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隆林各族自治縣仡佬族總人口2855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66%(《隆林年鑒(2019)》第51頁)。其中包括1000多保人,主要分布在克長鄉(xiāng)的海長村、新合村、新華村和德峨鎮(zhèn)的常么村、龍英村等自然村(李旭練1999;蒙元耀2008)。1990年,經過民族識別,保人被定為仡佬族。但俫語明顯不同于隆林各族自治縣的“多羅”和“哈給”兩支仡佬語方言,其語言系屬過去有人認為屬于壯侗語族語言,應該劃為一個獨立的語支;也有人認為是仡佬語的一種方言。但隨著對傈語的研究逐步深入,專家的看法逐漸傾向于把俫語歸入南亞語系。所以,本書沒有把傈語列為仡佬語方言。隆林仡佬族居住比較分散,不同支系間語言差異較大,無法直接用仡佬語交流。根據(jù)其差異分為“多羅”和“哈給”兩個方言支系。“多羅”支系主要分布在德峨鎮(zhèn)么基村的大水井和下沖,克長鄉(xiāng)新華行政村的羅灣和巖茶鄉(xiāng)者艾行政村的平林、灣桃等自然村,人口約有500人。目前,能較熟練使用該方言母語進行交流的不到30人,一些人僅記得少量的詞匯,日常交際使用當?shù)貪h語,因此,“多羅”方言已經瀕臨失傳。“哈給”支系主要分布在德峨鎮(zhèn)三沖行政村的弄麻、魚塘、保田和大田4個自然村,其中有400多人使用“哈給”支系仡佬語進行日常交流(王懷榕、李霞2007)。弄麻自然村仡佬族自稱“哈給”,屬于青仡佬,當?shù)厝朔Q為“水牛仡佬”。多居住在高寒山區(qū)泥石山的山腰上。據(jù)史料記載,弄麻仡佬族從貴州仁懷縣金竹寨(現(xiàn)為貴州省仁懷市茅壩鎮(zhèn)安良村金竹屯)逃荒而來,多數(shù)姓何。也有的家族是從貴州省遵義市遷徙而來,至今已有5代。弄麻、保田和魚塘3個自然村的仡佬族母語保存完好,大田僅有少數(shù)60歲以上的仡佬族老人才懂仡佬語,中年以下的已經不再使用仡佬語。弄麻的仡佬族多為土生土長,用母語交流;少量是從外村遷入的其他支系成員,在弄麻生活一段時間后,一般也轉用仡佬語“哈給”方言;5戶苗族人也都會講仡佬語。仡佬語是村民的日常交際用語。保田和魚塘兩個自然村也基本如此。村寨內語種比較豐富,處于“全民多語”狀態(tài)。仡佬族很多人能講4至5種語言,除了母語之外,還會說當?shù)貪h語方言、苗語和壯語等。但附近村莊的苗族很少有人會說仡佬語。嫁給仡佬族的外族婦女,四五年內能掌握仡佬語;外嫁出去的仡佬族婦女一般也能繼續(xù)使用仡佬語,其子女也都能用仡佬語通話。由此可見,母親在仡佬語傳承中起著巨大作用。村寨內有少部分人,尤其是老年婦女,從未讀過書或外出務工,還不會講普通話?!吨袊Z言文化典藏·隆林仡佬語》主要調查仡佬族“哈給”支系方言,以隆林德峨鎮(zhèn)三沖行政村弄麻自然村仡佬語為代表點,兼及魚塘、保田和大田3三個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