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市)位于太行山東麓,歷史上屬于嚴重干旱地區(qū)。1954年,楊貴任林縣縣委書記。為改善惡劣的生產生活條件,擺脫水源匱乏狀況,在黨的領導下,從1960年開始,他率領林縣人民歷經10年,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削平1250座山頭,鑿通211個隧洞,架設152座渡槽,在萬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結束了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從根本上改變了林縣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創(chuàng)造出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至今仍然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稱為“生命渠”“幸福渠”,被譽為“新中國建設史上的奇跡”。紅旗渠建設中孕育的“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寫入了《中國共產黨歷史》,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生動體現,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斗。作家楊麗娟、張欣萍,走訪當年人、探察當年事,歷時四年之久。本書以紅旗渠這一條流淌著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精神長河為主線,以豐富的資料、真實的故事,還原了楊貴90年的不凡人生;濃墨重彩地描繪了楊貴與紅旗渠鮮為人知的生動故事;詳盡刻畫出楊貴一生矢志向黨、一心為民的心路歷程和錚錚足跡。敘事生動,細節(jié)豐富,感情真摯,資料權威。歷史意識、現實精神與審美價值兼具,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