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四

浪跡叢談 作者:(清)梁章鉅


  ◎翰林院緣起

  我朝天聰三年,始設文館于盛京,十年改文館為內三院,一曰內國史院,掌

  記注、詔令、編纂史書及撰擬諸表章之屬;一曰內秘書院,掌撰外國往來書狀及

  敕諭、祭文之屬;一曰內弘文院,掌注釋歷代行事善惡,勸講御前,侍講皇子,

  并教諸親王之屬,各設大學士掌之。順治二年,以翰林院官分隸內三院,稱內翰

  林國史院、內翰林秘書院、內翰林弘文院。十五年改內三院為內閣,十八年復改

  內閣為內三院,裁翰林院,康熙九年仍改內閣,另設翰林院,至今用之。

  ◎大學士緣起

  順治初年,設滿、漢大學士,不備官,兼各部尚書銜。十五年定以大學士分

  兼殿閣,稱中和殿大學土、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

  閣大學土、東閣大學士。雍正七年,以禮部尚書陳元龍、左都御史尹泰年近八旬,

  精力尚健,特加恩授為額外大學士,蓋即今之協辦大學士也。乾隆十三年諭曰:

  “《大清會典》開載,內閣滿、漢大學士員缺無定,出自簡任等語,本朝由內三

  院改設內閣大學士,未有定數,自是官不必備,惟其人之意。而康熙年間,滿、

  漢大學士率用四員,至雍正年間以來,多用至六員,更或增置一二人協辦。朕思

  內閣居六卿之首,滿、漢大學士應有定員,方合體制,嗣后著定為滿、漢各二員,

  其協辦,滿、漢或一員或二員,因人酌派。又大學士官銜仍兼殿閣,《會典》所

  載中和、保和、文華、武英四殿,文淵、東閣二閣,未為畫一,其中和殿名從未

  有用者,即不必開載,著增入體仁閣名,則三殿三閣,較為整齊。再大學士缺出,

  定例請旨開列,亦有遲至一月后始行請旨者。朕思大學士職司贊襄,如其宣力有

  年,遇有告休病故,不忍遽行開缺,應俟至一月以后,乃國家眷念舊臣、加恩輔

  弼之意;若緣事降革,則機務重地,未容久曠,自應即行開列,不必請旨?!庇?br/>
  五十八年諭:以大學士職居正一品,無庸復兼從一品之尚書虛銜。皆載在《會典》,

  永著為例。

  ◎學士緣起

  今人率稱中書為舍人,其實古之中書舍人,尊于今之中書遠甚。國初自大學

  士以下,又設滿、漢學士及侍讀學士,順治十六年裁滿、漢學士,其滿洲侍讀學

  士以下,俱改為中書舍人,照現在品級加卿寺銜,則亦非今中書所得比也。十八

  年始仍設學士及侍讀學士,康熙十年始定滿、漢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謚法

  定例:一品官以上應否予謚,請旨定奪,二品以下無謚,其有予謚者,系奉

  特旨?;蛐毲趧?,或沒身行陣,或以文學,或以武功,均得邀逾格茂典,而乾

