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行

郭店楚墓竹簡 作者:


【經(jīng)1】五行:仁形于內(nèi)謂之德之行,不形于內(nèi)謂之行。義形于內(nèi)謂之德之1行,不形于內(nèi)謂之行。禮形于內(nèi)謂之德之行,不形于內(nèi)謂之2行。智形內(nèi)謂之德之行,不形于內(nèi)謂之行。圣形于內(nèi)謂之德3之行,不形于內(nèi)謂之(德之)行。[1]◆

【經(jīng)2】德之行五,和謂之德,四行和謂之善。善,人4道也。德,天道也。君子無中心之憂則無中心之智,無中心之智則無中心5之 悅 ,無中心之悅則不安,不安則不樂,不樂則無德。◆

(君子無中心之憂則無中心之圣,無中心之圣則無中心之悅,無中心之悅則不安,不安則不樂,不樂則無德。)[2]

【經(jīng)3】五行皆形于內(nèi)而時行6之,謂之君子。士有志于君子道,謂之志士。善弗為無近,德弗7志不成,智弗思不得。思不精不察,思不長不得,思不清[3]不形,[不形則不安],不安[則]不樂,不樂8[則]無德。

【經(jīng)4】不仁,思不能清。不智,思不能長。[不仁不智],未見君子,憂心9不能惙惙[4];既見君子,心不能悅[5]。《詩》曰:“[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之,亦既觀之,我心則10悅?!贝酥^也。

不仁,思不能清。不圣,思不能輕。不仁不圣,未見君子,憂心不能忡忡;既見君子,心不能降。◆

【經(jīng)5】仁之思也清,精12則察,察則安,安則溫,溫則悅,悅則戚,戚則新(親),新(親)則愛,愛則玉色[6],玉色則形,形則仁。◆13

【經(jīng)6】智之思也長,長則得,得則不忘,不忘則明,明則見賢人,見賢人則玉色,玉色則形,形14則智?!簟窘?jīng)7】圣之思也輕,輕則形,形則不忘,不忘則聰,聰則聞君子道,聞君子道則玉音,玉音則形,形15則圣?!?br />
【說7】“圣之思也輕”。思也者,思天也;輕者尚矣。

“輕則形”。形者,形其所思也。酉下子思輕于翟,路人如斬;酉下子見其如斬也,路人如流。言其思之輕也。

“不忘則聰”。聰者,圣之藏于耳者也,猶孔子之聞輕者之鼓而得夏之廬也。

“聰則聞君子道”。道者,天道也,聞君子道之志耳而知之也。

“聞君子道則玉音”。□□□□□□而美者也,圣者聞志耳而知其所以為□者也?!坝褚魟t形”?!酢酢酢酢?br />
“形則圣”?!酢酢酢跏?。

【經(jīng)8】“[鸤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能為一,然后能為君子,慎其獨也?!?6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能差池其羽,然后能至哀。君子慎其17獨也。◆

【說8】“鸤鳩在?!薄V币?。

“其子七兮”。鸤鳩二子耳,曰七也,興言也。

“淑人君子,其儀一兮”。淑人者□,儀者義也。言其所以行之義之一心也。“能為一然后能為君子”。能為一者,言能以多為一;以多為一也者,言能以夫五為一也。

“君子慎其獨”。慎其獨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謂也。獨然后一,一也者,夫五為□心也,然后得之。一也,乃德已。德猶天也,天乃德已。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燕燕,興也,言其相送晦也。方其化,不在其羽矣。

“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能差池其羽然后能至哀。言至也。差池者,言不在衰绖,不在衰绖也,然后能至哀。夫喪,正绖修領(lǐng)而哀殺矣,言至內(nèi)者之不在外也。

