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禮大臣
【宋會要】
太祖受禪,降詔四方,時天維軍節(jié)度、太尉、中書令、魏王符彥卿以累朝宿將,優(yōu)其禮而不名。彥卿表乞呼名,詔答不允。
太祖建隆二年九月,江南李煜上表進(jìn)貢,陳敘襲位之意。降詔答之,便呼國主而不名,因周朝待江南之禮也。初,周世宗每貽書于李璟,但呼國主,而朝廷因之,令煜襲位,雖始降詔,仍存國主之號。
干德元年十二月,江南李煜上表乞呼名,詔曰:「王者禮諸侯也,異姓謂之叔舅,詔書賜之不名,載乎禮文,見乎史冊。顧惟涼德,慨慕前王,矧彼大邦,宜加異數(shù)。國主禮存事上,義執(zhí)勞謙。請呼君前之名,誠為忠順;俯同臣下之制,何辨等衰 難議允俞,彌深嘉孍。所請不允。」
開寶四年十一月,江南李煜遣其弟從善以郊禋來朝貢,煜仍上表乞降詔呼名,從之。先是,李璟已來,每上表自稱「唐國主」,印文為「唐國之印」,周世宗猶答之以書。太祖受禪,璟死煜立,命改書為詔,然尚以國主呼之。至是,煜聞廣南已下,頗懼,乃上表稱「江南國主」,改印文為「江南國印」,仍乞呼名。
九年九月,吳越國主錢俶來朝,特制賜劍履上殿,詔書不名。
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四月,俶遣使上言,乞今后所賜詔呼名。詔曰:「卿油幢濟(jì)美,鼎鉉銘功,聿傳賜履之榮,實荷專征之寄。先皇帝大詔虎旅,問罪金陵,賴卿忠勞,遽茲戡定。又秉桓圭而入覲,拜文陛以稱觴,尊獎天朝,勤
勞王室。爰舉不名之典,用旌蓋世之勛。忽爾撝謙,遽形推避。矧惟茂典,出自先朝,顧余沖人,纘承舊服,方優(yōu)崇于元老,敢廢墜于寵章!所請宜不允?!?
九年六月十日,前保義軍節(jié)度使杜審進(jìn)謝許受楚王已下拜禮。
淳化三年四月,賜問太師趙普,璽書不名,辭曰:「皇帝問太師,頃以微屙,懇求引退。朕以居守二宅之重,中書八柄之劇,慮其職務(wù),尚煩耆耋,爰改維師之秩,用諧就第之安。解簿領(lǐng)之糾紛,加藥石之治療。分家之事,不撓于襟靈;師臣之心,益勞于寤寐。必應(yīng)閑適,已遂康寧。行聞有瘳,與朕相見,今遣使往彼撫問,仍賜飼羊、上樽,具如別錄。太師其愛精神,近醫(yī)藥,疆飲食,以副朕眷注之意焉。」《宋朝事實》:開寶元年,貶雷德驤官。初,德驤判大理寺,其官屬與堂吏附會宰相,擅增減刑名,德驤憤惋,面白其事,并言趙普強(qiáng)市人第宅,聚斂財賄。上怒曰:「鼎鐺猶有耳,汝不聞趙普吾社稷之臣乎!」以判大理寺而敢于言大臣之短,不惟養(yǎng)后日敢言之風(fēng),亦可以無大臣專權(quán)之禍。漢高帝聞蕭何多買田宅之污,則有械系元勛之辱,此漢一代所以有誅戮大臣之禍。我太祖聞趙普強(qiáng)市人第宅之事,則有「鼎鐺有耳」之責(zé),此本朝所以有進(jìn)退大臣之禮。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二月,制皇兄楚王元佐特加天策上將軍,仍賜劍履上殿,詔書不名。
九年,宰臣王旦以疾求罷,入謁滋福殿,帝曰:「朕方以大事托
卿,而卿疾如是。」乃命皇太子拜旦,旦因進(jìn)曰:「太子盛德,必任陛下事。」
干興元年二月,皇叔涇王進(jìn)封定王,加贊拜不名。先是,詔中書門下別定接見皇叔涇王儀,禮院言:「漢章帝詔沛、濟(jì)南、東平、中山王贊拜皆勿名。晉康帝即位,詔武陵王晞贊拜不名。今參詳,涇王朔望每殿庭朝會及起居,并依故事賜贊拜不名;皇帝于內(nèi)中見王,即依先帝見大長公主儀式?!箯闹?。至是又再帖入恩制行下。
天圣五年十二月,制皇叔定(皇)[王]賜詔書不名。
八年十二月,制皇叔鎮(zhèn)王賜劍履上殿,詔書不名。以上《國朝會要》。
哲宗即位,元豐八年三月二十六日,詔皇叔泰寧鎮(zhèn)海等軍節(jié)度使、守司空、開府儀同三司、雍王顥,保信保靜等軍節(jié)度使、守司空、開府儀同三司、曹王頵,賜贊拜不名,五日一朝,見于內(nèi)中如見大長公主之儀。四月二十六日,雍王顥、曹王頵上表辭,詔不允。
哲宗元符三年正月九日,保平奉寧等軍節(jié)度使、守司空、開府儀同三司、申王(秘)[佖]改永興成德等軍節(jié)度使、京兆真定尹,遷守太傅,進(jìn)封陳王,賜贊拜不名。
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詔:「越王、燕王,屬近行尊,其賜入朝不趨,贊拜不名。」以上《續(xù)國朝會要》?!吨信d》、《干道會要》無此門。
太宗端拱元年七月秋,大熱,太宗以宰相趙普耆年,詔許每日長春殿對罷便歸私第頤養(yǎng),候涼赴中書視事。普頓首謝。
淳化三年七月七日,詔遣左正言張
秉赍太師趙普生辰器幣、鞍馬,就西京賜之。國朝故事,非同平章事者無生辰國信之例,帝以普勛舊,故特異其禮。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六月二十四日,翰林侍讀學(xué)士邢昺病篤,真宗親臨問。國朝故事,非宗戚將相無省病臨喪之行,惟昺與郭贄以恩舊特用此禮,儒者榮之。
