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職官一

宋會要輯稿 作者:清·徐松


三公三少
【宋會要】
舊為三公三師。政和二年,改三師為三公,又增三少。
神宗治平四年正月十九日,已即位未改元。開府儀同三司、守司空、兼侍中、昭文館大學(xué)士、監(jiān)修國史、兼譯經(jīng)潤文使、魏國公韓琦守司徒、檢校太師、兼侍中、判相州,仍詔出入如二府儀。
熙寧二年七月,宰臣曾公亮、韓琦并預(yù)言:臣等提舉兩朝實錄,乞不(進)[推]恩。上以為有例,而公亮奏:「臣當遷司空,琦太保,三公非賞勞之官?!箯闹?
三年九月十三日,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xué)士、監(jiān)修國史、兼譯經(jīng)潤文使、魯國公曾公亮守司空、檢校太師、兼侍中、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集禧觀使。公亮在位十年,及七十致仕,弗許。及是,上御集英殿,策進士。午漏下,上移御需云便坐,延輔臣,賜茶。公亮陟降殿陛,足跌,仆于地,上遽命左右掖起之遽:原作「據(jù)」,據(jù)《長編》卷二一五改。。明日,以病告,乃有是命。仍詔五日一朝,大 系銜曹佾上,出入如二府儀,示優(yōu)恩云。
六年四月二十六日,樞密使、開府儀同三司、守司空、檢校太師、兼侍中、潞國公文彥博守司徒、兼侍中、判河陽。仍詔大 系銜曹佾上,出入如二府儀。又詔彥博嘗受先朝顧命,今罷樞府,宜依曾公亮罷相例推恩。
九年八月五日,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守司徒、兼侍中、判大名府、潞國公文彥博守太保兼侍中再任。彥博辭太保,乞止受所加封邑再任。從之。
元豐三年三月二十六日,景靈宮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曹佾為檢校太師、守司徒、兼中書令,充景靈宮使。仍詔出入如二府儀,公使半給見錢,后毋得為例。又給宣借人兵五十人。
九月十七日,詔檢校官除三公、三師外并罷。唐有檢校官。國朝之制,檢校官一十九:三公、三師六,左仆射至水部員外郎共十三。官制行,左仆射以下皆為職事官,故罷之。凡三公、三師除授,司徒遷太保,太保遷太傅,太傅遷太尉,太尉遷太師。檢校官亦如之。
二十七日,河?xùn)|節(jié)度使、檢校太師、守司徒、兼侍中、判大名府、潞國公文彥博落兼侍中落:原無,據(jù)《宋史》卷一六一《職官志》一補。,除守太尉、開府儀同三司、判河南府。故事,大禮,宰臣以下惟加恩。至是,因改官制,故彥博特遷官以寵之。
閏九月二十六日,守太尉、開府儀同三司、判河南府、潞國公文彥博為河?xùn)|永興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師、守司空、開府儀同三司致仕、韓國公富弼守司徒。以故參知政事王堯臣子水部員外郎同老言:「先臣至和中參預(yù)朝政,以仁宗不豫,與宰相文彥博、富弼等數(shù)于上前請立英宗為嗣,有定策功?!构视惺敲6鴱┎┕剔o兩鎮(zhèn),止加食邑實封。
六年十一月十三日,太尉、河?xùn)|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太原尹、判河南府、潞國公文彥博守太師、充河?xùn)|永興軍節(jié)度

致仕。于是彥博免守太師及兩鎮(zhèn)節(jié)度。上批許罷兼永興軍節(jié)度,止以河?xùn)|舊鎮(zhèn)守太師致仕,仍貼麻行下。
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彰德軍節(jié)度使、觀文殿大學(xué)士、集禧觀使、特進、荊國公王安石加司空,中太一宮使、護國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師、守司徒、開府儀同三司、河中尹、濟陽郡王曹佾守太保。
哲宗元佑元年四月十五日,制以河?xùn)|節(jié)度使、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太原尹致仕潞國公文彥博除太師、平章軍國重事,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詔賜彥博曰:「可一月兩赴經(jīng)筵,六日一入朝,因至都堂與執(zhí)政商量事。如遇有軍國機要事,即不限時日,并令入預(yù)參決。其余公事,只委仆射以下簽書發(fā)遣。俸賜依宰臣例?!?
五年二月十三日,制以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文彥博罷授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河中興元尹,充護國軍、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致仕。彥博乞停冊禮,詔允所請。
徽宗崇寧三年五月七日,左銀青光祿大夫、守尚書左仆射蔡京特授司空,行尚書左仆射,進封嘉國公,撫定鄯、廓賞也。
大觀元年十二月,司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蔡京除太尉,以廣南西路夜郎、康居之屬納土。
二年正月八日,太尉、尚書左仆射蔡京為太師。
政和二年五月十三日,太師、楚國公致仕蔡京落致仕,依前太師、楚國公,三日一至都堂治事。
九月二十九日,詔:新官三公舊為三師,新官太師舊亦為太師,新官太傅舊亦為太傅,新官太保舊亦為太保,此古三公之官,為宰相之任。今為三師,古無三師之稱,合依三代為三公。論道經(jīng)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為真相之任。新官三少舊為三公,新官少師舊為太尉,新官少傅舊為司徒,新官少保舊為司空,太尉以下舊為三公。緣司空周六卿之官,非三公之位,乃今之六曹尚書是也。太尉秦官,居主兵之任,亦非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合罷。并依周制,立三孤之官,乃次輔之位。三孤貳公洪化,寅亮天地,或稱為三少,為次相之任。詳見官制。
十一月二十八日,司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何執(zhí)中為少傅,改〔太〕太宰,兼門下侍郎。
十二月,太師、楚國公蔡京進封魯國公,以受元圭也。
六年四月八日,少師、太宰兼門下侍郎、榮國公何執(zhí)中可特授太傅致仕,依前榮國公。
五月九日,特進、知樞密院事鄭居中特授少保、太宰兼門下侍郎。
八年七月二日,特進、少宰兼中書侍郎余深特授少保,封豐國公,西夏奏捷賞也。同日,起復(fù)少保、太宰兼門下侍郎鄭居中特授起復(fù)少傅,西夏奏捷賞也。
八月四日,新除檢校太保、江寧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領(lǐng)樞密院事、陜西、河?xùn)|、河北路宣撫使、成國公童貫特授太保、河?xùn)|節(jié)度使,改封涇國公,以進筑夏國三城賞也。
宣和元年二月二十二日,

特進、知樞密事鄧洵武特授少傅,錄首陳紹述之功也。
七月十日,太保、河?xùn)|節(jié)度使、領(lǐng)樞密院事、陜西、河?xùn)|、河北路宣撫使、涇國公童貫特授太傅、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夏人納 賞也。
九月十四日御筆:鄭居中已除少傅、威武軍節(jié)度使、佑神觀使、充神霄玉清萬壽宮使,進封崇國公,所有應(yīng)干恩數(shù)請給并差破使臣人吏、諸色祗應(yīng)人等,并依宰臣例施行,明堂立班在少宰之下。從吉日令東上合門降告訖朝見上殿,冬祀陪祀仍許令先次赴受誓戒。
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少保、太宰兼門下侍郎、衛(wèi)國公余深特授少傅,修《哲宗實錄》成,推恩。
十一月八日,詔余深已除少傅、鎮(zhèn)西軍節(jié)度使,知福州,其法格未有該載三少帶節(jié)度使知州府明文,所有恩數(shù)、公使、差破使臣(付)[副]尉等,可并依鄭居中已得指揮施行。如有未盡事件,許條畫聞奏。
十三日,特進、少宰兼中書侍郎王黼特授少保、太宰兼門下侍郎。
三年八月十三日,太傅、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領(lǐng)樞密院事、江浙淮南等路宣撫使、益國公童貫特授太師、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進封楚國公,平方臘也。
九月五日,少保、太宰兼門下侍郎王黼特授少傅,平方臘也。同日,少傅、威武軍節(jié)度使、領(lǐng)樞密院事鄭(中居)[居中]特授少師、宿國公,平方臘也。
四年正月七日,淮康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蔡攸特授少保、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依前開府儀同三司,直保和殿,明節(jié)皇后園林畢賞。
六月十九日,少傅、太宰兼門下侍郎王黼特授少師,進封崇國公,進《哲宗皇帝實錄》賞。
十二月十八日,制以少保、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河北河?xùn)|路宣撫司蔡攸為少傅,判燕山府。
五年五月九日,少師、太宰兼門下侍郎、慶國公王黼以撫定燕云,除太傅,進封楚國公,其治事、恩數(shù)并依蔡京昨任太師體例。同日,威武軍節(jié)度、領(lǐng)樞密院事兼神霄玉清萬壽宮使、宿國公鄭居中除太保,以撫定燕云也。
十一日,少傅、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兼侍讀、直保和殿、河北河?xùn)|路宣撫使蔡攸特授少師、安遠軍節(jié)度使,撫定燕山也。
十二日御筆:除拜三公,不領(lǐng)舊職、不帶節(jié)鉞者,并立三官本班。詔旨總治三省者治三省事。應(yīng)領(lǐng)舊職,或帶節(jié)鉞,并立舊班,治舊職,立為定制。
十一月六日,制以檢校太師、瀛海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沂國公鄭紳為太師。紳乞免冊禮,從之。
七年六月十九日原批:寄案《大典》卷一萬一千五百八十一作「六年」。,制少師、領(lǐng)樞密院事蔡攸特授太師原批:寄案《大典》卷一百五十九作太保。按《宋史》卷四七二《蔡攸傳》作『進太?!?。。
高宗紹興元年十月十二日,少傅原批:寄案《大典》卷一萬一千五百八十一引「二」上無「十」字,又「少傅」作「少保」。按《宋史》卷三六二《呂頤浩傳》作「拜少?!?,紹興八年才「除少傅」,故此處「少傅」當為「少?!怪`。、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呂頤浩罷少保,除特進。先是,頤浩言:「少保之官,自陛下臨御以來,未嘗輕授。元佑間,范純?nèi)食移蜕洌鄮Ъ牡摴佟M穼嫵擅?,除一階官?!构视惺敲?。
五年正月十八日,武成感德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鎮(zhèn)江建康府、淮南東

路宣撫使韓世忠除少保。十九日,起復(fù)檢校太尉、寧武、寧國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江南西路宣撫使劉光世起復(fù)除少保。
六年十二月十四日,崇信、奉寧軍節(jié)度使「寧」下原衍「國」字,據(jù)《宋史》卷三六九俊本傳刪。、開府儀同三司、充江南東路宣撫使張俊除少保。
七年三月十九日,鎮(zhèn)南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原批:寄案:儀同下應(yīng)有「三司」二字,南朝宋、齊、梁、陳有開府儀同,不加「三司」字者,趙宋無此制。、充浙西安撫制置大使兼知臨安府呂頤浩除少保。
二十二日,少保、護國、鎮(zhèn)安、保靖軍節(jié)度使、充淮西路兼太平州宣撫使劉光世除少師,充萬壽觀使,進封榮國公。同日,少保、鎮(zhèn)洮、崇信、寧國軍節(jié)度使、充淮南西路宣撫使張俊除少傅。
九年正月八日,少保、橫海、武寧、安化軍節(jié)度使、充京東路、淮南東路宣撫處置使兼節(jié)制鎮(zhèn)江府韓世忠除少師。
十年五月六日,少保、護國、鎮(zhèn)安、保靖軍節(jié)度使、充萬壽觀使劉光世除太保。
六月一日,少師、橫海、武寧、安化軍節(jié)度使、充京東路、淮南東路宣撫處置使韓世忠除太保。同日,少傅、鎮(zhèn)洮、崇信、奉寧軍節(jié)度使、充淮南西路安撫使張俊除少師。武勝、定國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河北、京西路宣撫使岳飛除少保。
十一年七月〔一日〕原批:寄據(jù)《大典》卷一萬一千五百八十二補「一日」二字。
,鎮(zhèn)潼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紹興府、充浙東安撫(司)[使]、信
安郡王孟忠厚除少保原批:寄據(jù)《大典》卷一萬一千五百八十二又「忠厚」作「仲原」。。
十一日,特進、尚書左仆射秦檜除少保。
二十三日,少師、樞密使、濟國公張(浚)[俊]除太傅,進封廣國公。
十一月,太保、樞密使韓世忠除太傅。
十二年三月,檢校少保、保成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楊存(忠)[中]除少保原批:寄案《大典》卷一萬一千五百八十二作「存中」,下同。今按《宋史》卷三六七《楊存中傳》:「本名沂中,字正甫,紹興間賜名存中?!?。
九月十五日,少保、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異)[冀]國公秦檜除太師,改封魏國公。
十一月,少保、鎮(zhèn)潼軍節(jié)度使、信安郡王、判福州孟忠厚除少傅。
十四年六月七日,威德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萬壽觀使高世則除少保。
十月十八日,昭慶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萬壽觀使、平樂郡王韋淵除少師。
十五年十一月二日,檢校少保、瀘州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中〕太一宮使錢忱除少保,進封榮國公。
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檢校少傅、昭化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醴泉觀使、駙馬都尉潘正夫除少保。
十七年十月十九日,少保、寧遠軍節(jié)度使兼領(lǐng)殿前都指揮使楊存(忠)[中]除少傅。
二十一年十月十六日,安民靖難功臣、太傅、靜江、寧武、清海軍節(jié)度使、充醴泉觀使、清河郡王張俊除太師。
二十二年正月十一日,少師、昭慶軍節(jié)度使、充萬壽觀使韋淵除太保。
二十三年正月十三日,太保、昭慶軍節(jié)度使韋淵除太傅。
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少傅、寧遠軍節(jié)度使、領(lǐng)殿前都指揮使職事楊存中合得恩數(shù),特予依樞密使例施行。
二十六年正月十六日,少傅、寧遠軍節(jié)度使、充醴泉觀使、信安郡王孟忠厚除少師,判平江

府。
二十七年六月,少保、瀘州軍節(jié)度使、充中太一宮使、榮國公錢忱除少傅。
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少傅、寧遠軍節(jié)度使兼領(lǐng)殿前都指揮使職事、恭國公楊存中除少師。
二十九年正月,奉國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領(lǐng)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職事、充利州西路安撫使、判興州吳璘除少保。
三十年三月六日,??弟姽?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吳益除少保,以顯仁皇后攢宮總護事畢。
三十一年二月十一日,少師、寧遠軍節(jié)度使兼領(lǐng)殿前都指揮使職事、恭國公楊存中除太傅,進封同安郡王,充醴泉觀使,仍奉朝請。
十二月,少保、奉國軍節(jié)度使、四川宣撫使、領(lǐng)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職事、充利州西路安撫使、判興州、充陜西、河?xùn)|路招討使、成國公吳璘除少傅。
孝宗紹興三十二年已即位未改元。七月八日,特進、觀文殿大學(xué)士、判建康府、(詔)[兼]行宮留守、專一措置兩淮事務(wù)、兼措置淮東西、建康、鎮(zhèn)江府、江淮、池州軍馬、和國公張浚特授少傅,進封魏國公??R詷忻苁苟级浇窜婑R,入朝奏事,繼有是命。
二十一日,少保、??弟姽?jié)度使、充萬壽觀使吳益特授少傅,依前??弟姽?jié)度使,進封大寧郡王,充醴泉觀使,奉朝請。益妻王氏狀乞依楊存中昨除少傅日妻趙氏與請給等。
九月二十八日,少傅、奉國軍節(jié)度使、四川宣撫使、領(lǐng)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充(和)[利]州西路安撫使、判興州、陜西、河?xùn)|路宣撫招討使、成國公吳璘特授少傅。
十月十九日,安德軍節(jié)度使、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鎮(zhèn)江府駐札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張子蓋特授少保,以收復(fù)海州之功故也。
隆興元年五月二十三日,武安軍承宣使、主管建康府駐札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開國侯邵宏淵特授檢校少保、寧遠軍節(jié)度使,進封開國公。
十二月三日,尚書左仆射兼樞密使、信國公陳康伯特授少傅原批:寄案《大典》卷一萬一千五百八十二作「少?!?。、觀文殿大學(xué)士,追封福國公,判信州。制書:「當國家多事之時,專廊廟萬機之寄,心如金石,勛在旗常。朕方委任而責成,爾亦勤勞而匪懈。久煩機務(wù),屢抗封章,諭旨莫回,陳辭益固。」故有是命。
二年四月二十三日,降授特進、尚書右仆射兼樞密使張??闪T尚書右仆射,特授少師、保信軍節(jié)度使、判福州,以浚自劾求去故也。
干道元年五月一日,少師、奉國軍節(jié)度使、四川宣撫使、領(lǐng)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成國公吳璘特授太傅,進封新安郡王。以璘除太傅、郡王,依楊存中所得恩例施行。璘自蜀入朝故也。
六月十六日,少傅、??弟姽?jié)度使、充醴泉觀使、大寧郡王吳益特授少師,其恩數(shù)并依除少傅例施行。
同日,寧武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萬壽觀使永嘉郡開國公吳蓋特授少保,進封新興郡王。
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少師、保康軍節(jié)度使、充醴泉觀使、

大寧郡王吳益除太傅。
六年三月二十七日,觀文殿大學(xué)士、知紹興府史浩特授檢校少傅、保(定)[寧]軍節(jié)度使。四月二日,詔(誥)[浩]恩數(shù)并依前宰相例施行。
八年五月一日,大同軍節(jié)度使、提舉萬壽觀蒲察久安特授檢校少保。
九月十二日,特進、左丞相兼樞密使、華國公虞允文特授少保、武安軍節(jié)度使,充四川宣撫使,進封雍國公,以允文乞罷政求去故也。
淳熙三年正月七日,皇叔祖、少保、昭化軍節(jié)度使、判大宗正(師)[司]、嗣濮王士輵為少傅,依前昭化軍節(jié)度使、判大宗正司,嗣濮王。
四年三月五日,崇信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史浩為少保、觀文殿大學(xué)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其后五年三月十八日,以少保為右丞相,十一月十五日罷,特授少傅、保寧軍節(jié)度使。
六年正月十一日,皇弟、少保、靜江軍節(jié)度使、充醴泉觀使、恩平郡王璩為少傅。
同日,武(秦)[泰]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萬壽觀使曾覿為少保、寧武軍節(jié)度使、充醴泉觀使。
十月十六日,皇叔祖、少傅、昭化軍節(jié)度使、充醴泉觀使、嗣濮王士輵為少師。
同日,皇兄、少保、岳陽軍節(jié)度使、充萬壽觀使、永陽郡王居廣為少傅。
七年五月二十八日,詔特進、觀文殿大學(xué)士、判建康府陳俊卿以廊廟舊弼,出護留都,二年之間,績效顯著,可除少保,依前觀文殿大學(xué)士,判建康府。
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少傅、保寧軍節(jié)度使、充醴泉觀使兼侍讀、魯國公史浩為少師,依前保寧軍節(jié)度使、充醴泉觀使,進封魯國公。
九年九月二十三日,安德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萬壽觀使、天水郡開國公伯圭為少保,封(榮)[滎陽]郡王。
十年六月二十六日,少保、觀文殿大學(xué)士、充醴泉觀使、申國公陳俊卿為少傅,依前觀文殿大學(xué)士,進封福國公致仕。
八月二十二日,少師、保寧軍節(jié)度使、充醴泉觀使魯國公史浩為太保,依前保寧軍節(jié)度使,改封魏國公致仕。
十三年正月十四日,太保、保寧軍節(jié)度使致仕、魏國公史浩為太傅,依前保寧軍節(jié)度使,改封魏國公致仕。少傅、觀文殿大學(xué)士致仕、福國公陳俊卿為少師,依前觀文殿大學(xué)士致仕,進封魏國公?;适遄妗⒈?弟姽?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醴泉觀使、嗣濮王士歆為少保,依前??弟姽?jié)度使、充醴泉觀使、嗣濮王。并以高宗圣壽八十慶典加恩也。
十五年六月四日,少保、安德軍節(jié)度使、充萬壽觀使、(榮)[滎]陽郡王伯圭為少傅、依前安德軍節(jié)度使、充萬壽觀使、(榮)[滎]陽郡王。以營護高宗山陵畢加恩故也。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一 雜錄

