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季布乃是楚人,少時任氣仗義,鄉(xiāng)里稱為俠客。后歸項羽為將,常與漢兵爭戰(zhàn),屢次迫逐高祖,到了十分危急,高祖幾乎遭他毒手,因此心中甚恨其人。如今項羽既滅,季布自知高祖恨他,不敢降漢,獨自逃匿。高祖見季布逃去,便懸出賞格:“有人擒得季布來獻(xiàn),或知風(fēng)報信因而拿獲者,賞以千金;如敢私自藏留者,事發(fā)之后罪及三族。”
季布此時正藏匿濮陽周氏家中,只因周氏也是俠客,素與交好,故往投之。周氏一見季布,慨然留住,吩咐家人不得漏泄。不到幾時,濮陽地方官吏,奉詔購拿季布,立即通告人民。
本地人民皆知周氏是個大俠,且素與季布往來,因猜到季布必定藏匿其家,便有人想出頭告發(fā),領(lǐng)此賞格;就是地方官吏,也想擒獲季布獻(xiàn)功,心中亦疑到周氏。正要帶兵到其家中搜查,早有人報與周氏得知。周氏暗想風(fēng)聲已緊,若待官吏到時,不特季布被擒,自己全家盡皆坐罪,為今之計惟有將他送往他處藏匿,但須尋個穩(wěn)妥地方。周氏尋思半晌,忽然悟道,惟有此人,方能救得季布,必須如此如此行事。
周氏主意既定,又恐季布不肯委曲聽從,遂先對季布說道:“現(xiàn)在朝廷購拿將軍甚急,地方官吏,不日將到舍下搜查,此地更無可以藏身之處。吾已想得一計在此,將軍如肯聽從,方敢說出;若將軍不聽,吾請先行自刎而死,以明吾非有意不肯收留?!奔静家娭苁险f得激切,只得許諾。周氏方始將計言明。
季布此時迫于無法,勉強依從。于是周氏便七手八腳,將季布改裝起來。先把季布頭發(fā)剃得精光,然后取出一個鐵環(huán),套在頸上,牢牢拴??;再脫去身上衣服,換穿灰色毛布寬大之衣。
此種裝飾,由今日看起來,竟像一個和尚,惟頸上多一鐵環(huán)。
但其時佛法尚未東來,人民并不知有和尚,此乃是當(dāng)日奴仆裝飾,只因秦漢制度,凡犯罪之人,沒收為奴者,都要剃去頭發(fā),帶上鐵環(huán),名為髡鉗。周氏將季布裝成奴仆模樣,所以掩人耳目。
季布此時閉著雙眼,一任他人排布,心中回想自己平日氣概何等豪雄,替人扶危濟(jì)困,名震一時。到如今山窮水盡無路可走,自顧堂堂男子,豈不能早尋一死,何至為人奴仆,受此辱沒?但因干生功業(yè),尚未成就,一遭危難,便欲自盡,人反笑我志氣薄弱,死得無名,心中實是不甘,所以暫時忍耐,希望將來得見天日,重新建立一番事業(yè),也可雪此恥辱。
季布正在胡思亂想,周氏早已將他裝扮完全。季布攬鏡自照,失了本來面目,不禁眼中流下淚來。周氏著實安慰一番,便命左右備了一輛廣柳車,將季布裝在車中,當(dāng)作貨物,免人生疑。周氏自帶家僮數(shù)十人,隨車押送,即日起程。
行經(jīng)多日,到了一處,車馬停在門前。周氏先行入內(nèi),見過主人,說是新得一奴,要來販賣,其人聞言,便命將季布喚入。季布此時只得裝作奴仆身分,向著其人行禮。其人將季布渾身上下,看了一回,心中明白,故意問明身價若干,遣人如數(shù)付與周氏,便將季布留下。周氏辭別其人,自回濮陽。
從此季布便在此人家中為奴。此人是誰?原來乃是魯國有名一個大俠,姓朱名家。他自少生長魯?shù)?,魯?shù)刂?,大抵學(xué)習(xí)儒業(yè),只有朱家與眾不同,生成一種俠性,看見他人災(zāi)難,比著自己,還見緊急,定要設(shè)法拯救。他自己家產(chǎn)本非富足,地方上窮人又多,不能一概周濟(jì),便想得一法,先從極貧賤之人著手。自己平日節(jié)衣縮食,不肯絲毫浪費,所余之錢,盡數(shù)用為賑恤,家中不留一文。