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六十八

讀史方輿紀要 作者:(清)顧祖禹


  ◎四川三

  ◇保寧府東至夔州府達州五百六十里,南至順慶府三百里,西北至龍安府五百十里,西南至潼川州三百十五里,北至陜西沔縣六百三十里,東北至漢中府千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七百里,至江南江寧府五千九百里,至京師一萬三百里。

  《禹貢》梁州之域。春秋為巴國地。秦惠王滅巴,置巴郡。漢亦為巴郡地漢巴郡治江州縣。后漢因之。建安中,劉璋置巴西郡《華陽國志》:初平元年,安漢趙穎建議分巴為三郡,欲得巴舊名,以墊江以上為巴郡,治安漢,江州以下為永寧郡,朐貼以下為固陵郡。建安六年,魚復蹇胤爭巴名,劉璋乃改永寧為巴郡,固陵為巴東郡,前巴郡為巴西郡,于是有三巴之稱。宋白曰:建安六年,改巴郡為巴西,始自安漢移治閬中。安漢,今見順慶府。墊江,見合州。晉亦曰巴西郡,尋為李雄所據(jù)。永和中,收復。宋曰北巴西郡。齊因之。梁置南梁、北巴州及北巴郡天監(jiān)四年,巴西降魏,既而復入于梁。十六年,巴州叛降魏。魏亦置巴州,以統(tǒng)諸獠。后復屬于梁。西魏改為隆州,又改郡為盤龍郡。隋郡廢州存。大業(yè)初,又改州為巴西郡。唐武德初,復為隆州。先天初,改曰閬州避玄宗諱也。天寶初,曰閬中郡。乾元初,復曰閬州。五代唐因之,兼置保寧軍《五代史》:天成四年,置保寧軍,領閬、果二州。長興初,董璋叛,陷閬州,軍廢。三年,知祥并東川,復置保寧節(jié)度,兼領果、蓬、渠、開四州。宋仍曰閬州亦曰閬中郡。乾德四年,改軍號曰安德軍。元初,立東川路。至元十三年,升為保寧府。二十年,曰保寧路,后復為府。至正二十年,為明玉珍所據(jù)。明洪武四年,仍為保寧府,領州二、縣八。今仍舊。

  府包絡群山,?確艱險,為兩川之屏蔽。自古未有兩川有事,巴西不先受其患者。蓋巴蜀之口,府實綰之。東道之安危,即西方之存亡也。故漢中失,則蜀之大勢十去其六,劍閣危,則蜀之大勢十去其九矣。梁天監(jiān)四年,巴西入于魏。邢巒表言,巴西、南鄭相距千四百里,去州迢遞,恒多擾動。昔在南之日,以其統(tǒng)綰勢難,曾立巴州,鎮(zhèn)靜蠻獠。梁州藉利,因而表罷齊高帝建元二年,分梁州立巴州。武帝永明二年,巴州復罷。巴西廣袤千里,戶逾四萬,若于彼立州,鎮(zhèn)攝華獠,則大帖民情。從墊江以還今重慶府合州,即墊江也,不勞征伐,自為國有。魏主不從。既而梁人復得之。蓋閬中之地,居三巴上游,北接梁洋,西控梓益。故杜佑曰,閬州居蜀漢之半,又當東道要沖,備御不可不切。然廣元一邑,實當蜀口,前界關表謂陽平關,后據(jù)劍北。自南北朝以來,建郡設州,以為咽喉要路。秦蜀有事,此其必爭之所。唐光啟中,王建為利州刺史,周庠說建曰,葭萌四戰(zhàn)之地,難以久安,閬州地辟人富,攻之易下。建襲據(jù)閬州,后遂為并蜀之本。宋以利州名路,而閬州屬焉。西方多事,必綢繆于利、閬之間,蓋自利州而趨劍閣,由劍閣而道綿、漢,勢若建瓴焉。自府境而言,利州首險也,劍州次險也,所以保閬中者于此,所以保巴蜀者亦于此。保寧非全蜀重地歟?

  閬中縣附郭。秦縣。漢屬巴郡,以閬水紆曲繞縣三面而名。晉宋以后,皆為巴西郡治。隋改縣曰閬內(nèi)。唐復為閬中縣閬州治焉。宋元因之。今編戶十里。

  ○閬中城府東二十里。秦筑。亦謂之張儀城??h舊治此。后漢建安五年,劉璋以張魯據(jù)漢中,以龐羲為巴郡太守,屯閬中以御魯。即此。自唐以后,皆為閬中縣治。明洪武七年,徙縣治于府治西南,其故城謂之白沙鎮(zhèn),亦曰白沙壩?!冻且乜肌罚嚎づf為土城,在嘉陵江北,對峙錦屏山。相傳漢建安六年,劉璋創(chuàng)筑。元時增修。偽夏明玉珍移城而西,仍為土城。明洪武四年,即舊城增拓,內(nèi)外俱?以石,為門四,周九里有奇。

  隆城在府東北。魏正始中,立巴州,又立隆城鎮(zhèn)。宋白曰:取其連岡地勢高隆而名。熙平中,又嘗改隆城鎮(zhèn)為南梁州。時巴州叛降魏也?!段魑旱渎浴罚捍酥菖f有隆城堅險,故又謂之南隆。州治即故閬中城。

  西水廢縣府西四十里。本閬中縣地。梁置掌天郡。西魏改曰金遷。后周又置西水縣。隋開皇初,郡廢,縣屬隆州。唐因之。宋屬閬州。元并入南部縣?!饡x安廢縣,在府西北六十里。梁置金匱郡,尋改金遷郡。隋廢郡入晉城。唐武德中,改置晉安縣。宋初,仍屬閬州。熙寧四年,省為晉安鎮(zhèn),屬西水縣?!犊ぶ尽罚簭U縣在南部縣北九十里,元至元末廢。似誤。又小寧廢州,亦在府界?!对尽吩疲罕幐?,初領新得、小寧二州,后并入閬中縣。近《志》:巴州西百里有小寧城。

  ○錦屏山府南三里。嘉陵江南岸,兩峰連亙,壁立如屏,四時花木,錯雜如錦,與郡治對峙,因名。一名閬中山,亦曰寶鞍山。山之西曰印斗山,西南曰金耳山,其東三里曰南巖,一名大象山,又名臺星巖,俗謂之讀書巖,以宋陳堯叟兄弟讀書于此而名。其相連者,曰漱玉巖。○盤龍山,在府東三里。宛如盤龍,后魏以此名郡。唐貞觀中,侯氣者言山有王氣,因鑿斷山脈,俗謂之鋸山。咸通中,嘗移閬中縣治于此。山側(cè)又有東巖,在城東五里,即盤龍之別阜。

  傘蓋山府北五里。中高四下,其狀如蓋。相傳為府之主山。其相連者,曰北巖。又北二里曰玉臺山?!痨`山,在府東十里,一峰峭拔,界嘉陵、宋江之間。唐天寶中,賜名仙穴山。上有圣池。又府東南二十里,有青崖山。

  文成山府東三十里。峰巒聳列,林木蔥?,一峰突出,上有漢張道陵玄都臺。又府東南四十里,有賜緋山。山勢環(huán)拱,草木蓊蔚,為郡之勝。又東南三十里,曰恭思山,極高峻。劉?句曰:唐武德元年置辨丹、恭思二縣,屬隆州。七年,俱省入閬中縣。思恭縣蓋置于山下?!鸫蠓缴?,在府東北百里。山頂四方如坪,其對峙者曰小方山,頂亦方平。又有鳳棲山,與小方并峙。

  重錦山府東百三十里。兩峰對峙,秀麗若錦。又東二十里,曰天目山。上有二洞,一曰天目,一曰天溪。相傳葛洪修煉處?!吨尽吩疲焊畺|六十里,有靈城巖。巖最深邃,泉石奇勝。又掌天山,在西水縣界,以高聳名。梁以此名郡?!吨尽吩疲荷皆谀喜靠h北八十五里,亦曰掌山。

  ○嘉陵江在城南二里。自陜西寧羌州而南入府境,歷廣元、昭化、劍州、蒼溪諸境,至府西,折而東南,經(jīng)南部縣入順慶府界,亦曰漢水,亦曰閬水,亦曰渝水,亦曰巴水,皆嘉陵之異名也。范曄曰:閬中有渝水,夾水居者,謂之巴渝蠻。善戰(zhàn)斗,喜歌舞,亦謂之板?蠻,以常挾?為戰(zhàn)具也。有七姓,曰羅、樸、督、鄂、度、夕、龔,皆為渠帥。自秦世立功,復其租賦,其余戶歲入賨錢,口四十。其渠長為賨侯。高祖為漢王時,發(fā)此蠻以定三秦。后因制巴渝舞。后漢永初以后,每助郡討破羌寇,所向有功。光和二年,板?蠻叛,五年,復定。建安二十年,曹操取漢中,張魯欲降,其功曹閻圃勸魯依度護,赴樸胡。魯因奔南山,入巴。度護,賨侯之名。樸胡,即七姓蠻之一也。蓋皆依嘉陵為險。余詳見陜西大川嘉陵江。

  老溪在府西。東流合嘉陵江。宋淳化五年,蜀賊李順作亂,宦者王繼恩率師復綿州,遣別將曹習破賊于閬溪,復閬、巴、蓬、劍等州。是也。今堙?!鹉铣?,在府城南。東西四里,南北八里?!稘h志》閬州南有彭道將池,西南有彭道魚池。此即彭道將池也。自漢以來,堰大斗、小斗之水溉田,里人賴之。唐時堰壞,遂成平陸。

  ○鋸山關在府東北蟠龍山后,為漢、沔要沖之路。又玉臺山,下有滴水關?!鹉辖蜿P,在城南,臨嘉陵江,有南津渡口,為戍守處。今關下有錦屏浮橋。又梁山關,在府東靈山下。府東南二十里又有和溪關,路通巴達?!吨尽吩疲洪佒菥秤刑魄?、金子、章溪等堡,凡六十有二,俱有民兵守把。

  錦屏驛舊在城西澄清門外,今移于城東富春門外。又隆山馬驛,在府西南四十里?!吨尽吩疲焊笔謇铮f有雙山驛。明初置,后省。又府南百里有富村馬驛,府北百四十里有柏林遞運所。正德十年,廢紫石水驛,設所于此?!鹨劓?zhèn),在府南六十里。舊置稅課局于此,今廢。又水會渡,在府北八十里。又北六十里,有白沙渡,皆嘉陵江津濟處也。

  蒼溪縣府北四十里,西北至劍州百八十里。秦閬中縣地。晉分置蒼溪縣,屬巴西郡。劉宋省。蕭齊改置漢昌縣,仍屬巴西郡。梁因之。隋開皇末,復改曰蒼溪,屬隆州。唐屬閬州。今城周二里有奇,編戶六里。

  ○蒼溪故縣在今縣西南。晉太康中,置縣治此。劉宋省。齊為漢昌縣治。隋復舊。

  奉國城在縣東南。梁置奉國縣,為白馬郡治。隋開皇初,郡廢,縣屬隆州。唐武德七年,改屬西平州。貞觀初,復屬隆州,尋屬閬州。宋因之。元至元中,并入蒼溪。《志》云,奉國舊縣,在府東百里。又有義陽廢縣,在縣東,亦梁置,為義陽郡治。隋開皇初,郡、縣俱廢?!疳簭U縣,在縣北八十里。晉置岐坪縣,屬巴西郡。宋廢。隋復置,屬利州。唐初因之。武德七年,置南平州于此。貞觀二年,州廢,還屬利州。開元二十三年,改屬閬州。寶歷初,廢。天復中,王建表置。宋初,仍屬閬州。熙寧四年,省為岐坪鎮(zhèn),屬奉國縣。

