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之一萬二千一百四十八

永樂大典殘卷 作者:明·解縉


  二十有藪
  總 敘
  【風(fēng)俗通】
  謹案《爾雅》藪者,澤也。藪之為言厚也。草木魚鱉,所以厚養(yǎng)人君與百姓也,漢有九州之藪,揚州曰具區(qū),在吳縣之西。荊州曰云夢,在華容縣南,今有云夢長掌之。豫州曰圃田,在中牟縣西。青州曰孟諸,不知在何處。兗州曰大野,在鉅鹿縣北。雍州曰弦蒲,在氵開縣北蒲谷亭。幽州曰奚養(yǎng),在虎縣東。冀州曰泰陸,在鉅鹿縣西北。并州曰昭余祁,在鄢縣北。其一藪推求未得其處。《尚書》紂為逋逃淵藪?!洞呵镒笫蟼鳌吩唬荷剿挷丶病S衷唬核捴秸粲莺蚴刂且?。
  【周禮】
  《天官》:以九職任萬民,四曰藪牧,養(yǎng)蕃鳥獸。
  【詩】
  《大叔于田》:叔在藪。注,藪者,聚禽之府也。疏,藪曠野之地。
  【漢書】
  《食貨志》:山林藪澤,各以肥磽多少為差。司馬相如諭巴蜀父老云,鷦鵬已翔于寥廓之宇,而羅者猶視于藪澤。
  八藪
  【漢書】
  《嚴助傳》:淮南王安上書:天子之兵有征無戰(zhàn),陛下以四海為境,九州為家,八藪為圃,江漢為池。注:師古曰:八藪,謂魯有大野,晉有大陸,秦有陽紆,宋有孟諸,楚有云夢,吳越之間有具區(qū),齊有海隅,鄭有圃田。
  九藪
  【小學(xué)紺珠】
  具區(qū),越云夢,楚陽華,秦淮南子陽紆。大陸晉圃田,梁說文甫田孟諸,宋海隅,齊鉅鹿,趙大昭,燕淮南子昭余。
  【高似孫緯略】
  伯禹疏川導(dǎo)滯豐殖九藪,洎越九原,宅居九阝奧。周禮曰:揚州之澤藪曰具區(qū),荊州之澤藪曰云瞢,豫州之澤藪曰圃田,青州之澤藪曰望諸,兗州之澤藪曰大野,雍州之澤藪曰弦蒲,幽州之澤藪曰豸奚養(yǎng),冀州之澤藪曰陽紆,并州之澤藪曰昭余祈。
  十藪
  【爾雅略義】
  魯有大野,疏曰:地理志云,大野澤在山陽郡,鉅野縣北。鉅即大也。晉有大陸,郭氏曰:今鉅鹿北廣河澤,今按杜佑李吉甫以為邢,趙深三州為大陸。秦有楊阝夸,阝夸音迂,郭氏曰:今在扶風(fēng)氵開縣西。疏曰:周官雍州云,其澤藪曰弦蒲,即此揚阝夸也,高似孫緯略秦有楊紆。音迂。宋有孟諸,郭氏曰:今在梁國睢陽縣東北,疏曰:周官青州其澤藪曰望諸,鄭注云,望諸,明都也,禹貢云,被孟豕者,《左傳》亦作孟諸,文不同者,聲轉(zhuǎn)字異,正是一地也。楚有云夢,郭氏曰,今南郡華容縣東南,巴丘湖是也。吳越之間有具區(qū),郭氏曰:今吳縣南太湖,即震澤也。齊有海隅,疏曰:海畔辶向闊地皆斥鹵。燕有昭余祁,郭氏曰:今太原鄔陵縣,九澤是也。鄭有圃田,郭氏曰:今滎陽中牟縣西圃田澤是也。周有焦獲。郭氏曰:今扶風(fēng)池陽縣,瓠中是也。高氏緯略獲音互。《周禮》《國語》皆曰九藪耳,而《爾雅》之言乃曰十藪,名之同者五?!秴问洗呵铩吩唬赫延嗥硪幻笳?,又名漚澤,周獲并州藪,俗名鄔城泊,是按藪自太原祈縣,連延西接至此。晉《太康地志》曰:氵開澤有蒲谷鄉(xiāng)弦中谷,乃雍州之弦蒲也。《水經(jīng)注》曰:氵開水源出氵開山,蒲谷鄉(xiāng)弦中谷,決為弦蒲藪。
  【羅泌路史余論】
  《周語》云:豐殖九藪,其在職方,揚有具區(qū),荊有云夢,豫有圃田,青有孟諸,兗有大野,誰有弦蒲,幽有豸奚養(yǎng),冀有揚紆,而并有昭余祈?!稜栄拧窌?,乃有十藪,魯曰大野,宋曰孟諸,楚曰云夢,燕曰昭余祈,鄭州圃田,而吳越間則有具區(qū),齊有海隅,周有焦護,晉有大陸,而陽阝夸乃為秦藪,海隅大陸焦護既異,且無弦蒲。夫大陸晉地,而焦護陽阝夸皆在扶風(fēng)。方周公時,秦未分地,豈得與周并舉,周亦何繇自謂之周,而與秦并言哉。且以海隅何得為藪,而獨屬之齊邪?傳云,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圃也。今乃以陽紆屬冀,圃田屬豫,地理殊矣。以鴻烈之九藪,若從《爾雅》,既無周魯,而益以趙之鉅鹿,則是與晉大陸為二也。《說文》用職方說,以圃田為甫田,豸奚養(yǎng)為奚養(yǎng),則字異爾?!短档赜洝罚阂士h有蒲谷鄉(xiāng),弦中谷乃古弦蒲,在沂山北。昭余祈,在介休,連延祈縣。吳氏所云,大照一名漚澤,俗曰鄔城泊者是也。豸奚養(yǎng)在長廣州徐州縣。焦護,在涇陽北,即瓠口,溉田萬頃。
  弦蒲藪
  【元一統(tǒng)志】
  《周禮職方氏》:雍州其澤藪曰弦蒲。晉太康地志云:氵開縣有蒲谷鄉(xiāng)弦中谷,乃雍州之蒲也。按《漢書?地理志》雍州有弦蒲藪。
  孟諸藪
  【元一統(tǒng)志】
  孟諸藪,在虞城縣西北十里?!稜栄拧吩?,宋有孟諸。郭璞曰:藪澤名,春秋僖公二十八年,楚子玉自為瓊弁,玉纓未之服也。夢河神曰:田余賜汝孟諸之麋。
  【太平寰宇記】
  焦獲藪
  【太平寰宇記】
  焦獲藪,在涇陽縣北,亦名瓠口。《史記?河渠》書:韓水工鄭國,說秦孝公令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水經(jīng)云:涇水東南流,經(jīng)瓠口鄭白二渠出焉?!稜栄拧肥捴^周有焦獲是也。溉田萬頃,皆見溝洫志。詩曰:獫狁匪茹,整具焦獲謂此也。獲,音護。
  昭馀祈藪
  【元一統(tǒng)志】
  昭余祈藪,在太原府祈縣,東七里,舊巳涸鹵。至元二十一年浚鑿為九池,得細水,歲溉民田頃畝,間及浸隍下樹木。今其側(cè)立成湯祠,歲旱土人爆沙聚祠中,置瓶其上以禱雨,得水累獲其應(yīng),今池廟俱各不存。
  山藪藏疾
  【左傳】
  宣十五年,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氵于,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含垢,天之道也。注,高山大藪,凡物之毒害者,無不居藏匿庇瑕。
  不崇藪
  【國語】
  洛斗將毀王宮王欲壅之。太子晉諫曰:古之長民者,不墮山,不崇藪,不防川,不竇澤,太山土之聚也。藪物之歸也。
  麟鳳在郊藪
  【漢雋】
  《公孫弘傳》:麟鳳在郊藪。師古曰:邑外謂之郊,澤無水曰藪。
  竄跡幽藪
  【李翰蒙求】
  東漢張楷,字公超,通嚴氏春秋,古文尚書,門徒常百人,賓客慕之,自父黨宿儒偕造門焉。黃門貴戚之家,皆起舍巷次,以候過客往來之利。所居城市王府連辟舉賢良不就,順帝下詔告河南尹曰:楷行慕原憲操擬夷齊,輕貴樂賤竄跡幽藪,郡時以禮發(fā)遣,楷復(fù)告疾不到。
  逋逃幽藪
  【太平御賢】
  《十三州志》:黑山險,為逋逃幽藪。
  韋續(xù)墨藪
  【小說蒙求】
  韋續(xù)論行草書法,及作字之病,集古今圣賢事跡述之,謂之墨藪。
  營壁越藪
  【宋曾鞏元豐類藁】
  過客論營壁越。藪,建牙荊區(qū),列卒彌野,狙狡避隅。
  仁義之藪
  【東漢書班固典引】
  斟酌道德之淵源,肴敷仁義之林藪。注言深逐也。
  【程雪樓集】
  顛瞑乎詩書之囿,沉酣乎仁義之藪。尚友乎千載,其過人不亦遠乎?
