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前 言
第1 章 燃燒
1.1 燃油 / 002
1.2 初識發(fā)動機 / 005
1.3 四沖程發(fā)動機的工作過程 / 005
1.4 發(fā)動機結構 / 008
1.5 配氣機構 / 012
1.6 氣缸設計 / 013
1.7 活塞 / 017
1.8 氣缸蓋 / 021
1.9 點火 / 025
1.10 發(fā)動機爆燃 / 027
1.11 燃油噴射系統 / 029
1.12 低溫燃燒 / 035
第2 章 拒絕妥協
2.1 先進的數字化控制 / 039
2.2 傳感器 / 041
2.3 發(fā)動機控制 / 043
2.4 可變氣門 / 047
2.5 歧管進氣 / 054
2.6 強制進氣 / 058
2.7 壓縮比控制 / 061
第3 章 傳動系統
3.1 傳動系統的作用 / 068
3.2 離合器 / 074
3.3 手動變速器 / 076
3.4 機械式自動變速器 / 079
3.5 液力變矩器 / 082
3.6 自動變速器 / 085
3.7 變速器控制 / 088
3.8 無級變速器 / 091
3.9 差速器、全輪驅動和轉矩
分配 / 094
3.10 先進輪胎 / 098
第4 章 電機
4.1 電機工作原理 / 102
4.2 電機結構 / 104
4.3 電機性能 / 110
4.4 轉矩和功率 / 112
4.5 冷卻 / 113
4.6 感應電機 / 115
4.7 永磁同步電機 / 119
4.8 永磁體 / 121
4.9 永磁無刷電機控制 / 123
4.10 開關磁阻電機 / 125
4.11 新型電機技術 / 128
第5 章 電驅動
5.1 汽油與電力 / 133
5.2 混合動力 / 135
5.3 微混系統 / 138
5.4 弱混和中混系統 / 140
5.5 全混系統 / 144
5.6 插電系統 / 151
5.7 動力性 / 153
5.8 純電動汽車 / 155
5.9 充電模式 / 159
5.10 能源高效利用 / 163
第6 章 動力電池
6.1 電池機理 / 170
6.2 電池性能 / 175
6.3 電池管理 / 176
6.4 電池均衡 / 178
6.5 冷卻系統 / 180
6.6 電化學 / 184
6.7 鎳基電池 / 185
6.8 鋰電池 / 187
6.9 未來新技術 / 194
第7 章 汽車結構
7.1 底盤設計 / 199
7.2 車架 / 200
7.3 碰撞安全性 / 204
7.4 材料 / 207
7.5 替代材料 / 215
7.6 金屬加工 / 221
7.7 塑性材料 / 223
7.8 懸架 / 229
7.9 底盤控制 / 232
7.10 集成化 / 235
7.11 模塊化 / 237
第8 章 汽車造型與動力學
8.1 行駛阻力特性 / 241
8.2 造型的力量 / 243
8.3 邊界層 / 245
8.4 汽車形狀 / 247
8.5 汽車前部 / 248
8.6 汽車后部 / 251
8.7 三維氣流 / 255
8.8 渦旋發(fā)生器 / 257
8.9 汽車升力 / 258
8.10 汽車底部 / 261
8.11 車輪 / 264
8.12 車身空氣動力學 / 267
8.13 主動空氣動力學控制 / 268
第9 章 更智能的汽車
9.1 智能駕駛 / 274
9.2 感知 / 280
9.3 雷達 / 282
9.4 激光雷達 / 284
9.5 光學器件 / 286
9.6 傳感器融合 / 290
9.7 駕駛人監(jiān)控 / 292
9.8 定位 / 293
9.9 地圖 / 296
9.10 汽車通信 / 299
9.11 決策 / 301
9.12 未來之路 / 305