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學
【宋會要】
徽宗崇寧三年六月十一日,都省言:「竊以書用于世,先王為之立學以教之,設(shè)官以達之,置使以諭之。蓋一道德,謹(守)[家]法,以同天下之習。世衰道微,官失學廢,人自為學,習尚非一,體畫各異,殆非所謂書同文之意。今未有校試勸(尚)[賞]之法,欲仿先王置學設(shè)官之制,考選簡(牧)[拔],使人自奮所身于圖畫工技。朝廷圖繪神像,與書一體,令附書學,為之校試約束。謹修成《書畫學敕令格式》一部,冠以『崇寧國子監(jiān)』為名?!箯闹?
五年四月十二日四月:苗校:『《宋史》卷二○、《長編拾補》卷二六、《群書考索 后集》卷三○均作「正月」。』,詔:「書、畫、筭、醫(yī)四學并罷,更不修蓋。其官私宅舍屋宇,并依舊修蓋給還。已到官據(jù)資任,與先次差遣。人吏歸元來去處。系召募到者,放停。其書畫學,于國〔子〕監(jiān)擗報屋宇(克)[充]。每學置博士各〔一〕員「各」下:原脫一字。依苗校『據(jù)《玉?!肪硪灰欢ⅰ堕L編拾補》卷二六補?!?,生員各以三十為額。其合行事件,令國子監(jiān)條畫,申尚書省。」
宣和六年八月十四日八月:苗校:『《長編拾補》卷四八、《宋史》卷二二、《群書考索 后集》均作「正月」?!?,詔:「書藝置提舉措置書藝所,生徒五百人為額,篆正法鍾鼎,小篆法李斯,隸法鍾繇、蔡邕,真法歐、虞、褚、薛,草法王羲之、顏、柳、徐、李。有兼經(jīng)義舉人及貴游子弟,又分士流、雜流為二。以尚書主客員外郎杜從古、大宗正丞徐競、編修《汴都志》米友仁,并為措置管勾官。」先是,王黼進唐告三道,虞世南書《狄仁杰告》、
顏真卿書《顏允南母蘭陵郡太夫人張氏告》及《徐浩封贈告》進呈,上曰:「朕欲仿習前代書法告命,使能者書之,不愧前代?!箷r書學已罷,故特置是局。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三 算學
算學
【宋會要】
哲宗元佑元年六月二十八日,看詳編修國子監(jiān)太學條制所狀:「準朝旨,同共看詳修立國子監(jiān)太學條例,及續(xù)準指揮,國、律、武學條貫令一就修立外,檢準官制格子,國子、太學、武學、律學、筭學五學之政令。今取到國子監(jiān)合千人狀,稱本監(jiān)自官制奉行后來,檢坐上件格子,申乞修置筭學。準朝旨,踏逐到武學東大街北,其地堪修筭學。乞令工部下所屬檢計修造。奉圣旨依。今看詳上件筭學已準朝旨蓋造,即未曾興工。其試選學官,未有人應(yīng)格。切慮將來建學之后,養(yǎng)士設(shè)科,徒有煩費,實于國事無補。令欲乞賜詳酌寢罷?!乖t罷修建。
徽宗崇寧六月十一日「徽宗崇寧」四字:原本無。原稿此條標「宋會要 算學」,題下批:「《大典》附崇寧三年之后?!褂置寂骸肝记灏矗骸毫率蝗眨辞爸畷鴮W門徽宗崇寧三年六月十一日?!弧褂窒挛乃錾褡凇笇⒔ā顾銓W,因「元佑異議」未果?!阜浇窠B述圣緒」,宜「推而行之」云,又謂學規(guī)宣命以「崇寧國子監(jiān)筭學敕令格式」,俱是徽宗崇寧時事。以是知此「六月十一日」為徽宗崇寧三年事,因據(jù)補此四字。,都省札子:「切以筭數(shù)之學,其傳人矣。《周官》大司徒以(卿)[鄉(xiāng)]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則周之盛時,所不廢也。歷代以來,(囚)[因]革不同,其法具(官)在。神宗皇帝追復(fù)三代,修立法令,將建學焉。屬元佑異議,遂不及行。方今紹述圣緒,小大之政,靡不修舉,則筭學之設(shè),實始先志。推而行之,宜在今日。今將《元豐筭學條制》重加刪潤,修成(刺)[敕]令,并對修看詳一部,以
《崇寧國子監(jiān)筭學敕令格式》為名,乞賜施行?!箯闹6际∩稀冻鐚巼颖O(jiān)筭學書畫學 令格式》,詔:「頒行之,只如此書可也?!?
【宋會要】
〔大觀〕三年三月十八日大觀:原稿作「□□」。按該條原擬題「宋會要 算學」,題下批「此附崇寧五年后」,眉批:「疑是大觀。渭清按:是大觀三年?!端问?禮志 吉禮八》『文宣王廟下有載』。」又洪邁《容齋隨筆》亦載為「大觀中」事。因據(jù)補「大觀」二字。,禮部狀:「據(jù)太常寺申,筭學以文宣王為先師,其配享從祀,合依太學、辟雍例,于殿上設(shè)兗、鄒、荊三國公為配享,及十哲為從祀外,有自來著名筭數(shù)之人,即繪畫于兩廊。本寺?lián)奚w筭學駱詢等申,契勘合塑畫神象,除大殿上先師、三公、十哲,可以依太學等處體例施行,有兩廊繪畫從祀人等,即未審有官人合裝著是何服色冠帶,無官人如何畫造。本寺今契勘到繪畫,從祀人內(nèi),有系孔子廟廷從祀,已追封官爵,漠中迭校尉劉向追封彭城伯等;及舊有公侯爵人,漢留侯張良等;并有官無封爵人風后等;不見官爵無官封人大橈等。契勘筭學文宣王并三公、十哲所服,合依太學體例外,其余乞從朝廷加賜五等之爵,然后隨所封,以定其所服之服?!箯闹?。
十一月七日,太常寺〔奏〕:「奉詔,天文筭學,合奉安先師,并配饗從祀繪像,未合典禮??煞穸Y官考古稽否:疑誤。苗校據(jù)《長編拾補》卷二八改為『令』字,當是。禮,講究以聞?wù)?。臣等竊詳黃帝獲寶鼎,迎日推策,舉風后、力牧、常(先)[儀]、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又使大橈造甲子,隸首作筭數(shù),容成綜之,所以考定氣象,建五行,察發(fā)斂,起消息,正閏余,其精
粗顯微,無不該極。今筭學所習天文、歷、筭、三式法筭四科,其術(shù)皆本于(皇)[黃]帝。臣等稽之載籍,合之典禮,謂尊黃帝為先師,而以其當時之臣風后、力牧、大鴻、大橈、隸首、容成、臾區(qū)、常儀為配饗,又以后世精于數(shù)術(shù)者,定其世次,分繪兩序,以為從祀。今具下項:風后、力牧、大鴻、大橈、隸首、容成、臾區(qū)、常儀,已上八人,今欲擬配饗商巫咸、周箕子、周商高、周榮方、晉史蘇、秦卜徒父、晉卜偃、魯梓慎、晉史趙、魯卜楚丘、鄭 灶、趙史墨、齊甘德、魏石申、漢留侯張良、漢丞相張蒼、漢司馬季主、漢太史丞鄧平、漢方士唐都、漢洛下閎、漢鮮于妄人、漢大司農(nóng)耿壽昌、漢太子太傅夏侯勝、漢魏郡太守京房、漢諫議大夫翼奉、漢騎都尉李尋、漢嚴君平、漢中壘校尉劉向、漢侍中賈逵、后漢尚書張衡、后漢尚書郎周興嗣、后漢北海人郎覬、后漢平原人襄楷、后漢尚書單揚、后漢光祿大夫樊英、后漢谷城門侯劉洪、后漢左中郎將蔡邕、后漢大司農(nóng)鄭康成、魏劉徽、魏少府丞管輅、吳太史趙達、晉征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yù)、晉尚書郎郭璞、晉天水人姜岌、張丘建、夏侯陽、宋御史中丞何(丞)[承]天、宋長水校尉祖沖之、后魏侍中崔浩、后魏太常卿高允、后魏筭學、博士商紹、北齊丞相倉曹參軍信都芳、北齊散騎侍郎宋景業(yè)、北齊開府田曹記室許遵、后周甄鸞、隋盧太翼、隋太府(十)[寺]卿蕭吉、隋上儀同臨孝恭、隋散騎侍郎張胄元、隋太史丞
耿詢、隋太學博士劉焯、隋太學博士劉炫、唐太史令傳仁均、唐筭歷博士王孝通、唐太史令李淳風、唐太史令瞿曇羅、唐內(nèi)供奉王希明、唐左拾遺李鼎祚、唐太子少詹事邊岡、周樞密使王樸,已上七十人,今欲擬從祀。容齋洪氏《隨筆》:大觀中,置筭學,如庠序之制。中書舍人張邦昌定其名:風后、大橈、隸首、容成、箕子、商高、常儀、鬼臾區(qū)、巫咸九人,封公。史蘇、卜徒父、卜偃、梓(貞)[慎]卜、楚丘、史趙、史墨、 灶、榮芳、甘德、石申、鮮于妄人、耿壽昌、夏侯勝、京房、翼奉、李尋、張衡、周興(嗣)、單揚、樊英、郭璞、何承天、宋景業(yè)、蕭吉、臨孝恭、張恭、張曾元、王樸二十八人,封伯。鄧平、劉洪、管輅、趙達、祖沖之、殷紹、信都芳、許遵、耿詢、劉炫、傳仁均、王孝通、瞿曇羅、李淳風、王希明、李鼎祚、邊岡、郎覬、襄楷二十人,封子。司馬季主、洛下閎、嚴君平、劉徽、姜岌、張立建、夏侯陽、甄鸞、盧大翼九人,封男??计渌鶙l具,固有于傳記無聞?wù)撸呦碌炔?,殊為乖謬。如司馬季主、嚴君平,止于男爵。鮮于妄人、洛下閎,同定《太初歷》,而妄人封伯,下閎封男,尤可笑也。十一月,又改以黃帝為先師。
【宋會要】
四年三月二日四年三月二日:原稿題下批「與上條接?!苟蠗l謂「在崇寧五年后」,似謂此條亦崇寧中事,按時事核之,此條亦大觀四年事。,詔:「筭學生并入太史局,學官及人吏等并罷。有合條畫事,并具奏聽事?!?
政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大司成劉嗣明奏:「承前筭學內(nèi)舍筭學生武仲宣進狀,
舊筭學見今空閑,舍屋具存,別無官司拘占。相度欲乞依舊為筭學。」從之。 昨于去年三上封章,乞留筭學等。奉圣旨令國子監(jiān)依元豐六年九月十六日指揮施行。本監(jiān)申,伏元豐□檢未獲。
六月二十八日,筭學奏:「承朝旨,復(fù)置筭學。今檢會崇寧國子監(jiān)筭學條令,乞下諸路提舉學事司行下諸州縣等,諸命官入學,投納家狀,差使以下許服襕繳。仍呈驗歷任或出身文學繳納在官司者聽先入,仍勘會。諸命官,未入。在入限諸命官及未出官人若殿侍,謂非諸軍補授者。欲入律學或筭學者,聽入諸試,以通、粗并計,兩粗當一通?!豆g義問》以所對優(yōu)長,通及三分為合格。諸學生本科所習外,占一小經(jīng),遇太學私試,間月一赴。欲占大經(jīng)者,聽補試命官公試同?!毒耪隆妨x三道《筭問》二道。筭學命官公試,一入上等,轉(zhuǎn)一官。殿侍、差使、借差同,已下減年試準此。幕職、州縣官循兩資,未入官選人、知、令、錄仍占射差遣一次。內(nèi)文學免召(外)[升]朝〔官〕及運司保明,注合入官。三入中等,循一資。使臣即減二年磨勘。愿占射差遣者,聽。殿侍指射合入本等差遣,愿候借差已上收使者,聽。未入官選人,占射差遣一次。文學免召升朝官及運司保明,注合入官。五入下等,占射差遣。使臣即減一年磨勘。未入官選人,不依名次注官。殿侍候補借差已上,聽收使。內(nèi)文學免召,(升)朝官及運司保明,注合入官。筭學升補上舍上等通任郎、
上舍中等登仕郎、上舍下等將仕郎學生,習《九章》、《周髀》義及《筭問》。謂假令疑數(shù)。兼通《海(塢)[島]》、《孫子》、《五曹》、《張丘建》、《〔夏〕侯陽》筭法。私試,孟月:季月同?!毒耪隆?儀)[義]二道《周髀》義一道,《筭問》二道。仲月《周髀》義二道,《九章》義一道,《筭問》一道。升補上內(nèi)舍,第一場《九章》義三道,第二場《周髀》義三道,第三場《筭問》五道?!箯闹?
六年四月十九日,詔:「通仕郎武仲宣,自大觀初興復(fù)筭學后來,注釋考正見行筭經(jīng)一百八十九卷,特與循一資。」
宣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詔:「筭學元豐中雖存有司之請,未嘗興建。又所議置官,不過傳授二員。今張官置吏,考選而任使之,大略與兩學同,即失先帝本旨;賜第之后,不復(fù)責以所學,何取于教養(yǎng) 可并罷。官吏依省罷法。應(yīng)文籍錢物,令國子監(jiān)拘收。」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三 律學
律學
【宋會要】
熙寧三年九月己亥,始用斷案律義試法官。判大理寺臣〔崔〕臺符等考試。掌教刑名之學,隸于國子監(jiān)。
熙寧六年三月二十七日熙寧六年:原底本缺,校者于行間補「熙寧七年」,眉批云:「四字原缺,據(jù)《通考》補」。并引「《通考》,熙寧七年四月,設(shè)律學教授四員?!褂直緱l原有「宋會要 律學」小題,題下有校者批曰:「附:《通考》『六年置教授四員』至『五事』至『三事』后,當為熙寧六年?!姑寂校骸肝记灏矗骸骸锻?學校》、《玉海》卷一百十二熙寧律學』。《宋史 選舉志三》、《本紀》神宗二,置律學并在熙寧六年?!故侵鳌肝鯇幤吣辍鼓恕噶辍怪`,茲據(jù)改。,詔于國子監(jiān)置律學,差教授四員。
四月二日,詔:「律學士授、諸般請給、當直人等,并就國子監(jiān)直講。應(yīng)(本)[命]官舉人,并許入學。內(nèi)舉人仍召命官二人,委保行止。其試中學生,依國子監(jiān)等第給食。所要屋宇。令將作監(jiān)相度修擗。其課試條約及應(yīng)合節(jié)次施行事件,并委本監(jiān)詳定?!?
二十四日,
國子監(jiān)進定條約事件:「初入律學命官舉人,并于本監(jiān)投納家狀。內(nèi)舉人更納保狀,召命官二人,委保行止。勘會詣實,方許入學聽讀。委本監(jiān)主判官同教授補試,取通數(shù)多者充生員。仍令各于家狀內(nèi),指定乞習律令,或斷案,或習大義兼斷案。補試人試前于監(jiān)、丞、主簿廳投納試卷連家狀,共享紙一十張、草紙五張連粘,卷頭用印。至試日,于監(jiān)、丞、主簿處收納,封彌卷首。補試日,依條赍所習刑名文字赴試。內(nèi)習斷案人,試案一道,每道刑名五件至七件。習律令大義人,試大義五道五道:苗校:『《長編》卷二四、《長編紀事本末》卷七五、《編年備要》卷一九均作「三道」?!?,委主判官同教授依考試刑法官格式考校。生員初入學,且令赴學聽讀。補中者,給食,其余聽讀人就本學食者,依太學例,令陪廚錢。愿自備飲食者,亦聽。仍立學正、學錄各一員,于試中選充,依太學例給俸。其官舉人,各為一齋,每齋立齋長、諭各一員。雖未試中,亦給食。每月公試一次,習斷案者,試斷案一道,刑名如補試例。習律令大義者,試律令義三道。私試一次一次:苗?!簱?jù)《宋史》卷一五七、《長編》卷二四四、《長編紀事本末》卷七五、《通考》卷四二學校改』為『三次』。,每次試案一道,刑名三件至五件,律令義二道。每日講律一授,遇試日,其主掌敕書及檢用條例,乞于諸路及百司將來試中吏人內(nèi),指差兩人充。其本學諸雜文字,乞于審刑院、刑部大理寺指名差手分二人行遣。本學合要刑統(tǒng)編敕律令格式及應(yīng)系刑法文字,并乞于合屬去處取索。今后應(yīng)系續(xù)降條貫,并乞降一本付律學。一、今來教授生員學食錢及
供給,并在學儲,支費浩大。竊慮太學所管錢糧不足,欲乞更賜錢萬貫,依例于開封府檢校庫出(自)自:疑誤。,以助支用?!乖t審刑院、大理寺手分約條不得抽差,特且權(quán)差。(今)[令]本監(jiān)策射諸路州軍有行止諳會刑召吏人,依試形名人吏條試充用。續(xù)降條貫,仰刑部凡遇承受,于當日內(nèi)關(guān)部,余并依所定施行。
【宋會要】
六月三日,國子監(jiān)言:「律學除以假在外,遇直講,并須回避。及上元、寒食、冬至、元日,給假在客一日。分為三番,并以昏鼓還舍,不得宿外。公試懷挾,于律學不行外,其系犯降舍殿試者,并罰錢五百。余依太學規(guī)矩施行。內(nèi)命官充生員,愿出宿者,聽。每日講 前日晚食還舍, 后歸。
律學生同進士出身王 七月二十三日,國子監(jiān)言:「奉詔立律學正,竊(曰)[白]舊通經(jīng)藝,已有淵源,初習刑名,復(fù)明指意。本監(jiān)雖以補充律學,正緣白見于守選,未有俸給,難以居學。欲乞令流內(nèi)銓特與免試,注合入官,支與實俸。仍理為資考,充學正。其當直剩 ,并給食。欲將本監(jiān)剩 內(nèi)破四人,及依監(jiān)主簿例給食?!共闹?。仍(令)[今]后命官充在學職掌者,并準例。
七年七月二日,律學教授李昭遠等言:「本學生 習試斷案,并合用熙寧新編 。其間 意或有疑難,須至往審刑院、大理寺商議。竊見開封府法曹三司檢法官,并許大理寺商議公事。今
來本學如有疑難刑名,欲乞往審刑院大理寺商議?!箯闹?
八月二十二日,國子監(jiān)言:「太學見有管勾規(guī)矩官一 ,今來律學生漸多,見今闕官管勾規(guī)矩。乞從本監(jiān)就律學教授內(nèi),選一員兼管勾本學規(guī)矩。仍依大學例給食?!箯闹?
九月二十五日,中書門下言:「刑書看詳此句疑有誤。,律學教授、國子監(jiān)直講差遣同。直講以三年為一任,選人到監(jiān)一年,通計歷任,及五(年)考,即與轉(zhuǎn)官,更不用舉主。其律學教授資序,欲并依直講條例施行。所有通理前任日月,自依條制。」從之。
【宋會要】
元豐二年四月十三日,以新科明法及第王壬為律學教授。
八年四月十七日八年:苗校『據(jù)《長編》卷三三四、《群書考索 后集》卷三○、《宋史》卷一五七改』為『六年』。,國子監(jiān)司業(yè)朱服言:「相度入律學命官,公試律義斷案,考中第一人,許依吏部試法與注官。其太學生,或精于律義斷案,就律學公試中第一,與比私試第二等注籍?!箯闹?。
哲宗元佑三年九月二十二日,詔省律學博士一員,命官學生不給食。
紹圣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詔律學博士依元豐條,置二員。
元符二年閏九月四日,國子司業(yè)劉逵言:「朝廷立三學,置博士教導,事體均一。欲乞今后律學博士闕,從朝廷選通知法律人充?!箯闹?。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三月十七日,詳定所奏:「續(xù)修到《律學敕令格式》,看詳并凈條,冠以『紹圣』為名?!?