  仁義之淵藪。
  【東漢書】
  《蔡邕傳》:馳騁乎典籍之崇涂,休息乎仁義之淵藪。
  【天臺別傳】
  慧思禪師誡天臺智者曰:既奉嚴訓(xùn),不得扈從衡岳,素聞金陵仁義淵藪。試往觀之,若法弘其地,則不辜付囑。乃共法喜等二十七人同至陳都。
  量包淵藪
  【宋錢塘韋驤集】
  上兩省問候狀,某官器等璋,量包淵藪,秉赤心而內(nèi)固,歷華貫以薦更。
  盜之淵藪
  【范忠宣公集】
  《朝請陳公墓志》:公攝長水令,邑有群盜,吏不加禁,公詰吏,吏曰:所盜皆他邑,而未嘗擾吾邑,故容之。公曰:是則吾邑為盜之淵藪也。皆擒置于法。
  逋逃淵藪
  【蘇東坡集】
  《上皇帝書》:沂州山谷重阻,為逋學(xué)淵藪,盜賊每入徐州界中。
  功利淵藪
  【朱子語類】
  浙間只是權(quán)譎功利之淵藪,三二十年后其風(fēng)必?zé)?,為害不小,某六七十歲,居此世不久,旦夕便死,只與君子在此同說,后來必驗。
  財用之藪
  【蘇東坡集】
  乞降韓縝狀:太山寧化之間,山林饒富財用之藪也。其材木薪炭,足以供一路,麋鹿雉兔,足以飽數(shù)州。
  言談之藪
  【馬明叟實賓錄】
  晉裴顧樂廣嘗與之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顧辭論豐博,廣笑而不言,時人謂言顧為言談之林藪。
  中官區(qū)藪
  【唐書】
  《吐突承璀傳》:宣宗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閩嶺最多,后皆任事,當(dāng)時謂閩為中官區(qū)藪,前漢注云,閩本蛇種,故以其字從蟲。
  許尾反文藪
  【唐皮日休集】
  如京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河?xùn)|縣開國伯食邑九百戶。柳開撰。讀皮子丈其目曰藪,凡藪者澤也,又曰淵藪也。以其事物萃集之也。古國之大,各有藪焉。魯大野,晉大陸,秦揚阝夸,宋孟諸,楚云夢,吳越具區(qū),齊海隅,燕昭余祈,鄭圃田,周焦護,皆為藪也,謂是地之廣故以名之也。魯、晉、秦、宋、楚、吳越、齊、燕、鄭、周、分里之不同,各名以異之焉。然一天地矣,予謂皮子之名藪也。疑為以其文之眾作之藪也。又疑為若魯、晉、秦、宋、楚、吳越、齊、燕、鄭、周,以其文類不同,各為藪也。是文之類雖不同,而曰藪,亦若魯、秦、宋、楚、吳越、齊、燕、鄭周之藪,雖異總一天地也。都以文而統(tǒng)之,是曰:文藪也,疑而愛之。觀其首又無所序說,遂盡而讀之,見其藪之為意也?;羯綖橘\之藪,首陽為碑之藪,隋鼎為銘之藪,易商君傳為贊之藪,周昌相趙為論之藪,陵母為頌之藪,心為箴之藪,移成均博士為書之藪,三羞為詩之藪,藪之于文,不文不可盡舉,若九諷,十原,決疑,雜者之類也。約其名幾尤者,例而取之也。謂賦下題名也。大野之下,國之藪焉?;羯街?,文之藪也。孰謂皮子文藪之義。不曰:是乎?將不曰是,即不在此而在于彼也。傳者得以取義焉。
  走走及奔馬
  【吳越春秋】
  慶忌僚,子也,勇為人所聞。走及奔馬。
  【北史魏伊馥傳】
  馥少勇健,走及奔馬,善射力曳牛卻行。
  【隋書】
  麥鐵杖驍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馬,每以漁獵為事不治產(chǎn)業(yè)。
  【新唐書】
  高開道傳:開道滄州陽信人,世煮鹽為生,少越勇,走及奔馬。《史敬奉列傳》敬奉為朔方軍牙將入虜,以功實封五十戶,敬奉延陋類不勝衣,其走及奔馬,挾鞍勒以上,而后羈帶之了。弓矢在手,前無疆?dāng)场?br />  【陸游南唐書】
  《李元清傳》元清越捷善走能及奔馬。
  【五代史】
  《弘肇傳》:弘肇字化元,鄭州榮澤人也。攵王田米本田家,弘肇少游俠無行,拳勇健步,日行二百里,走及奔馬。晉陳安字虎侯,驍壯果毅,武干過人,多力善射,持七尺刀貫甲,走及奔馬。趙劉靈陽平人也。年二十馀,常廝后于縣,走及奔馬。王進走及奔馬。周太祖時至彰德節(jié)度,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節(jié)。
  【太平御覽】
  俗說曰:桓公豹奴善騎乘,亦有極快馬。時有一諸葛郎,自云能走,與馬等,桓車騎以百疋布置埒頭,令豹奴乘,與諸葛竟走,先至者得布。便俱走,諸葛常與馬齊,欲至埒頭,去布三丈許,諸葛一透坐布上。遂得之。《抱撲子》曰:檸丁呂切,又音褚。木實之赤者,餌之一年,老者少。昔道士梁須年七十服之,年百三十歲,能夜書,走及馬。
  走及奔鹿
  【太平御覽】
  唐彬,字儒宗,魯國鄒人也。少便弓馬,好游獵,身長八尺,走及奔鹿,強力絕人。
  走及獐鹿
  【魯女生別傳】
  魯女生,長樂人也。少好學(xué)道,初服餌胡麻,乃求絕谷八十馀年,日更少壯,面如桃花,日行三百里,走及獐鹿。
  赤腳走
  【五代史補】
  王彥章之應(yīng)募也,同時有數(shù)百人,而彥章求為長。眾怒曰:彥章何人,一旦自草野中出,便欲居我輩之上,是不自量之甚也。彥章聞之,乃對主將指數(shù)百人曰:我天與壯氣,自度汝等不及,故求作長耳。汝等咄咄,得非勝負將分之,際耶。且大凡健兒開口便言死,死則未暇。且共汝等,赤腳入棘針地走三五遭,汝等能乎?眾初以為戲,既而彥章果然,眾皆失色,無敢效之者。太祖聞之,以為神人。遽擢用之。
  釋車下走
  【韓子】
  《齊景公游少游傳》:騎從中來謁曰:晏嬰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傳騎又至。景公曰:趨駕,煩且之乘便騶子韓樞御之,行數(shù)百步,以馬為不進,盡釋車而走,以煩且之良,而騶子韓樞之巧,而以為不如下走也。
  與節(jié)而走
  【左傳】
  齊景公謂陳乞曰:吾欲立舍何如?陳乞曰:君欲立,臣請立之。陳乞欲言不可,恐景公殺陽生。陽生曰:吾聞子將不立我也。陳乞曰:吾不立子者,所以生子也。與之玉節(jié)而走之。節(jié),信也。
  棄國而走
  【類說】
  魯哀侯棄國而走齊,齊侯曰:君何年之少而棄國之早。對曰:臣始為太子,多諫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愛臣,臣愛而不近也。猶秋逢惡于根本,而愛于枝葉秋風(fēng)一起,根且拔矣。
  竊寶而走
  【公羊傳】
  定公曰:陽虎竊寶玉而走。