  隆十七年韓以工制義追謚文懿,三十年王士禎以工詩追謚文簡,尤為稽古殊榮。

  ◎追謚

  有因其子孫奏請而追謚者??滴趿荒晔辉挛靼哺倍冀y阿魯疏奏:“臣

  父濟世哈,因軍前效力,擢用至正紅旗都統、刑部尚書、三等男,于康熙元年八

  月內病故,未蒙謚典,伏乞皇上加恩賜謚。”允之,得謚勇壯,此尤為盛朝曠典,

  此后未有踵而行之者。

  ◎奪謚

  有生前得謚而身后削奪者。和碩端重親王博洛于順治九年三月得謚定,十六

  年十月追降貝勒,奪謚;又禮部侍郎加尚書銜沈德潛于乾隆三十四年十月得謚文

  愨,四十三年三月奪謚;又云貴總督卞三元于康熙三十六年閏三月得謚恪敏,乾

  隆四十六年二月奪謚。以勸忠勵績之事,仍嚴黜陟予奪之權,亦視其人之自取而

  已。

  ◎謚文

  凡由詞臣出身者,謚法例準以“文”字冠首,惟乾隆二十一年兵部尚書、參

  贊大臣鄂容安以陣前捐軀請謚,內閣撰文剛、文烈二謚奏進,上去兩“文”字,

  賜謚剛烈,此異數也。又雍正七年,賜吏部侍郎、署直隸總督、贈禮部尚書何世

  瑾謚端簡,何亦詞臣,而不用“文”字,莫詳其故,詢之館閣老輩,亦不能答。

  ◎謚文正

  凡臣工謚法,古以文正為最榮,今人亦踵其說而不知所自始。按《梁溪漫志》

  云:“謚之美者,極于文正,司馬溫公嘗言之,而身得之,國朝以來得此謚者,

  惟公與王沂公、范希文而已,若李司空、王太尉旦皆謚文貞,后以犯仁宗嫌名,

  世遂呼為文正,其實非本謚也。如張文節(jié)、夏文莊,始皆欲以文正易名,而朝論

  迄不可,此謚不易得如此?!贝怂稳酥f也?!兑矮@編》云:“劉瑾欲中傷楊邃

  庵一清,李西涯東陽力救乃免,及西涯病篤,楊慰之曰:‘國朝以來,文臣無有

  謚文正者,如有不諱,請以謚公?!餮念D首稱謝,卒后果謚文正。有人改宋人

  《譏京鏜詩》云:‘文正從來謚范王,如今文正卻難當。大風吹上梧桐樹,自有

  旁人說短長?!贝嗣魅酥f也。及恭考我朝鴻稱冊中所載群臣得用之謚,以

  “忠”為第一字(肫誠翊贊曰忠;危身奉上曰忠),而“文”為第五字(道德博

  聞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勤學好問曰文;錫民爵位曰文),“正”為第四十一字

 ?。ㄊ氐啦灰圃徽恍臒o偏曲曰正),則竟以文正為佳謚之首稱,亦似無所據矣。

  按晉太康中范子安平,東吳時臨海太守,后謝病還家,屢召不起,年六十九卒,

  有詔追謚文正先生,此蓋謚文正之最先者,見《錢塘先賢傳贊》。我朝之得謚文

  正者,百余年來亦不過數人,如睢州之湯,諸城之劉,大興之朱,皆足媲美前修。

  道光以來,則惟歙縣曹太傅而已。相傳吾閩安溪李公,初擬謚文正,后以在學政

  任內奪情事,改謚文貞,信乎此謚之難能而可貴也!

