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之設(shè),肇端于虞廷之秩宗,至成周設(shè)為春官,職掌始備,厥后時有因革。自隋代定名為禮部后,千余年來,遂未之有改者。宣統(tǒng)三年,厲行新政,始將禮部裁撤,以舊時行政諸務(wù),分隸內(nèi)閣、民政部、學部、理藩部管理,別設(shè)典禮院,專司朝會祭祀諸典,而以太常、光祿、鴻臚等寺之事并入之。其官制,則為掌院大學士一人(降旨時僅稱掌院學士)、副掌院學士一人、學士八人、直學士八人,下設(shè)總務(wù)一廳,禮制、祠祭、奉常、精膳四署。余寸以三品京堂候補,因蒙恩濫膺直學士之選,惟品級未定(時方議改品為等),故仍食前官陸軍部左丞原俸。茲仿《居易錄》例,備記是年六月二十五日同時授官諸人姓氏于此。掌院學士李殿林(字蔭墀,山西大同人。同治辛未進士,以協(xié)辦大學士裁缺吏部尚書任)、副掌院學士郭曾?斤(字春榆,福建侯官人。光緒庚辰進士,以裁缺禮部左侍郎任)、學士宗室毓?。ㄗ稚籴?,正藍旗人。光緒甲午進士,以裁缺內(nèi)閣學士任)、宗室溥善(字小峰,正藍旗人。蔭生,以裁缺內(nèi)閣學士任)、楊佩璋(字小村,河南長葛人。光緒丁丑進士,以裁缺內(nèi)閣學士任)、李聯(lián)芳(字實齋,陜西平利人。同治辛未進士,以裁缺內(nèi)閣學士任)、許澤新(字穎初,貴州貴陽人。光緒丁丑進士,以裁缺內(nèi)閣學士任)、宗室英綿(字濟臣,正藍旗人。蔭生,以裁缺禮部左丞任)、劉果(字少巖,河南太康人。光緒丙戌進士,以栽缺禮部右丞任)、易貞(字丞午,河南商城人。光緒己丑進士,以裁缺三品軍機章京任)、直學士朱彭壽(以裁缺陸軍部左丞任)、孫紹陽(字春圃,河南蘭封人。光緒庚寅進士,以裁缺吏部右丞任)、渠本翹(字楚南,山西祁縣人。光緒壬辰進士,以候補三四品京堂任)、朱恩紱(字菊尊,湖南長沙人。光緒戊子舉人,以候補三四品京堂任)、曹廣權(quán)(字東瀛,湖南長沙人。光緒癸巳舉人,以裁缺禮部左參議任)、李擢英(字子香,河南商水人。光緒丁丑進士,以裁缺禮部右參議任)、延昌(字子光,蒙古鑲白旗人。光緒癸卯進士,以裁缺內(nèi)閣侍讀學士任)、宗室毓善(字藹如,鑲藍旗人。蔭生,以裁缺吏部左參議任。授職數(shù)月后,直學士李擢英因吸煙奪官,以端緒補授。曹廣權(quán)因病奏請開缺,以奎善補授。學士楊佩璋亦因吸煙奪官,以柯劭?補授并記于此)。
按典禮院改設(shè)后,仍以禮部舊衙門為官署。國體既變,典禮遂廢,其房屋因亦拆售,今已改建洋式市房矣?;厥壮埠郏祀y重認,經(jīng)行舊地,輒不禁感慨系之。
自京師而外,各地方以省名者,始于元代。緣內(nèi)有中書省總理國政,復于外間各設(shè)行省,以重臣分理地方之政故也。至明洪武九年,已改設(shè)承宣布政使司,而省之名,乃至今相沿弗替??际楣偈鹬菂^(qū)域之名,今中樞既無中書省、尚書省之名,則外間行省二字,實無所附麗矣。又明以布政使司,參政、參議、按察使司、副使、僉事等官,分守某道,或分巡某道,國初因之,此道員一職所由起也。然自兩司附屬諸官裁罷后,則但以道字單獨名官。夫道者路也,謂所守所巡之區(qū)域也。若徑于道字上冠以郡名(如直隸大順廣道、浙江杭嘉湖道之屬),而別無職守字樣以提挈之,則官之名稱不醒(若府州縣之官,稱為知府、知州、知縣,于地名上著一知字,便成官名矣)。至管理糧儲、鹽法、河工、海關(guān)、巡警、勸業(yè)等員,亦皆于職守下加以道字,是直以道字作使字或司字用,似名義尤覺未協(xié)。比年以來,厘改京外官制,即府縣重名,亦多更定,而于此二事尚未聞有議及者。因書所見,以備當軸之商訂焉。
本朝殿廷考試,所有派出閱卷諸大臣,其取定各卷,同事中彼此不相互閱(惟殿試讀卷,則須輪流遍閱,俗稱轉(zhuǎn)桌。蓋每卷背后第一頁,印有讀卷官八人之姓,凡閱過者,各于姓下以墨筆分志○△、丨四項,以為標識。臚傳后,尚特派察看標識之大臣覆核一過,其標識有全○全△全、全丨者,有或○或△者,有或△或、者,有或、或丨者,惟○不見、△不見丨,以高下間相去過遠,似意見太覺紛歧,故同一卷而此○彼、此△彼丨者,即屬不合,閱者須受處分耳)。辛亥八月下旬,考試各省孝廉方正之次日,余晨起方在盥櫛間,忽聞奉命派充閱卷(閱卷官名單,例由軍機處于先一日開呈請派,經(jīng)朱筆圈定某某后,即封固仍交軍機處,翌晨啟封宣示),當驅(qū)車詣西苑門。既入,有蘇拉(凡在內(nèi)廷供驅(qū)使者,名為蘇拉)導至萬善殿南書房。于時閱卷者十二人,先后齊集(李殿林、唐景崇、紹昌、郭曾?斤、寶熙、王?序、朱益藩、趙廷珍、楊佩璋、朱彭壽、孫紹陽、周克寬)。少頃,內(nèi)監(jiān)一員,捧試卷數(shù)百本至,挨次分散,周而復始,諸人即就所分者各自校閱,選取一等者十卷,二等者十卷,余不列等。甲乙既定,即喚承值者,以繕就閱者姓名之黃色簽(此黃簽向為軍機處供事承寫,時已歸內(nèi)閣承宣廳辦理矣),粘貼于卷面右角下,由首席李蔭墀協(xié)揆將所取各卷,依閱者名次,輪流疊置(如分卷例),復交內(nèi)監(jiān)赍呈御覽,恭候欽定。日將午,賜筵一席,肴饌凡十余簋,諸人圍坐而食。飯罷,仍在室待命。迨未正時,內(nèi)監(jiān)復捧原卷發(fā)下,傳諭即照此定等。然后拆閱卷后彌封,開列姓名全單,乃知某卷為某人所取矣。是閱卷時并非互相商榷。凡他項考試,均亦如是,因記此以志內(nèi)廷衡文之故事焉。
魯定公問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以忠。忠也者,臣道之大本也。故后世人主,對于歸附及近侍之人,特有命名忠字,以示勖勵者。然如唐之楊釗,以妹為貴妃,玄宗賜名國忠,位至宰相,乃奢淫驕縱,釀成安史之禍。朱溫先從黃巢作亂,既降,僖宗賜名全忠,洊封梁王,乃跋扈不臣,竟移唐祚。明之李進忠,初冒李姓入為太監(jiān),后復魏姓,賜名忠賢,天啟中掌東廠事,乃權(quán)傾中外,罪惡滔天。本朝皖人李兆受,本為捻匪首領(lǐng),咸豐八年,因投誠賜名世忠,官至江南提督,乃野性難馴,卒以恣肆兇殘,身罹大辟。凡更名有忠字者,其結(jié)果適得其反,亦異事也(又康熙中襲靖南王耿精忠、廣東潮州鎮(zhèn)總兵劉進忠,亦皆以叛逆伏誅)。
古人制字,以水、火、金、木、土為偏旁者最繁。然一字而五行俱備者,亦不多覯。茲就各書所載,匯記之以資談助(每字皆舉初見者,凡生僻字均注明音義,惟見于諸經(jīng)者不注)。丁字有?。ā冻o》屈平《九歌》:搴汀洲兮杜若)。燈(《玉篇》:的庭切,火)。釘(《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有釘靈之國)。?丁(《左傳·成十八年》:孟獻子會于虛??。??。ā队衿罚核斍校揭玻?。
勺字有氵勺(《周禮·秋官》:士師,一曰邦氵勺)。灼(《書·洛誥》:厥攸灼)。釣(《詩·召南·何彼秾矣篇》:其釣維何)。杓(《莊子·庚桑楚篇》:我其杓之人邪)。?勺(《集韻》:職略切,土跡)。
也字有池(《書·泰誓上》:惟宮室臺榭陂池侈服)。ㄠ(《說文》:燭[1234]也,徐野切)。钅也(《荀子·議兵篇》:宛鉅鐵钅也。注:與旋同)。?也(《詩·小雅·小弁篇》:析薪?也矣)。地(《易·乾卦》:本乎地者親下)。
分字有汾(《詩·魏風·汾沮洳篇》:彼汾沮洳)。{分火}(《玉篇》:同焚)。钅分(《篇海》:音分,玉名。按《篇?!酚小端穆暺!芳啊镀n惥帯?,此據(jù)《康熙字典》所引,不知所指何書。姑仍其舊,后引《篇?!氛咄?。枌(《詩·陳風·東門第》:東門之枌)。?分(《說文》:塵也,房吻切)。坌(《史記·司馬相如傳》:坌入曾宮之嵯峨。注:步寸反)。
斤字有沂(《書·禹貢》:淮沂其乂)。?斤(《漢書·揚雄傳》:乘景炎之?斤々)。钅斤(《莊子·在宥篇》:于是乎钅斤鋸制焉。注:音斤)。析(《書·堯典》:厥民析)。圻(《書·酒誥》:圻父薄違)。
欠字有次(《玉篇》:涎亦作次)。炊(《左傳·昭二十六年》:及齊師戰(zhàn)于炊鼻)。欽(《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杴(《玉篇》:許嚴切,鍬屬)。坎(《易》卦名)。
不字有氵不(《荀子·榮辱篇》:其氵不長矣。注:古流字)。?不(《篇?!罚阂糌В鹨玻?。钚(《字匯》:同钅丕)。杯(《禮·玉藻》:母沒而杯圈不能飲焉)。壞(《禮·月令》:蟄蟲壞戶)。
可字有河(《易·系辭上傳》:河出圖)。?可(《玉篇》:口我切)。鈳(《玉篇》:于何切,小釜也)。柯(《詩·豳風·伐柯篇》:伐柯如何)??溃ā墩f文》:坎坷也)。
占字有沾(《禮·檀弓下》:我喪也斯沾)。?占(《玉篇》:胡甘切,火上行貌)。鉆(《說文》:鐵也,敕淹切)。?占(《說文》:木也,息廉切)。坫(《禮·明堂位》:反坫出尊)。
各字有洛(《易·系辭上傳》:洛出書)。烙(《史記·殷本紀》:有炮烙之法)。鉻(《說文》:{髟剔}也,盧谷切)。格(《書·堯典》:格于上下)。?各(《說文》:水干也,胡格切)。
同字有洞(《禮·禮器》:洞洞乎其敬也)。?同(《廣雅·釋詁》:爇也)。銅(《左傳·成九年》:執(zhí)諸銅鞮)。桐(《書·禹貢》:嶧陽孤桐)。垌(《玉篇》:他孔切,缶垌也)。
夋字有浚(《書·大禹謨》:夙夜浚明有家)。焌(《周禮·春官·?氏》:遂焌其焌契以授卜師)。埈(《玉篇》:七桓切,鋑刀也)。梭(《說文》:木也,私閏切。又穌禾切,《晉書·陶侃傳》:網(wǎng)得一梭)。埈(《玉篇》:與鋑同)。
良字有浪(《書·禹貢》:又東為滄浪之水)。?良(《集韻》:里黨切,?黨?良,火貌)。鋃(《說文》:鋃鐺鎖也,魯當切)。桹(《說文》:高木也,魯當切)。?良(《莊子·應(yīng)帝王篇》:以處壙?良之野。注:音浪)。?字有氵?(《集韻》:氵逢,或作氵?)。
