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五
○職官類
△大唐六典三十卷(明刊本)
唐玄宗御撰。集賢院學士兵部尚書兼中書令修國史上柱國開國公臣李林甫等奉敕注上。是書紹興四年刻於溫州郡學,此正德間重刻本,有詹棫跋及王文恪公鏊刊板序。
△麟臺故事三卷(鈔殘本)
題:“紹興元年七月朝請郎試秘書少監(jiān)程俱記?!彼d秘書省故事,唐時嘗改秘書為“麟臺”,故以名其書。原本五卷,凡十二篇。今闕第四、第五兩卷。卷一曰《官聯》、曰《選任》;卷二曰《書籍》、《御制》、《御書》,附曰《校讎》;卷三曰《修纂》、曰《國史》,凡六篇。合《永樂大典》本所有六篇,恰完十二篇之舊;而《大典》本缺《書籍》、《校讎》、《國史》三篇,則此本有之也。其末葉有錢叔寶題識云“隆慶元年八月十日蘇州府前杜氏書鋪收”,審系真跡,可貴也。舊藏吳中人士家,黃氏丕烈從之傳錄。跋曰:“是書為影宋舊鈔,與聚珍板命篇、敘次多異。書賈攜來,手校一過,後歸於西畇草堂,遂倩余友胡葦洲轉假影錄一冊,積想頓慰。是書陳《錄》云五卷,為書十有二篇。今劄云三卷,就不全本影寫時改‘五’為‘三’也。於每卷填‘上’、‘中’、‘下’字,欲泯不全之跡。嘉慶甲戌六月十有一日。”
△宋中興百官題名一卷(鈔殘本)
陳氏《書錄》謂臨川何異同叔撰。凡五十卷。始建炎,終泰定,嘗刻於浙漕司,今舊本不可得。此惟《翰林學士題名》一卷。潛研錢氏從《永樂大典》錄出。淳熙至嘉定四十馀年,詞臣拜罷,姓氏悉具,可補洪氏《翰苑群書》所未及。後附宋紹興十八年《進士題名記》、元延祐甲寅江西鄉(xiāng)試《石鼓賦》八篇,至正十年、二十一年《山東鄉(xiāng)試題名記》,至正十一年《進士題名記》,至正庚子《國子監(jiān)貢試題名記》,至正丙午《國子監(jiān)公試題名記》。并鶴溪居士王鳴韶從錢氏借鈔,匯為一編。此其傳錄本也。
△南宋館閣錄十卷續(xù)錄十卷(鈔本)
宋陳骙撰。李燾序。《續(xù)錄》無撰人名。世所傳本多闕訛,此《永樂大典》,惟闕《前錄沿革》一門、《續(xù)錄廩祿》一門。後有徐紹乾跋云:“琳瑯主人以所藏宋槧見示,因為重校一過。所缺范鍾一葉,亦補完之。戊午秋日?!?br />
△宋宰輔編年錄二十卷(明刊本)
宋徐自明撰。是書寶祐間自明子居誼嘗刻於永??h學。後漸亡佚。萬歷間,河南王損仲欲重纂《宋史》,搜得其書於焦弱侯處,已闕二卷,遂付諸梓。刻成之後,督學呂邦燿復於周藩宗伯榮氏得宋刻殘本二卷,因補刻之,是書遂獲流傳於世。有寶祐五年陸德輿、趙某、陳昉、章鑄等序及萬歷戊午陳邦瞻、王惟儉、呂邦燿等序。
△秘書監(jiān)志十一卷(舊鈔本)
元王士點、商企翁同撰。凡記至元以來秘書省故事,分門十九:曰《職制》、曰《祿秩》、曰《印章》、曰《廨宇》、曰《分監(jiān)》、曰《書籍》、曰《公移》、曰《十物》、曰《紙劄》、曰《食本》、曰《公使》、曰《守兵》、曰《工匠》、曰《雜錄》、曰《纂修》、曰《秘書庫》、曰《司天監(jiān)》、曰《表箋》、曰《題名》。案《元史》:“至元二十七年,立興文署,召集良工,刊刻諸經子史板本?!贝藭d:“至元十年十一月太保大司農奏:興文署掌雕印文書,交屬秘書監(jiān)。本署設官三員,令一員,丞二員,校理四員,楷書一員,掌紀一員,雕宇匠四十名,作頭一,匠三十九,印匠十六?!庇郑骸爸猎哪晔?,中書省奏,奉旨省并衙名,興文署并入翰林院?!笔桥d文非設自至元二十七年也,可正《元史》之訛。
○右官制