若遇人有了危急之事,或是亡命避仇,他便費盡心力,務(wù)使脫免。前后被他收留藏匿因而救活之豪杰,已有百余人。此外平常之人,更屬不計其數(shù)。他尤有一層好處,絕不矜夸本事,數(shù)說功德,凡曾受恩之人,事后不但不肯受其報酬,且惟恐再見其人,說起感激之語。因此魯?shù)刎毭?,各個感德,都愿替他效力,連著地方官吏以及富家巨室,盡皆尊敬。遠(yuǎn)方之人,聞?wù)f朱家大名,也都?xì)J仰。朱家遂在地方上具有大勢力,無人敢犯。所以周氏特將季布托付與他,卻并不言明其事,只因彼此皆是同道之人,兩心相照。在朱家平日雖不識季布之面,今見周氏此種行動,早已了然,料定此奴除卻季布,更無別人,所以立即收買,卻也并不說破。
朱家既得季布,便想設(shè)法安置。但是留在家中,與同原有奴仆一般使喚,太覺辱沒季布身分,斷然不可;若加以特別優(yōu)待,又未免惹人疑心,亦非善法。忽記起自己兒子,現(xiàn)在鄉(xiāng)居,經(jīng)管田產(chǎn),可令季布前往同祝遂喚到其子囑咐道:“此奴甚有才干,所有田中事務(wù),盡可聽他料理,汝并須與他一同飲食,不可輕慢?!逼渥宇I(lǐng)命,帶同季布自去。
說起朱家,他平日明日張膽,包庇許多重罪人犯,官府尚且無可奈何,何況此時安置季布,神不知,鬼不覺,地方官吏,更屬無從捕拿。季布得了此種去處,真是十分安穩(wěn),周氏可謂付托得人了。
誰知朱家心中,仍不滿足,以為救人須要救徹。如今季布雖得保全無事,但一世埋沒不得出頭,究非了局,必須設(shè)法運動赦免其罪,方始遂我心愿。朱家便想瞞著大眾,親到洛陽一行。因他平日聲名頗大,一舉一動,易惹世人注意。此次為了季布之事,更須秘密,于是裝作商人,乘坐軺車直赴洛陽,覓一僻靜旅館歇下。
朱家暗想滿朝公卿,惟有夏侯嬰一人,生性義俠,又與高祖親密,欲救季布,只在此人身上。遂換了衣服,一徑往見夏侯嬰。夏侯嬰久慕朱家之名,今聞來訪,連忙延入相見,二人談?wù)撝g,甚是相得。夏侯嬰便留在家中飲酒,朱家但與夏候嬰泛論別事,卻未說到季布。夏侯嬰見朱家慷慨豪爽,愈加敬服,到得席散,朱家辭去,夏侯嬰又訂明日再來,朱家應(yīng)允。
如此一連飲了數(shù)日,朱家與夏侯嬰,已是十分熟識,遂就飲酒中間,假作無意,隨口問道:“季布有何大罪,主上拿捕如此之急?”夏侯嬰見問,便將季布結(jié)怨高祖原由,說了一遍。
朱家道:“原來如此?!币蛴謫栂暮顙氲溃骸熬^季布,是何等樣人?”夏侯嬰答道:“他是賢人。”朱家接口道:“凡人臣各為其主,季布前為楚將,迫逐主上,正是能盡其職。今楚國雖滅,項氏之臣尚多,豈能盡數(shù)誅戮?主上新得天下,便欲嚴(yán)拿一人,圖報私怨,何其示人不廣?況如季布之賢,若被捕拿得急,不是北走匈奴,便是南投粵地,似此輕棄壯士,資助敵國,伍子胥所以得鞭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乘機(jī)向主上言之?”夏侯嬰聽了,心中暗想朱家是個大俠,此言出于有心,由此看來,季布明明被他藏匿,故特將言來打動我,使我向主上求赦季布,他既如此熱心救人,我也樂得成全其事,于是滿口應(yīng)允。朱家見夏侯嬰許諾,心知此策有效,即辭別夏侯嬰,回去魯國。不過幾日,恰遇田橫之事,夏侯嬰見高祖痛惜田橫,便趁此機(jī)會,照著朱家語意,向高祖陳明。高祖依言,立時下詔赦了季布,并即召其入見。朱家聞得消息,立將季布送至洛陽,入見高祖,季布當(dāng)面謝罪。高祖此時怒氣已平,乃拜季布為郎中。朱家見季布已得出身,心滿意足。后來季布?xì)v位顯官,朱家卻終身不與相見。
