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基礎醫(yī)學人文護理學

人文護理學

人文護理學

定 價:¥109.00

作 者: 潘紹山,張新慶,孫宏玉
出版社: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17336291 出版時間: 2023-02-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人文護理學的學科架構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理論篇,共13章,總體闡述人文護理的歷史淵源、思想脈絡、概念、學科屬性、內涵、研究范疇、研究方法、理論基礎、學科特點及與相關學科的邏輯關聯(lián);討論支撐人文護理學的相關人文社會學科,介紹各學科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最新的研究成果及與人文護理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路徑、主要核心原理和應用,形成人文護理實踐的理論根基。下篇為實踐篇,共9章。應用上篇的理論和方法,即護理人文學科、護理人文精神和護理人文關懷形成的知識譜系,指導臨床人文護理、中醫(yī)人文護理、社區(qū)人文護理、安寧療護與人文護理、患者體驗與人文護理、人文護理管理、在職人文護理教育、院校人文護理教育、智慧護理與人文等護理實踐,闡述相關實踐領域的基本學術概念,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路徑、方法與應用。

作者簡介

  現(xiàn)任中國生命關懷協(xié)會常務理事、中國生命關懷協(xié)會人文護理專業(yè)委員會首屆主任委員、解放軍廣州總醫(yī)院護理部顧問。先后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中華護理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共計18項。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人文科學研究所"中國新時期人文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1 項,同時聘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人文科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圖書目錄

上篇 理 論 篇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jié) 人文概述 /3
一、 人文的歷史淵源 /3
二、 “人文”相關概念解析 /5
三、 人文科學 /6
四、 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聯(lián)系 /7
第二節(jié) 醫(yī)學人文 /7
一、 醫(yī)學人文的要義 /8
二、 醫(yī)學人文的思想脈絡 /8
三、 醫(yī)學人文的核心內容 /9
第三節(jié) 健康人文 /10
一、 健康人文的含義與特點 /10
二、 多層面的健康人文 /11
第四節(jié) 護理人文 /12
一、 護理學是科學、技術和藝術的統(tǒng)一體 /12
二、 護理研究與實踐的人文內涵 /13
三、 護理人文與人文護理 /14
第二章 人文護理學概述 /15
第一節(jié) 人文護理研究的國內外現(xiàn)狀 /15
一、 我國人文護理的當代社會背景 /15
二、 西方人文護理研究的概況 /16
三、 我國人文護理研究及應用 /17
四、 人文與護理的融合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18
五、 人文護理研究的啟示與思考 /19
第二節(jié) 人文護理學的概念特征與內涵 /20
一、 人文護理學的概念及概念解析 /20
二、 人文護理學的學科特征 /22
三、 人文護理學的學科內涵 /23
第三節(jié) 人文護理學的研究范疇與知識體系 /28
一、 人文護理學的研究范疇 /28
二、 人文護理學的研究目標及實現(xiàn)途徑 /30
三、 人文護理學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應用 /31
第四節(jié) 人文護理學的發(fā)展機遇與挑戰(zhàn) /33
