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十二卷并目錄。后漢校書郎王逸注?! 冻o》三卷郭璞注。梁有《楚辭》十一卷,宋何偃刪王逸注,亡?! 冻o九悼》一卷?xiàng)钅伦?br />
《參解楚辭》七卷皇甫遵訓(xùn)撰?! 冻o音》一卷徐邈撰。 《楚辭音》一卷宋處士諸葛氏撰。
《楚辭音》一卷孟奧撰。 《楚辭音》一卷《楚辭音》一卷釋道騫撰。
《離騷草木疏》二卷劉杳撰。
右十部,二十九卷。通計(jì)亡書,十一部,四十卷。
《楚辭》者,屈原之所作也。自周室衰亂,詩(shī)人寢息,謅佞之道興,諷刺之辭廢。楚有賢臣屈原,被讒放逐,乃著《離騷》八篇,言己離別愁思,申杼其心,自明無罪,因以諷諫,冀君覺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羅死焉。弟子宋玉,痛惜其師,傷而和之。其后,賈誼、東方朔、劉向、揚(yáng)雄,嘉其文彩,擬之而作。蓋以原楚人也,謂之“楚辭”。然其氣質(zhì)高麗,雅致清遠(yuǎn),后之文人,咸不能逮。始漢武帝命淮南王為之章句,旦受詔,食時(shí)而奏之,其書今亡。后漢校書郎王逸,集屈原已下,迄于劉向,逸又自為一篇,并敘而注之,今行于世。隋時(shí)有釋道騫,善讀之,能為楚聲,音韻清切,至今傳《楚辭》者,皆祖騫公之音。
楚蘭陵令《荀況集》一卷殘缺。梁二卷。
楚大夫《宋玉集》三卷《漢武帝集》一卷梁二卷。
《漢淮南王集》一卷梁二卷。又有《賈誼集》四卷,《晁錯(cuò)集》三卷,漢弘農(nóng)都尉《枚乘集》二卷,錄各一卷,亡。
漢中書令《司馬遷集》一卷漢太中大夫《東方朔集》二卷梁有漢光祿大夫《吾丘壽王集》二卷,亡。
漢孝文園令《司馬相如集》一卷漢膠西相《董仲舒集》一卷梁二卷。又有漢太常《孔臧集》二卷,亡。
漢騎都尉《李陵集》二卷梁有漢丞相《魏相集》二卷,錄一卷;左馮翊《張敞集》一卷,錄一卷。亡。
漢諫議大夫《王褒集》五卷漢諫議大夫《劉向集》六卷梁有漢射聲校尉《陳湯集》二卷,丞相《韋玄成集》二卷,亡。
漢諫議大夫《谷永集》二卷梁有涼州刺史《杜鄴集》二卷,騎都尉《李尋集》二卷,亡。
漢司空《師丹集》一卷梁三卷,錄一卷。
漢光祿大夫《息夫躬集》一卷漢太中大夫《揚(yáng)雄集》五卷漢太中大夫《劉歆集》五卷漢成帝《班婕妤集》一卷梁有《班昭集》三卷,王莽建新大尹《崔篆集》一卷,保成師友《唐林集》一卷,中謁者《史岑集》二卷,后漢《東平王蒼集》五卷,《桓譚集》五卷,亡。
后漢司隸從事《馮衍集》五卷后漢徐令《班彪集》二卷梁五卷。又有司徒掾《陳元集》一卷,《王隆集》二卷,云陽(yáng)令《硃勃集》二卷,后漢處士《梁鴻集》二卷,亡。
后漢車騎從事《杜篤集》一卷后漢車騎司馬《傅毅集》二卷梁五卷。
后漢大將軍護(hù)軍司馬《班固集》十七卷梁有魏郡太守《黃香集》二卷,亡。
后漢長(zhǎng)岑長(zhǎng)《崔骃集》十卷后漢侍中《賈逵集》一卷梁二卷。
后漢校書郎《劉騊駼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樂安相《李尤集》五卷,大鴻臚《竇章集》二卷,亡。
后漢濟(jì)北相《崔瑗集》六卷梁五卷?! 『鬂h《劉珍集》二卷錄一卷。
后漢河間相《張衡集》十一卷梁十二卷,又一本十四卷。又有郎中《蘇順集》二卷,錄二卷;后漢太傅《胡廣集》二卷,錄一卷。亡。
后漢黃門郎《葛龔集》六卷梁五卷,一本七卷。 后漢司空《李固集》十二卷梁十卷。 后漢南郡太守《馬融集》九卷梁有外黃令《高彪集》二卷,錄一卷;《王逸集》二卷,錄一卷;司徒掾《桓麟集》二卷,錄一卷。亡。
后漢徵士《崔琦集》一卷梁二卷。又有《酈炎集》二卷,錄二卷;陳相《邊韶集》一卷,錄一卷;益州刺史《硃穆集》二卷,錄一卷。亡。
后漢京兆尹《延篤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司農(nóng)卿《皇甫規(guī)集》五卷;太常卿《張奐集》二卷,錄一卷;《王延壽集》三卷;五原太守《崔寔集》二卷,錄一卷;上計(jì)《趙臺(tái)集》二卷,錄一卷。亡。
后漢諫議大夫《劉陶集》三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外黃令《張升集》二卷,錄一卷;《侯瑾集》二卷,《盧植集》二卷,議郎《廉品集》二卷。亡。
后漢司空《荀爽集》一卷梁三卷,錄一卷?! 『鬂h野王令《劉梁集》三卷梁三卷,錄一卷。又有《鄭玄集》二卷,錄一卷,亡?! 『鬂h左中郎將《蔡邕集》十二卷梁有二十卷,錄一卷。又有尚書令《士孫瑞集》二卷,亡。
后漢太山太守《應(yīng)劭集》二卷梁四卷。又有別部司馬《張超集》五卷,亡。
后漢少府《孔融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
后漢侍御史《虞翻集》二卷梁三卷,錄一卷?! 『鬂h討虜長(zhǎng)史《張纮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梁有后漢處士《禰衡集》二卷,錄一卷,亡。
后漢尚書右丞《潘勖集》二卷梁有錄一卷,亡。
后漢丞相倉(cāng)曹屬《阮瑀集》五卷梁有錄一卷,亡。
魏太子文學(xué)《徐干集》五卷梁有錄一卷,亡?! ∥禾游膶W(xué)《應(yīng)瑒集》一卷梁有五卷,錄一卷,亡。
后漢丞相軍謀掾《陳琳集》三卷梁十卷,錄一卷。
魏太子文學(xué)《劉楨集》四卷錄一卷。
后漢丞相主簿《繁欽集》十卷梁錄一卷,亡。
后漢丞相主簿《楊修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
后漢侍中《王粲集》十一卷梁有魏國(guó)郎中令《路粹集》二卷,錄一卷,行御史大夫《袁渙集》五卷,錄一卷;魏國(guó)奉?!锻跣藜范?。亡。
后漢尚書《丁儀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
后漢黃門郎《丁暠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梁又有婦人后漢黃門郎秦嘉妻《徐淑集》一卷,后漢董祀妻《蔡文姬集》一卷,傅石甫妻《孔氏集》一卷,亡。
《魏武帝集》二十六卷梁三十卷,錄一卷。梁又有《武皇帝逸集》十卷。亡。
《魏武帝集新撰》十卷《魏文帝集》十卷梁二十三卷?! 段好鞯奂菲呔砹何寰恚蚓啪?,錄一卷。梁又有《高貴鄉(xiāng)公集》四卷,亡。
魏《陳思王曹植集》三十卷梁又有司徒《華歆集》二卷,亡。
魏司徒《王朗集》三十四卷梁三十卷。又司空《陳群集》五卷,亡。
魏給事中《邯鄲淳集》二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劉暠集》二卷,侍中《吳質(zhì)集》五卷,新城太守《孟達(dá)集》三卷,魏徵士《管寧集》三卷,錄一卷,亡。
魏光祿勛《高堂隆集》六卷梁十卷,錄一卷。又有光祿勛《劉邵集》二卷,錄一卷,亡。
魏散騎常侍《繆襲集》五卷梁有錄一卷。又有散騎常侍《王象集》一卷;光祿大夫《韋誕集》三卷,錄一卷;散騎常侍《麋元集》五卷;游擊將軍《卞蘭集》二卷,錄一卷;顯陽(yáng)侯《李康集》二卷,錄一卷;陳郡太守《孫該集》二卷,錄一卷;尚書《傅巽集》二卷,錄一卷。亡。
魏章武太守《殷褒集》一卷梁二卷。 魏司空《王昶集》五卷梁有錄一卷。
魏衛(wèi)將軍《王肅集》五卷梁有錄一卷。又有《桓范集》二卷,中領(lǐng)軍《曹羲集》五卷,錄一卷,亡。
魏尚書《何晏集》十一卷梁十卷,錄一卷。
魏衛(wèi)尉卿《應(yīng)璩集》十卷梁有錄一卷。又有《王弼集》五卷,錄一卷;中書令《劉階集》二卷;太常卿《傅嘏集》二卷,錄一卷,樂安太守《夏侯惠集》二卷,錄一卷。亡。
魏校書郎《杜摯集》二卷梁有《毌丘儉集》二卷,錄一卷;征東軍司馬《江奉集》二卷。亡。
魏太常《夏侯玄集》三卷梁有車騎將軍《鐘毓集》五卷,錄一卷,亡。 魏步兵校尉《阮籍集》十卷梁十三卷,錄一卷。
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十三卷梁十五卷,錄一卷。又有魏徵士《呂安集》二卷,錄一卷,亡。
魏司徒《鐘會(huì)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
魏汝南太守《程曉集》二卷梁錄一卷?! ∈褙┫唷吨T葛亮集》二十五卷梁二十四卷。又有蜀司徒《許靖集》二卷,錄一卷;征北將軍《夏侯霸集》二卷。亡。
吳輔義中郎將《張溫集》六卷梁有《士燮集》五卷,亡。
吳偏將軍《駱統(tǒng)集》十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太子少傅《薛綜集》三卷,錄一卷,亡。
吳選曹尚書《暨艷集》二卷梁三卷,錄一卷。又有《姚信集》二卷,錄一卷;《謝承集》四卷。
今亡。
吳人《楊厚集》二卷梁又有錄一卷。
吳丞相《陸凱集》五卷梁有錄一卷。
吳侍中《胡綜集》二卷梁有錄一卷。又有東觀令《華核集》五卷,錄一卷,亡。
吳侍中《張儼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韋昭集》二卷,錄一卷,亡。
吳中書令《紀(jì)騭集》三卷梁有錄一卷。又有《陸景集》一卷。亡。
《晉宣帝集》五卷梁有錄一卷。
《晉文帝集》三卷《齊王攸集》二卷梁三卷。
晉《王沈集》五卷梁有《鄭褒集》二卷,亡。 晉宗正《嵇喜集》一卷殘缺。梁二卷,錄一卷。
晉散騎常侍《應(yīng)貞集》一卷梁五卷。
晉司隸校尉《傅玄集》十五卷梁五十卷,錄一卷,亡。
晉著作郎《成公綏集》九卷殘缺。梁十卷。又有《裴秀集》三卷,錄一卷,亡?! x金紫光祿大夫《何楨集》一卷梁五卷。又有《袁準(zhǔn)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少傅《山濤集》九卷梁五卷,錄一卷,又一本十卷。齊奉朝請(qǐng)裴津注。又梁有《向秀集》二卷,錄一卷;平原太守《阮種集》二卷,錄一卷;《阮侃集》五卷,錄一卷。亡。
晉太傅《羊祜集》一卷殘缺。梁二卷,錄一卷。又有《蔡玄通集》五卷,太宰《賈充集》五卷,錄一卷;《荀勖集》三卷,錄一卷。亡。
晉征南將軍《杜預(yù)集》十八卷晉輔國(guó)將軍《王濬集》一卷殘缺。梁二卷,錄一卷。
晉徵士《皇甫謐集》二卷錄一卷。 晉侍中《程咸集》三卷梁有光祿大夫《劉毅集》二卷,錄一卷;晉侍中《庾峻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巴西太守《郤正集》一卷晉散騎常侍《薛瑩集》三卷梁又有散騎常侍《陶濬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通事郎《江偉集》六卷梁有《宣舒集》五卷;散騎常侍《曹志集》二卷,錄一卷;《鄒湛集》三卷,錄一卷。亡。
晉汝南太守《孫毓集》六卷晉處士《楊泉集》二卷錄一卷。梁有司徒《王渾集》五卷,黃州刺史《王深集》五卷,亡。
晉徵士《閔鴻集》三卷梁有光祿大夫《裴楷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司空《張華集》十卷錄一卷?! x尚書仆射《裴頠集》九卷梁有太子中庶子《許孟集》三卷,錄一卷;太宰《何劭集》二卷,錄一卷;光祿大夫《劉頌集》三卷,錄一卷;《劉寔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散騎常侍《王佑集》三卷錄一卷。梁有晉驃騎將軍《王濟(jì)集》二卷,亡。
《華嶠集》八卷梁二卷。
晉秘書丞《司馬彪集》四卷梁三卷,錄一卷。又有尚書《庾儵集》二卷,錄一卷,國(guó)子祭酒《謝衡集》二卷。亡?! x漢中太守《李虔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
晉司隸校尉《傅咸集》十七卷梁三十卷,錄一卷。又有太子中庶子《棗據(jù)集》二卷,錄一卷;《劉寶集》三卷。亡。
晉馮翊太守《孫楚集》六卷梁十二卷,錄一卷。
晉散騎常侍《夏侯湛集》十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弋陽(yáng)太守《夏侯淳集》二卷,散騎侍郎《王贊集》五卷,亡。
晉衛(wèi)尉卿《石崇集》六卷梁有錄一卷。
晉尚書郎《張敏集》二卷梁五卷。又有黃門郎《伏偉集》一卷,亡。
晉黃門郎《潘岳集》十卷晉太常卿《潘尼集》十卷晉頓丘太守《歐陽(yáng)建集》二卷梁有宗正《劉許集》二卷,錄一卷;散騎常侍《李重集》二卷;光祿大夫《樂廣集》二卷,錄一卷;《阮渾集》三卷,錄一卷。亡。
晉侍中《嵇紹集》二卷錄一卷。梁有錢唐令《楊建集》九卷,長(zhǎng)沙相《盛彥集》五卷,左長(zhǎng)史《楊乂集》三卷,錄一卷。 晉尚書《盧播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欒肇集》五卷,錄一卷;南中郎長(zhǎng)史《應(yīng)亨集》二卷。亡?! x國(guó)子祭酒《杜育集》二卷晉太常卿《摯虞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又秘書監(jiān)《繆徵集》二卷,錄一卷,亡?! x齊王府記室《左思集》二卷梁有五卷,錄一卷。又有晉豫章太守《夏靖集》二卷,錄一卷;吳王文學(xué)《鄭豐集》二卷,錄一卷;大司馬東曹掾《張翰集》二卷,錄一卷;清河王文學(xué)《陳略集》二卷,錄一卷;揚(yáng)州從事《陸沖集》二卷,錄一卷。亡?! x平原內(nèi)史《陸機(jī)集》十四卷梁四十七卷,錄一卷,亡。
晉清河太守《陸云集》十二卷梁十卷,錄一卷。又有少府丞《孫極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中書郎《張載集》七卷梁一本二卷,錄一卷。
晉黃門郎《張協(xié)集》三卷梁四卷,錄一卷。
晉著作郎《束皙集》七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征南司馬《曹攄集》三卷,錄一卷;散騎常侍《江統(tǒng)集》十卷,錄一卷,著作郎《胡濟(jì)集》五卷,錄一卷。亡。
晉中書令《卞粹集》一卷梁五卷。又有光祿勛《閭丘沖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太傅從事中郎《庾斂集》一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太子中舍人《阮瞻集》二卷,錄一卷;太子洗馬《阮修集》二卷,錄一卷;廣威將軍《裴邈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太傅主簿《郭象集》二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廣州刺史《嵇含集》十卷,錄一卷,亡。 晉安豐太守《孫惠集》八卷梁十一卷,錄一卷。又有松滋令《蔡洪集》二卷,錄一卷,亡?! x平北將軍《牽秀集》四卷梁三卷,錄一卷。又有車騎從事中郎《蔡克集》二卷,錄一卷;游擊將軍《索靖集》三卷;隴西太守《閻纂集》二卷,錄一卷;秦州刺史《張輔集》二卷,錄一卷;交趾太守《殷巨集》二卷,錄一卷;太子洗馬《陶佐集》五卷,錄一卷;東晉鄱陽(yáng)太守《虞溥集》二卷,錄一卷;益陽(yáng)令《吳商集》五卷;《仲長(zhǎng)敖集》二卷;晉太常卿《劉弘集》三卷,錄一卷;開府《山簡(jiǎn)集》二卷,錄一卷;兗州刺史《宗岱集》二卷;侍中《王峻集》二卷,錄一卷;濟(jì)陽(yáng)內(nèi)史《王曠集》五卷,錄一卷。亡。
晉散騎常侍《棗嵩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襄陽(yáng)太守《棗腆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太尉《劉琨集》九卷梁十卷。
《劉琨別集》十二卷晉司空從事中郎《盧諶集》十卷梁有錄一卷。
晉秘書丞《傅暢集》五卷梁有錄一卷。又有《晉明帝集》五卷,錄一卷;《簡(jiǎn)文帝集》五卷,錄一卷;《孝武帝集》二卷,錄一卷;《彭城王褷集》二卷,《譙烈王集》九卷,錄一卷。亡。
晉會(huì)稽王《司馬道子集》八卷梁九卷。又有鎮(zhèn)東從事中郎《傅毅集》五卷,亡。
晉衡陽(yáng)內(nèi)史《曾瑰集》三卷梁四卷,錄一卷。又有驃騎將軍《顧榮集》五卷,錄一卷,亡。
晉司空《賀循集》十八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散騎常侍《張亢集》二卷,錄一卷;車騎長(zhǎng)史《賈彬集》三卷,錄一卷。亡。
晉光祿大夫《衛(wèi)展集》十二卷梁十五卷。又有東晉太尉《荀組集》三卷,錄一卷,亡。
晉秘書郎《張委集》九卷梁五卷。又有關(guān)內(nèi)侯《傅珉集》一卷;光祿大夫《周顗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太常《謝鯤集》六卷梁二卷。
晉驃騎將軍《王暠集》十卷梁三十四卷,錄一卷。又有《華譚集》二卷;亡。 晉御史中丞《熊遠(yuǎn)集》十二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湘州秀才《谷儉集》一卷;大鴻臚《周嵩集》三卷,錄一卷,亡。
晉弘農(nóng)太守《郭璞集》十七卷梁十卷,錄一卷?! x《張駿集》八卷殘缺。
晉大將軍《王敦集》十卷梁有吳興太守《沈充集》三卷;散騎常侍《傅純集》二卷,錄一卷。
亡?! x光祿大夫《梅陶集》九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金紫光祿大夫《荀邃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散騎常侍《王鑒集》九卷梁五卷。又有晉著作佐郎《王濤集》五卷;廷尉卿《阮放集》十卷,錄一卷;宗正卿《張悛集》五卷;錄一卷;汝南太守《應(yīng)碩集》二卷,金紫光祿大夫《張闿集》二卷,錄一卷;揚(yáng)州從事《陸沈集》二卷,錄一卷;驃騎將軍《卞珣集》二卷,錄一卷;光祿勛《鐘雅集》一卷,衛(wèi)尉卿《劉超集》二卷;衛(wèi)將軍《戴邈集》五卷,錄一卷;光祿大夫《荀崧集》一卷,亡。
