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九一回 權(quán)奸受賞加九錫 公卿助惡掘后陵

西漢野史 作者:(民國)黃士衡


  話說王莽欲邀群臣稱頌,遂仿效周公制作,上奏請興明堂、辟雍、靈臺、諸工作,不久此種工作成功,果然群臣皆上朝奏稱成周明堂辟雍靈臺諸制,毀廢千載,無人能興,今安漢公興建僅及二旬,大功告成,雖成周造業(yè),無以復(fù)加。應(yīng)請將安漢公宰衡位次升在諸侯王之上。太后聞奏,下詔許可,并令諸臣會議九錫之法,以備賞賜王莽。

  此事過了一年,忽有長安吏民紛紛上書太后,請速將王莽加賞。原來吏民因王莽從前不受新野諸田,屢次上書為之求賞,前后計達(dá)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但王莽不受賞田,事本無關(guān)緊要,何以竟有許多人為之上書?此不消說得,大概是一班少數(shù)無恥吏民,欲討好王莽,特托大眾名義上書。其實上書之人,未必確有此數(shù)。

  當(dāng)日吏民上書之后,朝中諸臣也因此事,紛紛進(jìn)朝奏請加賞王莽。王莽聞訊,心想太后前已命議九錫賞我,但許久尚未實行。如今大眾為我請賞,偏不指定此項賞典,殊不合我意。

  莽想畢遂上書辭謝,說是自己方從事制禮作樂,事成之后,但乞賜骸骨歸家,以避賢路。眾人所上之書,請無庸令有司議奏。

  王莽上了此書,卻被甄邯猜出心意,暗請?zhí)笙略t允從王莽所奏。俟其制作成就之后,再行加賞,并請?zhí)蟠吡钪T臣速將九錫之禮,會議奏聞。太后即依言下了一詔。群臣奉詔,恰好已將九錫之禮議妥,遂奏請?zhí)笠乐芄佟抖Y記》所載九命之錫施行。太后許可。待到是年五月,太后便親臨前殿,召王莽聽賞;一面令人宣讀詔書,將王莽登朝以來,如何建功立德,應(yīng)受九錫之賞,宣布了一遍,然后賜王莽以九錫之禮。說起九錫,乃是一衣服、二車馬、三弓矢、四斧鉞、五柜鬯、六命珪、七朱戶、八納陛、九虎賁。

  王莽受了此項賞典,十分愜意,此時并不推辭。太后尚恐王莽未曾滿意,又命以楚王王府賜與王莽為宅。王莽遂命人大加修理,將王府修理得燦爛一新,又命人將祖廟舊式也重新改造為朱戶納陛。

  王莽正在修改祖廟之時,忽報風(fēng)俗使者陳崇、王惲等八人回朝。先是王莽曾遣陳崇等八人為使者,向各處采問風(fēng)俗,宣布教化;誰知諸人雖然奉命前去,大家偏猜出王莽命他們出使意思,不過欲學(xué)周公采風(fēng)故事,以博美名,并非確欲周知民間風(fēng)俗。于是大眾樂得借著此事,向各處游歷一番,也無一人將此事認(rèn)真辦理。但眾人既不留心此事,回來如何報告王莽,眾人卻想出一法,在路上捏造了許多歌謬,預(yù)備回時蒙騙王莽。

  至是回朝,王莽便召諸人入見,查詢采風(fēng)各事。陳崇等遂齊聲答道:“各地風(fēng)俗,本多不齊。自從宣布安漢公教化之后,現(xiàn)刻天下風(fēng)俗已經(jīng)齊同,百姓無不感戴,發(fā)為歌謠,大眾已將其歌謠抄錄帶回?!闭f罷即將歌謠呈上。王莽接過一看,見歌謠盡是稱頌自己功德,凡三萬言。王莽看畢,只樂得心花怒放,暗贊眾人果能真心辦事,立將陳崇等八人,奏封為列侯。

  眾人受封,莫不暗中稱幸,以為不料一派虛言,卻得了侯封。惟有陳崇尚未足意,又欲趁此時機(jī),覓事討好,希望得到更多好處。恰遇王莽已受九錫,正在修理祖廟。陳崇遂向太后奏道:“臣聞安漢公祖廟設(shè)在城外,安漢公如有出城祭祖,應(yīng)令城門校尉帶領(lǐng)騎士相從,以昭慎重?!碧笠雷?,便令城門校尉照辦。自此王莽每有出城祭祖,除自己原有期門羽林諸吏卒護(hù)從之外,更有騎士追隨,真是十分威武。

  于是王莽尊貴既極,愈加放縱無忌。一日忽又想起傅太后、丁太后二人,前雖奏請將其貶去太后尊號,尚未足泄憤,必須設(shè)法將二人掘墓開棺,方才快意。莽遂上奏太后說:“共王之母傅太后及丁姬二人,前已貶去尊號,不料二人死時尚暗挾帝太后、皇太太后璽綬隨葬,實屬不合于禮,請將其墳?zāi)拱l(fā)掘,取出璽綬毀滅,并請將共王母遷葬定陶共王墓旁,丁姬已葬定陶,姑聽其仍埋舊處。”

