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
【宋會要】
真宗天禧四年十一月壬戌,詔從丁謂等請,作天章閣眉批:「按《方域》內(nèi)亦有天章閣,南宋建置也。」,奉安御集。十一月,中書言:「圣制已約分部帙,望命內(nèi)臣規(guī)度禁中嚴凈之所,別創(chuàng)殿閣緘藏?!箯闹?。又出御制七百二十二卷,付之宰相。十二月,輔臣以御書、御制共二卷進呈,皆帝親筆及親作草本。詔藏御集閣以天章為名。
十二月己巳興工,五年三月戊戌閣成。五年二月,修天章閣功畢。庚子,有司具兩街僧道威儀,教坊作樂,奉御書自玉清昭應宮安于天章閣。
四月,召近臣、館閣、三司、京府官觀御書、御集于閣下,遂宴于 玉殿。時輔臣集御制三百卷,又取至道元年四月訖大中祥符歲中書、樞密院時(正)[政]記、史館日歷、起居注善美之事,錄為《圣政經(jīng)》,凡百五十卷。并命工鏤板。又以御書石本為九十編,命中使岑守素等主其事。至是畢功焉。五年四月,詔以御書石本為九十編,藏天章閣。閣在真宗時未嘗建官,至仁宗天圣八年十月初置待〔制〕,命范諷、鞠詠充職。景佑四年增置侍講,以賈昌朝、趙希言、王宗道等為之。慶歷七年,又置學士、直學士。仁宗于干興元年八月辛亥賜輔臣先帝《御集》三百卷、《釋奠文集》一部、《清景殿詩》二卷、《三惑論》并《欹器論》、《天童經(jīng)》各一冊、《圣政經(jīng)略》一百五十卷
【宋會要】
真宗宴后苑,作《釣魚詩》賜呂蒙正。
【宋會要】
(真宗宴后苑,作《釣魚詩》賜呂蒙正該條眉批:「重復」。。)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孝宗御制
孝宗御制
【宋會要】
淳熙元年六月,召上天竺寺僧若訥講《法華經(jīng)》,在御批問荅,類成一書。詔以《大乘妙法蓮華經(jīng)釋義》為名。
九月十八日,幸玉津園宴射,賦七言詩賜宰臣曾懷以下,預宴臣僚賡和以進。
二年五月十日,御制詩一首,賜新進士詹骙以下。詳見進士。
三年六月一日,御制詩書扇,賜集英殿修撰主管佑神觀張子仁。
四年二月一日,御制《改幸學詔》,賜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周必大。
三月一日,御制《妙堂詩》,賜淮東提舉吳琚。
十月一日,御制詩一篇,賜少保史浩。以浩潛藩舊學,賜宴內(nèi)苑,乃命宿于玉堂。翌日,有詩來上,因俯同其韻,復以賜之。
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御制《秋日幸秘閣觀圖書宴群臣》近體詩一首,賜右丞相史浩以下。 臣咸皆賡和也。
六年六月四日,御制詩賜明州觀察使提舉萬壽觀張子仁。
宸翰,不勝戰(zhàn)栗?!股显唬骸复苏撚滹喅枷纶吺赂肮Χ?。豈為卿等耶 邇來年谷屢豐,雨晹時若,中外晏然,皆卿等贊襄之力?!剐鄣茸啵骸缚鬃佑醒裕骸貉咐罪L烈必變?!环蜓咐撞粸榭鬃釉O明矣,而孔子所以必變者,敬天之威故也。陛下訓 十一月一日,宰臣趙雄等奏:「欲就堂中,請侍從宣示御制文字?!股显唬骸干鹾??!剐鄣茸啵骸盖叭展?
教如此,何啻迅雷 臣等及中外小大之臣,無不震懼?!瓜仁牵现摂?shù)百言,欲革取士用人之弊,論及誅賞,宣示從臣,故有此奏。
七年五月一日,御制《狠石銘跋》,賜右丞相趙雄等。
八年八月十一日,御制詩賜丞相史浩。以浩屢上丐歸之請,留之不可,于其行也,錫燕以賜之。
十年二月十一日,御注《(圖)[圓]覺經(jīng)》一部,賜徑山能仁禪寺僧寶印。淳熙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一部二卷,賜(上)[天]竺僧若(納)[訥]慧持。
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御制《送行詩》賜太保史浩。
十一月一日,宰執(zhí)奏事謝賜《太上稽山詩》石刻,上曰:「《太上詩》規(guī)模宏大,所以賜卿者,正欲仰體太上之意,如『屬意種、蠡臣』之句。」
十五年六月二十九日,詔寔錄院依典故編高宗皇帝御制。詳(此)[見]國史院。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光宗御制
光宗御制
【宋會要】
淳熙十六年九月二十三日,御贊《頂相》一軸,賜左右街僧若訥。
紹熙元年四月二日,詔高宗《芝草贊》、隆興御制《芝草詩》、壽皇《芝草贊》、詔熙御制《芝草詩》,共四本,宣付史館。
五月十五日,賜聞喜宴于禮部貢院。是日,賜新及第進士余復以下御制詩一首。
三年十二月二日,御制、御書《至尊壽皇圣帝圣政序》。
四年五月二十三日,賜聞喜宴于禮部貢院。是日,賜新及第進士陳亮以下御制詩一首。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御書
御書
【宋會要】
淳化四年,內(nèi)出(分)[八]分書《千字文》,賜宰臣、樞密使已下各一軸。
五年十〔一〕月,賜近臣飛白書各一軸,別賜參知政事寇準飛白草書十八軸。先是,宰臣呂蒙正等皆以賜得,時準出使在外,至是始及焉。
至道元年,〔六月〕六月:原無,依苗校據(jù)《玉?!肪砣啊堕L編》卷三八補。,太宗草書經(jīng)史故事三十紙,詔翰林侍讀呂文仲一一讀之,因遣刻石,以數(shù)百本,并列秘閣官吏姓名,付內(nèi)侍裴愈,令于江東名山福地道宮〔佛〕廟各藏一本?;蚋咭莶皇耍貥阌行?,為州里所稱者,亦分賜之。
二年六月,出飛白書二十軸,賜宰相呂端等人五軸。又以四十軸藏于秘閣。字皆方圓數(shù)尺,端等相率詣便殿稱謝。帝謂之曰:「飛白依小草,書體與隸〔體〕不同。朕君臨天下,復何事于筆硯,但中心好之,不能輕棄,歲月既久,遂盡其法。然小草書字學難究,飛白筆勢罕工。朕習此書,使不廢絕耳?!?
三年六月,真宗謂宰臣曰:「先帝多能,尤于筆法精妙,盡得諸家之體。所有御筆墨跡,遍賜天下名山勝境,用垂不朽。」
真宗大中(詳)[祥]符二年十一月,真宗以太宗鏤文紅管供御筆十有二管,分賜宰臣王旦以下。因謂旦等曰:「先帝聽政之暇,常以觀書及攻筆法為意,每見諸家字體精妙,無不學者,學之必成。」旦等言:「先帝筆法神氣英異,非人臣所及。如侍書王著有名于時,然望先帝甚遠?!沟墼唬骸竿踔谑虝t中,亦無其比焉?!怪?jié)言:「先帝奕鸉甚
妙,但圣人泛涉游藝,必至精絕,然終非所好。」帝曰:「先帝亦著鸉格勢。朕頃在宮中侍先帝,嘗見學鍾繇書,或自夙興,常手不釋卷?!?
五年十一月,內(nèi)出太宗御集及御書法帖,總?cè)偃砣偃恚好缧#骸堕L編》卷七九作「三百六十卷」。,示輔臣。曰:「太宗嗜〔學〕,實由天縱太宗嗜:「嗜」前,疑脫一字。,屬思(授)[援]翰,心極精妙。朕孜孜尋訪,殆無遺者。四方以朕購求,所納者甚眾。然或因先朝賜其家寶藏,即復付之?!雇醯┰唬骸敢晕恼禄顺伤祝?青)[實]自太宗始也。五代以來筆札無體,鍾、王之法幾乎絕矣。太宗在南宮,留意翰墨,斷行片簡,傳之于外,則爭求之,實為楷法。自是學者,書體丕變。實圣教所致?!沟墼唬骸柑谒霉P,亦與人間不同?!诡櫹蛎糁小⒍≈^曰:「卿等未嘗見。」咸再拜陳乞。翌(曰)[日],命賜之,人一雙。太宗御草《孝經(jīng)》一卷,刻石在秘閣。贊后法帖十二卷、小字法帖一卷、古詩一卷、仿鍾繇書一卷、草書筆法一卷、草書故事簇子七軸、草書雜時簇子十七軸、草書 字簇子一軸、草書《急就(草)[章]》一卷、草書《千字文》一卷、顛草書一卷、八分書故事一卷、八分《千字文》一卷、飛白書簇子二軸、著飛白書雜詩二軸、飛白書大字簇子二軸、帝字一軸、佛字四體書一卷、五體書一卷、三般大字簇子一軸,已上刻石在御書院。墨跡雜書四千八百九十四卷冊、八百七十八卷八百七十八卷:此前疑有脫文。、御制四千一十六卷冊、古詩故事、藥方墨跡雜書簇子一千六百七十一卷、墨跡雜書扇百三十六柄、刻石雜書八百一十八卷、御制七百
九十三卷、古詩故事刻石雜書簇子四百五十二軸,已上分藏于龍圖閣、太清樓、秘閣、御書院及內(nèi)中。御制御書《逍遙詠》十一卷、《緣識》五卷、《秘閣銓》三十卷、《秘藏詮禪樞要》三卷、《蓮花心經(jīng)回文倡頌》三十卷、《心輪圖》一軸、注《金剛經(jīng)》宣演一部,已上并印本,隨《大藏經(jīng)》頒行。副本百三十三部,總千九百四十四卷,并印本。文集中錄出歌詩文賦別行三百七十六卷,并印本??淌s書三百四十七軸,刻石雜書簇子七百五十三軸,已上賜天下名山寺觀,并中外臣僚,及兗州至圣文宣王廟。
天禧五年二月,召輔臣觀御書于龍圖閣。四月,詔以御書石本為九十編,藏天章閣。
干興元年三月,仁宗遣內(nèi)侍至中書,賜御書飛白字一軸。仁宗因至真宗靈位之側(cè),閱視有飛白書筆,其筆以木皮為之,遂取試書數(shù)字。帝素亦未嘗攻此書,偶茲閱試,而筆力(遇)[遒]健,有(知)[如]夙習。尋命置其書于真宗靈御前,以申哀慕,及分賜執(zhí)政近臣。是后書法(盜)[益]精,屢賜近臣。
仁宗天圣三年四月,遣內(nèi)侍以御書飛白書(各)一十軸,賜宰〔臣〕宸翰(猶)[遒]逸,筆勢有法,飛白書尤為精妙。至是,命工??桃再n之。
四年五月端午,遣內(nèi)侍賜中書樞蜜院御書飛白扇子各一合。
五年九月,慈孝寺真宗御容殿成,帝親飛白書額曰「崇真殿」,宣示宰臣等。
寶元二年十一月二日,遣內(nèi)侍就(轉(zhuǎn))[輔]臣第,賜御飛白書各一軸。次日,面謝,再拜訖。宰臣等奏
曰:「陛下萬機之煩,翰墨不倦,神筆奇奧,曠古未(常)[嘗]有?!沟墼唬骸嘎犝?,無所用心,特以此為樂爾?!?
康定元年六月八日,內(nèi)侍省押班趙永德上真宗御制、御書碑銘歌詩三十三軸,詔領恩州(剌)[刺]史。永德在先朝,嘗管勾御藥院也。
二年六月二十八日,〔以〕飛白書文詞字賜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李淑。淑出〔守〕許州,為《飛白(狀)寶章記》,摹石州廨。
慶歷二年正月,大相國寺新修寶奎殿,摹太宗御書寺額于石。帝飛白題之,命宰臣呂夷簡撰記,章得象篆額,樞密使晏殊撰御飛白書記。初,帝謂輔臣曰:「昨構一小殿禁中,而有司不諭朕意,過為華麗,然不欲毀其成功。今大相國寺方構殿,藏太宗親書寺額,可遷致之?!挂蜓裕骸鸽迌?nèi)寢多以黃布為茵褥。」宰相呂夷簡等對曰:「陛下孝以奉先,儉以率下。雖圣人之盛德,孰加乎此!」帝曰:「此(遇)[偶]與卿等言及之,非欲聞于外,恐其近名耳。」
佞,察小忠,鑒 四年三月,帝御邇英閣,出親書十有三軸,凡三十五事:遵祖宗之訓,奉真考之業(yè),念祖宗艱難,思真宗愛民,守信義,不巧詐,親碩學,精六藝,慎言語,待耆老,崇靜退,求忠直,懼貴驕,保勇將,尚儒術,議釋老,重良臣,廣視聽,功無跡,戒喜怒,明巧媚,杜希旨,從民欲,慎滿盈,傷暴露,哀鰥寡,訪屠釣,構遠圖,絕朋比,斥(近)[迎]合,罪己為民,損躬撫軍,求善使過。
五年十二月,以寶相佛閣為慈尊閣,飛白書榜賜之。鳳翔府上清、太平宮,五
臺山真容院、寶章閣,并州舍利閣,奉先資福院、觀音殿、妙法院、正覺殿,洎景靈宮等處,神御殿榜,皆帝飛白。每賜,即先召侍臣觀焉。
六年八月,賜宰臣賈昌朝洎從臣御飛白書,人一幅。
七年八月,御崇政〔殿〕,召近臣觀御書真宗皇帝加謚位版。初,帝跪設位版訖,再拜泣涕久之。又觀新作郊廟祭器。
八年九月,御延和殿,召輔臣觀御書。
皇佑元年二月二日,廣濟軍都監(jiān)李惟賢進二圣御書一軸,詔移曹州兵馬都監(jiān)。
三月十五日,飛白書「天性」字賜端明殿學士李淑。時帝以御書賜近臣,淑方侍養(yǎng),遣使就第賜之。
九月,(迢)[召]近臣宗室及臺諫官、三司、開封府推判官、武臣(剌)[刺]史以上,赴迎陽門,觀先朝御書。是月,新篆「明堂」二字,飛白「明堂之門」四字,詔詞以藏宗正寺。
三年五月,召輔臣、館閣、臺諫官,觀書于御書院。
至和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故知明州慈溪縣王利用妻張氏進先帝御書飛白一軸,乞男度一名目。詔王度與下班殿侍、三班差使。奏納先帝御書者多矣,不過賜以金帛,今以優(yōu)命,非常制也。
二年五月,詔開封府自今有模刻御書字鬻賣者,重坐之。
嘉佑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駙馬都尉李瑋進飛白四字,帝書二十五字,賜之寵之。
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帝御迎陽門,宣宰臣以下,觀御書妙法正覽殿牌額。次赴天章閣觀御書,復出三圣御容以示群臣。
五年十月,詔自今臣僚之
家,毋得陳乞御篆神道碑額。
六年三月,御崇正殿,召輔臣觀御書「兗州至圣文宣王廟」榜。
七年十二月,幸龍圖天章閣,召輔臣至待制、三司副使已上,及臺諫官、皇子、宗室、駙馬都尉、管軍,觀三圣御書。又幸寶文閣,親為飛白書。
英宗嘉佑八年,(未改元。)十二月,詔以仁宗御書藏寶文閣,命翰林學士王珪撰記,立石。
治平元年十二月,英宗召輔臣觀御篆「孝嚴殿」額于迎陽門,御篆神道碑額。太宗御制趙普碑文并書,又篆其額。
皇佑中,王子融自河中府還,以唐明皇所題裴耀卿碑額上進,仁宗遂賜其兄曾碑曰「旌賢」。自后勛戚之家,多賜之。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御書賜勛戚
御書賜勛戚
仁宗:旌賢(故相王曾)、旌忠(故相萊國公寇準)舊學(故相晏殊)、旌功(故樞密使曹利用)、懷忠(故相呂夷簡)、旌忠、勛德(故樞密使張耆)、顯功(贈(大)[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李繼隆)、純孝(觀文殿學士張觀)、褒賢(贈禮部尚書范仲淹)、褒親(獻穆大長公主)、儒賢(觀文殿學士高若訥)、崇儒(觀文殿學士丁度)、清忠(故樞密使王德用)、思賢(故相劉沆)、旌忠、元勛(故樞密使狄青)、褒忠(故相陳執(zhí)中)、全德元老(故相王旦)、親賢(隴西郡王李用和)(教)忠積慶(宰相文彥博父洎)、顯功(魯國忠武公李繼隆)、遺直(故相李迪)、旌勞(故相程琳)、英宗:大儒元老(故相賈昌朝)、忠規(guī)德范(故相宋庠)。
神宗元豐五年九月二十七日,上御崇(正)[政]殿,宣宰臣已下至中書舍人、觀察使以上,觀景靈宮御書十一殿榜。
六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文彥伓言:「仁宗皇帝賜臣御書,以卷軸甚大,私家難以寶藏。遂送功德院寶勝禪院安置。因建閣奉安,愈為精嚴。每年乞特賜撥放童行一人?!箯闹?。
哲宗元佑二年九月十五日,賜宰臣、執(zhí)政、經(jīng)筵官宴于東宮。上親書唐人詩分賜之。(詳之經(jīng)筵門)
五年九月二十一日,御邇英閣,宰臣、執(zhí)政、講讀、記注官,各賜御書詩一首。上親書姓名于其后。(詳見經(jīng)筵門)
六年三月一日,御邇英閣,宰臣呂大防奏曰:「仁宗所書三十六事,禁中有否 」上曰:「有」。大防請令圖寫置坐隅,以備親覽。從之。
車駕臨幸辟廱,親書手詔,面賜國子司業(yè)吳絪等。乞下有司模勒刊石,頒賜諸路州學?!箯闹?徽宗崇寧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宰臣蔡京等言:「伏
四年十月二十三日,中書省檢會應頒降天下御筆手詔摹本,已刊石訖,詔并用金填,不得摹打,違者以違制論。
大觀元年八月十七日,資政殿學士、中太一宮使、兼侍讀鄭居中言:「近蒙賜臣御筆八行八刑書,欲望許以所賜模寫于石,立之宮學,次及太學、辟廱、天下郡邑,與石經(jīng)比。」從之。
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尚書戶部侍郎蔡居厚等言:「比從近臣之請,凡御筆手詔,刊印成策,半歲一頒。然內(nèi)外之事,總于六曹,六曹之司二十有四,逐司頒降,各有先后,而日月不次,檢照寔難。欲乞(命)[今]后六曹及諸處被受御筆手詔,實時關刑部,別策編次,專責官吏,分上下半年,雕印頒
行?!辜磸闹?