晉大將軍《溫嶠集》十卷梁錄一卷?! x侍中《孔坦集》十七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臧沖集》一卷,晉鎮(zhèn)南大將軍《應(yīng)詹集》五卷,亡。
晉太仆卿《王嶠集》八卷梁有衛(wèi)尉《荀愷集》一卷,鎮(zhèn)北將軍《劉隗集》二卷;大司馬《陶侃集》二卷,錄一卷。亡?! x丞相《王導(dǎo)集》十一卷梁十卷。錄一卷。
晉太尉《郗鑒集》十卷錄一卷。
晉太尉《庾亮集》二十一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虞預(yù)集》十卷,錄一卷;平越司馬《黃整集》十卷,錄一卷。亡。
晉護(hù)軍長(zhǎng)史《庾堅(jiān)集》十三卷梁十卷,錄一卷。
晉司空《庾冰集》七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x給事中《庾闡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
晉著作郎《王隱集》十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晉散騎常侍《干寶集》四卷梁五卷。
晉太常卿《殷融集》十卷梁有衛(wèi)尉《張虞集》十卷,光祿大夫《諸葛恢集》五卷,錄一卷。
亡?! x車騎將軍《庾翼集》二十二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晉司空《何充集》四卷梁五卷。又有御史中丞《郝默集》五卷,征西諮議《甄述集》十二卷,武昌太守《徐彥則集》十卷,亡。
晉散騎常侍《王愆期集》七卷梁十卷,錄一卷。又有司徒左長(zhǎng)史《王濛集》五卷;丹陽(yáng)尹《劉惔集》二卷,錄一卷;益州刺史《袁喬集》七卷。亡。
晉尚書令《顧和集》五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尚書仆射《劉遐集》五卷,徵士《江惇集》三卷,錄一卷;魏興太守《荀述集》一卷;平南將軍《賀翹集》五卷,《李軌集》八卷。亡。
晉《李充集》二十二卷梁十五卷,錄一卷。
晉司徒《蔡謨集》十七卷梁四十三卷。
晉揚(yáng)州刺史《殷浩集》四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吳興孝廉《鈕滔集》五卷,錄一卷;宣城內(nèi)史《劉系之集》五卷,錄一卷。亡。
《庾赤玉集》四卷晉尋陽(yáng)太守《庾統(tǒng)集》八卷梁有驃騎司馬《王修集》二卷,錄一卷;衛(wèi)將軍《謝尚集》十卷,錄一卷;青州刺史《王浹集》二卷。亡。
晉西中郎將《王胡之集》十卷梁五卷,錄一卷。
晉中書令《王洽集》五卷錄一卷。梁有宜春令《范保集》七卷;徵士《范宣集》十卷,錄一卷;建安太守《丁纂集》四卷,錄一卷。亡?! x金紫光祿大夫《王羲之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
晉散騎常侍《謝萬集》十六卷梁十卷。
晉司徒長(zhǎng)史《張憑集》五卷梁有錄一卷。梁有高涼太守《楊方集》二卷,亡。
晉徵士《許詢集》三卷梁八卷,錄一卷。 晉征西將軍《張望集》十卷梁十二卷,錄一卷。
晉余姚令《孫統(tǒng)集》二卷梁九卷,錄一卷。又有晉陵令《戴元集》三卷,錄一卷,亡。
晉衛(wèi)尉卿《孫綽集》十五卷梁二十五卷。
晉太?!督溂肪啪砹河小吨x沈集》十卷,亡。
晉《李颙集》十卷錄一卷?! x光祿勛《曹毗集》十卷梁十五卷,錄一卷。又有郡主簿《王篾集》五卷,亡?! x沙門《支遁集》八卷梁十三卷。又有《劉彧集》十六卷,亡。 張重華酒泉太守《謝艾集》七卷梁八卷。又有撫軍長(zhǎng)史《蔡系集》二卷;護(hù)軍將軍《江“〕集》五卷,錄一卷。亡。 晉《范汪集》一卷梁十卷?! x尚書仆射《王述集》八卷梁又有《王度集》五卷,錄一卷;中領(lǐng)軍《庾龢集》二卷,錄一卷;將作大匠《喻希集》一卷;吳興太守《孔嚴(yán)集》十一卷,錄一卷。亡。
晉大司馬《桓溫集》十一卷梁有四十三卷。又有《桓溫要集》二十卷,錄一卷;豫章太守《車灌集》五卷,錄一卷。亡?! x尚書仆射《王坦之集》七卷梁五卷,錄一卷,亡?! x左光祿《王彪之集》二十卷梁有錄一卷。
晉中書郎《郄超集》九卷梁十卷。又有南中郎《桓嗣集》五卷;平固令《邵毅集》五卷,錄一卷;太學(xué)博士《滕輔集》五卷,錄一卷。亡。
晉苻堅(jiān)丞相《王猛集》九卷錄一卷。梁有《顧夷集》五卷,散騎常侍《鄭襲集》四卷,撫軍掾《劉暢集》一卷,亡。
晉太常卿《韓康伯集》十六卷梁有黃門郎《范啟集》四卷;豫章太守《王恪集》十卷;零陵太守《陶混集》七卷,海鹽令《祖撫集》三卷;吳興太守《殷康集》五卷,錄一卷。亡。
晉太傅《謝安集》十卷梁十卷,錄一卷。又有中軍參軍《孫嗣集》三卷,錄一卷;司徒左長(zhǎng)史《劉袞集》三卷。亡?! x御史中丞《孔欣時(shí)集》八卷梁七卷。 晉《伏滔集》十一卷并目錄。梁五卷,錄一卷。
晉滎陽(yáng)太守《習(xí)鑿齒集》五卷晉秘書監(jiān)《孫盛集》五卷殘缺。梁十卷,錄一卷。
晉東陽(yáng)太守《袁宏集》十五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晉黃門郎《顧淳集》一卷,尋陽(yáng)太守《熊鳴鵠集》十卷,車騎司馬《謝韶集》三卷,金紫光祿大夫《王獻(xiàn)之集》十卷,錄一卷;瑯邪內(nèi)史《袁質(zhì)集》二卷,錄一卷;太宰從事中郎《袁邵集》五卷,錄一卷;車騎長(zhǎng)史《謝朗集》六卷,錄一卷;車騎將軍《謝頠集》十卷,錄一卷。亡?! x新安太守《郄愔集》四卷殘缺。梁五卷。又有吳郡功曹《陸法之集》十九卷,亡。
晉太常卿《王珉集》十卷梁錄一卷。
晉中散大夫《羅含集》三卷梁有太宰長(zhǎng)史《庾蒨集》二卷,大司馬參軍《庾悠之集》三卷,司徒右長(zhǎng)史《庾凱集》二卷,亡。
晉國(guó)子博士《孫放集》一卷殘缺。梁十卷?! x聘士《殷叔獻(xiàn)集》四卷并目錄。梁三卷,錄一卷。
晉湘東太守《庾肅之集》十卷錄一卷。梁有晉北中郎參軍《蘇彥集》十卷;太子左率《王肅之集》三卷,錄一卷;黃門郎《王徽之集》八卷;徵士《謝敷集》五卷,錄一卷,太常卿《孔汪集》十卷,《陳統(tǒng)集》七卷,太常《王愷集》十五卷;右將軍《王忱集》五卷,錄一卷;太?!兑笤始肥?。亡。晉徵士《戴逵集》九卷殘缺。梁十卷,錄一卷。又有晉光祿大夫《孫褵集》十卷,尚書左丞《徐禪集》六卷,亡。
晉太子前率《徐邈集》九卷并目錄。梁二十卷,錄一卷?! x給事中《徐乾集》二十一卷并目錄。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晉冠軍將軍《張玄之集》五卷,錄一卷;員外常侍《荀世之集》八卷,《袁山松集》十卷,黃門郎《魏逖之集》五卷,驃騎參軍《卞湛集》五卷,金紫光祿大夫《褚爽集》十六卷,錄一卷。亡。
晉豫章太守《范寧集》十六卷梁有晉余杭令《范弘之集》六卷,亡。
晉司徒《王絢集》十一卷并目錄。梁十卷,錄一卷,亡?! x處士《薄蕭之集》九卷梁十卷。又有晉安北參軍《薄要集》九卷,《薄邕集》七卷;延陵令《唐邁之集》十一卷,錄一卷。亡?! x《孫恩集》五卷梁有晉殿中將軍《傅綽集》十五卷,驍騎將軍《弘戎集》十六卷,御史中丞《魏叔齊集》十五卷,司徒右長(zhǎng)史《劉寧之集》五卷,亡。
晉臨海太守《辛德遠(yuǎn)集》五卷梁四卷。又有晉車騎參軍《何瑾之集》十一卷,太保《王恭集》五卷,錄一卷;《殷覬集》十卷,錄一卷。亡。
晉荊州刺史《殷仲堪集》十二卷并目錄。梁十卷,錄一卷,亡。
晉驃騎長(zhǎng)史《謝景重集》一卷晉《桓玄集》二十卷梁有晉丹陽(yáng)尹《卞范之集》五卷,錄一卷;光祿勛《卞承之集》十卷,錄一卷。亡。
晉東陽(yáng)太守《殷仲文集》七卷梁五卷。
晉司徒《王謐集》十卷錄一卷。梁有晉光祿大夫《伏系之集》十卷,錄一卷,亡。
晉右軍參軍《孔璠集》二卷晉衛(wèi)軍諮議《湛方生集》十卷錄一卷。
晉光祿大夫《祖臺(tái)之集》十六卷梁二十卷。
晉通直常侍《顧愷之集》七卷梁二十卷。
晉太常卿《劉瑾集》九卷梁五卷。 晉左仆射《謝混集》三卷梁五卷。
晉秘書監(jiān)《滕演集》十卷錄一卷?! x司徒長(zhǎng)史《王誕集》二卷梁有晉太尉咨議《劉簡(jiǎn)之集》十卷,亡。 晉丹陽(yáng)太守《袁豹集》八卷梁十卷,錄一卷。又有晉廬江太守《殷遵集》五卷,錄一卷;興平令《荀軌集》五卷。亡?! x西中郎長(zhǎng)史《羊徽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
晉國(guó)子博士《周祗集》十一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晉相國(guó)主簿《殷闡集》十卷,錄一卷;?!陡档霞肥?。亡。
晉始安太守《卞裕集》十三卷梁十五卷。又有晉《韋公藝集》六卷,亡。
晉《毛伯成集》一卷晉沙門《支曇諦集》六卷晉沙門《釋惠遠(yuǎn)集》十二卷晉姚萇沙門《釋僧肇集》一卷晉《王茂略集》四卷晉《曹毗集》四卷晉《宗欽集》二卷梁有晉中軍功曹《殷曠之集》五卷,太學(xué)博士《魏說集》十三卷;征西主簿《丘道護(hù)集》五卷,錄一卷;柴桑令《劉遺民集》五卷,錄一卷;《郭澄之集》十卷,徵士《周續(xù)之集》一卷,《孔瞻集》九卷。亡。
晉江州刺史王凝之妻《謝道韞集》二卷梁有婦人晉司徒王渾妻《鐘夫人集》五卷,《晉武帝左九嬪集》四卷,晉太宰賈充妻《李扶集》一卷,晉武平都尉陶融妻《陳窈集》一卷,晉都水使者妻《陳玢集》五卷,晉海西令劉臻妻《陳參集》七卷,晉劉柔妻《王邵之集》十卷,晉散騎常侍傅伉妻《辛蕭集》一卷,晉松陽(yáng)令鈕滔母《孫瓊集》二卷,晉成公道賢妻《龐馥集》一卷,晉宣城太守何殷妻《徐氏集》一卷,亡。
《宋武帝集》十二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宋文帝集》七卷梁十卷,亡。
《宋孝武帝集》二十五卷梁三十一卷,錄一卷。又有《宋廢帝景和集》十卷,錄一卷;《明帝集》三十三卷。亡。
宋《長(zhǎng)沙王道憐集》十卷錄一卷。梁有《宋臨川王道規(guī)集》四卷,錄一卷,亡。
《宋臨川王義慶集》八卷《宋江夏王義恭集》十一卷梁十五卷,錄一卷。又有《江夏王集別本》十五卷;宋《衡陽(yáng)王義季集》十卷,錄一卷。亡。
宋《南平王鑠集》五卷梁有宋《竟陵王誕集》二十卷,《建平王休度集》十卷,《新渝惠侯義宗集》十二卷,散騎常侍祖柔之集》二十卷,亡。
宋豫章太守《謝瞻集》三卷梁有宋征虜將軍《沈林子集》七卷,亡。
宋太常卿《孔琳之集》九卷并目錄,梁十卷,錄一卷。
宋《王叔之集》七卷梁十卷,錄一卷。
宋太中大夫《徐廣集》十五卷錄一卷。
宋秘書監(jiān)《盧繁集》一卷殘缺。梁十卷,錄一卷。
宋侍中《孔寧子集》十一卷并目錄。梁十五卷,錄一卷。
宋建安太守《卞瑾集》十卷梁十卷。
宋太常卿《蔡廓集》九卷并目錄。梁十卷,錄一卷。又有宋《王韶之集》二十四卷,亡。
宋尚書令《傅亮集》三十一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宋征南長(zhǎng)史《孫康集十卷,左軍長(zhǎng)史《范述集》三卷,亡。
宋太常卿《鄭鮮之集》十三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吾缡俊短諠摷肪啪砹何寰?,錄一卷。又有《張野集》十卷,宋零陵令《陶階集》八卷,東莞太守《張?jiān)钒司?;光祿大夫《王曇首集》二卷,錄一卷,亡?br />
宋太常卿《范泰集》十九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宋中書郎《荀昶集》十四卷梁十五卷,錄一卷。又有《卞伯玉集》五卷,錄一卷;中散大夫《羊欣集》七卷。亡。
宋司徒《王弘集》一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宋金紫光祿大夫《沈演集》十卷,廣平太守《范凱集》八卷,亡。
宋沙門《釋惠琳集》五卷梁九卷,錄一卷。又有宋《范晏集》十四卷,亡。
宋司徒府參軍《謝惠連集》六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宋太常《謝弘微集》二卷,亡。
宋臨川內(nèi)史《謝靈運(yùn)集》十九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宋給事中《丘深之集》七卷梁十五卷。又有義成太守《祖屳之集》五卷,荊州西曹《孫韶集》十卷,《殷淳集》二卷,揚(yáng)州刺史《殷景仁集》九卷,國(guó)子博士《姚濤之集》二十卷,錄一卷,《周礻殳集》十一卷。亡?! 兑箨U之集》一卷宋徵士《宗景集》十六卷梁十五卷。
宋徵士《雷次宗集》十六卷梁二十九卷,錄一卷。
宋奉朝請(qǐng)《伍緝之集》十二卷梁有宋南蠻主簿《衛(wèi)令元集》八卷;《范曄集》十五卷,錄一卷;撫軍諮議《范廣集》一卷;右光祿大夫《王敬弘集》五卷,錄一卷;《任豫集》六卷。
宋御史中丞《何承天集》二十卷梁三十二卷,亡?! ∷翁写蠓颉杜崴芍肥砹憾痪?。又有《王韶之集》十九卷,宋光祿大夫《江湛集》四卷,錄一卷。亡。
宋太尉《袁淑集》十一卷并目錄。梁十卷,錄一卷。
宋秘書監(jiān)《王微集》十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宋太子舍人《王僧謙集》二卷,金紫光祿大夫《王僧綽集》一卷,征北行參軍《顧邁集》二十卷,魚復(fù)令《陳超之集》十卷,平南將軍《何長(zhǎng)瑜集》八卷,亡。
宋員外郎《荀雍集》二卷梁四卷。又有宋國(guó)子博士《范演集》八卷,錢唐令《顧昱集》六卷,臨成令《韓浚之集》八卷,南陽(yáng)太守《沈亮之集》七卷,國(guó)子博士《孔欣集》九卷,臨海太守《江玄叔集》四卷,尚書郎《劉馥集》十一卷,太子中舍人《張演集》八卷,南昌令《蔡眇之集》三卷,太學(xué)博士《顧雅集》十三卷,巴東太守《孫仲之集》十一卷,太尉諮議參軍《謝元集》一卷,南海太守《陸展集》九卷,棘陽(yáng)令《山謙之集》十二卷,廣州刺史《羊希集》九卷,員外常侍《周始之集》十一卷,主客郎《羊崇集》六卷,太子舍人《孔景亮集》三卷,亡。
宋中書郎《袁伯文集》十一卷并目錄。梁有宋丞相諮議《蔡超集》七卷,亡。
宋東中郎長(zhǎng)史《孫緬集》八卷并目錄。梁十一卷。又有宋《賀道養(yǎng)集》十卷,太子洗馬《謝登集》六卷,新安太守《張鏡集》十卷;兼中書舍人《褚詮之集》八卷,錄一卷。亡。
宋特進(jìn)《顏延之集》二十五卷梁三十卷。又有《顏延之逸集》一卷,亡。
宋東揚(yáng)州刺史《顏竣集》十四卷并目錄。
宋大司馬錄事《顏測(cè)集》十一卷并目錄。
宋護(hù)軍將軍《王僧達(dá)集》十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國(guó)子博士《羊戎集》十卷,江寧令《蘇寶生集》四卷,兗州別駕《范義集》十二卷,吳興太守《劉瑀集》七卷,本郡孝廉《劉氏集》九卷,亡。
宋會(huì)稽太守《張暢集》十二卷殘缺。梁十四卷,錄一卷。又有宋司空《何尚之集》十卷,亡。
宋吏部尚書《何偃集》十九卷梁十六卷。又有廬江太守《周朗集》八卷,亡。
宋侍中《沈懷文集》十二卷殘缺。梁十六卷。
宋北中郎長(zhǎng)史《江智深集》九卷并目一卷。
宋太子中庶子《殷琰集》七卷梁又有宋武陵太守《袁凱集》八卷,《荀欽明集》六卷,安北參軍《王詢之集》五卷,越騎校尉《戴法興集》四卷,亡。
宋黃門郎《虞通之集》十五卷梁二十卷。
宋司徒左長(zhǎng)史《沈勃集》十五卷梁二十卷。
宋金紫光祿大夫《謝莊集》十九卷梁十五卷。又有宋金紫光祿大夫《謝協(xié)集》三卷,三巴校尉《張悅集》十一卷,揚(yáng)州從事《賀頠集》十一卷,領(lǐng)軍長(zhǎng)史《孔邁之集》八卷,撫軍參軍《賀弼集》十六卷,本州秀才《劉遂集》二卷,亡。
宋《建平王景素集》十卷宋征虜記室參軍《鮑照集》十卷梁六卷。又有宋武康令《沈懷遠(yuǎn)集》十九卷,《裴骃集》六卷,刪定郎《劉鯤集》五卷,宜都太守《費(fèi)修集》十卷,亡。
宋太中大夫《徐爰集》六卷梁十卷。又有宋護(hù)軍司馬《孫勃集》六卷,右光祿大夫《張永集》十卷,陽(yáng)羨令《趙繹集》十六卷,亡。
宋《庾蔚之集》十六卷梁二十卷。又有太子中舍人徵不就《王素集》十六卷,亡。
宋豫章太守《劉愔集》八卷梁十卷。又有宋起部《費(fèi)鏡運(yùn)集》二十卷,光祿大夫《孫夐集》十一卷,太尉從事中郎《蔡頤集》三卷;司空《劉勔集》二十卷,錄一卷;青州刺史《明僧暠集》十卷,吳興太守《蕭惠開集》七卷,《沈宗之集》十卷,大司農(nóng)《張辯集》十六卷,金紫光祿大夫《王瓚集》十五卷,錄一卷,《郭坦之集》五卷,會(huì)稽主簿《辛湛之集》八卷,太子舍人《硃百年集》二卷,東海王常侍《鮑德遠(yuǎn)集》六卷,會(huì)稽郡丞《張緩集》六卷。亡。 宋寧國(guó)令《劉薈集》七卷宋江州從事《吳邁遠(yuǎn)集》一卷殘缺。梁八卷,亡。
宋宛朐令《湯惠休集》三卷梁四卷。又有南海太守《孫奉伯集》十卷,右將軍《成元范集》十卷,奉朝請(qǐng)《虞喜集》十一卷,延陵令《唐思賢集》十五卷,《戴凱之集》六卷,亡?! ∷嗡就健对蛹肥痪聿⒛夸?。梁九卷。又有婦人《牽氏集》一卷,宋后宮司儀《韓蘭英集》四卷,亡。
《齊文帝集》一卷殘缺。梁十一卷。又有齊《晉安王子懋集》四卷,錄一卷;《隨王子隆集》七卷,亡?! ↓R《竟陵王子良集》四十卷梁又有齊聞喜公《蕭遙欣集》十一卷,領(lǐng)軍諮議《劉祥集》十卷,亡。