  ◎封爵

  《文獻通考》極言封建之不可行,自是通論,顧封建之法不可行,而封爵之

  制不可廢,我朝折衷成法,封而不建,實萬世不易之良規(guī)。惟今人遇公、侯、伯,

  輒稱為五等之封,此但沿前古之稱,而于我朝封爵之制,實未之考也。成周以來,

  列爵惟五,秦、漢時爵二十級,并非世職,其世襲者,只有侯爵,分縣侯、鄉(xiāng)侯、

  亭侯三等,惟唐、宋悉依周制。我朝則公、侯、伯之下,并未立子、男之爵,而

  別立五等之世職,則共為八等。彼時尚未定漢文之名,乾隆元年始奏準以精奇尼

  哈番為子職,阿思哈尼哈番為男職,各分三等,以阿達哈哈番為輕車都尉,亦各

  分三等,拜他拉布勒哈番為騎都尉,拖沙喇哈番為云騎尉。凡公、侯、伯,無論

  一、二、三等,俱列超品,一、二、三等子為正一品,一、二、三等男為正二品,

  一、二、三等輕車都尉為正三品,騎都尉為正四品,云騎尉為正五品,恩騎尉為

  正六品。

  ◎武階

  本朝官制,文職以大學士為第一官,以光祿大夫為第一階,此士大夫所熟知,

  而詢以武職,率多茫然。前明郎仁寶《七修類稿》首卷備載當時文官品級階資,

  而不及武官,非必重文而輕武,亦由聞見所習然耳。謹按,我朝八旗武職,以領

  侍衛(wèi)內大臣為第一品,內大臣、步軍統領、各旗都統、各省駐防將軍、都統為從

  一品。綠營武職無正一品,以各省提督為從一品。其武職封階,舊例正、從一品

  俱封榮祿大夫,正二品至從五品俱封將軍,后移榮祿大夫為文職從一品之封,改

  封武職正一品為建威大夫,從一品為振威大夫。乾隆五十一年復改定正一品封建

  威將軍,從一品封振威將軍,正二品封武顯將軍,從二品封武功將軍,三、四品

  俱封都尉,五、六品俱封騎尉,八、九品俱封校尉,又定公、侯、伯并封建威將

  軍。余官江南時,總督為任城孫寄圃先生,將軍為普恭,普盛氣凌人,每與總督

  爭儀注,常以將軍職分較大為言,孫亦怡然聽之。謹按,乾隆二十七年定例,總

  督未加銜者,將軍銜大,班次在總督前,若加銜者,其班次即當照銜序定,此例

  尚在將軍未改從一品之前,此普所不知也。但舊例各省駐防將軍本列正二品,乾

  隆三十二年因總督系從一品,將軍亦當為從一品,使外任文、武統率大員品制相

  當,奏準改將軍為從一品,則將軍并不能大于總督,此則普所宜知也。無何,寄

  圃先生晉揆席,笑謂普曰:“大學士班次想不在將軍之后乎?”普為爽然。

  ◎綠營武階

  國初綠營提督、總兵帶有左都督、右都督銜者,正一品,帶都督同知銜者,

  從一品,帶都督僉事、署都督事銜者,正三品。至乾隆十八年省去都督等銜,始

  定提督為從一品,總兵為正二品,游擊初制正三品,后改從三品,都司初亦正三

  品,后改從三品,今改正四品,守備初列正四品,后改正五品,河營守備初照千

  總品級,后定為從五品,守御所千總初列正五品,后升為從四品,今改從五品,

  衛(wèi)千總初列從五品,今改從六品。其七品以下,舊制未設官階,其經制外委千總,

  經制外委把總,及額外外委,亦向無品級,于乾隆五十一年,定以經制外委千總

  為正八品,經制外委把總為正九品,額外外委為從九品,合計綠營武職一品無正,

  七、八品無從,實共十四階,與文職稍殊。

  ◎武職回避

  武職有與文職異者二事。文職皆回避本省,武職則于乾隆十二年議定:副將、

