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一

舊典備征 作者:(清)朱彭壽


  ◎圣壽邁古

  歷代帝王御宇至五十年者,史冊即不多覯。羲農(nóng)之后,帝臨魁八十年,帝承 六十年,帝榆罔五十五年,黃帝軒轅氏一百年,少吳金天氏八十四年,顓頊高陽 氏七十八年,帝嚳高辛氏七十年,唐堯七十二年,又命舜攝位二十八年而殂,虞 舜五十年,夏不降五十九年,桀五十三年,殷中宗太戊七十五年,高宗武丁五十 九年,周昭王五十一年,穆王五十五年,平王五十一年,赧王五十九年,漢武帝 五十四年(按此外惟周之宣王、敬王、顯王,蜀漢之后主,粱之武帝,唐之玄宗, 宋之仁宗,明之世宗、神宗,在位為較久,然均止四十余年)。至我朝圣祖六十 一年,高宗六十年,又內(nèi)禪四年,兩圣享國之永,不特后世所無,即三代時亦僅 見矣。

  此外分藩者惟西周時魯公伯禽五十三年,魯煬公六十年,魯魏公五十年,齊 莊公六十四年,衛(wèi)武公五十五年。東周時楚武王五十一年,許穆公五十七年,邾 文公五十二年,杞桓公七十年,齊景公五十八年。戰(zhàn)國時楚惠王五十一年,齊宣 王五十一年,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割據(jù)者惟宋時西夏崇宗五十三年、仁宗五十四 年為最久云。

  又按三代以后,歷代傳國世次多至二十余主,少或數(shù)主,其中僅有在位數(shù)年 及不足一年者。惟我朝太祖天命十一年,太宗天聰九年、崇德八年,世祖順治十 八年,圣祖康熙六十一年,世宗雍正十三年,高宗乾隆六十年,仁宗嘉慶二十五 年,宣宗道光三十年,文宗咸豐十一年,穆宗同治十三年,德宗光緒三千四年, 列圣臨馭萬方,均逾十年以外,亦為歷代所無。

  ◎親郡王封號考(舉始封者及由襲爵晉封者,其無封號者另載于後) 景祖位下皇長子武功郡王禮敦(崇德元年四月追封)。

  顯祖位下皇孫鄭親王濟爾哈朗(按濟爾哈朗為皇三子舒爾哈齊之子,崇德元 年四月封,順治十二年卒,謚曰獻。馀見簡親王條下。世襲。凡封爵屢經(jīng)降黜而 其后卒復原封者,仍按始封年月書之,后仿此)。

  顯祖皇曾孫簡親王濟度(按濟度為鄭獻親王二子,順治十四年五月由襲爵改 封,十七年卒,謚曰純。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其裔孫襲簡親王豐訥亨,仍追復鄭 親王始封原號)。敏郡王勒度(按勒度為鄭獻親王三子,順治八年閏二月封,十 二年卒,謚曰簡)。

  太祖位下皇二子禮親王代善(崇德元年四月封,順治五年卒,謚曰烈。馀見 康親王條下。世襲)?;势咦羽堚庞H王阿巴泰(順治元年四月封郡王,三年卒, 康熙元年三月追晉親王,謚曰敏)。皇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順治元年十月封, 八年十月以罪賜死)。皇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崇德七年四月封,順治七年卒, 八年二月追削封爵,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追復原封,謚曰忠。世襲)?;适遄釉?親王多鐸(崇德元年四月封,順治六年卒,九年三月追降郡王,謚曰通,乾隆四 十三年正月追復親王原封。馀見信郡王條下。世襲)。

  太祖皇孫敬謹親王尼堪(按尼堪為皇長子貝勒褚英之子,順治六年三月封, 九年卒,謚曰莊)。克勤郡王岳托(按岳托為禮烈親王長子,崇德元年四月封成 親王,坐事降貝勒,三年卒,四年四月追贈克勤郡王。馀見平郡王條下。世襲)。 穎親王薩哈(按薩哈為禮烈親王三子,天命十一年封貝勒,崇德元年牛,追 封穎親王,謚曰毅)。謙郡王瓦克達(按瓦克達為禮烈親王四子,順治八年二月 封,九年卒,謚曰襄)。巽親王滿達海(按滿達海為禮烈親王五子,順治八年二 月由襲爵改封,九年卒,謚曰簡)。端重親王博洛(按博洛為饒馀敏親王三子, 順治六年三月封,九年卒,謚曰定,十六年十月追降貝勒并奪謚)。安親王岳樂 (按岳樂為饒馀敏親王四子,順治十四年十一月封,康熙二十八年卒,謚曰和, 三十九年十二月追降郡王)。信郡王多尼(按多尼為豫通親王子,順治六年由襲 爵改封信親王,九年降襲郡王,十八年卒,謚曰宣和。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其裔 孫襲信郡王修齡,仍追復豫親王始封原號)。

  太祖皇曾孫衍禧郡王羅洛宏(按羅洛宏為克勤郡王子,順治元年十月由襲爵 改封,三年卒,謚曰介)。順承郡王勒克德渾(按勒克德渾為穎毅親王子,順治 五年九月封,九年卒,謚曰恭惠。世襲)??涤H王杰書(按杰書為巽簡親王子, 順治十六年十二月由襲爵改封,康熙三十六年卒,謚曰良。乾隆四十三年正月, 其裔孫襲康親王永恩,仍追復禮親王始封原號)。僖郡王岳希(按岳希為安和親 王三子,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封,三十九年十二月降鎮(zhèn)國公)。勤郡王岳端(按岳 端為安和親王四子,康熙二十三年正月封,二十九年二月降貝子)。

  太祖皇玄孫平郡王羅可鐸(按羅可鐸為衍禧介郡王子,順治八年二月由襲爵 改封,康熙二十一年卒,謚曰比。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其裔孫襲平郡王慶恒,仍 追復克勤郡王始封原號)。