雜錄
孝宗淳熙四年八月十六日,臣寮言:「已降指揮,宰執(zhí)所得給使減年太濫,故定初除、轉(zhuǎn)廳為兩色。

如三公、三少、使相、太尉于法本無合得給使恩典,累有援執(zhí)政恩例而特給之者。乞自今除授如降旨許特依執(zhí)政者全與初除恩數(shù),其后不問幾經(jīng)遷除,止合依轉(zhuǎn)廳減年。如無特旨許依執(zhí)政之文,不得援例放行?!箯闹?。
淳熙十六年三月二日,特進、左丞相、許國公周必大可特授少保,依前左丞相,進封益國公。
三月九日,皇子、安慶軍節(jié)度使、平陽郡王可特授少保、武寧軍節(jié)度使,進封嘉王。
二十四日,皇伯、少傅、安德軍節(jié)度使、充萬壽觀使、(榮)[滎]陽郡王伯圭可特授少師,依前安德軍節(jié)度使、充萬壽觀使、(榮)[滎]陽郡王。太傅、保寧軍節(jié)度使致仕、魏國公史浩可特授太師,依前保寧軍節(jié)度使致仕、魏國公。皇叔祖、少保、保康軍節(jié)度使、充醴泉觀使、嗣濮王士歆可特授少傅,依前??弟姽?jié)度使、充醴泉觀使、嗣濮王?;适遄?、昭慶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醴泉觀使、天水郡開國公士峴可特授少保,依前昭慶軍節(jié)度使、充醴泉觀使、天水郡開國公。
四月十九日,皇伯祖、寧遠軍節(jié)度使、安定郡王子彤可特授檢校少保,依前寧遠軍節(jié)度使、安定郡王。奉國軍節(jié)度使、提舉萬壽觀、宜春郡開國公夏執(zhí)中可特授檢校少保天頭原批:「夏執(zhí)中以下二十九字涉上誤復(fù)?!菇駝h。,依前奉國軍節(jié)度使、提舉萬壽觀、宜春郡開國公。
光宗紹熙元年四月六日,皇伯、少師、安德軍節(jié)度使、充萬壽觀使(榮)[滎]陽郡王伯圭可特授太保,依前安德軍節(jié)度使,充萬壽觀使、嗣秀王。
三年六月十八日,皇伯、太保、安德軍節(jié)度使、判大宗正事、嗣秀王伯圭特授太師。
二十六日,太尉、保大軍節(jié)度使、提舉萬壽觀、吳興郡開國公郭師禹特授少保。
紹熙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少傅、保大軍節(jié)度使、充萬壽觀使、郭師禹為少師、永寧郡王。
寧宗慶元二年九月二十一日,郭師禹為太保,十月二十二日為太傅、永寧郡王致仕。
慶元二年三月十七日天頭原批:「寄按,上條已有『二年』,此疑誤?!?,宰執(zhí)進呈:「昨日中使宣諭皇叔祖、少師、嗣濮王士歆轉(zhuǎn)一秩。緣已是少師,合轉(zhuǎn)太保。自來三少之官,不輕除授。檢照典故,嗣濮王雖親子孫,皆不曾除此官,卻有生后得之者?!股显唬骸盖叭赵?,乃有此請。亦念其來日無多,姑從之。其意亦見嗣秀王為三公故耳,然與嗣秀王事體不同。既無此例,卻恐別有攀援。」端禮奏:「誠如圣訓(xùn)。」上首肯。
四年五月二日,保寧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萬壽觀使韓侂胄為少傅。五年九月一日為少師,進封平原郡王,改永興軍節(jié)度使。六年十月三日,為太傅。嘉泰二年十二月十五日,為太師。
七月二十日,特進、觀文殿大學(xué)士葛邲為少保。
五年八月二十七日,特進、右丞相、祁國公京鏜為少保,依前右丞相,進封鄭國公。六年閏三月四日,為少傅、左丞相,封冀國公。八月十五日,為太保、觀文殿大學(xué)士、魏國公致仕。
十二月二十五日,特進、

右丞相、冀國公謝深甫為少保深:原作「申」,據(jù)《宋史》卷三九四《謝深甫傳》改。,依前右丞相,進封魯國公。既而宰執(zhí)進呈,深甫力辭少保之命。上曰:「即當批出?!购五5茸啵骸钢x深甫力欲辭避,荷陛下許從其請?!股显唬骸赶騺砹粽云吖俣D(zhuǎn),謝丞相堅不肯受,以為超躐。今此姑從其請,卻俟他時別除?!瑰W啵骸副菹驴芍^能成臣下之美。」
二十七日,昭化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萬壽觀使吳為少保。嘉泰三年五月十五日為少傅,嘉定五年八月二十二日為少師致仕。
嘉泰二年三月十九日,鎮(zhèn)安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建康府吳琚為少保。
十八日,皇弟、昭慶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吳興郡王炳為少傅。
二十一日,特進、右丞相、冀國公謝深甫特授少保,依前右丞相、冀國公。
二十六日,保順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萬壽觀使謝淵為少保。嘉定二年八月七日為少傅,四年三月十八日為少師,進封和國公致仕。
五月十六日,皇伯、奉國軍節(jié)度使、提舉佑神觀、充秀安僖王園令、秀王位檢察尊長師揆為檢校少保。嘉定三年六月十六日為少保,六年三月六日為少傅,七年八月二十二日為少師。
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皇伯、定江軍節(jié)度使、提舉佑神觀師垂為檢校少保。開禧三年十月十七日為檢校少師。
嘉定三年六月十四〔日〕,特進、觀文殿大學(xué)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錢象祖為少保。四年閏五月二十六日為少傅,進封珍國公致仕。
十七日,皇叔祖、昭慶軍節(jié)度使、提舉佑神觀、嗣濮王不儔為檢校少保。
二十六日,岳陽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萬壽觀使楊次山為少保,進封永陽郡王。六年三月六日為少傅。
六年三月二十四日,保信軍節(jié)度使吳琰為檢校少保。
二十八日,??弟姽?jié)度使、充秀安僖王園令師禹為檢校少傅。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為少保,十五年五月九日為少傅,十六年二月九日為少師,與宮觀。
十三年六月二十六日,保寧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四川安撫使安丙為少保。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為少傅致仕。
十四年七月十五日,金紫光祿大夫、右丞相兼樞密使史彌遠為少保。
十五年正月一日,奉國軍節(jié)度使楊谷、保寧軍節(jié)度使楊石并為檢校少保。
二月二十日,少保、右丞相兼樞密使史彌遠為少傅。
十一月九日,皇子、寧武軍節(jié)度使、祁國公(并)[竑]為檢校少保。
十六年三月二(五)[十]五日,檢校少保、安德軍節(jié)度使、知婺州師嵒為檢校少傅。
九月二十三日,保康軍節(jié)度使、提舉萬壽觀不 兔為檢校少保此下原有「使宿國公鄭居中除太保,以撫定燕云也。除拜三公,不領(lǐng)舊職、不帶節(jié)鉞者并立三公本班,詔旨總治三省者治三省事,應(yīng)領(lǐng)舊職或帶節(jié)鉞并立舊班,治舊職,立為定制。十一月六日,制以檢校太師、瀛海軍節(jié)度使開府」一段文字重出,今刪去。。

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并為宰相、親王、使相加官。五代之制,司徒遷太保、太保遷太傅、太傅遷太尉,太尉遷太師,檢校者亦如之。國朝因之。
太宗淳化三年,以西京留守、太保兼中書令趙普為太師,西京養(yǎng)疾。普累表乞致政,以開國元臣,故優(yōu)拜之,非常例也。
真宗天禧元年二月,司徒、平章事王旦、彭王元儼同日降制加太保,三公并除雙員自此始也。
五月,以太保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王旦為太尉、侍中,聽五日入中書。旦懇辭不拜。七月,加太尉,依前充玉清昭應(yīng)宮使。又令禮儀院詳定赴上儀注。國朝以來,三公不兼相,無赴上之儀。真宗優(yōu)寵元臣,特有是命。
四年十二月,以資政殿大學(xué)士、太保王欽若為司空,職如故。時欽若求侍東宮講誦,以輔臣兼領(lǐng)三少,品序非便,表求換秩,乃有是命,止立學(xué)士班。
仁宗慶歷三年九月三日,司徒、監(jiān)修國史兼譯經(jīng)潤文使、許國公呂夷簡守太尉致仕,宜朝朔望、大朝會綴中書門下班。
英宗治平二年五月十七日,權(quán)御史中丞賈黯言:「請自今皇子及宗室卑屬除檢校師傅官者,隨其遷序,改授三公。」詔兩制詳議。翰林學(xué)士王珪等議,如黯所言,詔俟加恩改授。先是,皇子顥封東陽郡王,除婺州節(jié)度使、檢校太傅,黯因以為言。是歲南郊,

遂改授檢校太尉。以上《國朝會要》,《續(xù)會要》以下無此門。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一 太尉

太尉
【宋會要】

徽宗政和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御筆:「近降武選官名,以祿多士。比元豐文階無極品之官,文武一道,分職定位,理當不殊。太尉古官,舊掌武事,雖循秦漢,為三公之任,名稱已久,可改為武選一品之位,在節(jié)度使上。其儀物班序居執(zhí)政之次,令尚書省裁定以聞。」
二十九日,詔太尉不為三公。詳見官制及三公三少門。
十月三日,詔檢校官除太尉依舊外,司徒為少傅,司空為少保。詳見官制及三公三少門。
同日,中書、尚書省言:「契勘太尉在第一品,開府儀同三司在從一品,執(zhí)政在正二品,節(jié)度使在從二品。欲太尉入正二品,在執(zhí)政官之下,節(jié)度使之上。執(zhí)政官料錢二百貫?!?
二月三日,中太一宮使、武信軍節(jié)度使、遂州管內(nèi)觀察處置橋道等使、檢校太尉、持節(jié)遂州諸軍事、遂州刺史、直睿思殿、提舉龍德宮、熙(阿)[河]蘭湟秦鳳路宣撫使童貫為太尉。
十六日,詔檢校太尉改為檢校少師。
高宗建炎三年四月七日,檢校太保、奉國軍節(jié)度使、殿前都指揮使、御營司專一提舉一行事務(wù)、都巡檢使劉光世為太尉、御營副使。
紹興元年十月十五日,檢校少保、定江昭慶軍節(jié)度使、神武右軍都統(tǒng)制、江淮路招討使張俊除太尉,以凱旋賞也。
二年六月十一日,(校)[檢]校少師、武成感德軍節(jié)度使、神武左軍都統(tǒng)制、福建江西荊湖南北路

宣撫使韓世忠除太尉,平閩湘之寇賞也。
七年二月二十六日,檢校少保、武勝定國軍節(jié)度使、充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岳飛起復(fù)太尉,充湖北京西宣撫使。
十三年二月,殿前都虞候、保成軍節(jié)度使、主管殿前司公事楊沂中除太尉。
十三年八月,起復(fù)德慶軍節(jié)度使、提點皇城司錢愐除太尉,提舉皇城司。
十七年二月,安慶軍節(jié)度使、提舉萬壽觀邢孝揚除太尉。
二十二年三月,檢校少師、奉國軍節(jié)度使、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充利州西路安撫使、知興州吳璘除太尉。
是月,檢校少保、武當軍節(jié)度使、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充利州東路安撫使、知興元府楊政除太尉。
二十四年二月,??弟姽?jié)度使、提舉萬壽觀吳益除太尉。
二十六年四月,建寧軍節(jié)度使、提舉萬壽觀韋謙除太尉,進封開國公。
二十七年二月,武泰軍節(jié)度使、侍衛(wèi)親軍馬軍都虞候、知潭州劉锜除太尉,知荊南軍府。
二十九年六月,崇信軍節(jié)度使、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主管侍衛(wèi)步軍司公事趙密除太尉。
三十年五月二十九日,寧武軍節(jié)度使、提舉佑神觀吳蓋除太尉。
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保信軍節(jié)度使、領(lǐng)合門事鄭藻除太尉。
二十八日,慶遠軍節(jié)度使、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主管侍衛(wèi)馬軍司公事成閔除太尉,主管殿前司公事。同日,寧國軍節(jié)度使、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建康府駐札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充淮南西路制置使、京畿、

河北西路、淮北壽、亳州招討使李顯忠除太尉,主管侍衛(wèi)馬軍司公事。
孝宗紹興三十二年未改元八月六日,昭信軍節(jié)度使、提舉萬壽觀曹勛特授太尉。
十二月二十五日,詔:「今后除授太尉已上得指揮依兩府恩數(shù)人,除見管軍外,并特與依帶職前兩府例施行,仍自居廣為始?!?
干道七年六月三日,詔威武軍節(jié)度使、主管侍衛(wèi)馬軍司公事李顯忠特授太尉。
淳熙元年八月五日,詔安慶軍節(jié)度使、知樞密院事張說為太尉,提舉隆興府玉隆觀,任便居住。
四年八月十六日,詔:「除授太尉,自今止與初除恩數(shù)。其數(shù)遷除,止依轉(zhuǎn)廳減半。如無特旨許依執(zhí)政之人,不得援例?!乖斠娙?。
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檢校少傅、慶遠軍節(jié)度使致仕、武功郡開國公成閔為太尉,依前慶遠軍節(jié)度使致仕。
淳熙十六年五月三日,詔保大軍節(jié)度使、提舉萬壽觀、吳興郡開國公郭師禹特授太尉,依前保大軍節(jié)度使、提舉萬壽觀、吳興郡開國公。
同日,詔檢校少保、定江軍節(jié)度使、武功郡開國公吳挺特授太尉,依前定江軍節(jié)度使、武功郡開國公。
慶元二年十月十九日,檢校少保、昭化軍節(jié)度使、提舉佑神觀吳(環(huán))[],檢校少保、鎮(zhèn)安軍節(jié)度使、知江陵府吳琚,并為太尉。
十一月十一日,慶遠軍節(jié)度使、提舉佑神觀韓同卿,武康軍節(jié)度使、殿前都指揮使郭杲,并為太尉。
五年九月二十日,保順軍節(jié)度使、提舉佑神觀謝淵為太尉。

嘉泰二年七月二十一日,通議大夫韓邈為太尉、保康軍節(jié)度使、知隆興府。
閏十二月五日,保大軍節(jié)度使、提舉佑神觀李孝友,泰寧軍節(jié)度使、提舉佑神觀李孝純,并為太尉。
四年正月八日,保靜軍節(jié)度使吳為太尉。
開禧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岳陽軍節(jié)度使、提舉佑神觀楊次山為太尉。
嘉定四年三月十五日,武康軍節(jié)度使夏震為太尉致仕。
十五年五月九日,檢校少保、奉國軍節(jié)度使、提舉萬壽觀楊谷,檢校少保、保寧軍節(jié)度使、提舉萬壽觀楊石,并為太尉。
十七年七月三十一日,隨龍、檢校少保、保成軍節(jié)度使譙令雍為太尉致仕。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一 三省

三省
【宋會要】

舊《會要》系中書門下,今依元豐官制改為三省。
《兩朝國史志》中書門下:中書令、侍中、同平章事、參知政事。中書令,國朝罕除。侍中,雖常除,亦罕預(yù)政事。同平章事是為宰相之職,掌邦國之政令,弼庶務(wù),和萬邦,佐天子,執(zhí)大政。無常員,有二人則分日知印,以丞郎以上至三師為之。其上相為昭文館大學(xué)士、監(jiān)修國史,亦有不帶昭文館大學(xué)士而為監(jiān)修國史者。其次為集賢殿大學(xué)士。或置三相,則昭文、集賢兩學(xué)士并監(jiān)修國史,并除焉。參知政事貳宰相,批大政,參庶務(wù),以中書舍人以上至尚書為之。親王、樞密使、留守、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侍中、同平章事者謂之「使相」,不預(yù)政事,不書敕,惟宣制除授者敕尾存其銜而已。中書在朝堂西,是為政事堂。其屬有舍人,專職誥命。闕則以他官知制誥,或直舍人院,院在中書之西南。舍人六員,與學(xué)士對掌內(nèi)外制。朝廷有除拜,中書吏赴院納詞頭。其大除拜,亦有宰相召舍人面受詞頭者。凡大誥命,中書并敕進入,從中而下,余則發(fā)敕官受而出之。其吏史則有堂后官、主事、錄事、主書、守當官。其吏舍則曰制敕院。堂后官八人。舊制:自選人入為堂后官,轉(zhuǎn)至五房提點,始得佩魚。至和元年,詔:「中書提點五房公事,自今雖無出身,亦聽佩魚?!怪魇缕呷?,錄事十人,主書十四人,守當官二十人。分掌五房:一曰孔目房,二

曰吏房,三曰戶房,四曰兵(房)、禮房,五曰刑房。又有(生)[主]事、勾銷二房。其給使則有沿堂五院行首一人,副行首二人,通引官九人,堂門官七人,直省官十一人,發(fā)敕官五人,驅(qū)使官二十二人。其舍人院則有楷書二人,裝裁匠二人。自中興之初,循舊制,置尚書左、右仆射各一員,門下、中書侍郎各一員,尚書左、右丞各一員。凡除左、右仆射依序,或兼門下、中書侍郎。建炎四年,制以左、右仆射并加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改門下、中書侍郎為參知政事,而廢左、右丞。又以左、右仆射兼樞密使,或兼知樞密院事。
《神宗正史 職官志》:中書門下在朝堂西,榜曰「中書」,為宰相治事之所,印文行敕曰「中書門下」。尚書、中書令、侍中、丞郎以上帶同平章事,并為宰相,而參知政事為之貳,與樞密院通謂之執(zhí)政。又有中書省、門下省者,存其名,列皇城外,兩廡官舍各數(shù)楹。中書省但掌冊文,覆奏考帳。門下省主乘輿八寶、朝會位版、流外較考,諸司附奏挾名而已。中書令、侍中不任職。官制行,悉厘正之,遂以寔正名。廢中書、門下省舍之在皇城外者,并朝堂之西中書堂為門下、中書兩省,以左、右仆射兼門下、中書侍郎,又以兩侍郎副之。
神宗治平四年未改元六月,詔令中書、樞密院應(yīng)細務(wù)合歸有司者,逐旋條陳取旨。初,侍御史張紀言:「政府不當侵有司之職,有司不當溷政府之嚴。若溝洫當決諸水監(jiān),漕運當決之三

