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二十二

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 作者:清·瞿鏞


集部四 ○別集類四 △閑閑老人滏水文集二十卷(舊鈔本) 金趙秉文撰。前有元光二年楊雲(yún)翼序。據(jù)序云,今禮部趙公自擇其所為文章,釐為二十卷,則此本實閑閑自定也。案:元遺山所作《墓志》及《中州集小傳》,皆言《滏水集》前後三十卷。又《歸潛志》云,閑閑晚年,自擇其文,凡主張佛老及為二家所求,作者另作一編,號《閑閑外集》,此二十卷本,殆闕《外集》,遺山特合言之耳。舊為何小山鈔自毛氏,以曝書亭藏本對校,義門老人復(fù)以意校過,并加評點。(卷首有“髯”、“何焯之印”二朱記。) △遺山先生文集四十卷(明刊本) 金元好問撰,張德輝編。有李治、徐世隆序,後有《附錄》一卷,并王鶚後序。元刻本不傳。弘治間,御史沁水李瀚得其本於太仆儲巏刻之,瀚有序。(卷首有“竹隖御史之章”、“季振宜印”諸朱記。) △湛然居士文集十四卷(鈔本) 元耶律楚才撰。集中詩為多,惟第八卷與十三、十四卷中有文,蓋當(dāng)時未經(jīng)編定,遽以付刊者。有王鄰、孟攀鱗序,李微後序。 △藏春詩集六卷(舊鈔本) 元劉秉忠撰。題:“中書參知政事魯國文定公左山商挺孟卿類集?!庇虚悘?fù)、馬偉、黎近序。舊藏檇李曹氏,板心有“檇李曹氏倦圃藏書”八字。秀水胡菊圃重以天順刊本校過。卷首有題記云:“集中止有七言律詩、七言絕句及詩馀,而無古詩及五言律、絕詩,其非全書明矣。”又云:“曹氏書未經(jīng)點勘,茲借武原張氏清綺齋藏雕本校對,一一改補,因識歲月:乾隆丙戌歲仲秋十日?!保ň硎子小靶闼刂 薄ⅰ包S印丕烈”、“復(fù)翁”諸朱記。)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三十九卷(明刊本) 元郝經(jīng)撰,李之紹序。前有延祐五年中書省交江西行省開板劄付及中書省咨文,又《神道碑》、《墓志銘》、《行狀》、《封贈》等篇,此正德間沁水李叔淵從閣本鈔出付刊者,有劉龍陳鳳梧序。舊為千頃堂藏書。(卷首有“溫陵黃俞邰氏藏書印”朱記。) △桐江集四卷(鈔本) 元方回撰。案《四庫》著錄者有《桐江續(xù)集》,已多殘闕,文集僅存八卷。是本凡賦、序、說、記、考辨、跋、書疏、論議、墓志、事狀、祭文之類,共二百一篇。其見於《續(xù)集》者,有十六篇,而序目亦異。如:《送汪復(fù)心序》,《續(xù)集》作《汪巽元復(fù)心說》;《進齋記》,《續(xù)集》作《進齋序》。盧抱經(jīng)氏有跋云:“乾隆庚寅借振綺堂汪氏本鈔錄。”又云:“嘉慶乙丑閏六月借維揚秦氏石研齋所藏弘治十四年范文恭手錄本重校,凡改正數(shù)百字,補落者數(shù)千字。”案:是書雖分四卷,而編次甚雜,序跋為多,皆似詩話,說詩主黃、陳,亦推朱子,力斥武功、丁卯及“四靈”、“江湖”,大抵與《瀛奎律髓》中評語相同。其跋吳尚賢、劉元輝詩集後,并載評語,兼錄其詩,連篇累幅,毫無剪裁,疑是虛谷原稿流傳,范氏所錄得者也。(卷首有“盧文弨印”朱記。) △野趣有聲畫二卷(鈔本) 題:“新安楊公遠(yuǎn)叔明撰,後裔表正、儀邦重輯。”前有咸淳六年古梅吳龍翰序、至元丁亥疏齋盧摯處道題詞,後有至元乙酉同郡方回跋。又嘉靖丙申汪元錫跋云:“予嘗聞冰翁云,家鏤《有聲畫》,在淳、元時已散失,此稿余族子得之,持以示予,予歸之芳溪先生,付讬得其所矣。楊氏後人,尚世世寶之?!? △月屋漫稿四卷(舊鈔本) 元黃庚撰。前有泰定丁卯自序。王漁洋《居易錄》謂《月屋漫稿》一卷,皆無足取。實未見其全也。 △剡源戴先生文集三十卷(舊鈔本) 元戴表元撰并序。明洪武初刊本,為二十八卷。世有影鈔本,王述庵氏嘗見之。此從萬歷間戴洵重刊本傳錄,有宋濂、周儀二序與洵刻板序。何氏義門嘗於毛氏借得嘉靖以前舊鈔本一冊,以校此集,補闕文十二篇,《唐畫西域圖記》後半幅脫落二百六十馀字。案:惜抱姚氏擬作《剡源集提要》為三十二卷,文二十二卷,詩十卷。又《集外文》一卷,《雜記》一卷,附其祖《拙逸稿》一卷,與此本不合。又作《江湖集提要》,引剡源《題孫過庭書譜》云云,此文亦不見是集也。 △剡源文集四卷(舊鈔本) 此即何氏所得門人鈔本傳錄者,分甲乙丙丁四卷。文凡六十五篇,可據(jù)以校正戴本脫誤者甚多。 △巴西鄧先生文集一卷(舊鈔本) 元鄧文原撰。此弘治以前鈔本,朱性父藏書,後歸邑中毛氏、泰興季氏。卷末有楊君謙手跋曰:“性父以此集與王止仲《褚園稿》見同示,鄧公何得比擬止仲?略讀一二,知其大略,因書。弘治二年二月廿四日楊循吉君謙父。”(卷首有“汲古閣主人正本”、“毛鳳苞印”、“子晉氏”、“季印振宜”、“滄葦”諸朱記。) △履素齋稿一卷(鈔本) 舊傳《巴西集》有文無詩,此出知不足齋鮑氏采輯,題畫詩為多。 △紫山大全集二十六卷(鈔本) 元胡祗遹撰。原書六十七卷,其子太常博士持所編,今已散佚不存。