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族人頂) 楊纂 段永 王士良 崔彥穆 令狐整(子熙 弟休)司馬裔(子侃)裴果(劉志)
鄭偉,字子直,滎陽開封人也,小名阇提,魏將作大匠渾之十一世孫。祖思明,少勇悍,仕魏至直閣將軍,贈濟州刺史。父先護,亦以武勇聞。起家員外散騎侍郎。魏孝莊帝在藩,先護早自結托。及即位,歷通直散騎常侍、平南將軍、廣州刺史,賜爵平昌縣侯。元顥入洛,以御捍之功,累遷都督二豫郢雍四州諸軍、征東將軍、豫州刺史,兼尚書右仆射,進爵郡公。尋入為車騎將軍、左衛(wèi)將軍。及爾朱榮死,徐州刺史爾朱仲遠擁兵將入洛,詔先護以本官假驃騎將軍、大都督,率所部與行臺楊昱及都督賀拔勝同討之。勝于陣降仲遠,又聞京師不守,眾遂潰。先護奔梁。尋自梁歸,為仲遠所害。魏孝武初,贈使持節(jié)、都督、青齊兗豫四州刺史。
偉少倜儻有大志,每以功名自許,善騎射,膽力過人。爾朱氏滅后,自梁歸魏。起家通直散騎侍郎。及孝武西遷,偉亦歸鄉(xiāng)里,不求仕進。大統(tǒng)三年,河內公獨孤信既復洛陽,偉乃謂其親族曰:"今嗣主中興鼎業(yè),據有崤、函。河內公親董眾軍,克復瀍、洛,率士之內,孰不延首望風。況吾等世荷朝恩,家傳忠義,誠宜以此時效臣子之節(jié),成富貴之資。豈可碌碌為懦夫之事也!"于是與宗人榮業(yè),糾合州里,建義于陳留。信宿間,眾有萬余人。遂攻拔梁州,擒東魏刺史鹿永吉及鎮(zhèn)城令狐德,并獲陳留郡守趙季和。乃率眾來附。因是梁、陳之間,相次降款。偉馳入朝,太祖與語嘆美之。拜龍驤將軍、北徐州刺史,封武陽縣伯,邑六百戶。
從戰(zhàn)河橋及解玉壁圍,偉常先鋒陷陣。侯景歸款,太祖命偉率所部應接之。及景后叛,偉亦全軍而還。錄前后功,除中軍將軍、滎陽郡守,加散騎常侍、大都督,進爵襄城郡公,邑二千戶,加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魏恭帝二年,進位大將軍,除江陵防主、都督十五州諸軍事。偉性粗獷,不遵法度,睚眥之間,便行殺戮。朝廷以其有立義之效,每優(yōu)容之。及在江陵,乃專戮副防主杞賓王,坐除名。保定元年,詔復官爵,仍除宜州刺史。天和六年,轉華州刺史。偉前后蒞職,皆以威猛為治,吏民莫敢犯禁,盜賊亦為之休止。雖無仁政,然頗以此見稱。其年卒于州,時年五十七。贈本官,加少傅、都督司豫洛相冀五州諸軍事、司州刺史。謚曰肅。
偉性吃,少時嘗逐鹿于野,失之,遇牧豎而問焉。牧豎答之,其言亦吃。偉怒,謂其效己,遂射殺之。其忍暴如此。子大士嗣。
偉族人頂,字寧伯,少有干用。起家員外散騎侍郎,稍遷行臺左丞、陽城陳留二郡守。與偉同謀立義。后隨偉入朝,賜爵魏昌縣伯,除太府少卿。出為扶風郡守,復為太府少卿,轉衛(wèi)尉少卿。歷職內外,并有恪勤之稱。尋卒官。贈儀同三司、豫州刺史。
子常,字子元。頗涉學,有當官譽。歷撫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司皮下大夫,遷信東徐南兗三州刺史。以立義及累戰(zhàn)功,授上開府、儀同大將軍,賜爵饒陽侯。卒,贈本官,加郢鄯陜三州諸軍事、郢州刺史。子神符。
楊纂,廣寧人也。父安仁,魏北道都督、朔州鎮(zhèn)將。纂少習軍旅,慷慨有志略,尤工騎射,勇力兼人。年二十,從齊神武起兵于信都,以軍功稍遷安西將軍、武州刺史。自以功高賞薄,志懷怨憤,每嘆曰:"大丈夫富貴何必故鄉(xiāng)。若以妻子撓懷,豈不沮人雄志!"大統(tǒng)初,乃間行歸款。太祖執(zhí)纂手曰:"人所貴者忠義也,所懼者危亡也,其能不憚危亡蹈茲忠義者,今方見之于卿耳。"即授征南將軍、大都督,封永興縣侯,邑八百戶,加通直散騎常侍。
從太祖解洛陽圍,經河橋、邙山之戰(zhàn),纂每先登,軍中咸推其敢勇。累遷使持節(jié)、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進爵為公,增邑通前一千戶。賜姓莫胡盧氏。俄授岐州刺史。孝閔帝踐阼,進爵宋熙郡公。保定元年,進位大將軍,改封隴東郡公,除隴州刺史。三年,從隨公楊忠東伐,至并州而還。天和六年,進授柱國大將軍,轉華州刺史。
纂性質樸,又不識文字,前后蒞職,但推誠信而已。吏以其忠恕,頗亦懷之。尋卒于州,時年六十七。子睿嗣。位至上柱國、漁陽郡公。
段永,字永賓,其先遼東石城人,晉幽州刺史匹磾之后也。曾祖愄,仕魏,黃龍鎮(zhèn)將,因徙高陸之河陽焉。永幼有志操,閭里稱之。魏正光末,六鎮(zhèn)擾亂,遂攜老幼,避地中山。后赴洛陽。拜殿中將軍,稍遷平東將軍,封沃陽縣伯,邑五百戶。青州人崔社客舉兵反,永討平之。進爵為侯,除左光祿大夫。時有賊魁元伯生,率數(shù)百騎,西自崤、潼,東至鞏、洛,屠陷塢壁,所在為患。魏孝武遣京畿大都督匹婁昭討之,昭請以五千人行。永進曰:"此賊既無城柵,唯以寇抄為資,安則蟻聚,窮則鳥散,取之在速,不在眾也。若星馳電發(fā),出其不虞,精騎五百,自足平殄。若征兵而后往,彼必遠竄,雖有大眾,無所用之。"帝然其計,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騎討之。永覘知所在,倍道兼進,遂破平之。
帝西遷,永時不及從。大統(tǒng)初,乃結宗人,潛謀歸款。密與都督趙業(yè)等襲斬西中郎將慕容顯和,傳首京師。以功別封昌平縣子,邑三百戶,除北徐州刺史。從擒竇泰,復弘農,破沙苑,并有戰(zhàn)功。進爵為公。河橋之役,永力戰(zhàn)先登,授南汾州刺史。累遷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姓爾綿氏。魏廢帝元年,授恒州刺史。于時朝貴多其部人,謁永之日,冠蓋盈路。當時榮之。孝閔帝踐阼,進爵廣城郡公,轉文州刺史。入為工部中大夫,遷軍司馬。保定四年,拜大將軍。