  大獲城在縣東大獲山上。因石巖為之,中通四門,周十里。宋紹定中,都統(tǒng)孫臣王堅所筑。后安撫楊大淵亦嘗于此聚兵。淳?三年,兵亂,制置使余?筑此城,為閬州治,而以蒼溪縣為倚郭。后蒙古取雅州,至閬之大獲山,降其城,即此。

  ○大獲山縣東三十里。有大小二峰,小峰上有石井,出泉不竭,大峰上有池,廣數(shù)畝,謂之天池。宋江環(huán)繞其下,石城四周,即宋余?所筑以護蜀口者?!鹦″\屏山,在縣治南。臨江高峙,奇秀與閬中之錦屏山相似,因名。又縣治東有筆架、白鶴諸山,皆聳秀。

  云臺山縣東南三十五里。高四百丈,上方百里,有魚池,宜五谷。山峰峻削插天,一名天柱。有洞四,曰麻姑、芙蓉、平仙、峻仙,池二,曰浴丹、玉魚,巖二,曰松根、蟠桃,蓋山之幽勝者。又紫陽山,在縣東三十五里。一峰屹峙,高入青云?!鸱缴?,在縣東八十五里,遠望如幾案之狀?!吨尽吩疲汗欧街莩且?。未知所據(jù)。

  ○嘉陵江在縣治東南。自劍州流經(jīng)縣境,而入閬中縣界?!鹚谓诳h東。源出陜西漢中府南廢廉水縣界,流至此,下流入嘉陵江。又曲肘川,在縣治東一里。源出縣北十里之玉女山,東南流入嘉陵江,曲折如肘,因名。

  ○八字關縣北八十里。有巡司戍守。又鐵山關,在縣西五十里。今廢?!吨尽吩疲嚎h有隆山關、大白埡關、廟埡關、茶店埡關、吊兜嘴關等五堡,俱有民兵戍守。又蒼溪驛,在縣西。水道所經(jīng)也。又西六十里有高橋水驛,縣北二十里又有槐樹馬驛。

  南部縣府南七十里。南至順慶府二百二十里,西至潼川州鹽亭縣二百七十里,東至蓬州儀隴縣百三十里。漢巴郡充國縣地。后漢末,為南充國縣地。晉屬巴西郡。宋齊因之。梁天監(jiān)二年,置南部縣,以縣居郡南而名。西魏于縣置新安郡。后周郡廢。隋屬隆州。唐屬閬州。宋因之。明洪武十年,并入閬中縣。十四年,復置。今城周二里有奇,編戶九里。

  ○新井廢縣縣東北四十里。漢充國縣地。晉安帝嘗置新安縣,為新巴郡治。宋齊因之。后廢。唐武德初,析南部、晉安二縣地,置新井縣,以其界內(nèi)有鹽井而名,屬閬州。宋因之。元并入南部縣。《郡志》:新井城,在府東七十五里。又《寰宇記》云:新井東北二十八里,有漢充國故城?!鹦抡U縣,在縣東南五十里。漢充國縣地。唐武德四年,分南部、相如二縣置新城縣,尋改曰新政,屬隆州。宋屬閬州。元省入南部郡?!吨尽吩疲盒抡?,在府東南百三十里。

  ○南山縣治南一里,縣之主山也。蜿蜒蒼翠,環(huán)繞縣治。漢末,張魯奔南山,入巴中,或以為即此山也。一名跨鰲山?!吨尽吩疲核味似揭詠恚蛴诒h無定治,寶?中,移縣治此。今縣城南門曰跨鰲門,因山以名也。又靈云巖,在縣治北二里。有石洞深闊,亦曰靈云洞?!鹦”P龍山,在縣南二十里。似閬之盤龍而小,其相近者曰龍靈山。面嘉陵,背西江,山勢如龍,因名也。又有龍樓山,在縣西南五十里。峰頂峭拔,眾山拱揖,有?溪環(huán)繞其下。

  禹跡山縣東三十里。俗傳禹治水時嘗經(jīng)此。山頂平衍,有小石泉。又離堆山,在縣東南五十里。蜀有三離堆,此其一也。唐顏真卿《磨崖記》謂此山下入嘉陵江,直上數(shù)百丈,形勝縮聶,上崢嶸而下洄伏,不與眾山相連屬,因曰離堆。

  蘭登山縣西四十里。三面峻拔,俯臨西江,下有洞。相傳漢嚴君平隱于此。又長坪山,在縣西百五十里。相傳昔人嘗聚兵御寇于此?!鹚家郎?,在縣北百五十里,中有東西二觀,巖洞奇勝。

  ○嘉陵江在縣治東南?!吨尽吩疲荷阶蚤佒锌h,逶迤而來,過縣左南折,從跨鰲山下而東,又南入順慶府界?!鹞魉?,在縣南三十里。自龍安府經(jīng)劍州及梓潼縣流入界。又有溲水河,在縣南五十里,流入西水河,下流至蓬州合于嘉陵江,俗亦謂之西江。《志》云:縣東三里有安溪。溪深產(chǎn)魚。又縣治西半里有狀元溪,以宗馬涓登第而名。二溪皆嘉陵之溢流也。

  ○思依堡在縣西。《志》云:縣境之堡,凡百十有八,兵亂時,居民聚守處也?!鸨P龍水驛,在縣東二十五里,今屬廣安州。又柳邊馬驛,在縣西百二十里?!吨尽吩疲嚎h東百里有長寧舊茶驛,縣北二十五里有保寧茶鹽場。今皆廢。

  廣元縣府北三百五十里。西南至劍州百九十里,東北至陜西寧羌州二百里。秦葭萌縣地。漢屬廣漢郡。后漢因之。蜀漢曰漢壽縣,屬梓潼郡。晉太康初,改曰晉壽縣。太元中,又析置興安縣,屬晉壽郡。宋齊因之。梁為晉壽郡治。西魏因之。隋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縣曰綿谷,為利州治。大業(yè)初,改州為義城郡。唐復為利州,亦曰益昌郡。宋仍為利州治。端平后,以兵亂廢。寶?初,蒙古復置綿谷縣,為利州治。至元十四年,改為廣元路。明洪武七年,改為廣元府。是年,改府為州,以州治綿谷縣省入。十四年,又改州為縣。城周九里,編戶三里。

  ○晉壽城在縣東。蜀漢析葭萌縣地,置漢壽縣?!度龂尽罚貉游踔?,費?屯漢壽。景曜二年,姜維議使諸國斂兵退守,于是令督漢中胡濟卻住漢壽。晉改曰晉壽縣。永興以后,李雄據(jù)蜀,使其將李鳳屯晉壽,屢窺漢中。太元十五年,置晉壽郡。宋元嘉十年,仇池氐王楊難當寇梁州,進攻葭萌,獲晉壽太守范延朗。十八年,難當拔葭萌,進圍涪城。既而復入于宋。梁天監(jiān)四年,魏將邢巒取漢中諸城戍,晉壽降于魏,置益州治焉。十四年,晉壽復來降。明年,復入于魏。大同元年,益州刺史鄱陽王范、南梁州刺史樊文熾合兵圍晉壽,魏益州刺史傅敬和來降,尋改曰黎州。西魏復曰益州,亦曰西益州,世號小益州。廢帝三年,改曰利州。宇文周末,益州總管王謙舉兵應尉達迥討楊堅,遣將攻利州,堰嘉陵水灌之。利州總管豆盧?固守,不能克。隋初,州治興安縣,尋改縣曰綿谷,為義城郡治。唐初,仍曰利州,置總管府,尋改曰都督府。天寶初,曰益昌郡。乾元初,復故。乾寧四年,移感義軍治此,改曰昭武軍。后唐同光三年,伐蜀取鳳州。蜀人謀扼利州以拒唐。宋仍曰利州。景?四年,改軍名曰寧武。淳?十二年,蒙古將汪德臣城沔州,又城利州。沔、利既城,且耕且守,蜀土遂不可復。《志》云:州控蜀之吭,四集之國也?!冻且乜肌罚豪莩?,元初墮廢。明洪武三十一年,設利州衛(wèi),始筑城。東面山,西臨溪,南北則鑿池為險,有門五,城周四里有奇。

  葭萌城在縣西北,古苴國也?!妒酚洝罚很?、蜀相攻,秦使張儀、司馬錯取蜀。《華陽國志》:周顯王時,蜀王封其弟葭萌于漢中,號曰苴侯,命之邑曰葭萌。苴侯與巴王為好,巴、蜀仇也,蜀王怒,伐苴。苴侯奔巴,求救于秦。秦遣張儀伐蜀,滅之,并滅巴。是也。秦置葭萌縣,漢因之。先主初入蜀,屯于葭萌。既而西襲成都,留霍峻守葭萌。劉璋將扶禁等帥兵由閬水上攻圍峻,為峻所敗。晉省入晉壽縣。永寧二年,李特攻圍成都。河間王?自關中遣兵討特,特子蕩敗?將衙博于陽沔,又攻敗博于葭萌,盡降其眾。蓋即葭萌舊城也。后魏復置葭萌縣。梁天監(jiān)十四年,魏葭萌民任令宗殺晉壽太守,以城來降,益州刺史蕭恢遣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將兵迎之,敗魏兵于葭萌,屠十余城,進圍武興,尋復敗還。既而改縣曰晉安,兼置新巴郡。隋開皇初,郡廢。十八年,復曰葭萌縣。大業(yè)初,屬義城郡。唐、宋俱屬利州。元初并入昭化縣。

  嘉川城縣東北五十里。漢葭萌縣地。劉宋置興樂縣,為宋熙郡治。齊魏因之。梁改縣曰嘉川。隋初,郡廢,縣屬利州。唐貞觀二年,縣改屬靜州。十七年,仍屬利州。永泰元年,改屬集州。宋乾德三年,王全斌伐蜀,別將史進德等敗蜀兵于三泉寨,遂至嘉川,進擊金山寨,又破小漫天寨,是也。尋亦屬利州。元并入綿谷縣。三泉寨,見陜西沔縣?!犊ぶ尽罚杭未ǔ?,在今縣東百里,地名嘉川鄉(xiāng)。○華陽廢縣,在縣北。劉宋置,并置華陽郡,本寄治梁州。蕭齊因之。梁移于此,兼置華州。西魏俱廢。

  胤山城在縣東南。本萌葭地。西魏置義城縣,屬利州。隋因之。義寧二年,改曰義清。唐武德七年,置西平州于此。貞觀二年,州廢,縣仍屬利州。天寶初,改曰胤山。宋初,改為平蜀縣。熙寧四年,省入嘉川。

  ○烏奴山縣西二里。嘉陵江岸,峭壁如削,高不可上。晉、宋間有氐李烏奴者,據(jù)此作亂,因名有烏奴城。齊永泰初,嘗置東晉壽郡于此。一名烏龍山。又《天臺山志》云:在縣西二十里,其北為九隴山,環(huán)拱九十九峰,如劍戟之排列,亦謂之九峰山。天臺當其南,峭崖蒼郁,盤道縈回,獨木危橋,委曲而上,至巔乃即平陸,若天臺然,因名?!吨尽吩疲壕烹]山有漢王寨,相傳漢高曾駐蹕于此?!鹗嗌?,在縣西北八十里,山極高峻,梯格乃能上,獠人恃此為險。

  潭毒山縣北九十里。上有潭毒關,下瞰大江,路皆滑石,登涉頗艱,為蜀口之險要。下有深潭,相傳潭下淵岸,有一鐵索,見則兵動。宋紹興二年,金人陷興元,劉子羽退守三泉,以潭毒山形斗拔,其上寬平有水,乃筑壁壘,方成而敵至,距營十數(shù)里,子羽據(jù)胡床、坐壘口,敵引去?!鸾鹕?,在縣北三里。孟蜀置金山寨于此。又鳳凰山,在縣東。盤旋起伏,勢若翱翔。其巔曰寶峰縣。東十里,又有雪山,峰巒疊出,稱為秀麗。