此館臣從《永樂大典》中錄出,重加編次,凡《賦》、《詩》、《詩馀》七卷,《文》十二卷,《雜著》四卷,《語錄》二卷。有延祐二年門生劉賡原《序》。案:《元史》本傳第詳政績而未及詩文,劉序謂“潛心伊洛之學(xué),慨然以斯文為己任”,今讀其雜著,經(jīng)濟學(xué)術(shù),悉可考見。又嘗著《易解》三卷,《老子解》一卷,其非無本之學(xué)可知矣。 △松雪齋文集十卷外集一卷(元刊本) 元趙孟頫撰。前有大德戊戌剡源戴表元序,後有至元後己卯長沙何貞立後序。卷十後有花溪沈璜伯玉跋云:“公薨二十年,詩文猶未鏤板,今從公子仲穆求借全集,與友原誠鄭君再加校正,亟鋟諸梓”云云。據(jù)此則是本為《松雪集》最初刊本,《焦竑》所著錄即此也?!吨u文》、《封贈》、《行狀》,俱附卷末。 △臨川吳文正公集四十九卷外集三卷學(xué)基學(xué)統(tǒng)一卷(明刊本) 元吳澄撰。前有成化二十年臨川伍福序,謂宣德中諸玄孫爟輩嘗繡梓於家,歲久剝蝕。巡按江西監(jiān)察御史曹南陳公孟安按察僉憲,淳安方公大本屬為詳校,因得先生裔孫興化縣令鑒家藏錄本,凡舊所刊誤舛妄,悉為是正。編成五十三卷。案:今《四庫》著錄有一百卷,私錄二卷,《提要》謂其孫當(dāng)所編,五世孫爟重刊。爟跋云:“大父縣尹公所編類,刊行於世,不幸刻板毀於兵火。永樂甲申始取家藏舊刻,重壽諸梓。”其說微有不同,卷帙亦異。惟所云“卷首增入《家譜》、《神道碑》、《行狀》、《國史傳》”,則與此本同。又缺目所載《題趙天放桃源卷後》,舊在五十四卷,是本在二十七卷;《題約說後》,舊在五十七卷,是本在二十九卷;《滹南王先生祠堂記》,舊在三十七卷,是本在二十卷末,疑即舊本刪并,卷次非有多少。至《天一閣書目》作四十二卷,當(dāng)別一本也。(卷首有“藍瑛”、“葛鼒”、“葛氏翼魯”、“王鳴盛印”諸朱記。) △還山遺稿二卷附錄二卷(明刊本) 元楊奐撰。案:文憲《還山集》,大德中,其孫南劍錄事曙得其本於姚牧庵,刻之建寧,有六十卷。見牧庵《紫陽先生文集》序,其本久佚。此則明宋延佐采掇,殘賸不及十之一。然文憲所作,賴是以存其略。有嘉靖元年終南山人王元凱序。 △魯齋遺書六卷(元刊本) 元許衡撰。案:是書明代凡三刻,而卷第、名目皆不同:一為成化甲午倪顒刻本,其書未見;一為正德戊寅刊本,前有何瑭序,分卷凡七,名《魯齋全書》;一為嘉靖乙酉蕭鳴鳳刊本,仍更名《遺書》。(案:鳴鳳題識云:“舊本名《魯齋全書》,竊謂先生之書,尚多散佚,未敢謂之‘全’,故更名《遺書》”云云。詳鳴鳳所述,是祗見正德本,未知元大德本原名《遺書》也。)為書八卷,附錄二卷。淡生堂著錄及《四庫》所收,皆蕭本也。此乃大德九年刊本,前有楊學(xué)文序及大德元年《贈謚詔》,內(nèi)翰王文秉《贊》。卷一,奏議;卷二、卷三無總目,自《讀易私言》至《答丞相問大學(xué)明明德》凡五篇,皆論學(xué)之文;卷四,雜著;卷五,書簡;卷六,詩章、樂府,編年、歌括分卷與明刊本絕異。卷一後有題識二行云:“右數(shù)段皆非全文,偶見別紙草稿,今附錄於此?!笔莿t《魯齋集》以此本為最初矣。後有歐陽圭齋所作《神道碑》一篇,述姚文公作《祠堂記》謂五百年必有名世者出,惟公足以當(dāng)之。案:今本《牧庵集》無之,此又可證牧庵文佚去者多也。卷末有“嘉靖己丑八月朔日至樂齋重裝”一行。(卷首有“王季子至樂齋印”朱記。) △魯齋全書七卷(明刊本) 明正德中,魯齋七世孫婿郝綰編集,河內(nèi)知縣高杰刊行,有何瑭序,較元刊本多《性理》一種,《附錄》一卷,其篇目已改。元刊之舊,視嘉靖本較為近古?!短煲婚w書目》及《愛日精廬藏書志》著錄,皆即此本。(卷首有“楝亭曹氏藏書”朱記。) △靜修先生文集二十二卷(舊鈔本) 元劉因撰。元至順間宗文堂刻本,有李謙序,太倉宋蔚如從之影寫,復(fù)於《容城兩賢集》中補錄詩文二卷附後。(卷首有“宋賓王印”、“蔚如氏?!?、“婁東錢義根覺士氏珍藏”諸朱記。) △靜修先生文集三十卷(明刊本) 此弘治間金臺崔暠得成化蜀藩本重雕,計《丁亥集》五卷,《樵庵詞》一卷,《遺文》六卷,《遺詩》六卷,《拾遺》七卷,《續(xù)集》三卷,《附錄》二卷,有陳立及蜀藩序、周旋後序、崔暠刻板序。(卷首有“陸時化字潤之”朱記。) △貞一齋雜著一卷詩稿一卷(鈔本) 元朱思本撰。思本,字本初,江西臨川人。學(xué)道龍虎山中,從張仁靖真人扈直兩京,又從吳全節(jié)居都下,後主席玉隆萬壽宮,嘗以周游天下,考覈地理,竭十年之力,著有《輿地圖》二卷,刊石於上清之三華院,惜今不傳。集中有自序,可見其概。卷首有臨江范槨、眉山劉有慶、臨江歐陽應(yīng)丙、蜀郡虞集、玄教大宗師吳全節(jié)、東陽柳貫序。是書世無刻本,諸家書目亦鮮著錄,此從叢書堂鈔本傳錄。 △存悔齋詩一卷(舊鈔本) 元龔璛撰。汲古閣鈔本。舊出至正間俞貞木錄本。前錄《郡乘》一則,後有朱性父補錄十七首,毛斧季復(fù)補七首。子晉、斧季俱有跋。(卷首有“毛晉印”、“毛晉秘翫”、“毛姓秘玩寶晉”諸朱記。) △許白雲(yún)先生文集四卷(明刊本) 元許謙撰,金臺許伸編集。