齊太宰《褚彥回集》十五卷梁又有齊黃門侍郎《崔祖思集》二十卷,中軍佐《鐘蹈集》十二卷;余杭令《丘巨源集》十卷,錄一卷。亡。 齊太尉《王儉集》五十一卷梁六十卷。又有齊東海太守《謝顥集》十六卷,《謝瀹集》十卷,豫州刺史《劉善明集》十卷,侍中《褚賁集》十二卷,徵士《劉虬集》二十四卷,司徒主簿徵不就《庾易集》十卷,《顧歡集》三十卷,《劉瓛集》三十卷,射聲校尉《劉璡集》三卷,亡。
齊中書郎《周颙集》八卷梁十六卷。又有齊左侍郎《鮑鴻集》二十卷,錄一卷;雍州秀才《韋瞻集》十卷;正員郎《劉懷慰集》十卷,錄一卷;永嘉太守《江山圖集》十卷,驃騎記室參軍《荀憲集》十一卷。亡。
齊前軍參軍《虞羲集》九卷殘缺。梁十一卷。又有平陽(yáng)令《韋沈集》十卷,車騎參軍《任文集》十一卷,《卞鑠集》十六卷,《婁幼瑜集》六十六卷,長(zhǎng)水校尉《祖沖之集》五十一卷,亡。
齊中書郎《王融集》十卷齊吏部郎《謝朓集》十二卷《謝朓逸集》一卷梁又有《王巾集》十一卷,亡。
齊司徒左長(zhǎng)史《張融集》二十七卷梁十卷。又有張融《玉海集》十卷、《大澤集》十卷、《金波集》六十卷,又有齊羽林監(jiān)《庾韶集》十卷,黃門郎《王僧佑集》十卷;太常卿《劉悛集》二十卷,錄一卷;秘書《王寂集》五卷。亡。
齊金紫光祿大夫《孔稚珪集》十卷齊后軍法曹參軍《陸厥集》八卷梁十卷。
齊太尉《徐孝嗣集》十卷梁七卷。又有侍中《劉暄集》一十一卷,通直常侍《裴昭明集》九卷,《虞炎集》七卷,吏部郎《劉瑱集》十卷,梁國(guó)從事中郎《劉繪集》十卷,亡。
齊侍中《袁彖集》五卷并錄。
齊中書郎《江奐集》九卷并錄。
齊平西諮議《宗躬集》十三卷齊太子舍人《沈驎士集》六卷《梁武帝集》二十六卷梁三十二卷。
《梁武帝詩(shī)賦集》二十卷《梁武帝雜文集》九卷《梁武帝別集目錄》二卷《梁武帝凈業(yè)賦》三卷《梁簡(jiǎn)文帝集》八十五卷陸罩撰,并錄。
《梁元帝集》五十二卷《梁元帝小集》十卷梁《昭明太子集》二十卷梁有《梁安成王集》三十卷,亡。
梁《岳陽(yáng)王詧集》十卷《梁王蕭巋集》十卷梁《邵陵王綸集》六卷梁《武陵王紀(jì)集》八卷梁《蕭琮集》七卷梁又有《安成煬王集》五卷,亡。
梁司徒諮議《宗夬集》九卷并錄。
梁國(guó)子博士《丘遲集》十卷并錄。梁十五卷,又有《謝朏集》十五卷,亡。
梁金紫光祿大夫《江淹集》九卷梁二十卷。
《江淹后集》十卷梁尚書仆射《范云集》十一卷并錄。
梁太常卿《任昉集》三十四卷梁有晉安太守《謝纂集》十卷,撫軍將軍《柳惔集》二十卷,中護(hù)軍《柳惲集》十二卷,豫州刺史《柳憕集》六卷,尚書令《柳忱集》十三卷,義興郡丞《何僴集》三卷,撫軍中兵參軍《韋溫集》十卷,鎮(zhèn)西錄事參軍《到洽集》十一卷,太子洗馬《劉苞集》十卷,南徐州秀才《諸葛璩集》十卷,亡。
梁特進(jìn)《沈約集》一百一卷并錄。梁又有《謝綽集》十一卷,亡?! ×褐熊姼J議《王僧孺集》三十卷梁尚書左丞《范縝集》十一卷梁護(hù)軍將軍《周舍集》二十卷梁有秘書張熾《金河集》六十卷,《劉敲集》八卷,玄貞處士《劉訏集》一卷,亡。
《梁蕭洽集》二卷梁隱居先生《陶弘景集》三十卷《陶弘景內(nèi)集》十五卷梁徵士《魏道微集》三卷梁黃門郎《張率集》三十八卷梁南徐州治中《王冏集》三卷梁都官尚書《江革集》六卷梁奉朝請(qǐng)《吳均集》二十卷梁光祿大夫《庾曇隆集》十卷并錄。
梁儀同三司《徐勉前集》三十五卷《徐勉后集》十六卷并序錄?! ×豪舨坷伞锻蹂a集》七卷并錄。
梁尚書左仆射《王暕集》二十一卷梁平西刑獄參軍《劉孝標(biāo)集》六卷梁鴻臚卿《裴子野集》十四卷梁仁威府長(zhǎng)史《司馬褧集》九卷梁《蕭子暉集》九卷梁始興內(nèi)史《蕭子范集》十三卷梁建陽(yáng)令《江洪集》二卷梁鎮(zhèn)西府記室《鮑畿集》八卷梁尚書祠部郎《虞?爵集》十卷梁新田令《費(fèi)昶集》三卷梁《蕭幾集》二卷梁東陽(yáng)郡丞《謝瑱集》八卷梁通直郎《謝琛集》五卷梁仁威記室《何遜集》七卷梁有安西記室《劉緩集》四卷,沙門《釋智藏集》五卷,亡。
梁太常卿《陸倕集》十四卷梁廷尉卿《劉孝綽集》十四卷梁都官尚書《劉孝儀集》二十卷梁太子庶子《劉孝威集》十卷梁東陽(yáng)太守《王揖集》五卷梁黃門郎《陸云公集》十卷梁國(guó)子祭酒《蕭子云集》十九卷梁征西府長(zhǎng)史《楊眺集》十一卷并錄。
梁太子洗馬《王筠集》十一卷并錄。
王筠《中書集》十一卷并錄。 王筠《臨海集》十一卷并錄。 王筠《左佐集》十一卷并錄。
王筠《尚書集》九卷并錄。 梁西昌侯《蕭深藻集》四卷并錄。
梁中書郎《任孝恭集》十卷梁平北府長(zhǎng)史《鮑泉集》一卷梁雍州刺史《張纘集》十一卷并錄。
梁尚書仆射《張綰集》十一卷并錄。
梁度支尚書《庚肩吾集》十卷梁太常卿《劉之遴前集》十一卷《劉之遴后集》二十一卷梁豫章世子侍讀《謝郁集》五卷梁安成蕃王《蕭欣集》十卷梁中書舍人《硃超集》一卷梁護(hù)軍將軍《甄玄成集》十卷并錄。
梁散騎常侍《沈君游集》十三卷。
梁《臨安恭公主集》三卷武帝女。
梁征西記室范靖妻《沈滿愿集》三卷梁太子洗馬徐悱妻《劉令嫻集》三卷《后魏孝文帝集》三十九卷后魏司空《高允集》二十一卷后魏司農(nóng)卿《李諧集》十卷后魏太常卿《盧元明集》十七卷后魏司空祭酒《袁躍集》十三卷后魏著作佐郎《韓顯宗集》十卷后魏散騎常侍《溫子升集》三十九卷后魏太常卿《陽(yáng)固集》三卷北齊特進(jìn)《邢子才集》三十一卷北齊尚書仆射《魏收集》六十八卷北齊儀同《劉逖集》二十六卷后周《明帝集》九卷后周《趙王集》八卷后周《滕簡(jiǎn)王集》八卷后周儀同《宗懔集》十二卷并錄。
后周沙門《釋亡名集》十卷后周小司空《王褒集》二十一卷并錄?! 『笾苌俑怠妒拻旨肥砗笾荛_府儀同《庾信集》二十一卷并錄?! 蛾惡笾骷啡啪怼蛾惡笾魃蚝蠹肥黻惔蠼城洹抖胖畟ゼ肥黻惤鹱瞎獾摯蠓颉吨芎胱尲肪啪黻悺吨芎胱尯蠹肥黻愂讨小渡蚓记凹菲呔黻悺渡蚓己蠹肥黻惿抽T《釋標(biāo)集》二卷陳沙門《釋洪偃集》八卷陳沙門《釋瑗集》六卷陳沙門《釋靈裕集》四卷陳尚書仆射《周弘正集》二十卷陳鎮(zhèn)南府司馬《陰鏗集》一卷陳左衛(wèi)將軍《顧野王集》十九卷陳沙門《策上人集》五卷陳尚書左仆射《徐陵集》三十卷陳右衛(wèi)將軍《張式集》十四卷陳尚書度支郎《張正見集》十四卷陳司農(nóng)卿《陸琰集》二卷陳少府卿《陸玠集》十卷陳光祿卿《陸瑜集》十一卷并錄。
陳護(hù)軍將軍《蔡景歷集》五卷陳沙門《釋暠集》六卷陳御史中丞《褚玠集》十卷陳安右府諮議《司馬君卿集》二卷陳著作佐郎《張仲簡(jiǎn)集》一卷。
《煬帝集》五十五卷《王祐集》一卷武陽(yáng)太守《盧思道集》三十卷金州刺史《李元操集》十卷蜀王府記室《辛德源集》三十卷太尉《楊素集》十卷懷州刺史《李德林集》十卷吏部尚書《牛弘集》十二卷司隸大夫《薛道衡集》三卷國(guó)子祭酒《何妥集》十卷秘書監(jiān)《柳抃集》五卷開府《江總集》三十卷《江總后集》二卷記室參軍《蕭愨集》九卷著作郎《魏彥深集》三卷著作郎《諸葛穎集》十四卷劉子政母《祖氏集》九卷著作郎《王胄集》十卷右四百三十七部,四千三百八十一卷。通計(jì)亡書,合八百八十六部,八千一百二十六卷。
別集之名,蓋漢東京之所創(chuàng)也。自靈均已降,屬文之士眾矣,然其志尚不同,風(fēng)流殊別。后之君子,欲觀其體勢(shì),而見其心靈,故別聚焉,名之為集。辭人景慕,并自記載,以成書部。年代遷徙,亦頗遺散。其高唱絕俗者,略皆具存,今依其先后,次之于此。
《文章流別集》四十一卷梁六十卷,志二卷,論二卷,摯虞撰。
《文章流別志》、《論》二卷?yè)从葑?br />
《文章流別本》十二卷謝混撰。
《續(xù)文章流別》三卷孔寧撰。
《集苑》四十五卷梁六十卷。
《集林》一百八十一卷宋臨川王劉義慶撰。梁二百卷。
《集林鈔》十一卷《集鈔》十卷沈約撰。梁有《集鈔》四十卷,丘遲撰,亡。
《集略》二十卷《撰遺》六卷梁又有《零集》三十六卷,亡。
《翰林論》三卷李充撰。梁五十四卷。
《文苑》一百卷孔道撰?! 段脑封n》三十卷《文選》三十卷梁昭明太子撰。
《詞林》五十八卷《文?!肺迨怼秴浅课募肥砹菏?。又有《漢書文府》三卷,亡。
《巾箱集》七卷梁有《文章志錄雜文》八卷,謝沈撰,又《名士雜文》八卷,亡?! 秼D人集》二十卷梁有《婦人集》三十卷,殷淳撰。又有《婦人集》十一卷,亡。
《婦人集鈔》二卷《雜文》十六卷為婦人作。
《文選音》三卷蕭該撰?! 段男牡颀垺肥砹杭鏂|宮通事舍人劉勰撰。
《文章始》一卷姚察撰。梁有《文章始》一卷,任昉撰;《四代文章記》一卷,吳郡功曹張防撰。 亡。
《賦集》九十二卷謝靈運(yùn)撰。梁又有《賦集》五十卷,宋新渝惠侯撰;《賦集》四十卷,宋明帝撰;《樂器賦》十卷;《伎藝賦》六卷。亡。
《賦集鈔》一卷《賦集》八十六卷后魏秘書丞崔浩撰。
《續(xù)賦集》十九卷殘缺。
《歷代賦》十卷梁武帝撰?! 痘实氯饝?yīng)賦頌》一卷梁十六卷。
《五都賦》六卷并錄。張衡及左思撰。
《雜都賦》十一卷梁《雜賦》十六卷。又《東都賦》一卷,孔逭作;《二京賦音》二卷,李軌、綦毋邃撰;《齊都賦》二卷并音,左思撰;《相風(fēng)賦》七卷,傅玄等撰;《迦維國(guó)賦》二卷,晉右軍行參軍虞干紀(jì)撰;《遂志賦》十卷,《乘輿赭白馬》二卷。亡。
《述征賦》一卷《神雀賦》一卷后漢傅毅撰。
《雜賦注本》三卷梁有郭璞注《子虛上林賦》一卷,薛綜注張衡《二京賦》二卷,晁矯注《二京賦》一卷,傅巽注《二京賦》二卷,張載及晉侍中劉逵、晉懷令衛(wèi)權(quán)注左思《三都賦》三卷,綦毋邃注《三都賦》三卷,項(xiàng)氏注《幽通賦》,蕭廣濟(jì)注木玄虛《海賦》一卷,徐爰注《射雉賦》一卷,亡?! 东I(xiàn)賦》十八卷《圍棋賦》一卷梁武帝撰。
《觀象賦》一卷《洛神賦》一卷孫壑注。
《枕賦》一卷張君祖撰。
《二都賦音》一卷李軌撰。
《百賦音》十卷宋御史褚詮之撰。梁有《賦音》二卷,郭徵之撰;《雜賦圖》十七卷。亡。
《大隋封禪書》一卷《上封禪書》二卷梁有《雜封禪文》八卷,《秦帝刻石文》一卷,宋會(huì)稽太守褚淡撰,亡。
《集雅篇》五卷《靖恭堂頌》一卷晉涼王李灊撰。梁有《頌集》二十卷,王僧綽撰;《木連理頌》二卷,太元十九年群臣上。亡?! 对?shī)集》五十卷謝靈運(yùn)撰。梁五十一卷。又有宋侍中張敷、袁淑補(bǔ)謝靈運(yùn)《詩(shī)集》一百卷;又《詩(shī)集》百卷,并例、錄二卷,顏峻撰;《詩(shī)集》四十卷,宋明帝撰;《雜詩(shī)》七十九卷,江邃撰;《雜詩(shī)》二十卷,宋太子洗馬劉和注;《二晉雜詩(shī)》二十卷;《古今五言詩(shī)美文》五卷,荀綽撰;《詩(shī)鈔》十卷。亡。
《詩(shī)集鈔》十卷謝靈運(yùn)撰。梁有《雜詩(shī)鈔》十卷,錄一卷,謝靈運(yùn)撰,亡?! 豆旁?shī)集》九卷《六代詩(shī)集鈔》四卷梁有《雜言詩(shī)鈔》五卷,謝朏撰,亡。
《詩(shī)英》九卷謝靈運(yùn)集。梁十卷。又有《文章英華》三十卷,梁昭明太子撰,亡。
《今詩(shī)英》八卷《古今詩(shī)苑英華》十九卷梁昭明太子撰。
《詩(shī)纘》十三卷《眾詩(shī)英華》一卷《詩(shī)類》六卷《玉臺(tái)新詠》十卷徐陵撰?! 栋僦驹?shī)》九卷干寶撰。梁五卷。又有《古游仙詩(shī)》一卷;應(yīng)貞注應(yīng)璩《百一詩(shī)》八卷;《百一詩(shī)》二卷,晉蜀郡太守李彪撰。亡。
齊《釋奠會(huì)詩(shī)》一十卷《齊宴會(huì)詩(shī)》十七卷《青溪詩(shī)》三十卷齊宴會(huì)作。梁有魏、晉、宋《雜祖餞宴會(huì)詩(shī)集》二十一部,一百四十三卷,亡,今略其數(shù)?! 段鞲挛摹肥痪聿?。梁蕭淑撰?! 栋賴?guó)詩(shī)》四十三卷《文林館詩(shī)府》八卷后齊文林館作。
《詩(shī)評(píng)》三卷鐘嶸撰,或曰《詩(shī)品》?! 豆艠犯钒司怼段臅?huì)詩(shī)》三卷陳仁威記室徐伯陽(yáng)撰。
《五岳七星回文詩(shī)》一卷梁有《雜詩(shī)圖》一卷,亡。
《毛伯成詩(shī)》一卷伯成,東晉征西參軍。
《春秋寶藏詩(shī)》四卷張朏撰。
《江淹擬古》一卷羅潛注。
《樂府歌辭鈔》一卷《歌錄》十卷《古歌錄鈔》二卷《晉歌章》八卷梁十卷。
《吳聲歌辭曲》一卷梁二卷。又有《樂府歌詩(shī)》二十卷,秦伯文撰;《樂府歌詩(shī)》十二卷,《樂府三校歌詩(shī)》十卷,《樂府歌辭》九卷;《太樂歌詩(shī)》八卷,《歌辭》四卷,張永記;《魏宴樂歌辭》七卷,《晉歌章》十卷;又《晉歌詩(shī)》十八卷,《晉宴樂歌辭》十卷,荀勖撰;《宋太始祭高禖歌辭》十一卷,《齊三調(diào)雅辭》五卷;《古今九代歌詩(shī)》七卷,張湛撰;《三調(diào)相和歌辭》五卷,《三調(diào)詩(shī)吟錄》六卷,《奏鞞鐸舞曲》二卷,《管弦錄》一卷,《伎錄》一卷;《太樂備問鍾鐸律奏舞歌》四卷,郝生撰;《回文集》十卷,謝靈運(yùn)撰;又《回文詩(shī)》八卷,《織錦回文詩(shī)》一卷,苻堅(jiān)秦州刺史竇氏妻蘇氏作;《頌集》二十卷,王僧綽撰;《木連理頌》二卷,晉太元十九年群臣上;又有鼓吹、清商、樂府、宴樂、高禖、鞞、鐸等《歌辭舞錄》,凡十部。
《陳郊廟歌辭》三卷并錄。徐陵撰。
《樂府新歌》十卷秦王記室崔子發(fā)撰。
《樂府新歌》二卷秦王司馬殷僧首撰《古今箴銘集》十四卷張湛撰。錄一卷。梁有《箴集》十六卷,《雜誡箴》二十四卷,《女箴》一卷,《女史箴圖》一卷,又有《銘集》十一卷,又陸少玄撰《佛像雜銘》十三卷,釋僧祐撰《箴器雜銘》五卷,亡。
《眾賢誡集》十卷殘缺。梁有《誡林》三卷,綦毋邃撰;《四帝誡》三卷,王誕撰;《雜家誡》七卷,《諸家雜誡》九卷,《集誡》二十二卷。亡。
《諸葛武侯誡》一卷、《女誡》一卷《女誡》一卷曹大家撰。
《女鑒》一卷梁有《女訓(xùn)》十六卷。
《婦人訓(xùn)誡集》十一卷并錄。梁十卷。宋司空徐湛之撰。
《娣姒訓(xùn)》一卷馮少胄撰。
《貞順志》一卷《贊集》五卷謝莊撰。
《畫贊》五卷漢明帝殿閣畫,魏陳思王贊。梁五十卷。又有《誄集》十五卷,謝莊撰,亡。
《七集》十卷謝靈運(yùn)集。
《七林》十卷梁十二卷,錄二卷。卞景撰。梁有又有《七林》三十卷,音一卷,亡。 《七悟》一卷顏之推撰。梁有《吊文集》六卷,錄一卷;《吊文》二卷,亡。
《碑集》二十九卷《雜碑集》二十九卷《雜碑集》二十二卷梁有《碑集》十卷,謝莊撰;《釋氏碑文》三十卷,梁元帝撰;《雜碑》二十二卷,《碑文》十五卷,晉將作大匠陳勰撰;《碑文》十卷,車灌撰;又有《羊祜墮淚碑》一卷,《桓宣武碑》十卷,《長(zhǎng)沙景王碑文》三卷,《荊州雜碑》三卷,《雍州雜碑》四卷,《廣州刺史碑》十二卷,《義興周處碑》一卷,《太原王氏家碑誄頌贊銘集》二十六卷;《諸寺碑文》四十六卷,釋僧祐撰;《雜祭文》六卷,《眾僧行狀》四十卷,釋僧祐撰。亡。
《設(shè)論集》二卷劉楷撰。梁有《設(shè)論集》三卷,東晉人撰;《客難集》二十卷,亡?! 墩摷菲呤怼峨s論》十卷《明真論》一卷晉兗州刺史宗岱撰。
《東西晉興亡論》一卷《陶神論》五卷《正流論》一卷《黃芳引連珠》一卷《梁武連珠》一卷沈約注。
《梁武帝制旨連珠》十卷梁邵陵王綸注?! 读何涞壑浦歼B珠》十卷陸緬注。梁有《設(shè)論連珠》十卷,謝靈運(yùn)撰《連珠集》五卷,陳證撰《連珠》十五卷;又《連珠》一卷,陸機(jī)撰,何承天注;又班固《典引》一卷,蔡邕注。亡?! 读捍s文》三卷《詔集區(qū)分》四十一卷后周獸門學(xué)士宗干撰。
《魏朝雜詔》二卷梁有《漢高祖手詔》一卷,亡。
《錄魏吳二志詔》二卷梁有《三國(guó)詔誥》十卷,亡。
《晉咸康詔》四卷《晉朝雜詔》九卷梁有《晉雜詔》百卷,錄一卷。又有《晉雜詔》二十八卷,錄一卷;又《晉詔》六十卷,《晉文王》、《武帝雜詔》十二卷。亡。
《錄晉詔》十四卷梁有《晉武帝詔》十二卷,《成帝詔草》十七卷,《康帝詔草》十卷,《建元直詔》三卷,《永和副詔》九卷,《升平、隆和、興寧副詔》十卷,《泰元、咸寧、寧康副詔》二十二卷,《隆安直詔》五卷,《元興大亨副詔》三卷,亡。
《晉義熙詔》十卷梁有《義熙副詔》十卷,《義熙以來至于大明詔》三十卷,《晉宋雜詔》四卷;又《晉宋雜詔》八卷,王韶之撰;又《雜詔》十四卷,《班五條詔》十卷。亡?! 端斡莱蹼s詔》十三卷梁有《詔集》百卷,起漢訖宋;《武帝詔》四卷,宋《元熙詔令》五卷,《永初二年五年詔》三卷,《永初已來中書雜詔》二十卷。亡。
《宋孝建詔》一卷梁有《宋景平詔》三卷,亡。
《宋元嘉副詔》十五卷梁有《宋元嘉詔》六十二卷,又《宋孝武詔》五卷,《宋大明詔》七十卷,《宋永光、景和詔》五卷,《宋泰始、泰豫詔》二十二卷,《宋義嘉偽詔》一卷,《宋元徽詔》十三卷,《宋升明詔》四卷,亡。
《齊雜詔》十卷《齊中興二年詔》三卷梁有《齊建元詔》五卷,《永明詔》三卷,《武帝中詔》十卷,《齊隆昌、延興、建武詔》九卷,《齊建武二年副詔》九卷,《梁天監(jiān)元年至七年詔》十二卷,《天監(jiān)九年、十年詔》二卷,亡。
《后魏詔集》十六卷《后周雜詔》八卷《雜詔》八卷《雜赦書》六卷《陳天嘉詔草》三卷《霸朝集》三卷李德林撰。
《皇朝詔集》九卷《皇朝陳事詔》十三卷梁有《雜九錫文》四卷,亡。
《上法書表》一卷虞和撰?! 读褐斜怼肥痪砹荷哿晖踝A河小稘h名臣奏》三十卷;《魏名臣奏》三十卷,陳長(zhǎng)壽撰;《魏雜事》七卷,《晉諸公奏》十一卷,《雜表奏駁》三十五卷,《漢丞相匡衡、大司馬王鳳奏》五卷,《劉隗奏》五卷,《孔群奏》二十二卷,《晉金紫光祿大夫周閔奏事》四卷,《晉中丞劉邵奏事》六卷,《中丞司馬無忌奏事》十三卷,《中丞虞谷奏事》六卷,《中丞高崧奏事》五卷,又《諸彈事》等十四部。亡。
《雜露布》十二卷梁有《雜檄文》十七卷,《魏武帝露布文》九卷,亡。
《山公啟事》三卷《范寧啟事》三卷梁十卷。梁有《雜薦文》十二卷,《薦文集》七卷,亡。
《善文》五十卷杜預(yù)撰?! 峨s集》一卷殷仲堪撰。
《梁、魏、周、齊、陳皇朝聘使雜啟》九卷《政道集》十卷《書集》八十八卷晉散騎常侍王履撰。梁八十卷,亡。
《書林》十卷《雜逸書》六卷梁二十二卷。徐爰撰。《應(yīng)璩書林》八卷,夏赤松撰;《抱樸君書》一卷,葛洪撰;《蔡司徒書》三卷,蔡謨撰;《前漢雜筆》十卷,《吳晉雜筆》九卷,《吳朝文》二十四卷,《李氏家書》八卷,晉左將軍《王鎮(zhèn)惡與劉丹陽(yáng)書》一卷,亡。