  大漫天嶺縣東北三十五里,峻出云表。又北為小漫天嶺,二嶺相連。一名藁本山,蜀道之險也。后唐清泰初,山南西道帥張虔釗及武定帥孫漢韶以二鎮(zhèn)降蜀,知祥遣軍屯利州及大漫天以迎之。宋乾德中,王全斌伐蜀,蜀人于此置大小漫天二寨。全斌別將史進德奪其小漫天寨,至深渡。蜀人依江列陣以待宋師。擊之,奪其橋。蜀人退保大漫天寨。復擊破之,追至利州城北。是也。

  朝天嶺縣北六十里。山勢崔巍,路徑險絕,有朝天驛。自漢中府褒城縣至此,凡四百四十里,自驛而南,則由保寧府潼川州而達成都,自驛而西,則由劍門綿漢而達成都,蓋衿束之地也。○七盤嶺,在縣北百七十里,與陜西寧羌州接界。一名五盤嶺,自昔為秦蜀分界處,有七盤關。《志》云:縣東北二百五十里,有乾龍洞,極高大,深入數(shù)里。

  ○嘉陵江縣西一里。自寧羌州流入界,又西南入昭化縣境。后漢建安十九年,劉璋使其將扶禁等由閬水上攻霍峻于葭萌。后周大象二年,益州總管王謙舉兵應尉遲迥,遣將攻利州,堰江水灌之,即嘉陵江也。唐光啟三年,王建自葭萌襲閬州,沿嘉陵江而下。胡氏曰:嘉陵水東南過葭萌,又東南至閬中也。今有明月峽,在縣北八十里,一名朝天峽。又有九井灘,在縣北百八十里,一名空舲灘。相傳舊有巨石伏水底,為舟楫害。宋淳熙中,始平其險,皆江流所經(jīng)也。

  潛水在縣北八十里。源出縣北百三十余里之木寨山,經(jīng)神宣驛,又南二十里經(jīng)龍洞口,至朝天驛北,穿穴而出,入嘉陵江?;蛞源藶椤队碡暋分疂撍?,似誤。

  深渡在縣北大小二漫天之間,即嘉陵江也。后唐同光三年,王衍將游秦州,至利州,聞唐兵將至,命王宗昱等逆戰(zhàn)。時從駕兵自綿漢至深渡,千里不絕,皆恣憤不欲前。宋乾德三年,王全斌伐蜀,別將崔彥進破小漫天寨,至深渡,與全斌會擊蜀兵,破之,奪其橋。是也。

  ○潭毒關在縣北潭毒山下。舊為蜀口要地,詳見潭毒山。又七盤關,在縣北七盤嶺上。朝天關,在縣北朝天嶺上。○望云關,在縣北五十五里,山勢高聳,與云霞相望。又二郎關,在縣南五里。相傳昔有趙昱二郎者屯兵于此。

  百丈關縣東百六十里。關旁有河,深百丈,亦曰百丈關渡,道出巴州。洪武中,與七盤、二郎諸關皆有兵戍守。正德五年,有五色云見此。明末,賊犯百丈關,遂掠廣元,蓋與漢中接界?!犊ぶ尽罚嚎h境有焦壩等堡凡三十有七。

  龍門閣縣北十里,嘉陵東岸。其地有千佛崖,先是,懸崖架木作棧而行。石巖蜿蜒,其形若門。后鑿石為佛像,漸成通衢。明洪武二十四年,景川侯曹震相視開鑿,疊石為岸,益為坦途。《棧道記》:自城北至大安軍界管橋閣,共萬五千三百六十一間,惟石闌、龍門稱絕險云。石闌橋,蓋在龍門之北?!鹗耖w,《郡志》云:在縣北二十五里。又縣北四十里有飛仙閣,下浸碧潭,懸棧而行,若飛仙然。

  石亭戍在縣西北。《水經(jīng)注》:漢水自武興城東南流,徑關城北,又西徑石亭戍,又徑晉壽城西。梁天監(jiān)四年,魏將邢巒取漢中諸城戍,晉壽太守王景胤據(jù)石亭,巒遣將李義珍擊走之。因置石亭縣,尋廢。漢水,西漢水也,與武興關城分見陜西沔縣、略陽縣。○羅川戍,在廢嘉川縣東南。宋王全斌伐蜀,既至嘉川,會蜀人斷閣道,未得入。全斌議取羅川路入,別將康延澤曰,羅川路險,軍士難進,不如修閣道,取大路。全斌從之。

  籌筆驛在縣北八十里。諸葛武侯出師運籌于此。唐、宋皆因舊名。即今朝天驛也?!吨尽吩疲后A有朝天古渡,即潛水所經(jīng)。又縣北四十里有望喜驛,唐名也,今曰沙河馬驛。又縣西二里有高橋水驛,亦曰嘉陵驛,今曰問津水馬驛,在縣西門外?!鹕裥R驛,在縣北百三十里。正德十年,并置遞運所于此?!吨尽吩疲捍藶榍厥裰獩_、西南朝貢之通道。又九井水驛,在府北百八十里。

  昭化縣府西北四百里。西北至陜西文縣三百四十里,西南至劍州百十里。漢葭萌縣地,劉宋置益昌縣,屬白水郡。齊梁因之。劉?句曰:后魏曰京兆縣。后周仍曰益昌。隋屬利州。唐因之。五代唐同光三年,得其地,改曰益光。宋初,復曰益昌。開寶五年,改曰昭化,仍屬利州。元屬廣元路。明洪武十四年,改今屬。舊有石城,周三里有奇,今圮。編戶二里。

  ○景谷廢縣縣西百里。漢廣漢郡之白水縣地。晉屬梓潼郡。孝武分屬晉壽郡。安帝又置白水郡。宋、齊因之。《齊紀》:建元初,置沙州于此。梁天監(jiān)十五年,張齊自武興還保白水。既而數(shù)出白水侵魏葭萌,魏將傅豎眼遣將強蚪攻取白水,即此城也。尋復入于梁,置北益州于此,兼置平興郡,以氐酋楊法琛為刺史。大寶初,法琛據(jù)黎州,益州刺史武陵王紀遣將楊乾運擊平之,廢北益州,焚平興而歸。西魏置沙州。后周大象二年,沙州氐帥楊永安叛,達奚儒討平之。即此沙州也。李吉甫曰:楊難當克葭萌,分白水置平興縣。齊建元初,魏葭萌戍主楊廣香請降,以為沙州刺史治此。梁益州刺史蕭紀亦于此置沙州。既而為氐酋楊法琛所據(jù)。紀將楊乾運攻之,法琛退保魚石洞,乾運焚平興而還。即此?!端逯尽罚洪_皇初,平興郡廢,改白水縣曰平興。十八年,又改曰景谷,屬利州。唐武德四年,以利州之景谷、龍州之方維,置沙州,治景谷。貞觀元年,州廢,還屬利州。寶歷初,廢,尋復置。光啟中,復廢。今為白水鎮(zhèn),有故城,周回五里。俗亦謂之沙州城?;蛟?,城西有景谷路,達文州。魏鄧艾自陰平景谷步道懸車束馬入蜀,徑江油、廣漢,是也。隋因以名縣。

  東洛城縣西北四十里。東晉時置戍于此。宋元嘉十八年,氐王楊難當謀據(jù)蜀,遣其黨苻沖出東洛,以御梁州。梁天監(jiān)十四年,魏人侵蜀,詔任大洪入晉壽。會魏軍北還,大洪破魏東洛、除口二戍,進圍關城,為魏將傅豎眼所敗而還。西魏置東洛郡,并置縣為郡治。后周省入平興郡。關城,白水關城也,與除口戍俱見陜西寧羌州?!痿~盤城,亦在縣西北。齊、梁間置魚石洞戍于此。西魏置魚盤縣。隋大業(yè)初,省入景谷。唐置魚老鎮(zhèn)?;蛟唬创顺且?。

  白壩城縣西北百三十里。《唐志》景谷縣西有石門關,西北有白壩、魚老二鎮(zhèn)城。蜀人謂平川為壩。唐大歷中,吐蕃入寇,分道自扶、文過方維、白壩。建中初,吐蕃及南詔復分道寇西川。詔東川出兵,自江油趨白壩,與山南兵合擊破之,是也。方維,見龍安府。

  ○人頭山縣西四十里。山巔突出,宛若人頭。后唐長興初,王弘贄攻劍門道出于此。又牛頭山,在縣西十五里,亦以形似名。○九曲山,在縣西南百五十里。山勢盤回九曲,與劍門相峙。又龍門山,在縣西南百九十里,一名蔥嶺。有石穴,高數(shù)十丈,如門。一云,九曲山在縣西九十里。又西五十里即龍門山。

  長寧山縣西南九十里。上平下險。其上有池,清澈不竭。宋王智于此筑城據(jù)守。后王昭因其遺址立寨,駐兵保障。《宋史》:寶?六年,蒙古入蜀,宋人戍守長寧山,蒙古自劍州進圍長寧山,敗宋兵,進攻鵝頂堡,降其城堡。蓋在長寧山南?;蛟?,頂,當作項。今劍州南二十里有鵝項嶺。《郡志》:長寧山,在縣西南二百六十里。似誤。又五龍山,在縣西南百二十里。一峰峨然,四嶺拱揖,因名??h西南二百里,又有鶴鳴山。峰巒環(huán)疊,山勢雄偉。《元和志》:景谷縣西南二十五里有白馬山,孔明造木牛流馬處。

  九里山縣北二十里。盤曲嵯峨,約高九里。又大高山,在縣北百二十里。山勢高聳,路狹難行,為眾山之冠。

  白衛(wèi)嶺縣西南五十里,與劍門山相接。唐玄宗幸蜀時登此。后唐長興初,孟知祥、董璋謀據(jù)兩川,命石敬瑭討之。敬瑭入散關,前鋒將王弘贄引兵自白衛(wèi)嶺、人頭山后,過小劍路,出漢源驛,還擊劍門,克之。即此。○梅樹嶺,在縣東南四十里。叢林深箐,中多猛獸,有梅樹關。《志》云:縣北十八里有走馬嶺,西北六十里有張公嶺,縣南百五十里有避風嶺。

  ○嘉陵江縣東三里。自廣元縣西南流入境,清水、白水二江皆流合焉。又南入劍州界?!吨尽吩疲嚎h南二里有石龍灘,七十里有白花蛇灘,以岸旁石如龍蛇也,縣南百五十里又有散灌灘,以水流散漫也,皆嘉陵江所經(jīng)?!鹎逅诳h西北二十里。自青川千戶所東流入縣境,至縣北合白水江,又東南流,合嘉陵江。其水清漣瀅碧,因名。

  白水江縣北二十里。自陜西文縣東流,經(jīng)龍安府青川所,歷劍州境,而入縣界。東南流,至縣東三里,合嘉陵江。宋末,蒙古渡嘉陵江,至白水,造浮橋以濟,進次劍門。是也?!端?jīng)注》:白水出臨洮西南西傾山,東南流至葭萌縣北,因謂之葭萌水。水有津關,即所謂白水關也。白水關,見陜西寧羌州。

  泥溪河縣西四十里。下流入嘉陵江,往來通道也。五代梁乾化元年,岐兵圍蜀安遠軍,蜀主王建自泥溪如利州。后唐同光末,平蜀北還,李繼岌至泥溪,后軍李紹琛自劍州擁軍而西,自稱西川節(jié)度。安遠軍,見陜西沔縣?!鹕浼?,在縣西三十里?;蛟魄逅Я饕?。水流湍急,舟行如箭,因名。下流入于嘉陵江。《志》云:縣北三十里有黃龍溝,下流合于清水江,有灌溉之利。

