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和特征(1)
1.1新工科提出的背景(1)
1.2新工科的內涵(2)
1.3新工科的建設要求(2)
1.4新工科的培養(yǎng)模式(3)
第2章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機械類教育教學現狀
和改革思路(5)
2.1新工科環(huán)境下的工程教育教學現狀(5)
2.2新工科環(huán)境下地方高校機械類教育教學改革(6)
2.2.1改革目標(7)
2.2.2改革思路(7)
第3章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機械類理論教學體系重構(15)
3.1新工科背景下重構地方高校機械類專業(yè)教學體系的
必要性(15)
3.2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機械工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
改革與實施路徑(18)
3.2.1改革思路(18)
3.2.2實施路徑(19)
3.3新工科背景下廣西大學機械專業(yè)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
改革與實踐(25)
3.3.1培養(yǎng)方案制定過程(26)
3.3.2培養(yǎng)目標(28)
3.3.3課程體系(30)
第4章新工科背景下機械類實驗和實踐教學體系重構(46)
4.1概述(46)
4.2虛實結合、開放共享實驗教學體系的重構(47)
4.3系統(tǒng)建設虛實結合、開放共享的實驗和實踐
教學平臺(51)
4.3.1實驗平臺總體架構(51)
4.3.2課程虛擬實驗教學平臺(51)
4.4虛實結合、開放共享、校企共贏的實驗和實踐
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57)
4.4.1校內實驗和實踐教學的實現(57)
4.4.2校外實習和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實施(57)
4.4.3制定多元化考核評價方法(58)
第5章虛實結合、開放共享典型實驗教學案例(60)
5.1機械制造教學平臺典型案例(60)
5.1.1船用曲軸制造過程仿真實驗(60)
5.1.2數字化車間仿真實驗(62)
5.2機械設計虛擬仿真教學平臺典型實驗(66)
5.2.1典型零件虛擬裝配仿真實驗(66)
5.2.2小型多功能綠籬苗木修剪機整車越障仿真實驗(69)
5.3機械電子網絡化遠程實驗教學平臺典型案例(74)
5.3.1網絡化遠程振動分析實驗(74)
5.3.2網絡化遠程車輛行駛仿真監(jiān)控實驗(80)
5.4典型學科交叉知識綜合實訓案例——網絡化遠程
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tǒng)(84)
5.4.1實驗背景(84)
5.4.2實驗的目(85)
5.4.3實驗原理(86)
5.4.4教學方式與實施(89)
5.4.5綜合實訓的方法與步驟要求(92)
5.4.6教學實施效果(114)
第6章新工科背景下機械類學科交叉知識教育教學研究(116)
6.1引言(116)
6.2解決的教學問題(117)
6.3改革的目標和思路(117)
6.3.1改革的目標(117)
6.3.2改革的思路(118)
6.4改革的舉措(118)
6.4.1跨學科知識綜合運用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
新架構(118)
6.4.2跨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項目式教學內容構建(119)
6.4.3基于項目驅動教學的組織實施(122)
6.5項目式教學支撐平臺和保障措施(123)
6.5.1教學支撐平臺建設(123)
6.5.2金字塔形導師隊伍建設(124)
6.5.3質量保障制度建設(124)
6.6成果的推廣應用(125)
6.6.1改革成果(125)
6.6.2改革實踐成效(126)
6.6.3跨學科知識交叉融合的綜合實驗平臺研發(fā)(127)
6.6.4總結(135)
第7章全方位質量保障與反饋機制建立(137)
7.1構建三級全鏈條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和持續(xù)
改進機制(137)
7.1.1校院系三級教學質量的制度建設(137)
7.1.2校院系三級教學質量管理的組織建設(137)
7.1.3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的教學質量監(jiān)控和
反饋機制(142)
7.1.4建立以產出為導向的課程質量的評價機制(142)
7.1.5構建“全面、全過程、全員參與”的質量
保證體系(143)
7.2建立學生培養(yǎng)過程評價機制(144)
7.2.1學校制度保障及評價(144)
7.2.2機械類專業(yè)規(guī)章制度保障(145)
7.3建立健全用人單位反饋機制(152)
7.3.1建立了社會評價機制(152)
7.3.2評價結果被用于專業(yè)的持續(xù)改進(153)
參考文獻(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