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理論法學中國傳統(tǒng)禮法合一國家治理體系研究

中國傳統(tǒng)禮法合一國家治理體系研究

中國傳統(tǒng)禮法合一國家治理體系研究

定 價:¥52.00

作 者: 張洪濤 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19771034 出版時間: 2022-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27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敝袊糯茉缇托纬闪艘环N“以禮入法”、禮法合治的國家治理體系。該體系包括精神觀念層面的“以禮(禮義)入法”和技術(shù)規(guī)范層面的“以禮(禮俗)入法”。本書從大歷史尤其是其強調(diào)的技術(shù)制度的角度出發(fā),圍繞中國傳統(tǒng)禮法合一國家治理體系的技術(shù)合理性探討“以禮(禮俗)入法”的制度邏輯和社會邏輯;“以禮(禮俗)入法”受阻的深層次社會原因和“以禮(禮義)入法”發(fā)生的深層次社會原因;“以禮(禮俗)入法”的路徑,即禮俗進入國家制定法的制度化路徑。

作者簡介

  張洪濤 1966年生,男,湖北孝感人,法學博士,廣西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教于武漢大學法學院(獲評副教授)、東南大學法學院(獲評教授),兼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法律文書研究會常務理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廣西謙行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等職務,主要從事分解式法學范式和化合式法學范式的基礎(chǔ)理論研究,以及中國傳統(tǒng)化合型法律制度(如本書的“禮法合一”)的化合式法學范例研究,力圖解決中國傳統(tǒng)化合型法律制度的“安家”問題,擬出版“安家”系列研究文叢;在《國外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法學家》《環(huán)球法律評論》《比較法研究》《法制與社會發(fā)展》《現(xiàn)代法學》《法商研究》《法學評論》《法律科學》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50余篇,出版學術(shù)專著4部。

圖書目錄

目錄
導論“以禮入法”釋義:“以禮(禮義)入法”抑或“以禮(禮俗)入法”
一、“以禮入法”的應然含義:“以禮(禮義+禮俗)入法”
二、“以禮入法”的實然考察:“以禮入法”之“禮”與習慣法
三、“以禮入法”的實然考察:“以禮入法”之“法”與習慣法
四、“以禮(禮義)入法”的實然含義及其制度性影響
五、本書研究問題與框架思路
上編“以禮(禮俗)入法”的制度邏輯和社會邏輯
第一章“禮俗”的精神及其“以禮(禮俗)入法”的意義
一、引論:問題與視角
二、方法論視角下禮俗習慣的概念:行為抑或規(guī)范
三、禮俗習慣的精神:個人性抑或社會性
四、禮俗習慣精神個人性與早期法典的團體本位
五、結(jié)語:“以禮(禮俗)入法”的制度意義
第二章立法中“以禮(禮俗)入法”的制度邏輯
一、引論:問題與視角
二、“現(xiàn)代化的陷阱”
三、“以禮(禮俗)入法”受阻的制度原因
四、“以禮(禮俗)入法”受阻的制度性影響
第三章司法中“以禮(禮俗)入法”的制度邏輯
一、引論:問題與視角
二、英美法系司法中“以禮(禮俗)入法”的制度邏輯
三、大陸法系司法中“以禮(禮俗)入法”受阻的制度邏輯
四、我國司法中“以禮(禮俗)入法”受阻的制度邏輯
第四章行政中“以禮(禮俗)入法”的社會邏輯
一、引論:問題與視角
二、行政的組織功能對“以禮(禮俗)入法”的作用
三、行政的組織結(jié)構(gòu)對“以禮(禮俗)入法”的影響
四、結(jié)語:技術(shù)制度角度研究的法律意義
第五章守法中“以禮(禮俗)入法”的社會邏輯——社會學視野中“通奸案”的追問
一、引論:材料、問題與視角
二、一般社會成員為何“以禮(禮俗)入法”:人的社會化內(nèi)容的解釋
三、法官為何“以禮(禮俗)入法”:人的社會化動力的解釋
四、沒有結(jié)束的結(jié)束語
中編“以禮入法”的社會邏輯
第六章近代“以禮入法”的社會邏輯
一、引論:研究問題的提出
二、近代中國民事習慣法典化的狀況
三、人口因素的作用:從個人習慣到社會習慣
四、地域因素的影響:從地域性習俗到全國性慣例
五、司法導入機制的制約:從全國性慣例到國家法
六、國情困境之初步“克服”:“以禮(禮義)入法”
七、“以禮(禮義)入法”弊端之彌補——技術(shù)實用主義
第七章現(xiàn)代“以禮入法”的社會邏輯——對“通奸案”的再追問
一、引論:問題與材料
二、司法階段“以禮(禮俗)入法”的社會結(jié)構(gòu)原因
三、立法階段自下而上“以禮(禮俗)入法”的社會結(jié)構(gòu)困境
四、立法階段自上而下“以禮(禮俗)入法”的社會結(jié)構(gòu)困境
五、立法階段社會結(jié)構(gòu)困境之克服:“以禮(禮義)入法”
六、結(jié)語:禮法合一國家治理體系形成的社會邏輯
下編“以禮(禮俗)入法”的路徑
第八章“以禮(禮俗)入法”模式之比較
一、引論:問題研究的緣起
二、基本特征之比較
三、社會適應性之比較
四、適用條件之比較
五、啟示:我國“以禮(禮俗)入法”模式的選擇
第九章大歷史視野中“以禮(禮俗)入法”及其啟示
一、引論:研究問題的緣起
二、人類社會早期“以禮(禮俗)入法”的成效
三、中世紀“以禮(禮俗)入法”的成效
四、近代制定法時代“以禮(禮俗)入法”的成效
五、現(xiàn)代“以禮(禮俗)入法”的成效
六、“以禮(禮俗)入法”的經(jīng)驗及其啟示
第十章大歷史視野中我國“以禮(禮俗)入法”模式選擇之反思
一、引論:問題與視角
二、清末的選擇與中國社會的選擇
三、中國古代本土資源的利用
四、中國當代轉(zhuǎn)型社會的內(nèi)在要求
結(jié)語從社會轉(zhuǎn)型到大歷史——中國法學研究視野之反思
一、以往研究視野:以社會轉(zhuǎn)型為主
二、西方法學需要大歷史
三、中國法學更需要大歷史
四、中國法學的困境與任務——兼與西方法學比較
五、大歷史何以能使中國法學走出困境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