  桔柏津縣東三里。即嘉陵、白水二江合流處地。多桔柏,因名?!吨尽吩疲杭瘟杲商幱幸娌A,驛有古柏,土人謂之桔柏。唐大順二年,王瑰出鎮(zhèn)黔中,至桔柏津,宦者楊光復惡之,使其假子山南西道帥楊守亮覆諸江中。后唐同光三年,伐蜀,蜀兵大敗于三泉。時蜀主在利州,遂西走,斷桔柏津浮梁。唐前鋒將李紹琛至利州,修浮梁以渡。明年軍還,紹琛以兵叛,遂斷桔柏津浮梁,以絕還軍之道。宋乾德三年伐蜀,敗蜀兵于大漫天寨,追至利州城北。蜀將王昭遠渡桔柏江,焚浮梁,退保劍門,王師遂入利州。是也。亦曰桔柏潭。

  ○白水關縣北二百五十里,與陜西寧羌州接界。今詳見寧羌州。又嵐?奚關,在縣南百二十里。今為柏林馬驛。又縣治南有渡口關,今廢。○梅樹關,在梅樹嶺,正德中建。《志》云:縣北五十里舊有漢王寨,相傳漢高駐兵處。又縣境有曲回等堡,凡二十有四。

  馬鳴閣縣北百里。漢建安二十二年,先主規(guī)取漢中,屯陽平關。夏侯淵、徐晃等與之相拒。先主遣陳武等十余營,絕馬鳴閣道。徐晃擊破之。曹操曰:此閣過漢中之陰平,乃咽喉之要路。陰平,當即陽平矣,見陜西寧羌州。又牛頭山閣,在縣西北,皆閣道之險者。

  龍灘驛縣西五里水驛也。今縣南一里有龍灘渡驛,因以名。又龍?zhí)恶R驛,在縣東七十里??h南百八十里又有施店馬驛?!瘃R頭渡,在縣北三里。又縣北十五里有趙銷渡縣,南五十里有漩口渡,皆往來通道。

  附見:

  利州衛(wèi)在廣元縣治東。洪武三十一年建,舊領中、左、前、后四所。宣德四年,前所調(diào)松潘本衛(wèi),惟領三所。又保寧守御千戶所,在府治南。洪武四年建,直隸都司。

  劍州府西北三百二十里。南至潼川州三百六十里,西南至成都府綿州二百九十四里,西至龍安府二百九十里。

  春秋戰(zhàn)國時蜀地。秦屬蜀郡。漢屬廣漢郡。后漢因之。三國漢屬梓潼郡。晉因之。宋置南安郡。齊因之。梁置南梁州,后改為安州。西魏改為始州,兼置普安郡。隋初,郡廢,仍曰始州。煬帝又改為普安郡。唐初,仍曰始州。先天二年,改為劍州。天寶初,曰普安郡。乾元初,復曰劍州。五代因之。宋仍為劍州亦曰普安郡。隆興二年,以孝宗潛邸升普安軍節(jié)度。紹熙初,升為隆慶府。元復為劍州屬廣元路。明洪武初,州廢《志》云:初以其地并入梓潼,屬廣元州,尋復置。十四年,以州治普安縣省入編戶三里,領縣一。今仍曰劍州。

  州憑高據(jù)險,界山為門,蜀境之巨防也。秦之強也,棧道千里,通于蜀漢劉禹錫曰:驛路起右扶風,抵劍閣,千一百里。諸葛武侯治蜀,設險備焉。晉殷仲堪曰:劍閣之隘,蜀之關鍵。是也詳見前名山劍門。梁天監(jiān)四年,魏將王足侵梁,入劍閣。邢巒表言:蜀之所恃,惟在劍閣。今既克南安,已奪其險,據(jù)彼境內(nèi),三分已一。自南安向涪,方軌無礙矣涪謂綿州也。及西魏取蜀,自安州始也。唐元和初,劉辟以西川叛。山南西道帥嚴礪先遣軍拔劍州,而高崇文之軍,遂鼓行入蜀。后唐長興元年,孟知祥、董璋謀據(jù)兩川,唐軍來伐,克劍門,入劍州,以大軍不繼,還保劍門。知祥聞劍州陷,大懼,遣其將李肇等赴之。戒之曰,爾倍道兼行,先據(jù)劍州,北軍無能為也。會別將龐福誠等屯來蘇村,相謂曰,使北軍更得劍州,則二蜀勢危矣。遂引步兵間道趨劍州,襲敗官軍于北山下,官軍還保劍門。知祥聞之,喜曰:吾始謂北軍克劍門,徑據(jù)劍州,堅守其城,或引兵直趨梓州,董公必棄閬州奔還時璋克閬州而據(jù)之。我軍失援,亦須解遂州之圍時知祥遣軍圍遂州與閬州相形援。如此,則內(nèi)外受敵,兩川震動,勢可憂危。今乃焚毀劍州,運糧東歸劍門,頓兵不進,吾事濟矣。宋郭忱曰:州前瞰巨澗,后倚層巒。又云:州邊山而立,一徑陂陀,中貫大溪,州治已在平山內(nèi)外,居民悉在山上,形勢險固,御敵之要地也。

  ○普安廢縣今州治。漢梓潼縣地。齊置南安縣,為南安郡治。梁為安州治。西魏改曰普安。隋、唐以來因之,皆為州治。明初,省?!吨尽吩疲好鞒酰葜瘟袞艦檎?。成化中,始?石為城。正德十三年,增筑。周四里有奇,門四。

  劍閣城州東北五十二里,當小劍山之北。祝穆云:劍門,漢廣漢郡葭萌縣地。蜀先主以霍峻為梓潼太守,始置劍閣縣。晉因之,后廢?;笢厝胧?,亦于晉壽置劍閣縣,屬梁州。或謂即小劍故城也。劉宋初,復廢。唐圣歷二年,分普安、永歸、陰平三縣地,于方期驛城置劍門縣,屬劍州,即故劍閣縣矣。宋亦曰劍門縣。乾德四年,詔隸劍門關。熙寧五年,復隸劍州。元至元二十年,并入普安縣。舊《志》:縣東北去昭化縣五十里。

  黃安廢縣州西南百四十里。本梓潼縣地,蕭齊僑置華陽縣,屬南安郡。?改縣曰梁安。西魏改曰黃安,又置黃原郡治焉。開皇初,郡廢,縣屬始州。唐屬劍州。唐末,改為普成縣。宋因之。元省?!鹞溥B廢縣,在州西八十五里,亦梓潼縣地。劉宋置武都郡及下辨縣于此。齊因之。梁改曰武功縣,置輔劍郡。西魏改郡曰安都縣,曰武連。隋初郡廢,縣屬始州。唐屬劍州。宋因之。元廢。

  永歸廢縣州東南六十里。蕭齊僑置白水縣,屬南安郡。西魏改曰永歸。隋屬始州。唐屬劍州。宋初,省。今為永歸壩?!鹋R津廢縣,在州南二百二十里。梁置相原縣。隋開皇七年,改曰臨津縣,屬始州。唐屬劍州。宋省為鎮(zhèn),入普安縣。今為香城壩,有龍爪廢驛。《寰宇記》:臨津縣有掌天山。蓋與閬中之廢西水縣接界。

  ○大劍山州北二十五里。其東北三十里曰小劍山。劉?句曰:大劍山有劍閣,由閣道三十里至小劍,皆絕險。劍山東西凡二百三十一里。《志》云:大小劍山,峰巒聯(lián)絡,延亙?nèi)绯?。下有隘路,謂之劍門關。大劍路頗平,小劍則石上架閣,尤險峻。有大小劍水出于山下?!秳儆[》云:大劍絕頂,有玉女臺,峭壁千仞,下瞰古道,行人如蟻。北崖有仙女觀,觀后有仙女橋,其巖壑洞穴,幽勝不一處也。詳見名山劍門。

  漢陽山州北二里。峰巒高聳,州之主山也。亦謂之北山?;蛑^之故壘山,有姜維拒鐘會故壘。又治西有普翠山,治東二里曰臥龍山,亦曰九龍山。又有鶴鳴山,俱謂之南山,環(huán)繞州治南北。二山之間,有大澗,石橋跨其上。后唐長興初,孟知祥將龐福誠拒官軍于劍州,乘夜襲敗官軍于北山。官軍退保劍門,繼而知祥遣軍分屯南山,東川亦遣兵戍守。石敬瑭尋自劍門進屯北山。知祥將趙廷隱陳于牙城后山,別將李肇等陳于后橋。敬瑭自北山進擊州城,敗卻。又遣騎兵沖石橋,復不能進,敗還劍門。二年,再攻劍州,屯兵于北山。戰(zhàn)不利,復還。劍門即漢陽山也。

  龍飛山州西百里。本名龍須山,梁普通六年,益州刺史蕭淵猷遣將樊文熾等圍魏小劍,魏將淳于誕等赴救。時文熾置柵于龍須山上,以防歸路。誕募壯士夜登山,燒其柵。梁軍望見歸路絕,皆忄匈懼。誕乘而擊之,文熾大敗。即此山也。○跨鶴山,在州西南廢黃安縣治東。一名駕鶴山,舊置柳溪驛于此。《志》云:州西十五里有把寨山。

  五子山州西北五十里。峰巒奇秀,清溪縈流。一名五華山。又州北七十里有巾子山。山亦高峻,頂有積石特起,如巾幘然,因名。○龍巖,在州治西。又州北七十里亦有龍巖。蜿蜒如龍盤洞穴,可坐百人?!犊ぶ尽罚糊垘r在劍門山北,洞穴斜入,甚深邃。崖有懸泉,隨穴下流,潛通嘉陵江?!堆S小說》:唐王建為盜,朝廷捕之急,逃于劍門巨石穴中,即此巖也。

  漢源坡在州東三十里。舊置驛于坡上,曰漢源驛。后唐長興初,石敬瑭討孟知祥、董璋,前鋒將王弘贄自白衛(wèi)嶺從小劍路出漢源驛,倒入劍門,攻破之。宋乾德三年,王全斌伐蜀,由閣道攻劍門,而令別將由來蘇徑道至青韁店,出劍關南二十里。蜀將王昭遠留偏將守劍關,而自引兵陳漢源坡以拒青韁之兵,為宋軍所敗,即此。今有漢源橋。

  ○嘉陵江州東七十里。自昭化縣流入州界,又東南入蒼溪縣境?!吨尽吩疲杭瘟杲杏袙煜?、紫石、陶魁、壺歌、虎躍、漩口及射箭諸灘,奔流而南注。

  涪江在州西南。自龍安府江油縣流入州界,又南入綿州彰明縣境。州西南百二十里有漢王灘,即涪江所經(jīng)也。今詳見大川涪水?!瘘S沙江,在州北百五十里,即白水江也。自青川所流入州界,經(jīng)黃沙壩,因名。又折而東至昭化縣,入嘉陵江?!犊ぶ尽吩疲褐荼卑偎氖镌话咨扯?,即白水江津濟處,接昭化縣境,兩岸有白沙如雪,因名。

  小潼水州西百二十里。其地有津曰小潼津,源出廢武連縣北八十里,流經(jīng)梓潼縣,又東南入于嘉陵江?;蛟?,此即南部縣西水河之上源。

  大劍溪在州北。出大劍山,由劍門關流出,北折為漁子溪。又北至大倉嶺,入黃沙江。又小劍溪,在大劍溪北。源出小劍山,東過涼水溝瀑布崖至兩溪口,合于大劍溪?!吨尽吩疲褐荼卑耸镉兴畷桑嘣凰囟?,即二劍水回合處。○聞溪,在州城東。源出五子把寨,二山合流經(jīng)此,又東入嘉陵江。又石血溪,在州西十五里?!吨尽吩疲合獤|流至漩口,入嘉陵江。又州西有水溪,一名拓溪,在黃安廢縣東,下流入于西水河。

