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xué)社會學(xué)黃河傳

黃河傳

黃河傳

定 價:¥98.00

作 者: 張中海
出版社: 山東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biāo) 簽: 暫缺

ISBN: 9787209136273 出版時間: 2021-12-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全景式書寫黃河的文學(xué)作品。作者從河口溯源而上,從位于青海腹地的黃河源頭寫起,順流而下,沿著黃河兩岸記下大量采訪筆記。在作者筆下,黃河繞過阿尼瑪卿山,走出巴顏喀拉,在呂梁、太行兩山之間撕出晉陜峽谷,凝聚起匯入她的219條支流的力量,終于形成氣勢磅礴的泱泱大河。作者用以“歷史考察地理”的方法探索著母親河的前世今生,從黃河源頭開始,沿著它所流經(jīng)的省份、地段,包括禹河故道曾經(jīng)流過的河北,徐淮故道流過的江蘇,業(yè)已消失的濟(jì)水,伴著兩岸的名勝古跡、風(fēng)俗、人物、動植物,順流而下,進(jìn)入歷史文化的長河。萬千支流與大河的融合,少數(shù)民族部落與中原民族的融合,馬家窯文化、宋代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的融合,從歷史的滄海桑田寫到現(xiàn)實生活,讓大河上下穿越時空,讓人與自然結(jié)成命運共同體。為母親河立傳,對黃河文化、傳統(tǒng)民族文化尋根,是作者寫作的初衷,也是本書想要達(dá)到的目的。

作者簡介

  張中海,當(dāng)代著名詩人和報告文學(xué)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1981年獲山東省作協(xié)文學(xué)獎,1983年獲《萌芽》創(chuàng)作榮譽獎,《現(xiàn)代田園詩》獲1989年泰山文藝獎,報告文學(xué)《強(qiáng)龍之舞》《一個抗戰(zhàn)老兵的傳奇人生》分別獲1989年《光明日報》報告文學(xué)獎、2008年泰山文藝獎。先后在山東文藝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現(xiàn)代田園詩》《田園的憂郁》等4部作品。

圖書目錄

序 / 1
 
楔    子 / 1
 
章    橫空出世(源頭) / 5
兩眼泉 / 8
白夜,星星宿“夜”的海 / 15
往求黃河源:另一源頭,另一條河 / 19
扎陵、鄂陵: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柏海”/ 25
山為水宗 / 31
冰川:懸掛于巨峰之上的河流 / 35
滄桑:高原上的貝殼梁、海蝦山 / 38
孕育:聆聽古湖的“地層韻律”/ 40
華    誕 / 42
 
第二章    奔突與融合(青海) / 45
“黃河沿”的“草芥”和牦牛 / 48
九曲之首,沼澤下泥炭厚十米以上 / 53
走出巴顏喀拉:從官倉峽到“小三峽”/ 57
第二曲藏族同胞的出牧節(jié):順著河流的方向 / 60
撒拉人婚禮與東鄉(xiāng)人的臨夏 / 64
吐谷渾,“ 雖有城郭,而不居之”/ 67
赤嶺界碑:“ 不以兵強(qiáng)而害義,不以為利而棄言”/ 70
湟水谷地,百萬年前的黃河源頭 / 72
亙古未見的黃河露底 / 76
“昔”:“ 禹導(dǎo)河積石”的洪水記憶 / 80
 
第三章    皇天后土(甘肅) / 83
黃河第三大灣:屏障中原,襟帶萬里 / 86
炳靈寺:“ 黃河飛渡”與“西來鰲柱”/ 88
別樹一幟的漢族 / 91
大夏河邊:花兒與少年 / 94
洮河岸畔,馬家窯是啥子窯? / 97
祁連腳下,尋找黃河古象 / 99
苦脊甲天下 / 103
水窖與水井,水車與天車 / 106
黃壤時代和它的董志塬 / 110
大支流渭河 / 114
黃河橋,八十歲生日收到的問候 / 118
 
第四章    得天獨厚(寧夏) / 121
河佑山佐,從“胡地”到“河南地”/ 124
青銅峽與“百八塔”/ 128
郭守敬治水,河渠“封”與“俵”/ 129
“河套人”的水洞溝遺址 / 133
筏子與筏子客 / 136
“三龍”相會沙坡頭 / 140
西夏:“ 宜附中國”,以五十匹良馬換中原九經(jīng) / 142
 