五年八月,以左仆射張齊賢為特進(jìn)、守司空致仕。及中謝,方拜而仆,遽止之。既命坐,令益坐為三以寵之坐:原作「塾」,據(jù)《長編》卷七八改。。及歸西京,入辭,帝憐其衰羸,命不拜,聽二子掖而升殿。
天禧三年二月十四日,彰德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馬知節(jié)將赴知貝州,特免其朝辭,召對便坐,掖而升殿。
四年五月,新授左屯衛(wèi)上將軍致仕王嗣宗求入面辭,及為拜跪稍難,乞免舞蹈,令其子扶掖升殿。從之。
仁宗慶歷三年正月,制宰臣呂夷簡進(jìn)司空、軍國重事,候疾損(目)[日]三五日一入中書。夷簡累以疾求罷,朝廷異數(shù)留之也。
至和元年十月,詔樞密使王德用高年,入朝謁,其特免拜。
十二月,知并州韓琦以疾乞太醫(yī)齊士明,而翰林醫(yī)官院言士明當(dāng)診御脈,不可遣。仁宗立命內(nèi)侍竇昭挾齊士明往視之,以示優(yōu)寵也。
英宗治平元年閏五月,進(jìn)宰臣韓琦等官原批:「以上十六字,寄據(jù)《大典》一萬四百五十四補(bǔ)。」。英宗御延和殿,召琦等入謝,琦等以方辭避不敢入,帝固召之。既視事入,復(fù)出御延和殿以俟,琦等遂入謝,命坐賜茶,優(yōu)遇大臣也?!墩?度)[席]放談》:英宗嗣位,韓忠獻(xiàn)當(dāng)國,策立之宗工也。永昭禮成,丐辭機(jī)政再三,遣使諭留,避請弗已。上親染
宸翰貺之曰:「卿有大德于朕,有大功于社稷,方倚老成,共圖新政,卿何嫌何疑,遂欲去位 卿若不起,朕將親往公所。」翌日,遂出輔政如初。臺宰乞罷,眷禮之厚未有此比也,士論不以為恭而以為宜然,蓋大臣有非常之業(yè),然后可當(dāng)非常之恩矣。以上《國朝會要》
神宗治平四年未改元。正月十七日,詔皇伯東平郡王允弼、皇叔襄陽郡王允良:「古之王者禮近屬,推恩以廣愛于天下。有伯祖、叔祖,居朝以藩屏于王室,重惟先帝,常所尊遇。朕新紹基構(gòu),思廣親親之道,匪用優(yōu)待,何以旌別!其只朝朔望,以表異數(shù)。」
熙寧元年二月九日,詔判河陽富弼移判汝州,從其請也。因令朝見訖赴任,許肩輿至殿門,令其子扶掖入見,仍免拜起。
元豐三年三月二日,詔以光祿大夫、行尚書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吳充為行吏部尚書、觀文殿大學(xué)士、西太一宮使,仍詔大朝會許綴中書門下班,依知大藩例支添給。
六月十一日,詔寶文閣學(xué)士、右諫議大夫、兼侍讀陳薦久苦足疾,除將來親祠明堂外,諸祠攝事免一年。
閏九月二十三日,賜御筵于都城門外餞送文彥博,令中書、樞密院臣寮同赴,上自為詩賜之,仍命參知政事章惇為之序。詔曰:「卿在祖宗朝,蚤冠三事,懷忠奮策,迄有大勛。來覲外廷,相成宗祀。崇進(jìn)公品,往蒞洛師。錫燕賜詩,昭示殊禮。仍敕近輔,序而識之,庶傳無窮,著見賢業(yè)。
其承朕志,體服眷恩。今賜卿詩、序,至可領(lǐng)也?!瓜仁?,三年九月四日,召河?xùn)|節(jié)度使、守司徒、兼侍中、判大名府文彥博陪祠,是月二十六日,制守太尉、開府儀同三司、太原京兆尹、判河南府、潞國公、充河?xùn)|永興軍節(jié)度、管內(nèi)觀察處置等使。彥博固辭兩鎮(zhèn),乃加食邑千戶,食實封四百戶。
六年十月九日,詔:「江夏郡王、知大宗正宗惠年高,艱于趍拜,應(yīng)太廟祠事宜并免。濟(jì)陽郡王曹佾,將來大禮上二帝徽號,止令赴宿衛(wèi)?!?
哲宗元佑元年閏二月三日,詔新除觀文殿大學(xué)士、判陳州蔡確如前宰相儀。
四月二日,命入內(nèi)內(nèi)侍省押班梁從古赍詔賜守太師致仕文彥博曰:「卿踐更二府,弼亮三朝,名聞四夷,功在天下。注想元老,渴見儀形。宜疾其驅(qū),副我虛佇。詔書到日,卿可肩輿赴(關(guān))[闕],并男貽慶、居中隨侍?!沽詈幽细蛑眯欣睢?
六日,詔守太師致仕文彥博赴闕,獨(dú)班起居,減拜,肩輿至下馬處,子弟一人扶掖。出入儀制,依見任宰臣。
十五日,詔賜文彥博曰:「朕紹承皇緒,臨御寶圖,涉道未明,罔知攸濟(jì)。乃睠元老,弼亮三朝,功被生民,名重當(dāng)世,天賜眉壽,既艾而昌。宜還師臣,輔我大政。已降制授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梢辉聝筛敖?jīng)筵,六日一入朝,因至朝堂與執(zhí)政商量事;如遇有軍國機(jī)要事,即不限時日。并令入預(yù)參決。其余公事,只委仆射以下簽書發(fā)遣。俸賜依宰臣例?!?
十七日,詔太師文彥博到闕朝見日,
止令四拜起居,所有謝對衣等禮數(shù),并特免拜。
十八日,宰臣司馬光特賜告治疾,給俸如故。
十九日,詔:「新除尚書左仆射司馬光見為足瘡在假,聞自今年四月不請諸般請受,可勿住支。仍錄此付光?!?
