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回 馬關(guān)會議割地求和 羊城謀泄彌天革命

皇清秘史 作者:清·惜華樓主



  話說中日議和的結(jié)局,我國吃了大虧,損失極巨。因為遼東問題,經(jīng)俄國人抗議,及德法兩國幫忙,才從日本人手里奪回,然而大凡一個國家靠人家?guī)兔?,總是沒有便宜的,所以各國幫忙之后,俄國便和李鴻章簽訂了密約,將旅順大連,租借了去,德國也占了膠州灣,法國也租了廣州灣,同時英國要求租借九龍威海衛(wèi),竟紛紛蠶食起來,把中國當(dāng)作一塊肥肉,大家盡量的宰割。外交件件失敗,國家威信掃地。內(nèi)地人民,這時候雖然風(fēng)氣未開,尚睡在鼓里,究竟終有幾個知識分子,明白大勢,引為奇恥大辱。因廣東是太平天國發(fā)祥地,開通又早,教會林立,便有許多黨人出沒。其時香山縣屬翠亨村,有一位革命志士,出來鼓吹人民合眾救國。其人姓孫名文號逸仙,幼時肄業(yè)廣州博濟醫(yī)校,專以施醫(yī)救人,傳教播道為宗旨,該醫(yī)校中卻多三點會黨人,如鄭士良輩,皆為孫文所知,結(jié)為兄弟,后聞香港英文醫(yī)學(xué)校,此中人才尤多,孫文遂轉(zhuǎn)入該校,又結(jié)識了陳少白、尤少紈、楊鶴云三人為友,相交甚密,朝夕往來,外人群呼他們四人,叫作四大寇。好在官方不甚注意,可以暗中活動,孫文畢業(yè)之后,便在澳門羊城兩地以行醫(yī)為名結(jié)交黨人。其時恰巧遇著一位膽略過人的陸?zhàn)〇|志士,新由上海歸來,聞孫文名,贊成革命,一見傾心,相偕至京津,上書李鴻章。這時李鴻章正在辦理外交,對于人民上書一概不納。二人雖事未成,對于清軍的門徑已熟,遂赴檀島美洲,創(chuàng)立與中會,糾合海外華僑,以收臂助。因為華僑風(fēng)氣未開,人心錮塞,在檀島鼓吹數(shù)月,僅有鄧蔭南與胞兄德彰二人,愿傾家相助,及其他親友數(shù)十人贊同而已。然而清廷腐敗盡露,人心憤激,上海同志宋躍如促二人歸國,便與鄧蔭南及三五人返國,共策進(jìn)行。欲襲取廣州以為根據(jù),開乾亨行于香港為千部,設(shè)農(nóng)迷會于羊城為機關(guān),當(dāng)時贊襄干部事務(wù)者是鄧蔭南、楊衛(wèi)云、黃詠商、陳少白等。而助運籌餉于羊城機關(guān)者,則陸?zhàn)〇|鄭士良并歐美技師及將校數(shù)人,竭力經(jīng)營。已過半年,籌備甚周,聲勢頗眾,本可一擊而生絕大影響。殊知以運械不慎,致被海關(guān)搜獲手槍六百余桿,事機不密,陸?zhàn)〇|殉難,同時被株連而死者,則有丘四朱貴全二人,這次事被捕的卻有七十余人,或囚或釋,其中則有一位廣東水師統(tǒng)帶程炳光,被捕后,病死獄中。孫文鄭士良陳少白三人幸得脫險,逃至香港,乘輪同渡日本。在橫濱勾留數(shù)日,因中國內(nèi)地搜捕甚亟,無計可施,三人只可各奔前程。鄭士良久在會黨,改名回國,收拾余眾陳少白是日本通,借考察為名,獨留日本。這時日本維新已久,人民以黨人乃國事犯,皆愿為相交,乃有菅原傅曾根俊虎宮崎兄弟四人,互通消息,倒也頗不寂寞。孫文因一時不能返國,乃斷發(fā)改裝由檀香山到美國,去聯(lián)絡(luò)華僑,所說的無非是祖國危亡,清政腐敗,非從民族根本改革不可。這時美洲各地華僑,風(fēng)氣尚是閉塞,影響很小,事被清使所知,大觸忌諱。迨孫文到了英國倫敦,清公使龔照瑗便用計將他誘到使館里面,就將他拘留在使館后樓一間屋子,欲將他遞解回國。這時孫文知道自己被誘,非常危險,人急計來,瞧見這樓房,門窗洞開。便寫了一篇求救的文詞,掏出兩枚金鎊,將紙裹好,從窗中擲了出去。剛巧有一個工人從這窗口走過見有人拋擲紙頭,拾起一看,才知道是一封告急的信。上面寫明確投康德利先生親收,這康德利是英國有名博士。所以工人知道住址。工人便將信送與康德利,康德利一看,知道這是國際交涉,非由政府辦理不可。便將此信呈與英國內(nèi)閣大臣沙勃富,沙勃富得到孫文手書,經(jīng)康德利從旁說明,隨即帶領(lǐng)武裝警察,來到中國使館,便問公使龔照瑗,要見廣東孫文,嚇得龔照瑗無言可答,只是支吾。沙勃雷笑了一笑說道,貴公使沒有治外法權(quán),敝國僑民旅客,貴公使豈能拘禁藏留,你難道不懂法律嗎?龔照瑗自知理屈,便說孫文并不在此,沙勃雷知中國公使不愿交人,使令武裝警察,搶入后樓,沖開房門,將孫文救出。孫文脫險之后,就到康德利處道謝,康德利與孫文本是師生,自然是十分親熱,遂留孫文在倫敦暫住。這樁消息傳到中國,上海租界上的報紙就大肆鼓吹。弄得民氣沸騰,有的說中國積弱已久,連一個人民在外國也不能引渡;有的說孫文有外國勢道,一定要把清朝江山推倒,反把這革命思想印入人人腦海,漸漸地激昂起來了。中國南方一帶真是革命彌天,就這樁事而論,可知清代駐外使臣之腐敗,手段之卑劣了,若用這班官吏辦外交,外交如何不失敗呢?此事傳到光緒帝耳朵里,那光緒皇帝究非昏庸之主,眼瞧著這種現(xiàn)象,心中如何不惱,愈是惱恨,就愈要變法。那天和翁同在上書記,商量變法自強之計,皇帝主張訓(xùn)練海陸軍,銳意整頓,以圖強盛。翁同說道:“皇上的圣意,臣是極佩服的,只怕皇太后未必肯依議而行?!?br />
  皇帝聽了翁同的話,不覺心中更憂悶起來。等翁同退出以后,皇帝便到太后宮中請安已畢,母子們對坐閑談,皇帝奏道,自中日一戰(zhàn)以后,子臣日夜憂愁,以為現(xiàn)在中國所以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武力不足,子臣擬派知兵大員,督練海陸軍隊,十年之后,兵練精了,自然可以報仇,但不知太后額娘之意以為何如?”