  ○劍門關在大劍山上。劉先主以閣道至險,始置閣尉。歷代皆為戍守處。唐始置關。又有大劍戍、小劍鎮(zhèn)。五代唐長興初,董璋遣兵扼劍門,又于其北置永定關?;蛟?,永定關,即今小劍關也。在小劍山下有隘路,俗亦謂之后門關。宋初,伐蜀,克劍門縣,以縣隸劍門關,關都監(jiān)得專奏事,所以重設險也。明洪武末,設利州衛(wèi),關廢。正德十三年,復修關門,建公館。嘉靖二十一年,重立關,以百戶守之。余詳見名山劍門?!鹗X關,在州北八十里,故設險處也。今廢。

  深杭戍在州北。梁天監(jiān)四年,魏取漢中諸城戍,巴西亦附于魏。梁將孔陵等將兵戍深杭,魯方達戍南安,任僧褒戍石同,以拒魏。魏邢巒遣將王足擊破之。遂入劍閣,克梓潼。南安,今州治,魏兵破深坑、石同,入劍閣,然后破南安也。或曰,石同當作石門。

  苦竹隘《志》云:在小劍山頂。四際斷崖,前臨巨壑,孤門控據(jù),一夫可守。宋置戍于此。寶?五年,蒙古來攻,六年蒙古主渡白水,次劍門,拔苦竹隘,進圍長寧山,即此。一作苦竹寨。○蘆塘寨,在大劍山頂,險不可登。《志》云:后唐董璋筑七寨,扼劍門,此其一也。

  木馬寨州東南九十里有木馬嶺,置寨其上,以為守御。后唐長興初,石敬瑭前鋒拔劍州,董璋自閬州帥兵屯木馬寨,即此?!鹧惺?,在州北三十五里。宋淳化五年,賊李順陷成都,攻劍州。詔王繼恩討之。由小劍門路入研石寨,拔劍門,破賊五千余眾于柳池驛。賊望風遁。進克綿、巴、閬三州。柳池驛,即跨鶴山之柳溪驛也。今為柳池鋪。

  來蘇寨州東南七十里。后唐長興初,石敬瑭拔劍門,孟知祥將龐福誠等屯閬州北來蘇村,由間道入劍州守之。宋乾德三年,王全斌伐蜀,至益昌得降卒言,命史延德分兵趨來蘇,而自帥大軍由閣道攻劍關。延德至來蘇,造浮橋于江上。時蜀人于江西岸置柵,見橋成即棄柵而遁。延德西出青韁達官道夾攻劍門,克之?!毒庞蛑尽放钪輧x隴縣有來蘇鎮(zhèn),去劍門甚遠。非是。

  紫石驛州東六十里。陸道所經(jīng)。今革。又州東南八十里有虎跳水驛?!鹗瘶?,在州治北。龐福誠入劍州,后唐兵自北山來蘇攻,福誠趨石橋擊卻之。又趙廷隱遣兵據(jù)石橋,石敬瑭攻之,敗卻。

  梓潼縣州西南二百二十里。東至府城二百五十里,西南至綿州百三十里。漢縣,屬廣漢郡。后漢因之。《志》云:縣元鼎元年置,以倚梓林而枕潼水,因名。建安二十二年,劉備分置梓潼郡。晉為梓潼郡治。永嘉三年,天水人訇琦等殺成太尉李離等,以梓潼降羅尚于巴郡。四年,成將張寶復取梓潼。永和三年,復歸晉,孝武移郡治涪城,以梓潼屬之。宋、齊皆屬梓潼郡。梁天監(jiān)四年,陷于后魏,尋復入梁。西魏改縣曰安壽,尋又置潼川郡。隋初郡廢。大業(yè)初,改縣曰梓潼,屬普安郡。唐屬劍州。宋、元因之。今土城周三里有奇,編戶二里。

  ○安壽廢縣縣南三十里。《志》云:西魏置潼川郡,移梓潼縣于郡南三十里,曰安壽縣。隋廢郡,復移縣于舊治,改名梓潼云。

  ○長卿山縣治西南二里。舊名神山。唐玄宗幸蜀,以山有司馬相如讀書窟,因改名焉。又縣治東五里有鳳凰山。峰巒起伏,若鳳凰然?!鸶鹕剑诳h西南二十里。相傳武侯伐魏,駐軍于此。一名臥龍山。又雁門山,在縣南三十里。有東西兩峰,對立如門?!吨尽吩疲嚎h東南二十里又有兜鍪山。自武連廢縣逶迤而來,至是崛起一峰,如兜鍪然。

  五婦山縣北十二里?!度A陽國志》:秦惠王遺蜀美女五人,蜀王遣五丁迎之,至此俱化為石,因名。有五婦水,亦名梓潼水。又七曲山,在縣北十五里。山腹有路,盤轉(zhuǎn)七曲,西北有百頃壩,一望平衍,極為膏腴。《志》云:縣北三十里有盤龍山,逶迤曲折,勢若盤龍。又縣北百二十里有馬閣山?!吨尽吩疲阂蜞嚢?jīng)而名。

  ○潼江縣西四里。即梓潼水也。源出馬閣山,南流入潼川州鹽亭縣境,下流入于涪江。又小潼水,在縣東北。自劍州流入界,注于閬中縣之嘉陵江。

  香泉縣北百里。平地涌出,周回八十步。又靈泉,在縣東百十里。世傳唐僖宗幸蜀,至此飲焉,因賜今名。又縣東二十里有馬跑泉。相傳唐明皇幸蜀過此,三軍渴甚,馬跑泉涌,因名。

  ○白埡堡在縣東。又東曰?山堡?!吨尽吩疲嚎h境之堡,凡二十有二?!鹕贤んA,在縣北二十里。唐置,即玄宗過此聞鈴聲處也。一名瑯?驛。又演兵壩,在縣東二十里。相傳姚萇寇蜀,嘗演兵于此。

  陽沔戍在縣北。晉永寧二年,李特圍成都,時河間王?鎮(zhèn)關中,遣督護衙博討特軍于梓潼,特使其子蕩襲敗博兵于陽沔,即此。

  巴州府東三百五十里。東至夔州府達州三百里,南至順慶府蓬州二百十里,北至陜西漢中府四百六十里。

  古巴國《山海經(jīng)注》:太?四世孫后昭,是為巴之始祖。秦為巴郡地,兩漢因之。蜀漢屬巴西郡。晉初因之。東晉后荒廢?!吨尽吩疲豪钐厣檬瘢说貫榘拓邓鶕?jù),不置郡縣。宋末始于巴嶺之南置歸化郡。齊時為荒郡。梁置歸化、木門二郡,兼置巴州《志》云:后魏得其地,置大谷郡,尋復入于梁郡,復故。西魏因之。隋郡廢,仍曰巴州。大業(yè)初,改曰清化郡。唐復曰巴州。天寶初,亦曰清化郡。乾元初,復故。宋仍曰巴州亦曰清化郡。元因之。明洪武四年,仍為巴州。九年,以州治化成縣省入,又改州為縣。正德九年,復升為州編戶二十六里,領縣二。今因之。

  州北走興元,西達閬、利,江山環(huán)峙,僻而實險。說者謂州居三巴之中,有中巴之號,土田沃衍,民物繁阜。有事于利、夔之間,州其衿要之地矣。

  ○漢昌城今州治。漢宕渠縣地。后漢永元中,分宕渠北界置漢昌縣,仍屬巴郡。建安五年,巴郡守龐羲召漢昌賨民為兵為劉璋,即此。后分屬巴西郡。蜀漢及晉因之。東晉后荒廢。蕭梁置梁廣縣,為歸化郡治。后周改縣曰化成。隋因之,為巴州治。唐、宋皆仍舊。杜佑曰:化成縣,后漢漢昌城,梁曰大谷。是也。明初省?!冻且乜肌罚褐菖f有土城。明成化中,始?以磚石。正德中,復修城浚濠。嘉靖十八年以后,屢次營繕。今城周四里有奇,門四。

  其章廢縣州東八十里。梁置縣,屬歸化郡。宋白曰,縣東八里有其章山,因名。隋仍為其章縣,屬巴州。唐因之。寶歷初,廢。大中元年,復置。劉?句曰:其章亦曰奇章。太和中,牛僧儒為相,封奇章公,是也。宋初亦曰其章縣,仍屬巴州。熙寧五年,廢為鎮(zhèn),屬曾口縣。○曾口廢縣,在州東南四十里。亦梁置。隋屬巴州。唐因之。劉?句曰,縣治戴公山,神龍初,移治曾溪,是也。宋亦屬巴州。元因之。元末廢。

  恩陽廢縣州西三十五里。梁置義陽縣。隋開皇末,改曰恩陽,屬巴州。唐因之。貞觀十七年,廢。萬歲通天初,復置。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并入化成縣?!鹎寤瘡U縣,在州西六十里。梁置伏︹縣,并置木門郡治焉。后周因之。隋開皇初,郡廢,縣屬巴州。七年,改縣曰清化。唐因之。劉?句曰:武德初,于清化縣界木門故地置靜州,領清化、大牟、地平三縣。六年,移靜州于地平縣,又割利州之嘉川,皆隸靜州。貞觀十七年,廢靜州,以清化縣屬巴州,是也。宋乾德五年,改屬集州。熙寧五年,集州廢,省縣為清化鎮(zhèn),屬化成縣。又大牟廢縣,在州北百里。唐武德初,析清化縣地置,以縣東三里有大牟山也。初屬靜州,州廢,屬巴州,后又屬集州。宋初廢。

  始寧城州東百三十里?!吨尽吩疲汉鬂h桓帝分宕渠之東置宣漢縣。梁分宣漢置始寧縣,并置遂寧郡。隋開皇初,郡廢,縣屬巴州。唐因之。宋乾德四年,縣廢?!鹌弑P廢縣,在州西南五十里。唐久視元年置,屬巴州。宋初因之。熙寧三年,省為鎮(zhèn),入恩陽縣。

  ○王望山州北三里。巖徑極險,為郡之勝。《志》云:山本名黃牛山。唐天寶中,有王望者字子蒙,隱于此,因改今名。亦名王蒙山。又云:玄宗幸蜀,嘗登此山,北望京闕,故名。似誤?!鹉淆惿?,在州南一里。懸崖絕壁,多奇勝。又州東四里有東龕山,又有西北二龕山,皆去州八里。

  平梁城山州西二十五里。上平坦,四圍石壁如城。又有古寺、龍泉二水,四時不竭。宋淳?中,都統(tǒng)張實筑城于此,取平定梁州之義,曰平梁城,山因以名。

  小巴山州東北二百九十里。其北有大巴山,與此綿延相接,亦曰大巴嶺、小巴嶺?!吨尽吩疲捍蟀?、小巴,世所稱九十里巴山也。由小巴而北至大巴,險逾劍閣云?!鹗T,在州北三十里。左右皆峭壁,環(huán)圍三里許。

  ○巴江州東一里。源出大巴山,至州東南分為三流,而中央橫貫,勢若巴字,流二十里,合清水江,又南入順慶府蓬州境,下流至合州入嘉陵江,亦名為字江。唐李遠詩:巴江學字流。是也。王氏曰:巴江發(fā)源小巴嶺云。○清水江,在州西九十里。《志》云:源出廣元南境通平鎮(zhèn),歷廢清化縣,又東經(jīng)廢恩陽縣,至州南合于巴江。

  明水州北百里。自南江縣流入境,下流合于巴江。又鹿溪,在州西五十里,與處溪相對。又西百里有深渡溪。皆東流入于巴江。

  ○米倉關在州北?!吨尽吩疲宏P舊置于小巴山絕頂,今徙于大巴山之麓。嘉靖八年,重修,有米倉關巡司。《郡志》:大小巴山之間有巴峪關,嘉靖中置。又馬度關,在州東三百里。其相近又有長樂關,亦嘉靖中置。