正統(tǒng)間刻本有李伸序、張瑄跋,後附錄《學(xué)箴》一篇,舊為先生手書,有黃淮、胡廣、錢溥、張洪題跋。 按:商務(wù)印書館《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本。 △默庵安先生文集五卷(舊鈔本) 元安熙撰。前有泰定三年虞集序,泰定四年男槩記語,謂門人蘇君伯修輯錄,類為《內(nèi)集》五卷、《外集》五卷。此本或出後人重編,抑僅存《內(nèi)集》邪? △雲(yún)峰胡先生文集十卷(明刊本) 元胡炳文撰。舊有集二十卷,元刊本世已不傳。明成化中七世孫用光搜訪重刻,僅存其半。此正德丁卯歲婺源縣令慈溪羅縉重刻本,有林瀚、陳音、儲巏、汪舜民、汪循序,何歆裔孫濬後序。(卷首有“樸學(xué)齋”朱記。) △秋澗先生大全文集一百卷(元刊本) 元王惲撰,其子公孺編。延祐七年,朝廷以其書關(guān)系政教,嘗經(jīng)乙覽,移江浙行省給帑刊行,有王構(gòu)、羅應(yīng)龍序,公孺王秉彝跋。 △楚國文憲公雪樓程先生文集三十卷(明刊本) 元程鉅夫撰。案:文憲為揭文安之師,集本四十五卷,子大本編輯,文安校正。其孫伯崇復(fù)屬文安子卨重定為三十卷,至正癸卯刻於建陽市,僅成前十卷,旋遇兵燹,板毀。洪武二十八年曾孫溍合印本、寫本并刻於朱氏之肆。卷首有《附錄》一卷,有歐陽玄、李好文、彭從吉、熊釗序,曾孫溍跋。(卷首有“石川張氏”、“崇古樓珍藏印”、“嚴(yán)蔚私印”、“豹人”諸朱記。) △漢泉曹文貞公詩集十卷(元刊本) 元曹伯啟撰。題:“文林郎江西諸道行御史臺管勾男復(fù)亨類集,國子生浚儀胡益編錄。”寫刻甚精,書法似趙文敏,殆即益所書也。有張起巖、呂思誠序,吳全節(jié)跋。集後附錄《碑文》、《像贊》、《祭文》、《哀辭》、《挽詩》為一卷。(卷首有“王寵履吉”、“東海氏昆侖草堂記”二朱記。) △清容居士集五十卷(舊鈔本) 元袁桷撰?!对姟肥木恚段摹啡?,後附《謚議》、《墓志》。卷數(shù)與《元史》本傳合。卷中有跳行空格,以明所尊,蓋猶鈔自元刻也。舊為金壽門藏本。(卷首有“金印吉金”朱記。) △周此山詩集四卷(舊鈔本) 元周權(quán)撰。有袁桷、歐陽玄序,謝端、揭徯斯、柳貫跋。五硯樓袁氏藏本,黃蕘圃以秀野草堂舊鈔本訂正訛闕,并補鈔陳旅序於首,遂為此集善本。(卷首有“五硯樓”、“廷梼之印”、“袁氏又愷”諸朱記。) △申齋劉先生文集十卷(鈔本) 元劉岳申撰。李祁序,門人蕭洵校正并跋。吉水知州番陽費震刻之。傳本絕稀,故顧俠君《元詩選》遺之。此從元刊本傳錄。舊為愛日精廬藏本。 △貢文靖公雲(yún)林詩集六卷(明刊本) 元貢奎撰。六卷皆詩,後附錄《天游亭記》、《嵇法師碑》、《游長春宮詩序》三篇。此弘治庚戌刊本,前有陳塏序、范吉《刊板序》。舊為千頃堂藏本。(卷首有“黃虞稷印”、“晉江黃氏藏書”二朱記。) △梅花字字香二卷(舊鈔本) 元郭豫亨述并序,皆集宋人詠梅句為《梅花詩百首》,亦集句之創(chuàng)體,分《前》、《後集》為二卷。 △馬石田文集十五卷(元刊本) 元馬祖常撰,王守誠、陳旅、蘇天爵序。前有至元五年淮東道肅政廉訪司事下?lián)P州路總管府刊板牒,後有虞集《桐鄉(xiāng)阡碑》、許有壬《神道碑》、自作《石田山房記》為附錄一卷。太倉陸氏藏書。(卷首有“陸潤之鑒藏”朱記。) △水鏡集一卷(舊鈔本) 元元淮撰。正統(tǒng)甲子謝卓序。是書又名《金囦集》,以嘗官溧陽總管,故取義於投金瀨,與仇山村名集意同。後有萬歷甲戌裔孫應(yīng)會跋。 △新編翰林珠玉六卷(舊鈔校本) 首行題“儒學(xué)學(xué)正孫存善(?)如山家塾刊”,次行題“邵庵虞集伯生父全集”。案:楊氏椿序《道園遺稿》,有云:“《道園學(xué)古錄》板行後,湖海好事者復(fù)輯公詩,另為一編,與《學(xué)古錄》所載時有得失?!奔粗^此本也。所錄《在朝稿》,視《學(xué)古錄》為多。四言古詩中,增《畫魚》一首;五言古詩中,增《趙千里出峽圖》、《哀陳童子》、《題許愿夫抗雲(yún)樓》三首;七言古詩中,增《董元夏景山口待渡圖》、《金人出塞圖》二首;五言律詩中,增《題秋山圖》、《名酒》二首;七言律詩中,增《自仁壽回成都》、《送李通甫》、《赴湖廣行省知事》、《張志甫八十》、《送韓伯高僉憲》、《江西王氏孝義詩》、《寄福建僉憲馬叔惠用鎦無作韻》七首;七言絕句中,增《青山白雲(yún)圖》、《畫竹》、《僧豆然畫》三首。至所錄《歸田稿》不逮《學(xué)古錄》之全,而亦有不見《學(xué)古錄》者。七言律中,《題大都香山寺圖》、《為馬竹所照磨題香山圖用蕭性淵詩一句足成一章》、《送常伯昂》、《端午節(jié)飲客》、《與趙伯高題時錄判齊山吟卷》、《題胡道玄活死人窩》六首;七言絕句中,《留題龍門》第五、第六首、《寄斡克莊僉憲》、《題戈叔義墨竹》、《答斡克莊僉事惠白氈》、《寄謝臨川錄事王君正則》六首,字句亦有與《學(xué)古錄》異者。間有自注為《學(xué)古錄》所遺,皆可備參考。又《道園遺稿》亦有失載者,如《趙千里出峽圖》、《董元夏景山口待渡圖》二首。