  捉發(fā)走出
  【左傳】
  僖衛(wèi)叔武將沐,聞君至而喜,捉發(fā)走出,前驅(qū)射而殺之。
  掩耳而走
  【左傳】
  昭公七年,荀躒以晉候之命唁公。且曰:寡君使躒以君命討于意如,意如不敢逃死,君其入也。公曰:君惠顧先君之好,施及亡人,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則不能見夫人已。所能見夫人有如河,夫人,謂李孫也。荀躒掩耳而走。
  逾墻而走
  【史記】
  《甘茂傳》:甘茂對秦武王曰:魯人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人告其母,母織自若。頃之一人又告之,母織尚自若。頃之一人又告之,母投杼下機,逾墻而走。
  奏事還走
  【史記】
  周昌常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帝逐得騎昌頃問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桀紂主也。
  扌舍船步走
  【太平御覽】
  《江表傳》曰:陸遜破劉備于夷陵,備扌舍船步走,燒破鎧以斷道,使挽車走入白帝。
  引兵退走
  【資治通鑒】
  唐懿宗咸通十年,龐勛作亂,其將孟敬文守豐縣,狡悍而兵多,謀貳于勛,自為符讠千。勛聞之,會魏博攻豐,勛遣腹心將,將三千人助敬文守豐,敬文與之約,共擊魏博軍,且譽其勇,使為前鋒,新軍既與魏博戰(zhàn),敬文引兵退走。新軍盡沒,勛乃遣使紿之曰:王弘立已克淮南,留后欲自往鎮(zhèn)之。悉召諸將,欲撰一人可守徐州者,敬文喜。即馳諸彭城,未至城數(shù)里,勛伏兵擒之,辛酉殺之。
  棄城而走
  【唐李文公集】
  《楊烈婦傳》:厥自兵興,儲蓄山積,貨財自若,冠胄服甲,負弓矢而馳者。不知幾人,其勇不能以守,其忠不能以死,棄其城而走者有矣。若楊氏婦人也??鬃釉唬喝收弑赜杏?,楊氏當(dāng)之矣。
  引兵南走
  【續(xù)蒙求】
  《四夷附錄》:晉開運二年,契丹南掠出。帝遣張從恩安審琦、皇甫遇等御之,遇前渡漳水,遇契丹戰(zhàn)于榆林,幾為所虜。審琦從后求之,契丹望見塵起,謂救兵至,引去。而從恩畏去。不敢追,亦引兵南走黎陽。
  黥面縱走
  【契丹志】
  太宗會同十年,遼伐晉,斷晉糧道,及歸路,獲晉民,皆黥其面曰:奉敕不殺。縱之南走,運夫在道,遇之皆棄車驚潰。
  奔走無射
  【禮記】
  《祭統(tǒng)》:六月丁亥,公假于大廟。公曰:叔舅乃祖莊叔左右成公。成公乃命莊叔隨難于漢陽,即宮于宗周,奔走無射。注:射,厭也,言莊叔常奔走至勞苦而不厭也。正義曰:言孔達隨難于漢陽,及即宮于宗周,常奔走勞苦無厭倦。
  三節(jié)以走
  【禮記】
  玉藻凡君召以三節(jié),二節(jié)以走,一節(jié)以趨。在官不俟屨,在外不俟車。注:節(jié)所以明信也,使使召臣急則持三,緩則持一。周禮曰:鎮(zhèn)圭以檄守,其馀未聞也。如今漢使者持之節(jié)。
  庶人走
  【書】
  《胤征》: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
  曳兵而走
  【孟子】
  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三戰(zhàn)三走
  【史記】
  管仲曰:吾嘗三戰(zhàn)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
  閔王步走
  【劉向新序】
  齊閔王亡,居衛(wèi)晝?nèi)詹阶撸^公玉丹曰: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其故何哉?公玉丹對曰:臣以王為已知之矣,故尚未之知邪,王之所以亡者,以賢也。以天下之主皆不肖,而惡主之賢也。因與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閔王慨然太息曰:賢固若是其苦邪。
  韓王亡走
  【史記】
  《韓王信傳》:信故韓襄子孽孫,漢二年立為韓王,三年信守滎陽。及楚敗滎陽,信降楚,已而得亡,復(fù)歸漢,漢復(fù)立為韓王。上以信材武,詔從王太原。上書曰:國被邊匈奴數(shù)入,晉陽去塞遠,請治馬邑。上許之,乃徙治馬邑。秋匈奴冒頓大圍信,信數(shù)使使胡求和解,漢發(fā)兵救之,疑信數(shù)間使二心,使人責(zé)讓信,信恐誅,因與匈奴約共攻漢,反以馬邑降胡,擊太原。七年上自擊破信軍,信亡走匈奴。十一年春,故韓王信復(fù)與胡騎入居參合,距漢,漢使柴將軍擊之,遺信書曰:今王以敗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歸。信報曰:仆之思歸,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視也。勢不可耳,遂戰(zhàn),柴將軍屠參合斬韓王信。
  北走南走
  【資治通鑒】
  季布匿朱家。朱家曰:此不北走胡南走越爾。
  高飛遠走
  【東漢書】
  卓茂為密令,時人有言:部亭長受其米肉遣者。茂問其故,人具道所以。茂因訓(xùn)之曰:凡人之生群居雜處,故有經(jīng)紀,禮義以相交接,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
  【華鎮(zhèn)云溪居士集】
  高飛遠走可人情,上蔡東青舊有名。誰在華堂饜鼎俎,自甘平野掠柴荊。心憂狐兔紛難盡,眼看豺狼恣不平。莫倚絲繩金旋美,弓藏鳥盡汝須驚。
  聞薦跣走
  【孔平仲雜說】
  東漢韋豹,字季明,司徒劉愷云:當(dāng)選御史令豹宿留,豹曰:選薦之事,非所敢當(dāng),乃跣而走。
  民有百走
  【東漢書】
  劉陶上疏:民有百走,退死之心無一前聞生之討。
  大杖則走
  【續(xù)后漢書】
  《崔傳》:靈帝時開鴻都門賣官爵,從兄烈入錢五百萬,得為司徒,嘗問其子鈞曰:議者何如?鈞曰:論其銅臭。烈怒,舉杖擊之。鈞走,烈罵曰:死卒,父撾而走孝乎?鈞曰:舜之事父,小杖則受,大杖則走,非不孝也。烈慚而止。
  遙擲而走
  【太平御覽】
  《世說》曰:鐘會撰四本論始畢,甚欲使嵇公見,一置懷中。既詣,畏其有難,不敢相示,因出戶遙擲而便走。
