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陵
魏武王崩,遺令無藏金玉珍寶高陵(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崩,二月丁卯葬)。
文帝黃初二年十月,表首陽山東為壽陵。
帝自作終制曰:“禮,國君即位為?卑,存不忘亡也(?卑音扶歷反。臣松之按:禮,天子諸侯之棺,各有重數(shù);棺之親身者曰?卑)。昔堯葬?林,通樹之,禹葬會稽,農(nóng)不易畝(《呂氏春秋》:堯葬於?林,通樹之;舜葬於紀(jì),布廛不變其肆;禹葬會稽,不變?nèi)送剑?,故葬於山林,則合乎山林。封樹之制,非上古也,吾無取焉。壽陵因山為體,無為封樹,無立寢殿、造園邑,通神道。夫葬也者,藏也,欲使人之不得見也。骨無痛癢之知,冢非棲神之宅,禮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黷也,為棺槨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巳。故吾營此邱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後不知其處。無施葦炭,無藏金銀銅鐵,一以瓦器,合古涂車、芻靈之義。棺但漆際會三過,飯含無以珠玉,無施珠襦玉匣,諸愚俗所為也,季孫以??斂,孔子歷級而救之,譬之暴骸中原。宋公厚葬,君子謂華元,樂莒不臣,以為棄君於惡。漢文帝之不發(fā),霸陵無求也;光武之掘,原陵封樹也。霸陵之完,功在釋之;原陵之掘,罪在明帝。而釋之忠以利君,明帝孝以害親也。忠臣孝子,宜思仲尼、邱明、釋之之言,鑒華元、樂莒、明帝之戒,存其所以安君定親,使魂靈萬載無危,斯則賢圣之忠孝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fā)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并盡,是焚如之刑也,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⒒魹槲医洹?,不亦明乎?其皇后及貴人以下,不隨王之國者,有終沒皆葬澗西,前又以表其處矣。蓋舜葬蒼梧,二妃不從,延陵葬子,遠(yuǎn)在羸博,魂而有靈,無不之也,一澗之?,不足為遠(yuǎn)。若違今詔,妄有所變改造施,吾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靈,將不福汝。其以此詔藏之宗廟,副在尚書、秘書三府)”。
按:魏武父子遺令,俱欲薄葬,世傳曹公疑冢七十有馀,其防患至矣。秦始皇、高齊、神武俱厚葬,且殺匠徙以滅口。然易代之後,不免發(fā)掘。三人俱英雄而末著識達(dá),則曹為優(yōu)云。
始武帝葬高陵,有司依漢立陵上祭殿。至黃初三年,詔曰:“先帝躬履節(jié)儉,遺詔省約。子以述父為孝,臣以系事為忠。古不墓祭,皆設(shè)於廟。先帝高平陵上殿皆毀壞,車馬還廄,衣服藏府,以從先帝儉德之志?!彼旄锷狭曛Y。及齊王在位九載,始一謁高平陵。
七年帝崩,葬首陽陵。自殯及葬,皆以終祭從事(五月丁巳崩,六月戊寅葬)。
明帝將送葬,曹真、陳群、王朗等以暑熱固諫,乃止。
孫盛曰:“夫窀穸之事,孝子之極痛也。人倫之道,於斯為重。故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夫以義感之情,猶盡臨隧之哀。況乎天性發(fā)中,敦禮者重之哉?
魏氏之德,仍世不基矣。昔華元厚葬,君子以謂棄君於惡,群等之諫,棄孰甚焉。”明帝景初三年,帝崩,葬高平陵(正月丁亥崩,二月癸丑葬)。
帝崩,殯於九龍殿。尚書訪曰:“當(dāng)以明皇帝謚告四祖,祝文於高皇稱元孫之子,云何?”王肅曰:“禮稱曾孫某,謂國家也。荀爽、鄭元說皆云‘天子諸侯事曾祖已上,皆稱曾孫’?!庇衷L:“按漢既葬,容衣還,儒者以為宜如文皇帝故事,以存時所服?!蓖趺C曰:“禮雖無容衣之制,今須容衣還而後虞,祭宜依尸服卒者上服之制。生時褻服,可隨所存;至於制度,則不如禮??鬃釉弧乐远Y’,亦為此也。諸侯之上服,則今服也。天子不為命服,然亦所以命服之上也。按漢氏西京故事,月游衣冠,則容衣也。言冠以正服,不以褻衣也?!鄙袝衷L:“容衣還,群臣故當(dāng)在帳中,常填衛(wèi)見?”王肅曰:“禮不墓祭,而漢氏正月上陵。神座在西序,東向,百辟計吏前告郡之?價,人之疾苦,欲先帝魂靈聞知。時蔡邕以為‘禮有煩而不可去,事亡如存’,況今無填衛(wèi)之禁,而合於如事存之義??梢婌堕T內(nèi),拜訖入帳,臨乃除服?!?br />
晉武帝泰始二年八月,詔曰:“此上旬,先帝棄天下之日,便已周年。思慕頰毒,欲詣陵瞻侍,以盡哀憤。主者具行備。”安平王孚、尚書令裴秀等奏: “陛下至孝,?麻雖除,哀毀蔬食,有損神和。今雖秋節(jié),尚有馀暑,謁見山陵,悲感摧傷,宜降抑圣情,以慰萬國?!钡墼唬骸半薜梅钫吧搅?,以敘哀憤,體氣自佳耳?!庇衷唬骸敖癞?dāng)見山陵,何心無服,其以??行(詳見《國恤門》)?!?br />
晉宣王遺令:“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景、文遵旨。武帝猶再謁崇陽陵(景帝陵),一謁峻平陵(文帝陵),然遂不敢謁高原陵(宣帝陵),至惠帝復(fù)止也?! x尚書問:按禮,天子七月葬。新議曰:“禮無吉駕象生之飾,四海遏密八音,豈有釋其??以服元黃黼黻哉!雖於神明,哀素之心已不稱矣。輒除鼓吹吉駕鹵簿?!睂O毓駁:“《尚書·顧命》,成王新崩,傳遺命,文物權(quán)用吉禮。又禮,卜家占宅朝服。推此無不吉服也。又巾車飾遣車,及葬,執(zhí)蓋從,方相元衣裳,此鹵簿所從出也。今之吉駕,亦象生之義,兇服可除。鼓吹吉服,可設(shè)而不作。”摯虞曰:“按漢魏故事,將葬,設(shè)吉兇鹵簿,皆有鼓吹。新禮無吉駕導(dǎo)從之文。愚按禮,葬有祥車曠左,則今之容車也。《春秋》鄭大夫公孫蠆卒,天子追賜大輅,使以行禮。又《士喪禮》,有道車、乘車,以象生存。此兼有吉駕明文。既有吉駕,則宜有導(dǎo)從。宜定新禮,設(shè)吉服導(dǎo)從,其兇服鼓吹宜除。”銘旌建太常。畫日月星辰。杜云:“九仞,旒委地(杜元凱《喪服要集》云)?!鼻曹囈滓?床舉。奠祭之具及器藏物,皆覆以白練。
漢魏故事,大喪及大臣之喪,執(zhí)紼者?免歌。新禮以為?免歌出於漢武帝役人之勞,歌聲哀切,遂以為送終之禮。雖音曲摧愴,非經(jīng)典所制,違禮設(shè)銜枚義。方在號慕,不宜以歌為名,除不?免歌。摯虞以為:“?免歌因倡和而為摧愴之聲,銜枚所以全哀,此亦以感眾。雖非經(jīng)典所載,是歷代故事?!对姟贩Q‘君子作歌,惟以告哀’,以歌為名,亦無所嫌。宜定新禮如舊。”詔從之。
武帝崩,葬峻陽陵(四月巳酉崩,五月辛未葬)?! 』莸郾?,葬太陽陵(十一月庚午崩,十二月巳酉葬)。
元帝崩,葬建平陵。明帝徒跣至於陵所(永昌元年閏十一月己丑崩,次年二月葬,系太寧元年)。
元帝崩後,諸公始有謁陵辭陵之事。蓋由義同友執(zhí),率情而舉也。成帝時,中宮亦年年拜陵,議者以為非禮,遂止。穆帝時,褚太后臨朝,又拜陵,帝時幼也。孝武崩,驃騎將軍、會稽王導(dǎo)子曰:“今雖制釋服,至於朔日月半諸節(jié),自應(yīng)展情陵所,以一周為斷。”於是至陵,變服單衣,煩瀆無準(zhǔn),非禮意也。及安帝元興元年,左仆射桓謙奏:“百僚拜陵,起於中興,非晉舊典,積習(xí)生常,遂為近法。尋武帝詔,乃不使人上諸王拜陵?!奔傲x熙初,又復(fù)江左之舊。
自漢、魏以來,群臣不拜山陵,王導(dǎo)以元帝?卷同布衣,匪惟君臣而已,每一崇進(jìn)皆就拜,不勝哀戚。由此詔百官拜陵,自導(dǎo)始。
明帝崩,葬武平陵(七月戊子崩,九月辛丑葬)。
成帝咸康七年,皇后杜氏崩。有司奏,大行皇后陵所作兇門柏歷門,號明陽端門。詔曰:“門如所處。兇門柏歷,大為繁費(fèi),停之(按蔡謨說,以二瓦器始死之祭,系於木,裹以葦席,置庭中,近南,門為重,今之兇門是其象也。禮,記虞而作主,今未葬,未有主,故以重當(dāng)之。禮稱為主道,此其義也。范堅又曰:“兇門非禮。禮有懸重,形似兇門。後人出門以表喪,俗遂行之。簿帳,即古吊幕之類也?!保!?br />
是時,又詔曰:“重壤之下,豈宜崇飾?陵中惟潔掃而已?!庇兴居肿?,依舊選公卿以下六品子弟六十人為?免郎。詔又停之。
成帝崩,葬興平陵(六月癸巳崩,七月丙辰葬)??档弁叫兴驮?,至閶闔門,乃升素輿至陵所。
康帝崩,葬崇平陵(九月戊戌崩,十月乙丑葬)。
穆帝永和八年,峻平、崇陽二陵崩(景帝、文帝陵)。帝臨三日,遣殿中都尉王惠如洛陽,以衛(wèi)五陵?! ∧碌郾溃嵊榔搅辏ㄎ逶露∷缺?,七月戊午葬)。
哀帝崩,葬安平陵(二月丙辰崩,三月壬申葬)?! 『單牡郾溃岣咂搅辏ㄆ咴乱盐幢?,十月丁卯葬)?! ⌒⑽涞郾?,葬陵平陵(九月庚申崩,十月甲申葬)?! “驳哿x熙十二年,劉裕北伐,秦將姚光以洛陽降,兼司空高密王恢之修謁五陵。
安帝崩,葬休平陵(十二月戊寅崩,正月庚申葬)。
恭帝崩,葬沖平陵。
宋崔元凱《喪儀》云:“銘旌,今之?也。天子丈二尺,皆施跗樹於壙中。 遣車九乘,謂結(jié)草為馬,以泥為車,疏布?育,四面有障,置壙四角。以載遣奠牢肉,斬取骨脛,車各一枚?!薄 ∥涞?,崩葬丹陽建康縣蔣山初寧陵(五月癸亥崩,七月已酉葬)。
