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農業(yè)科學農業(yè)工程美國作物采集活動研究:以中國為田野(1898—1949)

美國作物采集活動研究:以中國為田野(1898—1949)

美國作物采集活動研究:以中國為田野(1898—1949)

定 價:¥70.00

作 者: 劉琨,王紅梅
出版社: 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1654199 出版時間: 2021-08-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28 字數:  

內容簡介

  在充分理解前述研究難度的前提下,《美國作物采集活動研究——以中國為田野(1898-1949)》作者結合自身學術條件開展研究,旨在搜集整理美國采集中國作物相關史料,時機成熟時結集出版有一定學術價值的美國農業(yè)研究史料集,以豐富國內農史研究者的參考文獻。從專門史角度進行客觀分析,美國在華作物采集活動為美國農業(yè)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把中國數千年馴化的作物品種變成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但這種經濟掠奪行為卻給近代中國帶來災難性影響,例如,中國的茶葉、大豆等經濟作物被采集引種到美國,使中國喪失了國際貿易中此類商品的優(yōu)勢地位;中國政府和商人無力抵抗西方農產品的大量傾銷,近代中國經濟進一步陷入困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中國作物種質資源為美國農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資源選擇空間,促進了美國植物分類學、生物學等學科迅速發(fā)展,也間接促進了近代中國農業(yè)學科建立和發(fā)展。研究美國在華作物采集活動的背景和主體、作物采集過程、代表性采集成果等,對于制定中國現代農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具有較高借鑒價值。選擇性借鑒美國農業(yè)發(fā)展經驗,對于完善中國現代農業(yè)發(fā)展模式也有重要意義,尤其是考證美國在華作物采集活動的具體成果,歸納整理采集作物的具體性狀信息,對研究中國純種作物種植史、保障中國糧食安全戰(zhàn)略的順利實施,均具有重要學術借鑒價值。

作者簡介

  劉琨,江蘇理工學院副教授,理學博士,科學技術史專業(yè)。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中外農業(yè)交流史、科學技術史。撰寫發(fā)表學術論文、會議論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經濟史》全文轉載;主持/參與完成各類課題20余項;編撰院士傳記1部,參編教材/學術著作5部。主要社會兼職有江蘇省農史研究會理事、常州市政協委員等。王紅梅,江蘇理工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訪問學者。主要從事英語翻譯、英語教育研究。撰寫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編撰教材1部;主持/參與完成各類課題20余項。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美國在華作物采集活動歷史背景和主體
第一節(jié) 美國采集中國作物的客觀條件
第二節(jié) 美國開展作物采集的主觀動因
第三節(jié) 美國在華作物采集活動主體
第二章 弗蘭克·邁耶在華作物采集活動
第一節(jié) 邁耶的生平背景
第二節(jié) 邁耶在華作物采集活動主要過程和代表性成果
第三節(jié) 邁耶及其在華作物采集活動評析
第三章 歐內斯特·威爾遜在華作物采集活動
第一節(jié) 威爾遜的生平背景
第二節(jié) 威爾遜在華采集活動主要過程和代表性成果
第三節(jié) 威爾遜及其在華采集活動評析
第四章 約瑟夫·洛克在華作物采集活動
第一節(jié) 洛克的生平背景
第二節(jié) 洛克在華采集活動的主要過程和代表性成果
第三節(jié) 洛克及其在華采集活動評析
第五章 其他外籍人士在華作物采集活動
第一節(jié) 傳教士與來華美國專家的作物采集活動
第二節(jié) 駐華美國外交官和美籍雇員的采集活動
第三節(jié) 其他人員的作物采集活動評析
第六章 美國作物采集活動歷史評價和啟示
第一節(jié) 歷史評價
第二節(jié) 啟示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