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咸豐皇帝逃往承德,并死于避暑山莊。為了壯大國力,擺脫面對西方的弱勢局面,在慈禧和奕?的帶領下,大清王朝開啟了自上而下的變革之路。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通過總理衙門的創(chuàng)設、同文館的建立、近代海關系統(tǒng)的引入、洋務軍工企業(yè)的創(chuàng)辦、外交使團的西行、廣學會的成立、廢除武舉、昆明湖里練兵等事件,大清并未走向愿望中的強大,而是一步步走向了帝國的滅亡。在1861-1911這五十年里,有許多歷史人物值得關注和研究,如缺乏理政常識的太后、連漢獻帝都不如的光緒、被逐離政壇的恭親王等權謀與爭斗不絕如縷的清廷高層;還有深埋改革主張的馮桂芬、選擇性“開眼看世界”的斌椿、時代的出局者徐繼畬、身陷教案的曾國藩等有掙扎但又怯懦的官僚士大夫;同時也有挑戰(zhàn)君權神圣的嚴復、要做陳涉的官二代譚嗣同等圖變圖強的有識之士;也有在天下觀與國家觀的碰撞時,作為慘淡時代中流砥柱,但又困于傳統(tǒng)禮教之中難以自拔的鄉(xiāng)紳;以及生活本就已經支離破碎、瀕臨崩潰的底層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