 
回溯或仰望:“ 我的心兒在高原”/ 144
 
第五章    鄂爾多斯興亡(內(nèi)蒙古) / 149
第四大灣:陰山下的草原與森林 / 152
趙武靈王與“胡服騎射”/ 155
“云中”的云,包頭的鹿 / 157
不再有的“居延海”與荒沙深處的黑水城 / 160
統(tǒng)萬城:匈奴史上留存的城堡 / 163
“百眼井”與烏梁素海 / 167
“一首制”引水的“三盛公”把“馴服黃河”牌匾收進(jìn)了博物館 / 169
“三彎必急”,人間“ 河神”王同春開渠 / 171
大汗童謠 / 175
巖畫:刻在崖壁上的遠(yuǎn)古密語 / 178
“它在尋找它的騎手,來到我們中間”/ 180
龐然大物,曾經(jīng)的恐龍王國 / 183
 
第六章    表里山河(山西) / 187
晉陜峽谷 / 190
走西口與黃土風(fēng) / 193
壺口瀑布:一年上移1.05 米?/ 196
“旱地行船”與“六股頭”/ 198
河出龍門 / 201
“沒過河的過了河,過了河的沒過河”/ 203
蒲州:橋與樓,與牛 / 205
《秋風(fēng)辭》與后土祠 / 208
大河之子:司馬遷的茍且與高邁 / 210
汾河岸畔,一百八十萬年前那一縷炊煙 / 212
山西洪洞大槐樹 / 214
“黃土坬聚湫”與“瀵泉”與鹽池 / 217
揭河底:大河之奇觀,大自然之欣悅 / 220
 
第七章    黃土高坡(陜西) / 225
河無定,風(fēng)無定,什么有定?/ 228
鎮(zhèn)北臺的“合盤地”與牛羊市 / 230
穴居家園:窯洞與地窨 / 233
鼓舞:黃土高坡的前身“黃土高原湖”/ 235
那時藍(lán)田,人還是猿?/ 238
炎黃大戰(zhàn),敗了的炎帝重拾舊營生 / 240
古羅馬的禁絲令與嫘祖手里那一襲綢緞 / 242
倉頡造字:“ 鬼為夜哭,龍乃潛藏”/ 243
嚴(yán)陣以待的軍團(tuán),“ 立正”抑或“齊步走”的秦俑 / 246
李儀祉:“ 洛河小兒”弄潮風(fēng)云 / 249
蝗惶之憶 / 252
光未然、冼星海與《黃河大合唱》/ 254
黃土窯洞里的甲申三百年祭 / 258
潼關(guān):“ 百二重關(guān)”與再復(fù)東流的九十度彎 / 262
秦嶺:中央山脈 / 266
 
第八章    問鼎中原(河南) / 271
三門古湖切穿與大禹治水的虛構(gòu)和想象 / 275
發(fā)現(xiàn)地書,殷墟甲骨文 / 278
偃師二里頭尋找夏王朝 / 280
“仰韶文化之父”和八千年前的骨笛天籟 / 282
“視外族人為兄弟”:北魏遷都,以洛陽為中心 / 285
河圖洛書 / 287
“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289
四水貫東京 / 291
城摞城之下的奢華和云煙 / 294
隋煬帝運河:“ 共禹論功不較多”/ 298
“陳橋兵變”與“靖康之難”/ 301
流散:“ 長安城一夜走汴梁”/ 303
淤淀:糧食、農(nóng)業(yè),華夏性格試探 / 306
 
第九章    國家命脈(徐淮故道) / 311
杜充決河肇始河移徐淮 / 314
賈魯治河,以保漕運 / 316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 318
朱元璋《黃河說》/ 320
為堤防正名:謂之“太行”,雙重堤防 / 323
“重門待暴”:從“ 太行”再到“太皇”/ 325
仍然說堤:“ 易作難守,核心是守”/ 327
萬恭之恭:潘季馴治河之道 / 329
“必須注意河的上游”/ 333
從神河到皇帝的河 / 335
為什么漕運不開海路:“ 朝貢”與“海禁”/ 340
劉大夏把鄭和七下西洋的海圖藏哪里了? / 342
泗水與宿遷之遷 / 345
永沉水底的泗州城 / 347
下游古湖湮滅于無,唯洪澤生于亂世 / 349
云梯關(guān)滄桑 / 352
 
第十章    治與亂(大河治理) / 355
以孟津為頂點,看大河左翻右滾 / 358
道光二十一年河決祥符之眾生相 / 360
五次大改道 / 365
“葵丘之會”與“無曲防”/ 368
賈讓之策,“ 不與水爭”/ 370
王景“汴、河兼治”,八百年安流 / 371
三次回河,黃河依舊北流 / 373
林則徐:以戴罪之身抵決口之河 / 375
劉鶚:送羅盤的郎中被打成“漢奸”/ 378
孔祥榕 / 381
“國家大利大害,當(dāng)改不改者豈惟一河!”/ 384
洪    流 / 387
 