汲古毛氏刻虞詩八卷,但依《學(xué)古錄》,亦未見此本也。此從石門呂氏藏本傳錄,前有雍正癸卯西泠吳焯跋,復(fù)以元刻本校過,遂為此書善本矣。 △道園學(xué)古錄五十卷(明刊本) 題:“雍虞集伯生?!笔菚鵀槲木讣咀游虤w與公門人編定,嘗刻於建寧,後來刻本俱從之翻雕。景泰本有鄭達序,目錄後有《重增目錄》,此嘉靖重刊本,已將增目散入各卷中矣。 △道園遺稿六卷(鈔本) 是書集從孫堪輯,凡詩七百馀首,皆《翰林珠玉》、《道園學(xué)古錄》所未收者。吳江金伯祥刻之,有楊椿、黃溍序及堪跋。 △翰林楊仲宏詩八卷(舊鈔本) 元楊載撰。前有致和元年范槨序,後有嘉靖丙申翁原匯《刊書序》。卷末,王聞遠(yuǎn)跋云:“此集假婁東宋蔚如善本影寫者,比時已校一過,茲復(fù)得佳本再勘,用朱筆改卅二字,中有不抹去而兩存者,蓋慎之也。時乙巳伏日蓮涇力疾識。”(卷首尾有“王蓮涇鈔書記”、“吳郡張紹仁學(xué)安藏書”、“仞庵珍藏”諸朱記。) △范德機詩集七卷(元刊本) 題:“范槨撰,臨川葛雝仲穆編次,儒學(xué)學(xué)正孫存吾如山校刊?!薄赌夸洝丰嵊心珗D記云:“至元庚辰良月益友書堂新刊。”此即錢氏遵王所見之本也。(卷首有“秀野草堂藏書印”、“許濰之印”、“許子楞”諸朱記。) △揭曼碩詩集三卷(舊鈔本) 元揭徯斯撰。案:述古堂藏本從至元庚辰刻本傳錄。此本前題“門人前進士燮溥化校錄”,卷末釋道源題識,定為元鈔,則視遵王所藏為勝矣。舊藏沈石田家,後歸邑中魚氏。(卷中有“啟南石田”、“魚印元傅”、“虞巖”諸朱記。) △揭文安集十卷(舊鈔校本) 此出楊文貞家藏本,昆山葉氏傳錄,文莊增錄文四首。廣州沈氏所刻題曰《揭文粹》,即此本也。後有王聞遠(yuǎn)跋,見《愛日精廬藏書志》。(卷中有“葉氏菉竹堂藏書印”、“臣盛與中”、“王印聞遠(yuǎn)”、“蓮涇”諸朱記。) △揭文安公集六卷(舊鈔本) 此詩文合集也。《四庫》著錄十四卷,是本分卷祗六,而首尾完具。卷一《詩》,卷二《書序》,卷三《記》,卷四《碑》,卷五《雜著》,卷六《志》。後附《元史列傳》,其文與《文粹》篇目次第皆合,惟《文粹》不分卷耳。(卷首有“許印元溥”朱記。) △揭文安公文粹(明刊本) 此明天順五年沈琮刻本。據(jù)琮跋語,知此本與葉鈔本同出楊文貞公,故大致符合,惟不分卷為異。又文莊補錄佚文四首,一《敕賜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忠武士神道碑》,一《山臞墓志銘》,一《存存齋銘》,一《法書考後序》,此本皆無之,由未見葉氏補輯本故也。舊為王祿之藏本。(卷中有“穀祥”、“鐵蘭居”、“寶研堂”諸朱記。) △淵穎吳先生集十二卷(元刊本) 元吳萊撰。題:“門人金華宋濂編?!痹泻病⒒?、胡助序,已失。目後有男士諤跋,末有“金華後學(xué)宋璲謄寫”一行。卷後附錄《宋文憲撰碑文》、《謚議》一卷,刻於至正二十六年。後嘉靖元年有當(dāng)涂祝鸞重刻本,此則第一刻本也。案:璲,字仲溫,文憲次子,官中書舍人,工篆、隸、真、草四體書,年三十七而歿。此書為其手寫,古雅可愛,尤足珍也。舊為張古馀藏書。(卷首有“陽城張氏”、“省訓(xùn)堂經(jīng)籍記”朱記。) △金華黃先生文集二十三卷(元刊殘本) 元黃溍撰。題:“臨川危素編次,番陽劉耳校正?!睆埵稀恫貢尽窊?jù)《貢玩齋集》謂原書四十三卷,潛研錢氏《跋》據(jù)宋文憲撰《行狀》謂初稿三卷,續(xù)稿三十卷。今存卷一至十三,卷二十二至三十一,較元刻二十三卷本篇帙較多,即錢氏所見士禮居藏本也。前有至正十五年貢師泰序,其時文獻尚在,貢氏得其本於王忠文,刻之三山學(xué)官者,迄今流傳絕少,不獲鈔補全帙,為歉事耳。後有錢氏手書跋,見《潛研堂集》及《愛日精廬藏書志》。 按:商務(wù)印書館《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本(再版)。 △黃文獻公集二十三卷(元刊本) 此本前有宋濂序,後有正統(tǒng)戊午杜桓補刊序。編次卷第,與《金華黃先生文集》本不同。據(jù)貢氏序《金華集》刻時文獻猶在,是本則公歿後五年,金華縣令胡惟信以公家藏本所刻。卷一至三曰《初稿》,卷四至十曰《續(xù)稿上》,俱題“臨川危素編”;卷十一至十六曰《續(xù)稿中》,題“門人王祎編”;卷十七至二十三曰《續(xù)稿下》,題“門人宋濂、傅藻同編”;與貢氏序謂“《初稿》危素編,《續(xù)稿》王生、宋生編”之說合。若《金華集》概列危素名,疑當(dāng)時??z。錢氏跋謂太樸負(fù)重名,王、宋不敢與抗行,似亦臆度之說也。 △圭齋文集十六卷(明刊本) 元歐陽玄撰。題:“宗孫銘、鏞編集,安成後學(xué)劉钅于校正”。前存宋濂序,其第十六卷附錄張起巖撰《神道碑》、危素撰《行狀》,又有傳贊、啟跋、題詩等已闕。 △柳待制文集二十卷(明刊本) 元柳貫撰,門人宋濂戴良編次。至正庚寅嘗刻於浦江學(xué)官,此則天順間昆山張和為浙江按察副使,得其本於王文忠孫汶,因?qū)倭x烏教諭歐陽溥重刻之。