△作邑自箴十卷(影鈔宋本)
宋李元弼撰并序。是書論為政之要,自一至四卷,分《正己》、《治家》、《處事》三門,凡一百三十馀條。其下四卷,列《規(guī)矩》一門,百有馀條。第九卷為《判狀》、《印板》,第十卷為《登途須知》、《備急藥方》。作於政和中,刊於淳熙中,傳本甚稀。見《直齋書錄》、《文淵閣書目》。卷末有“淳熙己亥中元浙西提刑司刊”一條。每半葉十一行,行十九字。舊為稽瑞樓藏本。
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本。
△官箴一卷(明刊本)
宋呂本中撰。此明成化戊子河東刑遜之讓為國子監(jiān)祭酒,手寫以刻,書兼行、楷,古雅可愛。讓有後跋。
○右官箴
○政書類
△太平寶中政事紀年五卷(鈔本)
不著撰人名氏。書中稱高宗為太上皇帝,當出孝宗時人所編。卷首有題識云:“以富公弼所進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寶訓》及林公希所進仁宗、英宗兩朝《寶訓》、《國朝會要》、《事實類苑》,編年之書,與夫建隆以逮紹興詔令指揮、歷朝名臣章奏之集,言行紀錄,搜括殆盡,以成是編。其云富公《三朝寶訓》,即《直齋書錄》所載之《三朝政要》,《玉?!匪d之《太平故事》,《館閣書目》”寶訓“,直齋已辨其非,此猶沿其誤也。
○右寶訓
△通典二百卷(宋刊本)
題:“京兆杜佑字君卿纂。”前有貞元十年《進書表》及李翰序、自序。序後接每門之目,目後即接本文。原本存一百廿卷,馀鈔補全。每半葉十五行,行二十八字。一百五、六、八、九卷末,有“鹽官縣雕”四字。案:宋鹽官屬兩浙路臨安府,今為杭州府海寧州治。書中“貞”、“徵”、“敬”、“殷”、“恒”、“桓”、“完”字有闕筆,而“構”字不闕,尚刻於北宋時也。舊為傳是樓藏書,繼入吳中故家,後為嘉興金轡庭所得。五十年後,復歸吳郡,亦良緣也。惜鈔補者非出善本,尚多訛字。(卷首有“徐乾學印”、“健庵”二朱記。)
△增入諸儒議論杜氏通典詳節(jié)四十二卷(元刊本)
不題撰人姓名,亦無序跋。首載《通典原序》。每門後附錄宋人議論之文,所列諸儒姓氏,自歐陽公至水心葉氏俱注有文集見行,當是南宋人所輯科舉之書也。目錄後有“至元丙戌重新繡梓”一行。有以為宋時麻沙刻本者,殆偶未見此條耳。(卷首有“振藻堂藏書印”朱記。)
△唐會要一百卷(舊鈔本)
題:“推忠協謀佐理功臣光祿大夫守司空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食實封四百戶臣王溥纂?!笔菚I第八卷《郊儀》、第九卷《雜郊儀》,妄人以他文雜入,充盈卷數。七卷、十卷,亦多錯雜。此稽瑞樓藏本。中有朱筆校過,較竹垞氏所見本尚多九十三、九十四兩卷。
△五代會要三十卷(舊鈔本)
題:“推忠協謀佐理功臣光祿大夫守司空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四百戶臣王溥纂”?!犊偰俊访烤斫詷藭C烤硎捉杂小赌俊?,今刻本已易去舊式矣。是書慶歷六年,文潞公嘗刻於蜀,乾道七年,施元之復以范魯公《五代通□(錄)》合刻於江陰,兩公并有後跋。其足以證今本之訛者,如:卷一《帝號門》“明宗使相三十八人”注中脫去“王晏球”一人,致其數不符,今本“八”改“七”,非是。卷二十五《租稅雜錄門》“每年秋夏徵科了畢”,核以上文“科配斂掠”,則“徵科”為是,今本“科”作“料”,亦非。又,舊本分條,今本每多并合處矣。舊為紅豆齋惠氏藏書,後歸西沚王光祿,復歸黃氏士禮居。竹汀錢氏嘗借自黃氏,手刊其誤數條,并跋云:“借人書籍,不但不損污,并能為人訂正訛舛,近日頗能行之,此亦足以代一瓻乎。大昕戲題。”復有竹垞老人跋,松崖所錄也。(卷首有“惠棟之印”、“定宇”、“王鳴盛印”、“西莊居士”諸朱記。)