烽(《史記·司馬相如傳》:烽,舉燧燔)。鋒(《書·費誓》:礪乃鋒刃)。??(《廣雅·釋詁》:末也)。??(《字匯》:同?奉,塵起貌)。
每字有海(《書·舜典》:四海遏密八音)。?每(《集韻》:許亥切,燥也)。钅每(《詩·齊風·盧令篇》:盧重钅每)。梅(《書·說命下》:爾惟鹽梅)。?每(《玉篇》:同坶。按即牧野之牧)。
延字有涎(賈誼《新書》卷四:垂涎而相告)。烻(《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丹柱歙赩而電烻,注:弋戰(zhàn)切)。鋌(《淮南子·修務(wù)訓》:苗山之鋋)。?延(《詩·商頌·殷武篇》:松桷有?延)。埏(《史記·司馬相如傳》:下溯八埏)。
?字有涪(《說文》:水出廣漢剛邑道徼外)。焙(《集韻》:?背或作焙)。锫(《集韻》:蒲侯切,锫钅區(qū),釘名)。??(《公羊傳·成二年》:踴于??而窺客)。培(《禮·中庸》:故裁者培之)。
炎字有淡(《禮·中庸》:淡而不厭)。?炎(《篇海》:音談,燼也)。錟(《方言》卷九:錟謂之鈹。注:音聃)。?炎(《爾雅·釋木》:?炎?速其)。隹(《集韻》:吐濫切,?監(jiān)?炎,地平而長)。
隹字有淮(《書·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隹(《集韻》:爝或作?隹)。焦(《詩·小雅·六月篇》:整居焦獲)。錐(《左傳·昭六年》:錐刀之末)。椎(《莊子·在宥篇》:椎鑿決焉)。堆(《楚辭》屈平《天問》:鯪魚何所,堆焉處)。
享字有淳(《周禮·考工記·鐘氏》:淳而漬之)。焞(《詩·小雅·采芑篇》:燀燀焞焞)。錞(《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槨(《禮·檀弓上》:殷入棺?。?享(《說文》:射臬也,讀若準。按享字篆文,焞焞錞錞均作[1234],惟槨作[1234])。
者字有渚(《詩·召南·江有泛篇》:江有渚)。煮(《周禮·天官·亨人》:職外內(nèi)饔之爨亨煮)。鍺(《廣韻》:丁果切,車锏)。楮(《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鳥危之山,其陰多檀楮)。堵(《詩·小雅·鴻雁篇》:百堵皆作)。
甚字有湛(《詩·小雅·湛露篇》:湛湛露斯)。?甚(《詩·小雅·白華篇》:?烘于?甚)。钅甚(《文選》王褒《洞簫賦》:行钅甚钅任而和啰。注:湯錦切)。椹(《周禮·夏官·司弓矢》: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質(zhì)者)??埃ā稌ざ喾健罚嚎丝坝玫拢?br />
重字有氵重(《穆天子傳》:因具牛馬之氵重,以洗天子之足。注:音凍)。?重(《玉篇》:之隴切)。鍾(《周禮·考工記》:鍾氏染羽)。?重(《集韻》:昌用切,木?充也)。?重(《集韻》:竹用切,池塘塍埂也)。
軍字有渾(《左傳·文十八年》:謂之渾敦)。煇(《禮·玉藻》:揖私朝,煇如也)。钅軍(《字匯》:音軍,梵語,钅軍钅持即軍持也)。?軍(《禮·內(nèi)則》不敢縣于夫之?軍?旋)。{士軍}(《說文》:洛陽有大{士軍}里,戶昆切)。?軍(《玉篇》:同{士軍})。
?字有湯(《易·革卦》:湯武革命)。煬(《春秋·定元年》經(jīng)文:立煬宮)。錫(《詩·大雅·韓奕篇》:鉤膺鏤錫)。楊(《易·大過卦》:枯楊生稊)。場(《詩·豳風·七月篇》:九月筑場圃)。
唐字有溏(《阮步兵集·東平賦》:流潢余溏,洋溢靡之)。?唐(《廣韻》:徒郎切,?唐,煨火)。钅唐(《說文》:銻銻,火齊,徒郎切)。?唐(《荀子·正論篇》:故魯人以?唐)。塘(《說文》:堤也)。
高字有滈(《史記·司馬相如傳》:{羽高}乎滈々。注:音昊)。熇(《詩·大雅·板篇》:多將熇熇)。鎬(《詩·小雅·魚藻篇》:王在在鎬)。槁(《易·說卦》傳:為科上槁)。?高(《說文》:堅不可拔也,苦角切)。
[1234]字有滎(《書·禹貢》:滎波既豬)。熒(《左傳·宣十二年》:及熒澤,見六麋)。鎣(《說文》:器也,烏定切)。榮(《書·秦誓》:邦之榮懷)。塋(《說文》:墓也)。
鹿字有漉(《禮·月令》:毋漉陂池)。?鹿(《集韻》:盧谷切,煉也)。僉(《詩·鄭風·清人篇》:駟介僉僠)。钅鹿(《廣韻》:鉅钅鹿,郡名)。鏖(《漢書·霍去病傳》:合短兵鏖皋蘭下)。?鹿(《庾子山集·和張侍中述懷詩》:道險臥?鹿櫨)。?鹿(《集韻》:盧谷切,梁有?鹿口城)。{鹿土}(《詩·小雅·無將大車篇》:祗自{鹿土}兮)。
斬字有漸(《易》卦名)。?斬(《篇?!罚阂艏?,火熾也)。钅斬(《太玄經(jīng)·上卦》:挫厥钅斬?鹿。注:音讒)。鏨(《說文》:小鑿也,藏濫切)。槧(《法言·淵騫篇》:叔孫通槧人也)。塹(《左傳·昭十七年》:環(huán)而塹之)。
番字有潘(《禮·內(nèi)則》:面垢?覃潘請?)。燔(《詩·小雅·楚茨篇》:或燔或炙)。钅番(《后漢書·杜篤傳》:钅番?株林。注:甫袁反)。?番(《說文》:木也,讀若樊)。?番(《孟子·離婁下》:卒之東郭?番間之祭者)。
黃字有潢(《左傳·隱三年》:潢污行潦之水)。?黃(《戰(zhàn)國策》:炫?黃于道)。钅黃(《文選》馬融《長笛賦》:錚钅黃[b13g]?高,注:與?同)。橫(《禮·樂記》:號以立橫)。?黃(《集韻》:?皇或作?黃)。
覃字有潭(《史記·司馬相如傳》:浸潭促節(jié))。?覃(《禮·內(nèi)則》:五日則?覃湯請?。?。鐔(《莊子·說劍篇》:周宋為鐔。注:音淫)。?覃(《楚辭》嚴忌《哀時命》:攬瑤木之?覃枝兮)。?覃(《玉篇》:徒含切)。
登字有澄(《禮·禮運》:澄酒在下)。燈(《玉篇》:燈火也)。鐙(《儀禮·公食大夫禮》:實于鐙)。橙(《史記·司馬相如傳》:黃甘橙楱)。?登(《文選》張衡《西京賦》:?登道邐倚以正東。注:都互切)。
堯字有澆(《左傳·襄四年》:浞因羿室,生澆及?)。燒(《禮·月令》:毋燒灰)。鐃(《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橈(《易·大過卦》:大過棟橈)。磽(《管子·立政篇》:相高下,視肥磽)。
?字有澤(《易·履卦》:上天下澤)。貞彡(《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赫??々而燭坤)。鐸(《書·胤征》:遒人以木鐸徇于路)。[1234](《儀禮·士喪禮》:決用正王棘若??棘)。??(《廣雅·釋宮》:道也)。
壽字有濤(《左傳·僖四年》:齊人執(zhí)陳轅濤涂)。?壽(《說文》:溥,覆照也)。燾(《公羊傳·文十三年》:魯公燾)。鑄(《左傳·宣三年》:鑄鼎象物)。?(《左傳·文十八年》:謂之?杌)。?壽(《說文》:保也,高土也,都皓切)。
監(jiān)字有濫(《詩·商頌·殷武篇》:不僭不濫)。?監(jiān)(《淮南子·覽冥訓》:火?監(jiān)焱而不滅)。鑒(《周禮·天官·凌人》:春始治鑒)。鑒(《書·泰誓中》:厥鑒惟不遠)。檻(《詩·王風·大車篇》:大車檻檻)。[1234](《管子·地員篇》:纟盧土之次曰五?監(jiān))。
盧字有瀘(《三國志·諸葛亮傳》:五月渡瀘)。爐(《玉篇》:火爐也)。钅盧(《左傳·定三年》:廢于櫨炭)。櫨(《呂氏春秋·本味篇》:"箕山之東,青鳥之所,有甘櫨焉)。壚(《書·禹貢》:下土墳壚)。
龍字有瀧(《方言》卷七:瀧涿謂之沾漬。)?龍(《玉篇》:魯紅切)。櫳(《玉篇》:盧冬切,器也)。櫳(《說文》:檻也)。{龍木}(《說文》:房屋之疏也)。垅(《說文》:丘垅也)。壟(《禮·曲禮上》:適墓不登壟)。
襄字有?(《詩·小雅·蓼蕭篇》:零露??)。?襄(《玉篇》:如養(yǎng)切,火)。鑲(《管子·國畜篇》:耒耜械器,鍾鑲糧食,畢取贍于君)。?襄(《文選》左思《吳都賦》:文?襄楨??。注:音襄)。壤(《書·禹貢》:厥土惟黃壤)。
?字有灌(《詩·周南·葛覃篇》:集于灌木)。?(《周禮·夏官·司?》:以行火之政令)。钅?(《廣韻》:汲水器也)。??(《易·系辭下》傳:巽以行??)。?(《玉篇》:古文?熏)。
以姓入字,古無此例。惟宋末文信國天祥,以文山為字,其他殊無所聞。至我朝則有海寧查編修慎行曰查田,查編修嗣?栗曰查浦,查侍郎嗣庭曰查溪,桐城方觀察正瑗曰方齋,平湖陸檢討奎勛曰陸堂,仁和金太守文淳曰金門,仁和成同知城曰成山,仁和沈郎中世煒曰沈樓,馀杭沈鴻臚鈞曰沈樓,甘泉蔣直牧照曰蔣村,善化蕭訓導明善曰蕭齋,湘潭羅忠節(jié)澤南曰羅山,皋蘭吳侍御可讀曰吳樵,山陰平觀察步青曰平子,甘泉顧編修奎曰顧山,近人恩施樊方伯增祥曰樊山,似皆取則于信國也。