  參將無論水師、陸路,均回避本省,游擊、都司、守備準于五百里外及隔府別營

  題補,至千總末屬微員發(fā)往他省,不免俯仰拮據之慮,仍留本省題補,不必回避。

  又河營參將員缺,如果無籍隸他省,熟諳河務之人,亦準于本省人員內保題補用。

  又議準水師與陸路不同,若必盡用他省之人,恐一時不能熟練情形,轉于水師無

  益,嗣后水師副將毋庸回避本省。又文職遇丁憂,毋論大小,皆令離任,而武職

  初制,則凡遇親喪者,皆令在任守制二十七月,照常供職,不準回籍??滴蹰g定

  副將以上皆準回籍終喪,參將以下皆在任守制,其遇軍機調遣者,不在此例。凡

  有親喪各官,二十七月之內,遇朝賀祭祀一應慶典,免其行禮,未滿服制之前,

  停其升轉。

  ◎傘蓋

  《大清律例》載:“職官傘蓋,一品、二品,銀葫蘆,杏黃羅表,紅里;三

  品、四品,紅葫蘆,杏黃羅表,紅里,以上皆三檐。五品,紅葫蘆,藍羅表,紅

  里;六品以下、八品以上,惟用藍絹,皆重檐。庶民不得用羅絹涼傘,許用油紙

  雨傘。”又《禮部則例載》:“總督以下至知府,用杏黃傘;府佐貳以下至縣丞、

  教官,用藍傘;其雜職以下,無傘。又武官自提督以下至都司,用杏黃傘;守備

  不用‘肅靜’、‘回避’牌,余視都司?!苯裎墓俑糍E皆用紅傘,武官千總亦

  然,不自知其僭矣。

  ◎世職

  向來八旗世職,于襲次應完之后,有賞給恩騎尉承襲罔替之例,而綠營世職

  則無之。乾隆三十二年,因吾鄉(xiāng)海澄公黃芳度合門殉節(jié),曾準襲公爵十二次,念

  其忠藎,準照八旗之例,于襲次完后,仍賞給恩騎尉,世襲罔替。同時如將軍張

  勇、趙良棟、王進寶,提督孫思克、陳福、豆斌,總兵高大喜等,皆照此推恩。

  嗣又覆查,得殉節(jié)陣亡之張國彥等十七員,軍功較著之惠應詔等十四員,亦一體

  加恩,此后綠營武職,始有承襲罔替之例。

  ◎鼓噪

  道光三年冬,南河中軍副將裘安邦操練兵丁過于嚴刻,不服而嘩,其聲徹于

  帥署,裘因以鼓噪稟請究辦,將成大獄,大拂河帥之意,齟齬者旬余日。值制府

  孫公蒞浦,詢裘曰:“是日演武場中只人語喧嘩乎?抑有擊鼓者乎?”裘曰:

  “只一片人聲,并無鼓聲?!惫υ唬骸肮恼?,伐鼓淵淵,噪者,人聲嘈雜,必

  兼之者乃為鼓噪,此殆非也。”其獄頓息,河帥甚喜,河上同官皆嘖嘖稱孫公之

  明決。余以淮海道承問此獄,時河帥已病入膏肓,不忍再激其怒,遂亦將就了之。

  按《會典》中載,康熙十年題準官弁給餉稽遲,侵扣暴虐,以致營兵嘩噪者,革

  職,該管上司及提鎮(zhèn)皆降二級調用;又河營兵嘩噪,提督徇情不參及參劾不實者,

  降二級調用;又若該管官唆使嘩噪者,革職提問。是功令中只有嘩噪之目,并無

  鼓聲、人聲之分,孫公亦因例議綦嚴,又河帥適病困,肝火易炎,權辭以解此獄,

  非遂可為典要也。

  ◎武生武舉

  文秀才稱生員,武秀才則只稱武生,文科中式者稱舉人,武科則只稱武舉。

  文稱鹿鳴宴,武稱鷹揚宴,人皆知之;文進士稱恩榮宴,而武進士稱會武宴,則

  罕有知者。又世俗稱武職一級管一級,謂都司可棍責守備,守備可棍責千總,此

  無稽之談也??滴跞四?,奏準武職上司將所屬末弁,如有事故,并不揭參,

  任意笞辱者,罰俸一年,笞辱守備以上者,降二級調用,此亦武職所應知也。

  ◎虛銜

  國家引年之典,有賞給虛銜者,即古人所謂賜板也?!段簳っC宗紀》:

  “熙平二年,詔京尹所統百年以上賜大郡板,九十以上賜小郡板?!币嘤蟹Q給板

  者,“神龜元年,詔京畿百年以上給大郡板,九十以上給小郡板,八十以上給大

  縣板,七十以上給小縣板;諸州百姓百歲以上給小郡板,九十以上給上縣板,八

  十以上給中縣板”。亦有稱板假者,《孝靜紀》:“天平三年,遣使者板假老人

  官,百歲以下各有差?!币嘤蟹Q板贈者,《吳悉達傳》:“刺史以悉達兄弟行著

  鄉(xiāng)間,板贈悉達父勃海太守。”又有作扳授者。武定八年,太公廟碑陰所列板授

  鉅钅鹿太守、扳授頓邱太守以下二十馀人皆是,扳與板字蓋通用。

  ◎仰

  繆蓮仙曰:仰者,下瞻上、卑望尊之詞,如仰觀、仰賴之類是也。今官文自

  上行下多用仰字者,或謂前明往往以臺輔重臣謫居末秩,上官不敢輕易指使,故

  寓借重之意曰仰,不知君于臣亦有用此者。宋太宗遣中使以茶藥等物與希夷,仰

  所屬守令以安車軟輪迎先生,則仰字之為下行由來舊矣。

  ◎改元

  宋代改元最多,其說最不一?!惰F圍山叢談》云:“太上即位之明年,改元

  建中靖國者,蓋垂簾之際,患熙、豐、元之臣為黨,故曰建中靖國,實兄弟為

  繼,故踵太平興國之故事也。明年親政,則改元崇寧,崇寧者,崇熙寧也。崇寧

  至五年正月,彗出,乃改明年為大觀,大觀者,取《易》‘大觀在上’,但美名

  也。大觀至四年夏五月,彗出,因又改明年為政和,政和者,取‘庶政惟和’之

  義也。政和盡八年時,方士援漢武故事,謂黃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

  為得天之紀,而漢武但辛巳朔旦冬至,然今歲乃己酉朔旦冬至,真得天之紀矣;

  又太宗皇帝以在位二十年,因大赦天下,是時上在位已十有九年,明年當二十年,

  舉是二者,乃下赦,改十一月冬至朔旦為重和元年,重和者,謂和之又和也。改

  號未幾,會左丞范致虛言犯北朝年號,蓋北先有重熙年號,時后主名禧,其國中

  因避重熙,凡稱重熙則為重和,朝廷不樂。是年三月,遽改重和二年為宣和元年,

  宣和者,上自以常所處殿名其年,然實欲掩前誤也;自號宣和人,又謂一家有二

  日為不祥,及方臘起,連陷二浙數郡,上意彌欲易之,獨難得美名,會寇甫平而

  止,七年冬遂內禪云?!贝蟮置昙炔粦u用前代,又當是時多忌諱,以是為難

  合,而古人已多穿鑿征兆,有自來矣。至仁廟初始垂簾,儒臣迎合時事,年號天

  圣為二人圣,明道為日月,故后人咸祖述之。至若“元”字,謂神宗、哲宗以元

  符、元豐登遐,且本朝火德,不宜用水若“治”字,又謂英廟治平不克久,凡十

  數義,或出于宦官女子之常談,皆不足據也。又王得臣《塵史》云:“中書許沖

  元嘗對客言,熙寧末年、神宗欲改元,近臣擬‘美成’、‘豐亨’二名以進,上

  指‘美成’曰:‘羊大帶戈,不可用。’又指‘亨’字曰:‘為子不成,可去

  “亨”而加“元”?!煲栽S紀年云。”