△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元刊本)
宋馬端臨撰并序。前有王壽衍《進書表》,又李謹思序。初刻於泰定元年,寘板西湖書院,後有闕失。至正五年,江浙儒學提舉余謙訪得原稿於其子志仁,重為訂正補刊,印行於世。是本舊藏昆山葉氏。(每卷有“葉文莊公家世藏”朱記。)
○右通制
△大唐開元禮一百五十卷(舊鈔本)
唐蕭嵩等奉敕撰。張氏《藏書志》載有周必大序,此缺。凡《序例》三卷,《吉禮》七十五卷,《賓禮》二卷,《軍禮》十卷,《嘉禮》四十卷,《兇禮》二十卷。草創(chuàng)者,為徐堅、李銳、賈登、施敬本、陸善經、洪孝昌;成之者,則蕭學士嵩、王舍人仲邱也。唐時以之設科,習者授太常官,而士之明禮者遂多,其制最善。是本鈔白甚舊,中有朱筆詳校,不著何人。
△大唐郊祀錄十卷(鈔本)
題:“朝散郎前行河南府密縣尉太常禮院修撰臣王涇上?!鼻坝小哆M書表》。是書作於貞元中,考次歷工郊廟享祀及有唐因革故事。首三卷為《郊祀》、《凡例》,四至七曰《祀禮》,八曰《祭祀》,九、十曰《饗禮》,一代典制略備。中隨文注釋,亦有考證。原本有圖,今已佚。見《崇文總目》、《書錄解題》、《文淵閣書目》。
△太常因革禮一百卷(鈔本)
題:“推忠協謀佐理功臣光祿大夫行尚書吏部侍郎參知政事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三千三百戶食實封八百戶臣歐陽修等奉敕編?!庇小哆M書序》及李壁後序,晁氏《讀書志》題“姚辟、蘇洵撰”云。嘉祐中,歐陽修言,禮院文書放軼,請禮官編修。六年,用張洞奏,以命辟、洵。至治平二年乃成,詔賜以名。案:宋時禮書,有《開寶通禮》、《禮閣新編》,已佚,此書傳本亦鮮,《四庫》未經采進。近有好古之士訪求鈔藏,已闕卷五十一至六十七,共十七卷,安所得淳熙刻本而補足之?書分八類:曰《總例》,曰《吉禮》,曰《嘉禮》,曰《軍禮》,曰《兇禮》,曰《廢禮》,曰《廟議》。始建隆,迄嘉祐,巨細畢載。歐陽公《序》謂,以通禮為主,而記其變。凡變者,皆有所沿於通禮也,其無所沿者,謂之“新禮”。通禮所有,而建隆以來不復舉者,謂之“廢禮”。凡始立廟,皆有議論,謂之“廟議”,其馀皆用通禮條目,凡百篇。當時《國史》謂“三輯禮書,嘉祐尤悉”,誠讀史者必當備之書也。此元和顧氏思適齋鈔藏本。(卷首有“顧千里印”、“一雲散人”二朱記。)
△政和御制冠禮十卷五禮新儀二百二十卷(舊鈔本)
宋議禮局官知樞密院事鄭居中等奉敕撰……前有徽宗《御制序》及《御筆指揮》、《局官劄子》。以《御制冠禮》十卷冠首,後列吉、賓、軍、嘉、兇五禮,凡官民之制具詳。舊闕第七十四卷,第八十八至九十卷,第一百八至一百十二卷,第一百二十八至一百三十七卷,第二百卷,皆有錄無書。其第七十五、九十一、九十二三卷中,亦多殘闕。案《宋史》,大觀初設議禮局,以知樞密院事鄭居平、刑部尚書白時中、慕容彥逢,學士強淵明等十四人主之。疑義,許具劄子上請。故是書卷首,詳載局官累上諸劄?;兆诏B降御筆指揮,歷七載而後成書。北宋典章略備。自後世拘於成敗之跡,并此書亦視若弁髦,以致日就零落,殘編僅存,惜哉!