  符堅遁走
  【太平御覽】
  《秦錄》曰:符堅大敗,為流矢所中,遁走甚饑,民有進壺冫食豚髀者,堅食之大悅。
  符融辨走
  【晉書】
  《載記》《前秦符融傳》:融為冀州牧,有一老母,日暮遇劫盜,行人為母逐之擒盜,盜反誣行人,符融曰:二人并走先出奉陽門者非盜。融正色謂后至者曰:汝即盜也,其發(fā)奸伏如此。蓋融性明察,能懸料其事,以為盜若善走,則決不被行人所獲,以測之善走者,是捕逐人也。
  急裝欲走
  【常談脞錄】
  齊王敬則反,太子寶卷使人上屋,望見征虜亭失火。謂敬則至,急裝欲走,敬則聞之喜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策,計汝父子唯有走耳。蓋時人譏檀道濟避魏之語也。敬則后為尤興盛軍容袁文曠斬之。
  乍還乍走
  【隋書】
  《列傳》:黨項姜遣子弟入朝謝罪,高祖謂之曰:還語爾父兄,人生須有定居。養(yǎng)老長幼,而乃乍還乍走,不羞鄉(xiāng)里邪?自是朝貢不絕。
  遇伏敗走
  【資治通鑒】
  唐懿宗咸通十年四月丁未,龐勛發(fā)豐縣,庚戌至蕭,約襄城留武小睢諸寨兵,合五六萬人,以二十九日遲明攻柳子。淮南敗卒在賊中者,逃詣康承訓(xùn),告以其期。承訓(xùn)得先為之備,秣馬整眾,設(shè)伏以待之。丙辰襄城等兵先至柳子,遇伏敗走,龐勛既自失期,遽引兵自三十里外赴之。比至,諸寨已敗,勛所將皆市井白徒,睹官軍勢盛,皆不戰(zhàn)而潰。承訓(xùn)命諸將急追之,以騎兵邀其前,步卒蹇其后,賊狼狽不知所之,自相蹈籍,僵尸數(shù)十里,死者數(shù)萬人,勛解甲服布襦而遁,收散卒才及三千人,歸彭城,使其將張實分諸寨兵,屯第城驛。
  徒步出走
  【遼史】
  《天祚皇帝紀》:保大五年春正月戊子,天德,過沙漠,金兵忽至,上徒步出走,近侍進珠帽卻之。
  諂佞趨走
  【金史】
  章宗承安二年,十二月朔,敕御史臺糾察諂佞趨走有實跡者。
  附麗奔走
  【金史】
  《楊伯雄傳》:是時海陵執(zhí)政,自以舊知。伯雄使時時至其第,伯雄諾之而不往也。日海陵怪問之,對曰:君子受知于人,當(dāng)以禮,進附麗奔走,非素志也。由是愈厚待之,海陵纂立。數(shù)月遷右輔闕,改起居注。
  走生仲達
  【三國志】
  蜀諸葛亮率大眾由斜谷出,與司馬宣王對于渭南,相持百馀日。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儀結(jié)陣而去入谷,然后發(fā)喪。宣王之退也,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蛞愿嫘?,宣王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
  走入秦氏
  【太平御覽】
  《魏略》曰:曹真字子丹,沛郡人。本姓秦,養(yǎng)曹氏,或云其伯父南宿與太祖善,共平袁術(shù)。部黨與太祖相攻,劫太祖出,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開門受之??軉査冢看鹪疲何沂强?,遂害之。由此太祖思其功,遂變其姓。
  走為上策
  【通監(jiān)紀事本末】
  僖宗三年,冬十月,楊行密圍廣陵且半年。秦彥畢師鐸大小數(shù)十戰(zhàn),皆不利,城中無食米,餓死者太半,彥師鐸憂悶殆無生意。相對抱膝,終日悄然。行密亦以城久不下,欲引還。己巳夜大風(fēng)雨,呂用之部將張審?fù)瑤涽庀率咳?,晨伏於西壕,俟守者易代,潛登城啟關(guān),納其眾,守者皆不斗而潰。先是彥師鐸信重尼奉仙,雖占陳日時,賞罰輕重,皆取決焉。至是復(fù)咨於奉仙曰:何以取濟,奉仙曰:走為上策,乃自開化門出牛牛牛東塘。
  走不以手
  【荀子】
  飛不以尾挫尾,則飛不能遠。走不以手縛手,則走不能疾。
  跛者不忘走
  【吳越春秋】
  《勾踐歸國傳》:九年正月,越王召五大夫而告之曰:昔者越國遁棄宗廟,身為窮虜,恥聞天下辱流諸侯,今寡人念吳猶跛者不忘走,盲者不忘視,孤未知策謀,惟大夫誨之。
  后出同走
  【國語】
  《晉語》:獻公二十二年,公子重耳出亡,及柏谷,卜適齊楚。狐偃曰:無卜焉,夫齊楚道遠而望大,不可以困往,道遠難通,望大難走。困往多悔,困且多悔,不可以走望。若以偃之慮,其翟乎。夫翟近晉而不通。愚陋而多怨。走之易達不通可以竄,惡多怨,可以共憂。今若休憂於翟,以觀晉國。且以監(jiān)諸侯之為,其無不成,乃遂之翟,處一年,公子夷吾亦出奔。曰:盍從吾兄竄於翟乎?翼芮曰:不可,后出同走,不免於罪,且夫偕出偕入難,聚居異情惡,不若走梁,梁近於秦,秦親吾君,吾君老矣。子往驪姬,懼必援於秦,以吾存也。且必告悔,告悔是吾免也。乃遂之梁。
  負山而走
  【莊子】
  藏山於澤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
  與驥俱走
  【呂氏春秋】
  與驥俱走,則人不勝驥矣。居其車上,則驥不勝人。
  不與馬爭走
  【太平御覽】
  荀卿子曰:伯禽將歸國,周公謂之曰:君子力如牛,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智如士,不與士爭智。
  見虎不走
  【荀子】
  跛者見虎不走,非勇也。
  可以出走
  【劉向說苑】
  婦人之口可以出走,婦人之喙可以死敗。
  追飛捉走
  【孔氏六帖】
  北齊河間守崔謀,恃勢從李繪乞麋角鴿羽。答曰:鴿有六羽,飛則沖天。麋有四足,走則入澤。下官手足遲鈍,不能追飛捉走,以事佞人。
  日月并走
  【文苑英華】
  《唐獨孤及夢遠游賦》:百骸與日月并走,五臟與哀樂交戰(zhàn)。
  將命四走
  【唐杜牧樊川集】
  天下平一,暴勃消削,單車一符。將命四走,莫不信順,此時戎臣,當(dāng)提兵居內(nèi)也。
  奔走道途
  【韻語陽秋】