二十一日,守太師文彥博特許用宰臣使相出使到闕例書判。
三十日,河?xùn)|節(jié)度使、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致仕、潞國公文彥博進(jìn)對,命其子承議郎、權(quán)發(fā)遣提舉三門白波輦運(yùn)貽慶扶掖上殿,賜貽慶金紫章服。《邵氏聞見錄》:文潞公判北京,有汪輔之者新除運(yùn)判,為人辨急。入謁,潞公方坐廳事,閱謁刺,置按下不問,入宅久之乃出,輔之已不堪。既見,公禮之甚簡簡:原無,據(jù)《邵氏聞見錄》卷一○補(bǔ)。,謂曰:「家人頃令沐發(fā),忘見,運(yùn)判勿訝?!馆o之沮甚。舊例,監(jiān)司至之三日,府必作會,公故罷之。移文定日檢按府庫,通判已次白公,公不答。是日家(晏)[宴],內(nèi)外事并不(虛)[許]通,匙鑰不可請。(稱)輔之怒,破架閣庫鎖,亦無從檢按也。密劾潞公不治。神宗御批輔之所上奏付潞公,有曰「侍中舊德,故煩臥護(hù)北門,細(xì)務(wù)不必勞心。輔之小臣,敢爾無禮,將別有處置」之語。潞公得之,不言。一日,會監(jiān)司曰:「老謬無治狀,幸諸君寬之。」監(jiān)司皆愧謝,出御批以示輔之,輔之皇恐逃歸,托按部以出。未幾,輔之罷。嗚呼!神宗眷遇大臣、沮抑小人如此,可謂之圣也?!段牟s錄》:元豐甲子二月五日,太師致仕文公自西京造朝修謝,對于垂拱,詔是日特開宴。酒五行,命御藥院內(nèi)
侍梁從政特以大觴酌御樽酒以賜之,且命飲,侍臣拭目以觀,恩禮之隆遇焉?!渡凼下勔婁洝罚荷褡谠S四年,召北京留守文潞公陪祀南郊。會更官制,自(可)[司]徒、侍中拜太尉,罷侍中,為開府儀同三司、判河南府,陛辭。先是故參知政事王堯臣之子同老以至和中潞公與劉相沆、富韓公弼、王參政堯臣共乞立英(宋)[宗]為皇嗣章草進(jìn)呈,明其父功,帝留之禁中,面問潞公,公對與同老合,乃加潞公兩鎮(zhèn)節(jié)使,官其子宗道為承事郎。潞公力辭兩鎮(zhèn),止受食邑。劉沆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兗國公,子僅自祠部員外郎為天章閣待制。王堯臣贈太師、中書令,賜謚文忠,子同老自祠部員外郎充秘閣校理。富公進(jìn)司徒,子紹京除合門祗候。富公之客李戚問公曰:「公治平初進(jìn)戶部尚書,屢辭,今進(jìn)司徒,一辭而拜,何也 」公曰:「治平初乃某自辭官也,今自潞公以下皆遷,某(宣)[豈]敢堅辭,妨他人也 」蓋潞公與荊公論政事不合,出判北京,七年不召,自此帝眷禮復(fù)厚矣。
五月七日,詔:「尚書左仆射司馬光足疾已平,惟妨拜跪,可不候參假,放正謝,免造朝,許肩輿三日一至都堂聚議,或門下、尚書省治事?!构庋裕骸赋冀钪荚S肩輿至內(nèi)東門外,令男康扶掖至小殿引對,特免起居,禮數(shù)愈重,尤不敢當(dāng)。乞俟垂簾日于延和殿引見,并乞乘轎至下馬處,遇拜扶掖,候安日復(fù)舊?!乖t令乘轎至崇政殿,垂簾日引對。
十二日,詔奉議郎、
秘書省正字司馬康以扶侍父延和殿進(jìn)對,賜緋章服。
六月二十一日,宰臣司馬光言:「請自今遇延和殿垂簾日,赴起居奏事。」從之,仍以足瘡詔許乘轎,起居特免拜,及令男康扶掖入殿。《文昌雜錄》:司馬公光拜門下侍郎,辭避甚確,累遣御藥院近侍召受告身,只日特垂簾,促令告謝,押赴門下,公即歸私第。又遣入內(nèi)都知張茂則宣召供職。國朝故事,惟宰相或間遣御藥院近臣傳旨,都知累朝未嘗遣也。召受告身,只日特開延和,又遣都知宣召,皆非舊例,恩禮之隆,今昔絕擬。十一月二十九日,詔北使朝辭日,太師文彥博免起居。
二年四月八日,詔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文彥博可自今后每十日一赴朝參,因至都堂議事,仍一月一赴經(jīng)筵。以彥博累章乞致仕,故有是命。
六月三日,詔護(hù)國軍節(jié)度使、濟(jì)陽郡王曹佾坤成節(jié)獻(xiàn)壽崇政殿,特綴宰相班,減拜。
八月二十一日,詔新知鄧州、資政殿大學(xué)士韓維知汝州。維解機(jī)政出守,而其兄絳言其病悴,請汝以便醫(yī),故有是命。
二十四日,詔賜文彥博、呂公著曰:「朕聞幾杖以優(yōu)賢幾:原無,據(jù)天頭原批補(bǔ)。,著之典禮,耋老無下拜,書于《春秋》。魏太傅鍾繇以足疾乘車就坐,自爾三公有疾,以為故事,而唐司徒馬燧亦以老病自力對于延英,詔使無拜。今吾耆老大臣,四朝之舊,德隆而望重,任大而憂深者,惟卿與公著而已。方資其蓍龜之告,豈責(zé)以筋力之禮 今后入朝,凡有拜禮,宜并
特免。卿其專有為之報,略無益之儀,毋或固辭,以稱朕意?!?
二十八日,文彥博上章辭不拜恩命,詔曰:「朕優(yōu)禮師傅,達(dá)德齒之尊,以亟拜為可略,古之道也;卿謹(jǐn)嚴(yán)朝廷,明君臣之分,以不拜為未安,禮之節(jié)也。道并行而不悖,義有重而難移。勉徇所陳,不忘嘉孍。所請宜允?!谷栽t公著以步履稍難,自今每遇入朝,特許令男一人入殿扶掖。先是,詔彥博等毋拜,既而固辭,不允。翰林學(xué)士蘇軾言:「禮經(jīng)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所謂君命者,傳命而拜,非朝見也,然且不免。周天子賜齊桓公胙,命曰:『伯父耋老,無下拜?!还唬骸禾焱贿`顏咫尺?!幌掳莸鞘?。所謂無下拜者,無拜于堂下,非不拜也,然且不敢。鍾繇以足疾乘車就坐,疑若不拜,然亦無明文。君前乘車,豈足為法 而馬燧延英不拜,蓋是臨時優(yōu)禮,無今后遂不拜之文。祖宗舊例,如呂端之流以老病進(jìn)對,亦止于臨時傳宣不拜。今來彥博、公著今后免拜旨揮,自是朝廷優(yōu)賢貴老,度越古今,無可議者。但有司合守典禮,兼恐彥博、公著終不敢當(dāng),不若允其所請。若圣上優(yōu)閔老臣,眷眷不已,遇其朝見,間或傳宣不拜,足以為非常之恩。所有不允批答,臣未敢撰?!箯闹?,故有是詔。
二年正月二十九日,詔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守司空致仕韓絳辭日,令男宗師扶掖入殿。
四月五日,詔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公著一月三赴經(jīng)筵,二日一朝,因至都堂議軍
國事。遇入都堂議事,勿限時出省,常行文書免簽書,及附近東西府公廨聽,執(zhí)政就議事。
徽宗政和五年三月十四日,手詔:「比覽元豐訓(xùn)詔,得故相韓琦、文彥博至和、嘉佑定策之勛,功在社稷,久而彌彰,追往念功,惻然永孍。琦以其子贈至極品,止循常格,未加褒異;彥博罪籍未除,舊官未復(fù)。琦可封郡王,彥博可除罪籍,復(fù)舊官,悉與所得恩例。付國史院記載其實?!?