政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臣僚言:「訪聞律
學官員,(郡)[群]居終日,惟務(wù)博奕,不供課試,相習衩袒,嬉游市肆,晝則不告而多出,夜則留門俟歸,假歷門簿,徒為虛設(shè)。愿戒飭所隸官司,舉行學(觀)[規(guī)]?!乖t:「今后律學博士、學正,可依不理寺官格除授外,仍不許用恩例陳乞及無出身之人。學門啟閉,視太學法。學生所犯,依規(guī)罰;再犯者,罰訖,取印歷,或補授文字批書出官,到部理。」(遺闕)遺闕:不詞,當系此外原有闕遺,抄者批「遺闕」二字以示。?!堕L編紀事》:六年六月丁卯,戶部尚書兼詳定一司敕令孟昌齡等奏:「今參照熙寧舊法,修成《國子監(jiān)律學敕令格式》一百卷,乞以『政和重修』為名頒降?!箯闹?。
【宋會要】
欽宗靖康元年五月十八日,詔律學官替成資。(闕)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三 醫(yī)學
醫(yī)學
徽宗崇寧二年九月十五日,講議司奏:「昨奉圣旨,令議醫(yī)學。臣等竊考熙寧追遹三代,遂詔(與)[興]建太醫(yī)局,教養(yǎng)生員,分治三學諸軍疾病,為惠甚博。然未及推行天下,繼述其事,正在今日。所有醫(yī)工,未有獎進之法。蓋其流品不高,士人所恥,故無高識清流習尚其事。今欲別置醫(yī)學,教養(yǎng)上醫(yī)。切考熙寧、元豐置局,以隸太常寺。今既別興醫(yī)學,教養(yǎng)上醫(yī),難以更隸太常寺。欲比三學,隸于國子監(jiān)。仿三學之制,欲(制)[置]博士四員「四員」前:苗校據(jù)《長編拾補》卷三二、《宋史》卷一五七補「正、錄各」三字。。分科教導,糾行規(guī)矩。欲立上舍四十人,內(nèi)舍六十人,外舍二百人,逐齋長、諭各一人。(令)[今]參酌修定,設(shè)三科,通十三事,教諸生一
十人。通習大小方、脈,一風科「通習」以下九字:苗校據(jù)《宋史》卷一五七、《群書考索 后集》卷三○校改為:『一、方脈科,通習大小方、脈、風產(chǎn)?!灰韵滦8耐?。,一針科,通習大針炙、口齒、咽喉、眼耳。一瘍科。通習瘡腫、傷折、金瘡書禁。其試補考察,仿太學立法。
一、三科各習七書:《黃帝素問》、《難經(jīng)》、《巢氏病源》、《補〔注〕本草》、(大小)《〔千金〕方》。內(nèi)方脈科兼習王氏《脈經(jīng)》、張仲景《傷寒論》。針科兼習黃帝三部《針炙經(jīng)》、《龍本論》。瘍科兼習《黃帝三部針災(zāi)經(jīng)》、《千金翼方》。
一、考試三場:第一場三經(jīng)大義五道,方脈科,《素問》、《難經(jīng)》、《傷寒論》?!册槨?、瘍科,《素問》、《難經(jīng)》、《三部針炙經(jīng)》。第二場,(諸)[方脈]科:脈證大義(三)[二]道,運氣大義二道。針、瘍科:小經(jīng)大義三道,謂《病源》、《龍本論》、《千金翼方》。運氣大義二道。第三場,假令病法三道。
一、補試一場:大義三道,內(nèi)運氣一道。假令病法一道。
一、曾犯刑責經(jīng)決人,不得補試。私試三場,季一周之。公試二場,第一場三經(jīng)大義三道。方脈科,脈證大義二道。針瘍科,小經(jīng)大義二道。第二場,假令病法二道,運氣大義一道。公私試分上、中、下三等,以外舍生私試三入上等,或公私試三入等,或試各一入上等,不犯第二等已上罰,而試在中等已上,及無考察而試在上等者,補內(nèi)舍。若闕多,就試人少,即以就試人為率,所取不得過三分之一。仍先取有考察,或皆無考察,即以考試名次為先后。
一、試上舍,分優(yōu)平二等,以內(nèi)舍生私試三入上等,或公私試各一入上等,不犯學規(guī),而試在優(yōu)等者,補上舍。(郎)[即]試在平等,而醫(yī)治入上等者,依試入優(yōu)等法。若闕多,就試人少,即以就試
人為率,所取不得過三分之一。仍先取醫(yī)治,次程文。若均,即以考試名次為先后。
一、上舍生私試,五入上等,不犯學規(guī),而醫(yī)治比校入中等以上者,本學保明推恩。
一、五學生謂太學、武學、律學、筭學、藝學。疾病,本處關(guān)到置籍,輪差上舍、內(nèi)舍生醫(yī)治。用本監(jiān)醫(yī)人醫(yī)治者,聽。各給印歷,書其所診疾狀,經(jīng)本學官押,實時書簿給付。候愈或失,逐處限當日闕報本學銷簿。仍批書于歷,歲中比校。分上中下三等,十全為上,十失一為中,十失二為下。若入上等內(nèi)舍生試上舍,雖平等,聽升補。及上舍但一入上等,聽保明推恩。若入中、下等,如該考察,方得升補,或保明推恩。全愈不及七分,降舍;失及五分,屏出學。宜視諸學賜出身,以待清流,庶有激勵。今欲試補考察充上舍生,賜醫(yī)學出身。除七等選人,階官依格注授差遣,上舍生高出倫輩之人,選充尚藥局醫(yī)師以次醫(yī)職。上等從事郎,除醫(yī)學博士、正、錄;中等登仕郎,除醫(yī)學正、錄,或外州大藩醫(yī)學教授;下等將仕郎,除諸州軍醫(yī)學教授。醫(yī)之治病,必在于藥。今之所用,皆取于市廛,據(jù)憑鋪戶,真?zhèn)坞y分。今來太醫(yī)局欲依《唐典》,近城置藥園種蒔。其醫(yī)學生員,亦當(諸)〔詣〕園,辨識諸樂。人吏專庫、廚子剩 之類,并量事差置。欲仿三學例,立額召募?!乖t:「覽所修格,目條析周盡,意義顯明,宜令遵守施行?!?
【宋會要】
政和元年八月二十六日,臣僚言:「伏見諸路郡守許補醫(yī)學博士、助教,明著格令。京府、上中州,各一人;下州一人,選本州島醫(yī)生,以次選補。仍許依祿,令供本州島醫(yī)職。豈容額外補授,濫紆命服,以散居他郡 臣體訪諸路州軍不遵條格,名以守闕為名,或酬私家醫(yī)藥之勞,或徇親知非法之請,違法補授,不可勝數(shù)。況貢舉條制,有官鎖試,而醫(yī)學博士、助教與焉。若與貢附試辟雍,如入中、上等,乃有升二等差遣及免省之優(yōu)命,豈容醫(yī)學博士、助教旋求補牒,妄希仕進,以敗壞學制,檢會下項元符格,置醫(yī)學博士、助教,京府及上中等州,醫(yī)學博士、助教各一人;下州醫(yī)學博士一人。醫(yī)生人數(shù),京府、節(jié)鎮(zhèn)一十人,余州七人。試所習方書,試義十道。元符令:諸州醫(yī)學博士、助教闕、于本州島縣醫(yī)生內(nèi),選術(shù)優(yōu) 者人充;無其人,選能者比試,雖非醫(yī)生,聽補。詔令諸州軍,遵依條格施行。仍令提舉學事司常切覺察。點檢得鈐轄司自大觀元年已來,前后知州補過醫(yī)助教丘仁杰、李德贍、陳居、熊安、劉明、萬處仁等六人,充鈐轄司助教名目,皆依條隨曹官參集,受公使庫供給。檢會從初并無專一條格許令補授,又無條格不許補授。有此疑慮。乞今有司契勘,立法施行?!箯闹F浣麾j轄司補(遇)[過]醫(yī)助教丘仁杰等,并改正。
三年閏四月九日,敕:「建學之初,務(wù)欲廣得儒醫(yī)。竊見諸州有在學內(nèi)外舍生,素通醫(yī)術(shù),令諸州教
授、知、通保明,申提舉學〔事〕司,具姓名聞奏,下本處,盡依貢士法律,遣赴本學,就私試三場。如中選,元外舍生即補內(nèi)舍,內(nèi)舍理為中等校定。其學生執(zhí)公據(jù)入學日,即關(guān)公廚破本等食。」詔并依貢法。其前降指揮,更不施行。
【宋會要】
九月二十七日,尚書省〔奏〕:「依元格注官:上等從事郎,中等(將)[登]仕郎,〔下等將仕郎〕下等將仕郎:原闕,依苗校據(jù)《群書考索 后集》卷三○及本書崇儒三之一一補。。初任注在京自來合破醫(yī)官去處,一任理為諸州軍曹掾資任。除有許舉薦數(shù)外,令醫(yī)學司業(yè)各舉改官二 。兼元得指揮,俾通籍仕版,治官政,掌醫(yī)事。況學生多是兩學移籍,并得解與貢之人,其三舍之法,并依兩學體例。今來除初任差遣外,未有明降指揮。竊恐吏部將來尚依崇寧格,只注醫(yī)官三等差遣。(令)[今]欲乞醫(yī)學上舍出身人,初任自依近降朝旨注格(格)[注]在京醫(yī)職外格格:苗校據(jù)《群書考索 后集》卷三○改為『新授』。,其后并依兩學上舍出身人,赴吏部注合入差遣,用清其選,而革伎術(shù)之弊。庶使學者益知磨勵,而得異能之士?!箯闹?。
十月十七日,禮部奏,檢會政和三年七月四日 ,知洪州充江南西路兵馬鈐轄吳居厚奏,檢會「檢會」下:疑有脫文。。
【宋會要】
四年八月四日,尚書省言:「勘會諸州內(nèi)、外舍通醫(yī)術(shù)學生已降指揮,許津遣貢赴太醫(yī)學,與在京學生同試。即未曾立定試補舍額,及試不中卻還本貫之文。今乞立條:諸州貢到通醫(yī)術(shù)內(nèi)、外舍生,附太醫(yī)學補試。如試中,
各依元舍額注籍;若或試下,還本貫舊舍額?!箯闹?
五年正月十八日,提舉入內(nèi)醫(yī)官編類《政和圣濟經(jīng)》曹孝忠等奏:「尚書札子,勘會太醫(yī)學依仿兩學措置貢士法并錢糧,具狀申尚書省。本學除具下(頃)[項]:
一、諸路貢士,與本學內(nèi)舍同試上舍,三歲(其)[共]取下項合格人數(shù),升補上舍,以(下)[上]、中等一百人為額。上等闕,于中等補;中等闕,以下等升補,并附文士引見釋褐。下等不該升補人,貢士補內(nèi)舍,元內(nèi)舍與理考察。貢士不中選,聽還本學外舍。第一年,上等一十人,中等二十人,下等三十人。第二年,上等一十人,中等二十人,下等三十人。第三年,謂大比,上等一十五人,中等二十五人,下等四十人。
一、諸路貢士,同本學內(nèi)舍就試上舍,若不滿二百人,即每十人取二人合格。零數(shù)及三人,聽取一人。以合格人十分為率,一分六厘為上等,二分四厘為中等,五分為下等,余分從多數(shù)。謂三等各有余分,就三余分中等,從數(shù)多之等取一人。若兩等余分,各從其等,而共理取一人者,聽從優(yōu)。
一、契勘醫(yī)學上舍推恩,依格上等從事郎,中等登仕郎,下等將仕郎。依舊在學滿三季日,不犯學規(guī)第二等以上罰者,發(fā)遣赴吏部,依兩學上舍法,注受差遣。
一、乞兩學于朝廷封(椿)[樁]錢內(nèi),支撥本錢十萬貫,付開封府檢校庫,依兩學法抵當。據(jù)每年收息數(shù),以十分為率,將五分充本學支用。
一、乞于抽買石炭場歲給石炭三萬秤。
一、
乞?qū)烧懵分菘h學費,目今見在及自今后逐年余剩錢物糧斛,計數(shù)(椿)[樁]留七分,祇備本路支用外,三分限春季內(nèi)差因便綱船一起附帶,赴學送納。仍委本路學事司管勾文字官計置,催督津遣。見今本學支費錢糧,并乞依元降指揮,日于國子監(jiān)支撥。候?qū)韮烧懵分艿浇駚硭蝈X糧日,本學足用,即報國子監(jiān)(支撥:候?qū)韮烧懵分艿浇駚硭蝈X糧日,于本學足用,即報國子監(jiān))住支「住支」前:「支撥」至「國子監(jiān)」二十八字,蓋涉上文衍。?!箯闹?。
曹孝思等奏曹孝思:苗校:『據(jù)《長編拾補》卷三四、《長編紀事本末》卷一三五、《群書考索 后集》卷三○所載,以下均為曹孝思所奏。』故『思』當為『忠』字之誤。:「承尚書省札子云云,本學今參詳,條具下項:
一、乞諸州縣并置醫(yī)學,各于學內(nèi)別為齋教養(yǎng),隸于州縣學,開封隸府學。
一、乞縣學補試,以文理稍通,并取及一季謂上三月。不犯學規(guī)第二等罰者,令(左)[佐]保明申州學,赴歲升試,合格人補外舍。
一、應(yīng)公私試合格分數(shù),并月引試,分月關(guān)書??歼x、校定、升降舍、除籍、規(guī)矩、講解、假告、給依、差補職事及應(yīng)干事件,并依諸州縣學法;公私試并附州學公私試院。
一、出題考校,縣委令、佐,州軍委教授。仍逐路提舉學事司選差本州島見任官通醫(yī)術(shù)能文者一 ,開封府選開、祥兩縣官,兼權(quán)醫(yī)學教授。并依正教授條法。
一、應(yīng)曾系州學生,及曾得解人,依條格合赴補試者,與免縣學試。法行之初,恐士人兼習醫(yī)術(shù)者未廣,難以逐州立額,欲乞每路量立逐歲貢額。今(此)[比]仿諸州縣學格內(nèi)文士三年所貢人數(shù),十分中以一分五厘人數(shù),創(chuàng)立諸路醫(yī)學貢〔額〕,分為三年。內(nèi)
歲供不及五人處,添作五人,并不近州軍類試不得過三上『不』:疑誤。。附州學公試院此句疑有脫文。,其所取合格并升補分數(shù)仍通取。
一、醫(yī)學教授,講一經(jīng),謂《素問》、《難經(jīng)》。其講義,逐月付縣。學生分三科:兼治五經(jīng)內(nèi)一經(jīng)。方脈科,通習大小方脈、風產(chǎn)。針科,通習針炙、口齒、咽喉、眼目。瘍科。通習瘡腫、傷折、金鏃、書禁。
一、三科學生,各習七書。方脈科:《黃帝素問》、《難經(jīng)》、《巢氏病源》、《補注本草》、《千金方》、《王氏脈經(jīng)》、張仲景《傷寒論》。針科:《黃帝素問》、《難經(jīng)》、《巢氏病源》、《補注本草》、《千金方》、《黃帝三部針炙經(jīng)》、《龍本論》。瘍科:《黃帝素問》、《難經(jīng)》、《巢氏病源》、《補注本草》、《千金方》、《黃帝三部針炙經(jīng)》、《千金翼方》。
一、諸州縣學及提舉學事司試法,縣學補試《素問》義一道,《難經(jīng)》義一道,運(氣)[ ]義一道,假令病法一道,儒經(jīng)義一道。謂五經(jīng)內(nèi)治一經(jīng)。州學歲升試,依縣學補試道數(shù)。私試,孟月,《素問》、《難經(jīng)》義三道,儒經(jīng)義二道。仲月,運 義一道,處方義一道。季月,假令病法三道。公試二場,第一場,《素問》、《難經(jīng)》義二道,運(氣)[ ]義一道,儒經(jīng)義二道。第二場,處方義一道,假令病法二道。學事司所在州,試上舍三場,第一場《素問》、《難經(jīng)》義三道,儒經(jīng)義二道。第二場運(氣)[ ]義一道,處方義二道。第三場,假令病法三道。
一、出題,儒經(jīng)《素問》、《難經(jīng)》,并于本經(jīng)內(nèi)出;運(氣)[ ]義,于《素問》內(nèi)出。臨時指問五運六氣、司天在泉、太過不及、平氣之紀,上〔下〕加臨、(時問)[治淫]勝(復(fù))[腹]、所掌病疾上下加臨治淫勝腹:原作「上加臨時問勝復(fù)」,依苗校據(jù)《群書考索 后集》卷三○補、改。下文『設(shè)』改『證』、『歲』改『 』、『都』改『部』,并同。,隨歲所宜,如何調(diào)治?;蛟O(shè)問病(設(shè))[證],于今運
(歲)[ ]如何理療。處方義,于所習經(jīng)方內(nèi)出。假令病法,方脈科,于《千金翼》、《外臺圣惠方》治雜病門中出。針科,于《三(都)[部〕針〔炙]經(jīng)》、《千金翼》、《外臺圣惠方》、《龍本論》治雜病及口齒咽喉眼目門中出。瘍科,于《三部針炙經(jīng)》、《千金翼》、《外臺圣惠方》治瘡瘍門中出。
一、醫(yī)學應(yīng)合干行事,本路提舉學事司、州知、通、博士、教授、縣令(左)[佐]、學長,并通管。
一、本學貢士法初行,竊恐天下州縣未能一一諳曉奉行,兼所出題目,或有異同。欲乞逐路并置醫(yī)學教諭一員,以今來本學上舍出身人差充。仍從提舉學事司差往點對。
一、路、州、縣醫(yī)學事,其請給人從敘位,并依本路州教授除醫(yī)學〔管〕勾。」從之。
【宋會要】
太醫(yī)學奏:「據(jù)河北西等路提舉學事司申,契勘州學教授月給食錢五貫文,今來逐州兼權(quán)醫(yī)學教授,事體一同,別無月給食錢。今相度,欲乞比正教授例,量行裁定,月給食錢三貫文?!箯闹?。
六月二十四日,岳州奏:「承朝旨,州縣并置醫(yī)學,遂專切委用教授措置。據(jù)教授申,縣學補試,除已有教諭處,自合教諭出題考校,如未有上(上)舍出身人處,即合有出身人管勾學事,令、佐試補。州司已實時分門定奪,行下諸縣遵守去訖?!乖t:「醫(yī)學選試,如無通醫(yī)術(shù)文臣,許于本處醫(yī)長、醫(yī)職、醫(yī)工內(nèi)選差一員,同州縣有出身官出題考校。如闕醫(yī)長等,即選(大)〔本〕處
有出身管勾學事官管勾?!?
八月二十日,禮部奏:「太醫(yī)學申:(一)已承朝旨,許諸路州縣次第升貢學生。本學契勘,自政和五年方有入學之人,政和六年歲升赴學,充外舍,積累校定。政和七年公試,升補內(nèi)舍此下脫文,誤置于本卷八年十月七日條后,當調(diào)整。。
【宋會要】
七年三月二十五日,禮部奏:「修立到諸太醫(yī)學上舍推恩人,于所任州兼醫(yī)學教授,仍令醫(yī)職于醫(yī) 外置。若任縣官者,準此。至通直(即)[郎]罷醫(yī)職?!箯闹?。
七月二十八日,禮部尚書許光凝奏:「臣等契勘崇寧三年立法,本部歲許諸州軍置醫(yī)學處,見任官通醫(yī)術(shù)能文者一員,兼權(quán)醫(yī)學教授。其薦舉改官,并依正教授條法。臣等竊詳醫(yī)學教授每州一員,其薦舉改官既依正教授法,慮合抵正教授薦舉員數(shù)?!箯闹?
七月戊子,太醫(yī)學奏:「乞本學三舍生依太學、辟雍、國子監(jiān)法,隸屬禮部。」從之。
八月十日,臣僚言:「伏觀朝廷興建醫(yī)學,教養(yǎng)士類,使習儒術(shù)者通《黃素》,明診療,而施于疾病,謂之儒醫(yī),甚大惠也。暨錫命后,人才既成,(執(zhí)貝)[宜]試其能。又元降指揮,便合赴評評:苗校:「評字疑是試字?!?,注授諸州曹掾、簿尉,而于診療略無所預(yù)。雖有成才,莫獲試用,而朝廷亦無以核診療之實。昨降指揮,有初任注在京醫(yī)官住程去處差遣一次,則似之矣。又旋即沖罷,臣實未諭。若謂欲清其選,則既錫之名第,又加之品秩,且得為州縣親民之官,視兩學無異,其選固已矣此句疑有脫誤。。至
于診療疾病,乃設(shè)學求才之本指。而命官之后,終不良之良:疑誤。,豈朝廷循名責實之意哉 伏望特詔有司,今后太醫(yī)學生已行推恩,即于診療之際,量行試用,校其全失,以為參部注官久近之期。則學生未入仕者,知其必用,不待考察,而自知勉勵于診療。庶使醫(yī)學平昔所養(yǎng),皆有所用?!乖t令尚書省立法。
七月三十日,太醫(yī)學奏:「契勘先承朝旨,本學生既依三舍法,其應(yīng)緣事務(wù),并依太學、辟雍、國子監(jiān)條法施行。內(nèi)事有不同者,從本學逐旋條具,申尚書省。今切見太學、辟廱、國子監(jiān)所行三舍生等事,盡隸禮部。即今太醫(yī)三舍生事務(wù),只依伎術(shù)隸屬祠部。所有選試注授工濟等職事隸祠部外,其兩學、諸路學法若有增損條文,禮部既系所隸,自可謄報在學遵守,參照行遣。貴免所行三舍學法不致抵牾?!箯闹?