  太宗位下皇長子肅親王豪格(崇德元年四月封,順治五年三月坐事削,尋卒 于獄,八年正月追復原封,謚曰武。馀見顯親王條下。世襲)?;饰遄映袧捎H王 碩塞(順治八年閏二月封,十一年卒,謚曰裕。馀見莊親王條下)?;适蛔酉?親王博穆博果爾(頗治十二年十二月封,十三年卒,謚曰昭)。

  太宗皇孫顯親王富綬(按富綬為肅武親王三子,順治八年二月由襲爵改封, 康熙八年卒,謚曰懿。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其裔孫襲顯親王蘊著,仍追復肅親王 始封原號)。溫郡王猛峨(按猛峨為肅武親王四子,順治十四年正月封,康熙十 三年卒,謚曰良)。莊親王博果鐸(按博果鐸為承澤裕親王子,順治十二年六月 由襲爵改封,雍正元年卒,謚曰靖。世襲)。惠郡王博翁果諾(按博翁果諾為承 澤裕親王二子,康熙四年正月封,二十三年五月坐事削)。

  世祖位下皇二子裕親王福全(康熙六年正月封,四十二年卒,謚曰憲)?;?四子榮親王(早薨,未命名,追贈年月失考)。皇五子恭親王常寧(康熙十年正 月封,四十二年卒)?;势咦蛹冇H王隆禧(康熙十三年正月封,十八年卒,謚曰 靖)。

  圣祖位下皇長子直郡王允礻是(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四十七年十一月坐事 削,雍正十二年卒,贈貝子)?;识永碛H王允礻是(原封皇太子,坐事廢斥, 雍正二年卒,追封親王,謚曰密)?;嗜诱\親王允祉(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 雍正八年五月坐事削,十年卒,贈郡王,謚曰隱)。皇四子雍親王(康熙四十八 年十月封,是為世宗)?;饰遄雍阌H王允棋(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雍正十年卒, 謚曰溫)?;势咦哟居H王允礻是(雍正元年四月封,八年卒,謚曰度)?;拾俗?廉親王允礻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封,雍正三年十二月坐事削)?;适佣乜?王允礻是(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封,雍正二年四月坐事削,乾隆六年卒,贈貝子)。 皇十二子履親王允礻是(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封,乾隆二十八年卒,謚曰懿)?;?十三子怡親王允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封,雍正八年卒,謚曰賢。世襲)?;?十四子恂郡王允礻是(乾隆十三年正月封,二十年卒,謚曰勤)?;适遄佑淇?王允礻是(雍正八年二月封,九年卒,謚曰?。??;适咦庸H王允禮(雍正六 年二月封,乾隆三年卒,謚曰毅)?;识蛔由骺ね踉熟ㄓ赫晔辉?封,乾隆二十三年卒,謚曰靖)?;识淖缨庇H王允秘(雍正十一年正月封, 乾隆三十八年卒,謚曰?。?。

  圣祖皇孫寧郡王弘礻是(按弘交為怡賢親王三子,雍正八年八月封,乾隆 二十九年卒,謚曰良)。泰郡王弘春(按弘春為恂勤郡王長子,雍正十二年二月 封,八月降貝子)。

  世宗位下皇四子寶親王(雍正十一年二月封,是為高宗)。皇五子和親王弘 畫(雍正十一年正月封,乾隆三十五年卒,謚曰恭)。

  世宗皇孫和親王永璧(按永璧為和恭親王子,原封輔國公,乾隆三十五年十 月晉封,三十七年卒,謚曰勤)。

  高宗位下皇長子定親王永璜(乾隆十五年三月追封,謚曰安)?;嗜友?王永璋(乾隆二十五年七月追封)?;仕淖勇挠H王永璜(按:永璜出嗣履懿親王 后,原襲郡王,乾隆四十二年卒,謚曰端,嘉慶四年三月追晉親王)?;饰遄訕s 親王永琪(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三十一年卒,謚曰純)?;柿淤|(zhì)親王永璜 (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封,五十五年卒,謚曰莊)?;势咦诱苡H王水琮(嘉慶四年 三月追封,謚曰悼愍)。皇八子儀親王永璇(嘉慶四年正月封,道光十二年卒, 謚曰慎)?;适蛔映捎H王永璜(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封,道光三年卒,謚曰哲)。 皇十五子嘉親王(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封,是為仁宗)?;适咦討c親王永璜(嘉 慶二十五年三月封,尋卒,謚曰僖)。

  高宗皇孫定親王綿恩(按綿恩為定安親王二子,原襲郡王,乾隆五十八年十 二月晉封,道光二年卒,謚曰恭)。榮郡王綿億(按綿億為榮純親王子,原襲貝 勒,嘉慶四年正月晉封,二十年卒,謚曰?。?。

  高宗皇曾孫定親王奕紹(按奕紹為定恭親王子,原襲貝勒,道光二年六月晉 封,十六年卒,謚曰端)。慶郡王奕彩(按奕彩為儀慎親王孫,出嗣慶良郡王綿 ê后,應襲貝勒,道光十六年九月晉封,二十年十月坐事削)。慶親王奕(按: 奕為慶僖親王三子綿性之子,出嗣伯父綿悌后,初封貝子,光緒二十年正月晉 封。世襲)。

  高宗皇玄孫定親王載銓(按:載銓為定端親王子,原襲郡王,咸豐四年卒, 追晉親王,謚曰敏)。

  仁宗位下皇長子穆郡王綿□(嘉慶二十五年八月追封)?;识又怯H王(嘉 慶十八年九月封,是為宣宗)?;嗜狱队H王綿愷(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封,道光 十八年卒,謚曰?。?。皇四子瑞親王綿忻(嘉慶二十四年正月封,道光八年卒, 謚曰懷)?;饰遄踊萦H王綿愉(道光十九年正月封,同治三年卒,謚曰端)。