  杜子美身遭離亂,復(fù)迫衣食,足跡幾半天下。自少時游蘇及越,以至作諫官,奔走州縣,既皆載壯游詩矣。其后贈韋左丞詩云: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則自長安之齊魯也。贈李白詩云:亦有梁宋游,方期拾搖草。則自東都之梁宋也。發(fā)同谷縣云:賢有不黔突,圣有不火爰席。始來茲山中,休駕喜地僻。奈何物迫累,一歲四行役。則自隴右之劍南也。留別章使君云:終作適荊蠻,安排用莊叟。隨云拜東皇,掛席上南斗,則自蜀之荊楚也。夫士人既無常產(chǎn),為饑所驅(qū),豈免仰給於人。則奔走道土涂,亦理之常爾。王建云: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圓缺。百年歡樂能幾何,在家見少行見多。不緣衣食相驅(qū)遣,此身誰愿長奔波。李頎亦云:男兒在世無產(chǎn)業(yè),行子出門如轉(zhuǎn)篷。皆為此也。
  者邊走那邊走
  【類說】
  蜀后主裹小巾其尖如錐,宮妓多衣道服,簪以蓮花冠。因施胭脂夾臉,號醉米莊?!吨裰υ~》云:者邊走,那邊走,只是尋花柳。那邊走,者邊走,莫厭金杯酒。
  蒼遽西走
  【宋蘇老泉集】
  《與吳殿院書》:京師會遇,殊未及從容,屬家有變,蒼遽西走。
  教諸生學(xué)走
  【朱子語錄】
  福州張,字柔直,蔡京賓致為塾客,柔直以師道自居,待諸生嚴厲,諸生已不堪。一日呼之來前曰:汝曹曾學(xué)走乎?諸生曰:某等嘗聞先生長者之教,但令緩行。柔直曰:天下被汝翁作壞了,非晚賊發(fā)首先到汝家,汝曹若學(xué)得走,緩急可以逃死。諸子大驚,走告京曰:先生忽口恙如此。京聞之,瞿然曰:此非汝所知也。即入書院,因訪策焉。柔直曰:今日救時已是遲了,只有收拾人才是第一義。京因扣其所知,遂以楊龜山為對,龜山自是有召命。
  【宋詠史詩】
  ,福州人,為蔡京館師席教其子,逐日令弟子學(xué)走。京怪問之,曰:天下被汝父壞了,快學(xué)走。京再問之曰:急召楊時中出用。蔡京愛子致賢師,爭奈君憂國告危,張識時真俊杰,祗將走字教京兒。
  驚而脈走
  【晁說之客】
  李師旦言張南軒病時,診之無脈。南軒云:某自來如此,因言人有脈在臂之背者,某嘗遭人持刃欲見刺,故驚而脈走云。
  百蠻奔走
  【宋王小兒致語】
  百蠻牛牛牛走,南銅鼓之鄉(xiāng),萬里謳謠,西出玉關(guān)之路。
  照鏡狂走
  【宗鏡錄】
  演若達多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責(zé)已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
  聞香賊走
  【高僧傳】
  圖澄遣弟子向西域市香,既行,澄告馀弟子曰:掌中見買香弟子在某處,被賊垂死,因燒香愿,遙救護之。弟子后還云:某處為賊所劫,忽聞香氣,賊無故自驚棄之而走。
  扌舍父逃走
  【類說】
  北宗神秀神師有偈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扌舍父逃走。
  泰山走
  【通鑒】
  《外紀》:桀在位以來,伊洛竭,泰山走。
  擊之為狗走
  【西漢書】
  《五行志》:成帝河平元年,長安男子石良劉音,相與同居,有如人狀。在其室中,擊之為狗走出。去后有數(shù)人被甲持兵弩至良家,良等格擊,或死或傷,皆狗也。
  徒跣而走
  【金樓子】
  《箴戒篇》:漢哀帝即位,寵任董賢,均田之制,從此墮壞。百姓訛言,持籌相驚,被發(fā)徒跣而走。漢氏衰矣。
  民相驚走
  【東漢書】
  《五行志》:安帝永初時,民轉(zhuǎn)相驚走,棄什物去廬舍。
  老虎逐鹿走
  【東南記聞】
  鎮(zhèn)江有讖云:老虎逐鹿走,狀元出京口,丞相背后走。寶間,三邑舉人入京赴省,集飲豐樂樓下,中間杰作者,醉中勇躍,自謂必應(yīng)此讠千,時丁大全聞而惡之。意謂狀元應(yīng)讠千,丞相當(dāng)走矣。丁,鎮(zhèn)江人也。陰囑省闈官吏,默識三邑試卷,皆不取。是年冬丁罷相,出判鄉(xiāng)郡,繼而遭劾。代之守鎮(zhèn)江者,乃焦炳炎,嘗為武舉狀元。與丁素有憾,到郡未幾,適丁有謫居之命。焦遣勇將押發(fā)就道,是知狀元出,丞相走,讠千應(yīng)乃如此。
  禾中走
  【太平廣記】
  謝小娥,豫章估客女也。嫁歷陽段氏為妻,其父與夫同客江湖,俱為盜所殺。投小娥於水中,經(jīng)宿而活。一夕夢其夫曰:殺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小娥求智者辨之。時有李公佐聞之曰:我得之矣,禾中走者,穿田過也。此申字,一日夫者,非春字而何。然則殺汝夫者,申春也。詳仇字
  趨 走
  【事類合璧】
  趨走給召呼。
  宰夫下走
  【西漢書】
  蕭望之為前將軍,受遺詔輔元帝。會稽鄭朋待詔金馬門奏記。望之曰:將軍規(guī)模云若管晏,而休遂行日廣人至周召乃留乎?若管晏而休,則下走將歸延陵之皋,興周召之遺業(yè),親日廣人之兼聽,則下走其庶幾。愿竭區(qū)區(qū)砥厲鋒鍔,奉萬分之一。
  牛馬走
  【事類蒙求】
  司馬遷《答任少卿》書曰:太史公牛馬走。太史談,遷父也。遷自謂太史公牛馬之仆也。
  飛 走
  【翻譯名義】
  “迦陵頻伽”此云妙聲鳥。大論云:如迦羅頻伽鳥,在殼角口中未出,發(fā)聲微妙,勝於馀鳥。正法念經(jīng)云:山名曠野,其中多有迦陵頻伽,出妙音聲。如是美音,若天若人,緊那羅等,無能及者,唯除如來音聲。“迦蘭陀”此云好聲鳥,形如鵲,群棲竹林,或言鼠名,具如下出?!熬嘘攘_”或拘翅羅,此云好聲鳥,聲好而形丑,又云鶿鷗。
  “嘶那夜”此云鷹。
  《爾雅》云:鷹隼,丑其飛也。,音揮。注曰:鼓翅然疾??资现竟衷唬撼耐跎贂r,雅好田獵,天下快狗名鷹畢聚焉。有人獻鷹,曰:非王鷹之儔。俄而云際有一物凝翔,飄搖鮮白,而不辨其形。鷹見於是竦翮下革而升,矗若飛電,須臾羽忄土有如雪,血淋如雨,良久有一大鳥墮地而死。度其兩翅,廣數(shù)十里,喙許穢邊有黃,眾莫能知,時博物。君子曰:此大鵬雛也,始飛焉,故為鷹所制。文王乃厚賞獻者,又言隼者。易曰:王用射是亦隼于高墉之上。孔穎達云:隼者貪殘之鳥,鷂之屬。玉篇云:祝鳩也。顏師古云:隼鷙鳥即今之夫鳥胡骨也。劉向以為隼近黑祥,貪暴類也。“臊蘇勞陀”或叔迦婆嘻,此云鸚鵡。說文云:能言鳥也。山海經(jīng)曰:黃山及數(shù)歷山有鳥焉,其狀如鶚,五各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鸚鵡。曲禮云: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人而無禮,不亦禽獸之心乎?
