺眉道:“怎么偏又有這種事?” 隨過船親自瞧看。原來皇后那拉氏自從正位以來,恩遇很是平常,心里未免郁郁。昨兒揚州府送上窯姐兒宮監(jiān)人等,偏又當作件新聞,紛紛備說,皇后聽著,肚里沒好氣,又不便怎么,悲苦交加,整整地哭了一夜。次日起身,宮娥跪請梳妝,皇后道:“我這樣的人,巴不得早死一天好一天,梳妝他怎的。你們想罷,我耽著個虛名兒,叫名兒是國母,現(xiàn)連個窯姐兒都不如了。這種日子,還活著做什么?!? 說著又哭。宮娥勸道:“娘娘金玉之體,自己也要保重保重。就是爺逢場作戲,也犯不著這么想不開。太后跟前爺跟前,安是總要去請的,不梳妝如何走得出?” 一個宮娥打開奩鏡,跪捧上來?;屎髮χR,瞧見自己花容月貌,想到被人厭棄,不禁怨憤填胸,叫宮娥拿過剪子來。宮娥只道她要修剪頭發(fā),授給了她?;屎蠼舆^剪子,向頭上只一剪,烏云般的香發(fā),早都剪了下來。眾宮娥疾忙搶救,已是不及。皇后只是哭泣。眾宮娥跪下道:“娘娘這樣,奴婢等死無葬身之地了。” 說著,人報“爺進來了。 ”只見高宗踱進中艙,皺眉道:“你這樣鬧法,作死不作死! ”皇后道:“我本愿死呢,死了倒能夠超生了。” 高宗道:“你要死,那是很容易的事,咱們家自祖宗以來,從沒有過像你這么鬧。你也知道咱們家風(fēng)俗,最忌的是剪發(fā)?!? 皇后道:“我的爺,你肯降旨把我賜死,那就是爺?shù)奶於鞲吆瘛N乙膊怀型僬礌數(shù)亩鳚?。? 高宗大怒。 正鬧得不可開交,太監(jiān)轟說:“太后來了?!? 只聽太后顫巍巍地道:“什么事,我來瞧瞧?!? 高宗忙著迎接太后進艙,見皇后亂發(fā)毿毿,心下未免不自在,查究根由,皇后又不肯訴說。太后道:“不拘什么,盡可告訴我,爺委屈你,我也好替你做主?,F(xiàn)在這樣,分明不是與你爺作對,是與我作對了,那不是我白疼了你一場么。從今以后,盡你們鬧去,我可再不管你們事了?!? 說畢,扶著太監(jiān)過船去了。高宗跟隨過去,一時降下旨意,叫把皇后原船送回京師,諭旨中揩辭說本應(yīng)位立,因其繼位中宮,所以格外優(yōu)容。后來皇后薨逝,高宗下旨,叫照皇貴妃禮治喪,不得祔祀太廟。漢員上疏力爭,究竟是留中不發(fā)。直到嘉慶四年,高宗賓天而后,始將此折封交內(nèi)閣存貯。 后人有詩道: 鬟云截去獨含顰,不學(xué)文昭望孟津。 衄廟但虛椒屋禮,生前依舊儷中宸。 這都是后話。當下高宗駐蹕兩天,就開船渡寧,向金陵進發(fā)。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再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