  宣宗位下皇二子順郡王奕綱(道光三十年正月追封,謚曰和)?;嗜踊劭?王奕繼(道光三十年正月追封,謚曰質(zhì))。皇五子親王奕(按!奕諒出嗣 恪親王后,原襲郡王,咸豐十年正月晉封,光緒十五年卒,謚曰勤)?;柿庸?親王奕(道光三十年正月封,光緒二十四年卒,謚曰忠。世襲)?;势咦哟加H 王奕讠(同治十一年九月封,光緒十六年卒,謚曰賢。世襲)。皇八子鐘郡王 奕讠合(道光三十年正月封,同治七年卒,謚曰端)?;示抛渔诳ね蹀融ズ希ǖ?光三十年正月封,光緒三年卒,謚曰敬)。

  宣宗皇孫端郡王載漪(按載漪為勤親王子,出嗣瑞懷親王為孫,原襲貝勒, 光緒二十年正月晉封,二十六年坐事削)。

  文宗位下皇二子憫郡王(早薨,未命名,咸豐十一年十二月追封)。

  其封贈親郡王而無封號者:

  景祖位下皇二子郡王額爾袞(順治十年五月追封,謚曰慧哲)?;嗜佑H王 界堪(順治十年五月追封,謚曰宣獻)。

  顯祖位下皇三子親王舒爾哈齊(順治十年五月追封,謚曰莊)?;仕淖涌ね?雅爾哈齊(順治十年五月追封,謚曰通達)。

  太祖位下皇孫親王勞親(順治六年十月封,八年坐事削)。 太祖皇曾孫郡王精濟(按精濟為禮烈親王五子祜塞之子,順治三年六月封, 六年卒,謚曰懷愍)??ね跛柤{(按塔爾納為端重定親王二子,順治十四年正 月封,三月卒,謚敏思,十六年十月追削爵謚)。

  圣祖位下皇二十三子郡王允祁(乾隆四十九年由貝勒加郡王品級,五十年卒, 謚曰誠)。

  世宗位下皇長子親王弘暉(雍正十三年十一月追封,謚曰端)?;首佑H王福 惠(雍正十三年十一月追封,謚曰懷)。

  宣宗位下皇長子郡王奕緯(道光三十年正月追封,謚曰隱志)。

  ◎三公三孤

  公孤之設,肇自成周,漢晉以來,建置靡定,唐以后則有官無職,專以加大 臣之位高望重者。

  按本朝大臣加太師者:遏恪僖必?。滴跗吣辏?、鰲輔政拜。(同上)

  贈太師者:佟忠列養(yǎng)正(雍正元年)、佟襄勤圖賴(同上)、圖文襄海(同 上)、顧文端八代(雍正十三年)、福文端敏(乾隆六十年由大傅贈)、奉文勤 寬(嘉慶二年)、杜文正受田(咸豐二年)。

  加太傅者:范文肅文程(順治十一年)、洪文襄承疇(順治十三年)、金文 通之?。樦问吣辏⒛暄矒徨邶g(雍正二年)、鄂文端爾泰(乾隆十年)、 福文端敏(同上)、曹文正振鏞(道光八年)、長文襄齡(道光十一年)、阮文 達元(道光二十六年)、潘文恭世恩(道光二十八年)、杜文端Ф(咸豐三年)。

  贈太傅者:謝清義升(順治二年)、田毅勇雄(康熙二年由少傅贈)、佟忠 勇國綱(雍正元年)、佟端純國維(同上)、王文恭頊齡(雍正三年)、張文端 英(雍正十年)、朱文端軾(乾隆元年)、馬文穆齊(乾隆四年由太保贈)、徐 文定元夢(乾隆六年)、劉文正統(tǒng)勛(乾隆三十八年)、錢文端陳群(乾隆三十 九年)、蔡文勤世遠(乾隆六十年)、蔡文恭新(嘉慶四年)、朱文正(嘉慶 十一年)、董文恭誥(嘉慶二十三年由太保贈)、萬文恪承風(道光十二年)、 桂文端良(同治元年)、曾文正國藩(同治十一年)、文文忠祥(光緒二年)、 左文襄宗棠(光緒十一年)、曾忠襄國荃(光緒十六年)、李文忠鴻章(光緒二 十七年)、劉忠誠坤一(光緒二十八年)、榮文忠祿(光緒二十九年)、孫文正 家鼐(宣統(tǒng)元年)。

  加太保者:黨相國崇雅(順治十二年)、馮文敏銓(順治十三年)、隆尚書 科多(雍正元年)、馬文穆齊(同上)、年總督羹堯(同上)、張文和廷玉(乾 隆四年)、傅文忠恒(乾隆十三年)、董文恭誥(嘉慶十七年)、慶文恪桂(同 上)、寶文莊興(道光二十八年。按:宣統(tǒng)三年十月大學士世續(xù)、徐世昌均授太 保,此以國家多難,特授此職以輔弼圣躬,與尋常加銜者不同,謹志于此)。

  贈太保者:王文安鐸(順治九年由少保贈)、希文簡福(順治九年)、孟忠 毅喬芳(順治十一年由少保贈)、黃忠恪梧(康熙十六年)、史文靖貽直(乾隆 二十八年)、梁文莊詩正(同上)、來文端保(乾隆二十九年)、兆文襄惠(同 上)、尹文端繼善(乾隆三十六年)、舒文襄赫德(乾隆四十二年)、阿文成桂 (嘉慶二年)、玉文恭麟(道光十八年)、文文敬孚(道光二十一年)、王文恪 鼎(道光二十二年)、恩文肅桂(道光二十八年)、文文端慶(咸豐六年)、裕 文端誠(咸豐八年)、翁文端心存(同治元年)、祁文端{宀雋}藻(同治五年)、 官文恭文(同治十年)、倭文端仁(同上)、瑞文端常(同治十一年)、瑞文莊 麟(同治十三年)、賈文端楨(同上)、靈文恭桂(光緒十一年)、寶文靖 (光緒十七年)、張文達之萬(光緒二十三年)、王文勤文韶(光緒三十四年)、 張文襄之洞(宣統(tǒng)元年)、鹿文端傳霖(宣統(tǒng)二年)。