永歷任內外,所在頗有聲稱。輕財好士,朝野以此重焉。前后累增凡三千九百戶。天和四年,授小司寇。尋為右二軍總管,率兵北道講武。遇疾,卒于賀葛城,年六十八。喪還,高祖親臨。贈使持節(jié)、柱國大將軍、同華等五州刺史,謚曰基。子岌嗣,官至儀同三司、兵部下大夫。
王士良,字君明,其先太原晉陽人也。后因晉亂,避地涼州。魏太武平沮渠氏,曾祖景仁歸魏,為敦煌鎮(zhèn)將。祖公禮,平城鎮(zhèn)司馬,因家于代。父延,蘭陵郡守。士良少修謹,不妄交游。魏建明初,爾朱仲遠啟為府參軍事。歷大行臺郎中、諫議大夫,封石門縣男,邑二百戶。后與紇豆陵步藩交戰(zhàn),軍敗,為步藩所擒,遂居河右。偽行臺紇豆陵伊利欽其才,擢授右丞,妻以孫女。士良既為姻好,便得盡言,遂曉以禍福,伊利等并即歸附。朝廷嘉之。太昌初,進爵晉陽縣子,邑四百戶。尋進爵瑯邪縣侯,授太中大夫、右將軍,出為殷州車騎府司馬。
東魏徙鄴之后,置京畿府,專典兵馬。時齊文襄為大都督,以士良為司馬,領外兵參軍。尋遷長史,加安西將軍,徙封符壘縣侯,增邑七百戶。武定初,除行臺左中兵郎中,又轉大將軍府屬、從事中郎,仍攝外兵事。王思政鎮(zhèn)潁川,齊文襄率眾攻之。授士良大行臺右丞,加鎮(zhèn)西將軍,增邑一千戶,進爵為公,令輔其弟演于并州居守。
齊文宣即位,入為給事黃門侍郎,領中書舍人,仍總知并州兵馬事,加征西將軍,別封新豐縣子,邑三百戶。俄除驃騎將軍、尚書吏部郎中。齊文宣自晉陽赴鄴宮,復士良為尚書左丞,統(tǒng)留后事。仍遷御史中丞,轉七兵尚書。未幾,入為侍中,轉殿中尚書。頃之,復為侍中,除吏部尚書。士良頓首固讓,文宣不許。久之,還為侍中,又攝度支、五兵二曹尚書。士良少孤,事繼母梁氏以孝聞。及卒,居喪合禮。文宣尋起令視事,士良屢表陳誠,再三不許,方應命。文宣見其毀瘠,乃許之。因此臥疾歷年,文宣每自臨視。疾愈,除滄州刺史。乾明初,征還鄴,授儀同三司。孝昭即位,遣三道使搜揚人物。士良與尚書令趙郡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行郡國,但有一介之善者,無不以聞。齊武成初,除太子少傅、少師,復除侍中,轉太常卿,尋加開府儀同三司,出為豫州道行臺,豫州刺史。
保定四年,晉公護東伐,權景宣以山南兵圍豫州,士良舉城降。授大將軍、小司徒,賜爵廣昌郡公。尋除荊州總管,行荊州刺史。復入為小司徒。俄除鄜州刺史,轉金州總管、七州諸軍事、金州刺史。建德六年,授并州刺史。士良去鄉(xiāng)既久,忽臨本州,耆舊故人,猶有存者。遠近咸以為榮。加授上大將軍。以老疾乞骸骨,優(yōu)詔許之。隋開皇元年卒,時年八十二。子德衡,大象末,儀同大將軍。
崔彥穆,字彥穆,清河東武城人也,魏司空、安陽侯林之九世孫。會祖顗,魏平東府諮議。祖蔚,遭從兄司徒浩之難,南奔江左。仕宋為給事黃門侍郎,汝南、義陽二郡守。延興初,復歸于魏,拜潁川郡守,因家焉。后終于郢州刺史。父稚,篤志經史,不以世事嬰心。起家秘書郎,稍遷永昌郡守。隋開皇初,以獻后外曾祖,追贈上開府儀同三司、新州刺史。
彥穆幼明悟,神彩卓然。年十五,與河間邢子才、京兆韋孝寬俱入中書學,偏相友愛。伏膺儒業(yè),為時輩所稱。魏吏部尚書隴西李神俊有知人之鑒,見而嘆曰:"王佐才也。"永安末,除司徒府參軍事,轉記室,遷大司馬從事中郎。魏孝武西遷,彥穆時不得從。大統(tǒng)三年,乃與兄彥珍于成皋舉義,因攻拔滎陽,擒東魏郡守蘇淑。仍與鄉(xiāng)郡王元洪威攻潁川,斬其刺史李景遺。孝武嘉之,拜鎮(zhèn)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滎陽郡守。四年,兼行右民郎中、潁川邑中正,賜爵千乘縣侯。十四年,加使持節(jié)、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司農卿。時軍國草創(chuàng),眾務殷繁,太祖乃詔彥穆入幕府,兼掌文翰。及于謹伐江陵,彥穆以本官從平之。
世宗初,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俄拜安州總管、十一州諸軍事、安州刺史。入為御正中大夫。陳氏請敦鄰好,詔彥穆使焉。彥穆風韻閑曠,器度方雅,善玄言,解談謔,甚為江表所稱。轉民部中大夫,進爵為公。天和三年,復為使主,聘于齊。使還,除金州總管、七州諸軍事、金州刺史,進位大將軍。尋征拜小司徒。
大象二年,宣帝崩,隋文帝輔政,三方兵起。以彥穆為行軍總管,率兵與襄州總管王誼討司馬消難。軍次荊州,彥穆疑荊州總管獨孤永業(yè)有異志,遂收而戮之。及事平,隋文帝征王誼入朝,即以彥穆為襄州總管、六州諸軍事、襄州刺史,加授上大將軍,進爵東郡公,邑二千戶。頃之,永業(yè)家自理得雪,彥穆坐除名。尋復官爵。隋開皇元年,卒。子君綽嗣。
君綽性夷簡,博覽經史,有父風。大象末,丞相府賓曹參軍。君綽弟君肅,解巾為道王侍讀。大象末,潁川郡守。
令狐整,字延保,敦煌人也,本名延,世為西土冠冕。曾祖嗣、祖詔安,并官至郡守,咸為良二千石。父虬,早以名德著聞,仕歷瓜州司馬、敦煌郡守、郢州刺史,封長城縣子。大統(tǒng)末,卒于家。太祖?zhèn)恐?,遣使者監(jiān)護喪事,又敕鄉(xiāng)人為營墳壟。贈龍驤將軍、瓜州刺史。
整幼聰敏,沉深有識量。學藝騎射,并為河右所推。刺史魏東陽王元榮辟整為主簿,加蕩寇將軍。整進趨詳雅,對揚辯暢,謁見之際,州府傾目。榮器整德望,嘗謂僚屬曰:"令狐延保西州令望,方城重器,豈州郡之職所可縶維。但一日千里,必基武步,寡人當委以庶務,書諾而已。"
