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職官二二

宋會要輯稿 作者:清·徐松


衛(wèi)尉寺
【宋會要】
衛(wèi)尉寺令無所掌,以朝官一員判寺事。《兩朝國史志》:衛(wèi)尉寺判寺事一人,以郎官以上充。凡武庫、武器并歸內(nèi)庫及軍器庫以它官及內(nèi)寺典領,守宮歸儀鸞司,本寺無所掌。府史二人。元豐改制,事具《職官志》。
神宗熙寧四年十二月一日,詔:「衛(wèi)尉寺行事京官并大禮押當祗應,并撥審官東院。」
《神宗正史 職官志》:衛(wèi)尉寺卿,從四品;少卿,正六品;丞,正八品;主簿,從八品;各一人。掌甲械儀物之事。凡內(nèi)外作坊輸兵器,則辨其名數(shù),驗其良窳,選納以歸七庫安置,曝涼有法。若進御頒給,則按籍而出之。供帳什物,率視(比)[此]驗察焉。大禮則設帷宮、帳次,陳鹵簿;宴享賓客,供幕帟、茵席;而祭祀朝會,則及其羽儀、節(jié)鉞、金 ,必具以時。閱視有敝,則修于少府、軍器監(jiān)。歲終上計帳于兵部。分案四,設吏十,總局十有三。儲甲械則歸內(nèi)弓箭庫、南外庫、軍器五庫?!墩茏谡?職官志》云:「內(nèi)弓箭庫、南外庫、軍器衣甲庫、軍器弓槍庫、軍器弩劍箭庫?!拐乒瓗t歸儀鸞司?!墩茏谡?職官志》同。貯什物則歸軍器什物庫、宣德門什物庫、《哲宗正史 職官志》:「軍器什物庫、宣德門什物庫,掌收貯什物,給用則按籍而領之?!勾蠖Y板木庫。《哲宗正史 職官志》不載大禮板木庫。選(幕)[募]吏卒以給用,則歸左右金吾街仗司、六軍儀仗司?!墩茏谡?職官志》稱左右金吾街仗司、左右金吾仗司,掌

清道、徼巡、排列奉引儀仗,以肅禁衛(wèi)仗:原作「伏」,據(jù)《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改。。凡儀物以時修飭飭:原作「飾」,據(jù)《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改。,選募人兵而校其遷補之事。
治平四年神宗已即位,未改元未:原無,據(jù)《宋史》卷一四《神宗本紀》一補。。正月八日,詔都大提點軍器庫所:「今年所支諸處添差巡檢下衣甲器械等,內(nèi)除衣甲更不支給外,其余械器據(jù)合支分數(shù),依例支給?!?
神宗熙寧元年八月,詔減罷都大提舉內(nèi)軍器庫文臣一員。
二十六日,詔入內(nèi)副都知張若水提點內(nèi)弓箭、軍器等庫。
是月,樞密院言:「監(jiān)內(nèi)弓槍庫承制楊安道、入內(nèi)供奉官李孝基等,近以不職降黜。令提舉內(nèi)軍器庫所別舉官?!乖t:「今后令樞密院差內(nèi)供奉官,仍委入內(nèi)內(nèi)侍省選定?!估m(xù)詔樞密院于前班內(nèi)臣中選差一員。
十月九日,詔:「儀鸞司多不整齊,令提舉司舉文臣一員,同共勾當,卻替使臣具員。」
二年六月二十一日,詔令都大提點內(nèi)弓箭庫揀到系修衣甲槍刀器械等,重行編排。內(nèi)多少名件制造精巧,可以添修使用;若干名件怯弱,不堪添修,合行變轉(zhuǎn),各立庫眼排垛,件析以聞。
十一月十七日,駕部郎中宋仲容等言:「奉詔點檢儀鸞司見在陳設,理合具申請事件。欲乞下內(nèi)東門司先置內(nèi)中取借官物簿,今后每有取借之物,更不得令工匠以白狀請〔領〕,務在須門司官吏印押關牒,本司方得分付。限五日內(nèi)具公文給還,抽取關牒,毀抹入案,勾銷文簿。其經(jīng)久占使什物去處,每至故舊,仍仰分明送還,正行取借新鮮什物充使。仍委

本司別置門司供借官物文簿,凡有取借官物,分明抄上,每遇新界交割,仰將上件文簿及所借關牒與門司文簿一處照會交割。本司每月具門司月內(nèi)及自前取借未還陳設什物,件析以聞,降付門司照會給還?!乖t從之,仍令儀鸞司每半年一次具取借未還名件以聞。仲容等磨勘到兩界所少官物,皆蠲除之,其監(jiān)官等第責罰。
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三司言:「儀鸞司闕條氈三千,乞下河東制造?!股吓骸盖叭仗崤e司言,物料庫牛羊司所畜氈毛,舊以給宗室嫁娶,昨一例折支錢,今已委積數(shù)萬斤,皆同糞壤。三司不以見在物料為之,而遠勤民力于河東??闪顡?jù)見在并自今所收白羊毛 造。其褥骨之類,即許用黑毛代之?!?
四年十二月一日,詔衛(wèi)尉寺行事京官并大禮押當祗應,并撥屬審官東院。
六年正月一日,中書言:「欲以市易務上下界商稅院、翰林圖畫院、雜買務雜買場、諸宮觀真儀法從、南郊太廟家事府司檢校等庫、都亭懷遠驛、三糧料院、內(nèi)軍器五庫隸都大提舉諸司庫務?!股吓甘幸讋铡怪痢干吓挂欢卧?,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二補。:「內(nèi)軍器五庫官物貯積多在宮禁,及收內(nèi)降物,兼自有提舉官點檢,可不隸提舉諸司庫務諸:原作「語」,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二改。?!?
二月十六日,詔:「人使緣程到闕,應館驛頓宿位次,令儀鸞帳設司不得以諸處地圖供應。」
七月十三日,詔置內(nèi)弓箭南庫,儲御前所修制軍器,仍別差官提舉。
八年五月十二日,都大提舉內(nèi)弓箭軍器等庫所張茂則言:「轄下四庫軍器不堪。緣逐庫監(jiān)專只以二年為界,方欲整齊,各又交替。乞今后軍器四庫監(jiān)官以三年為界,任滿日如出納整齊,排垛物色與帳籍差

互「差」上疑脫「無」字。,并專副界滿,并許當所保明,等第酬獎?!箯闹?。
元豐五年九月十七日,詔:「內(nèi)弓箭、南內(nèi)外兩庫軍器什物止供御寶帳及本庫帳,毋以帳供兵部、衛(wèi)尉寺?!?
哲宗紹圣三年正月二十四日,詔儀鸞司武臣令三省選差。
元符二年五月十六日,兵、刑部乞立儀鸞司系公人盜本司官物若知情藏買及為隱寄典買者編配告賞法。應官司差借儀鸞司人物者,權同監(jiān)臨。事畢,令人赍還。從之。
徽宗崇寧二年正月七日,詔置六尚局尚舍局,掌供御幄帟、張設之事。詳見殿中省殿中?。涸鳌傅钍≈小梗瑩?jù)同書職官二一之六乙。。
政和五年十月九日,詔:「儀鸞司兵匠即今闕人役使,可將原系本司工匠緣事降配及投換之人,令兵部 刷,并行拘收赴司,依舊職名收管。仍自到司日,權免對歷,先次勘給逐等請給。」
七年六月八日,詔:「金吾街仗司依格差大使臣系武翼大夫以上街:原作「衛(wèi)」,據(jù)同書職官二二之一三改。,不許差小使臣。已差者罷?!?
高宗建炎三年四月十三日,詔衛(wèi)尉寺并歸兵部。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二二 〔儀鸞司〕

〔儀鸞司〕

【宋會要】

儀鸞司在拱宸門外嘉平坊,掌奉乘輿親祠郊廟、朝會巡幸、宴(響)[饗]及內(nèi)庭供帳之事。大中祥符九年,分儀司庫為三,一曰金銀器皿、帟幕什物之第一第二等者,二曰香燭、帟幕什物之第三第四等者,三曰氈油床椅鐵器雜物。勾當官五員,以京朝官諸司副使及內(nèi)侍充。兵校及匠二百九十一人,官小一百一十四人。

真宗咸平四年八月,詔:「諸州所上閏年圖,自今每兩閏一造。每三次納儀鸞司,即一次納職方,換職方舊圖,卻付儀鸞司。其諸路轉(zhuǎn)運司即十年一造?!?br />
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詔儀鸞司:「今后應系諸處排當取索什物合供應者,須具數(shù)上簿,方得供應。用訖,勾收入庫,鑿簿收掌?!?br />
七月,臣僚言:「儀鸞司遺火之時,屋舍連屬,毀拆不逮。復內(nèi)庭庫務至甚擁隘,如儀鸞司簾幕、 榻之類,不須逼近宮殿。乞速命使臣相度以聞。」從之。

八年正月,三司言:「不堪什物萬五百七十八,欲差使臣一員,專副二人,于左右掖門西廊下置庫立界,受納揀選。內(nèi)有止是顏色故暗及有破損,堪任縫補者,即蹙并收管。遇 葬并閑慢處排當,所須什物及修造處要遮圍青布等使用,并令儀鸞司于揀什物庫請借供使?!箯闹?。

十一月,詔:「儀鸞司庫屋移出拱宸門外,自今本司人員、工匠、官小并雜役兵士等,每遇崇德、長春、天安、會慶、崇政殿等及延福宮、后

苑并內(nèi)中非時宴會,或遇駕出,將擎隨駕物色,入內(nèi)祗應,并許就便入拱宸門供應。仍令本司供數(shù),與本門人員點檢出入。若中書、樞密、宣徽、學士院、秘閣、三館筵設供應,及左藏、內(nèi)藏、皇城司、軍器庫、舊酒坊等處或非時祗應,并于東華門左右掖門出入。其本司監(jiān)官逐日出入,內(nèi)侍使臣等即依舊例,于拱宸門出入。諸司使、副使等于朝門出入?!?br />九年二月,三司言:「儀鸞司管錦繡銀泥青素帳設什物,名件浩瀚,供應不少,自來只一司置庫收管,色額庫分交雜,不得整齊。今欲委本司判官與提舉庫務朝臣使臣同計會監(jiān)官,將帳管什物相度,分擘各庫收掌。」事下鹽鐵判官嚴國祥,與提舉庫務、儀鸞司相度,分作三庫,別立專副、曹司、庫子。其監(jiān)官、工匠依前通同管勾,排當去處,同共祗應。從之。

凡金銀器物,及第一第二等帳設什物、房臥物、地衣、舞筵作一庫;契丹三番什物及第三第四等什物、蠟燭、衙香、乳香作一庫。所有三番使到(關)[闕]什物,非時不得別用。鐵器、木植家事、木椅、丁索、氈帳、亭殿竹木胎骨頭手窠木、營房屋庫油涼笠作一庫。初,林特議分作四庫,監(jiān)官監(jiān)稱分庫,而監(jiān)主通管之稍便。真宗令丁謂諭特更議悠久行之,因言:「不如條約愛惜官物。且如道場中,凡用錦繡供養(yǎng),勾當使臣先自取用鋪設,往往踐履。因思衛(wèi)紹欽勾當時,(一)一夕聞黃門喧鬧,乃紹欽奪取錦褥,盡以紫絁者代