  雜寶藏經(jīng)云:過去雪山,有一鸚鵡,父母都盲,常取華果,先奉父母。時有田主初種谷時,愿與眾生而共食。鸚鵡於田,常采其谷,田主案行見煎子踐谷穗,便設(shè)羅網(wǎng),捕得鸚鵡鳥。告主言,先有施心,故敢來采,如何今日,而見網(wǎng)捕?田主問鳥,取谷與誰?答言有盲父母,愿以奉之。田主報曰:今后常取,勿復(fù)疑難。云云佛言時鸚鵡,我身是也。時田主者,舍利弗是?!熬烤忧缶苛_”此是雞聲,鳩鳩吒。此云雞。易林曰:巽為雞,雞鳴節(jié)時,家樂無憂。
  《西京雜記》云:成帝時,交趾越裳國,獻長鳴雞,以刻漏驗之,與晷度無差,饒夫曰:夫雞戴冠,文也,足持距武也,敵斗勇也,得食相呼義也,鳴不失時信也。雞有五德,君猶烹而食之,其所由來近也。楞嚴云:如雞后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長水釋曰:雞第二鳴,天將曉也。
  孤山釋云:三德涅名曰,義天前受想盡,似證尚遙,如雞先鳴,天色猶昧。今行陰盡,唯識陰在,明悟非久。如雞后鳴,天有精色。齊顏之推云:梁時有人常以雞卵白和沐,使發(fā)光黑,每沐輒破二三十枚,臨終但聞發(fā)中啾啾數(shù)千雞雛之聲。“斫迦邏婆”此云鴛鴦匹鳥也。止則相偶,飛則相雙。
  鳥喻品云:一者迦憐提,二者鴛鴦,游止共俱,不相扌舍離。今師釋曰:以雄喻常,雌喻無常,生死有性善,故無常即常。如二鳥在下,涅有性惡,故常即無常。如二鳥高飛,是則在高在下,雌雄共俱,雙游并息,其義皆成?!瓣绕抨绕佩取贝朔鷦偬焱踉疲荷蚍7ㄈA云:命命。雜寶藏經(jīng)云:雪山有鳥名為共命,一身、二頭,識神各異,同共報命,故曰命命。佛本行經(jīng),佛言,往昔雪山有二頭鳥,一頭名“迦嘍茶”一頭名“憂波迦嘍茶”。其憂波迦嘍茶頭,一時睡眠,近彼寤頭,有摩頭迦樹,風(fēng)吹花落,至彼寤頭,其頭自念,雖獨食花。若入腹時,俱得色力,不令彼寤,遂默食花。其睡頭寤,覺腹飽滿,亥欠噦氣出。問言何處得此美食,寤頭具答,睡頭壞恨。后時游行,遇毒樹花,念食此花,令二頭死。時憂波迦嘍茶頭,語迦嘍茶頭言:汝今睡眠,我當(dāng)寤住,彼頭才睡,即食毒花。其迦嘍茶寤,覺毒氣,問何惡食,令我不安?憂波頭言:食此毒花,愿俱取死。於是彼頭即說偈言:汝於昔日睡眠時,我食妙花甘美味。其花風(fēng)吹在我邊,汝返生此大嗔恚。凡是癡人莫愿見,亦莫愿與癡共居。與癡共居無利益,自損及以損他身。佛言迦嘍茶鳥即我身是,憂波鳥者提婆達是?!吧崂?,此云春鶯黃鸝也。詩曰: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又翻鷺。七曲切,玉篇云:水鳥也。詩云:有在梁。鷺,來故《爾雅》注云:白鷺也,頭翅背上皆有長翰毛。詩云:“振振鷺于飛”?!吧崃_”此云百舌鳥?!澳τ蛇墶贝嗽瓶兹?。文孔雀纟卒羽而翱翔。俱舍云:於一孔雀倫,一切種因相,非馀智境界,唯一切智知。證真釋云:有情無始,熏造一切,界趣種子,在本識中。唯佛能了,且舉孔雀一類,尚已難知。“阿梨耶”此云鴟,亦作至鳥。充尸切雅云:狂茅互鳥。舍人曰:狂一名茅互鳥,喜食鼠,大目也。郭璞云:今鳩胡官互鳥也,似鷹而白?!芭跬印贝嗽弃?,或揭羅,此云周鳥鷲。
  山海經(jīng)曰:景山多鷲,說文鷲,鳥黑色,多子。師曠云:南山有鳥,名曰羌鷲,黃頭赤咽。五色皆備。西域多此鳥,蒼黃目赤,食死尸,臂卑履也。此云蟻子。晉書殷仲堪父,患耳聰,聞床下蟻動,謂之牛斗。賢愚經(jīng)云:長者須達共舍利弗,往圖精舍,須達自手捉繩一頭,舍利弗自捉一頭,共經(jīng)精舍。時舍利弗欣然含笑。
  須達問言尊者何笑?答言:汝始於此經(jīng)地六合天中,宮殿已成,即借道眼,悉見六天嚴凈宮殿。云云復(fù)更徙繩時,舍利弗慘然憂色,即問尊者何故憂色?答言:汝今見此地中蟻子耶?對曰:已見。舍利弗言:汝於過去毗婆尸佛,亦於此地。起立精舍,而此蟻子在此中生,乃至七佛已來,汝皆為佛起立精舍,而此蟻子亦在中生,至今九十一劫,受一種身,不得解脫。生死長遠,唯福為要,不可不種。
  《雅》云: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蟲魚鳥獸,種類何窮。山水空陸,境界無際,循環(huán)荏如枕苒,音染,展轉(zhuǎn)也。逐物狂愚。一念如明,萬類俱息,宜照本性,勿起異意也。
  【禪林類聚】
  飛走門云:世尊一日坐次,見二人舁豬過,乃問這個是甚麼?云:佛具一切智,豬子也。不識?世尊云:也須問過。馬鳴大士昔為毗舍利國王,其國有一類人如馬裸露,王運神力分身為蠶,食其桑柘,自成繭殼。國中馬人取繭為衣,王后復(fù)生中印度馬人,感戀悲鳴,因號馬鳴。
  百丈海禪師,因侍馬祖行次,忽見一群野鴨飛過,祖云是甚麼?師云:野鴨子。祖云:甚處去也?師云:飛過去。祖遂把師鼻扭,師負痛失聲叫“阿耶、阿耶”,祖云:又道飛過去,元來只在這里。師直得浹背汗流,因茲有省。
  南泉愿禪師,因陸旦大夫問弟子家中於一瓶內(nèi)養(yǎng)得一鵝兒,今來長大,欲出此鵝,且不得打破瓶,亦不得損卻鵝,未審,和尚有何方便?師召云:大夫陸應(yīng)諾。師云出也。紫湖縱禪師,因勝光镢地,次镢地斷一條蚯蚓,問云:某甲今日镢斷一條蚯蚓,兩頭俱動,未審性命在那頭?師提起镢頭向蚯蚓左頭打一下,右頭打一下,中心空處打一下,擲卻镢頭便歸。
  趙州諗禪師在檐前立,見燕子語師云:這燕子喃喃地招人言語。僧問未審他還甘也無?師云: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fēng)吹別調(diào)中。長沙岑禪師,僧問蚯蚓斷為兩段,兩頭俱動,未審佛性在阿那頭。師云:妄想作麼。僧云:其如動何?師云:汝豈不知,風(fēng)火未散。又一大德問蚯蚓斷為兩段,兩頭俱動,佛性在阿那頭?師云:動與不動,是何境界。云:言不干典,非智者所談,只如和尚言動與不動,是何境界,出自何經(jīng)?師云:灼然言不干典,非智者所談,大德豈不見楞嚴。經(jīng)云:當(dāng)知十方無邊,不動虛空,并其動搖,地水火風(fēng),均名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