頃之,魏孝武西遷,河右擾亂,榮仗整防捍,州境獲寧。及鄧彥竊據瓜州,拒不受代。整與開府張穆等密應使者申徽,執(zhí)彥送京師。太祖嘉其忠節(jié),表為都督。尋而城民張保又殺刺史成慶,與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構逆,規(guī)據河西。晉昌人呂興等復害郡守郭肆,以郡應保。初,保等將圖為亂,慮整守義不從,既殺成慶,因欲及整。以整人之望也,復恐其下叛之,遂不敢害。雖外加禮敬,內甚忌整。整亦偽若親附,而密欲圖之。陰令所親說保曰:"君與仲和結為唇齒,今東軍漸逼涼州,彼勢孤危,恐不能敵。若或摧衄,則禍及此土。宜分遣銳師,星言救援。二州合勢,則東軍可圖。然后保境息人,計之上者。"保然之,而未知所任。整又令說保曰:"歷觀成敗,在于任使。所擇不善,旋致傾危。令狐延保兼資文武,才堪統(tǒng)御,若使為將,蔑不濟矣。"保納其計,具以整父兄等并在城中,弗之疑也,遂令整行。整至玉門郡,召集豪杰,說保罪逆,馳還襲之。先定晉昌,斬呂興。進軍擊保。州人素服整威名,并棄保來附。保遂奔吐谷渾。
眾議推整為刺史。整曰:"本以張保肆逆,毒害無辜,闔州之人,俱陷不義。今者同心戮力,務在除兇,若其自相推薦,復恐效尤致禍。"于是乃推波斯使主張道義行州事。具以狀聞。詔以申徽為刺史。征整赴闕,授壽昌郡守,封襄武縣男,邑二百戶。太祖謂整曰:"卿少懷英略,早建殊勛,今者官位,未足酬賞。方當與卿共平天下,同取富貴。"遂立為瓜州義首。仍除持節(jié)、撫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大都督。
整以國難未寧,常愿舉宗效力。遂率鄉(xiāng)親二千余人入朝,隨軍征討。整善于撫馭,躬同豐約,是以人眾并忘羈旅,盡其力用。遷使持節(jié)、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太祖常從容謂整曰:"卿遠祖立忠而去,卿今立忠而來,可謂積善余慶,世濟其美者也。"整遠祖漢建威將軍邁,不為王莽屈,其子稱避地河右。故太祖稱之去。尋除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太祖又謂整曰:"卿勛同婁、項,義等骨肉,立身敦雅,可以范人。"遂賜姓宇文氏,并賜名整焉。宗人二百余戶,并列屬籍。
孝閔帝踐阼,拜司憲中大夫。處法平允,為當時所稱。進爵彭陽縣公,增邑一千戶。初,梁興州刺史席固以州來附,太祖以固為豐州刺史。固蒞職既久,猶習梁法,凡所施為,多虧治典。朝議密欲代之,而難其選。遂令整權鎮(zhèn)豐州,委以代固之略。整廣布威恩,傾身撫接,數(shù)月之間,化洽州府。于是除整豐州刺史,以固為湖州。豐州舊治,不居民中,賦役參集,勞逸不均。整請移治武當,詔可其奏。獎勵撫導,遷者如歸,旬月之間,城府周備。固之遷也,其部曲多愿留為整左右,整諭以朝制,弗之許也,流涕而去。及整秩滿代至,民吏戀之,老幼送整,遠近畢集,數(shù)日停留,方得出界。其得人心如此。拜御正中大夫,出為中華郡守,轉同州司會,遷始州刺史。整雅識情偽,尤明政術,恭謹廉慎,常懼盈滿,故歷居內外,所在見稱。天和六年,進位大將軍,增邑通前二千一百戶。
晉公護之初執(zhí)政也,欲委整以腹心。整辭不敢當,頗迕其意,護以此疏之。及護誅,附會者咸伏法,而整獨保全。時人稱其先覺。建德二年卒,時年六十一。贈本官,加鄜宜豳鹽四州諸軍事、鄜州刺史,謚曰襄。子熙嗣。
熙字長熙。性方雅,有度量,雖在私室,容止儼然。非一時賢俊,未嘗與之游處。善騎射,解音律,涉群書,尤明《三禮》。累遷居職任,并有能名。大象中,位至吏部中大夫、儀同大將軍。
整弟休,幼聰敏,有文武材。起家太學生。后與整同起兵逐張保,授都督。累遷大都督、樂安郡守。入為中外府樂曹參軍。時諸功臣多為本州刺史,晉公護謂整曰:"以公勛望,應得本州,但朝廷藉公委任,無容遠出。然公門之內,須有衣錦之榮。"乃以休為敦煌郡守。在郡十余年,甚有政績。進位儀同三司,遷合州刺史。尋卒官。
司馬裔,字遵胤,河內溫人也,晉宣帝弟太常馗之后。曾祖楚之,屬宋武帝誅晉氏戚屬,避難歸魏。位至使持節(jié)、侍中、鎮(zhèn)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朔州刺史,封瑯邪王。裔少孤,有志操,州郡辟召,并不應命。起家司徒府參軍事。后以軍功,授中堅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及魏孝武西遷,裔時在鄴,潛歸鄉(xiāng)里,志在立功。
大統(tǒng)三年,大軍復弘農,乃于溫城起義,遣使送款。與東魏將高永洛、王陵等晝夜交戰(zhàn)。眾寡不敵,義徒死傷過半。及大軍東征,裔率所部從戰(zhàn)河橋,又別攻懷縣,獲其將吳輔叔。自此頻與東魏交戰(zhàn),每有克獲。六年,授河內郡守。尋加持節(jié)、平東將軍、北徐州刺史。八年,率其義眾入朝。太祖嘉之,特蒙賞勞。頃之,河內有四千余家歸附,并裔之鄉(xiāng)舊,乃授前將軍、太中大夫,領河內郡守,令安集流民。十三年,攻拔東魏平齊、柳泉、蓼塢三城,獲其鎮(zhèn)將李熙之。加授都督。
十五年,太祖令山東立義諸將等能率眾入關者,并加重賞。裔領戶千室先至,太祖欲以封裔。裔固辭曰:"立義之士,辭鄉(xiāng)里,捐親戚,遠歸皇化者,皆是誠心內發(fā),豈裔能率之乎。令以封裔,便是賣義士以求榮,非所愿也。"太祖善而從之。授帥都督,拜其妻元為襄城郡公主。十六年,大軍東伐,裔請為前鋒。遂入建州,破東魏將劉雅興,拔其五城。
魏廢帝元年,征裔,令以本兵鎮(zhèn)漢中。除白馬城主,帶華陽郡守,加授撫軍將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二年,轉鎮(zhèn)宋熙郡。尋率所部兵從尉遲迥伐蜀,與叱羅協(xié)破叛兵趙雄杰于槐林,平鄧朏于梓潼。以功賜爵龍門縣子,行蒲州刺史。尋行新城郡事。魏恭帝元年,授使持節(jié)、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本郡中正。
孝閔帝踐阼,除巴州刺史,進使持節(jié)、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瑯邪縣伯,邑五百戶。保定二年,入為御伯中大夫,增邑通前一千五百戶。四年,轉御正中大夫,進爵為公。大軍東討,裔率義兵與少師楊扌剽守軹關,即授懷州刺史、東道慰勞大使。五年,轉始州刺史。