武帝母孝懿蕭皇后崩,遺令:“漢世帝后陵皆異處,今可於塋域之外別為一壙,一遵往式?!蹦碎_別壙,與興寧合墳。
初,武帝微時,貧約過甚,孝皇之殂,葬禮多闕,帝遺旨太后百歲後不須?葬,至今故稱后遺令云。
文帝每歲正月謁初寧陵,孝武明帝,亦每歲拜初寧,長寧陵。
文帝崩,葬長寧陵(二月甲子崩,三月癸巳葬)。
孝武帝崩,葬丹陽秣陵縣巖山景寧陵(五月庚申崩,七月丙午葬)。
明帝崩,葬臨沙縣莫府山高寧陵(正月已亥崩,七月戊寅葬)。
齊高帝崩,梓宮於東府前渚升龍舟,葬於武進(jìn)泰安陵。於升龍舟卒哭,內(nèi)外反吉(三月壬戌崩,四月丙午葬)。
武帝崩,葬景安陵(七月戊寅崩,八月丙寅葬)。
明帝崩,葬興安陵?! ×何涞郾溃嵝蘖辏ㄎ逶卤奖?,十二月乙卯葬)。
簡文帝崩,葬莊陵(十月壬寅崩,次年侯景平,以四月乙丑日葬)。
陳永定三年七月,武帝崩。尚書左丞庾特云:“晉、宋以來,皇帝大行儀注,未祖一日,告南郊太廟,奏策奉謚。梓宮將登せ?京,侍中欣奏,已稱某謚皇帝。
遣奠,出於階下,方以此時,乃讀哀策。而前代策文,猶稱大行皇帝,請明加詳正?!眹硬┦俊⒅Y儀沈文阿等謂:“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前帝謚未定,臣子稱大行以別嗣主。近檢梁儀,自梓宮將登せ?京,版奏皆某謚皇帝登せ?京。伏尋今祖祭以奉策謚,哀策既在庭遣祭,不應(yīng)猶稱大行。且哀策篆書,藏於元宮,請依梁儀,以傳無窮?!痹t可。
武帝崩,六日成服,時朝臣共議大行皇帝靈座俠御人衣服吉兇之制,博士沈文阿議,宜服吉服。劉師知議云:“既稱成服,本備喪禮。按梁昭明太子薨,成服俠侍之官,悉著?斬,唯著凱不異,此即可擬。愚謂六日成服,俠靈座須服???!敝袝崛瞬叹皻v、江德藻、謝岐等同師知議。時以二議不同,乃啟取左丞徐陵決斷。陵云:“《山陵·鹵簿》吉部伍中,公卿以下導(dǎo)引者,爰及武賁、鼓吹、執(zhí)蓋、奉車,并是吉服,豈容俠御獨(dú)為???若言公御胥吏并服?苴,此與梓宮部伍有何差別?若言文物并吉,司事者兇,豈容杖?而奉華蓋,?衣而升玉輅邪?同博士議謝岐議?!痹唬骸办`筵?宗廟,梓宮還出陵,實(shí)如左丞議。但山陵鹵簿,備有吉兇,從靈輿者儀服無變,從梓宮者皆服苴?。爰至士禮,悉同此制,此自是山陵之儀,非關(guān)成服。今謂梓宮靈?,共在西階,稱為成服,亦無鹵簿,直是爰自胥吏,上至王公,四海之內(nèi),必備??。按梁昭明太子薨,略是成例,豈容凡百士庶,悉此日服重,而侍中至於武衛(wèi),最是近官,反鳴玉紆青,與吉不異?左丞既推以山陵事,愚意或謂與成服有殊。”眾議不能決,乃具錄二議奏聞。上從師知議。
武帝崩,葬萬安陵(六月丙午崩,八月丙申葬)。
文帝崩,葬永寧陵(四月癸酉崩,六月丙寅葬)。
宣帝崩,葬顯寧陵(正月甲寅崩,二月癸巳葬)。
後魏道武帝崩,葬盛樂金陵(天賜六年十月戊辰崩,永興二年七月甲寅葬)。 明元帝崩,葬?中金陵(十一月已巳崩,十二月庚子葬)。
太武帝崩,葬?中金陵。
文成帝崩,葬?中金陵(五月崩,八月葬)。
獻(xiàn)文帝崩,葬?中金陵。
孝文太和十四年,太皇太后馮氏崩,帝哀毀過禮,諸王公詣闕上表,請時定兆域,及依漢魏故事,并太皇太后終制,既葬,公除。詔曰:“自遭禍罰,慌惚如昨,奉侍梓宮,猶希仿佛。山陵遷厝,所未忍聞?!蓖豕珡?fù)上表固請,詔曰:“山陵可依典冊喪服之宜,情所未忍。”帝欲親至陵所,詔“諸常從之具,悉可停之。其武衛(wèi)之官,防侍如法”。葬太后於永固陵。帝謁陵,王公固請公除。不從。
按:古者天子之喪,七月而葬?!蹲髠鳌芬詾橥壷痢\髑渥釉唬骸疤熳又畣?,動四海,屬諸侯?!庇衷唬骸疤熳悠咴?,諸侯五月,大夫士三月,皆使其須足容事,事足容成,成足容文,文足容備,曲容備物之謂道矣(須,待也,謂所待之期也。事,喪具也。道者,委曲容物備物者也)?!鄙w以萬乘之尊,四海之廣,喪期至於三年,則必備物盡禮,以致其孝,勿之有悔焉耳。此古孝子之心也。
秦、漢以來,習(xí)為短喪之制,例以既葬釋服,於是惟恐葬期之不促。自兩漢至六朝,人主之喪,大行在殯,少有及兩月者,是天子而不克行大夫、士之禮也。魏孝文立行古道,獨(dú)為三年之喪,而其臣狃於歷代之制,固請釋服。欲釋重服,則必先促葬期,而帝答詔曰:“侍奉梓宮,猶希彷佛;山陵遷厝,所未忍聞。”固請而始葬,既葬而終不釋服,賢矣哉! 孝文帝崩,葬長陵(四月丙午崩,五月丙申葬)。
初,帝孝於文明太后,乃於永固陵東北里馀營壽宮,遂有終焉瞻望之志。及遷洛陽,乃自表?西以為山陵之所,而方山虛宮號曰萬年堂云(方山即永固陵)。
宣武帝崩,葬景陵(正月丁巳崩,二月甲午葬)?! ⌒⒚鞯郾?,葬定陵(二月癸丑崩三月乙酉葬)。
齊神武帝葬於鄴西北漳水之西,號義平陵。
齊世子澄虛葬神武於漳水之西,潛鑿成安鼓山石窟佛頂之旁為穴,納其柩而塞之,殺其群匠。及齊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發(fā)石取金而逃?! ∥男郾溃嵛鋵幜辏ㄊ录孜绫?,次年二月丙申葬)。
孝昭帝崩,葬文靜陵。
武成帝崩,葬永平陵(十二月辛未崩,次年二月甲申葬)?! ≈芪牡郾溃岢闪?。
孝閔帝崩,葬靜陵。
明帝崩,葬昭陵(四月辛丑崩,五月辛未葬)。
武帝崩,葬孝陵(六月丁酉崩,七月已未葬)。
宣帝崩,葬定陵(五月已酉崩,七月丙申葬)。
隋文帝崩,葬太陵,與獨(dú)狐后同墳異穴,士庶赴葬者,皆聽入視陵內(nèi)(七月丁未崩,十月乙卯葬)。
煬帝初葬哭公臺下,後改葬雷塘。
唐高祖崩,葬獻(xiàn)陵,在京兆府三涼縣界(五月六日崩,十月庚寅葬)。
貞觀九年,高祖崩。詔定山陵制度,依漢長陵故事,務(wù)存崇厚。時限既促,功役勞弊。秘書監(jiān)虞世南上封事曰:“臣聞古之圣帝明王,所以薄葬者,非不欲崇高光明珍寶異物以厚其親,然審而言之,高墳厚垅,珍物必備,此通為親累,非曰孝也。是以深思遠(yuǎn)慮,安於菲薄,以為長久萬代之計,割其常情以定之耳。
今為邱垅如此,其內(nèi)雖不藏珍寶,亦無益也。之萬代之後,人但見高墳大冢,豈謂無金玉也?臣之愚計,以為漢文霸陵,既因山勢,雖不起墳,自然高敞。今之所卜,地勢即平,不可不起。宜依《白虎通》所陳周制,為三仞之墳。其方中制度,事事減少。事竟之日,刻石於陵側(cè),書今封大小高下之式,明器所須,皆以瓦木,合於禮文,一不得用金銀銅鐵,使後代子孫,并皆遵奉。一通藏之宗廟,豈不美乎!且臣下除服,用三十六日,巳依霸陵;今為墳垅,又以長陵為法,非所依也。伏愿深覽古今,為長久之慮?!睍?,不報。虞世南又上疏曰:“漢家即位之初,便營陵墓,近者十馀歲,遠(yuǎn)者十五年,方始成就。今以數(shù)月之?,而造數(shù)十年事,其於人力,亦以勞矣。漢家大郡五十萬戶,即日人眾,未及往時,而工役與之一等,此臣所致疑也?!庇止渖献啵堊襁z詔,務(wù)從節(jié)儉。太宗乃令中書侍郎岑文本謂曰:“朕欲一如遣詔,朕臣子之心,不忍頓為儉素。如欲稱朕崇厚之志,復(fù)恐百代之後,不免有廢毀之憂。朕為此不能自決,任卿等平章,必令得所,勿置朕於不孝之地?!币虺鲇菔滥戏馐拢端驹斪h以聞。司空房元齡等議曰:“謹(jǐn)按漢高祖長陵高九丈,光武陵高六丈,漢文、魏文并不封不樹,因山為陵。竊以長陵制度,過為宏侈;二丈立規(guī),又傷矯俗。光武中興明主,多依典故,遵為成式,實(shí)謂攸宜。伏愿仰遵故命,俯順《禮經(jīng)》?!痹t曰:“朕既為子,卿等為臣,愛敬罔極,義猶一體,無容固陳節(jié)儉,陷朕於不義也。今便敬依來議。”於是山陵制度,頗有減省。
唐凡國陵之制,皇祖以上至太祖陵,皆朔、望上食,元日、冬至、寒食、伏、臘、社冬一祭。皇考陵,朔、望及節(jié)祭,而日進(jìn)食。又薦新於諸陵,其物五十有六品。始將進(jìn)御,所司必先以送太常與尚食,滋味薦之如宗廟。
貞觀十三年正月一日,太宗朝於獻(xiàn)陵。先是日,宿設(shè)黃麾仗,周衛(wèi)陵寢。至是質(zhì)明,七廟子孫及諸侯、百寮、蕃夷君長,皆陪列於司馬門內(nèi)。太宗至小次,降輿納履,哭於闕門,西面,再拜,慟絕不能興。禮畢,改服入於寢宮。執(zhí)饌,閱視高祖及先後服御之物。匍匐床前悲慟。左右侍御者,莫不欷?。
十八年,帝謂侍臣曰:“昔漢家皆先造山陵,既達(dá)始終,身復(fù)親見,又省子孫經(jīng)營,不頓費(fèi)人功,我深以此為是。古者因山為墳,此誠便事。九??山孫聳迥絕,因而旁鑿,可置山陵處,朕有終焉之理?!蹦嗽t“營山陵於九??山之上,足容一棺而已,務(wù)從儉約。又佐命功臣,義深舟楫,追念在昔,何日忘之,漢氏相將陪陵,又給東園秘器,篤終之義,恩意深厚。自今以後,功臣密戚及德業(yè)佐時者,如有薨亡,賜塋地一所,及賜以秘器,使窀穸之時,喪事無闕,凡功臣密戚請陪陵葬者聽之。以文武分為左右而列,(墳高四丈已下,三丈已上);若父祖陪陵,子孫從葬者,亦如之(若宮人陪葬,則陵戶為之成墳。凡諸陵皆置留守,領(lǐng)甲士,與陵令日知,巡警左右,兆域內(nèi),禁人無得葬埋。古墳則不毀之)?!?br />