六年四月八日,詔何執(zhí)中已除太傅致仕,特許旦望赴朝參,所有請給應(yīng)(彼)[破]使臣人從等,所服帶打傘上下馬處等恩數(shù),可并依舊天頭原批:「以上《大典》一萬四百五十四同?!?。
〔宣和元年〕九月十六日,詔鄭居中已除少傅、威武軍節(jié)度使、佑神觀使、充神霄玉清萬壽宮使,進(jìn)封崇國公,所有應(yīng)干恩數(shù)、請給并差破使臣破:原作「虜」,據(jù)本卷一四頁復(fù)文改。、人吏、諸色祗應(yīng)人等,并依宰臣例施行。朝堂立班在少宰之下,從吉日令東上合門降告訖朝見上殿天頭原批:「寄案:原本『告訖朝見』作『吉詣廟見』,今據(jù)《大典》一萬四百五十四校改?!?。冬祀陪祠,仍許令先次赴受誓戒。以上《續(xù)國會要》。
高宗紹興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詔合門俟太師秦檜赴朝參日,許令肩輿至合上下馬處,仍令二孫扶掖起居。以上《中興會要》。
孝宗紹興三十二年未改元。十一月十四日,左中奉大夫、充敷文閣待制辛次膺召赴行在天頭原批:「寄案:《大典》一萬四百五十四作『次應(yīng)』。」,引見進(jìn)對,以足疾詔毋拜。
二十九日,詔參知政事張燾朝謁,許乘轎入出皇城門,至宮門內(nèi)上下馬處,許帶火踏子入出。以燾病特降是詔。
十二月三日,詔參知政事張燾、辛次膺許請朝謁帝朝等
假,依時入局治事。如有面對,于午后令內(nèi)殿引見。
隆興二年閏十一月三日十一月:原誤作「三月」,《宋史 孝宗紀(jì)》載該年閏十一月。今據(jù)改。,詔少保、觀文殿大學(xué)士、充醴泉觀使、福國公陳康伯,內(nèi)殿起居畢,上殿賜坐。奏事訖,更不降階,止便就坐賜茶,下階免謝坐。又詔陳康伯為病權(quán)令乘肩輿入皇城,至殿門外,差知班扶掖赴殿內(nèi)起居。候上殿,即差舍人扶掖至榻前。《宋史》:陳康伯被召再相,至闕下,詔子安節(jié)、 文好謙掖以入,減拜賜坐,間日一會朝,許肩輿至殿門,仍給扶,非大事不署。
五日,詔陳康伯余疾未平,尚妨拜跪,可隔日一朝,每日赴都堂治事。應(yīng)非取旨并常程事,并權(quán)免簽押。
二年十一月十日,詔參知政事周葵為墜馬有傷葵:原作「蔡」,據(jù)《宋史》卷二一三《宰輔表》四改。,免乘騎,權(quán)令乘轎入內(nèi)趁赴朝參。以上《干道(要會)〔會要〕》,《續(xù)會要》。
〔政和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天頭原批:「此二段接上『可并依舊』條下。按:指以下三條接上徽宗政和六年四月八日條?!梗t太師蔡京三上章乞致仕,自今特許三日一造朝,仍赴都堂及輪往逐省治事。
五月一日,詔太師蔡京令遇朔望許朝,三日一知印當(dāng)筆,不赴朝日許府第書押,不押敕札,不書鈔。
六日,尚書省言:「奉御筆,太師蔡京自今特許三日一造朝,仍赴都堂及輪往逐省通治三省事,以正公相之任,事畢從便歸第。未審三日一朝,除與不除假故。如不系朝日分,遇車駕朝獻(xiàn)、行幸、筵宴、慶賀,聽御禮拜表行香按視及虜使見辭并非次宴集之類,合與不合趁赴。」奉御筆合趁赴,內(nèi)申明假故一節(jié),合門供對已進(jìn)呈,合除假外,詔實理三日趁赴。
七年十一月六日天頭原批:「此三節(jié)補(bǔ)入高宗紹興二十年上?!梗t:太師、魯國公蔡京告老乞骸,章數(shù)十上,議難固違,可細(xì)務(wù)特免僉書,五日一朝,赴都堂治事。
宣和元年四月九日,太師、魯國公臣蔡京言:「昨蒙寬假,許朝五日,止省大事,而臣年余七十,禮當(dāng)謝事。今三省錄黃書旨,又進(jìn)文字與六曹奏鈔、敕命行下,猶系臣名銜,著『不押免書』字,豈有身不任事,事非己出,系名其上 虛負(fù)天下之責(zé),靦顏慚作,罔知所措?!狗钣P,有系書一節(jié)可從所請
外,余并依前后累降詔旨,無復(fù)別有陳請。
二年六月八日此前原整理者刪去一條,且批云:「復(fù),校銷?!拱此鶆h一條即本卷一一頁政和六年九月六日條。,太師、魯國公蔡京奏:「臣以衰病,三上章陳乞致仕,伏蒙圣慈賜臣御筆,至比跡于周公,顧臣何人,敢當(dāng)此禮!緣臣自被識拔,承輔軒陛垂二十年,辨釋讒謗,脫于患禍,天地父母之施,蓋無以過。又使間朝五日,疲老余生,遂得休佚,三省職事,許不省治。而恩禮頻煩,有加無替,聯(lián)姻國戚,子尚王姬,賜予寵賚,略無虛日,輕舟小輦,鳴鑾七幸,婢妾仆皁,皆被恩榮。眷禮若此,安敢言去!偶緣比來體虛心弱,暑氣所傷。七十謝事,禮不可踰,加以四年,已為貪冒。況又病疾寖深,不能自已,臣不敢再上表章,謹(jǐn)令男攸持此札子,請對投進(jìn)。」詔可依所乞,守本官致仕,依舊神霄玉清萬壽宮使,在京賜第居住,其恩禮俸給之屬及見破官吏、人從等并依舊,仍朝朔望。
六年閏三月十一日,詔太子詹事耿南仲拜跪艱難,止令趁赴朔望起居。
十二月二十日,制太師、魯(周)[國]公致仕蔡京可落致仕,領(lǐng)三省事,五日一赴朝請,至都堂治事。以上《續(xù)宋會要》。