天和初,信州蠻酋冉令賢等反,連結二千余里。裔隨上庸公陸騰討之。裔自開州道入,先遣使宣示禍福。蠻酋冉三公等三十余城皆來降附。進次雙城,蠻酋向寶勝等率其種落,據險自固。向天王之徒,為其外援。裔晝夜攻圍,腹背受敵。自春至秋,五十余戰(zhàn)。寶勝糧仗俱竭,力屈乃降。時尚有籠東一城未下,尋亦拔之。又獲賊帥冉西梨、向天王等。出師再期,群蠻率服。拜信州刺史。五年,遷潼州刺史。六年,征拜大將軍,除西寧州刺史。未及之部,卒于京師。
裔性清約,不事生業(yè),所得俸祿,并散之親戚,身死之日,家無余財。宅宇卑陋,喪庭無所,有詔為起祠堂焉。贈大將軍,加懷邵汾晉四州刺史。謚曰定。子侃嗣。
侃字道遷,少敢勇,未弱冠,便從戎旅。保定四年,隨少師楊扌剽東征。與齊人交戰(zhàn),扌剽為敵所擒,侃力戰(zhàn)得免。天和二年,授右侍上士,加都督,進大都督。從大軍攻晉州,以功授使持節(jié)、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又從平并、鄴,除樂安郡守。后更論晉州及平齊勛,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遷兗州刺史。未之部而卒。贈本官,加豫州刺史,謚曰惠。子運嗣。
裴果,字戎昭,河東聞喜人也。祖思賢,魏青州刺史。父遵,齊州刺史。果少慷慨,有志略。魏太昌初,起家前將軍、乾河軍主,除陽平郡丞。太祖曾使并州,與果相遇。果知非常人,密托附焉。永安末,盜賊蜂起。果從軍征討,乘黃驄馬,衣青袍,每先登陷陣,時人號為"黃驄年少"。永熙中,授河北郡守。
及齊神武敗于沙苑,果乃率其宗黨歸闕。太祖嘉之,賜田宅、奴婢、牛馬、衣服、什物等。從戰(zhàn)河橋,解玉壁圍,并摧鋒奮擊,所向披靡。大統(tǒng)九年,又從戰(zhàn)邙山,于太祖前挺身陷陣,生擒東魏都督賀婁烏蘭。勇冠當時,人莫不嘆服。以此太祖愈親待之,補帳內都督,遷平東將軍。后從開府楊忠平隨郡、安陸,以功加大都督,除正平郡守。正平,果本郡也。以威猛為政,百姓畏之,盜賊亦為之屏息。遷使持節(jié)、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司農卿。又從大將軍尉遲迥伐蜀。果率所部為前軍,開劍閣,破李慶保,降楊乾運,皆有功。魏廢帝三年,授龍州刺史,封冠軍縣侯,邑五百戶。俄而州民張道、李祏驅率百姓,圍逼州城。時糧仗皆闕,兵士又寡,果設方略以拒之,賊便退走。于是出兵追擊,累戰(zhàn)破之。旬月之間,州境清晏。轉陵州刺史。
孝閔帝踐阼,除隆州刺史。加使持節(jié)、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增邑一千戶。武成末,轉眉州刺史。保定五年,授復州刺史。果性嚴猛,能斷決,每抑挫豪右,申理屈滯,歷牧數(shù)州,號為稱職。天和二年,卒于位。贈本官,加絳晉建三州刺史。謚曰質。子孝仁嗣。
孝仁幼聰敏,涉獵經史,有譽于時。起家舍人上士。累遷大都督、儀同三司。出為長寧鎮(zhèn)將。捍御齊人,甚有威邊之略。建德末,遷建州刺史,轉譙州刺史。大象末,又遷亳州刺史。
鄭偉等之以梁州歸款,時劉志亦以廣州來附。志,弘農華陰人,本名思,漢太尉寬之十世孫也。高祖隆,宋武帝平姚泓,以宗室首望,召拜馮翊郡守。后屬赫連氏入寇,避地河洛,因家于汝潁。祖善,魏天安中,舉秀才,拜中書博士。后至弘農郡守、北雍州刺史。父瑰,汝南郡守,贈徐州刺史。
志少好學,博涉群書,植性方重,兼有武略。魏正光中,以明經征拜國子助教,除行臺郎中。永安初,加宣威將軍、給事中。二年,轉東中郎府司馬、征虜將軍。永熙二年,除安北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廣州別駕。三年,齊神武舉兵入洛,魏孝武西遷。志據城不從東魏,潛遣間使,奉表長安。魏孝武嘉之,授廣州長史、襄城郡守。后齊神武遣兵攻圍,志力屈城陷,潛遁得免。
大統(tǒng)三年,太祖遣領軍將軍獨孤信復洛陽。志糾合義徒,舉廣州歸國。拜大丞相府墨曹參軍,封華陰縣男,邑二百戶。加大都督、撫軍將軍,轉中外府屬,遷國子祭酒。世宗出牧宜州,太祖以志為幕府司錄。世宗雅愛儒學,特欽重之,事無大小,咸委于志。志亦忠恕謹慎,甚得匡贊之體。太祖嘉之,嘗謂之曰:"卿之所為,每會吾志。"于是遂賜名志焉。仍于宜州賜田宅,令徙居之。世宗遷蒞岐州,又令志以本官翊從。及世宗即位,除右金紫光祿大夫、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進爵武鄉(xiāng)縣公,增邑通前一千戶,仍賜姓宇文氏。高祖時為魯公,詔又以志為其府司馬。
高祖嗣位,進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拜刑部中大夫。志執(zhí)法平允,甚得時譽。蓮芍界內,數(shù)有群盜攻劫行旅,郡縣不能制。乃以志為延壽郡守以督之。志示以恩信,群盜相率請罪。志表陳其狀,詔并免之。自是郡界肅清,寇盜屏息。遷使持節(jié)、成州諸軍事、成州刺史。政存寬恕,民吏愛之。天和五年卒。贈大將軍、揚州刺史,謚曰文。子子明嗣。
子明弘雅有父風。歷官右侍上士、大都督、絳州別駕。隋文帝踐極,除行臺郎中、順陽郡守。子明弟子陵,司右中士、帥都督、涼州別駕。隋開皇初,拜姑臧郡守。尋加儀同三司。歷衛(wèi)州蔚州長史、幽州總管府司馬、朔州總管府長史。
史臣曰:昔陽貨外叛,庶其竊邑,而《春秋》譏之;韓信背項,陳平歸漢,而史遷美之。蓋以運屬既安,君道已著,則徇利忘德者,罪也;時逢擾攘,臣禮未備,則轉禍為福者,可也。鄭偉、崔彥穆等之在山東,并以不羈之才,邅回于燕雀,終能翻然豹變,自致龜組,其知機之士歟。王士良之仕于齊,班職上卿,出為牧伯,而臨危茍免,失忠與義,其背叛之徒歟。令狐整器干確然,雅望重于河右,處州里則勛著方隅,升朝廷則績宣中外。而畏避權寵,克保終吉。不如是,亦何以立韙名,取高位乎。