之。至如魏昭裔監(jiān)廚,內(nèi)中小底數(shù)移換食品,昭裔告之曰:『食味不嘉,即可為笞責當局者;若食品即素定,不敢輒易也?!划敼偃绱?,執(zhí)守亦是不易。」
天禧元年六月,三司言:「儀鸞司送到副知任信為受工匠吳斌錢,將所欠釘索子虛作入庫,其監(jiān)官各有不躬親點檢之罪,亦合取勘緣由舉送官,顯是點檢彰露。欲令本司今后每出納官物,委監(jiān)官躬親于庫門點檢給納。見支納訖,方得書字?!乖t自今令三司勘會,如是因監(jiān)官點檢發(fā)覺,即與免勘。

仁宗天圣元年四月,定奪所言:「臘燭舊例并系儀鸞司掌管,自大中祥符七年三司奏,除內(nèi)中取索依舊令供外,余于三司開拆司置庫收支,就差監(jiān)門檢法官勾當,及差專知官、庫子,費用不少。又儀鸞司揀出故舊什物,亦止本司收管。自大中祥符七年后,三司起請,專差使臣、專副、庫子、兵士于左掖門東占射行廊,為揀什物庫受納,十年止及百十事件,枉費不少。欲乞依舊撥歸本司,附帳收管,只今準例支遣?!箯闹?。

五年七月,三司言:「將來南郊,請差儀鸞司兵士五千人,望依舊例差三千二百四十七人。」從之。

八年五月,開封府言:「昨勘儀鸞司工匠戴用盜貨官物,乃因工匠少欠官物,以請受 折填納,故致偷盜。緣本司最處重難,工匠三百余人,不分都分,更(牙)[互]差撥,多不整齊。乞下本司揀選,分都分?!故孪氯九c提舉司同定奪聞奏。遂請:「將南北兩

營分四都,均人員部轄。若供應差使,一依舊例,袞同部轄。北營為第一第二都,南營為第三第四都。兼勘會本司元額都虞候一人,正、副指揮使一人。今定每營用指揮使、副指揮使各一人,都虞候更不添填,卻添正指揮使一人。其員僚十將已下,并據(jù)元額分管。今后請跋官物跋:疑誤。、筵宴供應侵盜官物工匠、官小,乞杖配遠處?;蛲楸I物反告官者,并免罪,量支賞錢。其告捉者,長行轉(zhuǎn)節(jié)級,人員節(jié)級于本職上遷轉(zhuǎn)。其支賞錢,以犯事人家財充。不足,以儀鸞司頭子錢充。所盜官物估直錢五千至十千,長行轉(zhuǎn)節(jié)級,賞錢五千;人員捉獲工匠,只賞錢五千。所盜一千至五千,告捉者不以人員長行,只賞錢五千。一千以下,賞錢三千。應窠坐久占帳設什物,自來只憑工匠請往祗應。今后欲具數(shù)目,牒與逐處交領。如要回換,亦須牒赴儀鸞司?!箯闹?。
神宗熙寧元年十月九日,詔:「儀鸞司多不整齊,令提舉司舉文臣一員同共勾當,卻替使臣一員?!?br />
二年十一月十七日,駕部郎中宋仲容等言:「奉詔點檢儀鸞司見在陳設,并具合申請事件。欲乞下內(nèi)東門司先置內(nèi)中取借官物簿,今后每有取借之物,更不得令工匠以白狀請領,須門司官吏印押關牒,本司方得分付。限五日內(nèi)具公文給還,抽取關牒,毀抹入案,勾銷文簿。其經(jīng)久占使什物去處,每至故舊,仍仰分明送還,正行取借新鮮什物充使。仍委本司

別置門司供借官物文簿,凡有取借官物,分明抄上。每遇新界交割,仰將上件文簿及所借關牒與門司文簿一處照會交割。本司每月具門司月內(nèi)及自前取借未還陳設什物,件析以聞,降付門司,照會給還?!乖t從之,仍令儀鸞司每半年一次具取借未還名件以聞。仲容等磨勘到兩界所少官物,皆蠲除之,其監(jiān)官等第責罰。
六年二月十六日,詔:「人使緣程到闕,應館驛頓宿位次,令儀鸞司帳設司不得以諸處地圖供應。」

高宗紹興三年七月二十日,詔儀鸞司將本司慣熟手高工匠先行籍定五十人,充專一應奉御前排辦。如有事故之人,于以次工匠內(nèi)差填。今后諸官司于籍定工匠數(shù)內(nèi)指名抽差,并不發(fā)遣,止從本司差撥前去。雖承降到特旨,及沖改本司一切條禁,具令發(fā)遣,更不許執(zhí)奏占留一切指揮,并從本司未得發(fā)遣,申取朝廷指揮?!贡舅狙约f管人匠七百人,近蒙裁減九十人為額,差撥不足,故特有是命。

二十九年四月十三日,詔:「儀鸞司干辦官今后差武臣,其請給、理任、酬賞并依本司省記條法?!?br />
三十一年二月三日,詔:「儀鸞司陳設凡有破損,并申尚書省。俟札下運司及臨安府,方許以新易舊?!瓜仁牵荒暧兄廖逡渍?,故有是命。

孝宗干道元年三月五日,儀鸞司言:「本司所管工匠,舊額七百人,權以三百五十人為額。今闕八十余人,常日排辦及差赴德壽宮應奉國信

所闕人分布,乞依條填額?!箯闹?。
五(年)[月]二十七日,詔:「儀鸞司官使臣滿二年替,與減一年半磨勘;內(nèi)侍官滿三年,減二年半磨勘?!箯睦舨繖z坐紹興格也。

十月四日,詔:「會慶圣節(jié)使人朝見,若二十一日值雨,拆去山樓,難以絞縛裝彩,趁次日上壽。所有逐殿山樓并不拆去,內(nèi)垂拱殿山樓照應隔門高下,隨宜將山樓下廈向高絞縛,以顯籠門作樂,兩不相妨。」

二年七月七日,儀鸞司言:「本(所)[司]所管人匠見闕三十余人,將來大禮,竊慮闕人。乞除崇奉所在并內(nèi)中齪門供內(nèi)儀鸞外,其余應合破儀鸞司工匠去處,權住發(fā)遣,候本司招填日依舊?!箯闹?。

十月十七日,詔會慶節(jié)及日后使人見辭筵宴等,所設爐火并免供設。

六年七月十九日,詔:「儀鸞司所管人匠昨系三百五十人為額,令招收敷額,自后遇闕日招填。」

淳熙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詔:「儀鸞司不般新油幕出外,因致失火,看管等人已行斷配,其本司干辦官林恕特降兩官?!?br />
十四年七月七日,詔儀鸞司〔減〕工匠三十人。以司農(nóng)少卿吳燠議減冗食,下敕令所裁定,故有是命。

慶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儀鸞司言:「本司所管排辦應奉慈福宮、重華宮、壽康宮并御前及使人到闕并崇奉去處,應干排辦事務最為繁劇,所管支遣官物浩瀚,其專副名闕系踏逐他處之人到司,并皆生疏,深恐誤事。今竊見本司押司官王汝翼諳練排辦事務,乞

候?qū)V偕哿驾o界滿日,更不踏逐填闕,止令王汝翼先次兼權。卻候押司官年滿日,出職補受名目了日,正行差填名闕,兼點檢文字祗應。所有立界,謂給酬賞等,并依今來專副見行條法施行,庶得應奉排辦支遣各無稽誤?!乖t從之。
三年六月二十日,儀鸞司言:「本司舊管人匠并撥到尚舍局人匠共以七百人為額,緣節(jié)次承降指揮裁減,至今權以二百七十人為額,即目見管二百一十五人。于內(nèi)見有皇城司、御輦院等處差取到司充填額內(nèi)工匠,并本司工匠見宣借到壽康宮并御前合子庫、榮觀堂、南廊庫等處共六十二人,實占祗應,并不趁赴本司工役外,止有一百五十三人,充日逐應奉朝殿供掇坐杌,張打御傘涼笠,及入冬供設御爐炭火、四孟朝獻,及圣節(jié)并正旦使人到(關)[闕]絞縛山樓、釘設祗應、郊祀大禮排辦事務,比之遞年,工役倍增,委是人力不勝,至期難以辦集。今來工匠,于二百七十人額內(nèi),見闕五十五人。若行招刺敷額,必至生疏,卒難教習,有誤役使,兼又升降支破例物。欲乞?qū)⑶绊椧婈I人數(shù)依紹興十三年所降指揮體例,止于兩浙轉(zhuǎn)運司限半月下本路諸州軍,保明選差諳練絞縛、訂設、結造、彩帛,手高少壯,有行止、家累,無過犯軍兵五十五人,發(fā)遣赴司,并依見今職名收管。仍分擘請給文歷前來,比照本司合請名色,從一多給施行。如有一切條禁,特依今來指

揮發(fā)遣赴司(工)[供]役,不許占留,庶得排辦不致闕誤。」詔特于兩浙轉(zhuǎn)運司依數(shù)選差,限半月發(fā)遣,不許執(zhí)奏。
嘉定五年八月六日,儀鸞司言:「本司拘押官物使臣、專知官、副知名闕,并是外處人差到司供職,不諳事務。乞自今后遇有名闕,止就差本司見在專副今來界滿轉(zhuǎn)授使臣之人充填。如在該職未該轉(zhuǎn)授使臣,且令先次兼權,候授告了日,正行填闕。內(nèi)有專副界滿遇闕,未該轉(zhuǎn)補使臣人,更與存留,接續(xù)一次,候補授使臣了日,差充拘押官物使臣。所有以后退下專副名闕,卻差本司押司官兼權,亦候年滿補授名目,正行差填?;蛑祵8眱擅昂蠼鐫M,以次差前行相兼掌管,候正差充專副。遇有拘押官物使臣闕,亦乞先次兼權,候補授使臣了日,正行差充。拘押官物使臣滿日離司,其兼權職事,亦不添破請給。如日后外人欲來承填上件名闕,許令本司執(zhí)奏不行。逐項名闕,正行差填了日,所有理任、請給、酬賞等,并依本司見行條法施行?!乖t從之。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二二 金吾街仗司

金吾街仗司

【宋會要】

金吾街仗司有左右金吾引駕仗,掌殿內(nèi)宿衛(wèi)、車駕巡幸勘箭喝探之事,及送諸道旌節(jié)度使迎受此句疑誤。。又有左右街司,掌街 、警場清道、請納 契、巡徼衢肆、糾視違犯。判街仗司官各一人,并以將軍以上充。其屬有左右仗孔目、勾押、引駕官、都押衙、勾畫、都知、節(jié)級、四色 官、知箭門仗官、探頭等,又有兵士,左右仗各五十三人。左右街司有孔目、表奏官,兵士各百二十人。