獻(xiàn)陵陪葬名氏。楚國太妃萬氏、館陶公主、河?王孝恭、襄邑王神符、清河王誕、韓王元嘉、彭王元則、道王元慶、鄭王元懿、虢王元鳳、酆王元亨、徐王元禮、滕王元嬰、鄧王元裕、魯王元夔、霍王元軌、江王元祥、密王元曉、并州總管張綸、榮國公樊興、平原郡公王長楷、譚國公邱和、巢國公錢九龍、刑部尚書劉德威、刑部尚書沈叔安?! ∈晔辉?,葬文德皇后長孫氏於昭陵。帝為文刻之石,稱皇后節(jié)儉,遺言薄葬。以為盜賊之心,止求珍貨。既無珍貨,復(fù)何所求?朕之本意,亦復(fù)如此。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已有?今因九??山為陵,鑿石之工才百馀人,數(shù)十日而畢,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奸盜息心,存歿無累,當(dāng)使百世子孫,奉以為法。
上念后不已,於范中作層觀望昭陵,嘗引魏徵同登,使視之。徵熟視曰:
“臣昏?毛不能見。”上指示之。徵曰:“以為陛下望獻(xiàn)陵。若昭陵,則臣固見之矣?!鄙掀鼮闅в^。
太宗崩,葬昭陵。在京兆府醴泉縣,因九??層峰,鑿山南西,深七十五丈,為元宮。山旁巖,架梁為棧道,懸絕百仞,繞山二百三十步,始達(dá)元宮門。頂上亦起游殿(五月已巳崩,八月庚寅葬)?! ∥牡禄屎蠹丛獙m後,有五重石門,其門外於雙棧道上山起舍,宮人供養(yǎng)如平常。及太宗山陵畢,宮人亦依故事留棧道,準(zhǔn)舊山陵使閻立德奏曰:“元宮棧道,本留擬有今日,今既始終永畢,與前事不同。謹(jǐn)按故事,唯有寢宮安神供奉之法,而無陵上侍衛(wèi)之儀,望除棧道,固同山岳?!鄙哮Q咽不許,長孫無忌等援引禮經(jīng),重有表請,乃依奏?! ∩嫌U揚(yáng)先帝徽烈,乃令匠人琢石,寫諸蕃君長貞觀中擒服者頡利等十四人,列於北司馬門內(nèi)。
昭陵陪葬名氏 越國太妃燕氏、趙國太妃楊氏、紀(jì)國太妃韋氏、賢妃鄭氏、才人徐氏、鄭國夫人、彭城郡夫人、蜀王?、趙王福、紀(jì)王慎、越王貞、嗣紀(jì)王澄、曹王明、蔣王惲、清河公主駙馬程知亮、晉國公主駙馬韋思安、豫章公主駙馬唐善識、新興公主駙馬長孫曦、蘭陵公主駙馬竇懷哲、高密公主駙馬段綸、長樂公主駙馬長孫沖、遂安公主駙馬王大禮、南平公主駙馬劉元懿、衡陽公主駙馬阿史那杜爾、新城公主駙馬韋政舉、城陽公主駙馬薛?、長廣公主駙馬楊師道、襄城公主駙馬蕭銳、長沙公主駙馬豆盧讓、安康公主駙馬獨(dú)孤彥?、臨川公主駙馬周道務(wù)、普安公主駙馬史仁表、中書令馬周、中書令岑文本并男方倩、中書令崔敦禮、英國公李?、衛(wèi)國公李靖、虞國公溫彥博、宋國公蕭?、申國公高士廉、梁國公房元齡、鄭國公魏徵、高陽公許敬宗、趙國公長孫無忌、莒國公唐儉、吏部侍郎馬載、戶部尚書李大亮、兵部尚書房仁裕、禮部尚書張復(fù)允、國子祭酒孔穎達(dá)、禮部侍郎孔志約、工部侍郎孔元惠、太常卿褚亮、禮部尚書虞世南、工部尚書閻立德、吏部侍郎姜晦、太常卿姜皎、殿中監(jiān)唐嘉會、學(xué)士姚思廉、衛(wèi)尉卿魏叔玉、光祿卿姜遠(yuǎn)、秘書監(jiān)岑景儔、宗正卿李芝芳、光祿卿房光義并男原州別駕暉、咸陽縣丞曜、衛(wèi)尉卿房光敏并男閬州刺史誕、清河郡主婿贈鴻臚卿竇庭蘭、金州刺史虞正松、洪州刺史吳黑闥、晉州刺史裴藝、寧州刺史竇義節(jié)、衛(wèi)州刺史蕭鄴、吏部郎中馬覬、幽州都督長孫敞、原州都督李政明、臨淮公李規(guī)、瑯琊公王珍、常州公李倩、千金公李俊、中山王李裾、汝州別駕房漸、左清道率房恒、江夏王道宗、雍州長史李弼、夔國公弘基、觀國公楊仁恭、原州都督史幼虔、陜王府司馬史為謙、芮國公豆盧行業(yè)、西平郡王李琛、簡州刺史李震、安南都督姜簡、薛國公阿史那忠、鄂國公尉遲敬德、嘉國公周仁護(hù)、丹陽公李客師、雁門公梁建方、虢國公張士貴、胡國公奏叔寶、周國公鄭仁泰、大將軍薛咄摩、大將軍蘇泥熟、大將軍漢東公李孟嘗、芮國公盧寬、大將軍尉遲寶林、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大將軍邱行恭、大將軍賀蘭整、大將軍張世師、大將軍許洛仁、大將軍張延師、大將軍瑯琊王駢、大將軍懷德公于伯億、左金吾大將軍梁仁裕、大將軍史大奈、大將軍卞波利、大將軍姜確、大將軍可汗阿史那步真、大將軍史奕、大將軍李森、大將軍阿史那德昌、大將軍公孫雅靖、右監(jiān)門將軍執(zhí)失善、左金吾將軍房先忠、內(nèi)侍張阿難、橫野軍都督拔拽、都督渾大寧、于闐王尉遲光、盧國公程知節(jié)、將軍仇懷古、將軍杜君綽、將軍麻仁靖、將軍賀拔儼、將軍何道、將軍楊思訓(xùn)、將軍元仲文、將軍豆盧承基、將軍斛思正貴、將軍徐定成、將軍康野、將軍段志元、將軍薛萬鈞、將軍元思元、將軍李承祖、將軍薛承慶、右衛(wèi)郎將軍尉遲昱、左衛(wèi)郎將軍姜昕、中郎將殷存爽、天冊府記室薛收、右衛(wèi)大將軍李思摩、薩寶王贊普、新羅王女德貞(初,長孫無忌自於昭陵封內(nèi),先造墳?zāi)?,至上元元年九月七日,許歸葬)。
永徽二年,有司言:“先帝時,獻(xiàn)陵既三年,惟朔、望、冬至、夏秋伏臘、清明、社上食。今昭陵喪期畢,請上食如獻(xiàn)陵?!睆闹?br />
六年正月朔,高宗謁昭陵,行哭就位,再拜,擗踴畢,易服,謁寢宮。入寢,哭踴,進(jìn)東階,西向拜號,久,乃薦太牢之饌,加珍羞,拜哭,奠饌,閱服御而辭,行哭出寢北門,御小輦還。
顯慶五年,詔:歲春、秋季一巡,宜以王公行陵,太常、少卿貳之,太常給鹵簿,仍著於令?! 「咦诒溃崆?,在京兆府奉天縣界(弘道元年十二月四日崩,次年八月庚寅日葬)。
乾陵陪葬名氏。章懷太子賢、懿德太子重潤、澤王上金、許王素節(jié)、?王守禮、義陽公主、新都公主、永泰公主、安興公主、特進(jìn)王及善、中書令薛元超、特進(jìn)劉番禮、尚書左仆射豆盧欽望、左仆射楊再思、右仆射劉仁軌、左衛(wèi)將軍李謹(jǐn)行、左武衛(wèi)將軍高侃。
始,《貞觀禮》歲以春秋、仲月巡陵,至武后時,乃以四季月、生日、忌日遣使詣陵起居。景龍二年,右臺侍御史唐紹上書曰:“禮不祭墓。唐家之制,春、秋仲月遣使具鹵簿、衣冠巡陵。天授之後,乃有起居,遂為故事。夫起居者,參候動止,事生之道,非陵寢法。請停四季及生日、忌日、節(jié)日起居,準(zhǔn)式二時巡陵。”手敕曰:“乾陵歲冬至、寒食以外使,二忌以內(nèi)使朝奉。他陵如紹奏。”至是又獻(xiàn)、昭、乾陵皆日日祭。太常博士彭景直上疏曰:“禮無日祭陵,惟宗廟月有祭,故王者設(shè)廟、祧、壇、?單、為親疏多少之?dāng)?shù),立七廟,一壇、一?單。
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皆月祭之。遠(yuǎn)廟為祧,享嘗乃止,去祧為壇,去壇為?單,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又譙周《祭志》:‘天子始祖、高祖、曾祖、祖、考之廟,皆月朔加薦,以象平生朔食,謂之月祭,二祧之廟無月祭?!瘎t古皆無日祭者。今諸朔、望食,則近於古之殷事;諸節(jié)日食,近於古之薦新。鄭注《禮記》:‘殷事,月朔、半薦新之奠也。’又:‘既大祥即四時焉’。此其祭皆在廟,近代始以朔、望諸節(jié)祭陵寢,唯四時及臘五享廟。考經(jīng)據(jù)禮,固無日祭於陵。唯漢七廟議,京師自高祖下至宣帝,與太上皇、悼皇考陵旁立廟,園各有寢、便殿,故日祭於寢,月祭於便殿。元帝時,貢禹以禮節(jié)煩數(shù),愿罷郡國廟。丞相韋元成等又議七廟外,寢、園皆無復(fù)。議者亦以祭不欲數(shù),宜復(fù)古四時祭於廟。後劉歆引《春秋傳》‘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祖禰則日祭,曾高則月祭,二祧則時享,壇、?單則歲貢’。後漢陵寢之祭無傳焉,魏、晉以降,皆不祭墓。國家諸陵日祭請停如禮?!笔枳?,天子以語侍臣曰:“禮官言諸陵不當(dāng)日進(jìn)食。夫禮以人情沿革,何專古為?乾陵宜朝晡進(jìn)奠如故。昭、獻(xiàn)二陵日一進(jìn),或所司苦於費(fèi),可減朕常膳為之?!?br />
武后崩,將合葬乾陵,給事中嚴(yán)善思建言:“尊者先葬,卑者不得入。今啟乾陵,是以卑動尊,術(shù)家所忌。且元關(guān)石門,冶金錮隙,非攻鑿不能開,神道幽靜,多所驚瀆。若別攻隧以入其中,即往昔葬時神位前定,更且有害。曩營乾陵,因有大難,易姓建國二十馀年,今又營之,難且復(fù)生。合葬非古也,況事有不安,豈足循據(jù)?漢世皇后別起陵墓,魏、晉始合葬。漢積祀四百,魏、晉祚卒不長,亦其驗(yàn)也。今若更擇吉地,附近乾陵,取從葬之義,使神有知,無所不通;若其無知,合亦何益?山川精氣,上為列星。葬得其所,則神安而後嗣昌;失其宜,則神危而後嗣損。愿割私愛,使社稷久長?!敝凶诓患{?! ≈凶诒?,葬定陵,在京兆府富平縣界(六月二日崩,十一月已酉葬)。
睿宗崩,葬橋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五月十二日崩,十月庚午日葬)。
致堂《讀史管見》言明皇於睿宗孝養(yǎng)素薄,故其崩也五月而遽葬,以為薄於其親。然愚嘗考之,自漢以來,并未嘗守天子七月而葬之制,如隋以前歷代葬期,多只在一兩月之內(nèi),蓋以預(yù)規(guī)山陵,而嗣君又急於從吉故也。雖至孝如晉武帝、魏孝文亦迫於其臣下之請,不免徇近代之制。惟以禍亂不克葬者,方有數(shù)月之淹,如梁武帝父子是也。至唐高宗崩,五月而葬,則以升遐之後,方營山陵,故少遲於前代,虞世南諫疏可見。及太宗預(yù)為壽域,則又不及五月。高宗以後,或遲或速,大概不越五、六月,雖少遲於近代,而終未能復(fù)古禮,明皇蓋亦循故事耳。
致堂豈未之考邪?