世人命名之始,彼此各不相謀,乃運會所趨,往往有同時顯達者。近歲溥玉岑、鐵寶臣兩尚書、錫清弼制軍、瑞鼎臣中丞,皆名曰良,一時均官八座,而丁京兆乃揚、王方伯乃徵、勞提學乃宣、蔡觀察乃煌、徐觀察乃昌,名中有乃字者,亦皆于庚戌一歲中同膺簡擢。世相國續(xù)、徐相國世昌,于辛亥冬并授太保,時內(nèi)閣總理為袁氏世凱,閣丞為華氏世奎,名中俱有世字,何其巧也。嘗閱《進士題名碑錄》,見順治一朝登甲科者,如一字則有毛一豸、王一驥、田一倫、郭一?、佘一元、陳一道、郭一鶚、郭一元、張一震、周一熊、雷一龍、趙一心、陳一大、沈一澄、韋一鶴、孫一致、張一鶚、項一經(jīng)、胡一蛟、鮑一復(此外以數(shù)目字為名者,尚有虞二球、鄭二成、王三接、楊三知、史三榮、劉三章、王三畏、張三異、胡三順、王三薦、許三禮、張四教、瞿四達、于四裳、郭四維、鄭四端、田六善、楊六德、張六部、侯七乘、田七善、張九徵、張九嶷、謝九官、尚九遷、龔九震、安九埏、常九經(jīng)、毛九瑞、王九鼎,亦皆于順治中先后成進士)。天字則有王天眷、袁天秩、王天鑒、李天倫、任天祚、朱天寧、張?zhí)熘病⒏鹛祢?、吳天麒、牛天宿、陳天清、閻?、錢天心、程天旋、慕天顏、毛天麒、張?zhí)焓?、李天馥、張?zhí)煲?、盧天樞、崔天寵。弘字則有蘇弘祖、張弘俊、賈弘祚、劉弘譽、史弘謨、孫弘誥、張弘祚、譚弘憲、吳弘安、李弘敏、申弘祚、耿弘啟、蔣弘道、蔡弘璧、趙弘化、申弘謨(其弘字在下者,尚有崔胤弘、趙士弘、鄭蘊弘、王澤弘、李弘、鄒弘、姚自弘、黃道弘)。國字則有張國憲、陳國經(jīng)、朱國俊、侯國泰、田國足、宋國彥、余國柱、袁國梓、劉國欽、王國瑋、費國?、王國楨、張國杞、吳國縉、宋國榮、董國棟、寧國珍、楊國相、陳國楨、吳國對、鐘國義、康國祥、金國用、王國相、吳國用、師國楨。胤字則有李胤巖、孫胤裕、崔胤弘、王胤祚、馬胤昌、趙胤振、薛胤隆、劉胤德、蔣胤修、趙胤翰、洪胤嵩、孫胤驥、劉胤桂、孫胤光、史胤庚、楊胤麟、衛(wèi)胤嘉、嚴胤肇、陳胤甲、吳胤蕃(其胤字在下者,尚有王鼎胤、李光胤、楊榮胤、李嘉胤、李長胤、邵光胤、邵伯胤、韓雄胤、邵嘉胤、軒轅胤、連佳胤、趙錫胤)。光字則有李光胤、馬光裕、張光祁、高光國,高光夔、李光座、張光祖、羅光眾、邵光胤、陸光旭、孫光祀、馬光遠、梅光鼎、熊光裕、寧光璽、許光震、雷光業(yè)、馬光啟、歐陽光縉、張光烈、馬光祚、金光房、賈光烈、趙光耀、胡光瑗、孫光旭。大字則有李大升、王大礻乃、楊大功、董大翮、羅大猷、袁大受、王大章、孫大儒、顧大申、劉大謨、常大忠、史大成、叢大為、胡大定、張大奇、向大觀、馬大士、楊大鯤、王大作、張大垣、柴大伸、邊大乂、莫大勛、傅大業(yè)、朱大乾、胡大成、周大訓。文字則有張文炳、蘇文樞、滑文蔚、劉文秀、張文明、任文燁、周文燁、周文華、董文驥、韓文鋒、聶文逵、宋文運、李文煜、祝文震、李文熙、張文韜、林文煇、楊文正、羅文瑜、銀文燦、祁文友、梁文煥、徐文?、高文鑒、姚文燮、張文旦、趙文炳、姚文燕、王文龍、王文煌、李文緗、宋文鏡。世字則有李世鎬、李世鐸、劉世禎、楊世學、王世噩、錢世錦、李世洽、李世耀、劉世永、蕭世裔、王世裔、周世昌、夏世安、傅世舟、陳世第、郭世純、沈世奕、潘世晉、邵世茂、謝世則、翁世庸、王世顯、寧世?延、王世英、瞿世琪、司世教、熊世謨、高世豪、馬世俊、朱世熙、寧世璇、唐世徵、李世錫、周世澤。元字則有艾元徵、薛元瑞、和元化、解元才、張元鎮(zhèn)、張元慶、陸元龍、張元樞、劉元運、黃元衡、劉元琬、楊元勛、王元曦、蔡元禧、王元衡、徐元吉、王元士、廖元發(fā)、李元?全、徐元珙、徐元粲、劉元徽、何元英、王元晉、楊元蕃、谷元亨、盧元培、錢元修、謝元瀛、劉元勛、董元俊、劉元慧、侯元?、朱元裕、方元啟。廷字則有閻廷謨、王廷諫、王廷猷、宮廷珍、朱廷位、王廷杰、劉廷訓、堵廷?、王廷機、陳廷楹、朱廷瑞、李廷樞、賈廷奭、瞿廷諧、朱廷?、王廷議、范廷元、陳廷樞、馬廷贊、楊廷諫、王廷璧、劉廷獻、郎廷弼、龔廷歷、李廷榘、楊廷錦、陳廷福、賈廷蘭、劉廷桂、趙廷?、蔣廷魁、范廷華、陳廷敬、房廷楨、王廷瑞、傅廷俊、俞廷瑞。士字則有王士驥、邵士標、武士豪、褚士升、呂士秀、劉士蘭、趙士俊、趙士弘、朱士沖、史士亻巽、張士甄、潘士璜、華士眉、何士錦、董士昌、宋士俊、許士璜、竇士范、楊士?式、劉士龍、宋士顯、邢士標、李士模、韓士望、洪士銘、虞士燁、華士瞻、郭士?、翁士偉、王士祿、姚士升、王士禎、徐士吉、彭士俊、羅士毅、嚴士琦、黃士貴、魏士蘭、宋士?、李士?、盧士登、朱士達、汪士奇、吳士恒、邵士梅、熊士偉、汪士鵬、劉士泓、趙士璠、鄧士杰、張士傞、王士麟、楊士元、聶士貞、張士任、徐士杰、李士璞。之字則有朱之錫、朱之弼、寧之鳳、劉之琦、朱之玉、曹之錦、胡之駿、宋之屏、劉之屏、周之鼎、高之彥、秦之鉉、蔣之紱、鄭之璞、李之芳、王之□、朱之翰、吳之紀、郁之章、衛(wèi)之瓊、馬之?臾、郭之培、張之璧、劉之浴、沈之璉、于之挺、吳之鏌、宋之儒、朱之?、劉之驥、崔之瑛、陸之淶、荊之茂、吳之珍、劉之宗、許之漸、程之明、周之旦、祖之麟、俞之琰、徐之凱、莫之┉、詹之瑛、彭之鳳、石之玖、周之麟、洪之杰、霍之?、趙之符、朱之佐、姬之簋、陳之蘊、高之??、武之亨、潘之彪、莫之偉、李之棟、陳之佐、唐之賓、鄭之諶、趙之珩、徐之璧諸人。豈命名與世運有關(guān),何以八科之中,以上諸字層見疊出。時會所湊,蓋有莫之為而為者矣(余以光緒戊戌,補應(yīng)殿試,是科河南人趙東階、牛東藩、林東郊,均得館選,名中俱有東字,亦奇)。
歷科榜運,其盛衰各不相同,故諺有響榜啞榜之說。順治三年丙戌,為本朝第一次舉行甲科,其間位躋卿相者甚夥。阮亭《居易錄》內(nèi),曾歷舉其姓氏,以為美談。近有客問道光以來,何科最盛?余以壬辰、乙未、丁未三科答之,而問者欲知其詳。因自道光初迄光緒末,凡甲乙科中官至一二品者,備記之以覘榜運(凡降調(diào)及由文職改武職者,仍依前官書之)。
道光辛巳恩科舉人,大學士一(英桂),布政使一(瑞元。凡已成進士者,皆入甲榜,此專記由舉人出身者,各科同)。壬午恩科進士(進士以甲第名次為序),大學士二(翁心存、文慶),尚書三(李菡、李棠階、恩桂),侍郎二(羅文俊、溫葆深),總督一(陸建瀛)河督一(楊以增),巡撫三(曾望顏、李亻惠、鄒鳴鶴),布政使五(陳嘉樹、岳鎮(zhèn)南、王庭蘭、王藻、郭熊飛)。壬午科舉人,侍郎一(關(guān)圣保)。癸未科進士,協(xié)辦大學士一(杜受田),尚書二(王廣蔭、孫瑞珍),侍郎三(黃爵滋、和色本、雷以希??詬笱?懇唬ɡ釔·芳),鎮(zhèn)邊大臣三(海樸、赫特賀、吉明。凡鎮(zhèn)守邊疆,如辦事幫辦參贊諸大臣,皆入此類),總督二(劉源灝、王懿德),巡撫五(管遹群、常大淳、史致蕃、梁寶常、馮德馨),布政使七(周開麒、卞士云、王成璐、郭夢齡、劉裕钅?、萬貢珍、周起濱)。乙酉科舉人,尚書一(何汝霖),布政使一(張光第。又是科拔貢中,尚書一,陳孚恩。侍郎一,吳廷棟。巡撫一,胡興仁。布政使一,王憲)。丙戌科進士,大學士二(賈楨、柏?),協(xié)辦大學士一(麟魁),侍郎二(德誠、黃琮),巡撫三(黃恩彤、徐繼畬、陳士枚),布政使二(王篤、武棠),戊子科舉人,尚書一(齊承彥),將軍一(固慶)。己丑科進士,大學士二(全慶、倭仁),尚書一(王慶云),侍郎一(孫葆元),內(nèi)閣學士一(朱蘭),總督三(羅繞典、楊霈、易棠),巡撫二(李嘉端、徐有壬),布政使六(汪本銓、張集馨、司徒照、林揚祖、何俊、朱??)。辛卯恩科舉人,尚書一(愛仁)。壬辰恩科進士,大學士三(朱鳳標、單懋謙、瑞常)。協(xié)辦大學士一(駱秉章),尚書二(花沙納、桑春榮),侍郎五(吳鐘駿、戴熙、阿彥達、善燾、王茂蔭),總督六(季芝昌、潘鐸、慶祺、舒興阿、勞崇光、李星沅),漕督二(邵燦、李湘?),巡撫三(郭柏蔭、陸應(yīng)?、趙長齡),布政使三(嚴良訓、賈臻、崔侗)。壬辰科舉人,大學士一(左宗棠),內(nèi)閣學士一(載慶。又副榜中,布政使一,翟誥)。癸巳科進士,尚書一(譚廷襄),左都御史一(汪元方),侍郎二(車克慎、博迪蘇),內(nèi)閣學士二(葉覲儀、海齡),都統(tǒng)一(法福禮),總督一(福濟),巡撫四(楊文定、鄧爾恒、黃贊湯、毓科),布政使四,(宋延春、楊培、韓椿、溫予巽)。甲午科舉人,總督一(張亮基),布政使一(吳春煥)。乙未科進士,大學士二(葉名琛、彭蘊章),尚書二(鄭敦謹、羅?衍),侍郎三(呂賢基、杜、孫銘恩),內(nèi)閣學士二(何裕承、吳式芬),守陵總兵一(景霖),總督二(黃忠漢、何桂清),河督二(蘇廷魁、喬松年),漕督一(袁甲三),巡撫七(張芾、陶恩培、陳慶偕、許乃釗、趙德轍、蔣{?尉}遠、羅遵殿),布政使三(張云藻、馬秀儒、錢?斤和)。乙未恩科舉人,總督一(吳棠),巡撫一(韓超)。丙申恩科進士,尚書一(沈兆霖),侍郎六(張錫庚、王發(fā)桂、李道生、彭久余、李清鳳、梁瀚),鎮(zhèn)邊大臣一(毓檢),總督一(慧成),巡撫五(林鴻年、何冠英、胡林翼、呂?孫、徐之銘),布政使二(楊能格、李本仁)。丁酉科舉人,總督一(耆齡),漕督一(蘇鳳文),巡撫一(江忠源。又是科拔貢中,侍郎一,胡肇智)。戊戌科進士,大學士三(靈桂、寶?、曾國藩),左都御史一(童華),侍郎二(吳存義、石贊清),總督二(熙麟、毛鴻賓),巡撫四(惲光宸、晏端書、曹澍鐘、陳阡),布政使六(江國霖、段大章、胡大任、王德固、恩麟、祁宿藻)。己亥科舉人(按是科無由舉人官至二品者)。庚子科進士,尚書二(董恂、萬青藜),侍郎六(廉兆綸、卓??、匡源、黃倬、和潤、殷兆鏞),內(nèi)閣學士一(王祖培),巡撫二(翁同書、賈洪詔)。布政使三(莊受祺、椿壽、范梁)。庚子恩科舉人,侍郎一(勝保),巡撫二(唐訓方、嚴澍森),布政使一(陳景亮),辛丑恩科進士,大學士一(載齡),尚書二(賀壽慈、畢道遠),左都御史一(胡家玉),侍郎六(潘曾瑩、楊式谷、文瑞、寶?、錫齡、蘇勒布),內(nèi)閣學士一(俞長贊),都統(tǒng)一(麒慶),鎮(zhèn)邊大臣一(聯(lián)捷),巡撫五(劉昆、陳啟邁、青麟、楊重雅、鄭元善),布政使五(龍啟瑞、盧定勛、劉齊銜、吳鼎昌、姚錫華)。癸卯科舉人,尚書一(曹毓瑛),布政使四(姚覲元、厲云官、王大經(jīng)、李元度)。甲辰科進士,侍郎六(何彤云、龔自閡、富呢雅杭阿、宋晉、杜翰、煜綸),內(nèi)閣學士二(王之翰、周玉麒),巡撫三(馮譽驥、文格、李福泰),布政使五(邊浴禮、蕭浚蘭、鄧廷楠、李宗燾、崇保)。甲辰恩科舉人,侍郎一(薛煥),總督一(涂宗瀛),河督一(勒方?),布政使一(蒯德標)。乙巳恩科進士,大學士二(閻敬銘、文祥),尚書二(皂保、毛昶熙),侍郎四(胡瑞瀾、宜振、何廷謙、奎章),內(nèi)閣學士一(周壽昌),總督二(張凱嵩、李鶴年),巡撫四(蔣志章、惲世臨、吳昌壽、張兆棟),布政使二(貢璜、林壽圖)。丙午科舉人,巡撫一(錢鼎銘),布政使一(長賡)。丁未科進士,大學士二(張之萬、李鴻章),協(xié)辦大學士一(沈桂芬),尚書二(龐鐘璐、徐樹銘),侍郎三(郭嵩燾、劉有銘、廣鳳),內(nèi)閣學士三(許彭壽、袁希祖、伍忠阿),總督四(李宗羲、沈荷楨、何?、馬新貽),巡撫一(鮑源深),布政使五(孫觀、黃彭年、林之望、李孟群、劉郇膏)。己酉科舉人,左都御史一(崇厚),總督一(英翰),巡撫二(潘鼎新、唐?偀),布政使一(李元華。又是科拔貢中,尚書一,錢應(yīng)溥??偠蕉?,李瀚章、劉長佑。巡撫二,任道?、陳士杰。布政使一,袁開第)。庚戌科進士,大學士一(徐桐),尚書一(崇實),侍郎八(錢寶廉、袁保恒、邵亨豫、成琦、杜聯(lián)、常恩、載肅、清安),內(nèi)閣學士一(錢桂森),總督一(許應(yīng)?癸),巡撫三(王凱泰、曾璧光、高崇基),布政使三(孫衣言、楊慶麟、張瀛)。