十二月二十九日,提舉太醫(yī)學奏:「據(jù)太醫(yī)學錄鄭績札子,契勘太醫(yī)學舊法內(nèi)一項,學生所習,有方脈,有針科,〔有瘍科〕有瘍科:原缺,據(jù)本書所稱醫(yī)學『三科』例補。。每遇試日,即于《素問》、《難經(jīng)》及方書內(nèi)三科出題為問。今習大經(jīng)外,又兼《素問》、《難經(jīng)》、方書,諸般科目,并在其間。其分科之文、顯屬虛設(shè)。乞于學生家狀內(nèi),刪去方脈、針、瘍等科字,卻添入某經(jīng)、《素問》、《難經(jīng)》、方書字」。從之。
八年十月七日,尚書省言:「勘會太醫(yī)學上舍出身人,自來改官不依貢士上舍,只作余人。緣本學升補校定、釋褐殿試等,并已依兩學法,所有改官,理合比附有出身人施行?!乖t申
明行下八年明行下八年:此句至下政和六年閏正月四日條系錯簡,當接前政和五年八月二十日條下,參前校記。,赴學事司類試,升補上舍,秋季貢發(fā)。政和九年春,赴太醫(yī)學。即候五年,纔有該貢之人,竊恐遲緩。今相度,欲乞權(quán)降一時指揮,候至政和九年試補升貢,并依本法施行。所貴早得應(yīng)先之人,該預(yù)升貢。并政和九年只乞就本縣投狀,縣保明申州,依縣學補試條法,試補入州學,充外舍等。勘合太醫(yī)學所乞,系是將五年中次第公、私試升補校定,于一歲中并行升貢。竊慮考選無素,兼恐未應(yīng)前降『依仿兩學貢士』指揮。本部今勘當,難議施行?!乖t令太學比仿崇寧年辟廱貢士權(quán)行指揮,將可以施行事條具申尚書省。
九月八日九月八日:苗校:「按《長編拾補》卷四一系此詔在政和五年九月甲戌。」,詔諸州醫(yī)學博士并改作醫(yī)博士。
十六日十六日:苗校:「《群書考索 后集》卷三○此條系在政和五年九月?!?,禮部奏:「契勘諸路醫(yī)學,每年合貢及該推恩人數(shù),今紐計下項:諸路醫(yī)學三年合貢人數(shù)共七百三十三人。第一年二百三十九人,第二年二百三十九人,第三年二百五十五人;合該推恩人數(shù),第一年三十人,第二年三十人,第三年四十人。又契勘下項:
一、舊進士并諸科解額并五路剩額,及國子監(jiān)開封府解額,共四千八百九十二人。內(nèi)一百三十人充武士貢額,二十四人充貢孝悌特起之士,四千七百三十八人立為見今諸路貢額。
一、舊額進士五百六十人,諸科四十人。
一、見今貢士,三年推恩額六百人。太醫(yī)學供到狀,契勘諸路升貢醫(yī)士,系每年春以一路醫(yī)學內(nèi)舍赴學事司所在州類試上舍,以合格三等對校
定三等參定等第,奏貢赴太醫(yī)學,與本學內(nèi)舍同(舍依試,依額升貢,赴太醫(yī)學,與本學內(nèi)舍同)試,依額取推恩之人。其試入等不該推恩人,補內(nèi)舍。不入等人,并補外舍。
一、未貢到人年分,即且依政和五年正月二十七日指揮施行,余并依見行條法。
一、候?qū)碇T路通醫(yī)士人漸多,即令本路學事司申取朝廷指揮。
一、如有未盡事件,仰太醫(yī)學條具,申尚書省?!乖t依擬定推恩,以十五人為額,仍先次施行。
十二月二十九日,福建路提舉學事司奏:「承 ,契勘諸路醫(yī)學每年合貢及該推恩人數(shù),詔令尚書省別行措置。切緣本路八州軍,昨蒙撥到開封府及五路二項解額共一百九十七人,充文貢士額。系逐州分三歲入貢,每州所撥人數(shù)不等。今來樁留一分,充醫(yī)士貢額,即合隨州將所撥到開封府及五路二(頃)[項]解額內(nèi)樁留一分。其間至有零數(shù),不及十人,未審有無,亦樁留一名。兼文士貢額,分三年入貢。政和(年)[五]年系第一年,已貢過一年人數(shù);政和六年系第二年,未曾入貢。其樁留一分醫(yī)士貢額,合從文士三歲貢額內(nèi)豁除。又緣醫(yī)學生政和六年方赴州學歲升充外舍,政和七年上舍,其貢額系比仿諸州學格內(nèi)文士三年所貢人數(shù),十分中以一分五厘人數(shù)創(chuàng)立諸路醫(yī)學貢額,分為三年,貢額并不侵占文士。貢額有本學上舍推恩人額,第一年、第二年各三十人,第三年四十人,并不在文武
士推恩額內(nèi)?!蛊咴缕呷眨t令尚書省別行措置。尚書省勘會:「諸路文貢士系三年共取舊省額推恩人數(shù),及諸路貢額系以舊解額人數(shù)立定。今來太醫(yī)學于創(chuàng)立百人推恩,其數(shù)太優(yōu)。兼法行之初,竊慮諸路少得通醫(yī)士人升貢,其所立貢額亦多,理合裁定。今措置下(頃)[項]:
一、諸路貢額,依下項人數(shù),以昨來撥充貢額內(nèi)樁留一分人數(shù)充。府畿十五人,京東東路五人,京東西路五人,京西北路五人,河北東路三人,河北西路(回)[四]人,河東路三人,永興軍路二人,秦鳳路二人,江南東路四人,江南西路四人,淮南東路四人,淮南西路四人,荊湖北路三人,兩浙路六人,福建路六人,廣南東路三人,廣南西路三人,成都府路三人,利州路三人,梓州路三人,夔州路三人。
一、推恩額十人。一、殿試前一年,依武士法,以諸州內(nèi)舍生有校定人赴本路提舉學事司所在州公試。七年,赴公試,升補內(nèi)舍。其政和七年系殿試前一年,本年系合類試上舍年分。當年醫(yī)學生方就公試升補,卻未有合赴試上舍之人,亦未審有無,便從今年樁留一分醫(yī)士貢額。乞降指揮遵守?!股袝】睍骸羔t(yī)士貢額,系以昨撥充文士貢額內(nèi)樁留一分武士貢額人數(shù)充,即不合于文士貢額除豁。今來福建提舉學〔事〕司所申除豁文士貢額,顯未允當。其上件貢額,候?qū)碛泻县曖t(yī)士年分,方合用額升貢。今既未有合貢之人,即合依舊存留。竊慮諸
路更有疑惑去處?!乖t令禮部疾速申明,遍牒行下。仍關(guān)太醫(yī)學照會。
六年閏正月四日,太醫(yī)學奏:「契勘本學博士,乃專解傳授諸生,任為師儒,皆朝廷所選。然天下州軍,以醫(yī)隸職而為郡將所差補者,亦曰醫(yī)學博士。欲乞依仿諸州醫(yī)士之稱以易之,庶有辨別?!轨舨繖z會 ,諸州醫(yī)學博士并改「醫(yī)博士?!褂秩〉教t(yī)學狀:「今來雖有改為『醫(yī)博士』指揮,緣尚與本學博士稱呼相犯,即未有許改博士字指揮?!乖t改諸州「醫(yī)博士」為「職醫(yī)」。
太醫(yī)學教養(yǎng)多士升貢,合選任學官,恩數(shù)悉視兩學,略無少異。乃若訓導之官,獨未推掌。而無出身之人,十居其 重和元年十一月十五日,臣僚言:「伏(上)[五]。伏望依諸學教導官,于有出身人內(nèi)選除。其見任博士、正、錄、學諭無出身官,并乞別與一等差遣。」從之。
宣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詔罷在京醫(yī)筭學。
二十九日,詔:「太醫(yī)學俟殿試人,特許赴來年特奏名試?!?
二年七月己未,詔曰:「先帝董正治官,太醫(yī)局置丞、教授,立學生員額,成憲具存。今醫(yī)局之外,復(fù)建醫(yī)學,既違元豐舊制;舍選之法,本示教養(yǎng),今又醫(yī)學生賜第之后,盡官州縣,不復(fù)責以醫(yī)術(shù),平昔考選,遂成虛文。(任)[在]京醫(yī)學,可并罷;應(yīng)醫(yī)學三舍生,舊系內(nèi)外學籍,愿入學者,上內(nèi)舍并特令于見醫(yī)學舍額上降一舍。外舍許通理醫(yī)學校定入學。令禮部國子監(jiān)限五日條具聞奏?!?
二十七日,禮部國子監(jiān)奏:「準 節(jié)文,在京醫(yī)學可
并罷;應(yīng)醫(yī)學三舍生,舊系內(nèi)外學籍,愿入學者,上內(nèi)舍(持)[特]令于見醫(yī)學舍額上降一舍,外舍許通理醫(yī)學校定入學。內(nèi)舍降充外舍之人,比之元系外舍人,卻無較定者,許通理?!?br />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三 畫學
畫學
【宋會要】
大觀元年二月四日,國子監(jiān)修立到畫學補試外舍,于本貫出給保明公據(jù)照驗,或召命官一員委保詣實,投納家狀試卷,聽收試等條,并系創(chuàng)業(yè),沖改舊條。從之。先是,崇寧五年九月三日,大司成薛昂言:「書畫學止系置籍,注人年甲鄉(xiāng)貫三代。入學條三年條:疑誤。,經(jīng)大比,定奪等第,方分三舍。昨來兩學各以二(頃)[項]為額,今來止各以三十人為額。近本監(jiān)條畫,以五(千)[十]人為上舍,十人為內(nèi)舍,其外舍止各十五人。而舊法元無補試,乞愿入學者逐季附太學補試院,以所習書畫文義量行校試,取合格者補充外舍生,仍依武學法破食。所有量行校試,乞令國子監(jiān)詳酌立法。」至是始上:
一、畫學,令諸補試外舍,于本貫出給保明公據(jù)照驗,或召命官(官)一員委保詣實,投納家狀試卷,稱說士流、雜流,聽收試。限試前五日(生)[收]接。諸補試外舍,士流各試本經(jīng)義二道;或《論語》《孟子》義。雜流各誦小經(jīng)三道。各及三十字已上,或讀律三板,附太學孟月私試院引試。次日,本學量試畫,間略設(shè)色。諸補試外舍,士流試到經(jīng)義卷,仍附太學私試,封彌謄錄,送本學考校,限五
日畢。其試到士流畫卷封印,長、貳同定高下。諸補試外舍,取文理通者為(舍)[合]格;俱通者,以所習畫定高下。每二人取一人,余分亦取一人。本學官不 額,赴監(jiān)試(廳)參定,注籍出榜。諸補試中外舍,候入學訖,本學(其)[具]姓名關(guān)太學公廚給食,依武學法。諸補試發(fā)榜、議題引試及畫官吏秪應(yīng)人食錢等,并依武學條例。給諸試畫日應(yīng)用作物等,監(jiān)庫排辨。
十七日,詔:「書畫學(論)[諭]、學正、學錄、學直各置一名。筭學已隸秘書省,醫(yī)學可令復(fù)置。其合行事件,并依崇寧四年十二月已前指揮施行。」崇寧四年指揮,檢未獲。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三 武學
武學
【宋會要】
〔天圣七年〕天圣七年:依苗校據(jù)《群書考索 后集》卷二九、《長編》卷一○七、《宋史》卷九補。,因唐之制,置武舉。應(yīng)三班院使人、文武子弟實有軍謀武藝,許詣兵部投牒取應(yīng)。先報軍機策論三卷,每卷三道,召人保委。主判官先詳所業(yè),視人才,驗行止,先試步射一石弓力、〔馬射七斗弓力〕馬射七斗弓力:原闕,依苗校據(jù)《群書考索 后集》卷二九補。。問策一道,合格,即引見召試。
【宋會要】
掌教授兵法、書學以朝官已上判學「掌教授」句:有錯簡,當在「詔置武學于武城王廟」句后。。慶歷三年五月慶歷:原作「□□」,原校批曰:「查《玉?!废祽c歷。」茲據(jù)補。,詔置武學于武城王廟,以太常丞阮逸為教授。
八月八月:苗校據(jù)《長編》卷一四一、《玉?!芬灰欢a「戊午」二字。,罷武學,改教授太(當)[常]丞阮逸兼國子監(jiān)丞。其有愿習兵書者,(詳)[許]于本監(jiān)聽讀。
【宋會要】
皇佑中,嘗罷是科。言事者以「文武并用,廢一不可,宜復(fù)此科。分為三等:上等:取其學識深遠、策對優(yōu)絕;次等:取其策對優(yōu)長、騎射兼有;下等:取(有)[其]擊(剌)[刺]拋射、翹杰魁俊。量能而官,因材而任。委以巡警之司、縣尉之職。觀其提一旅之眾,佐一司之重,能激(厲)[勵]士卒,剪滅盜賊,然后(取)[從]而取之,豈不利于國家乎 豈有不勝于卒伍而為之乎 惟陛下復(fù)之無疑。」嘉佑八年,樞密院奏,以為:「文武二選,不可闕一。與其任用不學之人,臨時不知應(yīng)變,不若素習韜略之士,緩急驅(qū)策,可以折沖。況今朝廷所用人,稍用稱聲者,多由武舉而得。則此舉不可廢罷明矣?!?
熙寧五年七月二十七日七月:苗校:「《玉?!肪硪灰欢?、《治跡統(tǒng)類》卷一二、《長編》卷二三四、《群書治要 后集》卷二九及本書選舉一七之一二等均作『六月』?!?,樞密院言:「古者出師,受成于學,文武弛張,其道一也。將帥之任,民命是司,長養(yǎng)其材,安得無(索)[素] 洪惟仁祖,嘗建武學。橫議中輟,有識悼之。國家承平,及此閑暇,臣等欲乞復(fù)(制)[置]武學,以廣教育,以追成先朝之志?!乖t:「于武成王廟置學,選太武官知兵者充教授。凡使臣未參班,并門蔭草澤人,并許召京朝官兩員保任。仍先試驗人材、弓馬,應(yīng)武舉格者,方許入學,給常膳,習諸家兵法。教授官纂次歷代用兵成敗次第及前世士大夫忠義之節(jié)足以訓者講釋之。愿試陣隊者,量給兵伍肄習。在學及三年,則具藝業(yè),保明考試,以等第班行安排。未及格者,逾年再試。凡試中,三班使臣與三路巡檢、監(jiān)押寨主。白身試中,與往略司教押軍隊準備差使。三年無遺闕,與親民或巡檢。如至大使臣,歷任中無贓罪杖以上及私罪情理重大者,兩省或本路鈐轄以上三人(司)[同]罪保舉堪將領(lǐng)者同:原作「司」,依苗校據(jù)本書選舉一七之一二改。,并與兼諸衛(wèi)將軍。外任回歸環(huán)衛(wèi)班學徒試中,并家狀內(nèi)開坐于某人下受學來。任用有勞 ,教授官并優(yōu)與旌獎。如不勤其職,致學徒廢墮,亦等第行罰。仍差韓縝判武學,郭固同判。賜錢萬緡充食本?!?
【宋會要】
熙寧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武學言:試密州司法參軍蔡碩邊策一道,詞理稍優(yōu)。詔除楊等職官武學教授。
【宋會要】
熙寧八年十月十三日,武學言:「上舍生員曹安國昨不預(yù)薦名,契勘本人未建學已應(yīng)武舉,兩試秘閣中選,兼久充職掌,委實材略可用。欲乞?qū)硪赖媒馊死?,赴秘閣再試?!购笾?
【宋會要】
元豐元年四月二十五日,詔:「經(jīng)任大小使臣無贓私罪,聽召保官二人量試驗,充武學外舍生。
在學一年在學一年:苗校據(jù)《長編》卷二八九、《長編紀事末本》卷七四補「六月癸丑詔武學上舍生」十字,則此下別為一事。,不犯第二等過,委主判同學官保明免解。從上毋過二人。內(nèi)于貢舉法自應(yīng)免解,及該免解,后又在學二年以上,無殿罰,免閣試?!?
三年六月十八日,武學上新 令格式,詔行之。
六年四月二十七日,詔武學博士蔡碩罷博士,專 修軍器什物法度,(的)[仍]支舊任(鐵)[職]錢仍、職:原作「的」、「鐵」,誤。依苗校據(jù)《長編》卷三三四、《長編紀事本末》卷七四改。。先是,監(jiān)察御史王(相)[桓]奏:「近武學補上、內(nèi)舍生,其博士蔡碩以修軍器法制權(quán)罷職事。乞權(quán)差官考試?!拱创T自元豐四年以兼編修,除本學直日外。余悉不復(fù)總領(lǐng),已一年有余。且博士職專教導,而碩一月之間,詣學者不過七八。碩知力不能兼,當辭其一,而乃利其俸入,不自祈免者,蓋恃兄確為宰相,而人莫(不)敢議故也。如此,何以示天下 故有是命。
【宋會要】
哲宗元佑元年四月十四日,國子監(jiān)言:「武學上舍生劉貫公試弓馬、策義,累入優(yōu)等。比科場策藝俱優(yōu)之人,自
為異等。乞詳酌施行?!乖t劉貫(時)[特]與三班差使,候武學諭有闕與差。
【宋會要】
七月二十九日,詔武學上舍生補〔中〕及一年中:原無,依苗校據(jù)《長編》卷三八三補。又「一年」下,苗校據(jù)上書補「公試弓馬策議皆入優(yōu)等,不曾犯五等罰,令明奏聞,量材錄用,仍每年不得過一名」三十三字。,(今)[令]看詳國子監(jiān)太學條制所立法。
紹圣四年十一月五日,詔武學博士自今中書省選差,從三省請也。
【宋會要】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三月十七日,詳定所續(xù)修到《武學敕令格式》,看詳,冠以「紹圣」為名。從之。
【宋會要】
十一月十七日十一月十七日:苗校據(jù)《玉?!肪硪灰欢a「大觀二年」,則此十一月非建中靖國元年事。,學制局言:「奉御筆,武學三人取一名為上舍生。雖多,以百人為額,分三十人為上等,七十人為中等,其余為下等??丛斨T路武士入貢到闕,類聚試上舍,合格者對本路元貢等應(yīng)補上等者釋褐,中等者赴殿試,下等者補武學內(nèi)舍,不合格者為外舍,系是四等。今上、中二等依前御筆分數(shù),其余若并為下等,又緣有不合格人,(舍)[合]降充外舍。今欲乞除上、中等依前御筆外,將其余人以十分為率,內(nèi)取合格者三分為等,補入武學內(nèi)舍,余不合格者為外舍(者)。」從之。
【宋會要】
四年八月十二日,詔:「武學監(jiān)廚,舊系國子監(jiān)公廚官兼管,司計系生員。崇寧四年專差使臣,所管職事不多。其
監(jiān)廚,可依舊令國子監(jiān)公廚官兼管,司計依舊差生員。」
【宋會要】
政和元年八月二十八日元年:原缺「元」字,依苗校據(jù)本書選舉一七之二三補。,大司成張邦昌等言:「準《大觀重修武學令》,諸貢士以年終集于武學,次年春試,應(yīng)補上等者取旨釋褐,中等俟殿試。契勘文士上等留太學俟殿試,其武士上等,欲依文士上等已降指揮施行?!箯闹?
二年三月五日二年:苗校據(jù)《群書考索 后集》卷二九、《長編拾補》卷三二,改為「三年」,當是。,詔:「武學博士依太學博士法,朝廷差人?!勾笥^四年歸吏部,至是復(fù)堂除。
六月八日,詔武學、〔州縣〕外舍生稱「武選士」州縣:依苗校據(jù)《長編拾補》卷三二、《群書考索 后集》卷二九補。,內(nèi)舍生稱「武俊士。」
十七日,武學博士孫宗鑒言:「武士馬射射親之格,上垛、中貼皆有第等分數(shù)苗校此句下,據(jù)《長編》卷三二、《群書考索 后集》卷二九,補「而中的獨為闕文,則貼廣三尺二寸,而的又十之一,其工拙不同明甚」二十七字。,一中貼已比兩上垛,〔乞〕以一中的比兩中貼?!蛊颍涸?,依苗校補。下同。從之。
十月七日,尚書省言:「檢會大觀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學制局,「局」下:疑有脫文。,武士充貢入上等,次年春試又入上等,系兩上人,合作上舍上等推恩。若兩上人不足三十人之數(shù),即依文士法,據(jù)闕增作中等?!箯闹?。
【宋會要】
宣和二年十月二日,尚書省言:「武學依仿元豐法令,禮部同國子監(jiān)、武學集議條畫。契勘州縣武學已罷,即別無武士升貢之法。內(nèi)外愿入在京武學人,〔乞〕依元豐法試補入學。舉試人舊制系與武學外舍人類試,取一百人,同上、內(nèi)舍生發(fā)解。緣科舉已罷,不當循舊發(fā)解。今比仿新舊法令,尚書省于大比試前一年一年:苗校:《群書考索 后集》卷二九、《長編拾補》卷四二作「二年」。,春季檢舉,降敕下
兵部,依元豐法奏舉。其被舉人,限當年冬季到闕,與免補試入學,充外舍生。依與校定人此句疑有誤。,赴次年公試。舉試人將來到闕,并入在京武學人,并由學校升選。其考選升補推恩,并依大觀武學法。已上并候過將來大比試施行。武士該貢人,已降指揮,特許貢發(fā),特赴來年大比試。」從之。
欽宗靖康元年正月十八日,詔武學替成資(闕)。
【宋會要】
(元豐)[紹興十六年]三月一日紹興十六年:原稿無年。原校旁批「元豐」二字。眉批曰:「案:元豐恐誤,據(jù)《玉?!窞榻B興十六年?!菇駬?jù)改。,詔令臨安府修建武學。先是,上宣諭宰執(zhí)曰:「近有士人陳獻利害,多以修建武為言。文武之道,不可偏廢,祖宗自有典故。令有司討論以聞?!构视惺敲?。四月二日,宰執(zhí)進呈臨安府踏逐到造武學去處。上曰:「舊日武士按試弓馬,全不如法??闪钣兴居懻?。若弓馬習熟,仍稍知書,則不負教養(yǎng)?!?