《后周與齊軍國(guó)書》二卷《高澄與侯景書》一卷《策集》一卷殷仲堪撰。 《策集》六卷梁有《孝秀對(duì)策》十二卷,亡。
《宋元嘉策孝秀文》十卷《誹諧文》三卷《誹諧文》十卷袁淑撰。梁有《續(xù)誹諧文集》十卷;又有《誹諧文》一卷,沈宗之撰;《任子春秋》一卷,杜嵩撰;《博陽(yáng)秋》一卷,宋零陵令辛邕之撰。亡。 《法集》百七卷梁沙門釋寶唱撰。
右一百七部,二千二百一十三卷。通計(jì)亡書,合二百四十九部,五千二百二十四卷。
總集者,以建安之后,辭賦轉(zhuǎn)繁,眾家之集,日以滋廣,晉代摯虞苦覽者之勞倦,于是采摘孔翠,芟剪繁蕪,自詩(shī)賦下,各為條貫,合而編之,謂為《流別》。是后文集總鈔,作者繼軌,屬辭之士,以為覃奧,而取則焉。今次其前后,并解釋評(píng)論,總于此篇?! 》布灏傥迨牟?,六千六百二十二卷。通計(jì)亡書,合一千一百四十六部,一萬三千三百九十卷?! ∥恼撸悦餮砸?。古者登高能賦,山川能祭,師旅能誓,喪紀(jì)能誄,作器能銘,則可以為大夫。 言其因物騁辭,情靈無擁者也。唐歌虞詠,商頌周雅,敘事緣情,紛綸相襲,自斯已降,其道彌繁。世有澆淳,時(shí)移治亂,文體遷變,邪正或殊。宋玉、屈原,激清風(fēng)于南楚,嚴(yán)、鄒、枚、馬,陳盛藻于西京,平子艷發(fā)于東都,王粲獨(dú)步于漳滏。愛逮晉氏,見稱潘、陸,并黼藻相輝,宮商間起,清辭潤(rùn)乎金石,精義薄乎云天。永嘉已后,玄風(fēng)既扇,辭多平淡,文寡風(fēng)力。降及江東,不勝其弊。宋、齊之世,下逮梁初,靈運(yùn)高致之奇,延年錯(cuò)綜之美,謝玄暉之藻麗,沈休文之富溢,輝煥斌蔚,辭義可觀。梁簡(jiǎn)文之在東宮,亦好篇什,清辭巧制,止乎衽席之間,雕琢蔓藻,思極閨闈之內(nèi)。后生好事,遞相放習(xí),朝野紛紛,號(hào)為宮體。流宕不已,訖于喪亡。陳氏因之,未能全變。其中原則兵亂積年,文章道盡。后魏文帝,頗效屬辭,未能變俗,例皆淳古。齊宅漳濱,辭人間起,高言累句,紛紜絡(luò)繹,清辭雅致,是所未聞。后周草創(chuàng),干戈不戢,君臣戮力,專事經(jīng)營(yíng),風(fēng)流文雅,我則未暇。其后南平漢沔,東定河朔,訖于有隋,四海一統(tǒng),采荊南之?巳梓,收會(huì)稽之箭竹,辭人才士,總萃京師。屬以高祖少文,煬帝多忌,當(dāng)路執(zhí)權(quán),逮相擯壓。于是握靈蛇之珠,韞荊山之玉,轉(zhuǎn)死溝壑之內(nèi)者,不可勝數(shù),草澤怨刺,于是興焉。古者陳詩(shī)觀風(fēng),斯亦所以關(guān)乎盛衰者也。班固有《詩(shī)賦略》,凡五種,今引而伸之,合為三種,謂之集部。
凡四部經(jīng)傳三千一百二十七部,三萬六千七百八卷。通計(jì)亡書,合四千一百九十一部,四萬九千四百六十七卷。
經(jīng)戒三百一部,九百八卷。餌服四十六部,一百六十七卷。房中十三部,三十八卷。符錄十七部,一百三卷。
右三百七十七部,一千二百一十六卷。
道經(jīng)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yuǎn),莫知其極。所以說天地淪壞,劫數(shù)終盡,略與佛經(jīng)同。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hào)。其間相去經(jīng)四十一億萬載。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轉(zhuǎn)共承受,世人莫之豫也。所說之經(jīng),亦稟元一之氣,自然而有,非所造為,亦與天尊常在不滅。天地不壞,則蘊(yùn)而莫傳,劫運(yùn)若開,其文自見。凡八字,盡道體之奧,謂之天書。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輝照耀,驚心眩目,雖諸天仙,不能省視。天尊之開劫也,乃命天真皇人,改囀天音而辯析之。自天真以下,至于諸仙,展轉(zhuǎn)節(jié)級(jí),以次相授。諸仙得之,始授世人。然以天尊經(jīng)歷年載,始一開劫,受法之人,得而寶秘,亦有年限,方始傳授。上品則年久,下品則年近。故今授道者,經(jīng)四十九年,始得授人。推其大旨,蓋亦歸于仁愛清靜,積而修習(xí),漸致長(zhǎng)生,自然神化,或白日登仙,與道合體。其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箓》,次受《三洞箓》,次受《洞玄箓》,次受《上清箓》。箓皆素書,紀(jì)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諸符,錯(cuò)在其間,文章詭怪,世所不識(shí)。受者必先潔齋,然后赍金環(huán)一,并諸贄幣,以見于師。師受其贄,以箓授之,仍剖金環(huán),各持其半,云以為約。弟子得箓,緘而佩之。
其潔齋之法,有黃箓、玉箓、金箓、涂炭等齋。為壇三成,每成皆置綿蕝嶠,以為限域。傍各開門,皆有法象。齋者亦有人數(shù)之限,以次入于綿蕝之中,魚貫面縛,陳說愆咎,告白神祇,晝夜不息,或一二七日而止。其齋數(shù)之外有人者,并在綿蕝之外,謂之齋客,但拜謝而已,不面縛焉。而又有諸消災(zāi)度厄之法,依陰陽(yáng)五行數(shù)術(shù),推人年命書之,如章表之儀,并具贄幣,燒香陳讀。云奏上天曹,請(qǐng)為除厄,謂之上章。夜中于星辰之下,陳設(shè)酒脯餅餌幣物,歷祀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為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為醮。又以木為印,刻星辰日月于其上,吸氣執(zhí)之,以印疾病,多有愈者。又能登刀入火而焚敕之,使刃不能割,火不能熱。而又有諸服餌、辟谷、金丹、玉漿、云英,蠲除滓穢之法,不可殫記。云自上古黃帝、帝嚳、夏禹之儔,并遇神人,咸受道箓,年代既遠(yuǎn),經(jīng)史無聞焉。
推尋事跡,漢時(shí)諸子,道書之流有三十七家,大旨皆去健羨,處沖虛而已,無上天官符箓之事。其《黃帝》四篇,《老子》二篇,最得深旨。故言陶弘景者,隱于句容,好陰陽(yáng)五行,風(fēng)角星算,修辟谷導(dǎo)引之法,受道經(jīng)符箓,武帝素與之游。及禪代之際,弘景取圖讖之文,合成“景梁”字以獻(xiàn)之,由是恩遇甚厚。又撰《登真隱訣》,以證古有神仙之事;又言神丹可成,服之則能長(zhǎng)生,與天地永畢。帝令弘景試合神丹,竟不能就,乃言中原隔絕,藥物不精故也。帝以為然,敬之尤甚。然武帝弱年好事,先受道法,及即位,猶自上章,朝士受道者眾。三吳及邊海之際,信之逾甚。陳武世居吳興,故亦奉焉。 后魏之世,嵩山道士寇謙之,自云嘗遇真人成公興,后遇太上老君,授謙之為天師,而又賜之《云中音誦科誡》二十卷。又使玉女授其服氣導(dǎo)引之法,遂得辟谷,氣盛體輕,顏色鮮麗。弟子十余人,皆得其術(shù)。其后又遇神人李譜,云是老君玄孫,授其圖箓真經(jīng),劾召百神,六十余卷,及銷煉金丹云英八石玉漿之法。太武始光之初,奉其書而獻(xiàn)之。帝使謁者,奉玉帛牲牢,祀嵩岳,迎致其余弟子,于代都東南起壇宇,給道士百二十余人,顯揚(yáng)其法,宣布天下。太武親備法駕而受符箓焉。自是道業(yè)大行,每帝即位,必受符箓,以為故事,刻天尊及諸仙之象而供養(yǎng)焉。遷洛已后,置道場(chǎng)于南郊之傍,方二百步。正月、十月之十五日,并有道士哥人百六人,拜而祠焉。后齊神武帝遷鄴,遂罷之。文襄之世,更置館宇,選其精至者使居焉。后周承魏,崇奉道法,每帝受箓,如魏之舊,尋與佛法俱滅,開皇初又興,高祖雅信佛法,于道士蔑如也。大業(yè)中,道士以術(shù)進(jìn)者甚眾。其所以講經(jīng),由以《老子》為本,次講《莊子》及《靈寶》、《升玄》之屬。其余眾經(jīng),或言傳之神人,篇卷非一。自云天尊姓樂名靜信,例皆淺俗,故世甚疑之。其術(shù)業(yè)優(yōu)者,行諸符禁,往往神驗(yàn)。而金丹玉液長(zhǎng)生之事,歷代糜費(fèi),不可勝紀(jì),竟無效焉。今考其經(jīng)目之?dāng)?shù),附之于此。大乘經(jīng)六百一十七部,二千七十六卷。五百五十八部,一千六百九十七卷,經(jīng)。五十九部,三百七十九卷,疏。小乘經(jīng)四百八十七部,八百五十二卷。雜經(jīng)三百八十部,七百一十六卷。雜經(jīng)目殘缺,其見數(shù)如此。雜疑經(jīng)一百七十二部,三百三十六卷。大乘律五十二部,九十一卷。小乘律八十部,四百七十二卷。七十七部,四百九十卷,律。二部,二十三卷,講疏。雜律二十七部,四十六卷。大乘論三十五部,一百四十一卷。三十部,九十四卷,論。十五部,四十七卷,疏。
小乘論四十一部,五百六十七卷。二十一部,四百九十一卷,論。十部,七十六卷,講疏。雜論五十一部,四百三十七卷。三十二部,二百九十九卷,論。九部,一百三十八卷,講疏。記二十部,四百六十四卷。
右一千九百五十部,六千一百九十八卷。
佛經(jīng)者,西域天竺之迦維衛(wèi)國(guó)凈飯王太子釋迦牟尼所說。釋迦當(dāng)周莊王之九年四月八日,自母右脅而生,姿貌奇異,有三十二相,八十二好。舍太子位,出家學(xué)道,勤行精進(jìn),覺悟一切種智,而謂之佛,亦曰佛陀,亦曰浮屠,皆胡言也。華言譯之為凈覺。其所說云,人身雖有生死之異,至于精神則恆不滅。 此身之前,則經(jīng)無量身矣。積而修習(xí),精神清凈,則成佛道。天地之外,四維上下,更有天地,亦無終極,然皆有成有敗。一成一敗,謂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則有無量劫矣。每劫必有諸佛得道,出世教化,其數(shù)不同。今此劫中,當(dāng)有千佛。自初至于釋迦,已七佛矣。其次當(dāng)有彌勒出世,必經(jīng)三會(huì),演說法藏,開度眾生。由其道者,有四等之果。一曰須陀洹,二曰斯陀含,三曰阿那含,四曰阿羅漢。至羅漢者,則出入生死,去來隱顯,而不為累。阿羅漢已上,至菩薩者,深見佛性,以至成道。每佛滅度,遺法相傳,有正、象、末三等淳樗之異。年歲遠(yuǎn)近,亦各不同。末法已后,眾生愚鈍,無復(fù)佛教,而業(yè)行轉(zhuǎn)惡,年壽漸短,經(jīng)數(shù)百千載間,乃至朝生夕死。然后有大水、大火、大風(fēng)之災(zāi),一切除去之,而更立生人,又歸淳樸,謂之小劫。每一小劫,則一佛出世。
初,天竺中多諸外道,并事水火毒龍,而善諸變幻。釋迦之苦行也,是諸邪道,并來嬲惱,以亂其心,而不能得。及佛道成,盡皆摧伏,并為弟子。弟子,男曰桑門,譯言息心,而總曰僧,譯言行乞。
女曰比丘尼。皆剃落須發(fā),釋累辭家,相與和居,治心修凈,行乞以自資,而防心攝行。僧至二百五十戒,尼五百戒。俗人信憑佛法者,男曰優(yōu)婆塞,女曰優(yōu)婆夷,皆去殺、盜、淫、妄言、飲酒,是為五誡。
釋迦在世教化四十九年,乃至天龍人鬼并來聽法,弟子得道,以百千萬億數(shù)。然后于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以二月十五日,入般涅槃。涅槃亦曰泥洹,譯言滅度,亦言常樂我凈。初釋迦說法,以人之性識(shí)根業(yè)各差,故有大乘小乘之說。至是謝世,弟子大迦葉與阿難等五百人,追共撰述,綴以文字,集載為十二部。后數(shù)百年,有羅漢菩薩,相繼著論,贊明其義。然佛所說,我滅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義如此。
推尋典籍,自漢已上,中國(guó)未傳。或云久以流布,遭秦之世,所以堙滅。其后張騫使西域,蓋聞?dòng)懈⊥乐?。哀帝時(shí),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經(jīng),中土聞之,未之信也。后漢明帝夜夢(mèng)金人飛行殿庭,以問于朝,而傅毅以佛對(duì)。帝遣郎中蔡愔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經(jīng)四十二章及釋迦立像。并與沙門攝摩騰、竺法蘭東還。愔之來也,以白馬負(fù)經(jīng),因立白馬寺于洛城雍門西以處之。其經(jīng)緘于蘭臺(tái)石室,而又畫像于清涼臺(tái)及顯節(jié)陵上。章帝時(shí),楚王英以崇敬佛法聞,西域沙門,赍佛經(jīng)而至者甚眾。永平中,法蘭又譯《十住經(jīng)》。其余傳譯,多未能通。至桓帝時(shí),有安息國(guó)沙門安靜,赍經(jīng)至洛,翻譯最為通解。
靈帝時(shí),有月支沙門支讖、天竺沙門竺佛朔等,并翻佛經(jīng)。而支讖所譯《泥洹經(jīng)》二卷,學(xué)者以為大得本旨。漢末,太守竺融,亦崇佛法。三國(guó)時(shí),有西域沙門康僧會(huì),赍佛經(jīng)至吳譯之,吳主孫權(quán),甚大敬信。魏黃初中,中國(guó)人始依佛戒,剃發(fā)為僧。先是西域沙門來此,譯《小品經(jīng)》,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甘露中,有硃仕行者,往西域,至于闐國(guó),得經(jīng)九十章,晉元康中,至鄴譯之,題曰《放光般若經(jīng)》。
太始中,有月支沙門竺法護(hù),西游諸國(guó),大得佛經(jīng),至洛翻譯,部數(shù)甚多。佛教?hào)|流,自此而盛。
石勒時(shí),常山沙門衛(wèi)道安,性聰敏,誦經(jīng)日至萬余言。以胡僧所譯《維摩》《法華》,未盡深旨,精思十年,心了神悟,乃正其乖舛,宣揚(yáng)解釋。時(shí)中國(guó)紛擾,四方隔絕,道安乃率門徒,南游新野,欲令玄宗所在流布,分遣弟子,各趨諸方。法性詣?chuàng)P州,法和入蜀,道安與慧遠(yuǎn)之襄陽(yáng)。后至長(zhǎng)安,苻堅(jiān)甚敬之。道安素聞天竺沙門鳩摩羅什,思通法門,勸堅(jiān)致之。什亦聞安令問,遙拜致敬。姚萇弘始二年,羅什至長(zhǎng)安,時(shí)道安卒后已二十載矣,什深慨恨。什之來也,大譯經(jīng)論,道安所正,與什所譯,義如一,初無乖舛。
初,晉元熙中,新豐沙門智猛,策杖西行,到華氏城,得《泥洹經(jīng)》及《僧祗律》,東至高昌,譯《泥洹》為二十卷。后有天竺沙門曇摩羅讖復(fù)赍胡本,來至河西。沮渠蒙遜遣使至高昌取猛本,欲相參驗(yàn),未還而蒙遜破滅。姚萇弘始十年,猛本始至長(zhǎng)安,譯為三十卷。曇摩羅讖又譯《金光明》等經(jīng)。時(shí)胡僧至長(zhǎng)安者數(shù)十輩,惟鳩摩羅什才德最優(yōu)。其所譯則《維摩》、《法華》、《成實(shí)論》等諸經(jīng),及曇無懺所譯《金光明》,曇摩羅懺譯《泥洹》等經(jīng),并為大乘之學(xué)。而什又譯《十誦律》,天竺沙門佛陀耶舍譯《長(zhǎng)阿含經(jīng)》及《四方律》,兜佉勒沙門曇摩難提譯《增一阿含經(jīng)》,曇摩耶舍譯《阿毗曇論》,并為小乘之學(xué)。其余經(jīng)論,不可勝記。自是佛法流通,極于四海矣。東晉隆安中,又有罽賓沙門僧伽提婆譯《增一阿含經(jīng)》及《中阿含經(jīng)》。義熙中,沙門支法領(lǐng)從于闐國(guó)得《華嚴(yán)經(jīng)》三萬六千偈,至金陵宣譯。又有沙門法顯,自長(zhǎng)安游天竺,經(jīng)三十余國(guó),隨有經(jīng)律之處,學(xué)其書語(yǔ),譯而寫之。還至金陵,與天竺禪師跋羅參共辯定,謂《僧祗律》,學(xué)者傳之。
齊梁及陳,并有外國(guó)沙門。然所宣譯,無大名部可為法門者。梁武大崇佛法,于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jīng)典,凡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jīng)目錄》。又后魏時(shí),太武帝西征長(zhǎng)安,以沙門多違佛律,群聚穢亂,乃詔有司,盡坑殺之,焚破佛像。長(zhǎng)安僧徒,一時(shí)殲滅。自余征鎮(zhèn),豫聞詔書,亡匿得免者十一二。文成之世,又使修復(fù)。熙平中,遣沙門慧生使西域,采諸經(jīng)律,得一百七十部。永平中,又有天竺沙門菩提留支,大譯佛經(jīng),與羅什相埒。其《地持》、《十地論》,并為大乘學(xué)者所重。后齊遷鄴,佛法不改。至周武帝時(shí),蜀郡沙門衛(wèi)元嵩上書,稱僧徒猥濫,武帝出詔,一切廢毀?! ¢_皇元年,高祖普詔天下;任聽出家,仍令計(jì)口出錢,營(yíng)造經(jīng)像。而京師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諸大都邑之處,并官寫一切經(jīng),置于寺內(nèi);而又別寫,藏于秘閣。天下之人,從風(fēng)而靡,競(jìng)相景慕,民間佛經(jīng),多于六經(jīng)數(shù)十百倍。大業(yè)時(shí),又令沙門智果,于東都內(nèi)道場(chǎng)撰諸經(jīng)目,分別條貫,以佛所說經(jīng)為三部;一曰大乘,二曰小乘,三曰雜經(jīng)。其余似后人假托為之者,別為一部,謂之疑經(jīng)。又有菩薩及諸深解奧義、贊明佛理者,名之為論,及戒律并有大、小及中三部之別。又所學(xué)者,錄其當(dāng)時(shí)行事,名之為記。凡十一種。今舉其大數(shù),列于此篇。
右道、佛經(jīng)二千三百二十九部,七千四百一十四卷。
道、佛者,方外之教,圣人之遠(yuǎn)致也。俗士為之,不通其指,多離以迂怪,假托變幻亂于世,斯所以為弊也。故中庸之教,是所罕言,然亦不可誣也。故錄其大綱,附于四部之末。