咸豐辛亥恩科舉人,侍郎一(朱智),內(nèi)閣學士一(慶麟),總督一(卞寶第),巡撫二(陳寶箴、鄧華熙),布政使二(張夢元、游智開)。壬子恩科進士,大學士二(王文韶、額勒和布),協(xié)辦大學士一(李鴻藻),尚書四(潘祖蔭、景廉、魁齡、志和),侍郎五(綿宜、衍秀、張?卿、興恩、桂清),內(nèi)閣學士一(景其浚),將軍一(繼格),鎮(zhèn)邊大臣一(豫師),河督一(梅啟照),漕督二(周恒麒、文彬),巡撫五(倪文蔚、李慶翱、衛(wèi)榮光、杜瑞聊、李文敏),布政使三(龐際云、孫翼謀、李榕)。壬子科舉人,侍郎一(興廉),布政使一(張岳年)。癸丑科進士,大學士一(麟書),尚書一(瑞聯(lián)),侍郎四(黃鈺、夏家鎬、恩棠、訥仁),內(nèi)閣學士二(孫如僅、馬恩溥),鎮(zhèn)邊大臣一(李慎),總督一(丁寶楨),漕督一(盧士杰),巡撫一(張煦),布政使四(許應(yīng)钅榮、梁肇煌、王思沂、李廷簫)。乙卯科舉人,都統(tǒng)一(安定。按都統(tǒng)屬八旗者,入京秩,其在外者,則列于將軍之次,副都統(tǒng)同),侍郎一(成林),總督一(崧蕃),巡撫一(彭祖賢),布政使二(方汝翼、增壽)。丙辰科進士,協(xié)辦大學士一(翁同?),尚書五(孫毓汶、延煦、紹祺、薛允升、烏拉喜崇阿),侍郎一(夏同善),內(nèi)閣學士三(霍穆歡、愛廉、全順),將軍一(銘安),鎮(zhèn)邊大臣一(錫縝),總督一(譚鐘麟),巡撫一(沈秉成),布政使五(傅慶貽、員鳳林、何樞、程豫、孫長紱)。戊午科舉人,內(nèi)閣學士一(銓林),巡撫一(崧駿),布政使二(沈葆靖、易佩紳。又副榜中,布政使一,龍錫慶)。己未科進士,大學士二(孫家鼐、福錕),尚書一(廣壽),侍郎一(李文田),巡撫一(于蔭霖)。己未恩科舉人,尚書一(徐用儀)。庚申恩科進士,尚書三(阿克丹、祁世長、松氵桂),侍郎五(惠泉、沈源深、徐致祥、寶森、孫詒經(jīng)),總督一(劉秉璋),巡撫四(黎培敬、徐延旭、譚繼洵、吳元炳),布政使一(李希蓮)。辛酉科舉人,巡撫一(邵友濂。又是科拔貢中,侍郎一,徐承煜。布政使一,陳??)。
同治壬戌科進士,大學士二(昆岡、鹿傳霖),協(xié)辦大學士一(徐甫阝),尚書二(許庚身、陳學?),侍郎五(游百川、張家驤、龍湛霖、周德潤、耀年),守陵總兵一(桂昂),巡撫五(陳彝、劉瑞祺、黃槐森、譚鈞培、馬丕瑤),布政使一(孫鳳翔)。壬戌恩科舉人,鎮(zhèn)邊大臣一(文海),巡撫二(饒應(yīng)祺、吳重?)。癸亥恩科進士,大學士一(張之洞),尚書三(廖壽恒、奎潤、李端?),左都御史一(吳廷芬),侍郎六(黃體芳、白桓、鐵祺、李端遇、景善、文澄),內(nèi)閣學士一(馮爾昌),將軍一(延茂),守陵總兵一(景瑞),總督一(邊寶泉),巡撫二(許振?、王毓藻),布政使一(李嘉樂)。甲子科舉人,巡撫二(惲祖翼、夏[B081])。乙丑科進士,尚書三(崇綺、松森、啟秀),都御史一(張英麟),都統(tǒng)一(崇勛),侍郎四(汪鳴鑾、劉恩溥、楊頤、文治),內(nèi)閣學士一(溫紹棠),巡撫一(胡聘之),布政使五(唐景崧、黃毓恩、張端卿、吳承潞、李用清)。丁卯科舉人,尚書二(溥?、呂海寰),侍郎一(楊儒),將軍一(?岫),布政使二(英瑞、蕭韶)。戊辰科進士,尚書三(錫珍、徐會澧、嵩申),侍郎五(洪鈞、寶廷、梁仲衡、許景澄、李培元),副都統(tǒng)一(陳寶琛),內(nèi)閣學士一(聯(lián)元),總督二(張人駿、陶模),巡撫二(吳大澄、陳啟泰),布政使四(邵積誠、高萬鵬,劉春霖、沈?經(jīng))。庚午科舉人,布政使一(瞿廷韶)。辛未科進士,協(xié)辦大學士二(李殿林、瞿鴻礻幾),尚書二(唐景崇、貴恒),侍郎五(惲彥彬、王文錦、李紱藻、英煦、良弼),內(nèi)閣學士二(李聯(lián)芳、陳秉和),總督一(丁振鐸),巡撫二(廖壽豐、張曾揚),布政使四(李岷琛、王廉、季邦楨、文光)。癸酉科舉人,巡撫二(恩銘、胡建樞),布政使二(榮銓、松??。淤|(zhì)強瓢喂敝校?頰?茍??嶂佑?、棱k懸??<仔?科進士,大學士一(陸潤庠),尚書二(張伯熙、趙舒翹),侍郎七(華金壽、林紹年、鳳嗚、寶昌、烏拉布、胡???、李昭煒),內(nèi)閣學士一(黃卓元),都統(tǒng)一(祥麟),鎮(zhèn)邊大臣一(尚賢),總督二(趙爾巽、錫良),巡撫三(陸元鼎、恩壽、胡廷干),布政使二(張廷燎、張紹華)。
光緒乙亥恩科舉人,大學士一(世續(xù)),提督一(秦炳直)。丙子恩科進士,大學士一(裕德),協(xié)辦大學士一(戴鴻慈),尚書一(廷杰),都御史一(陸寶忠),侍郎四(吳樹梅、張仁黼、陳邦瑞、會章),副都統(tǒng)一(顧璜),內(nèi)閣學士一(馮文蔚),將軍一(裕祥),鎮(zhèn)邊大臣一(慶?。?,巡撫一(曹鴻勛),布政使二(李紹芬、許涵度)。丙子科舉人,侍郎一(顧肇新),副都統(tǒng)一(文哲琿)。丁丑科進士,尚書一(陳璧),侍郎三(吳郁生、劉永亨、長萃),內(nèi)閣學士二(楊佩璋、許澤新),鎮(zhèn)邊大臣一(訥欽),布政使七(余聯(lián)沅、濮子潼、何福?、樊增祥、胡湘林、繼昌、陳燦),己卯科舉人,將軍一(臺布),巡撫一(楊文鼎),布政使一(吳引孫)。庚辰科進士,尚書一(溥良),侍郎四(郭曾?斤、于式枚、薩廉、長麟),內(nèi)閣學士三(崇寬、福?、徐琪),將軍一(志銳),副都統(tǒng)一(鐘靈),巡撫一(龐鴻書),布政使二(陳夔麟、崔永安)。壬午科舉人,侍郎二(李經(jīng)方、楊士琦),總督二(升允、端方),布政使一(鄭孝胥。又副榜中,將軍一,恒壽)。癸未科進士,尚書三(壽耆、葛寶華、清銳),部務(wù)大臣二(嚴修、沈家本。按各部大臣,即尚書之改稱,惟未為尚書而徑授此職者,茲分別書之,副大臣同),侍郎五(朱祖謀、秦綬章、綿文、張亨嘉、恩順),正卿一(定成),副都統(tǒng)一(志鈞),守陵總兵一(準良),巡撫二(柯逢時、馮汝?癸)。乙酉科舉人,大學士一(那桐),將軍一(鳳山),總督一(岑春煊),巡撫一(沈瑜慶),布政使一(王芝祥。又副榜中,侍郎一,壽勛。又是科拔貢中,副大臣一,曾鑒。布政使一,周儒臣)。丙戌科進士,大學士一(徐世昌),協(xié)辦大學士一(榮慶),尚書一(鄒嘉來),侍郎一(景厚),副都統(tǒng)一(伊克坦),鎮(zhèn)邊大臣二(闊普通武、瑞洵),總督二(楊士驤、陳夔龍),巡撫一(馮煦),布政使三(吳品珩、王樹楠、王人文),民政使一(張元奇)。戊子科舉人,侍郎二(胡惟德、姚錫光)。己丑科進士,尚書一(紹昌),侍郎二(熙瑛、王?序),正卿一(劉若曾),內(nèi)閣學士一(文海),守陵總兵一(希廉),巡撫四(周樹模、陸鐘琦、丁寶銓、余誠格),布政使二(李盛鐸、毛慶蕃)。己丑恩科舉人,侍郎一(汪大燮),副大臣一(梁啟超。又副榜中,巡撫一,何彥升)。庚寅恩科進士,內(nèi)閣學士一(載昌),副都統(tǒng)一(儒林),布政使二(王慶平、王乃徵),民政使一(趙淵)。辛卯科舉人(按是科尚無有由舉人官至二品者)。壬辰科進士,侍郎三(寶熙、唐文治、熙彥),副大臣一(張元濟),將軍一(貽?),巡撫一(朱家寶),布政使二(連甲、尚其亨)。癸巳恩科舉人(與辛卯同)。甲午恩科進士,部務(wù)大臣二(張謇、達壽),侍郎二(李家駒、沈云沛),副大臣一(劉廷琛),內(nèi)閣學士一(毓隆),巡撫一(陳昭常)。甲午科舉人,將軍一(樸壽),總督一(張鳴岐),布政使一(高凌{?尉}),總兵一(徐紹楨。又副榜中,副大臣一,周自齊)。乙未科進士,巡撫一(齊耀琳),布政使一(凌福彭)。丁酉科舉人(與辛卯同)。戊戌科進士,布政使一(錢能訓)。此后如壬寅恩科舉人、癸卯恩科進士、癸卯科舉人、甲辰科進士,均尚無有官至二品者。
本朝一二品大員,除臨敵陣亡,城陷殉節(jié),及身罹國法(罹法諸人,余所撰《舊典備征》第五卷內(nèi),已具詳之),或畏罪自盡(如靖南王耿仲明、江寧巡撫土國寶、云貴總督劉藻、兩廣總督吉慶、黑龍江將軍祿成、山西大同鎮(zhèn)總兵鞠殿華、廣西提督黃桂蘭,皆是)。諸人外,其不獲令終者,尚有一等伯巴什泰(順治九年三月,于大內(nèi)被刺傷亡)、閩浙總督陳錦(九年七月,于漳州灌口被刺傷亡)、降調(diào)直隸山東河南總督張玄錫(十五年七月,于京師圣安寺自縊)、解任福建布政使李賡蕓(嘉慶二十二年正月,以被屬員誣控,忿激自縊)、浙江布政使椿壽(咸豐二年十一月,于藩署自盡)、云貴總督恒春(七年六月,于督署自盡)、調(diào)補陜西巡撫鄧爾恒(十一年三月,以自黔赴任,于?南曲靖府署被戕)、署陜甘總督戶部尚書沈兆霖(同治元年七月,于甘肅平番縣道中,被山水沖歿)、兩江總督馬新貽(八年七月,于督署被刺傷亡)、鑲白旗漢軍副都統(tǒng)慶恒(光緒二十六年六月,于京寓為拳匪所戕)、安徽巡撫恩銘(三十三年五月,于巡警學堂被槍擊傷亡)、督辦江西鐵路事宜前任江寧布政使李有?(三十三年八月,于南康舟覆,溺于江中)、兼署廣州將軍廣州滿洲副都統(tǒng)孚琦(宣統(tǒng)三年三月,於省城途中,被槍擊傷亡)、廣州將軍鳳山(三年九月,以入省履任,于途中被埋藏炸藥轟斃)、署四川總督端方(三年十月,以入川赴任,予資州被戕)、鑲白旗漢軍副都統(tǒng)兼軍諮使良弼(三年十二月,于京寓被炸傷亡)?!逗榉丁费晕甯#自粔?,而以考終命終之,乃知壽考維棋,固難能而可貴也。