太宗淳化五年八月,左神武大將軍、權判左右金吾街仗魏丕以新募街司從人千余人引對崇政殿,太宗親選得五百七十人。其中取身品優(yōu)者二人為等,分四營,營設五都,都有員僚、節(jié)級,一如禁兵之制。軍頭四,黥面,給例物。命六宅使田守信權知右街事。帝以京師浩穰,街司巡警先用禁軍非舊制,特命左右街各置千人,優(yōu)以廩給,使傳呼備盜。至是始分營部,仍令魏丕更召募,以充入其數(shù)焉。至道元年八月,以西京作坊副使閻承翰、內(nèi)殿崇班劉承蘊為左右金吾都監(jiān),勾當本街事。帝以京邑浩穰,奸豪所萃,復新(慕)[募]公人二千,以四營處之,資于總轄;仍以郊禋洎皇太子仗衛(wèi)至繁,時趙延進、魏丕皆耆年,恐不辦集,故特命之。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七月,右金吾街仗言:「請以順天門官宅充本司公廨?!箯闹?br />
七年六月,左右金吾引駕仗言:「文德殿 堂自來衙日

祭饗,今緣禁止燃火。」詔令依舊祭饗。
仁宗天圣六年六月,詔充右金吾街仗司孔目、勾押、表奏官自補正名,并三周年后與勒留燃燃:疑誤。。

嘉佑二年二月十五日,御史臺言:「勾當左右金吾街仗、六軍儀仗司宋郁多請病假,每起居橫行,旋請官充攝,多有失儀。」詔:「今后于未有差遣諸司使副、承制、崇班內(nèi),差諸司使攝大將軍,副使、承制、崇班攝將軍,共不得過二十人。每月大將軍支食錢七千,將軍五千。差六軍兵士四人當直,候有差遣,別差人充攝?!?br />
高宗紹興二年三月二十八日,詔:「左右金吾街仗司共通立二百人為額,袞同差使。如遇額管不足,許令招刺補填?!瓜仁?,干辦左右金吾街仗司、武略大夫趙等言,「乞左右金吾街仗司元額各八百人,權各裁定作一百五十人為額。內(nèi)有管額不足人數(shù),許從逐司招刺補填?!贡繉と〉阶笥医鹞峤终趟緺睿骸钢鹚救吮~:左右街司各五百五十人,左右仗司二百五十人,應副內(nèi)宿唱和更籌并差赴宰執(zhí)、侍從官等處當直從使,除累年逃亡及昨緣渡江不到人外,即目左街司有七十三人,仗司有三十人,右街司有四十八人,仗司有二十九人。比之元額十分內(nèi),左街仗司共有一分,右街仗司共不及一分。兼即目應副窠差去處,合用三百八十五人。見今所管人兵,逐(同)[司]共止有一百八十人。今相度,欲乞?qū)⒆笥医炙驹~各五百五十人權各裁減作一

百人,左右仗司元額各二百五十人,權各裁減作五十人為額。」故有是命。
三年八月十八日,詔金吾街仗左右兩司各以一百五十人為額。

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七日,詔左右街仗兩司人兵各以一百七十五人為額。

淳熙六年十二月十三日,詔左金吾街仗司見闕人數(shù),令招刺補填祗應。以本司言:「奉紹興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指揮奉:原誤在上句「以」字下,據(jù)文意移。,權以一百七十五人為額,見今闕四十五人,乞行招填。」故有是命。

十四年三月十五日,詔金吾街仗司減人兵九十八人。以司農(nóng)少卿吳燠議減冗食,下敕令所裁定,故有是命。

紹熙三年七月八日,兵部言:「左右金吾街仗司申,準淳熙十四年十月四日指揮,裁減左街仗司以一百三十一人、右街仗司以一百二十一人為額。緣節(jié)次有逃亡事故,見闕二十四人。逐司所管人兵并系差充應奉內(nèi)宿唱和更籌及宰執(zhí)、侍從、臺諫、給舍等官下當直,合行招刺補填?!箯闹?。

慶元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兵部言:「左右金吾街仗司昨在京日,各以八百人為額,從紹興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指揮,權各以一百七十五人為額。準淳熙十四年十月四日指揮,敕令所將逐司見管人兵立為定額,左司以一百三十一人為額,右司以一百二十一人為額。目今左司見闕九人,右司見闕一十人,兩司共實闕一十九人,乞行招刺。以招刺到日為始,依例支破口食錢米。

其招軍例物〔依〕自來體例,更不支降?!埂苍t〕招填一十九人。
六年,闕二十九人,復請招刺,亦許之。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二二 太常寺

太常寺

【宋會要】

太常寺掌社稷及武成王廟、諸壇齋宮習樂之事。判寺官一人或二人,以諸司三品以上充。又有太祝、奉禮郎、掌奉祭祀郊社令、掌坐齋郎、協(xié)律郎。領大樂局、鼓吹等院。

【宋會要】

太常寺皆以禁林之長主判,皆以兩制(統(tǒng))[充]。而禮院自有判院、同判院禮院:原作「花院」,據(jù)《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改。。祥符中,符瑞繁縟,別建禮儀院,輔臣主判,而知制誥為知院。天禧末,罷知院。天圣中,省禮儀院,而寺與禮院事舊不相兼相:原作「用」,據(jù)《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改。??刀ㄔ?,置判寺、同判寺,并兼禮儀事。元豐正名,始專其職焉。職略。卿掌禮樂、郊廟、社稷、壇壝、陵寢之事。元佑,詔太常寺置長貳,余寺監(jiān)長貳并互置。中興,并省寺監(jiān),獨存太常。又命太常兼(中)[宗]正。紹興復。隆興元年,詔光祿寺并歸(大)[太]常寺兼領,丞二員罷,掌社稷及武成王廟、諸壇齋宮習樂之事。元佑元年,呂純禮為少卿,御史論門蔭得官不可任奉常,于是外補。中興建炎三年,詔太常少卿一員兼(中)宗〔正〕少卿?;视又?,詔特差近上知禮官一員兼丞事,御史李泌之請也。職略。建炎三年省丞,紹興三年復置三年:原作「二年」,據(jù)《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改。。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二二 齋郎

齋郎
【宋會要】

太祖建隆四年六月,詔:「尚書禮部所補太廟郊社齋郎,自今每歲以十五人為額。其蔭補人并須年貌合格,試念書精熟。如經(jīng)覆試引驗,不合元 ,其本司官并當貶降。」
干德五年九月,虞部郎中趙元拱、國子監(jiān)丞高延緒坐試齋郎念經(jīng)不實,覆試差互,元拱責授倉部員外郎,延緒國子監(jiān)主簿。
雍熙二年,詔:「尚書禮部自今補到齋郎,皆旋(其)[具]姓名,關報宗正寺?!?
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七月,詔:「郊社齋郎經(jīng)三次行事,方得投狀注擬。如欲隨父兄出外,并須奏聽朝旨?!故?,詔:「新補齋郎候禮部給牒,即赴太常寺公參?!故戮咛K?。
七年八月,權判宗正寺趙世長言:「自今齋郎、室長每年預太廟五大享無遺闕者,特放一選;如一年內(nèi)全不到行事者,殿一選;只一兩次行事者,勒守本出身選。仍遇郊禋,不在減放之限?!箯闹?。
天禧元年九月,詔太廟齋郎令銓司依大中祥符六年七月條貫郊社齋郎指揮施行。
五年十一月,詔:「自今齋郎乞改補充室長、掌坐者,令(部)[禮]部于奏狀內(nèi)具投狀月日。如內(nèi)有丁憂者即除服制外,據(jù)投狀月日已前,將兩頭零月日合為一周年,通計實理年限,申奏改補。并銓曹磨勘時,內(nèi)有丁憂者,亦依此例,通將服制前后零月日如及一周年,與作一選施行?!?
干興元年五月,仁宗

已即位,未改元。吏部銓言:「準格,郊社齋郎補奏后五年,轉(zhuǎn)掌坐;改補后五年,附奏,年滿 下,復一選集。欲望自今年滿不曾改補者,此類選并依諸色違礙選人體例施行?!箯闹?
仁宗天圣四年閏五月,詔:「自今后所補室長、齋郎,并依例赴宗正寺公參?!?
九月,尚書禮部言:「太廟齋郎乞改補,多違《長定格》年限,當部即從選人施行??丛敹嗖恢裎牧⒛晗薷难a。欲望每年終錄格文下都進奏院,牒諸路轉(zhuǎn)運司,令告示:有隨父兄在官,或鄉(xiāng)寄居住者,如補授后及《長定格》內(nèi)年限,并仰赴當部投狀改補。如年及格,遇恩放選,赴南曹投狀,更不在改補之限。若未欲參選,亦須依格改補,庶免時有殿選。其在京居止者,即禮部告示?!箯闹?。
八年九月,尚書禮部言:「臣僚奏薦骨肉補齋郎者,近年多有增添年幾,以就合格。欲望自今并于奏狀內(nèi)明言所奏人詣實年幾,其進納斛人亦于元陳狀內(nèi)聲說。」從之。
慶歷四年四月,詔:「致仕官之子孫授試銜齋郎,年及格者,與免選,除近便官?!?
嘉佑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詔室長、齋郎年及二十已上,即令公參行事。以上會要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二二 挽郎

挽郎

【宋會要】

干興元年八月,仁宗已即位,未改元。翰林學士承旨利瓦伊、學士晏殊等言:「至道中,太宗皇帝山陵時,宋白、梁周翰各奏侄男補充永熙陵挽郎。臣維有外甥之子王竦,臣殊有堂弟之孫詢,欲各補充永定陵挽郎?!箯闹?。

仁宗天圣元年正月,流內(nèi)銓言:「據(jù)永定陵挽郎王竦稱,蒙恩補授,赴山陵行事,別無遺闕,系是放選。乞比齋郎例注官。銓司檢詳《長定格》,齋郎、挽郎并是一類出身人,欲令王竦依齋郎例,許于南曹投狀。」從之?!稌?br />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二二 禮儀院

禮儀院

【宋會要】

唐制有知禮儀院、禮儀使之目,自建中后,惟郊祀權置禮儀使,事畢即停。國初,止以禮院掌其事。雍熙初封禪,別命學士常參官七人同詳定儀注,事畢即罷。大中(詳)[祥]符元年東封,又命學士待制五人與判禮院利瓦伊、孫爽、姜嶼詳定儀注,事畢,遂不廢局。汾陰圣祖降奉祀并然。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八月,詔以起居院詳定所為禮儀院,命兵部侍郎趙安仁、翰林學士陳彭年同知院。初置詳定所,即命彭年領其事,以彭年修《起居注》,故命就起居院為官局?!堕L編》注:詳定所自元年四月置,至六年八月庚午改名禮儀