一、 人文護理學研究面臨的機遇 /34
二、 人文護理學實踐應用面臨的挑戰(zhàn) /35
三、 人文護理學發(fā)展的趨勢 /36
第三章 人文護理的歷史與發(fā)展 /38
第一節(jié) 照護活動的萌芽 /38
一、 從日常生活到照護身體 /38
二、 東方文明古國的人文照護 /39
三、 古希臘的人文照護 /40
第二節(jié) 人文護理的發(fā)展 /40
一、 女性的人文護理活動 /40
二、 醫(yī)院中的人文護理 /41
三、 對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文關懷 /42
四、 醫(yī)院護士學校的誕生 /43
第三節(jié) 南丁格爾的人文護理 /44
一、 護理女杰南丁格爾 /44
二、 南丁格爾與人文護理 /46
第四節(jié) 人文護理的新發(fā)展 /48
一、 護理教育深入發(fā)展 /48
二、 護理理論快速成長 /48
三、 護理交叉學科涌現(xiàn) /49
第五節(jié) 中國近現(xiàn)代的人文護理 /49
一、 西醫(yī)護理學傳入中國 /49
二、 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護理工作 /50
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文護理事業(yè) /51
第四章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人文護理 /54
第一節(jié) 概述 /54
一、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含義與特征 /54
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55
第二節(jié) 儒道視域的人文思想與護理 /55
一、 孔子的人文思想與護理 /55
二、 孟子的人文思想與護理 /56
三、 老子的人文思想與護理 /57
四、 董仲舒的人文思想與護理 /57
五、 宋明理學的人文思想與護理 /58
第三節(jié) 仁義禮智信:人文護理的價值之源 /59
一、 仁義禮智信的“五性”疏證 /59
二、 “五性”與護理的耦合 /59
三、 仁義禮智信的“知信行”培植路徑 /60
第四節(jié) 五德的人文護理踐行之道 /61
一、 成仁之道,行于五者 /61
二、 踐行之道,成于五德 /63
第五章 西方人文護理理論基礎 /68
第一節(jié) 馬斯洛人本主義思想 /68
一、 馬斯洛人本主義思想溯源 /68
二、 需求層次理論 /69
三、 人本主義思想對當代護理理論的貢獻 /70
四、 人本主義思想在護理實踐中的應用 /71
第二節(jié) 華生人文關懷科學理論 /74
一、 人文關懷科學理論發(fā)展的背景 /74
二、 人文關懷科學理論的主要內容 /75
三、 人文關懷科學理論的應用 /79
四、 對人文關懷科學理論的評述 /80
第三節(jié) 帕特森和茲拉德的人性化護理理論 /81
一、 人性化護理理論的發(fā)展 /81
二、 人性化護理理論的主要內容 /81
三、 人性化護理理論的應用 /84
四、 對人性化護理理論的評述 /85
第四節(jié) 萊寧格跨文化護理理論 /86
一、 基本概念和學科發(fā)展 /86
二、 主要內容、特點、適用范圍和評價 /87
三、 當代跨文化護理理論的研究現(xiàn)狀評述 /88
四、 跨文化護理理論在我國的應用 /88
第六章 人文護理的研究方法 /91
第一節(jié) 人文護理的學科框架 /91
一、 核心概念和元范式 /91
二、 “概念模式—理論—實證”的研究路徑 /92
三、 “概念模式—理論—實證”進路下的人文護理問題 /93
四、 人文護理研究案例解析——以舒適理論為例 /94
第二節(jié) 人文護理研究方法論 /95
一、 量性研究 /95
二、 質性研究 /100
第三節(jié) 跨學科研究方法 /104
一、 史料分析法 /104
二、 哲學方法 /105
三、 倫理學方法 /106
四、 判例法 /106
第七章 哲學與人文護理 /108
第一節(jié) 哲學概述 /108
一、 什么是哲學 /108
二、 現(xiàn)代哲學派別簡介 /110
三、 唯物辯證法 /111
四、 哲學思維及其特點 /113
五、 培育哲學素養(yǎng) /114
第二節(jié) 護理哲學研究概述 /115
一、 成長中的護理哲學 /115
二、 學科性質 /117
三、 護理哲學促進人文護理實踐的方式和機制 /118
第三節(jié) 哲學融入人文護理實踐 /120
一、 哲學與護理的辯證關系 /120