司,其禮樂征伐、號令損益,自系朝廷議論,有司得以奉行?!构视惺窃t。
熙寧元年,□□楊□被旨差后苑工匠,造舒國、祁國公主下嫁禮物,而后苑奏留不遣,中書請令兩所應(yīng)辦。上曰:「此細務(wù)也,不足以累宰職,自今宜一聽三司裁決?!苟辏壮荚劣萁赃x于中書。上曰:「中書數(shù)人所總事已多矣,知州材否何暇盡詳,且中書三公,職事在于論道經(jīng)邦?!构猎唬骸附裰袝肆溱T字殻侨病!股显唬骸岗T坠逃汹T字?。唐陸贄言宰相當擇百官之長,知審官是也。今不擇知審官人,而但堂選知州,所選人不精,徒令中書事更煩冗,非國體也?!雇醢彩瘜υ唬骸刚\如陛下所諭?!?
三年五月五日,詔:「近設(shè)制置三司條例司,本以通天下財利。今〔大〕端已舉,惟在悉力應(yīng)接,以趣成效,其罷歸中書。」熙寧二年二月,初置條例司,踰年乃罷之。
七月,令中書門下考察內(nèi)外官司,置簿記功過,俟年終及非次除擢,檢錄比較進呈,擇其尤甚者進黜之。
四年,知慶州趙龤B經(jīng)制使李憲屢言啰兀城,上欲遣人相度。王安石曰:「請用親信內(nèi)臣與一朝(上)[士]大夫往?!股显唬骸赣迷紫嘀剖拢顑?nèi)臣審覆,于體非便?!褂谑怯脧埦皯棥⒗钤u俱往。
七年十月十六日,詔三司置會計司,以宰臣韓絳提舉,八年六月罷之。
熙寧十年,以前三年收支應(yīng)見〔在〕錢物,除閑雜及理欠物更不條具,其泛收、泛支或諸處支借出入并蠲放欠閣各

令開析,限半年攢結(jié)成都狀,送提點刑獄司驅(qū)磨,保明上中書。點檢有不實,科徒一年罪,不理去官,仍并治保明官吏。如驅(qū)磨出增隱錢物,并當?shù)鹊诔曩p。自今三年一供,著為令。以中書言「諸路財賦歲入歲支,轉(zhuǎn)運司多不(疚)[究]心,唯稱闕乏。既不可旋考校,宜有會計出入之法,以察增耗,以知有余不足之處」也。
〔元豐〕三年六月二十一日,詔罷中書門下省主判官,歸省事于中書。
四年三月八日,詔在京官不得舉辟執(zhí)政官有服親。以御史知雜舒亶言近論蒲宗孟不當薦舉同知樞密院韓縝侄宗弼,乞立奏舉法故也。
八月一日,詔中書自今堂選并歸有司。
十月二十七日,詔三省印銀鑄金涂。
〔十一〕月二十二日,詔增減官吏,并門下中書省同取旨。
〔二十〕六日,詔自今堂選、堂占悉罷,以勞得堂除者減磨勘一年,選人不依名次路分占射差遣。
十二月十一日,詔三省諸案宜并稱房。
五年二月一日,詔中書省、樞密院面奉宣旨,別以黃紙書中書令、侍郎、舍人宣奉行訖,錄送門下省為畫黃。受批降若覆請得旨及入狀得畫事,別以黃紙,亦書宣奉行訖,錄送門下省為錄黃。樞密院準此,惟以白紙錄送面得旨者為錄白,批奏得畫者為畫旨。門下省被受錄黃、畫黃、錄白、畫〔旨〕者皆留為底,詳校無舛,繳奏得畫,以黃紙書侍中、侍郎、給事中省審讀訖,錄送尚書省施行。三省被受敕旨,及內(nèi)降實封文書,并注籍。門下中

書省執(zhí)政官兼領(lǐng)尚書省者,先赴本省視事,退赴尚書省。申明及立條法,并送尚書省議定,上中書省,半年一進頒下。應(yīng)速者先行,應(yīng)功賞并送所屬,無定法者送司勛。樞密院軍功不在此〔限〕。文武官三省、樞密院各置具員。中書省非本省事,舍人不書。吏部擬注官過門下省,并侍中、侍郎引驗訖奏,候降送尚書省。若老疾不任事及于法有違者,退送改注,仍于奏鈔內(nèi)貼事因進入。六曹諸司官非議事不詣都省及過別曹。應(yīng)立法事,本曹議定,關(guān)刑部覆定,干酬賞者送司勛。如無異議,還送本曹,赴都省議。體大者集議,議定,上中書省,樞密院事上本院。吏部差注官團甲,由都省上門下省。有違者,退吏部,以事因貼奏。諸稱奏者有法式上門下省,無法式上中書省,有別條者依本法,邊防、禁軍〔事〕并上樞密院。應(yīng)分六曹、寺、監(jiān)者為格,候正官名日施行。
二十一日,詔知樞密院、門下、中書侍郎、同知樞密院、尚書左、右丞為定班,班次以是為差。
五月一日,詔左、右仆射、丞合治省事。初議左右分治,及進呈,始命合治。
二日,詔今后四方實封奏除內(nèi)降指定付三省、樞密院及中書、門下、尚書省外,余并降付中書省,可從本省分送所屬曹省。
十一日,詔:「秘書省、殿中省、內(nèi)侍省、入內(nèi)內(nèi)侍省于三省用申狀,尚書六曹用牒,不隸御史臺六察。如有違慢,委言事御史彈奏?!?
六月三日,吏部尚書李清臣言:「嘗奏論門下、中書省

全錄畫黃,直付所司事。今(于)[又]于詳定官制所受到前批無押字畫黃四件,雖著門下、中書省官及名,即無首尾,不顯何處送到?!归T下省進呈:「在格,當錄其事目,留本省,以畫黃付下。既已書名,則體不當押字。而所承受官司,各有付受歷照驗,豈得不知來處?!乖t清臣分析以聞。其后罰銅十斤。
五日,詔:「自今事不以大小,并中書省取旨,門下省覆奏,尚書省施行。三省同得旨事,更不帶三省字(出行)[行出]?!?
是日,輔臣有言:「中書獨取旨,事體太重?!股显唬骸溉◇w均,中書省揆而議之,門下省審而覆之,尚書省承而行之,茍有不當,自可論奏,不當緣此以亂體統(tǒng)也?!瓜仁?,官制所雖仿舊三省之名,而莫能究其〔分〕省設(shè)官之意。乃厘舊中書門下為三,各得取旨出命。既行,紛然無統(tǒng)紀。至是,上一言遂定〔體統(tǒng)也〕。
十三日,詔尚書省六曹事應(yīng)取旨者,皆尚書省檢具條例,上中書省。又詔門下中書省已得旨者,自今不〔得〕批札行下,皆送尚書省施行。著為令。
十四日,詔六曹申尚書省、尚書省送中書及過門下省文字,皆隨事立日限。即尚書事應(yīng)取旨者,皆日具件數(shù),錄目尾結(jié)后批日時,執(zhí)政官書押,送中書省,各限一日,有故者聽展。若送中書省取旨,事已進呈不行者,每旬錄報尚書省。皆著為令。
七月十四日,詔應(yīng)臺察事并由尚書省取索,事小者先約法送中書省取旨。
二十一日,詔自今選補都知、押班,并三省、樞密院同取旨。
二十二

日,詔自今臣僚上殿札子并進呈取旨。先是,三省、樞密院或不以進呈,直寢之。故有是詔。
十二月二日,詔門下?。骸阜仓袝?、樞密院文字應(yīng)覆駁者,若事體稍大,入狀論列,事小即于繳狀內(nèi)改正行下。若事不至大,雖不足論列,而其間曲折難于繳狀內(nèi)改正者,即具進呈,以應(yīng)改正事送中書、樞密院取旨?!?
六年正月二十二日,詔:「自今樞密院已得旨事更不送尚書省具鈔,徑送門下省覆駁訖,自樞密院直下尚書省施行。」
二月二日,詔:「三省吏書功過,門下委給事中、中書舍人,尚書左右司,依舊中書門下比較?!?
九月二十五日,詔:「自今三省進呈差除,如從中批出,從中書省奉行。其事理未允〔者〕,所至之省具奏?!?
七年十月二十四日,中書省言:「樞密承旨司傳宣事已得旨,如別無奏稟,合作錄黃、畫黃。門下省覆奏,本省更不入進文字。」從之。
八年正月二十四日,三省言:「以上未視事,應(yīng)合行事,并權(quán)作圣旨行訖以聞,稍重者進畫。今圣體向安,前詔欲更不施行?!箯闹?。
七月六日,哲宗已即位、未改元。資政殿大學(xué)士、銀青光祿大夫兼侍讀呂公著為尚書左丞。公著言:「臣伏見周官三公三少,論道經(jīng)邦,寅亮天地,然皆分治卿職。蓋進則座而論道,退則作而行之,此三代之明法也。唐太宗用隋制,以三省長官共議國政,事無不總,不專治本省事。國朝之制,每便殿奏事,止是中書、樞密院兩班。昨來先帝修定官制,

凡除授臣僚及興革廢置,先中書省取旨,次門下省審覆,次尚書省施行。每省各為一班,雖有三省同上進呈者,蓋亦鮮矣。此蓋先帝臨御歲久,事多親決,執(zhí)政之臣大率奉行成命,故其制在當時為可行。今來陛下始初聽政,理須責成輔弼。況執(zhí)政之臣,皆是朝廷妙選,安危治亂,均任其責,正當一心同力,集眾人之智以輔惟新之政。譬如共輿而馳,同舟而濟,人無異心,則何求而不得,何為而不成 伏望圣慈留神省察,明降指揮,應(yīng)三省事合進呈取旨者,并令三省執(zhí)政官同上奏稟,退就本省,各舉官制施行。」自元豐五年改官制,政柄皆歸中書省。王珪以左相在門下,拱手不復(fù)校。王安禮每憤懣不平,欲正其事,而力不能也。公著被命未受,即為上陳之。后遂詔應(yīng)三省合取旨事及臺諫章奏,并同進呈施行。
十八日,三省、樞密院言:「同差除及進呈文字理須會議者,先于都堂聚議?;蛴黾偌耙褮w東、西府,聽便門往來聚議。」從之。
九月十八日,詔自今門下中書省合取會文字依舊直下所屬取索。
元佑元年四月十二日,三省言:「中書省諸(言)[房]承受到尚書省取旨文字,如有進呈訖留俟呈后并不行文字,并限三日內(nèi)報知尚書省。其勘會未圓,須合再行取會者,亦限半月(以)[一]次具見取會未絕事目報尚書省。諸房各置送中書省文字簿,候報到鉤銷。」從之。前此尚書省言,令中書省諸房各置尚書省

送本省取旨簿,隨事緊慢,關(guān)會舉催,今復(fù)有此請。
十四日,尚書省言:「欲今后軍期、河防、賑(收)[救]災(zāi)傷之類畫錄黃,并從本省直降札子下諸處施行訖,其畫錄黃付本曹。并該載難盡但系急速不可稽緩并事體重者,亦依此施行。」又言:「除拜官、職、差遣,緣畫錄黃已經(jīng)由門下省,如辭免恩命,中書省既得旨,令降詔不允,欲乞只從中書省批送學(xué)士院進詔,更不重出錄黃?!共闹?。
同日,門下省言:「自來中書省、樞密院擬進文字,如得畫,并作奉圣旨,具錄黃、錄白過門下省,本省再入文字覆奏,得畫方始出行。乞應(yīng)(行)[中]書省、樞密院凡系擬進得旨文字,今后并于錄黃、錄白內(nèi)聲說某月日得畫,奉圣旨云何,門下省看詳。如別無差失合舉駁、更改事件,更不再入〔文〕字繳覆,落去『得畫』二字,依式作奉敕錄送所屬施行訖,每日具事目奏知?!乖t從之,仍送中書省取旨。
五月一日,金紫光(錄)[祿]大夫、門下侍郎呂公著依前官守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自蔡確、章惇罷,司馬光已臥疾。及韓縝去位,公著攝宰相事。先是,執(zhí)政官每三、五日一聚都堂。堂吏日抱文書,歷諸廳白之。故為長者得以專決,同列難盡爭也。光嘗懇確,欲數(shù)會議,庶各盡所見,而確終不許。公著既秉政,乃月聚都堂,遂為故事。
十八日,新除尚書左仆射司馬光言:「去歲有旨:遇(暇)[假]日有公事,許于東、西府聚議。臣以足疾未愈,乞遇(暇)[假]日或日晚遇有公事,許乘

轎往諸位商議。其執(zhí)政官亦許到臣本位?!箯闹?
六月二十八日,監(jiān)察御史孫升等言:「六曹奏鈔,(目)[自]來左、右仆射、丞例皆簽書。按左、右仆射各兼別省事,及奏鈔送門下省,左仆射合親書審奏,顯見重復(fù)?!乖t:「六曹奏鈔,左、右丞簽書,仆射押檢,本省代書,送門下省?!?
八月十六日,尚書省言:「減六曹迂枉事,受急速者,限畫時,余次時付諸房。如遇夜,非急速者,次日辰時。諸房受制書,應(yīng)行下急速者,限三時。遇夜,次日巳時。非急速者,次日未時。及本省凡受內(nèi)降已有御札指揮者,欲事大者依舊送中書省取旨,事小及急速者止尚書省具圣旨札子或批狀行下訖奏知,仍關(guān)門下、中書省照會。即(擬)[礙]條于事未便者,自當執(zhí)奏?!箯闹?。
二年八月六日,太師文彥博進除改舊制甄別資品除授之法。詔三省參詳資品、履歷,按新舊制除授。
十六日,三省言:「應(yīng)曾歷省府推判官、臺、諫、寺、監(jiān)長貳、郎官、監(jiān)司人,并合堂除。而知州軍闕少,每于吏部取差,有妨本部擬授?!乖t以前后條參酌,使兩不相妨,立法以聞。于是以知州軍闕一百四上朝廷,以九十八分吏部。
三年正月二十二日,詔:「應(yīng)三省差除闕,如從中批付中書省,并三省同行。其同得旨文字,本省選人吏兼行進呈,得旨者更不覆奏,直送曹部?!?
三月十四日,樞密院言:「文臣換右職,舊屬本院。自官制后,歸三省。緣換授大使臣后,系入樞密院奏差遣。又有以本院差在武臣

去處,因事取旨換授者,行遣不一,合依例同呈取旨?!乖t今后文臣換大使臣,并三省、樞密院同取旨。
五月四日,監(jiān)察御史趙挺之言:「御史所言多系省曹之失,卻降付本部,自屬妨礙,請以臺官所言事付三省看詳,若合立法及沖改舊法,即乞下本部取會如何施行,從朝廷指揮?!箯闹?
同日,樞密院言:「得旨條具司空呂公著合議軍國事,今具軍國重事:除授差移管軍、三路副都總管至副總管、三路沿邊知州帶安撫事、管勾安撫司、同麟府路管勾軍馬、兩省都知、押班。邊防大事:諸路添減軍馬。國信大事:更改大法。今議論未決疑難事務(wù):議大刑賞、諸班直(揮)[指]揮使已上轉(zhuǎn)員。非常程事:處置邊防、辦理疆界、戰(zhàn)陳稍大賞罰、諸路緊切事宜、國信生創(chuàng)事件、民兵馬政稍大事務(wù)、差文臣措置邊事、文臣換大使臣、除樞密都副承旨、除內(nèi)臣昭宣使已上。」詔軍國重事及非常程事并臨時合與三省同議取旨事并關(guān)與簽書。同日,詔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公著,凡差除并責降、敘復(fù),應(yīng)三省并三省樞密院同取旨事,邊防體大公案并體量取勘事,支移錢糧數(shù)多,諸軍班特支,差官按察,館伴入國,接伴送伴,朝會國書,近上番夷李干德等授官襲封、廢置州縣、特立捕盜賞格,并同三省施行。省、曹、寺、監(jiān)所上事,體量賑濟、(太)[大]禮科場、非泛祠禱、應(yīng)干陵廟事、諸蕃國進奉差押伴官并進奉回賜修書、創(chuàng)立改更法令、河防、鑄

錢、典禮、儀制非常程者、捉殺十人已上賊,同逐省施行。
六月八日,詔:「三省同得旨事,就中書諸房選差三省本房人吏兼同行遣。依條由給舍內(nèi)進呈得旨者,并依已畫旨,更不覆奏,直送曹部等處施行,仍具奏知。三省各錄留為底,余仍舊。」
十一月四日,三省言:「在京堂除差遣,累有增改,而吏部闕少官多。今裁定門下中書省正言、尚書省左右司、六曹郎中、御史臺監(jiān)察御史、秘書省正字、館職校理以上、寺監(jiān)長貳、丞、太常博士、太常博士正錄、侍講、說書、開封府推判官、府司錄、開封府祥符、咸平、尉氏、陳留、襄邑、雍丘知縣、登聞鼓院檢院、王府翊善、侍讀、侍講、記室、小學(xué)教授、知大宗正(承)[丞]事、諸王府講書、記室、睦親、廣親宅講書、左藏庫、三京留司御史臺、商稅院、進奏院并中書省差,余并吏部差?!箯闹?
四年五月四日,詔:「三省遇內(nèi)降及(主)[生]事文字,如合系三省、樞密院同聚議文字,令逐省呈覆本省官下筆,赴都堂商議。候得筆將上,或進入。內(nèi)事體大及應(yīng)急速,即尚書省出札子,逐處仍送本曹照會,依舊條?!?
八月五日,(二)[三]省進呈司馬康奏,其父光遺槁二,其一言:「請仍舊令中書門下通(司)[同]職業(yè),以都堂為政事堂,每有政事差除及臺諫官章奏已有朝旨,三省同進呈外,其余并令中書門下同商議,簽書施行。事大則進呈取旨降敕札,事小則直批狀指揮,(一如)[如一]舊日中書門下故事。并兩省十二房吏人為六房,同共點檢鈔狀,

行遣文書。若有溢員,除選留外,并特與減三年出職。不出三年,應(yīng)出職者與減磨勘年限。若政事有差失,委給事中封駁。差除有不當,委中書舍人封還詞頭,及兩省諫官皆得論列。則號令之出,不為不審,政事歸一,吏員不冗,文書不繁,行遣徑直,于先帝所建之官并無所更變,但于職業(yè)(惟)[微]有修改,于事務(wù)時宜差為簡便?!蛊湟谎裕骸缸越穹灿性t令降付尚書省者,仆射、左右丞簽訖,官告、黃牒之類已簽書訖者,更不簽,分付六曹謄印,符下諸司及諸路州施行。其臣民所上文字降付尚書省者,仆射、左右丞簽訖,亦分付六曹,本曹尚書侍郎及本廳郎中次第簽訖,委本廳郎官下筆判云今欲如何施行,次第通呈侍郎、尚書。若郎中所判允當,則侍郎簽過,尚書判準。應(yīng)奏上者,直奏上。應(yīng)行下者,直行下。即未得允當者,委侍郎、尚書改判。事之可否,皆決于本曹長官。」三省既進呈,遂言今三省皆同奏事,與光時不同。及其所言事,多已施行。太皇太后宣諭曰:「今已無事,不必改更也?!拱础端抉R光集》,光乞合中書、門下兩省為一,蓋與呂公著、韓維、張(操)[璪]同具奏。乞令六曹官長專議,蓋與呂公著、李清臣、呂大防同具奏。又按范祖禹志司馬康墓云:「康上光舊槁,降付三省,而朝廷未遑有行?!共恢怂^多已施行者何也。至建炎三年四月,始合三省為一。
十二月二十二日,門下省言:「三省得旨文字奏知札子,自來止是具事