橋陵陪葬名氏節(jié)愍太子重俊、宜城公主、金城公主、長寧公主、城安公主、定安公主、息阝國公主、彭國公王、駙馬李思訓(xùn)。
開元十七年,元宗因拜橋陵至金粟山,睹岡巒有龍盤鳳翔之勢,謂左右曰:
“吾千秋後,宜葬於此?!贬崴熳废戎荚嵫?。
天寶二年制:“每歲以九月一日薦衣於陵寢”,又以“寒食薦饣易粥、雞球、雷車,五月五日薦衣、扇。”
十三載制:“獻(xiàn)、昭、乾、定、橋五署改為臺,令、丞各升一階。”自後諸陵,例皆稱臺。
◎唐開元禮
△皇帝謁陵
行宮距陵十里,設(shè)坐於齋室,設(shè)小次於陵所道西南,大次於寢西南。侍臣次於大次西南,陪位者次又於西南,皆東向。文官於北,武官於南,朝集使又於南,皆相地之宜。前行二日,遣太尉告於廟?;实坌兄翆m,即齋室。陵令以玉冊進(jìn)署?! ≡O(shè)御位於陵東南隅,西向,有岡麓之閡,則隨地之宜。又設(shè)位於寢宮之殿東陛之東南,西向。樽坫陳於堂戶東南。百官、行從、宗室、客使位神道左右,寢宮則分方序立大次前。其日,未明五刻,陳黃麾大仗於陵寢。三刻,行事官及宗室親五等、諸親三等以上并客使之當(dāng)陪者就位?;实鬯胤笋R,華蓋、傘、扇,侍臣騎從,詣小次。步出次,至位,再拜,又再拜。在位皆再拜,又再拜。少選,太常卿請辭,皇帝再拜,又再拜。奉禮曰:“奉辭”。在位者再拜?;实圻€小次,乘馬詣大次,仗衛(wèi)列立以俟行。百官、宗室、諸親、客使序立次前。皇帝步至寢宮南門,仗衛(wèi)止。乃入,繇東序進(jìn)殿陛東南位,再拜;升自東階,北向,再拜,又再拜。入省服玩,收拭帳簀,進(jìn)太牢之饌,加珍羞。皇帝出樽所,酌酒,入,三奠爵,北向立。太祝二人持玉冊於戶外,東向跪讀。皇帝再拜,又再拜,乃出戶,當(dāng)前北向立。太常卿請辭,皇帝再拜,出東門,還大次,宿行宮。若太子、諸王、公主陪葬柏城者,皆祭寢殿東廡;功臣陪葬者,祭東序。為位奠饌,以有司行事?;蚧屎髲闹],則設(shè)大次寢宮東,先朝妃嬪次於大次南,大長公主、諸親命婦之次又於其南,皆東向。以行帷具帳謁所,內(nèi)謁者設(shè)皇后位於寢宮東,大次前,少東,先朝妃嬪位西南,各於次東,司贊位妃嬪東北,皆東向?;实奂劝l(fā)行宮,皇后乘四望車之大次,改服假髻,白練單衣。內(nèi)典引導(dǎo)妃嬪以下就位?;屎笤侔?,陪者皆拜。少選,遂辭,又拜,陪者皆拜。皇后還寢東大次,陪者退?;屎筲氣O禮衣,乘輿詣寢宮,先朝妃嬪、大長公主以下從。至北門,降輿,入大次,詣寢殿前西階之西,妃嬪、公主位於西,司贊位妃嬪東北,皆東向?;屎笤侔荩谖徽呓园??;屎篝砦麟A入室,詣先帝前再拜,復(fù)詣先后前再拜,進(jìn)省先后服玩,退西廂東向立,進(jìn)食?;实鄢?,乃降西階位。辭,再拜,妃嬪皆拜。謁大次更衣,皇帝過,乃出寢宮北門,乘車還。天子不躬謁,則以太常卿行陵。所司撰日,車府令具軺車一馬清道,青衣、團(tuán)扇、曲蓋傘,列俟於太常寺門。設(shè)次陵南百步道東,西向。右校令具雜器以備灑掃。太常卿公服乘車,奉禮郎以下從。至次,設(shè)卿位兆門外之左,陵官位卿東南,執(zhí)事又於其南,皆西向。奉禮郎位陵官之西,贊引二人居南。太常卿以下再拜,在位皆拜。謁者導(dǎo)卿,贊引導(dǎo)眾官入,奉行、復(fù)位皆拜。出,乘車之他陵。有芟治,則命之?! ∽蚤_元十七年以後,無親謁陵故事?! ≡诒?,葬泰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四月五日崩,次年三月辛酉葬)。
泰陵陪葬名氏。贈揚(yáng)州大都督高力士。
肅宗崩,葬建陵,在京兆府醴泉縣界(四月十八日崩,次年三月庚午日葬)。
建陵陪葬名氏。尚父汾陽王郭子儀(元和九年,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郭釗奏:
“亡祖子儀陪葬建陵,欲於墳所種植松楸?!彪罚骸叭缬瞿暝峦ū懔陮嬓逘I,宜令所司許其種植?!保?br />
寶歷二年二月,太常奏:“追尊孝敬皇帝以下四陵,宜停朝拜事(孝敬皇帝恭陵、讓皇帝惠陵、奉天皇帝齊陵、承文皇帝順陵。)前件四陵,皆年追尊大號,皆是恩制,緣情而行,當(dāng)時已不合經(jīng)典,今乃二時朝拜,上擬祖宗,切以情禮之差,過猶不及。謹(jǐn)按《禮記》及歷代禮文并國朝故事,皇帝旁親無服。又云五代而親屬盡。伏以四陵,親非祖宗,事無故德,緣情權(quán)制,禮合變更。有司因循,尚為常典。況今宗廟之上,遷代已遠(yuǎn),尊卑降殺,朝拜須停。敕旨“依奏”。
代宗崩,葬元陵,在京兆府富平縣界(五月二十日崩,十月已酉葬)。無陪葬。
葬代宗時,發(fā)引,帝見せ?京車不當(dāng)馳道,移指丁未之?,問其故,有司曰: “陛下本命在午,不敢沖也?!鄙峡拊唬骸鞍灿型黛`駕而謀自利乎?”命改轅直午而行?! ∝懺哪辏钣兴拘掭萘陮?。以昭陵舊官先因火焚毀,故詔百官詳議。議者多云“舊宮既被焚?,請移就山下”?;蛴凶h請修舊宮者。上意亦不欲移,由是復(fù)以山上為定。於是遣左諫議大夫、平章事崔損完修八陵使,及所司計獻(xiàn)、昭、乾、定、泰五陵各造屋三百七十八?,橋陵一百四十?,元陵三十?,唯建陵不復(fù)創(chuàng)造,但修葺而已。所緣陵寢中帷幄床蓐一事已上并令制置,上親閱焉。 德宗崩,葬崇陵,在京兆府?陽縣界(正月崩,十月葬)?! o陪葬。
順宗崩,葬豐陵,在京兆府富平陽縣界(正月崩,七月葬)。
無陪葬。
憲宗崩,葬景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正月崩,五月葬)。
景陵陪葬名氏?;菡烟訉?、孝明太后鄭氏、懿安太后郭氏、賢妃王氏。
穆宗崩,葬光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正月崩,十一月葬)?! 」饬昱阍崦稀9з姨笸跏?、正獻(xiàn)太后蕭氏。
敬宗崩,葬莊陵,在京兆府三原縣界(十二月崩,次年七月葬)。
莊陵陪葬名氏。悼懷太子普?! ∥淖诒?,葬章陵,在京兆府富平縣界(正月崩,八月葬)。
無陪葬。
武宗崩,葬端陵,在京兆府三原縣界(三月崩,八月葬)。
端陵陪葬名氏。賢妃王氏。
宣宗崩,葬正陵,在京兆府?陽縣界(八月崩,次年二月葬)?! ≌昱阍崦稀f兼チ??! ≤沧诒溃岷喠?,在京兆府富平縣界(七月崩,次年二月葬)。
無陪葬。
僖宗崩,葬靖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三月崩,十二月葬)。 無陪葬。
昭宗崩,葬和陵,在河南府緱氏縣界?! ×禾姹?,葬宣陵,在洛京伊闕縣(六月五日崩,十月十日葬)。
後唐同光三年六月敕:“關(guān)內(nèi)諸陵,頃因喪亂,類遭穿發(fā),多未掩修。其下宮殿宇法物等,各令奉陵州府據(jù)所管陵園修制,仍四時各依例薦饗。逐陵各差近陵百姓二十戶,放雜差役以備灑掃。其壽陵等一十陵,亦一例修掩,量差陵戶。仍授尚書工部郎中李途京兆少尹,完修奉諸陵使?!薄 ♂崽魄f宗崩,葬雍陵,在洛京新安縣(四月崩,次年七月葬)。
明宗崩,葬徽陵,在洛京洛陽縣(十一月崩,次年四月葬)。
末帝泰清三年,車駕北幸,路當(dāng)徽陵,乃至陵所朝謁。
晉高祖崩,葬顯陵,在洛京壽安縣(六月十三日崩,十月十日葬)。
漢高祖崩,葬睿陵,在洛京都城縣(正月二十七日崩,十一月二十七日葬)。
隱帝崩,葬潁陵,在許州陽翟縣(十一月二十一日崩,八月十二日葬)。
周太祖崩,葬嵩陵,在鄭州新鄭縣(正月十七日崩,四月十二日葬)。
先時,帝屢戒晉王曰:“昔吾西征,見唐十八陵無不發(fā)掘者,此無他,惟多藏金玉故也。我死當(dāng)衣以紙衣,斂以瓦棺,速營葬,勿久留宮中。壙中無用石,以甓代之。工人徒役皆和雇,勿以煩民。葬畢,募近陵民三十戶,蠲其雜徭,使之守視,勿修下宮,勿置守陵宮人,勿作石羊、虎、人、馬,惟刻石至陵前。云周天子平生好儉約,遺令用紙衣瓦棺,嗣天子不敢違也。汝或違吾,吾不福汝?!?br />
世宗顯德元年六月,車駕征太原回,拜嵩陵,至陵所,哀泣感左右,祭奠而退,賜奉陵將吏及近郊人金帛有差。
世宗崩,葬慶陵,在鄭州管城縣(六月十九日崩,十一月一日葬)。
恭帝崩,葬順陵,在慶陵之側(cè)。
魏武王崩,遺令無藏金玉珍寶高陵(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崩,二月丁卯葬)。
文帝黃初二年十月,表首陽山東為壽陵。
帝自作終制曰:“禮,國君即位為?卑,存不忘亡也(?卑音扶歷反。臣松之按:禮,天子諸侯之棺,各有重數(shù);棺之親身者曰?卑)。昔堯葬?林,通樹之,禹葬會稽,農(nóng)不易畝(《呂氏春秋》:堯葬於?林,通樹之;舜葬於紀(jì),布廛不變其肆;禹葬會稽,不變?nèi)送剑?,故葬於山林,則合乎山林。封樹之制,非上古也,吾無取焉。壽陵因山為體,無為封樹,無立寢殿、造園邑,通神道。夫葬也者,藏也,欲使人之不得見也。骨無痛癢之知,冢非棲神之宅,禮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黷也,為棺槨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巳。故吾營此邱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後不知其處。無施葦炭,無藏金銀銅鐵,一以瓦器,合古涂車、芻靈之義。棺但漆際會三過,飯含無以珠玉,無施珠襦玉匣,諸愚俗所為也,季孫以??斂,孔子歷級而救之,譬之暴骸中原。宋公厚葬,君子謂華元,樂莒不臣,以為棄君於惡。漢文帝之不發(fā),霸陵無求也;光武之掘,原陵封樹也。霸陵之完,功在釋之;原陵之掘,罪在明帝。而釋之忠以利君,明帝孝以害親也。忠臣孝子,宜思仲尼、邱明、釋之之言,鑒華元、樂莒、明帝之戒,存其所以安君定親,使魂靈萬載無危,斯則賢圣之忠孝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fā)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并盡,是焚如之刑也,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⒒魹槲医洹?,不亦明乎?其皇后及貴人以下,不隨王之國者,有終沒皆葬澗西,前又以表其處矣。蓋舜葬蒼梧,二妃不從,延陵葬子,遠(yuǎn)在羸博,魂而有靈,無不之也,一澗之?,不足為遠(yuǎn)。若違今詔,妄有所變改造施,吾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靈,將不福汝。其以此詔藏之宗廟,副在尚書、秘書三府)”。
按:魏武父子遺令,俱欲薄葬,世傳曹公疑冢七十有馀,其防患至矣。秦始皇、高齊、神武俱厚葬,且殺匠徙以滅口。然易代之後,不免發(fā)掘。三人俱英雄而末著識達(dá),則曹為優(yōu)云。
始武帝葬高陵,有司依漢立陵上祭殿。至黃初三年,詔曰:“先帝躬履節(jié)儉,遺詔省約。子以述父為孝,臣以系事為忠。古不墓祭,皆設(shè)於廟。先帝高平陵上殿皆毀壞,車馬還廄,衣服藏府,以從先帝儉德之志?!彼旄锷狭曛Y。及齊王在位九載,始一謁高平陵。
七年帝崩,葬首陽陵。自殯及葬,皆以終祭從事(五月丁巳崩,六月戊寅葬)。
明帝將送葬,曹真、陳群、王朗等以暑熱固諫,乃止。
孫盛曰:“夫窀穸之事,孝子之極痛也。人倫之道,於斯為重。故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夫以義感之情,猶盡臨隧之哀。況乎天性發(fā)中,敦禮者重之哉?