二、 生命觀及其對護理實踐的指引 /121
三、 培育哲學素養(yǎng),應對人文護理挑戰(zhàn) /122
第八章 倫理學與人文護理 /124
第一節(jié) 倫理學概述 /124
一、 倫理與道德 /124
二、 倫理學的研究內容 /125
三、 倫理學的主要派別 /125
四、 倫理論證 /126
第二節(jié) 護理倫理學的發(fā)展 /126
一、 護理倫理學的含義及發(fā)展狀況 /126
二、 護理倫理原則 /128
三、 護理道德規(guī)范 /129
四、 護理人員面臨的道德困境及應對 /131
第三節(jié) 倫理學與人文護理實踐 /133
一、 關懷倫理 /133
二、 技術倫理 /134
三、 制度倫理 /135
四、 責任倫理 /136
第九章 美學與人文護理 /138
第一節(jié) 美學概述 /138
一、 美學的概念 /138
二、 美學思想的演進 /139
三、 美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 /141
第二節(jié) 護理美學概述 /142
一、 護理美學的興起 /142
二、 護理美的內涵與特征 /142
三、 護理美學的概念及學科性質 /145
四、 護理審美與護理美感 /145
第三節(jié) 護理美學與人文護理實踐 /148
一、 人文護理實踐中真善美的統(tǒng)一 /149
二、 護理審美教育與修養(yǎng) /150
三、 護理審美評價 /151
第十章 社會學與人文護理 /154
第一節(jié) 社會學與護理社會學 /154
一、 社會學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 /154
二、 社會學研究的對象和內容 /156
三、 西方社會學流派 /156
四、 護理社會學的由來和發(fā)展 /158
五、 護理社會學的研究發(fā)展對人文護理的影響 /159
第二節(jié) 社會角色與人文護理 /160
一、 社會角色的含義及其理論 /160
二、 護士角色 /161
三、 患者角色 /163
第三節(jié) 社會互動與人文護理 /165
一、 社會互動的含義及其特征 /165
二、 護患互動的特征 /166
三、 護患互動的維度 /167
目 錄 21
四、 沖突性互動的調節(jié) /168
第四節(jié) 社會變遷中的護理變革 /169
一、 社會變遷的含義及類型 /169
二、 社會變遷的根源和機制 /170
三、 社會現(xiàn)代化與人文護理發(fā)展 /171
四、 科學技術發(fā)展對當代人文護理提出的挑戰(zhàn) /172
第十一章 人類學與人文護理 /174
第一節(jié) 人類學概述 /174
一、 人類學的概念 /174
二、 人類學與文化 /175
三、 人類學之樹 /175
四、 人類學的價值 /176
第二節(jié) 護理人類學概述 /177
一、 護理人類學發(fā)展的時代背景 /177
二、 護理人類學發(fā)展的歷史 /178
第三節(jié) 人類學理論與人文護理 /181
一、 整體觀 /181
二、 文化相對觀 /183
三、 主位客位觀 /185
第四節(jié) 人文護理實踐中人類學應用路徑 /187
一、 社會生物視角 /187
二、 跨文化比較視角 /188
三、 政治經濟學視角 /189
四、 民族志(生活志)研究技術 /189
第十二章 人際溝通學與人文護理 /192
第一節(jié) 人際溝通學概述 /192
一、 人際溝通學的概念與發(fā)展 /192
二、 人際溝通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 /196
三、 人際溝通學的基本原理 /196
四、 人際溝通學的價值 /200
第二節(jié) 護理人際溝通學 /201
一、 護理人際溝通學的概念及研究范圍 /201
二、 護理人際溝通學的人文內涵 /201
三、 護理人際溝通的原則 /202
四、 護理工作中的人際關系 /203
第十三章 護理法與人文護理 /208
第一節(jié) 護理立法 /208
一、 護理立法概述 /208
二、 國際護理立法概述 /209
三、 中國護理立法概述 /211
第二節(jié) 護理法 /213
一、 護理法概述 /213
二、 我國現(xiàn)有護理法體系 /214
三、 我國護理法的基本內容 /215
第三節(jié) 護理實踐中的法與人文 /217
一、 護理法與人文護理的關系 /217
二、 培養(yǎng)依法護理的意識和人文護理精神 /218
下篇 實 踐 篇
第十四章 臨床人文護理 /223
第一節(jié) 人文護理臨床實踐概述 /223
一、 人文護理臨床實踐的對象 /223
