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制原子彈的故事 / 002
可行性?可行性! / 002
曼哈頓項目的工程構架 / 004
20 億美元花到哪里去了? / 006
化學工程師的貢獻 / 009
第二章 青霉素傳奇背后的故事 / 011
青霉素的殺菌原理和開發(fā)時間表 / 011
科學家團隊的努力 / 014
青霉素的北美之行 / 016
青霉菌的“深罐發(fā)酵技術”與化學工程學 / 018
第三章 理解“科學”“技術”和“工程”/ 022
認識“科學”“技術”和“工程”/ 022
從成就感看“科學”“技術”和“工程”/ 025
工程不是樂觀主義的事業(yè) / 029
進入工程的時代 / 030
第四章 化學工程學的啟示 / 032
化學產品與人類生活 / 032
科學和化學工業(yè)之間 / 034
難以定義的化學工程師 / 037
創(chuàng)新和化學工程師 / 039
化學工程學的啟示 / 042
第五章 拉開化學科學的帷幕 / 046
煉金術是化學的源頭嗎? / 046
瓦特的朋友——化學教授布萊克 / 051
探索空氣的奧秘——化學科學的起步 / 055
與眾不同的拉瓦錫 / 060
道爾頓的原子論 / 064
原子論、電化學和元素大發(fā)現 / 068
拉開化學科學的序幕 / 071
第六章 化學科學的發(fā)展 / 078
從“自然哲學家”到“科學家”/ 078
有機化學——碳的世界 / 081
成就驚人的李比希學派 / 084
大學和科學的關系原來如此 / 089
為什么化學從歐洲發(fā)源? / 093
第七章 早期化學工業(yè) / 098
從玻璃瓶開始的硫酸生產 / 098
艱難的制堿工業(yè) / 101
人類提前跨入染料和藥物的開發(fā) / 106
諾貝爾獎與化學工業(yè)的淵源 / 110
公司制度決定了化學工業(yè)的發(fā)展 / 115
早期的化工產品樹 / 119
第八章 物理進入化學 / 123
熱和能的認識過程 / 123
物理學提高了化學研究層次 / 128
熱力學奇妙地應用于化學系統 / 133
探究變化速度的化學動力學 / 136
合成氨的開發(fā) / 139
名師出高徒——學派 / 143
第九章 化學工程學科的誕生 / 150
實用主義的土壤 / 150
美國的高等教育 / 152
MIT 化學系發(fā)生的故事 / 156
化學工程學科的誕生 / 162
美國化工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 168
杜邦公司與化學工程學科結緣 / 174
第十章 煉油和石油化工 / 181
石油加工為何倚重化學工程師 / 182
催化劑進入石油加工領域 / 188
率先進入石油化工領域的企業(yè) / 194
大規(guī)模生產裝置和“放大”(scale-up)/ 200
聚合物離不開石油化工 / 208
沒有化工廠的化學工程公司 / 215
第十一章 化學工程學科基礎與實踐 / 222
學習流體力學知識和研究方法 / 222
為什么需要化學工程熱力學 / 229
遲來的化學反應工程 / 236
繞不過去的中間實驗階段(pilot-plant)/ 241
化學工程設計工作與教學 / 250
幾位杰出的化學工程師 / 259
第十二章 從投資的角度看化學工程學 / 270
投資推動的化學工業(yè) / 270
受過“教育”的錢 / 275
降低投資風險,打破技術壟斷 / 278
第十三章 專利制度與化學工程學 / 281
申報專利還是保守秘密? / 281
美國獨特的專利制度 / 284
專利制度與化學工程學 / 287
第十四章 對化學工程學科的再認識 / 291
界面上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的學科 / 292
恰到好處的抽象與分工的效率 / 294
從見識到常識 / 297
結語:化學工程學的啟示 / 301
參考文獻 /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