“是之謂獨”。獨也者,舍體也。

【經(jīng)9】君子之為善也,有與始,有與終也。君子之為德也,18有 與 始,無 與 終 也。

【說9】“君子之為善也,有與始,有與終”。言與其體始與其體終也。

“君子之為德也,有 與 始,無 與 終”。有與始者,言與其體始;無與終者,言舍其體而獨其心也。

【經(jīng)10】金聲而玉振之,有德者也?!艚鹇?,善也;玉音,圣也。善,人19道也;德,天道也。唯有德者,然后能金聲而玉振之。

【說10】

“金聲而玉振之”。………

………□□□由德重。善也者,有事焉者,可以剛?cè)岫嗪蠟椤9省跎啤酢酢酢?br />
“德,天道也”。天道也者,己有弗為而美者也。

“唯有德者然后能金聲而玉振之”。金聲而玉振之者,動□而□□形善于外,有德者之□。

[【經(jīng)11】 不聰不明,[不明不圣],不圣不20智,不智不仁,不仁不安,不安不樂,不樂無德?!鬧7]

【說11】“不聰不明”,聰也者,圣之藏于耳者也;明也者,智之藏于目者也。聰,圣之始也;明,智之始也。故曰。

“不聰明則不圣智”,圣智必由聰明。圣始天,智始人;圣為崇,智為廣。

“不智不仁”,不智所愛則何愛,言仁之乘智而行之。

“不仁不安”,仁而能安,天道也?!安话膊粯贰保惨舱?,言與其體偕安也,安而后能樂。

“不樂無德”,樂也者流體,機然忘塞,忘塞,德之至也,樂而后有德。

【經(jīng)12】不變不悅,不悅不戚,不戚不新(親),不新(親)不愛,不愛不仁[8]。◆【說12】“不變不悅”。變也者,勉也,仁氣也。變而后能悅。

“不悅不戚”。悅而后能戚所戚。

“不戚不親”。戚而后能親之。

“不親不愛”。親而后能愛之。

“不愛不仁”。愛而后仁?!窘?jīng)13】不直不肆,不肆不果,不果21不簡,不簡不行,不行不義?!簟菊f13】“不直不肆”。直也者,直其中心也,義氣也。直而后能肆。肆也者,終之者也;弗受于眾人,受之于孟賁,未肆也。

“不肆不果”,果也者,言其弗畏也,無介于心□也。“不果不簡”,簡也者,不以小害大,不以輕害重。

“不簡不行”,行也者,言其所行之□□□

“不行不義”,□□□□[9]義也。

【經(jīng)14】不遠不敬,不敬不嚴,不嚴不尊,不尊不恭,不恭無禮?!?br />
【說14】“不遠不敬”。遠心也者,禮氣也。質(zhì)近者,□弗能□,□□□敬之[10]。 遠者,動敬心,作敬心者也。左麾而右飯之,未得敬□□□

“不敬不嚴”,嚴猶==,==者,敬之積者也。

“不嚴不尊”,嚴而后己尊。

“不尊不恭”,恭也者,[用上]敬下也。恭而后禮也,有以禮氣也。

【經(jīng)15】未嘗22聞君子道,謂之不聰。未嘗見賢人,謂之不明。聞君子道而不知23其君子道也,謂之不圣。見賢人而不知其有德也,謂之不智?!簟菊f15】“未嘗聞君子道,謂之不聰?!蓖寺勔?,獨不色然于君子道,故謂之不聰。

“未嘗見賢人,謂之不明?!蓖艘娨玻毑簧t人,故謂之不明。

“聞君子道而不知其君子道也,謂之不圣。”聞君子道而不色然,而不知其天之道也,謂之不圣。

“見賢人而不知其有德也,謂之不智?!币娰t人而不色然,不知其所以為之,故謂之不智。

【經(jīng)16】見而知之,智也。聞而知之,圣也。明明,智也。虩虩,圣也。“明明在下,虩虩26在上”,此之謂也。◆

【說16】“聞而知之,圣也?!甭勚熘涮熘酪?,圣也。

“見而知之,智也?!币娭熘渌詾橹?,口口智也。

“明明,智也。”智也者,由所見知所不見也。

“虩虩,圣也。”口口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此之謂也?!泵髡呤荚谙?,赫者始在上,口口口口口謂圣智也。

【經(jīng)17】聞君子道,聰也。聞而知之,圣也。圣人知天道也。知而行之,義也[11]。行之而時,德也。見賢人,明也。見而知之,27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敬之,禮也。圣[12],智禮樂之所由生也,五行之所和也。和則樂,樂則有德,有德則邦家興。文王之見也如此?!拔?9王在上也,于昭于天”,此之謂也?!?br />
【說17】“聞君子道,聰也?!蓖寺勔?,獨色然辯于君子道,(道者)聰也,聰也者,圣之藏于耳者也。