  太后道:“我也是為這件事悶得連飯都吃不下去,皇帝既有此意,我甚贊成,但這督練大臣,很不容易選擇呢?”

  光緒帝道“子臣擬派李鴻章去督練,并以李秉衡為督辦?!?br />
  太后道:“李鴻章固然是好,只是他身任北洋大臣,豈能分心練兵,我的意思,想派榮祿去,因他是名將之子,他的父親與伯父都是陣亡的,他又很能知兵?!?br />
  皇帝道:“榮祿怕不成吧,他不過跟著賢親王,訓(xùn)練過幾年神機營,怎能知兵呢?”

  太后不悅,向皇帝說道:“你如何知道榮祿不行呢?在我看,京官中知兵的人,除了榮祿,就沒有第二個,你不要駁我的話?!?br />
  皇帝見太后面帶怒容,不敢再駁只好陪著笑臉,答道:“太后額娘的話甚是,明日子臣就命戶兵二部,詳細(xì)議奏?!薄 √簏c頭,皇帝退出。又到上書房,召翁同、孫家鼐、陸潤庠、王文韶等會議一次翁同等亦不敢駁皇太后的話,后來孫家鼐想了一個主意,就奏道:“皇太后的主張,雖然不敢再駁,但榮祿決不能用,又為皇上所深知,這一件事,豈不成了進(jìn)退兩難嗎?然而臣有一計,今日只管擬旨,命戶兵兩部會議,明日臣等與戶兵兩部尚書密商,暗傳諭旨,命戶兵兩部以無款復(fù)奏,豈不是兩全其美嗎?”