十九日,宰執(zhí)進呈兵部討論到《武士弓馬及試選去留格》,尋下國子監(jiān),具到舊法,并殿前司省托子弟所格法,權(quán)行參照擬定。初補入學,步射弓九。今欲依子弟所第四等格,步(躬)[射]弓一石。公私試,若步騎射不中,不許試程文。第一等,國子監(jiān)法一碩三,子弟所格一碩五,暗壓二。(令)[今]欲作一碩五。第二等,國子監(jiān)法一碩二,子弟所格一碩三,暗壓一。今欲作一碩三。第三等,國子監(jiān)法一碩一,子弟所格一碩二,暗壓二。今欲作一碩二。第四等,國子監(jiān)法一碩,子弟所格一碩,暗壓二。今欲作一碩。第
五等,國子監(jiān)法九,子弟所格無。今欲作九,并不暗壓?!股峡善渥?。因宣諭曰:「國家設(shè)武選,所系非輕。今諸將子弟皆恥習弓馬,求換文資。數(shù)年之后,將無人習武矣。豈可不勸誘之 」
十二月二十九日,詔:「已降指揮,復(fù)(與)[興]武學,理宜一新。所有舊在武學之人,已經(jīng)昨來罷學等第推恩了當,難以復(fù)還舊籍。依復(fù)興太學文士入學體例,并令試補入學?!箯膰铀緲I(yè)陳誠之之請也。
二十六年四月八日,執(zhí)政進呈(于)[次]次:原作「于」,依苗校據(jù)《建炎要錄》卷一七二改。,上曰:「昨因詣景靈宮朝獻,見武學屋舍頹弊,亦全一尢士人,向宣諭宰,臣雖舍宇略曾修葺,至于養(yǎng)士,元未嘗措置。文武一道,今太學養(yǎng)士已見就緒,而武學幾廢,恐有遺材。祖宗以來,武學養(yǎng)士,自有成法,可令禮、兵部疾速措置,條具以聞。」沈該等曰:「陛下崇尚學校,兼隆文武。其留神如此!臣等敢不奉行 」
二十二日,詔:「武學生上舍十五人,內(nèi)舍二十五人,外舍四十人為額。其外舍使臣至下班祗應(yīng),不得過十人?!苟Y、兵部討論,舊教養(yǎng)額共二百人,上舍生不得過三十人,內(nèi)舍生七十人,外舍生一百人,使臣下班祗應(yīng)不得過三十人。故有是命。同日,詔:「武學博士、學諭各置一員,內(nèi)博士于文臣有出身或武舉出身曾預(yù)高選人充。其學諭差武舉人?!雇?,詔:「武學置學正〔一〕員兼學錄一:原脫,據(jù)上下文例補。,掌儀一員兼司書。直學一員兼司計?!雇眨t:「武學置六齋,每齋差置長、諭各一人。」同日,詔:「武學補外舍生,類聚五人以上,附私
試,仍別為號。先試步射一碩弓,如不合格,不許試程文。既無私試可附,候及十人以上者,聽試以步射、程文,合格者,約五人取一人。」同日,詔:「將來武士補入,撥齋參入之后,依文士例。令長、諭具名次等申堂,博士簾試七書義一道?!?
七月二十四日,詔:「武學生元降指揮,以八十人為額。緣所立外舍生額太窄,其外舍生元系四十人,可添作七十人;內(nèi)舍生二十五人,可減作二十人;上舍生十五人,可減作一十人。通以一百人為額?!箯谋?、國子監(jiān)請也。
二十七年二月八日,詔武學補中生員,依太學生例給綾紙贊詞。
【宋會要】
劉才邵曰「劉才邵」條:原無年月,原校:「隆興無?!褂置寂骸赴?,劉系高宗時工部侍郎」,才邵北宋宣和中進士及第,高宗時為工部侍郎,卒于紹興二十八年。此奏即在宋高宗時。:「臣聞文所以致治,武所以定功。二者相須,闕一不可。故上之人選材以為用,下之人因時以有為。雖不一致,然會其大要,不過文與武而已。自昔盛時,莫不并用而不偏廢。至唐,設(shè)為武舉,其校試選舉之法,可謂詳矣。然不聞興學,是養(yǎng)之無其素,安得為盡善哉 必也養(yǎng)之有其素,則武勇之士,蘊奇謀,負絕藝者,莫不有以成其才,爭挾所(張)[長],以趨功名。用才之際,豈患其乏乎 國朝規(guī)摹,遠出前古,設(shè)科置學,既兩得之。逮茲圣時,恢隆至治,祗率祖宗之成憲,興崇學校之教法,文化之美,郁郁乎此隆于周。乃者復(fù)建廟學,教養(yǎng)武士,用三舍之法以升遷之,待之可謂至矣!多士家被教養(yǎng)作成之賜,莫
不思自策勵,以仰稱德澤。而可用之才,將輩出矣。于是兼收而無遺,豈不盛哉!」
【宋會要】
干道二年二月八日,詔復(fù)置太學正、武學諭各一員。
四年二月十四日,詔武學放行公試一次。如有應(yīng)格,(內(nèi)設(shè))[合該]升補內(nèi)舍人此句疑有誤。按下文,「內(nèi)設(shè)」疑當作「合該」。,即候有闕日,依名次填撥。先是,兵部言:「國子監(jiān)申,據(jù)武學外舍生鄒(翊)[詡]等狀,本學每年開公試一次。目今內(nèi)舍二十名額已滿,內(nèi)舍林鏞等已系優(yōu)等校定。今年八月上舍試,合該升補。敕令格式兼行不同者,從本學法。國子監(jiān)、太學令:諸請長候,已填闕而參假者,候有闕撥入。又承干道二年五月十四日已降指揮節(jié)文,當年補試,額外取放。如有撥填(下)[不]盡人數(shù),候有闕,依名次對撥施行。照得上項并系無缺,先次取放,(假)[候]有闕填撥。今來武學內(nèi)舍既有定額,其鄒詡等所乞先試公試,候內(nèi)舍有闕日撥填,既非額外增取,依(放)[仿]太學外舍補試待闕,委無妨礙。兼本學每年十二月月各有試,內(nèi)公試系當一月月試之數(shù),其月書季考等,排月參考。今若不行申請,乞與先試,放行公試,即一年之內(nèi),常闕一試。又每年三月一日書簿,無可抄轉(zhuǎn),委系闕礙。兼學校教養(yǎng)士人,除科舉外,惟每月私試,用以激勵。今若無公試可為升補內(nèi)舍之階,即外舍私試校定并為無用,無以誘勸。兼今年系上舍試年分,及來年系省試年分,必有升
補上舍及過省人數(shù)。若先次取放,不過待闕半年以上,必有闕額可撥。欲乞依今來鄒詡等所乞,放行公試一次。如有應(yīng)格,合該升補內(nèi)舍人,即候有闕日,依名次撥填施行?!构视惺敲?。
五年四月二十六日,詔:「武學補試,依太學條法,仍將在外奏舉得解到省試下人補試。臨期比較合格人數(shù),取放施行?!贡垦裕骸赋剂?曰)札子:乞放行武備,仍乞?qū)⑷ツ晡鋵W發(fā)解人數(shù)與四方待試士子同試,如太學補例。據(jù)國子監(jiān)(甲)[申],契勘干道二年武學補試,依已降旨揮,將過省闕額十七人,許行補試了當。今據(jù)武學申,有過省外舍生計八人,合行作闕收使?!构视惺敲?
干道元年重修貢舉 二十七日,詔:「武學補試,令兵部將曾比試中人,與曾得解人袞同補試?!瓜仁?,進士王材等狀:「伏(今)[令],武舉補試,并不曾該載。昨來司業(yè)申請,紹興初建立武學,少有士人就試,所以權(quán)將下省人填闕。今來就補試人甚眾,在學生徒有待闕者。乞令武舉下省人與待補生同試。比聞武舉下省人徑就赴(干)[朝]廷,陳請撥入學。且文武二學,事體一同。豈武學無補,而太學有補 太學既以下省人及舊舉人方許就試,而武學特以下省人徑撥入學,理實未當。又況祖宗法,武學補試,本待外舍人。至揭榜(曰)[日],先將外舍生盡撥入學,方許舊舉人參。而舊舉人亦不許就私試爭校定,未有只撥舊舉〔人〕,不許外人補試之理。且太學補試,士人泛濫,動以萬
數(shù)。朝廷欲革其弊,遂許下省,與舊舉人應(yīng)試。若(或)[武]舉士人僅有數(shù)百,非文舉之比,自合與舊舉人一例收試。若恐太濫,則已前曾比試中人,自弓馬、程文,凡二中選,可與舊舉人同試?!构视惺敲?
一十八日,詔:「武學升補內(nèi)舍,每年公試一次。其外舍有校定人,中參考榜上等者,只以弓馬、程文相稱榜為正,據(jù)闕升補。即住學曾滿三季以上,不與校定,而參考入上等者,候滿一年,私試四入等,及不犯三等以上罰;或有校定,而參考在中、下等,候再試參考入中等,聽〔升補上舍生〕升補上舍生:原缺,依苗校據(jù)《宋史》卷一五七及本書崇儒三之四○補。?!挂試铀緲I(yè)程大昌有請,下本學勘會,而博士劉敦義等參酌來上也。又詔:「武學公試,并依比太學上舍法,不以馬步射親,并許通計五等。」國子司業(yè)程大昌有請,下本學看詳,而博士劉敦義等言:「武學外舍生赴公試,元降指揮,除射親許試五等弓外,步射馬射止許試第三等以下弓。其已上兩等弓力,即無法試。設(shè)使試人于三項設(shè)法俱中極等,方得十一分。其或稍有差(趺)[跌],便成不及十分。切恐分數(shù)太窄,程文雖入優(yōu)等。及至參考弓馬之時,分數(shù)難以對入優(yōu)等,即升補內(nèi)舍絕難,無以誘進在學之人。」故有是命。同日,詔:「兵部請解移籍人,自今后不以曾未上待闕簿,并不許撥入武學?!挂嘁試铀緲I(yè)程大昌有請,下本學看詳,而博士劉敦義等言:「勘會昨來初興武學,生員尚少,遂許兵部曾請解人充補,移籍入學。今來興學日久,逐次補中生員,尚
自無闕撥填。欲乞武學只許曾經(jīng)補試中人與前曾參入學籍,破食后請長假人兩項對撥外,所有兵部請解〔移〕籍人,不許撥入?!构视惺敲?
五月二日,兵部言:「國子監(jiān)申,武學公試已降指揮,依干道四年并前后己得指揮,許附太學補試,同吏部銓試一處鎖院引場試。所有合差考試官一員,就用吏部銓試已差官外,于武學官及武學有出身官內(nèi),止合差一員,充武學公試考校官(官)。合于鎖院日降敕,宣押入院?!箯闹?
十日詔:「武學許行補試,所有差辦人物,及應(yīng)于合用公使錢雜費之類,并依干道二年補試及前后已得指揮施行?!?
六月二十七日,詔:「武學補試中蔡鎬等已下人已下人:原作「已人下?!箵?jù)文義乙。武學敕令格式,與太學兼行。切見太學每遇補中學生,盡給綾紙。震等未蒙申請給付,乞依太學生例申給?!箛颖O(jiān)勘會,依已降指揮合給綾紙。故有是命。 ,所屬給降素白綾紙八道付監(jiān),依例書填給付?!瓜仁?,武學正高震等狀:「伏
六年六月二十三日,詔:「太學生員見有闕額,特與放行今來秋補一次。仍不以得解人為限,并依干道二年以前指揮體例施行。其武學增作一百人為額。今后太學闕二百人,武學闕三十人,取旨試補?!?
九年二月二十四日,詔:「武學上舍試,取放優(yōu)等一名。今后若及十人以上,方合取放?!挂晕鋵W博士言:「內(nèi)舍校定,太學則六名放優(yōu)等二人,〔十〕名則通放三名。惟武學則八名止放一名。又上舍亦合放優(yōu)等,
乃以內(nèi)舍校定人少之故,上舍未嘗取及十人,因亦不放優(yōu)等。皆非所以為激勵多士之道。欲乞增置武學員額及添放優(yōu)等。」得旨送國子監(jiān)看詳,本監(jiān)申:「本官所請上舍試與放優(yōu)等一名。照得在法,試上舍,以就試人每三人取合格者一人。不及三人,亦取一名。人才不及則闕之。所取人十分為率,上等一分,中等二分,下等七分。緣武學上舍試依上條系十人以上,合取放優(yōu)等一名。其內(nèi)舍生,元額止二十人赴上舍試,取到六人合格,即系不及十人以上分數(shù),(舍生元額止二十人赴上舍試取到六人合格即系不及十人以上分數(shù))不合取放優(yōu)等「不合取放」前:「舍生元額」至「以上分數(shù)」二十八字,原校以筆畫去,乃為衍文。。今來內(nèi)舍生雖以二十六人為額,取八人,亦系不及十人之數(shù)。」故有是命。
【宋會要】
淳熙元年正月二十八日,詔:「武學外舍生,有校定公試合格,用程大昌所請五等弓馬法,與程文五等相參,入上中等者,即與據(jù)闕升補;入下等者,候?qū)碓僭嚾氲?,依名次?jù)闕升補。其忝入上中等,當年無闕升補不到之人,候?qū)碓僭嚾氲龋嗯c依名次據(jù)闕升補?!瓜仁牵鋵W博士樊仁遠言:「武學生以一百三十人為額,自紹興二十七年國子祭酒楊椿申請,以外舍生歲終預(yù)校定,次年公試合格,不分等弟,盡行據(jù)闕升補,遂至每榜升補少至七八人,多至十四五人。至干道五年,國子司業(yè)
程大昌病其濫進者多,申請以外舍生赴公試,有校定人入上等者,聽補入;中下等者,候?qū)碓僭嚾胫械日?,聽補。又立格(大)[太]嚴,兩年公試,僅升補一名。至干道七年,國子祭酒芮燁乞依舊行楊(樁)[椿]所立之法,當年補至十五人,復(fù)有濫進之弊。乞?qū)⑶昂笊暾堈遄弥兄?,別立升補校定法?!构视惺敲?。
二月二十日,詔:「武學內(nèi)舍生,如曾犯第二等、第三等規(guī)罰,止礙當年選考行藝及當年升補。若系上舍試年分,不曾犯第三等以上罰,即與升補?!挂员靠碑敚瑥奈鋵W學生之請,比付太學法。
二十四日,兵部、國子監(jiān)言:「武學生鄭突等,乞依干道四年內(nèi)舍無闕,先將上(名)[舍]名闕放行公試升補。候上舍發(fā)榜日撥填。照得干道四年武學即無內(nèi)舍闕額,承指揮,借闕放行公試,共升補過一十人。今來內(nèi)舍亦無闕額,乞依例借已成優(yōu)等校定人三人,及將來有校定人試中升補上舍退下內(nèi)舍闕額二名,通借五名放行今年公試,遇闕升補?!箯闹?
【宋會要】
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太上皇帝慶壽赦:「應(yīng)紹興三十二年以前補中武學生,見年七十以上人,可令禮、兵部保明以聞,特與補承信郎。內(nèi)舍、上舍生父母年七十以上,外舍生父母年八十以上,并與初品官,婦人與封號。已經(jīng)官封者,(入)[父]與轉(zhuǎn)一官資,母與冠帔。令經(jīng)所屬自陳保奏?!?
先是先是:苗校據(jù)本書崇儒一之四一所載,以為下文三年即為淳熙三年,與上條不相接,遂刪去「先是」二字。當是。,
三年四月三日,禮部國子監(jiān)言:「武學大小職事,該遇慶壽赦,參酌推恩(入)[人]:大職事三名,并與(承兌)[永免]解試上舍免省人一名,候?qū)淼钤嚦讲咳?,與占射差遣一次。小職事十一人,并與將來解試一次。學生各賜束帛?!乖t并依擬定。
四年二月十一日,詔武學武成王神像并兩廊從祀,令重行塑繪。其舊像,權(quán)遷后殿四廊。詳見褒崇先圣。」
七月十八日,詔:「自今武學博士,武學諭,并(與)[于]武舉出身人內(nèi)選差?!?
五年五月七日,詔:「禮部國子監(jiān)量立武學國子員額,依太學國子例,收補武臣親屬教育。如文臣親屬愿就武學國子補試者,聽?!瓜仁?,臣僚奏:「來歲省試后,太學、武學例有補試。欲量立武學、國子員數(shù),收補武臣親屬?!乖t令兵部看詳。既而條具來上,故有是命。
二十三日,詔:「武學博士改官,依太學博士條施行?!瓜仁?,武學博士樊擴言:「在法,國子博士及京官、太學博士在職一年以上,減磨勘二年。至干道元年六月初十日所降指揮,于『太學』字下添入『武學』二字,則是武學博士事體一同。今來選入太學博士,通歷任四考,在職一年,改合入官;而武學博士,通歷任卻用五考,在職又須及二年。且武學博士立班、序位、官品、請給,并與太學博士一同,初無京官選人之別。而尚左侍左,立法自相抵捂。今來武學諭既已依太學正、錄在職一年,通歷任五考,改合入官,修入淳熙侍左司勛格,今只乞依武學諭已降
指揮,在職一年,通歷任五考,用禮部國子監(jiān)長、貳舉主貳員,改合入官?!构视惺敲?。
七月三日,詔:「太學內(nèi)舍,既以十分方預(yù)優(yōu)較,武學內(nèi)舍,亦以十分方入上等。無人,則闕。」從禮部侍郎齊慶胄請也。
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詔:「武學博士、學諭,并于武舉出身人內(nèi)選差,比類文臣條格推賞。仍下敕令所司刪修?!估^而武學博士孔異、武學諭蔡鎬言:「已降旨,武學博士、武學諭,并于武舉出身人內(nèi)選差,其賞格未嘗刪修異等。見任博士、學諭各及一年以上,亦合照京官武學博士推賞。兼武諭雜壓在(人)國子、太學正之下,國子、太學錄之上。亦合照京官任正、錄條格、一體施行?!构视惺敲?
八年六月二十一日,詔:「武學國子生補試,有闕額七人,就試終場九人。依指揮,每十人取三人,合取二人外,零分,更取一名,共取三名。」
十年十二月三十日,禮部國子監(jiān)言:「武學大小〔職〕事該遇慶壽赦參酌推恩人:上舍生免省人二名,已有減二年磨勘恩例,候?qū)淼钤嚦讲咳?,與占射差遣一次。上舍生免解人一名,已有減二年磨勘恩例。候?qū)磉^省,殿試唱名日,更與減一年磨勘。內(nèi)舍生永免解人一名,內(nèi)舍生今舉得解人二名,外舍生永免解人一名,即無恩例。候?qū)磉^省,赴殿試唱名日,各與減一年磨勘。內(nèi)舍生未該免解人五名,即無恩例,欲并與免解一次。學生五十九人,各倍賜束帛?!乖t并依擬定。
十三年四月八日,詔:
「武學生年七十以上柯箕,特與補承信郎。免省上舍生潘子震、周應(yīng)迪、蔡纮,依太學免省上舍生釋褐恩數(shù),并特與補承節(jié)郎。內(nèi)愿赴淳熙十四年殿試者,聽。守年免省上舍〔生〕鄭覺,與徑〔赴〕淳熙十四年殿試,永免解內(nèi)舍生陳昌齡,中等校定方公輔、黃士卿,并候?qū)磉^省,赴殿試唱名日,各與減二年磨勘。永免解外舍生沈仲剛等,并候?qū)磉^省,赴殿試唱名日,各與減一年磨勘?!挂栽搼c壽恩,依兵部擬故也。祖父母、父母封(叔)[敘]見「太學」
十六年二月一日,禮部言:「武學堂名上一字,犯皇太子名,合行回避。乞改作『立武堂?!弧箯闹?
二月一日,詔:「武學『教閱堂』改為『立武堂』?!?
【宋會要】
紹熙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右諫議大夫何澹言:「竊見武學教導之職,有博士,有諭。復(fù)置之初,兩員皆差文臣。近年以來,兩員皆差武臣。議者以謂,莫若一文一武之為當。蓋見今諸生較藝,一場弓馬,一場文字。習于(文)[武]者,察其弓馬之優(yōu)劣;習于文者,審其文字之精粗。固有武舉全才之人,文字弓馬皆能服眾,人無異議者。然不常而得也。中間固有不值其人,而徒以充數(shù),亦以弓馬絕倫而得之者,出題乖謬,所出論題至云『趙國充可為忠言』,豈不貽笑士類 況武臣而為博士者,多得州麾而去,則其選亦焉可不重哉。欲望今后武學官闕,如是武舉之
中有全材者,不妨并置。萬一闕出而未有其人,則莫若一文一武以相濟。庶幾可以為擇人,而無冗濫員數(shù)之患?!箯闹?
