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萬歷元年(一五七三):初,俞大猷移鎮(zhèn)福建福、興、泉、漳、延、建、邵武、福寧并浙江金、溫地方。方議攻賊澎湖,忽有新倭自漳、泉趨福寧,大猷遣兵追之;將及,副將鄧之屏促向澎湖,新倭猝入烽火寨,殺把總?cè)ィ讲赜岽箝鄠鳎?
八年(一五八○)九月,日本犯浙江韭山及福建澎湖東涌(明史)。
三十二年(一六○四)七月,福建人李錦、潘秀、郭震久居大泥,與和蘭人習。其酋麻韋郎欲通貢市,錦為畫策,奪澎湖嶼而守之;因賄高寀,使上請于天子。酋善之,錦乃為大泥國王書移寀及守將,俾秀、震赍以來。守將陶拱圣大駭,白當事,系秀于獄;震不敢入。而酋已駕三大艘直抵澎湖,伐木筑舍,為久居計。錦亦潛入漳州偵探,當事亦系之獄。已乃令三人諭其酋還國,將校詹獻忠持檄與俱。獻忠多攜幣帛食物,覬酋厚酬。錦等又依違其詞,酋不肯去。采已遣人索賄三萬金,許為代奏。會都司沈有容自請往諭。有容負膽智,大聲論說。其下人露刃相詰,有容盛氣與辯,無所懾。酋心折,乃曰:『我從不聞此言』。時巡撫徐學聚嚴禁奸民下海,犯者必誅;接濟路窮,酋無所得食,即索取所予寀金,揚帆去。錦等皆伏罪(明紀)。
四十七年(一六一九)四月,漳州府奸民李新僭號「洪武」,結(jié)海寇袁八老等率兵黨千余人流劫焚毀,勢甚猖獗。巡撫王士昌檄副將紀元憲、沈有容等領(lǐng)兵討平之(通鑒綱目三編)。
熹宗天啟五年(一六二五)九月,海賊劉香寇福建(明史)。
七年(一六二七)六月,??茑嵵埖确父=ㄣ~山、中左所等處(明史紀事本末)。
懷宗崇禎元年(一六二八)正月,工科給事顏繼祖劾福建總兵俞咨皋下獄。初,巡撫朱欽相招撫??軛盍?、楊七等;鄭芝龍求返內(nèi)地,楊六紿其金,不為通,遂流劫海上。繼祖上言:『海盜鄭芝龍生長于泉,聚徒數(shù)萬,劫富施貧,民不畏官而畏盜。總兵俞咨皋招撫之議,實飽賊囊。舊撫朱欽相聽其收海盜楊六、楊七以為用,而咨皋招之海即置之海,今日受撫,明日為寇。昨歲中左所之變,楊六、楊七杳然無蹤,咨皋始縮舌無辭,故閩帥不可不去也』。疏入,逮咨皋下于理(明史紀事本末)。
三月,禁漳、泉人販海。芝龍掠福建、浙江海上(明史紀事本末)。
七月,兵部議招海盜鄭芝龍。九月,芝龍降于巡撫熊文燦。工科給事顏繼祖言『芝龍既降,當責其報效』。從之。初,俞咨皋招楊六、楊七降,獨芝龍猖獗如故。芝龍敗都司洪先春,釋不追;獲一游擊,不殺;咨皋戰(zhàn)敗,縱之走。當事知其可撫,遣使諭之。癸未,芝龍降。會朝命布政使熊文燦為巡撫,文燦善遇芝龍,使為己用:先后擊擒李魁奇,蹙鍾斌于大洋投海死,海警遂息(明史紀事本末、明紀)。
二年(一六二九)二月,海盜李魁奇伏誅。魁奇本鄭芝龍同黨,芝龍忌之,擊斬粵中。
四月,廣東副總兵陳廷對約鄭芝龍剿盜。芝龍戰(zhàn)不利,歸閩。不數(shù)日,寇大至,犯中左所近港;芝龍又敗,寇夜薄中左所(以上明史紀事本末)。
七月末,吉了警至,人心奔潰。當事汲汲圖近守之策;有以專守閩安鎮(zhèn)為言者,以此鎮(zhèn)最狹,可設(shè)銃墻、設(shè)木牌也(崇相集)。
三年(一六三○),紅夷據(jù)澎湖,犯漳、海澄、中左所,入廈門(蔡忠烈年譜)。
四年(一六三一)正月,上召廷臣及各省監(jiān)司于平臺,問福建布政使吳楊、陸之祺備御??苤撸魇芳o事本末)。
平遠賊鍾凌秀與弟復(fù)秀聚千眾于連子山銅鼓嶂。
二月,賊掠永平寨,殺官軍二百有奇,守備、千百戶、把總皆死。旋札黃峰隘,知府林聯(lián)綬調(diào)兵御之;指揮嚴明被執(zhí),千戶劉堯、百戶張機不屈死。
賊突出瑞金縣,札南門岡,為鄉(xiāng)豪張振熙、僧守貞所?。槐M棄輜重,徒手趨還楊家巷。林守懲前敗,不發(fā)兵堵截。賊復(fù)收殘孽,整隊而出。官兵御之,指揮王應(yīng)官、張大倫、把總王國佐、賴思養(yǎng)、賴君遷、曹緯咸敗死。次日,巡道顧元鏡復(fù)遣指揮韋某、百戶張耀接援。韋聞敗先竄,張戰(zhàn)死。
九月,督撫熊文燦提兵入汀會剿。時賊舍杭武,徑出廣東,襲始興縣,破之;羽書告急。奉旨,諭熊會贛、廣兩院合剿。熊乃率鄭芝龍親兵駐上杭。
十月,參將鄭芝龍師駐三河壩,督官兵搗賊巢;遇賊于丙村,斬馘三百余人。次日,賊迎戰(zhàn),又斬賊三百余級。陳二總乞降,不許,并斬之,焚其巢而還。
五年(一六三二),鄭芝龍追賊至石窟都。鍾凌秀以賊二百受撫。
二月,鍾凌秀弟復(fù)秀叛,招余黨三百余,焚掠藍屋驛;復(fù)由淥水潭至回龍岡,焚劫甚酷。巡道顧元鏡遣百戶賴其勛等御之,戰(zhàn)死。謝志良追兵亦至,戰(zhàn)敗,死者百人。賴明照亦陷陣死。
四月,顧元鏡自上杭率千總劉良機、材官郭之英、陳望正、把總黃基昌、蔡聯(lián)芳等往雩都、興國,會鄭芝龍兵大剿。
八月,顧元鏡同總兵陳廷對、同知黃色中屯程鄉(xiāng),搗賊巢(以上臨江匯考)。
九月,海盜劉香老(一但作香)寇福建,巡撫都御史鄒維璉遣游擊鄭芝龍擊破之(明紀)。
十一月,海盜劉香老犯小埕,游擊鄭芝龍擊走之。
六年(一六三三)六月,海盜劉香老犯長樂(以上明鑒會纂)。
紅夷襲陷廈門城,大掠。鄒維璉急發(fā)兵水陸并進,參政曾櫻請用鄭芝龍為軍鋒。芝龍焚其三舟,官軍傷亦眾??苣朔褐鄞笱?,轉(zhuǎn)掠青港、荊嶼、石灣。巡撫御史路振飛懸千金勵將士;諸將御之銅山,連戰(zhàn)數(shù)日始敗去(明紀)。
七年(一六三四)四月,先是鍾凌秀既降復(fù)叛,為鄭芝龍所擒;其黨潰入長汀,轉(zhuǎn)掠江西屬邑,芝龍屢敗賊。會福建有紅夷之患,劉香乘之,連犯閩、廣沿海邑??偠絻蓮V侍郎熊文燦不能討,議招憮。漳州知府施邦曜縶香母以誘賊,賊陽許之;乃令參政洪云蒸、副使康承祖,參將夏之本、張一杰入賊舟宣諭,云蒸等俱被執(zhí)。文燦懼罪,奏諸臣信賊自陷。給事中朱國棟效之,帝令戴罪自效(明紀)。
八年(一六三五)四月,福建游擊鄭芝龍合粵兵擊劉香老于田尾遠洋。劉脅被執(zhí)兵備道洪云蒸出船止兵;大呼曰:『我矢死報國,亟擊勿失』!遂遇害。香老勢蹙,自焚溺死??党凶妗⑾闹?、張一杰脫歸。八月,香老家屬六十余人、部屬千余人至黃華降于溫處參軍(明史紀事本末)。
十三年(一六四○)八月,加福建參將鄭芝龍署總兵。芝龍既俘劉香老,海氛頗息;又以海利交通朝貴,浸以大顯(明史紀事本末)。
十七年(一六四四)三月,督撫張肯堂移鎮(zhèn)漳州。初,十五、六年間,南安、仙游之賊嘯聚日繁。既而漳南群盜復(fù)起:梁良、賴祿之徒攻城圍邑,馳驟于龍巖、漳平、永定、平和之間,西及汀、贛;崔鷹、鍾亮、華祝、方安之徒奔軼破撅。至是,將軍鄭芝龍請先趨云霄取葉、方,廓清浦南之道;然后回戈,西取梁、賴,南并崔、鍾,使上下援絕。肯堂不從;請芝龍西扼南靖,斷梁、賴之道,出別將取葉、方。鄭既趨南靖,塞山城、五峰諸口,梁、賴諸部皆不得反里舍。別遣洪中軍出云霄。時方久雨,葉、方日偵師期,將南走并于崔、鍾。鄭已先遣施中軍西走間道,出大埔、普寧,云將搗崔、鍾,陰遣人豢葉、方,使詣降自贖。葉、方相顧,正趙趄間,諸部落已漸散去。方安跳身就系;葉祝率數(shù)百眾將從崔鷹,遂為施中軍所得。于是洪中軍亦出石梯嶺,搜諸洞,擒獲諸部首,而浦南道清。時梁、賴西去圍永定,又進圍龍巖、漳平,焚掠橫甚。鄭欲西上角逐,肯堂不從。亡何,諸賊黨苦野次失其巢穴,不得越南靖,時時就鄭請命。鄭亦佯寬之曰:『爾稔毒勢不俱全,能有所誅夷,自效可耳』。未幾,梁、賴有隙。梁良見勢絀,暴死。賴祿欲自拔,率數(shù)千人求見鄭。鄭顧部將當陣擒之,俘馘數(shù)千,諸大腦以七宿著號者各反手就縛。不數(shù)日,崔鷹亦敗。施中軍所俘馘稱是,生得崔鷹。先后破除諸盜賊十百起,近不踰旬朔、遠不過歲時;所用軍儲不過萬余耳(黃漳浦集)。
四月,按院陸清源出牌云:『照得謀國不臧,賊遺君父,正主憂臣死之日』云云。人見之愕然。蓋煤山之變,已有密探也(榕城紀聞)。
八月,封鄭芝龍安南伯。
十月,以鄭芝龍為總兵官,鎮(zhèn)守福建等處(以上甲申日記)。
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二月,芝山靈源閣災(zāi)。舊讖有云:『火燒靈源閣,三山作戰(zhàn)場』;邑人大懼。閩中自此不靖矣(榕城紀聞)。
五月,清使江南御史黃熙胤招撫福建。熙胤,晉江人,與鄭芝龍同里。芝龍密遣使通款(三藩紀事本末)。
六月,唐王監(jiān)國福京,閏月即皇帝位(甲申日記作七月),以七月以后為隆武元年。唐王名聿鍵,小字長壽,太祖子唐定王桱之后。崇禎五年襲位,年三十一矣。九年秋八月,京師戒嚴,王率護軍勤王,汝南道周以興制之不聽。至裕州,巡按御史楊繩武以聞,旨下切責;下部議,廢為庶人,安置鳳陽高墻。十七年三月北都陷,南京福王立,改元弘光,以明年為元年;唐王赦出高墻,禮臣請復(fù)王爵不許。十一月,命徙駐廣西之平樂府。明年(即弘光元年)五月,行抵杭州,而南都已覆。王勸潞王監(jiān)國,不聽。時鎮(zhèn)江總兵鄭鴻逵、戶部侍郎何楷、戶部郎中蘇觀生胥會于杭,遂奉王入閩。六月甲戌,次浦城。閏六月癸未,福建各官迎謁于水口驛。南安伯鄭芝龍、禮部尚書黃道周、福建巡撫張肯堂、巡撫御史吳春枝等三箋勸進,王出御用銀一百五十兩令有司葺行宮,勿擾民。丁亥,至福州監(jiān)國,建行在太廟、社稷。時鄭芝龍擁兵驕悍,鴻逵欲王早正位以系人心,芝龍猶豫弗決。群臣多言監(jiān)國名正,建號宜遲;不報。十五日,祭告天地祖宗,即位南郊,以福建為福京、福州為天興府、布政司為行殿、福州府為國子監(jiān);大赦,稱號隆武。追尊皇考為皇帝、妣為皇后,遙上福王尊號曰圣安皇帝。鴻逵封定虜侯,尋晉定國公;芝龍封平虜侯,尋晉平國公;其弟芝豹封澄濟伯,鄭彩永勝伯;并賜號奉天翊運中興宣力定難守正功臣。芝龍部將施天福武毅伯、洪旭忠振伯、林習山忠定伯、張進忠匡伯、陳輝忠靖伯,鴻逵部將陳豹忠勇侯、林察輔明侯。