  加少師者:車文端克(順治十四年)、額文恪色赫(順治十六年)、衛(wèi)文清 周祚(順治十七年)、胡相國世安(順治十八年)。

  贈少師者:吳順恪六奇(康熙四年由少傅贈)、巴敏壯哈納(康熙八年由少 傅贈)、張襄壯勇(康熙二十三年由少傅贈)。

  加少傅者:田毅勇雄(順治十二年)、巴敏壯哈納(同上)、寧文毅完我 (順治十三年)、劉勤僖昌(同上)、劉相國正宗(順治十四年)、巴大臣哈 (同上)、成相國克鞏(順治十六年)、吳順恪六奇(康熙三年)、吳額駙應熊 (康熙七年)、張襄壯勇(康熙十五年)、王文靖熙(康熙四十年)。

  贈少傅者:石忠勇廷柱(順治十八年由少保贈)、楊敏壯捷(康熙二十九年 由少保贈?;蜃魈担`)、許提督貞(康熙三十四年)、徐文穆本(乾隆十二 年)。

  加少保者:王文安鐸(順治八年)、陳相國名夏(同上)、劉尚書馀(同 上)、孟忠毅喬芳(順治十年)、郎尚書球(順治十一年)、陳相國之遴(順治 十二年)、額勤良爾克戴青(順治十四年)、石忠勇廷柱(同上)、李忠襄率泰 (同上)、傅相國以漸(順治十五年)、蔣文端赫德(順治十六年)、孫文定廷 銓(同上)、愛敬康星阿(康熙元年)、楊敏壯捷(康熙十七年)、傅溫愨爾丹 (雍正七年)、岳襄勤鐘琪(同上)、黃文襄廷桂(乾隆二十三年?;蜃魈?, 誤)。

  贈少保者:宋文康權(順治九年)、房安恪可望(順治十年)、劉明靖武元 (順治十一年)、高文端爾儼(順治十二年)、王文通永吉(順治十六年)、梁 敏壯化鳳(康熙十年)、黃忠襄芳世(康熙十七年)、阿文清蘭泰(康熙四十年)、 張文端鵬翮(雍正三年)、楊清端宗仁(同上)、嵇文敏曾筠(乾隆三年。按 《橋西雜記》所載間有錯誤,此已參考他書加以校正。惟所錄尚有黃文僖機贈太 傅,李文勤{尉}加少保,皆國史本傳所無,未知所據(jù)何書,姑志此以待考定)。

  ◎狀元宰相

  本朝狀元官大學士者:

  順治丙戌山東聊城傅以漸(武英殿)、丁亥江蘇武進呂宮(弘文院)、己亥 江蘇昆山徐元文(文華殿)。

  乾隆丁巳江蘇金壇于敏中(文華殿)、己未廣東番禺莊有恭(協(xié)辦)、戊辰 浙江會稽梁國治(東閣)、辛巳陜西韓城王杰(東閣)、戊戌江西大庾戴衢亨 (體仁閣)、癸丑江蘇吳縣潘世恩(武英殿)。

  道光丁未直隸南皮張之萬(東閣)。

  咸豐丙辰江蘇常熟翁同(協(xié)辦)、己未安徽壽州孫家鼐(武英殿)。

  同治壬戌江蘇嘉定徐甫阝(協(xié)辦)、甲戌江蘇元和陸潤庠(東閣)。

 ?。ò矗河啥讉髋F官至一品者,除上列元宰諸人外,順治壬辰科:滿洲榜狀 元麻勒吉,兩江總督??滴醵∥纯疲禾交ǘG,左都御史。庚戌科:探花徐乾學、 刑部尚書。癸丑科:狀元韓,禮部尚書;榜眼王鴻緒,戶部尚書。丙辰科:榜 眼胡會恩,刑部尚書;探花翁叔元,刑部尚書。壬戌科:狀元蔡升元;禮部尚書; 榜眼吳涵,左都御史。乙丑科:榜眼陳元龍,大學士。癸巳科:榜眼任蘭枝,禮 部尚書;探花魏廷珍,工部尚書。雍正甲辰科:狀元陳德華,禮部尚書;榜眼王 安國,吏部尚書;傳臚汪由敦,協(xié)辦大學士。丁未科:狀元彭啟豐,兵部尚書。 庚戌科:探花梁詩正,大學士;傳臚蔣溥,大學士。乾隆丙辰科:狀元金德瑛, 左都御史;探花秦蕙田,刑部尚書;傳臚蔡新,大學士。乙丑科:探花王際華, 戶部尚書。庚辰科:狀元畢沅,湖廣總督;傳臚曹文埴,戶部尚書。辛巳科:榜 眼胡高望,左都御史。癸未科:榜眼沈初,戶部尚書;傳臚董誥,大學士。戊戌 科:傳臚邵自昌,左都御史。甲辰科:狀元茹,兵部尚書。丁未科:狀元史致 光,左都御史;探花董教增,閩浙總督。己酉科:狀元胡長齡,禮部尚書;榜眼 汪廷珍,協(xié)辦大學士。庚戌科:探花王宗誠,兵部尚書。嘉慶丙辰科:榜眼汪守 和,禮部尚書。己未科:狀元姚文田,禮部尚書;探花王引之,工部尚書。壬戌 科:榜眼李宗,禮部尚書;探花朱士彥,吏部尚書。乙丑科:探花何凌漢,戶 部尚書。己巳科:榜眼廖鴻荃,工部尚書。甲戌科:榜眼祝慶蕃,禮部尚書;庚 辰科:榜眼許乃普,吏部尚書。道光癸未科:榜眼王廣蔭,工部尚書;傳臚杜受 田,協(xié)辦大學士。丙戌科:榜眼賈楨,大學士;傳臚麟魁,協(xié)辦大學士。壬辰科: 榜眼朱鳳標,大學士;探花季芝昌,閩浙總督。戊戌科:傳臚靈桂,大學士。半 丑科:探花胡家玉,左都御史。丁未科:探花龐鐘璐,刑部尚書。咸豐壬予科: 探花潘祖蔭,工部尚書。丙辰科:榜眼孫毓汶,兵部尚書。同治癸亥科:探花張 之洞,大學士。乙丑科:狀元崇綺,戶部尚書。光緒癸未科:榜眼壽耆,理藩部 尚書。并記于此,以志科名盛事。)