院,徙起居院于三館。七年二月,以參知政事丁謂判禮儀院,而陳彭年知院如故。先是,趙安仁與彭年同知院,至是安仁罷領事,止命謂與彭年領之。自是多以參知政事一員判院,以學士、丞郎諸三品以上一員知院,揭榜刻印,移文他局,悉以銀臺司為準。若中書、樞密院判院,則移文諸司,自宣徽院、御史臺以下,皆用札子。其后別置院于右掖門外。凡行禮皆用儀仗法物。有不合典禮者,悉裁定制度。內(nèi)外書奏中書禮房所主者,悉付之。擇三司、京百司胥史以充其令史,又令禮部禮直官分番祗應,諸司輪番赴院祗應。急速公事,皆填印紙札子,實時行遣。時朝廷奉祠祭尤謹,凡作一事件,纖微委曲,多所規(guī)創(chuàng)。六月,詔:「禮儀院應行遣儀式:于宣徽院行頭子,御史(頭)[臺]行牒處,禮儀院并札送。如不是中書、密院大臣判,即并行公牒,庫務依舊行札子。于三司行帖處,并札付。于行牒處,亦牒。系祗應禮儀儀仗祠祭司分,亦札送。于諸路轉(zhuǎn)運司,并兩京、諸州府,或行牒,或行札子。應干議請事,于中書、樞密院,即申狀。如傳圣旨或常程小事,即依合門例寫札子,用印送所屬房分。應干詳定儀注仗衛(wèi)祀祭公事,合寫到進呈者,如屬中書,即具札子次第商量,附中書進呈。如系抽差執(zhí)儀兵士鞍馬,屬密院,亦依此附進。應每遇行禮逼促,即逐急施行。令告報逐處,依合門札子例,用印發(fā)遣。如行下文字后,逐處報應未備者,批送逐處,重行供析。及諸處有所申稟,亦實時翻錄。行遣不及者,批與指揮。應自東封后,凡行大禮,系太常禮院及詳定所逐時文字,今來禮儀院并 索,一處編錄收掌,準備檢閱。其諸司禮儀條制事件,亦合分明編錄。應干禮儀儀仗祠祭及緣行禮事,委逐處看詳見今祗應儀式,如有未便事件,從本司擘劃起請,申禮儀院參議改更。應儀仗禮服緣行禮所用放逐處,各取一事件看驗。如有故闇不任整飾者,送三司,令本案判官管勾修整。內(nèi)未合典禮事件,即別定制度。應遇皇帝升壇行禮,其升壇殿諸司祗應人衣服冠幘,令別遣一番,封(舂)[樁]管系。如有制度不如法者,即便參定。應帳設什物緣行禮及壇殿所用,令儀鸞司造撰一番,別庫封樁,常時不得雜用。應諸司各祗應手分,每日常輪一人,祗俟緩急勾喚指揮公事。應每遇行禮合升壇殿祗應諸司職掌等,令于習儀前五日,各具逐處差定人數(shù)、姓名,赴禮儀院。合要公用錢,依禮院例,月給十千。應禮儀院主押人,月特支錢三千,前后行二千。其押到守闕人,須入仕及三周年,即依例給食直筆墨錢。后三周年,曾經(jīng)祗應大禮無過闕,即牒御史臺試書札,補逐處正名,敘理勞考。如功過杖已下一次,殿一年;如遇文字并多,聽于館閣楷書諸司守闕內(nèi)選差抄

寫?!?br />天禧元年三月,樞密使王欽若言:「禮儀院實司容典,以奉禋祀。創(chuàng)置已來,皆參知政事兼判。昨者宣讀天書之際,臣受詔權令管勾,方當大禮,不敢固辭。今請別選官以總其事。」詔欽若兼領之。

仁宗天圣元年四月,樞密副使張士遜等言:「禮儀院占公人二十二人,歲費錢千七百余貫,非泛行禮支給在外,日逐行遣祗應不多。詳定儀制,久來屬太常禮院管勾,今請停罷。所有承受宣 、行遣公案諸般文字,并付禮院?!鼓嗽t罷禮儀院,以知禮儀院、翰林學士晏殊,龍圖閣直學士馮元為判太常禮院,同判太常禮院官為同知院。太常禮院,典禮所自出,大中祥符中中:原無,據(jù)《長編》卷一○○補。,又增置禮儀院,以輔臣領其事。至是始罷之。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二二 大晟府

大晟府

國朝禮樂掌于奉常。崇寧初,置局議大樂,樂成,置府建官以司之,禮、樂始分為二。府在宣德門外天街之東,隸禮部,序列與寺監(jiān)同在太常寺之次。以大司樂、典樂為長、貳;次曰大樂令,秩比丞;其次曰主簿,曰協(xié)律郎。又有按協(xié)聲律、制撰文字、運譜等官,以京朝官、選人或白衣士人通樂律者為之。又差武臣監(jiān)府門及大樂法物庫。又有侍從及內(nèi)省近侍官提舉。所典六案:曰大樂,曰 吹,曰宴樂,曰法物,曰知雜,曰掌法。其所轄則鈐轄教坊所及教坊,吏屬則有胥長、胥史、胥佐、貼書,掌官物者則有專知、副知、庫子,工屬則有樂正、樂師、色長、上工、中工、下工、舞師云。

徽宗崇寧四年八月二十七日,詔曰:「 者得隱逸之士于草茅之賤,獲《英》《莖》之器于受命之邦,適時之宜,以身為度,鑄鼎以起律,因律以制器,按協(xié)于廷,八音克諧。新樂宜賜名曰《大晟》,其舊(藥)[樂]勿用。」

五年九月二十日,詔曰:「樂不作久矣。朕承先志,述而作之,建官分屬,設府庀徒,以成一代之制。而近者省廢,并之禮官。夫舜命夔典樂,命伯夷典禮,各分所守,其大晟府名可復

舊?!故悄甓?,嘗省內(nèi)外冗官,大晟府省廢恐亦在是月,至此有復舊之詔。
大觀四年八月十一日,詔:「大晟官徒廩給繁厚,未適其中。自今省樂令一員,監(jiān)官二員,吏祿并視(大)[太]常格?!?br />
宣和二年七月十六日,詔:「大晟府近歲添置按協(xié)聲律及制撰,殊為冗濫,白身滿歲,即補迪功郎,僥幸為甚,可并罷。在任者依省罷法?!?br />
八月十五日,詔罷大晟府制造所。

十八日,尚書省言:「奉詔,在所及諸路樂工,舊制上系免行,后來增破請給,必為冗濫,可并依舊制。內(nèi)在京樂工,遇朝會祠事日,特與支給食錢,仍立定人額。本府檢會舊來祠祭共四十三次,今來年中祠祭及明堂頒朔布政通計八十一次,并非泛應奉在外教習食錢,見依本府格令外,今措置到朝會祠事日,特支食錢下項:上、中、下樂工、舞師各一百文,色長二百文,副樂正、樂師共六人,各三百文,樂正共二人,各五百文。本府見管樂正六百三十五人,舞師一百五十人,共計七百八十五人。今欲用見管七百八十五人立為定額,今后便不添人。其不足人,乞依例借教坊樂人并守闕舞師。契勘破教習食錢,每年都計支六千四百六十一貫五百八十文。樂正年終每名共支錢四十貫文,副樂正年終每名共支錢一十貫二百文,樂師年終每名共支錢三貫九百文,運譜年終每名共支錢三貫九百文。樂正二人,每名每月料錢十貫文,米麥各一碩,春冬衣絹

共一十疋,綿一十兩,單羅公服一領,夾羅公服共二領。副樂正二人,每名每月料錢八貫文,米麥各一碩,春冬衣絹共七疋,綿八兩,單公服一領,夾公服共二領。樂師四人,每名每月料錢六貫文料:原作「糧」,據(jù)上文改。,米一碩,麥五斗,春冬衣絹共六疋,單公服一領,夾公服共二領。運譜并色長共四十四人,每名每月料錢五貫文,米一碩,麥五斗,春冬衣絹共四疋,單羅公服一領,夾羅公服共二領。上工一百六十人,每名每月料錢四貫文,米一碩,春冬衣絹二疋。中工一百五十八人,每名每月料錢三貫文,米一碩,春冬衣絹共二疋。下工并舞師共四百十九人,每名每月料錢二貫文,米一碩,春冬衣絹共二疋。已上都計錢五萬四千二百八貫三百二十文。檢承崇寧五年十一月 令,諸樂工教習日支食錢。后稍精熟,免日教。遇大禮、大朝會前一月,大祠前半月,中祠前十日,小祠前五日教習。各前期在家習學,止赴大寺協(xié)律廳草按一日,并臺官按樂一日?!乖t:「教習草按樂日分,并依未置府以前舊制。遇依舊制合破按樂日分,并特依崇寧五年十一月條支破食錢?!?br />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詔罷大晟府并教樂所。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二二 教坊

教坊

【宋會要】

國朝凡大宴、曲宴,應奉車駕游幸,則皆引從。及賜大臣宗室筵設,并用之。置使一人,副使二人,都色長四人,色長三人,高班都知二人,都知四人。第一部十一人,第二部二十四人,第三部六人,第四部五十四人,貼部九十八人。舊使至貼部止二百四人,復增高班都知已下,皆執(zhí)色。雜劇二十四人,版二十人,歌二人,琵琶二十一人,箜篌二人,笙十一人,箏十八人,篳篥十二人,笛十二人,方響十一人,羯鼓三人,杖鼓二十九人,大鼓七人,五弦四人。別有排樂三十九人,掌諲文字一人。

太祖開寶八年四月二十九日,教坊使衛(wèi)得仁年老乞外官,引后唐故事,希領郡。帝謂宰相曰:「用伶人為刺史,此亂世事焉,可法耶 此輩止宜于樂部中選授?!鼓艘詾樘K绿珮?br />
局令。(太常)
太平興國三年十月二十九日,詔:「兩浙所進淮海王伶人馬國安等百余人,俾教坊肄習之,馬迎恩等四十五人,賜錢俶?!?br />
四年三月二十一日,成都府傳送伶官五人,令教坊肄習之。

七年五月二日,以秦府伶官二十人肄教坊,余縱之。

雍熙二年八月二十四日,教坊使郭守忠上言求外任,帝賜以束帛,因謂宰相曰:「朕承累朝喪亂之后,所以勵精為治,祈寒暑雨,未嘗自便,蓋恐政事壅滯。今天下安治,自謂勞苦有效矣,若以酒樂自娛,則萬務將壅,百姓何所訴哉!然守忠之情,亦可念也?!顾午鞯葘υ唬骸副菹虑罄砬兄粒磭L游心宴樂,俳優(yōu)之徒,無所施其技,故守忠求外任以自效?!?br />
端拱元年八月,出教坊伶官二十六人,補諸州鎮(zhèn)將。

真宗咸平六年正月八日,以教坊使郭守忠為鄭州團練副使,以其請老,遂授散秩。

景德三年九月六日,御含元殿,閱視翌日大宴百戲,有竿木戲,婦人立身如戲槊。帝曰:「豈婦人所宜為 」遽令退去。

大中祥符三年十二月,詔教坊優(yōu)詞,令使副與掌撰文字人修定。

六年正月,詔:「教坊入內(nèi)祗應,委副候提轄,不得妄有陳乞。例進兒男,許于使副處陳狀,具所習曲調(diào)按試。精通及好人材,即開析體例實封,于內(nèi)東門以通。覆驗不同,使副并同嚴斷。今后祗應及十五年已上,藝事精通,即許經(jīng)使副陳狀按試,責同色人連名委保聞奏。候同入內(nèi)祗應,即別具聞奏。當議改轉(zhuǎn),

或加服色,使副不為行遣,許于登聞鼓院投狀。凡祗應畢,賜茶酒,謝恩便退。非喚名宣問,不得近前?!?br />天禧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詔:「自今賜契丹及高麗使御筵,其樂人語詞,教坊令舍人院撰,開封府衙前令直館撰?!挂猿星皹饭ぶ抡Z未合程序也。以上《國朝會要》。