以黃道周為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蘇觀生為吏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福建巡撫張肯堂為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何楷為戶部尚書,四川按察使曹學佺為禮部尚書兼蘭臺館學士,福建巡按御史吳春枝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周應(yīng)期為刑部尚書,鄭瑄為工部尚書,黃錦為禮部右侍郎。閩設(shè)八巡撫。何吾騶、蔣德璟、黃景昉、朱繼祚、林欲楫、姜曰廣、吳甡、高弘圖、路振飛、曾櫻、鄭三俊、熊開元、黃鳴俊、顧錫疇、陳子壯、林增志、李先春、陳洪謐、王錫袞、陳奇瑜等,皆遙授閣輔,戎車轉(zhuǎn)側(cè)至者數(shù)人。林增志、李先春先至,同入閣辦事;然不令票旨,皆王親為之。王性素儉,少遭患難;既即位,慨然以復(fù)仇雪恥為務(wù),布衣蔬食,不御酒肉。敕司禮監(jiān):行宮不以金玉玩好陳設(shè),器用磁錫;幃幄被褥皆布帛,絕無錦繡。后宮無嬪妃,御執(zhí)事者三十人而已。中宮懿旨選女廚十人,王聞之,以為擾民,不許。勤于聽政,批閱章奏,丙夜不休。上書陳言軍國大事者,輒以手詔答之。素好讀書,博通典故,手撰三詔與魯監(jiān)國書,群臣皆莫能及。重風節(jié),重文學;收召名士,不次擢用。其志欲大有為于天下,而阨于時勢。感路振飛舊恩,募能致者賞千金,給五品秩(殘明宰輔年表、南疆繹史、明紀、清白士集、海上見聞錄、榕城紀聞、三藩紀事本末、小腆紀年)。
六月,浙東張國維、朱大典、孫嘉績、方逢年等迎魯王監(jiān)國紹興。時浙西已降附,清兵方在江楚;吏部侍郎楊廷麟、兵部侍郎萬元吉、國子祭酒劉同升等以義師往來捍御,克復(fù)吉安、臨江等處。遂加廷麟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賜劍便宜從事;元吉副都御史,總督江西、湖廣諸軍;以同升為南贛巡撫。時唐王優(yōu)禮鄭氏,以閩事屬之o芝龍長子森入見,奇其表,賜國姓,改名成功,命提督禁旅,以駙馬都尉體制從事。芝龍議陳戰(zhàn)守事宜,自仙霞關(guān)外當守者計百余處,應(yīng)設(shè)守兵若干。其戰(zhàn)兵以今冬簡練,明春出關(guān),一出浙東、一出江右,計兵二十余萬。合閩、粵餉不支一年,仍請于兩稅正供內(nèi)米一石預(yù)借銀一兩,令群臣捐俸,勸紳士輸助,察府縣歷年積榖銀兩未解者悉催赴行在,遣侍郎科道征發(fā)。吏部主事王兆熊兼御史督御餉急迫,不輸者,榜其門曰「不義」;于是閭里騷然矣。芝龍又請清理寺田,可得餉八十萬,王不聽。戶部侍郎李長蒨請廣開事例,從之。無論廝養(yǎng)隸卒,皆得給札授官。猶苦餉不足,守關(guān)兵僅數(shù)百人,率疲癃不堪用。設(shè)儲賢館,定十二科取士,以蘇觀生領(lǐng)之;已而招徠者多挾邪士,王亦厭罷。王以盜賊之興,皆由貪吏虐民,欲效高皇帝之法懲之。建陽知縣沈■〈火豦〉貪酷被劾,特敕誅之,輔臣申救,不聽;由是人稍知懼。廷臣日請出關(guān),王屢戒征期,芝龍輒以餉絀為辭。會賜宴大臣,芝龍自以侯爵欲位首輔上,黃道周爭以祖制武職無班文臣右者,終先道周,芝龍鞅鞅不悅。道周知芝龍無意視師,乃自請出關(guān),號召義旅,且藉以聯(lián)何騰蛟圖恢復(fù);王許之。請兵請餉,芝龍皆不應(yīng),僅給羸卒千人,賚一月餉,赍空敕數(shù)百道而行。時七月辛未也(南疆繹史、清史紀事本末、海上見聞錄、小腆紀年)。
唐王隆武元年(一六四五)八月,幸大學。乙酉,頒祖訓五十七條于閣部科道,大學士林欲楫率諸臣表謝。庚寅,命肅鹵伯黃斌卿出鎮(zhèn)舟山。命吳江諸生孫文中赍手敕召路振飛;及其至,拜太子太保、吏兵二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官其子太平為兵部員外郎。壬辰,冊曾妃為后,贈后父曾文彥為吉水伯。癸巳,行郊天禮于南郊,芝龍、鴻逵稱疾不從,戶部尚書何楷劾其無人臣禮,宜正厥罪;王喜楷敢言,命掌都察院事。命婦朝后于太和殿。邵武知府吳炆煒、推官朱健聞敵畏葸,棄城先逃,下獄誅。靖江王嘉亨僭號桂林,執(zhí)巡撫瞿式耜幽之,兩廣總督丁魁楚遣總兵陳邦傳往攻;封魁楚平粵伯,加式耜兵部侍郎。式耜得釋,即令中軍焦璉合邦傳兵擒之,械送福州。行保甲法于天興府。定錦衣衛(wèi)軍制,設(shè)中前后五所,每軍百戶曰一威所,八威所為一禁軍。時兵事皆掌于鄭氏,芝龍自知眾論不平,不出關(guān)無以弭眾,乃請以鴻逵為大元帥出浙東、彩為副元帥出江西;各擁兵數(shù)千,號數(shù)萬。既出關(guān),托候餉,仍駐不行。鴻逵駐仙陽鎮(zhèn),慮有上書言事者,嚴禁仙霞關(guān)不聽四方儒人入。王檄催孔亟,不應(yīng)。彩行百里而還,稱餉缺,留如故。
九月,清兵取徽州。時李自成兵敗,走九宮山,為村民鉏擊以死,楚督何騰蛟以聞。其眾無所歸,推其兄子李錦為主,同自成后妻高氏、高弟一功等乞降;騰蛟與攝撫堵胤錫往受之,一時增兵數(shù)十萬。王大喜告廟,進騰蛟大學士,封定興伯;胤錫右副都御史,實授湖北巡撫,總制其軍。降將皆授總兵官;賜李錦名赤心、一功名必正,高氏為貞義夫人,號其營為忠貞營。已而糧不繼,降者稍稍散去。高氏十三部就食施州衛(wèi),其余郝?lián)u旗、馬進忠、王進才、張光翠、袁應(yīng)第、牛萬才、張先璧等十余營悉隸騰蛟麾下,軍勢頗振。然王內(nèi)制于鄭氏,不能出關(guān)相應(yīng)援也(以上南疆繹史、榕城紀聞)。
十月,科臣劉中藻頒諭浙東魯王,不受,張國維、熊汝霖等拒之也;自是閩、浙相水火矣。魯行人張煌言自請使閩,從之。原任兵部侍中王期升、御史彭遇颽至行在,加期升總督銜、遇颽僉都御史。大學士路振飛、曾櫻封還內(nèi)傳,謂遇颽依附馬士英,期升在太湖奉朱盛征稱通城王,派餉苛虐,不可用;王乃止。楊廷麟疏至,請王幸江右;何騰蛟請駐湖南,浙中諸將請如衢州。王以芝龍不足恃,欲出贛入楚倚騰蛟。會原任臨清知州金堡朝行在,言騰蛟可倚,急宜棄閩幸楚;王大喜,即擢堡兵科給事中,決計由贛以赴長沙。遣大學士蘇觀生詣南安募兵。戶部尚書何楷請告去。相傳楷與芝龍不合去,至大田驛,忽夜數(shù)十人排戶擒毆,去其左耳,未幾死之(南疆繹史、小腆紀年、海東逸史、榕城紀聞)。
十一月甲午,類于上帝,以釣龍臺為天壇。乙未,禋于太廟。丙午,禡于社稷。丁巳,以鄭鴻逵為御營左先鋒出浙江、鄭彩為御營右先鋒出江西,駕幸西郊行推轂禮。先期為壇,設(shè)先帝高皇帝位。王御翼善冠詣壇所,百官陪位,武臣戎服聽事。王皮弁升壇拜謁,立于神位西、南面,御營先鋒北西跪,兵部授鉞,王東向揖之。賜餞,光祿寺授爵,御營先鋒跪受爵。誡勞畢,謝恩出,率將士跪壇下。王甲冑誓師,乃鳴金鼓揚旌而出。當授鉞時,風雨晦冥,大風陡起,壇上燭盡滅,神位皆仆;鴻逵出城,馬蹶踣地,
者以為不祥。下詔親行,以唐王聿釗、鄧王鼎器監(jiān)國,大學士曾櫻協(xié)同芝龍留守。以吳震文為隨營兵部侍郎、王覲光為隨營戶部侍郎,皆兼吏戶禮三部事;張家玉、陳履貞為隨營兵科,亦兼吏戶禮三科事。命曹學佺修思宗實錄,設(shè)蘭臺館以處之(同上)。
清授張存仁浙江福建總督(貳臣傳)。
十二月甲申,王戎服登舟,大學士何吾騶等隨行。舟次芋江,五溪百姓壺漿迎者載道,皆賚以銀牌。清佟養(yǎng)和、金聲桓進剿福建,分兵攻南贛,敗永寧王、羅川王、閣部黃道周等。壬寅,道周師至婺源潰,被執(zhí)。南贛巡撫劉同升卒,命萬元吉兼攝其事(南疆繹史、清世祖實錄)。
是年,清遣內(nèi)院洪承疇招撫江南、御史黃熙胤招撫福建,皆芝龍鄉(xiāng)人(三藩紀事本末)。
二年(一六四六)正月己酉朔,唐王在建寧,不受朝賀,以三大罪自責,令百官皆戴罪從行。交趾、日本國皆遣使入貢。廣東布政使湯來賀運餉十萬由海道至,擢來賀戶部右侍郎。馬士英叩關(guān)求入朝,王數(shù)其罪,諭守關(guān)將士勿納;士英七疏自理,終不許。魯監(jiān)國遣柯夏卿、曹維才來聘,王加夏卿兵部尚書、維才光祿寺少卿,手敕謂:『朕無子,王為皇太侄,同心戮力,共拜孝陵。朕有祚士,終致于王。取浙東所用職官,同列朝籍,不分彼此』。尋遣僉都御史陸清源解餉十萬犒浙東江防諸軍,而浙中相傳閩遣黃鳴駿來科浙中八府糧,蓋士英、阮大鋮構(gòu)之也。方國安縱兵奪餉,殺清源(案系三月事),而閩、浙釁益深矣。熊開元罷,以蘇觀生兼吏兵二部尚書行在文淵閣大學士,出為經(jīng)略,賜上方劍便宜行事;王御門,賜銀印日「瞻奉南北山陵安集軍民文武官」。召見泉州方士蔡鼎,授為軍師(南疆繹史、海東逸史、小腆紀年)。
二月,馬脛嶺兵變,命路振飛至浦城安撫之。江楚迎王疏相繼至。詔寬逆案之禁,王曰:『北京陷于東林、南都亡于魏黨,厥罪維均。今中興之初,嘉運綦新,附黨諸臣,概予洗濯,以收后效』。擢堵胤錫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丁亥,大雨雹,風霾晝黑,對面不相見。廣西有僧自稱弘光,召九鄉(xiāng)科道議將迎請,廷臣曰:『即真弘光,甫經(jīng)失國,有尊奉而無迎請』。已而有司審知其偽,下獄誅之。嘉亨俘至,下諸王議,廢為庶人,以幽死;誅其臣顧奕、吳之琮、楊國威、張龍翼等(同上)。
太子少保、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蔣德璟罷(殘明宰相年表)。
柱國少保、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路振飛赴浦城安撫兵變;七月督師安關(guān),八月走泉州(同上)。
三月戊申朔,督師大學士黃道周殉節(jié)南京;王聞慟哭,輟朝,贈文明伯。王將出汀入贛,與湖南為聲援;芝龍使軍民數(shù)萬人遮道號呼,擁駕不得行。芝龍因具表請回天興,王不得已駐札延平。封成功為忠孝伯,掛招討大將軍印。以張肯堂為留守,旋加少保,總制浙直,給敕印便宜從事。辛未,清兵破吉安,鄭彩棄廣信,奔入關(guān)。