歷代狀元以死殉國者,宋得三人:何栗、文天祥、陳文龍。元得三人:李黼、泰不華、李齊。明得五人:黃觀、劉鼐、余煌、劉理順、劉文升(見《明詩綜》劉理順小傳注)。本朝一人:崇綺。浩氣英名,允足為龍頭增色。乃近有某狀元〔上三字劉改為:通州張謇〕者,當國家多難之秋,命為〔劉補:江蘇〕本省宣慰使,其辭電中竟以何德可宣、何情可慰等語,反唇相稽。若此傖者,真名教之罪人,詞林之敗類矣。
按典禮院改設(shè)后,仍以禮部舊衙門為官署。國體既變,典禮遂廢,其房屋因亦拆售,今已改建洋式市房矣?;厥壮埠郏祀y重認,經(jīng)行舊地,輒不禁感慨系之。
自京師而外,各地方以省名者,始于元代。緣內(nèi)有中書省總理國政,復于外間各設(shè)行省,以重臣分理地方之政故也。至明洪武九年,已改設(shè)承宣布政使司,而省之名,乃至今相沿弗替??际楣偈鹬菂^(qū)域之名,今中樞既無中書省、尚書省之名,則外間行省二字,實無所附麗矣。又明以布政使司,參政、參議、按察使司、副使、僉事等官,分守某道,或分巡某道,國初因之,此道員一職所由起也。然自兩司附屬諸官裁罷后,則但以道字單獨名官。夫道者路也,謂所守所巡之區(qū)域也。若徑于道字上冠以郡名(如直隸大順廣道、浙江杭嘉湖道之屬),而別無職守字樣以提挈之,則官之名稱不醒(若府州縣之官,稱為知府、知州、知縣,于地名上著一知字,便成官名矣)。至管理糧儲、鹽法、河工、海關(guān)、巡警、勸業(yè)等員,亦皆于職守下加以道字,是直以道字作使字或司字用,似名義尤覺未協(xié)。比年以來,厘改京外官制,即府縣重名,亦多更定,而于此二事尚未聞有議及者。因書所見,以備當軸之商訂焉。
本朝殿廷考試,所有派出閱卷諸大臣,其取定各卷,同事中彼此不相互閱(惟殿試讀卷,則須輪流遍閱,俗稱轉(zhuǎn)桌。蓋每卷背后第一頁,印有讀卷官八人之姓,凡閱過者,各于姓下以墨筆分志○△、丨四項,以為標識。臚傳后,尚特派察看標識之大臣覆核一過,其標識有全○全△全、全丨者,有或○或△者,有或△或、者,有或、或丨者,惟○不見、△不見丨,以高下間相去過遠,似意見太覺紛歧,故同一卷而此○彼、此△彼丨者,即屬不合,閱者須受處分耳)。辛亥八月下旬,考試各省孝廉方正之次日,余晨起方在盥櫛間,忽聞奉命派充閱卷(閱卷官名單,例由軍機處于先一日開呈請派,經(jīng)朱筆圈定某某后,即封固仍交軍機處,翌晨啟封宣示),當驅(qū)車詣西苑門。既入,有蘇拉(凡在內(nèi)廷供驅(qū)使者,名為蘇拉)導至萬善殿南書房。于時閱卷者十二人,先后齊集(李殿林、唐景崇、紹昌、郭曾?斤、寶熙、王?序、朱益藩、趙廷珍、楊佩璋、朱彭壽、孫紹陽、周克寬)。少頃,內(nèi)監(jiān)一員,捧試卷數(shù)百本至,挨次分散,周而復始,諸人即就所分者各自校閱,選取一等者十卷,二等者十卷,余不列等。甲乙既定,即喚承值者,以繕就閱者姓名之黃色簽(此黃簽向為軍機處供事承寫,時已歸內(nèi)閣承宣廳辦理矣),粘貼于卷面右角下,由首席李蔭墀協(xié)揆將所取各卷,依閱者名次,輪流疊置(如分卷例),復交內(nèi)監(jiān)赍呈御覽,恭候欽定。日將午,賜筵一席,肴饌凡十余簋,諸人圍坐而食。飯罷,仍在室待命。迨未正時,內(nèi)監(jiān)復捧原卷發(fā)下,傳諭即照此定等。然后拆閱卷后彌封,開列姓名全單,乃知某卷為某人所取矣。是閱卷時并非互相商榷。凡他項考試,均亦如是,因記此以志內(nèi)廷衡文之故事焉。
魯定公問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以忠。忠也者,臣道之大本也。故后世人主,對于歸附及近侍之人,特有命名忠字,以示勖勵者。然如唐之楊釗,以妹為貴妃,玄宗賜名國忠,位至宰相,乃奢淫驕縱,釀成安史之禍。朱溫先從黃巢作亂,既降,僖宗賜名全忠,洊封梁王,乃跋扈不臣,竟移唐祚。明之李進忠,初冒李姓入為太監(jiān),后復魏姓,賜名忠賢,天啟中掌東廠事,乃權(quán)傾中外,罪惡滔天。本朝皖人李兆受,本為捻匪首領(lǐng),咸豐八年,因投誠賜名世忠,官至江南提督,乃野性難馴,卒以恣肆兇殘,身罹大辟。凡更名有忠字者,其結(jié)果適得其反,亦異事也(又康熙中襲靖南王耿精忠、廣東潮州鎮(zhèn)總兵劉進忠,亦皆以叛逆伏誅)。
古人制字,以水、火、金、木、土為偏旁者最繁。然一字而五行俱備者,亦不多覯。茲就各書所載,匯記之以資談助(每字皆舉初見者,凡生僻字均注明音義,惟見于諸經(jīng)者不注)。丁字有?。ā冻o》屈平《九歌》:搴汀洲兮杜若)。燈(《玉篇》:的庭切,火)。釘(《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有釘靈之國)。?丁(《左傳·成十八年》:孟獻子會于虛??。??。ā队衿罚核斍校揭玻?。
勺字有氵勺(《周禮·秋官》:士師,一曰邦氵勺)。灼(《書·洛誥》:厥攸灼)。釣(《詩·召南·何彼秾矣篇》:其釣維何)。杓(《莊子·庚桑楚篇》:我其杓之人邪)。?勺(《集韻》:職略切,土跡)。
也字有池(《書·泰誓上》:惟宮室臺榭陂池侈服)。ㄠ(《說文》:燭[1234]也,徐野切)。钅也(《荀子·議兵篇》:宛鉅鐵钅也。注:與旋同)。?也(《詩·小雅·小弁篇》:析薪?也矣)。地(《易·乾卦》:本乎地者親下)。
分字有汾(《詩·魏風·汾沮洳篇》:彼汾沮洳)。{分火}(《玉篇》:同焚)。钅分(《篇海》:音分,玉名。按《篇?!酚小端穆暺!芳啊镀n惥帯?,此據(jù)《康熙字典》所引,不知所指何書。姑仍其舊,后引《篇?!氛咄?。枌(《詩·陳風·東門第》:東門之枌)。?分(《說文》:塵也,房吻切)。坌(《史記·司馬相如傳》:坌入曾宮之嵯峨。注:步寸反)。
斤字有沂(《書·禹貢》:淮沂其乂)。?斤(《漢書·揚雄傳》:乘景炎之?斤々)。钅斤(《莊子·在宥篇》:于是乎钅斤鋸制焉。注:音斤)。析(《書·堯典》:厥民析)。圻(《書·酒誥》:圻父薄違)。
欠字有次(《玉篇》:涎亦作次)。炊(《左傳·昭二十六年》:及齊師戰(zhàn)于炊鼻)。欽(《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杴(《玉篇》:許嚴切,鍬屬)。坎(《易》卦名)。
不字有氵不(《荀子·榮辱篇》:其氵不長矣。注:古流字)。?不(《篇?!罚阂糌В鹨玻?。钚(《字匯》:同钅丕)。杯(《禮·玉藻》:母沒而杯圈不能飲焉)。壞(《禮·月令》:蟄蟲壞戶)。
可字有河(《易·系辭上傳》:河出圖)。?可(《玉篇》:口我切)。鈳(《玉篇》:于何切,小釜也)。柯(《詩·豳風·伐柯篇》:伐柯如何)??溃ā墩f文》:坎坷也)。
占字有沾(《禮·檀弓下》:我喪也斯沾)。?占(《玉篇》:胡甘切,火上行貌)。鉆(《說文》:鐵也,敕淹切)。?占(《說文》:木也,息廉切)。坫(《禮·明堂位》:反坫出尊)。
各字有洛(《易·系辭上傳》:洛出書)。烙(《史記·殷本紀》:有炮烙之法)。鉻(《說文》:{髟剔}也,盧谷切)。格(《書·堯典》:格于上下)。?各(《說文》:水干也,胡格切)。
同字有洞(《禮·禮器》:洞洞乎其敬也)。?同(《廣雅·釋詁》:爇也)。銅(《左傳·成九年》:執(zhí)諸銅鞮)。桐(《書·禹貢》:嶧陽孤桐)。垌(《玉篇》:他孔切,缶垌也)。
夋字有浚(《書·大禹謨》:夙夜浚明有家)。焌(《周禮·春官·?氏》:遂焌其焌契以授卜師)。埈(《玉篇》:七桓切,鋑刀也)。梭(《說文》:木也,私閏切。又穌禾切,《晉書·陶侃傳》:網(wǎng)得一梭)。埈(《玉篇》:與鋑同)。
良字有浪(《書·禹貢》:又東為滄浪之水)。?良(《集韻》:里黨切,?黨?良,火貌)。鋃(《說文》:鋃鐺鎖也,魯當切)。桹(《說文》:高木也,魯當切)。?良(《莊子·應(yīng)帝王篇》:以處壙?良之野。注:音浪)。?字有氵?(《集韻》:氵逢,或作氵?)。
烽(《史記·司馬相如傳》:烽,舉燧燔)。鋒(《書·費誓》:礪乃鋒刃)。??(《廣雅·釋詁》:末也)。??(《字匯》:同?奉,塵起貌)。
每字有海(《書·舜典》:四海遏密八音)。?每(《集韻》:許亥切,燥也)。钅每(《詩·齊風·盧令篇》:盧重钅每)。梅(《書·說命下》:爾惟鹽梅)。?每(《玉篇》:同坶。按即牧野之牧)。
延字有涎(賈誼《新書》卷四:垂涎而相告)。烻(《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丹柱歙赩而電烻,注:弋戰(zhàn)切)。鋌(《淮南子·修務(wù)訓》:苗山之鋋)。?延(《詩·商頌·殷武篇》:松桷有?延)。埏(《史記·司馬相如傳》:下溯八埏)。
?字有涪(《說文》:水出廣漢剛邑道徼外)。焙(《集韻》:?背或作焙)。锫(《集韻》:蒲侯切,锫钅區(qū),釘名)。??(《公羊傳·成二年》:踴于??而窺客)。培(《禮·中庸》:故裁者培之)。
炎字有淡(《禮·中庸》:淡而不厭)。?炎(《篇海》:音談,燼也)。錟(《方言》卷九:錟謂之鈹。注:音聃)。?炎(《爾雅·釋木》:?炎?速其)。隹(《集韻》:吐濫切,?監(jiān)?炎,地平而長)。