高宗建炎二年二月二十日,詔:「自來以內(nèi)侍官二員兼鈐轄教坊,蓋太平無事時故事。近緣內(nèi)侍官更代,失于檢察,仍帶前項兼領,實雖廢而名尚存。所有內(nèi)侍鈐轄教坊名闕,可減罷,更不差置?!?br />
紹興十四年二月十日,鈐轄鈞容直所言:「被旨,條具祖宗以來置教坊典故。舊有鈐轄教坊所官,鈐轄二員,系入內(nèi)內(nèi)侍省奏差本省供奉官以下充。吏額點檢文字前行各一名,后行三人,貼司二人,教坊手分、貼司各二人。舊額樂人四百一十六人,使副三人,管干教坊公事人員一十三人。內(nèi)都色長二人,兼管轄排樂色長、都部頭各二人,部頭三人,副部頭一人,長行四百人。樂藝色目人:琵琶一十五人,雙韻子、五弦各二人,箏一十二人,箜篌三人,簫二十人,笙一十二人,觱篥八十人,笛七十人,方響一十五人,頭板二人,拍板參軍各一十二人,雜劇八十人,杖頭七十人,大鼓一十五人,羯鼓三人,制撰文字、同制撰文字各一人,排樂六十人,內(nèi)節(jié)級二人。籍定應奉諸色人:左右蹴球等軍各五十四人,左右百戲軍遇燕差一百人。隊舞小兒、隊舞女童,如集英

殿大宴,天申節(jié)尚書省齋筵,上元節(jié)宣德門露臺上隊舞,并前期點集揀選合用人數(shù)入教坊。」從之。
三十一年六月十二日,詔教坊日下罷,并令逐便。以上《中興會要》。

云韶部

云韶部者,黃門樂也。開寶中,平嶺表,擇廣州內(nèi)臣之聰警者,得八十人,令于教坊習樂藝,賜名曰簫韶部。雍熙初,改曰云韶部。有主樂內(nèi)品三十人,歌三人,雜劇二十四人,琵琶四人,笙四人,箏四人,板四人,方響三人,觱篥八人,笛七人,杖鼓七人,羯鼓二人,大鼓二人,傀儡八人。每上元觀燈、上巳端午觀水戲,皆命作樂于宮中。遇南至、元正、清明、春秋觀社之節(jié),親王內(nèi)中宴射,則亦用之。奏大曲十三,一曰中呂宮《萬年歡》,二曰黃鍾宮《中和樂》,三曰南呂宮《普天獻壽》。此曲并太宗所制。四曰正宮《梁州》,五曰林鍾商《泛清波》,六曰雙調(diào)《大定樂》,七曰小石調(diào)《喜新春》,八曰越調(diào)《胡渭州》,九曰大石調(diào)《清平樂》,十曰般涉調(diào)《長壽仙》,十一曰高平調(diào)《罷金鉦》,十二曰中呂調(diào)《綠腰》,十三曰仙呂調(diào)《彩云歸》。樂用琵琶、觱篥、笛、方響、杖鼓、羯鼓、大鼓、拍板,雜劇用傀儡。以上《國朝會要》。

鈞容

鈞容直者,軍樂也。有內(nèi)侍一人,或二人監(jiān)領。有押班二人,執(zhí)樂二百三十二人。舊有百三十六人,景德三年加歌二人,雜劇四十人,板十人,琵琶七人,笙九人,箏九人,觱篥四十五人,笛三十五人,方響十一人,杖鼓三十四人,大鼓八人,羯鼓三人,喝誕十人,小樂器一人,排樂四十人,掌撰詞一人。太平興國三年,詔籍軍中之善樂者,命曰引龍直,每巡省、游幸、親征,則騎導車駕而奏樂。若御樓觀燈、賜酺,或賞花、習射、觀稼,則亦與

教坊同應奉。賜酺,則載第一山車。端拱二年,又選捧日、天武、拱圣軍曉暢音律者,增多其數(shù),以中使監(jiān)視,藩臣以樂工上貢者亦隸之。淳化三年,改名鈞容直,取鈞天之義。初用樂工同云韶部。大中祥符五年,因鼓工溫用之請,增龜茲部如教坊。其奉天書及四宮觀,皆用之。又有東西班樂,亦太平興國中選東西班習樂者。樂器獨用銀字觱篥、小笛、小笙,每騎從車駕而奏樂或巡方,則夜奏于宮殿庭。又諸軍皆有善樂者,每車駕親祀回,則衣緋綠衣,自青城至朱雀門,列于御道之左右,奏樂迎奉。其聲相屬,聞十數(shù)里?;蜍娭醒缭O,亦奏之。復有掉刀、槍牌、蕃歌等,不常其數(shù)。及置清衛(wèi)軍,選習樂者,令鈞容直教之,內(nèi)侍主其事。其園苑賜會及館待契丹使,有親從親事樂及開封府衙前樂。園苑又分用諸軍樂。諸州皆有衙前樂營。以上《國朝會要》。
高宗紹興九年四月二十一日,上謂輔臣曰:「聞殿司召募鈞容直樂工,頗屬搔擾。除軍中舊人存留外,可更不添募?!瓜仁牵瑮畲嬷幸遭x容班舊管四百人,今止有六十九人,乞進逐收補,權以二百人為額。雖已得指揮添募,后聞搔擾,遂降詔止之。

十四年二月十四日,宰執(zhí)進呈鈞容直乞推賞,上曰:「只可與支賜,仍作第一次祗應有勞。今后并依此體例,庶絕后來希望?!?br />
三十年正月十八日,詔鈞容班可罷,令殿前司比擬一般班直安排。元系諸處差到,發(fā)歸元來去處。內(nèi)老弱病患人,給據(jù)放停。

罷二百一十六人,并給據(jù)逐便。依揀汰 用例,并行勘支兩月請給。上以《中興會要》?!独m(xù)會要》、《干道會要》無此門。
四夷樂

太祖干德四年七月,鎮(zhèn)州進伶官二十八人,善習高麗部樂,賜衣物銀帶,遣歸本道。

太宗雍熙四年,帝以北戎侵軼,惡軍中習蕃歌,以雜華樂,詔諸道禁止之。

至道元年三月二十六日,定州言:「新羅沒蕃人二人,自契丹亡歸,傳送闕下?!沟壅僖姳愕?,皆手持大螺,如五升器,稱在契丹十一年,教令學吹此者凡五十輩。帝令吹之,重濁奮厲,大率如角。問其曲,云《單于》。并賜衣服、緡錢,隸軍籍。

九月三日,西南蕃王龍漢遣使龍光進奉西南牂牁諸蠻來貢方物。帝召其使,詢以地理風俗,因令作本國歌舞。一人吹瓢笙如蚊蚋,良久,數(shù)十輩連袂宛轉(zhuǎn),而以足頓地為節(jié)。問其曲,譯者對曰《水曲》。詔加漢等官,原賜使者遣還。以上《國朝會要》。

神宗元豐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召見米脂寨所降蕃樂人四十二人,奏樂于崇政殿。以三班借職王恩等六人差監(jiān)在京閑慢庫務門,及舊城門蕃敢勇三十六人,與茶酒新班殿侍。以上《續(xù)國朝會要》。《中興會要》、《干道會要》無此門此下編者補注三條:《會要》:教坊樂工兩廂設龜茲部,帝上馬進球,樂作。球飛道門,立繡旗以記其籌,系鼓三聲而止。乃駐馬廷中, 臣立,下馬再拜,稱萬歲。 臣打球,止忞大鼓,諸王酌酒,于帝馬前進奉。帝為飲酒,奏樂。打球三籌乃罷。余回宴、賞花、習射、觀稼,凡所游幸,但奏樂行酒雜劇。

《會要》:樂器有琵琶、五經(jīng)、箏、箜篌、笙、簫、篳篥、笛、方響、打鼓、羯鼓、大鼓、拍板。

按《續(xù)會要》:元豐以后郊社令、太廟令、籍田令、宮闈令、提點管句郊廟祭器所、南郊太廟祭器庫、提點朝服法物庫所、朝服法物庫、南郊什物庫、鈐轄教坊所、諸陵祠墳所并入此門。余見諸司庫務。大典卷一萬九千三百六十七。。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二二 郊社局

郊社局

嘉佑元年十二月五日,置郊社局,令一員,命將作監(jiān)主簿石祖元為之。神宗熙寧元年十月二十二日,太常寺言:「郊社局令張伯世言,局有郊社之名,而不主四郊之事。按《唐六典》,兩京郊社局令各一人,掌五郊社稷、明堂之位。然則郊社令通掌五郊之事,寔存典據(jù)。乞自今郊社令勾當四郊壇壝之事,使得巡視提舉官正其名,郊兆完潔」。從之。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二二 太社局

太社局

熙寧三年五月,詔以太常禮院為審官西院,其禮院歸太常寺。置籍田司、太社局。

附:太常卿一人,秩正四品;少卿一人,秩從五品;丞一人,秩從七品;博士一人,秩正八品;主簿一人,秩從八品;籍田令一人,秩正九品;太社令一人,秩正九品。分案有九,曰禮儀,掌討論大慶典禮、神祠道釋加封、臣僚襲封定謚、檢舉忌辰。曰(祀)[祠]祭,掌大中小祠祀祭差行事官,并酒齊、幣帛、蠟燭、禮料。曰壇廟壇:原作「坦」,據(jù)《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改。下句同。,掌行室壇、廟域、陵寢。曰〔大〕樂,掌〔大〕樂、教習樂舞、鼓吹、警場習:原作「齊」,據(jù)《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改。。曰法物,掌給納朝、祭服。曰廩犧,掌歲中祠祭牲牢羊豕滌室。曰太醫(yī),掌臣僚陳乞醫(yī)人,補充太醫(yī)助教等。曰掌法,曰知雜,并掌本寺條制雜務。裁減吏額「裁減」二字原脫,據(jù)《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補。:贊引使臣四人,禮直官二人,副禮直官二人,正名贊者八人正名:原無,據(jù)《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補?!赴恕梗河乙鳌钙摺?。下句同。,守闕贊者八人,私名贊者七人,胥長一人,胥史一人,胥佐四人,貼司一人司:原作「書」,據(jù)《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改。,書表司一人,祠祭局供官十五人局:原無,據(jù)《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補。十五人:右引作「十二人」。,祭器司供官十二人十二人:《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作「十人」。,大樂禮器庫專知官二人,樂正三人。太廟奉安所、太社局、牛羊司、祗候庫、諸攢宮司并隸焉。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二二 大樂局

大樂局

大樂局令、丞至守闕樂工凡三百四十一人。干興元年十二月,詔大樂、鼓吹兩局樂工、祠祭院供官及通引官,自今凡系額外守闕投(各)[名]人并末得牒,逐處放免行戶色役,候額內(nèi)有闕,撥填名次后,方得放免行戶及縣前色役。仍定樂工等名額,以為久制。時仁宗即位,未改元。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二二 鼓吹局

鼓吹局

鼓吹局令、丞至守闕樂工凡百二十七人,祠祭院府史、郊社直官至守闕供官凡五十二人,通引官六人。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二二 太醫(yī)院