大凡經(jīng)傳存亡及道、佛,六千五百二十部,五萬六千八百八十一卷。
《參解楚辭》七卷皇甫遵訓(xùn)撰?! 冻o音》一卷徐邈撰。 《楚辭音》一卷宋處士諸葛氏撰。
《楚辭音》一卷孟奧撰。 《楚辭音》一卷《楚辭音》一卷釋道騫撰。
《離騷草木疏》二卷劉杳撰。
右十部,二十九卷。通計(jì)亡書,十一部,四十卷。
《楚辭》者,屈原之所作也。自周室衰亂,詩(shī)人寢息,謅佞之道興,諷刺之辭廢。楚有賢臣屈原,被讒放逐,乃著《離騷》八篇,言己離別愁思,申杼其心,自明無罪,因以諷諫,冀君覺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羅死焉。弟子宋玉,痛惜其師,傷而和之。其后,賈誼、東方朔、劉向、揚(yáng)雄,嘉其文彩,擬之而作。蓋以原楚人也,謂之“楚辭”。然其氣質(zhì)高麗,雅致清遠(yuǎn),后之文人,咸不能逮。始漢武帝命淮南王為之章句,旦受詔,食時(shí)而奏之,其書今亡。后漢校書郎王逸,集屈原已下,迄于劉向,逸又自為一篇,并敘而注之,今行于世。隋時(shí)有釋道騫,善讀之,能為楚聲,音韻清切,至今傳《楚辭》者,皆祖騫公之音。
楚蘭陵令《荀況集》一卷殘缺。梁二卷。
楚大夫《宋玉集》三卷《漢武帝集》一卷梁二卷。
《漢淮南王集》一卷梁二卷。又有《賈誼集》四卷,《晁錯(cuò)集》三卷,漢弘農(nóng)都尉《枚乘集》二卷,錄各一卷,亡。
漢中書令《司馬遷集》一卷漢太中大夫《東方朔集》二卷梁有漢光祿大夫《吾丘壽王集》二卷,亡。
漢孝文園令《司馬相如集》一卷漢膠西相《董仲舒集》一卷梁二卷。又有漢太常《孔臧集》二卷,亡。
漢騎都尉《李陵集》二卷梁有漢丞相《魏相集》二卷,錄一卷;左馮翊《張敞集》一卷,錄一卷。亡。
漢諫議大夫《王褒集》五卷漢諫議大夫《劉向集》六卷梁有漢射聲校尉《陳湯集》二卷,丞相《韋玄成集》二卷,亡。
漢諫議大夫《谷永集》二卷梁有涼州刺史《杜鄴集》二卷,騎都尉《李尋集》二卷,亡。
漢司空《師丹集》一卷梁三卷,錄一卷。
漢光祿大夫《息夫躬集》一卷漢太中大夫《揚(yáng)雄集》五卷漢太中大夫《劉歆集》五卷漢成帝《班婕妤集》一卷梁有《班昭集》三卷,王莽建新大尹《崔篆集》一卷,保成師友《唐林集》一卷,中謁者《史岑集》二卷,后漢《東平王蒼集》五卷,《桓譚集》五卷,亡。
后漢司隸從事《馮衍集》五卷后漢徐令《班彪集》二卷梁五卷。又有司徒掾《陳元集》一卷,《王隆集》二卷,云陽(yáng)令《硃勃集》二卷,后漢處士《梁鴻集》二卷,亡。
后漢車騎從事《杜篤集》一卷后漢車騎司馬《傅毅集》二卷梁五卷。
后漢大將軍護(hù)軍司馬《班固集》十七卷梁有魏郡太守《黃香集》二卷,亡。
后漢長(zhǎng)岑長(zhǎng)《崔骃集》十卷后漢侍中《賈逵集》一卷梁二卷。
后漢校書郎《劉騊駼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樂安相《李尤集》五卷,大鴻臚《竇章集》二卷,亡。
后漢濟(jì)北相《崔瑗集》六卷梁五卷?! 『鬂h《劉珍集》二卷錄一卷。
后漢河間相《張衡集》十一卷梁十二卷,又一本十四卷。又有郎中《蘇順集》二卷,錄二卷;后漢太傅《胡廣集》二卷,錄一卷。亡。
后漢黃門郎《葛龔集》六卷梁五卷,一本七卷。 后漢司空《李固集》十二卷梁十卷。 后漢南郡太守《馬融集》九卷梁有外黃令《高彪集》二卷,錄一卷;《王逸集》二卷,錄一卷;司徒掾《桓麟集》二卷,錄一卷。亡。
后漢徵士《崔琦集》一卷梁二卷。又有《酈炎集》二卷,錄二卷;陳相《邊韶集》一卷,錄一卷;益州刺史《硃穆集》二卷,錄一卷。亡。
后漢京兆尹《延篤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司農(nóng)卿《皇甫規(guī)集》五卷;太常卿《張奐集》二卷,錄一卷;《王延壽集》三卷;五原太守《崔寔集》二卷,錄一卷;上計(jì)《趙臺(tái)集》二卷,錄一卷。亡。
后漢諫議大夫《劉陶集》三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外黃令《張升集》二卷,錄一卷;《侯瑾集》二卷,《盧植集》二卷,議郎《廉品集》二卷。亡。
后漢司空《荀爽集》一卷梁三卷,錄一卷?! 『鬂h野王令《劉梁集》三卷梁三卷,錄一卷。又有《鄭玄集》二卷,錄一卷,亡?! 『鬂h左中郎將《蔡邕集》十二卷梁有二十卷,錄一卷。又有尚書令《士孫瑞集》二卷,亡。
后漢太山太守《應(yīng)劭集》二卷梁四卷。又有別部司馬《張超集》五卷,亡。
后漢少府《孔融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
后漢侍御史《虞翻集》二卷梁三卷,錄一卷?! 『鬂h討虜長(zhǎng)史《張纮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梁有后漢處士《禰衡集》二卷,錄一卷,亡。
后漢尚書右丞《潘勖集》二卷梁有錄一卷,亡。
后漢丞相倉(cāng)曹屬《阮瑀集》五卷梁有錄一卷,亡。
魏太子文學(xué)《徐干集》五卷梁有錄一卷,亡?! ∥禾游膶W(xué)《應(yīng)瑒集》一卷梁有五卷,錄一卷,亡。
后漢丞相軍謀掾《陳琳集》三卷梁十卷,錄一卷。
魏太子文學(xué)《劉楨集》四卷錄一卷。
后漢丞相主簿《繁欽集》十卷梁錄一卷,亡。
后漢丞相主簿《楊修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
后漢侍中《王粲集》十一卷梁有魏國(guó)郎中令《路粹集》二卷,錄一卷,行御史大夫《袁渙集》五卷,錄一卷;魏國(guó)奉?!锻跣藜范?。亡。
后漢尚書《丁儀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
后漢黃門郎《丁暠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梁又有婦人后漢黃門郎秦嘉妻《徐淑集》一卷,后漢董祀妻《蔡文姬集》一卷,傅石甫妻《孔氏集》一卷,亡。
《魏武帝集》二十六卷梁三十卷,錄一卷。梁又有《武皇帝逸集》十卷。亡。
《魏武帝集新撰》十卷《魏文帝集》十卷梁二十三卷?! 段好鞯奂菲呔砹何寰恚蚓啪?,錄一卷。梁又有《高貴鄉(xiāng)公集》四卷,亡。
魏《陳思王曹植集》三十卷梁又有司徒《華歆集》二卷,亡。
魏司徒《王朗集》三十四卷梁三十卷。又司空《陳群集》五卷,亡。
魏給事中《邯鄲淳集》二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劉暠集》二卷,侍中《吳質(zhì)集》五卷,新城太守《孟達(dá)集》三卷,魏徵士《管寧集》三卷,錄一卷,亡。
魏光祿勛《高堂隆集》六卷梁十卷,錄一卷。又有光祿勛《劉邵集》二卷,錄一卷,亡。
魏散騎常侍《繆襲集》五卷梁有錄一卷。又有散騎常侍《王象集》一卷;光祿大夫《韋誕集》三卷,錄一卷;散騎常侍《麋元集》五卷;游擊將軍《卞蘭集》二卷,錄一卷;顯陽(yáng)侯《李康集》二卷,錄一卷;陳郡太守《孫該集》二卷,錄一卷;尚書《傅巽集》二卷,錄一卷。亡。
魏章武太守《殷褒集》一卷梁二卷。 魏司空《王昶集》五卷梁有錄一卷。
魏衛(wèi)將軍《王肅集》五卷梁有錄一卷。又有《桓范集》二卷,中領(lǐng)軍《曹羲集》五卷,錄一卷,亡。
魏尚書《何晏集》十一卷梁十卷,錄一卷。
魏衛(wèi)尉卿《應(yīng)璩集》十卷梁有錄一卷。又有《王弼集》五卷,錄一卷;中書令《劉階集》二卷;太常卿《傅嘏集》二卷,錄一卷,樂安太守《夏侯惠集》二卷,錄一卷。亡。
魏校書郎《杜摯集》二卷梁有《毌丘儉集》二卷,錄一卷;征東軍司馬《江奉集》二卷。亡。
魏太常《夏侯玄集》三卷梁有車騎將軍《鐘毓集》五卷,錄一卷,亡。 魏步兵校尉《阮籍集》十卷梁十三卷,錄一卷。
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十三卷梁十五卷,錄一卷。又有魏徵士《呂安集》二卷,錄一卷,亡。
魏司徒《鐘會(huì)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
魏汝南太守《程曉集》二卷梁錄一卷?! ∈褙┫唷吨T葛亮集》二十五卷梁二十四卷。又有蜀司徒《許靖集》二卷,錄一卷;征北將軍《夏侯霸集》二卷。亡。
吳輔義中郎將《張溫集》六卷梁有《士燮集》五卷,亡。
吳偏將軍《駱統(tǒng)集》十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太子少傅《薛綜集》三卷,錄一卷,亡。
吳選曹尚書《暨艷集》二卷梁三卷,錄一卷。又有《姚信集》二卷,錄一卷;《謝承集》四卷。
今亡。
吳人《楊厚集》二卷梁又有錄一卷。
吳丞相《陸凱集》五卷梁有錄一卷。
吳侍中《胡綜集》二卷梁有錄一卷。又有東觀令《華核集》五卷,錄一卷,亡。
吳侍中《張儼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韋昭集》二卷,錄一卷,亡。
吳中書令《紀(jì)騭集》三卷梁有錄一卷。又有《陸景集》一卷。亡。
《晉宣帝集》五卷梁有錄一卷。
《晉文帝集》三卷《齊王攸集》二卷梁三卷。
晉《王沈集》五卷梁有《鄭褒集》二卷,亡。 晉宗正《嵇喜集》一卷殘缺。梁二卷,錄一卷。
晉散騎常侍《應(yīng)貞集》一卷梁五卷。
晉司隸校尉《傅玄集》十五卷梁五十卷,錄一卷,亡。
晉著作郎《成公綏集》九卷殘缺。梁十卷。又有《裴秀集》三卷,錄一卷,亡?! x金紫光祿大夫《何楨集》一卷梁五卷。又有《袁準(zhǔn)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少傅《山濤集》九卷梁五卷,錄一卷,又一本十卷。齊奉朝請(qǐng)裴津注。又梁有《向秀集》二卷,錄一卷;平原太守《阮種集》二卷,錄一卷;《阮侃集》五卷,錄一卷。亡。
晉太傅《羊祜集》一卷殘缺。梁二卷,錄一卷。又有《蔡玄通集》五卷,太宰《賈充集》五卷,錄一卷;《荀勖集》三卷,錄一卷。亡。
晉征南將軍《杜預(yù)集》十八卷晉輔國(guó)將軍《王濬集》一卷殘缺。梁二卷,錄一卷。
晉徵士《皇甫謐集》二卷錄一卷。 晉侍中《程咸集》三卷梁有光祿大夫《劉毅集》二卷,錄一卷;晉侍中《庾峻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巴西太守《郤正集》一卷晉散騎常侍《薛瑩集》三卷梁又有散騎常侍《陶濬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通事郎《江偉集》六卷梁有《宣舒集》五卷;散騎常侍《曹志集》二卷,錄一卷;《鄒湛集》三卷,錄一卷。亡。
晉汝南太守《孫毓集》六卷晉處士《楊泉集》二卷錄一卷。梁有司徒《王渾集》五卷,黃州刺史《王深集》五卷,亡。
晉徵士《閔鴻集》三卷梁有光祿大夫《裴楷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司空《張華集》十卷錄一卷?! x尚書仆射《裴頠集》九卷梁有太子中庶子《許孟集》三卷,錄一卷;太宰《何劭集》二卷,錄一卷;光祿大夫《劉頌集》三卷,錄一卷;《劉寔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散騎常侍《王佑集》三卷錄一卷。梁有晉驃騎將軍《王濟(jì)集》二卷,亡。
《華嶠集》八卷梁二卷。
晉秘書丞《司馬彪集》四卷梁三卷,錄一卷。又有尚書《庾儵集》二卷,錄一卷,國(guó)子祭酒《謝衡集》二卷。亡?! x漢中太守《李虔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
晉司隸校尉《傅咸集》十七卷梁三十卷,錄一卷。又有太子中庶子《棗據(jù)集》二卷,錄一卷;《劉寶集》三卷。亡。
晉馮翊太守《孫楚集》六卷梁十二卷,錄一卷。
晉散騎常侍《夏侯湛集》十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弋陽(yáng)太守《夏侯淳集》二卷,散騎侍郎《王贊集》五卷,亡。
晉衛(wèi)尉卿《石崇集》六卷梁有錄一卷。
晉尚書郎《張敏集》二卷梁五卷。又有黃門郎《伏偉集》一卷,亡。
晉黃門郎《潘岳集》十卷晉太常卿《潘尼集》十卷晉頓丘太守《歐陽(yáng)建集》二卷梁有宗正《劉許集》二卷,錄一卷;散騎常侍《李重集》二卷;光祿大夫《樂廣集》二卷,錄一卷;《阮渾集》三卷,錄一卷。亡。
晉侍中《嵇紹集》二卷錄一卷。梁有錢唐令《楊建集》九卷,長(zhǎng)沙相《盛彥集》五卷,左長(zhǎng)史《楊乂集》三卷,錄一卷。 晉尚書《盧播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欒肇集》五卷,錄一卷;南中郎長(zhǎng)史《應(yīng)亨集》二卷。亡?! x國(guó)子祭酒《杜育集》二卷晉太常卿《摯虞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又秘書監(jiān)《繆徵集》二卷,錄一卷,亡?! x齊王府記室《左思集》二卷梁有五卷,錄一卷。又有晉豫章太守《夏靖集》二卷,錄一卷;吳王文學(xué)《鄭豐集》二卷,錄一卷;大司馬東曹掾《張翰集》二卷,錄一卷;清河王文學(xué)《陳略集》二卷,錄一卷;揚(yáng)州從事《陸沖集》二卷,錄一卷。亡?! x平原內(nèi)史《陸機(jī)集》十四卷梁四十七卷,錄一卷,亡。
晉清河太守《陸云集》十二卷梁十卷,錄一卷。又有少府丞《孫極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中書郎《張載集》七卷梁一本二卷,錄一卷。
晉黃門郎《張協(xié)集》三卷梁四卷,錄一卷。
晉著作郎《束皙集》七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征南司馬《曹攄集》三卷,錄一卷;散騎常侍《江統(tǒng)集》十卷,錄一卷,著作郎《胡濟(jì)集》五卷,錄一卷。亡。
晉中書令《卞粹集》一卷梁五卷。又有光祿勛《閭丘沖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太傅從事中郎《庾斂集》一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太子中舍人《阮瞻集》二卷,錄一卷;太子洗馬《阮修集》二卷,錄一卷;廣威將軍《裴邈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太傅主簿《郭象集》二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廣州刺史《嵇含集》十卷,錄一卷,亡。 晉安豐太守《孫惠集》八卷梁十一卷,錄一卷。又有松滋令《蔡洪集》二卷,錄一卷,亡?! x平北將軍《牽秀集》四卷梁三卷,錄一卷。又有車騎從事中郎《蔡克集》二卷,錄一卷;游擊將軍《索靖集》三卷;隴西太守《閻纂集》二卷,錄一卷;秦州刺史《張輔集》二卷,錄一卷;交趾太守《殷巨集》二卷,錄一卷;太子洗馬《陶佐集》五卷,錄一卷;東晉鄱陽(yáng)太守《虞溥集》二卷,錄一卷;益陽(yáng)令《吳商集》五卷;《仲長(zhǎng)敖集》二卷;晉太常卿《劉弘集》三卷,錄一卷;開府《山簡(jiǎn)集》二卷,錄一卷;兗州刺史《宗岱集》二卷;侍中《王峻集》二卷,錄一卷;濟(jì)陽(yáng)內(nèi)史《王曠集》五卷,錄一卷。亡。
晉散騎常侍《棗嵩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襄陽(yáng)太守《棗腆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太尉《劉琨集》九卷梁十卷。
《劉琨別集》十二卷晉司空從事中郎《盧諶集》十卷梁有錄一卷。
晉秘書丞《傅暢集》五卷梁有錄一卷。又有《晉明帝集》五卷,錄一卷;《簡(jiǎn)文帝集》五卷,錄一卷;《孝武帝集》二卷,錄一卷;《彭城王褷集》二卷,《譙烈王集》九卷,錄一卷。亡。
晉會(huì)稽王《司馬道子集》八卷梁九卷。又有鎮(zhèn)東從事中郎《傅毅集》五卷,亡。
晉衡陽(yáng)內(nèi)史《曾瑰集》三卷梁四卷,錄一卷。又有驃騎將軍《顧榮集》五卷,錄一卷,亡。
晉司空《賀循集》十八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散騎常侍《張亢集》二卷,錄一卷;車騎長(zhǎng)史《賈彬集》三卷,錄一卷。亡。
晉光祿大夫《衛(wèi)展集》十二卷梁十五卷。又有東晉太尉《荀組集》三卷,錄一卷,亡。
晉秘書郎《張委集》九卷梁五卷。又有關(guān)內(nèi)侯《傅珉集》一卷;光祿大夫《周顗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太常《謝鯤集》六卷梁二卷。
晉驃騎將軍《王暠集》十卷梁三十四卷,錄一卷。又有《華譚集》二卷;亡。 晉御史中丞《熊遠(yuǎn)集》十二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湘州秀才《谷儉集》一卷;大鴻臚《周嵩集》三卷,錄一卷,亡。
晉弘農(nóng)太守《郭璞集》十七卷梁十卷,錄一卷?! x《張駿集》八卷殘缺。
晉大將軍《王敦集》十卷梁有吳興太守《沈充集》三卷;散騎常侍《傅純集》二卷,錄一卷。
亡?! x光祿大夫《梅陶集》九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金紫光祿大夫《荀邃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散騎常侍《王鑒集》九卷梁五卷。又有晉著作佐郎《王濤集》五卷;廷尉卿《阮放集》十卷,錄一卷;宗正卿《張悛集》五卷;錄一卷;汝南太守《應(yīng)碩集》二卷,金紫光祿大夫《張闿集》二卷,錄一卷;揚(yáng)州從事《陸沈集》二卷,錄一卷;驃騎將軍《卞珣集》二卷,錄一卷;光祿勛《鐘雅集》一卷,衛(wèi)尉卿《劉超集》二卷;衛(wèi)將軍《戴邈集》五卷,錄一卷;光祿大夫《荀崧集》一卷,亡。