四月五日萬壽節(jié),不受賀。未幾,撫州亦破。命禮臣追復(fù)建文年號,立方孝孺祠。先是,汀邵間有大帽山峒蠻最強,屢征不服,益宗永寧王慈炎誘之出降,以與清兵戰(zhàn)屢捷,遂復(fù)撫州;清兵圍之。鄭彩屯廣信府,永寧王請救;其監(jiān)軍給事中張家玉以三營往援,圍暫解。已而復(fù)合,彩軍潰,撫州遂破;永寧王死之,峒巒亦散。報至,舉朝震驚,命削彩職,戴罪圖功。廷麟、元吉退守贛州,清兵追攻之。
五月競渡,鄭芝龍率標營官軍于西湖斗舟,旗幟皆寫「欽命藩王」等目。
琉球國入貢。廷試貢生,取萬刑等十二人,命為萃士,照庶吉士例送翰林院教習。擢湖廣監(jiān)軍道章曠為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北。魯監(jiān)國遣都督陳謙入閩,久駐衢州持兩端,自云魯已爵為侯,卻邀封。召赴行在,御史錢邦芑劾其外媾,下獄,將殺之。芝龍與謙有舊,亟入朝,請以官贖謙死;王故留芝龍久語,密促行刑。芝龍出,已死矣,因厚殮之;由是益懷異志。加吏部尚書郭維經(jīng)六省督師銜,募兵援贛。贛已被圍兩月,巡撫劉廣胤戰(zhàn)敗受執(zhí),援兵皆不敢前。
六月,開科取士。命廣額七十名,流寓者皆入試。以編修劉以修、閔肅為主考,舉葉瑣等一百七十五名。士子多以賄進,乃命于至公堂覆試,落四名;逮同考推官王三俊下獄,追贓一萬兩。浙東報至,清兵已渡江取紹興,魯監(jiān)國航海去,江上諸師盡潰。鴻逵駐城外,聞報,乃徒跣而逃,三日抵浦城。事聞,行在大震,削其封爵(以上南疆繹史、小腆紀年、榕城紀聞)。
魯王航海入閩,十二月次中左所,尋改次長垣。
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田仰奔閩,封海忠伯;尋迎降。
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督師防江熊汝霖隨扈魯王入閩(以上殘明宰輔年表)。
七月,元子生,大赦;加恩從興諸臣,悉進爵。御史錢邦芑言:『浙東新破,唇亡齒寒,舉朝正切同仇之日,非蒙恩受賞時也』。不報。己已,王御門,內(nèi)侍捧小匣置御前,詔諭群臣曰:『朕本無利天下心,以勛輔擁戴,不得已勉徇群策,浣衣糲食,有何人君之樂?干夕干惕,恐負重付。豈意諸臣已變初志!昨巡閩之使,得爾等出關(guān)迎降書二百余封,今俱在此。朕不欲知其姓名也,今命錦衣衛(wèi)焚之午門前。爾諸臣其有名者,尚洗心滌慮否?倘能竭節(jié)奉公,不渝終始,是所望也』!王長身豐頤,聲如洪鐘,聞?wù)咩は?。時決計幸贛,芝龍百計阻之,欲留王以自重;既而陰通款于洪承疇,托言??苤粒Y還臨安,盡撤關(guān)隘,水陸諸兵隨之去。清兵既破浙東,長驅(qū)而前,仙霞嶺空無一卒,遂如入無人之境焉。何騰蚊遣郝永忠以鐵騎五千迎駕,將至韶州,清兵已出衢州矣。初,楊文驄走處州,唐王與之有舊,拜為兵部侍郎,提督軍務(wù);至是援衢,清兵至,不能御,為追騎所獲,不降,戮死(南疆繹史、通鑒輯覽)。
八月甲申,清兵克建寧,明兵備僉事倪懋熹死之(小腆紀年)。
甲午,王啟行。監(jiān)軍錢邦芑先期請清路,猶赫赫頤指屬縣。乙未,駕至行宮,戎冠金蟒而入。上好書,雖崎嶇軍旅,猶載書數(shù)十車以從。丁酉,上抵順昌,昧爽未發(fā),至巳刻,一時排闥,云清兵已及劍津,毀關(guān),且踵至。頃之,行宮數(shù)騎突出,云駕已在內(nèi),從行者惟何吾騶、郭維經(jīng)、朱繼祚。已而何與郭亦散去。曾后肩輿河干,顧從官曰:『劉宮人有懷,好護持就道』;辭旨慷慨。妃媵狂奔,有一舸而數(shù)人者,有一騎而三人者。先是清兵抵仙霞關(guān),守浦城巡按御史鄭為虹縱民出走,自守空城,與治餉兵科給事黃大鵬、延平知府王士和并被執(zhí),死之。至是,王自延平出奔。庚子,入汀州城。辛丑,清兵奄至,有叩城稱扈蹕者;開麗春門納之,則追者八十三騎也。守門百戶閔時死之,騎直入行宮,從官迸散,乃執(zhí)王與曾妃去??偙G宀苤獞?zhàn)死。妃至九龍?zhí)锻端?,沈嬪、陳嬪及?nèi)官死者十余人。王死于福州(三藩紀事本末、小腆紀年作王與曾妃同斬于汀州之府堂)。其殉難之臣有唐王聿釗與弟聿■〈金粵〉、部郎賴垓、給事中熊緯、御營總兵胡上琛、定遠侯鄧文昌等?;蛟淮勒邽閺堉逻h,王實未死;后鄭成功兵屯鼓浪嶼,有遣使存問諸臣者云為僧于五指山,然亦莫必其真?zhèn)我病J嵌?,贛州聞王訃,全城氣索。會天霧雨雪,城夜破,督師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廷麟、戶部尚書姜一洪、兵部侍郎左副都御史江廣總督萬元吉俱赴水死,吏部尚書郭維經(jīng)、御史姚奇胤入嵯峨寺自焚死,湖西兵備僉事太常卿彭期生自縊死,兵部職方主事周瑚被執(zhí)不屈戮之,右都御史楊文薦擒至南昌絕粒死,翰林院編修徐復(fù)儀投崖死。后聞難繼死者:尚書曹學佺、通政使馬思禮等皆自縊,御史艾南英縊于汀州僧舍,大學士蔣德璟于九月泉州失守不食死。粵中永明王立,遙上尊號曰思文皇帝。丁酉春,復(fù)謚曰紹宗襄皇帝(閩事紀略、南疆繹史、清白士集、臨汀匯考、小腆紀年、惲遜庵遺集)。
時大學士何吾騶走廣州,十二月迎降。大學士曾櫻、路振飛走居中左所。大學士黃景昉走泉州。大學士朱繼祚走興化。呂大器奔廣東。熊開元為僧。太仆寺少卿王瑞枬避山中,有欲薦令出者,自經(jīng)死。振飛后赴桂王召,卒于途。都督胡獻深與其妾衣冠對坐,飲藥于私第。有趙昂者不肯薙發(fā),從容刎死于家。先是阮大鋮赴江干乞降,從清兵攻仙霞關(guān),僵樸石上死。馬士英既降,清兵至順昌,搜龍扛得士英等請?zhí)仆醭鲫P(guān)己為內(nèi)應(yīng)疏,遂斬之延平城下(明紀、殘明宰輔年表)。
福建既平,鄭芝龍自安平奉表降。其子成功慟哭而諫,芝龍不聽。成功與鄭鴻逵、鄭彩等各率所部入海(明紀)。
金壇人王祈聚眾入建寧,屬縣多響應(yīng)。清總督陳錦、張存仁、侍郎李率泰統(tǒng)兵六萬來圍建寧。永明王使揭重熙赴援,至邵武不能進,建寧遂破,王祈力戰(zhàn)死(惲遜庵遺集)。
十月,桂王監(jiān)國肇慶府。十一月即位,以明年為永歷元年(小腆紀年以為十一月事)。命太保兵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陳子壯節(jié)制兩廣、江西、湖廣、福建軍務(wù)(殘明宰輔年表、海上見聞錄)。
——錄自福建通紀卷十。
清世祖順治四年(明永歷元年、魯監(jiān)國二年、海上鄭成功稱隆武三年、一六四七)正月:先是魯王南奔至石浦,張名振護王航海至舟山,守將王斌卿不納。王浮海至廈門,復(fù)入南澳。鄭彩率舟師迎王,王命彩討殺斌卿,封彩建威侯。提督楊耿、彩弟總兵聯(lián)皆以兵來會,進彩建國公、名振定西侯,耿同安伯、聯(lián)定遠伯、周瑞閩安伯、周鶴芝平彝伯、阮駿蕩湖伯。鶴芝復(fù)海口,以參謀林鑰舞、總兵趙牧為守。時尚書張肯堂募兵海上,貽書招之。前僉都御史金衢巡撫劉中藻以眾來歸,授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南疆逸史、小腆紀年、殘明宰輔年表)。
魯以劉中藻督師浙閩。魯王次閩安鎮(zhèn)(殘明宰輔年表)。
二月壬申,魯王兵襲海澄。明日,攻漳州不克,總兵陳國祚戰(zhàn)死。又明日,清兵攻海澄,南師退入于海(海東逸史、小腆紀年)。
世祖詔曰:『朕平定中原,惟浙東、福建尚阻聲教,爰命征南大將軍貝勒博洛振旅而前。既定浙東,遂取閩越;先聲所至,窮寇潛逋。大軍掩追,及于汀永,聿釗授首,列郡悉平。一切官民人等從前罪犯,咸赦除之。橫征逋賦,概與豁免。山林隱逸,各以名聞錄用。民年七十以上,給米絹有差』(清世祖實錄)。
以佟國鼐巡撫福建(同上)。
以朱鼎新為左布政使、趙林翹為右布政使、楊御蕃為按察使(東華錄)。
魯王兵克漳浦,以閩人洪有楨為令;五日復(fù)陷(繹史作四月事)。彩至海壇征派,鄉(xiāng)民不服,彩攻之,被誘深入,失兵將無數(shù),退回,同魯王至廈門。聯(lián)糾合浦南橋義兵楊重等入漳浦縣,以洪有楨為縣令。未幾縣破,有楨被執(zhí),不屈,被剮。聯(lián)復(fù)攻海澄,見敵騎至,即走爭舟,多墜水死者。平和縣曾慶等與詔安等處義兵立德化王慈華,陷大昌,攻順昌、將樂,然皆為清兵所?。ê|逸史、南疆澤史、海上見聞錄、小腆紀年)。
案:漳州,逸史作漳平。洪有楨,見聞錄作龔有楨,逸史作洪有文;龔洪音近而誤。同安阮旻錫夕陽寮稿作有楨字亮士,嘉禾里人。今皆從其多者。
明監(jiān)國魯王遣兵攻福州,不克;又遣兵攻福清,不克(小腆紀年)。
鄭彩及熊汝霖取福寧州,諸縣響應(yīng),遂入興化府。汀邵亂,進據(jù)建寧。清陳錦、佟國器、李率泰督兵至,破建寧,并復(fù)所失州縣(海上見聞錄)。
初,芝龍密諭成功,欲與俱見貝勒。成功諫,不從;鴻逵陰令逸去。芝豹奉母黃氏居安平。成功率所部入海;聞永歷即位,遙奉年號,稱招討大將軍。有眾三百人,訓練于廈門之鼓浪嶼,委黃愷于安平措餉。識者知其可與有為,鴻逵舊將咸歸心焉。成功以洪政、陳輝為左右先鋒,楊才、張進為親丁鎮(zhèn),郭泰、余寬為左右鎮(zhèn),林習山為樓船鎮(zhèn),攻海澄。數(shù)日,清兵至,洪政中流矢,與監(jiān)軍楊期演死之;遂退兵入粵。初,清兵下瀘溪,以李光署縣事。邑貢生魏一柱縛光送鄭彩所剮之,畫策守瀘,敗清兵于密潭。至是,王得仁(李自成部將,左夢庚率之投誠江右)族瀘之丁、傅、魏三族。一柱棄妻子走閩,襲破將樂,結(jié)德化諸藩攻克建寧。清兵至,圍而攻之,五閱月始破,一柱與諸藩俱死(海上見聞錄、三藩紀事本末)。
三月,魯周鶴芝攻閩安,林質(zhì)復(fù)德化,再攻建陽,敗死(小腆紀年)。
福州府學廩生林化熙全發(fā)被獲,至府學興賢坊口,望拜先圣,見總督張存仁,不屈,坐殺于宣政街(榕城紀聞)。