四年正月二十六日,詔:「武學放行公試一次,候?qū)?舍)過省有闕日,依名次撥填施行?!箯拈喍Y齋學生徐習之請也。(舒大剛校點)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四 勘書
【宋會要】
徽宗崇寧三年六月十一日,都省言:「竊以書用于世,先王為之立學以教之,設(shè)官以達之,置使以諭之。蓋一道德,謹(守)[家]法,以同天下之習。世衰道微,官失學廢,人自為學,習尚非一,體畫各異,殆非所謂書同文之意。今未有校試勸(尚)[賞]之法,欲仿先王置學設(shè)官之制,考選簡(牧)[拔],使人自奮所身于圖畫工技。朝廷圖繪神像,與書一體,令附書學,為之校試約束。謹修成《書畫學敕令格式》一部,冠以『崇寧國子監(jiān)』為名?!箯闹?
五年四月十二日四月:苗校:『《宋史》卷二○、《長編拾補》卷二六、《群書考索 后集》卷三○均作「正月」。』,詔:「書、畫、筭、醫(yī)四學并罷,更不修蓋。其官私宅舍屋宇,并依舊修蓋給還。已到官據(jù)資任,與先次差遣。人吏歸元來去處。系召募到者,放停。其書畫學,于國〔子〕監(jiān)擗報屋宇(克)[充]。每學置博士各〔一〕員「各」下:原脫一字。依苗校『據(jù)《玉?!肪硪灰欢ⅰ堕L編拾補》卷二六補?!?,生員各以三十為額。其合行事件,令國子監(jiān)條畫,申尚書省。」
宣和六年八月十四日八月:苗校:『《長編拾補》卷四八、《宋史》卷二二、《群書考索 后集》均作「正月」?!?,詔:「書藝置提舉措置書藝所,生徒五百人為額,篆正法鍾鼎,小篆法李斯,隸法鍾繇、蔡邕,真法歐、虞、褚、薛,草法王羲之、顏、柳、徐、李。有兼經(jīng)義舉人及貴游子弟,又分士流、雜流為二。以尚書主客員外郎杜從古、大宗正丞徐競、編修《汴都志》米友仁,并為措置管勾官。」先是,王黼進唐告三道,虞世南書《狄仁杰告》、
顏真卿書《顏允南母蘭陵郡太夫人張氏告》及《徐浩封贈告》進呈,上曰:「朕欲仿習前代書法告命,使能者書之,不愧前代?!箷r書學已罷,故特置是局。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三 算學
算學
【宋會要】
哲宗元佑元年六月二十八日,看詳編修國子監(jiān)太學條制所狀:「準朝旨,同共看詳修立國子監(jiān)太學條例,及續(xù)準指揮,國、律、武學條貫令一就修立外,檢準官制格子,國子、太學、武學、律學、筭學五學之政令。今取到國子監(jiān)合千人狀,稱本監(jiān)自官制奉行后來,檢坐上件格子,申乞修置筭學。準朝旨,踏逐到武學東大街北,其地堪修筭學。乞令工部下所屬檢計修造。奉圣旨依。今看詳上件筭學已準朝旨蓋造,即未曾興工。其試選學官,未有人應(yīng)格。切慮將來建學之后,養(yǎng)士設(shè)科,徒有煩費,實于國事無補。令欲乞賜詳酌寢罷?!乖t罷修建。
徽宗崇寧六月十一日「徽宗崇寧」四字:原本無。原稿此條標「宋會要 算學」,題下批:「《大典》附崇寧三年之后?!褂置寂骸肝记灏矗骸毫率蝗眨辞爸畷鴮W門徽宗崇寧三年六月十一日?!弧褂窒挛乃錾褡凇笇⒔ā顾銓W,因「元佑異議」未果?!阜浇窠B述圣緒」,宜「推而行之」云,又謂學規(guī)宣命以「崇寧國子監(jiān)筭學敕令格式」,俱是徽宗崇寧時事。以是知此「六月十一日」為徽宗崇寧三年事,因據(jù)補此四字。,都省札子:「切以筭數(shù)之學,其傳人矣。《周官》大司徒以(卿)[鄉(xiāng)]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則周之盛時,所不廢也。歷代以來,(囚)[因]革不同,其法具(官)在。神宗皇帝追復(fù)三代,修立法令,將建學焉。屬元佑異議,遂不及行。方今紹述圣緒,小大之政,靡不修舉,則筭學之設(shè),實始先志。推而行之,宜在今日。今將《元豐筭學條制》重加刪潤,修成(刺)[敕]令,并對修看詳一部,以
《崇寧國子監(jiān)筭學敕令格式》為名,乞賜施行?!箯闹6际∩稀冻鐚巼颖O(jiān)筭學書畫學 令格式》,詔:「頒行之,只如此書可也?!?
【宋會要】
〔大觀〕三年三月十八日大觀:原稿作「□□」。按該條原擬題「宋會要 算學」,題下批「此附崇寧五年后」,眉批:「疑是大觀。渭清按:是大觀三年?!端问?禮志 吉禮八》『文宣王廟下有載』。」又洪邁《容齋隨筆》亦載為「大觀中」事。因據(jù)補「大觀」二字。,禮部狀:「據(jù)太常寺申,筭學以文宣王為先師,其配享從祀,合依太學、辟雍例,于殿上設(shè)兗、鄒、荊三國公為配享,及十哲為從祀外,有自來著名筭數(shù)之人,即繪畫于兩廊。本寺?lián)奚w筭學駱詢等申,契勘合塑畫神象,除大殿上先師、三公、十哲,可以依太學等處體例施行,有兩廊繪畫從祀人等,即未審有官人合裝著是何服色冠帶,無官人如何畫造。本寺今契勘到繪畫,從祀人內(nèi),有系孔子廟廷從祀,已追封官爵,漠中迭校尉劉向追封彭城伯等;及舊有公侯爵人,漢留侯張良等;并有官無封爵人風后等;不見官爵無官封人大橈等。契勘筭學文宣王并三公、十哲所服,合依太學體例外,其余乞從朝廷加賜五等之爵,然后隨所封,以定其所服之服?!箯闹?。
十一月七日,太常寺〔奏〕:「奉詔,天文筭學,合奉安先師,并配饗從祀繪像,未合典禮??煞穸Y官考古稽否:疑誤。苗校據(jù)《長編拾補》卷二八改為『令』字,當是。禮,講究以聞?wù)?。臣等竊詳黃帝獲寶鼎,迎日推策,舉風后、力牧、常(先)[儀]、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又使大橈造甲子,隸首作筭數(shù),容成綜之,所以考定氣象,建五行,察發(fā)斂,起消息,正閏余,其精
粗顯微,無不該極。今筭學所習天文、歷、筭、三式法筭四科,其術(shù)皆本于(皇)[黃]帝。臣等稽之載籍,合之典禮,謂尊黃帝為先師,而以其當時之臣風后、力牧、大鴻、大橈、隸首、容成、臾區(qū)、常儀為配饗,又以后世精于數(shù)術(shù)者,定其世次,分繪兩序,以為從祀。今具下項:風后、力牧、大鴻、大橈、隸首、容成、臾區(qū)、常儀,已上八人,今欲擬配饗商巫咸、周箕子、周商高、周榮方、晉史蘇、秦卜徒父、晉卜偃、魯梓慎、晉史趙、魯卜楚丘、鄭 灶、趙史墨、齊甘德、魏石申、漢留侯張良、漢丞相張蒼、漢司馬季主、漢太史丞鄧平、漢方士唐都、漢洛下閎、漢鮮于妄人、漢大司農(nóng)耿壽昌、漢太子太傅夏侯勝、漢魏郡太守京房、漢諫議大夫翼奉、漢騎都尉李尋、漢嚴君平、漢中壘校尉劉向、漢侍中賈逵、后漢尚書張衡、后漢尚書郎周興嗣、后漢北海人郎覬、后漢平原人襄楷、后漢尚書單揚、后漢光祿大夫樊英、后漢谷城門侯劉洪、后漢左中郎將蔡邕、后漢大司農(nóng)鄭康成、魏劉徽、魏少府丞管輅、吳太史趙達、晉征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yù)、晉尚書郎郭璞、晉天水人姜岌、張丘建、夏侯陽、宋御史中丞何(丞)[承]天、宋長水校尉祖沖之、后魏侍中崔浩、后魏太常卿高允、后魏筭學、博士商紹、北齊丞相倉曹參軍信都芳、北齊散騎侍郎宋景業(yè)、北齊開府田曹記室許遵、后周甄鸞、隋盧太翼、隋太府(十)[寺]卿蕭吉、隋上儀同臨孝恭、隋散騎侍郎張胄元、隋太史丞
耿詢、隋太學博士劉焯、隋太學博士劉炫、唐太史令傳仁均、唐筭歷博士王孝通、唐太史令李淳風、唐太史令瞿曇羅、唐內(nèi)供奉王希明、唐左拾遺李鼎祚、唐太子少詹事邊岡、周樞密使王樸,已上七十人,今欲擬從祀。容齋洪氏《隨筆》:大觀中,置筭學,如庠序之制。中書舍人張邦昌定其名:風后、大橈、隸首、容成、箕子、商高、常儀、鬼臾區(qū)、巫咸九人,封公。史蘇、卜徒父、卜偃、梓(貞)[慎]卜、楚丘、史趙、史墨、 灶、榮芳、甘德、石申、鮮于妄人、耿壽昌、夏侯勝、京房、翼奉、李尋、張衡、周興(嗣)、單揚、樊英、郭璞、何承天、宋景業(yè)、蕭吉、臨孝恭、張恭、張曾元、王樸二十八人,封伯。鄧平、劉洪、管輅、趙達、祖沖之、殷紹、信都芳、許遵、耿詢、劉炫、傳仁均、王孝通、瞿曇羅、李淳風、王希明、李鼎祚、邊岡、郎覬、襄楷二十人,封子。司馬季主、洛下閎、嚴君平、劉徽、姜岌、張立建、夏侯陽、甄鸞、盧大翼九人,封男??计渌鶙l具,固有于傳記無聞?wù)撸呦碌炔?,殊為乖謬。如司馬季主、嚴君平,止于男爵。鮮于妄人、洛下閎,同定《太初歷》,而妄人封伯,下閎封男,尤可笑也。十一月,又改以黃帝為先師。
【宋會要】
四年三月二日四年三月二日:原稿題下批「與上條接?!苟蠗l謂「在崇寧五年后」,似謂此條亦崇寧中事,按時事核之,此條亦大觀四年事。,詔:「筭學生并入太史局,學官及人吏等并罷。有合條畫事,并具奏聽事?!?
政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大司成劉嗣明奏:「承前筭學內(nèi)舍筭學生武仲宣進狀,
舊筭學見今空閑,舍屋具存,別無官司拘占。相度欲乞依舊為筭學。」從之。 昨于去年三上封章,乞留筭學等。奉圣旨令國子監(jiān)依元豐六年九月十六日指揮施行。本監(jiān)申,伏元豐□檢未獲。
六月二十八日,筭學奏:「承朝旨,復(fù)置筭學。今檢會崇寧國子監(jiān)筭學條令,乞下諸路提舉學事司行下諸州縣等,諸命官入學,投納家狀,差使以下許服襕繳。仍呈驗歷任或出身文學繳納在官司者聽先入,仍勘會。諸命官,未入。在入限諸命官及未出官人若殿侍,謂非諸軍補授者。欲入律學或筭學者,聽入諸試,以通、粗并計,兩粗當一通?!豆g義問》以所對優(yōu)長,通及三分為合格。諸學生本科所習外,占一小經(jīng),遇太學私試,間月一赴。欲占大經(jīng)者,聽補試命官公試同?!毒耪隆妨x三道《筭問》二道。筭學命官公試,一入上等,轉(zhuǎn)一官。殿侍、差使、借差同,已下減年試準此。幕職、州縣官循兩資,未入官選人、知、令、錄仍占射差遣一次。內(nèi)文學免召(外)[升]朝〔官〕及運司保明,注合入官。三入中等,循一資。使臣即減二年磨勘。愿占射差遣者,聽。殿侍指射合入本等差遣,愿候借差已上收使者,聽。未入官選人,占射差遣一次。文學免召升朝官及運司保明,注合入官。五入下等,占射差遣。使臣即減一年磨勘。未入官選人,不依名次注官。殿侍候補借差已上,聽收使。內(nèi)文學免召,(升)朝官及運司保明,注合入官。筭學升補上舍上等通任郎、
上舍中等登仕郎、上舍下等將仕郎學生,習《九章》、《周髀》義及《筭問》。謂假令疑數(shù)。兼通《海(塢)[島]》、《孫子》、《五曹》、《張丘建》、《〔夏〕侯陽》筭法。私試,孟月:季月同?!毒耪隆?儀)[義]二道《周髀》義一道,《筭問》二道。仲月《周髀》義二道,《九章》義一道,《筭問》一道。升補上內(nèi)舍,第一場《九章》義三道,第二場《周髀》義三道,第三場《筭問》五道?!箯闹?
六年四月十九日,詔:「通仕郎武仲宣,自大觀初興復(fù)筭學后來,注釋考正見行筭經(jīng)一百八十九卷,特與循一資。」
宣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詔:「筭學元豐中雖存有司之請,未嘗興建。又所議置官,不過傳授二員。今張官置吏,考選而任使之,大略與兩學同,即失先帝本旨;賜第之后,不復(fù)責以所學,何取于教養(yǎng) 可并罷。官吏依省罷法。應(yīng)文籍錢物,令國子監(jiān)拘收。」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三 律學
律學
【宋會要】
熙寧三年九月己亥,始用斷案律義試法官。判大理寺臣〔崔〕臺符等考試。掌教刑名之學,隸于國子監(jiān)。
熙寧六年三月二十七日熙寧六年:原底本缺,校者于行間補「熙寧七年」,眉批云:「四字原缺,據(jù)《通考》補」。并引「《通考》,熙寧七年四月,設(shè)律學教授四員?!褂直緱l原有「宋會要 律學」小題,題下有校者批曰:「附:《通考》『六年置教授四員』至『五事』至『三事』后,當為熙寧六年?!姑寂校骸肝记灏矗骸骸锻?學校》、《玉海》卷一百十二熙寧律學』。《宋史 選舉志三》、《本紀》神宗二,置律學并在熙寧六年?!故侵鳌肝鯇幤吣辍鼓恕噶辍怪`,茲據(jù)改。,詔于國子監(jiān)置律學,差教授四員。
四月二日,詔:「律學士授、諸般請給、當直人等,并就國子監(jiān)直講。應(yīng)(本)[命]官舉人,并許入學。內(nèi)舉人仍召命官二人,委保行止。其試中學生,依國子監(jiān)等第給食。所要屋宇。令將作監(jiān)相度修擗。其課試條約及應(yīng)合節(jié)次施行事件,并委本監(jiān)詳定?!?
二十四日,
國子監(jiān)進定條約事件:「初入律學命官舉人,并于本監(jiān)投納家狀。內(nèi)舉人更納保狀,召命官二人,委保行止。勘會詣實,方許入學聽讀。委本監(jiān)主判官同教授補試,取通數(shù)多者充生員。仍令各于家狀內(nèi),指定乞習律令,或斷案,或習大義兼斷案。補試人試前于監(jiān)、丞、主簿廳投納試卷連家狀,共享紙一十張、草紙五張連粘,卷頭用印。至試日,于監(jiān)、丞、主簿處收納,封彌卷首。補試日,依條赍所習刑名文字赴試。內(nèi)習斷案人,試案一道,每道刑名五件至七件。習律令大義人,試大義五道五道:苗校:『《長編》卷二四、《長編紀事本末》卷七五、《編年備要》卷一九均作「三道」?!?,委主判官同教授依考試刑法官格式考校。生員初入學,且令赴學聽讀。補中者,給食,其余聽讀人就本學食者,依太學例,令陪廚錢。愿自備飲食者,亦聽。仍立學正、學錄各一員,于試中選充,依太學例給俸。其官舉人,各為一齋,每齋立齋長、諭各一員。雖未試中,亦給食。每月公試一次,習斷案者,試斷案一道,刑名如補試例。習律令大義者,試律令義三道。私試一次一次:苗?!簱?jù)《宋史》卷一五七、《長編》卷二四四、《長編紀事本末》卷七五、《通考》卷四二學校改』為『三次』。,每次試案一道,刑名三件至五件,律令義二道。每日講律一授,遇試日,其主掌敕書及檢用條例,乞于諸路及百司將來試中吏人內(nèi),指差兩人充。其本學諸雜文字,乞于審刑院、刑部大理寺指名差手分二人行遣。本學合要刑統(tǒng)編敕律令格式及應(yīng)系刑法文字,并乞于合屬去處取索。今后應(yīng)系續(xù)降條貫,并乞降一本付律學。一、今來教授生員學食錢及
供給,并在學儲,支費浩大。竊慮太學所管錢糧不足,欲乞更賜錢萬貫,依例于開封府檢校庫出(自)自:疑誤。,以助支用?!乖t審刑院、大理寺手分約條不得抽差,特且權(quán)差。(今)[令]本監(jiān)策射諸路州軍有行止諳會刑召吏人,依試形名人吏條試充用。續(xù)降條貫,仰刑部凡遇承受,于當日內(nèi)關(guān)部,余并依所定施行。
【宋會要】
六月三日,國子監(jiān)言:「律學除以假在外,遇直講,并須回避。及上元、寒食、冬至、元日,給假在客一日。分為三番,并以昏鼓還舍,不得宿外。公試懷挾,于律學不行外,其系犯降舍殿試者,并罰錢五百。余依太學規(guī)矩施行。內(nèi)命官充生員,愿出宿者,聽。每日講 前日晚食還舍, 后歸。
律學生同進士出身王 七月二十三日,國子監(jiān)言:「奉詔立律學正,竊(曰)[白]舊通經(jīng)藝,已有淵源,初習刑名,復(fù)明指意。本監(jiān)雖以補充律學,正緣白見于守選,未有俸給,難以居學。欲乞令流內(nèi)銓特與免試,注合入官,支與實俸。仍理為資考,充學正。其當直剩 ,并給食。欲將本監(jiān)剩 內(nèi)破四人,及依監(jiān)主簿例給食?!共闹?。仍(令)[今]后命官充在學職掌者,并準例。
七年七月二日,律學教授李昭遠等言:「本學生 習試斷案,并合用熙寧新編 。其間 意或有疑難,須至往審刑院、大理寺商議。竊見開封府法曹三司檢法官,并許大理寺商議公事。今
來本學如有疑難刑名,欲乞往審刑院大理寺商議?!箯闹?
八月二十二日,國子監(jiān)言:「太學見有管勾規(guī)矩官一 ,今來律學生漸多,見今闕官管勾規(guī)矩。乞從本監(jiān)就律學教授內(nèi),選一員兼管勾本學規(guī)矩。仍依大學例給食?!箯闹?
九月二十五日,中書門下言:「刑書看詳此句疑有誤。,律學教授、國子監(jiān)直講差遣同。直講以三年為一任,選人到監(jiān)一年,通計歷任,及五(年)考,即與轉(zhuǎn)官,更不用舉主。其律學教授資序,欲并依直講條例施行。所有通理前任日月,自依條制。」從之。
【宋會要】
元豐二年四月十三日,以新科明法及第王壬為律學教授。
八年四月十七日八年:苗校『據(jù)《長編》卷三三四、《群書考索 后集》卷三○、《宋史》卷一五七改』為『六年』。,國子監(jiān)司業(yè)朱服言:「相度入律學命官,公試律義斷案,考中第一人,許依吏部試法與注官。其太學生,或精于律義斷案,就律學公試中第一,與比私試第二等注籍?!箯闹?。
哲宗元佑三年九月二十二日,詔省律學博士一員,命官學生不給食。
紹圣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詔律學博士依元豐條,置二員。
元符二年閏九月四日,國子司業(yè)劉逵言:「朝廷立三學,置博士教導,事體均一。欲乞今后律學博士闕,從朝廷選通知法律人充?!箯闹?。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三月十七日,詳定所奏:「續(xù)修到《律學敕令格式》,看詳并凈條,冠以『紹圣』為名?!?