宜進入。其間慮有節(jié)寫不圓,或至漏落事件?!乖t今后立定式樣,與錄黃連粘在后入進。
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三省言:「受圣旨并御批手詔,并劃制房分所承受簿點閱名件,職級(帝)[常]行點檢,具無漏落狀,于(六)[次]月二十日已前門下省送雜務(wù)房、中書省送催驅(qū)房、尚書省送知雜房類聚,本月內(nèi)關(guān)送(正)[時政]記房。如有漏落,本房并職(給)[級]量事大小等第理過?!箯闹?。
七年十月十八日,三省言:「堂除諸路職司有帶權(quán)及權(quán)發(fā)遣者,未行官制前系中書檢舉除落,今則吏部檢舉具鈔,不復(fù)經(jīng)中書,無由照應(yīng)?!乖t:「吏部依條檢舉,具狀申尚書省,送中書省取旨施行?!?
紹圣三年三月十九日,詔:「自今考城、太康、東明、陽武知縣并三省差人。」
五月二日,中書侍郎李清臣言:「先皇帝創(chuàng)立官制,元定三省規(guī)摹,中書省取旨,門下省審覆,尚書省施行,蓋以互相關(guān)察。日近尚書省官侵紊職事,將生事文字合送中書省取旨者更不送中書省,便于尚書省將上取旨,畫定指揮,簽書押送中書省降敕。臣已曾面奏,乞宣諭章惇已下合依官制舊法。自是以來,稍覺減少。今又公然放縱,侵紊朝廷紀綱。伏望早賜指揮辨正?!瓜鹊酃僦疲簾o條上中書省取旨,有例無條具鈔畫聞。鈔書尚書省與本曹官奏上,付門下省覆訖施行,不由中書。時清臣為中書侍郎在告。尚書省以刑部獄案鈔內(nèi)有所擬輕重未當,合行增損,貼改進入,尚書省職也。

清臣以為侵紊。論列得旨,死罪則取旨,余許增損。惇力陳非侵紊,遂寢前旨。清臣再論,亦不行。
五年,詔:「自今臣僚上殿札子,中書省進呈取旨。其承受傳宣內(nèi)降及內(nèi)中須索,隨處覆奏,得旨奉行,即本司官親承處分,仍畫所得旨錄奏,請寶奉行。以上非有司所可行,或事干于他司奏請得旨者,申尚書省或樞密院奏審施行?!?
元符三年正月十九日,詔三省,以闕執(zhí)政官及六曹長貳,令具前宰臣、執(zhí)政、侍從官姓名及取寺、監(jiān)長貳可補從官者十人以聞。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五月一日,詔三省議減吏員,裁節(jié)冗費。
崇寧二年七月二十日,詔曰:「朕觀前世外戚擅事,終至禍亂天下。唯我祖考,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承平百有余年,外戚之家未嘗與政,厥有典則,以貽子孫。即政之初,以駙馬都尉韓嘉彥兄忠彥為門下侍郎,繼除宰相。方朕恭默,弗敢有言。給事中劉拯抗疏論駁,亦不果聽,上違祖宗成憲,下襲前世禍亂之失。其自今勿以援忠彥例,以戚里宗屬為三省執(zhí)政官,世世守之,著為甲令。」
五年七月二十四日,詔:「堂除人不得越資序一等。未經(jīng)任及見系沖替放罷。若歷任有贓罪,并不得堂除。」
大觀二年正月二十九日,詔:「今后中外差遣非要急及新改法度不得堂除,其自陳乞取吏部闕堂除者不得受狀?!?
政和二年五月十三日,太師、楚國公致仕蔡京特落致仕,依前太師、楚國公,三日一至都堂

治事。
九月二十九日,詔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少師、少傅、少保為(王)[三]孤,以左輔、右弼、太宰、少宰易侍中、中書令、左右仆射之名,舊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及尚書置令并罷。
三年閏四月八日,主客員外郎傅墨卿奏:「臣竊比者朝廷選官「竊」下疑脫一字。,按視諸司庫務(wù),數(shù)日之間,蠹弊振舉。既命六曹、寺、監(jiān)條具措置事件,其繁難處又至歲終取旨,差官點檢,革弊靡之習,收總核之效,誠大利也。然監(jiān)臨之官所以奉行成法,必得其人,乃能勝任。今有自朝廷除授者,有所轄奏差者,有吏部擬注者。朝廷除授與所轄奏差固可以得人矣,至于吏部擬注,雖有遷格,或非其才,遽委之以繁難,臣愚恐未能責其不廢弛也。伏望睿旨,應(yīng)諸司庫、務(wù)、場、監(jiān)、局、所繁難處,其監(jiān)官元系吏部差者盡行堂除,庶幾百司皆得其人,修舉其職,仰副陛下使能責實之意?!乖t今后內(nèi)諸司繁難處朝廷選差人。
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御筆手詔:「太師京近三上章乞致仕,詔書不允所請,仍止來章,意確未回。京位三公,然三省機政事無巨細自合總治外,可從其優(yōu)佚之意。自今特許三日一造朝,仍赴都堂及輪往逐省通治三省事,以正公相之任。事畢,從便歸第。」
五月一日,太師蔡京令遇朔望許朝,三日一知印。當筆不赴朝日,許府第書押。不押敕札,不書鈔。
六日,尚書省言:「檢會奉御筆,太師京自今特許三日一造朝,仍赴都堂及輪往逐省通治三省

事,以正公相之任。事畢,從便歸第。今奉內(nèi)降札子,未審三日一朝除與不除假故,如不系朝日分遇車駕朝獻、行幸、筵宴、慶賀、聽御札、拜表、行香、按視及虜使見辭并非次宴集之類,合與不合趁赴。奉御筆:合趁赴。內(nèi)申明三日一朝除與不除假故一節(jié),合門供到,已進呈,合除假外,奉御筆,實理三日趁赴外,付吏部疾速施行?!?
七年正月二十日日上「日」字疑誤。,詔:「人君所與共治者,惟輔弼大臣同寅協(xié)恭,率職勵行,以儀風俗。自我烈考,肇分三省,都堂為聚議之所,參決國論,延見百辟。元豐以來,成憲具在,遵制揚功,曷可失墜。自今宰執(zhí),可依舊常聚都堂,夙夜匪懈,以弼予政治?!?
八月二十五日,臣僚上言:「致治在乎政事,政事本于朝廷。恭惟神考,肇正六官,振飭百度。辟三省以總天下之事,建都堂以為聚議之所。體統(tǒng)既立,國論以定,規(guī)模垂后,所當謹守。仰惟陛下,丕承先志,躬覽萬機,且(目)[日]御便朝,以親庶政。是宜股肱大臣,仰體圣意,朝夕謀議,以 政治之萬一。臣竊見比來大臣退朝,隨即分省治事,都堂閉闥,動輒經(jīng)月。政事當合議者,或群至于省廷,則非所以養(yǎng)廉恥。且分職于內(nèi)者,當于此稟議;而將命于外者,當于此受令。以至進退群吏,裁決機務(wù),無有不在于此,而久廢不講,恐非所以尊朝廷也。今天下當持盈守成之時,而陛下篤繼志述事之孝。若夫國家之大計、天下之大利害,所當深思遠慮,而建長久

之策者,其類尚多。圣心所以憂勤宵旰,虛己以聽納;大臣所當黽勉夙夜,畢智于謀謨,將以益隆太平之基,而追述元豐之盛際,其事顧已可后乎 臣愚欲望圣慈明詔大臣,應(yīng)三省聚廳,務(wù)遵元豐故事施行。非特追述先帝之成憲,亦以仰副陛下勵精政事之意,其于圣治,實非小補?!乖t:「內(nèi)外參辭并庶官謁見,元豐條只合詣府第。令坐條申明行下,仍札付御史臺?!?
十一月六日,御筆手詔:「太師、魯國公蔡京自再還廊廟,于今七年。邇者章數(shù)十上,卻之復(fù)來,告老乞骸,祈于得請而后已,朕不欲固違。其諸細務(wù),特免簽書,可五日一朝,次赴都堂治事,恩禮寵數(shù),并仍舊制?!?
八年五月十一日,臣僚上言:「吏部銓注,以待常調(diào),則許隨資格見闕指射。朝廷除授,本以擢用智能之士,隨其材而器之,使無指占自陳之法,此祖宗馭吏之大憲也。邇來士失所守,幸進茍得,無復(fù)廉隅,公然投牒,或具札目指射,陳乞堂除內(nèi)外差遣,謂之『蹈逐窠闕』,資品之華,俸給之厚,與遂其私者唯所自便。甚則內(nèi)之卿監(jiān)省曹,外之監(jiān)司郡守,皆輒詣闕自陳,殊失朝廷為官擇人之義。此風寖盛,不特害于任使,方當員多闕少之時,一官有闕,唯奔競進取,權(quán)勢之士亟取亟得,寒素無援與夫守分廉退者滯留之久,致無闕以處之,為害甚大。伏望圣慈特降睿旨,今后(轍)[輒]敢以札子指射堂除窠闕者,以違制論。仍令御史覺察彈奏,重行黜降?!?

詔:「朝廷除授,以待天下賢材不次之選。而僥偉自陳,汨喪廉恥,士失自守,因以廢法。可依所奏,仍出榜朝堂。」
宣和元年四月九日,太師、魯國公「公」下原衍「臣僚」二字,已刪。京言:「臣昨蒙寬假,許朝五日,止省治事。而臣今三省錄黃、畫旨、入進文字與六曹奏鈔,敕命行下猶系臣名銜,著『不押免書』字。豈有身不任事、事非己出系名其上 虛負天下之責,靦顏慚怍,罔知所安。」詔所有系書一節(jié)可從所請外,余并依前后累降詔旨,無復(fù)別有陳請。
二十五日,臣僚上言:「臣聞爵賞,朝廷之砥石,所以礪世而磨鈍者也。稍吝之則有功者觖望,而人不知勸;稍寬之則濫得者必多,而人不知慕。二者不同,其失均也。臣備數(shù)憲臺,日閱六曹關(guān)報,頗疑恩澤之行比年浸濫,一時非泛之賞無日無之,大則轉(zhuǎn)官循資,小則減年支賜。臣略會其數(shù),自去年七月一日至今年三月終合二百九十七件,凡五千六百四十余人,其間有但云『某等』而不開具姓名者,尚不論也,無乃太多乎!茲蓋陛下勵精庶政,嘗恐百工怠弛,思有以激勸之,故不疑于用賞。而所司不能仰體睿意,乃因緣為市,尚恐不以實聞。臣嘗中夜思之,可為憤懣者一,可為嘆息者三,可為念慮者四,謹為陛下陳之。賞罰,人主之柄也,重輕予奪,當一聽于君,雖冢宰不得專焉,以其義詔王而已。近年有司保奏,乃有(光)[先]用貼黃擬定某人轉(zhuǎn)幾官、某人幾年磨勘、某人與某處差遣,是與

奪重輕自人臣出,下輕其上爵,而盜威福之權(quán),莫此為甚,臣所謂可為憤懣者此也。招弓弩手者辰州也,樞密院支差等房有何勞績,推恩者八十四人。升兗州為襲慶府,三省兵房不過行移文字耳,推恩者三百三十六人。大名府編揀軍器,推恩者四十六人。登、萊、沂三州共修戰(zhàn)船纔八只,推恩者十二人。如此類者,不可勝數(shù),其冒濫不已甚乎。保明功力,等第未嘗核寔,專在臨時,雖非元額許差之人,往往別作名目。河上之役,有司未嘗出都城,而姓名亦在奏中者矣,其罔上不已甚乎 奉行鹽法,乃鹽香司之職也,孟特敢云委是推就緒此句疑脫一字。,曉夕究心。修整城壁,轉(zhuǎn)運之職也,王似敢云委是功力浩瀚,并皆如法。仍有徑納札子,如淮南轉(zhuǎn)運使李祉、三門輦運趙子淔之徒,巧為辭說,鋪陳勞效,云伏候指揮。絲毫未有補于朝,輒敢矜功而自列,其輕侮朝廷不已甚乎 此三者,臣所謂可為嘆息者也。吏知賞可以茍得,則人有僥幸覬覦之心。一登仕版,遷轉(zhuǎn)如流,有甫二年轉(zhuǎn)十官者。今吏部兩選朝奉大夫六百五十五員,奉直大夫至光祿大夫二百九十員,橫行右武大夫至通侍大夫二百二十九員,修武郎至武功大夫六千九百九十一員,名器既輕,則人人皆有移心,而莫肯安其分矣。酬賞轉(zhuǎn)官不得回授白身人,自有約束,今又稍稍通行。正郎與副使既易得之,則三歲一郊,又暗增恩補。選人在部者

一萬六千五百四十二員,小使臣二萬三千七百余員,吏員猥冗,注擬不行,而仕途塞矣。官秩既進,俸亦隨之。三省、密院減年仍許特換支賜,公儲有限,橫恩鼎來,而國計虛矣。此四者,臣所謂可為念慮者也。陛下睿明天縱,如臣所陳,久已洞知其不可,海涵天覆,隱忍而未施行。經(jīng)由去處,乃習熟見聞,以為當?shù)?。門下不較奏較:疑當作「駁」。,中書不繳詞,日引月滋,寧有紀極。臣是以傾竭所聞,不能自已「不能」下,原文衍「不能」二字,今刪。,幸陛下留意焉?!乖t:「今后令三省、樞密院遵守。內(nèi)輒以本職論功及有司擅為保奏、擅指定轉(zhuǎn)官賜帛及指定輕重之類,依累降指揮申明行下。仍令御史臺常切覺察?!?
二年五月十六日,手詔:「先帝稽古建官,肇正三省,設(shè)給舍、都司以替省務(wù),綱目備舉,成憲具奏奏:疑誤。。今都司蹈襲,寖以曠官,蓋緣省吏強悍,敢肆侵侮,遂為典章??勺越癫⒆袷卦S、崇寧見行成法。應(yīng)違法事,左右司官勿書,具事因舉劾。情重者,取旨竄責,宰(丞)[臣]按治?!?
七月二十一日,臣僚上言:「爵祿礪世,僥幸可革。比來營造去處工匠之類,節(jié)次自有支賜,有司尚敢冒法,奏請?zhí)刂?,與作工匠入流之人轉(zhuǎn)行遙郡、橫行。不惟礙法,緣工作之徒與士流不同,若縱之忝冒,混玷班列,顯屬泛濫。伏望特降處分,自今應(yīng)作工匠入流之人并轉(zhuǎn)至大夫止,雖奉特旨轉(zhuǎn)行遙郡、橫行,許三省、樞密院執(zhí)奏不行,庶幾有以革去僥幸之弊?!乖t仰三省、樞密院遵守施行,雖奉特

旨,執(zhí)奏不行。
八月十一日,尚書省言:「奉圣旨:三省早出等禮儀并依元豐法令,行首司檢具,申尚書省取旨。今契勘到下項:一、元豐年作早出:筵宴、殿試舉人、釋褐唱名、人使見辭、宣召觀示、習儀按閱、進書奉安、 決開堂、今即宰執(zhí)不赴。開啟道場相看、國忌奉慰。一、元豐年未經(jīng)禮儀,見作早出:神霄宮燒香、明堂布政、就見皇子、御殿稱賀、宰執(zhí)謝敕設(shè)。元豐年共一日,今分作兩日。一、元豐年不作早出,即今見作早出:宰執(zhí)除拜轉(zhuǎn)官、聞命授告、賜衣帶、賀降生皇子、前兩府到堂、外國人使到堂、諸官司就堂呈驗、就堂宣視。」詔第一項依元豐體例,第二項合作早出,第三項不作早出。又制敕庫房擬到下項:「一、諸雜人入幕次,契勘自熙、豐年有約束旨揮。不應(yīng)入者,無故入門,許人告。今來宰執(zhí)幕次自合除合祗應(yīng)人外,諸雜人并不得入幕次。一、官員就幕次取覆,契勘自熙寧年官員參辭謝呈敕告并本職公事,方許赴都堂,仍取稟指揮相見外,余并依于尚書省投狀。今來官員自不合入宰執(zhí)幕次及下馬步行處接便唱喏,并待漏院及合子內(nèi)出頭呈納文字。欲已上并依元豐舊制。如違,徒二年。因而聽采漏泄,依中書漏泄法。一、行馬次序:契勘自熙、豐年赴朝,系宰執(zhí)于百官后上馬。昨遷班近上,見于百官前上馬。除宰執(zhí)見于百官前上馬外,欲百官行馬失序并沖節(jié)者各杖一百,仍令御史臺、皇城司、開封府覺察,送所屬

施行,命官聞奏。一、上下馬:契勘自熙、豐年宰相于隔門內(nèi)下馬,執(zhí)政于隔門外下馬。今即依得熙、豐年體例及自來宰執(zhí)于隔門下馬,由垂拱殿貯廊赴朝。后來為拆去貯廊,遇泥雨許入右銀臺門北廊下馬。并自熙、豐年駕出入「駕」上疑脫一「車」字。,趁赴起居,于左承天門下馬。今后改作左、右兩敷佑門,于左敷佑門里、右敷佑門外下馬。欲除見依元豐舊制外,其于敷佑門并遇雨入右銀臺門北廊上下馬依見行儀制。一、侍班并從駕去處:契勘自來進呈侍班,殿內(nèi)分三省各合子,今系同合子。從駕去處,今并依熙、豐年體例,在車駕殿門外作一合子。勘會元豐三省各奏事,各合子,見今同奏事、同合子,欲除三省奏事同合子外,余依元豐舊制。」從之。
十月八日,詔:「在部員多闕少,河南府、(三)[二]廣、荊湖、關(guān)陜闕官,而在京求差遣者甚多。蓋緣希覬堂除,不甘遠適,所以不均。其初出官人勿注京局,初改官及初升親民者與外任,沖替及事故未滿日月者勿堂除。」
宣和四年八月二十日,少師、太宰王黼言:「臣頃被詔旨,三省、樞密院暨六曹事有未如元豐舊制者一切厘正。臣竊以神宗皇帝肇正官制之后,元豐五年八月修立樞密院令,諸得旨事并錄送門下省,候報施行。宣命即關(guān)送,候送回發(fā)付。是年十月,樞密院再奉旨揮,得旨及擬進畫依文字內(nèi)圣旨急速限當日擬進,〔余〕限次日錄送門下省。后覆奏回圣旨后:疑當作「候」。,急速限當日,余

限次日發(fā)出。據(jù)此則樞密院事悉合經(jīng)門下省審省覆奏,然后施行。臣伏見近歲以來,樞密院諸房浸紊成憲,凡所施行,(折)[析]以為二。一曰機速,更不關(guān)錄門下省;一曰急速,更不關(guān)錄送門下省。止用關(guān)子,更不關(guān)錄者,門下省悉不預(yù)聞。用關(guān)子者,審省覆奏與封駁之法盡廢矣。臣愚深慮未應(yīng)元豐舊制。臣謹按門下省元豐六年兵房上半年承受樞密院錄白者一千七百三十件內(nèi),用關(guān)子者纔二事而已。今年上半年,兵房承受樞密院錄白文字三百七十七件,而用關(guān)子者至四百八十九件,何其多也。稱系機速更不關(guān)錄者不在此數(shù),不可得而知。其間關(guān)子如差除兵將官、轉(zhuǎn)資、補授恩澤、差人吏、養(yǎng)老之類,悉用關(guān)子,臣所未諭。若緣恭奉御筆,或事干急速,合即施行,不當更錄送門下省。即不特非元豐條制,(令)[今]中書省被奉御筆及急速文字,皆行錄黃,送門下省審省覆奏。內(nèi)急速不可待畫者,止許先次報行。惟尚書省間有急速奏行止關(guān)門下省者,然亦近承睿旨,事干除授及轉(zhuǎn)官資之類,并送中書省行錄黃矣。臣又聞元豐七年,王珪為左仆射、章惇為門下侍郎日,樞密院降指揮轉(zhuǎn)員文字更不送門下省。珪等力爭之,尋被旨應(yīng)緣轉(zhuǎn)員文字并送門下省,仍依樞密院例宿直,樞密院已得旨揮更不施行。詳此則見先帝立經(jīng)陳紀、垂裕無窮者,德音具存,無復(fù)可疑。臣茍竊位弗陳,是以不材而廢