四月,明岑本高等攻浦城,為副將李繡敗死(小腆紀年)。
鄭成功復(fù)海澄。先是,博洛使人挾鄭芝龍北行,隨親統(tǒng)馬步兵入安平。芝豹倉卒棄城,率家屬登艦泊外海,成功母田川氏獨留守。兵入掠其地,氏拔劍剖腹死。成功聞報,痛哭出師,全軍皆縞素。師至,博洛見帆檣云集,軍容烜赫,大懼,星夜引兵還泉州;成功遂取海澄,入九都(清史紀事本末)。
鄖西王復(fù)建寧,其裨將王祁復(fù)邵武。祁營山中,取民間幾案數(shù)百張,每懸大線香數(shù)百炷,黑夜順流,環(huán)城而過。守者謂祁兵薄城,炮石大下。遲明,方知其偽。城中習之,不疑。一日,祁突至,遂破(南疆繹史)。
五月,張存仁以周鶴芝據(jù)福州鎮(zhèn)東衛(wèi)并??诿癯菍宜霖饴樱睂M進忠等分兵擊下,屠之(東華錄、榕城紀聞)。
??谥?,林鑰舞、趙牧死之,周鶴芝退守火燒嶼(南疆繹史)。
六月,魯王兵攻漳州,不克。錢肅樂來覲,授兵部尚書(海東逸史、南疆逸史)。
七月,魯王親征。會鄭彩、周瑞、周鶴芝、阮進之師攻福州,敗績(海東逸史)。
義師起,八郡同日發(fā),福州城中約舉火相應(yīng)。至期,燒鰲峰狀元亭。時天色已亮,遂潰于金雞山,殺舉人林桓聲,傳牌保長三人。牌系義師令也(楁城紀聞)。
浙閩總督張存仁奏莒州洞賊李長蛟,偽軍師王國用、陳泰鐘等陷建寧府,總兵官李應(yīng)宗、副將曹允吉死之。鄭彩等亦于是日進口,燒斷漳州江東橋,長泰、海澄、龍溪盡為彩等出沒之所;余黨分擊同安、安溪諸處(東華錄)。
八月丙戌,魯王兵陷連江縣治,據(jù)之;屯兵北嶺,窺福州,索餉諸縣(南疆繹史、海東逸史、連江志、小腆紀年)。
永寧王長子妃彭氏據(jù)九龍砦,糾兵數(shù)百人攻歸化;敗,妃奔洋源。初,江西破,妃寓汀州;清兵入關(guān)后,避匿永安、貢川間。有潰將范繼宸知而跡之,輸誠焉。繼宸落魄山寺,久之至延祥,自露其事。鄉(xiāng)之無賴遂密迎致妃;以繼宸掌兵事、楊禾兄弟為前鋒,聚眾數(shù)萬人,妃自督之(臨汀匯考)。
鄭鴻逵遣人語鄭成功,安平地褊小,且無險可守;勸之取泉州,愿以師助。于是成功至自九都,會師于泉之桃花山。清提督趙國祚(一作佐)率數(shù)百騎沖營,成功將張進、楊才迎戰(zhàn)。鴻逵遣林順等夾攻,破之。別遣水兵破溜石炮城,斬清參將解應(yīng)龍。時在籍御史沈佺期、光祿卿林橋升、主事郭符甲、推官諸葛斌皆舉兵應(yīng)。守西城將楊義、鄉(xiāng)宦郭必昌之子顯約內(nèi)應(yīng)斌,事泄,斌已率兵逼城,全軍覆沒。國祚殺郭顯,滅其家。九月,漳州副將王進率兵來援,泉州圍始解(海上見聞錄、小腆紀年、清史紀事本末)。
十月(小腆紀年作九月),魯王兵攻長樂、永福、閩清,皆下;羅源知縣朱丕承、寧德知縣錢楷皆以城降(海東逸史)。
魯大學士劉中藻起兵攻福寧,鎮(zhèn)將涂登華降。魯王以前尚寶寺卿李向中為兵部侍郎巡撫福寧(海東逸史、南疆逸史)。
魯兵部右侍郎林汝翥、吏部員外郎林敕起兵攻福清,據(jù)??诔牵磺灞酥?,翥、垐被執(zhí),不屈死(南疆繹史、海東逸史、福清志)。
十二月,以陳錦總督浙閩(清世祖實錄)。
鄭彩攻福州,副將鄒必科等敗走之(同上)。
五年(明永歷二年、魯監(jiān)國三年、海上鄭成功稱隆武四年、一六四八)春正月,魯王在閩安鎮(zhèn)(海東逸史、小腆紀年)。
明前大學士朱繼祚起兵,會魯同安伯楊耿襲興化。分巡道彭遇颽,故南都御史也,伺其守將出戰(zhàn),乃登陴,盡易明幟;守將不敢入,城遂下(海東逸史、小腆紀年)。
原任浙閩總督張存仁奏明宜春王朱議衍自江西入據(jù)汀州山寨,總兵官于永綬破其寨,議衍就擒。命誅之(東華錄)。
鄭彩忌熊汝霖,夜遣兵殺之,并其全家及義興侯鄭遵謙(海東逸史、殘明宰輔年表、海上見聞錄)。
彭妃復(fù)率范繼宸、廖心明等數(shù)千人由石城出禾□□、沙烏村,抵延祥駐焉(臨汀匯考)。
二月,由延祥移營,復(fù)出歸化雷澗,參將王夢煜邀擊之,執(zhí)彭妃。廖心明負妃子走石城,后不知所終。彭妃旋奉旨絞于汀州靈龜廟。妃死日,責數(shù)郡邑官,詞義慷慨,毫無懼色(臨汀匯考)。
魯王以錢肅樂為東閣大學士,力辭弗許。時鄭彩橫專朝政,諸鎮(zhèn)皆惡之。肅樂日中系艍王舟之次,票擬章奏;封進后,即解維別去。每入見,即流涕不止曰:『朝衣拭淚,昔人所譏,而臣今不能禁』!王亦潸然。江西金聲桓遣部將郭天才援閩,與巡撫佟國鼐有隙,遂以兵歸魯王,封為忠勤伯(南疆繹史)。
官兵復(fù)連城、順昌、將樂,擒魯侍郎趙士冕、總兵黃鍾靈等斬之(清世祖實錄、東華錄)。
三月,清兵克興化,明大學士朱繼祚、吏科給事中林嵋、興泉道湯芬、知縣都廷諫死之;克永福,里居給事中鄔(勝朝殉節(jié)諸臣錄作鄢)正畿、御史林逢經(jīng)死之;克長樂,里居御史王恩及(小腆紀作作王恩)死之;克建寧,明鄖西王朱常潮、守將王祁死之,祁巷戰(zhàn)不勝自焚。魯王在閩,先后復(fù)三府、一州、二十七縣,溫、臺響應(yīng),軍聲頗振;至是皆失,僅留寧德、福安二縣(海東逸史、小腆紀年、南疆逸史)。
四月,寧化賊鄒華率邱選合大禾尚等攻本縣,副將高守貴卻之。大禾尚,江西明宗室,不知其名;先竄龍上里大坑口,一時響應(yīng),聚眾數(shù)千。閏三月,遣牌至寧化諭降;至是與鄒合(臨汀匯考)。
五月,流寇乘江西金聲桓之變,聚眾十數(shù)萬逼汀州,總兵于永綬、副將高守貴力御之;大小數(shù)百戰(zhàn),城中米一石價十六兩、豆麥一石價十兩,饑莩載路。七月,寇退,米價稍平(臨汀匯考)。
鄭成功攻同安,守將王彪、祁光秋出戰(zhàn)。成功遣將甘輝敗之,彪、光秋棄城走;遂取之(三藩紀事本末、清史紀事本末)。
六月,提督劉忠率兵入連江縣平賊(連江志)。
明桂王命少師兼太子太師吏兵二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姜曰廣督師江西,恢復(fù)京湖閩浙(殘明宰輔年表)。
魯王兵部尚書大學士錢肅榮卒。王震悼,輟朝;賜祭,予謚蔭(南疆繹史)。
七月,清帥佟國鼎、李率泰、陳錦合師逼同安,成功部將邱縉、林壯猷守大盈嶺以扼泉師,金作裕守苧溪嶺以扼漳師,知縣葉翼云督民兵守城。清領(lǐng)旗黃有信率驍騎沖突,縉中流矢,壯猷不支遁入城,作裕聞之亦斂軍回,分門死守。清師曉夜攻擊。八月,城破,縉、壯猷、作裕皆巷戰(zhàn)死。翼云曰:『今日猶得死于明土,吾輩之幸也』!與教諭陳鼎皆不屈死。清師以城內(nèi)堅拒不下,屠之,死五萬余人。初,同安有陳世冑者,綽號泥鰍;聞仙游羅漢山王志章能剌陰陽事,世稱生閻羅,往候之。志章預(yù)置片紙,使童子授世冑讀之,有「泥鰍死半途,同安血流溝,嘉禾斷人種,安平成平浦」之語,悚然奔告成功;成功妄之。既而,世冑果至小盈嶺暴亡。同安之屠,血流溝渠。是后,凡獲滿兵,輒斷其踵放回,欲以厭「嘉禾斷人種」之讖。嘉禾,廈門舊號也。康熙癸卯,李率泰請棄諸島,安海城竟毀拆,廈門遷空無人者一紀,果斷人種。安平在界外,亦遂成平浦焉(海上見聞錄、小腆紀年)。
朱成功在銅山修船練兵,聞同安告急,整師往救。抵金門,而同安已破。清漳浦守將王起俸謀降事泄,棄家從舊鎮(zhèn)奔銅山。成功以為總練,使同柯宸樞聯(lián)絡(luò)銅山等處募兵措餉,詔安縣人林日灼鼓眾拒之;成功令甘輝擊斬日灼,復(fù)詔安(小腆紀年、清史紀事本末)。
浙閩總督陳錦奏鄭彩等連■〈舟宗〉千余,盤踞長樂、連江等縣;陳泰、李率泰分兵夾擊,盡驅(qū)出海,長、連二縣次第恢復(fù)。又統(tǒng)師直入興化,生擒偽總督顧世臣等十二人斬之。興化平(東華錄、清世祖實錄)。
有粵寇張、黃二姓,不知其名,由永定、上杭出清流屬鄉(xiāng)而抵延祥。楊禾兄弟恃勇與戰(zhàn),敗死;寇遂出歸化。時又有游僧偽稱隆武者,愚民信之,亦聚眾數(shù)百人。張、黃應(yīng)之,同犯歸化。歸化堅壁以老之,乃去。至永安,游僧被誘,殲焉。張、黃獨疑,不入城,宵遁。是時,四鄉(xiāng)皆賊營矣(臨汀匯考)。
清以張學圣巡撫福建(清世祖實錄)。
十月,明封鄭成功為威遠侯。成功尋復(fù)云霄,降將張國柱敗歿,守備姚國泰就擒(小腆紀年、清史紀事本末)。
魯大學士馬思理卒。沈宸荃相,劉沂春副之(南疆繹史)。
十二月,鄭鴻逵、鄭成功復(fù)福建沿海州縣,奉表報聞于桂王(永歷實錄)。
是歲大饑,成功及彩各發(fā)兵民船至高州糴米;州為桂王總兵陳邦傅所轄,成功船免餉。時斗米千錢,海上藩鎮(zhèn)分駐各島,魯王別將周鶴芝、周瑞、張名振、阮美守舟山,彩、聯(lián)守廈門;鴻逵守安平之白沙,使其將陳豹守南澳;成功泊廈門,以芝鵬護家眷、張進守銅山、鄭香守海澄之石尾(后為清兵所破,二子廣海死焉)。糧餉缺乏,取之民間,而彩營將章云飛擾民尤甚。鴻逵遂率舟師至潮州,隨地取餉。時閩中舊相張肯堂以私財募兵海上,魯王貽書約共事(海上見聞錄、三藩紀事本末)。
是年,清命霍達巡按福建(貳臣傳)。
六年(海上稱永歷三年、一六四九)正月,監(jiān)國魯王次沙埕(南疆逸史、永歷實錄、三藩紀事本末)。
廣東李成棟迎永歷。詔各勛鎮(zhèn)考試諸生赴廣省,鄭成功送生員葉后詔、洪初辟等十數(shù)人,同黃志高赍本赴行在。舟至潮陽,遭風不得達;獨志高至粵,詔以為兵部職方司主事,使監(jiān)成功軍。封成功為廣平王,命以舟師取南都;其后成功入長江,承此詔旨也。漳浦副將王起鳳(一作俸)密赴成功納款,謀泄,棄家由龜鎮(zhèn)至銅山投見,授以都督同知,掛統(tǒng)練軍門?。ㄈo事本末、海上見聞錄)。
明鄭鴻逵復(fù)泉州;入奏桂王,優(yōu)詔獎勵之(永歷實錄)。
浙閩總督陳錦奏福州總兵張應(yīng)夢復(fù)羅源縣,右路總兵馬得功復(fù)永春、德化二縣,擒其總師顏昌儒等,平三百余寨(東華錄)。
開福建鼓鑄(同上)。
二月,郭天材潰兵以鐵騎千余突來攻寧化城,至夜遁去(臨汀匯考)。
三月,清兵復(fù)取明寧德(小腆紀年)。