  仰山寂禪師一日侍溈山次,忽聞鳥鳴,溈云:伊說事卻徑,師云:不可向別人道。溈云:何故憑麼道。師云:為伊說太直。溈云:多少法門寂子一時推下。師云:推下事作麼生。溈山敲禪林三下。仰山因溈山喂鴉生飯,次回頭見師,乃云:今日為伊大上堂一上。師云:某甲隨例得聞。溈云:聞底事作麼生。師云:鴉作鴉鳴,鵲作鵲噪。溈云:你爭奈聲色何?師云:和尚適來道甚麼。溈云:我只道為伊大上堂一上。師云:為甚麼喚作聲色。溈云:雖然如此,驗過也無妨。師云:大事因緣作麼生驗。溈山豎起拳。師云:終是指東劃西。溈云:子適來問甚麼?師云:問和尚大事因緣。溈云:為甚麼喚作指東劃西?師云:為著聲色。故某甲所以問過。溈云:并未曉了此事。師云:如何得曉了此事?溈云:寂子聲色,老僧東西。師云:一月千江體不分水。溈云:應(yīng)須與麼始得。師云:如金與金,終無異色,豈有異名。溈云:作麼生是無異名底道理。師云:餅盤釵釧券盂盆。溈云:寂子說禪如獅子吼,驚散狐狼野干之屬。
  黃蘗運禪師,因有六人新到,五人作禮,中一人提起坐具,作一圓相,師云:我聞有一只獵犬甚惡。僧云:尋羚羊聲來。師云:羚羊無聲,到汝尋。僧云:尋羚羊跡來。師云:羚羊無跡到汝尋。云:尋羚羊蹤來。師云:羚羊無蹤到汝尋。云:與麼則死羚羊也。師便休,至明日升堂云:昨日來尋羚羊僧出來。僧便出。師云:昨日公案未了。老僧休去,你作麼生?僧無語。師云:將謂是本色衲子,元來只是義學(xué)沙門,以柱杖打出。
  洞山價禪師,因洗缽次,見兩鳥爭蝦蟆。有僧便問這個因什么到什么地?師云:只為黎。投子同禪師,僧問金雞未鳴時如何?師云:無這個音響。云:鳴后如何?師云:各自知時。
  大隋真禪師,僧問金雞未啼時如何?師云:失卻威音。王云:正當(dāng)啼時如何?師乃笑。又僧問金雁附書為什么不露翼?師云不通虛信。睦州蹤禪師,僧問如何是鷂子?
  師云:這死雀兒。云:如何是鷂子之機?師云:昨日有師僧趁出去,你今日又來這里。云:過在什么處?云:敕貶朝官。雪峰問靈云,古人道:前三三,后三三,意旨如何?云云:水中魚,山上鳥。師云:意作麼生。云:高可射兮,深可釣。
  云居膺禪師戔刂草次,偶戔刂殺蚯蚓。洞山指問這個耳漸:師云:他不死。洞云:二祖往鄴都,又作麼生?師不對。住后僧問和尚在洞山戔刂蚯蚓,洞山問師豈不是無語?師云:當(dāng)時有語,只是無人聽。
  洛浦安禪師,僧問一毫吞盡巨海,於中更復(fù)何言?師云:家有白澤之圖,必?zé)o如是之怪。洛浦僧問法身無為,不墮諸數(shù)是不?師云:惜取眉毛好。云:如何免得斯咎?師云:泥龜任你千年,終不解隨云鶴。云:任是孫臏也遭貶剝。師云:無鼻孔牛,有甚御處。僧以手托地作牛吼。師云:這畜生。僧便喝。師云:掩尾露身,終非好手。洛浦僧問二王當(dāng)筵,龍蛇未辯,救難之心,誰人最切?師云:踏破鴻門者。僧云:誰知今古,不覺已虛隨。師云:只貪香餌,身滯網(wǎng)羅。僧云:饒師古鏡當(dāng)軒,猶被野狐精魅。師云:山僧今日大戰(zhàn)無功,僧作虎聲。師打一棒,僧隨棒便倒。師云:棒下死漢,有甚麼限。僧拂袖便出。師云:獵狗不向床下死。
  臥龍禪師。僧問十二時中如何用心?師云胡猻吃毛蟲?;⑾种魃畣柡蜕泻翁幦耸拢繋熢疲弘]西人。云:承聞隴西有鸚鵡,還實也無?師云:是云和尚,莫不是也無。師便作鸚鵡聲。僧云:好個鸚鵡。師便棒之。延慶端禪師,有人問蚯蚓斬為兩段,兩頭俱動。佛性在阿那頭。師展兩手。
  玄沙備禪師。因參次聞燕子聲乃云:深談實相,善說法要,但下座。尋后有僧請益云:某甲不會。師云:去無人信汝。
  長慶棱禪師,僧問羚羊未掛角時如何?師云:草里漢。云:掛角后如何?師云:亂叫喚。云:畢竟如何?師云:驢事未了馬事到來。保福展禪師。僧問:雪峰平生有何言句,得似羚羊掛角時?師云:我不可作雪峰弟子不得。
  韶山普禪師。僧問:如何是一切相?師云:鳥飛霄漢白,山遠色深青。云:恁麼則一切相去也。師云:情知你亂會。南院禪師。僧問:大用不逢人時如何?師云:雞鵝舞道引入千峰。又僧問:疋馬單槍時如何?師云:待我上山斫棒。
  阝令玨禪師。僧問:學(xué)人不負師機,還免披毛戴角也無?師云:黎也可畏,對面不相識。云:恁麼即吞盡百川水,方明一點心。師云:雖脫毛衣猶披鱗甲。云:好來和尚具大慈悲。師云:盡力道也出老僧格不得。瑞巖彥禪師。一日有村媼來作禮。師云:汝疾歸去,救取數(shù)千物命。媼忽忙至舍,乃見兒婦提竹器,拾田螺歸,媼接取放諸水濱。
  歸宗權(quán)禪師。僧問:金雞未鳴時如何?師云:失卻威音王。云:鳴后如何?師云三界平沉。云門偃禪師云:南來北往,飛禽走獸,為甚麼卻有異自代?云:辯卻多少人。又一日因蚊子叫,問僧蚊子吞卻祖師也。僧云:非蚊子吞祖師,祖師亦吞蚊子。師不肯,乃云:你問我。僧便問。師云:何怪?香林云:為渠有分。云門問僧:江西、湖南,還聞長觜鳥說禪麼?僧云:不聞。師拈拄杖云:禪。
  鏡清心付禪師。僧問:一等明機雙扣,為甚麼卻遭違貶?師云:打水魚頭痛,驚林鳥散忙。
  金峰志禪師。有僧到來,師以手指僧,復(fù)自指云:楊廣失駱駝,僧便出去。僧云:今古亦然,僧回禮拜。師云:適來事作麼生。僧云:終不錯舉。師云:不錯舉底事作麼生?僧以手指師,復(fù)自指,師云:曾見先師來么?僧云:向什么處見。師云:吃粥吃飯?zhí)幰姟I@禪床一匝,師閉卻方丈門。明招謙禪師問僧:側(cè)飛鷂子眼落在甚處?僧展手云:還解變得麼。師云:放子三十棒。僧云:話在和尚。師乃集眾,勘辯。僧無語。師乃打。
  安察禪師云:喜鵲鳴寒檜,心印是渠傳。時有僧云:何別?師云:眾中有人在。僧云:同安門下,道絕人荒。師云:胡人飲乳,返怪良醫(yī)。僧云休休。師云:老鶴入枯池,不見魚蹤跡。
  羅漢琛禪師問僧甚處來?云:秦州來。師云:將得甚么物來?云:不將得物來。師云:汝為甚麼對眾謾語?其僧無語。師卻問云:秦州豈不是出鸚鵡?僧云:鸚鵡出在隴西。師云:也不較多。
