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大清王朝八十多年沒有國君嗎?臣民也禽獸不如嗎?

大義覺迷錄 作者:(清)雍正皇帝 編纂


  【原文】

  問曾靜:旨意問你所著逆書《知新錄》內云:“君臣之義,一日不可無。天下豈有無君之國哉?孟子曰:‘無父無君,是禽獸也?!莴F亦有君臣,蜂猶如依從。如今八十余年沒有君,不得不遍歷域中,尋出個聰明睿智人出來做主”等語。傳云:“君,天也,天可逃乎?”

  曾靜既知君臣之義不可一日無,本朝君天下八十余年,曾靜之祖、父,皆是大清之子民,曾靜年紀不過四十余歲,即其逆亂之謀,蓄無君之念,不過四十余年。其四十余年以前,伊祖伊父之心中,有君乎,無君乎?而云:八十余年沒有君,是加其祖、父以無君之罪矣。孟子所謂無父無君,是禽獸者。言不知有君有父也。曾靜現(xiàn)在食毛踐土,而云沒有君,且加祖、父之罪,此實孟子所謂無父無君之禽獸。又曾靜云:禽獸亦有君長,而云:“八十余年沒有君”,是又禽獸不如矣。且孟子之所謂無君者,謂不知有君,而曾靜以為沒有君,不更誣圣賢之言乎?曾靜又云:“不怕利害辛苦,要從遍域中尋出個聰明睿智之人主來”,伊如何尋遍域中,可曾尋得個人來?曾靜到今日還是要另尋個聰明睿智之人乎?抑將此尋遍域中之心歇息乎?或其心以夷狄禽獸、元兇巨惡感戴為君乎?著他據(jù)實供來。

  【譯文】

  問曾靜:皇上旨意問你,你所寫作的叛逆書籍《知新錄》里說了:“君臣之間的禮義,一日不可沒有,天下豈有無君主的國家?。∶献诱f:沒有父親,沒有君王,就象禽獸一樣。禽獸也有君臣的等分,蜂蟻尚知依附順從。如今已經八十多年沒有君王了,不得不走遍疆域海內尋找出一個聰明睿智的人出來做我們的君王”等言語。經傳里說過:“君王就像是主宰萬物的上天,上天可以脫離的嗎?”

  曾靜既然知道君臣之間的禮義不可一日沒有,那么,本朝的君王已經當朝八十多年了,曾靜的祖父、父親都是大清國的子民。曾靜你年紀也不過四十多歲,即使存有忤逆叛亂的圖謀,心中隱藏無君王的念頭,也不過四十多年,那么四十年以前,你的祖父,你的父親心目中,是有君主呢?還是沒有君主呢?而且你說:“八十多年沒有君王了”

  是誣加于你祖父和父親心目中無君王的罪名了。孟子所謂的沒有父親、沒有君王就像是禽獸一般的說法,是指不知道有君王、有父親所講的。曾靜現(xiàn)在感戴君王的恩德,卻又說沒有君王,并且加于自己的祖父、父親心目中無君主的罪名,這實在就是孟子所說的沒有父親、沒有君王的禽獸了。曾靜說:“禽獸也有君臣的等分”,卻又說:“八十年沒有君王了”,這是你連禽獸也不如了。況且孟子所謂的沒有君王,說的是不知道有君王,而曾靜認為沒有君主,不更是誣蔑了圣賢的話嗎?曾靜又說:“不怕利害得失和勞累辛苦,一定要在疆域海內尋出一個聰明睿智的君王來?!?br />
  你是怎么尋遍疆域海內的?可曾找出個人來沒有?曾靜你到今天還是要另外尋找出個聰明睿智的人呢?或者自己心中已經把本朝這“夷狄民族禽獸般的元兇巨惡”感戴為君王了呢?讓他據(jù)實招供出來。