△大金集禮四十卷(鈔本)
不著撰人。黃俞邰《千頃堂書目》謂,金章宗明昌六年,禮部尚書張暐等所進。今案:書中“雍”字稱御名,則當成於大定之世。舊闕第十二卷至十七、第二十六卷、第三十三卷。此陽湖孫氏藏本。卷面篆書書名,淵翁筆也。
△廟學典禮六卷(鈔本)
元人所撰,不著姓氏,亦無序跋。其書凡涉圣廟、學官、儒生之制,一時詔旨,悉錄之。卷首列應繙繹之字句數十條,蓋書中間存蒙古語,未盡改去也。(卷首有“曾在當湖胡■〈遂〉江家”朱記。)
△圣朝通制孔子廟祀一卷(元刊本)
至正二年正月二十二日集賢院奏準孔子廟祀條格,詳列省注,釋奠、迎神、捧俎、徹豆、送神、望瘞諸儀,大約依朱文公檢到《政和五禮新儀》。後有正配位陳設之圖,從祀陳設之圖,大成殿圖?!肚娭裉脮俊酚小夺尩旄窭芬粌?,即此書也。(卷首有“嗣盛印章”朱記。)
○右典禮
△大元海運記二卷(舊鈔本)
不著撰人,從《紀世大典》中《海運》一門錄出?!督浭来蟮洹芬沿瑑H見《永樂大典》中。此書上卷,分年紀事,多錄案牘之文,自至元十九年迄皇慶二年止。下卷,分類紀事,曰《歲運糧數》,曰《收江南糧鼠耗則例》,曰《南北倉鼠耗則例》,曰《再定南北糧鼠耗則例》,曰《排年海運水腳價鈔》,曰《漕運水程》,曰《記標指淺》,曰《測候潮汛應驗》,曰《艘數裝泊》。昔杭人徐泰亨以漕事至京師,詣都堂陳漕運之弊,當更張者十事,有《海運紀原》七卷。惜其書不獲見,幸有此編,尚可參考而得其略。
○右邦計
△補漢兵志一卷(影鈔宋本)
題:“白石先生錢氏撰?!庇屑味仔玳T人陳元粹序,嘉定乙亥門人王大昌跋。案:序謂白石先生名文子,字文季,世居樂邑白石山下。跋後另行記有“大昌於是年九月鋟板漕廨,益廣其傳”一條。每半葉七行,行十三字。小注十七字。
○右軍政
△故唐律疏議三十卷(元刊本)
題:“唐太尉楊州都督監(jiān)修國史上柱國趙國公長孫無忌等撰。”前有《進書表》。每卷後附《釋文纂例》,元奉訓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檢校官王元亮撰。有劉有慶及無名氏序。序後有“至正辛卯孟春重校”一行。又,墨圖記二行云,“崇化余志安刊於勤有堂”。又,柳赟序後有“至順壬申五月印”一行。卷末有“考亭書院學生余資編校”一行。舊為泰興季氏辛夷館藏書。案:此書《進表》中注釋及本文有注字者,無名氏序謂此山貰冶子釋文也。卷後之釋文,則王元亮所為《釋文纂例》,當時自為一書,刊書者并入之耳。顧澗薲氏為陽湖孫氏繙雕是書,序謂元亮將此山貰冶子原釋重編刪并,而以卷中有注字者為刪并未盡而偶見之,恐未必然。(卷首有“季振宜印”、“滄葦”、“季振宜藏書”、“辛夷館”諸朱記。)
△律十二卷音義一卷(影鈔宋本)
《律》文不題名?!兑袅x》題“翰林侍講學士中大夫尚書兵部侍郎兼郡牧使判國子監(jiān)太常禮院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二千二百戶食實封四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孫奭等撰”。案:隋文帝開皇初,定新律十二門,曰《名例》、曰《衛(wèi)禁》、曰《職制》、曰《戶婚》、曰《廊庫》、曰《擅興》、曰《賊盜》、曰《斗訟》、曰《詐偽》、曰《雜律》、曰《捕亡》、曰《斷獄》。唐亦因之。此十二卷,每門為一卷,則唐律本文也。《音義》自為一卷。案:《玉?!份d:“天圣七年四月,刊《律文音義》於國子監(jiān)。孫奭言:準詔校定律文及疏,律疏與刑統不同,疏依律生文,刑統參用後敕,雖盡引疏義,頗有增損。今校為定本,須依原疏為主。其刑統衍文者、損闕文者,益以遵用舊制,與刑統兼行。又舊本多用俗字,改從正體,作《律文音義》一卷,文義不同,即加訓解。詔崇文院雕印,與《律文》并行。