“聞而知之,圣也。”聞之而遂知其天之道也,是圣矣。

“圣人知天之道?!钡勒?,所道也?!爸兄?,義也。”知君子之所道而摋然行之,義氣也。

“行之而時,德也?!睍r者,和也;和也者,惠德也。

“見賢人,明也?!蓖艘娨?,獨色然辯于賢人,明也。明也者,智之藏于目者,明則見賢人?!百t人見而知之,智也?!痹唬汉尉??孰休烝此而遂得之,是智也。

“智而行之,仁也?!敝铀蓝鴭\然安之者,仁氣也。

“[行](安)而敬之,禮也?!奔劝仓樱帚搞溉欢粗?,禮氣也。口口口口天道口?!叭蕷猓Y樂所由生也?!毖远Y樂之生于仁義口口口口口口。

“五行之所和,和則樂?!焙驼?,有猶五聲之和也。樂者,言其流體也,機然忘塞也。忘塞,德之至也?!皹范笥械?,有德而國家興?!眹遗d者,言天下之興仁義也,言其口口樂也。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此之謂也。”言大德備成矣。

【經(jīng)18】見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30而行之,義也。行而敬之,禮也。仁,義禮所由生也[13],四行之所和也。和31則同,同則善。◆

【說18】“見而知之,智也。”見者,口也;智者,言由所見知所不見也。

“知而安之,仁也?!敝铀蓝鴭\然安之者,仁氣也。“安而行之,義也?!奔劝仓樱鴵椚恍兄?,義氣也。

“行而敬之,禮也?!奔刃兄樱帚搞溉痪粗撸Y氣也。

所安所行所敬,人道也。

“仁(知)[義],禮[智]所由生也?!毖远Y智生于仁義也。

“四行之所和?!毖院腿柿x也。“和則同。”和者,有猶五聲之和也。同者,守約也,與心若一也,言舍夫四也,而四者同于善心也。同,善之至也。

“同則善矣。”口口口口口口口人行之大,大者,人行之口然者也?!妒雷印吩唬喝擞泻愕?,達口口口。[14]

【經(jīng)19】顏色容貌溫變[15]也。以其中心與人交悅也,中心悅焉。遷32于兄弟,戚也。戚而信之,新(親)也。新(親)而篤之,愛也。愛父,其繼愛人,仁也?!?br />
【說19】“顏色容貌戀戀也”,戀戀也者,勉勉也,遜遜也,能行戀戀者也。能行戀戀者,□□心悅,心悅?cè)缓箢伾菝矞?,以悅戀也?br />
“以其中心與人交悅也”,轂轂□□□□□□……

“中心悅焉”,……是□悅已。人無悅心也者,弗遷于兄弟也?!斑w于兄弟,戚也”,言遷其悅心于兄弟而能戚也。兄弟不相能者,非無所用悅心也,弗遷于兄弟也。

“戚而信之,親也”,言信其[體]也。剮爾四體,予汝天下,弗為也。剮汝兄弟,予汝天下,弗迷也;是信之已。信其[體]而后能相親也。

“親而篤之,愛也”,篤之者厚,厚親而后能相愛也。

“愛父,其殺愛人,仁也”,言愛父而后及人也。愛父而殺其鄰之子,未可謂仁也。

【經(jīng)20】中心33辯然而正行之,直也。直而遂之,肆也。肆而不畏強御,果也。不34以小道害大道,簡也。有大罪而大誅之,行也。貴貴,其等尊賢,義也?!?5

【說20】“中心辯然而正行之,直也”,有天下美食于此,吁嗟而予之,中心弗迷也。惡吁嗟而不受吁嗟,正行之,直也。

“直而遂之,肆也”, 肆者,遂直者也。直者,□貴□□□□□□□□□□肆也。

“肆[而]弗畏強御,果也”,強御者,勇力也,謂□□□□□□□□□之以□□□,無介于心,果也?!安灰孕〉篮Υ蟮?,簡也”,簡也者,不以小愛害大愛,不以小義害大義也。見其生也,不食其死也,祭親執(zhí)誅,簡也。