陛下萬世之法「下」字下衍「黃門」二字,已刪。,豈特仰辜大任,將得罪天下,后世不貸矣。伏望圣慈詳酌,特降詔旨付樞密院,委大臣特行董正,庶盡革久弊,一遵前烈,天下幸甚!」詔并遵依元豐成憲,常切遵守,毋有違戾。
十二月二十一日,中書省、尚書省言:「左右司奏,今具逐次試行首司私名人數(shù)下項:政和三年試中三百四十一人,政和八年試中四百一人。今節(jié)次準尚書批送下就試共八百人。行首司具到下項:入額編排一百五十人,未入額編排五百七十三人,無限定人數(shù),未試私名八百余人。戶部供到政和令節(jié)文,諸未入官人、三省私名,本司并免丁役?!乖t:「入額編排依舊以一百五十人為額,未入額編排以三百人為額。二(頃)〔項〕并與免本身丁役,余并不免?!?
五年正月二十二日,臣僚上言:「臣竊見朝廷用還堂闕,其事雖若小,而所系則甚大。自政和元年十二月檢會大觀三年八月旨揮,承務(wù)郎以上見任差遣未滿并已授未赴,元系吏部差擬之人,因朝廷升遷或特旨移易,其退下闕并堂除一次。臣切詳本旨以元系吏部擬人,因朝廷升改,占堂除窠闕,若退下闕,吏部便行收用,堂除轉(zhuǎn)見闕少,遂令還堂一次。政和二年十二月,并大小使臣并依承務(wù)郎以上已得指揮。政和五年五月,復(fù)有申明還堂闕,雖已經(jīng)差官,而所差官未赴、未滿,朝廷再與差遣之人,其退下闕亦合還堂。自爾展轉(zhuǎn)還堂,非止一再,間有緣堂

除一闕而用吏部三四闕者。謂如甲授通判,元系吏部,后因堂除差遣,退下闕還堂固宜。若通判闕而差一見任或待次司錄(關(guān))[闕],又為還堂,司錄闕卻差一曹官承填,即曹官闕又為還堂,展轉(zhuǎn)相應(yīng),致所用吏部窠闕寖廣,而士大夫相與為俚語,有七還八還之目。常調(diào)官赴部,艱于得闕,規(guī)求還堂,鮮或安分。甚者寅緣干請,無復(fù)廉靖之風,殆非所以重朝廷厲士操。臣愚欲望圣慈申詔三省,謹還堂一次之令,以廣吏銓。而丞掾簿尉之微稍省除目,則堂選滋重,國體益尊,昭示群工,庶息僥求之弊?!箯闹?
六年二月四日,臣僚言:「昔神宗皇帝立政造事,鼎新詒謀,皆有成憲。而政事之源,莫大于官制。臣聞元豐中嘗諭儒臣曰:職事官參紊久矣,宇文周、李唐蓋嘗講求《六典》,而未克行。今設(shè)官領(lǐng)治,正名核實,考古可法,理須精密。郎官非嘗為守倅,不在此選。奉行之初,由列寺貳卿除授者人以為榮。比年以來,寖失本旨。知縣監(jiān)當資序人超躐得之,未便事任,望實不孚,而郎選輕矣。仰惟陛下自躬覽萬機,惟熙、豐法度是紹。乞自今選用郎官非踐更臺閣,則必謹資格,如元豐詔旨,庶幾仰副紹休圣緒之意?!乖t令中書省遵守。
五月二十六日,詔經(jīng)撫房罷,限兩月結(jié)絕。應(yīng)事合分隸三省、樞密院者,并遵依元豐官制及久來條例施行。宣和四年,始出師伐燕,王黼實(至)[主]其議。黼于三省置經(jīng)撫房,顓治邊事,不復(fù)

以關(guān)樞密院,禁錮遮護甚密,他執(zhí)政往往不得預(yù)。及經(jīng)撫房結(jié)罷,乃降指揮,一宗文籍書行焚毀。
十二月二十日,太師、魯國公致仕蔡京落致仕,依前太師,領(lǐng)三省事,神霄玉清萬壽宮使,五日一赴朝請,至都堂治事。
七年四月二十七日,手詔:「仰惟神考,若稽古制,正名百官,以貽休于萬世。眷言三省,稽決政事,維持紀綱之地。凡命令之出,所以審議行者,必由此焉。故嘗有詔曰:中書揆而議之,門下省而覆之,尚書承而行之。有不當者,自可論奏。事無巨細,遍經(jīng)三省,無出一己,使擅其權(quán)。屬政和初,建議者遂以尚書令、仆之名易之公相,凡三省之務(wù),悉總治之,后復(fù)以公相廳為都廳,而領(lǐng)三省。則初未之革,使神考垂佑不刊之典,奪于權(quán)臣自營之私,良用(撫)[憮]然。朕嗣承丕業(yè),率循舊章,夙夜于茲,大懼弗克祗紹。嘗謂坐而論道于燕間者三公之事,作而相與推行者宰輔丞弼之職。今居三公論道之位,而總領(lǐng)三省眾務(wù),使宰輔丞弼殆成備員,殊失所以紹述憲章之意??捎谏袝?fù)置尚書令,虛而不除。三公止系階官,更不總領(lǐng)三省。若曰佐王論道,經(jīng)緯國事,則三公其任焉。三省并依元豐成憲,毋復(fù)侵紊。敢輒議者,以(入)[大]不恭論。若昔大猷,是正邦典,朕庶幾無媿于前人。播告中外,咸知朕意,仍揭榜朝堂?!瓜仁?,李邦彥為左丞日,言:「尚書,政事之本也。神考遠稽周官,近取唐典,乃建六聯(lián),以分邦治。惟令居

中,與仆、丞禮絕。以太宗皇帝為中書令,而尚書令虛位百年,臣下無敢當其任者。元豐初,詔曰三省各有體統(tǒng),實相維持。元佑初,起文彥博平章軍國重事,已非故事。繼呂公著司空、平章軍國事,紹圣臣僚論列,以謂當時大臣陰與公著為地,除去『重』字,名曰下彥博一等,而實兼三省之權(quán),事無輕重,無不與之,侵紊先烈,莫大于此。然但增平章之名,猶未改官制也。政和初,蔡京自杭州還朝,何執(zhí)中已任左仆射,難以去之,遂改令、仆之名,冠以公相之號,總領(lǐng)三省。廢尚書令,自治令廳,從此尚書遂無長官。其侵紊又過公著矣。蔡京致仕,王黼奏改公相廳為都廳。既遷太傅,則自領(lǐng)三省不避。其鈐制人主,抑塞士大夫,每以元豐為言。至自領(lǐng)三省,則不復(fù)以元豐為法。蓋蔡京唱之,王黼因之,元佑大臣所不敢為者而安為之。且元豐五年,始行官制。曾未數(shù)年,京乃謂先帝欲改而未果,豈不矯誣先帝乎 使天下議之,國史記之,改元豐官制自政和始,豈不害陛下述事之孝乎 三省者,人主出令之地也。故舊制宰相同平章事而已,新制則仆射兼侍郎而已,亦不敢專也。今公相領(lǐng)三省,則權(quán)侔人主,非所當也。又況三公之官,皆以(公)[功]賞,或積累而至,非若古者特以論道經(jīng)邦也。蔡京以八寶轉(zhuǎn)太師,王黼以平燕轉(zhuǎn)(大)[太]傅,三公為太宰、少宰,何為不可,而必欲領(lǐng)三省乎 矯誣先帝,害陛下述事之孝,特出于大臣自

營專權(quán)之私耳。乞復(fù)尚書令之名,今后三公不許統(tǒng)領(lǐng)三省,并依元豐法?!怪潦蔷┝T,故有是詔。
七月九日,中書省言:「檢會宣和六年二月二十八日奉御筆手詔:『朕立政造事,以熙庶績。董正治官,唯前烈是承。永惟文考,所以敷遺后人者,莫重官制。元豐肇分六曹、寺、監(jiān)之任,非碩德偉望,蓋弗以居。選擢之艱,多所闕員,不為人擇官也。近歲爵祿之柄寖輕,士無愜志,雖屢命簡汰,纔及疏遠之人。權(quán)貴進者益眾,資淺望輕者遍據(jù)要路,其何以紹先猷、勸寒雋 可自今不歷省、臺、寺、監(jiān)、監(jiān)司、(都)[郡]守、開封曹官,雖嘗踐更系監(jiān)當資序,若宰執(zhí)有服親及戚里,并不除郎官。寺、監(jiān)長貳非歷監(jiān)察御史以上及監(jiān)司、郡守,仍不除少卿。若寺、監(jiān)長官非歷寺、監(jiān)丞若校書郎以上及監(jiān)司、郡守,仍不除郎官、少監(jiān),著為定令。內(nèi)宰執(zhí)有服親及戚里應(yīng)仕進者,遵熙豐故事與宮祠,當裒擢者除職。庶幾名器重而士知勸,責任專而人赴功,用以克篤詒謀,詔于萬世。三省常切遵守,違者執(zhí)奏取旨,御史臺覺察,隨除目彈奏。咨爾在位,其祗予意。』奉圣旨。宣和六年二月二十八日指揮更不施行。」
八月七日,詔:「今后內(nèi)降及傳宣與差遣之人,如已差人或違礙資格,更不進呈,具因依告示不行?!?
欽宗靖康元年正月三日,詔:「祖宗典訓(xùn)具存,綱紀修明,朕當與執(zhí)政大臣共遵成憲。自今除授、黜(涉)[陟]及恩數(shù)等事,并須參酌典故?!?
同日,詔:「方今軍

興,應(yīng)內(nèi)外官司局所除存留后苑作祗備道君皇帝外,其余一切依熙豐法,錢物并納左藏庫?!沽钊 忻茉簵l具,凡一百五處皆罷之。
同日,詔:「命令之出,以信四方。倘朝令夕改,人用不孚。自今令三省詳議,(每)[毋]得輕有改易,以惑人心。凡詔敕有不經(jīng)三省者,官司勿行,違者并以違制論?!?
七日,詔:「三省、樞密院,號令所由出,體統(tǒng)之嚴,靡容僭紊。昔在神祖,厘正官制,事無大小,并中書省取旨,門下省奏覆,尚書省施行。樞密院為本兵之府,朕嘉與輔臣共遵成憲。自今除中書省畫旨、尚書省奉行、樞密院專兵政外,一遵元豐官制,毋或侵紊?!?
正月十八日,詔:「應(yīng)批降處分雖御筆付出者,并作圣旨行下?!?
三月二日,監(jiān)察御史余應(yīng)求言:「近年以來,凡有中旨,皆降御筆,三省有司奉行不暇,雖有違戾法憲,不敢執(zhí)奏。其始因中人領(lǐng)事,內(nèi)中奏陳而為之。其后士大夫倚中人以希進,欲興功利,而法所不許者亦為之。最后大臣或行事有戾于法于法:原作「法于」,今乙正。,或差除不允簽議亦為之。又有臣僚直違奏陳,內(nèi)中批降施行者。夫朝廷出命之地也,天下庶事當舉以委之。若宰執(zhí)不才,退之可也,豈有自覽細務(wù),悉降御筆而可以為治哉 」詔:「今后圣旨不經(jīng)三省、樞密院者,諸官司不許便行,并申中書省審奏,俟得旨,方許施行?!?
四月九日,少宰、兼中書侍郎吳敏言:「乃者道君皇帝下哀痛之詔,神斷英決,遂傳大寶。陛下初履帝位,慨然欲

復(fù)祖宗之休烈,望明詔宰執(zhí)遵上皇詔旨,取祖宗舊法,悉加討論,復(fù)其宜于今者,以幸天下。」從之。
二十日詔:「應(yīng)事涉細碎,有司可以專行,不須申審者,聽三省、樞密院隨事申明行下。應(yīng)被旨急速,須索供應(yīng),待報不及,非干他司者,聽隨處覆奏施行訖,申尚書省、樞密院?!?
二十六日,詔:「臺諫者,天子耳目之臣,宰執(zhí)不當薦舉,當出親擢,立為定制?!?
五月十一日,臣僚言:「神宗皇帝初定官制,令中書省取旨,門下省奏審,尚書省施行,此國家畫一之法,不可易也。今有入內(nèi)使臣容章使酒毆行道之人,送有司究治,中外皆知陛下裁抑內(nèi)侍,不容暴橫如此。今降指揮,乃稱案成,送入內(nèi)省取旨。不惟取旨非內(nèi)侍省事,有紊綱紀,又恐先啟開封府觀望之端,勘鞠失實,致誤典憲。欲望圣慈裁著,示天下以至公,令朝廷取旨施行。仍自今凡取旨事并遵祖宗官制?!箯闹?。
七月七日,詔旨三省申明舊制,今后不以堂除、吏部人,凡初改官未曾寔歷知縣者,不許別除差遣。
八月四日,臣僚言:「竊見河北、陜西帥守近日多有更易,在任者不為久居之計,新到者未諳蕃部之情,為邊鄙害,莫大于此。且祖宗之時,帥臣及沿邊郡守有十數(shù)年不易者,故欲將士相諳,緩急可用。欲望應(yīng)三路帥臣、沿邊及近里要害處知州詳加選擇,使之久任?!乖t令三省、樞密院遵守。
十一月二十九日,詔三省長官名可并依元豐官制。
高宗建炎

元年五月一日,徽猷閣直學(xué)士、朝散大夫、元帥府兵馬副元帥黃巘善除中書侍郎。
六月三日,宰臣李綱言本政大略,謂崇觀以來政出多門,綱紀紊亂,宜一歸之于中書,則朝廷(遵)[尊]。詔中書省遵守。
五日,中書侍郎黃巘善除門下侍郎。
二十一日,詔三省置賞功司。三省委左右司郎官、樞密院委都承旨檢察,以受功狀違限不施行者必罰,行賂乞取者依軍法,許人告。三年六月七日,罷賞功司,詳載樞密院門。
十月三日,御史中丞顏歧除尚書左丞。
三年二月二十二日,詔:「御營使司依舊存留,止合管行在五軍一行軍兵營寨事。其余應(yīng)干邊防措置等事,并合依祖宗舊法厘正,歸三省、樞密院?!?
四月十三日,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呂頤浩等言:「被旨將元佑中司馬光等建請并省奏狀,召侍從赴都堂,限當日參詳。尋請戶部尚書孫覿等九員參詳,得委可遵行,并無異論。臣等今參酌,三省舊尚書左仆射今欲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尚書右仆射今欲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門下侍郎、中書侍郎今欲并為參知政事,尚書左丞、尚書右丞今欲減罷?!箯闹?。
同日,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呂頤浩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尚書左丞李邴改參知政事。
八月十三日,詔:「今后除官員系堂除得替人,許到都堂見宰執(zhí)陳乞差遣外,其余詞狀,如系軍期邊防急切機密公事,許詣尚書省陳乞,余更不收接,并赴洪州

三省、樞密院披訴。」時隆佑皇太后駐蹕洪州,百司扈從故也。
四年五月一日,詔執(zhí)政大臣:「自今監(jiān)司帥守應(yīng)辦軍期有勞者,依祖宗舊制止進階官,俟有大功顯效,間加職名,庶幾名器增重,艱難之際人益知勸。」令三省遵守。
六月四日,詔自今宰相兼知樞密院事罷御營使。先是臣僚上言:「宰相之職無所不領(lǐng),非如百職事各有司存。本朝沿五代之制,政事分為兩府,兵權(quán)盡付密院。比年又置御營使司,是政出于三也。原其建置之因,止援景德幸澶淵之例爾。今日事本與當時不同,又今兵數(shù)盡總于五軍,是以兵柄出于數(shù)途,而綱紀日以隳紊。欲望詳酌,罷御營使司,以兵柄付之密院,令宰相兼知樞密院事。即今諸將皆當軍職處之,提兵如故。其兵數(shù)密院別議立額,有缺即申密院添補,不得非次招收,復(fù)用符以驗遣發(fā)。非獨可收兵柄,一賞罰,汰冗濫,節(jié)財用,庶幾因此漸議兵政,使復(fù)祖宗之舊?!构视惺窃t。
九月二十五日,臣僚言:「國家自來凡所除授,先由大臣進擬,而后下于中書、門下兩省。臣僚無異論,則命詞省審,授之其人,拜恩殿陛,然后蒞事。至于敕命,則寫之黃紙,示命令之重,且以防奸偽。近歲事出迫蹙,理失雍容,多令日下供職。比及舍人封還詞頭,給事中條具論駁,言事官有所( )[劾]奏,則朝廷用人之失已布于中外,使士大夫進退失據(jù),殊非祖宗舊典。兼自巡幸以來,以省札易敕黃,小

人易為偽造,奸罔(寢)[寖]多,命令不嚴,于體未便。欲乞非軍旅急遽,令不候受告或放辭謝外,其余除授,并候受告入謝,方許蒞事。其經(jīng)由去處,卻合申明日限,不使留滯。所有舊來合降敕黃,亦乞措置施行,庶幾革去奸冒,亦事之不可已也?!乖t令三省、樞密院遵守。
紹興元年八月十七日,詔:「尚書省依舊制催驅(qū)三省房,并復(fù)置催驅(qū)六曹房,仍令三省催驅(qū)房(目)[月]具已未結(jié)絕文字聞奏?!?
二年九月二日,詔:「修政局日下罷,應(yīng)今日已前已未行事并不施行,其應(yīng)干取索公案等并歸尚書省?!瓜仁牵悄炅略O(shè)修政局,上謂輔臣(奉)[秦]檜曰:「周宣中興,內(nèi)修政事,外攘夷狄。卿設(shè)此局,令百官各條具利害,甚善。修車馬備器械外,攘夷狄之事卿宜講求。」于是以戶部侍郎兼侍讀黃叔敖充修政局參詳官。叔敖條具,請置修政局提舉官,依講議司例,欲關(guān)會三省、樞密院,及取索行遣,供報貼子,押檢閱文字。應(yīng)事干機速入遞文字,并依尚書省遞發(fā),及就用本省印。仍乞指名差人吏檢閱文字二人、主管文字四人、書寫文字四人。其公使錢依昨講議司下(權(quán))[榷]貨務(wù),限以二萬貫、每料作二千貫支供。就委參議官一員兼本局參詳官,及置檢討官。至是,臣僚上言:「今日忽聞夜有異星引光而長,必妖星(慧)[彗]孛之類,愿陛下修省,庶幾轉(zhuǎn)災(zāi)為福。今修政局所講多刻薄之事,內(nèi)外聞之,人心已失,愿直罷之,使依限結(jié)局?!构式翟t