太醫(yī)院

【宋會要】

太醫(yī)局,秦、漢屬少府,有令、丞。晉以屬宗正,過江以給門下省。北齊時統(tǒng)于太常。唐太宗八局,此隸其一。有令、丞各二人,府二人,史四人,主藥八人,藥童二十四人,醫(yī)監(jiān)四人,醫(yī)正八人,藥園師二人,藥園生八人,掌固四人。太醫(yī)令掌諸藥療之法,丞為之(二)[貳]。其屬有四,曰醫(yī)師、針師、按摩師、 禁師,皆有博士以教之。其考試登用,如國子監(jiān)之法。凡醫(yī)正、醫(yī)工療人病疾,以其全多少而書之,以為考課。藥園師以待種蒔收采諸藥。醫(yī)博士一人,助教一人,醫(yī)師二十人,工三百人,生四十人,典學二人。針博士、助教各一人,針師十人,針工二十人,引生二十人。按摩博士一人,師四人,工十六人,生十五人。 禁博士一人,師二人,工八人。宋朝于嘉佑中損益古制,而定名額。

太宗淳化三年五月,詔以民多疾疫,令太醫(yī)局選良醫(yī)十人,給錢五十千,為市藥之宜,分遣于京城要害處,聽都人之言病者,給以湯藥。扶疾而至者,即(珍)[診]視,仍遣內(nèi)侍一人按行之。

仁宗慶歷四年三月二十五日,詔國子監(jiān)于翰林院選能講說醫(yī)書三、五人為醫(yī)師,于武成王廟講說《素問》、《難經(jīng)》等文字。召京城習學生徒聽學。本監(jiān)奏:「以儒者講學之地,不宜令醫(yī)官講說對列。竊見唐制,太常寺有八局,太醫(yī)隸焉,有博士以教之。其考試登用,如國子監(jiān)之法。乞令太常寺管勾施行。所有合借經(jīng)書,即令本寺移文,于當監(jiān)取索應付?!乖t付太常寺施行。

八月二十二日,太常寺言:「近置太醫(yī)局,領屬本寺。昨令權就 吹局講說,今招到諸科生徒已八十余人,其 吹局三間窄隘,兼逼南郊,每日教樂,講說不便。欲乞移就武成王廟。」從之。

至和三年四月十七日,同知太常禮院兼寺丞王起言:「乞下諸路州軍提刑、轉(zhuǎn)運司,各令博訪有藝醫(yī)人委可保用者,約道里遠近,與盤纏,發(fā)令赴闕,送本局,校其藝能?;蝻@有學術,堪任錄用者,即優(yōu)與安排,以廣醫(yī)道?;蝾惥垡粫陷o圣朝憂人愛物之心。竊慮其間安于鄉(xiāng)閭,規(guī)避赴闕者,其所屬處亦不得蓋庇。如無,即具結罪供報?!箯闹??!堵毠俜旨o》:宋熙寧八年熙寧:原作「慶歷」,據(jù)《職官分紀》卷一八改。,以提舉太醫(yī)局所為額。九年,以秀州華亭縣主簿陳應之管勾太醫(yī)局華:原作「軍」,據(jù)《職官分紀》卷一八改。。五月,詔中書禮局修太醫(yī)局式,候修定,即移市易務賣藥所往彼看詳。太醫(yī)局今更不隸太常寺,別置提舉一員判局,選差知醫(yī)事者充。是月,以知制誥熊本提舉太醫(yī)局,改差提舉太醫(yī)局單驤充管勾。仍令修葺舊司農(nóng)寺,充醫(yī)學公宇宇:原作「事」,據(jù)本書職官二二之三八改。。有司相度,寺屋興修浩大,乞?qū)⑴f朝集院修蓋。從之。八月,改差前秀州華亭縣主簿、管勾太醫(yī)局陳應之知太醫(yī)丞公事知:原脫,據(jù)《職官分紀》卷一八補。,仍今后以朝官充管勾。選人知丞事,通不得過三員。或俱是丞,即以官高者發(fā)遣。元佑《官品令》:太醫(yī)丞

從七品。
嘉佑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太常寺言:「準詔,詳定太醫(yī)局學生人數(shù)永額??睍仍囍袑W生新舊人共一百六十一人,請以百二十人為額。數(shù)外有四十一人,又以經(jīng)中試見在人數(shù),今具額內(nèi)及守闕人數(shù)以聞。仍乞今后年十五以上,方許投名充醫(yī)生。雖在局聽讀及一周年,須候額內(nèi)本科有闕,即選試收補。又自來考試,唯問《難經(jīng)》、《素問》、《巢氏》、《圣惠方》大義十道,今詳《神農(nóng)本草》于醫(yī)經(jīng)中最為切用,自來多不習讀。欲乞自今后每遇考試,于問義十道中兼問《本草》大義三兩道。如雖通他經(jīng),于《本草》全不通者,亦不預收補。仍令本局常切講習。又眼、瘡腫、口齒、針、書禁五科,所習醫(yī)全少,比之大小方脈醫(yī)書,頗為僥幸。欲乞今后對義及七通已上方為合格。其金鏃、書禁、傷折并為一科。」并從之。大方脈以四十人為額,有三十五人,闕七人;風科以三十人為額,有六十六人,余三十六人補充守闕;小方脈三十人為額,有三十八人,余八人補充守闕;產(chǎn)科以四人為額,有一人,缺三人;眼科以六人為額,有五人,缺一人;瘡腫科以四人為額,有八人,余四人補充守缺;口齒、咽喉科以四人為額,有六人,余二人補充守缺;金鏃兼書禁科以一名為額,見有一名;金鏃兼?zhèn)垡砸幻麨轭~,有三人,余二人補充守缺。

六年二月一日,太常寺言:「知亳州李徽之乞下外州軍選試醫(yī)學,救療軍民疾病事。檢會太醫(yī)局 ,應在京習醫(yī)人欲本局聽(局)[讀]者,許于本寺投家狀,召命官使臣或翰林醫(yī)官、醫(yī)學一員保明,仍令三人已上結為一保保:原作「條」,據(jù)下文改。,候聽讀及一年,試問經(jīng)義十道,內(nèi)得五道者,即本寺給牒,補充本局學生。兼準近條,以一百二十人為額。今看詳,欲乞諸道州府比副太醫(yī)局例,召習醫(yī)生徒,以本州島軍投納家狀,召命官或醫(yī)學博士、助教一員保明,亦三人已上結為保。逐處選官管勾,令醫(yī)學博士教習醫(yī)書。后及一年,委官比試經(jīng)義,及五道者,本州島給貼,補充學生,與免州縣醫(yī)行祗應。大郡以十(年)[人]為額,內(nèi)小方脈三人。小郡七人,內(nèi)小方脈三人。仍與官屋五七間,充講習學。候本州島醫(yī)學博士、助教有缺,即選醫(yī)業(yè)精熟、累有功效者差補。如不經(jīng)官學試中者,更不得充醫(yī)學博士、助教。如此,(只)[足]激勸外郡習學之人稍知方學,醫(yī)療生民?!箯闹?。試格令于逐科所習醫(yī)書內(nèi)共問義十道,以五道已上為合格。其試醫(yī)生大方脈:《難經(jīng)》一部,《素問》一部,二十四卷。小方脈:《難經(jīng)》一部,《巢氏》六卷,《太平圣惠方》一宗,共一十二卷。

英宗治平元年四月十一日,太常寺言:「太醫(yī)局申,隰州進士申及甫授試國子四門助教,兼太醫(yī)局丞;晉州醫(yī)學博士武泰、荊門軍醫(yī)助教(候)[侯]昱并授試國子四門助教,太醫(yī)局祗應。所有申及甫系太醫(yī)局丞,欲要本局書押。寺司體量武泰

醫(yī)術精深,欲乞兼太醫(yī)局丞,與申及甫同簽押兼講說。其(候)[侯]昱亦乞授太醫(yī)正祗應?!乖t申及甫依所請,武泰、(候)[侯]昱差太醫(yī)局正。
七月五日,詔以國子四門助教、太醫(yī)局祗應鄭叔熊改試將作監(jiān)主簿,不理選限,仍支賜錢五十千,(遺)[遣]令自便。近臣薦其善醫(yī),遂召入太醫(yī)局。叔熊辭以母老,不愿在局,故恩賜遣之。以上《國朝(為)[會]要》?!渡褡谡?職官志》:太醫(yī)局,熙寧九年置,以熊本提舉,大理寺丞單驤管勾。后詔勿隸太常寺,置提舉一,判局二,判局選知醫(yī)事者為之??浦媒淌谝?,選翰林醫(yī)官以下與上等學生及在外良醫(yī)為之。學生常以春試,取合格者三百人為額。太學、律學、武學生、諸營將士疾病,輪往治之。各給印紙,書其狀,歲終稽其功緒,為三等第補之。上等月給錢十五千,毋過二十人;中等十千,毋過三十人;下等五千,毋過五十人。失多者罰黜之,受兵校錢物者,論如監(jiān)臨強乞取法。三學生愿與者聽受,而禁邀求者。及官制行,隸太常禮部?!墩茏谡?職官志》同。已見太常寺敘篇。

神宗熙寧四年四月二十二日,置太醫(yī)丞,請給、佩魚視殿中省尚藥奉御,敘班其下。以處醫(yī)官之產(chǎn)科、小方脈者,不使為尚藥奉御也。

五年七月,太常寺言:「太醫(yī)局以武成王廟建武學,合徙置他處。遂相城西扁鵲廟,可就置局?!箯闹?br />
六年六月二十三日,詔:「妃生,臣僚等不得奏乞太醫(yī)局醫(yī)生并百姓醫(yī)人等,送醫(yī)官院上簿,收姓名后試驗?!?br />
八年十二月,提舉(大)[太]醫(yī)局、大理寺丞單驤言:「本局系朝廷創(chuàng)置,所有合申請事件,乞許申中書。」而太常寺言,乞立提舉太醫(yī)局所為額,并從之。

九年三月五日,以秀州華亭縣主簿陳應之管勾太醫(yī)局。

五月,詔中書禮房修太醫(yī)局式,候修定,即市易務賣藥所往彼看詳。太醫(yī)局更不隸太常寺,別置提舉一員,判局二員。其判局選差知醫(yī)事者充句末原衍「從之」二字,據(jù)本書職官二二之三六刪。。

十四日,詔罷熟藥庫合藥所,其應御前諸處取索俵散藥等,及所減人吏,并隸合賣藥所。本所仍改入太醫(yī)局,以光祿寺丞程公孫、三班奉職朱道濟管勾合賣太醫(yī)局藥。

是月,以知制誥熊本提舉太醫(yī)局、改差提舉太醫(yī)局單驤充管勾。仍令修葺舊司農(nóng)寺,充醫(yī)學公宇。有司相度,寺屋興修浩大,乞?qū)⑴f朝集院修蓋。從之。

八月二十五日,知制誥熊本言:「乞改差前秀州華亭縣主簿、管勾太醫(yī)局陳應之知太醫(yī)丞公事,仍乞今后以朝官充判,京官充管勾。選人知丞事,通不得過二員?;蚓闶秦?,即以官高者發(fā)遣?!箯闹?br />
九月,詔太醫(yī)局合治瘴藥三十種,遣使臣赍付安南行營總管司。

元豐元年四月二十一日,詔太醫(yī)局選醫(yī)生十人,給官局熟藥,乘驛詣曹村決河,醫(yī)治見役兵夫。

三年四月二十七日,詔權御史中丞李定罷判太醫(yī)局。除放欠負,以領察事

也。同日,起居舍人、史館修撰陳睦提舉太醫(yī)局。
五年,行官制,以太醫(yī)局隸太常禮部。

六年正月二十三日,詔太醫(yī)局選醫(yī)生八人,令四廂使臣各轄二人,凡商旅與窮獨被病者,錄名醫(yī)治。會其全失,為賞罰法,人月支合藥錢二千。從兩浙(展)[轉(zhuǎn)]運副使許懋請也。