鄭成功遣施瑯、楊才、黃廷、柯(一作何)宸樞等攻漳浦,守將王起鳳降;留黃廷、洪政守漳埔之羅山嶺,柯宸樞守盤陀嶺,自統(tǒng)兵下詔安,屯分水關(guān)(小腆紀年、三藩紀事本末)。
浙閩總督陳錦奏福清等二十縣士民同心效死守城,忠義可嘉;請免本年丁徭,以示鼓勵。奏下部議(東華錄)。
夏四月,清兵克福安。明兵部尚書大學士劉中藻衣冠坐堂上,為文自祭,服金屑死。其部將董世南(小腆紀年作世上)亦死之。翰林院簡討兵科給事中錢肅范被執(zhí),不屈(南疆逸史、海東逸史)。
福建巡按霍達奏官兵復(fù)平和、詔安、漳平、寧洋四縣(清世祖實錄)。
調(diào)王之綱充汀州總兵官、馬得功充泉州總兵官(同上)。
五月,以丁文盛為福建左布政使、周亮工為福建右布政使(東華錄)。
六月,清兵攻陷福建沿海州縣(永歷實錄)。
魯定西侯張名振復(fù)健跳所,遣使迎魯王(南疆繹史)。
七月,魯王復(fù)入浙,次健跳所。鄭彩棄王去,從王者大學士沈宸荃、劉沂春、禮部尚書吳鍾巒、兵部尚書李向中、戶部侍郎孫延齡、左副都御史黃宗羲、兵部職方司郎中朱養(yǎng)時、戶部主事林瑛及右僉都御史張煌言等,每日朝于水殿(南疆繹史)。
十月,明兵陷興化府,署府事福州府推官黎樹聲死之。撫按以聞,贈樹聲本省按察使司僉事,蔭一子入監(jiān)讀書(東華錄)。
海上兵進云霄港,由白塔登岸。守將張國柱迎戰(zhàn)敗死,中軍姚國泰拒守。城破,國泰重傷,獲之,令醫(yī)治送軍前收用。遂進攻詔安,駐營龍峰、磁灶等處。清副將王之綱等調(diào)集各縣兵,攻盤陀嶺;值大霧,諸軍各不相顧,宸樞同其弟宸梅俱戰(zhàn)死,成功大痛(海上見聞錄)。
案宸樞之死,三藩紀事本末以為本年三月事、小腆紀年以為明年六月事,且有失浦、詔語;然浦城并未失、詔安并未得,何失之可言?今不從。
十一月,清兵克延平將軍寨,明德化王慈燁死之(小腆紀年)。
鄭成功解詔安圍去(海上見聞錄)。
十二月,粵中遣使封鄭成功為延平王(海東逸史)。
七年(海上稱永歷四年、一六五○)三月,浙江福建總督陳錦奏官兵生擒明新建王朱由模及其黨朱由柍、黃繼盛,命斬之(東華錄)。
四月,鄭成功攻揭陽之新埠寨,克之;尋詔安人張禮率眾數(shù)千歸之(清史紀事本末)。
六月,鄭成功圍潮州,降將王邦俊聞之率兵取云霄(清史紀事本末)。
是月,鄭成功引兵攻蘇利,不克。鄭芝鵬、芝莞說成功取廈門;用施瑯策,以米千石餉鄭聯(lián),欲襲取之。聯(lián)不疑,彩曰:『是毒藥也』!議全軍出避,聯(lián)不從(海上見聞錄)。
七月,桂王命曾櫻以原官督師閩浙(永歷實錄)。
八月,鄭成功取廈門、金門。廈、金兩島為鄭彩、鄭聯(lián)所據(jù),時彩遠出,惟聯(lián)在廈而嗜酒。十五夜,聯(lián)宴于萬石巖,成功船至,盡收其戰(zhàn)艦兵卒;陳俸、藍衍等皆歸附,撥親隨兵守眷宅。詰朝,聯(lián)出迎,將士詟服不敢動。芝鵬因說成功邀聯(lián)飲萬石巖,夜歸,伏甲于路殺之,遂并兩島。彩以舟師百余艘逃于廣南海之間,招之不至。以周瑞為水師右軍掛印,黃大振為援剿前鎮(zhèn),藍登為援剿后鎮(zhèn),芝莞守廈門,阮引、何德管水師,藍登管陸師,軍威大振(海上見聞錄、清史紀事本末)。
清定福建官兵經(jīng)制(東華錄)。
九月(小腆紀年作八月),鄭彩與鄭成功爭廈門,為成功所敗,泊沙埕;張名振擊破其余兵(海東逸史)。
十月,鄭成功取銅山、南澳、閩安諸島。成功命洪政招安,諸島悉聽約束(小腆紀年、清史紀事本末)。
福建提督楊名高奏官兵進剿邵武,擒明寧南伯洪國玉、總兵李安民、閣部揭重熙,命斬之。甲申之變,原任福寧州知州揭重熙同副總兵洪日升起兵勤王。南京破,重熙復(fù)招集鄉(xiāng)勇徐組綬等起兵湖東,會益王兵起;既敗,重熙復(fù)趨福州。聞唐王赴贛州,倍道趨之,為清兵掩擊,大潰。收散卒至安東諸砦,令聯(lián)絡(luò)以待;而身入南昌,以覘虛實。五年,金聲桓與王得仁以南昌叛,迎重熙;重熙赴粵求援。金、王敗死,其故將張自盛歸重熙駐閩,重熙赴其軍。是年,自盛掠邵武,戰(zhàn)敗被執(zhí)。重熙至百丈■〈石祭〉,亦被執(zhí);至建寧,日求死。十一月三日,戮于南街市口(東華錄、三藩紀事本末)。
十二月,鄭成功率舟師援粵東。成功聞廣州事急,以芝鵬守廈門,自率諸鎮(zhèn)南下勤王(清史紀事本末)。
八年(海上稱永歷五年、一六五一)閏二月,鄭成功師次平海衛(wèi)。閩撫張學圣乘其遠出,同提督馬得功集同安縣十八堡、劉五店各處民兵及船攻廈門。芝莞怯懦,載輜重下船。得功數(shù)十騎先從五通登岸,無御之者。守高崎水師鎮(zhèn)阮引不戰(zhàn)而退,城中百姓號聲動地。成功妻董氏抱木主至海邊不得船,居民林禮于水中負登舟,至芝鵬船。是夜,亂兵毀店舍,火光竟天。前大學子曾櫻在城中,家人掖之出,櫻曰:『比一片清凈地,正我死所,將何之哉』?縊于所居樓上。學圣渡海,見島嶼孤懸,波濤洶涌,驚為絕地,即引兵回,令知縣張效齡安撫居民。馬得功走篔筜港,鴻逵命揚抒素截港圍之,部將吳勃戰(zhàn)死;施朗率陳塤、鄭文星登廈門港與戰(zhàn),得功幾為所及。得功求過海,鴻逵以舟載得功三百騎及余兵內(nèi)渡(海上見聞錄、永歷實錄、清史紀事本末)。
四月一日,鄭成功自天星所回師到浯嶼,不許諸將與鴻逵相見,鴻逵移屯金門之白沙。十日成功駐廈門港,議失守功罪,賞施朗銀二百兩、陳塤一百兩、斬芝莞、阮引以徇,何德捆責、藍登免罪,命洪旭管理中軍。張名振、周鶴芝、阮駿等自舟山來歸,授水師鎮(zhèn)。潘庚鍾等為參軍(海上見聞錄)。
鄭成功親閱各要口,筑炮臺,撥勁旅守之(清史紀事本末)。
五月,鄭成功與清總兵王邦俊大戰(zhàn)于漳浦之南溪。成功憤廈門金穴之覆,率中提督甘輝、左先鋒鎮(zhèn)蘇茂、中沖鎮(zhèn)藍登、宣毅左鎮(zhèn)杜輝、援剿后鎮(zhèn)陳魁、左沖鎮(zhèn)郭義、右沖鎮(zhèn)蔡祿、后沖鎮(zhèn)林明、前沖鎮(zhèn)統(tǒng)領(lǐng)余新、奇兵鎮(zhèn)楊祖、智武鎮(zhèn)藍衍等從南溪登岸,漳州總兵王邦俊列陣于磁灶以待。杜輝、藍登奮勇爭先,矢將盡少卻;余新、楊祿、陳魁左右夾擊之,邦俊遂潰,閉城不出(三藩紀事本末、小腆紀年)。
九月,鄭成功攻漳浦(小腆紀年)。
魯王監(jiān)國入閩,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沈宸荃扈從(永歷實錄)。
十一月,清提督楊名高與鄭成功兵戰(zhàn)于小盈嶺,伏左右起,兵潰沒幾盡,遂遁返泉州(清史紀事本末)。
十二月,成功乘勝進薄漳浦。守將楊世德、陳堯策出降,授世德英兵鎮(zhèn)、堯策護衛(wèi)前鎮(zhèn)。英義將軍阮駿自舟山來歸,清海澄守將郝文興亦遣人通款。成功以人多餉乏為憂。參軍馮澄世曰:『方今富足,莫如日本,前翁太夫人來歸,國王意甚厚,若以甥禮通之,借彼地產(chǎn),以足吾用,然后下販呂宋、暹羅、交址諸國,源源不絕,則糧餉足而進取易矣』。成功然之。既獲日本鉛銅之助,又以黃愷為征餉官,督征漳、泉、福、興沿海軍餉(小腆紀年)。
九年(明永歷六年、魯監(jiān)國七年、一六五二)正月朔,魯定西侯張名振、大學士沈宸荃、兵部右(一作左)侍郎張煌言扈魯王至廈門(海東逸史)。
鄭成功以宗人府府正禮朝見魯王,行四拜禮,贄千金、紬緞百疋,供應(yīng)甚殷;從臣亦皆有贈。尋奉王居金門(海東逸史、小腆紀年)。
鄭成功取海澄。成功乘潮大漲,航海直抵中權(quán)關(guān)。守將郝文興已有密約,迎成功入城,授前鋒鎮(zhèn)掛印。以參軍黃維璟知縣事。有同安浯州人周全斌投謁,成功問『策將安出』?全斌對曰:『以大勢論之,藩主志在勤王,必先通廣西、達行在,會孫可望、李定國連師粵東,出江西,從洞庭直取江南,是為上策。今李成棟已沒、廣州新破,是粵西之路未得通,徒自勞也。今且固守各島,上踞舟山以分北來之勢、下守南澳以遏南邊之侵,興販洋道以足糧餉,然后取漳、泉以為基業(yè),由汀郡、福興水陸并進,則八閩可得矣』。成功大悅,授房宿鎮(zhèn)(海上見聞錄、小腆紀年)。
二月,鄭成功進兵攻長泰,部將吳世珍奮勇登城,死于炮。成功令火器營何明鑿地道,用地雷轟其城(海上見聞錄)。
三月十日,地雷發(fā),不及城而止??偠疥愬\督馬步數(shù)萬來援;十一日,營于牛蹄山,相去五里。成功乃移營江東橋。錦欲擊之,游擊張玉諫曰:『海賊國姓,少年英勇多詭計,見扎江東,未可遽進。且深溝固壘,密通漳鎮(zhèn)。遣一旅由長泰小路擊之,使彼首尾不顧,乃可破也』。錦斥曰:『此蝥賊何足掛齒』!麾軍逼戰(zhàn)。十三日,親來沖營。成功率諸將迎擊,錦大敗,全軍俱覆,奔回同安。王進棄長泰,以數(shù)十騎走漳州。初,漳州副將王進勇無敵,號老虎。成功部將甘輝與戰(zhàn)于北溪,兩馬相搏不相下;已而兩家兵至乃解,進入長泰。城破,進走郡城。陳錦之敗也,慚憤;偶食不如意,鞭奴庫成棟幾死。棟刺殺之,以其首奔成功(賜姓始末:陳錦為內(nèi)豎李進忠五人所刺,當是庫成棟之黨)。成功嘆曰:『仆隸之人而皆戕其主,是天下無刑也』!厚給其家而梟成棟首示眾,島民大服(小腆紀年、皇朝年表)。
長泰守將楊青棄城遁,成功以參軍馮世澄知縣事、甘輝為中提督、黃廷為前提督、黃山為后提督。于是平和、詔安、南靖皆下(海上見聞錄、小腆紀年)。