魏氏之德,仍世不基矣。昔華元厚葬,君子以謂棄君於惡,群等之諫,棄孰甚焉。”明帝景初三年,帝崩,葬高平陵(正月丁亥崩,二月癸丑葬)。
帝崩,殯於九龍殿。尚書訪曰:“當(dāng)以明皇帝謚告四祖,祝文於高皇稱元孫之子,云何?”王肅曰:“禮稱曾孫某,謂國家也。荀爽、鄭元說皆云‘天子諸侯事曾祖已上,皆稱曾孫’?!庇衷L:“按漢既葬,容衣還,儒者以為宜如文皇帝故事,以存時所服?!蓖趺C曰:“禮雖無容衣之制,今須容衣還而後虞,祭宜依尸服卒者上服之制。生時褻服,可隨所存;至於制度,則不如禮??鬃釉弧乐远Y’,亦為此也。諸侯之上服,則今服也。天子不為命服,然亦所以命服之上也。按漢氏西京故事,月游衣冠,則容衣也。言冠以正服,不以褻衣也?!鄙袝衷L:“容衣還,群臣故當(dāng)在帳中,常填衛(wèi)見?”王肅曰:“禮不墓祭,而漢氏正月上陵。神座在西序,東向,百辟計吏前告郡之?價,人之疾苦,欲先帝魂靈聞知。時蔡邕以為‘禮有煩而不可去,事亡如存’,況今無填衛(wèi)之禁,而合於如事存之義??梢婌堕T內(nèi),拜訖入帳,臨乃除服?!?br />
晉武帝泰始二年八月,詔曰:“此上旬,先帝棄天下之日,便已周年。思慕頰毒,欲詣陵瞻侍,以盡哀憤。主者具行備。”安平王孚、尚書令裴秀等奏: “陛下至孝,?麻雖除,哀毀蔬食,有損神和。今雖秋節(jié),尚有馀暑,謁見山陵,悲感摧傷,宜降抑圣情,以慰萬國?!钡墼唬骸半薜梅钫吧搅?,以敘哀憤,體氣自佳耳?!庇衷唬骸敖癞?dāng)見山陵,何心無服,其以??行(詳見《國恤門》)?!?br />
晉宣王遺令:“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景、文遵旨。武帝猶再謁崇陽陵(景帝陵),一謁峻平陵(文帝陵),然遂不敢謁高原陵(宣帝陵),至惠帝復(fù)止也?! x尚書問:按禮,天子七月葬。新議曰:“禮無吉駕象生之飾,四海遏密八音,豈有釋其??以服元黃黼黻哉!雖於神明,哀素之心已不稱矣。輒除鼓吹吉駕鹵簿?!睂O毓駁:“《尚書·顧命》,成王新崩,傳遺命,文物權(quán)用吉禮。又禮,卜家占宅朝服。推此無不吉服也。又巾車飾遣車,及葬,執(zhí)蓋從,方相元衣裳,此鹵簿所從出也。今之吉駕,亦象生之義,兇服可除。鼓吹吉服,可設(shè)而不作。”摯虞曰:“按漢魏故事,將葬,設(shè)吉兇鹵簿,皆有鼓吹。新禮無吉駕導(dǎo)從之文。愚按禮,葬有祥車曠左,則今之容車也。《春秋》鄭大夫公孫蠆卒,天子追賜大輅,使以行禮。又《士喪禮》,有道車、乘車,以象生存。此兼有吉駕明文。既有吉駕,則宜有導(dǎo)從。宜定新禮,設(shè)吉服導(dǎo)從,其兇服鼓吹宜除。”銘旌建太常。畫日月星辰。杜云:“九仞,旒委地(杜元凱《喪服要集》云)?!鼻曹囈滓?床舉。奠祭之具及器藏物,皆覆以白練。
漢魏故事,大喪及大臣之喪,執(zhí)紼者?免歌。新禮以為?免歌出於漢武帝役人之勞,歌聲哀切,遂以為送終之禮。雖音曲摧愴,非經(jīng)典所制,違禮設(shè)銜枚義。方在號慕,不宜以歌為名,除不?免歌。摯虞以為:“?免歌因倡和而為摧愴之聲,銜枚所以全哀,此亦以感眾。雖非經(jīng)典所載,是歷代故事?!对姟贩Q‘君子作歌,惟以告哀’,以歌為名,亦無所嫌。宜定新禮如舊。”詔從之。
武帝崩,葬峻陽陵(四月巳酉崩,五月辛未葬)?! 』莸郾?,葬太陽陵(十一月庚午崩,十二月巳酉葬)。
元帝崩,葬建平陵。明帝徒跣至於陵所(永昌元年閏十一月己丑崩,次年二月葬,系太寧元年)。
元帝崩後,諸公始有謁陵辭陵之事。蓋由義同友執(zhí),率情而舉也。成帝時,中宮亦年年拜陵,議者以為非禮,遂止。穆帝時,褚太后臨朝,又拜陵,帝時幼也。孝武崩,驃騎將軍、會稽王導(dǎo)子曰:“今雖制釋服,至於朔日月半諸節(jié),自應(yīng)展情陵所,以一周為斷。”於是至陵,變服單衣,煩瀆無準(zhǔn),非禮意也。及安帝元興元年,左仆射桓謙奏:“百僚拜陵,起於中興,非晉舊典,積習(xí)生常,遂為近法。尋武帝詔,乃不使人上諸王拜陵?!奔傲x熙初,又復(fù)江左之舊。
自漢、魏以來,群臣不拜山陵,王導(dǎo)以元帝?卷同布衣,匪惟君臣而已,每一崇進(jìn)皆就拜,不勝哀戚。由此詔百官拜陵,自導(dǎo)始。
明帝崩,葬武平陵(七月戊子崩,九月辛丑葬)。
成帝咸康七年,皇后杜氏崩。有司奏,大行皇后陵所作兇門柏歷門,號明陽端門。詔曰:“門如所處。兇門柏歷,大為繁費(fèi),停之(按蔡謨說,以二瓦器始死之祭,系於木,裹以葦席,置庭中,近南,門為重,今之兇門是其象也。禮,記虞而作主,今未葬,未有主,故以重當(dāng)之。禮稱為主道,此其義也。范堅又曰:“兇門非禮。禮有懸重,形似兇門。後人出門以表喪,俗遂行之。簿帳,即古吊幕之類也?!保!?br />
是時,又詔曰:“重壤之下,豈宜崇飾?陵中惟潔掃而已?!庇兴居肿?,依舊選公卿以下六品子弟六十人為?免郎。詔又停之。
成帝崩,葬興平陵(六月癸巳崩,七月丙辰葬)??档弁叫兴驮?,至閶闔門,乃升素輿至陵所。
康帝崩,葬崇平陵(九月戊戌崩,十月乙丑葬)。
穆帝永和八年,峻平、崇陽二陵崩(景帝、文帝陵)。帝臨三日,遣殿中都尉王惠如洛陽,以衛(wèi)五陵?! ∧碌郾溃嵊榔搅辏ㄎ逶露∷缺?,七月戊午葬)。
哀帝崩,葬安平陵(二月丙辰崩,三月壬申葬)?! 『單牡郾溃岣咂搅辏ㄆ咴乱盐幢?,十月丁卯葬)?! ⌒⑽涞郾?,葬陵平陵(九月庚申崩,十月甲申葬)?! “驳哿x熙十二年,劉裕北伐,秦將姚光以洛陽降,兼司空高密王恢之修謁五陵。
安帝崩,葬休平陵(十二月戊寅崩,正月庚申葬)。
恭帝崩,葬沖平陵。
宋崔元凱《喪儀》云:“銘旌,今之?也。天子丈二尺,皆施跗樹於壙中。 遣車九乘,謂結(jié)草為馬,以泥為車,疏布?育,四面有障,置壙四角。以載遣奠牢肉,斬取骨脛,車各一枚?!薄 ∥涞?,崩葬丹陽建康縣蔣山初寧陵(五月癸亥崩,七月已酉葬)。
武帝母孝懿蕭皇后崩,遺令:“漢世帝后陵皆異處,今可於塋域之外別為一壙,一遵往式?!蹦碎_別壙,與興寧合墳。
初,武帝微時,貧約過甚,孝皇之殂,葬禮多闕,帝遺旨太后百歲後不須?葬,至今故稱后遺令云。
文帝每歲正月謁初寧陵,孝武明帝,亦每歲拜初寧,長寧陵。
文帝崩,葬長寧陵(二月甲子崩,三月癸巳葬)。
孝武帝崩,葬丹陽秣陵縣巖山景寧陵(五月庚申崩,七月丙午葬)。
明帝崩,葬臨沙縣莫府山高寧陵(正月已亥崩,七月戊寅葬)。
齊高帝崩,梓宮於東府前渚升龍舟,葬於武進(jìn)泰安陵。於升龍舟卒哭,內(nèi)外反吉(三月壬戌崩,四月丙午葬)。
武帝崩,葬景安陵(七月戊寅崩,八月丙寅葬)。
明帝崩,葬興安陵?! ×何涞郾溃嵝蘖辏ㄎ逶卤奖?,十二月乙卯葬)。
簡文帝崩,葬莊陵(十月壬寅崩,次年侯景平,以四月乙丑日葬)。
陳永定三年七月,武帝崩。尚書左丞庾特云:“晉、宋以來,皇帝大行儀注,未祖一日,告南郊太廟,奏策奉謚。梓宮將登せ?京,侍中欣奏,已稱某謚皇帝。
遣奠,出於階下,方以此時,乃讀哀策。而前代策文,猶稱大行皇帝,請明加詳正?!眹硬┦俊⒅Y儀沈文阿等謂:“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前帝謚未定,臣子稱大行以別嗣主。近檢梁儀,自梓宮將登せ?京,版奏皆某謚皇帝登せ?京。伏尋今祖祭以奉策謚,哀策既在庭遣祭,不應(yīng)猶稱大行。且哀策篆書,藏於元宮,請依梁儀,以傳無窮?!痹t可。
武帝崩,六日成服,時朝臣共議大行皇帝靈座俠御人衣服吉兇之制,博士沈文阿議,宜服吉服。劉師知議云:“既稱成服,本備喪禮。按梁昭明太子薨,成服俠侍之官,悉著?斬,唯著凱不異,此即可擬。愚謂六日成服,俠靈座須服???!敝袝崛瞬叹皻v、江德藻、謝岐等同師知議。時以二議不同,乃啟取左丞徐陵決斷。陵云:“《山陵·鹵簿》吉部伍中,公卿以下導(dǎo)引者,爰及武賁、鼓吹、執(zhí)蓋、奉車,并是吉服,豈容俠御獨(dú)為???若言公御胥吏并服?苴,此與梓宮部伍有何差別?若言文物并吉,司事者兇,豈容杖?而奉華蓋,?衣而升玉輅邪?同博士議謝岐議?!痹唬骸办`筵?宗廟,梓宮還出陵,實(shí)如左丞議。但山陵鹵簿,備有吉兇,從靈輿者儀服無變,從梓宮者皆服苴?。爰至士禮,悉同此制,此自是山陵之儀,非關(guān)成服。今謂梓宮靈?,共在西階,稱為成服,亦無鹵簿,直是爰自胥吏,上至王公,四海之內(nèi),必備??。按梁昭明太子薨,略是成例,豈容凡百士庶,悉此日服重,而侍中至於武衛(wèi),最是近官,反鳴玉紆青,與吉不異?左丞既推以山陵事,愚意或謂與成服有殊。”眾議不能決,乃具錄二議奏聞。上從師知議。