  ◎漢大學士人數(shù)

  直隸十六人:涿州馮銓(弘文院)、靜海高爾儼(弘文院)、大名成克鞏 (秘書院)、高陽李{尉}(保和殿)、柏鄉(xiāng)魏裔介(保和殿)、寶坻杜立德、 (保和殿)、宛平王熙(保和殿)、真定梁清標(保和殿)、大興朱(體仁閣)、 獻縣紀昀(協(xié)辦)、宛平沈桂芬(協(xié)辦)、高陽李鴻藻(協(xié)辦)、南皮張之萬 (東閣)、南皮張之洞(體仁閣)、定興鹿傳霖(東閣)、天津徐世昌(體仁閣)。

  江蘇二十六人:溧陽陳名夏(弘文院)、武進呂宮(弘文院)、吳江金之俊 (秘書院)、高郵王永吉(國史院)、長洲宋德宜(文華殿)、昆山徐元文、 (文華殿)、丹徒張玉書(文華殿)、太倉王(文淵閣)、華亭王頊齡(武英 殿)、常熟蔣廷錫(文華殿)、無錫嵇曾筠(文華殿)、溧陽史貽直(文淵閣)、 武進劉於義(協(xié)辦)、常熟蔣溥(東閣)、武進劉綸(文淵閣)、金壇于敏中 (文華殿)、武進程景伊(文淵閣)、無錫嵇璜(文淵閣)、無錫鄒炳泰(協(xié)辦)、 山陽汪廷珍(協(xié)辦)、儀征阮元(體仁閣)、吳縣潘世恩(武英殿)、長洲彭蘊 章(武英殿)、常熟翁心存(體仁閣)、常熟翁同(協(xié)辦)、嘉定徐甫阝(協(xié) 辦)、元和陸潤庠(東閣)。

  安徽五人:桐城張英(文華殿)、桐城張廷玉(保和殿)、歙縣曹振鏞(武 英殿)、合肥李鴻章(文華殿)、壽州孫家鼐(武英殿)。

  江西五人:高安朱軾(文華殿)、南昌彭元瑞(協(xié)辦)、大庾戴衢亨(體仁 閣)、大庾戴均元(文淵閣)、德化李鴻賓(協(xié)辦)。

  浙江十六人:海寧陳之遴(弘文院)、錢塘黃機(文華殿)、海寧陳元龍 (文淵閣)、錢塘徐本(東閣)、海寧陳世倌(文淵閣)、錢塘汪由敦(協(xié)辦)、 錢塘梁詩正(東閣)、會稽梁國治(東閣)、仁和孫士毅(文淵閣)、富陽董誥 (文華殿)、錢塘費淳(體仁閣)、錢塘章煦(文淵閣)、錢塘吳敬(協(xié)辦)、 蕭山湯金釗(協(xié)辦)、蕭山朱鳳標(體仁閣)、仁和王文韶(武英殿)。

  福建三人:南安洪承疇(武英殿)、安溪李光地(文淵閣)、漳浦蔡新(文 華殿)。

  湖北五人:孝感熊賜履(東閣)、江夏吳正治(武英殿)、大冶余國柱(武 英殿)、漢陽葉名?。w仁閣)、襄陽單懋謙(體仁閣)。

  湖南六人:茶陵彭維新(協(xié)辦)、祁陽陳大受(協(xié)辦)、長沙劉權之(體仁 閣)、湘鄉(xiāng)曾國藩(武英殿)、湘陰左宗棠(東閣)、善化瞿鴻礻幾(協(xié)辦)。

  河南三人:商邱宋權(國史院)、永城李天馥(武英殿)、商城周祖培(體 仁閣)。

  山東十五人:德州謝升(秘書院)、安邱劉正宗(文華殿)、掖縣張端(國 史院)、聊城傅以漸(武英殿)、益都孫廷銓(秘書院)、益都馮溥(文華殿)、 武定李之芳(文華殿)、泰安趙國麟(文華殿)、諸城劉統(tǒng)勛(東閣)、諸城劉 墉(體仁閣)、濟寧孫玉庭(體仁閣)、德州盧蔭溥(體仁閣)、濰縣陳官俊 (協(xié)辦)、濱州杜受田(協(xié)辦)、黃縣賈楨(武英殿)。

  山西八人:曲沃李建泰(弘文院)、曲沃衛(wèi)周祚(國史院)、沁州吳典 (保和殿)、澤州陳廷敬(文淵閣)、陽城田從典(文華殿)、興縣孫嘉淦(協(xié) 辦)、壽陽祁{宀雋}藻(體仁閣)、大同李殿林(協(xié)辦)。

  陜西四人:寶雞黨崇雅(國史院)、韓城王杰(東閣)、蒲城王鼎(東閣)、 朝邑閻敬銘(東閣)。

  四川三人:井研胡世安(秘書院)、遂寧張鵬翮(武英殿)、華陽卓秉恬 (武英殿)。

  廣東三人:番禺莊有恭(協(xié)辦)、花縣駱秉章(協(xié)辦)、南海戴鴻慈(協(xié)辦)。

  廣西一人:臨桂陳宏謀(東閣)。

  按漢人官大學士者共一百十九人,其出身大都為翰林授職之員,惟魏文毅裔 介則為散館之給事中,張文端鵬翮、閻文介敬銘,則均為散館之主事,朱文端軾、 鹿文端傳霖,則均為散館之知縣。而洪文襄承疇、費文恪淳,則均為刑部主事, 彭文敬蘊章則為工部主事,王文勤文韶則為戶部主事,杜文端立德則為中書科中 書,孫文靖士毅、章文簡煦,則均為內(nèi)閣中書(按,孫文靖于南巡撫罷后曾賞 編修)。謝清義升、宋文康權、王文通永吉、孫文定廷銓、吳文端黃、田文端 從典、趙相國國麟,則均為知縣。衛(wèi)文清周祚、李文襄之芳、余相國國柱,則均 為推官。然皆起家進士(內(nèi)李相國建泰、金文通之俊、黨相國崇雅,始居何職未 詳)。至由舉人出身者,僅左文襄宗棠一人云。