政和元年三月一日,議禮局乞以御書《政和新修五禮序》,摹勒立石于太常寺。從之。
三年三月十六日,大司成劉嗣明言:「檢會去年五月九日 節(jié)文,所賜莫儔等御筆 書,許令辟廱摹寫刊石,頒之四方,申命詞臣撰次本末,刊于 書之下。近準降下鄭居中撰到記文,乞差官書寫并題蓋?!乖t差中書侍郎劉正夫。
是年,鄭居中再知樞密院,賜第建閣,藏宸翰。上書其榜曰「勛賢承訓?!?
五年十月二十九日,御〔書〕「摛文堂」榜賜學士院。以學士強淵明遷承旨,上為增廣直廬,書榜寵之。
七年七月十七日,秘書少監(jiān)畢仲愈言:「奉御筆,近聞金耀門文字庫有祖宗潛藩親書廟諱奏牘,洎元豐內(nèi)批詔旨,皆得于塵壞之間。恭閱數(shù)四殘楮斷幅,隨手紛紛,愴然于懷??晌倬幋?,集類來上,札付臣〔僚〕編次。乞下書藝局,應副工匠物料,委近侍總領,置局計會,編類指畫,表背進呈?!乖t令秘書省應副,更不置局。
九月一日,宣和殿大學士蔡攸言:「伏聞國子監(jiān)、辟廱已掛御書『大成殿』牌,乞許尚書、學士、侍郎、給舍、(侍)[待]制、兩省同詣兩學贍仰,仍分作兩日?!箯闹?。
宣和二年四月四日,姚古言:「自叨竊帥閫,并先兄雄累帥熙河,皆蒙降到宸翰不少,已于私家創(chuàng)造高閣寶藏。乞逄賜閣名。」奉御筆賜名「褒勛之閣」。
十六日,兵部侍郎蔡莊言:「先臣墓道,先蒙賜題碑首,近日大臣及從官被受御書,例皆建閣。伏望錫
之美名」。依故相何執(zhí)中、劉正夫家已得旨揮,詔許建閣,仍以「褒忠顯功」為名。
八月二十日,御筆:「門下侍郎白時中于壽春府私第修建御書閣畢工,可賜御書『醇儒之閣?!弧?
十二〔月〕一日,新知福州少傅、鎮(zhèn)(西)[江]軍節(jié)度使余深言:「奉御筆,以臣私第建御書閣,蒙降賜御書『賢弼亮功之閣』牌一面。緣臣私第建閣,系在福州。今欲乞依白時中私第御書閣例,差破使臣。其潛火兵士,止乞差一十五人。」從之。
三年正月十七日,詔差開州防御使徐位押賜唐州方城縣范致虛所建神霄玉清煉真宮殿閣門室御書牌額,共一十五軸。
八月二十四日,賜梁子美私第御書牌閣額為「耆英之閣?!?
四年三月五日,駕幸秘書省,太宰王黼 其事,乞宣付秘書。其略曰:「鑾輅幸秘書省,詔宰輔從臣暨館閣之士觀書于秘閣,俾恭閱祖宗謨訓,崇寧以來御書。復召輔臣侍從及秘書少監(jiān)至提舉官聽事,宣示御書《千文》、十體書《洛神賦》、行草近詩,并御盡。即恩許分賚,臣蒙恩獨賜匹紙金花《千文》一軸、御書二十二軸。上親出建隆真跡詩帖數(shù)幅,于是群臣始識藝祖書。又出太宗、真宗、仁宗翰墨,至神考書《孟子章句》,上曰:「此先帝在藩邸時所作也。」上色蹙然。」
五年正月十七日,大司樂畢完言:「為裝成神宗皇帝御筆石本二軸投進,乞宣付秘閣收藏。」從之。
十二月二十四日,賜太傅王黼私第御書「載賡堂」、「膏露堂」、「移山堂」、
「寵光亭」、「老山亭」、「榮觀齋」、「四友齋」、「隱庵」九牌。
崇儒 ~ 御書神道碑額 實錄有,止稱「賜神道碑額」,而不言御書者。別載「喪\華\\葬\
御書神道碑額實錄有,止稱「賜神道碑額」,而不言御書者。別載「喪(華)[葬]門。
神宗:兩朝顧命定策元勛(贈尚書令韓琦),忠勤懿戚(贈侍郎向經(jīng)),決策定難顯忠基慶(衛(wèi)王高瓊),克難敏功鍾慶(康王高繼勛),兩朝顧命定策亞勛(贈太師中書令曾公亮。初,賜「兩朝顧命贊策勛德」,后詔改之)。
哲宗:顯忠尚德(贈太師富弼),忠清粹德(贈太師溫國公司馬光)。
徽宗:旌忠(贈鎮(zhèn)童)[潼]軍節(jié)度使趙隆,元豐受遺定策殊勛宰臣(贈太師。《徽宗實錄》止云「賜碑額曰『元豐受遺定策宰臣』,蔡額)[確]之墓。確本傳所載,又有「殊勛」二字。乃其子渭請御書,因而賜之。
欽宗:張商英(靖康元年九月,工部員外郎李士觀乞詔詞臣撰商英神道碑、詔:「依奏,碑額朕當親書。」實錄不載額名,亦不載賜御書月日)
高宗建炎元年九月十七日元年:《玉海》卷三四作「二年」。,上書《資治通鑒》第四冊,賜黃巘善(稱)。翌日,巘善稱謝,奏曰:「昨晚錫與執(zhí)政同觀,皆言陛下筆力益妙于昔,蓋圣學日新之盛?!股显唬骸鸽尥顺?,省覽章奏罷,多游意翰墨,不以為倦?!褂衷唬骸附鼘ⅰ睹献印氛?語)治道處「論」下:原有「語」,一似所寫有《孟子》、《論語》二書。而下文則僅稱「今陛下寫《孟子》王道政教之言」;又說:「朕每日溫閱《孟子》五卷愛其文詞簡明知要,所以信手多書于屏」云云,都表明所書僅《孟子》一書,故知此「論」下之「語」字為衍文,茲刪去之。,手寫于絹屏,積之遂多。佗日回鑾,亦留屏于此?!箮t善曰:「昔人幾杖盤孟,皆銘識之,以自警發(fā)。今陛下寫《孟子》王道政教之言在屏障間,亦古人自警發(fā)之意?!股显唬骸鸽廾咳諟亻啞睹献印肺寰?,愛其文詞簡明知要,所以信手多書于屏?!雇舨畯┰唬骸副菹铝羯翊藭?,取其宜于今者力行之,天下幸甚。」
二十二日,內(nèi)出親書座右素屏《旅獒》一篇、《大有》、《大畜》二卦,與《孟子》之言七章,凡十扇。遣中使宣示宰執(zhí)。翌日,黃巘善等稱謝,奏曰:「陛下于《書》取『謹?shù)抡训隆恢?guī),于《易》記《大有》畜賢之〔義〕義:原作「蓋」,當系涉下文而混淆。。蓋曰正心誠意,以齊
家治國者在德;立政造事,以致君澤民者在賢。所摭孟軻當年之格言,皆切本朝今日之急務。屏幃之內(nèi),圣賢滿前,因知心術之接在茲,非以字畫之妙為貴。臣等愧袞職之非宜,幸圣學之多進?!褂兄嘉鸢?,潛善等皆再拜。
四年八月八日,上手寫《郭子儀傳》付范宗尹,呼諸將示之。時韓世忠以進官到堂,上知世忠洎諸將不親文墨,故執(zhí)政因而諭之。
紹興元年三月二十五日,宰執(zhí)奏擬柯賜上所藏道君皇帝賜(扎)[札]欲給還此句疑有誤。。上曰:「此上皇御書,當須藏置內(nèi)閣,不當降出?!?
四月九日,以經(jīng)筵,上親書扇賜講讀官。
九月十一日,進士黃朝美上仁宗皇帝御書「明堂」牌碑本二軸,詔送秘書省藏之。
二年七月一日,進士韋許上太宗皇帝御書,補迪功郎,兼進書籍,特有是命。
?!股显唬骸鸽拚把龉畔仁ネ踔危詾橐?guī)戒?!骨貦u曰:「以此見圣學不廢?!?八月十六日,上出所寫《孝經(jīng)》、《詩》、《書》篇章,遣中使宣示宰執(zhí)。翌日,進呈畢,呂頤浩等奏:「蒙宣示御書,仰窺圣意,若稽于古。臣等不勝欣
陛下躬灑宸翰,親裁睿詔,命有司摹黃庭堅所書《太宗皇帝戒石銘》,勒諸堅 ,拓為墨本, 賜郡縣守令。伏聞近命五使廉按諸路,臣以謂與其馳驛而頒,孰若付之五使,赍行而賜之,仍使州縣謄本,揭諸通衢?!乖t依,令五使附行赍賜,其余州縣,令禮部頒降。碑石于尚書省龕立。 十月二十七日,臣僚言:「伏
三年正月十一日,詔
恤刑手詔,委尚書左右司刻石頒降天下。其親(扎)[札]候刻石(子)[了]畢,付大理寺置之治事廳。既而命樞密都承旨趙子(畫)[晝]篆額,以《紹興恤刑手詔》為目。其后以碑刻賜侍從及寺官,人各一本。
五月十三日,將仕郎謝慥上仁宗皇帝御書飛白一軸,詔賜銀絹二十匹兩。
四年五月二十八日,詔韓世忠私第御書閣以「懋功」為名,從其請也。
八月三日,處州進士王楊繳進太宗皇帝御書詩二軸,計一十篇。詔令戶部支賜絹二十匹。
九日,秦魯國大長公主上家藏仁宗皇帝在東宮時真宗皇帝所賜御制親書《元良述》一軸,詔送史館秘書省。
二十五日,賜故相韓忠彥御書神道碑額曰「世濟厚德之碑?!?
五年四月七日,上親書《無逸篇》為圖,設于講殿之壁。先是,范沖輪對,論仁宗皇帝建邇英閣,嘗命儒臣蔡襄等寫《尚書 無逸篇》,并《孝經(jīng) 天子》、《孝治》、《圣治》、《廣要道》四章,為二圖,列于左右。元佑初,先臣祖禹為侍講,乞檢尋二圖,如仁宗故事。哲宗皇帝從之。愿陛下修祖宗故事,躬寫《無逸篇》,為圖設于講殿。」至是,上乃書之。
九月二十日,賜趙鼎御書《尚書》一部。翌日,鼎稱謝,上曰:「《尚書》所載君臣相戒 之言,所以賜卿,乃欲共由此道,以成治功。」六年十月,摹勒上石,鼎乞安于私第。
九月,賜新及第汪應辰以下御書石刻《中庸篇》。廷試畢,賜御書自此始。其后以《周官》或《儒行》、《大學》、《 陶謨》及《學記》、《經(jīng)解》等篇,皆就聞
喜宴日賜之。舉故事也。
十月三日,上書《車功》詩,賜宰臣趙鼎等。翌日,宣諭曰:「朕觀《鴻鴈》、《車攻》,乃宣王中興之詩,當與卿等夙夜勉勵,修政事,攘夷狄?!苟υ唬骸副菹掠螒蚝材g,亦不忘恢復。臣等敢不自勉!」
六年三月六日,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李綱上家藏道君皇帝御筆真跡,詔送史館。
十一月二十五日,故翰林侍讀學士王洙孫男楚老上慶歷皇佑御(扎)[札]手詔飛白等,賜銀絹各一百匹兩。楚老兼進四朝御容,故有是賜。
二十八日,賜成都府府學御書「大成之殿」四字,揭于宣圣殿額。先是,成都府府學教授范仲殳言:「府學大成殿建于東漢初平中,制度簡撲,氣象雄渾。漢人以大隸記其修筑歲月,刻于東楹。至于今,九百四十三年矣。蓋天下棟宇之古,無過于此。臣愿陛下萬機之閑,因御翰墨,作『大成之殿』四字,揭之殿額,以著(升)[陛]下(腃)[眷]蜀之意?!怪潦?,從之,仍帶賜本學。
七年九月二十六日,樞密使秦檜言:「乞以賜臣御書《羊(佑)[祜]列傳》付有司刊石,以墨本頒諸宰執(zhí)、大將、侍從?!股现t遜再三,趙鼎等奏:「陛下筆法精詣,實宜傳之天下后世,以幸學者?!箯闹?。
十二月十一日,上宣諭輔臣曰:「劉光世喜書,前日來乞朕所臨《蘭亭帖》,亦以一本賜之。」因論書法甚詳,遂及法帖,曰:「其間甚有可議,如古帝王帖中,有漢章帝《千文》,《千文》是梁周興嗣所作,何緣章帝書之 舉此一事,其它可知。豈不誤后世學者!」
九年
二月十二日,詔紹興府天章寺祖宗御書,令守臣取進。先是,建炎四年,(王困)[巡]幸江(淅)[浙],御書凡五百五十軸卷,悉留越州。至是,駐驆臨安,降詔取焉。
同日,詔興化軍進士蔡珌上太宗皇帝御書,可賜(來)[束]帛。
此御書,收而藏之。至是還朝,投進。 四月二十三日,親從額外指揮使王琪進太宗皇帝御書一百件,仁宗皇帝御書飛白五件,徽宗皇帝御書三件,「德成之宮」大字牌文一本。詔令進入。先是,琪詐陷虜庭時,在京于北軍處
六月十三日,宰臣秦檜乞以上所賜御書真草《孝經(jīng)》刻之金石,以布宣德意。上曰:「十八章,世人以為童蒙之書,不知圣人精微之學(不)出乎此也。朕宮中無事,因?qū)W草圣,遂以賜卿,豈足傳后 」檜請至再三,乃從之。
十年五月十六日,御書《中庸扁》,賜秦檜,乞刊石分賜墨本。從之。
十一年二月二日,詔:「余深被遇徽宗皇帝,擢任宰輔,當時所賜御筆,許令本家投進。」從深男日章請也。
六月二十四日,詔萬安軍,于蔡攸家收取徽宗皇帝御筆立皇太子詔,敘宣和末策立淵圣皇帝事,因及罪已奏天密表投進宣付史館實錄院編類,送敷文閣藏之。從吉陽軍使楊雍請也。
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日,衢州學生趙缶上家藏徽宗皇帝御書一紙,詔〔錫〕絹十匹。
十月二十二日,右承議郎、直龍圖閣張茂上〔言〕,政和中徽宗皇帝御書《上清大洞真經(jīng)》一部,賜先臣商英,乞賜宣取。詔令尚書省取進。
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日,詔親書經(jīng)史,令戶部尚書張澄,將行在見有墨本先次計置,頒降施行。先是,湖州守臣秦(□)[梓]言:「祖宗御書賜在州郡,雖經(jīng)兵火,多獲(實)[寶]存。乞?qū)⑶昂笥鶗?jīng)史,頒諸泮宮,使士子得以師承,咸仰崇儒設教之德意?!构视惺敲?。
二月,內(nèi)出御書《左氏春秋》及《史記》列傳于秘書省,宣示館職。觀閱畢,少監(jiān)秦 以下〔皆作〕詩以進皆作:原無。據(jù)《玉?!肪砣募拔牧x補。。
是年六月,內(nèi)出御書《周易》。
十四年正月,出御書《尚書》。
十月,出御書《毛詩》。
十六年六月,又出御書《春秋左傳》,皆就本省宣示館職,觀閱畢,并作詩以進。上又書《論語》、《孟子》,皆刊石立于太學首善閣、及大成殿后三禮堂之廊廡。
七月,賜御書宣圣殿及門榜,并曰「大成」,御書閣曰「首善」。先是,修建太(同)[學]、國子監(jiān)請依徽宗故事,乞賜宣圣殿及御書閣名榜。內(nèi)御書閣,徽宗賜曰「求賢」,上改今名。至是,殿、閣告成,賜之。用鈞容樂迎至學安掛。
九月四日,上諭輔臣曰:「洪興祖欲進碑刻,此安用學 書只是看筆法精神,若不善刻者,字畫皆失真。朕收得王獻之《洛神賦》墨跡六行,置之幾案間,日閱十數(shù)次,頗覺書有所得。近又寫《尚書》一部,已終篇矣。學寫字,不如便寫經(jīng)書,不惟可以學字,又得經(jīng)書不忘?!挂讯蹈肚貦u,奏曰:「尋常諸生,終年未曾寫得一部經(jīng)書。欲宣示從官,不惟觀陛下書法之妙,又令知圣學不倦也?!股显唬骸鸽迣m中無所嗜好,唯學字觀書,所得甚多,可以
養(yǎng)神。兼日聞所未聞,其樂無涯。」既而《尚書》委知臨安府張澄刊石,仍頒諸路州學。
十四年六月十四日,上書《干卦》賜龍圖閣學士、知宣州秦梓;又以湖州昨刊諸臣所書《易》十碑賜梓,令于私第御書堂一處安置。從梓請也。
七月二十二日,左宣教郎、守殿中侍御史汪勃言:「竊觀陛下萬機之余,親寫《孝經(jīng)》,近頒之諸郡,皆止奉安于泮水。雖卿大夫,多有不獲藏蓄為恨,而況于庶人乎 乞令諸郡募工摹刻,自郡達縣,自縣達(卿)[鄉(xiāng)],皆使家藏而戶曉。庶幾普天之下,風俗曠然而大變。」詔令諸州刊石,賜見任官,并系學籍諸生。
十五年三月十八日,邵武軍進士吳行成進徽宗皇帝御書吳融《曉賦》一軸,詔令戶部支賜絹十匹。
十月三日,上遣中使賜(大)[太]師秦檜第御書閣榜曰「一德格天之閣」,仍就賜御筵。
十六年三月二十二日,處州學士耿世南進徽宗皇帝御筆親帖三軸,賜絹二十匹。
四月十四日,修武郎張燕上太祖皇帝御書一卷,賜絹十匹。
六月五日,饒州樂平縣進士馬孝友上仁宗皇帝飛白「風水」二字,賜絹十匹。
十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御書太師秦檜像贊,藏于秘閣。
二十年三月二十八日,賜太師秦檜父敏學御書神道碑額曰「清德啟慶之碑。」
二十五年十一月五日,賜故太師秦檜御書神道碑額曰「決策元功精忠全德之碑?!?