第十一章       湮與興(文明萌芽) / 401
降雨觀測與洪水痕跡 / 404
立竿見影,二十四節(jié)氣量出時間長短 / 406
舉物候為水勢命名 / 410
水文紀(jì)事:火車開近秦安 / 413
汛息傳遞:從水情到軍情,從“飛報”到“羊報”/ 415
“免夫錢”催生貨幣經(jīng)濟(jì) / 418
河堤:或是醞釀革命的溫床? / 420
福城小鎮(zhèn)的前身:草市 / 422
以鄰為壑,麻灣決口與1935 年蘇魯水災(zāi)糾結(jié) / 425
滯洪區(qū)的滯—以濮陽為例 / 430
都水監(jiān)與黃河水利委員會:專門治黃機(jī)構(gòu)誕生 / 433
名詞解釋:埽 / 435
組織與解放,以河為中心 / 439
河神是怎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 / 441
??h四女臺:神河面前沒有個人 / 444
 
第十二章       三門峽 / 449
砥柱,“ 古無門匠墓”/ 451
《隋書》砥柱“山崩壅河”考 / 454
“我若不把洪水治平,我怎奈天下的蒼生?”/ 456
從“皇帝的河”到“人民的河”
“大家都來支援三門峽啊!”/ 457
1962,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148 號提案 / 460
情何以堪:三歲壽命的三座大壩 / 462
 
第十三章       尋找濟(jì)水(包括禹河故道) / 465
銅瓦廂決口一百六十年祭 / 468
禹河故道:那時河北,實為“河間”/ 470
自海河一線回擺,大河重出山東渤海 / 474
又名黃淮海平原的華北大平原 / 476
津門渤海那四道貝殼堤 / 479
九澤中的巨澤—大陸澤 / 481
濟(jì)水源頭濟(jì)瀆廟 / 484
“清濟(jì)”玄思:三伏三見 / 485
大野澤、東平湖、梁山泊及其他 / 490
“十年九不收”的東平州;一次也沒啟的石洼閘 / 493
以后,再也沒出現(xiàn)的海市蜃樓 / 496
鄉(xiāng)俗:找祖墳與放河燈 / 498
襁褓:又名沙土布袋的“土褲”/ 500
清河門 / 502
 
第十四章       循環(huán)或超越(山東) / 505
三角洲流路變遷循環(huán)的小三角洲版 / 508
那時泰山 / 510
后一條支流汶河與龍山文化考 / 512
“君子見大水必觀焉爾,何也?”/ 515
小村演繹“禮失,求諸野”/ 517
何以成為“醞釀革命的溫床”/ 518
袁世凱:對付得了“神拳”對付不了黃河 / 522
太后過河:可憐天下父母心 / 525
迎接黃河回家 / 528
怎樣成為“醞釀革命的溫床”/ 531
“采集”與“漁獵”:祖上看家本領(lǐng)教炎黃子孫“生產(chǎn)自救”/ 533
“凌汛決口,河官無罪”/ 536
固住河口,三角洲人的夢想與探索 / 543
 
第十五章       長河夕煙(水土) / 551
趙牧陽的《黃河謠》與新時期的“龍王廟”/ 554
“懸河干河都是死河象征,這是民族的靈魂問題!”/ 557
家    園 / 560
再溯黃河源,斷流何止僅下游 / 562
史念海“涇渭分明”考 / 565
啟    蒙 / 567
王化云、小和尚、郎中和老地主 / 571
沙坡頭,以麥草方格護(hù)路治沙 / 574
牛玉琴:一個一字不識的農(nóng)婦治沙 / 578
?。繌垜?yīng)龍患的什么“病”? / 584
保衛(wèi)黃河:一組吳起的綠化照片被認(rèn)為是假的 / 589
保衛(wèi)黃河: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 / 593
 
 
第十六章       新大陸(三角洲) / 599
揚州東門何以曾稱“利津門”? / 602
舊時的“寬鄉(xiāng)”之地,新時代拓荒者的樂園 / 605
我的黃河口 / 608
“河喘氣”?神秘莫測的“ 假潮”及其他 / 611
“國主山川”,尊重自然 / 615
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河流不僅只是河水 / 618
河、河山、江山、江湖的漢詞掂量 / 620
從標(biāo)準(zhǔn)化堤防看河與人的三次對峙 / 622
“世界反水壩日”/ 626
豪奢一次吧,那被“供養(yǎng)”的河口濕地 / 629
“攔門沙”又名“鐵板沙”/ 633
宿命:“ 河伯”遭遇“海若”的那一場《秋水》/ 638
 
后    記    為什么是黃河 / 643
 
致    謝 / 64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