武帝崩,葬萬安陵(六月丙午崩,八月丙申葬)。
文帝崩,葬永寧陵(四月癸酉崩,六月丙寅葬)。
宣帝崩,葬顯寧陵(正月甲寅崩,二月癸巳葬)。
後魏道武帝崩,葬盛樂金陵(天賜六年十月戊辰崩,永興二年七月甲寅葬)。 明元帝崩,葬?中金陵(十一月已巳崩,十二月庚子葬)。
太武帝崩,葬?中金陵。
文成帝崩,葬?中金陵(五月崩,八月葬)。
獻(xiàn)文帝崩,葬?中金陵。
孝文太和十四年,太皇太后馮氏崩,帝哀毀過禮,諸王公詣闕上表,請時定兆域,及依漢魏故事,并太皇太后終制,既葬,公除。詔曰:“自遭禍罰,慌惚如昨,奉侍梓宮,猶希仿佛。山陵遷厝,所未忍聞?!蓖豕珡?fù)上表固請,詔曰:“山陵可依典冊喪服之宜,情所未忍。”帝欲親至陵所,詔“諸常從之具,悉可停之。其武衛(wèi)之官,防侍如法”。葬太后於永固陵。帝謁陵,王公固請公除。不從。
按:古者天子之喪,七月而葬?!蹲髠鳌芬詾橥壷痢\髑渥釉唬骸疤熳又畣?,動四海,屬諸侯?!庇衷唬骸疤熳悠咴?,諸侯五月,大夫士三月,皆使其須足容事,事足容成,成足容文,文足容備,曲容備物之謂道矣(須,待也,謂所待之期也。事,喪具也。道者,委曲容物備物者也)?!鄙w以萬乘之尊,四海之廣,喪期至於三年,則必備物盡禮,以致其孝,勿之有悔焉耳。此古孝子之心也。
秦、漢以來,習(xí)為短喪之制,例以既葬釋服,於是惟恐葬期之不促。自兩漢至六朝,人主之喪,大行在殯,少有及兩月者,是天子而不克行大夫、士之禮也。魏孝文立行古道,獨(dú)為三年之喪,而其臣狃於歷代之制,固請釋服。欲釋重服,則必先促葬期,而帝答詔曰:“侍奉梓宮,猶希彷佛;山陵遷厝,所未忍聞。”固請而始葬,既葬而終不釋服,賢矣哉! 孝文帝崩,葬長陵(四月丙午崩,五月丙申葬)。
初,帝孝於文明太后,乃於永固陵東北里馀營壽宮,遂有終焉瞻望之志。及遷洛陽,乃自表?西以為山陵之所,而方山虛宮號曰萬年堂云(方山即永固陵)。
宣武帝崩,葬景陵(正月丁巳崩,二月甲午葬)?! ⌒⒚鞯郾?,葬定陵(二月癸丑崩三月乙酉葬)。
齊神武帝葬於鄴西北漳水之西,號義平陵。
齊世子澄虛葬神武於漳水之西,潛鑿成安鼓山石窟佛頂之旁為穴,納其柩而塞之,殺其群匠。及齊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發(fā)石取金而逃?! ∥男郾溃嵛鋵幜辏ㄊ录孜绫?,次年二月丙申葬)。
孝昭帝崩,葬文靜陵。
武成帝崩,葬永平陵(十二月辛未崩,次年二月甲申葬)?! ≈芪牡郾溃岢闪?。
孝閔帝崩,葬靜陵。
明帝崩,葬昭陵(四月辛丑崩,五月辛未葬)。
武帝崩,葬孝陵(六月丁酉崩,七月已未葬)。
宣帝崩,葬定陵(五月已酉崩,七月丙申葬)。
隋文帝崩,葬太陵,與獨(dú)狐后同墳異穴,士庶赴葬者,皆聽入視陵內(nèi)(七月丁未崩,十月乙卯葬)。
煬帝初葬哭公臺下,後改葬雷塘。
唐高祖崩,葬獻(xiàn)陵,在京兆府三涼縣界(五月六日崩,十月庚寅葬)。
貞觀九年,高祖崩。詔定山陵制度,依漢長陵故事,務(wù)存崇厚。時限既促,功役勞弊。秘書監(jiān)虞世南上封事曰:“臣聞古之圣帝明王,所以薄葬者,非不欲崇高光明珍寶異物以厚其親,然審而言之,高墳厚垅,珍物必備,此通為親累,非曰孝也。是以深思遠(yuǎn)慮,安於菲薄,以為長久萬代之計,割其常情以定之耳。
今為邱垅如此,其內(nèi)雖不藏珍寶,亦無益也。之萬代之後,人但見高墳大冢,豈謂無金玉也?臣之愚計,以為漢文霸陵,既因山勢,雖不起墳,自然高敞。今之所卜,地勢即平,不可不起。宜依《白虎通》所陳周制,為三仞之墳。其方中制度,事事減少。事竟之日,刻石於陵側(cè),書今封大小高下之式,明器所須,皆以瓦木,合於禮文,一不得用金銀銅鐵,使後代子孫,并皆遵奉。一通藏之宗廟,豈不美乎!且臣下除服,用三十六日,巳依霸陵;今為墳垅,又以長陵為法,非所依也。伏愿深覽古今,為長久之慮?!睍?,不報。虞世南又上疏曰:“漢家即位之初,便營陵墓,近者十馀歲,遠(yuǎn)者十五年,方始成就。今以數(shù)月之?,而造數(shù)十年事,其於人力,亦以勞矣。漢家大郡五十萬戶,即日人眾,未及往時,而工役與之一等,此臣所致疑也?!庇止渖献啵堊襁z詔,務(wù)從節(jié)儉。太宗乃令中書侍郎岑文本謂曰:“朕欲一如遣詔,朕臣子之心,不忍頓為儉素。如欲稱朕崇厚之志,復(fù)恐百代之後,不免有廢毀之憂。朕為此不能自決,任卿等平章,必令得所,勿置朕於不孝之地?!币虺鲇菔滥戏馐拢端驹斪h以聞。司空房元齡等議曰:“謹(jǐn)按漢高祖長陵高九丈,光武陵高六丈,漢文、魏文并不封不樹,因山為陵。竊以長陵制度,過為宏侈;二丈立規(guī),又傷矯俗。光武中興明主,多依典故,遵為成式,實(shí)謂攸宜。伏愿仰遵故命,俯順《禮經(jīng)》?!痹t曰:“朕既為子,卿等為臣,愛敬罔極,義猶一體,無容固陳節(jié)儉,陷朕於不義也。今便敬依來議。”於是山陵制度,頗有減省。
唐凡國陵之制,皇祖以上至太祖陵,皆朔、望上食,元日、冬至、寒食、伏、臘、社冬一祭。皇考陵,朔、望及節(jié)祭,而日進(jìn)食。又薦新於諸陵,其物五十有六品。始將進(jìn)御,所司必先以送太常與尚食,滋味薦之如宗廟。
貞觀十三年正月一日,太宗朝於獻(xiàn)陵。先是日,宿設(shè)黃麾仗,周衛(wèi)陵寢。至是質(zhì)明,七廟子孫及諸侯、百寮、蕃夷君長,皆陪列於司馬門內(nèi)。太宗至小次,降輿納履,哭於闕門,西面,再拜,慟絕不能興。禮畢,改服入於寢宮。執(zhí)饌,閱視高祖及先後服御之物。匍匐床前悲慟。左右侍御者,莫不欷?。
十八年,帝謂侍臣曰:“昔漢家皆先造山陵,既達(dá)始終,身復(fù)親見,又省子孫經(jīng)營,不頓費(fèi)人功,我深以此為是。古者因山為墳,此誠便事。九??山孫聳迥絕,因而旁鑿,可置山陵處,朕有終焉之理?!蹦嗽t“營山陵於九??山之上,足容一棺而已,務(wù)從儉約。又佐命功臣,義深舟楫,追念在昔,何日忘之,漢氏相將陪陵,又給東園秘器,篤終之義,恩意深厚。自今以後,功臣密戚及德業(yè)佐時者,如有薨亡,賜塋地一所,及賜以秘器,使窀穸之時,喪事無闕,凡功臣密戚請陪陵葬者聽之。以文武分為左右而列,(墳高四丈已下,三丈已上);若父祖陪陵,子孫從葬者,亦如之(若宮人陪葬,則陵戶為之成墳。凡諸陵皆置留守,領(lǐng)甲士,與陵令日知,巡警左右,兆域內(nèi),禁人無得葬埋。古墳則不毀之)?!?br />
獻(xiàn)陵陪葬名氏。楚國太妃萬氏、館陶公主、河?王孝恭、襄邑王神符、清河王誕、韓王元嘉、彭王元則、道王元慶、鄭王元懿、虢王元鳳、酆王元亨、徐王元禮、滕王元嬰、鄧王元裕、魯王元夔、霍王元軌、江王元祥、密王元曉、并州總管張綸、榮國公樊興、平原郡公王長楷、譚國公邱和、巢國公錢九龍、刑部尚書劉德威、刑部尚書沈叔安?! ∈晔辉?,葬文德皇后長孫氏於昭陵。帝為文刻之石,稱皇后節(jié)儉,遺言薄葬。以為盜賊之心,止求珍貨。既無珍貨,復(fù)何所求?朕之本意,亦復(fù)如此。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已有?今因九??山為陵,鑿石之工才百馀人,數(shù)十日而畢,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奸盜息心,存歿無累,當(dāng)使百世子孫,奉以為法。
上念后不已,於范中作層觀望昭陵,嘗引魏徵同登,使視之。徵熟視曰:
“臣昏?毛不能見。”上指示之。徵曰:“以為陛下望獻(xiàn)陵。若昭陵,則臣固見之矣?!鄙掀鼮闅в^。
太宗崩,葬昭陵。在京兆府醴泉縣,因九??層峰,鑿山南西,深七十五丈,為元宮。山旁巖,架梁為棧道,懸絕百仞,繞山二百三十步,始達(dá)元宮門。頂上亦起游殿(五月已巳崩,八月庚寅葬)?! ∥牡禄屎蠹丛獙m後,有五重石門,其門外於雙棧道上山起舍,宮人供養(yǎng)如平常。及太宗山陵畢,宮人亦依故事留棧道,準(zhǔn)舊山陵使閻立德奏曰:“元宮棧道,本留擬有今日,今既始終永畢,與前事不同。謹(jǐn)按故事,唯有寢宮安神供奉之法,而無陵上侍衛(wèi)之儀,望除棧道,固同山岳?!鄙哮Q咽不許,長孫無忌等援引禮經(jīng),重有表請,乃依奏?! ∩嫌U揚(yáng)先帝徽烈,乃令匠人琢石,寫諸蕃君長貞觀中擒服者頡利等十四人,列於北司馬門內(nèi)。
