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理論法學證言可信性研究

證言可信性研究

證言可信性研究

定 價:¥52.00

作 者: 張偉 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19764647 出版時間: 2022-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3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司法審判的本質(zhì)在于,面對訴訟雙方競爭性的事實主張和證明,事實認定者到底應(yīng)該相信或支持哪一方的案件理論?在這樣的判斷過程中,事實認定者必須(也只能)依賴證人證言和各種實物證據(jù)。但實物證據(jù)需要辨認證人、鑒真證人出庭作證,才能證明其來源的可靠性。因此,證人證言不僅是一個具體證據(jù)種類,實際還是幾乎所有證據(jù)種類的呈現(xiàn)方式。心理學家通過構(gòu)建“證言三角形”,使包括證人感知、記憶、敘述和誠實性的各種危險暴露出來,促使人們借助交叉詢問和對質(zhì)這樣的質(zhì)證方式,努力將證人證言的錯誤風險控制在適當?shù)姆秶鷥?nèi)。證人證言對于事實認定既是必不可少的。又是可能存在錯誤的,這促使我們在警惕這種潛在危險的同時,要更加清醒地認識事實真相的蓋然性。本書聚焦于證據(jù)法上的“求真”問題,通過一種交叉學科視角下的研究,對證言的傳輸和接收、證言可信性調(diào)查和評價等一系列問題進行反思,旨在促使事實認定者更加科學地對證言可信性進行評價,以提高事實認定的準確性。

作者簡介

  張 偉女,漢族,1981年2月出生于湖南懷化,2019年1月畢業(yè)于中國政法大學證據(jù)法學專業(yè),獲法學博士學位。2014~2015年,到美國凱斯西儲大學訪學,現(xiàn)任西藏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圖書目錄

目 錄
引 言
第一章 證言可信性概念分析
  第一節(jié) 證言的概念及特性
    一、證言的概念
    二、證言的特性
  第二節(jié) 可信性的概念及內(nèi)涵
    一、可信性釋義
    二、可信性的內(nèi)涵
  第三節(jié) 可信性與證明力的關(guān)系
    一、證據(jù)的可信性與證明力釋義
    二、證言可信性與證明力的關(guān)系
第二章 證言可信性的制度和學術(shù)史考察
  第一節(jié) 非理性證據(jù)審查時期的證言可信性實踐探索
    一、神明裁判
    二、神判時期的證言地位及其可信性評判
    三、證言可信性問題的日耳曼法傳統(tǒng)
  第二節(jié) 對證言可信性進行理性審查的探索
    一、法定證據(jù)制度下證言的地位及其可信性評判
    二、證言可信性問題的普通法傳統(tǒng)
  第三節(jié) 證言可信性研究的理論學說
    一、邊沁與自然證明理論
    二、威格摩爾與證人心理學
第三章 證言敘述
  第一節(jié) 通信理論的啟示
    一、系統(tǒng)論、控制論和信息論的相互關(guān)系
    二、通信系統(tǒng)的基本模型
  第二節(jié) 證言的生成
    一、證言生成的認識論
    二、證言生成的路徑
  第三節(jié) 證言的傳輸
    一、證言傳輸?shù)恼J識論分析
    二、證言傳輸?shù)穆窂?
    三、證言傳輸?shù)男诺?
第四章 證言可信性調(diào)查
  第一節(jié) 證言三角形理論
    一、證言三角形理論是傳聞證據(jù)規(guī)則的理論基礎(chǔ)
    二、證言三角形理論為交叉詢問指明路徑
  第二節(jié) 證言可信性的調(diào)查方法
    一、證言可信性調(diào)查的主要方法
    二、證人的彈劾與正譽
  第三節(jié) 證言可信性調(diào)查的程序保障
    一、傳聞證據(jù)規(guī)則和直接言詞原則
    二、證人出庭作證的必要性
    三、出庭作證證人的情緒控制保障
    四、偽證罪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
第五章 證言可信性評價
  第一節(jié) 證據(jù)評價的一般理論
    一、證據(jù)評價的認識論基礎(chǔ)
    二、證據(jù)評價的審判環(huán)境
    三、證言可信性評價是證據(jù)評價的一個維度
    四、證言可信性評價與證明力評價的關(guān)系
  第二節(jié) 證言可信性評價路徑
    一、證言可信性評價的一般路徑
    二、證言可信性評價的交叉學科路徑
  第三節(jié) 證言可信性評價與采信
    一、證言可信性評價與采信的關(guān)系
    二、證言采信的主體認知偏差及抑制
第六章 我國證言可信性立法與司法的問題與出路
  第一節(jié) 我國證據(jù)可信性立法與司法的缺位及原因
    一、缺位的主要表現(xiàn)
    二、缺位的根本原因
  第二節(jié) 立法與司法的回應(yīng):審判中心主義的構(gòu)建
    一、審判中心主義的構(gòu)建
    二、立法的回應(yīng)
    三、司法的回應(yīng):基于個案的實證分析
  第三節(jié) 改進思路及建議
    一、構(gòu)建中國式對抗制審判
    二、推進我國陪審制度改革
    三、構(gòu)建現(xiàn)代司法證明體系
    四、構(gòu)建旨在促進庭審實質(zhì)化的證言可信性評估指引
    五、推進我國證言可信性立法的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后  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