先是,四年十一月,奭言:諸科惟明法一科,律文及疏未有印本,舉人難得真本習讀。詔國子直講楊安國、趙希言、王圭、公孫覺、宋祁、楊中和???,判監(jiān)孫奭馮元詳校。至七年十二月畢,鏤板頒行,即此本也。”其《音義》摘字為注,仿《經典釋文》,體與《孟子音義》同,精覈亦相等。如《名例篇》“乘輿”下引蔡邕《獨斷》曰“天子車馬衣服器盛百物曰乘輿”,今本《獨斷》脫“天子以下”十一字,得此可補其闕。又《衛(wèi)禁篇》“出行夜”,“行,音下孟切”,可正《孟子集注》俗本“行夜”為“夜行”并俗讀“行”為平聲之訛。又,“畜聚”之“畜,丑六切”,“畜產”之“畜,許又切”,皆與《釋文》合,可正俗讀“許六切”之訛。卷末題楊中和、宋祁、公孫覺、楊安國、馮元、孫奭銜名。其公孫覺下二行闕處,原本板印斷爛,以《玉?!纷C之,當是趙希言王圭二人銜名。末又有“天圣七年四月日準敕送崇文院雕造”一行。下有墨圖記二方,一曰“子昭”,一曰“髭亭”。此書世鮮傳本,原出浙江人士,稽瑞樓主人從之傳錄。
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三編》影印本。
△慶元條法事類八十卷附開禧重修尚書吏部侍郎右選格二卷(鈔本)
舊闕首卷,不詳撰人姓氏。案:《書錄解題》有《嘉泰條法事類》,云“宰相天臺謝深甫子肅等表上”;又云:“初,吏部七司有《條法總類》,《淳熙新書》,既成,孝宗詔仿七司體分門修纂,別為一書,以事類為名。”至是,以《慶元新書》修定頒降,則此書即謝子肅等所修。奉詔時曰慶元,成書日曰嘉泰,其為一書無疑。又,《宋史寧宗本紀》:“慶元四年九月,頒《慶元重修敕令格式》。嘉泰二年八月,謝深甫等上《慶元條法事類》,三年七月頒行?!笔钱敃r已名“慶元”矣。惟《玉海》載:“嘉泰二年,上《條法事類》四百三十七卷,《書目》云,八十卷。”其云“書目”者,乃《館閣書目》。則今所傳之八十卷,已非原修之書,即當時閣本也。原闕卷一、卷二及卷三首數翻,卷十八至二十七,卷三十三至三十五,卷三十八至四十六,卷五十三至七十二,凡四十二卷。然一代典制,賴以考見者尚多。如《玉?!份d,建隆考課,今有“四善、四最”,而“四最”僅有其三。是書載有“《民籍增益》,進丁、入老,為生齒之最”。他如“十科薦舉之令”,由於紹興三年,三省樞密請復舉行元祐司馬光之法。見《宋史選舉志》?!拔涑妓]舉之格”,由於隆興元年正月一日,三省密院所奏,見《玉海銓選類》。其沿革損益,皆可考而知,足裨史志之闕。卷別附《開禧重修尚書吏部侍郎右選格》二卷。案:《寧宗本紀》:“慶元二年十一月,重修吏部七司法。開禧元年六月,陳自強等上,二年頒行?!币纱硕?,即陳自強所上之書?!稌浗忸}》亦名“《嘉定吏部條法總類》”。是書,世鮮傳本,此出乾隆中人所鈔。卷首有無名氏撰《提要》一篇,節(jié)其要而存之,是書本末可見矣。舊為愛日精廬藏書。
△大元圣政典章新集至治條例二冊(影鈔元本)
題:“至治二年新集?!辈环志?,凡《國典》、《朝綱》、《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八門。又分子目三十有九。目錄前又有《綱目》,有無名氏題記云:“大元圣政典章,自中統建元至延祐四年,所降條畫,板行四方已有年矣。欽惟皇朝政令誕新,朝綱大振,省臺院部恪遵成典,今謹自至治新元以迄今日,頒降條畫及前所未刊新列,類聚梓行,使官有成規(guī),民無犯法,其於政治豈小補云?!蹦夸涐嵊钟锌瘯擞浽疲骸爸林味暌葬嵝吕蛴蓄C降,隨類編入梓行,不以刻板已成,而靳於附益也。謹咨。”舊藏愛日精廬。
○右法令
△營造法式三十六卷(舊鈔本)