二十六年閏十月二十七日,上書玉牒殿并殿門及
祖宗屬籍堂榜,令揭于殿堂之額。以新建殿堂畢,從玉牒所請也。
十二月二十八日,新知池州貴池縣陸沇上寶藏哲宗皇帝賜故外祖翰林學士顧臨御書《即事詩》一軸,詔送秘閣。
二十七年四月,御試,上曰:「指陳時〔事〕切直者「時」下:疑脫「事」字。,令寘之上列?!挂蛴H書以賜編排官吏部侍郎李琳等。宰臣沈該請刻石頒諸臣僚,詔可。
二十九年六月十九日,處州縉云縣進士朱逢辰繳進仁宗皇帝御書,詔令戶部倍賜束帛。
戒諭,崇尚清白,禁止賂遺詔書親 七月二十四日,尚書右仆射湯思退等言:「近恭(北)[札],上曰:「朕自少時,留心翰墨,至今不倦,然(乞)[迄] 思退請以御書刊石,頒中外臣僚?!乖t可。 不能臻其要妙。在唐惟太宗好二王書,當時士大夫翕然相尚。如歐、虞、褚、薛,皆有可觀。朕有舊藏文皇數(shù)帖,其間有好謙自牧,上畏天,下畏群臣等語。不惟字畫可喜,其用心實可為后世矜式。」思退曰:「陛下天縱多能,精于藝學,過文皇遠甚。當與本朝太宗皇帝儷美齊驅(qū),豈前代帝王所能髣
三十年,〔五月辛巳〕五月辛巳:原無。苗校據(jù)《玉海》卷三四、《建炎要錄》卷一八五補。,上以「玉堂」二字親灑宸翰〔賜翰〕苑。知制誥周麟之言:「欲以御書依典故就都堂宣示宰執(zhí),許本院摹勒上石,俟石刻成日,于秘書省曝書會宣示館閣官,并以石本分賜。」詔可。
孝宗隆興元年十月十四日,詔金山寺御書御制詩令刊石,將碑本投進。從兩淅運使朱夏卿之請也。
干道元年二月三日,賜(大)[太]傅寧遠軍節(jié)度使和義郡王
楊存中第御書閣榜曰「風云慶會之閣。」
三年二月,賜故贈太師陳康伯御書神道碑額曰「旌忠顯德之碑?!?
六年五月二十四日,御書《戒詔》賜宰臣虞允文等。
八月二十八日,御書漢議郎崔實《政論》賜宰臣虞允文等。
七年正月八日,御書郭熙《秋山平遠詩》賜宰臣虞允文等。是日,宰執(zhí)進呈畢,上宣諭曰:「朕無他嗜好,或得暇,惟書字為娛爾?!乖饰牡茸嘣唬骸冈饰牡韧馊諏αT,顧見石墀上陛下草圣,筆力天縱,有飛動之狀?!股显唬骸笐驎?,不足觀。朕近寫得一軸?!挂蝾檭?nèi)侍取示允文等,乃郭熙《秋山平遠詩》,因以賜允文。且顧梁克家曰:「俟別寫賜卿?!股嫌衷唬骸柑险娌萁詷O古今之妙,來日與卿等」。允文等頓首謝。
十一日,遣中使賜左丞相虞允文《養(yǎng)生論》、右丞相克家《長笛賦》,皆太上真書。又賜克家御草書《古柏行》一軸。是日,宰執(zhí)進呈,上宣諭曰:「前日過德壽宮,侍宴太上,飲酒(權)[歡]甚,宮中熙熙,和而有禮。本朝家法,前世所不及也。已與卿等覓得御書,俟請寶來,即賜卿等?!挂讯煊惺琴n。
二月,御書孫綽《游天臺山賦》,賜容州觀使干辦皇城司夏執(zhí)中。
六月,御書上天竺靈應觀音寺并殿碑。
九月二十一日,故少宰觀文殿學士吳敏,孫楠進欽宗皇帝御書一百軸,特與補將仕郎。
十月二十二日,詔右迪功郎劉愈進欽宗皇帝御書二軸,與減二年磨勘比類施行。
八年二月六日,御書:「尚書左右仆射,可依
漢制改作左右丞相,學士院降詔?!?
八日,御書賜權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周必大:「比來一二大臣同心輔(正)[政],夙夜匪懈,漸革茍且之風,以副綜核之意,深可嘉尚。今因除授,宜示褒典。虞允文可特授正奉大夫、(右)[左]丞相?!?
四月二十一日,賜新進士御〔書〕《益稷篇》(上與宰執(zhí)虞允文等論寫此篇賜進士之意,詳見進士門。)
七月十二日,詔朝請大夫毛奎孫勸進欽宗皇帝御書十軸,與免文解一次。同日,詔故端明殿學士、贈少保、親侄孫毛勒進欽宗皇帝御書一百軸「少?!瓜拢阂擅撊嗣?。,特與補上州文學。
八月一日,賜故太師和王楊存中御書神道碑額曰「安民定功翊運忠德之碑?!?
九年二月二日,詔故中書侍郎陳過庭孫進士述進欽宗御書十四軸,端明殿學士張深曾孫伯成進三朝御書十三軸,并續(xù)進欽宗皇帝詔旨一軸,各與免文解一次。同日,詔故刑部侍郎程振孫饒州鄉(xiāng)貢進士邵進靖康御筆八十八軸。又宣和間為欽宗皇帝東宮舍人(曰)[日],賜親書《玉〔不〕琢不成器賦》、杜甫《喜雨詩》各一軸,及政和間頒降石刻御筆手詔等三冊,與補下州文學。
四月二十八日,御書《荔枝賦》,賜閣門宣贊舍人張延年。
淳熙元年五月一日,御書唐元稹《牡丹花詩》扇,賜臨安府通判吳琚。
六月一日,御書劉禹錫詩賜集英殿修撰主管佑神觀張子仁。
二年三月四日,宰臣葉衡奏謝:「昨日蒙遣中使宣示太上皇帝宸翰十軸,并御制跋語,得旨令臣閱畢,
可飲 酒,以慶榮遇。仍宣示執(zhí)政、侍從、臺諫,以其書省以其書?。阂捎腥蔽摹?。翼日拜謝訖,乞勒石,率預觀臣僚奉表稱謝?!箯闹I显唬骸府斠源吮磙D(zhuǎn)于德壽宮?!?。臣欲就都省具 酒,與執(zhí)政而下共侈非常之賜?!股显唬骸干鹾??!?知事龔茂良、李彥穎同奏曰:「太上皇帝宸翰刻石賜郡國者,臣等固嘗得窺,此十軸藏在御府,群臣無繇見者。今遂獲拜觀,不勝千載榮遇?!股显唬骸柑匣实塾诤材g,蓋是天縱,非尋常學力所能到。如鍾、王輩不足道。」「臣等與侍從、臺諫、兩省官環(huán)立展視,莫不駭心動目,即所未
三年九月十五日,太上皇帝御書白居易《大巧若拙賦》,賜干辦皇城司夏勢中。
十一月一日,御書杜牧《戰(zhàn)論》,賜皇太子。同日,御書詩賜皇太子嗣濮王士輵、永陽郡王居廣各一軸。
四年二月十七日,詔「知臨安府趙磻老就太學建閣,奉安太上皇帝御書石經(jīng),碑石可置之閣下,墨本于閣上,以『光堯〔御書〕石經(jīng)之閣』為名。朕當親寫。」參知政事龔茂良等言:「自古帝王未有親書諸經(jīng)及傳至數(shù)千萬言者,不惟宸章奎畫,照耀萬世,其所以崇儒重道者,可謂至矣。陛下圣孝,又欲親書題額,以增斯文之重。天下幸甚!」上曰:「太上于字畫蓋出天縱,朕嘗謂鍾繇字最工,猶帶隸體。如太上宸翰,冠絕古今?!?
五月二十四日,知臨安府趙磻老言:「得旨,就太學建造光堯太上皇帝御書石經(jīng)閣,將欲就緒。其見在石經(jīng)《周易》、《毛詩》、《尚書》、《春秋左氏傳》、《論
語》、《孟子》外,尚有太上皇帝御書《禮記 中庸》、《(太)[大]學》、《學記》、《儒行》、《經(jīng)解》五篇,不在太學石經(jīng)之數(shù)。今搜訪得舊本,重行模勒,欲補《禮經(jīng)》之闕?!箯闹?
淳熙十六年四月七日,故太師秦申王府進納高宗皇帝御書二軸,詔送實錄院。
五月三日,御書「歸隱」二字賜天竺彌陀福興院。
九月十八日,御書「彌陀(興福)[福興]之院」六字,賜左右街僧錄若訥。
紹(興)[熙]元年正月四日紹熙:原文作「紹興」。上文載淳熙十六年九月十八日御書賜若訥。若訥顯系宗朝人(光宗以孝宗十六年二月即位,次年乃改元紹熙),不得為高宗朝人。據(jù)上文改。苗校則移置紹興元年之首。,御書偈頌一首,賜左右街僧錄若訥。
七月九日,御書四季草書扇面四軸,賜左右街僧錄若訥。
二年正月五日,御書草書勝常帖,賜左右街僧錄若訥。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錄賢
錄賢
【宋會要】
仁宗嘉佑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三司使張方平等言:「故國子監(jiān)直講孫復著述《春秋》之說四十余年,并抄錄到所撰《春秋尊王發(fā)微》二部。復惟一子大年,欲望特賜甄錄?!乖t孫復嘗在邇英閣講書,今又進到《春秋尊王發(fā)微》,其男大年特補郊社齋郎。后太常博士胡瑗卒常:原作「宰」,下文八年三月二十八日條作「學」。按《宋史》瑗本傳,瑗系以太常博士致仕,據(jù)改。,近臣共援此例,官其一子。
神宗熙寧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右正言、直集賢院常秩言:「昨召對,蒙問及臣友王回之為人,又被旨進其文編。竊以先(生)[王]之法善善以及子孫,故士者世祿。下逮漢、魏,管寧之徒一時之篤行,被召不至,而猶得拜子為郎。況回未及進用而不幸,有子汾,宜加甄錄?!乖t以汾補郊社齋郎。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正月六日,詔錄故監(jiān)察御史王回一子為(為)[郊]廟齋郎,以從臣王覿、曾肇、豐稷、張舜民、賈易、岑象求、上官均等列奏:「回有學術行義,嘗因鄒浩得罪。自蒙昭雪,擢為御史,不數(shù)日而殞。家貧無歸,愿加優(yōu)恤?!构视惺敲?。
高宗紹興元年正月二十二日,詔:「趙普佐命之勛,猶漢蕭何。今子孫流落,所宜憫恤。令諸州郡博加尋訪,如法敦遣赴行在,量才錄用?!?