  太后見奏,暗想丁傅二后,雖然挾帶璽綬同葬,但二后葬已多年,若因此事將其墳?zāi)拱l(fā)掘,未免過于忍心。遂對王莽說道:“此事已屬既往,不必再行發(fā)掘?!蓖趺?wù)f,心中不悅,又向太后力爭。太后拗不過王莽,只得應(yīng)允,惟不許其將二后易棺改葬。遂下詔說道:“可就其故棺改葬,并為之備槨作家,祭以太牢?!蓖趺Х钤t,心中暗自尋思道:“太后畢竟婦人,心腸柔軟,只知一味顧惜丁傅二人,并不念及舊怨,且命我將她二人備槨致祭真是過于仁慈了。但太后既如此執(zhí)意,一時也難違拗,看來易棺一事,只好俟以后相機(jī)進(jìn)說,如今惟有先將二人墳?zāi)辜毙邪l(fā)掘。”王莽主意既定,立命官吏帶同人夫數(shù)百人,先將傅太后陵墓發(fā)掘。

  傅太后本葬在渭陵,其墓甚高。眾人來到墓上,七手八腳,鍬鋤齊下,登時已開成一個窟窿,眾人便趁勢用出死力,向下猛掘。誰知人眾力沉,墓中四圍土石,因受震力搖動,忽然一巨響如山崩地裂,全座皇陵向下塌陷,將數(shù)百人盡數(shù)壓死在內(nèi)。

  只有立在遠(yuǎn)處監(jiān)工官吏逃得性命,將此事回報王莽。

  王莽聞報,并不憐惜數(shù)百人死于非命,囑將此事暫行擱下。

  又另召一班吏卒,命其速往定陶,將丁姬掘墓開棺。吏卒奉命,不敢遲延,連夜趲程,來到丁姬墓地,將墓掘開,取出棺槨。

  對準(zhǔn)槨戶,一斧劈去,剛將槨戶劈開,忽見一道紅光,自內(nèi)射出。頃刻火焰騰騰,直沖過四五丈之遠(yuǎn)。眾人莫不十分驚恐,紛紛棄斧逃出墓外,各個搖頭伸舌,說此槨無故發(fā)火,真是古怪。眾人因嚇得神志昏昏,都忘卻設(shè)法將火撲滅,只瞪著雙眼,袖手旁觀。是時火勢因無人救滅,愈加蓬蓬勃勃,燒個不住,只見墓門之內(nèi),皆為黑煙繚繞,烈焰熏蒸,莫想近前。大眾看了許久,方記得救火,忙去取水,向著墓中傾潑。潑了半日,才將火焰撲滅。于是吏卒人等,莫不心猜此次丁姬尸骸必遭焚燒,及進(jìn)前一看,誰知此火只將丁姬外槨及附葬器物燒得半點無遺,卻不曾延燒內(nèi)棺,吏卒看罷,忙即據(jù)情向王莽報告。

  王莽自遣吏卒開掘丁姬墳?zāi)谷ズ?,正在家中坐盼眾人回來?fù)命,及聞吏卒來報此事,心中也暗自稱奇。因想丁姬之槨竟會發(fā)火,此事若被太后聞知,必然心疑因我奏開丁姬之墓,所以丁姬陰靈發(fā)怒,現(xiàn)此怪象;如今惟有設(shè)辭敷衍太后,并可趁著此事,奏請將丁傅二人易棺以快我意。王莽想定,即向太后奏說丁姬葬逾禮制,今皇天示譴,火焚其槨,應(yīng)將丁姬照著姬妾之禮,改葬于姬妾墓中。并說傅太后、丁姬葬時棺用梓宮,衣用珠玉,非藩妾所宜,應(yīng)將二人棺槨服飾,重行更換,方合于禮。王莽此一番言語,直說得太后深信不疑,立即允許。王莽大喜,即令人將盯傅二后,開棺易以它木,并除去珠玉等衣。

  當(dāng)開傅太后棺木之時,忽噴出一股臭氣,數(shù)里之內(nèi)皆聞其臭。

  是時偏有一位官員,欲在人前賣弄殷勤,取悅王莽。他獨立近棺前,督率開棺,卻被此股臭氣沖入鼻中,立時倒地而死。眾人視之,乃洛陽丞也。

  此人死后,又有一班公卿,聞得王莽正在發(fā)掘丁傅二后之墓,人人都想逢迎王莽,各出金錢綢帛,以供發(fā)掘工費;又自遣其家中子弟及四方蠻夷凡十余萬人,個個手持作工器具,幫同工人一齊開掘,不久即將二墓掘成平地。說也奇怪,二墓掘平之后,忽有燕子數(shù)千,口中個個銜土,投向丁姬墓上。王莽聞之,心恐眾人議論丁姬是個好人,無故將她掘墓,故有此異。

  乃命人就丁傅二后墓上遍栽荊棘諸草,表示二后皆是惡人,眾人當(dāng)以為戒。

  王莽既將二后掘墓開棺,因又記起師丹前曾反對推尊丁太后,遂將師丹封為義陽侯。師丹受封月余,即得病而死。王莽又記得冷褒、段猶二人,前常議尊傅太后,即將二人辦罪,徙居合浦。二人不敢違抗,只得忍氣吞聲而去。此事卻被太師馬宮聞知,心中不覺吃了一驚。未知馬宮何故吃驚。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