禮 宋會要輯稿 禮四八 禡祭
【宋會要】
太祖受禪,降詔四方,時天維軍節(jié)度、太尉、中書令、魏王符彥卿以累朝宿將,優(yōu)其禮而不名。彥卿表乞呼名,詔答不允。
太祖建隆二年九月,江南李煜上表進(jìn)貢,陳敘襲位之意。降詔答之,便呼國主而不名,因周朝待江南之禮也。初,周世宗每貽書于李璟,但呼國主,而朝廷因之,令煜襲位,雖始降詔,仍存國主之號。
干德元年十二月,江南李煜上表乞呼名,詔曰:「王者禮諸侯也,異姓謂之叔舅,詔書賜之不名,載乎禮文,見乎史冊。顧惟涼德,慨慕前王,矧彼大邦,宜加異數(shù)。國主禮存事上,義執(zhí)勞謙。請呼君前之名,誠為忠順;俯同臣下之制,何辨等衰 難議允俞,彌深嘉孍。所請不允。」
開寶四年十一月,江南李煜遣其弟從善以郊禋來朝貢,煜仍上表乞降詔呼名,從之。先是,李璟已來,每上表自稱「唐國主」,印文為「唐國之印」,周世宗猶答之以書。太祖受禪,璟死煜立,命改書為詔,然尚以國主呼之。至是,煜聞廣南已下,頗懼,乃上表稱「江南國主」,改印文為「江南國印」,仍乞呼名。
九年九月,吳越國主錢俶來朝,特制賜劍履上殿,詔書不名。
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四月,俶遣使上言,乞今后所賜詔呼名。詔曰:「卿油幢濟(jì)美,鼎鉉銘功,聿傳賜履之榮,實荷專征之寄。先皇帝大詔虎旅,問罪金陵,賴卿忠勞,遽茲戡定。又秉桓圭而入覲,拜文陛以稱觴,尊獎天朝,勤
勞王室。爰舉不名之典,用旌蓋世之勛。忽爾撝謙,遽形推避。矧惟茂典,出自先朝,顧余沖人,纘承舊服,方優(yōu)崇于元老,敢廢墜于寵章!所請宜不允?!?
九年六月十日,前保義軍節(jié)度使杜審進(jìn)謝許受楚王已下拜禮。
淳化三年四月,賜問太師趙普,璽書不名,辭曰:「皇帝問太師,頃以微屙,懇求引退。朕以居守二宅之重,中書八柄之劇,慮其職務(wù),尚煩耆耋,爰改維師之秩,用諧就第之安。解簿領(lǐng)之糾紛,加藥石之治療。分家之事,不撓于襟靈;師臣之心,益勞于寤寐。必應(yīng)閑適,已遂康寧。行聞有瘳,與朕相見,今遣使往彼撫問,仍賜飼羊、上樽,具如別錄。太師其愛精神,近醫(yī)藥,疆飲食,以副朕眷注之意焉。」《宋朝事實》:開寶元年,貶雷德驤官。初,德驤判大理寺,其官屬與堂吏附會宰相,擅增減刑名,德驤憤惋,面白其事,并言趙普強(qiáng)市人第宅,聚斂財賄。上怒曰:「鼎鐺猶有耳,汝不聞趙普吾社稷之臣乎!」以判大理寺而敢于言大臣之短,不惟養(yǎng)后日敢言之風(fēng),亦可以無大臣專權(quán)之禍。漢高帝聞蕭何多買田宅之污,則有械系元勛之辱,此漢一代所以有誅戮大臣之禍。我太祖聞趙普強(qiáng)市人第宅之事,則有「鼎鐺有耳」之責(zé),此本朝所以有進(jìn)退大臣之禮。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二月,制皇兄楚王元佐特加天策上將軍,仍賜劍履上殿,詔書不名。
九年,宰臣王旦以疾求罷,入謁滋福殿,帝曰:「朕方以大事托
卿,而卿疾如是。」乃命皇太子拜旦,旦因進(jìn)曰:「太子盛德,必任陛下事。」
干興元年二月,皇叔涇王進(jìn)封定王,加贊拜不名。先是,詔中書門下別定接見皇叔涇王儀,禮院言:「漢章帝詔沛、濟(jì)南、東平、中山王贊拜皆勿名。晉康帝即位,詔武陵王晞贊拜不名。今參詳,涇王朔望每殿庭朝會及起居,并依故事賜贊拜不名;皇帝于內(nèi)中見王,即依先帝見大長公主儀式?!箯闹?。至是又再帖入恩制行下。
天圣五年十二月,制皇叔定(皇)[王]賜詔書不名。
八年十二月,制皇叔鎮(zhèn)王賜劍履上殿,詔書不名。以上《國朝會要》。
哲宗即位,元豐八年三月二十六日,詔皇叔泰寧鎮(zhèn)海等軍節(jié)度使、守司空、開府儀同三司、雍王顥,保信保靜等軍節(jié)度使、守司空、開府儀同三司、曹王頵,賜贊拜不名,五日一朝,見于內(nèi)中如見大長公主之儀。四月二十六日,雍王顥、曹王頵上表辭,詔不允。
哲宗元符三年正月九日,保平奉寧等軍節(jié)度使、守司空、開府儀同三司、申王(秘)[佖]改永興成德等軍節(jié)度使、京兆真定尹,遷守太傅,進(jìn)封陳王,賜贊拜不名。
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詔:「越王、燕王,屬近行尊,其賜入朝不趨,贊拜不名。」以上《續(xù)國朝會要》?!吨信d》、《干道會要》無此門。
太宗端拱元年七月秋,大熱,太宗以宰相趙普耆年,詔許每日長春殿對罷便歸私第頤養(yǎng),候涼赴中書視事。普頓首謝。
淳化三年七月七日,詔遣左正言張
秉赍太師趙普生辰器幣、鞍馬,就西京賜之。國朝故事,非同平章事者無生辰國信之例,帝以普勛舊,故特異其禮。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六月二十四日,翰林侍讀學(xué)士邢昺病篤,真宗親臨問。國朝故事,非宗戚將相無省病臨喪之行,惟昺與郭贄以恩舊特用此禮,儒者榮之。