晉大將軍《溫嶠集》十卷梁錄一卷?! x侍中《孔坦集》十七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臧沖集》一卷,晉鎮(zhèn)南大將軍《應(yīng)詹集》五卷,亡。
晉太仆卿《王嶠集》八卷梁有衛(wèi)尉《荀愷集》一卷,鎮(zhèn)北將軍《劉隗集》二卷;大司馬《陶侃集》二卷,錄一卷。亡?! x丞相《王導(dǎo)集》十一卷梁十卷。錄一卷。
晉太尉《郗鑒集》十卷錄一卷。
晉太尉《庾亮集》二十一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虞預(yù)集》十卷,錄一卷;平越司馬《黃整集》十卷,錄一卷。亡。
晉護(hù)軍長(zhǎng)史《庾堅(jiān)集》十三卷梁十卷,錄一卷。
晉司空《庾冰集》七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x給事中《庾闡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
晉著作郎《王隱集》十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晉散騎常侍《干寶集》四卷梁五卷。
晉太常卿《殷融集》十卷梁有衛(wèi)尉《張虞集》十卷,光祿大夫《諸葛恢集》五卷,錄一卷。
亡?! x車騎將軍《庾翼集》二十二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晉司空《何充集》四卷梁五卷。又有御史中丞《郝默集》五卷,征西諮議《甄述集》十二卷,武昌太守《徐彥則集》十卷,亡。
晉散騎常侍《王愆期集》七卷梁十卷,錄一卷。又有司徒左長(zhǎng)史《王濛集》五卷;丹陽(yáng)尹《劉惔集》二卷,錄一卷;益州刺史《袁喬集》七卷。亡。
晉尚書令《顧和集》五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尚書仆射《劉遐集》五卷,徵士《江惇集》三卷,錄一卷;魏興太守《荀述集》一卷;平南將軍《賀翹集》五卷,《李軌集》八卷。亡。
晉《李充集》二十二卷梁十五卷,錄一卷。
晉司徒《蔡謨集》十七卷梁四十三卷。
晉揚(yáng)州刺史《殷浩集》四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吳興孝廉《鈕滔集》五卷,錄一卷;宣城內(nèi)史《劉系之集》五卷,錄一卷。亡。
《庾赤玉集》四卷晉尋陽(yáng)太守《庾統(tǒng)集》八卷梁有驃騎司馬《王修集》二卷,錄一卷;衛(wèi)將軍《謝尚集》十卷,錄一卷;青州刺史《王浹集》二卷。亡。
晉西中郎將《王胡之集》十卷梁五卷,錄一卷。
晉中書令《王洽集》五卷錄一卷。梁有宜春令《范保集》七卷;徵士《范宣集》十卷,錄一卷;建安太守《丁纂集》四卷,錄一卷。亡?! x金紫光祿大夫《王羲之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
晉散騎常侍《謝萬集》十六卷梁十卷。
晉司徒長(zhǎng)史《張憑集》五卷梁有錄一卷。梁有高涼太守《楊方集》二卷,亡。
晉徵士《許詢集》三卷梁八卷,錄一卷。 晉征西將軍《張望集》十卷梁十二卷,錄一卷。
晉余姚令《孫統(tǒng)集》二卷梁九卷,錄一卷。又有晉陵令《戴元集》三卷,錄一卷,亡。
晉衛(wèi)尉卿《孫綽集》十五卷梁二十五卷。
晉太?!督溂肪啪砹河小吨x沈集》十卷,亡。
晉《李颙集》十卷錄一卷?! x光祿勛《曹毗集》十卷梁十五卷,錄一卷。又有郡主簿《王篾集》五卷,亡?! x沙門《支遁集》八卷梁十三卷。又有《劉彧集》十六卷,亡。 張重華酒泉太守《謝艾集》七卷梁八卷。又有撫軍長(zhǎng)史《蔡系集》二卷;護(hù)軍將軍《江“〕集》五卷,錄一卷。亡。 晉《范汪集》一卷梁十卷?! x尚書仆射《王述集》八卷梁又有《王度集》五卷,錄一卷;中領(lǐng)軍《庾龢集》二卷,錄一卷;將作大匠《喻希集》一卷;吳興太守《孔嚴(yán)集》十一卷,錄一卷。亡。
晉大司馬《桓溫集》十一卷梁有四十三卷。又有《桓溫要集》二十卷,錄一卷;豫章太守《車灌集》五卷,錄一卷。亡?! x尚書仆射《王坦之集》七卷梁五卷,錄一卷,亡?! x左光祿《王彪之集》二十卷梁有錄一卷。
晉中書郎《郄超集》九卷梁十卷。又有南中郎《桓嗣集》五卷;平固令《邵毅集》五卷,錄一卷;太學(xué)博士《滕輔集》五卷,錄一卷。亡。
晉苻堅(jiān)丞相《王猛集》九卷錄一卷。梁有《顧夷集》五卷,散騎常侍《鄭襲集》四卷,撫軍掾《劉暢集》一卷,亡。
晉太常卿《韓康伯集》十六卷梁有黃門郎《范啟集》四卷;豫章太守《王恪集》十卷;零陵太守《陶混集》七卷,海鹽令《祖撫集》三卷;吳興太守《殷康集》五卷,錄一卷。亡。
晉太傅《謝安集》十卷梁十卷,錄一卷。又有中軍參軍《孫嗣集》三卷,錄一卷;司徒左長(zhǎng)史《劉袞集》三卷。亡?! x御史中丞《孔欣時(shí)集》八卷梁七卷。 晉《伏滔集》十一卷并目錄。梁五卷,錄一卷。
晉滎陽(yáng)太守《習(xí)鑿齒集》五卷晉秘書監(jiān)《孫盛集》五卷殘缺。梁十卷,錄一卷。
晉東陽(yáng)太守《袁宏集》十五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晉黃門郎《顧淳集》一卷,尋陽(yáng)太守《熊鳴鵠集》十卷,車騎司馬《謝韶集》三卷,金紫光祿大夫《王獻(xiàn)之集》十卷,錄一卷;瑯邪內(nèi)史《袁質(zhì)集》二卷,錄一卷;太宰從事中郎《袁邵集》五卷,錄一卷;車騎長(zhǎng)史《謝朗集》六卷,錄一卷;車騎將軍《謝頠集》十卷,錄一卷。亡?! x新安太守《郄愔集》四卷殘缺。梁五卷。又有吳郡功曹《陸法之集》十九卷,亡。
晉太常卿《王珉集》十卷梁錄一卷。
晉中散大夫《羅含集》三卷梁有太宰長(zhǎng)史《庾蒨集》二卷,大司馬參軍《庾悠之集》三卷,司徒右長(zhǎng)史《庾凱集》二卷,亡。
晉國(guó)子博士《孫放集》一卷殘缺。梁十卷?! x聘士《殷叔獻(xiàn)集》四卷并目錄。梁三卷,錄一卷。
晉湘東太守《庾肅之集》十卷錄一卷。梁有晉北中郎參軍《蘇彥集》十卷;太子左率《王肅之集》三卷,錄一卷;黃門郎《王徽之集》八卷;徵士《謝敷集》五卷,錄一卷,太常卿《孔汪集》十卷,《陳統(tǒng)集》七卷,太常《王愷集》十五卷;右將軍《王忱集》五卷,錄一卷;太?!兑笤始肥?。亡。晉徵士《戴逵集》九卷殘缺。梁十卷,錄一卷。又有晉光祿大夫《孫褵集》十卷,尚書左丞《徐禪集》六卷,亡。
晉太子前率《徐邈集》九卷并目錄。梁二十卷,錄一卷?! x給事中《徐乾集》二十一卷并目錄。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晉冠軍將軍《張玄之集》五卷,錄一卷;員外常侍《荀世之集》八卷,《袁山松集》十卷,黃門郎《魏逖之集》五卷,驃騎參軍《卞湛集》五卷,金紫光祿大夫《褚爽集》十六卷,錄一卷。亡。
晉豫章太守《范寧集》十六卷梁有晉余杭令《范弘之集》六卷,亡。
晉司徒《王絢集》十一卷并目錄。梁十卷,錄一卷,亡?! x處士《薄蕭之集》九卷梁十卷。又有晉安北參軍《薄要集》九卷,《薄邕集》七卷;延陵令《唐邁之集》十一卷,錄一卷。亡?! x《孫恩集》五卷梁有晉殿中將軍《傅綽集》十五卷,驍騎將軍《弘戎集》十六卷,御史中丞《魏叔齊集》十五卷,司徒右長(zhǎng)史《劉寧之集》五卷,亡。
晉臨海太守《辛德遠(yuǎn)集》五卷梁四卷。又有晉車騎參軍《何瑾之集》十一卷,太保《王恭集》五卷,錄一卷;《殷覬集》十卷,錄一卷。亡。
晉荊州刺史《殷仲堪集》十二卷并目錄。梁十卷,錄一卷,亡。
晉驃騎長(zhǎng)史《謝景重集》一卷晉《桓玄集》二十卷梁有晉丹陽(yáng)尹《卞范之集》五卷,錄一卷;光祿勛《卞承之集》十卷,錄一卷。亡。
晉東陽(yáng)太守《殷仲文集》七卷梁五卷。
晉司徒《王謐集》十卷錄一卷。梁有晉光祿大夫《伏系之集》十卷,錄一卷,亡。
晉右軍參軍《孔璠集》二卷晉衛(wèi)軍諮議《湛方生集》十卷錄一卷。
晉光祿大夫《祖臺(tái)之集》十六卷梁二十卷。
晉通直常侍《顧愷之集》七卷梁二十卷。
晉太常卿《劉瑾集》九卷梁五卷。 晉左仆射《謝混集》三卷梁五卷。
晉秘書監(jiān)《滕演集》十卷錄一卷?! x司徒長(zhǎng)史《王誕集》二卷梁有晉太尉咨議《劉簡(jiǎn)之集》十卷,亡。 晉丹陽(yáng)太守《袁豹集》八卷梁十卷,錄一卷。又有晉廬江太守《殷遵集》五卷,錄一卷;興平令《荀軌集》五卷。亡?! x西中郎長(zhǎng)史《羊徽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
晉國(guó)子博士《周祗集》十一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晉相國(guó)主簿《殷闡集》十卷,錄一卷;?!陡档霞肥?。亡。
晉始安太守《卞裕集》十三卷梁十五卷。又有晉《韋公藝集》六卷,亡。
晉《毛伯成集》一卷晉沙門《支曇諦集》六卷晉沙門《釋惠遠(yuǎn)集》十二卷晉姚萇沙門《釋僧肇集》一卷晉《王茂略集》四卷晉《曹毗集》四卷晉《宗欽集》二卷梁有晉中軍功曹《殷曠之集》五卷,太學(xué)博士《魏說集》十三卷;征西主簿《丘道護(hù)集》五卷,錄一卷;柴桑令《劉遺民集》五卷,錄一卷;《郭澄之集》十卷,徵士《周續(xù)之集》一卷,《孔瞻集》九卷。亡。
晉江州刺史王凝之妻《謝道韞集》二卷梁有婦人晉司徒王渾妻《鐘夫人集》五卷,《晉武帝左九嬪集》四卷,晉太宰賈充妻《李扶集》一卷,晉武平都尉陶融妻《陳窈集》一卷,晉都水使者妻《陳玢集》五卷,晉海西令劉臻妻《陳參集》七卷,晉劉柔妻《王邵之集》十卷,晉散騎常侍傅伉妻《辛蕭集》一卷,晉松陽(yáng)令鈕滔母《孫瓊集》二卷,晉成公道賢妻《龐馥集》一卷,晉宣城太守何殷妻《徐氏集》一卷,亡。
《宋武帝集》十二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宋文帝集》七卷梁十卷,亡。
《宋孝武帝集》二十五卷梁三十一卷,錄一卷。又有《宋廢帝景和集》十卷,錄一卷;《明帝集》三十三卷。亡。
宋《長(zhǎng)沙王道憐集》十卷錄一卷。梁有《宋臨川王道規(guī)集》四卷,錄一卷,亡。
《宋臨川王義慶集》八卷《宋江夏王義恭集》十一卷梁十五卷,錄一卷。又有《江夏王集別本》十五卷;宋《衡陽(yáng)王義季集》十卷,錄一卷。亡。
宋《南平王鑠集》五卷梁有宋《竟陵王誕集》二十卷,《建平王休度集》十卷,《新渝惠侯義宗集》十二卷,散騎常侍祖柔之集》二十卷,亡。
宋豫章太守《謝瞻集》三卷梁有宋征虜將軍《沈林子集》七卷,亡。
宋太常卿《孔琳之集》九卷并目錄,梁十卷,錄一卷。
宋《王叔之集》七卷梁十卷,錄一卷。
宋太中大夫《徐廣集》十五卷錄一卷。
宋秘書監(jiān)《盧繁集》一卷殘缺。梁十卷,錄一卷。
宋侍中《孔寧子集》十一卷并目錄。梁十五卷,錄一卷。
宋建安太守《卞瑾集》十卷梁十卷。
宋太常卿《蔡廓集》九卷并目錄。梁十卷,錄一卷。又有宋《王韶之集》二十四卷,亡。
宋尚書令《傅亮集》三十一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宋征南長(zhǎng)史《孫康集十卷,左軍長(zhǎng)史《范述集》三卷,亡。
宋太常卿《鄭鮮之集》十三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吾缡俊短諠摷肪啪砹何寰?,錄一卷。又有《張野集》十卷,宋零陵令《陶階集》八卷,東莞太守《張?jiān)钒司?;光祿大夫《王曇首集》二卷,錄一卷,亡?br />
宋太常卿《范泰集》十九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宋中書郎《荀昶集》十四卷梁十五卷,錄一卷。又有《卞伯玉集》五卷,錄一卷;中散大夫《羊欣集》七卷。亡。
宋司徒《王弘集》一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宋金紫光祿大夫《沈演集》十卷,廣平太守《范凱集》八卷,亡。
宋沙門《釋惠琳集》五卷梁九卷,錄一卷。又有宋《范晏集》十四卷,亡。
宋司徒府參軍《謝惠連集》六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宋太常《謝弘微集》二卷,亡。
宋臨川內(nèi)史《謝靈運(yùn)集》十九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宋給事中《丘深之集》七卷梁十五卷。又有義成太守《祖屳之集》五卷,荊州西曹《孫韶集》十卷,《殷淳集》二卷,揚(yáng)州刺史《殷景仁集》九卷,國(guó)子博士《姚濤之集》二十卷,錄一卷,《周礻殳集》十一卷。亡?! 兑箨U之集》一卷宋徵士《宗景集》十六卷梁十五卷。
宋徵士《雷次宗集》十六卷梁二十九卷,錄一卷。
宋奉朝請(qǐng)《伍緝之集》十二卷梁有宋南蠻主簿《衛(wèi)令元集》八卷;《范曄集》十五卷,錄一卷;撫軍諮議《范廣集》一卷;右光祿大夫《王敬弘集》五卷,錄一卷;《任豫集》六卷。
宋御史中丞《何承天集》二十卷梁三十二卷,亡?! ∷翁写蠓颉杜崴芍肥砹憾痪?。又有《王韶之集》十九卷,宋光祿大夫《江湛集》四卷,錄一卷。亡。
宋太尉《袁淑集》十一卷并目錄。梁十卷,錄一卷。
宋秘書監(jiān)《王微集》十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宋太子舍人《王僧謙集》二卷,金紫光祿大夫《王僧綽集》一卷,征北行參軍《顧邁集》二十卷,魚復(fù)令《陳超之集》十卷,平南將軍《何長(zhǎng)瑜集》八卷,亡。
宋員外郎《荀雍集》二卷梁四卷。又有宋國(guó)子博士《范演集》八卷,錢唐令《顧昱集》六卷,臨成令《韓浚之集》八卷,南陽(yáng)太守《沈亮之集》七卷,國(guó)子博士《孔欣集》九卷,臨海太守《江玄叔集》四卷,尚書郎《劉馥集》十一卷,太子中舍人《張演集》八卷,南昌令《蔡眇之集》三卷,太學(xué)博士《顧雅集》十三卷,巴東太守《孫仲之集》十一卷,太尉諮議參軍《謝元集》一卷,南海太守《陸展集》九卷,棘陽(yáng)令《山謙之集》十二卷,廣州刺史《羊希集》九卷,員外常侍《周始之集》十一卷,主客郎《羊崇集》六卷,太子舍人《孔景亮集》三卷,亡。
宋中書郎《袁伯文集》十一卷并目錄。梁有宋丞相諮議《蔡超集》七卷,亡。
宋東中郎長(zhǎng)史《孫緬集》八卷并目錄。梁十一卷。又有宋《賀道養(yǎng)集》十卷,太子洗馬《謝登集》六卷,新安太守《張鏡集》十卷;兼中書舍人《褚詮之集》八卷,錄一卷。亡。
宋特進(jìn)《顏延之集》二十五卷梁三十卷。又有《顏延之逸集》一卷,亡。
宋東揚(yáng)州刺史《顏竣集》十四卷并目錄。
宋大司馬錄事《顏測(cè)集》十一卷并目錄。
宋護(hù)軍將軍《王僧達(dá)集》十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國(guó)子博士《羊戎集》十卷,江寧令《蘇寶生集》四卷,兗州別駕《范義集》十二卷,吳興太守《劉瑀集》七卷,本郡孝廉《劉氏集》九卷,亡。
宋會(huì)稽太守《張暢集》十二卷殘缺。梁十四卷,錄一卷。又有宋司空《何尚之集》十卷,亡。
宋吏部尚書《何偃集》十九卷梁十六卷。又有廬江太守《周朗集》八卷,亡。
宋侍中《沈懷文集》十二卷殘缺。梁十六卷。
宋北中郎長(zhǎng)史《江智深集》九卷并目一卷。
宋太子中庶子《殷琰集》七卷梁又有宋武陵太守《袁凱集》八卷,《荀欽明集》六卷,安北參軍《王詢之集》五卷,越騎校尉《戴法興集》四卷,亡。
宋黃門郎《虞通之集》十五卷梁二十卷。
宋司徒左長(zhǎng)史《沈勃集》十五卷梁二十卷。
宋金紫光祿大夫《謝莊集》十九卷梁十五卷。又有宋金紫光祿大夫《謝協(xié)集》三卷,三巴校尉《張悅集》十一卷,揚(yáng)州從事《賀頠集》十一卷,領(lǐng)軍長(zhǎng)史《孔邁之集》八卷,撫軍參軍《賀弼集》十六卷,本州秀才《劉遂集》二卷,亡。
宋《建平王景素集》十卷宋征虜記室參軍《鮑照集》十卷梁六卷。又有宋武康令《沈懷遠(yuǎn)集》十九卷,《裴骃集》六卷,刪定郎《劉鯤集》五卷,宜都太守《費(fèi)修集》十卷,亡。
宋太中大夫《徐爰集》六卷梁十卷。又有宋護(hù)軍司馬《孫勃集》六卷,右光祿大夫《張永集》十卷,陽(yáng)羨令《趙繹集》十六卷,亡。
宋《庾蔚之集》十六卷梁二十卷。又有太子中舍人徵不就《王素集》十六卷,亡。
宋豫章太守《劉愔集》八卷梁十卷。又有宋起部《費(fèi)鏡運(yùn)集》二十卷,光祿大夫《孫夐集》十一卷,太尉從事中郎《蔡頤集》三卷;司空《劉勔集》二十卷,錄一卷;青州刺史《明僧暠集》十卷,吳興太守《蕭惠開集》七卷,《沈宗之集》十卷,大司農(nóng)《張辯集》十六卷,金紫光祿大夫《王瓚集》十五卷,錄一卷,《郭坦之集》五卷,會(huì)稽主簿《辛湛之集》八卷,太子舍人《硃百年集》二卷,東海王常侍《鮑德遠(yuǎn)集》六卷,會(huì)稽郡丞《張緩集》六卷。亡。 宋寧國(guó)令《劉薈集》七卷宋江州從事《吳邁遠(yuǎn)集》一卷殘缺。梁八卷,亡。
宋宛朐令《湯惠休集》三卷梁四卷。又有南海太守《孫奉伯集》十卷,右將軍《成元范集》十卷,奉朝請(qǐng)《虞喜集》十一卷,延陵令《唐思賢集》十五卷,《戴凱之集》六卷,亡?! ∷嗡就健对蛹肥痪聿⒛夸?。梁九卷。又有婦人《牽氏集》一卷,宋后宮司儀《韓蘭英集》四卷,亡。
《齊文帝集》一卷殘缺。梁十一卷。又有齊《晉安王子懋集》四卷,錄一卷;《隨王子隆集》七卷,亡?! ↓R《竟陵王子良集》四十卷梁又有齊聞喜公《蕭遙欣集》十一卷,領(lǐng)軍諮議《劉祥集》十卷,亡。
齊太宰《褚彥回集》十五卷梁又有齊黃門侍郎《崔祖思集》二十卷,中軍佐《鐘蹈集》十二卷;余杭令《丘巨源集》十卷,錄一卷。亡。 齊太尉《王儉集》五十一卷梁六十卷。又有齊東海太守《謝顥集》十六卷,《謝瀹集》十卷,豫州刺史《劉善明集》十卷,侍中《褚賁集》十二卷,徵士《劉虬集》二十四卷,司徒主簿徵不就《庾易集》十卷,《顧歡集》三十卷,《劉瓛集》三十卷,射聲校尉《劉璡集》三卷,亡。
