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史學理論漢魏六朝文人身份的變遷與文學演進

漢魏六朝文人身份的變遷與文學演進

漢魏六朝文人身份的變遷與文學演進

定 價:¥128.00

作 者: 徐儷成 著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208181298 出版時間: 2023-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4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國古代的文人大多身兼“士人”和“文人”兩種身份,在科舉產(chǎn)生之前的漢魏六朝時期,參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文人中絕大多數(shù)都身兼士族身份,并扮演相應的政治角色。因此,在漢魏六朝,文人的社會身份和政治角色,深刻影響著這一時代文學的創(chuàng)作和批評生態(tài)。本書梳理了漢魏六朝不同時期文人的主要身份屬性及政治角色的變化過程,特別關注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有要求的各類職官的構成及其職能中與文學創(chuàng)作相關的部分,探討了文學創(chuàng)作在仕宦與精英身份認同中的作用,并分析了不同政治、社會身份下文人的創(chuàng)作生態(tài)。在此基礎上,本書進一步總結了文人身份變遷過程與漢魏六朝文學作品風格演進、文類地位升降和文學批評話題演生等問題的關系,試圖從文人身份出發(fā),為漢魏六朝文學史、漢魏六朝文人文化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幫助我們更深入地認識中國古代文人身份和文學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作者簡介

  徐儷成,1989年生,浙江德清人。2007年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2017年于復旦大學中文系獲得文學博士學位。目前任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講師,晨暉學者。專業(yè)方向為魏晉南北朝文學、隋唐文學。在《文藝研究》《學術月刊》《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發(fā)表論文十余篇。

圖書目錄

序1

緒論1
第一節(jié)問題的提出1
第二節(jié)社會身份與政治角色:文人身份的兩個面向4
第三節(jié)“文”“文士”與“士人”9
第四節(jié)前人研究綜述14
一、 漢魏六朝士人與文人關系研究16
二、 漢魏六朝文人仕宦狀況研究17
三、 漢魏六朝文人集團、文人群體研究19
四、 士風與文學關系的研究23
第五節(jié)本書的研究角度和方法24

第一章俳優(yōu)·頌者·文吏·儒生:漢代文人身份的轉型26
第一節(jié)賦者詩流:游士到風人的轉型28
一、 從諸侯游士到宮廷文人28
二、 游士土壤的失落與“見視如倡”的焦慮31
三、 從俳優(yōu)之諷諫到儒士之風刺:西漢文人對賦的改造33
四、 從風到頌:統(tǒng)一帝國中文人政治功能的轉變37
第二節(jié)治章解煩:文吏與文儒的融合41
一、 政治宣傳、文書辦公與書記角色的興起41
二、 文吏與儒生之爭46
三、 博學與建功:儒生與文人的融合51
第三節(jié)高衢騁力:漢末游士之風的復興55
一、 走出鄉(xiāng)里:東漢文人的求仕路徑55
二、 漢末重才之風與文人地位的提升60
本章小結65

第二章君主·名士·皇族:晉宋文人群體的擴展與社會身份的
改變67
第一節(jié)“賓主同作”與士族文學的興起67
一、 從“君命臣作”到“賓主同作”:公宴詩作者地位的提高67
二、 兩晉十六國“賓主同作”的擴展73
第二節(jié)從清談之士到文義之士:東晉名士的轉型80
一、 清談中的言文會通80
二、 桓、謝與名士文人化的開端87
第三節(jié)宋初皇族與南朝尚文態(tài)勢的形成94
一、 從“雅道無聞”到“宋武愛文”94
二、 文學侍從與宋初宗室的文學愛好的培養(yǎng)101
本章小結108

第三章從“奉酬顧問”到“文學相處”:南朝文人的侍從角色110
第一節(jié)清選官與侍從角色110
第二節(jié)清選官的具體職務112
一、 侍中、散騎常侍、黃門侍郎、散騎侍郎112
二、 秘書、著作116
三、 東宮屬官(附諸王屬官)121
四、 中書令(中書侍郎)129
五、 吏部尚書(吏部郎)131
第三節(jié)侍從角色的特性與對文學活動的推動作用133
一、 高門“官歷”:侍從角色的官職“連續(xù)統(tǒng)”133
二、 侍從角色的集聚性與詩文創(chuàng)作的集群效應138
三、 “清官”之“清”與高門士族詩賦寫作142
本章小結145

第四章侍從角色與漢魏六朝的即席文學147
第一節(jié)漢魏六朝公宴詩的政治功能148
一、 陳詩展義:公宴詩的政治宣傳意義151
二、 賦詩觀志:公宴詩的政見表達功能155
三、 寄詩以親:公宴詩的君臣紐帶作用159
四、 建功與隱逸:作者政治處境對公宴詩主題的影響163
第二節(jié)即席寫作與尚敏之風167
一、 貴速與即席:尚敏之風興起的原因168
二、 刻燭與爭敏:南朝即席寫作的規(guī)則化與競賽化172
三、 天機的捕捉:尚敏之風與南朝的靈感論178
四、 從雕飾到天然:尚敏之風與齊梁詩風的變化182
本章小結187