有蘇天爵、危素、余闕序,鄭環(huán)刊板序。後有宋濂、張和跋。 △存復(fù)齋集十卷(明刊本) 題:“征東儒學(xué)提舉睢水朱德潤澤民著,曾孫夏重編。”後有《附錄》一卷,前有俞焯序,又虞文靖題語云:“澤民文章典雅而理致甚明,獨惜以畫事掩其名,然識者不厭其多能也。自茲以往,澤民當(dāng)豐於文而嗇於畫可也。”又有黃文獻序,可補本集之佚。 按:商務(wù)印書館《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本。 △順齋先生閒居叢稿二十六卷(鈔本) 元蒲道源撰。另蒲機類編,門人薛懿校。後附弟道銓作《行狀》、子機作《墓志》二篇,有黃溍序。(卷首有“晉江黃氏父子藏書”朱記。) △至正集八十一卷(鈔本) 元許有壬撰。全集百卷,遭變遺失。此本出自楊文貞家藏。《千頃堂書目》卷數(shù)同。 △吳禮部文集二十卷(舊鈔本) 元吳師道撰。卷末附錄《墓志》、《碑銘》,是集傳本甚鮮。自王漁洋鈔自昆山徐果亭家,始流傳於世。是本尚出明人手錄。(卷末有“良惠書院之章”朱記。) △積齋集五卷(鈔本) 元程端學(xué)撰。原書見《文淵閣書目》、《菉竹堂書目》,俱注二冊,今不傳。此出館臣從《永樂大典》錄得,凡《賦詩》一卷,《文》四卷,積齋著有《春秋本義》、《或問》、《三傳辨疑》三書,其學(xué)深於《春秋》,故文章宏深簡肅。又集中有《與單良能論學(xué)》一書,標(biāo)示正宗,屏除妄說,蓋嘗與兄畏齋同述程、朱之學(xué),故其言深切明著如此。 △秋聲集六卷(舊鈔本) 元黃鎮(zhèn)成撰?!对姟访矿w為一卷,《雜著》一卷,前有自序,後有至正十七年新安鄭潛後序,洪武十一年其子鈞刻板跋,末附危太樸《墓碑》,《碑》云,所著有《尚書通考》十卷,《周易通義》十卷,《中庸章指》二卷,《性理發(fā)蒙》四卷,皆稽經(jīng)訂傳,不悖儒先本旨。今惟《尚書通考》存。 △雁門集八卷(元刊本) 題:“代郡薩都刺天錫?!鼻坝兄琳〕蟾晌膫餍?,是本流傳絕少,汲古毛氏所刻得一別本,分三卷,實未全;後獲見此本,故別刊《集外詩》一卷。(卷首有“毛晉私印”、“子晉”二朱記。) △陳眾仲文集十三卷(元刊本) 元陳旅撰。前有至正九年河?xùn)|張翥序,又至正辛卯晉安林泉生序。此書焦竑《經(jīng)籍志》及《四庫》著錄并十三卷,此本舊存元槧七卷,八卷以下依明刊本鈔補,遂成完書??肌秱魇菢菚俊酚性濉蛾惐娭偌肥?,此未經(jīng)闕佚者也。元本《詩》三卷,系編年,明刻易為分體,且原注多漏去,已盡失初刻之真矣。嘉慶辛酉潛研老人以此殘元本贈蕘翁,中多漫漶,蕘翁因假吳兔床所藏四卷本校正。後歸邑中張氏,李申耆太史曾錄其副,并為之跋,見《養(yǎng)一齋集》。(卷中有“西涯”、“錢大昕觀”、“蕘翁”、“申耆”諸朱記。) △傅與礪詩集八卷(舊鈔本) 元傅若金撰。題:“任邱宋應(yīng)祥伯禎點校,弟傅若川次舟編刊?!鼻霸谔鞖v二年范槨序,元統(tǒng)三年揭徯斯序,至正辛巳虞集序,洪武壬戌胡行簡序;後有洪武癸亥傅若川跋,謂所有文集,陸續(xù)刊行。胡序後有“洪武壬戌仲冬渝川百丈山前建溪精舍新刊”一行。舊為海寧查氏藏本,有初白手跋云:“元傅若金,字與礪,江西新喻人。受業(yè)范德機之門,年三十馀,游燕京,虞伯生見其詩,大加稱賞,由是知名。元統(tǒng)三年,介使安南,還授廣州教授。余修《江西志》,於臨江人物為立傳。此八卷,借鈔於吳尺鳧氏,尚有《文集》若干卷,當(dāng)從花山馬氏合成全璧。初白翁識。時年七十有一?!卑福菏伷渣S氏得此本後,嘗以刻本校過,其中注明編次前後不同,并詩中有小序及跋為刻本所無者,豈蕘圃所見別一刻本,而非洪武本耶?(卷首有“查印慎行”、“悔馀”二朱記。) △番陽仲公李先生文集三十卷(明刊本) 元李存撰。前列危太仆《墓志》,後附虞文靖《答書》。永樂間,其曾孫光以進士知邵武縣,刊板於學(xué),有涂幾、鄒濟、徐旭、王和序。舊為辛夷館藏書。(卷首有“季振宜藏書”、“季印振宜”、“滄葦”諸朱記。) △滋溪文稿三十卷(舊鈔本) 元蘇天爵撰。前有趙方序?!赌夸洝丰嵊旭R祖常、陳旅《題詞》,祝蕃、商企翁《像贊》。案:序謂公官江浙行中書省參知政事時,屬掾永嘉高明、臨川葛元哲所編,刊本久絕,輾轉(zhuǎn)鈔錄,謬訛滋多。是本毛氏岳生以閣本參校,有異同處一一注明,允為善本。 △青陽先生文集九卷(明刊本) 元余闕撰,八卷,門人淮西郭奎子章輯,第九卷為維揚張毅仲剛續(xù)輯。洪武初,有張彥剛刻本,此則正統(tǒng)間沅陵縣丞高誠重刻本也。有王汝玉、程國儒、李祁序,高穀刊板序。又,序後附新安程文《青陽山房記》一首。(卷首有“黃氏如珽之印”朱記。) 按:商務(wù)印書館《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本。 △周翰林近光集三卷扈從詩一卷(舊鈔本) 題:“鄱陽周伯琦伯溫甫?!鼻叭頌獒嶂猎四昙爸琳曛廖迥晁鳌!鹅鑿脑姟穭t至正十二年扈蹕上京紀(jì)行作也。