九月十五日,明堂(赦):「應曾任宰臣、執(zhí)政官及節(jié)度使,明有勛德,載在史冊者,見今后嗣無人食祿,如有子孫,許于所在州軍投狀,委長吏以下勘驗
詣實,保明聞奏,當議量才錄用。若系國朝以來勛臣,雖不曾任前件官,亦依此施行。
三十一年,(赦):「國朝勛臣后嗣,無人食祿,錄用子孫,許召升朝官三員保明陳乞。內(nèi)有全去失勛臣元授告敕等干照,若實系勛臣之家,可令更召監(jiān)察御史以上,管軍、知閣、御帶、監(jiān)司、郡守二員委保勛臣元任官職去失來歷因依,如無偽冒,特與推恩?!谷荒辏涸摋l當在紹興年之末尾,編者誤竄于此。
十月二十六日,唐故尚書右丞相張九齡十二代孫進士昭:「乞依(赦)書,應曾任宰臣、執(zhí)政官,明有勛德,載在史冊者,見今后嗣無人食祿子孫,許量才錄用。念祖九齡之后,并無人食祿,見今有祖九齡中書令告一道、明皇御書一道,并朝廷兩次用九齡勛臣之蔭錄用高祖瑛、曾祖錫出身告二道、及宗枝圖一本投進?!乖t昭特補中州文學。其張九齡告令尚書省給付本家。
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趙鼎奏:「契勘洪州昨有試〔將〕作監(jiān)主簿潘興嗣,自幼得官,高蹈不仕。朝廷察其高行,常除差遣,抗志不就。嘉佑間,宰相韓琦等奏,乞加拔擢,凡所旌寵,每至輒辭。至元符三年,尚書右丞黃履又引孫侔、王回等例,乞錄其后,遂官其孫淳,授太廟齋郎,調(diào)南康軍星子縣尉。蔡京用事,言者觀望,謂淳與陳瓘有連,每至京師,必館于瓘家,實預論議;又與曾布有鄉(xiāng)曲之舊,故(履)[屢]因緣論薦,遂降指揮追奪,士論冤之。三十余年,今興嗣與淳皆卒,唯有孫濤,亦復垂老。乞給還
所奪官資與之,以為廉退自守之勸。」詔潘濤特與補右迪功郎。
五年十一月十九日,詔唐顏真卿之后顏邵補右修職郎、顏卓補右迪功郎,并特命詞給告。初,溫州發(fā)遣顏真卿遠孫顏邵、顏卓赍真卿所自書告身,赴行在投進。上曰:「人皆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太山,在處死為難耳。真卿在唐死節(jié),可謂得所處矣。況今艱難之際,欲臣下盡節(jié),其顏邵等可量與推恩,以為忠義之勸。況仁祖時曾召顏似賢赴闕,亦嘗命之以官。自有故事?!构视惺敲?。
六年二月六日,詔元佑石刻黨人葛茂宗男輔國,與補惠州文學。
五月二十四日,給事中朱震言:「本朝西(路)[洛]程顥、程頤以傳道為己任,學者負笈摳衣,親承其教。散之四方,或隱或見,莫能盡紀。其高弟曰謝良佐,曰(揚)[楊]時,曰游酢。時晚遇靖康、建炎之間,致位通顯,諸子世祿。酢仕至監(jiān)察御史,出典州郡,亦有二子仕宦。獨良佐終于監(jiān)竹木務,名在黨籍,著于石刻,終身不遇。雖以朝奉郎致仕奏補其子克已入官,后逢巨賊于德安府,舉家被害。今止有一子克念,流落臺州,貧窶一身,朝夕不給。竊見黨籍諸人及上書得罪、身后無人食祿者,朝廷皆寵之以官。良佐之賢,親傳道學,舉世莫知,又遭禁錮而死,諸子衰替,最為不幸。乞依黨人及上書人例,特官其子克念,使奉良佐之祀。」詔謝克念特與補右迪功郎。
八年三月二十八日,湖州言:「故太學博士、天章閣待
制、侍講胡瑗,以儒學被遇仁宗朝。今其家論替,別無子孫,唯有胡滌服習儒業(yè),鄉(xiāng)閭推重。欲望仰追仁祖待瑗之意,矜念胡滌已系免解進士,特褒錄,以為天下學者之勸?!乖t胡滌特與補下州文學。
十二月五日,唐太師魯國公顏真卿遠孫顏師與言:「昨蒙朝廷下溫州搜訪顏氏之后,臣系嫡長,特以病患,緣本州島催督,且令弟卓赍遠祖誥 赴朝廷,蒙拘收,就補迪功郎,未幾身故。今先臣之后,依舊布衣,不繼世祿。乞?qū)⒌芩妹?,改正與臣被受,庶幾仰副國家興滅繼絕、不泯世祿之意。」詔顏師與可特與補右迪功郎。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處士處士:原書眉批曰:「賜處士號」。
處士處士:原書眉批曰:「賜處士號」。
【宋會要】
干道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翰林學士許光凝奏:「昨守鄧州,伏見宣教郎致仕王襄經(jīng)術登科,年未六十,毅然請老,退歸田園,事孀嫂如其母,養(yǎng)孤甥若已子。鄉(xiāng)黨后進,教誨成就者,不知幾人;鄰里貧民,吉兇赒恤者,不知幾家。伏望采察施行?!乖t王襄賜處士。
【宋會要】
仁宗天圣八年九月二十六日,賜臨江軍玉笥山人朱旦「善濟處士?!沟┥漆t(yī)術,召至京師訪問,故賜。
【宋會要】
干道五年三月二十六日,詔峽州長陽縣隱逸郭雍,特賜「沖晦處士。」以湖北帥臣張孝祥等言:「雍名臣之后。父忠孝師伊川程頤,盡得其學。雍推原本意,著《易》、《中庸》之書十余萬言。隱于峽州長陽縣山中,安貧樂道,行義高潔。乞賜褒擢。」故有是命。
【宋會要】
嘉佑二年六月七日,賜絳州草澤韓退「安逸處士?!雇司羽⑸剑擦謱W士承旨孫抃等言韓退有行義,故賜號。
【宋會要】
神宗熙寧六年六月十九日,永興、秦鳳兩路察訪司言:「虢州盧氏縣有退安處士劉易戶下役錢,未敢依品官例減半均納?!乖t依七品官例。
【宋會要】
哲宗紹圣二年五月二十八日,詔興化軍處士(良)[張]弼,(詔)[賜]與「葆光處士」,以左仆射(張)[章]惇奏其所著《易義》可采故也。
【宋會要】
徽宗大觀元年閏十月六日,詔睦州清溪縣主簿張舟光羊茹切特賜「正素處士」,與一子初品官。以兩浙路轉(zhuǎn)運提刑司(奉)[奏]:「舉初以郊社齋郎應進士舉及第,緣家無兼侍,不忍遠去父母,遂不出官,孝行著聞。元豐五年,父朝郎次道告老于朝「朝」下:疑脫一字。,舉子錞例合受恩,乃以叔祖子侄無在任者,遂請以官命其曾孫,宗黨無不推服。元佑初,朝廷除命,并辭不受。一時士人,愈高其節(jié)。崇寧四年身亡,有子未錄,家益貧窘,乞賜謚號?!构视惺敲?。
【宋會要】
宣和六年十月十四日,詔今后處士更不令披度道士為小師,所有天寧節(jié)回賜恩澤,并罷。
十二月二十二日原書眉批曰:「此條似有脫佚?!?,詔「丹華處士」劉知常不出有(司)[時],自煉丹金,造神霄寶輪四百九枚,所以州人列其性識高明、行義修潔、勤苦該博、通曉典故、精于屬文,為諸生師表。而前輩諸公,常所欽重。乞加召用,故有是命按,此節(jié)年時順序有誤。。
【宋會要】
政和三年三月三十日,詔濮州王老志賜「安泊處士?!?
(宣和)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宣和三十二年:原稿于「宣和」下有旁批,以示校補之意。又眉批云:「宣和止七年,此三十二年誤?!箵?jù)《建炎要錄》卷一九九,應為「紹興」之誤,當移置紹興年間末尾。,詔:「入內(nèi)內(nèi)侍省、東頭供奉官、寄資武義大夫鄺詢?yōu)榫貌。蓪⒁娙喂偬嘏c換白云處士,賜名守寧,仍命詞給告。」
【宋會要】
政和十一年十月十日政和十一年:政和僅八年,疑此處有誤。,詔虔州贛縣免解進士李珙賜號「養(yǎng)素處士」。
【宋會要】
紹興五年十一月七日,中書舍人朱震言:「朝廷近以陳得一改造《統(tǒng)元新歷》一十七卷,賜號『通微處士』,與一子下州文學。竊見本朝熙寧間,如翰林待詔之類,皆命之辭。得一歷學專精,通貫古今,運策之妙,不愧前人。欲望給告命辭,以為韋布之光」從之。
【宋會要】
紹興七年正月二十四日,詔溫州平陽縣敦遣到道氏俞居一,道學通博,特補「通元處士?!?
【宋會要】
高宗紹興三年六月二日高宗紹興三年:本條應在前紹興五年條之上。,詔婺州東陽縣進士張志行,賜號「沖素處士?!挂?淅)[浙]東福建路宣諭朱異奏「志行力學有行,鄉(xiāng)里推服。(常)[嘗]應舉宣和中」此處疑有脫文。。知州劉安上、轉(zhuǎn)運使詹度等列奏其「甘貧守道,不求聞達,杜門窮經(jīng),雖老不倦?!构室病?
【宋會要】
干道六年十一月十六日,詔邛州隱逸劉浩,特賜「沖隱處士?!顾拇ㄐ麚嶂浦檬顾緺睿骸笓?jù)邛州申,以本州島鄉(xiāng)官劉環(huán)等狀言,浩自壯歲,棄儒慕道,專以符箓濟活為心,庵舍靜(謚)[謐],纖毫無取于人,濟活之功甚多。其祈晴禱兩,果有應驗?!构视惺敲?。
【宋會要】
干道七年,百姓王慶年九十,賜「耆德處士。」此據(jù)政和七年五月高郵軍奏狀此至本條末疑有舛誤。,不得其時。加六字處士,特依例許封贈父母,依例月給(乳)藥錢。
【宋會要】
干道七年八月二十八日,詔潤州丹陽縣東太一宮道士居宗惠,特贈「虛靜處士」,給告,速行給降。仍下江寧府潤州量行應副葬地,并官給事畢應副過事件聞奏。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賜先生號
賜先生號
【宋會要】
仁宗天圣六年三月十六日,虞部員外郎史溫之祖虛白進賜「沖靜先生」。虛白有高節(jié),善為文。五代亂離,隱居山巖。江南李氏累以祿秩誘之,介然不屈。至是,以家集來上,特有追褒。
【宋會要】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二日,泰山隱士秦辨(說)[賜]號「貞素先生」。辨自言百三十歲,帝召至京與語,多言五代事,亦無他術,但能服食致長年,故賜號,放還山。
【宋會要】
大中祥符三年二月二十六日,華山隱士鄭隱賜號「(正)[貞]晦先生」(正字本音同仁宗諱)。隱自言始以經(jīng)術為業(yè),遇道士,傳辟粟煉氣之法,修習頗驗,遂居華山之王刀巖,二十余年,冬夏常衣皮裘。帝祀汾陰,召對行宮,作詩賜之,加賚茶藥、束帛。固辭不受。
【宋會要】
徽宗崇寧四年六月,詔信州龍虎山上清觀漢天師三十代孫張繼先,特賜號「虛靖先生」。
【宋會要】
大觀元年二月二十九日,詔鳳翔府于仙姑,特(受)[授]「靖真沖妙先生?!?
【宋會要】
(致)[至]和元年八月十二日,賜信州貴溪縣龍虎山上清觀張嗣宗為「沖靜先生」。
【宋會要】
(致)[至]和元年十月十日,賜處州祥符宮道士洞淵大師李
思聰為「玄妙先生?!?
【宋會要】
(致)[政]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詔左街道錄觀妙元明沖真虛臺大師徐知常,可特授「通虛先生?!?
【宋會要】
(致)[政]和三年八月二十八日,詔茅山元符萬寧宮法箓道士笪靜之,特贈「沖隱先生?!?
【宋會要】
(致)[政]和三年十月一日,詔(元)[玄]觀法師程若清,可特授「寶錄先生」。
【宋會要】
(致)[政]和八年十月二十一日,通直郎、管句埭州玉清韓君丈人觀、兼注解《圣濟經(jīng)》所編修道史檢討官劉揀奏:「伏蒙圣慈宣諭,授臣『守靜先生』,陛下所以待高尚有道之士。如臣學術無取,昧于大道,兼臣見有家屬,(宗)[蹤]跡同俗,若忝冒『先生』之號,恐未允(心)議心:疑誤。,上負陛下盛時清凈之化。所有告命,乞賜追號『虛靖先生乞賜追號虛靖先生:此句文字疑有脫誤。此處本為追還「守靜先生」賜號之奏,何以辭一「先生」之號,復更求一「先生」之號 且「虛靖先生」之號乃徽宗崇寧四年以賜張繼先者,以處何能復乞此號 ?!弧?
【宋會要】
宣和七年二月三日,詔丹華廣范崇真處士劉知常,除「金庭輔教先生?!估m(xù)詔知常特授「金庭輔教元明先生」,視中大夫。
【宋會要】
宣和七年六月十九日,詔通妙處士劉厚,特補「通妙真應先生」,及與封贈父母一次,仍視中奉大夫。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姓氏賜名賜第
姓氏賜名賜第
【宋會要】
趙抃自錢塘請老歸,加太子太保致仕,居高齋。東南名士,多從之游。卒謚清獻。哲宗命蘇軾為碑,賜名「愛直」。韓琦嘗稱抃「真世人標表」云。子屼、 月或、從子峋、從孫霈、億。屼字景仁,擢進士第,再擢御史。論事忠鯁,清修有行義,能世其家,終太仆少卿?!?月或少登進士第,從胡瑗學,有文名。早夭,終監(jiān)西京糧料院。峋字孟遠。抃任以官,調(diào)德順法曹。元符末,應詔上書,言章惇、蔡(抃)[卞]托紹述以陷忠良,蔡京朋比奸邪,用之終必誤國。崇寧初,京相,考此書,將峋勒停,羈管處州。建炎贈朝奉郎。霈字公時,中上舍第。紹興間,為右司諫,乞令有司具一歲錢谷之數(shù),以節(jié)浮費,上稱其極關治體,遷諫議大夫。晉貳吏部,兼侍講,祠守蘇、秀卒。卒,其孫芹終永守。憶,歷郡守、監(jiān)司,以才稱。司穎,熙寧三年,諸路長吏應詔敦遣行義之士,送舍人院試論,來者僅三千人,穎入優(yōu)等,賜進士出身。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置守墳
置守墳
【宋會要】
開寶三年十月五日,詔前代帝王已創(chuàng)興祠廟,修葺園陵,仍據(jù)事跡高卑,各置守陵廟戶外,其功臣烈士,今定名德高者二十三人,各置守墳三戶,孫臏、陳平、韓信、周亞夫、長孫無忌、魏征、李績、尉遲敬德、渾、瑊墓十,并破損;公孫杵臼、樂毅、晏嬰、曹參、衛(wèi)青、霍去病、霍光、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段秀實墓十二,并不破損。功名次者八人,各置兩戶。趙簡子、孟嘗君、唐儉、高士廉、岑文本、馬周墓六,并破損;趙奢、丙吉墓二,不破損。功名又次者三人,常禁樵采,不得侵耕。慕容德、裴寂、元稹墓,并不破損。其嘗經(jīng)開毀者,仰逐處給官錢,備置棺槨,如法修崇。太常禮院,各隨朝廷及逐人官品、當時制度,下少府監(jiān),擇好羅錦修置禮衣,給付諸州長吏,選日致祭掩閉。仍令所司定儀注以聞。所置守墳戶,并以側(cè)近中等以下戶充,二稅外,免諸色差役。廟宇常須灑掃,無致摧圮;墳隴林木,常禁侵伐,無林木者,常令栽植。委逐縣檢校,每歲終,具有無破損申州。
四年二月二十五日,詔先賢丘墳,不得樵采。
大中祥符四年二月十八日,祀汾陰(赦)書:「應車駕經(jīng)由州縣,有建隆以來佐命及有勛勞、公主、將相墳墓在其境內(nèi)者,委逐處差官致祭。如有孝子墳冢,量禁樵采?!狗铎肼分幸嘁来酥啤?