《周書》 唐·令狐德?等
鄭偉,字子直,滎陽開封人也,小名阇提,魏將作大匠渾之十一世孫。祖思明,少勇悍,仕魏至直閣將軍,贈濟州刺史。父先護,亦以武勇聞。起家員外散騎侍郎。魏孝莊帝在藩,先護早自結托。及即位,歷通直散騎常侍、平南將軍、廣州刺史,賜爵平昌縣侯。元顥入洛,以御捍之功,累遷都督二豫郢雍四州諸軍、征東將軍、豫州刺史,兼尚書右仆射,進爵郡公。尋入為車騎將軍、左衛(wèi)將軍。及爾朱榮死,徐州刺史爾朱仲遠擁兵將入洛,詔先護以本官假驃騎將軍、大都督,率所部與行臺楊昱及都督賀拔勝同討之。勝于陣降仲遠,又聞京師不守,眾遂潰。先護奔梁。尋自梁歸,為仲遠所害。魏孝武初,贈使持節(jié)、都督、青齊兗豫四州刺史。
偉少倜儻有大志,每以功名自許,善騎射,膽力過人。爾朱氏滅后,自梁歸魏。起家通直散騎侍郎。及孝武西遷,偉亦歸鄉(xiāng)里,不求仕進。大統(tǒng)三年,河內公獨孤信既復洛陽,偉乃謂其親族曰:"今嗣主中興鼎業(yè),據有崤、函。河內公親董眾軍,克復瀍、洛,率士之內,孰不延首望風。況吾等世荷朝恩,家傳忠義,誠宜以此時效臣子之節(jié),成富貴之資。豈可碌碌為懦夫之事也!"于是與宗人榮業(yè),糾合州里,建義于陳留。信宿間,眾有萬余人。遂攻拔梁州,擒東魏刺史鹿永吉及鎮(zhèn)城令狐德,并獲陳留郡守趙季和。乃率眾來附。因是梁、陳之間,相次降款。偉馳入朝,太祖與語嘆美之。拜龍驤將軍、北徐州刺史,封武陽縣伯,邑六百戶。
從戰(zhàn)河橋及解玉壁圍,偉常先鋒陷陣。侯景歸款,太祖命偉率所部應接之。及景后叛,偉亦全軍而還。錄前后功,除中軍將軍、滎陽郡守,加散騎常侍、大都督,進爵襄城郡公,邑二千戶,加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魏恭帝二年,進位大將軍,除江陵防主、都督十五州諸軍事。偉性粗獷,不遵法度,睚眥之間,便行殺戮。朝廷以其有立義之效,每優(yōu)容之。及在江陵,乃專戮副防主杞賓王,坐除名。保定元年,詔復官爵,仍除宜州刺史。天和六年,轉華州刺史。偉前后蒞職,皆以威猛為治,吏民莫敢犯禁,盜賊亦為之休止。雖無仁政,然頗以此見稱。其年卒于州,時年五十七。贈本官,加少傅、都督司豫洛相冀五州諸軍事、司州刺史。謚曰肅。
偉性吃,少時嘗逐鹿于野,失之,遇牧豎而問焉。牧豎答之,其言亦吃。偉怒,謂其效己,遂射殺之。其忍暴如此。子大士嗣。
偉族人頂,字寧伯,少有干用。起家員外散騎侍郎,稍遷行臺左丞、陽城陳留二郡守。與偉同謀立義。后隨偉入朝,賜爵魏昌縣伯,除太府少卿。出為扶風郡守,復為太府少卿,轉衛(wèi)尉少卿。歷職內外,并有恪勤之稱。尋卒官。贈儀同三司、豫州刺史。
子常,字子元。頗涉學,有當官譽。歷撫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司皮下大夫,遷信東徐南兗三州刺史。以立義及累戰(zhàn)功,授上開府、儀同大將軍,賜爵饒陽侯。卒,贈本官,加郢鄯陜三州諸軍事、郢州刺史。子神符。
楊纂,廣寧人也。父安仁,魏北道都督、朔州鎮(zhèn)將。纂少習軍旅,慷慨有志略,尤工騎射,勇力兼人。年二十,從齊神武起兵于信都,以軍功稍遷安西將軍、武州刺史。自以功高賞薄,志懷怨憤,每嘆曰:"大丈夫富貴何必故鄉(xiāng)。若以妻子撓懷,豈不沮人雄志!"大統(tǒng)初,乃間行歸款。太祖執(zhí)纂手曰:"人所貴者忠義也,所懼者危亡也,其能不憚危亡蹈茲忠義者,今方見之于卿耳。"即授征南將軍、大都督,封永興縣侯,邑八百戶,加通直散騎常侍。
從太祖解洛陽圍,經河橋、邙山之戰(zhàn),纂每先登,軍中咸推其敢勇。累遷使持節(jié)、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進爵為公,增邑通前一千戶。賜姓莫胡盧氏。俄授岐州刺史。孝閔帝踐阼,進爵宋熙郡公。保定元年,進位大將軍,改封隴東郡公,除隴州刺史。三年,從隨公楊忠東伐,至并州而還。天和六年,進授柱國大將軍,轉華州刺史。
纂性質樸,又不識文字,前后蒞職,但推誠信而已。吏以其忠恕,頗亦懷之。尋卒于州,時年六十七。子睿嗣。位至上柱國、漁陽郡公。
段永,字永賓,其先遼東石城人,晉幽州刺史匹磾之后也。曾祖愄,仕魏,黃龍鎮(zhèn)將,因徙高陸之河陽焉。永幼有志操,閭里稱之。魏正光末,六鎮(zhèn)擾亂,遂攜老幼,避地中山。后赴洛陽。拜殿中將軍,稍遷平東將軍,封沃陽縣伯,邑五百戶。青州人崔社客舉兵反,永討平之。進爵為侯,除左光祿大夫。時有賊魁元伯生,率數(shù)百騎,西自崤、潼,東至鞏、洛,屠陷塢壁,所在為患。魏孝武遣京畿大都督匹婁昭討之,昭請以五千人行。永進曰:"此賊既無城柵,唯以寇抄為資,安則蟻聚,窮則鳥散,取之在速,不在眾也。若星馳電發(fā),出其不虞,精騎五百,自足平殄。若征兵而后往,彼必遠竄,雖有大眾,無所用之。"帝然其計,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騎討之。永覘知所在,倍道兼進,遂破平之。
帝西遷,永時不及從。大統(tǒng)初,乃結宗人,潛謀歸款。密與都督趙業(yè)等襲斬西中郎將慕容顯和,傳首京師。以功別封昌平縣子,邑三百戶,除北徐州刺史。從擒竇泰,復弘農,破沙苑,并有戰(zhàn)功。進爵為公。河橋之役,永力戰(zhàn)先登,授南汾州刺史。累遷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姓爾綿氏。魏廢帝元年,授恒州刺史。于時朝貴多其部人,謁永之日,冠蓋盈路。當時榮之。孝閔帝踐阼,進爵廣城郡公,轉文州刺史。入為工部中大夫,遷軍司馬。保定四年,拜大將軍。
永歷任內外,所在頗有聲稱。輕財好士,朝野以此重焉。前后累增凡三千九百戶。天和四年,授小司寇。尋為右二軍總管,率兵北道講武。遇疾,卒于賀葛城,年六十八。喪還,高祖親臨。贈使持節(jié)、柱國大將軍、同華等五州刺史,謚曰基。子岌嗣,官至儀同三司、兵部下大夫。