罷焉。
三年正月十四日,詔:「無故入三省諸門,許人告捕,每名賞錢三十貫,余依見行條法?!挂陨袝⊙晕从懈娌督o賞條法故也。
四年三月十一日,樞密院言:「宰臣兼知樞密院事,其本院諸房文字依紹興元年十二月十九日指揮,與知院、簽書院事見分輪通治,唯機速房文字系宰臣判筆,未曾分輪。緣三省事務(wù)繁多,竊慮文字擁并,致有稽滯。所有機速房文字,欲今后宰臣知樞密院事、簽書樞密院事輪日當筆?!箯闹?
五月十一日,侍御史辛炳言:「乞宣諭大臣,繼自今勿廢都堂公見之禮,則必無乏材之嘆。《傳》曰:『上臣事君以人。』況在今日,不可忽也?!乖t令三省通知。
七年二月十三日,詔:「今后應(yīng)諸處舉辟官員差遣,并令中書、門下省籍記所辟姓名。如任內(nèi)犯入己贓徒以上罪,其元辟官取旨行遣?!?
三月十日,詔:「軍旅方興,事務(wù)日繁,若悉從相臣省決,即于軍事相妨??沙袝?、門下省依舊外,其尚書省常程事權(quán)從參知政事分治。所有合行分治事,(今)[令]張(俊)[浚]條具取旨?!箍F蚶?、禮、兵房令
張守分治,戶、刑、工房令陳與義分治。如系已得圣旨文字,合出告命敕札,并合關(guān)內(nèi)外官司及繁切批狀堂札,臣依舊書押外,余并止參知政事通書。從之。
九年三月二十二日,左諫議大夫曾統(tǒng)言:「朝廷命令必由中書、門下省,后付之尚書省,乃謂之 。命之未下,則有給舍封駁。及其既出,則有臺諫論列,其為過舉鮮矣。自軍興以來,機務(wù)急遽,

始有畫黃未下,不待舍人承行,給事書讀,即以成事付之尚書省,凡所除授,一切報行。其行在職事官便令日下供職,習以為常,恬不知怪。望特降睿旨,應(yīng)事干軍期、有不可緩者依舊報行,其余除授,須俟拜命,方許視職。所有經(jīng)由去處,自合申嚴日限,不得留滯。至若畫黃未下, 命未成,即乞檢會建炎四年九月指揮施行?!箯闹?
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詔:「監(jiān)當資序人勿除郡守,知縣資序勿除監(jiān)司。其已除未到者,令吏部供具姓名罷之。內(nèi)曾任監(jiān)察御史以上職事,則不拘。令三省遵守?!挂猿剂叛裕骸纲Y格雖曰不拘,蓋亦不可盡廢。其間除授,至有超越數(shù)等者。」故有是詔。
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詔:「命官犯罪,勘鞠已成,具案奏裁。比年以來,多是大臣便作已奉特旨,一面施行。自今后三省將上取旨?!?
仁宗朝詔中書,應(yīng)臺諫言事皆錄報樞密院。及大觀本院令,臺諫臣僚上言,本院取旨審量,凡六條。比年緣宰臣兼領(lǐng),久廢故事,臣僚建言,密院多不與知。乞詔三省遵依舊制?!股显唬骸溉∈聞?wù)如議論涉軍政及邊防,自合關(guān)報樞密院?!弓凰纪?二十六年十二月四日,宰臣湯思退、陳誠之言:「伏
曰:「祖宗朝有大政事、大典禮,樞密院皆與議?!股显唬骸附o日聞機密,豈容有不知之事 」誠之曰:「只緣宰臣兼領(lǐng)院日,諸房循習日久,有(各)[合]關(guān)報事宜,多不錄送?!股显唬骸附窈螽斪衽f制?!褂谑墙抵夹邢隆?
二十七年七月十三日,中書

舍人周麟之言:「國朝稽古建官,分三省以厘天下之務(wù),凡有令命,則中書省取旨,門下省審駁,尚書省頒行,三省相參,而后百度正,紀綱舉,所以致其謹具,示不專也。然自累朝以來,號東西二省為維持政本之地,尤重其選?;蛘钪T行失當,人才之進退非宜,在中書則舍人得以封繳,〔在〕門下則給事中得以論駁,皆于命令未行之前而彌縫正救之,則朝廷不至有反汗之嫌,天下不見其過舉之跡。爰自近歲,事與舊違。當軍興時,則有事干機速,不可少緩。及休兵之后,因仍不改。用事者又私意自任,廢棄成法,故有所謂報者,有所謂中入報者,有所謂尚先行者,有所謂入己者,往往皆成定例。自陛下更化,數(shù)者之弊固已稍革。沿襲之久,狃于故常,未暇一一厘正。若使詔旨一頒,敕札隨降,所謂給舍者但書押已行之事而已。設(shè)或事當論奏,則成命已付于有司,除目已布于中外,使士大夫進退失據(jù),在朝廷亦為難處,甚非祖宗所以分三省建官之意。欲望申明舊制,凡命令之出,并經(jīng)兩省?;驘o封繳,即皆畫時行下,庶幾盡蠲宿弊,昭示至公,復(fù)祖宗之成憲。」從之。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一 三省

三省
【宋會要】

孝宗隆興元年三月十六日,詔:「監(jiān)奏院、主管官告院、登聞檢院、監(jiān)登聞鼓院、干辦諸司糧料院、干辦諸司審計司、干辦諸軍審計司、主管吏戶部、禮兵部、刑工部架閣庫、東(賂)[輅]院監(jiān)官、行在榷貨務(wù)都茶場提轄并監(jiān)官、建康、鎮(zhèn)江府榷貨務(wù)都茶場監(jiān)官、雜賣場提轄、六部監(jiān)門、建康府、鎮(zhèn)江府、鄂州分差糧料院監(jiān)官、大宗正司主管宗室財用、主管西南外敦宗院、文思院提轄、點檢贍軍酒庫所主管文字、干辦公事、糴場監(jiān)官、西南外敦宗院宗學(xué)教授、臨安、紹興、建康、平江府、洪、福、潭、婺、明、宣、秀、太平州教授,已上闕樁留,充薦舉并升擢及試中人。」
四月二十七日,詔:「今后有司所行事件,并遵依祖宗條法并紹興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指揮,更不得引例及稱疑似,取自朝廷指揮。如敢違戾,官吏重作施行?!瓜仁牵舨渴汤闪杈跋牡妊裕骸缚丛?shù)较吕粑栉那f,所欲予者巧為之地,所欲不予者深抑其情。至于六部之所勘當,則取決于三省群胥;大理寺之所斷決,則稟聽于朝廷風旨。其弊已久,謂為固然。愿嚴為之禁,一切惟法之從,而不惟例之聽,則事簡而易行。今檢會紹興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臣僚上言:『國家累圣相承,垂二百年,文謨武烈,克貽厥后。在臺省則為憲綱,在有司則為甲令。今則不然,均是事也,而有前批、后批之殊。同是法也,而有

元降、續(xù)降之別。欲予則巧為傅會,欲奪則工于舞文。法不相當,則云更合取自朝廷指揮;自知無法可行,則云如朝廷特降指揮,于本部條法別無違礙。有(勸)[勘]當已上而退送者,有未及勘當而奏狀者,或因堂白而面授旨意,或無處分而唯務(wù)陸沉。變亂舊章,?;笥^聽,可不深懲而痛革歟。愿詔三省大臣,凡四方奏請送有司,令各以成法來上,盡捐宿弊。其不以實而依違遷就者,主典科違制之罪,長吏以不職免所居官,臺諫常切覺察,令三省六曹遵守?!弧构视惺敲?
干道元年二月二十日,詔:「自今應(yīng)堂除已授在外差遣人,非選材能特旨升擢者,并不許干求,更換差遣。三省、樞密院可常行遵守,仍著為令?!?
二十一日,臣僚上言:「臣聞有一言而盡致治之道,曰公而已。法令天下之至公也,茍以私意行乎其間,則公道安得不廢哉 陛下臨御以來,首以監(jiān)司郡守數(shù)易為禁,必俟三年滿替,可謂盡善。行之未久,而監(jiān)司郡守紛然求改,至今有無故輒易者矣。添差官不許厘務(wù),其所關(guān)防,不為無益。行之亦未一年,比來稍放行厘務(wù)矣。初改官人惟許注知縣,良法也。今奔競者不樂為邑,經(jīng)營堂除,有不注知縣者矣。有差遣人不許換易,良法也。今奔競者不樂已受之命,百端別圖,而換易紛紛矣。至如蔭補初官人,法當詮試。今有堂除免試者,亦有初官試吏便得職事官者,有到任旬日而躐等遷美官者。如此

之類,未可悉數(shù)。欲望陛下特諭大臣,自今各遵成憲,以公滅私。差除之際,或礙格法,勿妄以授,庶俾法令少振,奔競漸衰,中書之務(wù)清,始可以言治道矣。若果有材能可用,或因薦召,或已籍記應(yīng)升擢者,除必詢謀僉諧,隨材以授,勿以所親故厚之,勿以其不附己故薄之。茍出于無心,合于公論,則人亦安得而議其后邪 」從之。
七月四日,臣僚上言:「守官之弊,重內(nèi)輕外,革之宜更出迭入。若未歷州縣,不得居清要。未任監(jiān)司,不得居郎曹。外有治效,擢之內(nèi)職;內(nèi)有實績,擢之外任。凡有補外者,中書省籍記姓名,治政有功,如期召擢。及擬官之際,要先具曾充外任,庶幾官宿其業(yè),人效其職,無因循茍簡之志矣?!乖t令中書省置籍。
二十九日,中書門下省言:「三省諸房條具到重復(fù)事件:吏房勘會:一、吏部申,使臣乞收使轉(zhuǎn)官,先降指揮,依申毀抹公據(jù)訖,再申命詞,或降可項給告。一、吏部申,陣亡之家乞收使恩澤,補授使臣名目,先降指揮,依申批鑿或毀抹公據(jù),再申命詞給告。欲并候得畫,令本房照應(yīng)取索前銜后擬納舍人命詞,并降可項行下。戶部勘會:一、戶部申,自來過闕點檢戶部贍軍酒庫官,系戶部申乞差官,朝廷降指揮差官訖。后又申合行事務(wù),并依點檢所見行條法指揮施行,系是重復(fù)。欲令戶部今后止作一狀申請。一、每遇差奉使使副降指揮合用禮物,依某年體例施行。同日,又降指

揮,所有私覿,依數(shù)支降。二項系是重復(fù)。欲今后作一件送中。禮部勘會:一禮部申,逐次所差奉使下三節(jié)官屬,往回所得轉(zhuǎn)官,除起程先轉(zhuǎn)一官資,吏部作一狀擬申朝廷,命詞給告外,其回程所得官資,往往候逐人陳狀,逐旋申請,事屬重復(fù),欲令吏部類作一狀擬申朝廷,命詞給告行下。一、勘會官司乞鑄牌印,在法創(chuàng)給者取裁。所有宗室若臣僚除授正任團練使已上應(yīng)給賜牌印者,止合本部一面擬申,篆文鑄造訖,依自來條例給賜。近來一例申乞取裁,顯是重復(fù)。欲令禮部照會施行。兵部勘會:一、兵部申,南平王遇加恩乞給賜禮物,降指揮下日,數(shù)內(nèi)馬二疋關(guān)駕部,又申朝廷下廣西經(jīng)略司應(yīng)副;及金鍍銀鞍轡一副,復(fù)全給賜了日,鞍轡庫依例申駕部,本部再申朝廷降指揮除破。合一就取旨施行,更不須再降指揮,委是重復(fù)。欲令駕部今后互相關(guān)會,共作一次申請指揮施行。本部四司應(yīng)有似此重復(fù)申請文字依此。一、勘會諸處差到押馬使臣等,已(除)[降]指揮依格與轉(zhuǎn)官資,內(nèi)有付身未圓,或整會差錯重迭及不曾將到真本付身之類,吏部先次出給轉(zhuǎn)官資公據(jù)。后來本人繳連,陳乞收使,本部又申朝廷,請降指揮,方與擬轉(zhuǎn)。今來系已承指揮與轉(zhuǎn)官資,止是公據(jù),即不須再降指揮。欲令吏部今后將似此陳乞之人契勘,如別無違礙,即具前銜后擬并定詞申乞,給降告命。其公據(jù)

先次當官批鑿毀抹訖,隨狀繳連照驗。一、勘會(處諸)[諸處]差到押馬使臣等,已降指揮,依格合轉(zhuǎn)降官資之人,吏部每一名作一狀申乞降告,委是紊煩。欲令吏部今后將押馬合轉(zhuǎn)降官資之人諸案元相關(guān)會類聚,每三人或五人共作一狀,具前銜后擬并定詞申乞,給降告命。刑房勘會:一、刑部申,收到諸官司按發(fā)狀,如已降指揮施行,再有付到別官司按發(fā)文狀,事體一同。欲止請筆判已行連入,更不再降指揮。如(有再)[再有]官司按發(fā),與前狀事體不同,即合再降指揮。」并從之。
十二月二十三日,試中書舍人蔣芾言:「乞詔三省,自今錄黃除軍期急速并引見日分期限迫促,不容少緩,方許先報尚書出札子,其余必待書讀然后行。仍令三省行遣制書,遵從祖宗舊制百刻條限,則雖經(jīng)書讀,亦自不至濡滯?!箯闹?。
二年五月十二日,詔自今文武官出頭并令改作庭參。詳見樞密院門。
九月十三日,詔自今后三省、樞密院遇赴常朝等畢,許出南、北門。三年二月十三日,起居舍人洪邁言:「澄汰細故,以清中書之務(wù)?!股显唬骸鸽迖L見《通鑒》載唐太宗謂宰相聽受詞訟,縈于簿書,日不暇給,(困)[因]敕尚書細務(wù)屬左、右丞。朕見欲理會,卿所論可謂至當?!?
十一月十一日,檢正左右司言:「條具三省諸房簡省事件。中書門下省戶房:一、應(yīng)獻納錢,借補官資。一、提舉鹽司保明到鹽場押袋官任滿合推賞,欲令戶部照應(yīng)見行條法指揮施

行。如該轉(zhuǎn)補官資,即令關(guān)報吏部具鈔。兵房:一、下班祗應(yīng)以下改正重迭,欲令兵部擬定具鈔。如畫聞鈔下部,其繳到付身,令申都省置籍,送左右司毀抹。一、借補官資,于正名目上收使,所屬給到真命轉(zhuǎn)官資公據(jù)之人,自來系逐旋申取朝廷指揮。欲令兵部關(guān)報吏部。今后依紹興九年七月二十八日比折減半指揮施行,更不申取朝廷指揮。刑部:一、歸正副尉陳乞添差。一、陣亡之家陳乞副尉恩澤,乞照使臣、下班祗應(yīng)體例施行。欲乞刑部照應(yīng)見行條法指揮擬定,具鈔尚書省。吏房:一、元系送中,吏部申到應(yīng)合添差歸正官,今欲令本房送吏部,照應(yīng)條法指揮具鈔。一、元系批送勘當歸正伏乞添差,諸軍揀汰使臣乞添差,已上二件,(令)[今]欲令本房送吏部,照應(yīng)條法指揮具鈔。文臣依赦乞?qū)m觀岳廟,今欲令本房附籍付部,照應(yīng)條法指揮施行。一、元系前送宗室乞(過)[遇]大禮恩澤,宗室賜名授官,京朝官保舉文字出官,諸處申到官員陳乞到任任滿賞,官員乞回授轉(zhuǎn)官,應(yīng)陳乞收使轉(zhuǎn)官、減年、封號,收使致仕、遺表、大禮奏薦,總領(lǐng)所具到揀汰使臣職位。已上八件,今欲令本房附籍付部,照應(yīng)條法指揮施行。戶房:一、元系批送勘當諸路保明到勸諭耕田賞,諸路保明到勸諭賣告賑濟賞,諸路保明到榷場賞,任滿諸路保明到和糴米賞、押袋鹽賞。已上四件,欲令本房付部,照應(yīng)條法指揮施

行。一元系批送依條諸州軍保明到某人拘催無額錢(償)[賞],諸州軍保明到某人起發(fā)經(jīng)制錢賞,諸州軍申押綱人有指揮許推賞。已上三件,今欲令本房附籍付部,照應(yīng)條法指揮施行。一、元系批送諸州軍奏無透漏私茶鹽,諸州軍奏無銅錢出界,諸州軍申獲到私鹽數(shù),諸州軍申茶鹽帳狀。已上四件,今欲令本房附籍付部照應(yīng)。諸州軍申恩澤,今欲令本房附籍付部。一、元系批送照應(yīng)總領(lǐng)所申已差人支請衣賜,諸州軍申無埋瘞歸正人數(shù),諸州軍申即無營田物斛數(shù)目,諸州軍申除災(zāi)傷租稅,總領(lǐng)所申蘆物收支錢物,諸處申鹽價,諸處申白礬。已上七件,今欲令本房附籍付戶部。禮房:一、元系送中奉使回程結(jié)局,欲令本房送部,照應(yīng)元被送申請指揮,并依去年及某官已得指揮,其結(jié)局日,合照應(yīng)施行,即不須今后再降指揮。一、元系批送部勘當僧道元換給度牒,官員乞應(yīng)辦人使賞,宗室女夫房臥錢,壽圣皇后官吏到殿十年賞。已上四件,今欲令本房附籍付部,照應(yīng)條法指揮施行。一、元系前送諸州申奏宗女(過)[遇]禮,應(yīng)陳乞收使冠帔、紫衣、師號二件,欲令本房附(應(yīng))[籍]付部,照應(yīng)條法指揮施行。兵房:一、元系送中陣亡所得茶酒班祗應(yīng)恩澤與見男子承受官員收使押馬、轉(zhuǎn)官。已上二件,欲令本房造部,照應(yīng)條法指揮具鈔。諸軍改正功賞差錯,姓名軍分,若系諸軍申發(fā),合前送下部。若系曹部備申,方令批書申。

諸軍部將已上折補官,宿州不該賞借補正人,收使借補日所得轉(zhuǎn)資比折減半。已上三件,欲令本房批依。一、元系批送勘當歸正人陳乞添差,今欲令本房附籍付部,照應(yīng)條法指揮施行。一、元系送部儀鸞司申乞變?nèi)娟愒O(shè)等,欲令本房擬行。一、元系批送依條諸軍官兵收使轉(zhuǎn)資,諸官司及外路州軍等處申到已有條法事件。已上二件,欲令本房附籍付部,照應(yīng)條法指揮施行。一、元系批照文字,諸路提舉馬遞鋪官申到每月已支散鋪兵錢米帳,欲令本房附籍,付部照會。一、元系前送部諸總領(lǐng)及諸州軍具到見在軍器數(shù),諸州軍申奏、廂軍申奏剩員數(shù),諸州提舉馬遞鋪官保明到巡轄使臣遞角賞。已上三項,欲令本房附籍付部,照應(yīng)條法指揮施行。一、元系判照文字,諸官司及外路州軍等處申乞事,已降指揮了當,逐處申到已知稟施行,欲令本房附籍照應(yīng)。一、元系判已行諸官司及外路州軍等處申乞事件,已降指揮,本處未曾承受間,再有申奏到文狀,欲令本房附籍照會。刑房:一、元系送中歸正副尉添差差使,欲令欲令:原作「令欲」,據(jù)上下文意乙正。本房附籍送部,照應(yīng)條法施行指揮具鈔。一、元系批送部勘當大宗正司奏宗子乞依奏文放免,欲令本房附籍付部,照赦條施行。如內(nèi)有情犯深重之人,令刑部開具元犯,申取朝廷指揮。一、元系札下臨安府申今年寒食節(jié)約束諸軍營寨燒紙錢,欲令本房札下,今后似

