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套書以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金陵版胡承龍刻本)為底本,以金陵版排印本(王育杰整理,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6年)及金陵版美國國會圖書館藏全帙本為校本,按原著的分卷和排序進行內容編排,即按序列、主治、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服器部、蟲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人部的順序進行編排,共分20冊。二、本套書中“釋名”“主治”“附方”等部分所引書名多為簡稱,如:《本草綱目》簡稱《綱目》,《名醫(yī)別錄》簡稱《別錄》,《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日華子諸家本草》簡稱《日華》,《肘后備急方》簡稱《肘后方》,等等。三、人名書名相同的名稱,如吳普之類,有時作人名,有時又作書名,情況較復雜,為統(tǒng)一起見,本次編寫均按原著一律不加書名號。四、原著《本草綱目》中的部分中草藥名稱,與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名稱不一致的,為了保持原著風貌,均保留為原著形式,不另作修改。五、本套書為保持原著風貌,對原著之服器部和人部的內容全文收錄,但基本不配圖。六、本套書依托原著的原始記載,根據作者們多年野外工作經驗和鑒定研究成果,結合現有考證文獻,對《綱目》收載的藥物進行了全面的本草考證,梳理了古今藥物傳承關系,并確定了各藥物的基原和相應物種的拉丁學名;對于多基原的藥物均進行了綜合分析,對于部分尚未能準確確定物種者也有表述。同時,基于現代化、且普遍應用的DNA條形碼鑒定體系,在介紹常用中藥材之《藥典》收載情況的同時附上其基原物種的通用基因堿基序列。由此古今結合、圖文并茂,豐富閱讀鑒賞感受,并提升其實用參考和珍藏價值。七、本套書結合現實應用情況附有大量實地拍攝的原動植物(及礦物等)和藥材(及飲片)原色圖片,方便讀者認藥和用藥。八、部分藥物尚未能解釋科學內涵,或者療效有待證實、原料及制作工藝失傳,以及其他因素,故無考證內容及附圖,但仍收載《綱目》原始內容,有待后來者研究、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