五年八月,以左仆射張齊賢為特進(jìn)、守司空致仕。及中謝,方拜而仆,遽止之。既命坐,令益坐為三以寵之坐:原作「塾」,據(jù)《長編》卷七八改。。及歸西京,入辭,帝憐其衰羸,命不拜,聽二子掖而升殿。
天禧三年二月十四日,彰德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馬知節(jié)將赴知貝州,特免其朝辭,召對便坐,掖而升殿。
四年五月,新授左屯衛(wèi)上將軍致仕王嗣宗求入面辭,及為拜跪稍難,乞免舞蹈,令其子扶掖升殿。從之。
仁宗慶歷三年正月,制宰臣呂夷簡進(jìn)司空、軍國重事,候疾損(目)[日]三五日一入中書。夷簡累以疾求罷,朝廷異數(shù)留之也。
至和元年十月,詔樞密使王德用高年,入朝謁,其特免拜。
十二月,知并州韓琦以疾乞太醫(yī)齊士明,而翰林醫(yī)官院言士明當(dāng)診御脈,不可遣。仁宗立命內(nèi)侍竇昭挾齊士明往視之,以示優(yōu)寵也。
英宗治平元年閏五月,進(jìn)宰臣韓琦等官原批:「以上十六字,寄據(jù)《大典》一萬四百五十四補(bǔ)。」。英宗御延和殿,召琦等入謝,琦等以方辭避不敢入,帝固召之。既視事入,復(fù)出御延和殿以俟,琦等遂入謝,命坐賜茶,優(yōu)遇大臣也?!墩?度)[席]放談》:英宗嗣位,韓忠獻(xiàn)當(dāng)國,策立之宗工也。永昭禮成,丐辭機(jī)政再三,遣使諭留,避請弗已。上親染
宸翰貺之曰:「卿有大德于朕,有大功于社稷,方倚老成,共圖新政,卿何嫌何疑,遂欲去位 卿若不起,朕將親往公所。」翌日,遂出輔政如初。臺宰乞罷,眷禮之厚未有此比也,士論不以為恭而以為宜然,蓋大臣有非常之業(yè),然后可當(dāng)非常之恩矣。以上《國朝會要》
神宗治平四年未改元。正月十七日,詔皇伯東平郡王允弼、皇叔襄陽郡王允良:「古之王者禮近屬,推恩以廣愛于天下。有伯祖、叔祖,居朝以藩屏于王室,重惟先帝,常所尊遇。朕新紹基構(gòu),思廣親親之道,匪用優(yōu)待,何以旌別!其只朝朔望,以表異數(shù)。」
熙寧元年二月九日,詔判河陽富弼移判汝州,從其請也。因令朝見訖赴任,許肩輿至殿門,令其子扶掖入見,仍免拜起。
元豐三年三月二日,詔以光祿大夫、行尚書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吳充為行吏部尚書、觀文殿大學(xué)士、西太一宮使,仍詔大朝會許綴中書門下班,依知大藩例支添給。
六月十一日,詔寶文閣學(xué)士、右諫議大夫、兼侍讀陳薦久苦足疾,除將來親祠明堂外,諸祠攝事免一年。
閏九月二十三日,賜御筵于都城門外餞送文彥博,令中書、樞密院臣寮同赴,上自為詩賜之,仍命參知政事章惇為之序。詔曰:「卿在祖宗朝,蚤冠三事,懷忠奮策,迄有大勛。來覲外廷,相成宗祀。崇進(jìn)公品,往蒞洛師。錫燕賜詩,昭示殊禮。仍敕近輔,序而識之,庶傳無窮,著見賢業(yè)。
其承朕志,體服眷恩。今賜卿詩、序,至可領(lǐng)也?!瓜仁?,三年九月四日,召河?xùn)|節(jié)度使、守司徒、兼侍中、判大名府文彥博陪祠,是月二十六日,制守太尉、開府儀同三司、太原京兆尹、判河南府、潞國公、充河?xùn)|永興軍節(jié)度、管內(nèi)觀察處置等使。彥博固辭兩鎮(zhèn),乃加食邑千戶,食實封四百戶。
六年十月九日,詔:「江夏郡王、知大宗正宗惠年高,艱于趍拜,應(yīng)太廟祠事宜并免。濟(jì)陽郡王曹佾,將來大禮上二帝徽號,止令赴宿衛(wèi)?!?
哲宗元佑元年閏二月三日,詔新除觀文殿大學(xué)士、判陳州蔡確如前宰相儀。
四月二日,命入內(nèi)內(nèi)侍省押班梁從古赍詔賜守太師致仕文彥博曰:「卿踐更二府,弼亮三朝,名聞四夷,功在天下。注想元老,渴見儀形。宜疾其驅(qū),副我虛佇。詔書到日,卿可肩輿赴(關(guān))[闕],并男貽慶、居中隨侍?!沽詈幽细蛑眯欣睢?
六日,詔守太師致仕文彥博赴闕,獨(dú)班起居,減拜,肩輿至下馬處,子弟一人扶掖。出入儀制,依見任宰臣。
十五日,詔賜文彥博曰:「朕紹承皇緒,臨御寶圖,涉道未明,罔知攸濟(jì)。乃睠元老,弼亮三朝,功被生民,名重當(dāng)世,天賜眉壽,既艾而昌。宜還師臣,輔我大政。已降制授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梢辉聝筛敖?jīng)筵,六日一入朝,因至朝堂與執(zhí)政商量事;如遇有軍國機(jī)要事,即不限時日。并令入預(yù)參決。其余公事,只委仆射以下簽書發(fā)遣。俸賜依宰臣例?!?
十七日,詔太師文彥博到闕朝見日,
止令四拜起居,所有謝對衣等禮數(shù),并特免拜。
十八日,宰臣司馬光特賜告治疾,給俸如故。
十九日,詔:「新除尚書左仆射司馬光見為足瘡在假,聞自今年四月不請諸般請受,可勿住支。仍錄此付光?!?