政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臣僚言:「訪聞律
學官員,(郡)[群]居終日,惟務(wù)博奕,不供課試,相習衩袒,嬉游市肆,晝則不告而多出,夜則留門俟歸,假歷門簿,徒為虛設(shè)。愿戒飭所隸官司,舉行學(觀)[規(guī)]?!乖t:「今后律學博士、學正,可依不理寺官格除授外,仍不許用恩例陳乞及無出身之人。學門啟閉,視太學法。學生所犯,依規(guī)罰;再犯者,罰訖,取印歷,或補授文字批書出官,到部理。」(遺闕)遺闕:不詞,當系此外原有闕遺,抄者批「遺闕」二字以示。?!堕L編紀事》:六年六月丁卯,戶部尚書兼詳定一司敕令孟昌齡等奏:「今參照熙寧舊法,修成《國子監(jiān)律學敕令格式》一百卷,乞以『政和重修』為名頒降?!箯闹?。
【宋會要】
欽宗靖康元年五月十八日,詔律學官替成資。(闕)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三 醫(yī)學
醫(yī)學
徽宗崇寧二年九月十五日,講議司奏:「昨奉圣旨,令議醫(yī)學。臣等竊考熙寧追遹三代,遂詔(與)[興]建太醫(yī)局,教養(yǎng)生員,分治三學諸軍疾病,為惠甚博。然未及推行天下,繼述其事,正在今日。所有醫(yī)工,未有獎進之法。蓋其流品不高,士人所恥,故無高識清流習尚其事。今欲別置醫(yī)學,教養(yǎng)上醫(yī)。切考熙寧、元豐置局,以隸太常寺。今既別興醫(yī)學,教養(yǎng)上醫(yī),難以更隸太常寺。欲比三學,隸于國子監(jiān)。仿三學之制,欲(制)[置]博士四員「四員」前:苗校據(jù)《長編拾補》卷三二、《宋史》卷一五七補「正、錄各」三字。。分科教導,糾行規(guī)矩。欲立上舍四十人,內(nèi)舍六十人,外舍二百人,逐齋長、諭各一人。(令)[今]參酌修定,設(shè)三科,通十三事,教諸生一
十人。通習大小方、脈,一風科「通習」以下九字:苗校據(jù)《宋史》卷一五七、《群書考索 后集》卷三○校改為:『一、方脈科,通習大小方、脈、風產(chǎn)?!灰韵滦8耐?。,一針科,通習大針炙、口齒、咽喉、眼耳。一瘍科。通習瘡腫、傷折、金瘡書禁。其試補考察,仿太學立法。
一、三科各習七書:《黃帝素問》、《難經(jīng)》、《巢氏病源》、《補〔注〕本草》、(大小)《〔千金〕方》。內(nèi)方脈科兼習王氏《脈經(jīng)》、張仲景《傷寒論》。針科兼習黃帝三部《針炙經(jīng)》、《龍本論》。瘍科兼習《黃帝三部針災(zāi)經(jīng)》、《千金翼方》。
一、考試三場:第一場三經(jīng)大義五道,方脈科,《素問》、《難經(jīng)》、《傷寒論》?!册槨?、瘍科,《素問》、《難經(jīng)》、《三部針炙經(jīng)》。第二場,(諸)[方脈]科:脈證大義(三)[二]道,運氣大義二道。針、瘍科:小經(jīng)大義三道,謂《病源》、《龍本論》、《千金翼方》。運氣大義二道。第三場,假令病法三道。
一、補試一場:大義三道,內(nèi)運氣一道。假令病法一道。
一、曾犯刑責經(jīng)決人,不得補試。私試三場,季一周之。公試二場,第一場三經(jīng)大義三道。方脈科,脈證大義二道。針瘍科,小經(jīng)大義二道。第二場,假令病法二道,運氣大義一道。公私試分上、中、下三等,以外舍生私試三入上等,或公私試三入等,或試各一入上等,不犯第二等已上罰,而試在中等已上,及無考察而試在上等者,補內(nèi)舍。若闕多,就試人少,即以就試人為率,所取不得過三分之一。仍先取有考察,或皆無考察,即以考試名次為先后。
一、試上舍,分優(yōu)平二等,以內(nèi)舍生私試三入上等,或公私試各一入上等,不犯學規(guī),而試在優(yōu)等者,補上舍。(郎)[即]試在平等,而醫(yī)治入上等者,依試入優(yōu)等法。若闕多,就試人少,即以就試
人為率,所取不得過三分之一。仍先取醫(yī)治,次程文。若均,即以考試名次為先后。
一、上舍生私試,五入上等,不犯學規(guī),而醫(yī)治比校入中等以上者,本學保明推恩。
一、五學生謂太學、武學、律學、筭學、藝學。疾病,本處關(guān)到置籍,輪差上舍、內(nèi)舍生醫(yī)治。用本監(jiān)醫(yī)人醫(yī)治者,聽。各給印歷,書其所診疾狀,經(jīng)本學官押,實時書簿給付。候愈或失,逐處限當日闕報本學銷簿。仍批書于歷,歲中比校。分上中下三等,十全為上,十失一為中,十失二為下。若入上等內(nèi)舍生試上舍,雖平等,聽升補。及上舍但一入上等,聽保明推恩。若入中、下等,如該考察,方得升補,或保明推恩。全愈不及七分,降舍;失及五分,屏出學。宜視諸學賜出身,以待清流,庶有激勵。今欲試補考察充上舍生,賜醫(yī)學出身。除七等選人,階官依格注授差遣,上舍生高出倫輩之人,選充尚藥局醫(yī)師以次醫(yī)職。上等從事郎,除醫(yī)學博士、正、錄;中等登仕郎,除醫(yī)學正、錄,或外州大藩醫(yī)學教授;下等將仕郎,除諸州軍醫(yī)學教授。醫(yī)之治病,必在于藥。今之所用,皆取于市廛,據(jù)憑鋪戶,真?zhèn)坞y分。今來太醫(yī)局欲依《唐典》,近城置藥園種蒔。其醫(yī)學生員,亦當(諸)〔詣〕園,辨識諸樂。人吏專庫、廚子剩 之類,并量事差置。欲仿三學例,立額召募?!乖t:「覽所修格,目條析周盡,意義顯明,宜令遵守施行?!?
【宋會要】
政和元年八月二十六日,臣僚言:「伏見諸路郡守許補醫(yī)學博士、助教,明著格令。京府、上中州,各一人;下州一人,選本州島醫(yī)生,以次選補。仍許依祿,令供本州島醫(yī)職。豈容額外補授,濫紆命服,以散居他郡 臣體訪諸路州軍不遵條格,名以守闕為名,或酬私家醫(yī)藥之勞,或徇親知非法之請,違法補授,不可勝數(shù)。況貢舉條制,有官鎖試,而醫(yī)學博士、助教與焉。若與貢附試辟雍,如入中、上等,乃有升二等差遣及免省之優(yōu)命,豈容醫(yī)學博士、助教旋求補牒,妄希仕進,以敗壞學制,檢會下項元符格,置醫(yī)學博士、助教,京府及上中等州,醫(yī)學博士、助教各一人;下州醫(yī)學博士一人。醫(yī)生人數(shù),京府、節(jié)鎮(zhèn)一十人,余州七人。試所習方書,試義十道。元符令:諸州醫(yī)學博士、助教闕、于本州島縣醫(yī)生內(nèi),選術(shù)優(yōu) 者人充;無其人,選能者比試,雖非醫(yī)生,聽補。詔令諸州軍,遵依條格施行。仍令提舉學事司常切覺察。點檢得鈐轄司自大觀元年已來,前后知州補過醫(yī)助教丘仁杰、李德贍、陳居、熊安、劉明、萬處仁等六人,充鈐轄司助教名目,皆依條隨曹官參集,受公使庫供給。檢會從初并無專一條格許令補授,又無條格不許補授。有此疑慮。乞今有司契勘,立法施行?!箯闹F浣麾j轄司補(遇)[過]醫(yī)助教丘仁杰等,并改正。
三年閏四月九日,敕:「建學之初,務(wù)欲廣得儒醫(yī)。竊見諸州有在學內(nèi)外舍生,素通醫(yī)術(shù),令諸州教
授、知、通保明,申提舉學〔事〕司,具姓名聞奏,下本處,盡依貢士法律,遣赴本學,就私試三場。如中選,元外舍生即補內(nèi)舍,內(nèi)舍理為中等校定。其學生執(zhí)公據(jù)入學日,即關(guān)公廚破本等食。」詔并依貢法。其前降指揮,更不施行。
【宋會要】
九月二十七日,尚書省〔奏〕:「依元格注官:上等從事郎,中等(將)[登]仕郎,〔下等將仕郎〕下等將仕郎:原闕,依苗校據(jù)《群書考索 后集》卷三○及本書崇儒三之一一補。。初任注在京自來合破醫(yī)官去處,一任理為諸州軍曹掾資任。除有許舉薦數(shù)外,令醫(yī)學司業(yè)各舉改官二 。兼元得指揮,俾通籍仕版,治官政,掌醫(yī)事。況學生多是兩學移籍,并得解與貢之人,其三舍之法,并依兩學體例。今來除初任差遣外,未有明降指揮。竊恐吏部將來尚依崇寧格,只注醫(yī)官三等差遣。(令)[今]欲乞醫(yī)學上舍出身人,初任自依近降朝旨注格(格)[注]在京醫(yī)職外格格:苗校據(jù)《群書考索 后集》卷三○改為『新授』。,其后并依兩學上舍出身人,赴吏部注合入差遣,用清其選,而革伎術(shù)之弊。庶使學者益知磨勵,而得異能之士?!箯闹?。
十月十七日,禮部奏,檢會政和三年七月四日 ,知洪州充江南西路兵馬鈐轄吳居厚奏,檢會「檢會」下:疑有脫文。。
【宋會要】
四年八月四日,尚書省言:「勘會諸州內(nèi)、外舍通醫(yī)術(shù)學生已降指揮,許津遣貢赴太醫(yī)學,與在京學生同試。即未曾立定試補舍額,及試不中卻還本貫之文。今乞立條:諸州貢到通醫(yī)術(shù)內(nèi)、外舍生,附太醫(yī)學補試。如試中,
各依元舍額注籍;若或試下,還本貫舊舍額?!箯闹?
五年正月十八日,提舉入內(nèi)醫(yī)官編類《政和圣濟經(jīng)》曹孝忠等奏:「尚書札子,勘會太醫(yī)學依仿兩學措置貢士法并錢糧,具狀申尚書省。本學除具下(頃)[項]:
一、諸路貢士,與本學內(nèi)舍同試上舍,三歲(其)[共]取下項合格人數(shù),升補上舍,以(下)[上]、中等一百人為額。上等闕,于中等補;中等闕,以下等升補,并附文士引見釋褐。下等不該升補人,貢士補內(nèi)舍,元內(nèi)舍與理考察。貢士不中選,聽還本學外舍。第一年,上等一十人,中等二十人,下等三十人。第二年,上等一十人,中等二十人,下等三十人。第三年,謂大比,上等一十五人,中等二十五人,下等四十人。
一、諸路貢士,同本學內(nèi)舍就試上舍,若不滿二百人,即每十人取二人合格。零數(shù)及三人,聽取一人。以合格人十分為率,一分六厘為上等,二分四厘為中等,五分為下等,余分從多數(shù)。謂三等各有余分,就三余分中等,從數(shù)多之等取一人。若兩等余分,各從其等,而共理取一人者,聽從優(yōu)。
一、契勘醫(yī)學上舍推恩,依格上等從事郎,中等登仕郎,下等將仕郎。依舊在學滿三季日,不犯學規(guī)第二等以上罰者,發(fā)遣赴吏部,依兩學上舍法,注受差遣。
一、乞兩學于朝廷封(椿)[樁]錢內(nèi),支撥本錢十萬貫,付開封府檢校庫,依兩學法抵當。據(jù)每年收息數(shù),以十分為率,將五分充本學支用。
一、乞于抽買石炭場歲給石炭三萬秤。
一、
乞?qū)烧懵分菘h學費,目今見在及自今后逐年余剩錢物糧斛,計數(shù)(椿)[樁]留七分,祇備本路支用外,三分限春季內(nèi)差因便綱船一起附帶,赴學送納。仍委本路學事司管勾文字官計置,催督津遣。見今本學支費錢糧,并乞依元降指揮,日于國子監(jiān)支撥。候?qū)韮烧懵分艿浇駚硭蝈X糧日,本學足用,即報國子監(jiān)(支撥:候?qū)韮烧懵分艿浇駚硭蝈X糧日,于本學足用,即報國子監(jiān))住支「住支」前:「支撥」至「國子監(jiān)」二十八字,蓋涉上文衍。?!箯闹?。
曹孝思等奏曹孝思:苗校:『據(jù)《長編拾補》卷三四、《長編紀事本末》卷一三五、《群書考索 后集》卷三○所載,以下均為曹孝思所奏。』故『思』當為『忠』字之誤。:「承尚書省札子云云,本學今參詳,條具下項:
一、乞諸州縣并置醫(yī)學,各于學內(nèi)別為齋教養(yǎng),隸于州縣學,開封隸府學。
一、乞縣學補試,以文理稍通,并取及一季謂上三月。不犯學規(guī)第二等罰者,令(左)[佐]保明申州學,赴歲升試,合格人補外舍。
一、應(yīng)公私試合格分數(shù),并月引試,分月關(guān)書??歼x、校定、升降舍、除籍、規(guī)矩、講解、假告、給依、差補職事及應(yīng)干事件,并依諸州縣學法;公私試并附州學公私試院。
一、出題考校,縣委令、佐,州軍委教授。仍逐路提舉學事司選差本州島見任官通醫(yī)術(shù)能文者一 ,開封府選開、祥兩縣官,兼權(quán)醫(yī)學教授。并依正教授條法。
一、應(yīng)曾系州學生,及曾得解人,依條格合赴補試者,與免縣學試。法行之初,恐士人兼習醫(yī)術(shù)者未廣,難以逐州立額,欲乞每路量立逐歲貢額。今(此)[比]仿諸州縣學格內(nèi)文士三年所貢人數(shù),十分中以一分五厘人數(shù),創(chuàng)立諸路醫(yī)學貢〔額〕,分為三年。內(nèi)
歲供不及五人處,添作五人,并不近州軍類試不得過三上『不』:疑誤。。附州學公試院此句疑有脫文。,其所取合格并升補分數(shù)仍通取。
一、醫(yī)學教授,講一經(jīng),謂《素問》、《難經(jīng)》。其講義,逐月付縣。學生分三科:兼治五經(jīng)內(nèi)一經(jīng)。方脈科,通習大小方脈、風產(chǎn)。針科,通習針炙、口齒、咽喉、眼目。瘍科。通習瘡腫、傷折、金鏃、書禁。
一、三科學生,各習七書。方脈科:《黃帝素問》、《難經(jīng)》、《巢氏病源》、《補注本草》、《千金方》、《王氏脈經(jīng)》、張仲景《傷寒論》。針科:《黃帝素問》、《難經(jīng)》、《巢氏病源》、《補注本草》、《千金方》、《黃帝三部針炙經(jīng)》、《龍本論》。瘍科:《黃帝素問》、《難經(jīng)》、《巢氏病源》、《補注本草》、《千金方》、《黃帝三部針炙經(jīng)》、《千金翼方》。
一、諸州縣學及提舉學事司試法,縣學補試《素問》義一道,《難經(jīng)》義一道,運(氣)[ ]義一道,假令病法一道,儒經(jīng)義一道。謂五經(jīng)內(nèi)治一經(jīng)。州學歲升試,依縣學補試道數(shù)。私試,孟月,《素問》、《難經(jīng)》義三道,儒經(jīng)義二道。仲月,運 義一道,處方義一道。季月,假令病法三道。公試二場,第一場,《素問》、《難經(jīng)》義二道,運(氣)[ ]義一道,儒經(jīng)義二道。第二場,處方義一道,假令病法二道。學事司所在州,試上舍三場,第一場《素問》、《難經(jīng)》義三道,儒經(jīng)義二道。第二場運(氣)[ ]義一道,處方義二道。第三場,假令病法三道。
一、出題,儒經(jīng)《素問》、《難經(jīng)》,并于本經(jīng)內(nèi)出;運(氣)[ ]義,于《素問》內(nèi)出。臨時指問五運六氣、司天在泉、太過不及、平氣之紀,上〔下〕加臨、(時問)[治淫]勝(復(fù))[腹]、所掌病疾上下加臨治淫勝腹:原作「上加臨時問勝復(fù)」,依苗校據(jù)《群書考索 后集》卷三○補、改。下文『設(shè)』改『證』、『歲』改『 』、『都』改『部』,并同。,隨歲所宜,如何調(diào)治?;蛟O(shè)問病(設(shè))[證],于今運
(歲)[ ]如何理療。處方義,于所習經(jīng)方內(nèi)出。假令病法,方脈科,于《千金翼》、《外臺圣惠方》治雜病門中出。針科,于《三(都)[部〕針〔炙]經(jīng)》、《千金翼》、《外臺圣惠方》、《龍本論》治雜病及口齒咽喉眼目門中出。瘍科,于《三部針炙經(jīng)》、《千金翼》、《外臺圣惠方》治瘡瘍門中出。
一、醫(yī)學應(yīng)合干行事,本路提舉學事司、州知、通、博士、教授、縣令(左)[佐]、學長,并通管。
一、本學貢士法初行,竊恐天下州縣未能一一諳曉奉行,兼所出題目,或有異同。欲乞逐路并置醫(yī)學教諭一員,以今來本學上舍出身人差充。仍從提舉學事司差往點對。
一、路、州、縣醫(yī)學事,其請給人從敘位,并依本路州教授除醫(yī)學〔管〕勾。」從之。
【宋會要】
太醫(yī)學奏:「據(jù)河北西等路提舉學事司申,契勘州學教授月給食錢五貫文,今來逐州兼權(quán)醫(yī)學教授,事體一同,別無月給食錢。今相度,欲乞比正教授例,量行裁定,月給食錢三貫文?!箯闹?。
六月二十四日,岳州奏:「承朝旨,州縣并置醫(yī)學,遂專切委用教授措置。據(jù)教授申,縣學補試,除已有教諭處,自合教諭出題考校,如未有上(上)舍出身人處,即合有出身人管勾學事,令、佐試補。州司已實時分門定奪,行下諸縣遵守去訖?!乖t:「醫(yī)學選試,如無通醫(yī)術(shù)文臣,許于本處醫(yī)長、醫(yī)職、醫(yī)工內(nèi)選差一員,同州縣有出身官出題考校。如闕醫(yī)長等,即選(大)〔本〕處
有出身管勾學事官管勾?!?
八月二十日,禮部奏:「太醫(yī)學申:(一)已承朝旨,許諸路州縣次第升貢學生。本學契勘,自政和五年方有入學之人,政和六年歲升赴學,充外舍,積累校定。政和七年公試,升補內(nèi)舍此下脫文,誤置于本卷八年十月七日條后,當調(diào)整。。
【宋會要】
七年三月二十五日,禮部奏:「修立到諸太醫(yī)學上舍推恩人,于所任州兼醫(yī)學教授,仍令醫(yī)職于醫(yī) 外置。若任縣官者,準此。至通直(即)[郎]罷醫(yī)職?!箯闹?。
七月二十八日,禮部尚書許光凝奏:「臣等契勘崇寧三年立法,本部歲許諸州軍置醫(yī)學處,見任官通醫(yī)術(shù)能文者一員,兼權(quán)醫(yī)學教授。其薦舉改官,并依正教授條法。臣等竊詳醫(yī)學教授每州一員,其薦舉改官既依正教授法,慮合抵正教授薦舉員數(shù)?!箯闹?
七月戊子,太醫(yī)學奏:「乞本學三舍生依太學、辟雍、國子監(jiān)法,隸屬禮部。」從之。
八月十日,臣僚言:「伏觀朝廷興建醫(yī)學,教養(yǎng)士類,使習儒術(shù)者通《黃素》,明診療,而施于疾病,謂之儒醫(yī),甚大惠也。暨錫命后,人才既成,(執(zhí)貝)[宜]試其能。又元降指揮,便合赴評評:苗校:「評字疑是試字?!?,注授諸州曹掾、簿尉,而于診療略無所預(yù)。雖有成才,莫獲試用,而朝廷亦無以核診療之實。昨降指揮,有初任注在京醫(yī)官住程去處差遣一次,則似之矣。又旋即沖罷,臣實未諭。若謂欲清其選,則既錫之名第,又加之品秩,且得為州縣親民之官,視兩學無異,其選固已矣此句疑有脫誤。。至
于診療疾病,乃設(shè)學求才之本指。而命官之后,終不良之良:疑誤。,豈朝廷循名責實之意哉 伏望特詔有司,今后太醫(yī)學生已行推恩,即于診療之際,量行試用,校其全失,以為參部注官久近之期。則學生未入仕者,知其必用,不待考察,而自知勉勵于診療。庶使醫(yī)學平昔所養(yǎng),皆有所用?!乖t令尚書省立法。
七月三十日,太醫(yī)學奏:「契勘先承朝旨,本學生既依三舍法,其應(yīng)緣事務(wù),并依太學、辟雍、國子監(jiān)條法施行。內(nèi)事有不同者,從本學逐旋條具,申尚書省。今切見太學、辟廱、國子監(jiān)所行三舍生等事,盡隸禮部。即今太醫(yī)三舍生事務(wù),只依伎術(shù)隸屬祠部。所有選試注授工濟等職事隸祠部外,其兩學、諸路學法若有增損條文,禮部既系所隸,自可謄報在學遵守,參照行遣。貴免所行三舍學法不致抵牾?!箯闹?