  黃城關在州東南萬山中。嶄巖四絕,箐莽結(jié)曲,郁為賊藪。嘉靖中,議者以黃城關界巴、達二州間,達州既筑龍船關,戍守其東偏,西偏即巴州長樂、太平二鄉(xiāng)之沖,不可不為障塞。因相視云城、漏明二區(qū),皆屬要隘,可拓壘壁。又相距才十里,柝聞燧及,聲援甚便,因關梁其上,與龍船鼎峙為犄角云。

  浪樓溪隘口州東百八十里。又州南二百里有茶壩市隘口。舊皆有兵戍守?!鹗桥f堡,在州東南七十里。又雪峰山堡,在州東十五里。《志》云:州舊堡十有一。又有鷹嘴、高眉等十堡,俱正德以后新置。又清水驛,舊在州南三里,唐置。今廢。

  通江縣州東北百五十里。東南至達州百六十里,北至漢中府四百三十里。漢宕渠縣地。后漢為漢昌縣地。梁為始寧縣地。西魏分置氵若水縣。隋復廢入始寧。唐武德八年,復分置氵若水縣,并置壁州治焉。天寶初,改縣曰通江,又改州為始寧郡。乾元初,州復故。宋初因之。熙寧五年,以壁州省入,縣改屬巴州。元省入曾口縣。至正四年,復置。今城周不及四里,編戶六里。

  ○壁州城即今縣治。唐武德中置。后唐長興三年,孟知祥據(jù)西川,其黨趙享良議遣昭武將高彥儔攻取壁州,以絕山南轉(zhuǎn)入山后州之路,不果。昭武治利州。巴、蓬、果諸州,皆山后州也。宋州省?!吨尽吩疲嚎h東九十里有通江廢縣?!对尽吩疲核沃蒙舷峦ńh,皆屬巴州。至元二十年,二縣俱并入曾口。考《宋志》,無二通江縣?;蛩文┍鴣y,移縣而東也。今余址猶存。

  廣納城縣南六十里。唐武德三年,割始寧、歸仁二縣地置,縣屬壁州,以廣納溪為名。寶歷初,省。大中初,復置。宋省。又歸仁城,在縣西南七十里。梁置平州縣于此,后周改曰同昌。隋開皇中,改曰歸仁縣,屬巴州。唐武德二年,改屬萬州。貞觀初,還屬巴州。宋乾德四年,省。

  白石廢縣縣東北百里。西魏置,以白石水為名。隋屬巴州。唐武德初,改隸集州。八年,又改屬壁州。宋省。又東巴廢縣,在縣南。唐開元二十三年,析始寧縣地置太平縣,屬壁州。天寶初,改為東巴縣,宋省。

  符陽廢縣縣北百四十里。梁置符陽縣,以在符水之陽而名。西魏置其章郡于此。隋初,郡廢,縣屬巴州?!吨尽吩疲核迮:敕馄嬲驴す门f郡名也。唐武德初,改屬集州。八年,屬壁州。貞觀八年,還隸集州。長安三年,復屬壁州。景云二年,又隸集州。永泰初,仍隸壁州。宋廢入通江縣。

  ○得漢城山縣東百二十里萬山中。掘起崖塹,峭絕千仞。上設城郭,有三門。出泉,冬夏不竭。獨西南二徑凌險,轉(zhuǎn)折而上,有一夫當關之勢。頂平數(shù)里,可以耕藝。相傳漢高據(jù)此以通餉饋。宋淳?中,余?臨視形勢,命統(tǒng)制張實因險筑壘,儲糧建邑,為恢復舊疆之規(guī)。今其上石壁如城,中平尚可屯數(shù)百人也。《郡志》:得漢城東二十里山頂上有石城,周三里,相傳三國時筑,謂之擂鼓城。

  歌籟山縣東六里。杜佑曰:廣納縣東七里有歌籟山,上有城,極險峻。又壁山,在縣治西一里。下有氵若水,即宕水也。水石相激,聲如呼諾。元魏因置氵若水縣。唐又以山名州。又秋錦山,在縣治南隔江,山脈與壁山相連,一名翠屏山。

  三花山在縣東北七里。又有方山,在縣北十五里。突出眾山,其形如斗。又六峰山,在縣東北八十里?!吨尽吩疲嚎h東六十里有大鐘山,突起萬山中,如覆鐘然?!疸~山,在縣南十五里,舊產(chǎn)銅?!吨尽吩疲嚎h南百五十里有包臺山。突兀一方,高出眾嶺,登之可以遠眺。

  ○氵若水在縣治西。源出陜西南鄭縣之青石關,經(jīng)眾山中,流入縣界,南流而東折,注于達州之渠江,亦曰宕水,亦曰諾水?!鸫箅U溪,在縣東百里。又有小險溪,下流俱入于渠江。《志》云:縣西九十里有清浴溪,下流合于巴江。

  ○?壩關縣東北二百里。有巡司戍守,并立副巡司?!稌洹罚憾咀灾莞膶?。又竹浴關在縣東百里,白楊關在縣東三百四十里,舊為戍守處?!吨尽吩疲嚎h東北有羊卷山關,嘉靖中增置,亦設巡司。

  馬鞍寨縣東七十里。又縣東四十里有花石寨,西八十里有船頭寨。又羊谷口隘,在縣東北二十里,皆為守御處。《志》云:縣境有梨樹等堡,凡五十有一。

  南江縣州北二百里。西北至廣元縣二百三十里。漢宕渠縣地。后漢漢昌縣地。梁難江縣地,尋立東巴州。后周改置集州,又置平???。隋開皇初,郡廢。大業(yè)初,州廢,縣屬漢川郡。唐武德初,仍置集州。天寶初,改曰符陽郡。乾元初,復故。宋仍曰集州。熙寧五年,州廢,縣屬巴州。元至元二十年,縣省。明初因之。正德九年,改置今縣。城周二里有奇,編戶二里。

  ○集州城即今縣治。后周分故難江縣,別置難江縣為集州治。隋州省。唐復置,仍治難江縣。宋州廢,而縣如故。《志》云:縣南有平桑城,唐武德初置縣。貞觀初,廢。二年,復置。六年,又廢。又長池廢縣,在縣西南?!端逯尽罚汉笾苤们毧h,屬巴州。隋開皇末,改曰長池。唐初,改屬集州。貞觀六年,廢。

  盤道廢縣縣西南百里?!端逯尽罚毫褐秒y江縣。西魏改為盤道。隋屬巴州。唐因之。宋乾德四年,廢。又地平廢縣,在縣西北百里,本葭萌縣地,唐武德元年,分置狄平縣。二年,改為地平,尋移靜州治此,州廢,縣屬集州。永泰初,改曰通平。寶歷元年,廢。

  ○龍來山縣東三里。下有大虛洞,空曠幽深,可藏千人。相傳古邑人避兵處。《志》云:縣南三里有孤云山,其相連者,曰兩角山,兩峰并聳。王子紹云:孤云、兩角,去天一握。相傳蕭何追韓信至此,一名韓山。

  小巫山縣東北五十里。上有十二峰,下有龍洞,即巴山之群峰也。相近又有蓮花峰,峰巒四面層秀。有石洞,亦曰蓮花洞,高空百余丈,內(nèi)容千人,外臨深淵,邑人嘗避兵于此。一名紅鯉洞,相傳溪中有紅鯉云?!鸫?,在縣東北二十里。四山隨擁,咸若海潮,乘風飄泊,而此山宛如巨舟。自北而東,下有井,舊名五女山。又蠟燭山,在縣北六十里,峰巒聳拔云表。縣北百五十里又有味坡山,地產(chǎn)茶,味極佳。

  大巴山縣北二百里。高聳千尋,巖徑極險,春夏積雪不消,與漢中諸山相連,為巴、漢巨鎮(zhèn)、梁州中土也。一名巴嶺山。亦見漢中府。又小巴山,在縣北百里,其險次于大巴,而高峻積雪相似。又米倉山,在縣北八十里。詳見漢中府之米倉道?!瘕埗?,在縣西二百里。孤峰特出,石壁峭拔,上有甘泉。

  ○巴江在縣南。《志》云:南城下有幾水,古名難江水。源出巴漢間,自東北汛激而來,循公山之麓,紆回而下,匯于巴水,如幾然。又南江,源出米倉山,亦自縣治前而南與巴江合,蓋二水即巴江上流也。公山,一名白鹿山,在縣治南一里。

  南屯河縣東二十余里。源出巴山,經(jīng)兩河口,入巴江。又韓溪,出孤云山下,碧含溪,在縣北三里,下流皆入巴水。

  ○琉璃關縣東十里。關口有石磴,?巖為險。又樗林關,在縣東八十里。兩山夾峙,緣崖為道。又梧桐關,與樗林關對峙。相傳關壯繆嘗戍此。

  諸葛寨縣西百里。高五十余丈,四壁峻拔,惟一面有鳥道可上,頂有泉,四時不竭。相傳孔明曾駐兵于此,可容萬人。又柏林堡,在縣北五十里。兩河口堡,在縣南百八十里。《志》云:縣境之堡,凡二十有六?!鹕嵌?,在縣西。《劍州志》:劍門山,東連莎鼻,西接綿州,凡二百三十一里。蓋指此也。

  ◇順慶府東至重慶府忠州五百六十里,南至重慶府合州三百二十里,西至潼川州三百五十里,北至保寧府三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六百里,至江南江寧府五千六百五十里,至京師八千八百二十五里。

  《禹貢》梁州地。春秋時為巴國地。秦屬巴郡。兩漢因之。晉屬巴西郡。宋、齊仍舊。梁置宕渠郡治安漢縣。西魏因之。隋初,郡廢,改屬隆州。大業(yè)初,屬巴西郡。唐初,亦屬隆州。武德四年,析置果州。天寶初,改南充郡。乾元初,復故。大歷六年,更名充州。十年,還曰果州。五代時為前后蜀所據(jù)周顯德五年,后蜀置永寧軍節(jié)度,兼領通州。宋仍曰果州亦曰南充郡。寶慶三年,升順慶府以寧宗潛邸也。元初曰東川府《元志》:中統(tǒng)初,立征南都元帥府。至元四年。置東川路統(tǒng)軍司,尋改為東川府。至元十五年,復為順慶府。二十年,升為路。明復為順慶府,領州二、縣八。今因之。

  府江山襟帶,民物阜繁,居三巴之間,為要膂之地。舊《圖經(jīng)》:果州田疇沃衍,川澤流通,饒五谷,多鹽利,西上成都,東下夔峽,資儲常取給焉。若其形勢,則北控劍閣,南臨墊江,指臂相依,走集甚易,馭之得其道,可以雄視四維也。

  南充縣附郭。漢巴郡充國縣地。后漢末,析置南充國縣,仍屬巴郡。晉屬巴西郡。宋曰南國縣,齊因之。隋改置南充縣于此,屬隆州。唐初于縣立果州。宋寶慶初,為順慶府治。今編戶十一里。

  ○充國城府北三十五里,漢縣。劉昭曰,后漢永元二年,分閬中置充國縣。疑已廢而復置也。《巴記》:初平四年,復分置南充國縣。蓋治此。晉、宋皆屬巴西郡,后縣徙而北。梁改置南部縣。南充國遂廢。隋開皇十八年,始改安漢縣曰南充,屬隆州,即今治也。自唐以后,皆為州郡治。宋淳?三年,余?徙府治于清居山。元初因之,尋還今治。《城邑考》:舊郡城在今城北北津渡。明洪武初,徙城于此。成化初,復增拓之,?以磚石。自是相繼增修。有門四,城周七里有奇。