  ◎永嘉

  錢竹汀先生《養(yǎng)新錄》載:“史繩祖《學齋占畢》記淳熙二年,邛州蒲江縣

  上乘院僧筑殿辟地,得古,其封石作兩闕狀,有文云:‘永元年二月十二日,

  蜀郡臨邛漢安縣安定里公乘、校官椽王幽,字珍儒?!捕抛?。繩祖之大父

  勤齋先生子堅跋云:‘永之號,不見于史。’按沖帝即位改元,史傳相承以為

  永嘉,之與嘉,文字易混亂,一年而改,見于他文者幾希,非此刻出于今日,

  孰知漢沖帝永嘉之應為永乎?”按此竹汀先生所錄如此,然又安知非上乘院古

  石之偶訛其字乎?存此以廣異聞可矣。

  ◎保大

  江南保大中,浚秦淮,得石志。案其刻有“大宋乾德四年”凡六字,他皆磨

  滅不可識,令諸儒參驗,乃輔公反江東時年號。太祖受命號宋,改元乾德,江

  左始衰,豈非威靈(一作棱),將及而符讖先著邪?又劉貢父《詩話》云:“太

  祖欲改元,須古來所未有者,宰相以乾德為請,且言前代所無。三年正月平蜀,

  有宮人入掖庭者,太祖因閱其鏡奩,背有‘乾德四年’,大驚曰:‘安得四年所

  制乎?’宰相不能對,陶谷、竇儀奏對曰:‘蜀少主曾有此號。’太祖嘆曰:

  ‘作宰相須是讀書人!’”然二公又不知輔公已有此號矣。

  ◎日本

  日本,古倭奴國,唐咸亨初更號日本,以近日出而名也。其國有官名關白者,

  猶云宰輔之職,代相更替,專國政。國習中華文字而讀以倭音,俗尊佛,尚中國

  僧,敬祖先,得名花佳果非敬僧即上祖墓,立法嚴,人無爭斗,有犯法者,事覺

  即自殺。氣候與江、浙齊、產金磁器、漆器、金文紙、馬,出薩峒馬者良。薩峒

  馬即薩摩州也,其地山高水寒,刀最利,故倭人好以為佩。所統屬國,北為對馬

  島,與朝鮮接,南為薩峒馬,與琉球接。對馬島與登州直,薩峒馬與溫、臺直,

  長崎與普陀東、西對峙,水程四十更。廈門至長崎,北風由五島入,南風由天堂

  入,水程七十二更。海道以更計里,一晝夜為十更云。其與中國貿易者,長崎島

  為百貨所聚,商旅通焉。國尤饒銅,我朝經制,鼓鑄所資,滇銅而外,兼市日本

  銅,謂之洋銅,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省,歲額市四百四十三萬余斤。商辦

  銅斤,有倭照以為憑信,攜帶綢緞、絲斤、糖、藥等物往日本,市銅分解各省。

  乾隆二十四年禁止絲斤出洋,又兩廣總督請將綢緞、綿、絹一并禁止,嗣據江蘇

  巡撫奏請,仍許洋商酌量攜帶,每船皆有定額,非辦銅商船,不得援以為例,從

  之。前明關白興帥蹂躪朝鮮,八道幾沒,后朝鮮內附本朝,而侵凌始息。崇德四

  年日本島主及對馬州太平守平義成致書朝鮮,脅取土產,朝鮮國王懼,以二書來

  告,然日本究不敢興兵,則震天威之所致也。前明日本使者害哩嘛哈上表入

  貢,明太祖因詢其國風俗,奏答五言詩一首云:“國比中原國,人同上古人。衣

  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銀甕芻清酒,金刀膾素鱗。年年二三月,桃李自成春?!?br/>
  帝惡其不恭,絕其貢獻,示欲征之意??既毡窘蚍职说馈⒘?、一百二十

  三郡、八十八浦,宜其不知漢大而云“國比中原國”也。然其人多壽,就國王論,

  如神武天皇一百二十七歲,孝靈天皇一百十五歲,孝元天皇一百十七歲,昭孝天

  皇一百十八歲,孝昭天皇一百三十七歲,開化天皇一百十五歲,崇神天皇一百二

  十歲,垂仁天皇一百四十歲,景行天皇一百有六歲,成務天皇一百有七歲,神功

  天皇百歲,應神天皇、仁德天皇俱百有十歲,雄略天皇百有四歲,降年之永,中

  土所希,所云“人同上古人”,蓋言雖大而非夸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