四月,進圍漳州,清浙江金衢鎮(zhèn)馬進寶(號金衢馬,一作逢知)率兵來援。成功召諸將問計,甘輝請戰(zhàn)。成功曰:『不然。凡用兵之道,豈可全恃勇力?當明彼此之情。今陳錦新喪,提調(diào)無人,以素驍勇之進寶來,必以一當百。今且勿戰(zhàn),縱之入城,然后圍之。城內(nèi)人多、糧必乏,外調(diào)既遲,內(nèi)勢窘促,破之必矣』。乃撤萬松關(guān)及龍江兵,令避援兵。進寶率精騎一千、步兵三千馳至灌口,不見敵,將安營,而四面搖旗吶喊,終夜不散;卸甲登高,見營柵布滿山谷,惟往漳一路無阻,引軍入城。成功進兵圍之。進寶與王邦俊從東門出戰(zhàn),成功令陳勝、陳斌、蘇茂、蕭泗迎戰(zhàn),而自與甘輝、周全斌、陳堯策、郝文興云梯攻城。進寶奔回,嬰城固守。諸軍攻圍不下,議筑鎮(zhèn)門象鼻山截溪流不得入海,欲以灌城,而奔流迅急,堤不得合。成功不攻城,筑長圍以困之。城中兵括富戶及百姓粟食之,民相枕籍餓死;殺人為食,至有婦人群聚擊男子而分食其肉者,毋論鼠雀及樹根、木葉、水萍、紙及皮之屬盡食之。稀粥一碗值四金。自四月至十月,城中死者十之七八,城中百姓裁余一、二百人。第舍萬間,率洞開不閉,室中虛無人。其一、二百人者,指溝中白骨,歷數(shù)其生前姓氏、里居語人。有士子率妻子闔戶一慟而絕,鄰舍兒竊煮食之,視腸中累累然皆紙絮不化,鄰舍兒亦廢箸自絕。后署守道周亮工收髑髏凡七十三萬有奇,焚埋于東門外,名曰「同歸所」;筑萬善庵其上,勒石記之。城外死者,骸骨無數(shù),不與焉(海上見聞錄、三藩記事本末、小腆紀年、說鈴、簪云樓雜記)。
九月,成功督師入漳浦。清總兵固山金礪領(lǐng)浙直八旗兵及漢兵萬余人入閩來援,至泉州,成功解漳州圍,退屯古縣,據(jù)險以待。金礪由長泰入漳州。十月二日晨,西北風盛,金礪率滿騎沖營。成功營火箭、火炮皆反風自焚,滿兵乘煙沖突,成功兵潰,退屯海澄,黃山、陳俸、廖敬、郭廷、洪承寵皆戰(zhàn)歿(海上見聞錄)。
是月,張?zhí)斓摲蠲伴}援漳州。抵延平,擒黃云紀、陳天鐸等。會都統(tǒng)金礪已解漳州圍,天祿留駐延平,剿各山賊(貳臣傳)。
清世祖賜浙閩總督劉清泰敕,令招降鄭成功(東華錄)。
十一月,施朗前在南灣,蘇茂代之;欲復(fù)任,成功不與。會朗有親兵曾德逃成功所,朗促殺之。成功怒,令執(zhí)朗與林習山拘在船中,以副將守之。朗家人假成功令調(diào)回審究,吳芳即同登岸。至草灣,朗擊吳芳及從人仆,逸去;藏山穴中兩日矣,夜投蘇茂。茂以小舟載渡海投誠,改名瑯。成功欲斬習山未果,殺吳芳妻子及朗父大宣、弟施顯,以中協(xié)林勝為援剿左鎮(zhèn)(海上見聞錄、小腆紀年)。
十年(海上稱永歷七年、一六五三)正月,魯王在金門(海東逸史)。
二月,浙閩總督劉清泰奏廈門一窟系鄭氏老巢,撫臣張學圣、道臣黃澍、鎮(zhèn)臣馬得功垂涎金幣,乘成功他出,潛師往襲,悉攫其家貲,以致鄭氏索償修怨;??S陷,按臣王應(yīng)元徇隱不奏;深負巡方、言官之職,請交部議罪。得旨:張學圣、馬得功、黃澍、王應(yīng)元俱革職,著刑部速差滿官拏解來京,嚴訊具擬(東華錄)。
三月,魯王自去監(jiān)國號,奉表行在(南疆繹史、永歷實錄)。
鄭氏攻鎮(zhèn)東、???、松下、大祉、小祉,焚劫鄉(xiāng)社。攻海壇時,土寇陳西賓迎拒,敗降;以周崔之守之(臺灣日錄)。
四月,清固山額真金礪調(diào)水陸官兵船只欲攻海澄。成功遣水師林察、周瑞、周鶴芝、阮駿、黃大振等堵截諸港,郝文興、王秀奇、陳堯策偕萬禮守鎮(zhèn)遠寨,黃廷、甘輝守關(guān)帝廟木柵,成功駐天妃宮親行督戰(zhàn)。海澄城壞十余丈,成功坐將臺指揮自若。忽一夕,礪營空炮遞發(fā),成功驚曰:『敵將臨城矣』!令勒兵以待(清史紀事本末)。
五月四日,金礪至天妃宮前,安大小炮數(shù)百號,連擊木柵,兵多擊死。五日,后勁鎮(zhèn)陳魁、后沖鎮(zhèn)葉章率精勇數(shù)百,乘炮煙沖進;葉章死之,陳魁傷左足。成功令收兵固守。以周全斌管后沖鎮(zhèn)、揚正管后勁鎮(zhèn),率諸將上敵臺望,張蓋而坐。清炮火齊發(fā),甘輝急翼成功下,而位隨擊碎矣。鎮(zhèn)遠寨新筑筑篨崩壞如平地,令軍士掘地藏身?;鹌鳡I何明率洪善就夜分埋火藥河溝邊,藥心相續(xù),候令而發(fā)。六日黃昏,滿兵炮火不絕。至五鼓,頭迭綠旗兵、二迭滿兵,填壕攀柵而上,兵皆重鎧,刀不能傷。城上兵俱持大斧擊之,墜則后列者乘其尸而登。三迭滿將齊進,銳不可當。天色漸亮,滿兵大半過河,而所埋地炮發(fā)煙蔽天,過河者盡死;其未過河者,甘輝截擊之。金礪精銳盡喪,逃回。十二日,成功回廈,于教場設(shè)宴犒諸將士。以忠孝伯印付甘輝,輝不敢受。以擅離海澄縣,殺知縣黃維璟。遣監(jiān)督池士紳赍蠟丸表由陸路詣永歷行在,永歷遣兵部主事萬年英赍敕晉封成功延平郡王。成功以海澄功,請封各鎮(zhèn);封甘輝崇明伯、黃廷永安伯、萬禮建安伯、郝文興祥符伯、王秀奇慶都伯、參軍馮澄世太仆卿兼都察院御史(海上見聞錄)。
六月,鄭氏圍東岱。游擊宋天祿御之,斬首數(shù)百級,乃遁入海,溺死無算,積尸乘潮至通濟橋,江水數(shù)月不堪食(連江縣志)。
十月,同安侯鄭芝龍奏:前命招撫逆弟鴻逵、逆子成功,臣即遣人貽書宣傳圣意,俱未受封。初,廣西李定國差人致書成功,約以舟師直取江南,而鄭芝龍在京,遣家人李德,稱有詔封成功海澄公。九月,京中遣內(nèi)院學士葉成格、理事官阿山與成功弟渡舍、蔭舍赍四府安插兵眾敕至。十九日,李德、周繼武先到廈門,傳知先剃發(fā)、后受詔。至十月,渡舍回泉州,約二使到安平,先受詔而后剃發(fā)。十七日,二使至,設(shè)供帳于報恩寺。二使就布柵安詔敕,成功不受。報父書末曰:『萬一不幸,兒惟有縞素復(fù)仇,以結(jié)忠孝之局耳』。復(fù)遺書與渡舍曰:『兄老矣,豈有舍鳳凰而就虎豹者哉?惟吾弟善事父母,勿以兄為念』。二十日,二使回泉州,促渡舍、蔭舍并芝龍后娶顏氏及芝豹回京復(fù)命。撫事不成,置芝龍于高墻、戍芝豹于寧古塔。成功遣林察等率五鎮(zhèn)戰(zhàn)船南下,赍表永歷行在,并復(fù)書與李定國(海上見聞錄、清史紀事本末)。
案三藩紀事本末作明年十月事。
十一月,漳州千總劉國軒以總鎮(zhèn)張世耀新任、兵未協(xié),遣人來約期獻城降。于是遣洪旭、甘輝、林勝、戴捷等于十二月一日夜至漳州南門,云梯而上,國軒引之;世耀倉卒不知所為,與知府房星華、知縣周瓊、理刑王元衡降。洪旭入城安輯。四日,成功抵漳州,以國軒為護衛(wèi)后鎮(zhèn);諸屬縣皆降。遣諸將徇泉州屬縣,亦降;惟府城為副將韓尚亮堅守(海上見聞錄)。
案三藩紀事本末、小腆紀年作明年十二月事。
十一年(明永歷八年、一六五四)正月,魯王在金門(海東逸史。小腆紀年作移居南澳)。
七月,以佟代總督浙閩(清世祖實錄)。
八月,增福建浦城縣楓嶺營,以游擊、守備各一員、兵一千名駐扎。撤常山廣濟驛,移長汀三洲驛為小關(guān)驛,移上杭藍屋驛于浦城為柘浦驛(東華錄)。
十二月,福建巡撫佟國器奏:鄭成功勢及興化,請迅發(fā)滿洲大軍進剿,并敕調(diào)潮州水師直抵廈門,與閩師首尾夾擊(東華錄)。
以楊捷、馬得功充福建隨征總兵官,馬逢知(一作進寶)加左都督,隨征福建左路(清世祖實錄、逆臣傳)。
十二年(海上稱永歷九年、一六五五)正月,魯王在金門(海東逸史)。
鄭成功攻仙游縣,破之(海上見聞錄)。
二月,鄭氏設(shè)六官,以潘庚鍾為吏官、洪旭為戶官、鄭擎柱為禮官、張光啟為兵官、程璠為刑官、馮澄世為工官;設(shè)協(xié)理各一員、左右都事各二員。以常爵寧為察言司,掌六卿印;鄧會、張一彬為正副審理。設(shè)儲賢館,以前所試諸生洪初辟、楊經(jīng)、阮旻錫、陳昌言、陳鵬羽、楊芳、葉儒羽、呂鼎、陳繼明、林復(fù)明及薦舉人士薛聯(lián)桂、鄧愈等充之;設(shè)儲冑館,以死事諸將及侯伯子弟柯平、林維策等充之。改中左所(即廈門)為思明州,以薛聯(lián)桂知州事(海上見聞錄)。
三月,調(diào)佟國器巡撫南贛、宜永貴巡撫福建(清世祖實錄)。
福建巡撫佟國器獲同安侯鄭芝龍與其弟鴻逵、子成功交通私書,羈其使,具奏封進。下兵部密議(東華錄)。
四月,鄭成功以郝文興為提督、萬禮為后提督、王秀奇改為右提督、林勝代為戎旗鎮(zhèn)、黃昌為援剿左鎮(zhèn)、黃梧為前沖鎮(zhèn)。林察等應(yīng)援李定國不及,成功怒,降責有差。委戶官洪旭任水師右軍;潘庚鍾兼管戶官,吳慎為協(xié)理佐之(海上見聞錄)。
六月,閩督劉清泰遺書鄭成功,有曰:『固山枕戈久矣,有不能頃刻待』。成功覽書笑曰:『彼以勁旅挾吾,吾豈懼一固山哉』!不報。朝命鄭親王世子濟度(一作渡)為定遠大將軍,率旗兵、漢兵約三萬赴閩。成功從馮澄世策,墮安平鎮(zhèn)、漳州府惠安、南安、同安三縣城,回師廈門(海上見聞錄、小腆紀年。見聞錄作四月事,不從;回廈門作回漳州)。
七月,以甘輝為正總督、王秀奇為副總督,率二十余鎮(zhèn)北上,與洪旭、陳六御相機而行;以黃廷為正總督、萬禮為副總督,率二十鎮(zhèn)南下(海上見聞錄)。
八月,清世子濟度至福州,調(diào)集綠旗馬步并進。成功令思明州居民及官兵眷口移金門、鎮(zhèn)海等處,空島以待。調(diào)戎旗鎮(zhèn)林勝守思明,并調(diào)回洪旭北上師,以陳六御、張名振、阮駿等鎮(zhèn)守舟山。授巴臣功驍騎鎮(zhèn),改名臣興。洪旭入臺州港;守臺州馬信降,授中權(quán)鎮(zhèn)(海上見聞錄)。
九月,貝子王同固山額真都察院承政土賴統(tǒng)率滿洲兵披甲及漢軍烏金超哈三萬駐閩(福州府志)。
十月,滿洲兵至,駐南門、水部、東門各郊外,住人家,索酒肉金帛,役使主人飼馬,稍違即捶楚交加。中有明甲、暗甲馬凡萬余匹,取鍋萬余口、草刀萬余把、■〈金〈白上廾下〉刂〉馬槽萬余個,皆民間辦給。一馬每月支榖六百斤、草若干。每旗用銼草夫百余名,每名工日值一錢二分,或用人、或折銀。上榖則有收榖官吏、上草則有收草官吏,賄托不稱意,則賠費甚多。駐二十日,往漳州(榕城紀聞)。
十三年(海上稱永歷十年、一六五六)正月,魯王在金門(海東逸史)。
二月,調(diào)李率泰總督浙閩(清世祖實錄)。
以馬得功充提督福建總兵官、張承恩充福建左路總兵官(請世祖實錄)。
停福建鼓鑄(東華錄)。
三月,提督馬得功復(fù)用,縱兵掠殺(榕城紀聞)。
四月,世子濟度攻明廈門,復(fù)攻金門,皆敗還。先鋒韓尚亮掠廈門,會颶風大作,復(fù)大雨淋漓,船不得泊;滿兵皆顛眩斷椗,壞■〈舟宗〉之聲,震蕩魂魄。其被風飄至兩島者,皆斷其手掌縱之歸。時濟度偵知鄭成功積聚在金門白沙寨,令王進功攻之。甫出港,遇洪旭哨船,乘波酣戰(zhàn),復(fù)大??;遂退入泉港(清史紀事本末)。
五月,以劉漢祚巡撫福建(清世祖實錄)。