有《虞集》序、伯琦自序、賈祥麒跋。 △蛻庵詩四卷(明刊本) 元張翥撰。釋大杼、北山編集。有釋來復(fù)、宗泐二《序》。是書分卷與王新城所見本合?!对贰繁緜髦^其遺稿不傳,其時刻本猶未出也。(卷末有“顧印廣圻”、“千里”二朱記。) 按:商務(wù)印書館《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本。 △五峰集六卷(舊鈔本) 元李孝光撰。原集已佚,弘治間樂清令錢杲得其本於周綸家,序而刻之。是本即從之傳錄。 △金臺集二卷(舊鈔本) 題:“南陽乃賢易之學(xué),臨川危素太樸編”。為金侃亦陶手鈔本。有歐陽玄、李好文、貢師泰、揭徯斯、楊彝、危素、程文諸序,虞集、張起巖題詞,與毛刻本同。惟卷二末增多《補遺》為毛本所無,如,《次韻元復(fù)初春思》三首,《送邵元道》四首,《賣鹽婦》、《仙居縣杜氏二真廟詩》、《錢塘留別》、《康里丞相之會稽代祝使歸》、《張員外光弼先生奉楊公之命函香浦陀洛伽山瑞相示現(xiàn)使節(jié)今還輒成長律四章少寓餞忱》。取校毛本,共增多五古七首,七古二首,七律六首,不知從何處得之。卷末有亦陶手跋云:“易之為葛邏祿人,其國去中華數(shù)千萬里,西夷之最遠(yuǎn)者,而其詩工麗秀逸,極得唐人之風(fēng)致,而又確然自成其為元人,亦豪杰之士也。乙丑長至日錄於珠涇館齋。金侃?!保ň硎子小敖鹳┧接 ?、“亦陶”二朱記。) △藥房樵唱三卷(舊鈔本) 元吳景奎撰。後附錄其子履撰《行述》,黃溍《墓志》,張順祖《傳》,葉儀等《哀辭》為一卷。元刻不傳。正德四年其六世族孫禧得其本於靈湖郭汝涑家,重刻之,有宋濂序、吳禧跋。 △栲栳山人詩集三卷(鈔本) 元岑安卿撰。栲栳峰在浙江馀姚縣以所居近其地,故以自名。此為味書室鈔本。 △貢禮部玩齋集十卷拾遺二卷(舊鈔本) 元貢師泰撰。原集有友迂、玩齋、東軒等名。至正間,門人謝肅編成未刻。天順初,會稽沈性為宣州守,合家藏《友迂集》與諸孫武欽所藏《玩齋稿》,又博訪一切碑板文匯刻之。然《乃賢金臺集序》不載書中。又,黃文獻有《玩齋集原序》亦不載,可知殘佚已多矣。此太倉宋蔚如鈔本,前列《貢玩齋集存疑目》,後補錄程文《玩齋記》一首。題識云:“乾隆六年春三月四日又較莘客持來活字本。”有楊維楨、趙贄、錢用壬、謝肅、王祎、余闕、程文序,沈性刻板序。(前有“宋蔚如收藏”朱記。) △羽庭集六卷(鈔本) 元劉仁本撰。原集已佚,此文瀾閣本,從《永樂大典》采出。凡詩四卷,文二卷。 △名曲外史貞居先生詩集五卷(元刊本) 題:“吳郡海昌張雨伯雨撰,江浙鄉(xiāng)貢進士侄誼編類,吳郡徐達左校正?!鼻坝羞_左《分隸序》。汲古毛氏未見此本,故所刻不同,徐序亦多脫落舛訛,署名并脫“左”字,尤為乖謬。 △貞居先生詩集四卷詞一卷(舊鈔本) 題:“名曲外史張雨伯雨撰。”前有姚綬《小傳》及徐達左序。此明柳大中鈔本,上方著墨筆校語。卷首《題記》云:“《貞居先生集》有板行者,比斯鈔本十之二耳。近得此本於南濠都太仆家,借歸錄之,補以《小傳》。安愚柳僉識?!? △句曲外史貞居先生詩集六卷詞一卷雜文一卷(舊鈔校本) 此何元朗鈔本,標(biāo)題與元刻本同。卷末附錄劉基《墓志》、姚綬《小傳》、《碑銘》,徐達左後序。黃蕘翁以柳大中本對校,其詩分體較柳本稍多,詞編次第多同;惟首闕《東風(fēng)第一枝》為柳本所無。雜文九首,則又此本增出者也。汲古毛刻本,乃從嘉靖間陳應(yīng)符刻本重刊,後復(fù)摭拾遺篇,不逮此兩本遠(yuǎn)甚。(卷首有“東海何元朗”、“平江黃氏圖書”諸朱記。) △僑吳集十二卷(舊鈔本) 元鄭元祐撰。案:明德所著,有《遂昌山人集》、《僑吳集》二種。弘治間,張習(xí)并錄之,仍名《僑吳集》,故居杭時所作亦在內(nèi)也。後附錄蘇大年《墓志》,盧熊《府志》一則。此從張刻本傳錄,有謝徽序,張習(xí)跋。 △師山先生文集八卷遺文五卷(明刊本) 元鄭玉撰。後有《附錄》一卷。八卷本為師山自編,初名《馀力稿》,有玉自序及程文序,楊士奇跋。遺文附錄,乃後人所編。有洪武三年王祎序。 △友石山人遺稿一卷附錄一卷(舊鈔本) 題:“靈武王翰用文。”後附吳海所作《墓志銘》、《傳》、《哀辭》、《贈序》、《真贊譜序》及母孫氏《墓志》,又徐■〈火勃〉、謝肇淛、陳鳴鶴、陳薦夫詩。《四庫提要》云:“後附志、銘、表、詞等七篇,皆吳海作?!眲t徐■〈火勃〉諸人詩闕也。前有廬陵陳仲述序,後有其子偁跋。案:偁,字孟揚,以文名當(dāng)世,有《虛舟集》五卷。(卷首有“璜川吳氏收藏圖書”朱記。) △聞過齋集四卷(舊鈔本) 元吳海撰,徐起序,門人王偁編并跋。是書每卷分上、下,原本不題作者名,《序》末有“吳公名海號魯客”七字。上方馬瑗題云:“此黃藜洲先生筆也?!迸f為山陰祁氏藏書,板心題“淡生堂鈔本”。(卷首有“山陰祁氏藏書之章”、“曠翁手識”二朱記。) △北郭詩集六卷補遺一卷(鈔本) 題:“元澄江許恕存心。”前有洪武二年張端序。案:《四庫提要》稱,《補遺》卷內(nèi)附錄其子節(jié)、孫輅詩,又許穆、許雲(yún)詩。