王士良,字君明,其先太原晉陽人也。后因晉亂,避地涼州。魏太武平沮渠氏,曾祖景仁歸魏,為敦煌鎮(zhèn)將。祖公禮,平城鎮(zhèn)司馬,因家于代。父延,蘭陵郡守。士良少修謹,不妄交游。魏建明初,爾朱仲遠啟為府參軍事。歷大行臺郎中、諫議大夫,封石門縣男,邑二百戶。后與紇豆陵步藩交戰(zhàn),軍敗,為步藩所擒,遂居河右。偽行臺紇豆陵伊利欽其才,擢授右丞,妻以孫女。士良既為姻好,便得盡言,遂曉以禍福,伊利等并即歸附。朝廷嘉之。太昌初,進爵晉陽縣子,邑四百戶。尋進爵瑯邪縣侯,授太中大夫、右將軍,出為殷州車騎府司馬。
東魏徙鄴之后,置京畿府,專典兵馬。時齊文襄為大都督,以士良為司馬,領外兵參軍。尋遷長史,加安西將軍,徙封符壘縣侯,增邑七百戶。武定初,除行臺左中兵郎中,又轉大將軍府屬、從事中郎,仍攝外兵事。王思政鎮(zhèn)潁川,齊文襄率眾攻之。授士良大行臺右丞,加鎮(zhèn)西將軍,增邑一千戶,進爵為公,令輔其弟演于并州居守。
齊文宣即位,入為給事黃門侍郎,領中書舍人,仍總知并州兵馬事,加征西將軍,別封新豐縣子,邑三百戶。俄除驃騎將軍、尚書吏部郎中。齊文宣自晉陽赴鄴宮,復士良為尚書左丞,統(tǒng)留后事。仍遷御史中丞,轉七兵尚書。未幾,入為侍中,轉殿中尚書。頃之,復為侍中,除吏部尚書。士良頓首固讓,文宣不許。久之,還為侍中,又攝度支、五兵二曹尚書。士良少孤,事繼母梁氏以孝聞。及卒,居喪合禮。文宣尋起令視事,士良屢表陳誠,再三不許,方應命。文宣見其毀瘠,乃許之。因此臥疾歷年,文宣每自臨視。疾愈,除滄州刺史。乾明初,征還鄴,授儀同三司。孝昭即位,遣三道使搜揚人物。士良與尚書令趙郡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行郡國,但有一介之善者,無不以聞。齊武成初,除太子少傅、少師,復除侍中,轉太常卿,尋加開府儀同三司,出為豫州道行臺,豫州刺史。
保定四年,晉公護東伐,權景宣以山南兵圍豫州,士良舉城降。授大將軍、小司徒,賜爵廣昌郡公。尋除荊州總管,行荊州刺史。復入為小司徒。俄除鄜州刺史,轉金州總管、七州諸軍事、金州刺史。建德六年,授并州刺史。士良去鄉(xiāng)既久,忽臨本州,耆舊故人,猶有存者。遠近咸以為榮。加授上大將軍。以老疾乞骸骨,優(yōu)詔許之。隋開皇元年卒,時年八十二。子德衡,大象末,儀同大將軍。
崔彥穆,字彥穆,清河東武城人也,魏司空、安陽侯林之九世孫。會祖顗,魏平東府諮議。祖蔚,遭從兄司徒浩之難,南奔江左。仕宋為給事黃門侍郎,汝南、義陽二郡守。延興初,復歸于魏,拜潁川郡守,因家焉。后終于郢州刺史。父稚,篤志經史,不以世事嬰心。起家秘書郎,稍遷永昌郡守。隋開皇初,以獻后外曾祖,追贈上開府儀同三司、新州刺史。
彥穆幼明悟,神彩卓然。年十五,與河間邢子才、京兆韋孝寬俱入中書學,偏相友愛。伏膺儒業(yè),為時輩所稱。魏吏部尚書隴西李神俊有知人之鑒,見而嘆曰:"王佐才也。"永安末,除司徒府參軍事,轉記室,遷大司馬從事中郎。魏孝武西遷,彥穆時不得從。大統(tǒng)三年,乃與兄彥珍于成皋舉義,因攻拔滎陽,擒東魏郡守蘇淑。仍與鄉(xiāng)郡王元洪威攻潁川,斬其刺史李景遺。孝武嘉之,拜鎮(zhèn)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滎陽郡守。四年,兼行右民郎中、潁川邑中正,賜爵千乘縣侯。十四年,加使持節(jié)、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司農卿。時軍國草創(chuàng),眾務殷繁,太祖乃詔彥穆入幕府,兼掌文翰。及于謹伐江陵,彥穆以本官從平之。
世宗初,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俄拜安州總管、十一州諸軍事、安州刺史。入為御正中大夫。陳氏請敦鄰好,詔彥穆使焉。彥穆風韻閑曠,器度方雅,善玄言,解談謔,甚為江表所稱。轉民部中大夫,進爵為公。天和三年,復為使主,聘于齊。使還,除金州總管、七州諸軍事、金州刺史,進位大將軍。尋征拜小司徒。
大象二年,宣帝崩,隋文帝輔政,三方兵起。以彥穆為行軍總管,率兵與襄州總管王誼討司馬消難。軍次荊州,彥穆疑荊州總管獨孤永業(yè)有異志,遂收而戮之。及事平,隋文帝征王誼入朝,即以彥穆為襄州總管、六州諸軍事、襄州刺史,加授上大將軍,進爵東郡公,邑二千戶。頃之,永業(yè)家自理得雪,彥穆坐除名。尋復官爵。隋開皇元年,卒。子君綽嗣。
君綽性夷簡,博覽經史,有父風。大象末,丞相府賓曹參軍。君綽弟君肅,解巾為道王侍讀。大象末,潁川郡守。
令狐整,字延保,敦煌人也,本名延,世為西土冠冕。曾祖嗣、祖詔安,并官至郡守,咸為良二千石。父虬,早以名德著聞,仕歷瓜州司馬、敦煌郡守、郢州刺史,封長城縣子。大統(tǒng)末,卒于家。太祖?zhèn)恐?,遣使者監(jiān)護喪事,又敕鄉(xiāng)人為營墳壟。贈龍驤將軍、瓜州刺史。
整幼聰敏,沉深有識量。學藝騎射,并為河右所推。刺史魏東陽王元榮辟整為主簿,加蕩寇將軍。整進趨詳雅,對揚辯暢,謁見之際,州府傾目。榮器整德望,嘗謂僚屬曰:"令狐延保西州令望,方城重器,豈州郡之職所可縶維。但一日千里,必基武步,寡人當委以庶務,書諾而已。"
頃之,魏孝武西遷,河右擾亂,榮仗整防捍,州境獲寧。及鄧彥竊據瓜州,拒不受代。整與開府張穆等密應使者申徽,執(zhí)彥送京師。太祖嘉其忠節(jié),表為都督。尋而城民張保又殺刺史成慶,與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構逆,規(guī)據河西。晉昌人呂興等復害郡守郭肆,以郡應保。初,保等將圖為亂,慮整守義不從,既殺成慶,因欲及整。以整人之望也,復恐其下叛之,遂不敢害。雖外加禮敬,內甚忌整。整亦偽若親附,而密欲圖之。陰令所親說保曰:"君與仲和結為唇齒,今東軍漸逼涼州,彼勢孤危,恐不能敵。若或摧衄,則禍及此土。宜分遣銳師,星言救援。二州合勢,則東軍可圖。然后保境息人,計之上者。"保然之,而未知所任。整又令說保曰:"歷觀成敗,在于任使。所擇不善,旋致傾危。令狐延保兼資文武,才堪統(tǒng)御,若使為將,蔑不濟矣。"保納其計,具以整父兄等并在城中,弗之疑也,遂令整行。整至玉門郡,召集豪杰,說保罪逆,馳還襲之。先定晉昌,斬呂興。進軍擊保。州人素服整威名,并棄保來附。保遂奔吐谷渾。
