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七歲即善書,師從衛(wèi)夫人,學張芝、鐘繇,并從蔡邕、張昶、李斯等處吸收了豐富的營養(yǎng),博采眾長,一變漢魏以來質樸的書風,開創(chuàng)了妍美流暢的一代書風。王羲之雖然一生創(chuàng)作了數以千計的作品,但真跡現在已無法見到,傳世的所謂的王羲之墨跡,諸如《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序》等,其實只是唐人的鉤摹本而已?!妒ソ绦颉纷謹递^多,以行書為主,兼及楷書和草書,我們的常用字此碑大多都有,雖為集字,但風格一致,是學習行書的好范本?!妒ソ绦颉吩怯商铺诶钍烂褡蚝吞永钪巫饔浀囊黄模瑑热菔潜碚眯史◣煵晃非щU萬難從印度取經的精神?;实塾H自作序,要刻石立碑,自然要請名家來寫了。唐太宗很喜歡王羲之的字,但王羲之早已不在人間,怎么辦?于是唐太宗把內府珍藏的王羲之行書墨跡精品拿出來,由和尚書家懷仁綴集。也由于是集字,所以一些相同的字也許是找不到較多王字墨跡的緣故,有雷同之欠,有點欲變而不知變的味道。本書稿從筆法、結構、章法三個方面對該碑進行了解析,指明了臨習的門徑,并對臨習中毛筆的選擇提出建議,同時作者將自己的臨池感悟呈現出來與讀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