哲宗元佑八年四月二十六日,詔曰:「訪聞近日在京軍民難得醫(yī)藥,令開封府體訪。如委是人多病患,可措置于太醫(yī)局選差醫(yī)人,就班直軍營、坊巷,分認地分診治。本府那官提舉合藥并日支食錢,于御前寄收封樁錢內(nèi)等支破。候患人稀少,即罷?!?br />
紹圣元年四月九日,詔:「訪聞在京軍民疾病者眾,令開封府關太醫(yī)局取熟藥療治。逐廂使臣、學生并給錢有差。」

元符三年徽宗即位,未改元。三月二十一日,詔以太醫(yī)局生差醫(yī)生,分詣閭巷醫(yī)治。

徽宗崇寧三年六月二十日,講議司奏:「熙寧九年詔旨,興置太醫(yī)局,教養(yǎng)生員,分治三學、諸軍疾病,歲盡比較,等第給錢。今來除別置醫(yī)學教養(yǎng)上醫(yī)外,其本局并合興復?!箯闹?br />
大觀元年二月六日,臣僚言:「伏見開封府參軍曹照雖是門蔭,止有醫(yī)治,嘗以罪改官,無因自進,遂假方伎,交結權要,為進取之謀。行術京師,以藥笥自隨,裒取遺謝,非士人之比,不可責以廉隅。今預縉紳之列,名寔未正,士論恥之。參軍以議法律、治獄訟為職,而照見兼太醫(yī)局丞,條禁與官不同。(望伏)[伏望]還(詔)[照]太醫(yī)而罷其府官,庶幾巫醫(yī)卜相之徒,亦安分守。」詔曹照罷前件差遣,依舊太醫(yī)局丞。

政和元年五月十二日,詳定重修 令所言:「太醫(yī)局狀,奉議郎、太醫(yī)局正程容(程)[陳]乞請給、序位、人從比附寺監(jiān)丞體例施行。戶部勘當,已得朝旨,依少府將作、軍器、都水監(jiān)丞則例支破。所有立班序位,欲比擬在都水監(jiān)丞之下?!箯闹?br />
八月十八日,中書省言:「太醫(yī)局令、正、丞系創(chuàng)置,舊法并朝廷差選士人,即非吏部員闕。除令已降指揮,今后并朝廷差人外,丞未有指揮?!乖t太醫(yī)局丞今后朝廷差人。

三年閏四月一日,尚書省言:「檢會太醫(yī)令裴宗元乞就太醫(yī)局復置太醫(yī)學,并依大觀已行條例施行。奉圣旨依。外方難得醫(yī)藥,在京醫(yī)學等員數(shù)甚多,并令尚書省措置。契勘翰林院見今醫(yī)官至祇候七百余員,并無職事,諸路駐泊額止百余員,令立較試之法,隨所試中高下分遣。諸路州軍有大小遠近之殊。而醫(yī)有大、小方脈、產(chǎn)、眼、口齒、針、(產(chǎn))[瘡]、金鏃之別。今以州郡分為八等,以醫(yī)分為八科下項:三京七人,大方脈二人,小方脈、產(chǎn)、眼、針、瘡各一人;帥府六人,大方脈二人,小方脈、產(chǎn)、眼各一人;上州四人,大方脈二人,小方脈、產(chǎn)各一人;中州三人,大方脈二人,小方脈一人;下州三人,大方脈二人,小方脈一人;次遠二人,大、小方脈一人,小方脈一人;遠二人,大小方脈

各一人。醫(yī)職醫(yī)工醫(yī)治吏軍民,任滿比較,痊安八分以上,以下項醫(yī)過人數(shù)十分為率:千人以上,或起死得生十人以上,雖不及八分免試,仍減三年磨勘。愿以磨勘改換服色者聽。五百人以〔上〕免試,仍升注官一等;三百人以上,升注官一等,愿換免試者聽。死失三分以上,以下項醫(yī)治過人數(shù)十分為率:千人以上,展一年磨勘;五百人以上,展二年磨勘;不滿五百人,展三年磨勘。一、應見在翰林院自祗候以上,許就試注官,于翰林院投狀,牒送醫(yī)學,類聚闕,貢院較試,出榜申奏,于禮部注授。一、諸州書醫(yī)職醫(yī)工歷不驗寔,冒妄虛偽者杖一百,吏人勒停;有情弊者加二等,吏人編管五百里。乞取者以自盜論?!箯闹?。
七月二十一日,詔:「先帝董正治官,太醫(yī)局丞教授學生員額成憲具存。今醫(yī)局之外復建醫(yī)學,既違元豐舊制。舍選之法,本示教養(yǎng),今又醫(yī)學生賜第之后,盡官州縣,不復(貴)[責]以醫(yī)術,平昔考選,遂成虛文。在京醫(yī)學可并罷。應醫(yī)學三舍生,舊系內(nèi)外學籍,愿入學者,上內(nèi)舍并特令于見醫(yī)學舍額上降一舍。外舍許通理醫(yī)學,校定入學。令禮部國子監(jiān)限五日條具聞奏,官吏依(旨)[省]罷法,合當除者,別與差遣。文籍、田產(chǎn)、應干錢物,并并歸國子監(jiān)。」

八月二十五日,禮部翰林醫(yī)官局言:「奉詔,立醫(yī)官額。使、副,元豐舊額共肆員,今自和安大夫至翰林醫(yī)官凡十四階,額外總一百十有七人。直局至祗候,元豐舊額共一百四十二人,今自醫(yī) 至祗候,凡八階,并不立額,見在職者總九百七十九人,冗濫莫此之甚。應額外人可特免改正,郎以三十員,大夫以二十員,醫(yī) 至祗候以三百人,〔余〕并為額外人,依已降待詔等指揮例施行。見帶遙郡人請給等,并應醫(yī)官入品及依官戶,并依元豐法。比附元豐法不該入品、依官戶者,并改正。醫(yī) 以下,分立員額,令禮部同翰林醫(yī)官局條畫聞奏。今條畫到下項;一,今準指揮,醫(yī) 至祗候以三百人為額。一,擬立下項人額,醫(yī) :元豐額四人,今以七人為額;醫(yī)痊,元豐額六人,今定以十人為額;醫(yī)愈、醫(yī)證、醫(yī)診系創(chuàng)立階,今并入醫(yī)候至祗候額內(nèi),通作二百八十三人為額。以上通醫(yī)效、醫(yī)痊八 共立三百人為額。醫(yī)效七人,醫(yī)痊十人,大方脈兼風科一百五十三人,小方脈二十四人,針科一十四人,眼科一十六人,產(chǎn)科一十六人,瘡腫科一十四人,金鏃科三十二人,口齒兼咽喉科共一十二人。」從之。

宣和二年九月十八日,詔:「醫(yī)職初官,兩遷便至升朝,因依僥幸,遂添醫(yī)證、醫(yī)愈三階。然請給恩數(shù)一同朝官,顯為太優(yōu)。自今請給并依醫(yī)候條例施行?!?br />
十一月四日,中書省、尚書省言:「外州軍奏補醫(yī)職無立定人數(shù),隨場試補醫(yī)學祗候,未審合與不合依今年八月十三日指揮,依待詔等指揮例,候銷及額,方得收

補?!乖t外州軍奏補醫(yī)職罷。
高宗建炎四年十二月十三日,上曰:「昨日醫(yī)官已指揮令罷內(nèi)宿,以為妄亂干請之戒?!瓜仁?,醫(yī)官童從善乞作診御脈祗應,翰林院具到從善系瘡腫科,不應格法,得旨更不施行。

紹興元年十一月十二日,診御脈判太醫(yī)局樊彥端言:「近東京差到太醫(yī)局生九人,欲乞收管在局,依祖宗舊法,專一醫(yī)治殿前馬步軍、三司諸軍班直。遇有緩急病患,依本局自來立定條法,差撥逐處醫(yī)治?!箯闹?br />
六年六月二十六日,詔:「醫(yī)官局近收試到新補醫(yī)官,及續(xù)到局人未經(jīng)差遣,可令本局將先會到合破駐泊去處,不以輕重遠近,理到局次序,與差注一次。」

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詔:「醫(yī)官局生員額并依舊制。內(nèi)局生請給,令戶部措置,量行增添,申尚書省?!箲舨繉と〉郊Z料院狀,具到太醫(yī)局局生見勘在京請給則例,并依應措置,量行增添錢數(shù)。大方脈科、風科每月各請食錢二貫文,內(nèi)有職事五人充堂長、齋長、司書、司門、齋諭,各添月俸錢一貫文。月內(nèi)經(jīng)差醫(yī)治殿前馬步、三司、禁衛(wèi)、諸班直等,局生添破合藥錢三貫文,不經(jīng)差人勿給。今欲量增添食錢二貫文,通共食錢四貫文。產(chǎn)科、瘡腫科兼?zhèn)劭?、小方脈科、針科、灸科、眼科、口齒科兼咽喉科,金鏃科兼書禁科,每月各食錢一貫二百文。內(nèi)產(chǎn)科、瘡腫科、傷折科每月內(nèi)經(jīng)差醫(yī)治局生添破合藥錢三貫,并小方脈科、針科兼灸科、眼科兼咽喉科、金鏃科兼書禁科,月內(nèi)經(jīng)差醫(yī)治局生添破合藥錢二貫文。今欲量行增添食錢一貫八百文,通共食錢三貫文?!共闹?br />
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詔:「將來臣僚言試醫(yī)人并太醫(yī)局生附試,可令就本局專一 試,務要嚴革弊幸。應合行事件,令條具申尚書省?!?br />
三十一年,詔:「太醫(yī)局選試醫(yī)生,差大方脈科或風科共四員通行出題考校,支破公使錢一百五十貫。舊制,分科差官及合破公使三百六十貫合:原作「四」,據(jù)下文「干道元年詔」條改。,至是省之。以上《中興會要》。

孝宗隆興元年八月十四日,太醫(yī)局狀:「依指揮,條具并省本局醫(yī)官八十八人,醫(yī)生一百一人,并欲減半。據(jù)本局稍稍:疑誤。,除無醫(yī)官外,止有諸科局生,大方脈科一百二十人,見管三十四人;風科八十人,見管四十七人;小方脈科二十人,見管六人;眼科二十人,見管五人;瘡腫兼?zhèn)劭贫?,見管一人;產(chǎn)科十人,見管一人;口齒兼咽喉科一十人,見管三人;針灸科一十人,全闕;金鏃兼書禁科一十人,見管一人。乞?qū)⒋蠓矫}科見管人為額,小方脈已下科目元額并減半?!箯闹?br />
干道元年二月十六日,詔:「太醫(yī)局選試醫(yī)生,并臣僚奏試醫(yī)補醫(yī)官名目,差大方脈科、風科共四員通行出題考校,支破公使錢二百五十貫?!拱磁f制,分科差官及合破公使三百六十貫,至是省之。