昭陵陪葬名氏 越國太妃燕氏、趙國太妃楊氏、紀(jì)國太妃韋氏、賢妃鄭氏、才人徐氏、鄭國夫人、彭城郡夫人、蜀王?、趙王福、紀(jì)王慎、越王貞、嗣紀(jì)王澄、曹王明、蔣王惲、清河公主駙馬程知亮、晉國公主駙馬韋思安、豫章公主駙馬唐善識、新興公主駙馬長孫曦、蘭陵公主駙馬竇懷哲、高密公主駙馬段綸、長樂公主駙馬長孫沖、遂安公主駙馬王大禮、南平公主駙馬劉元懿、衡陽公主駙馬阿史那杜爾、新城公主駙馬韋政舉、城陽公主駙馬薛?、長廣公主駙馬楊師道、襄城公主駙馬蕭銳、長沙公主駙馬豆盧讓、安康公主駙馬獨(dú)孤彥?、臨川公主駙馬周道務(wù)、普安公主駙馬史仁表、中書令馬周、中書令岑文本并男方倩、中書令崔敦禮、英國公李?、衛(wèi)國公李靖、虞國公溫彥博、宋國公蕭?、申國公高士廉、梁國公房元齡、鄭國公魏徵、高陽公許敬宗、趙國公長孫無忌、莒國公唐儉、吏部侍郎馬載、戶部尚書李大亮、兵部尚書房仁裕、禮部尚書張復(fù)允、國子祭酒孔穎達(dá)、禮部侍郎孔志約、工部侍郎孔元惠、太常卿褚亮、禮部尚書虞世南、工部尚書閻立德、吏部侍郎姜晦、太常卿姜皎、殿中監(jiān)唐嘉會、學(xué)士姚思廉、衛(wèi)尉卿魏叔玉、光祿卿姜遠(yuǎn)、秘書監(jiān)岑景儔、宗正卿李芝芳、光祿卿房光義并男原州別駕暉、咸陽縣丞曜、衛(wèi)尉卿房光敏并男閬州刺史誕、清河郡主婿贈鴻臚卿竇庭蘭、金州刺史虞正松、洪州刺史吳黑闥、晉州刺史裴藝、寧州刺史竇義節(jié)、衛(wèi)州刺史蕭鄴、吏部郎中馬覬、幽州都督長孫敞、原州都督李政明、臨淮公李規(guī)、瑯琊公王珍、常州公李倩、千金公李俊、中山王李裾、汝州別駕房漸、左清道率房恒、江夏王道宗、雍州長史李弼、夔國公弘基、觀國公楊仁恭、原州都督史幼虔、陜王府司馬史為謙、芮國公豆盧行業(yè)、西平郡王李琛、簡州刺史李震、安南都督姜簡、薛國公阿史那忠、鄂國公尉遲敬德、嘉國公周仁護(hù)、丹陽公李客師、雁門公梁建方、虢國公張士貴、胡國公奏叔寶、周國公鄭仁泰、大將軍薛咄摩、大將軍蘇泥熟、大將軍漢東公李孟嘗、芮國公盧寬、大將軍尉遲寶林、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大將軍邱行恭、大將軍賀蘭整、大將軍張世師、大將軍許洛仁、大將軍張延師、大將軍瑯琊王駢、大將軍懷德公于伯億、左金吾大將軍梁仁裕、大將軍史大奈、大將軍卞波利、大將軍姜確、大將軍可汗阿史那步真、大將軍史奕、大將軍李森、大將軍阿史那德昌、大將軍公孫雅靖、右監(jiān)門將軍執(zhí)失善、左金吾將軍房先忠、內(nèi)侍張阿難、橫野軍都督拔拽、都督渾大寧、于闐王尉遲光、盧國公程知節(jié)、將軍仇懷古、將軍杜君綽、將軍麻仁靖、將軍賀拔儼、將軍何道、將軍楊思訓(xùn)、將軍元仲文、將軍豆盧承基、將軍斛思正貴、將軍徐定成、將軍康野、將軍段志元、將軍薛萬鈞、將軍元思元、將軍李承祖、將軍薛承慶、右衛(wèi)郎將軍尉遲昱、左衛(wèi)郎將軍姜昕、中郎將殷存爽、天冊府記室薛收、右衛(wèi)大將軍李思摩、薩寶王贊普、新羅王女德貞(初,長孫無忌自於昭陵封內(nèi),先造墳?zāi)?,至上元元年九月七日,許歸葬)。
永徽二年,有司言:“先帝時,獻(xiàn)陵既三年,惟朔、望、冬至、夏秋伏臘、清明、社上食。今昭陵喪期畢,請上食如獻(xiàn)陵?!睆闹?br />
六年正月朔,高宗謁昭陵,行哭就位,再拜,擗踴畢,易服,謁寢宮。入寢,哭踴,進(jìn)東階,西向拜號,久,乃薦太牢之饌,加珍羞,拜哭,奠饌,閱服御而辭,行哭出寢北門,御小輦還。
顯慶五年,詔:歲春、秋季一巡,宜以王公行陵,太常、少卿貳之,太常給鹵簿,仍著於令?! 「咦诒溃崆?,在京兆府奉天縣界(弘道元年十二月四日崩,次年八月庚寅日葬)。
乾陵陪葬名氏。章懷太子賢、懿德太子重潤、澤王上金、許王素節(jié)、?王守禮、義陽公主、新都公主、永泰公主、安興公主、特進(jìn)王及善、中書令薛元超、特進(jìn)劉番禮、尚書左仆射豆盧欽望、左仆射楊再思、右仆射劉仁軌、左衛(wèi)將軍李謹(jǐn)行、左武衛(wèi)將軍高侃。
始,《貞觀禮》歲以春秋、仲月巡陵,至武后時,乃以四季月、生日、忌日遣使詣陵起居。景龍二年,右臺侍御史唐紹上書曰:“禮不祭墓。唐家之制,春、秋仲月遣使具鹵簿、衣冠巡陵。天授之後,乃有起居,遂為故事。夫起居者,參候動止,事生之道,非陵寢法。請停四季及生日、忌日、節(jié)日起居,準(zhǔn)式二時巡陵。”手敕曰:“乾陵歲冬至、寒食以外使,二忌以內(nèi)使朝奉。他陵如紹奏。”至是又獻(xiàn)、昭、乾陵皆日日祭。太常博士彭景直上疏曰:“禮無日祭陵,惟宗廟月有祭,故王者設(shè)廟、祧、壇、?單、為親疏多少之?dāng)?shù),立七廟,一壇、一?單。
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皆月祭之。遠(yuǎn)廟為祧,享嘗乃止,去祧為壇,去壇為?單,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又譙周《祭志》:‘天子始祖、高祖、曾祖、祖、考之廟,皆月朔加薦,以象平生朔食,謂之月祭,二祧之廟無月祭?!瘎t古皆無日祭者。今諸朔、望食,則近於古之殷事;諸節(jié)日食,近於古之薦新。鄭注《禮記》:‘殷事,月朔、半薦新之奠也。’又:‘既大祥即四時焉’。此其祭皆在廟,近代始以朔、望諸節(jié)祭陵寢,唯四時及臘五享廟。考經(jīng)據(jù)禮,固無日祭於陵。唯漢七廟議,京師自高祖下至宣帝,與太上皇、悼皇考陵旁立廟,園各有寢、便殿,故日祭於寢,月祭於便殿。元帝時,貢禹以禮節(jié)煩數(shù),愿罷郡國廟。丞相韋元成等又議七廟外,寢、園皆無復(fù)。議者亦以祭不欲數(shù),宜復(fù)古四時祭於廟。後劉歆引《春秋傳》‘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祖禰則日祭,曾高則月祭,二祧則時享,壇、?單則歲貢’。後漢陵寢之祭無傳焉,魏、晉以降,皆不祭墓。國家諸陵日祭請停如禮?!笔枳?,天子以語侍臣曰:“禮官言諸陵不當(dāng)日進(jìn)食。夫禮以人情沿革,何專古為?乾陵宜朝晡進(jìn)奠如故。昭、獻(xiàn)二陵日一進(jìn),或所司苦於費(fèi),可減朕常膳為之?!?br />
武后崩,將合葬乾陵,給事中嚴(yán)善思建言:“尊者先葬,卑者不得入。今啟乾陵,是以卑動尊,術(shù)家所忌。且元關(guān)石門,冶金錮隙,非攻鑿不能開,神道幽靜,多所驚瀆。若別攻隧以入其中,即往昔葬時神位前定,更且有害。曩營乾陵,因有大難,易姓建國二十馀年,今又營之,難且復(fù)生。合葬非古也,況事有不安,豈足循據(jù)?漢世皇后別起陵墓,魏、晉始合葬。漢積祀四百,魏、晉祚卒不長,亦其驗(yàn)也。今若更擇吉地,附近乾陵,取從葬之義,使神有知,無所不通;若其無知,合亦何益?山川精氣,上為列星。葬得其所,則神安而後嗣昌;失其宜,則神危而後嗣損。愿割私愛,使社稷久長?!敝凶诓患{?! ≈凶诒?,葬定陵,在京兆府富平縣界(六月二日崩,十一月已酉葬)。
睿宗崩,葬橋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五月十二日崩,十月庚午日葬)。
致堂《讀史管見》言明皇於睿宗孝養(yǎng)素薄,故其崩也五月而遽葬,以為薄於其親。然愚嘗考之,自漢以來,并未嘗守天子七月而葬之制,如隋以前歷代葬期,多只在一兩月之內(nèi),蓋以預(yù)規(guī)山陵,而嗣君又急於從吉故也。雖至孝如晉武帝、魏孝文亦迫於其臣下之請,不免徇近代之制。惟以禍亂不克葬者,方有數(shù)月之淹,如梁武帝父子是也。至唐高宗崩,五月而葬,則以升遐之後,方營山陵,故少遲於前代,虞世南諫疏可見。及太宗預(yù)為壽域,則又不及五月。高宗以後,或遲或速,大概不越五、六月,雖少遲於近代,而終未能復(fù)古禮,明皇蓋亦循故事耳。
致堂豈未之考邪?