齊中書郎《周颙集》八卷梁十六卷。又有齊左侍郎《鮑鴻集》二十卷,錄一卷;雍州秀才《韋瞻集》十卷;正員郎《劉懷慰集》十卷,錄一卷;永嘉太守《江山圖集》十卷,驃騎記室參軍《荀憲集》十一卷。亡。
齊前軍參軍《虞羲集》九卷殘缺。梁十一卷。又有平陽(yáng)令《韋沈集》十卷,車騎參軍《任文集》十一卷,《卞鑠集》十六卷,《婁幼瑜集》六十六卷,長(zhǎng)水校尉《祖沖之集》五十一卷,亡。
齊中書郎《王融集》十卷齊吏部郎《謝朓集》十二卷《謝朓逸集》一卷梁又有《王巾集》十一卷,亡。
齊司徒左長(zhǎng)史《張融集》二十七卷梁十卷。又有張融《玉海集》十卷、《大澤集》十卷、《金波集》六十卷,又有齊羽林監(jiān)《庾韶集》十卷,黃門郎《王僧佑集》十卷;太常卿《劉悛集》二十卷,錄一卷;秘書《王寂集》五卷。亡。
齊金紫光祿大夫《孔稚珪集》十卷齊后軍法曹參軍《陸厥集》八卷梁十卷。
齊太尉《徐孝嗣集》十卷梁七卷。又有侍中《劉暄集》一十一卷,通直常侍《裴昭明集》九卷,《虞炎集》七卷,吏部郎《劉瑱集》十卷,梁國(guó)從事中郎《劉繪集》十卷,亡。
齊侍中《袁彖集》五卷并錄。
齊中書郎《江奐集》九卷并錄。
齊平西諮議《宗躬集》十三卷齊太子舍人《沈驎士集》六卷《梁武帝集》二十六卷梁三十二卷。
《梁武帝詩(shī)賦集》二十卷《梁武帝雜文集》九卷《梁武帝別集目錄》二卷《梁武帝凈業(yè)賦》三卷《梁簡(jiǎn)文帝集》八十五卷陸罩撰,并錄。
《梁元帝集》五十二卷《梁元帝小集》十卷梁《昭明太子集》二十卷梁有《梁安成王集》三十卷,亡。
梁《岳陽(yáng)王詧集》十卷《梁王蕭巋集》十卷梁《邵陵王綸集》六卷梁《武陵王紀(jì)集》八卷梁《蕭琮集》七卷梁又有《安成煬王集》五卷,亡。
梁司徒諮議《宗夬集》九卷并錄。
梁國(guó)子博士《丘遲集》十卷并錄。梁十五卷,又有《謝朏集》十五卷,亡。
梁金紫光祿大夫《江淹集》九卷梁二十卷。
《江淹后集》十卷梁尚書仆射《范云集》十一卷并錄。
梁太常卿《任昉集》三十四卷梁有晉安太守《謝纂集》十卷,撫軍將軍《柳惔集》二十卷,中護(hù)軍《柳惲集》十二卷,豫州刺史《柳憕集》六卷,尚書令《柳忱集》十三卷,義興郡丞《何僴集》三卷,撫軍中兵參軍《韋溫集》十卷,鎮(zhèn)西錄事參軍《到洽集》十一卷,太子洗馬《劉苞集》十卷,南徐州秀才《諸葛璩集》十卷,亡。
梁特進(jìn)《沈約集》一百一卷并錄。梁又有《謝綽集》十一卷,亡?! ×褐熊姼J議《王僧孺集》三十卷梁尚書左丞《范縝集》十一卷梁護(hù)軍將軍《周舍集》二十卷梁有秘書張熾《金河集》六十卷,《劉敲集》八卷,玄貞處士《劉訏集》一卷,亡。
《梁蕭洽集》二卷梁隱居先生《陶弘景集》三十卷《陶弘景內(nèi)集》十五卷梁徵士《魏道微集》三卷梁黃門郎《張率集》三十八卷梁南徐州治中《王冏集》三卷梁都官尚書《江革集》六卷梁奉朝請(qǐng)《吳均集》二十卷梁光祿大夫《庾曇隆集》十卷并錄。
梁儀同三司《徐勉前集》三十五卷《徐勉后集》十六卷并序錄?! ×豪舨坷伞锻蹂a集》七卷并錄。
梁尚書左仆射《王暕集》二十一卷梁平西刑獄參軍《劉孝標(biāo)集》六卷梁鴻臚卿《裴子野集》十四卷梁仁威府長(zhǎng)史《司馬褧集》九卷梁《蕭子暉集》九卷梁始興內(nèi)史《蕭子范集》十三卷梁建陽(yáng)令《江洪集》二卷梁鎮(zhèn)西府記室《鮑畿集》八卷梁尚書祠部郎《虞?爵集》十卷梁新田令《費(fèi)昶集》三卷梁《蕭幾集》二卷梁東陽(yáng)郡丞《謝瑱集》八卷梁通直郎《謝琛集》五卷梁仁威記室《何遜集》七卷梁有安西記室《劉緩集》四卷,沙門《釋智藏集》五卷,亡。
梁太常卿《陸倕集》十四卷梁廷尉卿《劉孝綽集》十四卷梁都官尚書《劉孝儀集》二十卷梁太子庶子《劉孝威集》十卷梁東陽(yáng)太守《王揖集》五卷梁黃門郎《陸云公集》十卷梁國(guó)子祭酒《蕭子云集》十九卷梁征西府長(zhǎng)史《楊眺集》十一卷并錄。
梁太子洗馬《王筠集》十一卷并錄。
王筠《中書集》十一卷并錄。 王筠《臨海集》十一卷并錄。 王筠《左佐集》十一卷并錄。
王筠《尚書集》九卷并錄。 梁西昌侯《蕭深藻集》四卷并錄。
梁中書郎《任孝恭集》十卷梁平北府長(zhǎng)史《鮑泉集》一卷梁雍州刺史《張纘集》十一卷并錄。
梁尚書仆射《張綰集》十一卷并錄。
梁度支尚書《庚肩吾集》十卷梁太常卿《劉之遴前集》十一卷《劉之遴后集》二十一卷梁豫章世子侍讀《謝郁集》五卷梁安成蕃王《蕭欣集》十卷梁中書舍人《硃超集》一卷梁護(hù)軍將軍《甄玄成集》十卷并錄。
梁散騎常侍《沈君游集》十三卷。
梁《臨安恭公主集》三卷武帝女。
梁征西記室范靖妻《沈滿愿集》三卷梁太子洗馬徐悱妻《劉令嫻集》三卷《后魏孝文帝集》三十九卷后魏司空《高允集》二十一卷后魏司農(nóng)卿《李諧集》十卷后魏太常卿《盧元明集》十七卷后魏司空祭酒《袁躍集》十三卷后魏著作佐郎《韓顯宗集》十卷后魏散騎常侍《溫子升集》三十九卷后魏太常卿《陽(yáng)固集》三卷北齊特進(jìn)《邢子才集》三十一卷北齊尚書仆射《魏收集》六十八卷北齊儀同《劉逖集》二十六卷后周《明帝集》九卷后周《趙王集》八卷后周《滕簡(jiǎn)王集》八卷后周儀同《宗懔集》十二卷并錄。
后周沙門《釋亡名集》十卷后周小司空《王褒集》二十一卷并錄?! 『笾苌俑怠妒拻旨肥砗笾荛_府儀同《庾信集》二十一卷并錄?! 蛾惡笾骷啡啪怼蛾惡笾魃蚝蠹肥黻惔蠼城洹抖胖畟ゼ肥黻惤鹱瞎獾摯蠓颉吨芎胱尲肪啪黻悺吨芎胱尯蠹肥黻愂讨小渡蚓记凹菲呔黻悺渡蚓己蠹肥黻惿抽T《釋標(biāo)集》二卷陳沙門《釋洪偃集》八卷陳沙門《釋瑗集》六卷陳沙門《釋靈裕集》四卷陳尚書仆射《周弘正集》二十卷陳鎮(zhèn)南府司馬《陰鏗集》一卷陳左衛(wèi)將軍《顧野王集》十九卷陳沙門《策上人集》五卷陳尚書左仆射《徐陵集》三十卷陳右衛(wèi)將軍《張式集》十四卷陳尚書度支郎《張正見集》十四卷陳司農(nóng)卿《陸琰集》二卷陳少府卿《陸玠集》十卷陳光祿卿《陸瑜集》十一卷并錄。
陳護(hù)軍將軍《蔡景歷集》五卷陳沙門《釋暠集》六卷陳御史中丞《褚玠集》十卷陳安右府諮議《司馬君卿集》二卷陳著作佐郎《張仲簡(jiǎn)集》一卷。
《煬帝集》五十五卷《王祐集》一卷武陽(yáng)太守《盧思道集》三十卷金州刺史《李元操集》十卷蜀王府記室《辛德源集》三十卷太尉《楊素集》十卷懷州刺史《李德林集》十卷吏部尚書《牛弘集》十二卷司隸大夫《薛道衡集》三卷國(guó)子祭酒《何妥集》十卷秘書監(jiān)《柳抃集》五卷開府《江總集》三十卷《江總后集》二卷記室參軍《蕭愨集》九卷著作郎《魏彥深集》三卷著作郎《諸葛穎集》十四卷劉子政母《祖氏集》九卷著作郎《王胄集》十卷右四百三十七部,四千三百八十一卷。通計(jì)亡書,合八百八十六部,八千一百二十六卷。
別集之名,蓋漢東京之所創(chuàng)也。自靈均已降,屬文之士眾矣,然其志尚不同,風(fēng)流殊別。后之君子,欲觀其體勢(shì),而見其心靈,故別聚焉,名之為集。辭人景慕,并自記載,以成書部。年代遷徙,亦頗遺散。其高唱絕俗者,略皆具存,今依其先后,次之于此。
《文章流別集》四十一卷梁六十卷,志二卷,論二卷,摯虞撰。
《文章流別志》、《論》二卷?yè)从葑?br />
《文章流別本》十二卷謝混撰。
《續(xù)文章流別》三卷孔寧撰。
《集苑》四十五卷梁六十卷。
《集林》一百八十一卷宋臨川王劉義慶撰。梁二百卷。
《集林鈔》十一卷《集鈔》十卷沈約撰。梁有《集鈔》四十卷,丘遲撰,亡。
《集略》二十卷《撰遺》六卷梁又有《零集》三十六卷,亡。
《翰林論》三卷李充撰。梁五十四卷。
《文苑》一百卷孔道撰?! 段脑封n》三十卷《文選》三十卷梁昭明太子撰。
《詞林》五十八卷《文?!肺迨怼秴浅课募肥砹菏?。又有《漢書文府》三卷,亡。
《巾箱集》七卷梁有《文章志錄雜文》八卷,謝沈撰,又《名士雜文》八卷,亡?! 秼D人集》二十卷梁有《婦人集》三十卷,殷淳撰。又有《婦人集》十一卷,亡。
《婦人集鈔》二卷《雜文》十六卷為婦人作。
《文選音》三卷蕭該撰?! 段男牡颀垺肥砹杭鏂|宮通事舍人劉勰撰。
《文章始》一卷姚察撰。梁有《文章始》一卷,任昉撰;《四代文章記》一卷,吳郡功曹張防撰。 亡。
《賦集》九十二卷謝靈運(yùn)撰。梁又有《賦集》五十卷,宋新渝惠侯撰;《賦集》四十卷,宋明帝撰;《樂器賦》十卷;《伎藝賦》六卷。亡。
《賦集鈔》一卷《賦集》八十六卷后魏秘書丞崔浩撰。
《續(xù)賦集》十九卷殘缺。
《歷代賦》十卷梁武帝撰?! 痘实氯饝?yīng)賦頌》一卷梁十六卷。
《五都賦》六卷并錄。張衡及左思撰。
《雜都賦》十一卷梁《雜賦》十六卷。又《東都賦》一卷,孔逭作;《二京賦音》二卷,李軌、綦毋邃撰;《齊都賦》二卷并音,左思撰;《相風(fēng)賦》七卷,傅玄等撰;《迦維國(guó)賦》二卷,晉右軍行參軍虞干紀(jì)撰;《遂志賦》十卷,《乘輿赭白馬》二卷。亡。
《述征賦》一卷《神雀賦》一卷后漢傅毅撰。
《雜賦注本》三卷梁有郭璞注《子虛上林賦》一卷,薛綜注張衡《二京賦》二卷,晁矯注《二京賦》一卷,傅巽注《二京賦》二卷,張載及晉侍中劉逵、晉懷令衛(wèi)權(quán)注左思《三都賦》三卷,綦毋邃注《三都賦》三卷,項(xiàng)氏注《幽通賦》,蕭廣濟(jì)注木玄虛《海賦》一卷,徐爰注《射雉賦》一卷,亡?! 东I(xiàn)賦》十八卷《圍棋賦》一卷梁武帝撰。
《觀象賦》一卷《洛神賦》一卷孫壑注。
《枕賦》一卷張君祖撰。
《二都賦音》一卷李軌撰。
《百賦音》十卷宋御史褚詮之撰。梁有《賦音》二卷,郭徵之撰;《雜賦圖》十七卷。亡。
《大隋封禪書》一卷《上封禪書》二卷梁有《雜封禪文》八卷,《秦帝刻石文》一卷,宋會(huì)稽太守褚淡撰,亡。
《集雅篇》五卷《靖恭堂頌》一卷晉涼王李灊撰。梁有《頌集》二十卷,王僧綽撰;《木連理頌》二卷,太元十九年群臣上。亡?! 对?shī)集》五十卷謝靈運(yùn)撰。梁五十一卷。又有宋侍中張敷、袁淑補(bǔ)謝靈運(yùn)《詩(shī)集》一百卷;又《詩(shī)集》百卷,并例、錄二卷,顏峻撰;《詩(shī)集》四十卷,宋明帝撰;《雜詩(shī)》七十九卷,江邃撰;《雜詩(shī)》二十卷,宋太子洗馬劉和注;《二晉雜詩(shī)》二十卷;《古今五言詩(shī)美文》五卷,荀綽撰;《詩(shī)鈔》十卷。亡。
《詩(shī)集鈔》十卷謝靈運(yùn)撰。梁有《雜詩(shī)鈔》十卷,錄一卷,謝靈運(yùn)撰,亡?! 豆旁?shī)集》九卷《六代詩(shī)集鈔》四卷梁有《雜言詩(shī)鈔》五卷,謝朏撰,亡。
《詩(shī)英》九卷謝靈運(yùn)集。梁十卷。又有《文章英華》三十卷,梁昭明太子撰,亡。
《今詩(shī)英》八卷《古今詩(shī)苑英華》十九卷梁昭明太子撰。
《詩(shī)纘》十三卷《眾詩(shī)英華》一卷《詩(shī)類》六卷《玉臺(tái)新詠》十卷徐陵撰?! 栋僦驹?shī)》九卷干寶撰。梁五卷。又有《古游仙詩(shī)》一卷;應(yīng)貞注應(yīng)璩《百一詩(shī)》八卷;《百一詩(shī)》二卷,晉蜀郡太守李彪撰。亡。
齊《釋奠會(huì)詩(shī)》一十卷《齊宴會(huì)詩(shī)》十七卷《青溪詩(shī)》三十卷齊宴會(huì)作。梁有魏、晉、宋《雜祖餞宴會(huì)詩(shī)集》二十一部,一百四十三卷,亡,今略其數(shù)?! 段鞲挛摹肥痪聿?。梁蕭淑撰?! 栋賴?guó)詩(shī)》四十三卷《文林館詩(shī)府》八卷后齊文林館作。
《詩(shī)評(píng)》三卷鐘嶸撰,或曰《詩(shī)品》?! 豆艠犯钒司怼段臅?huì)詩(shī)》三卷陳仁威記室徐伯陽(yáng)撰。
《五岳七星回文詩(shī)》一卷梁有《雜詩(shī)圖》一卷,亡。
《毛伯成詩(shī)》一卷伯成,東晉征西參軍。
《春秋寶藏詩(shī)》四卷張朏撰。
《江淹擬古》一卷羅潛注。
《樂府歌辭鈔》一卷《歌錄》十卷《古歌錄鈔》二卷《晉歌章》八卷梁十卷。
《吳聲歌辭曲》一卷梁二卷。又有《樂府歌詩(shī)》二十卷,秦伯文撰;《樂府歌詩(shī)》十二卷,《樂府三校歌詩(shī)》十卷,《樂府歌辭》九卷;《太樂歌詩(shī)》八卷,《歌辭》四卷,張永記;《魏宴樂歌辭》七卷,《晉歌章》十卷;又《晉歌詩(shī)》十八卷,《晉宴樂歌辭》十卷,荀勖撰;《宋太始祭高禖歌辭》十一卷,《齊三調(diào)雅辭》五卷;《古今九代歌詩(shī)》七卷,張湛撰;《三調(diào)相和歌辭》五卷,《三調(diào)詩(shī)吟錄》六卷,《奏鞞鐸舞曲》二卷,《管弦錄》一卷,《伎錄》一卷;《太樂備問鍾鐸律奏舞歌》四卷,郝生撰;《回文集》十卷,謝靈運(yùn)撰;又《回文詩(shī)》八卷,《織錦回文詩(shī)》一卷,苻堅(jiān)秦州刺史竇氏妻蘇氏作;《頌集》二十卷,王僧綽撰;《木連理頌》二卷,晉太元十九年群臣上;又有鼓吹、清商、樂府、宴樂、高禖、鞞、鐸等《歌辭舞錄》,凡十部。
《陳郊廟歌辭》三卷并錄。徐陵撰。
《樂府新歌》十卷秦王記室崔子發(fā)撰。
《樂府新歌》二卷秦王司馬殷僧首撰《古今箴銘集》十四卷張湛撰。錄一卷。梁有《箴集》十六卷,《雜誡箴》二十四卷,《女箴》一卷,《女史箴圖》一卷,又有《銘集》十一卷,又陸少玄撰《佛像雜銘》十三卷,釋僧祐撰《箴器雜銘》五卷,亡。
《眾賢誡集》十卷殘缺。梁有《誡林》三卷,綦毋邃撰;《四帝誡》三卷,王誕撰;《雜家誡》七卷,《諸家雜誡》九卷,《集誡》二十二卷。亡。
《諸葛武侯誡》一卷、《女誡》一卷《女誡》一卷曹大家撰。
《女鑒》一卷梁有《女訓(xùn)》十六卷。
《婦人訓(xùn)誡集》十一卷并錄。梁十卷。宋司空徐湛之撰。
《娣姒訓(xùn)》一卷馮少胄撰。
《貞順志》一卷《贊集》五卷謝莊撰。
《畫贊》五卷漢明帝殿閣畫,魏陳思王贊。梁五十卷。又有《誄集》十五卷,謝莊撰,亡。
《七集》十卷謝靈運(yùn)集。
《七林》十卷梁十二卷,錄二卷。卞景撰。梁有又有《七林》三十卷,音一卷,亡。 《七悟》一卷顏之推撰。梁有《吊文集》六卷,錄一卷;《吊文》二卷,亡。
《碑集》二十九卷《雜碑集》二十九卷《雜碑集》二十二卷梁有《碑集》十卷,謝莊撰;《釋氏碑文》三十卷,梁元帝撰;《雜碑》二十二卷,《碑文》十五卷,晉將作大匠陳勰撰;《碑文》十卷,車灌撰;又有《羊祜墮淚碑》一卷,《桓宣武碑》十卷,《長(zhǎng)沙景王碑文》三卷,《荊州雜碑》三卷,《雍州雜碑》四卷,《廣州刺史碑》十二卷,《義興周處碑》一卷,《太原王氏家碑誄頌贊銘集》二十六卷;《諸寺碑文》四十六卷,釋僧祐撰;《雜祭文》六卷,《眾僧行狀》四十卷,釋僧祐撰。亡。
《設(shè)論集》二卷劉楷撰。梁有《設(shè)論集》三卷,東晉人撰;《客難集》二十卷,亡?! 墩摷菲呤怼峨s論》十卷《明真論》一卷晉兗州刺史宗岱撰。
《東西晉興亡論》一卷《陶神論》五卷《正流論》一卷《黃芳引連珠》一卷《梁武連珠》一卷沈約注。
《梁武帝制旨連珠》十卷梁邵陵王綸注?! 读何涞壑浦歼B珠》十卷陸緬注。梁有《設(shè)論連珠》十卷,謝靈運(yùn)撰《連珠集》五卷,陳證撰《連珠》十五卷;又《連珠》一卷,陸機(jī)撰,何承天注;又班固《典引》一卷,蔡邕注。亡?! 读捍s文》三卷《詔集區(qū)分》四十一卷后周獸門學(xué)士宗干撰。
《魏朝雜詔》二卷梁有《漢高祖手詔》一卷,亡。
《錄魏吳二志詔》二卷梁有《三國(guó)詔誥》十卷,亡。
《晉咸康詔》四卷《晉朝雜詔》九卷梁有《晉雜詔》百卷,錄一卷。又有《晉雜詔》二十八卷,錄一卷;又《晉詔》六十卷,《晉文王》、《武帝雜詔》十二卷。亡。
《錄晉詔》十四卷梁有《晉武帝詔》十二卷,《成帝詔草》十七卷,《康帝詔草》十卷,《建元直詔》三卷,《永和副詔》九卷,《升平、隆和、興寧副詔》十卷,《泰元、咸寧、寧康副詔》二十二卷,《隆安直詔》五卷,《元興大亨副詔》三卷,亡。
《晉義熙詔》十卷梁有《義熙副詔》十卷,《義熙以來至于大明詔》三十卷,《晉宋雜詔》四卷;又《晉宋雜詔》八卷,王韶之撰;又《雜詔》十四卷,《班五條詔》十卷。亡?! 端斡莱蹼s詔》十三卷梁有《詔集》百卷,起漢訖宋;《武帝詔》四卷,宋《元熙詔令》五卷,《永初二年五年詔》三卷,《永初已來中書雜詔》二十卷。亡。
《宋孝建詔》一卷梁有《宋景平詔》三卷,亡。
《宋元嘉副詔》十五卷梁有《宋元嘉詔》六十二卷,又《宋孝武詔》五卷,《宋大明詔》七十卷,《宋永光、景和詔》五卷,《宋泰始、泰豫詔》二十二卷,《宋義嘉偽詔》一卷,《宋元徽詔》十三卷,《宋升明詔》四卷,亡。
《齊雜詔》十卷《齊中興二年詔》三卷梁有《齊建元詔》五卷,《永明詔》三卷,《武帝中詔》十卷,《齊隆昌、延興、建武詔》九卷,《齊建武二年副詔》九卷,《梁天監(jiān)元年至七年詔》十二卷,《天監(jiān)九年、十年詔》二卷,亡。
《后魏詔集》十六卷《后周雜詔》八卷《雜詔》八卷《雜赦書》六卷《陳天嘉詔草》三卷《霸朝集》三卷李德林撰。
《皇朝詔集》九卷《皇朝陳事詔》十三卷梁有《雜九錫文》四卷,亡。
《上法書表》一卷虞和撰?! 读褐斜怼肥痪砹荷哿晖踝A河小稘h名臣奏》三十卷;《魏名臣奏》三十卷,陳長(zhǎng)壽撰;《魏雜事》七卷,《晉諸公奏》十一卷,《雜表奏駁》三十五卷,《漢丞相匡衡、大司馬王鳳奏》五卷,《劉隗奏》五卷,《孔群奏》二十二卷,《晉金紫光祿大夫周閔奏事》四卷,《晉中丞劉邵奏事》六卷,《中丞司馬無忌奏事》十三卷,《中丞虞谷奏事》六卷,《中丞高崧奏事》五卷,又《諸彈事》等十四部。亡。
《雜露布》十二卷梁有《雜檄文》十七卷,《魏武帝露布文》九卷,亡。
《山公啟事》三卷《范寧啟事》三卷梁十卷。梁有《雜薦文》十二卷,《薦文集》七卷,亡。
《善文》五十卷杜預(yù)撰?! 峨s集》一卷殷仲堪撰。
《梁、魏、周、齊、陳皇朝聘使雜啟》九卷《政道集》十卷《書集》八十八卷晉散騎常侍王履撰。梁八十卷,亡。
《書林》十卷《雜逸書》六卷梁二十二卷。徐爰撰。《應(yīng)璩書林》八卷,夏赤松撰;《抱樸君書》一卷,葛洪撰;《蔡司徒書》三卷,蔡謨撰;《前漢雜筆》十卷,《吳晉雜筆》九卷,《吳朝文》二十四卷,《李氏家書》八卷,晉左將軍《王鎮(zhèn)惡與劉丹陽(yáng)書》一卷,亡。
《后周與齊軍國(guó)書》二卷《高澄與侯景書》一卷《策集》一卷殷仲堪撰。 《策集》六卷梁有《孝秀對(duì)策》十二卷,亡。