十二月二十九日,提舉太醫(yī)學奏:「據(jù)太醫(yī)學錄鄭績札子,契勘太醫(yī)學舊法內(nèi)一項,學生所習,有方脈,有針科,〔有瘍科〕有瘍科:原缺,據(jù)本書所稱醫(yī)學『三科』例補。。每遇試日,即于《素問》、《難經(jīng)》及方書內(nèi)三科出題為問。今習大經(jīng)外,又兼《素問》、《難經(jīng)》、方書,諸般科目,并在其間。其分科之文、顯屬虛設(shè)。乞于學生家狀內(nèi),刪去方脈、針、瘍等科字,卻添入某經(jīng)、《素問》、《難經(jīng)》、方書字」。從之。
八年十月七日,尚書省言:「勘會太醫(yī)學上舍出身人,自來改官不依貢士上舍,只作余人。緣本學升補校定、釋褐殿試等,并已依兩學法,所有改官,理合比附有出身人施行?!乖t申
明行下八年明行下八年:此句至下政和六年閏正月四日條系錯簡,當接前政和五年八月二十日條下,參前校記。,赴學事司類試,升補上舍,秋季貢發(fā)。政和九年春,赴太醫(yī)學。即候五年,纔有該貢之人,竊恐遲緩。今相度,欲乞權(quán)降一時指揮,候至政和九年試補升貢,并依本法施行。所貴早得應(yīng)先之人,該預(yù)升貢。并政和九年只乞就本縣投狀,縣保明申州,依縣學補試條法,試補入州學,充外舍等。勘合太醫(yī)學所乞,系是將五年中次第公、私試升補校定,于一歲中并行升貢。竊慮考選無素,兼恐未應(yīng)前降『依仿兩學貢士』指揮。本部今勘當,難議施行?!乖t令太學比仿崇寧年辟廱貢士權(quán)行指揮,將可以施行事條具申尚書省。
九月八日九月八日:苗校:「按《長編拾補》卷四一系此詔在政和五年九月甲戌。」,詔諸州醫(yī)學博士并改作醫(yī)博士。
十六日十六日:苗校:「《群書考索 后集》卷三○此條系在政和五年九月?!?,禮部奏:「契勘諸路醫(yī)學,每年合貢及該推恩人數(shù),今紐計下項:諸路醫(yī)學三年合貢人數(shù)共七百三十三人。第一年二百三十九人,第二年二百三十九人,第三年二百五十五人;合該推恩人數(shù),第一年三十人,第二年三十人,第三年四十人。又契勘下項:
一、舊進士并諸科解額并五路剩額,及國子監(jiān)開封府解額,共四千八百九十二人。內(nèi)一百三十人充武士貢額,二十四人充貢孝悌特起之士,四千七百三十八人立為見今諸路貢額。
一、舊額進士五百六十人,諸科四十人。
一、見今貢士,三年推恩額六百人。太醫(yī)學供到狀,契勘諸路升貢醫(yī)士,系每年春以一路醫(yī)學內(nèi)舍赴學事司所在州類試上舍,以合格三等對校
定三等參定等第,奏貢赴太醫(yī)學,與本學內(nèi)舍同(舍依試,依額升貢,赴太醫(yī)學,與本學內(nèi)舍同)試,依額取推恩之人。其試入等不該推恩人,補內(nèi)舍。不入等人,并補外舍。
一、未貢到人年分,即且依政和五年正月二十七日指揮施行,余并依見行條法。
一、候?qū)碇T路通醫(yī)士人漸多,即令本路學事司申取朝廷指揮。
一、如有未盡事件,仰太醫(yī)學條具,申尚書省?!乖t依擬定推恩,以十五人為額,仍先次施行。
十二月二十九日,福建路提舉學事司奏:「承 ,契勘諸路醫(yī)學每年合貢及該推恩人數(shù),詔令尚書省別行措置。切緣本路八州軍,昨蒙撥到開封府及五路二項解額共一百九十七人,充文貢士額。系逐州分三歲入貢,每州所撥人數(shù)不等。今來樁留一分,充醫(yī)士貢額,即合隨州將所撥到開封府及五路二(頃)[項]解額內(nèi)樁留一分。其間至有零數(shù),不及十人,未審有無,亦樁留一名。兼文士貢額,分三年入貢。政和(年)[五]年系第一年,已貢過一年人數(shù);政和六年系第二年,未曾入貢。其樁留一分醫(yī)士貢額,合從文士三歲貢額內(nèi)豁除。又緣醫(yī)學生政和六年方赴州學歲升充外舍,政和七年上舍,其貢額系比仿諸州學格內(nèi)文士三年所貢人數(shù),十分中以一分五厘人數(shù)創(chuàng)立諸路醫(yī)學貢額,分為三年,貢額并不侵占文士。貢額有本學上舍推恩人額,第一年、第二年各三十人,第三年四十人,并不在文武
士推恩額內(nèi)?!蛊咴缕呷眨t令尚書省別行措置。尚書省勘會:「諸路文貢士系三年共取舊省額推恩人數(shù),及諸路貢額系以舊解額人數(shù)立定。今來太醫(yī)學于創(chuàng)立百人推恩,其數(shù)太優(yōu)。兼法行之初,竊慮諸路少得通醫(yī)士人升貢,其所立貢額亦多,理合裁定。今措置下(頃)[項]:
一、諸路貢額,依下項人數(shù),以昨來撥充貢額內(nèi)樁留一分人數(shù)充。府畿十五人,京東東路五人,京東西路五人,京西北路五人,河北東路三人,河北西路(回)[四]人,河東路三人,永興軍路二人,秦鳳路二人,江南東路四人,江南西路四人,淮南東路四人,淮南西路四人,荊湖北路三人,兩浙路六人,福建路六人,廣南東路三人,廣南西路三人,成都府路三人,利州路三人,梓州路三人,夔州路三人。
一、推恩額十人。一、殿試前一年,依武士法,以諸州內(nèi)舍生有校定人赴本路提舉學事司所在州公試。七年,赴公試,升補內(nèi)舍。其政和七年系殿試前一年,本年系合類試上舍年分。當年醫(yī)學生方就公試升補,卻未有合赴試上舍之人,亦未審有無,便從今年樁留一分醫(yī)士貢額。乞降指揮遵守?!股袝】睍骸羔t(yī)士貢額,系以昨撥充文士貢額內(nèi)樁留一分武士貢額人數(shù)充,即不合于文士貢額除豁。今來福建提舉學〔事〕司所申除豁文士貢額,顯未允當。其上件貢額,候?qū)碛泻县曖t(yī)士年分,方合用額升貢。今既未有合貢之人,即合依舊存留。竊慮諸
路更有疑惑去處?!乖t令禮部疾速申明,遍牒行下。仍關(guān)太醫(yī)學照會。
六年閏正月四日,太醫(yī)學奏:「契勘本學博士,乃專解傳授諸生,任為師儒,皆朝廷所選。然天下州軍,以醫(yī)隸職而為郡將所差補者,亦曰醫(yī)學博士。欲乞依仿諸州醫(yī)士之稱以易之,庶有辨別?!轨舨繖z會 ,諸州醫(yī)學博士并改「醫(yī)博士?!褂秩〉教t(yī)學狀:「今來雖有改為『醫(yī)博士』指揮,緣尚與本學博士稱呼相犯,即未有許改博士字指揮?!乖t改諸州「醫(yī)博士」為「職醫(yī)」。
太醫(yī)學教養(yǎng)多士升貢,合選任學官,恩數(shù)悉視兩學,略無少異。乃若訓導之官,獨未推掌。而無出身之人,十居其 重和元年十一月十五日,臣僚言:「伏(上)[五]。伏望依諸學教導官,于有出身人內(nèi)選除。其見任博士、正、錄、學諭無出身官,并乞別與一等差遣。」從之。
宣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詔罷在京醫(yī)筭學。
二十九日,詔:「太醫(yī)學俟殿試人,特許赴來年特奏名試?!?
二年七月己未,詔曰:「先帝董正治官,太醫(yī)局置丞、教授,立學生員額,成憲具存。今醫(yī)局之外,復(fù)建醫(yī)學,既違元豐舊制;舍選之法,本示教養(yǎng),今又醫(yī)學生賜第之后,盡官州縣,不復(fù)責以醫(yī)術(shù),平昔考選,遂成虛文。(任)[在]京醫(yī)學,可并罷;應(yīng)醫(yī)學三舍生,舊系內(nèi)外學籍,愿入學者,上內(nèi)舍并特令于見醫(yī)學舍額上降一舍。外舍許通理醫(yī)學校定入學。令禮部國子監(jiān)限五日條具聞奏?!?
二十七日,禮部國子監(jiān)奏:「準 節(jié)文,在京醫(yī)學可
并罷;應(yīng)醫(yī)學三舍生,舊系內(nèi)外學籍,愿入學者,上內(nèi)舍(持)[特]令于見醫(yī)學舍額上降一舍,外舍許通理醫(yī)學校定入學。內(nèi)舍降充外舍之人,比之元系外舍人,卻無較定者,許通理?!?br />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三 畫學
畫學
【宋會要】
大觀元年二月四日,國子監(jiān)修立到畫學補試外舍,于本貫出給保明公據(jù)照驗,或召命官一員委保詣實,投納家狀試卷,聽收試等條,并系創(chuàng)業(yè),沖改舊條。從之。先是,崇寧五年九月三日,大司成薛昂言:「書畫學止系置籍,注人年甲鄉(xiāng)貫三代。入學條三年條:疑誤。,經(jīng)大比,定奪等第,方分三舍。昨來兩學各以二(頃)[項]為額,今來止各以三十人為額。近本監(jiān)條畫,以五(千)[十]人為上舍,十人為內(nèi)舍,其外舍止各十五人。而舊法元無補試,乞愿入學者逐季附太學補試院,以所習書畫文義量行校試,取合格者補充外舍生,仍依武學法破食。所有量行校試,乞令國子監(jiān)詳酌立法。」至是始上:
一、畫學,令諸補試外舍,于本貫出給保明公據(jù)照驗,或召命官(官)一員委保詣實,投納家狀試卷,稱說士流、雜流,聽收試。限試前五日(生)[收]接。諸補試外舍,士流各試本經(jīng)義二道;或《論語》《孟子》義。雜流各誦小經(jīng)三道。各及三十字已上,或讀律三板,附太學孟月私試院引試。次日,本學量試畫,間略設(shè)色。諸補試外舍,士流試到經(jīng)義卷,仍附太學私試,封彌謄錄,送本學考校,限五
日畢。其試到士流畫卷封印,長、貳同定高下。諸補試外舍,取文理通者為(舍)[合]格;俱通者,以所習畫定高下。每二人取一人,余分亦取一人。本學官不 額,赴監(jiān)試(廳)參定,注籍出榜。諸補試中外舍,候入學訖,本學(其)[具]姓名關(guān)太學公廚給食,依武學法。諸補試發(fā)榜、議題引試及畫官吏秪應(yīng)人食錢等,并依武學條例。給諸試畫日應(yīng)用作物等,監(jiān)庫排辨。
十七日,詔:「書畫學(論)[諭]、學正、學錄、學直各置一名。筭學已隸秘書省,醫(yī)學可令復(fù)置。其合行事件,并依崇寧四年十二月已前指揮施行。」崇寧四年指揮,檢未獲。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三 武學
武學
【宋會要】
〔天圣七年〕天圣七年:依苗校據(jù)《群書考索 后集》卷二九、《長編》卷一○七、《宋史》卷九補。,因唐之制,置武舉。應(yīng)三班院使人、文武子弟實有軍謀武藝,許詣兵部投牒取應(yīng)。先報軍機策論三卷,每卷三道,召人保委。主判官先詳所業(yè),視人才,驗行止,先試步射一石弓力、〔馬射七斗弓力〕馬射七斗弓力:原闕,依苗校據(jù)《群書考索 后集》卷二九補。。問策一道,合格,即引見召試。
【宋會要】
掌教授兵法、書學以朝官已上判學「掌教授」句:有錯簡,當在「詔置武學于武城王廟」句后。。慶歷三年五月慶歷:原作「□□」,原校批曰:「查《玉?!废祽c歷。」茲據(jù)補。,詔置武學于武城王廟,以太常丞阮逸為教授。
八月八月:苗校據(jù)《長編》卷一四一、《玉?!芬灰欢a「戊午」二字。,罷武學,改教授太(當)[常]丞阮逸兼國子監(jiān)丞。其有愿習兵書者,(詳)[許]于本監(jiān)聽讀。
【宋會要】
皇佑中,嘗罷是科。言事者以「文武并用,廢一不可,宜復(fù)此科。分為三等:上等:取其學識深遠、策對優(yōu)絕;次等:取其策對優(yōu)長、騎射兼有;下等:取(有)[其]擊(剌)[刺]拋射、翹杰魁俊。量能而官,因材而任。委以巡警之司、縣尉之職。觀其提一旅之眾,佐一司之重,能激(厲)[勵]士卒,剪滅盜賊,然后(取)[從]而取之,豈不利于國家乎 豈有不勝于卒伍而為之乎 惟陛下復(fù)之無疑。」嘉佑八年,樞密院奏,以為:「文武二選,不可闕一。與其任用不學之人,臨時不知應(yīng)變,不若素習韜略之士,緩急驅(qū)策,可以折沖。況今朝廷所用人,稍用稱聲者,多由武舉而得。則此舉不可廢罷明矣?!?
熙寧五年七月二十七日七月:苗校:「《玉?!肪硪灰欢?、《治跡統(tǒng)類》卷一二、《長編》卷二三四、《群書治要 后集》卷二九及本書選舉一七之一二等均作『六月』?!?,樞密院言:「古者出師,受成于學,文武弛張,其道一也。將帥之任,民命是司,長養(yǎng)其材,安得無(索)[素] 洪惟仁祖,嘗建武學。橫議中輟,有識悼之。國家承平,及此閑暇,臣等欲乞復(fù)(制)[置]武學,以廣教育,以追成先朝之志?!乖t:「于武成王廟置學,選太武官知兵者充教授。凡使臣未參班,并門蔭草澤人,并許召京朝官兩員保任。仍先試驗人材、弓馬,應(yīng)武舉格者,方許入學,給常膳,習諸家兵法。教授官纂次歷代用兵成敗次第及前世士大夫忠義之節(jié)足以訓者講釋之。愿試陣隊者,量給兵伍肄習。在學及三年,則具藝業(yè),保明考試,以等第班行安排。未及格者,逾年再試。凡試中,三班使臣與三路巡檢、監(jiān)押寨主。白身試中,與往略司教押軍隊準備差使。三年無遺闕,與親民或巡檢。如至大使臣,歷任中無贓罪杖以上及私罪情理重大者,兩省或本路鈐轄以上三人(司)[同]罪保舉堪將領(lǐng)者同:原作「司」,依苗校據(jù)本書選舉一七之一二改。,并與兼諸衛(wèi)將軍。外任回歸環(huán)衛(wèi)班學徒試中,并家狀內(nèi)開坐于某人下受學來。任用有勞 ,教授官并優(yōu)與旌獎。如不勤其職,致學徒廢墮,亦等第行罰。仍差韓縝判武學,郭固同判。賜錢萬緡充食本?!?
【宋會要】
熙寧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武學言:試密州司法參軍蔡碩邊策一道,詞理稍優(yōu)。詔除楊等職官武學教授。
【宋會要】
熙寧八年十月十三日,武學言:「上舍生員曹安國昨不預(yù)薦名,契勘本人未建學已應(yīng)武舉,兩試秘閣中選,兼久充職掌,委實材略可用。欲乞?qū)硪赖媒馊死?,赴秘閣再試?!购笾?
【宋會要】
元豐元年四月二十五日,詔:「經(jīng)任大小使臣無贓私罪,聽召保官二人量試驗,充武學外舍生。
在學一年在學一年:苗校據(jù)《長編》卷二八九、《長編紀事末本》卷七四補「六月癸丑詔武學上舍生」十字,則此下別為一事。,不犯第二等過,委主判同學官保明免解。從上毋過二人。內(nèi)于貢舉法自應(yīng)免解,及該免解,后又在學二年以上,無殿罰,免閣試?!?
三年六月十八日,武學上新 令格式,詔行之。
六年四月二十七日,詔武學博士蔡碩罷博士,專 修軍器什物法度,(的)[仍]支舊任(鐵)[職]錢仍、職:原作「的」、「鐵」,誤。依苗校據(jù)《長編》卷三三四、《長編紀事本末》卷七四改。。先是,監(jiān)察御史王(相)[桓]奏:「近武學補上、內(nèi)舍生,其博士蔡碩以修軍器法制權(quán)罷職事。乞權(quán)差官考試?!拱创T自元豐四年以兼編修,除本學直日外。余悉不復(fù)總領(lǐng),已一年有余。且博士職專教導,而碩一月之間,詣學者不過七八。碩知力不能兼,當辭其一,而乃利其俸入,不自祈免者,蓋恃兄確為宰相,而人莫(不)敢議故也。如此,何以示天下 故有是命。
【宋會要】
哲宗元佑元年四月十四日,國子監(jiān)言:「武學上舍生劉貫公試弓馬、策義,累入優(yōu)等。比科場策藝俱優(yōu)之人,自
為異等。乞詳酌施行?!乖t劉貫(時)[特]與三班差使,候武學諭有闕與差。
【宋會要】
七月二十九日,詔武學上舍生補〔中〕及一年中:原無,依苗校據(jù)《長編》卷三八三補。又「一年」下,苗校據(jù)上書補「公試弓馬策議皆入優(yōu)等,不曾犯五等罰,令明奏聞,量材錄用,仍每年不得過一名」三十三字。,(今)[令]看詳國子監(jiān)太學條制所立法。
紹圣四年十一月五日,詔武學博士自今中書省選差,從三省請也。
【宋會要】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三月十七日,詳定所續(xù)修到《武學敕令格式》,看詳,冠以「紹圣」為名。從之。
【宋會要】
十一月十七日十一月十七日:苗校據(jù)《玉?!肪硪灰欢a「大觀二年」,則此十一月非建中靖國元年事。,學制局言:「奉御筆,武學三人取一名為上舍生。雖多,以百人為額,分三十人為上等,七十人為中等,其余為下等??丛斨T路武士入貢到闕,類聚試上舍,合格者對本路元貢等應(yīng)補上等者釋褐,中等者赴殿試,下等者補武學內(nèi)舍,不合格者為外舍,系是四等。今上、中二等依前御筆分數(shù),其余若并為下等,又緣有不合格人,(舍)[合]降充外舍。今欲乞除上、中等依前御筆外,將其余人以十分為率,內(nèi)取合格者三分為等,補入武學內(nèi)舍,余不合格者為外舍(者)。」從之。
【宋會要】
四年八月十二日,詔:「武學監(jiān)廚,舊系國子監(jiān)公廚官兼管,司計系生員。崇寧四年專差使臣,所管職事不多。其
監(jiān)廚,可依舊令國子監(jiān)公廚官兼管,司計依舊差生員。」
【宋會要】
政和元年八月二十八日元年:原缺「元」字,依苗校據(jù)本書選舉一七之二三補。,大司成張邦昌等言:「準《大觀重修武學令》,諸貢士以年終集于武學,次年春試,應(yīng)補上等者取旨釋褐,中等俟殿試。契勘文士上等留太學俟殿試,其武士上等,欲依文士上等已降指揮施行?!箯闹?
二年三月五日二年:苗校據(jù)《群書考索 后集》卷二九、《長編拾補》卷三二,改為「三年」,當是。,詔:「武學博士依太學博士法,朝廷差人?!勾笥^四年歸吏部,至是復(fù)堂除。
六月八日,詔武學、〔州縣〕外舍生稱「武選士」州縣:依苗校據(jù)《長編拾補》卷三二、《群書考索 后集》卷二九補。,內(nèi)舍生稱「武俊士。」
十七日,武學博士孫宗鑒言:「武士馬射射親之格,上垛、中貼皆有第等分數(shù)苗校此句下,據(jù)《長編》卷三二、《群書考索 后集》卷二九,補「而中的獨為闕文,則貼廣三尺二寸,而的又十之一,其工拙不同明甚」二十七字。,一中貼已比兩上垛,〔乞〕以一中的比兩中貼?!蛊颍涸?,依苗校補。下同。從之。
十月七日,尚書省言:「檢會大觀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學制局,「局」下:疑有脫文。,武士充貢入上等,次年春試又入上等,系兩上人,合作上舍上等推恩。若兩上人不足三十人之數(shù),即依文士法,據(jù)闕增作中等?!箯闹?。
【宋會要】
宣和二年十月二日,尚書省言:「武學依仿元豐法令,禮部同國子監(jiān)、武學集議條畫。契勘州縣武學已罷,即別無武士升貢之法。內(nèi)外愿入在京武學人,〔乞〕依元豐法試補入學。舉試人舊制系與武學外舍人類試,取一百人,同上、內(nèi)舍生發(fā)解。緣科舉已罷,不當循舊發(fā)解。今比仿新舊法令,尚書省于大比試前一年一年:苗校:《群書考索 后集》卷二九、《長編拾補》卷四二作「二年」。,春季檢舉,降敕下
兵部,依元豐法奏舉。其被舉人,限當年冬季到闕,與免補試入學,充外舍生。依與校定人此句疑有誤。,赴次年公試。舉試人將來到闕,并入在京武學人,并由學校升選。其考選升補推恩,并依大觀武學法。已上并候過將來大比試施行。武士該貢人,已降指揮,特許貢發(fā),特赴來年大比試。」從之。
欽宗靖康元年正月十八日,詔武學替成資(闕)。
【宋會要】
(元豐)[紹興十六年]三月一日紹興十六年:原稿無年。原校旁批「元豐」二字。眉批曰:「案:元豐恐誤,據(jù)《玉?!窞榻B興十六年?!菇駬?jù)改。,詔令臨安府修建武學。先是,上宣諭宰執(zhí)曰:「近有士人陳獻利害,多以修建武為言。文武之道,不可偏廢,祖宗自有典故。令有司討論以聞?!构视惺敲?。四月二日,宰執(zhí)進呈臨安府踏逐到造武學去處。上曰:「舊日武士按試弓馬,全不如法??闪钣兴居懻?。若弓馬習熟,仍稍知書,則不負教養(yǎng)?!?