此檢舉約束,不須再札。一、元系前批送部應(yīng)陳乞收使給使、減年,欲(今)[令]本房附籍付刑部,照應(yīng)條法指揮施行。工房:一、元系前送部諸州軍申到減壁帳狀,諸州軍申到廂軍工匠帳狀,諸州軍申奏無毀壞錢寶、私鑄銅器人。已上三件,欲令本房附籍付部。諸官司州軍申乞事已降旨揮了當,逐處申到已知稟施行,工部申四季點檢司農(nóng)寺無違戾等,福建市舶司申無抽買皮角等。已上三件,欲令本房附籍照應(yīng)。一、元系批送照會臨安府轉(zhuǎn)運司申逐日應(yīng)修造過去處,臨安府申招到捍江兵士數(shù),福建轉(zhuǎn)運司申諸州軍起發(fā)軍器物料等赴行在送納。已上三件,欲令本房附籍付工部,照封樁。戶房:一、元系批送依條諸路提刑司申到官員拘發(fā)總制等錢,并令本房附籍付部,照應(yīng)條法指揮施行?!共闹?。
四年八月十六日,詔:「今后臣僚及諸處官司如直得旨,并仰依條申朝廷奏審。內(nèi)承受金字牌、御筆處分先次施行訖,具事因申三省、樞密院?!?
五年二月二十一日,詔國用司可罷,其所行事務(wù),并歸三省戶房。
八月十二日,中書門下省言:「竊見寺監(jiān)丞簿、學(xué)官、大理司直、密院編修之類,謂之職事官,朝廷所以儲用人才。比年以來,往往差下,待闕數(shù)政。欲望特降旨揮,今后職事官須見闕方得除人。其已差下數(shù)政,乞朝廷稍復(fù)諸州添差厘務(wù)通簽判、教授屬官等闕以處之。他時職事官有闕,卻從

朝廷于曾差下人內(nèi)選擇召用?!乖t:「已差下人,如應(yīng)赴在半年內(nèi)許令赴上,在半年外人各以資序高下除授一次。其所復(fù)添差等闕,今后更不作闕,三省常切遵守施行?!?
十二月三日,詔:「今后已降指揮合待報事,令諸房置簿,隨日抄上,時行檢舉拘催,仍令左右司勾銷結(jié)押。如有違慢去處,三省開具取旨?!?
六年二月二十二日,詔令檢正都司檢詳編修條具三省密院煩碎不急之務(wù)合歸有司者,申尚書省。
八月二十一日,左右司言:「三省、樞密院并屬司呼叫六曹等處人吏供報文字,系官押貼子,赍公案前來整會,仍令都中門各行置歷,批鑿去處、某人赴甚處供報。應(yīng)六部等處知雜司如敢輒入三省、樞密院都門,仰監(jiān)門官并密院使臣密切檢察,具姓名申取朝廷指揮。」從之。
九月十六日,詔:「三省、樞密院官并諸房都錄事、副承旨已下所帶人從轎馬于省門內(nèi)坐臥喧鬧,委是冗雜。及省院并在省官司人吏有無故入六曹,竊恐因而傳報事宜,理合措置。一、宰執(zhí)合破隨逐祗應(yīng)人,除大程官虞候外,其親兵橋番并已給青號,押宰執(zhí)照驗,入出省門。所有給舍、諫官、都、副(丞)[承]旨、檢正都司、檢詳編修官,除廳子親事官許行隨逐在省祗應(yīng),其轎番人從一例隨官員入省,委是冗雜。欲自今后將前項官應(yīng)依條合破顧募人,各與給牌子一個系帶,照應(yīng)入出。如有兼領(lǐng)差遣,亦許支給。(降)[除]執(zhí)從物人于所給牌

子上書鑿許入中門,其余人從并候宰執(zhí)出省訖,方得放入都門,仍令監(jiān)門官常切照驗。一、三省、樞密院諸房應(yīng)轎馬,今后并不得入省中門。除本省依條合破雇募,每人各給牌子一個,三省、樞密院主事以上二人,主行文字并屬司行遣人、行首司、客司直省官以上,及樞密院都堂當職事使人,每人將帶打食兵士一名,隨逐應(yīng)入省中門內(nèi),諸處看管兵士亦各給牌子,書鑿許入中門,余人并候出局,方許放入。仍仰監(jiān)門官吏常切指約。一、自今后三省、樞密院諸房并在省官人吏,無故并不得出入六曹「六曹」上原衍「六」字,今刪。,切恐因而傳報事宜。仍仰都門官并密院使臣?!睬小秤X察。一、切見三省、樞密院正名大程官許承發(fā)諸房文字,其七分大程官依指揮尚不得當房差使。近來諸房往往私輒收游手之人,稱貼房大程官,占留使喚,詐作官貼子,在外取索官員付身及腳色之類,或恐漏泄差除,深屬不便。自今后應(yīng)充貼房大程官并不得放令入省。如有違犯之人,送所屬重作施行。令監(jiān)門官常切檢察。一、應(yīng)三省、樞密院諸房并屬司自今后應(yīng)押官貼子下六曹百司取索文字,并要貼子背勘同職級,于勘同文字下書鑿差大程官某人承受,可以機察詐偽。一、所有合置牌子,欲下三省、樞密院激賞庫,候報人數(shù),照應(yīng)置造,并屬官押字給付。一、應(yīng)官員合赴都堂稟議職事,所帶人從除承行人吏一兩名并虞候、廳子及執(zhí)從物

人一兩名許于大門請牌子隨逐入中門,余人并在中門外。到堂官員依此?!共闹?。
十二月九日,中書門下省言:「將諸房承受尚書省、樞密院送中書事件,除軍期急速,事干邊界,緊切待報并文武執(zhí)事官除目及典禮并合進呈取旨文字外,其余應(yīng)擬進事件,乞并令逐房每日各只作一狀開具事因擬奏,得旨分隸曹部,畫降錄黃,送尚書省施行。」詔并權(quán)依。
八年二月二十五日,詔:「三省今后取索三衙文字貼子,令檢正都司印押圓備,方得給發(fā)。逐司承受,并須盡實,用大狀系銜申三省。」
五月六日,中書門下省言:「勘未經(jīng)任人不許堂除,進士及第第一人,試中宏詞,教官及刑法第二等以上人依舊堂除。余未曾經(jīng)任及未經(jīng)銓試之人,并不許堂除。應(yīng)初出官未經(jīng)銓試并不許陳乞堂除,不許干求換易。已得差遣求換易之人,令三省具名聞奏,當議降黜。應(yīng)堂除已授在外遣差人,非選材能特與升擢者,并不許干求換易差遣。倉場庫務(wù)官通差文武官,內(nèi)榷貨務(wù)、左藏庫、雜買務(wù)、雜買場監(jiān)官,文臣京朝官差知縣資序與職官令錄以上資序,武臣差大小使臣親民資序人。提轄官差通判資序及第二任知縣人,仍不差年六十以上并曾犯贓私罪人。六院官差法官。分差鎮(zhèn)江、建康府、鄂州、魚關(guān)、利州糧料院,今后通差實歷知縣、縣令一任人,總領(lǐng)所并諸司屬官、干辦公事,并差京官以上。準備差遣、差使

并差選人?!乖t并依。三省、樞密院常切遵守施行。
九月九日,詔:「三省、樞密院今后遇有創(chuàng)行指揮,已差呈畢,并再同進熟文字繳入,候畫寶降出,然后施行?!?
九年四月二十三日,三省進呈武臣差除格。梁克家等奏曰:「文臣經(jīng)朝廷陳乞差遣,皆有準繩。而武臣陳乞,舊無定論,或小使臣便欲將副以上,或橫行使臣又軍功者止監(jiān)岳祠。今斟酌官品資序及有無軍功,立為限制,庶免混淆?!股显唬骸复松鹾茫晃ǜ弑案鞯闷洚?,且使之絕意妄求,可以省事?!?
淳熙元年九月六日,詔:「應(yīng)行在職事厘務(wù)官自今任滿非擢用者,并依資格更迭補外?!?
十一月十八日,詔職事厘務(wù)官去替一年內(nèi)許除代,仍不得差過一政。
二年十一月七日,詔:「三省合存留火燭去處,當宿官更不出局。如遇假故,亦早入宿?!挂讯鴻z正諸房公事劉孝韙等言:「當宿官如遇假日,自有合輪當日人吏酉時出省。假日乞自申時入宿,仍置歷,親書姓名押宿官?!箯闹?
四年六月十六日,詔自今三省、樞密院進呈文字所得之旨,朝退即具奏審,承畫降方可施行。
八月四日,詔自今職事厘務(wù)官并見闕差除,其干道九年十二月五日已降指揮更不施行。繼而淳熙四年十二月,殿中侍御史江溥言:「近來間有除授不出敕札,別于朝堂置籍以俟闕至?!乖t復(fù)不得先次注籍,須見闕方許除授闕:原作「闋」,據(jù)文意改。。
五年閏六月一日,詔自今后職事官并六院官任滿日依紹興

格例臨時取旨除授。
六年六月五日,詔三省入熟文字可并免用黃貼子。先是,上謂輔臣曰:「凡進入熟施行事,省中自一一有底,可以稽考。其黃貼子禁中只作一卷連粘,初無稽考。自今可免寫此,則省文書不少矣。」趙雄等奏曰:「中書之務(wù),貴于清簡,圣慮可謂遠矣?!?br />八年二月十四日,詔:「中書門下省刑房置簿,將淳熙三年正月一日以后應(yīng)命官在任因罪犯放罷取勘之人逐一編錄銷注。其未結(jié)絕名件,以時舉催。如有違慢,取旨行罰?!?
二十四日,詔:「自今所下命令事涉興利除害而非旬月所能辦者,并令三省置籍,以時舉催。如有違慢,取旨行責罰。」
二十九日,詔令(令籍)[置]獄案籍,每季于孟月一日進入一次。既而十二年正月,三省言有行下諸州催促至十余次尚未施行結(jié)絕者。詔自今不須行移催促,只一季將上,擇其怠慢者懲之。
十二年二月十五日,詔兩淮郡守且盡留闕,候半年前方可差人。先是,進呈劉國瑞乞?qū)彄裱剡吺爻?。上曰:「邊守豈可不擇 然此文字不須行,但今后兩淮郡守留取幾闕,未須差人?!埂餐酢郴吹茸啵骸溉羰橇絷I,須指定留某州軍。不然人見闕近,竟來干堂。」故有是命。
十三年二月十三日,詔:「州軍留闕,令中書置簿籍定,但自遵守,亦不須行出?!?
十四年十一月八日,詔:「宗室岳廟已曾裁減,立為定額。自今堂除添差,須是年高或病患久閑無差遣人方與,不應(yīng)與者一面告示。」因趙艾夫等陳乞,故有是命。

十二月二十一日,三省言,已降指揮,皇太子可隔日就議事堂參決庶務(wù)。如有差擢,在內(nèi)自寺監(jiān)丞,在外自守臣以下,悉委皇太子與宰執(zhí)同議除授以聞。今參酌如右:在內(nèi)寺監(jiān)丞以下、六院四轄、六部監(jiān)門、主管架閣文字以上,系在京厘務(wù)官,元系將上,詔參決。(在)[自]守臣以下參議官、通判、堂除知縣教授之類,應(yīng)合添差不厘務(wù)差遣、諸司倉場庫務(wù)監(jiān)官等,諸處應(yīng)格辟差文字之類,元系將上。今欲在內(nèi)曾任監(jiān)察御史以上、在外曾任監(jiān)司以上之人,進呈取旨。余于議事堂參決。詔不參決。內(nèi)外章奏并上殿札子內(nèi)有御筆將上并合稟旨事件,詔參決。六部等處及諸路監(jiān)司州軍申到文字,如系待報,合降指揮以下與上文無涉,系錯簡。。資不即向前救濮,已罰供給茶湯錢三個月,以為懲戒。乞賜施行。詔:「戚拱支犒設(shè)錢三百貫文,董慶祖、王師雄各二百貫文,其錢令左藏庫支給。」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一 中書門下省

中書門下省
【宋會要】

中書門下。國朝中書門下題榜止曰中書,印文行敕曰中書門下。中書令、侍中及丞、郎以上至三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并為正宰相,二員以上即分日知印。官至仆射以上,書敕中不著姓。緣唐制,領(lǐng)館職:昭文殿大學(xué)士、監(jiān)修國史,首相領(lǐng)之;集賢殿大學(xué)士,次相領(lǐng)之。又嘗令首相領(lǐng)玉清昭應(yīng)宮使,亦如唐領(lǐng)太清宮使也。后罷之。中書舍人以上至尚書為參知政事,貳宰相之任也。
太祖干德二年正月,以趙普為宰相。制既下,時范質(zhì)等已罷,綸誥將出,無宰相書敕,太祖令問翰林學(xué)士講求故事。承旨陶谷以為自古輔相未嘗虛位,唯唐太和中甘露事后數(shù)日無宰相,當時仆射令狐楚等奉行制書。今尚書亦南省官,似可書敕。學(xué)士竇儀曰:「谷之所陳,非承平時事,不足援據(jù)。今皇弟開封尹同平章事,即宰相之任也。」帝聞之曰:「儀之言是矣。」即命太宗書敕以賜之。
四月,以樞密直學(xué)士、尚書兵部侍郎薛居正、兵部侍郎呂余慶并本官參知政事。先是,已命趙普為相,將用居正等為之副。既而難其名稱,召翰林承旨陶谷(門)[問]下丞相一等者有何官。對曰:「唐有參知機務(wù)、參知政事?!构室悦H粤畈恍?,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止令就宣徽使廳上視事;殿庭別設(shè)磚位于宰相后,敕尾書銜,降宰相數(shù)字;月俸、雜給皆半之。蓋帝意未欲令居正等名

位與普齊也。史臣錢若水等曰:「按唐故事,裴敘為右仆射知政事,杜淹為御史大夫參議朝政,魏征為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蕭瑀為特進參議政事,劉洎為黃門侍郎參知政事,劉幽求為中書舍人參知機務(wù),然并宰相之任也。又高宗嘗欲用郭待舉參知政事,即而謂崔知溫曰:『待舉等歷任尚淺,未可與卿等同名稱?!凰炝钣谥袝T下同承進止平章事。以此言之,平章事亞于參知政事矣。今谷不能遠引漢御史大夫亞相故事為對,翻以參知政事為下丞相一等,谷失之矣。」議者惜之。
開寶六年六月二十日,詔吏部侍郎參知政事薛居正、吏部侍郎參知政事呂余慶于都堂,(為)[與]宰相趙普同議公事。
二十八日,詔中書門下,押班、知印及祠祭行香,今后宜令宰相趙普與居正等輪知。先是,宰臣、樞密每候?qū)﹂L春殿,同止廬中。時帝聞趙普子承宗娶樞密使李崇矩女,因詔分為幕次。
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御史臺言:「文德殿常朝百官,皆有磚位,唯參知政事每遇橫行參假,未有磚位?!乖t令依位排砌。
端拱元年七月,詔太保兼侍中趙普,三伏極熱,逐日絕早歸私第。故事宰相以未時歸第,是歲大熱,特有是命,以示尊獎也。
二年,詔侍中趙普免朝謁,止日赴中書視事,有大政實時召對。
淳化二年四月,右司諫、知制誥王禹捻請自今 官候見宰相,須朝罷于政事堂同時接見,其樞密使亦候都堂

坐請見,并不得于本廳接見賓客,以防請托。詔從之。左正言、直史館謝泌言:「然則疑大臣以私也。夫以萬機之務(wù),(屢)[屬]任輔臣,非接見 官,何以盡知外事 若止令都堂候見,則咨事無解衣之暇。古人有言:『疑則勿用,用則勿疑?!蝗艏m紛季世,實可為慮。今政在人主,何必疑大臣為此等事乎 設(shè)若杜公堂謁見之禮,豈無私室乎 塞相府請托之漸,豈無他徑乎 」太宗覽奏嘉孍,即追還前詔,令宰相、樞密使等接見賓客如故,仍以泌所上表送史館。右司諫、史館修撰梁周翰亦上言:「群臣非有公事,不得于中書候見宰相。自余朔望及慶吊,任于私第修謁,免妨政事?!棺嗳氩粓蟆O仁?,趙普居守西洛,呂蒙正以寬簡自任,王沔怙權(quán),政事多所專決,素與張齊賢、陳恕忤。至是二人并知政事,沔不自安,常慮有以中書舊事告之。及禹捻奏入,遂下其事。復(fù)以泌言,帝寤,遂寢。國初時不喜人附會,故大臣不于私第見客。百官亦罕造門,只詣中書請謁,日不下百輩。宰相至午或不得食,敕牒堆積,政事停壅,其私請者蓋十八九。議者以禹捻所論為然,但須于政事堂邀宰相都見為難爾。
五年四月,帝問宰臣唐以來宰相書考故事。翌日,語近臣曰:「朕細觀之,皆空言耳,莫若與國家和陰陽、撫夷夏、盡輔弼之力,方為實效也?!?
至道元年四月,詔曰:「自今參知政事宜與宰相輪日知印,押正衙班。其位 忌先異位,宜合而為一。

遇宰相、使相視事及商議軍國政事,并得升都堂?!瓜仁?,呂端、寇準并為諫議大夫、參知政事,至是端作相,準尚參知政事。端慮準不平,且言臣兄余慶任參知政事日,悉與宰相同,愿舉行之。特從其請,以慰其心焉。
二年七月,詔:「自今中書所行札子并須具奏取旨,方可行下?!瓜仁?,左正言馮拯、太常博士彭惟節(jié)并通判廣州。拯
官本在惟節(jié)之上。及覃慶遷員外郎,值參知政事寇準知印,以拯為虞部,惟節(jié)為屯田。自是后,廣州文奏系書惟節(jié)仍在拯下,中書降札子惟節(jié)在拯上,仍特免勘。拯訴中書除授不當并免勘之理。帝曰:「拯非理受辱,宜當披訴,中書何故如此 」呂端曰:「寇準剛強自任,實由臣等庸懦?!挂蛑x罪。帝又曰:「前代中書以堂帖旨揮,乃是權(quán)臣假此名以威福天下也。太祖朝,趙普在中書,其堂帖勢力重于敕命,朝廷尋令削去,今何卻置札子 札子、堂帖大同小異耳?!箯堜υ唬骸冈邮侵袝星残∈挛淖?,亦如京百司有符牒關(guān)刺。札子廢之,則別無公式文字可旨揮常事?!沟墼唬骸缸越竦山瞎马毥惦诽幏郑浜嫌迷?,亦當取旨后行?!箿虱蛔蕴珡R祠事回,于前殿謁見,宣示中書除授及旨揮馮拯事理不直。準抗論不已。帝曰:「若須廷辯是非,則又何體。」因嘆曰:「雀鼠尚曉人意,況人乎 」數(shù)日,罷準政事。
閏七月,詔:「自今中書門下只令宰相押班、知印,其參知政事遇正衙、橫行、參假并重行異位。