景佑三年八月二十九日,詔陜西州軍
應有前代名臣墳墓碑碣、林木,不得損(懷)[壞]。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堯陵
堯陵
【宋會要】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河東路
河東路
神宗熙寧元年七月九日,知濮州韓鐸言:「堯陵在本州島雷澤縣東谷林山,陵南有堯母慶都靈臺廟,歷代碑記具存??h北有樊侯仲山甫墓,傍有大碑斷缺仆地,不可辨。前有石室,高尋廣丈,制度精密,如成都文翁之石室。唐(剌)[刺]史趙冬曦祭文刻于石碑。望 本州島春秋致祭堯陵,置守陵三五戶;樊侯墓取仲姓者二戶,免其租,俾奉灑掃。」詔太常禮院詳定。禮院言:「干德詔書,祠堯于鄆州,本處但有廟,即陵在濮州谷林。望依禮例,給守陵五戶。仲山甫別有史策證據(jù),難議施行?!箯闹?。守陵仍差第四等以下戶。
元豐六年八月二十五日,禮部言:「鄆州陶唐氏廟歲祭,當移于濮州雷澤縣陵廟祭享?!箯闹?。先是,知濮州范子諒奏請祀堯于濮州,而太常亦言濮州堯陵所在,宜如子諒所奏。故有是詔。(舒大剛校點)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七 經(jīng)筵
【宋會要】
真宗天禧四年十一月壬戌,詔從丁謂等請,作天章閣眉批:「按《方域》內(nèi)亦有天章閣,南宋建置也。」,奉安御集。十一月,中書言:「圣制已約分部帙,望命內(nèi)臣規(guī)度禁中嚴凈之所,別創(chuàng)殿閣緘藏?!箯闹?。又出御制七百二十二卷,付之宰相。十二月,輔臣以御書、御制共二卷進呈,皆帝親筆及親作草本。詔藏御集閣以天章為名。
十二月己巳興工,五年三月戊戌閣成。五年二月,修天章閣功畢。庚子,有司具兩街僧道威儀,教坊作樂,奉御書自玉清昭應宮安于天章閣。
四月,召近臣、館閣、三司、京府官觀御書、御集于閣下,遂宴于 玉殿。時輔臣集御制三百卷,又取至道元年四月訖大中祥符歲中書、樞密院時(正)[政]記、史館日歷、起居注善美之事,錄為《圣政經(jīng)》,凡百五十卷。并命工鏤板。又以御書石本為九十編,命中使岑守素等主其事。至是畢功焉。五年四月,詔以御書石本為九十編,藏天章閣。閣在真宗時未嘗建官,至仁宗天圣八年十月初置待〔制〕,命范諷、鞠詠充職。景佑四年增置侍講,以賈昌朝、趙希言、王宗道等為之。慶歷七年,又置學士、直學士。仁宗于干興元年八月辛亥賜輔臣先帝《御集》三百卷、《釋奠文集》一部、《清景殿詩》二卷、《三惑論》并《欹器論》、《天童經(jīng)》各一冊、《圣政經(jīng)略》一百五十卷
【宋會要】
真宗宴后苑,作《釣魚詩》賜呂蒙正。
【宋會要】
(真宗宴后苑,作《釣魚詩》賜呂蒙正該條眉批:「重復」。。)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孝宗御制
孝宗御制
【宋會要】
淳熙元年六月,召上天竺寺僧若訥講《法華經(jīng)》,在御批問荅,類成一書。詔以《大乘妙法蓮華經(jīng)釋義》為名。
九月十八日,幸玉津園宴射,賦七言詩賜宰臣曾懷以下,預宴臣僚賡和以進。
二年五月十日,御制詩一首,賜新進士詹骙以下。詳見進士。
三年六月一日,御制詩書扇,賜集英殿修撰主管佑神觀張子仁。
四年二月一日,御制《改幸學詔》,賜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周必大。
三月一日,御制《妙堂詩》,賜淮東提舉吳琚。
十月一日,御制詩一篇,賜少保史浩。以浩潛藩舊學,賜宴內(nèi)苑,乃命宿于玉堂。翌日,有詩來上,因俯同其韻,復以賜之。
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御制《秋日幸秘閣觀圖書宴群臣》近體詩一首,賜右丞相史浩以下。 臣咸皆賡和也。
六年六月四日,御制詩賜明州觀察使提舉萬壽觀張子仁。
宸翰,不勝戰(zhàn)栗?!股显唬骸复苏撚滹喅枷纶吺赂肮Χ?。豈為卿等耶 邇來年谷屢豐,雨晹時若,中外晏然,皆卿等贊襄之力?!剐鄣茸啵骸缚鬃佑醒裕骸貉咐罪L烈必變?!环蜓咐撞粸榭鬃釉O明矣,而孔子所以必變者,敬天之威故也。陛下訓 十一月一日,宰臣趙雄等奏:「欲就堂中,請侍從宣示御制文字?!股显唬骸干鹾??!剐鄣茸啵骸盖叭展?
教如此,何啻迅雷 臣等及中外小大之臣,無不震懼?!瓜仁牵现摂?shù)百言,欲革取士用人之弊,論及誅賞,宣示從臣,故有此奏。
七年五月一日,御制《狠石銘跋》,賜右丞相趙雄等。
八年八月十一日,御制詩賜丞相史浩。以浩屢上丐歸之請,留之不可,于其行也,錫燕以賜之。
十年二月十一日,御注《(圖)[圓]覺經(jīng)》一部,賜徑山能仁禪寺僧寶印。淳熙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一部二卷,賜(上)[天]竺僧若(納)[訥]慧持。
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御制《送行詩》賜太保史浩。
十一月一日,宰執(zhí)奏事謝賜《太上稽山詩》石刻,上曰:「《太上詩》規(guī)模宏大,所以賜卿者,正欲仰體太上之意,如『屬意種、蠡臣』之句。」
十五年六月二十九日,詔寔錄院依典故編高宗皇帝御制。詳(此)[見]國史院。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光宗御制
光宗御制
【宋會要】
淳熙十六年九月二十三日,御贊《頂相》一軸,賜左右街僧若訥。
紹熙元年四月二日,詔高宗《芝草贊》、隆興御制《芝草詩》、壽皇《芝草贊》、詔熙御制《芝草詩》,共四本,宣付史館。
五月十五日,賜聞喜宴于禮部貢院。是日,賜新及第進士余復以下御制詩一首。
三年十二月二日,御制、御書《至尊壽皇圣帝圣政序》。
四年五月二十三日,賜聞喜宴于禮部貢院。是日,賜新及第進士陳亮以下御制詩一首。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御書
御書
【宋會要】
淳化四年,內(nèi)出(分)[八]分書《千字文》,賜宰臣、樞密使已下各一軸。
五年十〔一〕月,賜近臣飛白書各一軸,別賜參知政事寇準飛白草書十八軸。先是,宰臣呂蒙正等皆以賜得,時準出使在外,至是始及焉。
至道元年,〔六月〕六月:原無,依苗校據(jù)《玉?!肪砣啊堕L編》卷三八補。,太宗草書經(jīng)史故事三十紙,詔翰林侍讀呂文仲一一讀之,因遣刻石,以數(shù)百本,并列秘閣官吏姓名,付內(nèi)侍裴愈,令于江東名山福地道宮〔佛〕廟各藏一本?;蚋咭莶皇耍貥阌行?,為州里所稱者,亦分賜之。
二年六月,出飛白書二十軸,賜宰相呂端等人五軸。又以四十軸藏于秘閣。字皆方圓數(shù)尺,端等相率詣便殿稱謝。帝謂之曰:「飛白依小草,書體與隸〔體〕不同。朕君臨天下,復何事于筆硯,但中心好之,不能輕棄,歲月既久,遂盡其法。然小草書字學難究,飛白筆勢罕工。朕習此書,使不廢絕耳?!?
三年六月,真宗謂宰臣曰:「先帝多能,尤于筆法精妙,盡得諸家之體。所有御筆墨跡,遍賜天下名山勝境,用垂不朽。」
真宗大中(詳)[祥]符二年十一月,真宗以太宗鏤文紅管供御筆十有二管,分賜宰臣王旦以下。因謂旦等曰:「先帝聽政之暇,常以觀書及攻筆法為意,每見諸家字體精妙,無不學者,學之必成。」旦等言:「先帝筆法神氣英異,非人臣所及。如侍書王著有名于時,然望先帝甚遠?!沟墼唬骸竿踔谑虝t中,亦無其比焉?!怪?jié)言:「先帝奕鸉甚
妙,但圣人泛涉游藝,必至精絕,然終非所好。」帝曰:「先帝亦著鸉格勢。朕頃在宮中侍先帝,嘗見學鍾繇書,或自夙興,常手不釋卷?!?
五年十一月,內(nèi)出太宗御集及御書法帖,總?cè)偃砣偃恚好缧#骸堕L編》卷七九作「三百六十卷」。,示輔臣。曰:「太宗嗜〔學〕,實由天縱太宗嗜:「嗜」前,疑脫一字。,屬思(授)[援]翰,心極精妙。朕孜孜尋訪,殆無遺者。四方以朕購求,所納者甚眾。然或因先朝賜其家寶藏,即復付之?!雇醯┰唬骸敢晕恼禄顺伤祝?青)[實]自太宗始也。五代以來筆札無體,鍾、王之法幾乎絕矣。太宗在南宮,留意翰墨,斷行片簡,傳之于外,則爭求之,實為楷法。自是學者,書體丕變。實圣教所致?!沟墼唬骸柑谒霉P,亦與人間不同?!诡櫹蛎糁小⒍≈^曰:「卿等未嘗見。」咸再拜陳乞。翌(曰)[日],命賜之,人一雙。太宗御草《孝經(jīng)》一卷,刻石在秘閣。贊后法帖十二卷、小字法帖一卷、古詩一卷、仿鍾繇書一卷、草書筆法一卷、草書故事簇子七軸、草書雜時簇子十七軸、草書 字簇子一軸、草書《急就(草)[章]》一卷、草書《千字文》一卷、顛草書一卷、八分書故事一卷、八分《千字文》一卷、飛白書簇子二軸、著飛白書雜詩二軸、飛白書大字簇子二軸、帝字一軸、佛字四體書一卷、五體書一卷、三般大字簇子一軸,已上刻石在御書院。墨跡雜書四千八百九十四卷冊、八百七十八卷八百七十八卷:此前疑有脫文。、御制四千一十六卷冊、古詩故事、藥方墨跡雜書簇子一千六百七十一卷、墨跡雜書扇百三十六柄、刻石雜書八百一十八卷、御制七百
九十三卷、古詩故事刻石雜書簇子四百五十二軸,已上分藏于龍圖閣、太清樓、秘閣、御書院及內(nèi)中。御制御書《逍遙詠》十一卷、《緣識》五卷、《秘閣銓》三十卷、《秘藏詮禪樞要》三卷、《蓮花心經(jīng)回文倡頌》三十卷、《心輪圖》一軸、注《金剛經(jīng)》宣演一部,已上并印本,隨《大藏經(jīng)》頒行。副本百三十三部,總千九百四十四卷,并印本。文集中錄出歌詩文賦別行三百七十六卷,并印本??淌s書三百四十七軸,刻石雜書簇子七百五十三軸,已上賜天下名山寺觀,并中外臣僚,及兗州至圣文宣王廟。
天禧五年二月,召輔臣觀御書于龍圖閣。四月,詔以御書石本為九十編,藏天章閣。
干興元年三月,仁宗遣內(nèi)侍至中書,賜御書飛白字一軸。仁宗因至真宗靈位之側(cè),閱視有飛白書筆,其筆以木皮為之,遂取試書數(shù)字。帝素亦未嘗攻此書,偶茲閱試,而筆力(遇)[遒]健,有(知)[如]夙習。尋命置其書于真宗靈御前,以申哀慕,及分賜執(zhí)政近臣。是后書法(盜)[益]精,屢賜近臣。
仁宗天圣三年四月,遣內(nèi)侍以御書飛白書(各)一十軸,賜宰〔臣〕宸翰(猶)[遒]逸,筆勢有法,飛白書尤為精妙。至是,命工??桃再n之。
四年五月端午,遣內(nèi)侍賜中書樞蜜院御書飛白扇子各一合。
五年九月,慈孝寺真宗御容殿成,帝親飛白書額曰「崇真殿」,宣示宰臣等。
寶元二年十一月二日,遣內(nèi)侍就(轉(zhuǎn))[輔]臣第,賜御飛白書各一軸。次日,面謝,再拜訖。宰臣等奏
曰:「陛下萬機之煩,翰墨不倦,神筆奇奧,曠古未(常)[嘗]有?!沟墼唬骸嘎犝?,無所用心,特以此為樂爾?!?
康定元年六月八日,內(nèi)侍省押班趙永德上真宗御制、御書碑銘歌詩三十三軸,詔領恩州(剌)[刺]史。永德在先朝,嘗管勾御藥院也。
二年六月二十八日,〔以〕飛白書文詞字賜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李淑。淑出〔守〕許州,為《飛白(狀)寶章記》,摹石州廨。
慶歷二年正月,大相國寺新修寶奎殿,摹太宗御書寺額于石。帝飛白題之,命宰臣呂夷簡撰記,章得象篆額,樞密使晏殊撰御飛白書記。初,帝謂輔臣曰:「昨構一小殿禁中,而有司不諭朕意,過為華麗,然不欲毀其成功。今大相國寺方構殿,藏太宗親書寺額,可遷致之?!挂蜓裕骸鸽迌?nèi)寢多以黃布為茵褥。」宰相呂夷簡等對曰:「陛下孝以奉先,儉以率下。雖圣人之盛德,孰加乎此!」帝曰:「此(遇)[偶]與卿等言及之,非欲聞于外,恐其近名耳。」
佞,察小忠,鑒 四年三月,帝御邇英閣,出親書十有三軸,凡三十五事:遵祖宗之訓,奉真考之業(yè),念祖宗艱難,思真宗愛民,守信義,不巧詐,親碩學,精六藝,慎言語,待耆老,崇靜退,求忠直,懼貴驕,保勇將,尚儒術,議釋老,重良臣,廣視聽,功無跡,戒喜怒,明巧媚,杜希旨,從民欲,慎滿盈,傷暴露,哀鰥寡,訪屠釣,構遠圖,絕朋比,斥(近)[迎]合,罪己為民,損躬撫軍,求善使過。
五年十二月,以寶相佛閣為慈尊閣,飛白書榜賜之。鳳翔府上清、太平宮,五
臺山真容院、寶章閣,并州舍利閣,奉先資福院、觀音殿、妙法院、正覺殿,洎景靈宮等處,神御殿榜,皆帝飛白。每賜,即先召侍臣觀焉。
六年八月,賜宰臣賈昌朝洎從臣御飛白書,人一幅。
七年八月,御崇政〔殿〕,召近臣觀御書真宗皇帝加謚位版。初,帝跪設位版訖,再拜泣涕久之。又觀新作郊廟祭器。
八年九月,御延和殿,召輔臣觀御書。
皇佑元年二月二日,廣濟軍都監(jiān)李惟賢進二圣御書一軸,詔移曹州兵馬都監(jiān)。
三月十五日,飛白書「天性」字賜端明殿學士李淑。時帝以御書賜近臣,淑方侍養(yǎng),遣使就第賜之。
九月,(迢)[召]近臣宗室及臺諫官、三司、開封府推判官、武臣(剌)[刺]史以上,赴迎陽門,觀先朝御書。是月,新篆「明堂」二字,飛白「明堂之門」四字,詔詞以藏宗正寺。
三年五月,召輔臣、館閣、臺諫官,觀書于御書院。
至和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故知明州慈溪縣王利用妻張氏進先帝御書飛白一軸,乞男度一名目。詔王度與下班殿侍、三班差使。奏納先帝御書者多矣,不過賜以金帛,今以優(yōu)命,非常制也。
二年五月,詔開封府自今有模刻御書字鬻賣者,重坐之。
嘉佑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駙馬都尉李瑋進飛白四字,帝書二十五字,賜之寵之。
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帝御迎陽門,宣宰臣以下,觀御書妙法正覽殿牌額。次赴天章閣觀御書,復出三圣御容以示群臣。
五年十月,詔自今臣僚之
家,毋得陳乞御篆神道碑額。
六年三月,御崇正殿,召輔臣觀御書「兗州至圣文宣王廟」榜。
七年十二月,幸龍圖天章閣,召輔臣至待制、三司副使已上,及臺諫官、皇子、宗室、駙馬都尉、管軍,觀三圣御書。又幸寶文閣,親為飛白書。
英宗嘉佑八年,(未改元。)十二月,詔以仁宗御書藏寶文閣,命翰林學士王珪撰記,立石。
治平元年十二月,英宗召輔臣觀御篆「孝嚴殿」額于迎陽門,御篆神道碑額。太宗御制趙普碑文并書,又篆其額。
皇佑中,王子融自河中府還,以唐明皇所題裴耀卿碑額上進,仁宗遂賜其兄曾碑曰「旌賢」。自后勛戚之家,多賜之。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御書賜勛戚
御書賜勛戚
仁宗:旌賢(故相王曾)、旌忠(故相萊國公寇準)舊學(故相晏殊)、旌功(故樞密使曹利用)、懷忠(故相呂夷簡)、旌忠、勛德(故樞密使張耆)、顯功(贈(大)[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李繼隆)、純孝(觀文殿學士張觀)、褒賢(贈禮部尚書范仲淹)、褒親(獻穆大長公主)、儒賢(觀文殿學士高若訥)、崇儒(觀文殿學士丁度)、清忠(故樞密使王德用)、思賢(故相劉沆)、旌忠、元勛(故樞密使狄青)、褒忠(故相陳執(zhí)中)、全德元老(故相王旦)、親賢(隴西郡王李用和)(教)忠積慶(宰相文彥博父洎)、顯功(魯國忠武公李繼隆)、遺直(故相李迪)、旌勞(故相程琳)、英宗:大儒元老(故相賈昌朝)、忠規(guī)德范(故相宋庠)。
神宗元豐五年九月二十七日,上御崇(正)[政]殿,宣宰臣已下至中書舍人、觀察使以上,觀景靈宮御書十一殿榜。
六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文彥伓言:「仁宗皇帝賜臣御書,以卷軸甚大,私家難以寶藏。遂送功德院寶勝禪院安置。因建閣奉安,愈為精嚴。每年乞特賜撥放童行一人?!箯闹?。
哲宗元佑二年九月十五日,賜宰臣、執(zhí)政、經(jīng)筵官宴于東宮。上親書唐人詩分賜之。(詳之經(jīng)筵門)
五年九月二十一日,御邇英閣,宰臣、執(zhí)政、講讀、記注官,各賜御書詩一首。上親書姓名于其后。(詳見經(jīng)筵門)
六年三月一日,御邇英閣,宰臣呂大防奏曰:「仁宗所書三十六事,禁中有否 」上曰:「有」。大防請令圖寫置坐隅,以備親覽。從之。
車駕臨幸辟廱,親書手詔,面賜國子司業(yè)吳絪等。乞下有司模勒刊石,頒賜諸路州學?!箯闹?徽宗崇寧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宰臣蔡京等言:「伏
四年十月二十三日,中書省檢會應頒降天下御筆手詔摹本,已刊石訖,詔并用金填,不得摹打,違者以違制論。
大觀元年八月十七日,資政殿學士、中太一宮使、兼侍讀鄭居中言:「近蒙賜臣御筆八行八刑書,欲望許以所賜模寫于石,立之宮學,次及太學、辟廱、天下郡邑,與石經(jīng)比。」從之。
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尚書戶部侍郎蔡居厚等言:「比從近臣之請,凡御筆手詔,刊印成策,半歲一頒。然內(nèi)外之事,總于六曹,六曹之司二十有四,逐司頒降,各有先后,而日月不次,檢照寔難。欲乞(命)[今]后六曹及諸處被受御筆手詔,實時關刑部,別策編次,專責官吏,分上下半年,雕印頒
行?!辜磸闹?