二十一日,守太師文彥博特許用宰臣使相出使到闕例書判。
三十日,河?xùn)|節(jié)度使、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致仕、潞國公文彥博進(jìn)對,命其子承議郎、權(quán)發(fā)遣提舉三門白波輦運(yùn)貽慶扶掖上殿,賜貽慶金紫章服。《邵氏聞見錄》:文潞公判北京,有汪輔之者新除運(yùn)判,為人辨急。入謁,潞公方坐廳事,閱謁刺,置按下不問,入宅久之乃出,輔之已不堪。既見,公禮之甚簡簡:原無,據(jù)《邵氏聞見錄》卷一○補(bǔ)。,謂曰:「家人頃令沐發(fā),忘見,運(yùn)判勿訝?!馆o之沮甚。舊例,監(jiān)司至之三日,府必作會,公故罷之。移文定日檢按府庫,通判已次白公,公不答。是日家(晏)[宴],內(nèi)外事并不(虛)[許]通,匙鑰不可請。(稱)輔之怒,破架閣庫鎖,亦無從檢按也。密劾潞公不治。神宗御批輔之所上奏付潞公,有曰「侍中舊德,故煩臥護(hù)北門,細(xì)務(wù)不必勞心。輔之小臣,敢爾無禮,將別有處置」之語。潞公得之,不言。一日,會監(jiān)司曰:「老謬無治狀,幸諸君寬之。」監(jiān)司皆愧謝,出御批以示輔之,輔之皇恐逃歸,托按部以出。未幾,輔之罷。嗚呼!神宗眷遇大臣、沮抑小人如此,可謂之圣也?!段牟s錄》:元豐甲子二月五日,太師致仕文公自西京造朝修謝,對于垂拱,詔是日特開宴。酒五行,命御藥院內(nèi)
侍梁從政特以大觴酌御樽酒以賜之,且命飲,侍臣拭目以觀,恩禮之隆遇焉?!渡凼下勔婁洝罚荷褡谠S四年,召北京留守文潞公陪祀南郊。會更官制,自(可)[司]徒、侍中拜太尉,罷侍中,為開府儀同三司、判河南府,陛辭。先是故參知政事王堯臣之子同老以至和中潞公與劉相沆、富韓公弼、王參政堯臣共乞立英(宋)[宗]為皇嗣章草進(jìn)呈,明其父功,帝留之禁中,面問潞公,公對與同老合,乃加潞公兩鎮(zhèn)節(jié)使,官其子宗道為承事郎。潞公力辭兩鎮(zhèn),止受食邑。劉沆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兗國公,子僅自祠部員外郎為天章閣待制。王堯臣贈太師、中書令,賜謚文忠,子同老自祠部員外郎充秘閣校理。富公進(jìn)司徒,子紹京除合門祗候。富公之客李戚問公曰:「公治平初進(jìn)戶部尚書,屢辭,今進(jìn)司徒,一辭而拜,何也 」公曰:「治平初乃某自辭官也,今自潞公以下皆遷,某(宣)[豈]敢堅辭,妨他人也 」蓋潞公與荊公論政事不合,出判北京,七年不召,自此帝眷禮復(fù)厚矣。
五月七日,詔:「尚書左仆射司馬光足疾已平,惟妨拜跪,可不候參假,放正謝,免造朝,許肩輿三日一至都堂聚議,或門下、尚書省治事?!构庋裕骸赋冀钪荚S肩輿至內(nèi)東門外,令男康扶掖至小殿引對,特免起居,禮數(shù)愈重,尤不敢當(dāng)。乞俟垂簾日于延和殿引見,并乞乘轎至下馬處,遇拜扶掖,候安日復(fù)舊?!乖t令乘轎至崇政殿,垂簾日引對。
十二日,詔奉議郎、
秘書省正字司馬康以扶侍父延和殿進(jìn)對,賜緋章服。
六月二十一日,宰臣司馬光言:「請自今遇延和殿垂簾日,赴起居奏事。」從之,仍以足瘡詔許乘轎,起居特免拜,及令男康扶掖入殿。《文昌雜錄》:司馬公光拜門下侍郎,辭避甚確,累遣御藥院近侍召受告身,只日特垂簾,促令告謝,押赴門下,公即歸私第。又遣入內(nèi)都知張茂則宣召供職。國朝故事,惟宰相或間遣御藥院近臣傳旨,都知累朝未嘗遣也。召受告身,只日特開延和,又遣都知宣召,皆非舊例,恩禮之隆,今昔絕擬。十一月二十九日,詔北使朝辭日,太師文彥博免起居。
二年四月八日,詔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文彥博可自今后每十日一赴朝參,因至都堂議事,仍一月一赴經(jīng)筵。以彥博累章乞致仕,故有是命。
六月三日,詔護(hù)國軍節(jié)度使、濟(jì)陽郡王曹佾坤成節(jié)獻(xiàn)壽崇政殿,特綴宰相班,減拜。
八月二十一日,詔新知鄧州、資政殿大學(xué)士韓維知汝州。維解機(jī)政出守,而其兄絳言其病悴,請汝以便醫(yī),故有是命。
二十四日,詔賜文彥博、呂公著曰:「朕聞幾杖以優(yōu)賢幾:原無,據(jù)天頭原批補(bǔ)。,著之典禮,耋老無下拜,書于《春秋》。魏太傅鍾繇以足疾乘車就坐,自爾三公有疾,以為故事,而唐司徒馬燧亦以老病自力對于延英,詔使無拜。今吾耆老大臣,四朝之舊,德隆而望重,任大而憂深者,惟卿與公著而已。方資其蓍龜之告,豈責(zé)以筋力之禮 今后入朝,凡有拜禮,宜并
特免。卿其專有為之報,略無益之儀,毋或固辭,以稱朕意?!?
二十八日,文彥博上章辭不拜恩命,詔曰:「朕優(yōu)禮師傅,達(dá)德齒之尊,以亟拜為可略,古之道也;卿謹(jǐn)嚴(yán)朝廷,明君臣之分,以不拜為未安,禮之節(jié)也。道并行而不悖,義有重而難移。勉徇所陳,不忘嘉孍。所請宜允?!谷栽t公著以步履稍難,自今每遇入朝,特許令男一人入殿扶掖。先是,詔彥博等毋拜,既而固辭,不允。翰林學(xué)士蘇軾言:「禮經(jīng)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所謂君命者,傳命而拜,非朝見也,然且不免。周天子賜齊桓公胙,命曰:『伯父耋老,無下拜?!还唬骸禾焱贿`顏咫尺?!幌掳莸鞘?。所謂無下拜者,無拜于堂下,非不拜也,然且不敢。鍾繇以足疾乘車就坐,疑若不拜,然亦無明文。君前乘車,豈足為法 而馬燧延英不拜,蓋是臨時優(yōu)禮,無今后遂不拜之文。祖宗舊例,如呂端之流以老病進(jìn)對,亦止于臨時傳宣不拜。今來彥博、公著今后免拜旨揮,自是朝廷優(yōu)賢貴老,度越古今,無可議者。但有司合守典禮,兼恐彥博、公著終不敢當(dāng),不若允其所請。若圣上優(yōu)閔老臣,眷眷不已,遇其朝見,間或傳宣不拜,足以為非常之恩。所有不允批答,臣未敢撰?!箯闹?,故有是詔。
二年正月二十九日,詔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守司空致仕韓絳辭日,令男宗師扶掖入殿。
四月五日,詔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公著一月三赴經(jīng)筵,二日一朝,因至都堂議軍
國事。遇入都堂議事,勿限時出省,常行文書免簽書,及附近東西府公廨聽,執(zhí)政就議事。
徽宗政和五年三月十四日,手詔:「比覽元豐訓(xùn)詔,得故相韓琦、文彥博至和、嘉佑定策之勛,功在社稷,久而彌彰,追往念功,惻然永孍。琦以其子贈至極品,止循常格,未加褒異;彥博罪籍未除,舊官未復(fù)。琦可封郡王,彥博可除罪籍,復(fù)舊官,悉與所得恩例。付國史院記載其實?!?