此本俱無之。當(dāng)在族孫裔續(xù)編之前也。是書世無傳刻本,此出郡人吳伊仲手錄。(卷首有“吳翌鳳枚菴氏珍藏”朱記。) △玉笥集十卷(舊鈔本) 題:“元會稽張憲思廉著。”舊有楊維楨、周砥、戴良及成化初劉钅于四序,又孫大雅《玉笥生傳》、楊其玉《笥生傳書後》二篇,此本惟存劉序,馀并闕。 △玉笥集一冊(明刊本) 此明弘治間山陰令慈溪王伯仁刻本,嘉定潘密序。其詩不分卷,專錄《詠史樂府》,間有楊鐵崖評語,與成化十卷本篇第字句微有不同。又《列朝詩集》采玉笥詩五十馀首,取校此本,絕異,或蒙叟未見刊本也。 △鶴年先生詩集四卷(影鈔元本) 元丁鶴年撰。卷一曰《海巢集》,題“門人四明戴稷編次”;卷二曰《哀思集》,題“門人戴習(xí)編次”;俱為海濱避兵時作;卷三曰《方外集》,編次人闕。卷四曰《續(xù)集》,兵後還武昌作,題“門人修江向誠編次”。後附鶴年兄吉雅謨丁愛理沙及表兄吳惟善詩,共十三首。此從元和顧氏所得元刊本傳錄,有戴良、至仁二《序》,若正統(tǒng)本則分三卷,統(tǒng)名《海巢集》,而《海巢》一詩,原列卷一者轉(zhuǎn)列卷二,俱失其舊矣。元刊本卷一《采蓮曲》第三者已下缺文,黃蕘翁依沈?qū)毘帉懕狙a足。沈本,錄自元槧也。 △華陽貞素齋文集八卷(舊鈔本) 元舒頔撰。末卷附錄其弟遠(yuǎn)、遜二人詩文。遠(yuǎn),字仲修,曰《北莊遺稿》;遜,字士謙,曰《可庵搜枯集》。嘉靖中其裔孫旭等裒輯,績溪令趙春刻之。首有自序及裔孫朝陽序,又有同里戴嘉猷、章瑞、胡文彬、汪用章諸序,後有裔孫旭與、孔昭跋及方桂董黃槐跋。 △一山文集九卷(舊鈔本) 元李繼本撰。無序跋,凡詩二卷,文七卷。序類中多有目無文,是殘佚之本也。 △龜巢稿十七卷(舊鈔本) 元謝應(yīng)芳撰,無序跋。卷一至五為《詩》,卷六至十五為《文》,十六、十七兩卷復(fù)為《詩》。大約《詩》分《前》、《後集》,後人合編之,而系其《後集》於《文》後耳?!洱敵舱濉肥烙袀鞅荆淙褰^希,此為王蓮涇藏本。卷末有朱筆題識云:“歲丙午冬至前三日,第二次校畢於率真書屋之南窗。中有訛字,未敢臆改,仍存之。蓮涇識?!眹L見郡中汪氏藏有宋賓王鈔本,即從此本出者,卷五後有“雍正戊申東滄宋賓王借校”一行,可證也。(卷中有“宋賓王印”、“蔚如氏”二朱記。) △龜巢摘稿三卷(舊鈔本) 元謝應(yīng)芳撰。前有洪武十二年豐城余詮、范陽盧熊二序。《龜巢詩》今有全集流傳,篇帙甚夥。此則洪武十年門人王著欲刻其詩,龜巢自摘稿中什一與之。詩凡分體,四言、五言古、五言律一卷,七言古一卷,七言律、六言、五七絕一卷。(卷首有“子晉”、“雙清閣”二朱記。) △梧溪集七卷(元刊本) 題:“江陰王逢原吉。”此集刊於至正己亥,有周伯琦序。景泰七年重修,程敏政有序。是本存卷五至卷七,其卷一至卷四毛氏鈔補。卷末有朱筆題記云:“虞山覿庵陸貽典校補於汲古閣下。丁巳九月下浣?!保ň硎子小懊珪x”、“士禮居藏”二朱記。) △樵雲(yún)獨唱集六卷(元刊本) 題:“金華雲(yún)■〈鼎頁〉天民景南葉顒撰?!庇兄琳孜缱孕蚣爸琳俞嵝颉>澳显姼邥缯Z固多,而身世之感時復(fù)流露楮墨間。如,《庚子端午次潘明舉韻》云“今日亂離非昔比,澹煙衰艾不勝愁”;《乙巳正月十二日感懷》云“自憐衰朽心猶壯,夢里麾兵入蔡城”之類。他若諷左右司黃郎中、蘇知縣兩篇,皆傷元代重賦,尤與詩史為近也。 △九靈山房集三十卷(明刊本) 元戴良撰,男戴禮叔儀類編,從孫侗伯初同編。前有至正二十五年秘書少監(jiān)揭卨序,洪武十二年金華宋濂題辭,烏傷王祎、四明桂彥良序,皆手書鋟木者。後有正統(tǒng)十年從曾孫統(tǒng)跋,是本即其所刻,未幾,板燼於火,流傳絕少。乾隆中,十四世從孫殿海等擬重刻之,先得鮑氏、汪氏鈔本,依以開雕;續(xù)得嘉興曹氏所藏刻本??敝颊闊o憾。然獲見已遲,故未遵其行款也。案:宋文憲所題,詳其文義是書揭序後者。舊本首行明寫“《題九靈山房集》”,新刻概編入原序中,似非是。《祭方壽父文》,“壽”乃“韶”之訛,仙華方公,無壽父之字也。新本頗有訂正處,而此字猶沿其訛。舊為藝蕓書舍藏本。(卷首有“汪士鐘藏”朱記。) 按:商務(wù)印書館《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本。 △清閟閣遺稿八卷(明刊本) 題:“雲(yún)林倪瓚元鎮(zhèn)父著。”案:《雲(yún)林集》先有天順間蹇朝陽刻本,此則萬歷中八世孫珵重編以刻,原序已失。二本行世甚少。汲古毛氏所刻次序迥異,亦有訛字。如,題本“出郭”,訛作“入郭”;《題墨贈李文遠(yuǎn)》通首是詠墨,訛作“題墨竹”。又,是本五言古中有《雙寺精舍新秋追和戎昱長安秋夕》、《題驪山圖》、《題墨竹送顧克善之高郵》、《題畫贈徐季明》、《龍門茶屋圖》、黃本中《書齋為寫傲窗圖》,凡六首。五言律中,有《春日客懷》、《野眺寄友》、《贈謝長源》、《雨霽呈德常》、《秋日贈張茂實》、《期友人不至》、《題風(fēng)竹圖贈于靜遠(yuǎn)》、《寓法藏禪寺》,凡八首。