  【原文】

  曾靜供:無君之說,實非彌天重犯的本意,因呂留良《錢墓松歌》上有云:“其中雖有數(shù)十年,天荒地塌非人間?!?br />
  彼時聞得此說,如墜深谷,語雖為元朝而發(fā),而引例未嘗不通于本朝。始而疑,因思彌天重犯世受國恩,祖、父皆列名膠庠,而當身亦現(xiàn)在食毛踐土五十年,如何駕閣漏空八十余年沒有得君,并不算人間得?反復思索,解此緣故不得。既而言,以為呂留良是大地人宗,他的學問海內通行,畢竟他的說話有所見。彌天重犯僻處山谷,有何知識,如何曉得這種義理,加以謠言疊疊滿耳,遂妄以為人在天地間,君臣為五倫之首,今既不見得有君,如何安然自立得住。乃孟浪定志,不辭辛苦,不計利害,思想遍歷域中,尋出個聰明睿智,能盡其性的人來做主。所以狂悖,激而有是舉。非是當時心下另藏有別樣不好意見,而甘為此謀反叛逆,以自取死地。其實此舉原是妄為當身大義起見,原是錯聽人言,不知本朝得統(tǒng)之正,不知皇上道德之隆起見,但所見一錯,則無所不錯。既身犯大逆之罪,而為禽獸,又誣祖、父以無君之罪,并誣及圣賢立言之旨。種種悖謬,皆因山鄙無知見錯來,豈知本朝圣德神功,垂于兩間,與天地同大,而皇上道德隆盛,更為亙古所未有。彌天重犯從前妄意所云:尋個聰明睿智,能盡其性,以為當身之主者。當時雖極十分過望,亦夢想不得到這樣田地,夢想不到今世有此圣明的君,而今日恭逢盛會,得近圣天子之清光,正與當年孟浪,遍歷域中,不辭辛苦,不怕利害,誠懇尋君之始念相合而慶幸。且更出于望外,到此實實歡喜倒地,不惟為一身一家幸,實為天下蒼生之大幸,大快事焉。得不極其尊親愛戴之誠。至若當身從前見錯,萬死之罪,惟有痛哭自咎自悔而已,更有何說。

  【譯文】

  曾靜供:沒有君王的說法,實在不是我這個彌天重罪犯人的本意。因為呂留良在《錢墓松歌》詩中寫道:“其中雖有數(shù)十年,天荒地塌非人間?!?br />
  那個時候聽到這種說法,就像墜入萬丈深谷一樣迷惑不解,這種說法雖然是指代元朝引發(fā)的,然而引用的事例未必不通于本朝。開始時心中尚存疑慮,因為想到自己世世代代蒙受國恩,祖父和父親都列名于學宮,而我自己也感戴君王的恩德有五十年了,怎能說朝廷漏空,八十多年沒有君王,并且不能算做人世間呢?雖然反復思索,都不能解此緣故,于是就相信了,以為呂留良是人間一代宗師,他的學問和思想通行海內,畢竟他的說法有所見解。而我這個彌天重罪的犯人住在偏僻的山谷中,有什么學問知識?又怎么能曉得這種道理?加上謠言連連不斷貫滿耳中,于是荒謬地認為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君臣禮義為五倫之首位,現(xiàn)在既然不能看到有君王,自己又怎么能心安理得地生存于世呢!便很輕率地立下志愿,不辭勞累辛苦,不計較利害得失,尋思找遍國土疆域內,尋找出一個聰明睿智、又能發(fā)揮他的最高才能和理性的人來做君王。所以狂妄悖逆,一時激奮,才有了這種輕狂舉動。并不是當時內心就隱藏有其它什么不良念頭,而情愿為此事謀反叛逆,來自尋死罪。其實這種做法原來就是荒謬的,是認為自己應當擔當起尋找君王的大義重任引起的,也是原來錯聽信了別的謊言,不知道本朝能夠統(tǒng)一海內是端正天地義舉,不知道皇上道德品行之隆盛而引起的。一旦立論錯誤,那么所有認識也都錯了。既而身犯大逆不道的罪孽,淪為禽獸一般,又誣加于祖父、父親心目中無君的罪名,而且還誣蔑到圣賢(孟子)立言的意旨了如此這些種種荒謬忤逆,都是因為我這個山野鄙夫的無知,才導致大錯來的,怎知道本朝的圣德神功,垂立于天地之間,同天地一樣博大,而當今皇上的道德隆盛,更是從古到今所沒有過的。我這個彌天重罪的犯人胡言亂語所說:“尋找出一個聰明睿智又能發(fā)揮他最高才能和理性的人來做自己的君王?!?br />
  當時雖然抱有極高的期望,也夢想不到能達到這種地步,夢想不到當今世上竟然有如此賢明圣德的君王。今日有幸恭逢會見皇上盛駕,得以接近皇上的圣潔風采,正好和當年輕率魯莽,欲尋遍國土疆域,不辭勞累辛苦,不怕利害得失,誠心誠意尋找君王的想法相符合,而且慶幸得到的收獲更出于望外,到此時實實在在感到歡喜慶幸,不只因為一個人,一個家庭而慶幸,而是為天下的百姓而感到慶幸,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豈能不對皇上盡我尊崇愛戴的至誠之心!至于我從前鑄成大錯,犯下萬死之罪,只有痛哭內咎悔恨,自己譴責自己罷了,又能說些什么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