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莊子學派的著述總集,道家的重要典籍?,F(xiàn)存《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子所作,外篇、雜篇是莊周弟子及后學所作。 莊子名周,戰(zhàn)國中期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做過管漆園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視名利地位如糞土腐鼠。齊王慕名曾派使臣攜重金聘他為相,莊周回答,寧愿在臟水溝里自由嬉戲,不愿受當權者的羈絆,拒絕了聘請。
莊周也以“道”為宇宙的根本,認為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是萬物存在、變化的根本和依據(jù)。他提出萬物一體的思想,認為宇宙萬物都是一氣之化,雖千姿百態(tài)各不相同,卻又同是氣聚所成,同為一體。從此出發(fā),他認為大小、壽夭、生死、是非……等等的差別都是相對的,從萬物一體的觀點來看,這一切區(qū)別都失去了意義。
莊子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不滿,描述那時的社會“福輕于羽,禍重于地”,“僅免于刑”。所以他厭惡世俗生活,追求擺脫世俗羈絆的精神自由;他理想中的圣人、真人,是吸風飲露、游于天地之正氣,不受任何羈絆,無所依賴于旁人,逍遙自由的人;他追求一種超凡脫俗,不為任何是非、好惡、喜怒、哀樂“內傷其身”,使人的自然天性能自由發(fā)展的境界;對于一班孜孜于世俗名利的人,他譏之為麻雀與蟬,不識鯤鵬的廣闊天地和宏大志愿;他把生死看作有如春夏秋冬的轉換,純屬自然,不知悅生,不知惡死,甚至認為死是擺脫了世俗煩惱而“反其真”,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為達到這種理想境界,他提出“心齋”、“坐忘”等修養(yǎng)方法。 莊子的思想包含著深刻的智慧,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他提出的萬物一體的思想,是對世界認識的一個進步;只靠辯論,依據(jù)主觀標準無法判斷是非的思想和世界無限而個人的認識能力有限,無法盡知世界的思想,提出了認識領域的兩個根本問題。雖然他還沒有能正確回答這些問題,還有片面性,甚至得出了錯誤的結論,但提出的問題卻是深刻的。莊子的人生哲學,雖偏于消極,對于人們身處亂世和逆境困境時消解煩惱,求心理平衡,也不失其意義和作用,可以作為積極有為的人生觀的補充。
《莊子》書多用寓言來說明哲理,文字優(yōu)美,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讀此書,對于提高文學修養(yǎng)亦會有所裨益。
讀《莊子》,初讀可用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古注本可讀清人郭慶藩《莊子集釋》和王先謙《莊子集解》??梢韵茸x內篇及《秋水》、《至樂》、《山木》、《知北游》等篇?!肚f子》末篇《天下》,對當時百家爭鳴的形勢及各家學說作了評介,是了解、研究中國思想史的一篇重要思想資料,可特別予以往意
莊周也以“道”為宇宙的根本,認為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是萬物存在、變化的根本和依據(jù)。他提出萬物一體的思想,認為宇宙萬物都是一氣之化,雖千姿百態(tài)各不相同,卻又同是氣聚所成,同為一體。從此出發(fā),他認為大小、壽夭、生死、是非……等等的差別都是相對的,從萬物一體的觀點來看,這一切區(qū)別都失去了意義。
莊子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不滿,描述那時的社會“福輕于羽,禍重于地”,“僅免于刑”。所以他厭惡世俗生活,追求擺脫世俗羈絆的精神自由;他理想中的圣人、真人,是吸風飲露、游于天地之正氣,不受任何羈絆,無所依賴于旁人,逍遙自由的人;他追求一種超凡脫俗,不為任何是非、好惡、喜怒、哀樂“內傷其身”,使人的自然天性能自由發(fā)展的境界;對于一班孜孜于世俗名利的人,他譏之為麻雀與蟬,不識鯤鵬的廣闊天地和宏大志愿;他把生死看作有如春夏秋冬的轉換,純屬自然,不知悅生,不知惡死,甚至認為死是擺脫了世俗煩惱而“反其真”,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為達到這種理想境界,他提出“心齋”、“坐忘”等修養(yǎng)方法。 莊子的思想包含著深刻的智慧,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他提出的萬物一體的思想,是對世界認識的一個進步;只靠辯論,依據(jù)主觀標準無法判斷是非的思想和世界無限而個人的認識能力有限,無法盡知世界的思想,提出了認識領域的兩個根本問題。雖然他還沒有能正確回答這些問題,還有片面性,甚至得出了錯誤的結論,但提出的問題卻是深刻的。莊子的人生哲學,雖偏于消極,對于人們身處亂世和逆境困境時消解煩惱,求心理平衡,也不失其意義和作用,可以作為積極有為的人生觀的補充。
《莊子》書多用寓言來說明哲理,文字優(yōu)美,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讀此書,對于提高文學修養(yǎng)亦會有所裨益。
讀《莊子》,初讀可用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古注本可讀清人郭慶藩《莊子集釋》和王先謙《莊子集解》??梢韵茸x內篇及《秋水》、《至樂》、《山木》、《知北游》等篇?!肚f子》末篇《天下》,對當時百家爭鳴的形勢及各家學說作了評介,是了解、研究中國思想史的一篇重要思想資料,可特別予以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