非議軍國政事,不得升都堂,祠祭、行香、書敕并以開寶六年六月二十八日詔書從事?!箷r既逐寇準,即令復(fù)舊。真宗初即位,對宰臣皆不名呼。呂端等再拜懇請,帝曰:「公等顧命元老,朕何敢比先帝乎 」
咸平三年十月,詔宰臣、參知政事依舊許令騎馬入中書大門,至逐廳下馬。
五年十二月,詔以宰相呂蒙正、李沆各兼門下侍郎。舊制:三師、三公、左右仆射、平章事并兼兩省侍郎、學(xué)士。宋白、梁周翰當草制之夕,忽遽遺忘其事。帝以問,白等不能對,但乞改正,更不降制,只帖麻用印,重寫誥身。許之。白等各罰俸一月。
景德元年八月,奉明德皇太后謚寶冊告于太廟。時無宰相,惟參知政事畢士安攝事。帝特令親王不赴。及行禮,士安已為相,遂令親王卻赴班。
近降御札,咨詢諫官,振舉臺憲,益欲廣辟言路,盡達物情。至于宰執(zhí)近臣,咸令旌別淑慝。其如中書、樞密院接待賓客,累經(jīng)條約,未協(xié)便宜。雖樞機之任,故須慎密,而政事之間,亦資詢訪。儻若蚤暮接待,慮機務(wù)因茲滯留;如或 四年六月,中書門下、樞密院言曰:「伏(咸)[延]見艱難,亦利害無由啟露。況又分廳言事,各有異同。將徇至公,望頒定制。欲請自今臣僚如有公事,逐日于巳時以前聚廳見客。如已分廳,即候次日。急速者不在此限。非因公事,不得到中書、樞密院?!乖t曰:「朕自纂承大寶,惕厲深衷,務(wù)啟迪于四聰,冀彌綸于庶政。近行條制,用激誠明。

而卿等沛然盡忠,蔚為同德,共成讜議,列奏封章,謂偏聽以生奸,獨相見以非便。愿頒明詔,特立新規(guī),有庶官之啟陳,欲會廳而延接,茲惟遠慮,雅協(xié)朕懷。每念左右之臣,腹心之寄,必自敦于至信,豈曲采于單辭。茍非責實而有稽,未嘗憑虛而輒奏,人之言偽,徒使心勞。今此傾輸,并依所請,兼以巳時為限,免令機務(wù)相妨。卿等既設(shè)準繩,即須(尊)[遵]守,思企聳于群望,當表率于具僚。仍令合門、御史臺告示臣僚,各體予意?!?
是月,詔今后中書所行事關(guān)軍機及內(nèi)職者〔報〕樞密院,樞密院所行事關(guān)民政及京朝官者報中書。時中書命秘書丞楊士元通判鳳翔府,樞密院命士元監(jiān)內(nèi)香藥庫,兩府不相知,宣敕各下,遂有此詔。
大中祥符三年十月,令中書日會于宰相王旦廳,至辰時而罷。
八年四月,帝謂宰臣王旦等曰:「上封者言中書不言事,罕接賓客,政令頗稽滯?!弓坏┉坏葘υ唬骸钢袝斞哉呶┻M賢退不肖、四方邊事、郡縣水旱、官吏能否、刑法枉直,此數(shù)事日奉德音,動稟進止,外人不知者,是臣等無漏言也。罕接賓客,誠亦有之。如轉(zhuǎn)運使副、提點刑獄、邊要蕃郡知州及非次將命(郡)[群]臣,辭見之后多接見之?;蜿宓轿淖?,觀其所述,可以詳悉。自再加詢問,多涉僥求陳乞。大約中書庶事,動守程序,不敢隨意增損。行遣疾徐,日有奏籍。然思慮不至,事有未免重煩圣斷,是臣等過也?!菇栽侔荩畚恐I之。
天禧元年五

月,制太保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旦可特授守太尉兼侍中,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六百戶,特許五日一赴起居。每起居日入中書,或遇軍國重事,不限時日,并令入預(yù)參決。旦詣便殿占謝固辭。旦言:「私門百口,屬疾將遍。比望退身,以息災(zāi)咎。今加峻秩,是愈增罪?!拐Z甚切。復(fù)奉密疏懇請。二十三日,下制追寢前命,授依前太保兼門下侍郎平章事,加食邑千戶,實封六百戶,每三、五日一赴起居,(日)[因]入中書?;蛴錾园玻鹁写酥?。
仁宗慶歷三年三月,詔宰臣呂夷簡每有軍國大事與中書門下、樞密院同議以聞。以夷簡宿疾在告,故優(yōu)有是命。夷簡懇請罷預(yù)議軍國大事,從之。
元豐三年,初置局詳定官制。自后官制因革增損并列于后。
《神宗正史 職官志》國朝建官,沿襲五代。太祖、太宗監(jiān)藩鎮(zhèn)之弊,乃以尚書、郎、曹、卿等官出領(lǐng)外寄,三歲一易,坐銷外重分列之勢。故累朝因仍,無所改革。百有余年,官(寢)[寖]失實,三省長官尚書、中書令、侍中不與政,仆射、尚書、侍郎、郎中、員外與九寺五監(jiān)皆為空官,特以寓祿秩、序位品而已。神宗初即位,慨然欲更張之。謂中書政事之本,首開制置中書條例司。設(shè)五房檢正官,以清中書之務(wù)。又置制置三司條例司,以理天下之財。置諸路提舉常平、廣惠、農(nóng)田水利、差役官,隸于司農(nóng),以修農(nóng)政。簡樞密武選而置審官西院,創(chuàng)民兵保甲法以歸兵部,作軍器

監(jiān)以除戎器,新大理寺以省滯獄,增國子監(jiān)、太學(xué)官以大興庠序,復(fù)將作監(jiān)以董百工。十數(shù)年之間,自國子、太學(xué)、司農(nóng)、兵部、軍器、大理、將作各已略循古制,備置官屬,使修其職業(yè)。于是法度明,庠序興,農(nóng)政修,武備飭,刑獄清,械器利,亹亹乎董正治官之實舉矣,然名未正也。熙寧末,上欲正官名,始命館閣?!短屏洹?。元豐三年,以摹本賜群臣,遂下詔命官置局,以議制作。上自考求故實,間下手詔,或親臨決,以定其論。凡百司庶務(wù),皆以類別。所分之職,所總之務(wù),自位敘名分、憲令版圖、文移案牘、訟訴期會、總領(lǐng)循行、舉名鉤考,有革有因,有損有益,有舉諸此而施諸彼,有舍諸彼而受諸此,有當警于官,有當布于眾者。自一事以上,本末次第各區(qū)處而科條之。而察官府之治,有正而治之者,有旁而治之者,有統(tǒng)(而)而治之者。省曹寺監(jiān)以長治屬,正而治之者也,故其為法詳。御史非其長而以察為官,旁而治之者也,故其為法略。都省無所不總,統(tǒng)而治之者也,故其法當考其成。于是長吏察月,御史察季,都省察歲。五年,三省、六曹、御史臺、秘書省、九寺五監(jiān)之法成,即宮城之西以營新省。省成,上親臨幸,召問以執(zhí)事而訓(xùn)戒之,省官遷秩有差。自是繼有增損,唯倉庫百司及武臣外官未暇厘正云。
〔慶歷〕五年十月,宰臣賈昌朝、陳執(zhí)中言:「軍民之任,自古則同。有唐別命樞臣專主兵務(wù),五代始令相輔亦帶使名。至

于國初,尚緣舊制。干德以后,其職遂分,是謂兩司,對持大柄。向以關(guān)陜未寧,兵議須壹,復(fù)茲兼領(lǐng),適合權(quán)宜。今西夏來庭,防邊有序,愿罷兼樞密使?!箯闹?
七年三月,進宰臣陳執(zhí)中為昭文館大學(xué)士、監(jiān)修國史,即改判大名府
夏竦充樞密使。以言者謂二人不當同為相也。初降制竦為相,諫官、御史言竦與執(zhí)中在永興嘗論議不合,不可同為宰相。故改命焉。
皇佑元年六月,詔中書、樞密院非聚廳毋得見客。以御史言殿前都指揮使郭承佑屢謁宰相陳執(zhí)中于本廳,坐久不退也。
至和二年五月,詔中書公事自今并用祖宗故事施行。初,宰相劉沆建言中書不用例,而言者皆以謂非便而罷之。
七月,詔凡宰相召自外者,令百官班迎之;自內(nèi)拜者,聽行上事儀。國朝宰相蓋有故事,其后多承例辭免。至是,文彥博、富弼入相,御史梁倩請班迎于國門,范師道又請行上事禮,然亦卒辭之。
嘉佑八年四月,英宗欲命韓琦攝冢宰,躬行亮陰三年之禮,執(zhí)政皆以為不可,乃止。
九月二十四日,詔:「今后中書應(yīng)系申時后了畢文字,除系急速,即批鑿急速字投進外,其常程文字雖系當日內(nèi)簽印已圓,并候次日早辰先作一番進入,仍于封皮上用黃貼子聲說系幾日申時后文字。如次日遇假故,亦須次日早辰便進?!?
英宗治平二年五月,命宰臣韓琦、曾公亮權(quán)兼樞密院公事,以樞密使富弼在告故也。
三年

五月十七日,詔中書、樞密院自今朔望會于南廳。是月,帝謂宰相曰:「朕日與公卿等相見,每欲從容講論治道,但患進呈文字頗繁,所以不暇及中書常務(wù)。有可付本司者,悉以付之?!棺允侵袝殑?wù)上進熟狀及事有定制歸有司,中書降敕而已。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一 中書門下后省

中書門下后省
【宋續(xù)會要】

元豐官制:門下、中書各增建后省,以左散騎常侍、左諫議大夫、左司諫、左正言各一員,給事中四員,起居郎一員,起居郎即舊起居院。符寶郎二員。設(shè)案六,曰上案,曰下案,曰封駁,曰諫官,曰記注,曰符寶郎,為門下后省。以右散騎常侍、右諫議大夫、右司諫、右正言各一員右正言:原誤作「右正官」,今改正。,中書舍人六員,中書舍人即舊舍人院。起居舍人一員。舊起居郎。設(shè)案五:曰上案,曰下案,曰制誥,曰諫官,曰記注,為中書后省。自中興建炎間,詔諫院不隸兩省,又符寶郎(步)[并]罷。其后因舊制置門下后省,以給事中為長官,四員為額,專主封駁、書讀、錄黃、書黃、錄白、六曹奏鈔、章奏房入進文字、校吏部奏擬六曹以下職事官任歷功狀、僉押前(者)[省]諸房文書,封駁者隨字給付門下(者)[省],樞密院仍申知。置令史一名,書令史二人,守當官五人,舊十人。守闕守當官二人。舊十人。設(shè)案四:曰上案,掌大朝會應(yīng)行遣之事。曰下案,掌受付五案文書之事。曰封駁,掌錄封駁文書及本省人吏試補之事。曰記注,掌錄起居注事。中書后省以中書舍人為長官,六員為額,常除二員,一以領(lǐng)吏房左選及兵工房,一以領(lǐng)吏房右選及禮、刑上下房,掌行誥命,隨所領(lǐng)房命詞定詞,僉押前省諸房文書,及召試人聚議選題,試畢考試定下「試」字疑誤。,繳申三省。置點檢一名,今創(chuàng)置。令史二人,守當官五人,舊六人。守闕守當官二人。舊一十人。設(shè)案四:曰上案,掌冊禮

及大朝會應(yīng)行遣之事。曰下案,掌受付五案文書之事。曰制誥,掌錄制詞及本省人吏試補之事。曰記注,掌錄起居注之事。又以起居郎一 、隸門下。起居舍人一 隸中書。專掌修起居注,仍輪后殿及崇政、延和殿侍立。有史事應(yīng)奏陳者,并直前陳述。及遇講筵,亦許入侍云。
高宗紹興元年四月二十七日,詔中書、門下兩省已并為中書門下省。其兩省合送給舍文字,今后更不分送,并送給事中、中書舍人。
十月二十一日,給事中胡交修言:「朝廷日逐付下看詳文字,舊系兩省給、舍分輪看詳。近緣舊官多是差(除)[出],見今獨員,日力不給。乞例差兩省給、舍分輪看詳。」從之。
二年九月十九日,上諭輔臣曰:「今旦凡批降御筆處分,雖出朕意,必經(jīng)由三省、密院,與已前不同。若或未當,許卿等奏稟,給、舍繳〔駁,有〕司申審?!怪靹俜窃唬骸覆挥渗P閣鸞臺,蓋不謂之詔令?!箙晤U浩曰:「所以別于圣旨者,欲上下曉然,知陛下德意所鄉(xiāng),(兼)[皆]莫非寬恤(興)[與]兵機等事。其違戾住滯,乞并同圣旨一等科罪。」從之。
十二月二十二日,詔中書、門下后省、諫院官吏并依舊赴三省內(nèi)元置局處供職。
三年九月二十一日,中書舍人孫近言:「臣聞唐太宗嘗謂侍臣曰:『中書、門下,機要之司,詔 有不便者,皆須執(zhí)論。若惟書詔 、行文書而已,人誰不能 』國家循唐舊制,分三省以建官,上下相維,紀綱具在,凡政令之失中、賞罰之非當,其在中書則

舍人得以封還,其在門下則給事中得以論駁。蓋先其未行而救正其失,則號令無反汗之嫌,政事無過舉之跡。自艱難以(原)[來],始緣多事,軍期機速,不容晷刻淹延。則得旨之后,先以白札子徑下有司奉行,然后赴給舍書押降 。循習寖久,凡擬官近獄之類近:疑為「折」字之誤。,一切徑下有司先次報行,而給舍但書押已行之事而已。茍啟擬之非其人,斷刑之失其罪,法度之更張有利有害,賦役之調(diào)發(fā)有可有否,雖欲論執(zhí)封駁,而成命已行于有司,殆非兩省設(shè)官先其未行而救正其失之本意。望申嚴舊制,應(yīng)非軍期機速事務(wù),并由兩省書押,降 行下,庶幾小大之臣皆得舉職,以無廢紀綱之舊。」從之。
七年七月二十七日,門下后省言:「舊制:君遇大禮,車駕出外行權(quán),應(yīng)所過御門,每門差城門郎二人對立于諸門。今遇明堂大禮,乞賜指揮?!固K聶z照:「昨在京系經(jīng)由宣德、朱雀、南熏、泰禋門,后駐蹕揚州,系經(jīng)由駐蹕門,逐門各系曾差城門郎二人對立?!乖t令門下省依例差撥施行。
二十七日,詔:「今后士庶獻陳利害,令給舍子細看詳。其可采者,中書省取旨施行?!?
九年四月十日,詔后省官朝退許出行宮北門。
二十六年九月十三日,詔諸路監(jiān)司郡守條具到裕民事,可令給舍看詳。
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九日,詔給舍分書制 ,并依自來條例一體施行。
八月十八日,詔給舍今后遇有看詳文字,并一面取索

所屬同議可否,申尚書省取旨施行。先是,尚書省言:「臣寮陳獻利害及守臣到任條具裕民等事,并送后省官看詳。若事涉文義,便行與決;其間事干銓選、錢谷、刑獄之類,止言欲送所屬曹部或相度施行,切慮卻有稽遲。」故有是詔。
二十九年閏六月十九日,門下后省言:「本省吏額守當官九人,內(nèi)四人以行減省之。雖有試補條法,緣在省習學(xué)人未有立定私名額數(shù),試補不行。乞依中書后省將元裁定守闕守當官額內(nèi)見闕人以私名五人為額,候習學(xué)詳熟,依條試補。如額內(nèi)有闕,許依條募試?!箯闹?。
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上諭宰執(zhí)曰:「祖宗所以置給舍,正欲其拾遺補闕。倘事有非是,固當繳駁。若緘嘿不言,豈設(shè)官之意 然或有探人主意旨及附大臣,甚者至于不論臧否,沽激取名,此正仁宗、裕陵之所戒也。」
十二月六日,給事中兼侍講金安節(jié)、起居舍人兼權(quán)中書舍人劉珙言:「已降指揮,車駕巡幸,兩后省各差人吏五人隨從前去。續(xù)承指揮,各差二人。切緣逐省所掌封駁、制誥及朝廷付下機密看詳利害等文字事體至重,比其它官司不同。切慮前路卻(到)[致]誤事,望將元差人數(shù)盡行隨從前去,庶免闕誤?!箯闹?
孝宗紹興三十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已即位末改元。詔:「今后直言上書并付中書門下后省看詳,有可采者申尚書省取旨?!?
隆興元年八月初五日,門下、中書后省言:「見管吏額法司各一人,

令史各一人,書令史各二人,守當官各五人,守闕守當官各五人。今欲各裁減法司右修職郎劉彪、將仕郎韋友諒并守闕守當官張安禮、董誘二人仕:原誤作「士」,今改正。。內(nèi)法司候指揮下日發(fā)遣歸部,并乞依省罷法施行?!乖t依。見在人且令依舊,將來遇闕,更不遷補。
干道二年十一月十六日,臣僚言:「崇寧在京通用法并紹興二十七年五月五日指揮,給事中、中書舍人、起居郎、起居舍人并禁出謁,旬假日許見客。其兩省官所掌書讀、繳駁、制誥、記注等事,盡是朝廷機密利害,理宜謹密。乞遵守條制施行?!箯闹?
五年二月二十五日,中書舍人汪涓言:「伏見神宗皇帝修定官制,以中書為出令之地,而門下審覆駁正,然后付之。按中書舍人于制敕有誤,許其論奏,而給事中又所以駁正中書違失。近年以來,間有駁正,或中書舍人、給事中列銜同奏,是中書、門下混而為一,非神宗官制所以明職分、正紀綱、防闕失之意?!乖t令遵依舊制施行。
二十六日,試中書舍人汪涓言:「竊以詔令之出始于中書,又經(jīng)門下審覆,然后傳外,謂之成命。近年以來,往往兩省書讀未定,即以行下所屬,或傳報于外,非祖宗設(shè)置官司、審重詔令之意。乞詔今后詔令未經(jīng)兩省書讀,毋得出行及或傳報于外?!箯闹?
六年三月二十三日,中書、門下后省狀:「依指揮并省吏額。見管二十六人,欲減六人?!箯闹?。
五月二十八日,詔:「舊制設(shè)兩省言路

之臣,所以指陳時政得失。給舍則正于未然之前,臺諫則救于已然之后,故天下事無不理。今任是官者,往往以封駁章疏太頻,憚于論列,深未盡善。自今后給舍、臺諫凡封駁章疏之外,雖事之至微,亦毋致忽,少有未當,可更隨時詳具奏聞,務(wù)正天下之事?!?
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詔進奏院依舊隸門下后省。詳見進奏院四。
【宋續(xù)會要】
淳熙八年十月八日,中書舍人施師點言:「封駁之地,中書政令無所不關(guān)。每遇書讀,限以百刻,一有除目,倉卒至前,無所質(zhì)問。乞遵三省舊制,每有除目,必具本官履歷于畫黃之首,庶幾賢否易知,不至經(jīng)由鹵莽?!乖t吏、刑部遇后省取索差除官歷任功過,毋得稽遲漏落。
十三年十二月九日,詔:「中書后省減守當官一人,御廚工匠一人,把門兵士一人,剩員一人,長行一人。門下后省減守當官一人,御廚工匠一人,看管雜役剩員長行一人?!挂运巨r(nóng)少卿吳燠議減(沉)[冗]食,下敕令所裁定,故有是命。
嘉定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中書、門下后省言:「兩省官五員:一員給事中,見破衣糧親事官一十六名。中書舍人二員,共破衣糧親事官一十七名。起居郎、起居舍人每員各止破衣糧親事官三名,每遇朝殿侍立、講筵等處,委是闕人使用。乞添置衣糧親事官一十二名,分撥赴起居郎、起居舍人?!乖t各添置六名。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二 門下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