政和元年三月一日,議禮局乞以御書《政和新修五禮序》,摹勒立石于太常寺。從之。
三年三月十六日,大司成劉嗣明言:「檢會去年五月九日 節(jié)文,所賜莫儔等御筆 書,許令辟廱摹寫刊石,頒之四方,申命詞臣撰次本末,刊于 書之下。近準降下鄭居中撰到記文,乞差官書寫并題蓋?!乖t差中書侍郎劉正夫。
是年,鄭居中再知樞密院,賜第建閣,藏宸翰。上書其榜曰「勛賢承訓?!?
五年十月二十九日,御〔書〕「摛文堂」榜賜學士院。以學士強淵明遷承旨,上為增廣直廬,書榜寵之。
七年七月十七日,秘書少監(jiān)畢仲愈言:「奉御筆,近聞金耀門文字庫有祖宗潛藩親書廟諱奏牘,洎元豐內(nèi)批詔旨,皆得于塵壞之間。恭閱數(shù)四殘楮斷幅,隨手紛紛,愴然于懷??晌倬幋?,集類來上,札付臣〔僚〕編次。乞下書藝局,應副工匠物料,委近侍總領,置局計會,編類指畫,表背進呈?!乖t令秘書省應副,更不置局。
九月一日,宣和殿大學士蔡攸言:「伏聞國子監(jiān)、辟廱已掛御書『大成殿』牌,乞許尚書、學士、侍郎、給舍、(侍)[待]制、兩省同詣兩學贍仰,仍分作兩日?!箯闹?。
宣和二年四月四日,姚古言:「自叨竊帥閫,并先兄雄累帥熙河,皆蒙降到宸翰不少,已于私家創(chuàng)造高閣寶藏。乞逄賜閣名。」奉御筆賜名「褒勛之閣」。
十六日,兵部侍郎蔡莊言:「先臣墓道,先蒙賜題碑首,近日大臣及從官被受御書,例皆建閣。伏望錫
之美名」。依故相何執(zhí)中、劉正夫家已得旨揮,詔許建閣,仍以「褒忠顯功」為名。
八月二十日,御筆:「門下侍郎白時中于壽春府私第修建御書閣畢工,可賜御書『醇儒之閣?!弧?
十二〔月〕一日,新知福州少傅、鎮(zhèn)(西)[江]軍節(jié)度使余深言:「奉御筆,以臣私第建御書閣,蒙降賜御書『賢弼亮功之閣』牌一面。緣臣私第建閣,系在福州。今欲乞依白時中私第御書閣例,差破使臣。其潛火兵士,止乞差一十五人。」從之。
三年正月十七日,詔差開州防御使徐位押賜唐州方城縣范致虛所建神霄玉清煉真宮殿閣門室御書牌額,共一十五軸。
八月二十四日,賜梁子美私第御書牌閣額為「耆英之閣?!?
四年三月五日,駕幸秘書省,太宰王黼 其事,乞宣付秘書。其略曰:「鑾輅幸秘書省,詔宰輔從臣暨館閣之士觀書于秘閣,俾恭閱祖宗謨訓,崇寧以來御書。復召輔臣侍從及秘書少監(jiān)至提舉官聽事,宣示御書《千文》、十體書《洛神賦》、行草近詩,并御盡。即恩許分賚,臣蒙恩獨賜匹紙金花《千文》一軸、御書二十二軸。上親出建隆真跡詩帖數(shù)幅,于是群臣始識藝祖書。又出太宗、真宗、仁宗翰墨,至神考書《孟子章句》,上曰:「此先帝在藩邸時所作也。」上色蹙然。」
五年正月十七日,大司樂畢完言:「為裝成神宗皇帝御筆石本二軸投進,乞宣付秘閣收藏。」從之。
十二月二十四日,賜太傅王黼私第御書「載賡堂」、「膏露堂」、「移山堂」、
「寵光亭」、「老山亭」、「榮觀齋」、「四友齋」、「隱庵」九牌。
崇儒 ~ 御書神道碑額 實錄有,止稱「賜神道碑額」,而不言御書者。別載「喪\華\\葬\
御書神道碑額實錄有,止稱「賜神道碑額」,而不言御書者。別載「喪(華)[葬]門。
神宗:兩朝顧命定策元勛(贈尚書令韓琦),忠勤懿戚(贈侍郎向經(jīng)),決策定難顯忠基慶(衛(wèi)王高瓊),克難敏功鍾慶(康王高繼勛),兩朝顧命定策亞勛(贈太師中書令曾公亮。初,賜「兩朝顧命贊策勛德」,后詔改之)。
哲宗:顯忠尚德(贈太師富弼),忠清粹德(贈太師溫國公司馬光)。
徽宗:旌忠(贈鎮(zhèn)童)[潼]軍節(jié)度使趙隆,元豐受遺定策殊勛宰臣(贈太師。《徽宗實錄》止云「賜碑額曰『元豐受遺定策宰臣』,蔡額)[確]之墓。確本傳所載,又有「殊勛」二字。乃其子渭請御書,因而賜之。
欽宗:張商英(靖康元年九月,工部員外郎李士觀乞詔詞臣撰商英神道碑、詔:「依奏,碑額朕當親書。」實錄不載額名,亦不載賜御書月日)
高宗建炎元年九月十七日元年:《玉海》卷三四作「二年」。,上書《資治通鑒》第四冊,賜黃巘善(稱)。翌日,巘善稱謝,奏曰:「昨晚錫與執(zhí)政同觀,皆言陛下筆力益妙于昔,蓋圣學日新之盛?!股显唬骸鸽尥顺?,省覽章奏罷,多游意翰墨,不以為倦?!褂衷唬骸附鼘ⅰ睹献印氛?語)治道處「論」下:原有「語」,一似所寫有《孟子》、《論語》二書。而下文則僅稱「今陛下寫《孟子》王道政教之言」;又說:「朕每日溫閱《孟子》五卷愛其文詞簡明知要,所以信手多書于屏」云云,都表明所書僅《孟子》一書,故知此「論」下之「語」字為衍文,茲刪去之。,手寫于絹屏,積之遂多。佗日回鑾,亦留屏于此?!箮t善曰:「昔人幾杖盤孟,皆銘識之,以自警發(fā)。今陛下寫《孟子》王道政教之言在屏障間,亦古人自警發(fā)之意?!股显唬骸鸽廾咳諟亻啞睹献印肺寰?,愛其文詞簡明知要,所以信手多書于屏?!雇舨畯┰唬骸副菹铝羯翊藭?,取其宜于今者力行之,天下幸甚。」
二十二日,內(nèi)出親書座右素屏《旅獒》一篇、《大有》、《大畜》二卦,與《孟子》之言七章,凡十扇。遣中使宣示宰執(zhí)。翌日,黃巘善等稱謝,奏曰:「陛下于《書》取『謹?shù)抡训隆恢?guī),于《易》記《大有》畜賢之〔義〕義:原作「蓋」,當系涉下文而混淆。。蓋曰正心誠意,以齊
家治國者在德;立政造事,以致君澤民者在賢。所摭孟軻當年之格言,皆切本朝今日之急務。屏幃之內(nèi),圣賢滿前,因知心術之接在茲,非以字畫之妙為貴。臣等愧袞職之非宜,幸圣學之多進?!褂兄嘉鸢?,潛善等皆再拜。
四年八月八日,上手寫《郭子儀傳》付范宗尹,呼諸將示之。時韓世忠以進官到堂,上知世忠洎諸將不親文墨,故執(zhí)政因而諭之。
紹興元年三月二十五日,宰執(zhí)奏擬柯賜上所藏道君皇帝賜(扎)[札]欲給還此句疑有誤。。上曰:「此上皇御書,當須藏置內(nèi)閣,不當降出?!?
四月九日,以經(jīng)筵,上親書扇賜講讀官。
九月十一日,進士黃朝美上仁宗皇帝御書「明堂」牌碑本二軸,詔送秘書省藏之。
二年七月一日,進士韋許上太宗皇帝御書,補迪功郎,兼進書籍,特有是命。
?!股显唬骸鸽拚把龉畔仁ネ踔危詾橐?guī)戒?!骨貦u曰:「以此見圣學不廢?!?八月十六日,上出所寫《孝經(jīng)》、《詩》、《書》篇章,遣中使宣示宰執(zhí)。翌日,進呈畢,呂頤浩等奏:「蒙宣示御書,仰窺圣意,若稽于古。臣等不勝欣
陛下躬灑宸翰,親裁睿詔,命有司摹黃庭堅所書《太宗皇帝戒石銘》,勒諸堅 ,拓為墨本, 賜郡縣守令。伏聞近命五使廉按諸路,臣以謂與其馳驛而頒,孰若付之五使,赍行而賜之,仍使州縣謄本,揭諸通衢?!乖t依,令五使附行赍賜,其余州縣,令禮部頒降。碑石于尚書省龕立。 十月二十七日,臣僚言:「伏
三年正月十一日,詔
恤刑手詔,委尚書左右司刻石頒降天下。其親(扎)[札]候刻石(子)[了]畢,付大理寺置之治事廳。既而命樞密都承旨趙子(畫)[晝]篆額,以《紹興恤刑手詔》為目。其后以碑刻賜侍從及寺官,人各一本。
五月十三日,將仕郎謝慥上仁宗皇帝御書飛白一軸,詔賜銀絹二十匹兩。
四年五月二十八日,詔韓世忠私第御書閣以「懋功」為名,從其請也。
八月三日,處州進士王楊繳進太宗皇帝御書詩二軸,計一十篇。詔令戶部支賜絹二十匹。
九日,秦魯國大長公主上家藏仁宗皇帝在東宮時真宗皇帝所賜御制親書《元良述》一軸,詔送史館秘書省。
二十五日,賜故相韓忠彥御書神道碑額曰「世濟厚德之碑?!?
五年四月七日,上親書《無逸篇》為圖,設于講殿之壁。先是,范沖輪對,論仁宗皇帝建邇英閣,嘗命儒臣蔡襄等寫《尚書 無逸篇》,并《孝經(jīng) 天子》、《孝治》、《圣治》、《廣要道》四章,為二圖,列于左右。元佑初,先臣祖禹為侍講,乞檢尋二圖,如仁宗故事。哲宗皇帝從之。愿陛下修祖宗故事,躬寫《無逸篇》,為圖設于講殿。」至是,上乃書之。
九月二十日,賜趙鼎御書《尚書》一部。翌日,鼎稱謝,上曰:「《尚書》所載君臣相戒 之言,所以賜卿,乃欲共由此道,以成治功。」六年十月,摹勒上石,鼎乞安于私第。
九月,賜新及第汪應辰以下御書石刻《中庸篇》。廷試畢,賜御書自此始。其后以《周官》或《儒行》、《大學》、《 陶謨》及《學記》、《經(jīng)解》等篇,皆就聞
喜宴日賜之。舉故事也。
十月三日,上書《車功》詩,賜宰臣趙鼎等。翌日,宣諭曰:「朕觀《鴻鴈》、《車攻》,乃宣王中興之詩,當與卿等夙夜勉勵,修政事,攘夷狄?!苟υ唬骸副菹掠螒蚝材g,亦不忘恢復。臣等敢不自勉!」
六年三月六日,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李綱上家藏道君皇帝御筆真跡,詔送史館。
十一月二十五日,故翰林侍讀學士王洙孫男楚老上慶歷皇佑御(扎)[札]手詔飛白等,賜銀絹各一百匹兩。楚老兼進四朝御容,故有是賜。
二十八日,賜成都府府學御書「大成之殿」四字,揭于宣圣殿額。先是,成都府府學教授范仲殳言:「府學大成殿建于東漢初平中,制度簡撲,氣象雄渾。漢人以大隸記其修筑歲月,刻于東楹。至于今,九百四十三年矣。蓋天下棟宇之古,無過于此。臣愿陛下萬機之閑,因御翰墨,作『大成之殿』四字,揭之殿額,以著(升)[陛]下(腃)[眷]蜀之意?!怪潦?,從之,仍帶賜本學。
七年九月二十六日,樞密使秦檜言:「乞以賜臣御書《羊(佑)[祜]列傳》付有司刊石,以墨本頒諸宰執(zhí)、大將、侍從?!股现t遜再三,趙鼎等奏:「陛下筆法精詣,實宜傳之天下后世,以幸學者?!箯闹?。
十二月十一日,上宣諭輔臣曰:「劉光世喜書,前日來乞朕所臨《蘭亭帖》,亦以一本賜之。」因論書法甚詳,遂及法帖,曰:「其間甚有可議,如古帝王帖中,有漢章帝《千文》,《千文》是梁周興嗣所作,何緣章帝書之 舉此一事,其它可知。豈不誤后世學者!」
九年
二月十二日,詔紹興府天章寺祖宗御書,令守臣取進。先是,建炎四年,(王困)[巡]幸江(淅)[浙],御書凡五百五十軸卷,悉留越州。至是,駐驆臨安,降詔取焉。
同日,詔興化軍進士蔡珌上太宗皇帝御書,可賜(來)[束]帛。
此御書,收而藏之。至是還朝,投進。 四月二十三日,親從額外指揮使王琪進太宗皇帝御書一百件,仁宗皇帝御書飛白五件,徽宗皇帝御書三件,「德成之宮」大字牌文一本。詔令進入。先是,琪詐陷虜庭時,在京于北軍處
六月十三日,宰臣秦檜乞以上所賜御書真草《孝經(jīng)》刻之金石,以布宣德意。上曰:「十八章,世人以為童蒙之書,不知圣人精微之學(不)出乎此也。朕宮中無事,因?qū)W草圣,遂以賜卿,豈足傳后 」檜請至再三,乃從之。
十年五月十六日,御書《中庸扁》,賜秦檜,乞刊石分賜墨本。從之。
十一年二月二日,詔:「余深被遇徽宗皇帝,擢任宰輔,當時所賜御筆,許令本家投進。」從深男日章請也。
六月二十四日,詔萬安軍,于蔡攸家收取徽宗皇帝御筆立皇太子詔,敘宣和末策立淵圣皇帝事,因及罪已奏天密表投進宣付史館實錄院編類,送敷文閣藏之。從吉陽軍使楊雍請也。
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日,衢州學生趙缶上家藏徽宗皇帝御書一紙,詔〔錫〕絹十匹。
十月二十二日,右承議郎、直龍圖閣張茂上〔言〕,政和中徽宗皇帝御書《上清大洞真經(jīng)》一部,賜先臣商英,乞賜宣取。詔令尚書省取進。
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日,詔親書經(jīng)史,令戶部尚書張澄,將行在見有墨本先次計置,頒降施行。先是,湖州守臣秦(□)[梓]言:「祖宗御書賜在州郡,雖經(jīng)兵火,多獲(實)[寶]存。乞?qū)⑶昂笥鶗?jīng)史,頒諸泮宮,使士子得以師承,咸仰崇儒設教之德意?!构视惺敲?。
二月,內(nèi)出御書《左氏春秋》及《史記》列傳于秘書省,宣示館職。觀閱畢,少監(jiān)秦 以下〔皆作〕詩以進皆作:原無。據(jù)《玉?!肪砣募拔牧x補。。
是年六月,內(nèi)出御書《周易》。
十四年正月,出御書《尚書》。
十月,出御書《毛詩》。
十六年六月,又出御書《春秋左傳》,皆就本省宣示館職,觀閱畢,并作詩以進。上又書《論語》、《孟子》,皆刊石立于太學首善閣、及大成殿后三禮堂之廊廡。
七月,賜御書宣圣殿及門榜,并曰「大成」,御書閣曰「首善」。先是,修建太(同)[學]、國子監(jiān)請依徽宗故事,乞賜宣圣殿及御書閣名榜。內(nèi)御書閣,徽宗賜曰「求賢」,上改今名。至是,殿、閣告成,賜之。用鈞容樂迎至學安掛。
九月四日,上諭輔臣曰:「洪興祖欲進碑刻,此安用學 書只是看筆法精神,若不善刻者,字畫皆失真。朕收得王獻之《洛神賦》墨跡六行,置之幾案間,日閱十數(shù)次,頗覺書有所得。近又寫《尚書》一部,已終篇矣。學寫字,不如便寫經(jīng)書,不惟可以學字,又得經(jīng)書不忘?!挂讯蹈肚貦u,奏曰:「尋常諸生,終年未曾寫得一部經(jīng)書。欲宣示從官,不惟觀陛下書法之妙,又令知圣學不倦也?!股显唬骸鸽迣m中無所嗜好,唯學字觀書,所得甚多,可以
養(yǎng)神。兼日聞所未聞,其樂無涯。」既而《尚書》委知臨安府張澄刊石,仍頒諸路州學。
十四年六月十四日,上書《干卦》賜龍圖閣學士、知宣州秦梓;又以湖州昨刊諸臣所書《易》十碑賜梓,令于私第御書堂一處安置。從梓請也。
七月二十二日,左宣教郎、守殿中侍御史汪勃言:「竊觀陛下萬機之余,親寫《孝經(jīng)》,近頒之諸郡,皆止奉安于泮水。雖卿大夫,多有不獲藏蓄為恨,而況于庶人乎 乞令諸郡募工摹刻,自郡達縣,自縣達(卿)[鄉(xiāng)],皆使家藏而戶曉。庶幾普天之下,風俗曠然而大變。」詔令諸州刊石,賜見任官,并系學籍諸生。
十五年三月十八日,邵武軍進士吳行成進徽宗皇帝御書吳融《曉賦》一軸,詔令戶部支賜絹十匹。
十月三日,上遣中使賜(大)[太]師秦檜第御書閣榜曰「一德格天之閣」,仍就賜御筵。
十六年三月二十二日,處州學士耿世南進徽宗皇帝御筆親帖三軸,賜絹二十匹。
四月十四日,修武郎張燕上太祖皇帝御書一卷,賜絹十匹。
六月五日,饒州樂平縣進士馬孝友上仁宗皇帝飛白「風水」二字,賜絹十匹。
十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御書太師秦檜像贊,藏于秘閣。
二十年三月二十八日,賜太師秦檜父敏學御書神道碑額曰「清德啟慶之碑。」
二十五年十一月五日,賜故太師秦檜御書神道碑額曰「決策元功精忠全德之碑?!?