此事傳播外間,人人皆知,都說季布能屈能伸,不愧丈夫氣概。朱家滿腔熱血,肝膽照人,義俠尤為難得,由是朱家名聞天下。高祖既赦季布,只余鐘離昧未獲,聞?wù)f其家在楚,且鐘離昧素與韓信交好,疑其人必在楚國,遂下詔楚王韓信,命其捕拿。未知鐘離昧能否就獲,且聽下回分解。
季布此時正藏匿濮陽周氏家中,只因周氏也是俠客,素與交好,故往投之。周氏一見季布,慨然留住,吩咐家人不得漏泄。不到幾時,濮陽地方官吏,奉詔購拿季布,立即通告人民。
本地人民皆知周氏是個大俠,且素與季布往來,因猜到季布必定藏匿其家,便有人想出頭告發(fā),領(lǐng)此賞格;就是地方官吏,也想擒獲季布獻(xiàn)功,心中亦疑到周氏。正要帶兵到其家中搜查,早有人報與周氏得知。周氏暗想風(fēng)聲已緊,若待官吏到時,不特季布被擒,自己全家盡皆坐罪,為今之計惟有將他送往他處藏匿,但須尋個穩(wěn)妥地方。周氏尋思半晌,忽然悟道,惟有此人,方能救得季布,必須如此如此行事。
周氏主意既定,又恐季布不肯委曲聽從,遂先對季布說道:“現(xiàn)在朝廷購拿將軍甚急,地方官吏,不日將到舍下搜查,此地更無可以藏身之處。吾已想得一計在此,將軍如肯聽從,方敢說出;若將軍不聽,吾請先行自刎而死,以明吾非有意不肯收留?!奔静家娭苁险f得激切,只得許諾。周氏方始將計言明。
季布此時迫于無法,勉強依從。于是周氏便七手八腳,將季布改裝起來。先把季布頭發(fā)剃得精光,然后取出一個鐵環(huán),套在頸上,牢牢拴??;再脫去身上衣服,換穿灰色毛布寬大之衣。
此種裝飾,由今日看起來,竟像一個和尚,惟頸上多一鐵環(huán)。
但其時佛法尚未東來,人民并不知有和尚,此乃是當(dāng)日奴仆裝飾,只因秦漢制度,凡犯罪之人,沒收為奴者,都要剃去頭發(fā),帶上鐵環(huán),名為髡鉗。周氏將季布裝成奴仆模樣,所以掩人耳目。
季布此時閉著雙眼,一任他人排布,心中回想自己平日氣概何等豪雄,替人扶危濟(jì)困,名震一時。到如今山窮水盡無路可走,自顧堂堂男子,豈不能早尋一死,何至為人奴仆,受此辱沒?但因干生功業(yè),尚未成就,一遭危難,便欲自盡,人反笑我志氣薄弱,死得無名,心中實是不甘,所以暫時忍耐,希望將來得見天日,重新建立一番事業(yè),也可雪此恥辱。
季布正在胡思亂想,周氏早已將他裝扮完全。季布攬鏡自照,失了本來面目,不禁眼中流下淚來。周氏著實安慰一番,便命左右備了一輛廣柳車,將季布裝在車中,當(dāng)作貨物,免人生疑。周氏自帶家僮數(shù)十人,隨車押送,即日起程。
行經(jīng)多日,到了一處,車馬停在門前。周氏先行入內(nèi),見過主人,說是新得一奴,要來販賣,其人聞言,便命將季布喚入。季布此時只得裝作奴仆身分,向著其人行禮。其人將季布渾身上下,看了一回,心中明白,故意問明身價若干,遣人如數(shù)付與周氏,便將季布留下。周氏辭別其人,自回濮陽。
從此季布便在此人家中為奴。此人是誰?原來乃是魯國有名一個大俠,姓朱名家。他自少生長魯?shù)?,魯?shù)刂?,大抵學(xué)習(xí)儒業(yè),只有朱家與眾不同,生成一種俠性,看見他人災(zāi)難,比著自己,還見緊急,定要設(shè)法拯救。他自己家產(chǎn)本非富足,地方上窮人又多,不能一概周濟(jì),便想得一法,先從極貧賤之人著手。自己平日節(jié)衣縮食,不肯絲毫浪費,所余之錢,盡數(shù)用為賑恤,家中不留一文。若遇人有了危急之事,或是亡命避仇,他便費盡心力,務(wù)使脫免。前后被他收留藏匿因而救活之豪杰,已有百余人。此外平常之人,更屬不計其數(shù)。他尤有一層好處,絕不矜夸本事,數(shù)說功德,凡曾受恩之人,事后不但不肯受其報酬,且惟恐再見其人,說起感激之語。因此魯?shù)刎毭?,各個感德,都愿替他效力,連著地方官吏以及富家巨室,盡皆尊敬。遠(yuǎn)方之人,聞?wù)f朱家大名,也都?xì)J仰。朱家遂在地方上具有大勢力,無人敢犯。所以周氏特將季布托付與他,卻并不言明其事,只因彼此皆是同道之人,兩心相照。在朱家平日雖不識季布之面,今見周氏此種行動,早已了然,料定此奴除卻季布,更無別人,所以立即收買,卻也并不說破。