三年三月十九日,

詔:「除十四日已降指揮立額諸醫(yī)官存留外,余人并在局祗應直日太醫(yī)局(及生)[生及]局醫(yī)生并罷,今后更不試補?!瓜仁?,宰執(zhí)進呈國用事,數(shù)內(nèi)一項,醫(yī)官請錢甚多。上曰:「此輩最無用,亦可省減?!构视惺敲?br />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宰執(zhí)進呈太醫(yī)局生乞附省試試補,虞允文等奏曰:「醫(yī)人入仕之路三,有試補,有蔭補,有薦補。今獨試補之法廢,恐庶民習醫(yī)者無進取之望,不復讀醫(yī)書。且局生請給,歲不過四千緡;國用司省之過矣?!股显蝗?,于是詔更不置局,依舊存留醫(yī)學科,可令逐舉附試。

八年正月二日,詔:「太醫(yī)局更不置局,依舊存留醫(yī)學科。逐舉許行赴試逐舉:原作「遂學」,據(jù)上條改。,權令太常寺掌行。其試補約束等,依已降指揮?!?br />
九年,詔:「太醫(yī)局選試醫(yī)生,差大方脈科或風科共四員通行出題考校大:原作「太」,據(jù)上文改。,支破公使錢一百五十貫?!古f制,分科差官及合破公使錢三百六十貫,元年指揮已省作二百五十貫二:原作「三」,據(jù)上文「干道元年詔」條改。,至是又省之。以上《干道會要》。

淳熙五年正月七日,禮部言:「據(jù)太常寺申,醫(yī)生并〔局〕生并臣僚奏試醫(yī)人附省試別試所解發(fā)。所有出題考校試官,每科雖合差二員;緣就試人數(shù)不多,乞依淳熙四年指揮,通差大方脈或風科共四員,中書、門下省行下翰林醫(yī)官局,取索有出身郎及大夫以上姓名,于引試前二日點差,降敕令宣押入院。合用經(jīng)書,下國子監(jiān)、臨安府醫(yī)院關借。附試所公使錢系臨安府報點檢所,下所屬應副。」從之。以上《孝宗會要》。

紹熙二年七月十九日,詔復置太醫(yī)局。九月三日,詔:封樁庫地一段空閑,令(展)[轉(zhuǎn)]運使修蓋,充太醫(yī)局。

八月二十三日,禮部言:「太常寺檢照太醫(yī)局舊法下項:本局官二員,朝官充判,京官為主管,選人為丞。未罷局之前,止差一員,教授四員,于翰林醫(yī)官內(nèi)差權。吏額四人,未罷局之前,系前行一人,手分一人。后來權令(大)[太]常寺掌行,存留一人行遣。局生以三百人為額,裁減作一百三十一人。未罷局之前,八十五人,銅印壹顆。乞以『紹熙太醫(yī)局記』六字為文?!乖t:「和安大夫、診御脈周昭判太醫(yī)局,太醫(yī)丞可于選人內(nèi)選差。教授、翰林良醫(yī)、診御脈能蒙,翰林醫(yī)證李九齡、高永年提舉翰林院,李宗回差主管太醫(yī)局。吏額依未罷局前人數(shù),局生以一百人為額?!褂嗖⒁?。

三十日,詔:「入內(nèi)侍省東頭供奉官、主管太醫(yī)局鄧可改作提點太醫(yī)局?!?br />
十月十四日,禮部言:「太常寺看詳?shù)教t(yī)局申請下項:一,乞以提點太醫(yī)局為名,鑄造印記。今欲止令就用目今所領本職印(許)[記],不必別行鑄造。一,乞差人吏三人,點檢文字一名。今欲令提點官遇有行移文字,就用所領本職人吏兼行?;蛑褂帽揪秩死?,亦不致闕事。一,乞差破赍擎案牘兵士四人,乞止令于步軍司差破兵士二人。一,乞?qū)⑻t(yī)局應有行移申請事節(jié),并申提點官取旨施

行。一,乞?qū)⑻狳c官月給職錢等,依太醫(yī)局主管局官則例,幫勘支破。不隸省、臺、曹、部、寺、監(jiān)等處,今乞依國朝典故,太醫(yī)局隸太常禮部。遇有申請合行事件及取索供報,并照應未罷局前體例施行。」從之。既而御史臺言:「近降指揮,提點太醫(yī)局申請事節(jié),并申提點官取旨施行,與不隸省、臺、曹、部、寺、監(jiān)等處,取索簿籍供報。今若不隸三省,則將來試選醫(yī)官、補授太醫(yī)、助教等事,亦可不由朝省,徑自施行。獨以不隸省、臺、曹、部、寺、監(jiān)一事,有礙成法,誠不可行。」從之。
三年二月十九日,禮部言:「今指定到太醫(yī)局申,淳熙十六年銓試待補習學醫(yī)生,今來復置太醫(yī)局,本局參照舊法,申明朝廷,乞?qū)⑸霞淖縻屧囍刑t(yī)局習醫(yī)生。已赴紹熙元年省試。內(nèi)有不中之人,每乞省試年分徑赴省試,更不再赴銓試?!箯闹?。

二十四日,臣僚言:「銓試中待補習學醫(yī)生,今來已改作銓試中太醫(yī)局習學生,不限人數(shù)取放。蓋將盡取合格,以足所立員額之數(shù)。緣所差試官除假故避親外,諸科共不過十人,可以揣度,陰相計會。今欲候會題之時,每道令出題官多供二三十件,從監(jiān)試官對眾抽摘,依格給與。且倍嚴懷挾、傳義、代筆之禁。其將來試三場,亦合以第一場定去留。所供墨義大義等題目,仿此施行。其第二、第三場,每題亦合多供三五件,抽摘出題,庶幾少革冒濫之弊。」從之。

四月十二日,詔:「今已復置太醫(yī)局,從舊格法試補醫(yī)人,其淳熙十五年九月十日試補醫(yī)人指揮更不施行。判局以下三年為任,教授以下二年為任。如教授數(shù)內(nèi)教導有方,可令太醫(yī)局保明,存留再任。余并依未罷局前已降指揮?!?br />
二十八日,禮部言:「太醫(yī)局申,提點官不應干涉本局事務。照得提點太醫(yī)局系屬承受,所有每遇勘當申請并出給收使太醫(yī)助教等應干事務,自來系朝廷批送禮部,行下太常寺,勘當行移。其提點太醫(yī)局即不合干預。今欲從所乞施行。」從之。

十一月二十日,詔:「太醫(yī)局缺少什物,令取會本局數(shù)目,差人計料制造。」

四年九月二日,詔:「太醫(yī)局奉安神應王善濟公,每遇春秋二祭,太常寺差官行事。并九月九日神應王生日,令臨安府支錢二百貫文,充祠祭、齋醮使用,逐年準此。」以上《光宗會要》。

慶元元年二月二十六日,詔:「太醫(yī)局教導生員、試選醫(yī)官,性命所系,豈宜茍簡 見行試法,帶入經(jīng)方數(shù)部,許就試所撿閱,因此諸生都不記念,其弊寖久。今后并不許攜帶經(jīng)書入試。」以太常寺有請故也。

九月二十九日,翰林醫(yī)候管震言:「醫(yī)官補授有四色,曰特補,曰奏薦,曰臣僚奏試,曰局生鎖試。自局生出官者,系經(jīng)三場試中,號為廣場人,許充試官。其特補、奏薦、奏試,紹興初間止就醫(yī)官局答(默)[墨]義數(shù)篇而已,故不為廣場人。比年以來,

既將臣僚奏試之人與局生并附貢院,一(休)[體]出題,赴試三場合格,方許出官,此謂廣場可也。本局循習舊例,每差試官,止以局生補授為廣場人,其余不得預差。殊不知向來以局生補授者,歷年既久,事故死亡,目今止有十數(shù)輩,往往可以(偏)[遍]囑,殊非公道。今乞?qū)⒈饶曜嘣囋c局生一例三場赴試合格出官之人,通為廣場人數(shù),如遇有試,令醫(yī)官局盡其員數(shù),備申朝廷點差,以絕私弊?!箯闹?。
四年二月八日,太常寺言:「慶元三年六月十九日指揮,究見滲漏登耗,合行撙節(jié)。數(shù)內(nèi)翰林醫(yī)官、太醫(yī)局人吏、學生委是數(shù)多,若不量行裁減,顯是虛費錢物。今看詳,將太醫(yī)局元立局生一百人為額,今欲十分為率,減去四分,以六十人立為定額?!箯闹?。

既而本局開具:「未罷局以前局生以三百人為額。至紹熙二年九月內(nèi),復置局生,以一百人為額:大方脈科以三十人,風科以三十人,小方脈科以十人,產(chǎn)科、眼科、口齒兼咽喉科、瘡腫兼?zhèn)劭啤ⅰ册槨臣婢目?、金鏃兼書禁科各以五人為額。目今本局見管(生)[額]內(nèi)局生,大方脈科二十六人,風科三十人。請給三分減去一分,每人三貫六百六十六文。風科二十三人,即無請給。小方脈科三人,產(chǎn)科二人,眼科一人,口齒兼咽喉科一人,瘡腫兼?zhèn)劭贫?。請給三分減去一分,每人二貫文。已上并系額內(nèi)局生之數(shù),針兼灸科、金鏃兼書禁科額內(nèi)局生見闕。今承指揮,將太醫(yī)局元立局生一百人為額減去四分,以六十人立為定額。本局今欲分撥大方脈科、風科各以二十人,小方脈科以五人,產(chǎn)科、眼科、口齒兼咽喉科各以三人,瘡腫兼?zhèn)劭疲樇婢目?,金鏃兼書禁科各以二人,已上計六十人為額?!箯闹?。

嘉泰三年九月二十四日,詔:「醫(yī)生試中日,即理為給帖月日,寔及三年,方(試)[許]就省試?!瓜仁?,禮部奏:「太醫(yī)局局生陳天麟等狀,『伏 在法,諸習醫(yī)生試中局生,理為給帖日,寔及三年,方令附省試?!痪壉揪智罢倮粢粫r失于稽考,誤以給帖之日方擬寔歷。局生文帖系屬省、部奏鈔畫聞,次第行移圓備,方與給帖。其或經(jīng)由官司滯留,或遇假故,致受貼月日有不及三年之限,是無罪而殿舉也?!怪潦菑闹?。以上《寧宗會要》。

紹熙元年正月七日,翰林院言:「醫(yī)官局申,該遇淳熙十六年二月四日覃恩。今措置下項:一,今來醫(yī)官該遇覃恩展官,若該赦日如是解官持服并停廢,或不得到局,及曾用上件赦恩序復官資之人,欲乞并不在今來展官之限。一,醫(yī)官該遇覃恩展官,如是未曾依條赴局試驗供給之人,欲乞先次出給展官公據(jù)。候公職參局了日改展。其已降指揮放行合該展官之人,如該赦日別無前頃事故,并具申所屬,改展施行。一,照得紹興三十二年醫(yī)官能蒙等該遇覃恩展官蒙:原作「說」,據(jù)「二月一日」條改。,與不隔

磨勘。今來醫(yī)官所得覃恩展官,未審合與不合隔磨勘?!乖t與不隔磨勘,余依。
二月一日,詔醫(yī)官能蒙、李九齡每日御前醫(yī)藥祗應,特與免今春點試官一次。以上《光宗會要》。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二三 〔太仆寺〕 車輅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