二十六年閏十月二十七日,上書玉牒殿并殿門及
祖宗屬籍堂榜,令揭于殿堂之額。以新建殿堂畢,從玉牒所請也。
十二月二十八日,新知池州貴池縣陸沇上寶藏哲宗皇帝賜故外祖翰林學士顧臨御書《即事詩》一軸,詔送秘閣。
二十七年四月,御試,上曰:「指陳時〔事〕切直者「時」下:疑脫「事」字。,令寘之上列?!挂蛴H書以賜編排官吏部侍郎李琳等。宰臣沈該請刻石頒諸臣僚,詔可。
二十九年六月十九日,處州縉云縣進士朱逢辰繳進仁宗皇帝御書,詔令戶部倍賜束帛。
戒諭,崇尚清白,禁止賂遺詔書親 七月二十四日,尚書右仆射湯思退等言:「近恭(北)[札],上曰:「朕自少時,留心翰墨,至今不倦,然(乞)[迄] 思退請以御書刊石,頒中外臣僚?!乖t可。 不能臻其要妙。在唐惟太宗好二王書,當時士大夫翕然相尚。如歐、虞、褚、薛,皆有可觀。朕有舊藏文皇數(shù)帖,其間有好謙自牧,上畏天,下畏群臣等語。不惟字畫可喜,其用心實可為后世矜式。」思退曰:「陛下天縱多能,精于藝學,過文皇遠甚。當與本朝太宗皇帝儷美齊驅(qū),豈前代帝王所能髣
三十年,〔五月辛巳〕五月辛巳:原無。苗校據(jù)《玉海》卷三四、《建炎要錄》卷一八五補。,上以「玉堂」二字親灑宸翰〔賜翰〕苑。知制誥周麟之言:「欲以御書依典故就都堂宣示宰執(zhí),許本院摹勒上石,俟石刻成日,于秘書省曝書會宣示館閣官,并以石本分賜。」詔可。
孝宗隆興元年十月十四日,詔金山寺御書御制詩令刊石,將碑本投進。從兩淅運使朱夏卿之請也。
干道元年二月三日,賜(大)[太]傅寧遠軍節(jié)度使和義郡王
楊存中第御書閣榜曰「風云慶會之閣。」
三年二月,賜故贈太師陳康伯御書神道碑額曰「旌忠顯德之碑?!?
六年五月二十四日,御書《戒詔》賜宰臣虞允文等。
八月二十八日,御書漢議郎崔實《政論》賜宰臣虞允文等。
七年正月八日,御書郭熙《秋山平遠詩》賜宰臣虞允文等。是日,宰執(zhí)進呈畢,上宣諭曰:「朕無他嗜好,或得暇,惟書字為娛爾?!乖饰牡茸嘣唬骸冈饰牡韧馊諏αT,顧見石墀上陛下草圣,筆力天縱,有飛動之狀?!股显唬骸笐驎?,不足觀。朕近寫得一軸?!挂蝾檭?nèi)侍取示允文等,乃郭熙《秋山平遠詩》,因以賜允文。且顧梁克家曰:「俟別寫賜卿?!股嫌衷唬骸柑险娌萁詷O古今之妙,來日與卿等」。允文等頓首謝。
十一日,遣中使賜左丞相虞允文《養(yǎng)生論》、右丞相克家《長笛賦》,皆太上真書。又賜克家御草書《古柏行》一軸。是日,宰執(zhí)進呈,上宣諭曰:「前日過德壽宮,侍宴太上,飲酒(權)[歡]甚,宮中熙熙,和而有禮。本朝家法,前世所不及也。已與卿等覓得御書,俟請寶來,即賜卿等?!挂讯煊惺琴n。
二月,御書孫綽《游天臺山賦》,賜容州觀使干辦皇城司夏執(zhí)中。
六月,御書上天竺靈應觀音寺并殿碑。
九月二十一日,故少宰觀文殿學士吳敏,孫楠進欽宗皇帝御書一百軸,特與補將仕郎。
十月二十二日,詔右迪功郎劉愈進欽宗皇帝御書二軸,與減二年磨勘比類施行。
八年二月六日,御書:「尚書左右仆射,可依
漢制改作左右丞相,學士院降詔?!?
八日,御書賜權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周必大:「比來一二大臣同心輔(正)[政],夙夜匪懈,漸革茍且之風,以副綜核之意,深可嘉尚。今因除授,宜示褒典。虞允文可特授正奉大夫、(右)[左]丞相?!?
四月二十一日,賜新進士御〔書〕《益稷篇》(上與宰執(zhí)虞允文等論寫此篇賜進士之意,詳見進士門。)
七月十二日,詔朝請大夫毛奎孫勸進欽宗皇帝御書十軸,與免文解一次。同日,詔故端明殿學士、贈少保、親侄孫毛勒進欽宗皇帝御書一百軸「少?!瓜拢阂擅撊嗣?。,特與補上州文學。
八月一日,賜故太師和王楊存中御書神道碑額曰「安民定功翊運忠德之碑?!?
九年二月二日,詔故中書侍郎陳過庭孫進士述進欽宗御書十四軸,端明殿學士張深曾孫伯成進三朝御書十三軸,并續(xù)進欽宗皇帝詔旨一軸,各與免文解一次。同日,詔故刑部侍郎程振孫饒州鄉(xiāng)貢進士邵進靖康御筆八十八軸。又宣和間為欽宗皇帝東宮舍人(曰)[日],賜親書《玉〔不〕琢不成器賦》、杜甫《喜雨詩》各一軸,及政和間頒降石刻御筆手詔等三冊,與補下州文學。
四月二十八日,御書《荔枝賦》,賜閣門宣贊舍人張延年。
淳熙元年五月一日,御書唐元稹《牡丹花詩》扇,賜臨安府通判吳琚。
六月一日,御書劉禹錫詩賜集英殿修撰主管佑神觀張子仁。
二年三月四日,宰臣葉衡奏謝:「昨日蒙遣中使宣示太上皇帝宸翰十軸,并御制跋語,得旨令臣閱畢,
可飲 酒,以慶榮遇。仍宣示執(zhí)政、侍從、臺諫,以其書省以其書?。阂捎腥蔽摹?。翼日拜謝訖,乞勒石,率預觀臣僚奉表稱謝?!箯闹I显唬骸府斠源吮磙D(zhuǎn)于德壽宮?!?。臣欲就都省具 酒,與執(zhí)政而下共侈非常之賜?!股显唬骸干鹾??!?知事龔茂良、李彥穎同奏曰:「太上皇帝宸翰刻石賜郡國者,臣等固嘗得窺,此十軸藏在御府,群臣無繇見者。今遂獲拜觀,不勝千載榮遇?!股显唬骸柑匣实塾诤材g,蓋是天縱,非尋常學力所能到。如鍾、王輩不足道。」「臣等與侍從、臺諫、兩省官環(huán)立展視,莫不駭心動目,即所未
三年九月十五日,太上皇帝御書白居易《大巧若拙賦》,賜干辦皇城司夏勢中。
十一月一日,御書杜牧《戰(zhàn)論》,賜皇太子。同日,御書詩賜皇太子嗣濮王士輵、永陽郡王居廣各一軸。
四年二月十七日,詔「知臨安府趙磻老就太學建閣,奉安太上皇帝御書石經(jīng),碑石可置之閣下,墨本于閣上,以『光堯〔御書〕石經(jīng)之閣』為名。朕當親寫。」參知政事龔茂良等言:「自古帝王未有親書諸經(jīng)及傳至數(shù)千萬言者,不惟宸章奎畫,照耀萬世,其所以崇儒重道者,可謂至矣。陛下圣孝,又欲親書題額,以增斯文之重。天下幸甚!」上曰:「太上于字畫蓋出天縱,朕嘗謂鍾繇字最工,猶帶隸體。如太上宸翰,冠絕古今?!?
五月二十四日,知臨安府趙磻老言:「得旨,就太學建造光堯太上皇帝御書石經(jīng)閣,將欲就緒。其見在石經(jīng)《周易》、《毛詩》、《尚書》、《春秋左氏傳》、《論
語》、《孟子》外,尚有太上皇帝御書《禮記 中庸》、《(太)[大]學》、《學記》、《儒行》、《經(jīng)解》五篇,不在太學石經(jīng)之數(shù)。今搜訪得舊本,重行模勒,欲補《禮經(jīng)》之闕?!箯闹?
淳熙十六年四月七日,故太師秦申王府進納高宗皇帝御書二軸,詔送實錄院。
五月三日,御書「歸隱」二字賜天竺彌陀福興院。
九月十八日,御書「彌陀(興福)[福興]之院」六字,賜左右街僧錄若訥。
紹(興)[熙]元年正月四日紹熙:原文作「紹興」。上文載淳熙十六年九月十八日御書賜若訥。若訥顯系宗朝人(光宗以孝宗十六年二月即位,次年乃改元紹熙),不得為高宗朝人。據(jù)上文改。苗校則移置紹興元年之首。,御書偈頌一首,賜左右街僧錄若訥。
七月九日,御書四季草書扇面四軸,賜左右街僧錄若訥。
二年正月五日,御書草書勝常帖,賜左右街僧錄若訥。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錄賢
錄賢
【宋會要】
仁宗嘉佑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三司使張方平等言:「故國子監(jiān)直講孫復著述《春秋》之說四十余年,并抄錄到所撰《春秋尊王發(fā)微》二部。復惟一子大年,欲望特賜甄錄?!乖t孫復嘗在邇英閣講書,今又進到《春秋尊王發(fā)微》,其男大年特補郊社齋郎。后太常博士胡瑗卒常:原作「宰」,下文八年三月二十八日條作「學」。按《宋史》瑗本傳,瑗系以太常博士致仕,據(jù)改。,近臣共援此例,官其一子。
神宗熙寧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右正言、直集賢院常秩言:「昨召對,蒙問及臣友王回之為人,又被旨進其文編。竊以先(生)[王]之法善善以及子孫,故士者世祿。下逮漢、魏,管寧之徒一時之篤行,被召不至,而猶得拜子為郎。況回未及進用而不幸,有子汾,宜加甄錄?!乖t以汾補郊社齋郎。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正月六日,詔錄故監(jiān)察御史王回一子為(為)[郊]廟齋郎,以從臣王覿、曾肇、豐稷、張舜民、賈易、岑象求、上官均等列奏:「回有學術行義,嘗因鄒浩得罪。自蒙昭雪,擢為御史,不數(shù)日而殞。家貧無歸,愿加優(yōu)恤?!构视惺敲?。
高宗紹興元年正月二十二日,詔:「趙普佐命之勛,猶漢蕭何。今子孫流落,所宜憫恤。令諸州郡博加尋訪,如法敦遣赴行在,量才錄用?!?