朱家既得季布,便想設(shè)法安置。但是留在家中,與同原有奴仆一般使喚,太覺辱沒季布身分,斷然不可;若加以特別優(yōu)待,又未免惹人疑心,亦非善法。忽記起自己兒子,現(xiàn)在鄉(xiāng)居,經(jīng)管田產(chǎn),可令季布前往同祝遂喚到其子囑咐道:“此奴甚有才干,所有田中事務(wù),盡可聽他料理,汝并須與他一同飲食,不可輕慢?!逼渥宇I(lǐng)命,帶同季布自去。
說起朱家,他平日明日張膽,包庇許多重罪人犯,官府尚且無可奈何,何況此時安置季布,神不知,鬼不覺,地方官吏,更屬無從捕拿。季布得了此種去處,真是十分安穩(wěn),周氏可謂付托得人了。
誰知朱家心中,仍不滿足,以為救人須要救徹。如今季布雖得保全無事,但一世埋沒不得出頭,究非了局,必須設(shè)法運動赦免其罪,方始遂我心愿。朱家便想瞞著大眾,親到洛陽一行。因他平日聲名頗大,一舉一動,易惹世人注意。此次為了季布之事,更須秘密,于是裝作商人,乘坐軺車直赴洛陽,覓一僻靜旅館歇下。
朱家暗想滿朝公卿,惟有夏侯嬰一人,生性義俠,又與高祖親密,欲救季布,只在此人身上。遂換了衣服,一徑往見夏侯嬰。夏侯嬰久慕朱家之名,今聞來訪,連忙延入相見,二人談?wù)撝g,甚是相得。夏侯嬰便留在家中飲酒,朱家但與夏候嬰泛論別事,卻未說到季布。夏侯嬰見朱家慷慨豪爽,愈加敬服,到得席散,朱家辭去,夏侯嬰又訂明日再來,朱家應(yīng)允。
如此一連飲了數(shù)日,朱家與夏侯嬰,已是十分熟識,遂就飲酒中間,假作無意,隨口問道:“季布有何大罪,主上拿捕如此之急?”夏侯嬰見問,便將季布結(jié)怨高祖原由,說了一遍。
朱家道:“原來如此?!币蛴謫栂暮顙氲溃骸熬^季布,是何等樣人?”夏侯嬰答道:“他是賢人。”朱家接口道:“凡人臣各為其主,季布前為楚將,迫逐主上,正是能盡其職。今楚國雖滅,項氏之臣尚多,豈能盡數(shù)誅戮?主上新得天下,便欲嚴(yán)拿一人,圖報私怨,何其示人不廣?況如季布之賢,若被捕拿得急,不是北走匈奴,便是南投粵地,似此輕棄壯士,資助敵國,伍子胥所以得鞭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乘機(jī)向主上言之?”夏侯嬰聽了,心中暗想朱家是個大俠,此言出于有心,由此看來,季布明明被他藏匿,故特將言來打動我,使我向主上求赦季布,他既如此熱心救人,我也樂得成全其事,于是滿口應(yīng)允。朱家見夏侯嬰許諾,心知此策有效,即辭別夏侯嬰,回去魯國。不過幾日,恰遇田橫之事,夏侯嬰見高祖痛惜田橫,便趁此機(jī)會,照著朱家語意,向高祖陳明。高祖依言,立時下詔赦了季布,并即召其入見。朱家聞得消息,立將季布送至洛陽,入見高祖,季布當(dāng)面謝罪。高祖此時怒氣已平,乃拜季布為郎中。朱家見季布已得出身,心滿意足。后來季布?xì)v位顯官,朱家卻終身不與相見。
此事傳播外間,人人皆知,都說季布能屈能伸,不愧丈夫氣概。朱家滿腔熱血,肝膽照人,義俠尤為難得,由是朱家名聞天下。高祖既赦季布,只余鐘離昧未獲,聞?wù)f其家在楚,且鐘離昧素與韓信交好,疑其人必在楚國,遂下詔楚王韓信,命其捕拿。未知鐘離昧能否就獲,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