  皇帝道:“此計甚好。”

  翁同等退出之后,皇帝便下了一道上諭。其文云:奉上諭,本朝定鼎中原,雖以撫綏之道,然平靜四夷,端賴武功,自發(fā)念懺滅以還,馬放于野,弓藏于庫,以示天下永無兵戎之禍,而使黎庶長享溫飽之福,豈意海禁大關(guān)。列國以船堅炮利,為國土保障,政府國盾,我反國以禮讓,屢致失敗。甲辰甲午之役最為痛心疾首之事,應(yīng)如何振興軍旅,整飭戎務(wù)之處,著戶兵二部,會議具奏,欽此。這一道上諭下來以后。翁同、孫家鼐、陸潤庠、王文韶四位大臣,便分赴戶兵二部見滿漢尚書,傳知圣意,各尚書那敢不遵。過了兩天,戶兵二部,假開會議,復(fù)奏上去,說是國庫空虛,無法籌辦,奏請緩練軍隊。這個會銜的封奏遞進(jìn),皇帝即留中不發(fā),卻被李蓮英知道,偷著告訴太后。太后大怒,但亦無可奈何。過了幾時,也是榮祿官運大來,忽然南洋大臣張之萬因病出缺,皇帝要派李秉衡去接任。榮祿得了信息,忙著夜里進(jìn)宮,見了李蓮英,就要求李蓮英替他說話,并說前次練兵的事,未曾到手,咱們已丟臉了,這一次若辦成,我做了南洋總督。南洋是富庶之區(qū),有的是錢,將來跟著我發(fā)財了,再說咱們有兵權(quán)在手,豈不好辦?二人議畢,榮祿退出。那李秉衡乃是土匪出身,外號叫做銅錘李的呢。太后道:“李秉衡是唱銅錘的花臉嗎?比金秀山怎么樣呢?”

  李蓮英道:“老佛爺,您凈記著唱戲的,不是的,李秉衡從前當(dāng)土匪的時候曾殺人放火,做了許多案子,官兵因他腰間有兩柄銅錘,十分兇惡,不敢捉他,后來替他起了一個外號,就叫做銅錘李,現(xiàn)在雖然做了巡撫仍不改其性,跋扈異常。所以人還叫他銅錘李?!薄 √笮Φ溃骸斑@樣說來,李秉衡倒是竇爾墩了,這樣的人,還能用嗎?皇帝怎么這般的糊涂!明天我一定要教訓(xùn)他,你瞧著吧!”

  李蓮英又乘機替榮祿說了許多好話,太后也答應(yīng)了。第二天太后將皇帝宣進(jìn)宮來,皇帝請安已畢,太后滿面怒容,劈頭一句,問道:“你真會用人,連竇爾墩都做了巡撫,不但做了巡撫,而且張之萬死了,還要派竇爾墩去接任,你真會用人,你真會用人??砂盐覛鈮睦?。”  皇帝聽了太后之言,莫明其妙,忙奏問道:“請示太后額娘,誰是竇爾墩呢?”

  太后怒道:“李秉衡不是強盜出身,外號叫做銅錘李的嗎?”

  皇上忙脫帽磕頭奏道:“太后額娘息怒。子臣不敢妄言,那李秉衡的確是進(jìn)士出身,頗有才學(xué),請?zhí)笪鹦排匀说拈e話。”

  太后見皇上這般誠懇的說著,就不便再發(fā)作了,忙轉(zhuǎn)過話頭說道:“不管是強盜也好,是進(jìn)士也好。他做著山東巡撫大可不必調(diào)動,而且以一個巡撫就一躍而為南洋大臣,也不怕外間議論,我想派榮祿去,榮祿這孩子,心地忠誠,精明強干,一定能勝任的,你可別再駁我啦?!?br />
  皇帝不敢再奏,喏喏而退。太后又喝道:“皇帝回來,明天可是要看諭旨的,你趕緊命他們抄發(fā),別再同那些上書房的師傅,又去叨叨嘮嘮地商議了?!?br />
  皇帝連連答應(yīng),退了下來。正是:奸佞盈朝難誅芟憂勤謀國須求才欲知光緒帝以后情形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