題:“通直郎管營修蓋皇弟外第專一提舉修蓋班直諸軍營房等臣李誡奉圣旨編修?!鼻坝小哆M書序》,又《請鏤板劄子》。《書錄解題》云,“崇寧二年頒印此本”。序後有“平江府今得《紹圣營造法式》舊本并《目錄》、《看詳》,共一十四冊。紹興十五年五月十一日校勘重刊”。蓋始刻於崇寧,繼刻於紹興也。案:“《目錄》為三十四卷,而《看詳》內稱書總三十六卷,或疑《制度》一門闕二卷,當為後人所并。其實《目錄》一卷,《看詳》中已言之?!睹羟笥洝芬嘌浴赌夸洝贰ⅰ犊丛敗犯饕痪?,合之正三十六卷也?!犊丛敗分小吨贫取肥寰?,”五“當作”三“,傳鈔致誤。此書雖輾轉影鈔,實祖宋本,圖樣界畫,最為清整。遵王所見之本,當不是過也。
○右考工
○目錄類
△秘書省續(xù)編到四庫闕書二卷(舊鈔本)
舊題:“紹興年改定?!卑福捍藭姟吨饼S書錄》及《玉海》,即秘省所頒《闕書目》,其闕者,注“闕”字於逐書之下。案:《唐書藝文志》亦有《見闕書目》一卷,意在訪求而作也。又案:晁氏《讀書志》有《大宋史館書目》總一萬五千一百四十二卷?!锻ㄖ舅囄穆浴酚小端膸鞎俊?,按其分類卷數與此本相同,則即當日《四庫書目》注明有闕者耳。
△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四卷後志二卷考異一卷附志一卷(舊鈔本)
《讀書志》四卷,宋晁公武撰?!夺嶂尽芬痪?,亦公武撰。趙希弁編《附志》一卷,則希弁續(xù)輯,世所謂袁本《讀書志》是也。有公武自序,杜鵬舉、黎安朝序,又希弁《後志序》。海寧陳氏有刻本,字句多舛訛。如:胡先生《易傳》條中,“或云門人阮天隱所纂”,天隱,為阮逸字,陳本阮誤倪。是本出義門何氏朱筆點校,加以考證。卷末有題記云:“康熙丁亥春日粗校一過”。又有陽城張古馀跋云:“此舊鈔袁本,較海寧陳氏所刻,首多二十卷目錄,而字句間每勝。其卷二《小說類雞跖集》後,《幕府燕閒錄》起至《神仙類天隱子》止,共廿翻,陳刻俱錯入《後志》第二卷中,今得以正之,洵為善矣?!埃烤硎子小焙戊讨 啊ⅰ贬ㄕ啊岸煊?。)
△遂初堂書目一卷(舊鈔本)
題:“晉阮尤袤延之撰?!薄稌浗忸}》云:“延之,淳熙名臣,藏書至多,法書尤富。李文簡云,延之喜鈔書,每公退,日計鈔若干葉。其子弟諸女,亦令鈔之。其好書如此。故所藏甚富。後遭郁攸之厄。此本殆燼馀之《目》矣。且《放翁集》亦錄入,是出尤氏後人所輯,非原書也?!庇忻托?,魏了翁、陸友仁跋。
△直齋書錄解題四卷(舊鈔殘本)
宋陳振孫撰。此出文淵閣所鈔,即秀水朱氏、抱經盧氏所見本也。僅存《楚辭類》一卷,《別集類》三卷,核與今館本同,惟字句差有小異。盧氏又得《子部》數門於鮑氏,知此書原本,惟《別集》分三卷,《詩集》分兩卷,其馀每類,各自為卷。全書當分五十六卷?!对娂丰幔我浴犊偧?、《章奏》、《歌辭》,而以《文史》終焉。其馀次第與館本同。(卷首有“文淵閣”、“季振宜藏書”、“汲古閣”、“曝書亭珍藏”、“朱彝尊印”諸朱記。)
○右經籍
△金石錄三十卷(校宋本)
宋趙明誠撰并序。又劉跂、李清照序,趙不谫跋。是書以菉竹堂鈔宋本為最善。盧刻雖云依之,實未見葉氏真本,故有舛訛。又有錢罄室鈔本,前十卷從文氏所藏宋本錄得者。此本為顧澗薲氏校定,有跋云:“《金石錄》,葉文莊手鈔首尾兩頁本,康熙己丑何義門收得。中、後有跋者最善。至錢罄室鈔本,便稍有失真處。雅雨堂據何別本刊行,雖何有‘真從葉書鈔錄,脫訛至少’語,實不能然也。又其所稱錢本,非何親見,乃從陸敕先傳得,故并多訛,今悉用錢、葉真本細勘一過,以葉本為主,而附錢本異同。葉本所有何校,亦頗與此出入,因并錄焉。乾隆甲寅六月十日。”案:是本校讎精善,勝盧本遠甚。惟《唐醉吟先生傳》并《墓碑》一條曰:《舊唐史》云“居易卒年七十五”,“五”乃“七”字之訛;《新史》云“年六十馀”,“六”乃“七”字之訛。此葉、錢兩本疏處,何氏、顧氏俱未訂正。
△金石錄三十卷(舊鈔本)
此陸敕先藏本,有跋云:“假得黃子羽所藏錢罄室手鈔本校過。案:第十卷後罄室識云‘借文休承宋雕本鈔完’,不知後二十卷又何本也。歲次癸卯五月二十日。虞山陸貽典識?!?br />
