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和目錄學著作視角下家訓體著作的性質與文類
《詩》之為教:儒家文學教化的精神詮解
論敦煌《新合<孝經>皇帝感辭》成文年代及其體式特征
賦詩與尋詩:唐宋詩中詩人自我的呈現(xiàn)
宋代理學求道“工夫”與理學詩表達之會通性學理考察
元代戲曲中的民間說唱遺存及其藝術功能
明代散曲選集與明人曲學觀念之演進
抒寫方式的新變與文學西域的重塑
——江南文化對清代西域詩的滲透
林則徐與十九世紀中期清人的喀什邊地書寫
桐城派提振古文及其文章史意義
同枝異葉雅俗共賞
——從《聊齋志異》到聊齋俚曲
曹雪芹小說《紅樓夢》中的詩詞曲及其聲韻特色
稀見《廿載繁華夢》版畫與近代嶺南小說插圖的視像變革
弋陽腔《八義記》考論
朝鮮漢詩用韻特點芻議
——以“三唐”詩人為中心
日中文化交流的一個側面
——《西湖佳話》與津藩的治水事業(yè)
觀念變革與傳統(tǒng)鄉(xiāng)賢形象塑造的藝術嬗變
“言語共同體”的構建
——論香港作家的跨語言書寫
自由間接引語與主體性的雙重生成
——從巴赫金到德勒茲
阿多諾文化工業(yè)理論再考察
虛構化理論視域下的文學表演性
在“時代潮流”與“學術操守”之間
一一讀1950年代的《德國文學簡史》 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