橋陵陪葬名氏節(jié)愍太子重俊、宜城公主、金城公主、長寧公主、城安公主、定安公主、息阝國公主、彭國公王、駙馬李思訓(xùn)。
開元十七年,元宗因拜橋陵至金粟山,睹岡巒有龍盤鳳翔之勢,謂左右曰:
“吾千秋後,宜葬於此?!贬崴熳废戎荚嵫?。
天寶二年制:“每歲以九月一日薦衣於陵寢”,又以“寒食薦饣易粥、雞球、雷車,五月五日薦衣、扇。”
十三載制:“獻(xiàn)、昭、乾、定、橋五署改為臺,令、丞各升一階。”自後諸陵,例皆稱臺。
◎唐開元禮
△皇帝謁陵
行宮距陵十里,設(shè)坐於齋室,設(shè)小次於陵所道西南,大次於寢西南。侍臣次於大次西南,陪位者次又於西南,皆東向。文官於北,武官於南,朝集使又於南,皆相地之宜。前行二日,遣太尉告於廟?;实坌兄翆m,即齋室。陵令以玉冊進(jìn)署?! ≡O(shè)御位於陵東南隅,西向,有岡麓之閡,則隨地之宜。又設(shè)位於寢宮之殿東陛之東南,西向。樽坫陳於堂戶東南。百官、行從、宗室、客使位神道左右,寢宮則分方序立大次前。其日,未明五刻,陳黃麾大仗於陵寢。三刻,行事官及宗室親五等、諸親三等以上并客使之當(dāng)陪者就位?;实鬯胤笋R,華蓋、傘、扇,侍臣騎從,詣小次。步出次,至位,再拜,又再拜。在位皆再拜,又再拜。少選,太常卿請辭,皇帝再拜,又再拜。奉禮曰:“奉辭”。在位者再拜?;实圻€小次,乘馬詣大次,仗衛(wèi)列立以俟行。百官、宗室、諸親、客使序立次前。皇帝步至寢宮南門,仗衛(wèi)止。乃入,繇東序進(jìn)殿陛東南位,再拜;升自東階,北向,再拜,又再拜。入省服玩,收拭帳簀,進(jìn)太牢之饌,加珍羞。皇帝出樽所,酌酒,入,三奠爵,北向立。太祝二人持玉冊於戶外,東向跪讀。皇帝再拜,又再拜,乃出戶,當(dāng)前北向立。太常卿請辭,皇帝再拜,出東門,還大次,宿行宮。若太子、諸王、公主陪葬柏城者,皆祭寢殿東廡;功臣陪葬者,祭東序。為位奠饌,以有司行事?;蚧屎髲闹],則設(shè)大次寢宮東,先朝妃嬪次於大次南,大長公主、諸親命婦之次又於其南,皆東向。以行帷具帳謁所,內(nèi)謁者設(shè)皇后位於寢宮東,大次前,少東,先朝妃嬪位西南,各於次東,司贊位妃嬪東北,皆東向?;实奂劝l(fā)行宮,皇后乘四望車之大次,改服假髻,白練單衣。內(nèi)典引導(dǎo)妃嬪以下就位?;屎笤侔?,陪者皆拜。少選,遂辭,又拜,陪者皆拜。皇后還寢東大次,陪者退?;屎筲氣O禮衣,乘輿詣寢宮,先朝妃嬪、大長公主以下從。至北門,降輿,入大次,詣寢殿前西階之西,妃嬪、公主位於西,司贊位妃嬪東北,皆東向?;屎笤侔荩谖徽呓园??;屎篝砦麟A入室,詣先帝前再拜,復(fù)詣先后前再拜,進(jìn)省先后服玩,退西廂東向立,進(jìn)食?;实鄢?,乃降西階位。辭,再拜,妃嬪皆拜。謁大次更衣,皇帝過,乃出寢宮北門,乘車還。天子不躬謁,則以太常卿行陵。所司撰日,車府令具軺車一馬清道,青衣、團(tuán)扇、曲蓋傘,列俟於太常寺門。設(shè)次陵南百步道東,西向。右校令具雜器以備灑掃。太常卿公服乘車,奉禮郎以下從。至次,設(shè)卿位兆門外之左,陵官位卿東南,執(zhí)事又於其南,皆西向。奉禮郎位陵官之西,贊引二人居南。太常卿以下再拜,在位皆拜。謁者導(dǎo)卿,贊引導(dǎo)眾官入,奉行、復(fù)位皆拜。出,乘車之他陵。有芟治,則命之?! ∽蚤_元十七年以後,無親謁陵故事?! ≡诒?,葬泰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四月五日崩,次年三月辛酉葬)。
泰陵陪葬名氏。贈揚(yáng)州大都督高力士。
肅宗崩,葬建陵,在京兆府醴泉縣界(四月十八日崩,次年三月庚午日葬)。
建陵陪葬名氏。尚父汾陽王郭子儀(元和九年,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郭釗奏:
“亡祖子儀陪葬建陵,欲於墳所種植松楸?!彪罚骸叭缬瞿暝峦ū懔陮嬓逘I,宜令所司許其種植?!保?br />
寶歷二年二月,太常奏:“追尊孝敬皇帝以下四陵,宜停朝拜事(孝敬皇帝恭陵、讓皇帝惠陵、奉天皇帝齊陵、承文皇帝順陵。)前件四陵,皆年追尊大號,皆是恩制,緣情而行,當(dāng)時已不合經(jīng)典,今乃二時朝拜,上擬祖宗,切以情禮之差,過猶不及。謹(jǐn)按《禮記》及歷代禮文并國朝故事,皇帝旁親無服。又云五代而親屬盡。伏以四陵,親非祖宗,事無故德,緣情權(quán)制,禮合變更。有司因循,尚為常典。況今宗廟之上,遷代已遠(yuǎn),尊卑降殺,朝拜須停。敕旨“依奏”。
代宗崩,葬元陵,在京兆府富平縣界(五月二十日崩,十月已酉葬)。無陪葬。
葬代宗時,發(fā)引,帝見せ?京車不當(dāng)馳道,移指丁未之?,問其故,有司曰: “陛下本命在午,不敢沖也?!鄙峡拊唬骸鞍灿型黛`駕而謀自利乎?”命改轅直午而行?! ∝懺哪辏钣兴拘掭萘陮?。以昭陵舊官先因火焚毀,故詔百官詳議。議者多云“舊宮既被焚?,請移就山下”?;蛴凶h請修舊宮者。上意亦不欲移,由是復(fù)以山上為定。於是遣左諫議大夫、平章事崔損完修八陵使,及所司計獻(xiàn)、昭、乾、定、泰五陵各造屋三百七十八?,橋陵一百四十?,元陵三十?,唯建陵不復(fù)創(chuàng)造,但修葺而已。所緣陵寢中帷幄床蓐一事已上并令制置,上親閱焉。 德宗崩,葬崇陵,在京兆府?陽縣界(正月崩,十月葬)?! o陪葬。
順宗崩,葬豐陵,在京兆府富平陽縣界(正月崩,七月葬)。
無陪葬。
憲宗崩,葬景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正月崩,五月葬)。
景陵陪葬名氏?;菡烟訉?、孝明太后鄭氏、懿安太后郭氏、賢妃王氏。
穆宗崩,葬光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正月崩,十一月葬)?! 」饬昱阍崦稀9з姨笸跏?、正獻(xiàn)太后蕭氏。
敬宗崩,葬莊陵,在京兆府三原縣界(十二月崩,次年七月葬)。
莊陵陪葬名氏。悼懷太子普?! ∥淖诒?,葬章陵,在京兆府富平縣界(正月崩,八月葬)。
無陪葬。
武宗崩,葬端陵,在京兆府三原縣界(三月崩,八月葬)。
端陵陪葬名氏。賢妃王氏。
宣宗崩,葬正陵,在京兆府?陽縣界(八月崩,次年二月葬)?! ≌昱阍崦稀f兼チ??! ≤沧诒溃岷喠?,在京兆府富平縣界(七月崩,次年二月葬)。
無陪葬。
僖宗崩,葬靖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三月崩,十二月葬)。 無陪葬。
昭宗崩,葬和陵,在河南府緱氏縣界?! ×禾姹?,葬宣陵,在洛京伊闕縣(六月五日崩,十月十日葬)。
後唐同光三年六月敕:“關(guān)內(nèi)諸陵,頃因喪亂,類遭穿發(fā),多未掩修。其下宮殿宇法物等,各令奉陵州府據(jù)所管陵園修制,仍四時各依例薦饗。逐陵各差近陵百姓二十戶,放雜差役以備灑掃。其壽陵等一十陵,亦一例修掩,量差陵戶。仍授尚書工部郎中李途京兆少尹,完修奉諸陵使?!薄 ♂崽魄f宗崩,葬雍陵,在洛京新安縣(四月崩,次年七月葬)。
明宗崩,葬徽陵,在洛京洛陽縣(十一月崩,次年四月葬)。
末帝泰清三年,車駕北幸,路當(dāng)徽陵,乃至陵所朝謁。
晉高祖崩,葬顯陵,在洛京壽安縣(六月十三日崩,十月十日葬)。
漢高祖崩,葬睿陵,在洛京都城縣(正月二十七日崩,十一月二十七日葬)。
隱帝崩,葬潁陵,在許州陽翟縣(十一月二十一日崩,八月十二日葬)。
周太祖崩,葬嵩陵,在鄭州新鄭縣(正月十七日崩,四月十二日葬)。
先時,帝屢戒晉王曰:“昔吾西征,見唐十八陵無不發(fā)掘者,此無他,惟多藏金玉故也。我死當(dāng)衣以紙衣,斂以瓦棺,速營葬,勿久留宮中。壙中無用石,以甓代之。工人徒役皆和雇,勿以煩民。葬畢,募近陵民三十戶,蠲其雜徭,使之守視,勿修下宮,勿置守陵宮人,勿作石羊、虎、人、馬,惟刻石至陵前。云周天子平生好儉約,遺令用紙衣瓦棺,嗣天子不敢違也。汝或違吾,吾不福汝?!?br />
世宗顯德元年六月,車駕征太原回,拜嵩陵,至陵所,哀泣感左右,祭奠而退,賜奉陵將吏及近郊人金帛有差。
世宗崩,葬慶陵,在鄭州管城縣(六月十九日崩,十一月一日葬)。
恭帝崩,葬順陵,在慶陵之側(c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