△隸釋二十七卷(舊鈔本)
宋洪適撰并序。此從元刊本影寫,卷六、卷七末葉并有“泰定乙丑寧國路儒學重刊”一行,又有“丁亥年重?!币恍?。較萬歷間王鷺刻本為勝。舊為孫石芝藏書,有無名氏跋曰:“此書予以萬歷四年丙子春從錢君叔寶借錄,嘗一再校。其上題字,錢君筆也?!坝謱O從沾手跋曰:”予藏此書,從汲古毛氏所得。戊子年歸鼎臣兄借鈔未還。今乾隆戊寅春三月復購得,子孫保之。石芝記。“(卷首末有”孫石芝珍藏“、”曾經幔亭手校“二朱記。)
△隸續(xù)七卷(舊鈔本)
宋洪適撰。顧云美氏影鈔元刊本,摹寫甚精。卷四末葉,有“泰定乙丑寧國路儒學重刊”一行。秀水朱氏云,范氏天一閣、曹氏古林、徐氏傳是樓、含經堂皆止七卷本,今揚州刊二十一卷,乃從汲古毛氏得舊鈔本合并成之,非淳熙原刻之舊。(卷首末有“塔影園客”朱記。)
△絳帖釋文二卷(元鈔本)
宋曾槃撰。槃,字樂道,贛川人。其末自識云:“《絳帖》石本磨滅,學者每患難通,擬作釋文。會有以北人所著見畀,因附益以舊所考證,刻之桐川郡齋?!贝藦乃慰逃皩懀跖f,當出元人。案:《絳帖釋文》,相傳有汪立中榮芑所作,今皆不可見。此本流傳亦稀,世之好古者,當合姜白石《絳帖平》共刻之也。舊為稽瑞樓藏書。(卷末有“萸山珍本”朱記。)
△石刻鋪敘二卷(舊鈔本)
題:“鳳墅逸客曾宏父纂述?!焙旮福钟浊?,刑部侍郎無玷之子。秀水朱氏訛以為曾布之孫名惇字宏父者,義門何氏、潛研錢氏俱辨之。此鈔自義門藏本,得諸塔影園顧氏者。有校正顧本數字者,如“益都《石經》”條內“《儀禮》八冊,十七卷”,顧訛作“十六卷”:“《孟子》十四卷”,顧訛作“十二卷”?!而P墅帖》後,“《畫帖》”、“《續(xù)帖》”不當另行“畫帖”條中,“《時賢鳳山題詠》二卷”,當自為一行。義門跋曰:“辛卯得顧可求家舊鈔本,稍正數字。顧名德育,廉吏榮甫之子也。”又按竹垞《跋》謂,宏父名惇,以高宗紹興十三年知臺州府事。今考其《自序》,為理宗淳祐二年壬寅,相去凡九十九年。又《鳳墅帖》跋有“戊申”字,則淳祐八年相去一百又五年矣,其非一人可知。竹垞語殊訛。
△蘭亭考十二卷(影鈔宋本)
題:“桑世昌集?!鼻坝屑味ㄔ晡娜A閣學士通奉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高文虎序,嘉定十七年朝議大夫新除秘書省著作佐郎兼權侍右郎官高似孫序,後有曾漸、張從祖、林至、黃疇若、葉時、李兼、樓鑰、黃由、陸樗、楊長孺、黃■〈田〉、葉適題詩及跋語甚眾。又嘉定甲申齋碩後序。初刻名《博議》,十五卷;其後重刊於浙東庾司,加以刪節(jié),而“博議本”遂佚。後有檇李項氏本,脫訛尤多。此茶夢主人藏本,出自宋刻,行款悉仍其舊。歙鮑氏得柳大中影宋本,同此本也。(卷首有“姚舜咨印”、“茶夢圜庵”二朱記。)
△蘭亭續(xù)考二卷(舊鈔本)
題:“吳山俞松”。前有淳祐壬寅蜀人李心傳序。此亦出嘉靖間茶夢山人藏本,與柳大中本同出宋刻大字本。案《四庫提要》謂,高文虎《蘭亭博議序》多為其子似孫刪改。今考是書引高序與《蘭亭考》字句大異,乃知其說之不謬也。且原作開禧元年,後訛嘉定元年矣。
△寶刻叢編二十卷(鈔本)
宋陳思撰。有魏了翁、孔山居士、陳振孫等序。闕第四卷、九卷、十一、十二卷、十六、十七卷,凡六卷。此出自元人鈔本。卷五末葉有題記云:“至正庚寅冬得於武林河下之書鋪,歸寘於竹江舊隱之凝清齋。俞子中父志?!庇钟幸恍性疲骸爸另樃脑奈逶挛迦帐沾吮尽1>泳从??!扁n本脫錯甚多,顧澗薲氏據《金石錄》、《隸續(xù)》、《輿地紀勝》校過。(卷首有“顧千里印”、“一雲散人”二朱記。)
△輿地碑記目四卷(舊鈔本)
宋王象之撰。此即從《輿地紀勝》中錄出別行,相傳已久。每府州碑末列入志書名,原書如是,既題曰“碑目”,宜削去之。(卷末有“海昌吳葵里收藏”朱記。)