  泐潭興禪師。僧問:如何是曹溪門下客?師云:南來燕。云:學(xué)人不會。師云:養(yǎng)羽侯秋風(fēng)。投子溫禪師與僧游山次。僧見蟬殼遂問:殼在這里,蟬向甚麼處去?師拈蟬殼就其耳畔搖三五下,作蟬鳴聲,其僧有省?;蜃魍U師。
  洞山初禪師。僧問:如何是籠中鳥?師云:在籠中多少時。僧云:只為籠中鳥。師云:卻飛去。玄覺道師聞鳩子鳴,乃問僧是甚麼聲?云:鵓鳩聲。師云:欲得不招無閑業(yè),莫謗如來正法輪。投子青禪師云:若輪此事,如鸞鳳沖霄,不留其跡。羚羊掛角,那覓其蹤。金龍不守於寒潭,玉兔豈棲於蟾影。其或主賓若立,須威音,路外搖頭,問答言。陳乃玄路,傍提為唱,若能如是,猶在半途,更若凝眸,不勞相見。石門聰禪師。僧問:云隱鳳凰時如何?師云:山深無覓處,鴉鳥每相過。
  石門徹禪師。僧問:金鳳透白云時如何?師云:海州圓月現(xiàn),赫赤滿天涯。
  德山密禪師。僧問:羚羊未掛角時如何?師云:獵屎狗。云:掛角后如何?師云:獵屎狗。
  谷山禪師。僧問:羚羊未掛角時如何?師云:你向甚麼處覓。云:掛角后如何?師云走。神鼎讠土西禪師。僧問:疋馬單槍時如何?師云:神鼎打退鼓。云畢竟如何?師云:想你不是這手腳。神鼎垂語云:第一單槍甲馬,第二甲馬單槍,第三撒星排陣,第四衣錦還鄉(xiāng)。時有僧問:如何是單槍甲馬?師云:不是金牙作,爭能射尉遲。云:如何是甲馬單槍?師云:金鏃馬前落,婁樊喪膽魂。云:如何是撒星排陣?師云:陣云橫海上,未辯圣明君。云:如何是衣錦還鄉(xiāng)?師云:四海無消息,回奉圣明君。
  姜山方禪師。僧問:如何是一塵入正受?師云:蛇銜老鼠尾。云:如何是諸塵三昧起?師云:鱉咬釣魚竿。云:恁麼則東西不辯,南北不分去也?師云:堂前一碗夜明燈,簾外數(shù)莖清瘦竹。云居舜禪師。僧問:承師有言不談玄,不說妙,去此二途,如何指示?師云:蝦蟆趕鷂子。云:全因此問。師云:老鼠弄猴猻。天衣懷禪師示眾云: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沉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異類中行,不用續(xù)鳧截鶴,夷岳盈壑。放行也百丑千拙,收來也攣攣拳拳。用之則敢與君王斗富,不用都來不直半分錢。參。
  九峰韶禪師,僧問:羚羊未掛角時如何?師云:雄喚雌鳴。云:掛角后如何?師云:一文兩個。云:此莫是和尚見處也無?師云:不用禮拜。西余端禪師。僧問:羚羊未掛角時如何?師云:怕。云:既是善知識,因何卻怕?師云:山僧不曾見恁麼差異畜生。道吾真禪師在慈明會中,一日提螺螄一籃,繞院云:賣螺螄,令眾下語,皆不契。有一老宿揭簾,見以目顧視師,放身便臥。師放籃子便行。正堂辯禪師。室中問僧:蚯蚓為甚麼化為百合?乃自頌云:住山身已老,世事任乖張。年來無侍者,客到自燒香。正堂云:小麥為甚麼化為蝴蝶?乃自頌云:春水滿幽澗,江風(fēng)吹斷云。年年那時節(jié),憶著別離人。
  施食飛走
  【稽古略】
  元和八年,法師智言鞏,悟解絕倫,然寡徒侶,偶有耆宿閱言鞏著述。乃曰:汝識至高。頗煩佛意。今寡徒眾,蓋缺人緣耳。佛猶不能度無緣,況初心者乎?可辯食布施飛走。卻后二十年,當(dāng)自有眾。言鞏如其教,煩米散郊外,感烏大集摶飯。言鞏祝曰:食吾飯者,愿為法侶。后二十年言鞏往鄴城開講,坐下有眾千馀人,皆年少比丘。
  百獸皆走
  【春秋后語】
  楚昭王曰:北方之民,畏昭奚恤何如?江乙對曰:虎得狐,狐曰:無啖我,天帝令我長百獸,子隨我后,百獸見我,能無走乎?虎隨狐而行,百獸皆走。虎不知獸畏己,反以為畏狐也。北方非畏昭奚恤,實畏王之甲兵。
  異雞反走
  【莊子】
  《達生篇》:紀氵省子為宣王養(yǎng)斗雞。十日問可斗乎?曰:未也,猶虛矯而恃氣。十日又問曰:幾矣,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yīng)者反走矣。
  實而走
  【淮南鴻烈解】
  《原道訓(xùn)》:鳥排虛而飛,獸實而走。注:,足也。實,地也。
  獸不及走
  【文選】
  枚叔《七發(fā)》:鳥不及飛,魚不及辶回,獸不及走。
  飛上走下
  【席上腐談】
  邵康節(jié)曰:動物自首生,植物自根生,自首生命在首,自根生命在根。又曰:飛者棲木食木,鷹之毛猶木也。走者棲草食草,虎豹之毛猶草也。飛之類喜風(fēng),而敏於飛上。走之類喜土而利於走下。在水者不瞑,在風(fēng)在地者瞑。走之類,上睫接下,飛之類,下睫接上,類使之然也。水類出水則死,風(fēng)類入水則死。然有出入之類者,龜蟹鵝鳧之類是也。
  天飛陸走
  【宋曾鞏論通】
  夫翼而天飛,足而陸走,喙而鳴,且其形類多矣。
  山鹿駭走
  【唐陸龜蒙笠澤叢書】
  甫里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或寒暑得中,體無事時乘小舟,設(shè)蓬席,赍一冊書,茶爐筆床釣具,木瞿船榔而已所詣小不會意,徑還不留,雖水禽決起,山鹿駭走之不若也。
  山象奔走
  【高僧傳】
  宋曇無竭赍觀音受記經(jīng)梵文至舍衛(wèi)國,野逢山象一群,無竭稱名歸命,即有獅子從林中出。象俱各驚惶奔走。
  能走者奪翼
  【顏氏家訓(xùn)】
  能走者奪其翼。
  蛟蛇走
  【宋蘇東坡集】
  《石鼓歌》: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律蛟蛇走。
  蛟蟠虺走
  【王惲秋澗集】
  《未央瓦硯賦》:投我天硯,形園色黑幼,文章律,蛟蟠虺走。東走千里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夢神告曰:臼出水而東走千里,邑盡為水,身化為空桑,故命之曰伊水。
  無足而走
  【錢神論】
  錢無足而走。
永樂大典
卷之一萬三千七十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