二、 人文護理臨床實踐的范疇 /224
三、 人文護理臨床實踐的基本要素 /225
四、 人文護理實踐程序 /226
第二節(jié) 人文護理臨床實踐方法 /229
一、 人文關懷實施策略 /230
二、 溝通藝術與人文護理 /235
三、 醫(yī)學人文療法的應用 /241
第三節(jié) 全生命周期人文護理 /244
一、 母嬰期人文護理 /244
二、 學齡前期人文護理 /246
三、 學齡期人文護理 /247
四、 青春期人文護理 /247
五、 成年期人文護理 /248
六、 圍絕經期人文護理 /249
七、 老年期人文護理 /250
八、 臨終期人文護理 /250
第四節(jié) 醫(yī)務社工與人文關懷 /251
一、 醫(yī)務社工介入醫(yī)學人文關懷的必然性 /251
二、 醫(yī)務社工的角色定位 /252
三、 醫(yī)務社工介入醫(yī)學人文關懷的基本路徑 /253
第十五章 中醫(yī)人文護理 /256
第一節(jié) 中醫(yī)人文護理理論基礎 /256
一、 中醫(yī)人文護理思想溯源 /256
二、 中醫(yī)人文護理核心要素 /258
三、 中醫(yī)人文護理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 /260
第二節(jié) 中醫(yī)人文護理實踐方法 /262
一、 中醫(yī)人文護理實踐理念 /262
二、 情志護理 /264
第三節(jié) 中醫(yī)人文護理實踐應用 /270
一、 病情觀察 /270
二、 環(huán)境管理 /271
三、 患者管理 /271
四、 用藥護理 /271
五、 健康教育 /271
第十六章 社區(qū)人文護理 /273
第一節(jié) 社區(qū)人文護理概述 /273
一、 社區(qū)人文護理相關概念 /273
二、 社區(qū)人文護理的意義 /274
三、 社區(qū)人文護理的基礎建設 /274
四、 社區(qū)護士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 /275
第二節(jié) 社區(qū)老年人的人文護理 /276
一、 我國老年人的基本特征 /276
二、 對失能老人的人文護理 /277
第三節(jié) 老年人的家庭關懷與人文護理 /279
一、 我國老年人家庭轉變趨勢 /279
二、 老年人的家庭關懷與照護 /280
三、 “失獨家庭”老年人的人文護理 /282
第四節(jié) 社區(qū)特殊人群的人文護理 /284
一、 社區(qū)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文護理 /284
二、 社區(qū)慢性病患者的人文護理 /287
三、 社區(qū)殘障人員的人文護理 /290
第五節(jié) 長期護理保險與人文護理 /291
一、 長期護理保險概述 /291
二、 長期護理保險國內外概況 /292
三、 長期護理保險的實施意義 /294
四、 長期護理保險與人文護理實踐 /294
第十七章 安寧療護與人文護理 /297
第一節(jié) 安寧療護概述 /297
一、 安寧療護的概念及內涵 /297
二、 國內外安寧療護發(fā)展現(xiàn)狀 /299
第二節(jié) 安寧療護與醫(yī)學倫理學原則 /302
一、 安寧療護中的醫(yī)學倫理學原則 /302
二、 安寧療護中的倫理問題及對策 /303
第三節(jié) 安寧療護與人文護理實踐 /304
一、 安寧療護人文護理理念與職責 /304
二、 安寧療護人文護理實踐方法 /305
三、 安寧療護人文護理實踐技術 /307
第四節(jié) 對喪親者的人文護理 /310
一、 喪親者概述 /310
二、 喪親者的哀傷反應 /311
三、 對喪親者的人文護理實踐 /311
第十八章 患者體驗與人文護理 /314
第一節(jié) 患者體驗概述 /314
一、 患者體驗的概念及內涵 /315
二、 患者體驗國內外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 /316
三、 患者體驗與人文護理的關系 /319
四、 基于人文護理視角的護理管理研究 /319
第二節(jié) 護患體驗評價方法研究 /319
一、 開展基于患者體驗評價的護患體驗管理的必要性 /320
二、 護患體驗管理核心理論研究 /320
三、 護患體驗評價的組織實施 /324
第三節(jié) 患者體驗在人文護理質量管理中的實踐 /325
一、 患者體驗在人文護理質量評價中的實踐 /325
二、 患者體驗在人文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中的實踐 /326
