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語言文字社會語言學新發(fā)展研究

社會語言學新發(fā)展研究

社會語言學新發(fā)展研究

定 價:¥128.00

作 者: 田海龍、趙芃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2573371 出版時間: 2021-08-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60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涵蓋變異社會語言學、互動社會語言學、交際民族志學等多個社會語言學傳統分支,也包括基于認知科學的社會語言學和基于話語研究的社會語言學這些新興的究路徑,還特別闡釋了社會語言學在21 世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如語言流動研究、風格變異研究、交際界位研究、話語互動研究。不僅呈現出社會語言學從傳統中發(fā)展理論、從經典中創(chuàng)新方法的歷史圖景,而且展現出社會語言學課題多元擴展、方法更新拓展、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學科融合進展的廣闊前景。書中豐富的研究案例以及關于社會語言學發(fā)展動因的深入探討對相關領域的學者和學生理解社會語言學的方法和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啟發(fā)作用。

作者簡介

  田海龍,博士,天津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常務副主編,天津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天津外國語大學語言符號應用傳播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學術兼職有:中國社會語言學會會長、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話語研究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多家國際學術期刊、系列叢書的編委和顧問委員會成員、系列叢書《南開話語研究》總主編、《話語研究論叢》主編、《中國社會語言學》主編。

圖書目錄

第1 章 緒論 1
1.1 社會語言學探源 3
1.1.1 基于文獻考據的探究 3
1.1.2 基于社會語境的探究 7
1.2 社會語言學的發(fā)展 10
1.2.1 美國社會語言學的發(fā)展 11
1.2.2 英國社會語言學的發(fā)展 14
1.2.3 中國社會語言學的發(fā)展 19
1.3 社會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和理念 24
1.3.1 基本概念 24
1.3.2 基本理念 28
1.4 本書結構 30
1.5 小結 35
部分 傳統與發(fā)展 37
第2 章 拉波夫傳統的社會語言學 39
2.1 變異社會語言學的源起 40
2.1.1 同質性語言觀 40
2.1.2 異質性語言觀 42
2.2 變異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45
2.2.1 假設—推導 46
2.2.2 數理統計 49
2.3 拉波夫的變異研究 50
2.3.1 馬薩葡萄園島的研究 50
2.3.2 紐約地區(qū)的研究 55
2.4 ??颂氐淖儺愌芯?61
2.4.1 言語共同體與實踐共同體 62
2.4.2 貝爾頓中學的研究 66
2.5 拉波夫傳統的再創(chuàng)新 72
2.6 小結 78
第3 章 人類學傳統的社會語言學 79
3.1 語言與社會之關系 80
3.1.1 薩丕爾和沃爾夫 80
3.1.2 馬林諾夫斯基和戈夫曼 81
3.1.3 海姆斯和甘柏茲 83
3.2 互動社會語言學的源起 85
3.2.1 “互動”的三個特征 86
3.2.2 “互動”與“交際” 88
3.2.3 “言語事件”與“情景化提示” 89
3.3 互動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93
3.3.1 質的研究 93
3.3.2 質的研究在互動社會語言學中的體現 97
3.3.3 方法論的更新 100
3.4 21 世紀的新課題 101
3.4.1 “表演”與“使文本化” 102
3.4.2 言語互動與新媒體依賴 105
3.5 小結 107
第4 章 基于認知科學的社會語言學 109
4.1 語言、社會與認知 109
4.1.1 認知社會語言學 110
4.1.2 社會語言學認知研究 113
4.2 認知社會語言學的案例研究 117
4.2.1 兩個相關概念 117
4.2.2 年度熱詞的社會認知機制 119
4.3 體認社會語言學 125
4.3.1 從“認知語言學”到“體認語言學” 126
4.3.2 從“體認語言學”到“體認社會語言學” 127
4.4 認知社會語言學的新進展 129
4.4.1 認知話語分析 130
4.4.2 認知語境分析 134
4.5 小結 138
第5 章 基于話語研究的社會語言學 139
5.1 批評話語分析與社會語言學的融合 140
5.1.1 共同的研究對象 140
5.1.2 共同的研究課題 143
5.2 基于話語研究的社會語言學形成動因 148
5.2.1 社會歷史動因 149
5.2.2 學科融合動因 153
5.3 話語研究與社會語言學的融合發(fā)展 156
5.3.1 市場與市場化 157
5.3.2 媒介與媒體化 160
5.4 小結 164
第二部分 經典與創(chuàng)新 167
第6 章 語言流動研究 169
6.1 全球化及其話語再現 170
6.1.1 全球化 170
6.1.2 全球化的再現 171
6.2 語言流動的兩種方式 172
6.2.1 隱性語言流動 173
6.2.2 顯性語言流動 174
6.3 語言流動的特征 176
6.3.1 語言流動與社會意象的喚起 177
6.3.2 語言流動與個人上升空間 180
6.3.3 語言流動與新層級的產生 182
6.4 語言流動的復雜性 185
6.4.1 購物袋上的語言流動復雜性 185
6.4.2 顯性和隱性語言流動的交錯 188
6.4.3 指向秩序與指向性秩序的交叉 191
6.5 小結 194
第7 章 風格變異研究 195
7.1 變異研究的第三次浪潮 195
7.1.1 基本特征 196
7.1.2 典型案例 198
7.2 工具性概念 200
7.2.1 “再情景化” 201
7.2.2 “指向性” 204
7.3 分析框架 208
7.4 風格變異研究案例 209
7.4.1 “S 情報站” 209
7.4.2 “殯葬”變遷 214
7.5 小結 222
第8 章 交際界位研究 223
8.1 交際界位概念的涵義 224
8.1.1 杜博伊斯的定義 225
8.1.2 基斯林的定義 226
8.2 交際界位研究的特征 227
8.2.1 作為協商性行為的交際界位 228
8.2.2 導致不確定后果的交際界位 229
8.2.3 賈菲的概述 231
8.3 交際界位研究的前沿性 232
8.3.1 語言與社會的動態(tài)關系 233
8.3.2 對風格的形成與區(qū)分的闡釋 234
8.3.3 對身份特征的闡釋 235
8.4 交際界位研究案例 237
8.4.1 言語互動與交際界位 237
8.4.2 交際界位與語言風格 241
8.5 小結 249
第9 章 話語互動研究 251
9.1 互動社會語言學的發(fā)展 251
9.1.1 從“言語互動”到“話語互動” 252
9.1.2 “話語”與“話語互動” 255
9.2 話語互動研究路徑 258
9.2.1 分析模型 258
9.2.2 分析框架 261
9.3 話語互動研究案例 263
9.3.1 縱向話語互動 264
9.3.2 橫向話語互動 269
9.3.3 歷時話語互動 278
9.4 小結 284
第10 章 展望 285
10.1 課題多元擴展 286
10.2 方法更新拓展 289
10.3 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 293
10.4 學科融合進展 297
10.5 小結 301
參考文獻 303
術語表 321
索引 327
后記 339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