“有大罪而大誅之,行也”,無罪而殺人,有死弗為之矣;然而大誅之者,知所以誅人之道而[行]焉,故謂之行。

“貴貴,其等尊賢,義也”,貴貴者,貴眾貴也。賢賢,長長,親親,爵爵,選貴者無私焉。其等尊賢,義也。尊賢者,言等賢者也,言選賢者也,言加諸上位。此非以其貴也,此其義也。貴貴而不尊賢,未可謂義也。

【經(jīng)21】以其外心與人交,遠也。遠而莊之,敬也。敬而不懈,嚴也。嚴而畏36之,尊也。尊而不驕,恭也。恭而博交,禮也?!?br />
【說21】“以其外心與人交,遠也?!蓖庑恼?,非有他心也。同此心也,而有謂外心也,而有謂中心。中心者,媆然者;外心者也,其==廓然者也,言此心交遠者也。

“遠而莊之,敬也?!本凑?,口口口口口口。

“敬而不懈,嚴也。”嚴者,敬之不懈者,口之積者也,是厭口口口口口口

“嚴而威之,尊也?!笨谥謴亩芳芍?,則夫間何由至乎哉?是必尊矣。

“尊而不驕,恭也?!毖宰鸲挥锌诳谝咽戮c師長者,弗謂恭矣。故廝役人之道口口恭焉。恭生于尊者也。

“恭而博交,禮也?!辈┱撸q也,言其能柏(?)然后禮也。

【經(jīng)22】不簡,不行。不匿,不察37于道。有大罪而大誅38之,簡也。有小罪而赦之,匿也。有大罪而弗大38誅也,不[行]也。有小罪而弗赦也,不察于道也?!?br />
【說22】“不簡不行?!焙喴?,簡則行矣。

“不匿,不辨于道?!蹦湔?,言人行小而軫者也。小而實大,大之口者也?!妒雷印吩唬骸爸F之為軫也,斯公然得矣?!陛F者,多也;公然者,心道也。不周于匿者,不辨于道也。“有大罪而大誅之,簡;有小罪而赦之,匿也。有大罪而弗口誅,不行也。有小罪而弗赦,不辨于道也。

【經(jīng)23】簡之為言猶練39也,大而晏者也。匿之為言也猶匿匿也,小而防者也。簡,義之方也。匿,40仁之方也。強,義之方。柔,仁之方也?!安桓偛粵剑粍偛蝗帷?,此之謂41也。◆

【說23】“簡為言,猶衡也,大而罕者?!敝敝病?br />
“匿為言也,猶匿慝,小而軫者。”直之也。

“簡,義之方也;匿,仁之方也。”言仁義之用心之所以異也。義之盡,簡也;仁之盡,匿。大義加大者大仁加小者,故義取簡而仁取匿。

“《詩》云:不竟不求浗,不剛不柔,此之謂也?!本拐邚娨玻瑳秸呒币?,非強之也,非急之也,非剛之也,非柔之也,言無所爭焉也。此之謂者,言仁義之和也。

【經(jīng)24】君子集大成。能進之,為君子,弗能進也,各止于其里。大而42晏者,能有取焉。小而軫者,能有取焉。胥膚膚達諸君子道,謂之賢者。君43子知而舉之,謂之尊賢;知而事之,謂之尊賢者也。前,王公之尊賢者也;后,士之尊賢者也?!簟菊f24】“君子集大成?!背梢舱?,猶造之也,猶具之也。大成也者,金聲玉振之也。唯金聲而玉振之者,然后己仁而以人仁,己義而以人義。大成至矣,神耳矣!人以為弗可為也,無由至焉耳,而不然。

“能進之,為君子,弗能進,各止于其里?!蹦苓M端,能充端,則為君子耳矣。弗能進,各各止于其里。不藏欲害人,仁之理也;不受吁嗟者,義之理也。弗能進也,則各止于其里耳矣。充其不[藏]欲害人之心,而仁覆四海;充其不受吁嗟之心,而義襄天下。仁覆四海,義襄天下,而誠由中心行之,亦君子已!