九月十五日,明堂(赦):「應曾任宰臣、執(zhí)政官及節(jié)度使,明有勛德,載在史冊者,見今后嗣無人食祿,如有子孫,許于所在州軍投狀,委長吏以下勘驗
詣實,保明聞奏,當議量才錄用。若系國朝以來勛臣,雖不曾任前件官,亦依此施行。
三十一年,(赦):「國朝勛臣后嗣,無人食祿,錄用子孫,許召升朝官三員保明陳乞。內(nèi)有全去失勛臣元授告敕等干照,若實系勛臣之家,可令更召監(jiān)察御史以上,管軍、知閣、御帶、監(jiān)司、郡守二員委保勛臣元任官職去失來歷因依,如無偽冒,特與推恩?!谷荒辏涸摋l當在紹興年之末尾,編者誤竄于此。
十月二十六日,唐故尚書右丞相張九齡十二代孫進士昭:「乞依(赦)書,應曾任宰臣、執(zhí)政官,明有勛德,載在史冊者,見今后嗣無人食祿子孫,許量才錄用。念祖九齡之后,并無人食祿,見今有祖九齡中書令告一道、明皇御書一道,并朝廷兩次用九齡勛臣之蔭錄用高祖瑛、曾祖錫出身告二道、及宗枝圖一本投進?!乖t昭特補中州文學。其張九齡告令尚書省給付本家。
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趙鼎奏:「契勘洪州昨有試〔將〕作監(jiān)主簿潘興嗣,自幼得官,高蹈不仕。朝廷察其高行,常除差遣,抗志不就。嘉佑間,宰相韓琦等奏,乞加拔擢,凡所旌寵,每至輒辭。至元符三年,尚書右丞黃履又引孫侔、王回等例,乞錄其后,遂官其孫淳,授太廟齋郎,調(diào)南康軍星子縣尉。蔡京用事,言者觀望,謂淳與陳瓘有連,每至京師,必館于瓘家,實預論議;又與曾布有鄉(xiāng)曲之舊,故(履)[屢]因緣論薦,遂降指揮追奪,士論冤之。三十余年,今興嗣與淳皆卒,唯有孫濤,亦復垂老。乞給還
所奪官資與之,以為廉退自守之勸。」詔潘濤特與補右迪功郎。
五年十一月十九日,詔唐顏真卿之后顏邵補右修職郎、顏卓補右迪功郎,并特命詞給告。初,溫州發(fā)遣顏真卿遠孫顏邵、顏卓赍真卿所自書告身,赴行在投進。上曰:「人皆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太山,在處死為難耳。真卿在唐死節(jié),可謂得所處矣。況今艱難之際,欲臣下盡節(jié),其顏邵等可量與推恩,以為忠義之勸。況仁祖時曾召顏似賢赴闕,亦嘗命之以官。自有故事?!构视惺敲?。
六年二月六日,詔元佑石刻黨人葛茂宗男輔國,與補惠州文學。
五月二十四日,給事中朱震言:「本朝西(路)[洛]程顥、程頤以傳道為己任,學者負笈摳衣,親承其教。散之四方,或隱或見,莫能盡紀。其高弟曰謝良佐,曰(揚)[楊]時,曰游酢。時晚遇靖康、建炎之間,致位通顯,諸子世祿。酢仕至監(jiān)察御史,出典州郡,亦有二子仕宦。獨良佐終于監(jiān)竹木務,名在黨籍,著于石刻,終身不遇。雖以朝奉郎致仕奏補其子克已入官,后逢巨賊于德安府,舉家被害。今止有一子克念,流落臺州,貧窶一身,朝夕不給。竊見黨籍諸人及上書得罪、身后無人食祿者,朝廷皆寵之以官。良佐之賢,親傳道學,舉世莫知,又遭禁錮而死,諸子衰替,最為不幸。乞依黨人及上書人例,特官其子克念,使奉良佐之祀。」詔謝克念特與補右迪功郎。
八年三月二十八日,湖州言:「故太學博士、天章閣待
制、侍講胡瑗,以儒學被遇仁宗朝。今其家論替,別無子孫,唯有胡滌服習儒業(yè),鄉(xiāng)閭推重。欲望仰追仁祖待瑗之意,矜念胡滌已系免解進士,特褒錄,以為天下學者之勸?!乖t胡滌特與補下州文學。
十二月五日,唐太師魯國公顏真卿遠孫顏師與言:「昨蒙朝廷下溫州搜訪顏氏之后,臣系嫡長,特以病患,緣本州島催督,且令弟卓赍遠祖誥 赴朝廷,蒙拘收,就補迪功郎,未幾身故。今先臣之后,依舊布衣,不繼世祿。乞?qū)⒌芩妹?,改正與臣被受,庶幾仰副國家興滅繼絕、不泯世祿之意。」詔顏師與可特與補右迪功郎。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處士處士:原書眉批曰:「賜處士號」。
處士處士:原書眉批曰:「賜處士號」。
【宋會要】
干道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翰林學士許光凝奏:「昨守鄧州,伏見宣教郎致仕王襄經(jīng)術登科,年未六十,毅然請老,退歸田園,事孀嫂如其母,養(yǎng)孤甥若已子。鄉(xiāng)黨后進,教誨成就者,不知幾人;鄰里貧民,吉兇赒恤者,不知幾家。伏望采察施行?!乖t王襄賜處士。
【宋會要】
仁宗天圣八年九月二十六日,賜臨江軍玉笥山人朱旦「善濟處士?!沟┥漆t(yī)術,召至京師訪問,故賜。
【宋會要】
干道五年三月二十六日,詔峽州長陽縣隱逸郭雍,特賜「沖晦處士。」以湖北帥臣張孝祥等言:「雍名臣之后。父忠孝師伊川程頤,盡得其學。雍推原本意,著《易》、《中庸》之書十余萬言。隱于峽州長陽縣山中,安貧樂道,行義高潔。乞賜褒擢。」故有是命。
【宋會要】
嘉佑二年六月七日,賜絳州草澤韓退「安逸處士?!雇司羽⑸剑擦謱W士承旨孫抃等言韓退有行義,故賜號。
【宋會要】
神宗熙寧六年六月十九日,永興、秦鳳兩路察訪司言:「虢州盧氏縣有退安處士劉易戶下役錢,未敢依品官例減半均納?!乖t依七品官例。
【宋會要】
哲宗紹圣二年五月二十八日,詔興化軍處士(良)[張]弼,(詔)[賜]與「葆光處士」,以左仆射(張)[章]惇奏其所著《易義》可采故也。
【宋會要】
徽宗大觀元年閏十月六日,詔睦州清溪縣主簿張舟光羊茹切特賜「正素處士」,與一子初品官。以兩浙路轉(zhuǎn)運提刑司(奉)[奏]:「舉初以郊社齋郎應進士舉及第,緣家無兼侍,不忍遠去父母,遂不出官,孝行著聞。元豐五年,父朝郎次道告老于朝「朝」下:疑脫一字。,舉子錞例合受恩,乃以叔祖子侄無在任者,遂請以官命其曾孫,宗黨無不推服。元佑初,朝廷除命,并辭不受。一時士人,愈高其節(jié)。崇寧四年身亡,有子未錄,家益貧窘,乞賜謚號?!构视惺敲?。
【宋會要】
宣和六年十月十四日,詔今后處士更不令披度道士為小師,所有天寧節(jié)回賜恩澤,并罷。
十二月二十二日原書眉批曰:「此條似有脫佚?!?,詔「丹華處士」劉知常不出有(司)[時],自煉丹金,造神霄寶輪四百九枚,所以州人列其性識高明、行義修潔、勤苦該博、通曉典故、精于屬文,為諸生師表。而前輩諸公,常所欽重。乞加召用,故有是命按,此節(jié)年時順序有誤。。
【宋會要】
政和三年三月三十日,詔濮州王老志賜「安泊處士?!?
(宣和)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宣和三十二年:原稿于「宣和」下有旁批,以示校補之意。又眉批云:「宣和止七年,此三十二年誤?!箵?jù)《建炎要錄》卷一九九,應為「紹興」之誤,當移置紹興年間末尾。,詔:「入內(nèi)內(nèi)侍省、東頭供奉官、寄資武義大夫鄺詢?yōu)榫貌。蓪⒁娙喂偬嘏c換白云處士,賜名守寧,仍命詞給告。」
【宋會要】
政和十一年十月十日政和十一年:政和僅八年,疑此處有誤。,詔虔州贛縣免解進士李珙賜號「養(yǎng)素處士」。
【宋會要】
紹興五年十一月七日,中書舍人朱震言:「朝廷近以陳得一改造《統(tǒng)元新歷》一十七卷,賜號『通微處士』,與一子下州文學。竊見本朝熙寧間,如翰林待詔之類,皆命之辭。得一歷學專精,通貫古今,運策之妙,不愧前人。欲望給告命辭,以為韋布之光」從之。
【宋會要】
紹興七年正月二十四日,詔溫州平陽縣敦遣到道氏俞居一,道學通博,特補「通元處士?!?
【宋會要】
高宗紹興三年六月二日高宗紹興三年:本條應在前紹興五年條之上。,詔婺州東陽縣進士張志行,賜號「沖素處士?!挂?淅)[浙]東福建路宣諭朱異奏「志行力學有行,鄉(xiāng)里推服。(常)[嘗]應舉宣和中」此處疑有脫文。。知州劉安上、轉(zhuǎn)運使詹度等列奏其「甘貧守道,不求聞達,杜門窮經(jīng),雖老不倦?!构室病?
【宋會要】
干道六年十一月十六日,詔邛州隱逸劉浩,特賜「沖隱處士?!顾拇ㄐ麚嶂浦檬顾緺睿骸笓?jù)邛州申,以本州島鄉(xiāng)官劉環(huán)等狀言,浩自壯歲,棄儒慕道,專以符箓濟活為心,庵舍靜(謚)[謐],纖毫無取于人,濟活之功甚多。其祈晴禱兩,果有應驗?!构视惺敲?。
【宋會要】
干道七年,百姓王慶年九十,賜「耆德處士。」此據(jù)政和七年五月高郵軍奏狀此至本條末疑有舛誤。,不得其時。加六字處士,特依例許封贈父母,依例月給(乳)藥錢。
【宋會要】
干道七年八月二十八日,詔潤州丹陽縣東太一宮道士居宗惠,特贈「虛靜處士」,給告,速行給降。仍下江寧府潤州量行應副葬地,并官給事畢應副過事件聞奏。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賜先生號
賜先生號
【宋會要】
仁宗天圣六年三月十六日,虞部員外郎史溫之祖虛白進賜「沖靜先生」。虛白有高節(jié),善為文。五代亂離,隱居山巖。江南李氏累以祿秩誘之,介然不屈。至是,以家集來上,特有追褒。
【宋會要】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二日,泰山隱士秦辨(說)[賜]號「貞素先生」。辨自言百三十歲,帝召至京與語,多言五代事,亦無他術,但能服食致長年,故賜號,放還山。
【宋會要】
大中祥符三年二月二十六日,華山隱士鄭隱賜號「(正)[貞]晦先生」(正字本音同仁宗諱)。隱自言始以經(jīng)術為業(yè),遇道士,傳辟粟煉氣之法,修習頗驗,遂居華山之王刀巖,二十余年,冬夏常衣皮裘。帝祀汾陰,召對行宮,作詩賜之,加賚茶藥、束帛。固辭不受。
【宋會要】
徽宗崇寧四年六月,詔信州龍虎山上清觀漢天師三十代孫張繼先,特賜號「虛靖先生」。
【宋會要】
大觀元年二月二十九日,詔鳳翔府于仙姑,特(受)[授]「靖真沖妙先生?!?
【宋會要】
(致)[至]和元年八月十二日,賜信州貴溪縣龍虎山上清觀張嗣宗為「沖靜先生」。
【宋會要】
(致)[至]和元年十月十日,賜處州祥符宮道士洞淵大師李
思聰為「玄妙先生?!?
【宋會要】
(致)[政]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詔左街道錄觀妙元明沖真虛臺大師徐知常,可特授「通虛先生?!?
【宋會要】
(致)[政]和三年八月二十八日,詔茅山元符萬寧宮法箓道士笪靜之,特贈「沖隱先生?!?
【宋會要】
(致)[政]和三年十月一日,詔(元)[玄]觀法師程若清,可特授「寶錄先生」。
【宋會要】
(致)[政]和八年十月二十一日,通直郎、管句埭州玉清韓君丈人觀、兼注解《圣濟經(jīng)》所編修道史檢討官劉揀奏:「伏蒙圣慈宣諭,授臣『守靜先生』,陛下所以待高尚有道之士。如臣學術無取,昧于大道,兼臣見有家屬,(宗)[蹤]跡同俗,若忝冒『先生』之號,恐未允(心)議心:疑誤。,上負陛下盛時清凈之化。所有告命,乞賜追號『虛靖先生乞賜追號虛靖先生:此句文字疑有脫誤。此處本為追還「守靜先生」賜號之奏,何以辭一「先生」之號,復更求一「先生」之號 且「虛靖先生」之號乃徽宗崇寧四年以賜張繼先者,以處何能復乞此號 ?!弧?
【宋會要】
宣和七年二月三日,詔丹華廣范崇真處士劉知常,除「金庭輔教先生?!估m(xù)詔知常特授「金庭輔教元明先生」,視中大夫。
【宋會要】
宣和七年六月十九日,詔通妙處士劉厚,特補「通妙真應先生」,及與封贈父母一次,仍視中奉大夫。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姓氏賜名賜第
姓氏賜名賜第
【宋會要】
趙抃自錢塘請老歸,加太子太保致仕,居高齋。東南名士,多從之游。卒謚清獻。哲宗命蘇軾為碑,賜名「愛直」。韓琦嘗稱抃「真世人標表」云。子屼、 月或、從子峋、從孫霈、億。屼字景仁,擢進士第,再擢御史。論事忠鯁,清修有行義,能世其家,終太仆少卿?!?月或少登進士第,從胡瑗學,有文名。早夭,終監(jiān)西京糧料院。峋字孟遠。抃任以官,調(diào)德順法曹。元符末,應詔上書,言章惇、蔡(抃)[卞]托紹述以陷忠良,蔡京朋比奸邪,用之終必誤國。崇寧初,京相,考此書,將峋勒停,羈管處州。建炎贈朝奉郎。霈字公時,中上舍第。紹興間,為右司諫,乞令有司具一歲錢谷之數(shù),以節(jié)浮費,上稱其極關治體,遷諫議大夫。晉貳吏部,兼侍講,祠守蘇、秀卒。卒,其孫芹終永守。憶,歷郡守、監(jiān)司,以才稱。司穎,熙寧三年,諸路長吏應詔敦遣行義之士,送舍人院試論,來者僅三千人,穎入優(yōu)等,賜進士出身。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置守墳
置守墳
【宋會要】
開寶三年十月五日,詔前代帝王已創(chuàng)興祠廟,修葺園陵,仍據(jù)事跡高卑,各置守陵廟戶外,其功臣烈士,今定名德高者二十三人,各置守墳三戶,孫臏、陳平、韓信、周亞夫、長孫無忌、魏征、李績、尉遲敬德、渾、瑊墓十,并破損;公孫杵臼、樂毅、晏嬰、曹參、衛(wèi)青、霍去病、霍光、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段秀實墓十二,并不破損。功名次者八人,各置兩戶。趙簡子、孟嘗君、唐儉、高士廉、岑文本、馬周墓六,并破損;趙奢、丙吉墓二,不破損。功名又次者三人,常禁樵采,不得侵耕。慕容德、裴寂、元稹墓,并不破損。其嘗經(jīng)開毀者,仰逐處給官錢,備置棺槨,如法修崇。太常禮院,各隨朝廷及逐人官品、當時制度,下少府監(jiān),擇好羅錦修置禮衣,給付諸州長吏,選日致祭掩閉。仍令所司定儀注以聞。所置守墳戶,并以側(cè)近中等以下戶充,二稅外,免諸色差役。廟宇常須灑掃,無致摧圮;墳隴林木,常禁侵伐,無林木者,常令栽植。委逐縣檢校,每歲終,具有無破損申州。
四年二月二十五日,詔先賢丘墳,不得樵采。
大中祥符四年二月十八日,祀汾陰(赦)書:「應車駕經(jīng)由州縣,有建隆以來佐命及有勛勞、公主、將相墳墓在其境內(nèi)者,委逐處差官致祭。如有孝子墳冢,量禁樵采?!狗铎肼分幸嘁来酥啤?
景佑三年八月二十九日,詔陜西州軍
應有前代名臣墳墓碑碣、林木,不得損(懷)[壞]。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堯陵
堯陵
【宋會要】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六 河東路
河東路
神宗熙寧元年七月九日,知濮州韓鐸言:「堯陵在本州島雷澤縣東谷林山,陵南有堯母慶都靈臺廟,歷代碑記具存??h北有樊侯仲山甫墓,傍有大碑斷缺仆地,不可辨。前有石室,高尋廣丈,制度精密,如成都文翁之石室。唐(剌)[刺]史趙冬曦祭文刻于石碑。望 本州島春秋致祭堯陵,置守陵三五戶;樊侯墓取仲姓者二戶,免其租,俾奉灑掃。」詔太常禮院詳定。禮院言:「干德詔書,祠堯于鄆州,本處但有廟,即陵在濮州谷林。望依禮例,給守陵五戶。仲山甫別有史策證據(jù),難議施行?!箯闹?。守陵仍差第四等以下戶。
元豐六年八月二十五日,禮部言:「鄆州陶唐氏廟歲祭,當移于濮州雷澤縣陵廟祭享?!箯闹?。先是,知濮州范子諒奏請祀堯于濮州,而太常亦言濮州堯陵所在,宜如子諒所奏。故有是詔。(舒大剛校點)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七 經(jīng)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