六年四月八日,詔何執(zhí)中已除太傅致仕,特許旦望赴朝參,所有請給應(yīng)(彼)[破]使臣人從等,所服帶打傘上下馬處等恩數(shù),可并依舊天頭原批:「以上《大典》一萬四百五十四同?!?。
〔宣和元年〕九月十六日,詔鄭居中已除少傅、威武軍節(jié)度使、佑神觀使、充神霄玉清萬壽宮使,進(jìn)封崇國公,所有應(yīng)干恩數(shù)、請給并差破使臣破:原作「虜」,據(jù)本卷一四頁復(fù)文改。、人吏、諸色祗應(yīng)人等,并依宰臣例施行。朝堂立班在少宰之下,從吉日令東上合門降告訖朝見上殿天頭原批:「寄案:原本『告訖朝見』作『吉詣廟見』,今據(jù)《大典》一萬四百五十四校改?!?。冬祀陪祠,仍許令先次赴受誓戒。以上《續(xù)國會要》。
高宗紹興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詔合門俟太師秦檜赴朝參日,許令肩輿至合上下馬處,仍令二孫扶掖起居。以上《中興會要》。
孝宗紹興三十二年未改元。十一月十四日,左中奉大夫、充敷文閣待制辛次膺召赴行在天頭原批:「寄案:《大典》一萬四百五十四作『次應(yīng)』。」,引見進(jìn)對,以足疾詔毋拜。
二十九日,詔參知政事張燾朝謁,許乘轎入出皇城門,至宮門內(nèi)上下馬處,許帶火踏子入出。以燾病特降是詔。
十二月三日,詔參知政事張燾、辛次膺許請朝謁帝朝等
假,依時入局治事。如有面對,于午后令內(nèi)殿引見。
隆興二年閏十一月三日十一月:原誤作「三月」,《宋史 孝宗紀(jì)》載該年閏十一月。今據(jù)改。,詔少保、觀文殿大學(xué)士、充醴泉觀使、福國公陳康伯,內(nèi)殿起居畢,上殿賜坐。奏事訖,更不降階,止便就坐賜茶,下階免謝坐。又詔陳康伯為病權(quán)令乘肩輿入皇城,至殿門外,差知班扶掖赴殿內(nèi)起居。候上殿,即差舍人扶掖至榻前。《宋史》:陳康伯被召再相,至闕下,詔子安節(jié)、 文好謙掖以入,減拜賜坐,間日一會朝,許肩輿至殿門,仍給扶,非大事不署。
五日,詔陳康伯余疾未平,尚妨拜跪,可隔日一朝,每日赴都堂治事。應(yīng)非取旨并常程事,并權(quán)免簽押。
二年十一月十日,詔參知政事周葵為墜馬有傷葵:原作「蔡」,據(jù)《宋史》卷二一三《宰輔表》四改。,免乘騎,權(quán)令乘轎入內(nèi)趁赴朝參。以上《干道(要會)〔會要〕》,《續(xù)會要》。
〔政和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天頭原批:「此二段接上『可并依舊』條下。按:指以下三條接上徽宗政和六年四月八日條?!梗t太師蔡京三上章乞致仕,自今特許三日一造朝,仍赴都堂及輪往逐省治事。
五月一日,詔太師蔡京令遇朔望許朝,三日一知印當(dāng)筆,不赴朝日許府第書押,不押敕札,不書鈔。
六日,尚書省言:「奉御筆,太師蔡京自今特許三日一造朝,仍赴都堂及輪往逐省通治三省事,以正公相之任,事畢從便歸第。未審三日一朝,除與不除假故。如不系朝日分,遇車駕朝獻(xiàn)、行幸、筵宴、慶賀,聽御禮拜表行香按視及虜使見辭并非次宴集之類,合與不合趁赴。」奉御筆合趁赴,內(nèi)申明假故一節(jié),合門供對已進(jìn)呈,合除假外,詔實理三日趁赴。
七年十一月六日天頭原批:「此三節(jié)補(bǔ)入高宗紹興二十年上?!梗t:太師、魯國公蔡京告老乞骸,章數(shù)十上,議難固違,可細(xì)務(wù)特免僉書,五日一朝,赴都堂治事。
宣和元年四月九日,太師、魯國公臣蔡京言:「昨蒙寬假,許朝五日,止省大事,而臣年余七十,禮當(dāng)謝事。今三省錄黃書旨,又進(jìn)文字與六曹奏鈔、敕命行下,猶系臣名銜,著『不押免書』字,豈有身不任事,事非己出,系名其上 虛負(fù)天下之責(zé),靦顏慚作,罔知所措?!狗钣P,有系書一節(jié)可從所請
外,余并依前后累降詔旨,無復(fù)別有陳請。
二年六月八日此前原整理者刪去一條,且批云:「復(fù),校銷?!拱此鶆h一條即本卷一一頁政和六年九月六日條。,太師、魯國公蔡京奏:「臣以衰病,三上章陳乞致仕,伏蒙圣慈賜臣御筆,至比跡于周公,顧臣何人,敢當(dāng)此禮!緣臣自被識拔,承輔軒陛垂二十年,辨釋讒謗,脫于患禍,天地父母之施,蓋無以過。又使間朝五日,疲老余生,遂得休佚,三省職事,許不省治。而恩禮頻煩,有加無替,聯(lián)姻國戚,子尚王姬,賜予寵賚,略無虛日,輕舟小輦,鳴鑾七幸,婢妾仆皁,皆被恩榮。眷禮若此,安敢言去!偶緣比來體虛心弱,暑氣所傷。七十謝事,禮不可踰,加以四年,已為貪冒。況又病疾寖深,不能自已,臣不敢再上表章,謹(jǐn)令男攸持此札子,請對投進(jìn)。」詔可依所乞,守本官致仕,依舊神霄玉清萬壽宮使,在京賜第居住,其恩禮俸給之屬及見破官吏、人從等并依舊,仍朝朔望。
六年閏三月十一日,詔太子詹事耿南仲拜跪艱難,止令趁赴朔望起居。
十二月二十日,制太師、魯(周)[國]公致仕蔡京可落致仕,領(lǐng)三省事,五日一赴朝請,至都堂治事。以上《續(xù)宋會要》。
禮 宋會要輯稿 禮四八 禡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