“大而晏者,能有取焉?!贝蠖陶?,言義也,能有取焉也者,能行之也。

“小而軫者,能有取焉。”小而軫者,言仁也;能有取焉者也,能行之也。

“胥膚膚達諸君子道,謂之賢?!瘪隳w膚也者,言其達于君子道也。能仁義而遂達于君子道,謂之賢也。

“君子知而舉之,謂之尊賢?!本又e之者,猶堯之舉舜,商湯之舉伊尹也。舉之也者,誠舉之也。知而弗舉,未可謂尊賢。“君子從而事之”也者,猶顏子、子路之事孔子也。事之者,誠事之也。知而弗事,未可謂尊賢也。

“前,王公之尊賢者也,后,士之尊賢者也。”直之也。

【經(jīng)25】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所役也。心曰唯,莫敢不唯;[心曰][16]諾,莫敢不諾;[心曰]45進,莫敢不進;[心曰]后[17],莫敢不后;[心曰]深,莫敢不深;[心曰]淺,莫敢不淺。和則同,同則善。◆46

【說25】“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所役也”,耳目者,悅聲色者也;鼻口者,悅臭味者也;手足者,悅佚愉者也。心也者,悅?cè)柿x者也。此數(shù)體者皆有悅也,而六者為心役,何也?曰:心貴也。有天下之美聲色于此,不義,則不聽弗視也。有天下之美臭味于此,不義,則弗求弗食也。居而不間尊長者,不義,則弗為之矣。何居?曰:幾不[勝] □,小不勝大,賤不勝貴也哉!故曰心之役也。耳目鼻口手足六者,人□□,[人]體之小者也。心,人□□,人體之大者也,故曰君也。

“心曰唯,莫敢不唯”,心曰唯,耳目鼻口手足聲貌色皆唯,是莫敢不唯也。諾亦然,退亦然。

“心曰深,莫敢不深;心曰淺,莫敢不淺”,深者甚也,淺者不甚也,深淺有道矣。故父呼,口[含]食則吐之,手執(zhí)業(yè)則投之,唯而不諾,走而不趨,是莫敢不深也。于兄則不如是其甚也,是莫敢不淺也。

“和則同”,和也者,小體戀戀然不患于心也,和于仁義。仁義,心[也]。同者,與心若一也,□約也,同于仁[義]。仁義,心也,同則善耳。

【經(jīng)26】目而知之謂之進之。喻而知之,謂之進之。辟而知之,謂之進之[18]。47幾而知之,天也?!吧系圪t汝,毋貳爾心”,此之謂也?!?br />
【說26】“目而知之,謂之進之”,弗目也,目則知之矣,知之則進耳。目之也者,比之也?!疤毂O(jiān)在下,有命既集”者也,天之監(jiān)下也,集命焉耳。循草木之性,則有生焉,而無好惡。循禽獸之性,則有好惡焉,而無禮義焉。循人之性,則巍然知其好仁義也。不循其所以受命也,循之則得之矣,是目之已。故目萬物之性而[知人]獨有仁義也,進耳。“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此之謂也。文王源耳目之性而知其好聲色也,源鼻口之性而知其好臭味也,源手足之性而知其好佚愉也,源心之性則巍然知其好仁義也。故執(zhí)之而弗失,親之而弗離,故卓然見于天,著于天下,無他焉,目之也,故目人體而知其莫貴于仁義也,進耳。

“譬而知之,謂之進之?!备テ┮?,譬則知之矣,知之則進耳。譬丘之與山也,丘之所以不口名山者,不積也。舜有仁,我亦有仁,而不如舜之仁,不積也。舜有義,而我亦有義,而不如舜之義,不積也。譬比之而知吾所以不如舜,進耳。“喻而知之,謂之進之?!备ビ饕玻鲃t知之矣,知之則進耳。喻之也者,自所小好喻乎所大好?!榜厚皇缗?,寤寐求之?!彼忌??!扒笾サ茫幻滤挤??!毖云浼币??!皟?yōu)哉游哉,輾轉(zhuǎn)反側(cè)?!毖云渖跫币?。如此其甚也,交諸父母之側(cè),為諸?明有死弗為之矣。交諸兄弟之側(cè),亦弗為也。交諸邦人之側(cè),亦弗為也。畏父兄,其殺畏人,禮也。由色喻于禮,進耳。