六月,鄭成功至思明州,議揭陽喪師罪(在本年正月,以非本省事未載),斬左先鋒蘇茂,杜輝捆責;黃梧記責,照舊管事,罰鎧甲五百贖罪。以周全斌為左先鋒;郭遂第改名華棟,為后沖鎮(zhèn)。黃梧代王秀奇守海澄縣,梧同蘇茂弟明據(jù)海澄降清,陳剿海五策:一、屯沿海以堵登岸;二、造小舟以圖中左;三、清叛產(chǎn)以裕招徠;四、鋤奸商以絕接濟;五、鏟偽墳以泄眾憤。封梧為海澄公,鎮(zhèn)漳州。梧薦施瑯為副將。同安城守蘇明召至京為內(nèi)大臣。后梧請株求鄭氏親黨,徙沿海居民,漳、泉之間大遭其禍。清世子調(diào)各灣船,令泉州城守韓尚亮出泉州港;成功令諸鎮(zhèn)出圍頭迎擊。援剿左協(xié)王明擊沉一船,信武營陳澤等乘勢追趕,忽颶風大作,諸鎮(zhèn)舟收泊圍頭。泉州船有收入圍頭被獲者,有飄入貴嶼、金門登岸乞降者,有飄至外洋至黃海者,收回泉港不滿十只。由是不敢渡海(海上見聞錄、清史紀事本末)。
七月,成功遣甘輝等入閩安鎮(zhèn);至省城南臺橋,登岸扎營。成功諜知省城無兵,令取福州。而差船失其諭帖不至,遂掠南臺、潭尾等處(海上見聞錄)。
成功進攻福州,三戰(zhàn)三捷,斬副將胡希玠,擒參將張禮,于是守將望風降。成功不為備,會城外伏兵起,倉猝乘潮解椗退閩安(小腆紀年、清史紀事本末)。
八月初四日,鄭成功兵陷連江縣,知縣楊繼生死之。十六日,陷東岱堡,屠其鄉(xiāng)。十九日,提督馬得功復(fù)縣城,遂救東岱,成功毀城遁。東岱為連江咽喉,將入縣,必先攻堡;其民俗強悍,勇于戰(zhàn)斗。成功屢攻不下,遂先攻縣;及縣陷,復(fù)反攻之旬有余日,矢石并發(fā),終不能近。因掘地內(nèi)炮裂其城,眾潰入之,殺戮無遺;兵退,邑諸生王治觀棄產(chǎn)為冢瘞焉。是時,成功復(fù)移攻北茭焚掠,分遣一舟至馬鼻索餉,以三日為限;陳某造其舟請緩期,怒執(zhí)之。其女某鳴金號眾,定議;當早潮水退,舟膠泥難動、兵眠未寤,合鄉(xiāng)各乘泥板執(zhí)狼牙竹圍之,爭拋以泥,舟滑不可立,奮擊斃之,舉舟無得脫者。(泥板即古之橇,海濱人于泥中乘之如飛)(連江志)。
九月,成功至閩安鎮(zhèn)相度地勢,令馮澄世、林勝、萬禮筑寨鎮(zhèn)守之。羅星塔亦筑士堡,以陳斌、林銘、杜輝等守之。馬江蕭家渡設(shè)水師,以裴德守之。成功出屯壺江、定海、凰埔等處,復(fù)改連江(海上見聞錄、連江志)。
十月,成功駐三都。清世子攻銅山,后沖鎮(zhèn)郭華棟擊敗之。以王秀奇總督五軍、馬信管左提督(海上見聞錄)。
十二月,成功令甘輝、周全斌取羅源、寧德等縣。舟師自梅溪登岸,由飛鸞渡、白鶴嶺至羅源,圍城數(shù)匝。城內(nèi)兵共三百人,知縣陳欽如同營將李應(yīng)先戳力守御,馳蠟書赴省請援。清世子遣梅章京阿格商巴都、柯如良帶兵數(shù)千赴援。時芝龍差謝表勸成功就撫,李率泰亦差人說退兵以就撫局。成功令諸鎮(zhèn)兵皆退,甘輝斷后。至護國嶺,滿州先鋒騎數(shù)百追至,見陣整不敢逼。輝令抽兵度嶺,親督數(shù)千在后。阿格商至,揮兵欲蹙之,別將勸止。阿格商曰:『此易取耳,當盡殲之』!至嶺下,身自下馬,諸將騎皆步行上嶺。箭如雨發(fā),路狹兵不得成列。甘輝揮刃大呼,從高趨下,兵殊死斗。滿兵崩壞,阿格商中數(shù)刃,猶大戰(zhàn);馬信斷其首,埋于田中,余殺死甚多。甘輝即下令收兵,而別鎮(zhèn)追者為滿騎所殺退。朝命撫臣佟代致書成功議款,成功不報(海上見聞錄、三藩紀事、福州府志、清史紀事本末)。
十四年(海上稱永歷十一年、一六五七),魯王在南澳,鄭成功駐三都(海東逸史)。
三月,鄭成功令萬禮等守閩安鎮(zhèn)、羅星塔等處,而自率諸鎮(zhèn)北上至鎮(zhèn)下灣,阻風,遂回思明州(海上見聞錄)。
定國公鴻逵卒于金門所(海上見聞錄)。
五月,移郎名賽固山兵駐防福省,屯城中東門、湯門、水部三關(guān),民居概令搬移住兵,謂之「匡屋」,為滿州營。其兵正披甲三千、家眷親戚人四五萬,亦分八旗,號漢軍,滿語曰「烏金超哈」,八梅勒統(tǒng)之曰將軍(榕城紀聞)。
六月,臺灣紅夷長揆一遣通事何斌送外國寶物與鄭成功,求通商,愿年輸餉五千兩、箭桴十萬枝、硫黃一千擔;許之(海上見聞錄)。
浙閩總督李率泰密奏:鄭成功父子詭秘,芝龍不宜流徙寧古塔;恐由此而遁,則將來沿海為患,不可勝言。下兵部速議(東華錄)。
七月,成功委洪旭督水路四鎮(zhèn)守思明州,親督戎旗等鎮(zhèn)進攻興化黃石;分遣甘輝進札涵頭,取糧三日,遂抽進狼崎。令前提督黃廷鎮(zhèn)守閩安鎮(zhèn)、護衛(wèi)陳斌守羅星塔(海上見聞錄、小腆紀年)。
九月,桂王遣彰平伯周金湯、太監(jiān)劉柱從海上至,赍延平王印敕,晉封潮王招討大將軍,賜尚方劍,便宜行事(小腆紀年以為明年正月事)。成功欲恢復(fù)南京然后稱王,文書舍示只稱令旨而已(海上見聞錄、清史紀事本末)。
十一月,成功攻海澄之鷗汀堡。鄰村入堡避賊者七萬余;堡破,同日受屠。有僧瘞之于隴子之原,題其碣曰「同歸域」(道古堂詩集)。
案海上見聞錄以為明年十一月事。
十五年春(永歷十二年、一六五八)正月,魯王在南澳(海東逸史)。
明冊封鄭成功部將王秀奇為祥符伯、馬信為建威伯、甘輝為崇明伯、黃廷為永安伯、萬禮為建安伯、陳輝為忠靖伯、洪旭為忠振伯、郝文興為慶都伯,余拜爵有差(小腆紀年)。
成功駐思明州,筑演武亭練兵。以石獅重五百斤為的,力能挺起者撥入左右武衛(wèi)親軍,皆配云南斬馬刀、弓箭,帶鐵面,穿鐵臂、鐵裙、用鎖鎖定,使不得脫。時謂之「鐵人」(海上見聞錄)。
以吳萬福充福寧總兵官(清世祖實錄)。
五月,福建巡撫劉漢祚奏:提督馬得功、梅勒章京傅大受等破鄭成功兵于白沙,斬馘無算。下所司察敘(東華錄)。
成功以前提督黃廷守思明州,與洪旭同商機務(wù),鄭泰撥給兵餉;余諸提鎮(zhèn)俱北上(海上見聞錄)。
七月,諭吏部:浙閩舊設(shè)總督一員,今海氛未靖,幅員遼闊,勢難兼顧,除見任總督外,著再設(shè)一員,分理兩省軍務(wù)。爾部即會推堪任者引見;其各駐扎地方,一并議奏(東華錄)。
十月,鄭成功在臺州港。閩總督李率泰調(diào)集漳泉水哨,世子撥披甲下船圍羅星塔。又調(diào)集民夫自鼓山開路達閩安鎮(zhèn),滿兵水陸并進。前提督右鎮(zhèn)程余守頂寨,戰(zhàn)死,遂失閩安鎮(zhèn)。護衛(wèi)前鎮(zhèn)陳斌、神器鎮(zhèn)盧謙守羅星塔,被困無援。施瑯在總督軍前,使人招降陳斌兵,斌遂降。瑯復(fù)說李率泰殺之南臺橋,凡五百余人。成功棄臺州南下,已無及矣。遂以陳堯策督數(shù)鎮(zhèn)守狼崎,而自回思明州(海上見聞錄)。
十一月,福建巡撫劉漢祚奏:??芨`踞永寧、崇武等澳,聯(lián)■〈舟宗〉飄忽,屢犯洛陽內(nèi)港等處;提督馬得功遣參將寧獻功等進剿,斬獲無算(東華錄)。
十六年(永歷十三年、一六五九)正月,魯王在南澳,鄭成功駐沙關(guān)(海東逸史、海上見聞錄)。
以徐永禎巡撫福建(清世祖實錄)。
五月,鄭成功遷魯王于澎湖島(小腆紀年在滇中命王監(jiān)國后。海東逸史)。
七月,命內(nèi)大臣達素為安南將軍,率師征鄭成功(清世祖實錄)。
九月,成功自江南退師,留陳輝、阮美、羅蘊章分守舟山,于初七日回駐廈門。以出師無功,修表待罪,遣使從龍門間道達滇,自貶王爵,仍用招討大將軍印。立忠臣廟,祀死難諸臣,以甘輝為第一;哭之曰:『早從將軍之言,吾不至此夫』!初,甘輝之破仙游也,聞有活閻羅王志章者能前知,齋戒往謁。志章書「位至崇明,壽至崇明」八字示之。既封崇明伯,而江南之役,道經(jīng)崇明,心疑其驗;阻之不獲,竟死焉(小腆紀年)。
是年,調(diào)浙江水師總兵常進功為福建水師總兵,征鄭成功。直抵衙前,成功兵潰,追破之于定關(guān)(貳臣傳)。
十一月,滿洲兵復(fù)至。十一日,頭站三百人、馬五百匹先至,屯東門外。途中所過,各掠三十里居住人家,令供酒肉;役使主人,拆毀房屋。大隊以十二月二十六日至,屯札七門外,南至藤山、東至竹嶼、北至崎山。人民住星,大屋留一進、小屋留一房與主人,仍令供給油柴酒肉。至次年四月,始往海澄。官以兵至,預(yù)征后三年糧于本色,每一兩取谷六百斤,又糧每一兩取白米三斗。每披甲一名,用夫至二、三十人;兼以修城,燒運磚瓦、砌石搬土,自是年冬起,每日俱用千余人(榕城紀聞)。
十七年(永歷十四年、一六六○),魯王在澎湖島(海東逸史)。
正月,將軍達素兵至福州。三月,至泉州,雇配船只。成功調(diào)回北汛諸提鎮(zhèn)及南下兵分派屯札。四月二十六日,泉州船二百余號進至圍頭;成功令林察、蕭拱宸等泊劉五店,遏止圍頭,不得入同安港會合。右虎衛(wèi)陳鵬守五道、高崎東一帶,援剿前鎮(zhèn)戴捷守高崎寨,殿兵鎮(zhèn)陳璋、前沖鎮(zhèn)劉俊、智武鎮(zhèn)顏望忠守澥保寨并赤山坪,游兵鎮(zhèn)胡靖防守東渡寨,戎政王秀奇總督高崎等處,協(xié)理戎政楊朝棟總督東渡等處(海上見聞錄)。
鄭成功撥陳輝等泊海澄港,以截漳州大隊;水師提督黃廷、周全斌等在海門迎敵。八日,漳州配大船一百號,李率泰、黃梧督之,出海澄港,將軍達素、同安總鎮(zhèn)施瑯以小船配滿兵渡高崎,約于十日進兵。是日,成功傳令陳輝等安泊中流,不許起柁,欲待漳州船出而乘其后。倏忽間,滿船乘風順流蔽江而下,以數(shù)船攻一船,用鐵鏈釘住,炮矢齊發(fā),陳堯策、周瑞船及方左營皆被毀。滿兵蜂擁上陳輝船,輝走入艙,發(fā)火藥從下沖上,船火飛裂,滿兵上船俱死,輝跳而免。成功坐熕船,繼令何義督之,而下八槳船往來督戰(zhàn)。將午,南風大發(fā),海潮漸長,黃廷、周全斌等奮力迎戰(zhàn),同正副龍熕兩船破■〈舟宗〉而入。龍熕受大彈子一丸至十余斤,小彈子一斗。副龍熕照樣新鑄者,各以一船專載之。龍熕所及,船中人頃刻不見,遂奪先鋒各等船。戶官鄭泰自金門率船五十號乘勢沖入,宣毅鎮(zhèn)黃元從鼓浪嶼后沖出夾攻,炮聲如雷,隱隱不絕,火煙迷江,咫尺不辨,共擒滿船十三號。滿先鋒三船被追至圭嶼,棄船登岸;馬信招之降,夜溺殺之。將軍達素督兵船至牟尼嶼、赤山坪登岸,陳輝揮兵于水中逆戰(zhàn),兵少漸不支。守高崎陳鵬密通同安施瑯,謀為內(nèi)應(yīng)。其左營陳蟒,璋之侄也,見勢急欲出兵救援,鵬止之。王秀奇總督高崎等處,速令蟒赴之。滿兵見金龍甲兵,以為迎己,及下水砍殺,始慌亂。而前協(xié)萬宏等繼至,前沖鎮(zhèn)劉俊亦從東沖出,協(xié)力拒戰(zhàn)。滿兵登岸皆被殺,其溺水者不計,生擒披甲三百余人,斷掌放回。達素回省,吞金而死。浮尸海岸萬余,長發(fā)者十二三、短發(fā)者十七八。成功磔陳鵬,殺其家屬;以陳蟒為虎衛(wèi)右鎮(zhèn)、何義為虎衛(wèi)左鎮(zhèn)。自是終成功世,無敢言覆島者(海上見聞錄、小腆紀年、清史紀事本末)。