《宋元嘉策孝秀文》十卷《誹諧文》三卷《誹諧文》十卷袁淑撰。梁有《續(xù)誹諧文集》十卷;又有《誹諧文》一卷,沈宗之撰;《任子春秋》一卷,杜嵩撰;《博陽(yáng)秋》一卷,宋零陵令辛邕之撰。亡。 《法集》百七卷梁沙門釋寶唱撰。
右一百七部,二千二百一十三卷。通計(jì)亡書,合二百四十九部,五千二百二十四卷。
總集者,以建安之后,辭賦轉(zhuǎn)繁,眾家之集,日以滋廣,晉代摯虞苦覽者之勞倦,于是采摘孔翠,芟剪繁蕪,自詩(shī)賦下,各為條貫,合而編之,謂為《流別》。是后文集總鈔,作者繼軌,屬辭之士,以為覃奧,而取則焉。今次其前后,并解釋評(píng)論,總于此篇?! 》布灏傥迨牟?,六千六百二十二卷。通計(jì)亡書,合一千一百四十六部,一萬三千三百九十卷?! ∥恼撸悦餮砸?。古者登高能賦,山川能祭,師旅能誓,喪紀(jì)能誄,作器能銘,則可以為大夫。 言其因物騁辭,情靈無擁者也。唐歌虞詠,商頌周雅,敘事緣情,紛綸相襲,自斯已降,其道彌繁。世有澆淳,時(shí)移治亂,文體遷變,邪正或殊。宋玉、屈原,激清風(fēng)于南楚,嚴(yán)、鄒、枚、馬,陳盛藻于西京,平子艷發(fā)于東都,王粲獨(dú)步于漳滏。愛逮晉氏,見稱潘、陸,并黼藻相輝,宮商間起,清辭潤(rùn)乎金石,精義薄乎云天。永嘉已后,玄風(fēng)既扇,辭多平淡,文寡風(fēng)力。降及江東,不勝其弊。宋、齊之世,下逮梁初,靈運(yùn)高致之奇,延年錯(cuò)綜之美,謝玄暉之藻麗,沈休文之富溢,輝煥斌蔚,辭義可觀。梁簡(jiǎn)文之在東宮,亦好篇什,清辭巧制,止乎衽席之間,雕琢蔓藻,思極閨闈之內(nèi)。后生好事,遞相放習(xí),朝野紛紛,號(hào)為宮體。流宕不已,訖于喪亡。陳氏因之,未能全變。其中原則兵亂積年,文章道盡。后魏文帝,頗效屬辭,未能變俗,例皆淳古。齊宅漳濱,辭人間起,高言累句,紛紜絡(luò)繹,清辭雅致,是所未聞。后周草創(chuàng),干戈不戢,君臣戮力,專事經(jīng)營(yíng),風(fēng)流文雅,我則未暇。其后南平漢沔,東定河朔,訖于有隋,四海一統(tǒng),采荊南之?巳梓,收會(huì)稽之箭竹,辭人才士,總萃京師。屬以高祖少文,煬帝多忌,當(dāng)路執(zhí)權(quán),逮相擯壓。于是握靈蛇之珠,韞荊山之玉,轉(zhuǎn)死溝壑之內(nèi)者,不可勝數(shù),草澤怨刺,于是興焉。古者陳詩(shī)觀風(fēng),斯亦所以關(guān)乎盛衰者也。班固有《詩(shī)賦略》,凡五種,今引而伸之,合為三種,謂之集部。
凡四部經(jīng)傳三千一百二十七部,三萬六千七百八卷。通計(jì)亡書,合四千一百九十一部,四萬九千四百六十七卷。
經(jīng)戒三百一部,九百八卷。餌服四十六部,一百六十七卷。房中十三部,三十八卷。符錄十七部,一百三卷。
右三百七十七部,一千二百一十六卷。
道經(jīng)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yuǎn),莫知其極。所以說天地淪壞,劫數(shù)終盡,略與佛經(jīng)同。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hào)。其間相去經(jīng)四十一億萬載。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轉(zhuǎn)共承受,世人莫之豫也。所說之經(jīng),亦稟元一之氣,自然而有,非所造為,亦與天尊常在不滅。天地不壞,則蘊(yùn)而莫傳,劫運(yùn)若開,其文自見。凡八字,盡道體之奧,謂之天書。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輝照耀,驚心眩目,雖諸天仙,不能省視。天尊之開劫也,乃命天真皇人,改囀天音而辯析之。自天真以下,至于諸仙,展轉(zhuǎn)節(jié)級(jí),以次相授。諸仙得之,始授世人。然以天尊經(jīng)歷年載,始一開劫,受法之人,得而寶秘,亦有年限,方始傳授。上品則年久,下品則年近。故今授道者,經(jīng)四十九年,始得授人。推其大旨,蓋亦歸于仁愛清靜,積而修習(xí),漸致長(zhǎng)生,自然神化,或白日登仙,與道合體。其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箓》,次受《三洞箓》,次受《洞玄箓》,次受《上清箓》。箓皆素書,紀(jì)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諸符,錯(cuò)在其間,文章詭怪,世所不識(shí)。受者必先潔齋,然后赍金環(huán)一,并諸贄幣,以見于師。師受其贄,以箓授之,仍剖金環(huán),各持其半,云以為約。弟子得箓,緘而佩之。
其潔齋之法,有黃箓、玉箓、金箓、涂炭等齋。為壇三成,每成皆置綿蕝嶠,以為限域。傍各開門,皆有法象。齋者亦有人數(shù)之限,以次入于綿蕝之中,魚貫面縛,陳說愆咎,告白神祇,晝夜不息,或一二七日而止。其齋數(shù)之外有人者,并在綿蕝之外,謂之齋客,但拜謝而已,不面縛焉。而又有諸消災(zāi)度厄之法,依陰陽(yáng)五行數(shù)術(shù),推人年命書之,如章表之儀,并具贄幣,燒香陳讀。云奏上天曹,請(qǐng)為除厄,謂之上章。夜中于星辰之下,陳設(shè)酒脯餅餌幣物,歷祀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為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為醮。又以木為印,刻星辰日月于其上,吸氣執(zhí)之,以印疾病,多有愈者。又能登刀入火而焚敕之,使刃不能割,火不能熱。而又有諸服餌、辟谷、金丹、玉漿、云英,蠲除滓穢之法,不可殫記。云自上古黃帝、帝嚳、夏禹之儔,并遇神人,咸受道箓,年代既遠(yuǎn),經(jīng)史無聞焉。
推尋事跡,漢時(shí)諸子,道書之流有三十七家,大旨皆去健羨,處沖虛而已,無上天官符箓之事。其《黃帝》四篇,《老子》二篇,最得深旨。故言陶弘景者,隱于句容,好陰陽(yáng)五行,風(fēng)角星算,修辟谷導(dǎo)引之法,受道經(jīng)符箓,武帝素與之游。及禪代之際,弘景取圖讖之文,合成“景梁”字以獻(xiàn)之,由是恩遇甚厚。又撰《登真隱訣》,以證古有神仙之事;又言神丹可成,服之則能長(zhǎng)生,與天地永畢。帝令弘景試合神丹,竟不能就,乃言中原隔絕,藥物不精故也。帝以為然,敬之尤甚。然武帝弱年好事,先受道法,及即位,猶自上章,朝士受道者眾。三吳及邊海之際,信之逾甚。陳武世居吳興,故亦奉焉。 后魏之世,嵩山道士寇謙之,自云嘗遇真人成公興,后遇太上老君,授謙之為天師,而又賜之《云中音誦科誡》二十卷。又使玉女授其服氣導(dǎo)引之法,遂得辟谷,氣盛體輕,顏色鮮麗。弟子十余人,皆得其術(shù)。其后又遇神人李譜,云是老君玄孫,授其圖箓真經(jīng),劾召百神,六十余卷,及銷煉金丹云英八石玉漿之法。太武始光之初,奉其書而獻(xiàn)之。帝使謁者,奉玉帛牲牢,祀嵩岳,迎致其余弟子,于代都東南起壇宇,給道士百二十余人,顯揚(yáng)其法,宣布天下。太武親備法駕而受符箓焉。自是道業(yè)大行,每帝即位,必受符箓,以為故事,刻天尊及諸仙之象而供養(yǎng)焉。遷洛已后,置道場(chǎng)于南郊之傍,方二百步。正月、十月之十五日,并有道士哥人百六人,拜而祠焉。后齊神武帝遷鄴,遂罷之。文襄之世,更置館宇,選其精至者使居焉。后周承魏,崇奉道法,每帝受箓,如魏之舊,尋與佛法俱滅,開皇初又興,高祖雅信佛法,于道士蔑如也。大業(yè)中,道士以術(shù)進(jìn)者甚眾。其所以講經(jīng),由以《老子》為本,次講《莊子》及《靈寶》、《升玄》之屬。其余眾經(jīng),或言傳之神人,篇卷非一。自云天尊姓樂名靜信,例皆淺俗,故世甚疑之。其術(shù)業(yè)優(yōu)者,行諸符禁,往往神驗(yàn)。而金丹玉液長(zhǎng)生之事,歷代糜費(fèi),不可勝紀(jì),竟無效焉。今考其經(jīng)目之?dāng)?shù),附之于此。大乘經(jīng)六百一十七部,二千七十六卷。五百五十八部,一千六百九十七卷,經(jīng)。五十九部,三百七十九卷,疏。小乘經(jīng)四百八十七部,八百五十二卷。雜經(jīng)三百八十部,七百一十六卷。雜經(jīng)目殘缺,其見數(shù)如此。雜疑經(jīng)一百七十二部,三百三十六卷。大乘律五十二部,九十一卷。小乘律八十部,四百七十二卷。七十七部,四百九十卷,律。二部,二十三卷,講疏。雜律二十七部,四十六卷。大乘論三十五部,一百四十一卷。三十部,九十四卷,論。十五部,四十七卷,疏。
小乘論四十一部,五百六十七卷。二十一部,四百九十一卷,論。十部,七十六卷,講疏。雜論五十一部,四百三十七卷。三十二部,二百九十九卷,論。九部,一百三十八卷,講疏。記二十部,四百六十四卷。
右一千九百五十部,六千一百九十八卷。
佛經(jīng)者,西域天竺之迦維衛(wèi)國(guó)凈飯王太子釋迦牟尼所說。釋迦當(dāng)周莊王之九年四月八日,自母右脅而生,姿貌奇異,有三十二相,八十二好。舍太子位,出家學(xué)道,勤行精進(jìn),覺悟一切種智,而謂之佛,亦曰佛陀,亦曰浮屠,皆胡言也。華言譯之為凈覺。其所說云,人身雖有生死之異,至于精神則恆不滅。 此身之前,則經(jīng)無量身矣。積而修習(xí),精神清凈,則成佛道。天地之外,四維上下,更有天地,亦無終極,然皆有成有敗。一成一敗,謂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則有無量劫矣。每劫必有諸佛得道,出世教化,其數(shù)不同。今此劫中,當(dāng)有千佛。自初至于釋迦,已七佛矣。其次當(dāng)有彌勒出世,必經(jīng)三會(huì),演說法藏,開度眾生。由其道者,有四等之果。一曰須陀洹,二曰斯陀含,三曰阿那含,四曰阿羅漢。至羅漢者,則出入生死,去來隱顯,而不為累。阿羅漢已上,至菩薩者,深見佛性,以至成道。每佛滅度,遺法相傳,有正、象、末三等淳樗之異。年歲遠(yuǎn)近,亦各不同。末法已后,眾生愚鈍,無復(fù)佛教,而業(yè)行轉(zhuǎn)惡,年壽漸短,經(jīng)數(shù)百千載間,乃至朝生夕死。然后有大水、大火、大風(fēng)之災(zāi),一切除去之,而更立生人,又歸淳樸,謂之小劫。每一小劫,則一佛出世。
初,天竺中多諸外道,并事水火毒龍,而善諸變幻。釋迦之苦行也,是諸邪道,并來嬲惱,以亂其心,而不能得。及佛道成,盡皆摧伏,并為弟子。弟子,男曰桑門,譯言息心,而總曰僧,譯言行乞。
女曰比丘尼。皆剃落須發(fā),釋累辭家,相與和居,治心修凈,行乞以自資,而防心攝行。僧至二百五十戒,尼五百戒。俗人信憑佛法者,男曰優(yōu)婆塞,女曰優(yōu)婆夷,皆去殺、盜、淫、妄言、飲酒,是為五誡。
釋迦在世教化四十九年,乃至天龍人鬼并來聽法,弟子得道,以百千萬億數(shù)。然后于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以二月十五日,入般涅槃。涅槃亦曰泥洹,譯言滅度,亦言常樂我凈。初釋迦說法,以人之性識(shí)根業(yè)各差,故有大乘小乘之說。至是謝世,弟子大迦葉與阿難等五百人,追共撰述,綴以文字,集載為十二部。后數(shù)百年,有羅漢菩薩,相繼著論,贊明其義。然佛所說,我滅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義如此。
推尋典籍,自漢已上,中國(guó)未傳。或云久以流布,遭秦之世,所以堙滅。其后張騫使西域,蓋聞?dòng)懈⊥乐?。哀帝時(shí),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經(jīng),中土聞之,未之信也。后漢明帝夜夢(mèng)金人飛行殿庭,以問于朝,而傅毅以佛對(duì)。帝遣郎中蔡愔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經(jīng)四十二章及釋迦立像。并與沙門攝摩騰、竺法蘭東還。愔之來也,以白馬負(fù)經(jīng),因立白馬寺于洛城雍門西以處之。其經(jīng)緘于蘭臺(tái)石室,而又畫像于清涼臺(tái)及顯節(jié)陵上。章帝時(shí),楚王英以崇敬佛法聞,西域沙門,赍佛經(jīng)而至者甚眾。永平中,法蘭又譯《十住經(jīng)》。其余傳譯,多未能通。至桓帝時(shí),有安息國(guó)沙門安靜,赍經(jīng)至洛,翻譯最為通解。
靈帝時(shí),有月支沙門支讖、天竺沙門竺佛朔等,并翻佛經(jīng)。而支讖所譯《泥洹經(jīng)》二卷,學(xué)者以為大得本旨。漢末,太守竺融,亦崇佛法。三國(guó)時(shí),有西域沙門康僧會(huì),赍佛經(jīng)至吳譯之,吳主孫權(quán),甚大敬信。魏黃初中,中國(guó)人始依佛戒,剃發(fā)為僧。先是西域沙門來此,譯《小品經(jīng)》,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甘露中,有硃仕行者,往西域,至于闐國(guó),得經(jīng)九十章,晉元康中,至鄴譯之,題曰《放光般若經(jīng)》。
太始中,有月支沙門竺法護(hù),西游諸國(guó),大得佛經(jīng),至洛翻譯,部數(shù)甚多。佛教?hào)|流,自此而盛。
石勒時(shí),常山沙門衛(wèi)道安,性聰敏,誦經(jīng)日至萬余言。以胡僧所譯《維摩》《法華》,未盡深旨,精思十年,心了神悟,乃正其乖舛,宣揚(yáng)解釋。時(shí)中國(guó)紛擾,四方隔絕,道安乃率門徒,南游新野,欲令玄宗所在流布,分遣弟子,各趨諸方。法性詣?chuàng)P州,法和入蜀,道安與慧遠(yuǎn)之襄陽(yáng)。后至長(zhǎng)安,苻堅(jiān)甚敬之。道安素聞天竺沙門鳩摩羅什,思通法門,勸堅(jiān)致之。什亦聞安令問,遙拜致敬。姚萇弘始二年,羅什至長(zhǎng)安,時(shí)道安卒后已二十載矣,什深慨恨。什之來也,大譯經(jīng)論,道安所正,與什所譯,義如一,初無乖舛。
初,晉元熙中,新豐沙門智猛,策杖西行,到華氏城,得《泥洹經(jīng)》及《僧祗律》,東至高昌,譯《泥洹》為二十卷。后有天竺沙門曇摩羅讖復(fù)赍胡本,來至河西。沮渠蒙遜遣使至高昌取猛本,欲相參驗(yàn),未還而蒙遜破滅。姚萇弘始十年,猛本始至長(zhǎng)安,譯為三十卷。曇摩羅讖又譯《金光明》等經(jīng)。時(shí)胡僧至長(zhǎng)安者數(shù)十輩,惟鳩摩羅什才德最優(yōu)。其所譯則《維摩》、《法華》、《成實(shí)論》等諸經(jīng),及曇無懺所譯《金光明》,曇摩羅懺譯《泥洹》等經(jīng),并為大乘之學(xué)。而什又譯《十誦律》,天竺沙門佛陀耶舍譯《長(zhǎng)阿含經(jīng)》及《四方律》,兜佉勒沙門曇摩難提譯《增一阿含經(jīng)》,曇摩耶舍譯《阿毗曇論》,并為小乘之學(xué)。其余經(jīng)論,不可勝記。自是佛法流通,極于四海矣。東晉隆安中,又有罽賓沙門僧伽提婆譯《增一阿含經(jīng)》及《中阿含經(jīng)》。義熙中,沙門支法領(lǐng)從于闐國(guó)得《華嚴(yán)經(jīng)》三萬六千偈,至金陵宣譯。又有沙門法顯,自長(zhǎng)安游天竺,經(jīng)三十余國(guó),隨有經(jīng)律之處,學(xué)其書語(yǔ),譯而寫之。還至金陵,與天竺禪師跋羅參共辯定,謂《僧祗律》,學(xué)者傳之。
齊梁及陳,并有外國(guó)沙門。然所宣譯,無大名部可為法門者。梁武大崇佛法,于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jīng)典,凡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jīng)目錄》。又后魏時(shí),太武帝西征長(zhǎng)安,以沙門多違佛律,群聚穢亂,乃詔有司,盡坑殺之,焚破佛像。長(zhǎng)安僧徒,一時(shí)殲滅。自余征鎮(zhèn),豫聞詔書,亡匿得免者十一二。文成之世,又使修復(fù)。熙平中,遣沙門慧生使西域,采諸經(jīng)律,得一百七十部。永平中,又有天竺沙門菩提留支,大譯佛經(jīng),與羅什相埒。其《地持》、《十地論》,并為大乘學(xué)者所重。后齊遷鄴,佛法不改。至周武帝時(shí),蜀郡沙門衛(wèi)元嵩上書,稱僧徒猥濫,武帝出詔,一切廢毀?! ¢_皇元年,高祖普詔天下;任聽出家,仍令計(jì)口出錢,營(yíng)造經(jīng)像。而京師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諸大都邑之處,并官寫一切經(jīng),置于寺內(nèi);而又別寫,藏于秘閣。天下之人,從風(fēng)而靡,競(jìng)相景慕,民間佛經(jīng),多于六經(jīng)數(shù)十百倍。大業(yè)時(shí),又令沙門智果,于東都內(nèi)道場(chǎng)撰諸經(jīng)目,分別條貫,以佛所說經(jīng)為三部;一曰大乘,二曰小乘,三曰雜經(jīng)。其余似后人假托為之者,別為一部,謂之疑經(jīng)。又有菩薩及諸深解奧義、贊明佛理者,名之為論,及戒律并有大、小及中三部之別。又所學(xué)者,錄其當(dāng)時(shí)行事,名之為記。凡十一種。今舉其大數(shù),列于此篇。
右道、佛經(jīng)二千三百二十九部,七千四百一十四卷。
道、佛者,方外之教,圣人之遠(yuǎn)致也。俗士為之,不通其指,多離以迂怪,假托變幻亂于世,斯所以為弊也。故中庸之教,是所罕言,然亦不可誣也。故錄其大綱,附于四部之末。
大凡經(jīng)傳存亡及道、佛,六千五百二十部,五萬六千八百八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