五言絕句中有《畫竹為景周寫》一首,皆毛本所無,是當(dāng)時未見此本也。 △倪雲(yún)林先生詩集六卷附錄一卷(明刊本) 題:“荊溪蹇曦朝陽編集,八世孫珵重刻。”前天順?biāo)哪觌?yún)間錢溥序,後有蹇曦序、卞榮題詩、萬歷辛卯王稚登序。案《雲(yún)林集》有江陰、荊溪二本,此即荊溪本而重刻者,與汲古毛氏所刻《元人十集》本同,以?!肚彘s閣遺稿》,則詩之次第既異,而各體中詩亦較多,凡見於縣志、詩話者,俱為采錄,殆出自江陰本耶?惜僅存七卷,闕七言絕句與樂府雜文,序跋亦失。 △玉山璞稿二卷(舊鈔本) 元顧瑛撰。詩皆至正甲午、乙未兩年所作,卷分上下。汲古毛氏所刻《玉山草堂集》,皆摭拾《玉山名勝集》中仲瑛詩刻之,故與此本不同。 △鐵崖先生古樂府十六卷(明刊校本) 元楊維楨撰。前十卷,至治丙戌門人富春吳復(fù)編,十一卷以下名《鐵崖先生復(fù)古詩集》,至治丙辰門生雲(yún)間章琬編。附黃文獻溍《評語》。正統(tǒng)間,昆山衛(wèi)靖得其本於楊文貞家,成化己丑吾邑劉效刻之。汲古毛氏所刻即出此本,惟削其評注耳。有張?zhí)煊辍菑?fù)、顧瑛序,章琬、衛(wèi)靖、劉效跋。卷中朱筆校語,似是皇象山人筆也。(卷首尾有“姚舜咨圖書”、“竹汀所賞”、“平津館”、“淵如珍藏印”諸朱記。) 按:商務(wù)印書館《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本。 △鐵崖漫稿五卷(舊鈔本) 卷首書名上有“周伯器藏本”五字,末有無名氏跋,見張氏《藏書志》。覈其文,與馮氏所刻文集本互有出入。 △鐵崖文集五卷(明刊本) 題:“會稽楊維楨著,毗陵朱昱校正?!蔽姆惨话偃呤?,前有《鐵崖先生傳》一篇。明弘治十四年御史馮允中以儲靜夫藏本合朱昱先世藏稿??讨?,允中與昱皆有序。卷末有“姑蘇楊鳳書於揚州之正誼書院”一行。張氏《藏書志》訛為元刊本,以未見馮、朱二序故也。 △鐵崖先生賦一卷(舊鈔本) 此本舊為洪武三十一年吾邑朱璲子新所錄,出自樓文淵家藏舊稿。其賦與毛氏所刻《麗則遺音》不同。 △新刊麗則遺音古賦程式四卷(元刊本) 題:“丁卯進士紹興楊維楨廉夫著,丁卯同年邵武黃清老子肅評?!鼻坝兄琳昃S楨自序,目錄前有題記五行云:“麗則之名,其殆傷今之賦之不古乎?觀其三良以下,追逐屈、宋,殆如鐵崖之嶄絕峭刻,人固未易於攀緣也。然而協(xié)律□鏘,立格古雅,而陳意正大,誠□□□者。場屋之士,果能仿佛其□□□知□□□□□□□□。至正癸未正月三日?!卑福涸獣r考試,首以賦,刻此為科舉式也。後有至正元年錢塘陳存禮《跋》,謂先生酒酣,嘗自歌《三良》、《八陣》、《延陵》、《望諸》、《露柈》、《鐵箭》等作,蓋其最得意筆也。又謂其訓(xùn)諸生每日作賦,不難填布事實,而難於豁達氣韻。讀其賦者,當(dāng)於此語求之。原闕卷一、卷二,黃蕘翁假周香巖所藏元本鈔補。(卷中有“黃淳耀”、“蘊生”、“陶復(fù)庵”諸朱記。 △夷白齋稿三十五卷外集一卷(舊鈔本) 元陳基撰。戴良編并序。是書久無刻本,明代朱性父曾得鈔本於王東郭家,臨寫一部。此本出延令舊藏,完好無闕。未識視朱本何如也?(卷首有“季印振宜”、“滄葦”二朱記。) 按:商務(wù)印書館《四部叢刊三編》影印本。 △張光弼詩集二卷(舊鈔本) 元張昱撰。前有洪武九年錢塘陳彥博序,又正統(tǒng)元年同郡楊士奇序,後有天啟二年清常道人手跋云:“元《張光弼詩》二卷,為不解事書人強為解事,作七卷分之,遂失其本來面目。一卷之五卷,元合作第一卷,六卷之七卷,元合作第二卷也。其書借海鹽胡孝轅氏藏本所錄,中多浥爛損壞宇,尚須假孫唐卿本補之”云云。黃復(fù)翁於嘉慶甲戌購得明刻覆勘一過,與趙鈔略同,間有一二字為鈔時所遺者。案:今《四庫》著錄作《可閒老人集》四卷,是別一本也。(卷中有“新安汪氏”、“啟淑信印”、“蕘圃經(jīng)眼”諸朱記。) 按:商務(wù)印書館《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本。 △鄧伯言玉笥集九卷(舊鈔本) 元鄧雅撰。自卷一至八,皆分體;卷九為《朝京紀(jì)行》。前有洪武間何淑、梁寅、丁節(jié)、戴正四序,同里黎季敏刊行於世。 △得月稿八卷(舊鈔本) 題:“石鼓聾者呂不用則耕學(xué),賜進士第奉直大夫?qū)O男鳳編,曾孫舉人鼐督刊?!庇泻槲渚拍陱]陵曾衍、括蒼王霖二序,孫好通、曾孫鼐二跋。(卷首有“長洲張氏執(zhí)經(jīng)堂藏”、“張印紹仁”、“學(xué)安”諸朱記。) △竹齋詩集三卷(舊鈔本) 元王冕撰,曾孫婿駱大年輯。前有劉基序,韓性《竹齋記》,張辰、宋濂《王先生傳》,後附山陰呂升所作冕子山樵周《行狀》及魏驥、白圭、駱居安諸跋。卷末有名集義者題記云:“余得此書於表弟葉栐,栐父名潮,字半帆,工花鳥,余家有其畫,乃以之相易。舊鈔間有訛字,暇日當(dāng)校正之。”(卷首有“璜川吳氏收藏圖書”朱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