七月,成功命兵官張光啟往日本國借兵船,載黃蘗寺僧隱元及其徒五十眾。時日本敦請隱元,故載與俱。成功書止與國王而不及上將軍主國政者,故日本兵不發(fā)(海上見聞錄)。
福建總督李率泰奏:海氛未靖,應(yīng)遷同安之排頭、海澄之方田沿海居民入十八堡及海澄內(nèi)地,酌量安插。從之(東華錄、皇朝年表)。
命靖南王耿繼茂移駐福建(東華錄)。
命都統(tǒng)宗室羅托為安南將軍,率師征鄭成功(清世祖實錄)。
八月,成功令陳堯策等札瑯崎,攻連江馬鼻及透堡,焚掠不遺;令楊富札福清、黃元札長樂沿海,聯(lián)絡(luò)征餉(海上錄)。
是年,耿繼茂由廣東入閩鎮(zhèn)守(福州府志、皇朝年表)。
十八年(永歷一五年、一六六一),魯王在澎湖島(海東逸史)。
三月,授浙江提督田雄二等侯、福建提督馬得功三等侯(東華錄)。
鄭成功進兵臺灣。臺灣,海外一巨島,東倚層巒,西迫巨浸;北之雞籠城,與福州對峙,南則河沙磯(亦作沙馬碕),小琉球近焉。廣袤千里,物產(chǎn)之利無所不有。內(nèi)地自鷺門、金門迤邐以達澎湖,風濤噴蒲,瞬息萬狀。又東,鹿耳門旁夾七鯤身,海道紆折;余皆山羅礁擁,無所由入。隋大業(yè)中,虎賁將陳棱一至澎湖,東向望洋而返。宋史謂澎湖東有毗舍那國,即其地也。元置巡司于澎湖,明初廢之。嘉靖中,海賊林道干遁入臺灣,都督俞大猷追之,哨鹿耳門外以歸。道干尋為琉球所逐。天啟中,日本逐琉球而踞之。海澄人顏思齊者,謀奪日本計泄,與其黨楊天生、陳衷紀等二十八人竄臺灣,鄭芝龍附焉。思齊死,芝龍領(lǐng)其眾,尋就撫。荷蘭紅毛夷遭風泊臺灣,乞于日本,以臺灣為互市地;不許。則曰:『愿得地如牛皮,多金不惜』。許之。乃翦皮為絲,圈城里許,入居之;旋逐日本而有之。崇禎中,閩地大旱,芝龍請于巡撫熊文燦,以舶徙饑民數(shù)萬至臺灣,人給三金、一牛,使墾島荒。已而芝龍去臺灣,荷蘭專治市舶,不斂田賦;故荷蘭人二千踞城中,流民數(shù)萬屯城外,相安無事。鴻荒甫辟,土膏墳盈,一歲三熟,漳州之人赴之如歸。市久之,荷蘭筑城曰臺灣、曰雞籠、曰淡水(一作先筑安平城,旋筑赤嵌城)。筑炮臺,沈夾板于鹿耳門之港口,置揆一王守之。成功以廈門地蹙軍孤,謀拓土。有荷蘭甲■〈亻累〉(通事)何斌者,南安人;為揆一王主會計,負帑二十萬。懼發(fā)覺,遣其私人郭平駕小舟偽為釣魚者,順鹿耳門至赤嵌城往來探視,得一港路,走廈門謁成功(見聞錄作揆一王遣來議貢)曰:『臺灣,公家之故土也;沃野千里,雞籠、淡水硝磺有焉。橫絕天海,肆通外國。耕種可以足食,興販銅鐵可以足用,霸王之區(qū)也』。成功覽其地圖,嘆曰:『此亦海外之扶余也』!集僚佐議之不決,惟馬信、楊朝棟然之。乃令洪旭、黃廷、王秀奇輔世子經(jīng)監(jiān)守思明州,鄭泰居金門所。成功陳兵自鎮(zhèn)南關(guān)起,依山布陣,甲兵數(shù)萬。周全斌統(tǒng)轄戎旗兵七千,皆衣金龍甲,軍威甚盛。三月一日,祭江,督文武官親軍武衛(wèi)周全斌、何義、陳蟒、提督馬信、鎮(zhèn)將楊祖、蕭拱宸、陳澤、吳豪、林瑞、張志等首程先行;令澎湖游擊洪暄引港,各船俱到料羅灣聽令。二十二日,自料羅灣放洋。二十四日,到澎湖,分各嶼住扎,成功扎營內(nèi)嶼(海上見聞錄、小腆紀年)。
四月,成功復(fù)奉魯王居金門(海東逸史)。
初,三月二十七日,成功自澎湖開船;下令曰:「視吾鹢首所向」。四月一日天明,成功至臺灣外沙線,各船絡(luò)繹至鹿耳門線外。此港甚淺,大船從無出入,故荷蘭不防之。成功焚香祝曰:『成功受先帝眷顧,寸土未得,孤島危居;今冒波濤,辟不服之區(qū)。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舟師』。竹篙視之,則加漲丈余;以手加額曰:『此天所以哀孤而不委之壑也』!令何斌坐斗頭,按圖轉(zhuǎn)舵。成功下小船,由鹿耳門登岸。午后,大船齊進,泊禾寮港,登岸扎營;令陳澤扎鹿耳門,牽制荷蘭船,并防北線尾。守赤嵌城酋長貓雞實叮發(fā)炮擊營盤,成功恐焚及赤嵌衛(wèi),令楊朝棟督張志兵防御看守。三日,陳澤扎營北線尾,守臺灣城揆一王遣頭目拔鬼仔率兵數(shù)百前來沖擊。陳澤迎戰(zhàn),一鼓殲之。四日,楊朝棟招諭赤嵌城酋長,貓雞實叮以城孤救乏,遂率三百余名出降。令赤嵌酋長招揆一降,不從。先數(shù)夕,風潮驟振,聲震云霄;揆一王率諸酋登城望海,見一人幞頭紅衣,騎長鯨從鹿耳門游漾紆回繞赤嵌城而沒。是日,炮聲轟天,以千里鏡視之,見鹿耳門船只旌旗;笑謂唐船近炮臺,則無遺類。俄見小船樹旗纛,倏北倏東,余船以次銜尾魚貫,悉遠炮臺而行,駭為兵自天降。呼酋長黎英三集眾截擊,倉卒間見大隊已達赤嵌矣。時荷蘭尚有甲版船在港,陳澤等攻之,沉其一、毀其一,余遂走。成功移師鯤身;次日,荷蘭擊鼓吹笛,出兵七鯤身。成功部將楊祥領(lǐng)藤牌手跳舞橫沖,荷蘭兵大敗,退守王城;攻之不克,多損傷,乃斬竹為籧篨,設(shè)門戶、筑土臺,駕炮攻臺灣城。揆一王于附城齊放大炮,頃刻土臺崩,兵退。荷蘭人出城奪炮,馬信、劉國軒率弓箭手射之,乃退。成功令赤嵌降酋駕炮擊附城,崩之。令馬信等扎臺灣衛(wèi)固守不攻,候其自降;派各鎮(zhèn)分汛地屯墾。改赤嵌為東都,設(shè)一府、二縣。以府為承天府,委楊朝棟為府尹。一為天興縣,委莊文烈知縣事;一為萬年縣,委祝敬知縣事(海上見聞錄、小腆紀年)。
荷蘭夾板至,成功調(diào)右武衛(wèi)前協(xié)黃德幫守臺灣衛(wèi),名其衛(wèi)為安平鎮(zhèn)(海上見聞錄)。
成功擊臺灣土番,平之。營將楊高凌削土番,大肚番阿德狗讓殺高反。成功令楊祖征之,中標槍死,其鋒益熾,將出援荷蘭。黃安設(shè)伏誘之,斬阿德狗讓,余黨悉平(小腆紀年)。
安南將軍內(nèi)大臣達素奏:黃梧招撫鄭芝龍屬下偽都督萬儀、萬祿等,擒偽忠匡伯張進(據(jù)海上見聞錄,進系自焚死)、偽總兵朱受,折毀所據(jù)銅山城垣房屋,降偽官一百八員、兵四千四百名、家口萬余(東華錄)。
是月,靖南王耿繼茂至,隨帶有千副披甲。城中夜間行劫查拏,皆王府兵丁。王府取■〈金〈白上廾下〉刂〉草夫,閩、侯兩縣共一千三百名,長日不輟。各村供柴炭、雞、鵝、鴨等項不絕,近郊菜園皆王人租樸,即令栽種。當鋪、牙行、鹽商諸色買賣,王人共分抽稅,謂之「總牙」。南臺,洪塘各處市鎮(zhèn),關(guān)隘所在,悉系王人總管。王和尚千余人、師尼五百人各住寺庵。各處渡船系王人撐載,不許漁翁取利。王母曰「太媽」者另開府于舊郎將軍府,所用人夫工匠,一一如王之數(shù)(榕城紀聞)。
十月,棄降將鄭芝龍于市。鄭芝龍為其家人尹文器出首通海,時圣祖初登極,四輔蘇克薩與鄭芝龍有隙,以十月三日戮芝龍并其子孫家屬凡十一人。報至,成功叱為妄傳;然中夜悲哭,居常郁悒。鄭芝豹以當成功變時即投誠來歸,并其子俱免死(東華錄)。
十二月,守臺灣城揆一王降。時安平陷重圍者已九月,兵士死者數(shù)千,而城堅守不下。成功乃使人告之曰:『此地乃先人故物,今我所欲得者土地耳,余悉以歸汝』。揆一知不能敵,乃請降;而遷其輜重下船,率五百余人駕夾版去。成功遂有臺灣,改名東寧。以各社田土分與水陸諸提鎮(zhèn),挈其家屬至東都居??;兵丁俱令屯墾。內(nèi)則組織政府,興農(nóng)業(yè)、修兵備、定法制、建學校;用處士陳永華言,筑館舍以居明宗室遺臣之渡海者。外則置兵金門、廈門兩島,與相犄角;復(fù)通聘斐律賓群島及西班牙諸國,以結(jié)外援。惟初至,水土不服,疫癘大作,病者十之七八,死者甚多。加以用法嚴峻,果于誅殺:府尹楊朝棟以其用小斗散糧,殺其一家;又殺萬年縣祝敬,家屬發(fā)配。于是人心惶懼,諸將解體。先是,達素兵至,成功令思明州將領(lǐng)各眷口移住金門;其先來降者,家屬乘隙多內(nèi)渡。左提督王秀奇逃江南,埋名不出。原任漳州知府房星華逃入京,使其弟候補通判房星耀上言,以為海兵皆沿海取餉,使空其土而徙其人,禁舟不許下海,則彼無食而兵自散矣。降將黃梧亦先以為言。遂命戶部尚書蘇納海至閩,遷海邊居民離海三十里,莊村田宅悉皆焚棄;筑垣墻、立牌界,撥兵戍守,出界者死。自省城閩安鎮(zhèn)始,北抵浙界之沙埕六百七十里、南抵粵界之分水關(guān)一千一百五十里,通為閩邊一千八百二十里,筑寨固守,禁外出。其入海之水曰潘渡河、曰銅鏡河、曰廉村河、曰洋尾河、曰大梅河、曰赤頭河、曰云霄河、曰開溪河,皆斷而守之。百姓失業(yè),流離死亡者以億萬計。蘇納海歸,薦施瑯為水師提督,移鎮(zhèn)海澄(海上見聞錄、粵閩巡視紀略)。
是歲,明兵部尚書張煌言駐師福建之沙關(guān)?;脱月劤晒煹峙旌材豢土_子木以書責之;謂『軍有寸進、無尺退,今一入臺,則將來兩島并不可守,是孤天下之望也』!不聽。遷界令下,沿海流亡失所;煌言頓足嘆曰:『棄此十萬生靈而爭島夷乎』!復(fù)以書招成功,謂可乘機取閩南;不見聽。乃遺書故侍郎王忠孝、都御史沈佺期、徐孚遠、監(jiān)軍曹從龍,勸其力挽成功。既而再遣子木入臺,苦口責之。成功以臺灣初定,不能行;煌言乃以孤軍徘徊金、廈兩島之間(小腆紀年)。
——以上錄自福建通紀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