第五章“屬辭勸表,文人之偉者”
——侍從、書記的合流189
第一節(jié)侍從與書記的地位之別189
一、 南朝書記角色的發(fā)展189
二、 侍從與書記的地位差別192
第二節(jié)南朝開府宗室的三套僚佐系統(tǒng)194
一、 士族群體的擴大與幕府僚佐起家的普及194
二、 州府僚佐、軍府僚佐與王國僚佐195
三、 軍府、王國僚佐與府主的依附關系199
第三節(jié)宗室開府之風與軍府僚佐身份的變化202
一、 宗室開府之風與軍府僚佐地位的提高202
二、 軍府文職僚佐的兩重角色及文學活動207
第四節(jié)侍從、書記在文人身上的合流210
一、 南朝書記角色的侍從化
——以記室參軍和掌書記為核心210
二、 南朝“文筆兼能”文人的個案分析:
劉繪、王融、謝朓、江淹216
第五節(jié)南朝后期書記的“華要”化與“筆”體地位的提升221
一、 書記角色的“華要”化222
二、 以書記為文宗:陳朝君主對書記地位的提升224
本章小結228

第六章書記角色與漢魏六朝公文的功能轉換230
第一節(jié)漢魏六朝文人的連珠體練習與公文的駢儷化230
一、 連珠與公文的關系:連珠體起源再探231
二、 陸機《演連珠》與連珠體的駢儷化234
三、 連珠體與六朝公文的駢儷化:以薦舉文為中心237
四、 事理相承與文辭相應:公文中連珠句的引入方式240
五、 結論244
第二節(jié)漢魏六朝文人的檄文寫作與檄文的文學化245
一、 檄文的起源與政治、軍事功能247
二、 成為“文章”的公文:檄文的文學性閱讀251
三、 功能性的消隱與文學性的突顯:檄文在類書中的變貌254
四、 向誰作檄:文學性閱讀與檄文的擬題258
本章小結262

第七章“與世相絕”與“以詩示志”:隱士與地方官員的身份書寫263
第一節(jié)寄意與適性:從陶淵明詩看隱士的身份書寫263
一、 “寄意一言外”:詩歌對隱士之“意”的傳遞263
二、 賦詩自娛:詩歌寫作與隱士形象270
三、 “適性”的創(chuàng)作:陶淵明詩歌風格與“性剛才拙”的統(tǒng)一272
四、 以文觀德:陶淵明作品與隱士身份的關系275
第二節(jié)山水與止足:謝靈運的名士身份書寫278
一、 黃屋非堯心:“心”與“跡”的辯證關系279
二、 從“止足”到“隱逸”:謝靈運詩中的身份書寫283
三、 “棲清曠于山川”:山居詩賦與“山居隱士”的身份定位288
第三節(jié)“既歡懷祿情,復協(xié)滄州趣”:謝朓對謝靈運身份書寫的
繼承與發(fā)展292
一、 謝朓宣城詩對謝靈運永嘉詩的繼承292
二、 “會是共治情”:謝朓宣城詩中對“二千石”政治角色的
書寫294
本章小結298

第八章“未窺六甲,先制五言”:士人群體的幼年文學訓練與
精英身份的生產(chǎn)301
第一節(jié)“幼屬文”的概念及南朝以前的發(fā)展狀況301
一、 “幼童”的范圍301
二、 漢魏之間的“幼屬文”事跡與學習途徑304
第二節(jié)南朝追求早仕之風與屬文年齡的提前308
一、 南朝士人年壽之憂312
二、 年壽之憂與早仕之風316
第三節(jié)幼童教育中文章與學問先后關系的轉換319
一、 由先通經(jīng)到先文采319
二、 幼童的詩文學習之途322
第四節(jié)幼屬文與齊、梁文論中的才學關系之辨325
一、 “幼屬文”之風與“文才天授”觀325
二、 南朝文論中的“才主學輔”觀念331
第五節(jié)“幼屬文”事跡的傳播與高門士族的精英身份再生產(chǎn)333
一、 家族長輩的直接推揚335
二、 “舅氏”與“父友”的作用338
三、 高門與寒士在“幼屬文”宣傳資源上的落差340
本章小結344

第九章梁武帝的選才新政與“才子”的身份變化346
第一節(jié)從政才到文才:“才子”內(nèi)涵的演變346
第二節(jié)梁武帝與“才子”稱號的普及351
一、 梁武帝的選官新傾向與“才子”身份的認定351
二、 武帝的文學地位與“才子”認定的權威性354
三、 “詔授”與“才子”的快速遷轉途徑357
第三節(jié)“創(chuàng)革禮樂”與“獻賦闕下”:梁初“才子”的政治功能362
一、 梁武帝的“創(chuàng)革禮樂”362
二、 “才子”賦頌與南北朝正統(tǒng)之爭——重讀《石闕銘》364
第四節(jié)“后進文士”的政治角色:待詔文德與會聚蘭臺372
一、 文德省的設立與文德待詔的意義372
二、 “蘭臺聚”與御史地位的提高376
本章小結388第十章文人社會身份的變化與“以文觀才”“文人無行”觀念的
產(chǎn)生390
第一節(jié)“以文觀才”的成立391
一、 從“賦詩觀志”到“以文觀才”391
二、 “以文觀才”的理論與實踐394
第二節(jié)才俗之隔:文人身份認同的形成399
一、 “才俗之隔”的形成399
二、 從“士庶之隔”到“才俗之隔”401
第三節(jié)文人“恃才傲物”形象的成立409
一、 從“文人不護細行”到“文人恃才傲物”411
二、 文才與門第的沖突413
三、 “文士以職卑獲誚”:“文人無行”批評背后的權力運作415
本章小結420

結語422

參考及引用文獻429
基本古籍及整理本429
今人論著433
期刊論文438
碩博士論文445

后記446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