△寶刻類編八卷(鈔本)
不著撰人名氏。《四庫書目》謂理宗時人作。於唐、五代碑碣,蒐采最富,可補歐、趙兩家之遺。惜闕《名臣》十三之三一卷。
△古刻叢鈔一卷(鈔本)
題:“陶宗儀編?!狈测n西漢至南宋碑刻七十一種,俱錄全文,多金石家所未見者。鈔本間有舛訛,澗薲顧氏校過。末有跋。已刻入孫氏“平津館叢書?!?br /> ○右金石
○史評類
△史通二十卷(校宋本)
唐劉知幾撰并序。宋本不題名,於序後即接題“《史通秩上內篇》劉氏”一行。此依盧抱經《群書拾補》中所見華亭朱氏影鈔宋本校過,復將馮已蒼、錢遵王、何義門三家校本,一一注明。卷末有題記云:“丙申元旦後一日。立齋校?!?br />
△東萊先生音注唐鑒二十四卷(明刊本)
題:“承議郎行秘書省著作佐郎騎都尉賜緋魚袋臣范祖禹撰,朝奉郎行秘書省著作佐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兼權禮部郎官臣呂祖謙注?!庇蟹妒献孕蚣霸v元年《進書表》。明弘治間常州楊伯川刻。有邑人白昂、鼓城呂鏜二序。
△唐書直筆新例四卷新例須知一卷(影鈔宋本)
宋呂夏卿撰。書中題:《帝紀第一》、《列傳第二》、《志第三》、《摘繁文闕誤第四》。後附《唐書新例須知》,與晁公武《讀書志》合。四庫館著錄本,前二卷,《論紀》、《傳》、《志》,第三卷《論舊史繁文闕誤》,第四卷為《新例須知》。其為四卷已出,後來合并。此本遇宋諱字有減筆,蓋錄自宋本,故篇第尚仍其舊。
△致堂讀史管見三十卷(宋刊本)
宋胡寅撰。是書作於紹興二十五年,逮嘉定十一年,衡陽郡守孫某刻於學署。有猶子大壯序,即此本也。每半葉十二行,行二十三字。宋諱“慎”、“惇”字有減筆。案:《姚牧庵集》序此書,謂宋時江南宣郡有刻板,入元,歸興文署,宣之學官劉安重刻之。牧庵嘗得致堂手稿數紙,令摹諸卷首。是宋、元時絕重其書也。
△涉史隨筆一卷(明刊本)
宋葛洪撰并序。明弘治間,南昌道王朝言有刊本。是本為正德時鄺璠重???,末有王純後序及鄺璠跋。
△李侍郎經進六朝通鑒博議十卷(宋刊本)
題:“侍郎李燾”。卷首有《三國晉南朝北朝譜系圖》、《六朝建都》、《六朝攻守圖》四葉。前有紹熙三載秀國陳之賢《序》,《乞尚史學劄子》。每半葉十二行,行廿二字。書中無闕筆字。惟殷浩作“商浩”。桓溫作“元溫”。《劄子》後有正書墨圖記曰“畢萬裔宅刻梓於富學堂?!迸f藏邑中陳氏。(每卷有“稽瑞樓”朱記。)
△類編皇朝大事紀講義二十三卷(舊鈔本)
題:“黃甲省元肇慶府學教授溫陵呂中講義,省元國學前進士三山繆烈、蘭皋蔡炳編校?!笔菚o宋太祖至欽宗事,加以論斷。末附《中興講義》一卷,略及高宗事。前有淳祐丁未興國軍教授劉實甫序,謂,止齋、水心之徒,以其師講貫之素,發(fā)明圣君賢相之心,隨朝分類,隨事通釋,考求源委,言近指遠云云。此從宋麻沙本傳錄。
△小學史斷二卷(明刊本)
宋南宮靖一撰并序。案:靖一,字仲靖,南昌人。端平中進士。是書上起周平王,下迄五代,敘述史事,兼采宋儒論斷,以供童蒙拾誦?!端问匪囄闹尽凡惠d。明嘉靖中始有刻本。此四明張本刻於蘇州者,有《刻板序》。
△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十七卷後集三卷(元刊本)
題:“新安前貢士胡一桂庭芳纂?!鼻坝写蟮氯梢还鹱孕蚣巴袅汲夹?。卷首列圖二十有三。纂事,始三皇,止五季。其子昌祖為之注。後集乃董鼎季亨所續(xù),凡宋二卷,金一卷。《四庫著錄》祇有胡氏書而未及董氏。
△史義拾遺二卷(明刊本)
題:“元赤城令會稽鐵崖楊維楨撰。”是書雜論史事,皆有為而作,為集中不載。弘治間,平湖陸淞以其父程鄉(xiāng)令手錄本梓行,有序。嘉靖庚子皇甫汸重刻,有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