“幾而知之,天也。”幾也者,賚數(shù)也。唯有天德者,然后幾而知之。

“上帝臨汝,毋貳爾心?!鄙系叟R汝,口幾之也;毋貳爾心,俱幾之也?!窘?jīng)27】天施諸其人,天也。其48人施諸人,狎[19]也。(其人施諸人,不得其人不為法。)◆

【說27】“天生諸其人,天也?!碧焐T其人也者,如文王者也。

“其人施諸人”也者,如文王之施諸閎夭、散宜生也。

“其人施諸人,不得其人不為法?!毖运┲?,不得如散宜生、閎夭者也,則弗為法也矣?!窘?jīng)28】聞道[20]而悅者,好仁者也。聞道而畏者,好49義者也。聞道而恭者,好禮者也。聞道而樂者,好德者也。◆50

【說28】“聞君子道而悅者,好仁者也?!钡酪舱撸斓酪?,言好仁者之聞君子道而以之其仁也,故能悅。悅也者,形也。

“聞君子道而威,好義者也。”好義者之聞君子道而以之其義也,故能威。威也者,形也。

“聞道而恭,好禮者也?!毖院枚Y者之聞君子道而以之其禮也,故能恭。恭者,形也。“聞道而樂,有德者也。”道也者,天道也,言好德者之聞君子道而以夫五也為一也,故能樂,樂也者和,和者德也。

附錄《德圣》
四行成,善心起,四行形,圣氣作;五行形,德心起,和謂之德,其要謂之一。其愛謂452之天,有之者謂之君子,五者一也。◆清濁者,德之[人](居),德者清濁之淵,身調(diào)而神453過,謂之玄同?!羰ブ畕足音}然者,{言夜}然者,發(fā)揮而盈天下者。圣,天知也。知人454道曰知,知天道曰圣。圣者聲也,圣者知,圣之知知天,其事化翟,其謂之圣者,取諸455聲也,知天者有聲。知其不化,智也;化而弗知,德矣;化而知之,叕也。道者、德者、一者、天者、君子者,其閉塞謂之德,其行謂之道,其賢口者口備口口口457口口,故曰奮然作矣??谥林摺!t者以……經(jīng)經(jīng)者至率(素)至青(精)何以能為者……廣……則……目為者有聰明焉不可……為者手足不用……不用焉……460口可以口度為者……度為者……知……461……坐而忘退聰明去知俞己而上同……462……姓者謂所受口口有厚薄,其之善同后為之,后之已高,所登愈高,463……其所受,受其有也,口口有也,不可以求得也。464
--------------------------------------------------------------------------------

[1] 帛書本此段次序為仁、智、義、禮、圣。與竹簡次序不同。 [2] 據(jù)帛書本補。 [3] 帛書作“輕”。 [4] 帛書作“精長”。

[5] 帛書此兩句作“思不精長,不能悅”。

[6] 帛書以上幾句補作“溫則見君子道,見君子道則不憂,不憂則玉色”。玉色,《荀子法行》:“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溫潤而澤,仁也;縝栗而理,知也;堅剛而不屈,義也;廉而不劌,行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并見,情也??壑?,其聲清揚而遠聞,其止輟然,辭也。故雖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对姟吩唬骸阅罹?,溫其如玉?!酥^也?!?

[7] 帛書本此章在經(jīng)十四“不遠不敬”后。 [8] 帛書以上幾句作“不戀不悅,不悅不戚,不戚不親,不親不愛,不愛不仁”。 [9] 淺野本補作“行而后能”義也。

[10] 淺野本補作質(zhì)近者,“中”弗能“遠,外不能”敬之。

[11] 帛書本經(jīng)作“圣”,說作“義”,“圣”可能有誤。

[12] 帛書本此句脫漏,但說中有“仁氣,禮樂所由生也。言禮樂生于仁義………”等。

[13] 帛書本此句作“仁義,禮智之所由生也?!?

[14] 此一大段帛書本在經(jīng)二十一“以其外心與人交”之后。

[15] 帛書本作“戀戀” [16] 據(jù)帛書本補,下同。

[17] 帛書本作“退”。

[18] 帛書本此兩句次序相反。

[19] 帛書本作“人”。

[20] 帛書本作“君子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