隹字有淮(《書·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隹(《集韻》:爝或作?隹)。焦(《詩·小雅·六月篇》:整居焦獲)。錐(《左傳·昭六年》:錐刀之末)。椎(《莊子·在宥篇》:椎鑿決焉)。堆(《楚辭》屈平《天問》:鯪魚何所,堆焉處)。
享字有淳(《周禮·考工記·鐘氏》:淳而漬之)。焞(《詩·小雅·采芑篇》:燀燀焞焞)。錞(《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槨(《禮·檀弓上》:殷入棺?。?享(《說文》:射臬也,讀若準。按享字篆文,焞焞錞錞均作[1234],惟槨作[1234])。
者字有渚(《詩·召南·江有泛篇》:江有渚)。煮(《周禮·天官·亨人》:職外內(nèi)饔之爨亨煮)。鍺(《廣韻》:丁果切,車锏)。楮(《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鳥危之山,其陰多檀楮)。堵(《詩·小雅·鴻雁篇》:百堵皆作)。
甚字有湛(《詩·小雅·湛露篇》:湛湛露斯)。?甚(《詩·小雅·白華篇》:?烘于?甚)。钅甚(《文選》王褒《洞簫賦》:行钅甚钅任而和啰。注:湯錦切)。椹(《周禮·夏官·司弓矢》: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質(zhì)者)??埃ā稌ざ喾健罚嚎丝坝玫拢?br />
重字有氵重(《穆天子傳》:因具牛馬之氵重,以洗天子之足。注:音凍)。?重(《玉篇》:之隴切)。鍾(《周禮·考工記》:鍾氏染羽)。?重(《集韻》:昌用切,木?充也)。?重(《集韻》:竹用切,池塘塍埂也)。
軍字有渾(《左傳·文十八年》:謂之渾敦)。煇(《禮·玉藻》:揖私朝,煇如也)。钅軍(《字匯》:音軍,梵語,钅軍钅持即軍持也)。?軍(《禮·內(nèi)則》不敢縣于夫之?軍?旋)。{士軍}(《說文》:洛陽有大{士軍}里,戶昆切)。?軍(《玉篇》:同{士軍})。
?字有湯(《易·革卦》:湯武革命)。煬(《春秋·定元年》經(jīng)文:立煬宮)。錫(《詩·大雅·韓奕篇》:鉤膺鏤錫)。楊(《易·大過卦》:枯楊生稊)。場(《詩·豳風·七月篇》:九月筑場圃)。
唐字有溏(《阮步兵集·東平賦》:流潢余溏,洋溢靡之)。?唐(《廣韻》:徒郎切,?唐,煨火)。钅唐(《說文》:銻銻,火齊,徒郎切)。?唐(《荀子·正論篇》:故魯人以?唐)。塘(《說文》:堤也)。
高字有滈(《史記·司馬相如傳》:{羽高}乎滈々。注:音昊)。熇(《詩·大雅·板篇》:多將熇熇)。鎬(《詩·小雅·魚藻篇》:王在在鎬)。槁(《易·說卦》傳:為科上槁)。?高(《說文》:堅不可拔也,苦角切)。
[1234]字有滎(《書·禹貢》:滎波既豬)。熒(《左傳·宣十二年》:及熒澤,見六麋)。鎣(《說文》:器也,烏定切)。榮(《書·秦誓》:邦之榮懷)。塋(《說文》:墓也)。
鹿字有漉(《禮·月令》:毋漉陂池)。?鹿(《集韻》:盧谷切,煉也)。僉(《詩·鄭風·清人篇》:駟介僉僠)。钅鹿(《廣韻》:鉅钅鹿,郡名)。鏖(《漢書·霍去病傳》:合短兵鏖皋蘭下)。?鹿(《庾子山集·和張侍中述懷詩》:道險臥?鹿櫨)。?鹿(《集韻》:盧谷切,梁有?鹿口城)。{鹿土}(《詩·小雅·無將大車篇》:祗自{鹿土}兮)。
斬字有漸(《易》卦名)。?斬(《篇?!罚阂艏?,火熾也)。钅斬(《太玄經(jīng)·上卦》:挫厥钅斬?鹿。注:音讒)。鏨(《說文》:小鑿也,藏濫切)。槧(《法言·淵騫篇》:叔孫通槧人也)。塹(《左傳·昭十七年》:環(huán)而塹之)。
番字有潘(《禮·內(nèi)則》:面垢?覃潘請?)。燔(《詩·小雅·楚茨篇》:或燔或炙)。钅番(《后漢書·杜篤傳》:钅番?株林。注:甫袁反)。?番(《說文》:木也,讀若樊)。?番(《孟子·離婁下》:卒之東郭?番間之祭者)。
黃字有潢(《左傳·隱三年》:潢污行潦之水)。?黃(《戰(zhàn)國策》:炫?黃于道)。钅黃(《文選》馬融《長笛賦》:錚钅黃[b13g]?高,注:與?同)。橫(《禮·樂記》:號以立橫)。?黃(《集韻》:?皇或作?黃)。
覃字有潭(《史記·司馬相如傳》:浸潭促節(jié))。?覃(《禮·內(nèi)則》:五日則?覃湯請?。?。鐔(《莊子·說劍篇》:周宋為鐔。注:音淫)。?覃(《楚辭》嚴忌《哀時命》:攬瑤木之?覃枝兮)。?覃(《玉篇》:徒含切)。
登字有澄(《禮·禮運》:澄酒在下)。燈(《玉篇》:燈火也)。鐙(《儀禮·公食大夫禮》:實于鐙)。橙(《史記·司馬相如傳》:黃甘橙楱)。?登(《文選》張衡《西京賦》:?登道邐倚以正東。注:都互切)。
堯字有澆(《左傳·襄四年》:浞因羿室,生澆及?)。燒(《禮·月令》:毋燒灰)。鐃(《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橈(《易·大過卦》:大過棟橈)。磽(《管子·立政篇》:相高下,視肥磽)。
?字有澤(《易·履卦》:上天下澤)。貞彡(《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赫??々而燭坤)。鐸(《書·胤征》:遒人以木鐸徇于路)。[1234](《儀禮·士喪禮》:決用正王棘若??棘)。??(《廣雅·釋宮》:道也)。
壽字有濤(《左傳·僖四年》:齊人執(zhí)陳轅濤涂)。?壽(《說文》:溥,覆照也)。燾(《公羊傳·文十三年》:魯公燾)。鑄(《左傳·宣三年》:鑄鼎象物)。?(《左傳·文十八年》:謂之?杌)。?壽(《說文》:保也,高土也,都皓切)。
監(jiān)字有濫(《詩·商頌·殷武篇》:不僭不濫)。?監(jiān)(《淮南子·覽冥訓》:火?監(jiān)焱而不滅)。鑒(《周禮·天官·凌人》:春始治鑒)。鑒(《書·泰誓中》:厥鑒惟不遠)。檻(《詩·王風·大車篇》:大車檻檻)。[1234](《管子·地員篇》:纟盧土之次曰五?監(jiān))。
盧字有瀘(《三國志·諸葛亮傳》:五月渡瀘)。爐(《玉篇》:火爐也)。钅盧(《左傳·定三年》:廢于櫨炭)。櫨(《呂氏春秋·本味篇》:"箕山之東,青鳥之所,有甘櫨焉)。壚(《書·禹貢》:下土墳壚)。
龍字有瀧(《方言》卷七:瀧涿謂之沾漬。)?龍(《玉篇》:魯紅切)。櫳(《玉篇》:盧冬切,器也)。櫳(《說文》:檻也)。{龍木}(《說文》:房屋之疏也)。垅(《說文》:丘垅也)。壟(《禮·曲禮上》:適墓不登壟)。
襄字有?(《詩·小雅·蓼蕭篇》:零露??)。?襄(《玉篇》:如養(yǎng)切,火)。鑲(《管子·國畜篇》:耒耜械器,鍾鑲糧食,畢取贍于君)。?襄(《文選》左思《吳都賦》:文?襄楨??。注:音襄)。壤(《書·禹貢》:厥土惟黃壤)。
?字有灌(《詩·周南·葛覃篇》:集于灌木)。?(《周禮·夏官·司?》:以行火之政令)。钅?(《廣韻》:汲水器也)。??(《易·系辭下》傳:巽以行??)。?(《玉篇》:古文?熏)。
以姓入字,古無此例。惟宋末文信國天祥,以文山為字,其他殊無所聞。至我朝則有海寧查編修慎行曰查田,查編修嗣?栗曰查浦,查侍郎嗣庭曰查溪,桐城方觀察正瑗曰方齋,平湖陸檢討奎勛曰陸堂,仁和金太守文淳曰金門,仁和成同知城曰成山,仁和沈郎中世煒曰沈樓,馀杭沈鴻臚鈞曰沈樓,甘泉蔣直牧照曰蔣村,善化蕭訓導明善曰蕭齋,湘潭羅忠節(jié)澤南曰羅山,皋蘭吳侍御可讀曰吳樵,山陰平觀察步青曰平子,甘泉顧編修奎曰顧山,近人恩施樊方伯增祥曰樊山,似皆取則于信國也。
世人命名之始,彼此各不相謀,乃運會所趨,往往有同時顯達者。近歲溥玉岑、鐵寶臣兩尚書、錫清弼制軍、瑞鼎臣中丞,皆名曰良,一時均官八座,而丁京兆乃揚、王方伯乃徵、勞提學乃宣、蔡觀察乃煌、徐觀察乃昌,名中有乃字者,亦皆于庚戌一歲中同膺簡擢。世相國續(xù)、徐相國世昌,于辛亥冬并授太保,時內(nèi)閣總理為袁氏世凱,閣丞為華氏世奎,名中俱有世字,何其巧也。嘗閱《進士題名碑錄》,見順治一朝登甲科者,如一字則有毛一豸、王一驥、田一倫、郭一?、佘一元、陳一道、郭一鶚、郭一元、張一震、周一熊、雷一龍、趙一心、陳一大、沈一澄、韋一鶴、孫一致、張一鶚、項一經(jīng)、胡一蛟、鮑一復(此外以數(shù)目字為名者,尚有虞二球、鄭二成、王三接、楊三知、史三榮、劉三章、王三畏、張三異、胡三順、王三薦、許三禮、張四教、瞿四達、于四裳、郭四維、鄭四端、田六善、楊六德、張六部、侯七乘、田七善、張九徵、張九嶷、謝九官、尚九遷、龔九震、安九埏、常九經(jīng)、毛九瑞、王九鼎,亦皆于順治中先后成進士)。天字則有王天眷、袁天秩、王天鑒、李天倫、任天祚、朱天寧、張?zhí)熘病⒏鹛祢?、吳天麒、牛天宿、陳天清、閻?、錢天心、程天旋、慕天顏、毛天麒、張?zhí)焓?、李天馥、張?zhí)煲?、盧天樞、崔天寵。弘字則有蘇弘祖、張弘俊、賈弘祚、劉弘譽、史弘謨、孫弘誥、張弘祚、譚弘憲、吳弘安、李弘敏、申弘祚、耿弘啟、蔣弘道、蔡弘璧、趙弘化、申弘謨(其弘字在下者,尚有崔胤弘、趙士弘、鄭蘊弘、王澤弘、李弘、鄒弘、姚自弘、黃道弘)。國字則有張國憲、陳國經(jīng)、朱國俊、侯國泰、田國足、宋國彥、余國柱、袁國梓、劉國欽、王國瑋、費國?、王國楨、張國杞、吳國縉、宋國榮、董國棟、寧國珍、楊國相、陳國楨、吳國對、鐘國義、康國祥、金國用、王國相、吳國用、師國楨。胤字則有李胤巖、孫胤裕、崔胤弘、王胤祚、馬胤昌、趙胤振、薛胤隆、劉胤德、蔣胤修、趙胤翰、洪胤嵩、孫胤驥、劉胤桂、孫胤光、史胤庚、楊胤麟、衛(wèi)胤嘉、嚴胤肇、陳胤甲、吳胤蕃(其胤字在下者,尚有王鼎胤、李光胤、楊榮胤、李嘉胤、李長胤、邵光胤、邵伯胤、韓雄胤、邵嘉胤、軒轅胤、連佳胤、趙錫胤)。