眾議推整為刺史。整曰:"本以張保肆逆,毒害無辜,闔州之人,俱陷不義。今者同心戮力,務在除兇,若其自相推薦,復恐效尤致禍。"于是乃推波斯使主張道義行州事。具以狀聞。詔以申徽為刺史。征整赴闕,授壽昌郡守,封襄武縣男,邑二百戶。太祖謂整曰:"卿少懷英略,早建殊勛,今者官位,未足酬賞。方當與卿共平天下,同取富貴。"遂立為瓜州義首。仍除持節(jié)、撫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大都督。
整以國難未寧,常愿舉宗效力。遂率鄉(xiāng)親二千余人入朝,隨軍征討。整善于撫馭,躬同豐約,是以人眾并忘羈旅,盡其力用。遷使持節(jié)、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太祖常從容謂整曰:"卿遠祖立忠而去,卿今立忠而來,可謂積善余慶,世濟其美者也。"整遠祖漢建威將軍邁,不為王莽屈,其子稱避地河右。故太祖稱之去。尋除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太祖又謂整曰:"卿勛同婁、項,義等骨肉,立身敦雅,可以范人。"遂賜姓宇文氏,并賜名整焉。宗人二百余戶,并列屬籍。
孝閔帝踐阼,拜司憲中大夫。處法平允,為當時所稱。進爵彭陽縣公,增邑一千戶。初,梁興州刺史席固以州來附,太祖以固為豐州刺史。固蒞職既久,猶習梁法,凡所施為,多虧治典。朝議密欲代之,而難其選。遂令整權鎮(zhèn)豐州,委以代固之略。整廣布威恩,傾身撫接,數(shù)月之間,化洽州府。于是除整豐州刺史,以固為湖州。豐州舊治,不居民中,賦役參集,勞逸不均。整請移治武當,詔可其奏。獎勵撫導,遷者如歸,旬月之間,城府周備。固之遷也,其部曲多愿留為整左右,整諭以朝制,弗之許也,流涕而去。及整秩滿代至,民吏戀之,老幼送整,遠近畢集,數(shù)日停留,方得出界。其得人心如此。拜御正中大夫,出為中華郡守,轉同州司會,遷始州刺史。整雅識情偽,尤明政術,恭謹廉慎,常懼盈滿,故歷居內外,所在見稱。天和六年,進位大將軍,增邑通前二千一百戶。
晉公護之初執(zhí)政也,欲委整以腹心。整辭不敢當,頗迕其意,護以此疏之。及護誅,附會者咸伏法,而整獨保全。時人稱其先覺。建德二年卒,時年六十一。贈本官,加鄜宜豳鹽四州諸軍事、鄜州刺史,謚曰襄。子熙嗣。
熙字長熙。性方雅,有度量,雖在私室,容止儼然。非一時賢俊,未嘗與之游處。善騎射,解音律,涉群書,尤明《三禮》。累遷居職任,并有能名。大象中,位至吏部中大夫、儀同大將軍。
整弟休,幼聰敏,有文武材。起家太學生。后與整同起兵逐張保,授都督。累遷大都督、樂安郡守。入為中外府樂曹參軍。時諸功臣多為本州刺史,晉公護謂整曰:"以公勛望,應得本州,但朝廷藉公委任,無容遠出。然公門之內,須有衣錦之榮。"乃以休為敦煌郡守。在郡十余年,甚有政績。進位儀同三司,遷合州刺史。尋卒官。
司馬裔,字遵胤,河內溫人也,晉宣帝弟太常馗之后。曾祖楚之,屬宋武帝誅晉氏戚屬,避難歸魏。位至使持節(jié)、侍中、鎮(zhèn)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朔州刺史,封瑯邪王。裔少孤,有志操,州郡辟召,并不應命。起家司徒府參軍事。后以軍功,授中堅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及魏孝武西遷,裔時在鄴,潛歸鄉(xiāng)里,志在立功。
大統(tǒng)三年,大軍復弘農,乃于溫城起義,遣使送款。與東魏將高永洛、王陵等晝夜交戰(zhàn)。眾寡不敵,義徒死傷過半。及大軍東征,裔率所部從戰(zhàn)河橋,又別攻懷縣,獲其將吳輔叔。自此頻與東魏交戰(zhàn),每有克獲。六年,授河內郡守。尋加持節(jié)、平東將軍、北徐州刺史。八年,率其義眾入朝。太祖嘉之,特蒙賞勞。頃之,河內有四千余家歸附,并裔之鄉(xiāng)舊,乃授前將軍、太中大夫,領河內郡守,令安集流民。十三年,攻拔東魏平齊、柳泉、蓼塢三城,獲其鎮(zhèn)將李熙之。加授都督。
十五年,太祖令山東立義諸將等能率眾入關者,并加重賞。裔領戶千室先至,太祖欲以封裔。裔固辭曰:"立義之士,辭鄉(xiāng)里,捐親戚,遠歸皇化者,皆是誠心內發(fā),豈裔能率之乎。令以封裔,便是賣義士以求榮,非所愿也。"太祖善而從之。授帥都督,拜其妻元為襄城郡公主。十六年,大軍東伐,裔請為前鋒。遂入建州,破東魏將劉雅興,拔其五城。
魏廢帝元年,征裔,令以本兵鎮(zhèn)漢中。除白馬城主,帶華陽郡守,加授撫軍將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二年,轉鎮(zhèn)宋熙郡。尋率所部兵從尉遲迥伐蜀,與叱羅協(xié)破叛兵趙雄杰于槐林,平鄧朏于梓潼。以功賜爵龍門縣子,行蒲州刺史。尋行新城郡事。魏恭帝元年,授使持節(jié)、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本郡中正。
孝閔帝踐阼,除巴州刺史,進使持節(jié)、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瑯邪縣伯,邑五百戶。保定二年,入為御伯中大夫,增邑通前一千五百戶。四年,轉御正中大夫,進爵為公。大軍東討,裔率義兵與少師楊扌剽守軹關,即授懷州刺史、東道慰勞大使。五年,轉始州刺史。