十九日,宰執(zhí)進呈兵部討論到《武士弓馬及試選去留格》,尋下國子監(jiān),具到舊法,并殿前司省托子弟所格法,權(quán)行參照擬定。初補入學,步射弓九。今欲依子弟所第四等格,步(躬)[射]弓一石。公私試,若步騎射不中,不許試程文。第一等,國子監(jiān)法一碩三,子弟所格一碩五,暗壓二。(令)[今]欲作一碩五。第二等,國子監(jiān)法一碩二,子弟所格一碩三,暗壓一。今欲作一碩三。第三等,國子監(jiān)法一碩一,子弟所格一碩二,暗壓二。今欲作一碩二。第四等,國子監(jiān)法一碩,子弟所格一碩,暗壓二。今欲作一碩。第
五等,國子監(jiān)法九,子弟所格無。今欲作九,并不暗壓?!股峡善渥?。因宣諭曰:「國家設(shè)武選,所系非輕。今諸將子弟皆恥習弓馬,求換文資。數(shù)年之后,將無人習武矣。豈可不勸誘之 」
十二月二十九日,詔:「已降指揮,復(fù)(與)[興]武學,理宜一新。所有舊在武學之人,已經(jīng)昨來罷學等第推恩了當,難以復(fù)還舊籍。依復(fù)興太學文士入學體例,并令試補入學?!箯膰铀緲I(yè)陳誠之之請也。
二十六年四月八日,執(zhí)政進呈(于)[次]次:原作「于」,依苗校據(jù)《建炎要錄》卷一七二改。,上曰:「昨因詣景靈宮朝獻,見武學屋舍頹弊,亦全一尢士人,向宣諭宰,臣雖舍宇略曾修葺,至于養(yǎng)士,元未嘗措置。文武一道,今太學養(yǎng)士已見就緒,而武學幾廢,恐有遺材。祖宗以來,武學養(yǎng)士,自有成法,可令禮、兵部疾速措置,條具以聞。」沈該等曰:「陛下崇尚學校,兼隆文武。其留神如此!臣等敢不奉行 」
二十二日,詔:「武學生上舍十五人,內(nèi)舍二十五人,外舍四十人為額。其外舍使臣至下班祗應(yīng),不得過十人?!苟Y、兵部討論,舊教養(yǎng)額共二百人,上舍生不得過三十人,內(nèi)舍生七十人,外舍生一百人,使臣下班祗應(yīng)不得過三十人。故有是命。同日,詔:「武學博士、學諭各置一員,內(nèi)博士于文臣有出身或武舉出身曾預(yù)高選人充。其學諭差武舉人?!雇?,詔:「武學置學正〔一〕員兼學錄一:原脫,據(jù)上下文例補。,掌儀一員兼司書。直學一員兼司計?!雇眨t:「武學置六齋,每齋差置長、諭各一人。」同日,詔:「武學補外舍生,類聚五人以上,附私
試,仍別為號。先試步射一碩弓,如不合格,不許試程文。既無私試可附,候及十人以上者,聽試以步射、程文,合格者,約五人取一人。」同日,詔:「將來武士補入,撥齋參入之后,依文士例。令長、諭具名次等申堂,博士簾試七書義一道?!?
七月二十四日,詔:「武學生元降指揮,以八十人為額。緣所立外舍生額太窄,其外舍生元系四十人,可添作七十人;內(nèi)舍生二十五人,可減作二十人;上舍生十五人,可減作一十人。通以一百人為額?!箯谋?、國子監(jiān)請也。
二十七年二月八日,詔武學補中生員,依太學生例給綾紙贊詞。
【宋會要】
劉才邵曰「劉才邵」條:原無年月,原校:「隆興無?!褂置寂骸赴?,劉系高宗時工部侍郎」,才邵北宋宣和中進士及第,高宗時為工部侍郎,卒于紹興二十八年。此奏即在宋高宗時。:「臣聞文所以致治,武所以定功。二者相須,闕一不可。故上之人選材以為用,下之人因時以有為。雖不一致,然會其大要,不過文與武而已。自昔盛時,莫不并用而不偏廢。至唐,設(shè)為武舉,其校試選舉之法,可謂詳矣。然不聞興學,是養(yǎng)之無其素,安得為盡善哉 必也養(yǎng)之有其素,則武勇之士,蘊奇謀,負絕藝者,莫不有以成其才,爭挾所(張)[長],以趨功名。用才之際,豈患其乏乎 國朝規(guī)摹,遠出前古,設(shè)科置學,既兩得之。逮茲圣時,恢隆至治,祗率祖宗之成憲,興崇學校之教法,文化之美,郁郁乎此隆于周。乃者復(fù)建廟學,教養(yǎng)武士,用三舍之法以升遷之,待之可謂至矣!多士家被教養(yǎng)作成之賜,莫
不思自策勵,以仰稱德澤。而可用之才,將輩出矣。于是兼收而無遺,豈不盛哉!」
【宋會要】
干道二年二月八日,詔復(fù)置太學正、武學諭各一員。
四年二月十四日,詔武學放行公試一次。如有應(yīng)格,(內(nèi)設(shè))[合該]升補內(nèi)舍人此句疑有誤。按下文,「內(nèi)設(shè)」疑當作「合該」。,即候有闕日,依名次填撥。先是,兵部言:「國子監(jiān)申,據(jù)武學外舍生鄒(翊)[詡]等狀,本學每年開公試一次。目今內(nèi)舍二十名額已滿,內(nèi)舍林鏞等已系優(yōu)等校定。今年八月上舍試,合該升補。敕令格式兼行不同者,從本學法。國子監(jiān)、太學令:諸請長候,已填闕而參假者,候有闕撥入。又承干道二年五月十四日已降指揮節(jié)文,當年補試,額外取放。如有撥填(下)[不]盡人數(shù),候有闕,依名次對撥施行。照得上項并系無缺,先次取放,(假)[候]有闕填撥。今來武學內(nèi)舍既有定額,其鄒詡等所乞先試公試,候內(nèi)舍有闕日撥填,既非額外增取,依(放)[仿]太學外舍補試待闕,委無妨礙。兼本學每年十二月月各有試,內(nèi)公試系當一月月試之數(shù),其月書季考等,排月參考。今若不行申請,乞與先試,放行公試,即一年之內(nèi),常闕一試。又每年三月一日書簿,無可抄轉(zhuǎn),委系闕礙。兼學校教養(yǎng)士人,除科舉外,惟每月私試,用以激勵。今若無公試可為升補內(nèi)舍之階,即外舍私試校定并為無用,無以誘勸。兼今年系上舍試年分,及來年系省試年分,必有升
補上舍及過省人數(shù)。若先次取放,不過待闕半年以上,必有闕額可撥。欲乞依今來鄒詡等所乞,放行公試一次。如有應(yīng)格,合該升補內(nèi)舍人,即候有闕日,依名次撥填施行?!构视惺敲?。
五年四月二十六日,詔:「武學補試,依太學條法,仍將在外奏舉得解到省試下人補試。臨期比較合格人數(shù),取放施行?!贡垦裕骸赋剂?曰)札子:乞放行武備,仍乞?qū)⑷ツ晡鋵W發(fā)解人數(shù)與四方待試士子同試,如太學補例。據(jù)國子監(jiān)(甲)[申],契勘干道二年武學補試,依已降旨揮,將過省闕額十七人,許行補試了當。今據(jù)武學申,有過省外舍生計八人,合行作闕收使?!构视惺敲?
干道元年重修貢舉 二十七日,詔:「武學補試,令兵部將曾比試中人,與曾得解人袞同補試?!瓜仁?,進士王材等狀:「伏(今)[令],武舉補試,并不曾該載。昨來司業(yè)申請,紹興初建立武學,少有士人就試,所以權(quán)將下省人填闕。今來就補試人甚眾,在學生徒有待闕者。乞令武舉下省人與待補生同試。比聞武舉下省人徑就赴(干)[朝]廷,陳請撥入學。且文武二學,事體一同。豈武學無補,而太學有補 太學既以下省人及舊舉人方許就試,而武學特以下省人徑撥入學,理實未當。又況祖宗法,武學補試,本待外舍人。至揭榜(曰)[日],先將外舍生盡撥入學,方許舊舉人參。而舊舉人亦不許就私試爭校定,未有只撥舊舉〔人〕,不許外人補試之理。且太學補試,士人泛濫,動以萬
數(shù)。朝廷欲革其弊,遂許下省,與舊舉人應(yīng)試。若(或)[武]舉士人僅有數(shù)百,非文舉之比,自合與舊舉人一例收試。若恐太濫,則已前曾比試中人,自弓馬、程文,凡二中選,可與舊舉人同試?!构视惺敲?
一十八日,詔:「武學升補內(nèi)舍,每年公試一次。其外舍有校定人,中參考榜上等者,只以弓馬、程文相稱榜為正,據(jù)闕升補。即住學曾滿三季以上,不與校定,而參考入上等者,候滿一年,私試四入等,及不犯三等以上罰;或有校定,而參考在中、下等,候再試參考入中等,聽〔升補上舍生〕升補上舍生:原缺,依苗校據(jù)《宋史》卷一五七及本書崇儒三之四○補。?!挂試铀緲I(yè)程大昌有請,下本學勘會,而博士劉敦義等參酌來上也。又詔:「武學公試,并依比太學上舍法,不以馬步射親,并許通計五等。」國子司業(yè)程大昌有請,下本學看詳,而博士劉敦義等言:「武學外舍生赴公試,元降指揮,除射親許試五等弓外,步射馬射止許試第三等以下弓。其已上兩等弓力,即無法試。設(shè)使試人于三項設(shè)法俱中極等,方得十一分。其或稍有差(趺)[跌],便成不及十分。切恐分數(shù)太窄,程文雖入優(yōu)等。及至參考弓馬之時,分數(shù)難以對入優(yōu)等,即升補內(nèi)舍絕難,無以誘進在學之人。」故有是命。同日,詔:「兵部請解移籍人,自今后不以曾未上待闕簿,并不許撥入武學?!挂嘁試铀緲I(yè)程大昌有請,下本學看詳,而博士劉敦義等言:「勘會昨來初興武學,生員尚少,遂許兵部曾請解人充補,移籍入學。今來興學日久,逐次補中生員,尚
自無闕撥填。欲乞武學只許曾經(jīng)補試中人與前曾參入學籍,破食后請長假人兩項對撥外,所有兵部請解〔移〕籍人,不許撥入?!构视惺敲?
五月二日,兵部言:「國子監(jiān)申,武學公試已降指揮,依干道四年并前后己得指揮,許附太學補試,同吏部銓試一處鎖院引場試。所有合差考試官一員,就用吏部銓試已差官外,于武學官及武學有出身官內(nèi),止合差一員,充武學公試考校官(官)。合于鎖院日降敕,宣押入院?!箯闹?
十日詔:「武學許行補試,所有差辦人物,及應(yīng)于合用公使錢雜費之類,并依干道二年補試及前后已得指揮施行?!?
六月二十七日,詔:「武學補試中蔡鎬等已下人已下人:原作「已人下?!箵?jù)文義乙。武學敕令格式,與太學兼行。切見太學每遇補中學生,盡給綾紙。震等未蒙申請給付,乞依太學生例申給?!箛颖O(jiān)勘會,依已降指揮合給綾紙。故有是命。 ,所屬給降素白綾紙八道付監(jiān),依例書填給付?!瓜仁?,武學正高震等狀:「伏
六年六月二十三日,詔:「太學生員見有闕額,特與放行今來秋補一次。仍不以得解人為限,并依干道二年以前指揮體例施行。其武學增作一百人為額。今后太學闕二百人,武學闕三十人,取旨試補?!?
九年二月二十四日,詔:「武學上舍試,取放優(yōu)等一名。今后若及十人以上,方合取放?!挂晕鋵W博士言:「內(nèi)舍校定,太學則六名放優(yōu)等二人,〔十〕名則通放三名。惟武學則八名止放一名。又上舍亦合放優(yōu)等,
乃以內(nèi)舍校定人少之故,上舍未嘗取及十人,因亦不放優(yōu)等。皆非所以為激勵多士之道。欲乞增置武學員額及添放優(yōu)等。」得旨送國子監(jiān)看詳,本監(jiān)申:「本官所請上舍試與放優(yōu)等一名。照得在法,試上舍,以就試人每三人取合格者一人。不及三人,亦取一名。人才不及則闕之。所取人十分為率,上等一分,中等二分,下等七分。緣武學上舍試依上條系十人以上,合取放優(yōu)等一名。其內(nèi)舍生,元額止二十人赴上舍試,取到六人合格,即系不及十人以上分數(shù),(舍生元額止二十人赴上舍試取到六人合格即系不及十人以上分數(shù))不合取放優(yōu)等「不合取放」前:「舍生元額」至「以上分數(shù)」二十八字,原校以筆畫去,乃為衍文。。今來內(nèi)舍生雖以二十六人為額,取八人,亦系不及十人之數(shù)。」故有是命。
【宋會要】
淳熙元年正月二十八日,詔:「武學外舍生,有校定公試合格,用程大昌所請五等弓馬法,與程文五等相參,入上中等者,即與據(jù)闕升補;入下等者,候?qū)碓僭嚾氲?,依名次?jù)闕升補。其忝入上中等,當年無闕升補不到之人,候?qū)碓僭嚾氲龋嗯c依名次據(jù)闕升補?!瓜仁牵鋵W博士樊仁遠言:「武學生以一百三十人為額,自紹興二十七年國子祭酒楊椿申請,以外舍生歲終預(yù)校定,次年公試合格,不分等弟,盡行據(jù)闕升補,遂至每榜升補少至七八人,多至十四五人。至干道五年,國子司業(yè)
程大昌病其濫進者多,申請以外舍生赴公試,有校定人入上等者,聽補入;中下等者,候?qū)碓僭嚾胫械日?,聽補。又立格(大)[太]嚴,兩年公試,僅升補一名。至干道七年,國子祭酒芮燁乞依舊行楊(樁)[椿]所立之法,當年補至十五人,復(fù)有濫進之弊。乞?qū)⑶昂笊暾堈遄弥兄?,別立升補校定法?!构视惺敲?。
二月二十日,詔:「武學內(nèi)舍生,如曾犯第二等、第三等規(guī)罰,止礙當年選考行藝及當年升補。若系上舍試年分,不曾犯第三等以上罰,即與升補?!挂员靠碑敚瑥奈鋵W學生之請,比付太學法。
二十四日,兵部、國子監(jiān)言:「武學生鄭突等,乞依干道四年內(nèi)舍無闕,先將上(名)[舍]名闕放行公試升補。候上舍發(fā)榜日撥填。照得干道四年武學即無內(nèi)舍闕額,承指揮,借闕放行公試,共升補過一十人。今來內(nèi)舍亦無闕額,乞依例借已成優(yōu)等校定人三人,及將來有校定人試中升補上舍退下內(nèi)舍闕額二名,通借五名放行今年公試,遇闕升補?!箯闹?
【宋會要】
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太上皇帝慶壽赦:「應(yīng)紹興三十二年以前補中武學生,見年七十以上人,可令禮、兵部保明以聞,特與補承信郎。內(nèi)舍、上舍生父母年七十以上,外舍生父母年八十以上,并與初品官,婦人與封號。已經(jīng)官封者,(入)[父]與轉(zhuǎn)一官資,母與冠帔。令經(jīng)所屬自陳保奏?!?
先是先是:苗校據(jù)本書崇儒一之四一所載,以為下文三年即為淳熙三年,與上條不相接,遂刪去「先是」二字。當是。,
三年四月三日,禮部國子監(jiān)言:「武學大小職事,該遇慶壽赦,參酌推恩(入)[人]:大職事三名,并與(承兌)[永免]解試上舍免省人一名,候?qū)淼钤嚦讲咳?,與占射差遣一次。小職事十一人,并與將來解試一次。學生各賜束帛?!乖t并依擬定。
四年二月十一日,詔武學武成王神像并兩廊從祀,令重行塑繪。其舊像,權(quán)遷后殿四廊。詳見褒崇先圣。」
七月十八日,詔:「自今武學博士,武學諭,并(與)[于]武舉出身人內(nèi)選差?!?
五年五月七日,詔:「禮部國子監(jiān)量立武學國子員額,依太學國子例,收補武臣親屬教育。如文臣親屬愿就武學國子補試者,聽?!瓜仁?,臣僚奏:「來歲省試后,太學、武學例有補試。欲量立武學、國子員數(shù),收補武臣親屬?!乖t令兵部看詳。既而條具來上,故有是命。
二十三日,詔:「武學博士改官,依太學博士條施行?!瓜仁?,武學博士樊擴言:「在法,國子博士及京官、太學博士在職一年以上,減磨勘二年。至干道元年六月初十日所降指揮,于『太學』字下添入『武學』二字,則是武學博士事體一同。今來選入太學博士,通歷任四考,在職一年,改合入官;而武學博士,通歷任卻用五考,在職又須及二年。且武學博士立班、序位、官品、請給,并與太學博士一同,初無京官選人之別。而尚左侍左,立法自相抵捂。今來武學諭既已依太學正、錄在職一年,通歷任五考,改合入官,修入淳熙侍左司勛格,今只乞依武學諭已降
指揮,在職一年,通歷任五考,用禮部國子監(jiān)長、貳舉主貳員,改合入官?!构视惺敲?。
七月三日,詔:「太學內(nèi)舍,既以十分方預(yù)優(yōu)較,武學內(nèi)舍,亦以十分方入上等。無人,則闕。」從禮部侍郎齊慶胄請也。
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詔:「武學博士、學諭,并于武舉出身人內(nèi)選差,比類文臣條格推賞。仍下敕令所司刪修?!估^而武學博士孔異、武學諭蔡鎬言:「已降旨,武學博士、武學諭,并于武舉出身人內(nèi)選差,其賞格未嘗刪修異等。見任博士、學諭各及一年以上,亦合照京官武學博士推賞。兼武諭雜壓在(人)國子、太學正之下,國子、太學錄之上。亦合照京官任正、錄條格、一體施行?!构视惺敲?
八年六月二十一日,詔:「武學國子生補試,有闕額七人,就試終場九人。依指揮,每十人取三人,合取二人外,零分,更取一名,共取三名。」
十年十二月三十日,禮部國子監(jiān)言:「武學大小〔職〕事該遇慶壽赦參酌推恩人:上舍生免省人二名,已有減二年磨勘恩例,候?qū)淼钤嚦讲咳?,與占射差遣一次。上舍生免解人一名,已有減二年磨勘恩例。候?qū)磉^省,殿試唱名日,更與減一年磨勘。內(nèi)舍生永免解人一名,內(nèi)舍生今舉得解人二名,外舍生永免解人一名,即無恩例。候?qū)磉^省,赴殿試唱名日,各與減一年磨勘。內(nèi)舍生未該免解人五名,即無恩例,欲并與免解一次。學生五十九人,各倍賜束帛?!乖t并依擬定。
十三年四月八日,詔:
「武學生年七十以上柯箕,特與補承信郎。免省上舍生潘子震、周應(yīng)迪、蔡纮,依太學免省上舍生釋褐恩數(shù),并特與補承節(jié)郎。內(nèi)愿赴淳熙十四年殿試者,聽。守年免省上舍〔生〕鄭覺,與徑〔赴〕淳熙十四年殿試,永免解內(nèi)舍生陳昌齡,中等校定方公輔、黃士卿,并候?qū)磉^省,赴殿試唱名日,各與減二年磨勘。永免解外舍生沈仲剛等,并候?qū)磉^省,赴殿試唱名日,各與減一年磨勘?!挂栽搼c壽恩,依兵部擬故也。祖父母、父母封(叔)[敘]見「太學」
十六年二月一日,禮部言:「武學堂名上一字,犯皇太子名,合行回避。乞改作『立武堂?!弧箯闹?
二月一日,詔:「武學『教閱堂』改為『立武堂』?!?
【宋會要】
紹熙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右諫議大夫何澹言:「竊見武學教導之職,有博士,有諭。復(fù)置之初,兩員皆差文臣。近年以來,兩員皆差武臣。議者以謂,莫若一文一武之為當。蓋見今諸生較藝,一場弓馬,一場文字。習于(文)[武]者,察其弓馬之優(yōu)劣;習于文者,審其文字之精粗。固有武舉全才之人,文字弓馬皆能服眾,人無異議者。然不常而得也。中間固有不值其人,而徒以充數(shù),亦以弓馬絕倫而得之者,出題乖謬,所出論題至云『趙國充可為忠言』,豈不貽笑士類 況武臣而為博士者,多得州麾而去,則其選亦焉可不重哉。欲望今后武學官闕,如是武舉之
中有全材者,不妨并置。萬一闕出而未有其人,則莫若一文一武以相濟。庶幾可以為擇人,而無冗濫員數(shù)之患?!箯闹?
四年正月二十六日,詔:「武學放行公試一次,候?qū)?舍)過省有闕日,依名次撥填施行?!箯拈喍Y齋學生徐習之請也。(舒大剛校點)
崇儒 宋會要輯稿 崇儒四 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