  安漢城府南三十五里。漢縣,屬巴郡。后漢因之?!栋陀洝罚撼跗搅?,趙韙分巴為三郡,以巴郡治安漢,建安六年,改巴郡為巴西郡。是也。晉屬巴西郡。宋、齊因之。梁徙置宕渠郡于此。隋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縣曰南充,移于今治。又宕渠城,在府北四十里,一名石茍壩城?!段宕尽罚何魑浩绞?,于南充縣北三十七里石茍壩置南宕渠郡,隋廢。

  流溪廢縣府西南五十里。唐開耀初,析南充縣置,以在流溪水側(cè)而名,屬果州。宋因之。熙寧七年,省為流溪鎮(zhèn),屬南充縣。紹興二十七年,復置。元至元二十年,并入西充縣?!疳缰莩牵诟畺|南。或云,王建所置。五代唐長興初,董璋以東川叛,引兵陷徵州。胡氏曰:州名不見于諸志,大約在遂、合、果三州之間。

  ○果山府治西。層巒秀起,唐以此名州。其相接者曰金泉山,一名靈泉山。又有寶臺山,與靈泉并峙,山頂高平,因以臺名?!鹬禅P山,在府南十里。高百七十余丈,周二十里,蜿蜒盤礴,為城南之勝。又鶴鳴山,在府東十里。棲樂山,在府西十里。清泉山,在府北十里。稍西曰舞鳳山。皆環(huán)峙近郊,而清泉尤為高聳。

  清居山府南三十五里。山勢高聳,其上寬平,嘉陵水繞其下。宋淳?中,兵亂,余?帥蜀,筑清居城,徙府治于此。寶?六年,為蒙古所陷。景定初,蒙古置征南都元帥府,亦治此山之龍筇壩?!吨尽吩疲荷綉{高據(jù)深,形勝甲于一郡?!鸫蠓缴剑诟魅?。其并峙者,曰小方山。千峰百嶺,周回繚繞,稱為名勝。又府西百里有大耽山,其并峙者,曰小耽山,以隋隱者楊耽居此而名。

  ○嘉陵江府治東。自蓬州流入境,環(huán)繞府治,引流而南,下流至重慶府合州,與渠江合。詳見前大川嘉陵江。

  流溪水府西八十里。源出潼川州遂寧縣界,平流三十里,無灘險,東南入嘉陵江。唐流溪縣以此名。又曲水,在府西四十里。源出府西北琉璃鎮(zhèn),盤回九折,流入嘉陵江?!鹎逅诟菛|,居民藉以灌溉。又大斗溪,在府東八十里。源出岳池縣老君山,溪旁有大石如斗,因名。下流俱合于嘉陵江。

  昆井府西六十里?!吨尽吩疲豪ゾ?,大井也,即古鹽井云。又府境州縣俱有鹽井,產(chǎn)鹽甚眾。

  ○北津鎮(zhèn)府北五里??こ桥f置于此,今有北津渡巡司。又嘉陵驛,在今府治東。

  西充縣府西七十五里。西至潼川州鹽亭縣百二十五里。漢充國縣地。晉析置西充國縣,屬巴西郡。宋、齊因之。梁置木蘭郡治焉。西魏廢郡,改縣曰晉城,屬宕渠郡。隋屬隆州。大業(yè)末,廢。唐武德四年,復置西充縣,屬果州。今城周七里,編戶八里。

  ○西充山縣治東一里。治西一里有孝廉山,與此并峙。又化鳳山,在治東。其相接者,曰亞夫山,與縣城相倚。又鳳臺山,在縣治西,頂方如臺,因名。○雙圖山,在縣東十里。兩峰相對,宛如畫圖。

  南岷山縣南十五里。上有九井、十三峰。元至正間,群盜作亂,主簿馬蒙古夕率民筑堡壘于此,邑賴以全?!鸹佚埳?,在縣北三十里。聳翠嵯峨,縈回盤繞。又有瓊珠山,在縣西北四十里。山峰蜿蜒,若瓊珠相連。

  ○西溪水在縣治西。回環(huán)曲折,流合南充縣之曲水,注于嘉陵江。或曰,西溪即流溪之支流矣。

  蓬州府東北百四十里。東至夔州府達州四百二十里,西北至保寧府二百里,北至保寧府巴州二百十里。

  秦巴郡地,兩漢因之。晉屬巴西郡。宋齊因之。梁置伏虞郡。后周置蓬州治安固縣。隋初,郡廢州存。大業(yè)初,州廢,并其地入清化、宕渠、巴西三郡。唐武德七年,割巴、隆、渠三州地置蓬州初治安固縣,尋徙大寅縣。天寶初,曰咸安郡。至德二載,改曰蓬山郡。乾元初,復為蓬州。宋因之亦曰咸安郡。元至元二十年,升為蓬州路,尋復為蓬州徙治相如。明因之,以州治相如縣省入編戶七里,領縣二。今因之。

  州南屏果、渝,北控利、閬,山川奇秀,雄峙東陲。

  ○相如廢縣今州治。本漢安漢縣地,屬巴郡。梁置相如縣,梓潼郡治焉。后魏郡廢。劉?句曰:縣南二十里有漢司馬相如故宅,縣因以名。隋亦為相如縣,屬隆州。唐武德四年,改屬果州。宋因之。寶?六年,改屬蓬州。元徙蓬州治焉。明初,省縣入州?!冻且乜肌罚褐菖f無城,天順中,始筑城立柵。弘治中,始?以磚石。今城周四里,有門四。

  安固廢縣州東北百五十里。本漢宕渠縣地。晉李勢時為獠所據(jù)。齊梁始置安固縣,屬伏虞郡。其地亦名恒陵?!侗敝軙罚汉懔晁陔U固,方數(shù)百里,群獠居之。天和三年,恒陵獠叛。遣趙文表討之。獠中先有二路,一平一險。文表陽稱從寬路進,出不意引兵從險路入。獠相率出降。事平,遂置蓬州,治安固縣,以文表為刺史。隋大業(yè)初,州廢,縣屬巴州。唐武德元年,仍屬蓬州。天寶初,更名良山。寶歷初,省入蓬池縣。大中間,復置良山縣。宋熙寧五年,廢。建炎三年,復置,仍屬蓬州。元至元二十年,并入營山縣。

  咸安廢縣州東南百里。亦漢宕渠縣地。梁置綏安縣。隋開皇末,改今名,屬渠州。唐武德七年,改屬蓬州。至德二載,改為蓬山縣。宋仍屬蓬州。熙寧三年,省為蓬山鎮(zhèn),屬營山縣。

  ○鳳凰山州治南一里。隔嘉陵江,其山一峰突起,兩峰相接,狀若鳳凰飛舞。又五馬山,在州北五里。其山五峰高聳,勢如奔馬。

  云山州東南二十里。四圍壁立,其上平廣。宋淳?初兵亂,移州治于山上,藉以保固。元人復還舊治。又北山,在州東八十里?!吨尽吩疲号钪葜魃揭病!鹑仙?,在州西五十里。三峰并起,圍環(huán)相合,因名。

  ○嘉陵江在州西。自保寧府南部縣流入界,經(jīng)州治南,復折而西南,入南充縣境。

  巴江在州東北。自保寧府巴州流入境,又東南流經(jīng)營山縣,至渠縣界,而合于渠江。

  ○龍溪驛《志》云:舊在州治南。景泰中,移于城西水滸,后改屬大竹縣。

  營山縣州東南六十里。南至廣安州百四十里。漢宕渠縣地。梁相如縣地。唐武德四年,析相如縣地置朗池縣,屬果州。寶應元年,改屬蓬州。寶歷初省。開成二年,復置。宋初因之,仍屬蓬州。大中祥符五年,改曰營山。元因之。今城周二里有奇,編戶三里。

  ○云鳳山在縣治北。山勢高騫,因名。治西又有太白山?!疖饺厣?,在縣東北八里。峰巒叢秀,若芙蓉。又袞山,在縣西十五里,石壁峭立,上有鳳凰臺。

  大蓬山縣東北七十里。與小蓬山相對峙,相距二里許。唐以山名州。一名綏山?!吨尽吩疲号钌接谐柖?,空闊可容數(shù)百人,久塞。萬歷中,重開。

  ○巴江在縣東。自蓬州界流經(jīng)此,入渠縣境,縣東六十里有七曲匯,水流縈回,七曲兩岸,崖石懸絕,飛湍噴沫,若煙霧騰涌。蓋即巴江矣。○藍溪,在縣西十里。下流合于嘉陵江。

  儀隴縣州北百八十里。西至南部縣百三十里。漢閬中縣地。梁置儀隴縣,又置隆城郡。隋郡廢,以縣屬隆州。唐初因之。武德三年,于縣置方州。八年,州廢,還屬蓬州。劉?句曰:州舊治金城山。開元二十三年,徙治平溪。是也。宋仍屬蓬州。今城周三里有奇,編戶七里。

  ○蓬池城縣南三十里。亦漢閬中地。梁置大寅縣,屬隆城郡。隋屬隆州。劉?句曰:梁時縣治斗子山,后移治斗壇口。唐武德初,仍屬隆州。七年,改屬蓬州。開元二十九年,徙州治焉。廣德元年,更名蓬池縣,尋省。開成初,復置。宋亦為蓬州治。元移州治相如縣,而以蓬池省入儀隴?!犊ぶ尽罚号畛毓食?,在今州東六十里。又云:縣東北十里有良山城。似皆誤。

  伏虞城縣東六十里。梁置宣漢縣于此,并置伏虞郡。西魏因之。隋開皇初,郡廢,縣屬巴州。十八年,改縣曰伏虞。唐武德七年,改屬蓬州。劉?句曰:舊治長樂山,長安三年,移治羅獲水。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省入儀隴縣。

  ○金城山在縣治北。眾山環(huán)向,如雉堞然。石壁高八十丈,周回五里,惟西南有徑可通,上有數(shù)石如貯米囊,故亦名金粟山。杜佑曰:山本名隆城,梁置縣在山上,憑險為理,因曰隆城郡。唐方州亦治此,后縣移治平溪。唐天寶中,何滔嘗舉義兵討賊,營于金城。是也?!鹗巧?,在縣北三十里。四壁峭立如城。其相近曰九龍山,上有九峰,狀若龍翔。又鐵山,在縣北四十里,山色如鐵。

  儀隴山縣西三十里。岡蠻回曲,為境內(nèi)之望,梁因以名縣。《志》云:山下有儀隴縣廢址,疑即梁所置。○伏虞山,在縣東五十里。山紆回峻阻,為一方險要,梁因以名郡。又觀隴山,在縣東十五里。登其巔可盡境內(nèi)之勝,因名。

  ○巴江縣東五十五里。自巴州流入境,又南流入蓬州界?!瘀椝诳h西北三十里。水中有石如鰲,因名。西南流入于嘉陵江。

  流江溪縣南三十里。源出儀隴山,東南流,達渠縣界,入于渠江。又平溪,在縣東十里,下流入于巴江。

  廣安州府東二百十里。東至重慶府忠州三百四十里,西南至重慶府合州三百里,北至蓬州二百里。

  秦巴郡地,兩漢因之。晉屬巴郡及巴西郡,宋、齊因之。梁置渠州治流江,隋因之。唐為渠、果、合三州地。宋開寶二年,分置廣安軍。咸淳二年,改寧西軍。元至元十五年,軍廢。二十年,升為廣安府。前朝洪武四年,改為廣安州,以州治渠江縣省入編戶十一里,領縣四。今因之。

  州山川回環(huán),形勢奇勝。宋何行中《駐泊記》曰:廣安軍南連巴徼,北接通川復嶺,東橫清江,西下林深箐密,巖穴幽邃,介于果、合、渠三州之間,亦要會之處也。

  ○渠江廢縣州治北五里。漢巴郡宕渠縣地。梁置始安縣。后魏屬流江郡。隋屬渠州。開皇十八年,改曰賨城縣。唐武德初,復曰始安縣,仍屬渠州。天寶初,改曰渠江縣。宋開寶二年,移治于合州境內(nèi)之濃洄鎮(zhèn),為廣安軍附郭縣。元為廣安府治。明初省?!冻且乜肌罚褐菖f無城,樹木為柵,依山?石為墻。成化以后,相繼修筑,?以磚石。今城周六里,門四。