天和初,信州蠻酋冉令賢等反,連結二千余里。裔隨上庸公陸騰討之。裔自開州道入,先遣使宣示禍福。蠻酋冉三公等三十余城皆來降附。進次雙城,蠻酋向寶勝等率其種落,據險自固。向天王之徒,為其外援。裔晝夜攻圍,腹背受敵。自春至秋,五十余戰(zhàn)。寶勝糧仗俱竭,力屈乃降。時尚有籠東一城未下,尋亦拔之。又獲賊帥冉西梨、向天王等。出師再期,群蠻率服。拜信州刺史。五年,遷潼州刺史。六年,征拜大將軍,除西寧州刺史。未及之部,卒于京師。
裔性清約,不事生業(yè),所得俸祿,并散之親戚,身死之日,家無余財。宅宇卑陋,喪庭無所,有詔為起祠堂焉。贈大將軍,加懷邵汾晉四州刺史。謚曰定。子侃嗣。
侃字道遷,少敢勇,未弱冠,便從戎旅。保定四年,隨少師楊扌剽東征。與齊人交戰(zhàn),扌剽為敵所擒,侃力戰(zhàn)得免。天和二年,授右侍上士,加都督,進大都督。從大軍攻晉州,以功授使持節(jié)、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又從平并、鄴,除樂安郡守。后更論晉州及平齊勛,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遷兗州刺史。未之部而卒。贈本官,加豫州刺史,謚曰惠。子運嗣。
裴果,字戎昭,河東聞喜人也。祖思賢,魏青州刺史。父遵,齊州刺史。果少慷慨,有志略。魏太昌初,起家前將軍、乾河軍主,除陽平郡丞。太祖曾使并州,與果相遇。果知非常人,密托附焉。永安末,盜賊蜂起。果從軍征討,乘黃驄馬,衣青袍,每先登陷陣,時人號為"黃驄年少"。永熙中,授河北郡守。
及齊神武敗于沙苑,果乃率其宗黨歸闕。太祖嘉之,賜田宅、奴婢、牛馬、衣服、什物等。從戰(zhàn)河橋,解玉壁圍,并摧鋒奮擊,所向披靡。大統(tǒng)九年,又從戰(zhàn)邙山,于太祖前挺身陷陣,生擒東魏都督賀婁烏蘭。勇冠當時,人莫不嘆服。以此太祖愈親待之,補帳內都督,遷平東將軍。后從開府楊忠平隨郡、安陸,以功加大都督,除正平郡守。正平,果本郡也。以威猛為政,百姓畏之,盜賊亦為之屏息。遷使持節(jié)、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司農卿。又從大將軍尉遲迥伐蜀。果率所部為前軍,開劍閣,破李慶保,降楊乾運,皆有功。魏廢帝三年,授龍州刺史,封冠軍縣侯,邑五百戶。俄而州民張道、李祏驅率百姓,圍逼州城。時糧仗皆闕,兵士又寡,果設方略以拒之,賊便退走。于是出兵追擊,累戰(zhàn)破之。旬月之間,州境清晏。轉陵州刺史。
孝閔帝踐阼,除隆州刺史。加使持節(jié)、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增邑一千戶。武成末,轉眉州刺史。保定五年,授復州刺史。果性嚴猛,能斷決,每抑挫豪右,申理屈滯,歷牧數(shù)州,號為稱職。天和二年,卒于位。贈本官,加絳晉建三州刺史。謚曰質。子孝仁嗣。
孝仁幼聰敏,涉獵經史,有譽于時。起家舍人上士。累遷大都督、儀同三司。出為長寧鎮(zhèn)將。捍御齊人,甚有威邊之略。建德末,遷建州刺史,轉譙州刺史。大象末,又遷亳州刺史。
鄭偉等之以梁州歸款,時劉志亦以廣州來附。志,弘農華陰人,本名思,漢太尉寬之十世孫也。高祖隆,宋武帝平姚泓,以宗室首望,召拜馮翊郡守。后屬赫連氏入寇,避地河洛,因家于汝潁。祖善,魏天安中,舉秀才,拜中書博士。后至弘農郡守、北雍州刺史。父瑰,汝南郡守,贈徐州刺史。
志少好學,博涉群書,植性方重,兼有武略。魏正光中,以明經征拜國子助教,除行臺郎中。永安初,加宣威將軍、給事中。二年,轉東中郎府司馬、征虜將軍。永熙二年,除安北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廣州別駕。三年,齊神武舉兵入洛,魏孝武西遷。志據城不從東魏,潛遣間使,奉表長安。魏孝武嘉之,授廣州長史、襄城郡守。后齊神武遣兵攻圍,志力屈城陷,潛遁得免。
大統(tǒng)三年,太祖遣領軍將軍獨孤信復洛陽。志糾合義徒,舉廣州歸國。拜大丞相府墨曹參軍,封華陰縣男,邑二百戶。加大都督、撫軍將軍,轉中外府屬,遷國子祭酒。世宗出牧宜州,太祖以志為幕府司錄。世宗雅愛儒學,特欽重之,事無大小,咸委于志。志亦忠恕謹慎,甚得匡贊之體。太祖嘉之,嘗謂之曰:"卿之所為,每會吾志。"于是遂賜名志焉。仍于宜州賜田宅,令徙居之。世宗遷蒞岐州,又令志以本官翊從。及世宗即位,除右金紫光祿大夫、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進爵武鄉(xiāng)縣公,增邑通前一千戶,仍賜姓宇文氏。高祖時為魯公,詔又以志為其府司馬。
高祖嗣位,進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拜刑部中大夫。志執(zhí)法平允,甚得時譽。蓮芍界內,數(shù)有群盜攻劫行旅,郡縣不能制。乃以志為延壽郡守以督之。志示以恩信,群盜相率請罪。志表陳其狀,詔并免之。自是郡界肅清,寇盜屏息。遷使持節(jié)、成州諸軍事、成州刺史。政存寬恕,民吏愛之。天和五年卒。贈大將軍、揚州刺史,謚曰文。子子明嗣。
子明弘雅有父風。歷官右侍上士、大都督、絳州別駕。隋文帝踐極,除行臺郎中、順陽郡守。子明弟子陵,司右中士、帥都督、涼州別駕。隋開皇初,拜姑臧郡守。尋加儀同三司。歷衛(wèi)州蔚州長史、幽州總管府司馬、朔州總管府長史。
史臣曰:昔陽貨外叛,庶其竊邑,而《春秋》譏之;韓信背項,陳平歸漢,而史遷美之。蓋以運屬既安,君道已著,則徇利忘德者,罪也;時逢擾攘,臣禮未備,則轉禍為福者,可也。鄭偉、崔彥穆等之在山東,并以不羈之才,邅回于燕雀,終能翻然豹變,自致龜組,其知機之士歟。王士良之仕于齊,班職上卿,出為牧伯,而臨危茍免,失忠與義,其背叛之徒歟。令狐整器干確然,雅望重于河右,處州里則勛著方隅,升朝廷則績宣中外。而畏避權寵,克保終吉。不如是,亦何以立韙名,取高位乎。
《周書》 唐·令狐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