光字則有李光胤、馬光裕、張光祁、高光國,高光夔、李光座、張光祖、羅光眾、邵光胤、陸光旭、孫光祀、馬光遠、梅光鼎、熊光裕、寧光璽、許光震、雷光業(yè)、馬光啟、歐陽光縉、張光烈、馬光祚、金光房、賈光烈、趙光耀、胡光瑗、孫光旭。大字則有李大升、王大礻乃、楊大功、董大翮、羅大猷、袁大受、王大章、孫大儒、顧大申、劉大謨、常大忠、史大成、叢大為、胡大定、張大奇、向大觀、馬大士、楊大鯤、王大作、張大垣、柴大伸、邊大乂、莫大勛、傅大業(yè)、朱大乾、胡大成、周大訓。文字則有張文炳、蘇文樞、滑文蔚、劉文秀、張文明、任文燁、周文燁、周文華、董文驥、韓文鋒、聶文逵、宋文運、李文煜、祝文震、李文熙、張文韜、林文煇、楊文正、羅文瑜、銀文燦、祁文友、梁文煥、徐文?、高文鑒、姚文燮、張文旦、趙文炳、姚文燕、王文龍、王文煌、李文緗、宋文鏡。世字則有李世鎬、李世鐸、劉世禎、楊世學、王世噩、錢世錦、李世洽、李世耀、劉世永、蕭世裔、王世裔、周世昌、夏世安、傅世舟、陳世第、郭世純、沈世奕、潘世晉、邵世茂、謝世則、翁世庸、王世顯、寧世?延、王世英、瞿世琪、司世教、熊世謨、高世豪、馬世俊、朱世熙、寧世璇、唐世徵、李世錫、周世澤。元字則有艾元徵、薛元瑞、和元化、解元才、張元鎮(zhèn)、張元慶、陸元龍、張元樞、劉元運、黃元衡、劉元琬、楊元勛、王元曦、蔡元禧、王元衡、徐元吉、王元士、廖元發(fā)、李元?全、徐元珙、徐元粲、劉元徽、何元英、王元晉、楊元蕃、谷元亨、盧元培、錢元修、謝元瀛、劉元勛、董元俊、劉元慧、侯元?、朱元裕、方元啟。廷字則有閻廷謨、王廷諫、王廷猷、宮廷珍、朱廷位、王廷杰、劉廷訓、堵廷?、王廷機、陳廷楹、朱廷瑞、李廷樞、賈廷奭、瞿廷諧、朱廷?、王廷議、范廷元、陳廷樞、馬廷贊、楊廷諫、王廷璧、劉廷獻、郎廷弼、龔廷歷、李廷榘、楊廷錦、陳廷福、賈廷蘭、劉廷桂、趙廷?、蔣廷魁、范廷華、陳廷敬、房廷楨、王廷瑞、傅廷俊、俞廷瑞。士字則有王士驥、邵士標、武士豪、褚士升、呂士秀、劉士蘭、趙士俊、趙士弘、朱士沖、史士亻巽、張士甄、潘士璜、華士眉、何士錦、董士昌、宋士俊、許士璜、竇士范、楊士?式、劉士龍、宋士顯、邢士標、李士模、韓士望、洪士銘、虞士燁、華士瞻、郭士?、翁士偉、王士祿、姚士升、王士禎、徐士吉、彭士俊、羅士毅、嚴士琦、黃士貴、魏士蘭、宋士?、李士?、盧士登、朱士達、汪士奇、吳士恒、邵士梅、熊士偉、汪士鵬、劉士泓、趙士璠、鄧士杰、張士傞、王士麟、楊士元、聶士貞、張士任、徐士杰、李士璞。之字則有朱之錫、朱之弼、寧之鳳、劉之琦、朱之玉、曹之錦、胡之駿、宋之屏、劉之屏、周之鼎、高之彥、秦之鉉、蔣之紱、鄭之璞、李之芳、王之□、朱之翰、吳之紀、郁之章、衛(wèi)之瓊、馬之?臾、郭之培、張之璧、劉之浴、沈之璉、于之挺、吳之鏌、宋之儒、朱之?、劉之驥、崔之瑛、陸之淶、荊之茂、吳之珍、劉之宗、許之漸、程之明、周之旦、祖之麟、俞之琰、徐之凱、莫之┉、詹之瑛、彭之鳳、石之玖、周之麟、洪之杰、霍之?、趙之符、朱之佐、姬之簋、陳之蘊、高之??、武之亨、潘之彪、莫之偉、李之棟、陳之佐、唐之賓、鄭之諶、趙之珩、徐之璧諸人。豈命名與世運有關(guān),何以八科之中,以上諸字層見疊出。時會所湊,蓋有莫之為而為者矣(余以光緒戊戌,補應(yīng)殿試,是科河南人趙東階、牛東藩、林東郊,均得館選,名中俱有東字,亦奇)。
歷科榜運,其盛衰各不相同,故諺有響榜啞榜之說。順治三年丙戌,為本朝第一次舉行甲科,其間位躋卿相者甚夥。阮亭《居易錄》內(nèi),曾歷舉其姓氏,以為美談。近有客問道光以來,何科最盛?余以壬辰、乙未、丁未三科答之,而問者欲知其詳。因自道光初迄光緒末,凡甲乙科中官至一二品者,備記之以覘榜運(凡降調(diào)及由文職改武職者,仍依前官書之)。
道光辛巳恩科舉人,大學士一(英桂),布政使一(瑞元。凡已成進士者,皆入甲榜,此專記由舉人出身者,各科同)。壬午恩科進士(進士以甲第名次為序),大學士二(翁心存、文慶),尚書三(李菡、李棠階、恩桂),侍郎二(羅文俊、溫葆深),總督一(陸建瀛)河督一(楊以增),巡撫三(曾望顏、李亻惠、鄒鳴鶴),布政使五(陳嘉樹、岳鎮(zhèn)南、王庭蘭、王藻、郭熊飛)。壬午科舉人,侍郎一(關(guān)圣保)。癸未科進士,協(xié)辦大學士一(杜受田),尚書二(王廣蔭、孫瑞珍),侍郎三(黃爵滋、和色本、雷以希??詬笱?懇唬ɡ釔·芳),鎮(zhèn)邊大臣三(海樸、赫特賀、吉明。凡鎮(zhèn)守邊疆,如辦事幫辦參贊諸大臣,皆入此類),總督二(劉源灝、王懿德),巡撫五(管遹群、常大淳、史致蕃、梁寶常、馮德馨),布政使七(周開麒、卞士云、王成璐、郭夢齡、劉裕钅?、萬貢珍、周起濱)。乙酉科舉人,尚書一(何汝霖),布政使一(張光第。又是科拔貢中,尚書一,陳孚恩。侍郎一,吳廷棟。巡撫一,胡興仁。布政使一,王憲)。丙戌科進士,大學士二(賈楨、柏?),協(xié)辦大學士一(麟魁),侍郎二(德誠、黃琮),巡撫三(黃恩彤、徐繼畬、陳士枚),布政使二(王篤、武棠),戊子科舉人,尚書一(齊承彥),將軍一(固慶)。己丑科進士,大學士二(全慶、倭仁),尚書一(王慶云),侍郎一(孫葆元),內(nèi)閣學士一(朱蘭),總督三(羅繞典、楊霈、易棠),巡撫二(李嘉端、徐有壬),布政使六(汪本銓、張集馨、司徒照、林揚祖、何俊、朱??)。辛卯恩科舉人,尚書一(愛仁)。壬辰恩科進士,大學士三(朱鳳標、單懋謙、瑞常)。協(xié)辦大學士一(駱秉章),尚書二(花沙納、桑春榮),侍郎五(吳鐘駿、戴熙、阿彥達、善燾、王茂蔭),總督六(季芝昌、潘鐸、慶祺、舒興阿、勞崇光、李星沅),漕督二(邵燦、李湘?),巡撫三(郭柏蔭、陸應(yīng)?、趙長齡),布政使三(嚴良訓、賈臻、崔侗)。壬辰科舉人,大學士一(左宗棠),內(nèi)閣學士一(載慶。又副榜中,布政使一,翟誥)。癸巳科進士,尚書一(譚廷襄),左都御史一(汪元方),侍郎二(車克慎、博迪蘇),內(nèi)閣學士二(葉覲儀、海齡),都統(tǒng)一(法福禮),總督一(福濟),巡撫四(楊文定、鄧爾恒、黃贊湯、毓科),布政使四,(宋延春、楊培、韓椿、溫予巽)。甲午科舉人,總督一(張亮基),布政使一(吳春煥)。乙未科進士,大學士二(葉名琛、彭蘊章),尚書二(鄭敦謹、羅?衍),侍郎三(呂賢基、杜、孫銘恩),內(nèi)閣學士二(何裕承、吳式芬),守陵總兵一(景霖),總督二(黃忠漢、何桂清),河督二(蘇廷魁、喬松年),漕督一(袁甲三),巡撫七(張芾、陶恩培、陳慶偕、許乃釗、趙德轍、蔣{?尉}遠、羅遵殿),布政使三(張云藻、馬秀儒、錢?斤和)。乙未恩科舉人,總督一(吳棠),巡撫一(韓超)。丙申恩科進士,尚書一(沈兆霖),侍郎六(張錫庚、王發(fā)桂、李道生、彭久余、李清鳳、梁瀚),鎮(zhèn)邊大臣一(毓檢),總督一(慧成),巡撫五(林鴻年、何冠英、胡林翼、呂?孫、徐之銘),布政使二(楊能格、李本仁)。丁酉科舉人,總督一(耆齡),漕督一(蘇鳳文),巡撫一(江忠源。又是科拔貢中,侍郎一,胡肇智)。戊戌科進士,大學士三(靈桂、寶?、曾國藩),左都御史一(童華),侍郎二(吳存義、石贊清),總督二(熙麟、毛鴻賓),巡撫四(惲光宸、晏端書、曹澍鐘、陳阡),布政使六(江國霖、段大章、胡大任、王德固、恩麟、祁宿藻)。己亥科舉人(按是科無由舉人官至二品者)。庚子科進士,尚書二(董恂、萬青藜),侍郎六(廉兆綸、卓??、匡源、黃倬、和潤、殷兆鏞),內(nèi)閣學士一(王祖培),巡撫二(翁同書、賈洪詔)。布政使三(莊受祺、椿壽、范梁)。庚子恩科舉人,侍郎一(勝保),巡撫二(唐訓方、嚴澍森),布政使一(陳景亮),辛丑恩科進士,大學士一(載齡),尚書二(賀壽慈、畢道遠),左都御史一(胡家玉),侍郎六(潘曾瑩、楊式谷、文瑞、寶?、錫齡、蘇勒布),內(nèi)閣學士一(俞長贊),都統(tǒng)一(麒慶),鎮(zhèn)邊大臣一(聯(lián)捷),巡撫五(劉昆、陳啟邁、青麟、楊重雅、鄭元善),布政使五(龍啟瑞、盧定勛、劉齊銜、吳鼎昌、姚錫華)。癸卯科舉人,尚書一(曹毓瑛),布政使四(姚覲元、厲云官、王大經(jīng)、李元度)。甲辰科進士,侍郎六(何彤云、龔自閡、富呢雅杭阿、宋晉、杜翰、煜綸),內(nèi)閣學士二(王之翰、周玉麒),巡撫三(馮譽驥、文格、李福泰),布政使五(邊浴禮、蕭浚蘭、鄧廷楠、李宗燾、崇保)。甲辰恩科舉人,侍郎一(薛煥),總督一(涂宗瀛),河督一(勒方?),布政使一(蒯德標)。乙巳恩科進士,大學士二(閻敬銘、文祥),尚書二(皂保、毛昶熙),侍郎四(胡瑞瀾、宜振、何廷謙、奎章),內(nèi)閣學士一(周壽昌),總督二(張凱嵩、李鶴年),巡撫四(蔣志章、惲世臨、吳昌壽、張兆棟),布政使二(貢璜、林壽圖)。丙午科舉人,巡撫一(錢鼎銘),布政使一(長賡)。丁未科進士,大學士二(張之萬、李鴻章),協(xié)辦大學士一(沈桂芬),尚書二(龐鐘璐、徐樹銘),侍郎三(郭嵩燾、劉有銘、廣鳳),內(nèi)閣學士三(許彭壽、袁希祖、伍忠阿),總督四(李宗羲、沈荷楨、何?、馬新貽),巡撫一(鮑源深),布政使五(孫觀、黃彭年、林之望、李孟群、劉郇膏)。己酉科舉人,左都御史一(崇厚),總督一(英翰),巡撫二(潘鼎新、唐?偀),布政使一(李元華。又是科拔貢中,尚書一,錢應(yīng)溥??偠蕉?,李瀚章、劉長佑。巡撫二,任道?、陳士杰。布政使一,袁開第)。庚戌科進士,大學士一(徐桐),尚書一(崇實),侍郎八(錢寶廉、袁保恒、邵亨豫、成琦、杜聯(lián)、常恩、載肅、清安),內(nèi)閣學士一(錢桂森),總督一(許應(yīng)?癸),巡撫三(王凱泰、曾璧光、高崇基),布政使三(孫衣言、楊慶麟、張瀛)。
