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 1
—明望色之法 /1
—明聞聲之法 / 4
—明辨息之法 / 5
—明胸中大氣之法 / 7
—明問病之法 / 10
—明切脈之法 /11
—明合色脈之法 / 14
—明營衛(wèi)之法 / 16
附答營衛(wèi)五問 / 18
—明絡脈之法 /20
附答《內經》十問 /22
申明《內經》法律 /27
—申治病不明標本之律 /27
—申治病不本四時之律 /29
—申治病不審地宜之律 /30
—申治病不審逆從之律 /32
—申治病不辨脈證相反之律 /33
—申治病不察四易四難之律 /34
—申治病不察新久之律 /35 41
—申治病不先歲氣之律 /36
—申用藥不遠寒熱之律 /37
—申治病不知約方之律 /38
—申治病不知約藥之律 /38
—申治病不疏五過之律 /39
—申治病不征四失之律 /41
申明仲景律書 /42
—申治風溫不可發(fā)汗之律 /42
—申治濕溫不可發(fā)汗之律 /42
—申治傷寒病令人亡血之律 /43
—申治傷寒病令人發(fā)噎之律 /44
—申治傷寒病致人胃寒之律 /45
—申治傷寒病遇壯盛人發(fā)汗過輕之律 /45
—申治傷寒病不審營衛(wèi)素虛之律 /46
—申治傷寒病不審陽盛陰虛之律 /47
—申治傷寒病不診足脈強汗動其經血之律 /48
—申治傷寒病不診足脈誤下傷其脾胃之律 /48
附申治傷寒不可犯六經之禁 /49
附申治雜證不可犯時禁病禁藥禁 /49
先哲格言 /50
卷二/83
中寒門 /83
陰病論 /84
論辨中寒證要法五條 /87
論治中寒病用藥八難 /90
論朱丹溪述中寒二條 /91
論戴原禮述中寒一條 /92
比類仲景《傷寒論》陽虛陰盛治法并死證三十
二則 /92
比類《金匱》水寒五則 /100
比類《金匱》胃寒四則 /105
中寒色脈六則 /107
比類《金匱》胸腹寒痛十七則 /108
比類《金匱》虛寒下利六則 /113
中寒門諸方 /116
卷三 /135
中風門 /135
中風論 /135
風門雜法七條 /151
中風門諸方 /154
附痹證諸方 /181
附風門雜方 /190
卷四 / 193
熱濕暑三氣門 /193
痙病論 /196
痙脈論 /199
風濕論 /211
熱濕暑三氣門諸方 /218
傷燥門 /245 45
秋燥論 /245
秋燥門諸方 /253
卷五 / 257
瘧證門 /257
瘧證論 /257
瘧證門諸方 /265
二十四味斷瘧飲
痢疾門 /271
痢疾論 /271
痢疾門諸方 /277
痰飲門 /284
痰飲論 /284
痰飲脈論 /286
痰飲留伏論 /288
痰飲門諸方 /296
咳嗽門 /304
咳嗽論 /304
咳嗽續(xù)論 /307
咳嗽門諸方 /311
關格門 /318
關格論 /318
進退黃連湯方論 /322
關格門諸方 /324
卷六/ 329
消渴門 /329
消渴論 /329
消渴續(xù)論 /331
消渴門諸方 /335
虛勞門 /345
虛勞論 /345
虛勞脈論 /348
虛勞門諸方 /364
水腫門 /375
水腫論 /375
水腫脈論 /377
水腫門諸方 /385
脹病論 /392
脹病諸方 /394
黃癉門 /398
黃癉門諸方 /409
肺癰肺痿門 /418
肺癰肺痿門《金匱》諸方 /428
方劑索引/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