  ◎大將軍

  本朝開國之初,凡興大師,輒授王公大臣為大將軍,以任征伐。自乾隆以來, 此職始不輕授。殆以雍正一朝,如年羹堯、馬爾賽輩,或功成驕恣,或貽誤戎機, 朝廷鑒于用人之難,故不得不慎其選歟。今按曾任大將軍者:

  崇德三年八月,睿親王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貝勒岳托為揚威大將軍(分道 伐明)。七年十月,貝勒阿巴泰為奉命大將軍(伐明,克兗州、順德、河間三府 而還)。

  順治元年四月,睿親王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入關定鼎)。十月,英親王阿 濟格為靖遠大將軍(討流賊李自成)。豫親王多鐸為定國大將軍(征江南)。二 年七月,貝勒勒克德渾為平南大將軍(往江南代豫王討賊一只虎等)。十一月, 內(nèi)大臣何洛會為定西大將軍(討流賊張獻忠)。三年正月,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 將軍(征四川)。二月,貝勒博洛為征南大將軍(征閩浙)。五月,豫親王多鐸 為揚威大將軍(征喀爾喀)。八月,恭順王孔有德為平南大將軍(征湖廣、兩廣)。 五年三月,都統(tǒng)譚泰為征南大將軍(討江西叛鎮(zhèn)金聲桓)。閏四月,貝子屯齊為 平西大將軍(討陜西叛回)。九月,鄭親王濟爾哈朗為定遠大將軍(討湖廣賊李 錦、馬進忠)。十二月,英親王阿濟格為平西大將軍(戍大同)。六年正月,敬 謹郡王尼堪為定西大將軍(討大同叛鎮(zhèn)姜襄)。四月,端重親王博洛為定西大 將軍(討汾州賊)。七月,襲禮親王(后改封巽親王)。滿達海為征西大將軍 (征朔州寧武)。十月,謙郡王瓦克達為征西大將軍(代滿達海剿撫山西余賊)。 九年七月,敬謹親王尼堪為定遠大將軍(征湖南、貴州,十一月薨于軍)。十年 正月,貝勒屯齊為定遠大將軍(代尼堪)。七月,安郡王岳樂為宣威大將軍(戍 歸化城)。十二月,都統(tǒng)陳泰為定南靖寇大將軍(鎮(zhèn)湖南)。十一年十二月,世 子濟度為定遠大將軍(討鄭成功)。十二年八月,都統(tǒng)阿爾津為寧南靖寇大將軍 (代陳泰駐防荊州)。十二月,都統(tǒng)伊爾德為寧海大將軍(剿浙江舟山賊)。十 四年四月,都統(tǒng)宗室羅托為寧南靖寇大將軍(代阿爾津駐防荊州)。十二月,平 西王吳三桂為平西大將軍(由四川征貴州)。十五年正月,信郡王多尼為安遠靖 寇大將軍(征南)。十六年八月,都統(tǒng)劉之源為鎮(zhèn)海大將軍(駐鎮(zhèn)江)。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順承郡王勒爾錦為寧南靖寇大將軍(征吳三桂)。十三 年六月,貝勒尚善為安遠靖寇大將軍(赴岳州,十七年八月卒于軍)??涤H王杰 書為奉命大將軍(討耿精忠)。貝勒洞鄂為定西大將軍(赴四川)。九月,簡親 王喇布為揚威大將軍(赴江寧)。安親王岳樂為定遠平寇大將軍(赴江西)。十 四年正月,平南王尚之孝為乎南大將軍(征潮州叛將劉進忠)。三月,信郡王鄂 札為撫遠大將軍(征察哈爾)。十五年二月,大學士圖海為撫遠大將軍(征陜西)。 十七年八月,貝勒察尼為安遠靖寇大將軍(代尚善鎮(zhèn)岳州)。九月,平南王尚之 信為奮武大將軍(由永興進定廣西)。十八年十一月,貝子彰泰為定遠平寇大將 軍(代岳樂由湖南征貴州)。十九年九月,都統(tǒng)賴塔為征南大將軍(由廣西南寧 進定云貴)。二十九年七月,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恭親王常寧為安北大將 軍(裕王出古北口,恭王出喜峰口,會征噶爾丹)。三十四年十一月,領侍衛(wèi)內(nèi) 大臣費揚古為撫遠大將軍(征噶爾丹)。三十五年五月,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馬思喀為 平北大將軍(追剿噶爾丹)。五十七年十月,皇十四子允礻題為撫遠大將軍(征 西藏)。六十一年十一月,輔國公延信署撫遠大將軍(代允礻題)。

  雍正元年十月,川陜總督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征青海)。七年三月,領侍 衛(wèi)內(nèi)大臣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川陜總督岳鐘琪為寧遠大將軍(傅出北路,岳出 西路,會征準噶爾)。九年七月,大學士馬爾賽為撫遠大將軍(往歸化城辦理喀 爾喀防守事宜)。十一月,康親王崇安署撫遠大將軍(代馬爾賽)。順承親王錫 保為靖邊大將軍(代傅爾丹)。十年七月,署陜西總督查郎阿署寧遠大將軍(代 岳鐘琪)。十一年七月,平郡王福彭為定邊大將軍(征噶爾丹策零)。十三年十 一月,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一等公慶復為定邊大將軍(代福彭)。

  乾隆五十七年三月,協(xié)辦大學士、兩廣總督福康安為大將軍(征廓爾喀。原 授將軍,征文則加大字)。

  咸豐三年九月,惠親王綿愉為奉命大將軍(辦理京師團防)。

  其有以將軍出征而不稱大者:

  順治四年十一月,禮部侍郎陳泰為靖南將軍(征福建)。五年四月,都統(tǒng)劉 之源、都統(tǒng)佟圖賴,俱為定南將軍(駐防寶慶)。都統(tǒng)李國翰為定西將軍(駐防 漢中)。九年九月,擴軍統(tǒng)領阿爾津為定南將軍(征廣東未定州縣,十月改安西 將軍,鎮(zhèn)漢中。十二月又改定南將軍,征湖南辰、常逆賊)。十一月,都統(tǒng)卓羅 為靖南將軍(征廣東未定州縣)。十年五月,副都統(tǒng)喀喀木為靖南將軍(代卓羅)。 十一年五月,都統(tǒng)楊麒祥為平南將軍(駐防杭州)。六月,都統(tǒng)珠瑪喇為靖南將 軍(代喀喀木)。十三年五月,都統(tǒng)石廷柱為鎮(zhèn)海將軍(駐防京口)。十二月, 都統(tǒng)趙國祚為平南將軍(駐防杭州)。十四年十二月,都統(tǒng)卓布泰為征南將軍 (由廣西進取貴州)。十五年十二月,都統(tǒng)明安達哩為安南將軍(駐防貴州)。 十六年七月,內(nèi)大臣達素為安南將軍(赴江寧征鄭成功)。十七年七月,都統(tǒng)羅 托為安南將軍(代達素)。八月,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愛星阿為定西將軍(征李定國)。 十八年□月,前兩廣總督王國光為鎮(zhèn)海將軍(駐防潮州)。十月,都統(tǒng)濟席哈為 靖東將軍(征山東土賊于七)。

  康熙二年八月,都統(tǒng)穆里瑪為靖西將軍,都統(tǒng)圖海為定西將軍(會剿鄖、襄 流賊)。九月,都統(tǒng)噶褚哈為鎮(zhèn)西將軍(鎮(zhèn)西安)。三年七月,福建水師提督施 瑯為靖海將軍(征臺灣)。十二年十二月,都統(tǒng)葉赫為安西將軍(征四川)。十 三年正月,都統(tǒng)尼雅翰為安南將軍(鎮(zhèn)安慶)。都統(tǒng)錫卜臣為鎮(zhèn)西將軍(鎮(zhèn)西安)。 三月,內(nèi)大臣華善為安南將軍(防守鎮(zhèn)江)。內(nèi)大臣希爾根為定南將軍(赴江西 討逆藩耿精忠)。四月,都統(tǒng)拉哈達為揚威將軍(駐防兗州,六月調(diào)赴杭州)。 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阿密達為揚威將軍(駐守江寧)。都統(tǒng)赍塔為平寇將軍(赴浙江剿 御耿逆)。副都統(tǒng)根特為平寇將軍(赴廣東會剿孫延齡,八月卒于軍)。六月, 護軍統(tǒng)領察哈泰為鎮(zhèn)東將軍(代拉哈達)。貝子傅喇塔為寧海將軍(征浙江臺州)。 八月,尚書哈爾哈齊為平寇將軍(代根特)。九月,內(nèi)大臣坤巴圖魯為振武將軍 (駐防汝寧)。十四年二月,副都統(tǒng)鄂泰為建威將軍(駐太原,防守汾州)。前 鋒統(tǒng)領穆占為安西將軍(征秦州平?jīng)觯?。三月,西安將軍佛尼埒為振武將軍(?漢中)。都統(tǒng)畢力克圖為平逆將軍(駐大同)。甘肅提督張勇為靖逆將軍(討王 輔臣)。四月,內(nèi)大臣佟國綱為安北將軍(鎮(zhèn)宣化)。五月,貝勒察尼為靖寇將 軍(援谷城)。副都統(tǒng)烏丹為建威將軍(鎮(zhèn)大原)。七月,都統(tǒng)噶爾漢為鎮(zhèn)安將 軍(駐守河南)。十月,吏部侍郎舒恕為鎮(zhèn)南將軍(援廣東)。十五年二月,都 統(tǒng)畢力克圖再為平逆將軍(鎮(zhèn)寧夏)。四月,內(nèi)大臣華善為平寇將軍(統(tǒng)轄江南 滿蒙諸兵)。九月,都統(tǒng)穆占為征南將軍(征湖南)。十六年二月,都統(tǒng)鄂納為 討逆將軍(赴岳州)。三月,署副都統(tǒng)莽依圖為鎮(zhèn)南將軍(由江西進征廣東,十 九年八月卒于軍)。六月,侍郎舒恕為安南將軍(駐守南安)。七月,廣西巡撫 傅弘烈為撫蠻滅寇將軍(定廣西)。十七年三月,內(nèi)大臣華善為定南將軍(駐守 茶陵)。八月,貝子彰泰為撫遠將軍(駐守岳州)。十八年十二月,湖廣總督蔡 毓榮為綏遠將軍(總統(tǒng)綠旗兵,由辰沅進征云貴)。十九年八月,都統(tǒng)貝勒為鎮(zhèn) 南將軍(代莽依圖)。十一月,署西安將軍佛尼埒為建威將軍(會剿永寧賊匪)。 二十年三月,都統(tǒng)吉哈禮為宣威將軍(會剿建昌賊匪)。二十七年六月,都統(tǒng)瓦 岱為振武將軍(征湖廣叛兵夏逢龍)。三十年正月,都統(tǒng)瓦岱為定北將軍(駐張 家口)。三十二年正月,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郎坦為昭武將軍(駐甘州)。五月,領侍 衛(wèi)內(nèi)大臣費揚古為安北將軍(駐歸化城)。三十六年正月,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馬斯喀 為昭武將軍(駐守寧夏)。五十六年三月,吏部尚書富寧安為靖邊將軍領侍衛(wèi)內(nèi) 大臣傅爾丹為振武將軍(富由巴爾庫爾,傅由阿爾臺,會剿準噶爾)?!踉?,都 統(tǒng)祁里德為征西將軍(會剿準噶爾)。五十九年正月,都統(tǒng)延信為平逆將軍(征 西藏)。二月,擴軍統(tǒng)領噶爾弼為定西將軍(自拉里會征西藏)。