  豐樂廢縣在州西北。唐武德初,分始安縣置,仍屬渠州。八年,省?!鸫罅汲?,在州東北六十里。本曰大良平。宋淳?三年,制置使余?城大良平為廣安軍治所。其地石崖四絕,天然險固。寶?末,陷于蒙古。景定初,復取之。咸淳二年,改軍為寧西。元至元中,始還舊治。《郡志》:州北八十里有大小梁城。似誤。又云,州北十里有虎嘯城。建置未詳。

  ○秀屏山在州治西。層崖峭壁,草木叢茂,宛如屏障。又州治東有白鶴山,州治南二里有猊峰山?!秷D經(jīng)》所云西倚秀屏,南接猊峰者也?!鹱酉缮?,在州西二十五里。山高秀,即秀屏山來脈也。《志》云:漢車騎將軍馮緄之子得仙于此,因名。一名望子山。

  富靈山州東南七十五里。山峻峭,多產(chǎn)藥物。又州東六十里有谷成山,亦高峻,以能興云雨潤五谷而名。

  ○渠江州東北五里。源出達州太平縣之萬頃池,流經(jīng)渠縣東,與蓬州之巴江合。又南流經(jīng)此,謂之篆水?!吨尽吩疲航袨┦v橫,湍流奔激,有三十六灘之稱,至此石磧平坦,波紋縈洄如篆也。又南流而為洄水。一名清洄,亦以渠水下注,波紋縈洄而名。又西南流至合州,注于嘉陵江。

  西溪水在州治西。一名濃水。水色常濁,故曰濃。發(fā)源州北百二十里蓬州之綿壩,分為二流,至橡樹壩,二溪相合。又經(jīng)龍扶速山下龍棲灘,有環(huán)水流合焉,至城南五里,東折入渠江,合于洄水。州治故名濃洄鎮(zhèn)以此?!吨尽吩疲褐輺|有洄水渡,舊名龍門渡。又州北有羅洪渡,州西有黃瓦渡,即渠江及西溪之津要也。

  ○盤龍驛在州南。本屬南部縣。嘉靖三十六年,移置于此。

  岳池縣州西六十里。西南至合州定遠縣百三十里。本南充及相如二縣地。唐萬歲通天二年,析置岳池縣,屬果州。宋屬廣安軍。今城周三里有奇,編戶十五里??h今省。

  ○新明廢縣縣南二十里。劉?句曰:本石鏡縣地,唐武德三年,析置新明縣,屬合州。舊治在今縣南七十里。宋開寶二年,改屬廣安軍。六年,移治軍溪鎮(zhèn),即今治也。元省入岳池縣。又和溪廢縣,在縣西二十里。本名和溪鎮(zhèn),宋開禧三年,省鎮(zhèn)為縣,屬廣安軍。元并入岳池。

  ○翔鳳山在縣治北。山有三峰,如鳳之翔舉。又龍穴山,在縣北五里。嵯峨高秀,山半巖石中,有穴回繞如龍。又縣西十里有大龍山,其山蜿蜒盤曲。又西五里曰虎頭山,以?巖險峻而名?!鹣壣?,在縣北二十里。山最高大,俗名禺山。其并峙曰姜山,俗傳姜維屯兵處。又北十里曰羊山,峰巒環(huán)峙,稱為奇秀。

  速山縣東四十里?!短浦尽吩疲涸莱赜旋埛鏊偕?,氵?水出焉。是也?!犊ぶ尽罚嚎h東三十里有{少兔}山,與岳門山相連,分峙三十六峰。

  ○嘉陵江縣西七十里。自南充縣流入界,又南入合州定遠縣境。

  岳池水在縣東。下流合于氵?水?!跺居钣洝罚嚎h東三十里有岳安山,岳池水出焉。劉煦曰:縣舊治思岳池,開元二十年,移今治。疑即此池也。又縣東五里有將軍池,相傳諸葛武侯嘗駐軍于此。○靈溪水,在縣西南,流入定遠縣境,注于嘉陵江。

  ○平灘驛在縣西七十里嘉陵江濱。西北至府城六十里。舊置驛于此,驛南有平灘橋?!遁洺逃洝罚鹤泽A至順慶府嘉陵驛,凡百三十里。恐誤。

  渠縣州北百二十里。西北至蓬州百二十里,東南至忠州墊江縣百二十里。漢巴郡宕渠縣地。后漢建安中,先主嘗分置宕渠郡,尋省入巴西郡。晉仍屬巴西郡,后復置宕渠郡。宋曰南宕渠郡,齊因之。?兼置渠州,并治宕渠縣。西魏析置流江縣,又置流江郡。隋開皇初,郡廢,為渠州治。大業(yè)初,為宕渠郡治。唐初,復曰渠州。天寶初,曰?山郡。乾元初,復為渠州。宋因之,亦曰?山郡。元仍曰渠州。明初,以州治流江縣省入,又改州為縣。城周四里有奇,編戶十一里。

  ○流江廢縣今縣治。西魏所置縣也。劉?句曰:梁置渠州,后周改為北宕渠郡,又改流江郡,仍于郡內(nèi)置流江縣,自隋以后,皆為州郡治。明初省?!吨尽吩疲毫鹘食窃诳h北十里。似誤。

  宕渠城縣東北七十里。漢置縣,屬巴郡。后漢因之。應劭曰:石過水為宕,水所蓄為渠,故縣以是名。劉先主嘗分巴郡之宕渠、宣漢、漢昌三縣置宕渠郡。晉省入巴西郡?;莸蹚头职臀髦缅辞?。永嘉三年,巴西陷于李雄,譙登舉兵攻宕渠,殺其巴西太守馬脫。宋白曰:宕渠城,漢車騎將軍馮緄增修,俗亦名車騎城。晉義熙二年,劉裕遣毛修之等討譙縱,至宕渠,軍中作亂,修之奔還白帝,宋為南宕渠郡治。蕭齊因之。梁于安漢縣置宕渠郡,流江置北宕渠郡,而改故宕渠縣置竟陽郡。隋開皇初,郡廢,縣屬渠州。唐武德初,縣改屬蓬州。劉?句曰:縣舊治長樂山。長安三年,移治羅獲水。是也。寶歷初,省入蓬山縣。大中初,復置,仍屬蓬州。五代因之。宋初,復廢入蓬山縣。

  賨城廢縣在縣北。劉?句曰:唐武德初,改賨城為始安,又分置賨城及義興縣屬蓬州。八年,俱省入流江?!犊ぶ尽罚嘿z城廢縣,在大竹縣北。似誤。

  ○八?山縣東北七里。八峰起伏,其下平曠十余里,江水環(huán)之不匝者一里,常有煙霧蒙其上。后漢建安二十年,張?自漢中進軍宕渠之蒙頭蕩石,與張飛相拒五十余日。飛率精兵萬余人,從他道邀?軍交戰(zhàn),山道狹,前后不得救,飛遂破?,巴土乃安。山下有勒石云,漢將張飛大破賊首張?于八?,飛所自題也?!端逯尽罚和ùㄥ辞涞亟舆B漢中,是矣。

  宕渠山縣東五十里。一名大青山,又名花果園。其山崇峻,險不可涯,東西有二石門,延連相接,可以出入,山澗長狹,如溝渠然?!鸲Y儀山,在縣東六十里。上有城址,宋寶?三年,嘗徙渠州治禮儀山,以拒蒙古。是也。

  龍驤山在縣治北。峰巒突起,勢若龍驤。又玉蟾山,在縣治西一里。山巒聳翠,形如滿月,因名。

  ○渠江在縣治北。自達州流入界,至縣東北三會鎮(zhèn),巴江合焉。又經(jīng)宕渠山下,會潛水至縣北,會于渝水,南入廣安州界。《志》云:縣南三里江中有銅魚洲,其下有石磧,狀如黃魚,亦名銅魚磧?!鹩逅?,在縣北十里,即儀隴縣界之流江溪,入縣境,東流而入于渠江。又潛水,在縣東五十里宕渠山側(cè)?!端?jīng)注》:宕渠有大穴,潛水出焉,通罡山下,而南入于江。是也。又白水溪,在縣東三十里。源出縣東北白水洞,下流入渠江。

  ○衛(wèi)渠關在龍驤山西。正德中,縣令甘澤建以御寇盜,邑賴以全。

  鄰水縣州東南百二十里。西南至合州二百里,東至忠州酆都縣百八十里。本宕渠縣地。梁置縣,并置鄰州治焉。后魏改置鄰山郡。隋開皇初,郡廢,縣屬渠州。義寧元年,改屬?州。唐武德三年,還屬渠州。寶歷初,省入鄰山縣,后復置。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省入大竹縣。成化二年,復置。城周七里,編戶十七里。

  ○?山城縣東南五十里。梁鄰水縣地。唐武德初,分置?山縣,并置?州治焉。八年,州廢,縣屬渠州。五代初,王建復置?州于此。宋初州廢,仍屬渠州。元至元二十年,并入大竹縣。今為鄰山鎮(zhèn)。

  鹽泉廢縣在縣南。本鄰水縣地,唐武德初,析置鹽泉縣,屬?州。八年,州廢,縣省入?山縣。

  ○鄰山縣東四十里。《志》云:此山出鐵,鄰次相比,故名。《華陽國志》宕渠有鐵官,以此。劉?句曰:?山以重壘?比為名。又五華山,在縣東六十里。上有五峰,秀色如華。又龍虎山,在縣南六十里。?巖聳峙,如龍虎之相持。其相近者曰龍?zhí)秿{,四山連夾,下有龍?zhí)丁?br />
  昆樓山在縣治北。山巖疊峙,勢如樓觀?!端沃尽罚呵浪哪?,移縣治于昆樓鎮(zhèn)。謂此。

  ○渠江在縣北。自廣安州流入境,經(jīng)縣西合諸山溪之水,南流入合州界?!疣徦?,在縣治東,自大竹縣境流入界,中有大石磧,緣流十余丈,下流合大洪溪,經(jīng)酆都縣境,入于岷江。或曰,鄰水源出鄰山也。又龍穴水亦在縣東,源出大竹縣界金盤山,流至大洪溪,合于鄰水。

  大竹縣州東北百六十里。東至夔州府新寧縣二百二十里。漢宕渠縣地。唐久視元年,析宕渠之東界置大竹縣,以地產(chǎn)大竹而名,屬蓬州。至德二載,改屬?山郡。寶歷元年,省入?山縣。五代時,復置。宋景?三年,省入流江縣。紹興三年,復置大竹縣。元仍屬渠州。明初,改今屬。城周二里有奇,編戶十七里。

  榮城在縣東仙門里。四圍險峻,高阜寬平,宋末保此以御蒙古?!犊ぶ尽罚嚎h北七十里有古賨城,或以為秦漢間舊城,非隋唐之賨縣也。

  ○九盤山縣西十里。其山高峻,盤旋九折,行者憚之。○黃城山,在縣東八十里。絕頂寬平,四圍石壁蒼然,望之如城,宋所筑榮城蓋在此。或曰:榮,本作黃,傳訛也。

  仙門山縣東百里。一名金盤山,峰巒高聳,巖石奇勝。又七碑山,在縣東南百余里,山有大石凡七,聳立如碑,因名。

  ○東流溪縣東七十里。源出蓬州營山縣東二十里獅子山,流經(jīng)縣界,下流注于渠江。

  ○龍溪驛在縣東。嘉靖三十六年增置。自蓬州改屬。

  附見:

  廣安守御千戶所在州治東,直隸都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