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城市與區(qū)域大氣復合污染朱彤
1.1 引言
1.2 大氣復合污染的特征
1.2.1 大氣氧化性與氧化劑
1.2.2 大氣細顆粒物
1.2.3 大氣污染的非線性特征及數值模擬
1.2.4 大氣復合污染的特征觀測
1.3 表面多相反應與大氣復合污染的形成機制
1.3.1 氣態(tài)物種向細顆粒物的轉化
1.3.2 細顆粒物作為大氣的氧化劑
1.3.3 小分子氣態(tài)物種在顆粒物表面的反應
1.3.4 細顆粒物與大氣氧化劑的協(xié)同效應
1.3.5 大氣復合污染形成機制研究的實驗室手段
1.3.6 大氣多相復合化學反應的發(fā)展方向
1.4 大氣復合污染的健康效應
1.5 大氣復合污染的調控原理
1.6 城市群大氣污染
參考文獻
第2章 環(huán)境空氣氣溶膠化學白志鵬
2.1 引言
2.2 基于組成特征的大氣顆粒物排放源分類方法
2.2.1 建立污染源化學成分譜的方法
2.2.2 大氣顆粒物排放源分類
2.3 樣品的采集及處理
2.3.1 源樣品采集原則
2.3.2 代表性源樣品采集技術的新進展
2.4 源與受體樣品化學組分的分析技術
2.4.1 熱解電化學測碳法
2.4.2 熱光反射測碳法
2.5 氣溶膠的化學成分譜
2.5.1 污染源排放的氣溶膠與環(huán)境空氣中的氣溶膠成分表示方法
2.5.2 顆粒物源成分譜的實例
2.5.3 源與受體顆粒物成分譜的數據
2.6 顆粒物來源解析技術的發(fā)展
2.6.1 我國大氣顆粒物污染狀況及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2.6.2 大氣顆粒物源解析技術的提出及發(fā)展過程
2.6.3 化學質量平衡(CMB)受體模型
2.6.4 二重源解析技術
2.6.5 二次顆粒物的濃度及來源解析
2.6.6 源貢獻值分析
2.7 我國空氣顆粒物中烴類物質的來源解析研究進展
2.7.1 空氣顆粒物中飽和烴的來源研究
2.7.2 空氣顆粒物中多環(huán)芳烴的來源研究
2.7.3 小結
2.8 穩(wěn)定同位素在大氣顆粒物載帶的污染物來源分析中的應用進展
2.8.1 穩(wěn)定同位素及同位素比值的概念
2.8.2 穩(wěn)定同位素的分析技術
2.8.3 穩(wěn)定同位素技術在大氣污染物來源分析中的應用
2.8.4 應用實例——運用穩(wěn)定碳同位素技術推測大氣顆粒物中的多環(huán)芳烴的來源
2.8.5 小結
2.9 室內顆粒物暴露的來源解析
2.10 顆粒物與能見度
2.10.1 霾及其重要性
2.10.2 霾(能見度)的單位
2.10.3 霾的測量
2.10.4 美國的立法
2.10.5 改善能見度的措施
2.10.6 結論
2.11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3章 可吸入顆粒物毒性與Fenton反應王玉秋,馬永民,戴樹桂
3.1 問題的提出
3.2 Fenton反應機理的研究
3.2.1 回顧歷史
3.2.2 實驗分析
3.2.3 高價鐵化合物的實驗考察
3.2.4 理論研究結果
3.3 金屬介導DNA氧化損傷機制
3.4 金屬介導蛋白質氧化損傷機制
3.5 金屬介導脂質過氧化
3.6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4章 化學生態(tài)物質與環(huán)境保護和污染修復莊源益,鐘遠
第5章 飲用源水中砷的去除技術進展陳甫華
第6章 有機污染土壤修復新技術與土壤?污染物不可逆作
第7章 有機膨潤土及其在環(huán)境污染控制和修復中的
第8章 形態(tài)分析、分級分析和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生物可給
第9章 砷和汞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蔡勇;劉廣良
第10章 環(huán)境中的有機錫化合物研究進展
第11章 稀土元素的環(huán)境化學行為及生態(tài)效應研究進展王曉蓉
第12章 環(huán)境中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余剛,周霞,黃俊,張祖麟
第13章 環(huán)境內分泌干擾物時國慶,江桂斌
第14章 手性物質對映選擇性環(huán)境行為的實驗室研究
第15章 復合污染問題與多介質多界面環(huán)境行為戴樹桂
第16章 環(huán)境界面化學進展潘綱
第17章 有機污染物定量結構?活性關系研究進展王連生,王曉棟
第18章 綠色化學的進展與挑戰(zhàn)戴樹桂
第19章 難分解有機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趙進才,陳春城,馬萬紅
第20章 催化超臨界水氧化研究進展莊源益,漆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