  雍正二年正月,四川提督岳鐘琪為奮威將軍(與年羹堯會征青海)。四年六 月,都統(tǒng)巴賽為振武將軍(赴阿爾臺軍營)。十年五月,侍郎武格為揚武將軍 (統(tǒng)轄巴爾庫爾滿兵)。十三年五月,貴州提督哈元生為揚威將軍(剿古州苗匪)。

  乾隆十九年十二月,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班第為定北將軍,陜甘總督永常為定西將 軍(班出北路,永出西路,會征準噶爾)。二十年九月,都統(tǒng)銜參贊大臣策楞為 定西將軍(剿捕阿睦爾撤納,旋以參贊大臣扎拉豐阿代之,十一月策楞復任)。 二十一年十一月,定邊右副將軍達爾黨阿為定西將軍(代策楞)。二十二年正月, 喀爾喀親王成袞扎布為定邊將軍(辦理巴里坤軍務)。十二月,戶部尚書兆惠為 定邊將軍(征逆回霍集占)。二十三年二月,兵部尚書雅爾哈善為靖逆將軍(征 回部)。七月,工部尚書納穆扎爾為靖逆將軍(代雅爾哈善)。三十七年十一月, 大學士溫福為定邊將軍(征金川)。三十八年八月,禮部尚書阿桂為定西將軍 (征金川)。

  道光六年七月,大學士長齡為揚威將軍(征逆回張格爾)。二十一年正月, 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辦理廣東軍務)。九月,協(xié)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奕 經(jīng)為揚威將軍(辦理浙江軍務)。二十七年八月,陜甘總督布彥泰為定西將軍 (辦理喀什噶爾軍務)。

  ◎經(jīng)略

  順治十年五月,洪承疇以大學士經(jīng)略湖廣、兩廣、云貴軍務。

  康熙十三年二月,莫洛以大學士經(jīng)略陜西軍務。

  雍正十年七月,鄂爾泰以大學士經(jīng)略陜甘軍務。十三年十月,張廣泗以湖廣 總督經(jīng)略苗疆軍務。

  乾隆十三年四月,訥親以大學士經(jīng)略金川軍務,九月,傅恒以大學士代訥親 經(jīng)略金川軍務。三十四年正月,傅恒以大學士經(jīng)略南、緬甸軍務。

  嘉慶四年正月,勒保以四川總督經(jīng)略川陜楚三省軍務,七月,明亮以都統(tǒng)代 勒保經(jīng)略三省軍務,八月,額勒登保以都統(tǒng)(尋擢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代明亮經(jīng)略 三省軍務。

  ◎提督加將軍封號

  康熙一朝,于直省提督之戰(zhàn)績茂著或治軍有方者,往往特授將軍封號,以示 優(yōu)異。如陜西提督王進寶(十五年八月加奮威將軍。按十四年三月,甘肅提督張 勇曾加靖逆將軍,此為討伐王輔臣時所授職銜,非封號也。已見前將軍條內(nèi))、 福建提督楊捷(十七年□月加昭武將軍)、寧夏提督趙良棟(十八年十月加勇略 將軍)、福建水師提督施瑯(二十二年九月,加靖海將軍。按施瑯先于康熙三年 以靖海將軍征臺灣,至是復加為封號)、甘肅提督孫思克(三十一年十一月加振 武將軍)、湖廣提督徐治都(三十三年六月加鎮(zhèn)平將軍)、貴州提督李芳述(四 十五年四月加鎮(zhèn)遠將軍)、福建水師提督吳英(四十六年五月加威略將軍)、陜 西提督潘育龍(四十八年八月加鎮(zhèn)綏將軍),皆一時異數(shù)云。(按通禮,凡提督 加將軍封號者,遇朝祭大典,與將軍、總督列第一班,其尋常提督則僅列第二班 巡撫、副都統(tǒng)之次云。)

  ◎提鎮(zhèn)改授督撫

  由提鎮(zhèn)改任封疆者(舉實任者,其暫署者不錄):

  順治二年七月,土國寶以江南總兵授江寧巡撫。五年四月,李國英以四川成 都鎮(zhèn)總兵授四川巡撫(后擢四川總督)。九年七月,祖澤潤以江南提督授湖廣、 四川總督。

  康熙十九年正月,趙良棟以寧夏提督授云貴總督。四十五年五月,梁鼐以福 建提督授閩浙總督。四十五年十二月,趙弘燦以廣東提督授兩廣總督(后擢兵部 尚書)。四十八年七月,音泰(音一作殷)以甘肅提督授川陜總督。五十二年四 月,額梭特以湖廣提督授湖廣總督。五十三年十二月,楊琳以福建提督授廣東巡 撫(后擢兩廣總督)。五十五年九月,李樹德以山東登州鎮(zhèn)總兵授山東巡撫(后 擢福州將軍)。

  雍正三年七月,岳鐘琪以四川提督授川陜總督。四年十月,馬會伯以甘肅提 督授四川巡撫(后擢兵部尚書)。五年二月,韓良輔以廣西提督授廣西巡撫。六 年八月,劉世明以署湖廣提督、陜西興漢鎮(zhèn)總兵授甘肅巡撫(后擢福建總督)。 七年三月,郝玉麟以南提督授廣東總督(后官至吏部尚書)。

  乾隆九年二月,黃廷桂以四川提督授四川總督(后官至大學士)。四十三年 二月,桂林以四川提督授兩廣總督。

  嘉慶二年九月,鄂輝以湖廣提督授云貴總督。九年十二月,長齡以古北口提 督授安徽巡撫(后官至大學士)。

  道光四年八月,武隆阿以直隸提督授江西巡撫(后調(diào)山東)。八年正月,楊 遇春以固原提督授陜甘總督。

  同治三年五月,楊岳斌以福建提督授陜甘總督。

  光緒十年九月,劉銘傳以開缺直隸提督授福建巡撫。十一年五月,張曜以廣 東提督授廣西巡撫(后調(diào)山東)。

  (按:由提督擢宰輔及尚書者:雍正三年七月,高其位以江南提督授大學士。 六年十月,路振楊以固原提督授兵部尚書。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瑚寶以固原提督 授兵部尚書。附記于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