三、 護士執(zhí)業(yè)感受在人文護理提升患者體驗中的實踐 /327
第十九章 人文護理管理 /329
第一節(jié) 人文護理管理與護理領導者 /329
一、 護理管理的概念 /330
二、 人文護理管理概述 /330
三、 護理領導者的人文素養(yǎng) /331
第二節(jié) 護理團隊建設與管理 /333
一、 護理團隊概述 /334
二、 護理團隊精神與構建 /334
三、 護理團隊形象設計與管理 /336
四、 護理團隊文化建設與管理 /337
第三節(jié) 護理人際沖突管理藝術 /339
一、 人際沖突概述 /340
二、 護患沖突及其管理藝術 /342
三、 同伴沖突及其管理藝術 /343
第四節(jié) 人文護理質量管理 /345
一、 人文護理質量管理的理論依據(jù) /345
二、 人文護理質量評價的內容及方法 /346
三、 人文護理質量管理的思考與展望 /349
第五節(jié) 護理志愿者服務組織與實施 /349
一、 志愿服務相關概念 /350
二、 護理志愿服務組織 /350
三、 護理志愿服務實踐 /350
四、 護理志愿服務展望 /352
五、 我國護理志愿服務的人文思考 /353
第二十章 在職人文護理教育 /354
第一節(jié) 在職人文護理教育的概述 /354
一、 護士終身教育模式的提出與發(fā)展 /354
二、 在職人文護理教育的概念與內容 /356
三、 在職人文護理教育的組織與管理 /356
第二節(jié) 護士職業(yè)精神的培育 /357
一、 護士職業(yè)精神的概念與核心內涵 /358
二、 護士職業(yè)精神培育的意義 /358
三、 護士職業(yè)精神培育的模式 /360
四、 護士職業(yè)精神的評估 /364
五、 護士職業(yè)精神培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366
第三節(jié) 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yǎng) /367
一、 人文關懷能力的概念 /367
二、 人文關懷能力的內涵 /367
三、 人文關懷能力的重要性 /368
四、 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368
五、 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的評價 /369
第四節(jié) 護士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370
一、 護士創(chuàng)新精神的概念與意義 /370
二、 護理創(chuàng)新的主要內容 /371
三、 護士創(chuàng)新精神培育的自身要求 /373
四、 護士創(chuàng)新精神培育的方法 /374
26 目 錄
第二十一章 院校人文護理教育 /377
第一節(jié) 院校人文護理教育概述 /377
一、 院校人文護理教育的內涵與意義 /378
二、 院校人文護理教育的發(fā)展歷史與現(xiàn)狀 /383
第二節(jié) 院校人文護理教育課程設置與師資隊伍建設 /385
一、 院校人文護理教育的課程設置 /385
二、 人文護理師資團隊的建設 /388
第三節(jié) 院校人文護理教育的教學方法與效果測評 /389
一、 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 /389
二、 院校人文護理教育的實踐體系 /391
三、 院校人文護理教育的效果測評 /392
四、 院校人文護理教育的發(fā)展趨勢與對策 /393
第二十二章 智慧護理與人文 /395
第一節(jié) 智慧護理與人文護理的概述 /395
一、 智慧護理的起源和發(fā)展 /395
二、 智慧護理對人文護理的機遇和挑戰(zhàn) /398
第二節(jié) 移動醫(yī)療與人文護理 /400
一、 移動醫(yī)療發(fā)展現(xiàn)狀 /400
二、 移動醫(yī)療中的“以人為中心”理念與實現(xiàn) /402
第三節(jié) 人工智能與人文護理 /406
一、 人工智能護理概述 /406
二、 人工智能醫(yī)療護理應用的優(yōu)勢和挑戰(zhàn) /409
三、 人工智能助力人文護理的展望 /411
附錄 中國護士倫理準則 /412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415
參 考 文 獻 /423
后記 /428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