咸豐辛亥恩科舉人,侍郎一(朱智),內(nèi)閣學士一(慶麟),總督一(卞寶第),巡撫二(陳寶箴、鄧華熙),布政使二(張夢元、游智開)。壬子恩科進士,大學士二(王文韶、額勒和布),協(xié)辦大學士一(李鴻藻),尚書四(潘祖蔭、景廉、魁齡、志和),侍郎五(綿宜、衍秀、張?卿、興恩、桂清),內(nèi)閣學士一(景其浚),將軍一(繼格),鎮(zhèn)邊大臣一(豫師),河督一(梅啟照),漕督二(周恒麒、文彬),巡撫五(倪文蔚、李慶翱、衛(wèi)榮光、杜瑞聊、李文敏),布政使三(龐際云、孫翼謀、李榕)。壬子科舉人,侍郎一(興廉),布政使一(張岳年)。癸丑科進士,大學士一(麟書),尚書一(瑞聯(lián)),侍郎四(黃鈺、夏家鎬、恩棠、訥仁),內(nèi)閣學士二(孫如僅、馬恩溥),鎮(zhèn)邊大臣一(李慎),總督一(丁寶楨),漕督一(盧士杰),巡撫一(張煦),布政使四(許應(yīng)钅榮、梁肇煌、王思沂、李廷簫)。乙卯科舉人,都統(tǒng)一(安定。按都統(tǒng)屬八旗者,入京秩,其在外者,則列于將軍之次,副都統(tǒng)同),侍郎一(成林),總督一(崧蕃),巡撫一(彭祖賢),布政使二(方汝翼、增壽)。丙辰科進士,協(xié)辦大學士一(翁同?),尚書五(孫毓汶、延煦、紹祺、薛允升、烏拉喜崇阿),侍郎一(夏同善),內(nèi)閣學士三(霍穆歡、愛廉、全順),將軍一(銘安),鎮(zhèn)邊大臣一(錫縝),總督一(譚鐘麟),巡撫一(沈秉成),布政使五(傅慶貽、員鳳林、何樞、程豫、孫長紱)。戊午科舉人,內(nèi)閣學士一(銓林),巡撫一(崧駿),布政使二(沈葆靖、易佩紳。又副榜中,布政使一,龍錫慶)。己未科進士,大學士二(孫家鼐、福錕),尚書一(廣壽),侍郎一(李文田),巡撫一(于蔭霖)。己未恩科舉人,尚書一(徐用儀)。庚申恩科進士,尚書三(阿克丹、祁世長、松氵桂),侍郎五(惠泉、沈源深、徐致祥、寶森、孫詒經(jīng)),總督一(劉秉璋),巡撫四(黎培敬、徐延旭、譚繼洵、吳元炳),布政使一(李希蓮)。辛酉科舉人,巡撫一(邵友濂。又是科拔貢中,侍郎一,徐承煜。布政使一,陳??)。
同治壬戌科進士,大學士二(昆岡、鹿傳霖),協(xié)辦大學士一(徐甫阝),尚書二(許庚身、陳學?),侍郎五(游百川、張家驤、龍湛霖、周德潤、耀年),守陵總兵一(桂昂),巡撫五(陳彝、劉瑞祺、黃槐森、譚鈞培、馬丕瑤),布政使一(孫鳳翔)。壬戌恩科舉人,鎮(zhèn)邊大臣一(文海),巡撫二(饒應(yīng)祺、吳重?)。癸亥恩科進士,大學士一(張之洞),尚書三(廖壽恒、奎潤、李端?),左都御史一(吳廷芬),侍郎六(黃體芳、白桓、鐵祺、李端遇、景善、文澄),內(nèi)閣學士一(馮爾昌),將軍一(延茂),守陵總兵一(景瑞),總督一(邊寶泉),巡撫二(許振?、王毓藻),布政使一(李嘉樂)。甲子科舉人,巡撫二(惲祖翼、夏[B081])。乙丑科進士,尚書三(崇綺、松森、啟秀),都御史一(張英麟),都統(tǒng)一(崇勛),侍郎四(汪鳴鑾、劉恩溥、楊頤、文治),內(nèi)閣學士一(溫紹棠),巡撫一(胡聘之),布政使五(唐景崧、黃毓恩、張端卿、吳承潞、李用清)。丁卯科舉人,尚書二(溥?、呂海寰),侍郎一(楊儒),將軍一(?岫),布政使二(英瑞、蕭韶)。戊辰科進士,尚書三(錫珍、徐會澧、嵩申),侍郎五(洪鈞、寶廷、梁仲衡、許景澄、李培元),副都統(tǒng)一(陳寶琛),內(nèi)閣學士一(聯(lián)元),總督二(張人駿、陶模),巡撫二(吳大澄、陳啟泰),布政使四(邵積誠、高萬鵬,劉春霖、沈?經(jīng))。庚午科舉人,布政使一(瞿廷韶)。辛未科進士,協(xié)辦大學士二(李殿林、瞿鴻礻幾),尚書二(唐景崇、貴恒),侍郎五(惲彥彬、王文錦、李紱藻、英煦、良弼),內(nèi)閣學士二(李聯(lián)芳、陳秉和),總督一(丁振鐸),巡撫二(廖壽豐、張曾揚),布政使四(李岷琛、王廉、季邦楨、文光)。癸酉科舉人,巡撫二(恩銘、胡建樞),布政使二(榮銓、松??。淤|(zhì)強瓢喂敝校?頰?茍??嶂佑?、棱k懸??<仔?科進士,大學士一(陸潤庠),尚書二(張伯熙、趙舒翹),侍郎七(華金壽、林紹年、鳳嗚、寶昌、烏拉布、胡???、李昭煒),內(nèi)閣學士一(黃卓元),都統(tǒng)一(祥麟),鎮(zhèn)邊大臣一(尚賢),總督二(趙爾巽、錫良),巡撫三(陸元鼎、恩壽、胡廷干),布政使二(張廷燎、張紹華)。
光緒乙亥恩科舉人,大學士一(世續(xù)),提督一(秦炳直)。丙子恩科進士,大學士一(裕德),協(xié)辦大學士一(戴鴻慈),尚書一(廷杰),都御史一(陸寶忠),侍郎四(吳樹梅、張仁黼、陳邦瑞、會章),副都統(tǒng)一(顧璜),內(nèi)閣學士一(馮文蔚),將軍一(裕祥),鎮(zhèn)邊大臣一(慶?。?,巡撫一(曹鴻勛),布政使二(李紹芬、許涵度)。丙子科舉人,侍郎一(顧肇新),副都統(tǒng)一(文哲琿)。丁丑科進士,尚書一(陳璧),侍郎三(吳郁生、劉永亨、長萃),內(nèi)閣學士二(楊佩璋、許澤新),鎮(zhèn)邊大臣一(訥欽),布政使七(余聯(lián)沅、濮子潼、何福?、樊增祥、胡湘林、繼昌、陳燦),己卯科舉人,將軍一(臺布),巡撫一(楊文鼎),布政使一(吳引孫)。庚辰科進士,尚書一(溥良),侍郎四(郭曾?斤、于式枚、薩廉、長麟),內(nèi)閣學士三(崇寬、福?、徐琪),將軍一(志銳),副都統(tǒng)一(鐘靈),巡撫一(龐鴻書),布政使二(陳夔麟、崔永安)。壬午科舉人,侍郎二(李經(jīng)方、楊士琦),總督二(升允、端方),布政使一(鄭孝胥。又副榜中,將軍一,恒壽)。癸未科進士,尚書三(壽耆、葛寶華、清銳),部務(wù)大臣二(嚴修、沈家本。按各部大臣,即尚書之改稱,惟未為尚書而徑授此職者,茲分別書之,副大臣同),侍郎五(朱祖謀、秦綬章、綿文、張亨嘉、恩順),正卿一(定成),副都統(tǒng)一(志鈞),守陵總兵一(準良),巡撫二(柯逢時、馮汝?癸)。乙酉科舉人,大學士一(那桐),將軍一(鳳山),總督一(岑春煊),巡撫一(沈瑜慶),布政使一(王芝祥。又副榜中,侍郎一,壽勛。又是科拔貢中,副大臣一,曾鑒。布政使一,周儒臣)。丙戌科進士,大學士一(徐世昌),協(xié)辦大學士一(榮慶),尚書一(鄒嘉來),侍郎一(景厚),副都統(tǒng)一(伊克坦),鎮(zhèn)邊大臣二(闊普通武、瑞洵),總督二(楊士驤、陳夔龍),巡撫一(馮煦),布政使三(吳品珩、王樹楠、王人文),民政使一(張元奇)。戊子科舉人,侍郎二(胡惟德、姚錫光)。己丑科進士,尚書一(紹昌),侍郎二(熙瑛、王?序),正卿一(劉若曾),內(nèi)閣學士一(文海),守陵總兵一(希廉),巡撫四(周樹模、陸鐘琦、丁寶銓、余誠格),布政使二(李盛鐸、毛慶蕃)。己丑恩科舉人,侍郎一(汪大燮),副大臣一(梁啟超。又副榜中,巡撫一,何彥升)。庚寅恩科進士,內(nèi)閣學士一(載昌),副都統(tǒng)一(儒林),布政使二(王慶平、王乃徵),民政使一(趙淵)。辛卯科舉人(按是科尚無有由舉人官至二品者)。壬辰科進士,侍郎三(寶熙、唐文治、熙彥),副大臣一(張元濟),將軍一(貽?),巡撫一(朱家寶),布政使二(連甲、尚其亨)。癸巳恩科舉人(與辛卯同)。甲午恩科進士,部務(wù)大臣二(張謇、達壽),侍郎二(李家駒、沈云沛),副大臣一(劉廷琛),內(nèi)閣學士一(毓隆),巡撫一(陳昭常)。甲午科舉人,將軍一(樸壽),總督一(張鳴岐),布政使一(高凌{?尉}),總兵一(徐紹楨。又副榜中,副大臣一,周自齊)。乙未科進士,巡撫一(齊耀琳),布政使一(凌福彭)。丁酉科舉人(與辛卯同)。戊戌科進士,布政使一(錢能訓)。此后如壬寅恩科舉人、癸卯恩科進士、癸卯科舉人、甲辰科進士,均尚無有官至二品者。
本朝一二品大員,除臨敵陣亡,城陷殉節(jié),及身罹國法(罹法諸人,余所撰《舊典備征》第五卷內(nèi),已具詳之),或畏罪自盡(如靖南王耿仲明、江寧巡撫土國寶、云貴總督劉藻、兩廣總督吉慶、黑龍江將軍祿成、山西大同鎮(zhèn)總兵鞠殿華、廣西提督黃桂蘭,皆是)。諸人外,其不獲令終者,尚有一等伯巴什泰(順治九年三月,于大內(nèi)被刺傷亡)、閩浙總督陳錦(九年七月,于漳州灌口被刺傷亡)、降調(diào)直隸山東河南總督張玄錫(十五年七月,于京師圣安寺自縊)、解任福建布政使李賡蕓(嘉慶二十二年正月,以被屬員誣控,忿激自縊)、浙江布政使椿壽(咸豐二年十一月,于藩署自盡)、云貴總督恒春(七年六月,于督署自盡)、調(diào)補陜西巡撫鄧爾恒(十一年三月,以自黔赴任,于?南曲靖府署被戕)、署陜甘總督戶部尚書沈兆霖(同治元年七月,于甘肅平番縣道中,被山水沖歿)、兩江總督馬新貽(八年七月,于督署被刺傷亡)、鑲白旗漢軍副都統(tǒng)慶恒(光緒二十六年六月,于京寓為拳匪所戕)、安徽巡撫恩銘(三十三年五月,于巡警學堂被槍擊傷亡)、督辦江西鐵路事宜前任江寧布政使李有?(三十三年八月,于南康舟覆,溺于江中)、兼署廣州將軍廣州滿洲副都統(tǒng)孚琦(宣統(tǒng)三年三月,於省城途中,被槍擊傷亡)、廣州將軍鳳山(三年九月,以入省履任,于途中被埋藏炸藥轟斃)、署四川總督端方(三年十月,以入川赴任,予資州被戕)、鑲白旗漢軍副都統(tǒng)兼軍諮使良弼(三年十二月,于京寓被炸傷亡)?!逗榉丁费晕甯#自粔?,而以考終命終之,乃知壽考維棋,固難能而可貴也。
歷代狀元以死殉國者,宋得三人:何栗、文天祥、陳文龍。元得三人:李黼、泰不華、李齊。明得五人:黃觀、劉鼐、余煌、劉理順、劉文升(見《明詩綜》劉理順小傳注)。本朝一人:崇綺。浩氣英名,允足為龍頭增色。乃近有某狀元〔上三字劉改為:通州張謇〕者,當國家多難之秋,命為〔劉補:江蘇〕本省宣慰使,其辭電中竟以何德可宣、何情可慰等語,反唇相稽。若此傖者,真名教之罪人,詞林之敗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